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ag尊龙app

上传:muxiaozu 2022-10-28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1

摘要: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最重要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其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联系家长、借助家校合作落实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效借助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发展。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管理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当学生步入小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最多的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不仅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正确行为习惯的关键人物。因此,身为小学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积极学习先进而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时刻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关心每一名班级成员的同时,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效率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共同提升。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化。在小学生的眼中,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是长辈,更是自己的朋友。所以班主任更要主动、积极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小学生的真实想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怀和爱,让他们更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说秘密,这样一来不仅能方便班主任有序地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也有助于和谐班级氛围的形成。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有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大部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无法平等地交流,学生对班主任存在畏惧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缺陷,也严重化阻碍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纠正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当策略。从学生的实际表现上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进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更要颠覆传统班级管理理念,在明确传统班级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弊端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策略,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3)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更加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注。班主任作为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最信任的人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更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从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来看,由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导致班主任无法及时地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在校表现,自然就忽略了对部分学生的关注,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而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班级管理还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不仅能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也能激发全方位的学习潜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奋发向上、积极活跃的班级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以生为本在目前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观念不仅要各个学科教师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同等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班级管理制度要在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不能按照班主任一人的意愿制定班规。只有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遵守班规,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效果。第二,班主任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跳跃出来,彻底摒弃“管”和“控”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民主集中力量,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同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遇到违反规定的情况要及时劝导,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原则。(2)宽严相济原则班主任要秉持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严厉和慈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严格要求的班级管理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仅用“严”来管理班级没有慈爱之心,又成了一种以班主任为绝对主导的管理,对班级内部的团结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果仅用“宽”来管理班级而没有规章制度,又会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如此才能体现出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其一,班主任管理缺乏艺术性。在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甚深,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才能使学生取得好成绩,所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服从。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影响了师生交流,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个性、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与班主任存在不和谐关系,不仅不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也违背了新时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其二,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步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荣誉感,逆反心理也随之产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小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也容易接受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错误信息,这些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始终要牢记“以生为本”“宽严并济”的班级管理原则,采用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看待问题,用灵活的思维以及多元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4.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1)以身作则,强化落实榜样作用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作为带领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人物,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重视榜样的力量,不应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开展班级工作的同时,丰富管理内容、优化管理效果、提升管理质量。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任何举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规范举止,优化举动,时时刻刻做好学生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如此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小学生乐于模仿的特点,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正向的影响,以此来奠定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基础。

(2)多措并举,强化日常行为规范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爱好、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想认识,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个性和不同,做到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如此,学生才能认可班主任的管理,并愿意尊重和执行,同时更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切实提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尤为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训练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握笔手法时,笔者就会时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提醒,一旦发现有书写姿势不规范或者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学生,笔者会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规范,以此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如,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也会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站姿、仪态是否大方得体,语言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思维是否清晰。上述问题虽然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但对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不仅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还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有序的课堂秩序,以此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刚柔并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从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中不难看出,刚性的制度规范对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固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仅仅依靠刚性的管理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乏的情绪。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柔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榜样的树立、语言沟通技巧以及管理理念的宣讲等柔性的管理方式,给学生不断灌输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想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也更容易获取优质的管理效果。所以,身为一线班主任,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刚柔并施、恰当适宜。例如,笔者在对学生上课听讲方面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制度规范,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犯了错误之后要在每一名学生的100分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减少这类学生评选班干部、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笔者还会在教室里张贴一些认真学习的标语、海报,在学生中选择榜样,让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认真听讲或者走神的情况,笔者不会在讲台上直接呼唤学生的名字,而是会悄悄地走进学生,通过悄悄提醒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又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一旦犯错误,笔者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一次可以原谅,两次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出现了第三次,那么笔者就会让学生用自己曾提出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笔者如果给了他们改过的机会,学生就会承认并且改进,用软处理的方式要比通知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对在晨读中声音比较洪亮的学生或者在课上学生认真的学生,笔者会进行及时的表扬,并且会在班会上评选出“一周之星”,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表扬爱学习的学生,还能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促进了班级的学习气氛。笔者还设置了一些奖励措施,每次考试成绩优秀或者进步比较大、在各种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就能获得奖励,使人人都争先进、人人都争优秀。

