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竞争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0 17:40:17
旅游市场竞争篇1
作者:吕芳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从2006年底(11月、12月)至2010年初(1月、2月、3月)共4个冬季的统计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各城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4年的平均增长率和平均市场占有率指标计算结果(表略)。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相关分析[5],制作北方6市的冬季入境旅游竞争态分布散点图,并据此制作示意图(图略)。总体入境市场冬季旅游竞争态的均值为(16.7,24.9),结合各城市竞争态值在图中的分布,选取(10,20)为划分市场类型的临界点坐标,则αi>10的城市有3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而βi>20的城市有4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天津、大连、长春、沈阳。如此,四个市场类型分别包括的城市为:金牛类市场包括北京,明星类市场有天津、大连,幼童类市场包括长春、沈阳,瘦狗类市场为哈尔滨。
外国人市场旅游竞争态的均值为(16.7,24.7),结合各城市竞争态值在图中的分布,同样选取(10,20)为划分市场类型的临界点坐标,则αi>10的城市有3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而βi>20的城市有3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天津、长春、大连。如此,四个市场类型分别包括的城市为:金牛类市场是北京,明星类市场有天津、大连,幼童类市场包括长春,瘦狗类市场为沈阳、哈尔滨。港澳同胞市场旅游竞争态的均值为(16.7,26.6),结合各城市竞争态值在图中的分布,同样选取(10,20)为划分市场类型的临界点坐标,则αi>10的城市只有北京1个;而βi>20的城市有5个,由高到低分别是长春、大连、北京、天津、沈阳。如此,四个市场类型分别包括的城市为:无金牛类市场,北京为明星类市场,幼童类市场包括长春、大连、天津、沈阳,瘦狗类市场为哈尔滨。可知,台湾同胞市场旅游竞争态的均值为(16.7,24.4),结合各城市竞争态值在图中的分布,同样选取(10,20)为划分市场类型的临界点坐标,则αi>10的城市只有3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天津、大连、北京;而βi>20的城市有5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天津、大连、沈阳、北京、哈尔滨。如此,四个市场类型分别包括的城市为:无金牛类市场,明星类市场有天津、大连、北京,幼童类市场包括沈阳、哈尔滨,长春为瘦狗类市场。
金牛市场分析金牛市场是市场增长率较低,而市场份额较大的市场类型。总体入境旅游市场和外国人旅游市场中,北京符合金牛类市场的条件,其竞争态值分别为(54.2,19.5)、(52.8,18.1),都在临界点坐标(10,20)的右下方。而在港澳台同胞市场中,均无金牛类市场。可见,在我国北方主要城市中,冬季旅游的成熟市场还很稀少。只有北京,由于具备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旅游等因素,市场份额较大,其旅游市场增长率虽然在均值以下,但也是较为可观的。由于市场份额的基数最大,按照这样一个平均增长率,则每年入境游客的绝对增长数量依然十分巨大,创造的新增旅游外汇收入也最多。可见,这类市场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趋于成熟,应以稳定为主,在努力保持其较高市场份额的同时,适时进行旅游产品与线路的创新开发,以满足新的旅游需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产出,又能防止萎缩,尽可能延长产品成熟期的时间。明星市场分析明星类市场的旅游市场增长率和旅游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在坐标图中处于右上角区域。按照目前的旅游市场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总体入境市场、外国人市场和台湾同胞市场中,天津、大连符合明星市场的要求;在港澳台同胞市场中,北京属于明星市场。这一类市场旅游市场增长率和旅游市场占有率双高,对于市场占有率具备巨大优势的北京,未来的增长率如果放缓,会进入金牛类市场。对于市场占有率优势还不是特别大的天津和大连,还需要继续增长,使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适合的战略为发展战略。幼童市场分析总体入境旅游市场中,沈阳、长春属于幼童类市场。港澳同胞市场中大连、天津、沈阳、长春符合幼童类市场。
台湾同胞市场中,沈阳、哈尔滨,以及外国人市场中的长春均是幼童市场。可见,该类市场数量最多。根据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模型的相关理论[6],处于幼童类市场的旅游接待量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市场占有率却较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或进一步发展,进入明星类市场;或走向衰退,进入瘦狗类市场;或维持现状,仍处于幼童市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各城市旅游接待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针对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维持或努力提高其发展速度,使旅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展,达到一个新高度,争取进入明星类市场行列。瘦狗市场分析哈尔滨在总体入境旅游市场、外国人以及港澳同胞市场中均属于瘦狗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低于均值和临界值点。外国人市场中的沈阳,以及台湾同胞市场中的长春也符合瘦狗市场的条件。理论上,针对瘦狗类市场,为规避风险,理应采取减少投入或转移的策略[7]。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尚处于高速增长期,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只有长春在台湾同胞市场上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萎缩,应该再认真分析,找负增长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力挽狂澜,改变颓势。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言放弃,努力探寻各地的相对竞争优势,扎扎实实推进本地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
旅游市场竞争篇2
关键词:市场细分;旅游竞争力;创新
一、引言
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市场营销学的一个新概念。市场细分是指旅游企业根据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差异性,将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分割为若干个有相似旅游需求和欲望的旅游消费者群体,从而形成一个个具有相似旅游需求和欲望的旅游消费者群体的市场过程[1]。市场细分的提出不仅促进了营销学的发展,而且为企业有针对的开发旅游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竞争力的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夏雪莲,周玉宏的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竞争力分析[2],刘蔚的基于价值链(网络)理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3]等,这些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旅游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来说,消费者群体比较复杂,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对旅游市场细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合理有效的旅游市场细分,对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增强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www.133229.com
二、传统市场细分标准的不足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市场细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就市场细分的标准来说,主要有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多数旅游企业是采取这一细分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对于认识目标顾客群,合理的划分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市场细分的划分标准来说仍然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1.市场细分的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并非市场细分越细越好
一方面,旅游产品开发中不能遍地开花,要寻求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注重专项、专题与特种旅游产品以及区域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另一方面,每个旅游者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要想满足每个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集中某几个细分市场进行针对性营销,以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相反,市场细分过细会增加企业的调查成本,缩小企业产品的受众人群,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则可以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虽然每一细分市场的旅游者群体较少,但众多的细分市场组合起来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旅游市场的细分应视企业旅游资源的丰度和企业实力具体而定。
2.市场细分的标准统一,易于模仿,不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大多数旅游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等标准进行市场细分,这种细分标准全面、合理,并且简单易于操作。但同时也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竞争优势。我国的许多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以游览观光为主,景区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满足游客的审美要求等方面却有着相同的功效。比如,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竞争,由于同把目标市场定位于石林观光旅游市场。由于共性大,个性小,各旅游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目标顾客群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要么是均分市场,形成恶性竞争;要么是级别高,知名度大的景点代替级别低,知名度小的景点。所以,一个地区采取某种形式的市场细分,另一地区也以同样的营销策略针对相似的目标人群,由于不具有差异性,因此竞争优势也便消失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缺少变化,很多旅游企业始终坚持着同一的细分市场,没有注意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方式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企业原来的旅游产品便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新的消费需要,针对原来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也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情况。失去了目标,企业的行为便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旅游企业应该随时关注旅游市场的变化,针对不同阶段的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同,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目标游客的需求。
三、对策
针对传统的旅游市场细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新的视角来重新面对市场细分,并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作为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
1.基于旅游地社会文化背景来划分旅游市场
旅游地的社会文化背景,简单的说就是旅游地的文脉。文脉,即文化脉络,指旅游区的地域环境特征和在这一环境中形成并发展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社会文化观念,它是旅游区独特个性的内在核心。广义的文脉包括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历史传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4]。罗云艳认为,文脉确定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现代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分析,并以丹东市为例说明了地理文脉在旅游形象建立中的作用[5]。当旅游者置身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观光游览时,很自然地被当地那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所吸引,由于和旅游者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这种社会文化因素会对旅游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无意识感受到的,对于这种异质性变化,旅游者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并在对这种社会文化的认识过程中得到一种额外的满足,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满足和收获常常超过了其旅游前所怀有的旅游期望,对扩大景区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2.基于旅游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只有旅游企业主动适应旅游者的变化,开发迎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新产品,企业才能保持不断的发展。比如,目前人们对溶洞景观已经失去了兴趣,市场规模较小,以溶洞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谨慎。人们对漂流、温泉、滑雪等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就有很大的市场潜力[4]92。每个旅游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旅游需求,少年的时候喜欢娱乐活动项目,青年的时候求知心里比较强,老年则喜欢安静优美的旅游环境。旅游经营者要有这样的洞察力,时刻注意到旅游者的需求是什么,根据旅游者需求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旅游产品,使之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变化。旅游企业的这种变化不仅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另外,要注意对游客的需求加以合理的引导,不能一味地迎合游客,对于崇拜迷信,破坏环境等不健康、不文明的旅游活动要加以制止,树立积极健康的旅游需求。
3.加强创新,开辟新的旅游市场
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新事物。万宁认为,企业创新的实质就是满足需要、创造市场[7]。一个好的创新就要有一个创造性的新思路、新想法、新创意,”鹦鹉学舌”只会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和竞争压力,旅游企业要想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旅游产品,加强创新,开辟新的旅游市场。如蜜月旅游,教育旅游、黑暗旅游(参观各种人为或自然灾害发生地的旅游活动)等,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的开发不仅满足了旅游者求异心理的需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8]。
4.旅游企业应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综合性的旅游景区
综合性的旅游景区既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扩大市场份额;又能分散风险,避免企业因受外在波动而导致的旅游收入的减少。很多景区在规划的初期就考虑到了设置休闲区、游览区等不同的旅游活动区域,既可以有效的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又扩大了吸引范围,满足不同旅游者的不同旅游需求。厦门鼓浪屿在游客中心专门为游客设计了不同的自助旅游线路图,如鼓浪屿音乐之旅线路图,鼓浪屿建筑之旅线路图,鼓浪屿红色之旅线路图,夜游鼓浪屿线路图等多条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既有团队半日游和一日游的普通旅游产品,也有音乐爱好者和建筑爱好者专门设计的特种旅游产品,有围绕海上花园为主题的鼓浪屿名品精品旅游产品,更有为高端客户精心打造的鼓浪屿豪华浪漫旅游产品。鼓浪屿的产品开发策略充分体现了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是鼓浪屿旅游长盛不衰的法宝[4]106。
参考文献:
[1]刘德光,陈凯,许杭军.旅游业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6.
