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4-11 17:27:17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1
关键词 美国 儿童 早期教育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早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政策。
首先,美国政府提出要加强启蒙教育支持项目。美国卫生和福利部(hhs)开发了一个旨在评估儿童早期识字、语言和算术能力的新的责任体系。同时,它还培训了大量的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教师。
其次,各州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美国政府建议在提高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方面,联邦和州政府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同时要求各个州为儿童早期教育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联邦政府为了帮助各州达到这些标准,允许各州在使用联邦儿童照料资金时具有灵活性。
再次,把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及时提供给父母、教师和儿童照料人员。为了使儿童早期教育能够得到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教育部需同儿童的父母等有关人员建立其合作关系,以开发儿童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
(二)早期教育教师。
美国相关研究证明发现,通过对早期教育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可提高儿童的早期教育质量,增强对儿童需求的敏感性及回应力。当早期教育教师至少获得与儿童发展相关的肄业证书时,整体教育质量、效果的得分很有可能会提高。 与那些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教师相比,接受过正式教育与培训的儿童教师,他们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经验。一般认为,教师的受教育和培训经历反映了教师对儿童发展需要能否准确理解,以及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和善和技能。相关研究(ashton,1996)证明,那些经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在促进学龄儿童成绩方面具有优势 ,那些选择儿童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在与儿童的互动中更加积极更加有效(layzer等,1993) 。
(三)班级规模及师生比例。
史密斯(1999)发现小班教学还与儿童的主动性有关,可以提供机会让教师进一步延伸儿童的语言学习,协调儿童的社会交往,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提出最优化的学前教育机构班级规模普通班为15名儿童,特殊教育班应少于15名儿童。lambert eta1(2005)指出,班级规模越小对儿童教学和成长越有用。
(四)家长参与。
弗雷德(1998)提出,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可以增强与孩子的互动,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美国相关的实践研究也证明,家长直接参与早期教育,要比单独为家长培训影响更大。可见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早期良好表现影响深刻。因此,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政策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保障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保障早期教育质量,颁布与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其不仅为早期教育立法,而且在教师培养、家长参与方面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而我国早期教育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却相当薄弱。我们既没有制定高层次、高起点的教育法律法规制度,比如《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也没有为早期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家长参与作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而缺失的法律法规制度又难以保障儿童早期教育的顺利实施。可见,我国应尽快制定早期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保障早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早期教育教师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儿童早期接受成人影响最大就是父母和教师,因此早期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接受早期质量的好坏。可见,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优秀素质的早期教师。首先,要做好早期教师的特有素质培训,要培养教师热爱儿童、善于社交的心理特质。其次,要加强对早期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让其亲自参与他人指导的教学和实习,从指导教师得到指导和反馈信息。
(三)班级人数及师生比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提出早期教育的最佳班级人数,但是小班教学及高师生比却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可是,目前全世界能够达到1:7师生比的国家几乎空白。 班级人数多、师生比低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减少班级人数、提高师生比是我国早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要使用闲置校舍改建、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园及班级数量,减少班级人数,二要提高早期教师的工资待遇,容纳吸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加强培训,增加早期教育教师人数,提高师生比。
(四)家长参与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而且可以增长家长在科学育儿方面的大量知识。因而,我国也应加强改善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措施。一是家长要在家庭内部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与早期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和奖惩要恰当,在比较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幼儿园要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与家长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提高早期整体教育质量。
(作者:秦皇岛山海关南园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立新.美国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资助概况.教育导刊,2007,(1)
[2]芭芭拉·鲍曼.吴亦东等,译.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2
[关键词]早期教育;儿童保健; 发展; 全面
[中图分类号] r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01-01
儿童保健在0-3岁城市儿童及部分0-7岁农村儿童中已广泛开展,但仍有部分流动及农村儿童未进行系统正规的保健。保健,顾名思义,防范于未然,主要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又起到使儿童遗传潜能在体格、精神、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保健要系统化、正规化,并且把儿童早期教育内容融入到儿童保健日常工作中,及时指导家长进行相应的科学合理地养育儿童。工作中把进行系统保健且融入早教内容和只进行系统保健未融入早教内容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03.1.1~2005.12.31期间出生的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按4:2:1体检)的1256名儿童中随机抽取317名作为研究组,191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在性别、出生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后天生长环境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 研究方法两组儿童均进行系统保健,研究组在进行系统保健基础上,把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养育;对照组按传统模式对儿童进行保健指导,不加入早教内容。两组儿童均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龄时采用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量表(cdcc)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的测评。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mdi比较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mdi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pdi比较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pdi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 结论
~儿童保健是要努力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危害,并努力保障和促进儿童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1]。随着社会发展和节奏的不断加快,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儿童保健的高度重视,儿童保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不单单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而是有了更纵深、更全面的发展,如把早教内容融入日常保健中,使儿童在体格健康发展的同时,神经系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3.1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为儿童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可促进其神经、心理的全面发展[2]。国内调查发现,儿童行为的偏离率高达10%-20%[3]。这很大程度上与家长教育方法有关,主要与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行为有关[4]。父母的育儿观念、育儿知识等均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使儿童的遗传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使儿童在体格发育健康的同时,智能和心理等方面也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3.2 开展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意义
3.2.1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育儿意识的提高,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和儿童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应拓宽、加深,应由原来只对儿童躯体健康保健,发展到增加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保健,满足家长日益提高的育儿需求,这也是儿童保健的发展方向。
3.2.2 学科发展的需要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城市儿童保健已由传统的系统保健发展到婴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等高层次的保健。
3.2.3 儿童发展的需要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2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全面发展情商、智商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宗涵.新世纪儿童健康事业的挑战和策略[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5):267-270.