(4)多元活动,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为了充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必须重视组织多元的班级活动,以此来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像是辩论赛、歌唱竞赛、演讲比赛、创作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还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参与,逐渐提升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情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为制定更好的管理方案获取资源。例如,现阶段的学生家长大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认识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强制性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目标,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通过正确的方式给予引导,促进学生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双重教育中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始终处于轻松和谐的环境学习环境中,还有助于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促进学生与家长得到良好沟通的同时,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也不再局限于家长会,学生家长与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实现实时的交流,家长不仅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班主任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有效功能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增进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班级活动,参与学校活动,在各种活动的支持下,促进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学生家长帮助班主任有效推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5)制定班规,明确班级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成效,班主任必须制定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相关规定制度,如此才能更好地将班集体创设为一个处处彰显规矩的班级。首先,班主任要融入学生之中,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精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个人特点,在对学生有了全面的掌握之后,落实班级管理制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时,所制定的任何一条制度规定都是面对每一名学生的,要保证学生之间人人平等,使整个班级始终处于一种有规矩、有规律的运转状态。最后,对于班委会成员的选举,班主任要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进行,不能以个人喜好确定班委,要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进行班委的推选,进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对于班级内部出现的所有问题,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自行处理,利用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当班级规定制定完成并且通过之后,也要保证每一项制度的严格落实,充分彰显班级管理制度的根本作用,约束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使班级呈现更加文明和谐、井然有序的状态中。例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规定制定的过程中,就将设立班级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了下去,这样既可以达到家校合作的目的,又能加强了解学生家长的建议,从而立足于实践,制定出更为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班级制度,同时还能赢得学生的支持,为提升班级运转的有效性奠定条件。有些家长会将课堂交流列为不可行的行为,有的家长会将课堂喝水、戴帽子列为不可行行为等,笔者在整理学生与家长的这项“家庭作业”时,就可以在班会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以投票的方式确定班级管理制度中的细节规定。我班班级管理制度中的课堂不许睡觉、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对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勇于承担后果等这些规定,也都是与学生通过一致投票决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流程,不仅使学生成了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从而保证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教学工作,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还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且在有效的管理方法的落实过程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高效。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在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以身作则,强化落实榜样作用;多措并举,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刚柔并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多元活动,增进与家长的交流以及制定班规,明确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落实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其实,立足班级管理实际、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是时代赋予一线教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班主任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共同来努力和探索,相信在广大小学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寻求出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管理办法,共同为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高翔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镇胶西小学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2

班主任的评价标准是保证班主任日常工作质量,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对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班主任的日常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在进行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通过单纯的考核和工作内容评价,同时还需要对班主任的改革实践以及专业能力等进行评价。通过班主任改革工作,对小学班主任的评价标准重新进行制定,既能够保证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的有效开展和监督,同时还需要促进班主任整体素质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工作价值认识的偏差

对于小学班主任的评价,需要对班主任工作本身的价值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但在当前小学班主任价值定位中,对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过于忽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将学科教学的价值仅仅定位为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同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相悖。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认识的偏差,导致班主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更多倾向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班主任的工作很难科学开展,且班主任发挥的作用也被严重忽视,限制了班主任的成长。

2.评价目的以管理为目标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评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促进班主任的成长。但由于我国的班主任评价理论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评价的目的也同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导致很多班主任在发展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影响班主任的成长。另外,还有很多学校的领导经常以管理作为中心,在进行评价时通过评价指标来对班主任的绩效进行管理,这种评价目标会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造成影响,导致其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过于重视分数。学校领导对分数过度关注,导致在日常评价中缺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班主任,从而造成班主任的实际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不能够促进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有效性。

3.评价内容注重显性指标,忽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在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导向性效果,也就是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和思想等的培养,但这些指标难以通过具体的现象呈现。一些学校领导为了更简单地进行评价,往往会对一些显性的指标更加关注,包括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班主任在日常做的一些杂事,这种评价标准直接影响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重心。

4.班主任缺乏反思

班主任在日常开展工作中,需要及时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效果,而班主任缺乏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未将班主任的反思纳入自身的工作中,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导致方向性错误,也无法使得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另一个阶段则是反思评价结果并未反馈到自身的工作中,有效的反馈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改善自身,是班主任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提升班主任下一个阶段工作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反思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5.产生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价值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对于班级的建设工作都缺乏足够重视,加上当前社会存在的成绩为上观念,导致很多教师并不希望当班主任,不希望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班级建设中。对于这一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并未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定位,很多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都将班主任定位成教学纪律和教学活动组织者,且评价较为困难,这就使得很多班主任并不愿意持续开展这一工作。对此,需要将班主任工作和日常的学科教学工作拆分,班级建设的中心在于对学生个性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建设,同文化知识的教学之间没有关联性。另外一点则是应试化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下,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以成绩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心,这种方式的效果是有限的,且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也会受到较大打击。在这种评价机制下,班主任很难在自身教学任务之外完成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同时这也是当前我国班主任评价中的难点和弊端。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体系指标分析