[2]夏雪莲,周玉宏.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竞争力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1).
[3]刘蔚.基于价值链(网络)理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06,(9).
[4]曹诗图,王衍用,阚如良.旅游开发与规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6.
[5]罗云艳.地理文脉在旅游形象建立中的作用——以丹东市为例[j].甘肃农业,2005,(11).
旅游市场竞争篇3
[关键词] 莱芜市 旅游产业发展 对策
一、山东省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统计方法,反映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宏观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有: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接待入境游客人次5大指标。这5大指标中前3个指标反映旅游产业的收益及构成状况,后2个指标主要反映旅游产业的规模状况。透过各市旅游产业运行的主要指标,可以清晰窥见我省旅游市场的竞争态势和各市所处的位置。
1.从旅游总收入分析可以看出,我省旅游市场形成了群雄逐鹿重新洗牌的格局。旅游总收入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是我国目前反映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08年山东省各地市普遍加大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旅游产业均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基础和产业成长的差异,导致各市旅游总收入排名发生变化。位次上升的有潍坊、枣庄、东营3个市(区)。潍坊旅游业连续两年位次前移,继2007年超过淄博之后继续发力,200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8.5亿元,又一举超越临沂,占山东省各地市旅游总收入的第六位;枣庄超过日照由第12位上升为第11位;东营超过德州由第15位上升为第14位。泰安、临沂、聊城、滨州等4个地市位次下降。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济宁、淄博、日照、德州、菏泽、莱芜等10个地市位次保持不动。潍坊、淄博等地旅游业异军突起,旅游总收入分别以148.5亿元、127.1亿元跻身于过百亿元旅游大市行列,至此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地市由上年的7个增加到9个。济南、烟台双双率先突破旅游总收入200亿元。
2.从旅游总收入增幅(%)分析可以看出,各省旅游产业呈现出高位增长的态势。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1.2%,东营增长39.7%,超过全省18.5个百分点,名列各地市第一。增幅超过30%以上的地市还有潍坊、德州、菏泽、泰安、临沂、淄博等6个地市。莱芜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4.9%,在全省居第10位。
3.从国内旅游收入分析可以看出,各市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旅游市场的地位,基本由国内旅游收入决定。2008年国内旅游收入前10名地市名单,除潍坊、临沂在排序上略有变化外,与全省旅游总收入前10名地市名单是一样的。这说明国内旅游收入基本决定了各市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旅游市场的地位。莱芜市国内旅游收入13.0亿元,排全省第17位,与莱芜在全省旅游总收入排序一样。
4.从国际旅游收入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地市居前列。2008年全省入境旅游收入排在前4名的地市,除泰安外,其他3个地市均属沿海地区,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有3个地市,依次为青岛、烟台、威海;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4个地市,依次为泰安、济南、潍坊、济宁;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4个地市,依次为淄博、日照、临沂、东营;超过500万美元的有德州、聊城、滨州3个地市。青岛以50045.4万美元的绝对优势,排在全省入境旅游收入第一名。
5.从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分析可以看出,各市间竞争更趋激烈。2008年青岛接待国内游客数量达到3389.5万人次,是全省唯一一个超过3000万人次的地市,超过2000万人次的有烟台、济南、济宁、临沂4个地市。烟台、济南2个地市都在2300万人次的水平;潍坊、泰安2个地市都在1800万人次的水平,差距都很小,因此各地市间竞争将更趋激烈,到今年底座次如何排列尚难预料。
6.从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游客的流向和我省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2008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前6位的地市依次是:青岛、烟台、威海、济宁、泰安、济南,共接待入境游客199.29万人次,占当年全省入境游客的78.5%。青岛是目前唯一一个年接待超过50万人次的省份,达到80.13万人次,为全省接待入境游客的龙头,比第二名烟台多出44.92万人次。
二、莱芜在全省旅游市场竞争中地位分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旅游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007年莱芜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2008年又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在建设旅游经济的征途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与先进地市相比,莱芜仍有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三个偏低”:即国内旅游收入和游客的人均消费偏低;旅游产业的外向度偏低;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
1.国内旅游收入和游客的人均消费偏低。2008年莱芜莱芜接待国内游客的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列全省第17位,同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359元,列全省第17位。2008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人均消费超过750元的地市有青岛(1137.3元)、威海(940.7元)、烟台(894.7元)、济南(890.3元)、潍坊(768.2元)、淄博 (751.2元) 6个地市。莱芜市的国内旅游人均收入不仅大大低于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旅游发达城市,而且明显低于枣庄(588.9元)、日照(541.8元)、聊城(526.8元)、德州(436.9元)等市。
2.旅游产业的外向度偏低。2008年莱芜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0.89%,列全省第15位,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占国内外游客自由总量的0.05%,列全省17位。
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全省有3个地市比重超过5%,其中青岛占8.13%,排全省第一,烟台7.98%、威海5.91%、泰安4.53%、日照3.71%、东营3.6%、潍坊3.26%,分别比莱芜高7.09、5.02、3.64、2.82、2.71、2.37个百分点。
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占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的比重,青岛占2.36%,列第一,随后威海1.82%、烟台1.48%、日照1.03%,分别比莱芜高出2.31、1.77、1.43、0.98个百分点。
3.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2008年莱芜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为2.9%,列全省第12位,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1.0%,列全省第12位。同年,日照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0.6%,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0.2%,均居全省第一位,分别比莱芜高7.7和19.2个百分点。相对来说,莱芜的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先进地市差距很大。
三、实现莱芜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旅游已成为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旅游消费是旅游收入的唯一直接来源,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实现莱芜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研究旅游消费需求,分析旅游消费特点,丰富旅游消费内容,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把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作为着力点,不断增强消费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1.立足优势,宣传打造特色品牌
旅游资源优势:莱芜地处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带,是齐鲁文化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保存较好、比秦代长城还早400多年的齐长城;有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有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有规模宏大、创意新颖的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锡雕和三叶虫化石燕子石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以及莱芜地域文化滋养而成的艺术奇葩――“莱芜梆子”和民间舞蹈精粹花鼓锣子。
地理位置优势: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省会济南,西靠著名泰山,紧邻孔子故里曲阜,处在山东沿海和内陆的结合部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的结合部,在相邻8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青岛、威海等大中城市20多个,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被誉为“绿色钢城”和“鲁中明珠”。
交通区位优势:境内2条铁路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有泰莱、博莱、莱新3条高速公路分别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连,全市公路密度达
80公里平方公里,济青高速公路南线贯通莱芜,使莱芜融入济南“半小时生活圈”,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乘车到济南国际机场只需40分钟,到青岛港两个多小时,到日照港两个多小时,成为速达沿海港口的“沿海城市”。
莱芜市应立足优势,搞好山水风光、生态及乡村民俗、历史文化、革命历史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促销、媒体促销、节庆促销、网络促销等手段,宣传打造莱芜旅游的特色品牌。
2.突出开发重点,加快景区建设步伐
“突出休闲度假旅游”这个重点,“坚持发展大旅游,建设大项目,开发大
布局培养大产业”。重点开发北部山区休闲度假旅游带,积极发展南部生态旅游带,提升中心城市旅游的服务功能,形成两带一城”的旅游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闲度假胜地”、“山水生态乐园”和“济南的后花园”。
同时,围绕景区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开展基础设施、景观设施、服务设施三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力度和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提高景观质量和服务水平。
3.在抓好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展区域联合。
近年来,莱芜在区域联合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大多尚停留于概念宣传层面,下一步莱芜应在四个层面进一步推进旅游区域联合,形成互为市场、互送客源、互为腹地、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市内区域联合。进一步深化北部山区休闲度假旅游带、南部生态旅游带、中心城市旅游的服务功能联合,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二是推进与周边省市的联合。济南、泰安、淄博、临沂等市与莱芜地缘相连,交通便捷,资源互补,旅游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三是推进与国内重点客源地的联合。莱芜接待的国内游客,山东地区占48.11%,江苏占5.62%,北京占5.06%,河北占4.62%。这四个地区占莱芜市外国内游客总量的60%以上。四是推进国际旅游合作。莱芜接待韩国、日本、美国游客人数,占全省入境外国人的76.75%。因此,应重点加大对东北亚各国特别是韩、日两大客源国的旅游合作力度,同时积极开拓英美、新马远程市场的合作。
4.在继续扩大团队旅游的同时,应当大力开拓自助散客市场。
伴随着交通的便捷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人们出游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自助出游的散客逐渐成为旅游消费主体。自助散客具有数量大、消费高的特点,面对新的市场态势,莱芜应把主要依靠旅行社接待团队游客的发展模式,转到既扩大团队旅游又拓展自助散客市场的发展模式,尽快建立和完善散客服务体系。一是尽快建立游客集散中心互相联网,为广大散客提供“站式服务”,实现“障碍旅游”;二是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尽快建设和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5.在扩大白天旅游消费的同时,应当加快开发夜间旅游消费。
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属于全天产出型,夜间成为消费的黄金时间,是旅游产业产出的重要时段。但莱芜旅游尚处于“白天看庙,黑天睡觉”的半日产出型,旅游的黄金产出时间被大量闲置和白白浪费了,这是旅游人均消费低的重要原因。为此,莱芜市应丰富活跃夜间旅游消费,着力开发夜间旅游消费产品,如旅游演艺、风味餐饮、康体健身、茶艺酒吧、休闲购物等。