[2] 朱晓平,段娅莉,徐兵,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95.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智障儿童;早期教育;解决方法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普查中,我国儿童残疾人员占据了20%,而其中智障儿童占比已经达到50%,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比例没有降低,反而逐渐增加,这与我国长期缺乏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于外国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比较晚,并且由于社会或者家庭教育观念中对家庭系统教育知识和方法比较缺乏,导致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不够全面,对于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来说更加缺乏。以民勤县为例,民勤县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特殊教育于2013年才开始涉及,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省市的特殊教育,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方面,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相悖,缺乏智障和早期教育发展的机会。在一般的家庭认知观念中,忽视智障儿童,于是采取了忽略的教育态度使智障儿童得不到合适的家庭教育。通过走访调查的过程发现部分智障儿童的家庭结构构成比较复杂或者父母双方身体不健全,没有办法对智障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比如,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生李××,马××,裴××等存在着明显的语言功能缺失,没有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行为比较疯癫,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孩子的疯癫已经严重阻碍家庭教育完整和健康的发展,并且这些孩子家庭比较相似,单亲家庭,母亲神志不清,父亲独自承担家庭重任并依靠国家补助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谈论合适恰当的家庭教育或是早期教育都是不现实的,在基本生活都不能维持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这种孩童基本是放弃治疗。
另一方面,家长对智障儿童认识存在欠缺,一般情况下家长对智障儿童发展认识中存在明显的漏洞,认为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认为只有通过医疗手段才能帮助智障儿童恢复到正常情况,殊不知这样的观念会导致智障儿童非智力因素如品德意志、兴趣和性格变得扭曲,从而使智障儿童的智商得不到有效提高,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石××,李××,张×等面醒心浊,胆大无畏,行为张狂不羁,放荡不羁,飞扬跋扈,这些孩子天生智商与常人无异,但是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童变得不可理喻,加之这些孩子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生活的重心和中心都是赚钱,虽然父母比较能言善辩,经济良好,由于在孩童认识形成之前没有正确的纠正或者提醒,认为良好的物质条件才是基本教育的前提,殊不知误导孩子的一生。相反有些父母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错失孩子情商的发育机会,我校的柴×,谢××,高×等属于轻度智障加中度肢残,父母对于家教基本没有清楚认知,觉得与学习相关的事情最重要,只要学习好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导致其父母只问学习,不注重家庭教育,因此家长对于孩童的教育认知一定要加强。
二、促进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方法
第一,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观念,通过一定的教育增加家长对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文化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来说比如民勤县,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所以要介入社会和政府的力量,政府可以加强对智障儿童教育知识的宣传,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利用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是固定的特教老师来增加家长对智障儿童教育的认识,或者借助公益的力量加大早教教育的实施。
第二,增加社会、学校与家庭三类教育的有效衔接,让社会和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使三者之间更好作用,促进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更好发展,帮助成千上万的智障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康复,早日成为正常儿童的一员,其实现的途径可以借助公益事业,利用公益事业完善三种教育的建设。
第三,早期教育采用恰当的方法,对于智障儿童早期教育应该首先由了解智障儿童,给予孩子更多爱的前提下保护智障儿童自尊心和自强等优良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耐心地与孩子交流让智障儿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可以让智障儿童多参加家庭劳动或者外交活动,采取恰当的早期教育才能促进智障儿童得到更好恢复。
总之,对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有效促进智障儿童更加自强独立地生活,期望在各界学者的不断努力下,让智障儿童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多给予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研究的支持。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4
一、早期教育中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
以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理念来认识早期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儿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次会议充分重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会长、日本立正大学松原达哉教授以第19次日本学术会议特别委员会的活动为背景,作了题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报告。松原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日本社会的一些特征,如低出生率,核心家庭,母亲就业增加,离婚、分居增多,父亲参与育儿的缺乏,儿童独自呆在自己房间的时间和看电视时间的增加,等等。松原教授指出,这些社会特征引起了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如逃学,偏食,儿童虐待,亲子交流缺乏和校园暴力等。松原教授进而指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是家庭及社区等儿童成长的相关环境、价值观和欲望等众多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松原教授等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如慎重处理婴幼儿与电视和其他媒体的接触,以减少和消除儿童可能出现的言语、情绪发展迟滞以及犯罪;中止虐待;加强亲子的交流,鼓励成人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慷慨地给予孩子褒奖;让教科书成为有魅力的东西,减少每个班级的人数,配备优秀的教师,以抑制学生的逃学;为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等等。最后,松原教授指出日本也必须出台保障儿童各项权利的相关法规。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方俊明教授从本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历程出发,作了“大学将如何推进早期融合教育”的报告。方教授指出,早期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共同接受学前教育.它是融合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方教授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如何结合学科建设和学院的发展来研究和促进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在学院专业设置中渗透早期融合教育的思想,通过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把握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贯穿早期融合教育的思想,通过科学研究深入探讨早期融合教育的规律,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宣传和推行早期融合教育,等等。
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lindasiegel教授作了题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诊断与干预”的报告。siegel教授就幼儿园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诊断问题和促进他们进步的相关评估提出了一个模型,并以加拿大一个城市的儿童为大样本,考察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早期筛查和以班级为基础的干预,即使不进行标签性的测试或其他大量的测试,也可以预防儿童的阅读障碍,显示了该诊断与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与会代表围绕早期融合与特殊教育这一主题,从早期融合教育的政策、融合教育的实践比较、家长和家庭的参与以及特殊需要儿童具体的特征等多种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台北的洪怡君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的苏雪云老师都以早期融合教育为研究对象,前者介绍了台北县幼儿园参与融合教育实验的情形,提出了在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建议;后者阐述了融合教育的意义,介绍了美国早期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和早期融合教育项目的实践,并对中国早期融合教育进行了反思。日本的稻川知保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小慧老师、罗琳老师和昝飞老师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家长和家庭在早期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对策,等等。日本宇都宫大学的保坂里绘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的刘春玲教授等则以幼儿园教育为着眼点,探讨了早期融合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二、早期教育中的多元文化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和印度农村贫困儿童的早期发展模式”的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她与nirmala rao教授合作进行的中国云南省和南印度某州农村和贫困社区儿童的早期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周教授介绍说,2004年世界上出生的每百名儿童就有40名在中国和印度。周教授等从中国云南和南印度某州的农村和贫困社区随机选择同等数量的男女儿童,从社会性、精细动作、语言和粗大动作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和印度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周教授深入介绍了两个样本中各种家庭背景变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日本大阪国际教育大学的谷口正子教授从生活在日本的身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子女入园的家长的心理分析人手,作了题为“日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子女养育”的发言。谷口教授在简单介绍日本社会外籍人士和儿童的数量和比率不断增加的现状之后,探讨了日本学前教育界所面临的既古老又崭新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多元文化保育与教育,重点介绍了他们为了解生活在日本的身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父母与儿童所期望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方式所进行的名为“多元文化子女养育的调查”的研究。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籍的家长对儿童在日本幼儿园的生活所担心的问题各不相同,对在日本养育子女所担心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谷口教授在分析这些来自不同国籍的家长的意见和愿望的同时,介绍了日本仍在改善过程中的应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措施,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韩国大邱大学早期教育系郑锦子教授作了题为“韩国早期教育机构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发言,介绍了韩国早期教育领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并提出了有效地利用博物馆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在学前教育领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新途径。
