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1-22 17:56:52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校企共建;财务共享;知识管理
自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颁布后,文件中相关条例规定指出,单位将基于信息化手段,将会计和业务活动充分融合。构建信息技术优势,共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快会计职能重新核算至重新管理决策的拓展。经过整合信息系统、改造及新建途径,能够高效、及时、迅速地提供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这样能够推动落实管理快捷。并且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化、云计算多类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所以这些都为在高校范围内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变革,真正提供了全新发展机遇和实践路径。
一、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建设重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财务部门就引入计算机,促使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发展,眼下已经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财务集成软件、财务共享服务三阶段,但是在第二跨越至第三阶段时,依然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滞后两方面问题。其中信息孤岛表现在高校各部门处于财务集成阶段,结合部门自身的工作所需实现了信息化变革,却并未在部门间构建统一体系,所致跨平台的兼容性较差,无法共享不同部门的存储数据,并未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例如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科研管理等各系统之间的不统一和不兼容,所以导致财务工作开展中,多数情况下需要人工加工内部交流数据之后再进行传输。信息滞后则表现在如今财会工作开展中,侧重于记录总结易发生经济事项,人工统计汇总在财务系统输入的相关数据,层层上报、把关送至校领导手中,这个过程极大地降低了财务管理信息时效性。尽管多数情况下学校经济业务都是通过预算大体控制,但是多种经济业务都在事前数据、事中监管上有所缺失,导致事后反馈已经无法满足领导决策所需,所以构建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校企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设计
1.平台框架为了解决以上高校财务信息化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滞后相关问题,设计了校企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该平台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知识密集型共享平台,对知识可以充足且高效整合,能够满足多方需求提升竞争力。对于具有科研能力的高校,以及企业专业人才,能够转变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中相关知识,转化为自身发展中所需资本。这样就能够校企共建知识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设计了独立服务知识管理部门,对该部门依据正常情况下的部门工作编制,主要负责制定、落实、评估项目化知识管理方案。2.平台设计对于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在原则上,需要做到效费比的充分可行,参考知识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对于财会和应用知识库构建思路,知识检索、挖掘信息、实现校企财务信息共享及转化等方面,作为设计该管理平台思路。运用了sql数据库所具备的强大数据挖掘、集成、共享能力,可以充分依据商品化管理软件,相应的开发应用端,完成高校、企业各自的财务共享功能模块,包括团队共享和个人发展知识考核模块,合力解决政策指引、工作心得、发现知识实现信息共享,知识培训与管理效益,还能够满足个人能力培训考核,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社区型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并且该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 优势,以及协同工具、网络爬虫合力开发管理平台的网络接口,面对智力资源阻止限制,补充平台专业性、行业性知识,对企业存在的经验不足与高校存在的视阈不全等各自局限有效弥补。本次校企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设计功能,包括了多个系统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保卫处、图书馆、后勤处,满足多个数据源部门的数据真实准确性,对有关信息可以做到及时更新。依据部门各岗位的相应职责标准范围,设置不同操作人员相应的权限。并且各部门还可以结合财务工作所需,对平台内有关财务查询、导出、汇总等信息内容,满足各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共享,实时更新。
三、平台知识库建立手段
在校企共建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设计中,作为确保该管理平台运行的重点,所以要确保规范有序的知识管理设计过程,与知识信息的多元化便捷式输入,高效整合知识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包括了覆盖校企双方财务共享知识信息的政策性发展数据,团队和个人的发展知识与创新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平台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还有在各管理系统中实时加工形成的各类数据信息,多方信息一体化共享知识库。1.建立规范化知识内容保证平台知识库有合理化规范内容,确保数据库知识的输入输出有效性,通过以平台制度、专业财经术语、搜索引擎等各方要求为依据,制定统一、规范、完整的操作标准类信息文档。做到关键词标准化,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相关事项的优化,对于高度重视的环节给予充分提示标注。通常情况下需要经持续化的数据业务、工作经验、创新知识、辅助知识等各方面积累。其中获取内部知识,一般包括了文档操作、内部经验与各类业务数据,采用的内部知识获取手段,一般可以基于共享平台的案例、知识经验、内部信息交流共同协同体系实现。通过此功能可以满足平台多个管理系统之间,及时沟通交流经验、共享知识信息、做到实时互动。采用的外部知识获取手段,一般包括了会计协会、acca多方专业财经知识,与类似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在沟通中,掌握优秀的平台建设经验,并获取不同职能知识,主要的获取途径包括了实地考察、讲座、最新财经讯息动向、通信工具等。2.知识有序化组织方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级次的信息知识资源为依据,多途径整合财务项目,从多个管理系统构建多维度信息数据字典,以知识资源的统一化编码及设计流程,完成对流程编码的自动化标识定义,可以提供多管理系统信息数据的多口径联查。在该管理平台中主要涉及财务知识内容,包括了文档手册、资金资产、证券信贷、金融科技、财务税务、社会保险和资产评估等多类别财务知识管理,相应的管理编码及流程。根据财务知识有序化组织的指引思路,还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知识分配及不同需求群,例如一线新老员工、专业管理群、高校教学、企业管理、高层决策等多方面知识信息共享。经过设计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融合了信息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能够充分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3.sns社区型知识管理平台想要构建社区型财务知识管理平台,就要做到对社区的整体知识互动共享,通过运用强大功能的平台检索分析能力,与线上线下成员知识推动相结合,可以满足校企有关员工、团队、部门的知识内容交换需求。一在设计知识社区模块功能时,基于设计知识管理平台共享理论,做到对有关知识的充分传递沟通,实现社区问答、关注、转发、收藏、评论等线上线下联动沟通功能,真正促进形成共享交流圈与增强沟通趣味性。更通过该模块功能方便校企双方,对各自管理系统的标准数据提取融合,合力构建具有校企双重特色的考评体系。二在获取搜索知识模块功能时,可以运用python程序与管理平台接口,抓取有关财经、论坛、财政局、财务期刊等各大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所获取数据进行分类,用于对该知识管理平台各类信息的针对性补充。三搭设高校、企业相应的部门、团队、员工知识管理模块。在相应的知识需求部门,实现共享中心统一调度基础上,可以有序参与知识管理,实现不同层面各部门的知识信息横向共享,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突破校企、部门及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传播界限,实现平台多功能模块之间的知识分类与信息整合。最后在员工知识模块,设计了统一高效的在职、在校、实习知识管理模块,经该模块寻找学习知识资源,提供开放式学习体验。总之,本文通过构建校企共建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基于先进it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高效整合财务知识,并通过设计该管理平台,最终可以帮助高校、企业沉淀总结价值最高的知识信息。也在知识信息共享的动态过程中,构建双方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共同思考模式,推进校企双方持续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琼.浅谈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基于a公司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8(14).
2.李闻一,郭惠芳,卢文.财务共享服务体验中心的设计与实践.财会月刊(会计版),2020(7).
3.王彩霞,任婷钰.财务共享时代应用型会计模式探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04).
4.李成宇.石油行业财务管理与实施财务共享的发展策略研究.经营者,2020(3).
