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发展主要障碍及对策-ag尊龙app
时间:2023-01-16 09:19:06
【摘要】为了全面性满足我国基础建造工作的发展需求,同样也为保证建造领域能够尽快满足工业化建设标准,应加强对工业化建设技术的认知,明确工业化技术对建造模式的促进价值。文章基于中国建筑行业现状出发,对实现建筑领域全面工业化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后,针对现阶段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展开研究,而后总结出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策。以期望能够实现建造领域的工业化发展,促进我国基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建筑领域;工业化发展;管理体系;专业人才;发展障碍
1引言
纵观我国多年来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时至今日仍旧存在一定阻碍与问题有待解决。由此便需要相关建筑领域的工作人员能够基于行业发展出发,从企业管理理念、个人工作态度、行业规范标准等各方面进行完善与优化。以集体之力共同促进建筑领域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社会的进步。
2建筑领域实现全面工业化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影响下,既往的建筑施工不仅具有长周期、低效率的短板,同时会对其施工周边地区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大规模加强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如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建筑理念完成现代化的项目建造,那么在现代化建筑工程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既往建造方案中的缺点也会持续扩大。反观工业化的建筑发展理念,其不仅能够有效改变既往建筑领域中的问题,同时有助于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在建筑领域中融合工业化理念最突出的优势便在于,可以结合高效化、标准化的工厂生产以及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完成建造[1]。基于社会发展切实需求出发,工业化的建筑手段,是促进新型建筑技术发展的关键,除此之外,工业化的建筑方式还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2]。
3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主要障碍
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划分,可以将其归纳为工业化建筑管理体系、工业化建筑施工难度、工业化建筑支出收益均衡、人才储备不足四大类。
3.1工业化建筑缺乏系统性管理
现阶段,我国政府虽然在大力提倡、鼓励整体建筑领域的工业化发展。但是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机构以及部门并未结合建筑领域的工业化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以及资金支持。一方面,相关开发商在开展工业化建筑建设工程的过程中缺乏可参考、可践行的标准及法规。例如,在完成装配式建筑之前,需要结合实际建筑需求设计、生产相应的构件,但基于我国幅员辽阔的特征,使得各个城市、区域之间的建筑需求标准并不统一。如北方的房屋建筑标准应加强对冬季保暖等方面的关注,而部分南方区域则要加强对防潮、防水等方面的关注。在此情况下,相关开发商会因为缺少技术、施工等参考标准而迟迟无法有效开展作业。整体而言,政府相关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大头作用,工业化建筑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使得整体建筑行业无法可依、无迹可寻,阻碍了建筑领域的工业化发展[3]。
3.2工业化建筑具有更高的施工难度
基于实际情况出发,部分施工方在开展工业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建筑施工标准化无法达到建筑业主需求的问题。而建筑方在设法平衡工业化建筑与建筑业主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平衡时,势必会提升建筑的施工难度。例如,业主在建筑项目开始之前,会通过上网观看视频、浏览资料的方式搜集建筑信息,并在部分不良“营销号”的错误指导下,对其房屋建筑产生个性化设计的想法,如更改承重墙、添置露天阳台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工业化建筑的建设节奏,不仅是因为高度统一化的建筑项目不具备随时调整的条件,同时也是因为部分业主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根本不具备参考性与可行性。同时,随着工业化建造企业的不断增多,建筑领域对于相关预制构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相比之下,预制构件的生产方以及供应商数量要远低于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项目,导致建筑企业对于预制构件的需求量始终无法达到满足[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业化建筑模式的作业难度。除上述内容外,基于建筑行业整体并未对工业化建筑模式产生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施工技术人员无法适应新技术、新建造模式的情况。凡此种种,无异于全面性地提升了工业化建筑的施工难度,若想扩大生产规模,必须加强对本问题的关注,从而结合有效的优化手段,推动工业化建筑的有序施工。
3.3投入与收益不相符
3.3.1标准化生产原则与行业多样化发展需求不符诚如上文所述,工业化建筑的本质便是利用工厂生产的模式开展标准化、统一化的建造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开放性的增加,现阶段我国居民对个性化建筑的需求愈发强烈。这意味着完全统一化、标准化的建筑设施无法满足大部分居民的喜好。相关单位完成建筑建设后无法将其全部售出,投入成本与收益不相符的情况已成为威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3.3.2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企业难以快速盈利部分企业在顺应建筑领域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用于技术开发、预制构件设计等方面的支出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回报。并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缺乏完善制度管理、施工难度有所增加等问题的影响下,该投资的风险要远高于收益。因此存在大企业不敢投资、小企业无资格投资的问题,致使建筑领域的工业化发展陷入停摆状态。并且建筑项目的建设周期过长,其中还会涉及到前期设计生产,后期营销售卖等多个环节。相较于建筑建设阶段而言,其后续阶段中销售、推广等环节所需面临的风险更高、更复杂的同时,也更无法控制。例如2017年四川绵阳楼盘销售中心火灾、2021年湖南楼盘员工猝死等,虽然与建筑自身的质量、品质等并无过多干系,但却能够切实对建筑整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造成影响。加之工业化建筑与我国本就属于有待观望的项目之一,其后期建成质量、销售情况等都是建筑企业与消费者不曾了解的。因而建筑企业不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同时可能要面临更高的销售风险,自然不会主动投资。