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围绕早期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也报告了各自的研究.如儿童的分享行为,亲子间的互动,幼儿的英语教育,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等等。与会代表所呈现的研究提高了大家以多元文化的视点思考幼儿或幼儿教育的意识。
三、早期教育中的其他问题
此次会议除了上述两大主题,还涉及很多关乎早期教育的其他主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迎旗副教授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委托,作了题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的报告。报告宏观地勾画和剖析了中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指出中国现有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存在条块分割、不公平、责任不清等问题及当前面临的改革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力,并根据中国幼儿教育和社会现实状况,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重构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健全法规,以引导各级政府、幼儿家长及其工作单位、社区等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经济责任的建议。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日本宇都宫大学金崎芙美子教授作了题为“日本保育的现状与问题”的报告。金琦教授首先介绍了“二战”以后日本的儿童保育在两种制度影响下的变化以及国家开始将幼儿园和托儿所综合化的尝试,然后介绍了当前保育的现状和保育的内容。金琦教授指出,虽然日本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活动被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部分,但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由此造成了幼小衔接上的问题。最后,金琦教授介绍了日本障碍儿童保育的对策――融合保育,并介绍了应对低出生率、儿童虐待增加、饮食紊乱等相关社会问题所作的努力。
美国埃里克森学院的校长samuel meisels从幼儿发展评估入手,作了题为“幼儿上学准备读的评估: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需知道的”的报告。meisels教授提出了早期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儿童的时候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儿童在学习吗?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了吗?并由此引出了一直以来存在的对儿童进行早期测试的两个困惑:我们所使用的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儿童做好了入学准备的测试吗?如果高难度的测试对年龄稍大的儿童有意义的话,那么对小年龄的儿童也会起作用吗?而后,meisels教授针对儿童入学准备度的评估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观察、记录和评估幼儿在自然情境中的表现,并对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说明。meisels教授还就如何进行观察性评估提出了建议。
作为2005年度学会获奖者,日本明星大学中坪史典教授作了“瑞吉欧・艾米莉亚方法中的教师”的专题报告。中坪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人们幼儿观的改变,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是实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还是实行以尊重幼儿为主导的自由教育,是一个需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坪教授以直观的照片、生动的事例分析了瑞吉欧・艾米莉亚教育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听众的教师,为孩子们提供问题解决机会的教师和边洞察幼儿的学习过程边“出借”知识或技术的教师,中坪教授形象地描绘了早教机构教师的新形象。
此外,与会者还围绕幼教师资培养、幼儿园课程及其管理、父母抚养与生活环境以及婴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进行了研讨。
四、实践之旅
来自日本的轮岛老师和石丸老师以代代相传的日本传统儿童游戏为媒介,向大家呈现了一台精彩的儿童律动游戏。本游戏一为训练儿童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二为培养儿童的团结意识以及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三为训练儿童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的意识和能力。游戏活动给了与会者深刻的启示,让大家在游戏的欢笑声中领悟到寓教于乐的理念。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5
【关键词】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经济学分析;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89-05
婴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早期儿童干预作用的认识。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努力加强婴幼儿自身能力以及减少儿童后续适应不良之上的。这意味着,不管从减少人类痛苦的立场,还是从制定实用的健康政策的经济角度考虑,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具有重要意义。〔1〕尽管,不是所有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卓有成效,但是过去25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部分旨在提升儿童生活质量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确卓有成效,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一、美国主要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实证研究
1.佩里学前教育项目(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
该项目在1962~1967年间选取了123名来自密歇根伊斯兰缇的低收入家庭的3~4岁儿童,并随机将其分配为学前教育干预组和控制组。干预组的儿童每天在学前班接受2.5小时的早期教育干预,每周接受一次90分钟的教师家访,持续一到两年。研究者追踪研究了这些儿童之后直到40岁时的生活状态,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中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数明显少很多,发病率和犯罪率也低很多(控制组儿童长大后的犯罪率比干预组高5倍),而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则明显高很多,高校毕业率也高很多。干预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与不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2.护士-家庭合作计划(nfp)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以提高胎儿和婴儿健康,促进低收入家庭准妈妈和婴儿发展为目的的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从准妈妈怀孕开始,护士每一周或两周会进行一次家访,直到婴儿2岁。该项目有3个主要目标:(1)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高她们的营养水平,预防药物滥用)。(2)提高家庭育儿水平(丰富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减少儿童受伤、被虐待和被忽视现象的产生)。(3)促进准妈妈产后的终身发展(关注其后续怀孕计划以及学业和就业情况)。项目最初在纽约进行,之后扩展到其他城市。关于这一项目效果的调研结果与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基本相似。
3.亲子中心(cpc)项目
该项目旨在帮助芝加哥市内3~9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为其家庭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希望通过提高家长参与程度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该项目包含4项主要内容,分别是提供早期干预,促进父母参与,提供以语言为基础的结构化课程,促进幼小衔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这一项目,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顺利,适应能力更强。
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顺利推进有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尤其是针对残疾儿童的专门政策。1986年,美国国会对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了修订,通过了《99~457公法》。该法要求各州逐步实施全州范围的、综合性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以满足 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1990年,美国国会又修订了《99~457公法》,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后来还对《残疾个体教育法》进行了多次修订。〔2〕得益于相关法律的严格实施,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残疾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为儿童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年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oppenheim & mcgregor)在《教育经济学: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公共益处》的调查报告中证实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收益。报告指出,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和开端计划等项目均能够显著降低犯罪率,提高高中毕业率,减少健康养护和社会福利的消耗,并提高雇员收入水平(平均每个项目参与者可获益100,000美元)。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在研究中发现,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可以使个体一生收入平均增加89,000美元,而参与早期干预项目的个体一生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15,120美元。多诺霍和西格尔曼(donohue & siegelman)则通过研究指出,除了增加经济收入之外,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降低犯罪率的确有显著作用。