1.班主任的个人发展

班主任是整个小学班级活动开展和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对此,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指标是保证班主任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个人发展评价。首先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班主任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防止因自身经验影响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还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日常加强对新基础教育以及班主任工作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同时不断内化和思考。但班主任也不能被动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在进行班主任理论知识评价的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评价班主任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是研讨活动的参与。研讨活动是帮助班主任成长的一种重要活动,通过以班级生活重建作为研讨的主体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够激发班主任的实践参与积极性,推动班主任的良性发展。同时,在准备相关活动内容时,还可以邀请高校的专家参与,深入小学教育变革的实际中,通过班主任评价标准体系来评价班主任,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握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为班主任的发展提供社会支持。班主任自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丰富自身优势。最后是评课环节,可以邀请其他参与备课的班主任一同参与,通过其他班主任的评价来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是班主任的研究意识。研究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发展和需求以及班级生活对学生的价值等指标,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班级生活中每个活动环节的价值,也需要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最后则是班主任需要不断开发教育资源。

2.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文化建设和小干部的培养等。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根据自身班级的情况思考建设方向,将社会、学校等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价值观和舆论方向,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快乐的班级环境。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来说,文化建设是营造班级氛围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主要包括卫生和流动红旗等,而新的班级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像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内的黑板报以及文化展示墙等,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然后是岗位建设和小干部的培养。班主任的工作并不是自身总揽所有事项,还需要根据日常工作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小干部是帮助班主任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形式,可以采用岗位轮换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等方式来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首先是对于岗位的设置和认识,班主任在进行岗位设置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像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在岗位设置方面需要体现教育性,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岗位中,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另外,岗位的设置还需要同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在班级管理中自身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是岗位的轮换,很多学生都希望做班干部,不喜欢小岗位,对此,班主任可以采用轮换制度,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另外是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岗位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多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像一个岗位可以派多个学生轮流担任,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等。此外,还有岗位评价和学生变化的持续性确认,保证岗位设置的有效性。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的构建

对于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采用的是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两种都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量化,从而对班主任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百分制更加精细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次研究更加倾向于等级制,具体内容包括:

1.等级评价制度对班主任工作评价更加具有适切性

百分制尽管能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对班主任进行具体的分数对比,对班主任的绩效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这种制度在评价的过程中,对班主任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班主任的自我发展也更加具有倾向性,但不同的班主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班级学生的差异,百分制很容易导致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首先是班主任的发展差异,相同学校的班主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传统的百分制很容易导致班主任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高分,尽管评价很高,但评价之后会恢复到以往的懒散状态。而采用等级制,能够对班主任的所有工作进行等级划分,关注班主任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每个水平都有详细描述,班主任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相应调整,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减轻了班主任的心理压力,百分制的使用对班主任的所有工作内容进行打分,在权衡之下对班主任进行排序,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压力,很多班主任都比较在乎自身的排名。而在等级制度中,班主任需要同自身进行对比,不断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校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教育内容,不断实践和突破,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班主任的创造力。最后则是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简单的分数对于班主任复杂的工作来说显得非常苍白,辛苦工作和成长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分数来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而等级评分制度则更加关注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真实性,能够对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的大部分要素加以涵盖,同时通过信息的反馈,帮助班主任认识到自身成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另外,对于班主任的发展水平,等级评价制度还能够帮助班主任进行深入解读,这样能够对班主任不同阶段的状态进行科学评价。而采用百分制,很容易出现长板补短板的情况,对班主任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影响较大。等级评价制度的应用,将班主任从传统的被评价人员转变为探索者,形成一种共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认识自身。