参考文献:
[1] 2009山东省统计年鉴.
旅游市场竞争篇4
[关键词]海南旅游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047-03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起着愈发突出的作用,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机遇所在。海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海南省旅游业虽然已从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中摆脱出来,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经历及感悟,分析影响海南旅游业竞争力形成的因素,提出促进海南旅游业向新型服务业转型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提升海南省旅游业的品质,扩大海南旅游服务业的影响力。
1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
海南省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 1988年成为我国第五个经济特区。海南地处热带北缘,长夏无冬,光温充足,岛上四季常青,空气清新,各类物质资源丰富,是旅游、购物的天堂[zw(]资料来源:http:///view9008htm[zw)]。也正因如此,海南省自建省办特区以来,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为驱动力,促进海南各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巨大的潜在优势尽可能的转变为海南经济各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柱。2010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zw(]资料来源:http:///view3139516htm[zw)]。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各类大型国际性活动的举办,海南旅游在不断吸引国内民众纷纷来岛旅游的同时,也使众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
在海南省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同时,当今先进的服务业水平也对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在使海南省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人文文化开发与宣传不足
海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南四季都以其独特的优美景观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使人着迷,加之其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所会聚而成的各类美食,使游客纷纷流连忘返。然而在愈加开放的海南岛旅游业向前发展的步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东南亚其他国家旅游业的兴旺,单纯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海南旅游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及国际市场中显现出优势,必须与其独具特色的人文文化景观相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自然资源来吸引游客。同时,虽然海南开始打造国际旅游岛已经三年有余,我们也看到了众多国际性的会议、展览等多次在海南省举办,比如较为成功的博鳌亚洲论坛,为海南省在国际旅游业中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相比其他国际著名的海岛旅游城市,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仍然不足,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宣传,特别是面向海外游客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重视,使国外游客在旅游之时难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浓浓的民族风情[2]。
1.2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旅游业人流涌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可忽视,来岛游客除了有各大旅游团队之外,还有不少来海南进行个人休闲度假旅游的游客,大批流动的人群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所导致的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人为性的破坏和建设性的破坏都使得海南原有的自然资源,如植物植被、海岸沙滩都受到了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坏。除此之外,由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监管人员监管不足,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这不仅对现有的环境是一种污染,而且也不利于海南旅游业品牌的形成,不利于海南旅游业的宣传与进一步发展[3]。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在改善环境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费用,其中所耗费的资金和人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1.3 旅游线路单一缺乏深度多元化开发
海南气候宜人,幅员辽阔,既有绵延万里的海岸线,又有岛内连绵四起山脉,会聚各类景观于一体,但是,自然资源的丰富并没有的得到很好的利用。现如今的海南旅游的线路,多为海南省内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线路单一,而对于内陆地区及西部沿海地区则开发较少,绝大多数的游客皆以著名的三亚、博鳌等著名旅游胜地为目的地进行游览参观,几乎很少有人问津其余地区。海南省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对于海南整体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尽管近几年对一些与著名景区相近的不发达城镇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开发程度不足,这些新开发的景区总是无法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与强烈的兴趣。不仅如此,即便是一些著名景区,也多以自然风光、海滨美景来吸引游客,对于自然景观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则很少有相关人员进行介绍与宣传。诸如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与景区景观相关的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多为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景区的建设时虽然将这些内容包含在内,但却没有很好地依赖这些优秀的文化而发展,这无疑是对旅游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失去了将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传播的机会,而且就海南旅游业而言,脱离人文文化发展的策略是不长久的,很难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竞争优势。
1.4 管理及监督制度发展尚不完善
我国对于旅游业的监管尚处于不完善的地步,与旅游业相关的监管在众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前几年,在我国较为轰动的“海南宰客”事件的发生就是对海南监管不足的强有力的证明,“天价海鲜”与“天价海景房”的涌现,无疑会降低海南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使游客提高警惕,不再对海南旅游业充满信心。除了价格监管不足之外,在急速发展的海南旅游业中,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又加之人员的管理不科学,导致了旅游经营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这样不仅会损害游客的利益,而且也会影响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和整体海南服务业的形象[4]。
2 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zw(]资料来源:http:///view18480htm[zw)]。可持续发展是海南未来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也只有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未来发展的道路才会顺利,才能将海南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2.1 着力发展绿色环保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和现存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zw(]资料来源:http:///view46782htm[zw)]。海南省发展绿色环保的生态旅游,既可以进一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亦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保护岛内人民的利益,进而以旅游业带动整个服务行业的持久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绿色的生态旅游除了有自然景观的欣赏线路,还应有农家乐、温泉疗养、植物园参观等线路,同时生态旅游还应与绿色饮食文化相结合。政府应倡导绿色消费,无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来岛旅游的游客,都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做美化环境的使者。在资源开发方面,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高收益的投资回报,使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发展共赢。
2.2 强化旅游业发展的监管力度
海南旅游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海南旅游业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各方的利益[5]。首先,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应注重对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其次,在旅游业服务质量的监管方面,应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的监管,以及餐饮性价比的监管,这在游客的旅游感知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直接决定了外来游客对海南的第一印象及服务的好评率。优美的景区景观、优良的服务水平、物美价廉的消费购物,是提升海南省在我国乃至国际旅游地位的“金钥匙”,将为海南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机会。
2.3 加大人文景观开发与文化建设的力度
海南省令人称赞不绝的自然景观,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自然景观的优势条件并不足以使海南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海南旅游业必须开发更具海南文化的特色景观来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吸引更多的游客[6]。富有内涵的旅游,可以使游客的身心得到一次全新的体验,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进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人文文化景观的开发,除了要在更多景区设立旅游景点之外,还要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旅游从业人员是海南旅游的使者,他们可以在旅途中传递文化,也是海南形象的体现,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将会给游客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也是人们对美景丽人的感受,会由衷的被海南独具特色的、深深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这同时也是好口碑建立的一条极为有效地途径[7]。此外,独具海南气息与海南风韵的特色商品,也会为海南旅游加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那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岛外人员对美好旅程的纪念[8]。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不仅在文化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而且在商品销售方面,应注重商品内在的文化,对商家予以鼓励,是他们在保证赢利的同时,也为海南文化产品的开发作出贡献。
3 结 论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从海南省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为海南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10年海南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然而蓬勃发展的海南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行诸多方面的改善:进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开发海南自身文化底蕴为特色,加强监管,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相信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会更加稳定,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晓娟.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的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特区经济,2012(6):119-121.
