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05 17:30:04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1
1.及时更新教材与软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针对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落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的前沿性,并且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财务软件。二是要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不是很高,所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行。三是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有专业技能的会计人员,而不是高学历人士,因此,教材的实务性要强。
2.加强教学目标定位,拓宽教学内容。
对于职业院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对于会计电算考证的内容要坚持,因为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是学生就业渠道之一,也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让学生对考证要加以重视。但从另一方面考虑,教学内容不能只为考证服务,更要让学生有所专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总账模块、报表模块、工资和固定资产模块等内容,还应当增加一些管理方面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建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打铁必先本身硬”,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才能才能教好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做:第一,教师首先要备好课。在备课本上要事先安排好上机的内容和流程。自己要针对上课的内容,上机反复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要随时作好记录,只有自己对软件操作很熟练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回答。第二,教师应该进行专业进修。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者聘请软件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给教师进行授课,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两者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应该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只有了解了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
4.完善实训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颠倒。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翻转。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前进行,将知识的内化理解放在课堂上进行,具体表现为:教师利用新媒体信息手段,制作微视频、微课、配套课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学习教学资料,然后再回到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进行实训演练。
2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2.1课程资料的设计。课程资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通过认真研究林地公园高中和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认为课堂资料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学资源的选择多样,教师可以灵活选取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又彼此独立的项目专题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自行录制相关教学视频,也可以使用知名院校相关专业的精品公开课或者文字材料。其次,制作教学视频要秉承三原则:第一,教学视频应具有吸引力,争取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切不可枯燥灌输知识。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可以运用动画、特效、录屏等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行学习。第二,视频制作要短而精炼,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逻辑知识点作为划分视频的标准,方便学生记忆与查找。第三,视频的制作框架可借鉴问题导入—知识讲解—归纳总结的教育结构进行设计,突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2.2角色定位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同时转变各自的角色与定位。首先,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导演”,从传统会计课堂的知识讲授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会计教学项目的设计到会计教学项目的实施再到会计教学项目的整体评价,教师应该逐步转变成为项目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其次,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从传统会计课堂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者。“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学习模式而意义深远的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学生们改变传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并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事实表明,新时代高校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普遍很快,尤其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高,只要适当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3课堂监控的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展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应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开展初期时常会遇到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课下不进行自主学习,依然依赖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点的讲授。教师虽然通过查看视频观看率等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开展课堂监控,保证学生自主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传递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前准备测试题,检测学生对视频教学的掌握程度作为平时分数;通过小组间的pk,按获得名次依次作为期末成绩加分;并且开展小组互评,根据每个人贡献程度给予个人成绩系数。通过系列奖罚监督机制,逐步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开展。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3.1课程设计思路。以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为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融合,从教师传授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师生互动过程三个环节进行设计,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3.2课程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训练学生对会计软件的熟练运用,提高其在会计实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整体能力。会计电算化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不仅强调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针对上述课程特点,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二要强调实践能力的提高。3.3教师线下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挑选并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讲授视频、专项练习题、课程配套课件,等等。结合高校企业调研结果,笔者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划分为八大模块(见表1)。考虑到学生课下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尝试将微视频引入课程设计,每段视频控制在10~15分钟,所以要将九大模块知识内容大概分解出会计软件的配备、账套备份、会计科目设置、坏账处理与启动ufo表等大概85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分录教学视频、配套课件与专项练习题。3.4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将精心准备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料到网络后,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线学习,让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线上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掌握每节课程模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完成配套的练习。而“翻转课堂”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平台允许学生们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同时可以将共性问题在线提交给教师解答。教师同样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资料上所提交的问题、所花费时间等了解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以便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开展有针对性地备课。3.5师生互动环节,打造情景模拟式课堂。3.5.1项目式教学。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深入展开。教师首先对本节课主要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接下来分发项目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介绍本节课的项目研究目的、项目研究要求和项目研究内容等。以项目为导向,使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项目实施的指引者,指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按要求完成项目任务。3.5.2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式教学。