5.江小琴.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7(06).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核算;知识管理;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利润来源不再是单单以实物资产为主,而是渐渐从以实物型资产和金融资产也就是财务型资产为主过渡到以财务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为主。在这个资产结构下,知识资源在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资产中占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当今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竞争中具备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能力更能脱颖而出。
1财务核算环节知识流失原因分析
在大部分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中,不管类型还是规模,财务室或计财处等职能部门总是包含了围绕财务工作的会计、财务预算、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出具报告、审计报告等的全部事物和人员。现借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指代上述类型所有职能部门。对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的活动,比如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应,规划筹资和投资活动以及评价分析都是这个中心的职责。这些工作都涉及公司机密,一般会建立一个独立部门。财务会计分析核算监督只能由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会计主体履行。财务会计信息由会计核算中心加工处理,这些都是一个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保持竞争力的重要知识资源,应该被有效利用[1]。财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起点,是财务分析和规划的基础。但是在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这一环节的财务知识不足的问题,产生于以下3个方面。(1)财务人员缺乏主动性。主动性是继续学习的必备特质,而财务人员一般都忽视这一环节。认为决策才是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生存发展的重点。自己的工作只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没有主动学习也不会出太大问题。这样导致了这些知识不能被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吸收。(2)财务人员疏忽。财务核算工作多且繁杂,处理的单据很多。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知识,财务人员会经常性的遗漏,再想找到这个问题会很困难。没有系统的梳理和更新知识,不利于知识学习和知识管理。(3)未扩展知识。新知识可能只是在仅有的几个人之间交流,这种交流往往是表面的、浅显的,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挖掘。再者新知识也没有被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大范围吸纳,成为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文化财富。在事物繁琐复杂的财务部门,财务知识的管理和传授经常被忽视。
2财务核算全过程知识管理体系的设计
知识管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也可以被形象为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巩固知识再到积累知识的流程。按会计行业习惯来划分,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也可以分为审核、结算、制单、记账和结账。这些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涉及知识管理。2.1财务知识获取精细化。对于财务工作而言,财务数据是工作的重心,但是财务知识的来源却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获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财务数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始凭证的来源,也就是客观的业务数据。这部分财务数据来源于实际业务并且不加任何数据处理。第二部分是指财务人员作用会计的思想和管理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专业上被称为会计分录,它是下一步财务工作的凭据。财务人员在收集数据时,还需注意审核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原始凭证的合规性[2]。2.2财务知识共享畅通化。财务知识往往在一个小范围之间流传,要想更好地管理知识,就必须实现知识共享。在传播过程中,财务知识一般都经过了传播人的知识整合,这样的知识传播能让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人员更多更正确的了解。财务人员理应积极学习,参与本部门甚至是本行业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以此传达信息,解疑答惑。现代科技的应用为这种良性知识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比如电话、论坛、邮件等等。2.3财务知识固化标准化。财务知识固化就是按照财务行业标准利用财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会计工作也就是数据处理的系统化、程序化的流程。日常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遵循财务行业的规则将零散无序的知识加以整合、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财务知识便于理解和运用。标准化建设财务知识的基础就是财务固化,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或者他人的工作效率。2.4财务知识积累持续化。知识随着各种因素总是在不断发展更新,为了更好地进行财务工作,终身学习是每一个财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理念。而知识的累积总会在某一个点得到质的体现,实现在工作上的飞跃。
3财务知识管理的支撑
3.1员工素质方面。倘若说财务知识管理是一项战略,那么为了这项战略能够很好地实施,财务人员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内部交流等措施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3.2财务文化建设方面。在一个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是不能被忽视的决策支撑和环境保障,而财务文化作为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文化的一项内容,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举个很出名的例子,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财务部在2012年提出了“诚信、严谨、融合、创新”的财务文化[3]。3.3信息系统方面。科技是当代的一个大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的平台。生活在科技时代的我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的成本代价也远不如前了。除了知识获取,在知识管理方面也可以借助先进工具来实现。通过财务知识共享平台,会计核算知识可以被简单获得,有关法律法规等必要知识也可以被使用。通过信息网络,知识的容量在共享的过程中日益扩大,智能化的检索节约了筛选知识的步骤。3.4建立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是每一个财务人应有的素质。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取和积累财务知识。为了共同进步,可以创造一个知识共享、共同学习的氛围。不仅丰富了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加强部门的凝聚力,加强信任,激发个人创造力,更加有利于合作。
4财务知识管理实践
对于知识管理,不管理论多么精妙,都必须在实践上真正落实。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财务处,在近几年已经实践了知识管理。大力扶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固化知识和积累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实施了一些便于财务工作的措施。比如在财务处建立网上报销系统,嵌入审批权限,节省了财务人员的审批流程。实现了同步完成数据采集、加工存储、财务报告。共同建立一个动态的数据库,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知识学习氛围,增加同行交流,有利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诗海.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152-153.
[2]牛国军.“一事一议”有关财务核算与管理探析[j].会计师,2018(14):11-12.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4