[2]方天海.海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及其影响要素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4):69.
[3]齐静.论海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89-730.
[4]陈文婷.对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人民论坛,2012(17):212-213.
[5]张彦荣.发展海南餐饮服务业,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议――从三亚海鲜“宰客”事件说起[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71-75.
[6]周金泉,何文晋.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五个重要问题[j].新东方,2012(1):42-45.
旅游市场竞争篇5
一、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界定
“机制”一词,最早是机械学、生物学中使用的概念。在机械学中,机制的本意是指机械运转过程中的各个零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在生物学中,机制是指机体内各个部分、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一般地说,机制是指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结、配合、渗透、制约的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自动作用、自动调节的功能和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定义为:旅游市场主客体所组成的有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它存在于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有效运作的全过程。
如果我们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概念以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即为下式:
ei=f(m)(运行机制函数式)
其中,ei表示制度绩效,m表示运行机制。而m本身则是由多个变量组成的总体系统,它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旅游市场价格机制和旅游市场竞争机制,这三个机制构成了旅游市场制度绩效的完整脉络,旅游市场整体功能经由这三个机制的运作发挥而得以实现。可以说,旅游市场功能完善与否以及效率高低取决于以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整体状况。
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旅游市场上,供求连接着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其变动决定着供求双方的市场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同时它还对旅游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以及旅游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市场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供给者之间、旅游需求者之间、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旅游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旅游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旅游产品交易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竞争的基础上,借助供给量和价格来调节旅游产品的供求状况,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最优利用的机制。
二、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
(一)旅游市场的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其他相关要素的变动都围绕着供求关系而展开。在旅游市场中,供求连接着旅游产品的供求双方,其变动对旅游产品的价格起决定作用,影响着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各主体的市场行为。
旅游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个价格水平之下,旅游经营主体对某种旅游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同大多数的产品一样,影响旅游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价格,从整个市场来看,如果旅游商品的平均价格上升,那么旅游供给量将增加;反之,全社会提供的旅游商品数量将减少。对某一种旅游商品而言,供给量则是指该种旅游商品供给次数,供给次数与旅游商品价格成正向变动,即从利润最大化出发,价格愈高,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供给减少。
在旅游市场中,凡是使旅游供给增加或减少的因素都视为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旅游供给可以不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影响因素没起作用,而常常是影响旅游供给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作用刚好抵消。除价格外,影响技术市场中旅游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1)旅游资源及环境容量;(2)该旅游产品的相关产品的价格;(3)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科学技术发展水平;(6)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影响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仍是价格,旅游产品也是典型的富有需求弹性的商品,当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旅游需求减少;旅游产品价格降低,旅游需求增加。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还有很多,旅游需求除了受到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及交通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制动关系,主要通过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和时空关系表现出来。在数量关系上,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超过了当时的市场需要,生产这种旅游商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不为社会所承认,从而这些旅游商品必然要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结果则相反。对旅游商品市场而言,旅游商品的供求在实际中从来不会完全一致,从而形成客观上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当然,从某一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也正是旅游市场上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是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的。
从结构上来看,主要体现在旅游市场上供求的主体以及各类旅游产品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对旅游商品供求结构的分析有利于全面地把握旅游供求的特征。
从时空关系上来看,旅游的供给和需求均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旅游供给。旅游开发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而供求双方在时间上不会保持严格的同步;同时,由于旅游产品本身具有异地性特征,某项旅游需求在本地即可得到满足的情况很少,使得旅游资源往往需要在区域、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内实现配置,使得供求双方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跨度。
供求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的主体机制,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旅游交易的主要动力,推进了旅游市场的运行。在旅游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还与价格、竞争等机制的作用紧密相连。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都受到价格、竞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致使两者的关系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由此可见,供求机制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供求影响旅游商品各要素;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各要素也会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供求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断运动,才使得供求机制得以作为矛盾双方的平衡机制,最终调节整个旅游市场的运行。
(二)旅游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市场交易中,影响旅游产品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龙京红从内在决定因素和外在决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内在决定因素包括价值、成本和利润水平;外在决定因素包括旅游消费者的认同、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收入水平、经济景气状况、国家政策引导等方面。
旅游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信息传递功能和引导功能。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信息传导器,也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旅游市场中,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市场系统中发挥着反馈旅游信息的职能,因此又把价格机制称为市场机制的信息要素。同时,价格机制对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旅游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引导机制。
价格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要反映在两方面:第一,旅游价格反映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在旅游市场的所有信号中,价格信号具有最灵敏、最有效的特性,是最有利的“调节器”,是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的外在表现。一般情况下,若旅游产品供大于求,则旅游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则旅游价格上升。第二,旅游价格反映了人们对某项旅游产品的评价。在旅游市场,旅游价格高就意味着市场对该旅游产品的评价高,也就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高。反之,则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低。
价格的引导机制体现旅游价格可以引导旅游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或生产方向。一般来说,某项旅游价格的提高,旅游需求方有转向购买该旅游的替代旅游或其他旅游产品的倾向,而旅游供给方会借机扩大生产规模。旅游价格的下降,旅游需求方有将消费转向该旅游产品的倾向;旅游供给方则要视降价的原因而定,需要确定使旅游即将过时还是旅游价值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等原因,来决定生产规模是扩大还是缩小。因此,通过旅游价格的涨落,可直接引导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既要反映旅游市场的特征,也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即以物美价廉和优质服务来提高竞争力,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来提高市场信誉。在旅游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供给者之间的竞争。由于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特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于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小,特定型号的所有产品基本完全一致。整个产业的旅游水平也不相上下。因此,竞争的形式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在旅游市场上,供给方提供的产品基本不同,旅游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在竞争的形式上更多体现为特色竞争和服务竞争。
二是旅游需求方之间的竞争。旅游需求方之间相互竞争的动力是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消费需要,为自己带来更多感官上的效用。从表面上来看,需求方的竞争力是他们经济实力和对旅游的购买欲望,实际上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需求方在消费旅游产品时效用(满足感)的高低。旅游需求方之间竞争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拉动旅游价格上升。在旅游价格上升的同时又迫使需求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因而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三是旅游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供求对立运动的基本反映。在旅游市场,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提供方想以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需求方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旅游产品。这一矛盾双方竞争的结果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形成市场价格。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买卖双方的竞争,才能对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竞争越是激烈,旅游资源的配置越是有效。
竞争机制的功能,首先是保证价格机制的充分展开,发挥其调节功能;其次是保证市场机制对旅游产品供给方和旅游产品需求方的社会调节;最后是竞争机制能使旅游产品按照合理的最佳经济渠道流通,让所有企业在旅游市场上公平的竞争。
竞争机制对旅游市场的强制性调节作用是外在的。在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不能直接调节这种利益关系,那么,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旅游商品围绕价值交换则是调节这种关系的适宜形式。竞争的充分展开,可以使旅游市场的各种经济信号(包括价格、利率、汇率等)的自行形成。在旅游市场中,只有通过竞争的外部强制作用,才能把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属性表现出来。
