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ag尊龙app

时间:2022-08-23 11:17:27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在强化主营业务稳定推进的同时,会通过项目投资等途径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在此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一体化或多元化的扩张模式来实施。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投资前对于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对象、项目可行性等不可避免地存在调查偏差。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套的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不科学,将会制约着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效益的有效实现,也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对此展开系统研究,在深刻剖析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力量,开放、多元的市场环境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业务范畴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得到持续的延展;国有企业的核心主业范围也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拓展。但是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拓展,国有企业资金需求及经营管理的风险也会不断增加,如果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前未能针对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展背景下,国有企业既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需要接受来自各方的发展挑战,为了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充分实现,企业需要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持续进行动态监管,科学评估投资管理成效。因此,科学合理的内控模式的应用是国有企业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项目投资作为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项目投资活动的支持,而具体的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达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项目投资是企业最最重要的一项经营决策活动。综上所述,加强项目投资的内部控制工作则显得格外重要。通常项目投资涉及占用资金量大、周期长、参与要素多、影响长远等特点。所以要建立完善项目投资的内控管理系统,要全方位地介入项目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具体来说,项目投资前要加强对项目充分论证、内外部环境分析、严格谨慎决策等环节的管控,确保项目决策程序科学、有效、合规,尤其要关注决策机制的制衡机制和回避机制的有效落实。在项目立项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项目规模、建设周期、技术规范等实际状况,动态管控项目预算的执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技术及建设质量和进度等的管理和控制流程是否有效、合规;在项目实施完工投入运营后,要及时对项目的投资预期和运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已确定项目投资的成效,完成对相关决策和实施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可以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

当前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使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形势更为严峻;国有企业基本属性的限制,使内部控制监管体系的有效构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问题,整体的运行体系与宏观市场运行环境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现阶段整体的外部市场较为活跃,需要在人力资本上增加投入,但是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组织管理体系却受制于体制管理的局限,自身利益分配与核算管理体系难以协调发展。同时,投资项目内控管理工作的推广实施缺乏配套的监管体系,应对外部政策调整的应急管理体系也较为滞后,投资管理组织体系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管理的变化,就会在预测管控体系的构建中缺乏协调性,增加企业运营管理的风险隐患。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必要基础,其整体的环境质量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效性。内部环境是核心,风险评估是关键,管控行为是工具,信息共享与交流是载体,内部监管评价是保障。没有良好的环境支撑,风险评估难以切实推动,管控活动不能真正执行,就会降低信息管理的效能,内部监督实效自然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项目投资的内控管理经验能力不足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目标,构建起全面协调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控管理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企业管理层的约束作用不大,内部制衡机制普遍比较脆弱,其对于企业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力度不足,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内部组织体系不完善,权责分工不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难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岗位交叉现象较多,使相关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能定位把握不准。最后,尚未形成与内部控制相配套的企业管理文化,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强调更多的是发展、效益,但是对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等价值的重视度不强。

(三)缺乏战略全局的统筹规划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更加擅长借助对外投资的手段将闲置资金进行有效盘活,以强化风险的科学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的充分挖掘,也可以依托对外投资手段强化对产业链的全面整合,科学应对相关因素的干扰,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因此,不管国有企业是基于什么样的管控目的进行投资项目的拓展,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予以保障。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预算管控中,不能立足企业的战略发展视角进行科学规划,造成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不规范、投资预算执行不到位,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可能存在项目中途下马或难以持续注资的问题,持续稳定经济效益的实现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方面,在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环节中,对于项目的资本预算管理较为滞后,间接投资主要依赖第三方进行资金的管理,无法有效把握资金的支出情况,直接投资则是由国有企业直接进行注资管理,对于投资数量的把控稳定性不高,最终导致在预算管控过程中难以科学合理确定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对于效益的挖掘目标较为明确,但是对于投资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管控预算松弛,面对预算管控战略规划不畅等情况,投资开销管控不严,造成即使后期投资项目可能实现预期收益,但投资支出严重超出预算的问题,还是难以实现预期净收益。同时,国有企业内部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影响其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投资实践中,此类现象成为普遍关注的主要焦点,但是由于投资项目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难以实现绝对的科学把控,资金管理执行难度不断增加。