知识管理曾经被it供应商和咨询师许以过高的承诺,其实却总是被他们弄得一团糟,以至于现在很少人仍然相信它。一些实行知识管理的先锋,如可口可乐公司已经终止了他们的知识计划。我们并不能指责这些对知识管理失去信心的人或者公司,因为权威的调查证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通过对108家公司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主动进行知识管理的公司与其财务回报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然而说到底,知识管理不仅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且也决定了如何对价值链的重组。而那些保守的人,任何时候都会像在19世纪抵制新机器使用一样抵制最佳做法和新软件的运用,即知识管理。但是,知识管理也有其自己的特殊要求,如何使知识管理产生切实的成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知识有各种形态,它可以嵌入到设备、工具、流程以及聪明人的头脑中,并使他们都做得更好。知识的外在形态并不重要,从知识运用中所学到的经验是相同的,与知识的外在形态并没有联系。不管是什么知识形态,要获得成功的规则都是类似的,你必须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尽力共享最佳想法、促进同事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给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他们工作所需的知识。这是人们常说的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很容易说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第二,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运用这样一些知识,它们能够极大地而且不断地增进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能力。知识管理的范围可以大到像通用电气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如根据需求来生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也可以小到像英国石油与schlumberger合作开发新的水平孔钻探技术。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够通过上面两项工作的任何一项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你跳过其中任何一项工作,你就会坠入无法真正改善财务底线或者无法改变公司文化的境地。传统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促进公司文化的变革,而你也更需要注重产生成果的驱动力,这种成果将确保最终的变革。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得到另外的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得到他们完成其工作时所需要的核心内容和信息,那么每一个人的决策都会更优,公司运转将更为健康更有效率,而每一位员工也会更快乐。当然,真正要做到并不简单。因为知识管理要求人们做他们并不熟悉的事情:首先,它要求人们将其最好的创意无私地与他人共享,放弃一定的个人竞争优势,并且往往得不到任何奖赏;其次,知识管理也强迫人们运用其他人的知识,这意味着承认一些人比你知道得更多;最后,知识管理要求人们不断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即今天最好的工作方式永不会是明天最好的。知识管理要求人们每天都持续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求为他人无私地贡献知识。知识管理要求有合适的流程和基础设施确保把正确的知识和信息在正确的时间输送到正确的地方,这包括人员也包括it。知识管理还需要一个变革程序以激励从业者之间互相合作。注重主动地去寻找能够极大地而且不断地增进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能力这一点似乎与传统的知识管理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看起来是功能性的,但是这种专注于成果的努力是而且总是与知识相关,如六西格玛方法不过就是关于改进质量的知识。不要浪费时间企图去创造你所需要的持续改进的知识,你完全没有必要去重新发明轮子,你应当听取杰克•韦尔奇的建议"剽窃"。在商业领域,赢家总是运用任何合适自己的方法或者理论,而不会也没有必要运用完全是自己发明方法或者理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即在某地的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已经发明了做某个事情最佳的做法。通用电气的经理们总是在其客户、供应商以及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那里寻找更好地做自己工作的方法。最后,要使知识管理得以成功实施,公司的首席知识官必须对知识、对激励人以及对追求成果都充满热情。这三方面的热情缺一不可,首席知识官在知识管理逐渐失去它美丽的光环的时候,要仍然坚信它,他们应当成为一流的激励大师并且永远保持对切实成果的热望和追寻。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5
第一,简单有效原则。期望个人能够根据我们描述的个人知识管理实施方法可以独自实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的效果让自己可以感觉到。第二,经济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不需要你额外去投资什么(不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以利用每个普通人能得到的工具为主。应该说,在没有正式提出知识管理的大概念前很多机构早已实施了知识管理的实质工作,比如文档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内部培训计划、项目在职指导计划等等。因此,没有系统,照样可以km,比如师徒(隐性-隐性)、总结报告、优秀事迹等等。但是如果有了系统,的确能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但最终知识管理不是“管理知识”,本质上是“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也遵循知识管理中的普遍规律,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的获取、存储、利用都是我们自己个人。
任何要想实施好个人知识管理工作,都要加强下列三项修炼:第一项修炼:构建自己的学习网。(本文来自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第二项修炼: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
第三项修炼:对知识的有效利用。在知识管理体系与内容整理同步推行的同时,还需要明确一点:知识管理的推行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变革”,是对现有工作习惯的一种改变。员工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是左右知识管理推行的关键因素,要从员工角度,转变促成知识管理。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行知识管理,让内部员工更快地接受知识管理,对待这种变革,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对待知识管理的敏感性每个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在知识管理项目之初,要向全体员工说明知识管理的目标、愿景、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等,降低对知识管理的敏感性(抵触情绪),从而增加知识管理的透明度。
二、对员工能力的综合评估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是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比如,对一个认为知识管理等同于文档管理的组织而言,希望在短短时间内,把所有“老法师”(资深员工)的经验全部发掘出来,那是不现实的。
三、强调义务与职责从变革管理的角度看,行为的改变才能够促成态度的改变,由外部的约束、刺激、激励来推动知识管理的工作变成内部自发的来进行知识管理。这第一步就需要使用相关的制度/措施来保证这种转变。整个制度/措施集合应该包含三部分:日常管理制度、激励考核制度、支持制度。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6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高潮,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7
在hibbard看来,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内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进行捕捉并分享,目的是使组织产生最大效能。而sarvary将知识管理看作是组织创造和使用知识的商业程序,组织学习、知识生产和知识分配是这个商业程序下的子程序。这部分的观点将知识管理看作了典范转移,认为应该通过工作环境与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建设来激发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组织的核心能力,最终使企业能够拥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wilf提出了知识管理6c观念,即createfromindividual(创造个人)、clarify(确认)、classify(分类)、communicate(沟通)、comprehend(了解)和cteatefromgroup(群组创造)。这是基于构筑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企业内部网络、信息科技下的知识管理的观念。本文通过总结指出了知识管理发展的困难主要为组织规模、人员素质的差异、知识与知识维护的认定、信息传递的质与量的控制、组织文化的创造。
2知识管理平台的相关观点
有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够进一步地对知识管理进行完善,也就是说企业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只是分享与蓄积知识的工具,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要构建文化,使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的机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2]。因此,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或者引进不仅仅是信息设施的建立或引进,更是制度的引入。在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中企业除了需要投入设备等有形的资源外,还需要要人力、组织调整等无形资源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愿景的塑造来达到共识,通过良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营造来实现知识管理的预期目标[3]。
3企业资源规划的相关观点
上世纪90年代,gartnergroup产业分析集团首次提出了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概念[4]。bylinsky将企业资源规划视为提供主要的企业流程信息的企业信息系统骨干。bingi等则认为企业资源规划是对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整合,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销售和制造及供应链的整合来给企业带来加快竞争压力反应、创造市场机会、减少库存等好处。通过对企业资源规划的上线成效的调查与报告可以看出,企业资源规划虽然当前并没有覆盖到企业的所有功能,但是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来进一步的扩充功能。这种扩充能够降低企业的it投资,但要依据整体性的规划来进行。企业资源规划是一种软件系统,作用在于协助对组织信息流于作业流程的整合,在企业资源规划的数据库中有很多有用的资料,能够对组织种不同的部门及作业功能进行支持。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完全实现能够为企业带来降低作业周期、较快信息处理速度、完善财务管理、建立电子商务基础、明确隐藏的知识等好处[5]。