“通过情景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由此,在翻转后的会计电算化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本节课程项目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饰演会计、出纳、审单、主管等不同角色,通过分工协作模拟真实的企业场景,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化身为外部往来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等某一角色积极参与到项目中,着重针对学生课前有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程项目的理解与掌握。3.5.3实践式教学。“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利用翻转课堂打造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可以尝试把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搬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等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就业前景。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多组织开展与会计实训相关的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3.5.4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仍然通过的“一张期末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考核,也正是因为这种考核方式致使许多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予重视,松于学习,期末依靠死记硬背过关。所以要想让“翻转课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注重知识的反馈机制,优化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此,教师在线上通过技术手段,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追踪学生账号对学习记录进行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也可针对课堂上的情景模拟、小组讨论、阶段测评、社会实践和结课论文几大部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4.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3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职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撰写案例报告等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操作实践,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现实。(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实验等组织形式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凝聚力。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穿插和运用案例教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期末处理等实务操作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效果更佳。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合理选用案例。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在案例的来源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二是充分搜索,利用已有资源。例如,从网上下载或从相关学科书籍上寻找等。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手工会计实习时,教师可从中收集部分会计资料加以整理作为教学案例。四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2)分析感受案例。在选择好恰当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后,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步骤和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具体实务操作或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事件,体验会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查询、分析、解释相关信息,学会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案例分析时可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在指导分析时,教师可针对案例逐个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例如,某案例要求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制作某公司的损益表。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要利用财务软件制作该公司的报表,先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编制报表时,是采用模板生成还是自定义生成;如何设置报表的格式、定义报表的公式等。(3)实践解决案例。在提炼理论、分析案例后,就要具体实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中,有一部分案例是经过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解决,还有很多案例要通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上机实务操作完成。前者要求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分析案例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所在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而后者则要求学生熟练财务软件操作,找寻和验证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软件的某些操作及步骤加以指点,而具体全面的操作要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例如,要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的使用,教师可选用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资料,包括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出纳管理、账簿管理、银行对账、结账等环节,让学生模拟该企业的会计人员,自主完成账务处理。(4)总结与报告。案例教学源于理论,起始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归到理论。案例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最好还要独立撰写报告,将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和在案例解决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
三、结束语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案例教学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让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作者:承洁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4
提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实行模块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深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张利芬.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上.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模块化教学;探索
模块化教学优势十分明显,将教学内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划分,针对各个模块实行对应的管理方式,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而言,其应用这种教学非常值得一试,本文围绕这一教学方式展开论述。
一、依据教学目标划分模块
这门课程在技工院校中属于一门主修课程,对学生后续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精通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具备实际运用能力的人。学生要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利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任务,达到就职工作的基本水平,服务于社会。基于此,可将该课程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划分,将其划分成多个子目标,一一实现。例如,将其划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这三个模块。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而言,其首先是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课程的作用和原理;其次,就要对这门课程具体的概念和相关软件的功能构成以及其运作环节的顺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要理解功能与运作的相关规律;接着,要对具体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熟练掌握。比如,简单的财务报表的制作与分析、薪资的计算与核算、账目的汇总与核算等等[1]。此外,还要对当下此领域各方面的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了解,比如,采购方面、销售方面、存货方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而言,其首先要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应用软件对简单的业务财务信息进行计算与核算;其次,要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办理,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并能够处理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管理;最后,还要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自主处理相关业务,比如,商品的采购与销售。思政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在此方面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使其思想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化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思考,当然,思想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守法规,负责任,无论何时都不能够触及法律红线,要对学生深刻灌输这种思想。
二、基础模块明确侧重点