〔3〕科恩(cohen)估计,政府因成功避免一个年轻人犯罪而节约下来的成本大约是1.3万~1.5万美元。与此同时,对早教中心的投入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都通过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罗德岛,政府将约2.28亿美元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些投资在带来近4亿美元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创造了9626个工作岗位。在罗德岛,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5美元的回报。在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时已经有12701所早期教育机构,雇佣了22644位员工,为超过149000名儿童和136000名在职父母提供服务,带来近6.58亿美元的总收入。在路易斯安那州,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2美元的回报。在佛蒙特州,约有2.08亿美元被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项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为4.26亿美元,并提供了7231个工作岗位,使37489名父母得以重返职场,从而间接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总之,日益增多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创造收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收益(提供早期儿童干预服务的收益,或者说早期教育机构的收益)。(2)间接收益(为开展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而购置物品和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当地经济收益)。(3)内在影响(家长在当地的花销)。(4)家长收益(家长参加工作创造的收益)。〔4〕
三、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支持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深入探讨了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人类发展的益处。他描述了一个“动态互补”的过程,即有能力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多技能的人会更有能力。〔5〕正如赫克曼所描述的,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投资的大多数收益产生于动态互补过程,并且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年龄越小,其获得的收益越大。他利用经济分析模型证明,越晚实施早期干预,处理问题所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少。〔6〕赫克曼据此指出,美国各州总是处在有效使用不断缩减的财政资源的压力之下,可是任何远离儿童的投资都偏离了最有效的资金使用轨道,因为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创造更大收益。
然而,虽然诸多研究已经证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与大学教育只需家庭承担23%的成本相比,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却需要家庭承担60%的成本。可见,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入。〔7〕为此,路易斯安那州州立早期教育与发展补偿金咨询委员会呼吁政府对早期儿童干预给予更多支持。
有研究者提出用税收抵免计划来支持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抵免计划主要为四个群体提供税收抵免鼓励,以扶持高质量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这四个群体分别是家长、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
1.对家长的税收抵免
根据税收抵免计划的标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并且该家庭在早期教育机构已经登记,即符合退税条件,可以申请专项贷款。这项专项贷款用于支付与接受高质量早期教育服务相关的支出,即帮助家长有能力选择更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孩子所入的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不同,家长所获的税收抵免额度也不同,详见表1。
2.对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被用于帮助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支付他们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所增加的成本,如更新设备、丰富学习资源、为高水平的教师提供更高的薪酬等。不同质量等级的早期教育机构,享有不同额度的税收抵免,详见表2。
3.对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是提供给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这一税收抵免计划有效提高了高水平教师的工资,但没提高早期教育的收费标准,避免了将增加的人力成本转嫁到儿童家庭身上。税收抵免额度根据教师认证或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教师可得到3,000美元的税收抵免,接下来依次为2,500美元、2,000美元、1,500美元等。这一税收抵免计划还适用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其他职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税收抵免计划只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划分,与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无关,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一味期望进入高等级早期教育机构工作的问题。〔8〕
4.对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的税收抵免
那些捐助过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的员工提供过奖金支持的公司及其所有者,也可以享受税收抵免计划。税收抵免的额度与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等级相关联(见表3)。这一政策通过增强企业团体和早期儿童发展工作之间的联系,为早期教育机构争取到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9〕创立、维修或者改扩建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购买设备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均可一次性申请50,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为员工子女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可申请每名儿童5,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
四、讨论
相当多的纵向研究证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资能改善项目参与者的生活,造福全社会,获得巨大回报。早期干预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持续影响,使儿童在未来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及以上学业,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降低他们成为未成年父母或者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早期教育投资是帮助儿童成长为有为、健康的青年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10〕
从经济学视角看,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除了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外,也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相当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早期教育机构通过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向受教育者收取相应的费用,从而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早期干预所需的用品采购可以间接拉动早期教育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开办,需要雇佣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从而间接帮助政府提高就业率。美国政府采纳研究者关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给予更多关注的意见,为早期教育机构提供经济支持,不仅扩大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受众,而且减轻了参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家庭的经济负担。〔11〕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早期教育项目(即美国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起步较晚,同时由于市场相对不规范,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对早期教育机构给地方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过研究。虽然文化背景和国情不同,不过美国的税收抵免计划还是颇有借鉴价值的。税收优惠的确是一种对早期教育机构发展有利的经济支持政策,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税收种类繁杂,税收涉及面较广,因此税收优惠也许并不是最可行的经济支持手段。根据我国国情,最适合的经济支持手段也许可以参考现行的高校补助方式,即各级教育部门给予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直接的经济援助。当然,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首先必须通过相关认证,然后才能申请相关的经济援助。而对于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的经济支持,则可以通过儿童监护人的工作单位来考核,并通过监护人所在工作单位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金,再由工作单位向政府统一进行报备。自由职业者则可以直接在早期教育机构享受费用减免,再由早期教育机构向政府申请资金补助。对接受早期教育服务家庭的补助可以有效扩大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范围,使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
为此,我们呼吁教育学与经济学研究者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为民办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和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从而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儿童成为早期教育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arnold d h,mcwilliams l,arnold e h.teacher discipline and child misbehavior in day care:untangling causality with correlational dat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276-287.
〔2〕cahmi c.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m〕.portland,or: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2003:100-105.
〔3〕yoshikawa h,knitzer j.lessons from the field:head start mental health strategies to meet changing need〔m〕.new york: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1997:200-208.