4企业资源规划与知识管理平台
在企业的资源规划中导入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信息科技的策略运用,对企业的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信息整合系统和数据库是知识管理系统中主要选择的技术,说明了信息科技在知识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导入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顾客关系管理(scm)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对这些系统进行整合,对信息系统进行长远的规划[6]。要对企业资源规划、知识管理平台的导入条件与目的的差异进行了解。企业资源规划主要是通过整合和管理信息来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最终提高企业的产能、降低企业的成本。知识管理平台则是通过分享与学习知识来实现对流程的改善与创新,最终的目的是创新。企业导入企业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持续的提升,而企业要将知识输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则需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为了适应变革而引入了知识管理的策略,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变革,展现出企业的实力。知识管理之所以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变革主要是因为在知识管理的帮助之下,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的环境和新的经营形态。
5总结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8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知识成为最关键的社会经济资源。企业所面对的是全球化的竞争,创新和处理速度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一、知识先导型企业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组织向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虚拟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这些趋势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l)在目标模式上,企业组织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转向更注重创造客户价值等社会目标,承担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实现双重目标的统一。(2)在组织模式上,精简管理层次,从金字塔式的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3)在效益模式上,从规模、质量型效益转向速度型效益。(4)在管理对象上,从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无形生产要素的管理。(5)在管理方式上,从以前的“监督控制”转向为雇员提供合适的知识、数据和支持业务流程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雇员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利用其知识和专长,而不是强求雇员适合某些固定、僵化的管理模式(如表1所示)。
其中,管理对象上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很多资料表明,产品制造成本中原料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在传统的钢铁业,美国钢铁公司在1980年雇佣12万工人,到1990年时产量不变,但只雇用2万工人。另据统计,在高科技的集成芯片制造业属于原料和能源的成本只有2%,绝大部分属于研发投资。很多有实力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比例达到2:1或3:1甚至更高。知识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让很多企业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先导型企业,是指那些把知识看作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的企业。这些企业能清晰认识属于自己核心能力的知识、现有知识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知识的差距,从而有意识地增强对知识的管理和培育,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希望获得长远发展的企业都应该是知识先导型企业,通过知识的学习、创新和应用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长远战略。
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1999年度《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有26%已设立知识主管(chiefknowledgeofficer,cko)职位,预计2~3年后这个比例会超过80%。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设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的系统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在进入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华为公司对过去10年的经营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制定了指导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华为公司基本法》,“知本主义”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贯穿其中,这部公司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主张给创造价值的知识劳动以合理回报,通过知识资本化和知识职权化实现知识的价值等。
二、识管理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资本理论
罗默(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分析框架,阐述了知识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知识资本理论试图从微观经济层面上阐述企业组织内部知识资本化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间存在的巨大差额。知识资本,是指“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可用于获利的、不具有实体性的资本投入”。这个定义把知识资本从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拓展开来,将员工创造力和素质、企业领导能力、企业形象、甚至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等各种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因素包括其中,因而也就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股东利益。
知识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和瑞典财务服务公司的艾德文森。前者很早就致力于知识资本理论思想的研究,并在1991年率先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指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随后又具体到企业,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长期以来被大家忽视的知识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他认为微软、英特尔等知识企业的价值在于聘用的知识员工、企业内部机制以及这两方面综合形成的独特的识别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艾德文森则从实践角度,提出了知识资本管理禾目评估模型。他在1992年提出了第一份资本报告,1997年发表了第一部关于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的专著,指出应着眼于顾客、流程、产品更新与开发、人力因素和财务等方面对知识资本进行动态评估。
总的看来,企业知识资本可分为四类: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产和其他结构资本。
(1)人力资本。体现在员工身上、能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即企业中每个员工优秀品德采购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员工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和洞察能力、管理技巧和团队精神等。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上,这种知识很难交换和共享,不为股东掌握。传统方法采用教育程度评价的方法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人力资本的存量,但缺乏精度。实际上知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其工作热情和满意度直接相关,在评估人力资本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市场资本。企业通过其拥有的、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相关联的、有助于企业获得潜在利益的无形资产的总和。这里的‘怖场”是广义上的市场,不仅包括企业的客户、供销网络,还涉及政府部门、专家网络等对企业经营存在重大影响的外界因素。这样,市场资本包括企业品牌价值与知名度、商誉、顾客信任度、客户满意度、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程度、营销网络的规模,还包括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专家网络等。