2.等级评分制的指定

首先是参与实践,研究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需要深入一线,对班主任的日常实践工作进行了解,只有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客观真实地对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进行剖析,发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班主任反思,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果。等级制度在使用前,需要对班主任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将研究人员和评价主体等全部纳入评价工作中,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外则是通过不同的等级描述划分等级,根据实践来对各个评价标准进行描述,才能够对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和水平进行更加科学的定位。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划分分为两个指标,同时对“三级指标”进行讨论,而对于具体的指标,则需要进行具体的描述。像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描述,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理想水平,第二层为一般应该达到的水平,第三层则是最基本的层次。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清晰、详细,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状态等体现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价。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烦琐内容,但班主任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思想的重要引领者,通过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成长。但当前的小学班主任评价标准存在着较大片面性,且评价的客观性难以保障,对此,需要根据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班主任的个人成长等,从多方面对班主任进行评价。

作者:任正亚 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3

一、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笔者在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进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写了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知识管理作用的认知、知识管理的运用与实施状况等模块。研究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第一、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其成员,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3份(见表1)。

1.名班主任工作室成效显著,成员对工作室作用的认同度较高

名班主任工作室对成员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提高成员的课题研究、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六个方面的能力。如图1所示,对于“您所在工作室提高了您的哪些能力”这一多选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能力,这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和培养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6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家校沟通能力、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能力和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此外,还有50%以上的成员认为,参加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如图2所示,知识管理六个维度的得分均值在4分以上,说明大家对工作室在有效促进知识获得、知识整理、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六个主要方面的作用都较为认同。其中,知识获得和知识应用方面的认可度位列第一、第二位,说明工作室有利于成员获取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和班主任先进工作经验,并能有效运用于实践。

2.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知识获得层面,工作室活动开展频率较低,研修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知识获取途径较少研修活动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常态活动形式,其活动开展形式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员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如图3所示,一半以上的成员所在工作室平均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还有小部分工作室一学期才开展一次活动,更有一部分工作室开展活动不定期,没办法保证活动开展的稳定性。工作室活动开展不足,成员能获取的知识也就会相应减少。另外,工作室多开展主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活动,研修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有关班级管理案例分享、班会课展示等一线班主任管理实践的活动内容,研修活动形式单一。(2)知识整理意识淡薄,缺乏整理能力如图4所示,接近一半的工作室成员不定期整理学习资料,甚至还有个别成员从未整理过自己的相关资料,只有极少数成员坚持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由此可知,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淡薄,对知识材料进行整理的主动性较低,对知识材料整理不及时,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3)知识储存方式欠佳,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由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工作室大多数成员都习惯将自己所习得的知识保存在纸质笔记本、u盘或电脑文件夹中,成员的知识储存方式过时。虽然各名班主任工作室基本都有自己的微信群,但上传的图片、ppt、论文等知识材料超过一定的时间便会自动失效,不能再被查阅,导致成员知识材料的储存有效期短。工作室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储存库来保存材料,不利于成员知识的获得、利用和分享。(4)知识分享意愿低下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个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本质功能是促进工作室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访谈得知,大部分成员选择加入工作室,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更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获取相关的学习和工作资源。但从调查来看,部分成员分享意愿较低,不太愿意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或班级管理经验。如图5所示,近半数成员对于自己平时反思总结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的知识会选择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里,不愿意公开或与其他成员分享;甚至还有一部分成员对于实践中积累的教学或班级管理经验只是脑子里想想,并没有记录下来,更难以进行经验分享,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间知识分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5)知识应用主动性不高,知识外化困难,应用范围狭窄工作室成员对于专业知识最好的掌握方式就是将习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知识的有效应用是促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造与创新的重要条件。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工作室成员通常是将自己习得的有关教学或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简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或班级管理实践中,而较少应用于课题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可见成员的知识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此外,成员普遍难以将习得的理论性或知识难度较高的知识消化吸收,进而将其应用到科研实践中,这也反映了成员隐性知识外显化能力不足。(6)知识创新意识薄弱知识创新是名班主任工作室及成员知识资源不断创造和丰富的动力,工作室成员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可以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建设注入活力,促进工作室的持续发展以及成员专业知识的丰富。笔者根据访谈结果了解到,成员平时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意识不强,除非工作室明确规定必须按时提交班级管理经验心得、科研论文、读书报告等知识创新材料,成员才会迫于工作室的考核提交。如图6所示,71.33%的工作室成员认为,自己在知识管理中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可见,知识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的改进策略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工作室的顺利运行。基于知识管理原理和浙江省优秀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对工作室的知识管理进行改进和提升。