〔4〕greenspan s i,nover r a,et al.the child psychiatrist and day care: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consult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1976,(15):108-130.
〔5〕greenspan s i,nover r a,brunt c h.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to childcare〔m〕//m shore. (eds.)the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75:105-131.
〔6〕moeller m p.early interven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j〕. pediatrics,2000,106(3).
〔7〕su x,long t,chen l,et al.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a family perspective〔j〕.infants & young children,2013,26(2): 111-125.
〔8〕johnston k,brinamen c.integrating and adapting infant mental health principles in the training of consultants to childcare〔j〕.the journal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5,18(4):269-281.
〔9〕johnston k,brinamen c.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in child care:transforming relationships among directors,staff,and families〔m〕.washington,dc:zero to three press,2006:78-85.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6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阐释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途径,研究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思考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与重点。
儿童早期教育根据8岁以下的儿童生理、心理和敏感期发展特点,通过多元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培养,为儿童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使儿童逐步形成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早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儿童的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普遍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支持儿童持续发展和学习的生态系统的营建,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图书馆、早教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认为,帮助孩子在重要的早期阶段广泛阅读和学习,掌握学习和社交技巧,图书馆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服务,决策者、学校、资助者和家长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现有资源,帮助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
1.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首先,从图书馆服务目标和服务宗旨来看,儿童服务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必须通过提供阅读资源、活动项目,帮助儿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自然科学能力、数学能力等。其次,从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价值来看,在平等、知识自由、学习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图书馆必须通过参与促进早期教育,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接触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其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帮助那些低收入家庭儿童扭转早期学习的困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最后,从图书馆职能的深化发展来看,推动早期教育,养成儿童的阅读素养、学习技能,为日后劳动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早期教育、创新教育的模式,不断探索早期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向社会传递图书馆的价值。
2.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两种主要方式
2.1儿童阅读推广
2016年以“世界读书日,在图书馆读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指出,“全民阅读”是指专业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可能是对人们的知识性、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包括娱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全民阅读”的指向更加明确。对儿童来说,阅读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学习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并逐步建立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由此可见,阅读是图书馆推动早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图书馆在推广儿童阅读、发展早期教育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①多方合作、长期深入、取得成效。儿童阅读推广要想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需要图书馆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及学校阅读观念的转变、社会多元机构的支持必不可少;通过扩大范围的阅读资源、服务资源整合,多方联手,形成合力,才能为儿童阅读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氛围。②强调家庭对儿童阅读活动的参与。成功的早期教育无不强调家长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参与,阅读活动也不例外,家长的参与是孩子委托给父母的一种使命和责任,阅读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情。在现今的全民阅读时代里,80%以上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阅读的益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督促孩子读书、陪伴孩子读书的家长却少之又少,因此,图书馆需要着重引导家长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家人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养成阅读习惯。③阅读互动活动的设计。要想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图书馆应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开展故事时问、绘本表演、游戏等互动活动,以及在图书馆规划亲子影音区、玩具收纳区、故事剧场、游戏小帐篷等,充分激发儿童对图书馆空间及资源的向往,使其养成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2.2辅助开展steam教育
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数学)的核心在于跨学科融合,通过知识情景化,让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2015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议学校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在早期教育方面,儿童创造力的培育、创新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而图书馆也恰恰具备发展早期教育与steam教育优势的条件。首先,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w习、生活的必需,科技元素在儿童早期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中开始占据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图书馆具有的技术资源、空间资源能够为多种教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在创客运动浪潮中,大批图书馆纷纷开设创客空间,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从而为早期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促进steam教育与早期教育的融合,积极探索早期教育实施的创新路径。图书馆在通过steam教育促进早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①为儿童提供舒适、身心愉悦的安全环境,鼓励孩子在试错中不断成长。②充分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孩子主动探索、亲自动手、在实践中认知,自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就此形成个性化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③积极引导儿童的互动与协作能力,培养其社会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被某一个群体支持的力量,这种同伴间的互动,也是培养创造力非常重要的因素。
3.国外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
3.1华盛顿州立图书馆早期教育项目
为公共图书馆引入新的服务模型,以发展幼儿早期读写,华盛顿州立图书馆制订早期教育项目,该项目包括:①组织图书馆、家庭、社区、教育者、早教学习系统、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制定者、出资者等在内的早期教育生态系统,强调通过社会实体的共同努力推动集合效应产生。②以联盟形式争取政府政策层面的更多支持,保证早期教育事业能够持续获得所需资源。③设立协调机构,通过会议协调各方的努力,支持各地图书馆形成多元、各具特色的早期教育项目。④帮助各图书馆开展故事时间项目,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地试验的方法,总结形成故事时间等特色项目的最佳实践模式。⑤整合统一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估、效应评估体系,开展对各地图书馆早期教育的追踪管理。2009年至2014年,华盛顿大学对这一新的服务模型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并促成20余所图书馆与华盛顿州立图书馆合作,结果表明,该项目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有意识的关注取得了显著效果。
3.2亚历山德里亚公共图书馆steamtivity项目
steamtivity项目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与迪士尼公司合作推出的“创造好奇心”项目的资助项目之一,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活动”项目,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与创造性相结合,利用不同的教育技术,如乐高教学、头脑风暴、机器人教学等开放性教学项目,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在试错中成长,自此让孩子更加自信,从而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另外,steamtivity项目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儿童的兴趣为驱动。这种兴趣驱动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馆内的各种项目,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拓展视野,跳出固有思维,深度挖掘自身潜在的兴趣和能力,馆员则会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并为以后的互动教育项目设计积累方法和经验;二是通过参与开放式项目,培养儿童学习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据的积极性。②以实践制作为中心。该项目强调知行合一,即图书馆为儿童提供动手制作的空间、技术、工具、材料,儿童需要将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同时在实践制作的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③同伴协作。该项目既强调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侧重于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学到在生活以及其他领域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此外,steamtivity项目也是图书馆向社区低收入家庭和移民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在促进教育公平、加速社区融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图书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4.1多方合作构建早期教育社会生态系统