竞争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中的基础机制和动力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作用的贯彻都离不开竞争机制的推动作用。市场竞争贯彻着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要求,竞争机制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主体的外在压力。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维持着价值规律,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旅游进步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当然,如果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实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旅游产品能够作为自由的商品流通,旅游市场不存在进入的障碍和壁垒,让经济信号在自由竞争的形式下形成。
三、三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旅游市场的运行
旅游市场竞争篇6
关键词:城市旅游 旅游竞争力 发展战略
哈尔滨市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是我国旅游业所面临主要形势。在我国,旅游业即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全方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手段及方式也在逐步提升。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当前哈尔滨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哈尔滨旅游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快速发展。
1 城市旅游竞争力。
1.1 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制度政策、文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城市管理新课题,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城市竞争力本质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升整个城市对市场的预见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1.2 旅游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的本质是旅游产业的竞争力。1980 年,世界经济论坛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国内的学者将其研究主要放在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旅游竞争力、国际旅游竞争力、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等不同的空间角度和尺度对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提升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国外学者则普遍认为:旅游竞争力是旅游目的地创造、整合能维持目的地资源可持续使用的增值产品,保持相对于竞争者的市场地位的能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还包括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生产要素状况、旅游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机遇和政府等六个因素。
1.3 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某个城市利用各种机遇、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组织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在营造旅游环境、创新旅游管理、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与其它城市对比,形成比较优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持续性、长远性、独特性、不断满足旅游经济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经济和市场价值,并为区域旅游经济带来发展能力。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竞争力在每个城市的反映。
2 哈尔滨市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南枕长白山脉,北衔小兴安岭,横跨松花江两岸,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是通往黑河、绥芬河等沿边开放城市乃至俄罗斯的必经之路。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的省会,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全市总面积 53000 多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科技、交通和文化中心,其中市区面积七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460 余万人,总人口 970 多万人。
哈尔滨市辖 8 个区、10 个县(市),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又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天短冬天长,有“冰城夏都”之称,是理想的旅游和避暑的胜地。哈尔滨市处于亚太经济发展区腹地,是沟通太平洋、东北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这里有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
旅游市场竞争篇7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竞争 营销模式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要取得成功,必须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其营销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评价等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来加以管理,以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旅游目的地所处的竞争环境为基础,寻找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劣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确定出旅游目的地在竞争环境中的营销战略。
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导向的营销模式中,其主要营销战略的制定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开发的竞争性营销战略
1.在同类的旅游目的地中实施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
当旅游目的地在市场营销中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时,可对旅游目的地采取差异化的营销,其结果可使旅游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预订的方便程度等方面创造独特的优势,而且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竞争者难以取代。从而使旅游目的地达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品牌忠诚度和较高的重复使用率(回头率),从而在旅游的细化市场中建立一个不易动摇的竞争优势领先地位。作为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组织、旅游企业、当地政府都应该将竞争因素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考虑,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开发与众不同的产品。如传统上的桂林、昆明旅游风景名胜区因其交通便利,应该在产品的舒适性上加强策划与设计;而黄山、泰山以及新开发的张家界、九寨沟,因旅游者旅行运动强度较大,并且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则应该在生态旅游产品、休闲锻炼的旅游产品上进行构思与探索。只有追求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才能使旅游目的地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制定旅游产品的低成本与提高旅游目的地综合效益相结合的营销战略
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企业处于和竞争对手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相同时,可应用成本领先即低成木战略。对于同一旅游产品类型的竞争,可通过产品组合,实施规模经济。在确保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当旅游产品成本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低于主要竞争对手时,就能获取竞争优势并战胜对手。低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在于其持久性。因此,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配套设施、发达的交通等优势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实施这一战略。
3.有选择地实施旅游产品开发的集聚营销战略
充分利用旅游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实施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产品的营销策略、城市旅游特色的产品开发和重新组合策略、提高主题公园“集客力”的滚动式产品项目开发力度,以及引入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魅力的产品开发策略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实施集聚营销战略。营销重点放在某一特定购买集团、某种特殊用途的旅游产品,或某一特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并使其营销战略为选定的目标市场服务。在特定目标市场上进行旅游产品的低成本战略,或在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实施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实施集聚营销战略的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专门服务于某些细分市场而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实施这一战略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将重点放在细分市场结构上的吸引力。实施该战略的结果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拥有某一特殊旅游产品以满足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其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通过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战略联盟扩大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的开拓战略
随着全球化经济加快发展,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将资本、人力、劳务、产品、信息、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且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使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竞争。旅游目的地即使实力雄厚,要想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也并非易事,往往可能是两败俱伤。因此,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将会导致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联盟。通过联盟基础上的竞争,以谋求主导旅游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如2000年柬埔寨和泰国以“两个王国,一个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合作对外促销两国的旅游业,为此目的,两国签署了协议,推行这项全球性的旅游促销活动。该协议是依据泰国旅游局的统计,每年有1000万游客访泰,其中应该有10%的游客,即100万人会到柬埔寨观光。泰国是进入柬埔寨的主要通道,加强与泰国的联盟,可以通过泰国为柬埔寨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两国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促销各国旅游目的地的力度,共同吸引周边以及远程游客,以增加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
三、制定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合作的营销战略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营销战略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之间为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营销战略目标,在资金或旅游项目上开展一系列互利合作的营销活动,以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合作双方采取建立核心营销系统、建立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发展虚拟旅游企业等营销方式,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组合成一种新的协同营销竞争优势,在合作中增强竞争力,以达到扩大市场营销份额为最终目的。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与旅游分销商合作,可以将旅游分销商纳入纵向营销系统,有效地利用旅游分销商的渠道销售旅游产品,同时协助分销商进行旅游产品的编配、宣传、促销等。并且大型旅游分销商的跨国战略联盟扩大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的全球性销售范围。
四、制定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是市场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属于旅游目的地战略的职能层次,并受旅游目的地总体经营战略的制约。制定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就是在旅游目的地目标市场定位之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和各种竞争环境因素,制定出具有竞争意识的营销组合方案。为达到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目标,针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因素进行策略的整合,使之互相配合,综合性地发挥作用。
