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对策-ag尊龙app

上传:revel 2022-08-19

被举报文档标题: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对策

摘要: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的现状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邯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分析依据,以毕业生的基础教育行业就业现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服务基础教育的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就业现状;“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文章从邯郸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行业的现状出发,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专业教育。从实际出发,力求能够提出一些中肯、实际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近三年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服务基础教育行业的基本状况

(一)总体就业率相对稳定,教师行业依然是就业的主流

近三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分别为:2018届95.58%、2019届98.99%、2020届87.56%。2018、2019两届学生的整体就业率较高,均达到95%以上,2020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率截至2020年11月达85%。毕业生就业行业的选择可以反映出一个专业的就业对口程度,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状况。因此,笔者对2018届~2020届大学生的主要就业行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表1中统计的是毕业生当年的就业行业选择,从他们初次就业的选择可以看出教育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连续三年入职教育行业的比例均超过66.7%;公务员、事业单位也是学生就业的热点,但由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所以也是就业的难点。其他行业涉及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均不超过10%。由此可见,笔者所在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教师行业有极强的认同感,教师行业依然是就业的主流。2021年10月,笔者向近三年毕业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详细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2018届已经毕业三年,发出问卷104份,收回问卷92份,已就业学生82人,其中服务基础教育单位68人,占已就业人数的82.93%;2019届毕业二年,发出问卷110份,收回问卷98份,已就业学生96人,其中服务基础教育学生72人,占已就业人数的75%;两届学生服务基础教育的当前比例均比毕业当年有所提高,均提高近7个百分点。2020届发出问卷127份,收回问卷100份;已就业学生96人,其中服务基础教育学生6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66.7%。教育行业中,在中学工作的占58.82%,在小学工作的占25%,以上数据证明基础教育行业依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最主要就业方向,将近60%的毕业生在中学工作,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系统的文学、语言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个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准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向、目标定位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我们应该继续坚持。

(二)一线任教比例高,发展前景可期

通过对2018届~2020届毕业生的深度调查可知,已经在教师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学校任课的比例达到98%,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后都是学校的一线教师,其中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比例达到96%,从事英语、数学教学的占比4%。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工作试用期结束后,在学校担任班主任,或者兼职相关行政工作,如工会、团委、教务处等。这些情况说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可期。这一点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预期在学生毕业五年后成长为“具有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目前工作进入第三年,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成绩,不少毕业生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更有个别优秀的毕业生已经开始担任年级组长一职,说明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过关,能够很好地胜任当前的工作。

二、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语文课堂效率不高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教师座谈可以发现,尽管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依然是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课堂效率不高的突出表现是课堂讲授过程中重内涵、忽略语言积累和课堂互动性不强两个方面。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但现在的课堂却重视课文内涵和意义的分析,这受到考试命题趋势的影响;同时,毕业生语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语法理解得不清楚,教授过程中存在不自信的问题,因此会不自觉地忽视语言的积累。这提示我们应该关注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中语言类课程的安排,探讨课程的开设时段、开设时长,开设课程门类等问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是语言类课程如何与中学教学的实际联系。课堂互动性不强,主要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往往会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而放弃了和学生的互动,虽然可以保证课程进度,但学生从课堂的参与者变成了单一的看客,课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技能训练不足