儿童早期教育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系统性的方案予以解决,早期教育社会生态系统是推动早教发展的关键。早期教育生态系统是指由早期教育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其既包括国家政策层面的早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又包括教育机构树立的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的教学课程、发展项目,还包括社会上各种机构对早期教育的资源投入与支持,家庭为儿童塑造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等。这些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而构建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c整体。从整体来看,早期教育生态系统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但从分部来看,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中的办法,来收获整体的最佳效果。因此,图书馆在早期教育参与过程中不仅需要社区的支持,还应通过充分的协调,发挥不同机构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早期教育中的集合效应。
4.2注重儿童核心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公告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该研究指出: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儿童阅读素养及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育在早期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图书馆必须以提升儿童阅读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为重点,规划早期教育相关服务。在此,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或是技能,而是指个体获取并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等。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7
【关键词】 婴幼儿;综合干预;早期发展;研究进展
o~3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可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发育并持续影响终生”这一主要观点[1-2]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共识和实证研究的充分论证。随着脑科学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学科的研究新进展,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综述将从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干预研究现状及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本研究中“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指为促进婴幼儿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向婴幼儿及其育儿者提供的经证明有效的多种综合干预方法和途径,是医疗保健机构帮助家长实现科学育儿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1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近二十年来,儿童早期发展的学科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发育儿科学”等全新的领域。这些学科进展[1-6]认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整体表征突显的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早期干预是环境因素促进发展的关键,存在不可替代和逆转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经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养护人适宜的保护、照顾塑造了儿童的早期发育,因此父母育儿观念和技能是影响儿童早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门系统科学,具备复杂系统的所有特性和原理,促进儿童早期的全面发展,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儿童整个脑全面成熟起来,因此要树立整体和系统的观念,构建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目标和策略;儿童发育的“编程理论”认为儿童通过编程实现系统化,构成了儿童发展固有的潜力和内在规律。这些最新的学术进展,为儿童早期发展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也为我们进行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提供了重要启示:关注婴幼儿,就必须关注他们的抚养人和所处环境。因此,早期干预的对象就不能只有孩子,更要指导家庭教养人,即通过早期干预工作,让婴幼儿的家庭教养人不仅从理念上对孩子的早期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掌握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技能与策略,从而为孩子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 2 国内外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实践应用研究
国外许多儿童早期项目[1,3,7-8]都考虑到父母亲介入到孩子教养中来,早期干预定位从单一为儿童服务为中心转向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干预群体从关注弱势、不平等到为所有的家庭和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前,欧美等国家已普遍开展诸如“抢先计划”等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开发项目,早期干预模式从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发展,向家庭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家庭支持与婴幼儿教养帮扶等综合服务,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拥有良好的生命开端。该项目实施以来,有效扩展和提高了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保育与教育结合的早期综合干预实践研究,均取得了好的效果并具备了成熟的经验。
我国的早期干预应用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牵头搞的“八五”攻关课题“0~3岁早期干预”研究,该研究作为一种成功的早期干预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国卫生工作者在八五期间进行的多项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研究[2,9-10]表明,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可以预防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智力低下,而且在促进正常儿智力发育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促进正常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内外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儿童早期综合干预不仅包括对儿童发育及其养育环境的促进和干预,还涉及儿童发育问题的预防和监测。早期干预干预对象由过去的为儿童服务或是为家长服务,发展为今天的既为儿童服务同时又为家长服务,且注意到干预对象的全体性和干预内容的全面性。研究的范围覆盖3岁前婴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以往比较单一的机构教养研究相比,这些研究还涉及到家庭(包括家长)和婴幼儿生活的社区,充分肯定家庭影响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各地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的有效模式提供了参考。
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5月正式在全国启动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其目的是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早期综合干预服务。项目的关键在于将儿童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教育、心理等融为一体,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家长接受正确的育儿方法和理念,从而促进早期儿童的良好发展。
3、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对0-3岁儿童持续地进行营养、体格发育、疾病预防、神经心理发育等全方位的指导,因地制宜创造舒适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的状态[2-6]。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服务所采取的措施是综合性措施,其目的既要促进婴幼儿的身体生长,又要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发展。它不等同于过去的早期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现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3.1 如何为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政策的同步措施是“优生优育”, 但长期以来,0-3岁早期干预只是教育部门在做相关工作,实际上,优育更需要卫生保健工作者的介入。此外,早期干预实际上还停留在一般性宣传,并没有找到实现优生优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例如,如何建立指导者与家长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如何根据家庭需求拓展有效的干预指导形式?如何使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在实践中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和科学化?早期综合干预的形式和途径怎样开展更加有效等,后续研究应尝试对这些问题有所建议。
3.2 如何丰富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 当前,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理论关于干预的目标、内容、原则、形式等诸多理论点,都还处于总结架构阶段,要深入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婴幼儿到对整个家庭的干预转变,不仅要思想上接受和深刻理解,更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尝试才能真正掌握。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及我国儿童保健任务,需要我们在现有保健模式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宜社区儿童保健医生使用的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及干预模式,在初级卫生保健和妇幼保健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技术干预途径,如母亲安全、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等,使之成为一个更为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妇幼保健技术行为规范。后续研究应试图为该理论的丰盈添枝加叶。
3.3 如何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借鉴 国外早期干预的实体是不同服务部门的一个融合体,包括医疗、教育、福利、社区等各个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内容才有可能以平面推进的形式展开。而我国主要则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开展0-3岁早期教育服务,实际上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更需要儿童保健专业机构的介入。我国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拥有一套广泛的基层服务网络,并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同时由于承担围产期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的独特专业特色,对0~3岁儿童早期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十分了解,并有接触0~3岁婴幼儿的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与儿童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十分必要。我们应将早期综合干预服务应用于儿童常规保健门诊,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一体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对社区早期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父母接受早期干预的制度,健全家庭干预指导网络,提高父母及看护者科学教育儿童的能力,使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早期综合干预指导,让儿童享有高标准的健康咨询、保健、教育指导等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 alsh,duffy fh,mcanulty gb,et al.early experience alters br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pediatrics. 2004,113(4):846~857
[2] 鲍秀兰.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236~248
[3] burton l.white.从出生到3岁[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290
[4] [刘湘云,陈荣华,薛沁冰,等.儿童保健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7~228.