1.制定适合竞争环境的产品策略
正确地确定旅游目的地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并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产品中的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进行精心创意地设计,使其在吸引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制定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产品组合策略。旅游目的地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资源变动的前景,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并将其组合成具有竞争力的整体旅游产品。适时增加新产品和淘汰衰退产品,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的整体旅游产品组合。
2.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需与旅游产品策略配合,并且综合考虑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和旅游需求状况,制定灵活多样的适合竞争环境、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合理的、有竞争力的价格,可防止竞争者进入市场。如采取旅游产品的适当降价,对包机、包船旅游给予一定的优惠,有利于保持原有市场和扩展新市场。对于品牌旅游产品、稀有旅游产品、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受环境保护限制的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可以采用较高的价格销售。
3.选择具有竞争能力的销售渠道策略
旅游销售渠道的起点是旅游目的地,终点是旅游消费者,中间环节是各种商、批发商、零售商、其他中介组织和个人。旅游目的地应在对激烈竞争的市场认真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营销渠道目标以及选择具有竞争能力的销售渠道策略。
旅游市场竞争篇8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98-01
承德市作为一个拥有372万人口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百余处。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一千多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承德市1998年底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紫塞明珠”之称。2012年承德市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8%,旅游业已经成为承德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承德市旅游业的发展既具备很多优势,也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市场竞争,使承德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常规。
一、承德旅游产业概况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强弱。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旅游资源大市。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 - 2003)》国家标准规范,承德拥有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26个亚类,77个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个主类,13个亚类,28 个基本类型,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8处,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省级重点保护文物35个,分析承德市旅游资源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承德市旅游资源的效应,形成竞争力,是承德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主要受客源市场的旅游者需求动机、出行偏好、交通出游能力、旅游规模结构的影响。承德市境内旅游客源市场以京津冀市场为主,其次为河北省周边市场,如山东、河南、内蒙、山西等,京津冀等城镇人口众多,为承德市提供了庞大的基础客源市场。提升承德市旅游竞争力就要对旅游者客源和旅游需求进行分析,对旅游产品进行明确市场定位,达到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二 河北省内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主因子分析,参考2010~2014年近五年的《中国旅游年鉴》和河北省统计年鉴,遵从数据的可量化性、科学性的原则,笔者抽取了资源竞争力、产业实力、市场竞争力、交通通讯和政府管理与服务等5大类一级指标,以及拥有5a级景区个数、第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等共计19个原始二级指标(详见表2),构建河北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河北省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序。
(二)河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排序
根据2010~2014年近五年的《中国旅游年鉴》中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17.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19个二级指标降维处理,按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共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f1为旅游资本竞争力因子,f2为产业支持力因子, f3为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 f4为旅游人力竞争力因子, f5为旅游政府支持力因子,见表3,其中fi为第i个主因子的得分, f表示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f得分越高,说明旅游竞争力越强。表格列出位于河北省内前5名的城市,当某项分数大于0,表明旅游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承德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上述表格中,承德市旅游竞争力在省内排名第三,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从表格所给5项因子中,f1旅游资本竞争力因子为3.35,f2产业支持力因子为0.41,f3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为0.03,f4旅游人力竞争力因子为-0.74,f5旅游政府支持力为-2.11,显然只有资源竞争力因子f1为3.35,其他各列所示基础产业评分均不高,甚至小于0,明显与保定、石家庄因子水平有较大差距,现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如下。
(一)承德市是旅游资源大市
考虑省内和京津周边区域旅游资源,承德市旅游资源表现出了较高的同构性,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竞争中更具优势,因此应对大量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开发创新,制定更好的旅游产品及促销方案。
(二)内外部交通瓶颈
承德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的京津冀都市圈,较好的区位优势因受交通和地形限制未充分显现,“进出承德困难”的矛盾在旺季更加突出。根据现有的铁路、公路路况和运营情况,承德到邻近的主要客源城市所需时间与其相距路程不成比例。然旅游资源在市内分布集中,但各县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公路等级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道路体系,不利于游客在承德县区的疏散与循环。
(三)接待设施薄弱
精品饭店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承德市内现有星级宾馆17家。数量不足,旺季供不应求;硬件条件较差,维修保养不善,难以满足休闲度假类游客及海外游客的需要。娱乐、购物环节薄弱。
(四)旅游人力匮乏,发展旅游思路局限
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加大饭店等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需加速人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旅游从业人员梯队。
(五)发展旅游的观念受限
离京津较近的优势反而束缚了承德旅游业发展思路,依赖京津客源市场所带来的问题:客源市场层次偏低,消费能力有限,停留时间过短,仅靠门票收入来维持旅游产业,必定举步维艰。承德市的国际旅游人数与西安、杭州、桂林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1]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郭亚军,曹 卓,杜跃平.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案例比较研究的视角[j].旅游科学,2008(5).
旅游市场竞争篇9
[关键词] 竞争优势 天津 旅游业
一、问题的提出
天津市地处环渤海地区,毗邻首都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其独特的中西文化密集交融的城市特色以及丰富的海、河、山等自然资源等,为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天津旅游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06年天津市接待海外游客88.6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外汇收入6.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国内旅游接待人数548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03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9.3%和11.2%,发展速度处在全国较快地区行列。尽管如此,与国内外旅游业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天津的旅游业在整体规模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2006年天津旅游外汇收入为6.25亿美元,在全国旅游城市排名中居于第9位,仅为居于前四位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15.5%、16%、22.3%及27.6%。足见,天津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与同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与中国某些经济发达的地级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距离。因而,如何将天津旅游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增强国际化旅游竞争力,寻求天津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了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指导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的形成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一国特定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机遇与政府行为六个要素的组合与相互作用过程。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它们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家菱形”。波特也提出,该理论虽定位于国家层次,但其分析框架同样适用于区域、州、城市的竞争优势分析。毫无疑问,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和市场的需求,为我们分析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了市场和企业的作用,而低估了政府的作用。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是不相符的。目前,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旅游业以政府主导型战略为主,在此种背景下,我们对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相应的城市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模型(如图)。
该模型基于波特的经典国家钻石模型,包括构成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因素的旅游生产要素条件、旅游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旅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它们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发展和成熟,通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际菱形”。而政府主导因素由于处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成为了影响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地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和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培育和发展影响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优势形成的其他四个主要市场因素,加速形成城市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机遇条件在城市旅游产业竞争优势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机遇因素可能调整产业结构,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机会。
三、天津国际化旅游竞争优势分析
1.政府主导作用。天津市政府已经将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对天津旅游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战略目标是:“经过五至六年的努力,把天津建成立足环渤海、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以近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山河湖海为载体,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滨海都市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在“努力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中提出“增强休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泉资源齐备和现代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一区五带旅游发展格局,精心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城市品牌,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实现与北京及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错位发展。深度挖掘、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建设若干特色突出、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聚集区,充分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把天津建设成为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天津市政府不断地通过促进环境生态保护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并逐渐意识到加强区域旅游发展与协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收集反馈市场信息对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市场营销的组织与管理未能以旅游强市的姿态进行,未能有效的组织整体营销。