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拥有基础教育教学经历的比例较低,对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基础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技能了解得不充分,因此在实践课授课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课程、轻教师技能训练的问题[1]。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和教师教育模块进行对比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课程较为完整,文学课开设充足,语言课开设门类也基本达标,通过对近三届大三实习生的座谈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所开设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工作需求;在教师教育模块涉及课堂教学的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三笔一画”“教学语言训练”“微格教学”这五门课,尽管课程体系较为完善,但主要问题集中在课时上,“微格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两门课都仅有18课时,课时量过少,开设时长较短,无法使学生获得充分训练,因此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课时和开课时段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另外,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6.18%的受访学生认为“三笔字”非常重要;80.88%的受访学生认为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除此之外,笔者还针对实习生进行了专项调查。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实习结束后,学院例行组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习反馈会,借此机会了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教学设计、课堂板书等方面,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公开课上如何让板书工整而有新意,笔者建议大二、大三每个学期都可以开设技能培训类的课程,且课时应该至少保证每周2节~3节,保持课程的粘度和持续性,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训练来保证教师技能的习得,让学生更加自信。除了课时缺失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地方高校的配套设施陈旧。学生教法训练和参加教学大赛时都少不了录课这个环节,但至今笔者所在学院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微格教室和语音室,只能借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且必须要避开日常教学的时段,因此学生的日常训练强度远远不足。此外,许多设备已经严重老化,无论从速度还是效果上都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许多毕业生都是在入职培训时才学会使用新式多媒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三)缺少社会阅历,沟通受限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除了授课之外,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也同样重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生源以女生为主,导致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单一,大量的时间都在校园,极度缺少社会经验。上岗之后如何迅速融入社会,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对其而言极为艰巨。面对青春期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焦虑家长,他们明显觉得力不从心,虽有心沟通,但常常由于缺少经验而不得法。通过调查问卷可知,60.29%的受访学生坦言“不知道如何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不知道怎样和家长朋友们处理关系更得当”,为此,我们要主动地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办法,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环境,实现高效沟通。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工作困境的应对策略

毕业生入职之后在工作中主要面临课堂效率不高、教师技能训练不足、缺少社会阅历、沟通受限等问题,这些在毕业生工作后显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因此,要将这些问题放到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大前提下来进行考量,通过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习实训、变革教学方法等手段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此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困境[2]。

(一)探索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方面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强调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并重,在理论讲授的同时,注重实践模拟的重要性。所谓教与学相结合,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讲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摒弃“满堂灌”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思考、教师在教中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所谓校内校外相结合,即是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行“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三位一体”的“三”指的是地方政府、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三方,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通力合作、密切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以邯郸学院文史学院为例,该学院制定了《文史学院ugs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实践基地的遴选标准,对实践基地实行多级监督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与邯山区教育局、邯郸市28中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强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引进企业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训中心。由企业(学校)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实习、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缺少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问题,在本科三年级实习前,通过每个学期两次的研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学教育,观摩中学一线教师备课、教研、听课,参观中学实践活动,也可以请一线教师讲解教学中的问题。三年级在学校ugs联盟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实践和技能上的不足,让学生获得最实用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

(二)调整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存在部分不均衡的情况,因此,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调整是重中之重。结合本专业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调整教法类课程的学分和开设时长。通过提高课程学分、增加教学时间、延长教学周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二是增加与中小学教学相关的实践类选修课,选取基础教育活动中的某一专题开设专题研究。例如:可以开设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专题,研究这一系列基础教育的专题课程,解决学生授课过程中的痛点。这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够解决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顺利接轨的问题,让大家实现毕业能上岗的梦想;三是加强教学语言训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开口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教学、实训和实践紧密结合,搭建教学和应用“一体化”教学平台。

(三)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讲评课活动、教学比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建议结合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讨论式学习、教师学生角色互换式教学法,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师生互动。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打造金课”等教学评比进行验收考核。其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适应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时代特点及新技术的革新,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专业也要做好教学工具、手段及方法的现代化更新,积极利用网络、慕课平台等教学辅助平台来提升教师的课前导入、预习效果;积极学习视频剪辑、微课制作等技术来提升授课效果;积极通过泛雅平台、雨课堂、钉钉等学习平台来优化学习的评价体系;通过各环节的层层渗透,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3]。

(四)实训室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谋划建设中学语文教师综合实训室、传统文化体验馆两个综合实训室。在综合实训室里,可以录课、试讲、体验智慧教室的便捷和高效;在传统文化体验馆中,学生可以练字、学画、了解中国传统民俗,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传统文化素养,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人才来源,为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拥有更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力,提升其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服务基层教育方面的现状、成就,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从而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作者:闫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