(3)知识产权资产。包括商标专利权、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技术诀窍、计算机软件和商业秘密等。这部分资产在~定程度上受到法律的保护。
(4)组织结构资本。包括企业采用的技术、生产流程和用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制度、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和管理哲学、治理结构、信息系统和网络体系、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知识资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l)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源。要改善人力资本,必须通过树立团队精神来提高企业整合知识的能力,同时改善企业集体运作环境和学习系统,形成“边干边学”的机制。
(2)企业不能独占人力资本和市场资本,而要与员工和顾客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追求同步发展、共同成长。
(3)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产是企业完全拥有的无形资产,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积累完善,适应环境发展。
知识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理解企业的知识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建立知识管理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知识先导型企业的管理与战略(下)
2001-08-20
三、知识管理的管理学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是在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观。
1.企业理论的演变
在分析竞争优势的来源上,不同学者、不同管理学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干行为结构和市场机会,也就是竞争优势外生论。随着时展这种理论逐渐暴露其不足,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相差很大,有的相差3~5倍,这个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
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修正就产生了资源学派,基核心观点是企业的竞争成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如土地、设备、资本、人力等,不同企业占有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的资源,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但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理想的完善市场中土地、设备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借助资金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和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我们可发现实际上是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能力理论。
追踪溯源企业的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包括发现市场和识别市场机会的市场知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新整合到新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拥有自己核心能力的企业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
2.企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
企业知识理论是近年产生的一种新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它对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并试图对主流企业理论没能解释的问题给予说明。
企业知识理论是从分析知识的特性开始的。一般说来,知识具有以下特征:默会性、可共享性、分布性和可占用性。知识的这些特征和企业使用知识的方式,能很好解释企业理论所关心的问题。
(1)企业的存在。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看作知识一体化的组织。企业生产要投入设备、土地、人力,其中最重要、最能决定产品价值的是知识。但知识是由个人所掌握的,并专注于某些特定领域,知识的专业性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组成按“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企业要顺利维持生产,就需创建并维护一种环境,让不同知识背景的员工集中使用各种专业知识,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交流、转移和共享的环境,创造产品价值。企业组织就是一种能满足团队协作的经济组织。
(2)企业之间的异质性。企业各不相同就是企业的异质性。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异质性来源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积累和知识水平。由于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吸纳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性格的员工,这些员工的交流时间和交流方式不同,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多少和有效程度不同,企业的知识积累数量和方向不同,导致企业使用和配置资源的方式不同,于是生产成本不同,利润也不可能一样。有些企业能有效利用、集成员工知识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并与质量管理、营销体系、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市场中逐步成长壮大。
(3)企业的协调。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倾向对分散组织成员的目标进行折中而产生的合作问题。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除了协调企业成员统一工作目标和减少机会主义外,更多协作体现在知识的一体化合作上。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服务,需要各种知识专业人士的知识共享、交流和流通,即便是他们的目标一致,也有共享和交流的知识愿望,由于知识本身的默会性和分布性,有效进行知识一体化也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更需要协调,并提供一种良好的机制(包括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和相应的辅助工具)让每个知识员工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基干企业知识理论的知识管理方法论
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归因于企业拥有和应用的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增加企业知识、为企业提供学习指导就是知识管理的方法论,例如基准管理和最佳实践、知识联盟等。
(l)基准管理,也称标杆管理,核心是向业界或其他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学习。具体地说,基准管理是企业通过寻找最佳实践,并与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比较,找出自身不足,学习他人长处,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从知识管理角度看,基准管理要求组织敏锐地挖掘外部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知识,特别是工作流程中的隐性知识,为组织提供了获取、应用外界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为管理和应用知识找到了目标。因此,基准管理就能成为推动管理进步和组织进化的阶梯。
(2)知识联盟,是企业联盟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经济中知识的含量逐渐增加,企业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常见的知识联盟有:技术互换、许可证授权、客户一供应商联盟、合作开发型联盟、共同投资联盟等,从前到后知识交换的含量越来越大,交换的内容也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发展。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有能力垄断、开发赢取竞争优势的所有技术。充分的市场竞争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可通过直接购买、获取授权、合作联盟和自主开发等形式提高企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供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和服务。比较而言,自主开发的技术易转化为产品,但投入较大。而合作联盟不失为一种好形式,既能通过市场分摊高额开发费用,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又能缩短上市前置期,扩大企业在同行业的影响。深层次联盟甚至会产生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碰撞促进管理方式的进化和变革。
基于这样的优点,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一种有效策略是紧跟国际潮流,瞄准先进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在开发自主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的核心技术的同时,积极跟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大企业结盟,向企业联盟成员学习,通过有效知识交叉,加速企业知识创造和进化,培养核心竞争力。作为大企业则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并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一般性的工作外包给其他小企业,将主要资源集中在虚拟价值链和知识链的关键部分,主导技术进化,保持企业联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要通过合作性竞争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化技术创新,同时要与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加速产品进化和知识传播,增强企业价值。