1.知识获得层面

第一,积极开展活动,丰富研修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了提高成员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热情,拓展工作室成员的知识面,名班主任工作室应定期开展有助于成员知识积累的活动,活动形式及内容应当适应成员专业发展规律、符合成员学习兴趣。工作室除了开展常规的专家讲座、主题研讨等活动,还可以结合成员专业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开展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读书沙龙、教育漫谈、优秀班会课观摩等内容丰富、注重实践工作需要的活动。此外,工作室在丰富成员研修活动内容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使成员能通过研修活动获得有效知识。第二,鼓励主动学习,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工作室要求成员定期完成读书报告、教学反思、工作经验总结等学习任务,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提高成员知识内化的能力;定期选择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或成员感兴趣的话题在工作室内开展论坛沙龙活动,增加活动时效性和吸引力。第三,拓展知识获取途径和方式,增加成员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工作室成员除了通过撰写教学日志、与其他成员交流讨论、阅读专业书籍、观摩教学等方式获得新知识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内外部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工作室要为成员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知识获取途径,如组织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平台、提供专业书籍和期刊,丰富学习资源。

2.知识整理层面

增强成员知识整理意识,提升成员知识整理技能。工作室要向成员传达和强调知识整理的重要性,提高成员及时整理知识的意识。定期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成员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培训,讲授科学的知识整理方法,使成员能够掌握一些专业化的知识管理软件,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工具,进而提高成员的知识组合能力。

3.知识储存层面

第一,工作室应该建立一个知识库,将教案、教学反思、班级管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资料,以文字、音频或其他形式外显出来,分类整理储存起来,方便成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第二,工作室还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知识地图帮助成员更好地获取知识资源。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成员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工作室可以对每位成员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特长进行分析,建立一种“know-who”的知识地图,让成员可以按图索骥。

4.知识分享层面

第一,营造团结、协作的融洽氛围,提高成员知识分享的积极性。通过群体力量影响个体成员的专业发展是共同体的优势,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群体对成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作室应为成员创造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感的专业发展环境,营造和谐、共享的交流氛围,增加成员间的信任,提高成员的合作意识。第二,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工作室知识共享平台,并利用各种知识管理技术,使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工作室可以紧随教研前沿动态,建立具有个人化或互动性的学习网站,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共享平台,提高成员使用网站进行交流的意向;开设或完善属于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并开设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教学心得等专栏,鼓励成员在留言区积极进行互动和交流。

5.知识应用层面

提升知识外化能力,提高知识应用的主动性。能否将在工作室获取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教学和管理实践是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关键。工作室成员应在每次参加完专家讲座、案例会诊、研修讨论等活动后自觉主动地记录收获或感悟,并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流。成员与成员之间多次进行交流和研讨,有助于将成员所习得的教学或管理知识转为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成员对知识应用的意识,进而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管理及科研的能力。

6.知识创新层面

第一,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工作室可尝试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强成员的创新意识,使成员在不同观点中来回思考,进而促进成员的知识创新。第二,培养工作室成员知识总结与反思的习惯,通过“总结/反思 实践”的方式促进成员知识的创新。第三,组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鼓励成员及时将自己获得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逐渐提高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

作者:周俊 杨静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篇4

一、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与情景教学的可行性

学生在校的任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和发展任务,班主任则是保障学生基本权利,协助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实践者,也是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班主任需要规范班级学习风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班主任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引,重点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大部队的进度[1]。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重点关注学生课业之外能力的发展,如交流与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统筹能力、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等等。除了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之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社会中以及在待人处事时的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这也是直接决定他们思想高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所以班主任这一部分的工作必须做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在班级内部通过不同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小学习并与人交往,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景教育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纠正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禁毒知识宣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毒品危害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对我们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列举一些因为吸食毒品而毁掉自己和家人的例子,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毒品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沾染的东西,营造一种严肃且庄重的氛围。经过教师观察,平时一些性格比较外向、喜爱开玩笑的学生在观看完教师播放的视频之后都变得非常沉默,开始认真思考,这对于接下来禁毒知识的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已经对毒品这种物质产生了排斥和恐惧,接下来的讲解也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几种常见的毒品类型,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沾染毒品,发现身边有人吸食毒品等解决措施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由此我们可知,在进行思想教育之前,首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景,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班风建设、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也都是如此。

二、情景教育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诉求,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实现思想上和习惯上的转变。对于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营造的教学情景也有着不同,下面将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为班主任提出一些营造教学情景的技巧。