无论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会有重难点,有侧重点。对这门课程而言,其在模块划分方面也应遵守这种规律,在划分时注意将重难点明确化,比如,教学时,基础理论、基础概念以及初期的实践操作等都是重点,其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在模块划分时,将这部分标注为重点,将其作为所有模块的核心关键,紧紧围绕它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实际应用,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实际。总之,对于模块划分时一定要注意轻重缓急,这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例如,以基础内容这部分模块为例,其有很多子目标,比如,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含义以及其种类、了解这项工作的主要工作和作用、了解其发展历程、理解基本概念、了解基本软件的优势与劣势并熟练掌握等等,其中涉及理解和了解的内容,将理解性内容和知识点作为重点,对了解性内容则不必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样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见明确侧重点的重要性。事实上,该课程的基础部分可简单概括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两部分,在教学时将这两者要统筹兼顾,既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行选择模块,实施灵活管理
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在模块的选择方面应注意针对性、适用性,况且,现在的很多技工学校都注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使其在某一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以满足对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更全面的培养学生,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即使是常规院校也将实践与理论同等重视起来,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迈出校门,踏入社会时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通常情况下,这边部分内容以选修的形式在技校开展,增加这一模块可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其在上升一个层次,还可以促进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错的方式[2]。技校在对于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管理时应灵活处理,将必修作为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将选修作为丰富课程、强化能力、培养兴趣的课程,实施自由灵活管理,将选择权归还给学生,使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提高这一模块的教学效率,又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值得一试。
四、强化实训模块,提高实践技能
在这门课程的实践方面也可实行灵活处理,提供选修和必修两种。对于选修实验同上述选择模块一致,灵活管理,对于必修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实验课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动手,万万不可将实验课上成理论课的形式,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技校在实验开展方面应当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践环境。这门课程以数字的计算、统计、分析为主,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脱离实践操作,单单进行理论讲解会为学生实际应用埋下很多隐患,一旦进行实践操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选择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一定时间内,利用相应的软件和设备完成相关工作,长此以往,培养其运用相应软件工作的能力,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实践演练中,要系统化,要有针对性,搜集典型案例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习岗位,让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操作效果会更好,如此教学,对学生步入社会就职意义重大。
五、结语
总之,这门课程的就业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只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达到要求,就可以在社会中获得不错的岗位。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模块划分时要依据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各个模块的教学进行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玲.基于就业与项目双导向结合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5(39):70-71 80.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6
一、教学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在本文讨论到的几个关系中,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欠薄弱;三是教学手段需要完善,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来生动和形象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教学效果无法和笔记本电脑加投影仪相比。
二、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间存在着矛盾,不可能每门课程都讲得很深。加强理论深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课上,力争通过设计开发一套系统,对系统设计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从社会需要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宁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广度优先。可以采取必修课和辅修课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注重介绍流行技术,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四、师资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目前,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去年上海市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总体认知水平不如学生。当然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较高的,但缺乏积极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文字处理、试题库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检索等实用技术为主。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组织青年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腾出一年左右的时间专门学习计算机知识,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五、强化实践技能和教学设备不足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虽然许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的投入,但设备因素的解决并非国家财政单方面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把学校建成会计软件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吸引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购买计算机,学校可以加强服务和管理。机房要延长开放时间,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尽快的回收资金,这些资金应专项用于增加设备。
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版本更新的周期比较短,所需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硬件使用寿命长,占用资金量大,不可能很快淘汰。由于两者更新的不均衡性,造成了目前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因而限制了讲授一些较先进的、对硬件配置比较高的软件。关于如何挖掘潜力、增加投资的问题,上文已经谈过,不再重复了。
七、教学内容稳定和改进的关系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八、校内课程设置和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我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其中的初级考试更属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最低要求,其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衡量教学,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学校在教学和考试环节上均不宜向等级考试靠拢。而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社会需要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7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分析
会计电算化属于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融合的边缘学科,在会计学理论等相关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这也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加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同时掌握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且需要学生具备对这些知识熟练应用的能力。电算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也要能够在实训指导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职业技术教育重点是有效培养实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也逐渐形成共识。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效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实训课程教学效果[1]。