2.旅游生产要素。一方面,天津市旅游生产要素以历史文化类资源为主,兼有一些具有较高丰度的自然资源。天津还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为开发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高端产品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天津市处在我国最大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北京市的阴影区内,其所拥有的清东陵、黄崖关长城等资源与北京的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相同,而后者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前者,从而导致前者无法发挥其对旅游者应有的影响力,限制了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东部开辟有滨海人工浴场、游乐园、贝壳堤、度假村等,但在环渤海旅游区中都不具有优势,相比之下北戴河、青岛、大连的滨海风光对于向往大海的旅游者来说则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从资源要素条件看,天津目前的资源知名度不高、规模也较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尚不具有竞争优势。
3.旅游需求条件。旅游需求条件主要表现为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等方面。天津在2004年接待的入境游客主要为日本、韩国的游客,其次为美国、加拿大地区的游客,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英国、法国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与天津在其客源国的知名度及空间距离有关,天津市在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欧洲、北美的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均有良好的知名度,对这些客源市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4.旅游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由旅游企业来完成。目前天津市缺乏具有全国性、国际性竞争力的旗舰旅游企业,尚没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旅游企业和旅游品牌。截止到2004年底,天津市旅游星级酒店103家,客房10799间,房间数在500间以上的酒店仅有1家,房间数在300间~499间的酒店也只有5家,房间数在300间~199间的酒店又37家,房间数少于100家的酒店有60家;旅行社242家,旅行社从业人员4442人,平均拥有员工数18人。天津市旅游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7.48万元/人,低于全国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天津市的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低,不利于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天津各企业之间竞争无序且竞争的焦点在价格而非质量、服务和品牌上,这很不利于天津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5.旅游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旅游业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具有发达、完善的相关和辅助产业的支撑。旅游产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产业综合性。从相关的住、食、行、游、购、娱乐产业部门到辅助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间通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品牌等的双向交流,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进而形成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天津市的景区景点建设较旅游业发达城市滞后很多,市内旅游交通不顺畅,直达旅游景点的旅游交通匮乏,客运车船档次较低。娱乐演艺、游客中心、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旅游产业内部也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群,与旅游辅助产业缺乏有机整合,尚未形成有序衔接的旅游产业链。
6.机遇。重大事件、汇率变化、技术变革等都会给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如何利用各种有利机遇形成开发建设热潮,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对于促进、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2005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京津冀区域被列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十一五”规划的确立,使得这段时间将成为天津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机遇期,加之2008年至奥运效应的高峰期,对天津的旅游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促进天津旅游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
四、天津构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议
1.加强政府职能,加大相关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联动发展旅游经济。政府主导作用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形成的其他要素具有单项影响作用,因此天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政府主导作用以提升天津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产业,通过其发展的乘数效应影响着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其他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天津市必须在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资本,通过加大对旅游相关与辅助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联动发展旅游经济,切实解决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提升资源吸引层次。尽管由于阴影效应,天津的旅游资源不具备很强的比较优势,然而几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于城市旅游国际竞争力而言,自然资源基本生产要素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城市品位、休闲体验和深度旅游等资源更具有持久的、动态的竞争优势。
3.摆脱阴影效应,引导市场需求,加强城市旅游营销和旅游形象推广。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上来看,天津市国内旅游市场以近、中程旅游为主,以远程旅游为辅。入境旅游市场上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大型游船、旅游包机为主,以观光旅游团队和其他散客为辅,以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等近距离客源市场为主,以欧洲、北美等远距离客源市场为辅的市场战略。除满足旅游需求外,还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形势与阴影效应,另辟蹊径进行市场细分与定位,制定营销策略与竞争策略,在政府推动下,实行旅游形象推广和市场营销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运作相结合,把传统促销手段与现代化宣传手段相结合,集中性推广和经常性渗透相结合。
4.明确旅游企业发展战略,鼓励其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生产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集团化、规模化日趋明显,一些资金、技术实力强大,管理水平高的世界著名旅游企业主宰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而天津市目前旅游企业“小、弱、散、差”的状况根本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一方面企业自身应通过规模经营、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其生产效率、管理能力、劳动成本、竞争战略、运作方式及企业规模。另一方通过合并、兼并、一体化等形式建立起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改善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形成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型旅游企业为骨干,以小型旅游企业为网络的产业体系,推动天津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嘉黎宏宝: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 北方经贸,2003(11):90~91
旅游市场竞争篇10
[关键词]区域;形象;竞合;可持续发展链条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0-0054-07
1 引言
旅游区域以自成一体的自然形态、独一无二的人文传统为主要吸引物,具有高度片断与分散的特点。为了整合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清除市场流通障碍,省际旅游合作已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如2002年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2003年的中国青藏高原旅游区,包括、青海和甘肃敦煌地区;2004年的鄂渝两地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经济协作区;2004年的长三角“15 1”无障碍旅游圈,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加上安徽黄山;2004年的泛珠三角“9 2”旅游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加上香港、澳门;2005年的两广无障碍旅游区,包括广东和广西;2005年的环渤海旅游圈,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丹东、滨州、沧州、东营、葫芦岛、锦州、盘锦、唐山、威海、潍坊、营口;2006年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包括青海和;2006年的湘桂黔渝4省区无障碍旅游区等。
区域合作推动了交通、通信、金融等服务体系的标准和连贯,同时也促使景区景点之间的旅游竞争更加复杂多变。区域合作是旅游形象竞争的外部驱动条件。经济发展是旅游形象竞争的内在激励机制。旅游区域为了争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必然在目标客源市场和内部各环节产生激烈竞争,最突出的表征就是旅游形象的竞争。
旅游形象是旅游区域静态资源的高度提炼,也是旅游地与消费市场互动形成的动态意象。这是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而不是具体化的产品或者简单的口号。再则,旅游区域在具体环境下有不同的利益分享者,旅游形象涉及各所有者、管理者、规划者、经营者等参与者的多方诉求。因此,旅游形象一般具有统摄性。任何仅由单方主导塑造的旅游形象,以短期营销攻势有可能实现规模效应,由于缺乏真实度和公众合作,旅游形象必然衰亡。
因此,在实际发展中,旅游形象的发展从模糊到清晰到柔化,从单一到多元到统一,从自然到界定到定型,从政策到市场到社区。区域旅游形象在什么层面是处在竞争关系上?在什么层面是处在合作关系上?竞争与合作在怎样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才能更好地维护自然文化,发展旅游经济?
2 文献综述
2.1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的基础研究在西方旅游研究中已历经30余年,通过对旅游消费行为的预期与反馈,运用人类学(selwyn,1996)、社会学(meethan,1996)、地理学(draper,minca,1997)、符号学(steinberg,1997)、营销学(gunn,1972)的多种方法来研究旅游形象(gallarza et al,2002)。许多学者研究旅游形象的角色与功能,指出旅游形象直接影响旅游意愿、旅游行为、游览时间、旅游消费以及旅游满意度(mayo,197t;hunt,1975t;goodrich,1978t;scott,schewe,frederick1978;chon,1990;echtner,ritehie,1991;milman,pizam,1995)。
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包括气候、景观、娱乐、运动、饮食、购物、女性、安全、居民容纳度等(mackay,fesenmaier,1997。)。其影响因素包括信息的总量、种类、渠道等外部属性,旅游者的价值、动机、个性等心理属性以及年龄、教育背景、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属性。调查对象以旅游者为主,包括旅游经营人员、管理人员、学生以及当地居民,调点是目标群体的社会动机。研究表明,口碑传播是旅游形象最有效的传播渠道(baloglu,mccleary,1999)。提炼旅游形象需要采集信息,包括原始形象、负面形象、形象变更,距离、价格、天气、传媒、互联网、停留时间、心理情绪、大型事件、特种旅游、社会人口学变量和首要认知(top of mind awareness)旅游营销组合等。
从西方学者于1973年至2000年的142篇旅游形象的研究文献上看,超过半数的文献研究单个旅游目的地,却未涉及竞争区域(pike,2002)。国内学者近十年来较重视旅游形象研究,侧重具体运用模型,如吴必虎的建立旅游形象程序、保继刚的感知环境、李蕾蕾的空间认知、郭英之的形象感知、杨振之的形象遮蔽与叠加、宋章海的形象要素等,但在理论构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2.2竞合
区域追求比较优势的利益最大化,由于无法预知和依靠市场其他作用方的决策,而易导致资源配置低效,使整体经济、社会和生态收益最小。博弈理论是研究市场竞合的工具。已有研究主要用以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竞争与合作,尤以研究公司竞争(prahalad,hamel,1990)、产品竞争(leonard-baron,1992)为主,研究旅游竞争较少,仅涉及旅游传播竞争(leclerc,2004)等。有国内学者对区域旅游竞争的研究作出总结,提出发展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理论贡献,但区域竞合尚在争论。
2.3认同