四、知识先导型企业的战略
1.战略的特征
知识先导型企业把知识看作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将对企业赢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会全力推行知识管理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l)在投资战略上。从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转向投资于人才培训和创新激励,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知识信息工作环境,形成“在于中学、边干边学”的机制;再分配向知识工人倾斜,提高员工满意度。
(2)在竞争战略上。注重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把蕴藏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量作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注重了解客户需求,推动知识传播,承担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
(3)在成长战略上。从以经济规模和产品质量取胜转向依靠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成长,依靠信誉的增强、创造更多客户价值吸引客户,培养客户忠诚度。
这些知识管理战略以推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为目的,采取有效的整合手段,使技术、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更好地适应于知识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对核心业务活动实施知识管理的指导纲领。
2.战略的实施
如图1所示,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知识资产重要性的凸现,进行组织结构重新设置、企业战略调整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重定位,满足知识管理的需求,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l)企业战略的转变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战略的转变要求领导转变观点和做事方法,为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企业知识库。传统文档形式的知识,不利于共享、重用和保存。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环境是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工具,高层领导的支持首先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大量投资,建设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和图书馆等,通过知识仓库、知识地图和检索系统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高层领导的支持,还表现在对知识工作的承认,知识提供者在与他人共享知识的同时期望能获得合理的回报,领导肯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了领导的支持更容易创造知识共享环境。
(2)组织结构的调整为知识管理战略提供了组织保证。知识具有专业性和分布性,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以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知识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管理计划和协调企业的各种知识活动。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知识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企业内部的“非正式团体”和“实践社区”是知识最密集、应用最有效的形式。三是组织结构的调整还表现在成立专门组织,负责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英特网和企业内部网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只有专门组织才可能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3)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转变是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必要条件。实施知识管理要求高层领导重视,改造传统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使员工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对知识管理友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包括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企业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推动知识创造未回流通,并迅速整合到服务产品中,让员工建立知识发现、共享和应用的主人翁责任感,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共享知识的环境。199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75周年纪念刊上,开展了关于“走向下世纪企业管理会碰到什么问题”的讨论,德鲁克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至吉更强调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对技术的盲目追求。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工商管理
一、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工商管理融入了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知识,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正确性的目的。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构建起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二)有利于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变化。企业通过完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内外部经营环境,针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企业经营策略能够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是新时期下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通过完善工商管理模式,在经济学和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同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有助于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劳动效率。(四)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完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帮助企业从战略管理的层面出发制定财务管理方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重新确立企业经营方向。随着国家步入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时期,国家采取退、转、引、育等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应认清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方向和经营项目带来的影响,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企业要以市场为依托,围绕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开展工商管理,加紧企业经营发展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企业要逐渐引退高能耗项目,或对高能耗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企业还要树立创新意识,重新确立经营方向,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项目,推动企业经营项目的转型发展,积极开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进而确保企业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二)引入多元化企业价值观。在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要转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价值目标,将企业价值目标定为长远目标,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避免企业出现短期经营行为。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经营,使企业经营活动有助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保护环境、控制污染、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相统一。(三)加大研发管理力度。