(一)学风建设和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工作的明显区别在于班主任需要直接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同时也要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获取知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依赖教师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学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和灵感迸发的环境中更容易养成自由、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在教师营造的开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更容易实现交流,实现灵感的碰撞和知识的爆炸增长[2]。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减少学生的思维束缚与负担,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展现和表达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向科任教师传递自己的想法,让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制作ppt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在语文课上开设辩论赛,让正反方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辩驳来佐证各自的观点;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解题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与标准答案中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并通过自己的讲述传递给其他学生,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通过各个学科联合,这些自我表达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学术素养。比如经常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的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表达,经常与同伴或教师交流解题思路的学生能够用更加全面且多元化的方式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真正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精髓。通过与各科教师的协商,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得到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培养学习的热情,提升其自信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及时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更多人关注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其学习的热情,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全方位的能力。比如,通过一些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合作竞争意识,在班会课时间进行辩论比赛,让学生与同组的伙伴合作分工,对同一个议题分别准备不同方向的资料,从多个角度佐证本组人员的观点,同时与对方辩友之间保持健康的竞争关系,在比赛场上各自使用准备好的资料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说服评委和观众。而在比赛之外与对方辩友,也就是对手之间,仍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学习彼此的表达技巧以及一些比赛准备经验等,这种健康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3]。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为“老人摔倒扶不扶?”“事实是否胜于雄辩?”等比较具有社会意义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能够具备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家庭式教学情景的营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注意学生这一阶段特殊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学习模式和相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以及相亲相爱,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为了营造家庭式的相处模式,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将自己和学生划分开,而是要走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交流。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定期举办座谈会,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说一些近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也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跟自己的伙伴探讨自己近期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具体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分析自己近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可以说一说自己最近与父母相处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等等。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教师都应该接受并反思,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主动交流。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或者同伴生活和学习的一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交流。不仅如此,这样的形式也能够给予学生相互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之余建立深厚的情感。除了直接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比如一些竞技体育运动比赛或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教师应该在学生内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能很迅速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保证很快给出建议和帮助,但是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在相似的环境之下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相差不多的,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遇到问题时,学生都会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朋友倾诉,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互助组,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只限于学习内容,还包括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协助等等。班主任任命一位学生为互助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协助,并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教师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这一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导致在校期间一直存在自卑心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此时,互助组组长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具体情况,在与班主任协商后,一致决定让组内成员一起为这个学生过生日并赠送礼物,一步步打开他的心扉,让同班其他学生也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参与课余活动,后来慢慢发现,该学生以前的自卑心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朗与活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已然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身边同伴的情况,并积极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伴,同时,班级内部也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风气。当学生在学习上掉队时,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提供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当学生因为心理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时,其他学生能够主动接纳他。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善良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类似家庭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同学情谊。

(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情景

班级风气建设是一方面,对于班级整体事务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存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实行宽柔并济的管理政策,本着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情景。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前,班主任都需要额外抽出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布置班级规则,其中涉及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卫生、纪律以及相应的积分制度和加减分标准等等。班主任也必须给学生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并告诫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行之前给学生树立足够的威信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行为管理十分有帮助,能够让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意识到不管在哪一个集体中生存,规则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学生也能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触犯条例之后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该认识到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处理的一方,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班级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一样的工作,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总结班级情况,对近期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正确引导,并指明未来班级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尽管任职班级学习委员会损失部分的学习时间,还需要跟一些平时没有接触的学生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调能力会有显著提升。一方面,在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做到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经过实践发现,学生亲身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比教师一人管理所达到的效果更佳,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会为此而受到影响,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变得更强。

三、结语

对于学生来说,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更加适合自己的环境下成长与进步,对于班主任来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创设更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成为更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

一、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与情景教学的可行性

学生在校的任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和发展任务,班主任则是保障学生基本权利,协助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实践者,也是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班主任需要规范班级学习风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班主任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引,重点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大部队的进度[1]。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重点关注学生课业之外能力的发展,如交流与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统筹能力、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等等。除了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之外,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社会中以及在待人处事时的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这也是直接决定他们思想高度和价值观的因素,所以班主任这一部分的工作必须做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在班级内部通过不同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小学习并与人交往,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景教育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纠正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禁毒知识宣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毒品危害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对我们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列举一些因为吸食毒品而毁掉自己和家人的例子,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毒品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沾染的东西,营造一种严肃且庄重的氛围。经过教师观察,平时一些性格比较外向、喜爱开玩笑的学生在观看完教师播放的视频之后都变得非常沉默,开始认真思考,这对于接下来禁毒知识的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已经对毒品这种物质产生了排斥和恐惧,接下来的讲解也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几种常见的毒品类型,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沾染毒品,发现身边有人吸食毒品等解决措施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由此我们可知,在进行思想教育之前,首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景,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班风建设、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也都是如此。

