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效果-ag尊龙app
时间:2022-10-02 11:42:32
摘要: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建设“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调查问卷显示,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所提高,表明基于“两性一度”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研究生;两性一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目标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明确要求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相对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难以支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和“课前学习 课堂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基于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挑战性问题学习[2-9],旨在实现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目标上,知识目标明确完备,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不完善。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略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没有承担起桥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重知识、轻能力,偏重知识的原始积累,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忽视学习方法研究,对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考核评价上,重视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没有进行有效评价,无法通过考核评价促进研究生的学习。
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
2.1完善课程目标
结合“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将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纳入课程目标,完善课程能力和素质目标。
2.2以“两性一度”为标准,建设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
2.2.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以分子、细胞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结构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基础性和桥梁性的双重属性。随着“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目标的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为此,我们在大连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在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聘请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进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团队,参与完成pbl教学临床案例的编写,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基础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目前已经建立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案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二十余个临床案例,设计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pbl教学平台。pbl教学以10个研究生为一个小组,采取“下发病例→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再提出问题→再查阅资料→再小组讨论→总结反馈”的程序。pbl导师的职责是鼓励研究生讨论和辩论,发展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师—研究生”“研究生—教师”“研究生—研究生”的全方位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表达与沟通能力、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等多项指标。“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pbl教学涉及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基础、临床多学科知识,实现了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横向整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医学研究生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充分体现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2.2.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创新性(1)依据新的课程目标,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免疫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动态和应用进展,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以“新冠病毒感染免疫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病毒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将免疫应答过程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新冠病毒感染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还可以以新冠病毒为例讲授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以新冠病毒抗体的产生和作用特点为例讲授抗体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讲授固有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2)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在课前小组学习、课上讨论学习、课下总结学习等教学环节,均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3)采用“课前学习 课堂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教师要设计研究生预习的内容并提供线上视频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平台,研究生借助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和组织研究生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研究生研讨、答疑解惑,帮助研究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将传统的课程教学延伸为泛在化的、在线的“空中课堂”,延伸了教学内容和时空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形式具有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创新性。2.2.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挑战度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中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挑战性问题,例如:基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高度多态性,解释新冠病毒感染的个体差异;结合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和细胞因子风暴,解释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结合疫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前景。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生在课前分小组查阅文献,基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研究生分组阐述汇报对于问题的分析,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研究生可以对该小组研究生汇报的学习成果予以质疑,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和探究,通过揭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递进式推动学习进程,提升了课程的挑战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不直接给予研究生挑战性问题的答案,而是注重启发研究生基于问题发展创新性思维,引导研究生自主解决问题。
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改革的应用效果评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大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应用,覆盖面大,受益面广。对大连大学医学院2017—2021级的267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6.1%(230/267)的研究生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满意,91.8%(245/267)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采用pbl教学方法,90.6%(242/267)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89.5%(239/267)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采用基于挑战性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方法,89.9%(240/267)的研究生认为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85.4%(228/267)的研究生认为表达与沟通能力有所提高,88.8%(237/267)的研究生认为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高,89.5%(239/267)的研究生认为知识信息管理能力有所提高,93.3%(249/267)的研究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调查结果表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很好,显著提升了研究生教学和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晓力.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困境省思与进路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9(7):134-139.
[2]郑姣琳.pbl教学法支撑下的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21,7(20):143-146.
[3]彭天文,龚知城,刘杰.pbl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7):109-110.
[4]沈琦.利用pbl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j].教育视界,2021(46):16-18.
[5]杨春梅,章娴.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框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71-79.
[6]葛丽丽,赵德福,王杰冰.基于翻转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5-17.
[7]杨春梅,章娴,孙孟思,等.基于雨课堂的研究生大班翻转课堂案例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7):45-50.
[8]周思慧.研究生翻转课堂:现状反思与改进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127-128,131.
[9]万里鹰,李喜宝,黄军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9(10):193-195.
作者:曾常茜 刘双萍 张庆镐 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效果
2022-10-02 11:42:32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23-11-15 16:17:15
2023-11-14 10:04:27
2022-10-28 10:43:00
2022-02-18 01:59:00
2022-06-19 05:25:00
2022-11-30 04:36:00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