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背景下,企业要认清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为此企业要在深入市场开展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技术创新方案,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成立技术研发部门,在技术研发部门投入充足的研发资金,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质量过硬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如办公系统、erp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企业经营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不断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培养在经济结构转型期的重要性,稳定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人力资源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企业应更新守旧的思想观念,有效运用招聘、甄选、培训、报酬、考核、激励等管理手段,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实现最优的组织绩效。针对现有员工队伍,企业要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企业要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增强对员工的约束力,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岗位变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相结合,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五)加强知识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要将知识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的核心内容,利用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企业应在生产要素中纳入知识管理内容,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参与的共享知识机制,打造知识学习与运用平台,强化知识资本管理和知识资本共享,从而积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最大化效用,企业应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给予员工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人性化管理,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要认清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形势,对工商管理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企业要重新确立经营方向,明确多元化价值观,加大技术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力度,为工商管理注入新活力,从而不断提高工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牟青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9):139-139.
[2]苏萌.浅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7,(22):166-169.
[3]赵洋.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j].智富时代,2018,(07).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的跨国公司将进入我国市场,市场经济的效益准则提醒我们,最大的竞争无疑会挑战自然垄断行业。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同样越来越迫切,而电力行业的资本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又给电力以特有的优势,给走向国际经济战略创造出无限的商机。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它是协调集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的的过程。其目的可以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或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是管理领域影响最大的一个分支,但如同其他管理一样,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施加于生产经营活动,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电力企业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电力企业生产特点,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
一、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
所谓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经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
1.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五要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管理创新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在新形势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知识、经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等是很有限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职能不仅仅是“拍板”,而应该是决策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有失公正,将直接引发职工的不满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这就对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个客观要求,即企业每项新决策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管理创新就是要让企业一切行为自觉地服务市场。21世纪的市场经济最大程
度上是服务经济,相应地,市场观念转变首先是服务思想的转变,服务思想的转变体现在管理创新中。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要考虑自身管理机制怎样、管理方式如何,要弄清楚应该怎么干、有什么措施、达到什么预期水平。特别是生产与营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进行电力企业的知识管理。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社会生产将以知识生产为主,物质生产将是知识生产的副产品。而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主体的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市场、资本全球化的趋势使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资源、资本、技术转变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如何获得、整合、创新知识,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已成为企业决胜千里的关键。对于处在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人才竞争压力的电力企业来说,以战略的眼光来抓好电力企业的知识管理,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知识管理是企业在商业新世界中求生存的需要,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知识管理是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创新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知识管理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需要,对于知识企业而言,人力资本为核心要素和能力,它包括知识与技能、实体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系统、价值观与规范五个构面。唯有知识管理能够使企业与众不同,并提供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员工的流动带来企业知识流失严重,迫切需要将员工个人知识转变为企业共享的知识。
从企业内部来看,知识管理具有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的能力、最佳实践应用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以及提高决策的能力;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知识能力,提高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培育员工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知识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对客户的理解能力、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对客户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客户柔性需求的满足能力;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定位能力、前瞻性思考能力以及质量改善的能力;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与互动,由个人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超越单位、部门和与整个企业的界线,实现知识螺旋上升,从而增强企业商务智能。
行知识管理,首先要倡导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将全员学习任务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用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与规范。打破金字塔的组织结构,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平扁化,提高上下层之间交流的质与量,下层能直接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吸取第一线的营养。构建企业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它能为学习聚集、提供能量。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共同关注的愿景时,才会产生自觉的创造性的学习。