一、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当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开展的时候,一般是根据课堂讲授和演示教学及指导实训、自主实训等步骤实施的,教师教学和演示的时候,多数情况下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而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多数学生存在着听讲不够认真的现象,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普遍存在。而在指导和自主实训阶段,学生也容易由于理论知识内容掌握不牢固而出现实践操作困难的现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基础问题进行解答,而这也就容易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同时学生还容易经常性出现系统错误和死机等问题。这样的教学结果会造成教师教学心力交瘁和学生学习不深入等问题,当前电算化课堂实训多数情况下都只停留在对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方面,而学生只是对电算化软件加以简单操作,结合给出的业务题目机械地将会计分录输入到电脑中,融合和实际中工作相脱节,这也会造成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法充分利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没有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信心,对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不利影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在人才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愿意选取职业现状相衔接的职业人员,而不是在企业像学徒一样重新学习会计知识及相关软件操作方式的学生,这就需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作用。要增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吸引力,要充分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这一课程属于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明确课程教学的问题,培养中职学的过程中增强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实效性特点。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中始终具有比较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存在着不利影响,教师在这一情况下也缺少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生多数情况下仅仅注重自身能力及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沉闷,教师在学生培养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等,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虽然已经通过资格考试,但是实际情况下也仅仅掌握某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2]。(二)不容乐观的教学设备现状。多数中职院校校内所具有的仿真实践无法实现实训课程课程教学要求,当前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多数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在经费限制和硬件滞后等问题基础上,无法充分满足实训的要求,一些设备比较简陋,由于实训经费短缺和硬件建设滞后等问题明显,使得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实训课程教学资料内容陈旧简单的问题比较明显,一些实训资料使用年数比较多,和当前会计制度及会计核算要求之间符合程度不高,造成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三)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比较牢固的文化基础知识内容,也要具有比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准,包含着会计日常核算和财务报表编辑及财务软件处理等相关知识及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由于当前资金和师资方面的限制影响,一些学校没有开展比较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情况方面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结合行业专家的建议就开始进行课程设置,仅仅是在原来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而公共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占的比重比较大的情况下,使得这一现象在比较大程度上占据着专业核心课的课时,容易无法凸显出专业课在专业技能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和真正的会计岗位相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也存在着不利影响,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社会之后无法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和责任,使得学生无法实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
三、提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法
(一)转变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实训模式。当前多数会计实训课程属于理论课程的附属内容,需要促使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注重实践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充分树立理论够用和实践为重的理念,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会计实践教学包含着单项实训和阶段性实训及综合模拟实训等内容。在不同阶段中促使学生实施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在不同实训过程中有效完善自身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同时有效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落实顶岗实习模式。(二)因地制宜,编制适合学生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会计模拟实训教材比较多,且多数都是将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的参考资料,教材行业所包含着的类型较为单一,业务量比较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多数中职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工业企业相对较少,群殴主要以商业企业和房产开发企业为主,我们也就要根据本地经济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等构建多套小型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对于实训资料而言,需要在编制的时候使得其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所具有的经济业务情况,其中也并不包括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不影响学生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平,这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所具有的多套实训资料中交叉体现,这一情况下所编制得到的实训教材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也能够满足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实践操作兴趣得以增强,对学生从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会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时候,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高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直接影响,这也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构建一支能够满足中职会计教育需要的队伍,有效强化技能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实用型特点显著的初级会计人才[3]。(四)加大学生技能实训培养力度。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要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加强关注和重视,深入探索多种实训方式。在课堂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具有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进行会计知识内容讲解的时候使得学生认真填制和审核凭证,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成一单元内容的讲解之后实施单元演练,演练结束后老师也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考评测试,检查学生自身的实际效果。在会计模拟实训方面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得每个学生模拟轮流承担企业财务部门中不同的角色,深刻理解不同岗位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会计工作的角色特点,明确会计工作所具有的严密性和责任性等特点。进一步强化校外实习,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感受会计岗位的氛围,学校也要能够积极协调实训培养和理论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促使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联系更为密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实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学法指导情况,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在限制阅读内容的时候,指导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或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在总结引导的情况下最终实现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标。对于一些会搞混的经济业务而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对学生记忆方法的导,使得教材中抽象说法更为现象化,随后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处理,在帮助学生理解之后进行知识内容和公式的记忆,在学法指导中,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会计课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会计实践教学属于会计教学中重要的构成内容,在会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时候也要促使其从理论方向转向实践方向,促使学生能够感性认识会计工作。但是,会计教学也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在市场的需求及法律法规的变化等基础上充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这也是之后会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和实践及总结的相关内容,只有有效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断使得会计教学体系加以完善,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会计操作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毕业之后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巧玲.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合作学习研究———以畅捷教育云平台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28):105-106 109.