认同是自我识别与他人接受的综合,西方研究以民族社会(bessiere,1994)、城市区域(llberv b,kneafsey m,1998)、管理科学(ingram p,inman c,1996)。为观察角度来研究认同。塑造旅游形象需要理解族群的社会结构和族群关系的历史发展,调查内部领导代表者对旅游形象的回应。总结社区族群在特定地理区域的语言表述、行为方式和价值核心,探索维系旅游者和社区居民情感的旅游形象。
大众旅游在促进族群认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maccannell,1984)。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的自然发展模式难以为保护传统和文化遗产提供足够的动力。因此,将民族认同注入旅游发展的活力机制,塑造凸显地方特色的旅游形象,才能真正延续地方文化认同(kadir,1982)。
3 案例研究
3.1基础框架
香格里拉的旅游形象最早源于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1934年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后被美国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描述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各种信仰和平共存,人与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融合成人类美好理想的归 宿。1971年,香格里拉被新加坡郭氏集团采用为酒店商号,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同时确立了英语词汇中世外桃源的同义词“shangri-la”。香格里拉本是虚拟的文学创作,却激发了真实的旅游动机。其旅游形象在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喀什米尔地区等存在国际竞争,在中国的川滇藏等地存在省际竞争。
2001年云南省正式通过中央,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稻城县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把日瓦乡改为香格里拉乡。形象竞争趋于白热,需要合作连横。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始建于2002年,由四川省、云南省、自治区联合川西南、滇西北、藏东南9个市州组成,涵盖了共82个县(市、区),即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的40个县(市、区),云南省迪庆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和自治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2007年,由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由财政部等11个部门和3省区通过了《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进行生态、社区旅游的指导协调。本文在此政策环境下,以香格里拉四川片区内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为案例,讨论旅游形象竞合。
甘孜州和凉山州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地广人稀,以农牧业为主,生态脆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甘孜州以康定县、丹巴县、理塘县和雅江县等地为中心,凉山州以西昌市、盐源县、木里县和冕宁县等城镇点状发展。攀枝花市是现代钢铁工业城市,经济总量处于四川省中游水平,生态压力较大。同时是一座具有南亚热带的山城建筑特色的移民城市。以西区和米易县为中心,呈带状星群式布局。
通过比较三地的基础条件(见表1),可见甘孜州的面积最广、海拔差异最大,在地形上最特殊。凉山州的相对总人口最多,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在民族风情上最特殊。攀枝花市的气候资源最好,人口密度最大,在基础设施配置上最有优势。
3.2旅游资源竞争
旅游形象竞争的实体是旅游资源的竞争。
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以《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方案来划分,具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31个亚类、140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
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位于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3条重要通道的必经之路。所在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走向山系,是世界上地势差异最复杂的区域,拥有罕见的生物基因库。3个地区是汉、藏、彝、回、苗、傣、傈僳多民族聚居地。核心区甘孜州地处中国第二大藏区的康藏高原,是全国藏区原始宗教苯教保留最完整的地区,六大藏传佛教宗教派系共存最为完整的区域。凉山州既有传统的“东方狂欢节”彝族火把节和摩梭人走婚习俗,也有现代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攀枝花市偏向城市化,以阳光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主。
然而,并非每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都能直接体现香格里拉的乌托邦、伊甸园、雪山圣地意境。对3个地区的景区资源进行比较(见表2),可见甘孜州在景区资源品位上具有绝对优势。
3.3旅游市场竞争
旅游形象竞争的目的是旅游市场竞争。观察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3个地区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变化,把握旅游市场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竞合转化的博弈关系。
3.3.1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
根据2005年四川省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的分地区情况统计报表显示,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在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中所占份额非常小,仅为2.2%,1.6%和1.4%。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市场上却严重滞后。
再比较3个地区的旅游市场增幅。如图l和图2显示,甘孜州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从高速转向低速,波动幅度最大,绝对增长率仍然最高。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基础较弱,2003年受“非典”影响而下挫。凉山州的旅游人数增长加快,但是旅游收入增长却放缓。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成长平稳,增长率虽然有所减缓,由于城市供应稳定,仍然保持均匀上升的态势。可见,甘孜州的旅游市场竞争能力较强,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竞争潜力较大。
3.3.2旅游市场博弈
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两方面综合博弈形成旅游形象。从旅游供给角度出发,宜强化旅游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宜加强旅游市场的消费预测和回馈处理。
甘孜州的旅游市场以雪山圣湖自然生态和康巴嘉绒藏文化为主体,凉山州的旅游市场以西昌航空卫星城和彝族火把风情为主体,攀枝花市的旅游市场以工业科技观光和会展阳光度假为主体。
假设旅游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分析3个地区的竞争合作呈现博弈的状态(见表3)。用a表示甘孜州,b表示凉山州,c表示攀枝花市,“ ”表示完全竞争优势,“-”表示不完全竞争弱势。以“a b c ”表示三个地区最大程度竞争,开辟新的旅游市场,自然生态、民族文化、会展度假等旅游市场整合利益最大化。以“a――b――c――”表示不完全竞争,分散供给能力,削弱旅游形象,整体市场利益和个体区域利益最小化。
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甘孜州和凉山州的旅游形象处于合作关系,藏彝风情相得益彰,结合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管理,通过合作建立保育基金,开展民族社区教育,影响政策制定,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生态旅游的层面上,合伙合股经营甘孜州和凉山州的旅游开发非常困难,旅游形象处于竞争关系。因为合作的前提是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持有近似的优势价值。甘孜州以雪山圣湖而卓绝,凉山州亦有大凉山、邛海和泸沽湖等山川湖泊景观。当两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牵连广泛,并且旅游目标利益相互重叠时,如果都要获得同类同级生态旅游市场,旅游形象竞争不可避免。
旅游形象竞争反映于设施、宣传等直接竞争,也反映于社区认同等间接竞争。随着时间和事态发展,如果竞争仍无法使旅游形象明晰,获取稳定的旅游市场,将有可能从一种基本认识上的争论影响到社区个体的发展。在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中,旅游形象的竞争和合作的转化是经常或倾向于经常发生的。
在目前阶段下,通过竞争利用近似的旅游资源争取目标旅游市场,比通过合作来共享旅游目标更有效。例如,香格里拉四川片区要树立度假旅游形象,攀枝花市具有优势的气候条件和基础设施,易成为旅游形象竞争的赢家。但是,甘孜州和凉山州也宜有发展自身度假旅游的目标、特色和行动方案。竞争意味着可能会付出输赢代价,但是两个民族州为了树立度假旅游形象而改善自身基础交通、住宿和餐饮条件,竞争使其获得最大的社区收益。因此,竞争与合作在旅游高速发展阶段,在增加文化附加值、扩大经济效益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以竞争 为动力,合作为辅力,必然通过竞争的冲突,才能获取合作的补给,共同推动区域旅游发展。
3.4旅游形象竞合
本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竞合,影响市场规模及份额变化。旅游形象竞合既是对外营销也是对内定位。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是3个地区旅游形象的统合。为区别于云南省和自治区,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综合下属40个县(市、区)的精华营销和产品线路,将旅游形象定位为“梦境天堂香巴拉”。甘孜州和凉山州可借其突出独特完整的藏传佛教文化和横断山区的原生态优势。攀枝花市可借其强化阳光会展和休闲度假的旅游形象。“梦境天堂香巴拉”能体现三地动静相宜的综合形象。然而,整体旅游形象不是面面俱到,意在画龙点睛。为了统摄全局,还需要通过旅游产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宣传等来突出旅游形象。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核心魅力是文化体验。因此,依托民族文化与生态自然旅游紧密结合的优势,可进一步将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旅游形象充实为“中国香格里拉多元文化之旅”和“中国香格里拉原生态之旅”。
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3个地区均有细致的旅游形象定位(见表4)。按照国家和区域协调“一盘棋”的发展思路,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下属州县积极、主动地合作塑造旅游形象的策略,才能共同支撑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梦境天堂香巴拉”旅游形象。
甘孜州作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核心区,进一步细分甘孜州18个县的旅游形象。由表5可见,下属各县的旅游形象也是自成一格。
整体旅游形象的进一步推广将是必然趋势。旅游形象竞合会带来地方冲突,但是产生冲突的原因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因为旅游在本质上还是商业活动,是以娱乐消费为驱动的经济活动,塑造旅游者需求的形象就能迅速争取目标市场。在旅游形象竞争中,会产生不同区域、保护与开发、文化与生态、消费客体与社区主体等内外对应矛盾。
4 对策建议
从抽象理论到真实案例,旅游区域的形象竞争趋向多元,竞争趋向博弈组合。要解决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地貌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发展旅游是改善区域经济的快捷出路。事实证明,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由于覆盖面广、民族文化含量高,更需要塑造原本、真实、独特的旅游形象。因此,现阶段香格里拉四川片区宜以竞争促进合作,借助resource.based theory(rbt)理论,发展旅游形象核心竞争力。由此,本文提出在当前阶段,政府、企业和社区综合参与香格里拉四川片区旅游形象竞合的几点对策建议。引申一条可持续发展链条,通过文化认同、组合旅游线路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因果不确定的旅游区域中间市场。在各自的社区结构中找到形成核心竞争的着力点(见图3)。
4.1文化认同
旅游区域的形象竞合要以人为本,借助传统经验和地方知识来培育文化认同,创建顺应社区整体的旅游形象。其中,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尤为重要。旅游形象的确立,不应给当地社区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社会发展带来强制外力冲击或冲突,而是带来区域成长更新的动力。一般说来,文化认同的真实度越高,旅游形象的经济受益越好。经济受益越好,越有实力补给文化认同。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日益激烈,旅游区域要形成文化认同的良性循环,旅游形象竞合不只是回忆记录民间历史风俗、尊重提倡传统民族文化,而要在实质上赋予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旅游客源地的旅游者认识文化、认同文化的权利,以人为本,以历史为底线,给予支持复兴、创造地方文化的空间,把握好跨文化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度,塑造能得到市场与地方双重认可的旅游形象。
4.2线路组合
形成旅游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借用旅游区域的发展合力。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的3个地区要充分了解区域自身资源和内部关系,尽快完善线路组合。突出香格里拉的优势资源,与四川省省会成都以及省内如大熊猫、九寨沟一黄龙和乐山大佛等成熟品牌的旅游产品互补联合。同时,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与云南、的旅游形象竞争应避免同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旅游业操作流程、商业节点和有关具体项目进行合作,策划运作旅游线路组合,充分利用、获取旅游者信息。旅游形象自由竞争要形成效率,必须充分运用资源价值,从长远角度考虑,落实旅游区域社区群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会展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1-17 17:31:16
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策略 2023-01-05 09:00:09
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2023-01-03 08:59:26
文化与旅游领域经济违规行为探讨 2022-12-19 08:35:12
乡村旅游管理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022-11-21 09:58:07
大数据背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分析 2022-10-14 09:40:02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