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儿歌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作用-ag尊龙app
时间:2022-09-29 09:38:53
【摘要】传统儿歌作为一种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受到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利用。西藏传统儿歌以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为契机,一方面以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为目标,让儿童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热爱民族、强健体魄以及提高语言能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另一方面从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索幼儿园音乐教学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的传承方法,促进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西藏传统儿歌;幼儿园;作用与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中的作用是其他领域无法相比的。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儿歌在艺术活动中应用广泛,传统儿歌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资源,对幼儿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音乐审美、寓教于乐、文化传承三个方面。
一、音乐审美教育
《纲要》中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集中体现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现成就感。西藏传统儿歌作为艺术实践的重要资源之一,使幼儿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进而发展完整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一)感受音乐,培养审美感知力
艺术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生理、心理、知识和经验发展等特点。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人们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传统儿歌无论是从音乐本体还是其文化内涵上都能带给幼儿不同的审美体验。笔者在选择西藏传统儿歌时既抓住了音乐的特点,旋律抒情优美,歌词浅显简单,又遵循了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通过兴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当幼儿了解到这是属于西藏本民族特色的游戏玩具时,心理上更加好奇。通过组织幼儿玩本土特色游戏,聆听本土儿歌,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认知欲望。对于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最舒适的、符合旋律歌词特点的律动,给予幼儿最直观的体验,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表现音乐,培养审美表现力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共
同任务,就是要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把握作品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的背景及所表现的情感,并向幼儿耐心讲解,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到自己所唱的内容,引导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引导幼儿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理解的乐曲感情,通过唱、跳、奏、演等综合的表演形式去表达自我,使他们真诚喜悦地去发现美、表现美。老师通过玩耍、合作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
(三)理解音乐,培养审美创造力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幼儿艺术教育的活力也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幼儿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所以创造性地表现美也是幼儿的一种乐趣。在艺术实践中,笔者试图带领幼儿通过听故事、玩游戏、模仿等形式进一步展示自我,比如通过寻找生活中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小乐器,使他们体验声音的美妙和不同乐器的美,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笔者在教唱西藏传统儿歌《跳绳歌》中,通过玩跳绳游戏,带领幼儿在玩乐中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并通过直观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编舞蹈动作,师生共同完成表演。幼儿通过学习舞蹈,可以自己依靠音乐律动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记住所学的传统儿歌。
二、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即在快乐中开展教育。寓教于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其实质就是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过程,这正是幼儿园阶段的教学特点。
(一)方法上的寓教于乐
奥尔夫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此观点与我国古代的“寓教于乐”思想不谋而合。基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笔者设计了教学案例。例如对于《泽当雄拉》歌词的解读以及朗诵这一环节,老师可以从语言及动作的节奏训练入手,慢慢培养幼儿的语言感、节奏感,掌握了语言的节奏以后,再加入歌唱环节,让幼儿在节奏中歌唱,在歌唱中律动。《泽当雄拉》共分为三段,在教唱部分完成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创编动作,在创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第三种游戏“阿玖”(羊膝骨)的动作设计,幼儿们都积极大胆地进行表现,最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大家都满意喜爱的动作作为课堂展示,让幼儿从直观的生活经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美。本次活动最大的目的是通过游戏以及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民族音乐始终贯彻整个教育体系,运用歌唱的教学方法、系统的节奏训练,使得传统儿歌的教学效率更高,教学体验更加丰富有趣,更好地诠释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在传统儿歌的教学中,老师可选择适合幼儿的节奏朗诵法、图谱记忆法、音乐游戏、即兴创编等音乐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唱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用具,将知识进行分解并传授给幼儿。各类音乐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传统儿歌永葆活力,既能使传统儿歌的教学丰富化、乐趣化、多元化,又能最大程度体现传统儿歌的教育价值。
(二)内容上的寓教于乐
面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不稳定性,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能力、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友爱、诚信勇敢等优良品质。传统儿歌作为幼儿音乐教育资源,其包含内容广泛,西藏传统儿歌中主要包含有历史性、礼仪性、知识性、情感性等内容,例如在西藏传统儿歌《世界的形成》描述了“世界没有形成时,没有舞蹈,也没有歌声。世界怎样形成的?世界是由风变成的。风儿变成金刚崖,岩石上边长出草,青草上边凝露珠,露珠滚滚往下淌,水滴汇集成大海……”这首儿歌具有神话色彩,但又是对历史的描述。在选择儿歌上,首先内容要适合儿童,总体上应兼具内容美和思想美,易于儿童记忆理解,歌词要贴近幼儿日常生活、主题突出、故事性强、易于表演且具有教育价值,在曲调上应符合幼儿的音域特点,尽量选择音域较窄、节奏简单,旋律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儿歌。
三、文化传承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符号。西藏传统儿歌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对于文化传承,笔者将从语言、民俗、艺术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保存、延续人类文明的工具。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幼儿从听、说、读、写进而发展到吟、颂、唱,不仅能够认识藏语基本的构成元素,而且还能够增加自身的词汇量,锻炼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吐字不清、表达能力差、逻辑不清等问题,西藏传统儿歌语言简练、节奏感强烈,幼儿通过演唱儿歌能够轻松快乐地掌握母语,在歌唱中学习,为今后的藏语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念、诵、吟等方式来加强自身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传承。
(二)民俗
西藏传统儿歌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代代人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习惯,歌词内容更是反映出西藏各地区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等。西藏传统儿歌中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比如知识型儿歌《新神庙》讲述了饰品红珊瑚的吉祥意义以及跳绳游戏的玩法;《太阳叔叔》用拟人手法描述了金太阳和银太阳,展现了自然天气带来的影响;《玩石头》通过叠词、比喻手法,将织线比作山水,描写了家庭的送嫁习俗;《十二生肖》将十二生肖编成藏语儿歌,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抒情性儿歌《拉普达布的故事》讲述了拉普达布游历四方的故事,表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游戏性传统儿歌通常包含幼儿喜爱的踢毽子、跳绳、“阿玖”、跳皮筋等游戏。这些都是传统儿歌的意义所在,传统儿歌将伴随幼儿成长并且作为一种情感依托代代相传。
(三)艺术
西藏地区的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被人们称为“歌舞的海洋”。田联韬老师将藏族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三大类,其中民间音乐又主要分为民歌、歌舞、说唱、藏戏、器乐五大类。西藏传统儿歌作为民歌的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奏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从音乐的角度看,西藏传统儿歌包含了独特的调式调性、旋律进行方式、节拍节奏、音高音域等,歌词浅显易懂,结构简单工整,旋律大多以一度、二度、三度为主,起伏不大,音域较窄,节奏多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为主,风格多以活泼欢快、热情洋溢为主。从舞蹈的角度看,传统儿歌歌词经常出现模仿动物的形态、叫声等内容,比如牦牛吃草、鸡打鸣等,这也契合了藏族舞蹈中的动作表演特点。例如在《跳绳歌》的动作编创过程中,幼儿会选择甩手、转圈等手部动作来模仿跳绳,并结合教师表演的藏族舞步,在即兴创编的同时,又能学习舞蹈文化。
四、总结
在我国大力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西藏地区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开发民族资源、传承民族文化、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将西藏传统儿歌与各种教学法融合,从而发掘传统儿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当然,传统儿歌的教育价值体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参与,进而丰富民族文化环境,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曹青.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7.
[3]田元.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0-31.
[4]拉巴次仁,编.西藏民间歌谣选[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杨恬 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