(四)动态的内控监管作用发挥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中由于不能结合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风险目标的科学分析,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难以及时识别,项目风险导向把握不准。在当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效益不佳、资金保障不力、风险管控不足、损失严重的环境下,难以有效破解资金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投资决策管理机制的欠缺。除此之外,针对企业投资活动中可能蕴藏的投资风险因素,也不能及时制定科学的防范应对策略进行及时规避,最大化减少风险损失,造成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实际情况不符,引发重大经营危机,给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正是因为有效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不足,一些国有企业在资本组织管理中还沿用传统的组织架构,不能结合新环境的发展要求及时进行优化完善,导致长期管理不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引发更大的投资风险。

(五)专业化的项目投资管理人才配备不足

部分国企领导干部主观上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专业性缺乏科学认识,认为风险管理岗位不属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岗位,觉得风险管控工作不需要多高的专业性,通常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工作的制度安排,会选择让一些非专业人士进行兼管,导致岗位设置形式化问题凸显,从根本上弱化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对项目投资全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不能进行系统把握,风险管控介入有限,难以全方位、多视角地识别潜在风险,更不能及时将其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同时,人才储备的欠缺导致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发展意识不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当前一岗多职的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错综复杂的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的相关优化对策

(一)全面提高应对内外部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架构,及时完善内部控制部门的机构设置,确保能够积极主动地对接各项业务工作,强化与市场其他企业的高效沟通与交流。其次,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国有企业项目内控的管理水平,结合监督与调控管理需求做好全方位的执行部署。最后,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体系与国家相关政策规范的有效衔接,保障经济循环发展目标充分实现;要强化信息的有效共享,助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序推进。

(二)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必须积极探索更加高效、全面的管控机制建设路径,结合内部的有效监管,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要从根源上强化内部人员内控合力的有效凝聚,为未来管理工作的优化夯实基础。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内部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基本优势,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配套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监管氛围,助力内控工作得以全方位开展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强化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统筹。其次,要健全风险防范的监管,确保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切实可行,多维度、全主体覆盖管理机制的各项内容,形成随查随改、查缺补漏的良好的管理格局,切实强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最后,要提升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标准,为有效指导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创造良好的基础,实现风险管控的良好布局。

(三)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预算的科学管控

预算管控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企业缺乏对预算管控的全方位谋划,就会影响资金使用效能的充分实现,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充分挖掘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国有企业首先要针对预算编制环节,系统梳理投资项目的资本运作情况,按照先核准后实施的管理原则,及时将相关项目资料报送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并针对反馈的意见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特别是预算编制资料的完整性事关企业后期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能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落实并按照预算额度合理、科学、安全地使用,也能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必须重视此环节的科学管控。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预算超标的项目内容,国有企业需要依据投资项目的相关制度规范内容,科学分析预算超标是否合规,坚决杜绝项目资源浪费问题。最后,对于年终的预决算审核问题,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结合预算安排针对投资项目执行差异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主要的负责人并进行跟踪督导,确保项目投资能够有效落实预算目标要求。

(四)建立健全内控监管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监督管控环节要强化内控工作的渗透覆盖,尽快在内部完善投资项目监管制度规范内容,结合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项目进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监管,保障项目高效运作的同时,化解投资风险压力。其次,要强化第三方监督力量的有效介入,实现外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五)加快内部专业人才队伍的配备培养

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人才资源在此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给真正有能力的专业人士,以更好地整合项目投资的数据信息,为管理层下一步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快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夯实人才储备基础,完善人才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在投资管理中探索更加高效的内控管理模式,就需要依托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基础来实现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内控技术的内涵和具体运用,积极主动寻求新的投资渠道,依托技术、资本、市场等相关要素的资源禀赋,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优化,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结束语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有效实施是实现国有企业提升项目投资质量、实现投资收益目标最大化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局势风险不断增加和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环境背景下,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活动作为其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实践探索中注重对潜在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强化风险的科学评价能力,以结合不同风险程度与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好相关措施的制定,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推动项目投资高质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婷.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j].中国民商,2020,17(7):16-18.

[2]邢琳燕.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29(33):160.

[3]彭书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1,33(23):205-206.

[4]李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9(22):99-100.

[5]沈德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控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4(6):40.

[6]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2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本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康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