[5] 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13.
[6] 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10(01):36~37
[7] o'mara l.a cognitive behavioural parenting intervention reduced conduct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d parenting skill and confidence:[j]evid based nurs.2007,10(2):46.
[8] gardner f,burton j,klimes 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arenting intervention in the voluntary sector for reducing child conduct problems: outcomes and mechanisms of change [j] .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6,47(11):1123~1132.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8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婴幼儿 智能发育
对象和方法
对象:实验组是我院早教教育和干预门诊从出生到满1岁接受早期教育和干预的小儿50例,随机抽取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单纯保健满1岁的小儿5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小儿均为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围产期均无高危因素。
对照组:接受系统儿童保健管理,每3个月进行1次体格发育的监测评价、营养的指导和疾病预防。
实验组:除和对照组接受同样的儿童系统管理外,同时采用鲍秀兰教授编写的《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戴淑凤教授编写的《中国儿童教养工程0~1岁方案》对小儿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早期教育和干预门诊医生在小儿生后2天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使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根据测查结果指导家长对新生儿进行视、听刺激训练。1个月后到早教和干预门诊建立系统档案,由早教医师为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儿童家长做一些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的方法,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详细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及适宜的计划给家长,实施家庭训练。给家长介绍适龄益智玩具、书刊、画报,普及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参加早期教育和干预的小儿家长每周六参加家长学校,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如何开发小儿潜能的知识培训。每季度在亲子园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智能测验:两组小儿于满1岁时由智测门诊医师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进行智能测评。
评定标准分为5个等级:≥130分为优秀,115~125分为聪明,85~114分为正常,70~84分为偏低,≤69分为低下。
统计学方法:采用双均数t检验和u检验。
结 果
两组小儿基本情况的比较:两组小儿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比较,u值分别为1.215和1.606,p>0.05。
两组婴儿智能总发育商和各能区发育商的比较:两组小儿各能区的发育商比较差异显著,p<0.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讨 论
在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成长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居领先地位。在脑发育的过程中,0~3岁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此关键期脑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与潜在性为人类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开发婴幼儿潜能的基础。因此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可以使婴儿脑潜能得到及时、全面、健康正向的发展。
本文结果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一致,说明这些影响智力发育的因素两组机会相等。并说明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能促进婴儿综合智能的全面发展。实验组家长一致反映:孩子参加早期教育和干预后,更新了父母的育儿理念,掌握了科学育儿的技巧和方法,孩子比以前更健康、活泼,又富有个性,尤其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综上所述,依据大脑和神经发育特点,有组织、有目的、科学地对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2 楼必生.0~3岁儿童潜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教育: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9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发育商 心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83
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从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家长努力的目标,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成为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在是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各种早期教育学校的设立也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质量,并对孩子在成长以至今后的发展做出较好的指导。早期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起的关键性意义,是如今社会比较重视的生长环节。我国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将发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点[1]。一些国家也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本文将通过早期教育的实验和现况调查资料的分析,来说明早期教育对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儿童为2009年出生、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从出生年开始早期教育。实验组选取妇产科出生的小儿35例,对其父母开设早期教育讲座和多途径的知识获取,对照组其父母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只进行一般的指导。所选取的对象均为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儿童出生无窒息史,孕周>37周,体重正常,无高胆红素血症,无颅内出血病史,无营养不良,围产期均无高危因素。开始早教前70名儿童发育商,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①对照组:妇产科室的35名儿童,待出生后情况稳定,均由父母带回家喂养,父母并没有经过早期教育的知识灌输。②实验组: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喂养模式,并对孩子开始早期教育。在新生儿出生后1星期开始,每个月对父母亲开始1次早期教育讲座,每3个月进行1次访问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走向和行为能力。通过对父母的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婴幼儿基础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培养方法,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心理认知能力、学习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等。根据各个幼儿的行为发展方向,并提供各种适龄的玩具、画报,实行家庭适时训练。
智能测验:1年后,根据随访调查结果,对两组幼儿的发育状况进行测评。测定标准参照中国幼儿多元智能量表。评定标准分为5个等级:≤69分为低下,70~84分为偏低,85~114分为正常,115~129分为聪明,≥130分为优秀。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组幼儿发育商评价统计表由标准分级得出,见表1。
结果显示,父母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的实验组得到更好的效果,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儿童发育商(107.14±6.23)比对照组(95.41±5.73)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总发育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讨 论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阶梯式的发展,其中,0~3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0~3岁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实际上塑造了婴幼儿的大脑,婴幼儿的早期经历的事越有意义,婴儿的成长过程中,越富有连续性和趣味性,婴幼儿的大脑神经细胞也就塑造得越精妙,这将影响他一生的学习能力及竞争能力[2]。
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篇1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重视儿童的早熟问题,并且已经深切的感受到早熟带给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的日新月异的深刻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早熟的对象已大大地向学龄前儿童延伸,如果说上世纪早熟儿童只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现象的话,如今已是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使得人们不禁惊叹:6岁应是正式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时期,现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能否由现在的初中提前到幼儿园?