[2]秦海峰.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探讨[j].职业,2019(28):98-99.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市面上的会计业务几乎清一色地采取计算机完成,工作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助推器”,也是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走向。试想一下,如果专业的培训之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却完全不适应工作环境,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思想僵硬,“冥顽不灵”是多么的可悲。因此,只有中职院校彻底从源头进行会计教学的改革方能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在微课教学模式之下,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也变得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虽然现在的教学理念都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仍未消亡,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对电算化这种实操性强的课程更是避讳。不同于那些可以发散思维的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很难找到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那么对于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便更加严格。然而,在电算化课程中去启发学生随意联想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并无益处,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大纲选取素材,要同时站在程序员和使用者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而寻出一种适合电算化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思想僵化
纵观现如今中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教师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一大瓶颈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是权威者,高高在上,不论是照本宣科还是囫囵吞枣都必须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学生掌握的主动权可谓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即便是已经具备相当独立学习能力的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也逐渐滋生出懈怠和依赖的思想,不愿意开动脑筋,大胆思考。中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天地”,学生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而已。
(三)在教学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局面。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会计理论,但是一提到具体的实践运用,一下子全都变得哑口无言。出现这种局面的最大原因是教师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长篇累牍的文字讲解,乏味的知识让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变得荡然无存。而且教师只留给学生少量的实践时间,学生根本无法全部实践课堂知识,达不到课堂教学要求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谈“实践”色变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在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化的计算机实训环境为微课视频学习提供了客观条件,微课视频提前上传网络,学生可在课下或课上根据自己学习需求选择视频进行练习操作,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体现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和分层式教学方法。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传统的演示教学耗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操作步骤的示范,起到的教学效果捉襟见肘,同时,演示后学生自主练习时会出现反复强调的易错点仍然操作失误的现象,造成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解,影响上课效率。
(三)加强对学生引导
在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加强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微课制作中,可对教学视频进行有效区分,分为一般的操作演示,重点难点解析,易错点汇总。一般的操作演示可采用录屏软件,显示计算机操作过程;而重点难点解析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而思考,最后以ppt的形式为视频进行解答;易错点汇总采用学生分组录制,在下节课由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三、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模式构建
(一)课前
课前教师确定上课任务内容,分解知识点,将知识点制作微视频通过网络进行,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课本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可参考微视频中的演示步骤,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截图的方式在网络讨论组进行学习反馈,所有学生均练习完成后,汇总整理共性的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就。
(二)课中
课中先对自主练习产生的疑问进行专题解答,并将重点、疑点、难点设计到课堂任务中,课堂任务不仅包含基础性的操作,同时包含思考题,在内化过程的操作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练习,摆脱单纯的步骤性记忆,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在下达课堂任务后,同学可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引导辅助理解的作用,最终学生以截图进行网络展示其完成结果并进行评价。
(三)课后
课后教师会网络资料链接,或者自制微课视频,拓展学生知识深度。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的期望、学生的知识储备远比学校讲授的多,所以课后阶段是自我探究的阶段,用信息化手段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周东柠.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
会计电算化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 上一篇:小学篮球教学范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2023-05-11 09:39:26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和措施探讨 2023-05-09 15:59:31
碳会计信息审计系统构建探讨 2023-05-06 08:58:42
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2023-03-30 16:11:36
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2023-03-22 16:24:33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研讨 2023-01-06 0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