3.4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工业化建筑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起步较晚,并且时至今日也仍未获得整体建筑领域的全面关注与认可。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以及相关培训机构不会为其开设专门的课程体系,往往会将工业化建筑作为一个知识小点融入到其他建筑学相关课程中。学生在学校中对工业化建筑的了解甚少,自然无法在毕业后快速地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学校能够将工业化建筑相关知识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讲解,并且相关毕业生也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该建筑类型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相关行业缺少具备足够实践经验的人才。在此情况下,即使相关毕业生具备充足的理论经验,也很难在缺少引导、缺乏指证的情况下有序地开展工作。专业人才的缺失,是影响我国建筑领域工业化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加强对工业化建筑的认知与理解后,积极成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抑或相应的学习专业,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方式,提升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4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对策
4.1政府方面健全保障政策
首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职能机构应积极发挥其统帅作用,通过增加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及帮扶政策,有效解决建筑工业化项目成本高的问题。全面性提升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完成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其次,相关部门应在原有建筑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建筑的需求,适当调整工业化建筑的标准与规定。从而保障施工方能够依照绝对严谨、科学的规定,开展有序施工,为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健全保障。
4.2建筑行业进一步优化其产业链
建筑行业应依照实际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努力,大力引导行业内标杆类建筑企业朝着集成合作的方向发展,逐步构建起相对完整、完善的行业产业链,最终实现参与建筑建设各方的协同合作与发展。同时,建筑行业可积极联动相关培训机构。参与到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循序渐进地将企业内部诸如农民工、低学历工人等素养、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的员工,培养成专业性的产业工人,以适应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求。
4.3建筑企业应提升工业化建筑认知
建筑企业应有目的的提升其对建筑工业化的基本认知,从而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统筹管理,持续性的完善建筑材料以及预制构件的物流运输系统。结合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切实需要,以公司内部为起点,积极引进工业化的建筑技术、落实新型技术的研发工作,同时注重建筑技术与bim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性地提升企业内部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与科学性管理水平。
4.4相关培训机构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育
一方面,可成立工业化建筑项目的专项学习与实践培训机构,并吸引各个建筑企业项目中的专业人才到此学习。机构可通过为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其提供相关实践机会的方式来全面性地提升相关人才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例如,建筑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引进一定批次文化素养、技术能力皆有所欠缺的社会人员,通过“前期理论培训,后期实践理论结合”的方式,在较为简单的建设工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这部分工人的实际能力,培养出独属于企业自身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在培训期间企业可以适当缩减员工的薪资待遇,同时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指导,而后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根据每位工人的能力定薪,在缩减成本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力以及学习内驱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与相关学校达成合作,通过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科研基金等方式,换取吸引、挑选人才的先决条件。使得相关人才在学校中便接收到企业化教育与培养,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帮助企业完成工业化的建设项目,推动工业化建筑在我国的有序落实与发展,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
5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可以明确的是,中国建筑的工业化发展已成为其整个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因而相关从业人员无需过度紧张抑或排斥行业内的新标准与新规定。应采取更积极、好学的态度去主动探索工业化的建筑技术以及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笔者仅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功效,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的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一定工作灵感与启发,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途径,从而以建筑行业的改革为切入点,推动我国整体社会稳定发展、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球,郭韵钰,陆秋琴.基于智能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3):28-34.
[2]李桃,严小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系统及作用机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2,39(1):131-136 143.
[3]凌志祥.建筑工业化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要点[j].四川水泥,2022(1):39-40.
[4]刘刚.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24):32-35.
作者:吴俊 单位: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探析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浅谈建筑经济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 2022-09-29 10:20:50
建筑经济下建筑产品及建筑生产研究 2022-01-11 10:22:54
广州建筑 2024-01-16 11:13:27
2024-01-16 11:13:25
中外建筑 2024-01-16 11:13:29
建筑技术 2024-01-16 11: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