如果说以前的研究者、一线的教师主要从医学、卫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早熟孩子并探讨影响儿童早熟的因素。然而情况是愈演愈烈,看来这不仅仅是医学的问题,重要的是教育的问题。治在于医,防在于教育。要防患于未然,有必要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从成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学前儿童早熟问题的原因以及干预策略,使学前幼儿减少早熟带来的痛苦,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早熟的含义
(一)儿童早熟的概念
据新华字典解释,早熟意思本是作物生长期短,成熟快,延伸至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而且有关儿童早熟的研究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在教育界的探讨却并不多见。从医学界的角度来看,早熟主要是侧重于儿童的生理,指的是儿童性早熟,是指在血液循环中,由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的病变,身高、体量迅速增长,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发育,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是性早熟;[1] 而关于儿童早熟,权威的专业的教育学的解释却很少从。本研究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早熟除了指儿童的生理早熟之外,还研究由此生理病变因素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例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冲动等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
(二)学前儿童早熟的概念
根据上述对早熟的理解,可得出结论,学前幼儿早熟不仅在身体生理方面,还正在幼儿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比同龄正常的孩子提前成熟发育。
根据早熟的行为表现特征,可将早熟分为:性早熟、语言早熟、心理早熟和行为早熟。最突出的是语言早熟。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的重要工具。人的系统社会化,就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语言的掌握也是社会化成果的集中体现。语言社会化在人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有特殊地位。儿童语言早熟作为儿童语言社会化的一种表征,指儿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超出了与其真实年龄相一致言语的表现,使用的语言趋于成人化,这种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儿童语言社会化的畸形。
据儿童行为学家分析,学前期(3岁~6岁)的儿童,甚至一部分在婴儿期末期的儿童,和过去处于依赖状态(乳儿期、婴儿期)的儿童不同,由于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和行为能力,已开始探索世界,渴望独立,要求我自己来。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同时也存在强烈的模仿思维。这种独立意识,就是早熟最开始的萌芽。而且学前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儿童在低龄时期由于身形与成人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形成压抑心理。而他们希望摆脱自身的弱势, 所以时常反抗成人的意愿, 并渴望自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力量、一样的智慧和同等的权利。
三、教育学视野下早熟带给学前儿童的消极影响
(一)早熟极易对学前儿童长远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儿童亦然。幼儿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处于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必然保持着某一阶段特有的状态。简而言之,儿童的成长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所以,从长远来说,早熟带给幼儿的是及其深渊心理上的创伤。首先生理早熟会引起幼儿的恐惧与孤独。其次是心理早熟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日益累计,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模仿大人,语言、行为的成人化,虽然在家长看来是比其他幼儿超前发展略胜一筹,暗暗自喜,但其实,正处于语言、人格等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性的早熟势必会打乱幼儿正常的发展秩序,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与错误,烙印一旦形成,会延伸至成年期,不堪设想。
(二)早熟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今教育是以成人的意志霸权控制着儿童的生活,制造儿童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意识,也制造者对教育的逆反、敌意。当幼儿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一样时,心理会产生恐惧感,会为把自己的超前发育怪罪于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幼儿独立意识的不断发展,幼儿从小就对父母产生一种独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渐渐出现叛逆情绪,亲子间会出现不健康的依恋关系,而健康的依恋关系对早熟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健康依恋会加剧幼儿自卑、恐惧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得不到改善,影响亲子交流与沟通,会阻碍健康的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学视野下影响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
有一则震撼人心的漫画上,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趴在高高的老树上不肯下来,大叫我可不想长大,而下面的像魔鬼一样的快餐 文化、性信息、盲目进补、环境污染等有形和无形的东西伸着长长的手臂要死死的拉住他,看着这无比的恐怖和残忍,他只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啊....从这幅无比恐怖的漫画里,不难寻找到一些儿童早熟的原因,综合对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本人的观察分析,造成幼儿早熟的成人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促成了幼儿在语言、心理甚至性方面的提早发育。他们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儿童观支配下家长偏激的教养方式
社会竞争的加剧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统望思想,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儿童成了家庭的中心,儿童的愿望能事事得到满足。一方面是给儿童大量进补,蜂王浆,人参汤...唯恐孩子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快餐大大地向儿童世界进军。如今,肥胖、近视、肺活量低成为当今儿童身上存在的顽疾。
(二)幼儿家长功利化心态使幼儿过早成人化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旧的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儿童在家长的眼里不再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或是可以随意修剪的植物,然而一种新观念即催促儿童尽快成长应运而生。此观点认为儿童很小就具有超凡的力量,甚至在有婴儿时期就有超出他们年级的能力,这种观念让某些成人以为可以无限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催促儿童早熟,并且儿童不会受到伤害。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的资源都给幼儿,逼迫孩子迅速成长,一味追求幼儿打扮,光鲜亮丽,穿大人缩小版的衣服,装扮成大人的模样,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提早入园,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成长的太快,以致仓促地走上可常人社会。
(三)家长缺乏对自身以及多媒体等视觉形象的有效监控
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造成了信息的爆炸以及多元文化的形成,这意味着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了解得更多。由于没有限制地获得信息和信息的加速传播,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会尽早主动地帮助孩子接触社会,这对孩子的早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儿童本来好奇心强,精力充分,自控力比较差,再加上鱼龙混杂的网络诱惑,他们难免沉醉其中。而成人处于工作生活压力之中,疏忽对儿童包括幼儿的监控和指导,幼儿就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网络下一切成人的东西被幼儿尽收眼底,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和经验无法辨认是非。另一方面,由于成人性信息不自觉影响幼儿,未免会造成幼儿对自身认识的混乱,促进幼儿早熟。
(四)电视选秀节目变相催生早熟的小大人
目前,众多电视台竞相推出儿童选秀类节目,一时间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电视荧屏。多成为成人观众的娱乐工具和电视台竞赛收视率的道具。一些综艺节目现在收视率至上,不惜以让孩子哗众取宠作为娱乐的手段,以让孩子表现早熟的行为动作来作为噱头,不能不说已经丧失了娱乐的底线。部分专家学者指出,喧闹的儿童选秀节目排名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无论是排名靠前或靠后,商业化操作的选秀背后是对孩子童真本性的一种挑衅与剥夺。
五、预防幼儿早熟的成人行为的干预策略
早熟使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性格,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童真无疑就是预防幼儿早熟的宝贵良药,关键在于成人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家长要树立健康科学的教养观念与方式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首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家长要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其次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父母对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健康的亲子依恋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看到隔代教养在幼儿发展中的局限。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情绪日益受到环境幻化的影响,他们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是用纤维老表达高兴、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他们尚缺乏自我表达和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他们在焦虑、悲伤、惊恐、愤怒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家长不仅要了解健康的内涵及培养方法,还有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社会大众(网络媒体)自觉形成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合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2022-10-17 14:42:45
2022-10-17 09:04:42
2022-10-02 10:02:26
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模式 2022-09-30 15:18:45
2022-09-19 09:19:59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