二、情景教育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诉求,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实现思想上和习惯上的转变。对于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营造的教学情景也有着不同,下面将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为班主任提出一些营造教学情景的技巧。

(一)学风建设和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工作的明显区别在于班主任需要直接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同时也要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获取知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依赖教师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学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和灵感迸发的环境中更容易养成自由、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在教师营造的开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更容易实现交流,实现灵感的碰撞和知识的爆炸增长[2]。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减少学生的思维束缚与负担,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展现和表达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向科任教师传递自己的想法,让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制作ppt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在语文课上开设辩论赛,让正反方的学生通过激烈的辩驳来佐证各自的观点;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解题目,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与标准答案中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并通过自己的讲述传递给其他学生,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质疑。通过各个学科联合,这些自我表达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学术素养。比如经常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的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表达,经常与同伴或教师交流解题思路的学生能够用更加全面且多元化的方式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真正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精髓。通过与各科教师的协商,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得到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培养学习的热情,提升其自信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及时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更多人关注自己。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其学习的热情,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全方位的能力。比如,通过一些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合作竞争意识,在班会课时间进行辩论比赛,让学生与同组的伙伴合作分工,对同一个议题分别准备不同方向的资料,从多个角度佐证本组人员的观点,同时与对方辩友之间保持健康的竞争关系,在比赛场上各自使用准备好的资料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说服评委和观众。而在比赛之外与对方辩友,也就是对手之间,仍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学习彼此的表达技巧以及一些比赛准备经验等,这种健康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3]。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辩论会的主题定为“老人摔倒扶不扶?”“事实是否胜于雄辩?”等比较具有社会意义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能够具备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家庭式教学情景的营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注意学生这一阶段特殊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学习模式和相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以及相亲相爱,让学生能够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为了营造家庭式的相处模式,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将自己和学生划分开,而是要走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交流。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定期举办座谈会,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说一些近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也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跟自己的伙伴探讨自己近期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具体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分析自己近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可以说一说自己最近与父母相处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等等。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教师都应该接受并反思,利用课下的时间与学生主动交流。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或者同伴生活和学习的一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很好的交流。不仅如此,这样的形式也能够给予学生相互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之余建立深厚的情感。除了直接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比如一些竞技体育运动比赛或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教师应该在学生内部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能很迅速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保证很快给出建议和帮助,但是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在相似的环境之下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相差不多的,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遇到问题时,学生都会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朋友倾诉,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互助组,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只限于学习内容,还包括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协助等等。班主任任命一位学生为互助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协助,并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教师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这一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导致在校期间一直存在自卑心理,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此时,互助组组长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具体情况,在与班主任协商后,一致决定让组内成员一起为这个学生过生日并赠送礼物,一步步打开他的心扉,让同班其他学生也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参与课余活动,后来慢慢发现,该学生以前的自卑心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朗与活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已然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身边同伴的情况,并积极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伴,同时,班级内部也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风气。当学生在学习上掉队时,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提供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当学生因为心理原因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时,其他学生能够主动接纳他。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善良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类似家庭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同学情谊。

(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情景

班级风气建设是一方面,对于班级整体事务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生存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实行宽柔并济的管理政策,本着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情景。在每一学期开始之前,班主任都需要额外抽出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布置班级规则,其中涉及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卫生、纪律以及相应的积分制度和加减分标准等等。班主任也必须给学生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并告诫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实行之前给学生树立足够的威信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这对于学生的行为管理十分有帮助,能够让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意识到不管在哪一个集体中生存,规则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学生也能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触犯条例之后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该认识到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处理的一方,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班级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一样的工作,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总结班级情况,对近期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正确引导,并指明未来班级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尽管任职班级学习委员会损失部分的学习时间,还需要跟一些平时没有接触的学生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调能力会有显著提升。一方面,在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做到高效率;另一方面,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经过实践发现,学生亲身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比教师一人管理所达到的效果更佳,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会为此而受到影响,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变得更强。

三、结语

对于学生来说,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更加适合自己的环境下成长与进步,对于班主任来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创设更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成为更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