其次,要建立大家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组织若要有效进行知识管理,需先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知识,进而转化为组织知识。个人知识要成为组织知识,需要具有主动积极与胸襟开放的组织成员,乐意传达个人知识并与人知识交流,此外,组织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激励成员开放讨论、深度会谈、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创造新知识与扩展组织知识。知识型企业通常应具备以下文化特征:尊重个人、鼓励创新、鼓励团队精神、相互信任、员工乐于分享新知识、持续学习与发展。
同时,要建立知识分享的机制。知识分享机制的建立,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在建立大家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结构与特性,规划完善的奖励机制及具体措施,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分享。
最后,要建立企业知识门户和储备经验知识的专门数据库,为员工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平台。构建专家网络;进行经验知识管理(即案例管理、工作总结、成果报告、经验体会、岗位自学等模块);创办内部刊物,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专门供那些拥有宝贵经验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整理写成正式论文或著作的专家们,把他们的思想火花概括出来,并与同仁共享。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知识库),员工可以利用内部网络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
2.适应市场经济新时代的要求,进行电力企业的制度创新。
首先,要建立内部竞争上岗机制。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员工实行双向选择。要使每个员工明白:不敬业则待业,不爱岗则下岗。结合开展减员增效工作,“精干主业,规范副业”,主、副业都要按需定员,竞争上岗。
其次,要建立动态管理用工机制,形成“考核—上岗—试岗—下岗—培训—上岗”的规范的动态岗位管理。每年进行全员考工考核,实行5%末位滚动淘汰制度。
再次,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内部分配机制。把岗位级别与收入挂钩,高岗级高收入,岗易薪易,促使员工向高岗位竞争。
最后,要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培训激励机制。每个员工的聘用或晋级,都必须经过岗位资格认证。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电力市场是垄断性的。世界各国、区域电网都是独家经营,我国也是如此,一家管电网供电,可以多家办电厂。这就决定了电力销售环节是垄断性的,是独家经营。而发电则存在多家办电,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根据电力市场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改革中,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调查与预测,重视各类用电市场的研究与开拓,作好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集资办电,积极推行多家、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方针,把电力市场搞活。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的一项企业管理活动。它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手段,可以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加强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适应电力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管理电力公司的迫切需要。
财务管理的首要内容是强化资金的内部管理。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贵重、技术复杂、占用资金量特别大。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机构对资金的决策作用;并切实做到资金的集中管理,综合平衡,统筹调剂。提高对加强资金管理的认识,真正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以至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通过资金调节企业内部资金的分布和投向,调节企业的经营目标行为,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管理上重发电轻供电、重产值产量,轻成本利润,没有牢固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充分调动被考核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真正发挥这个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预测、计划、决策、核算、分析、检查和考核。实行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全面开展这些工作,并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全因素管理就是管理影响产品成本的一切因素。
4.适应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绩效考评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和标准没有量化等形式。绩效考核方法诸多但每种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员工都适合。选择和综合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是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是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信息面太窄。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担任的角色不同,那么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个人产生的知觉差异。由于知觉差异的存在,有人提出了360度考核。
最后是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从而,绩效考核也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
建立健全人事激励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研究对职工激励效果时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名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出80%~90%。这数据充分表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方法,是搞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对于绩效目前方法很多,有组织层面,有个人层面;有适宜操作人员的方法,也有适宜管理人员的方法。目前不少绩效管理方法已开始将组织和个人层面结合起来。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有:(1)等级评估法。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具体描述每个模块中的达标标准,对每个模块中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目标考核法。在工作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3)关键事件法。从企业战略出发,从企业到部门到员工层层分解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和考核,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的提升。(4)情景模拟法。要求员工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目标规定的工作,评价小组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找出最适合企业的做法。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总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只有通过管理的开拓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我,找到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新世纪的复杂舞台上参与竞争,持续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琴.电力企业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上一篇:人事调动管理范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农药制剂销售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2023-05-15 08:40:25
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2023-05-11 09:39:26
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研究 2023-05-11 09:20:39
新租赁准则对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2023-05-06 14:58:51
项目全过程智慧财务管控体系 2023-03-22 09:52:49
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探讨 2023-03-20 09: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