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化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3 00:16:11
成本化范文篇1
一、成本化监管的基础是对金融监管成本进行划分与评价
实施成本化监管首先要做的是,对金融监管成本进行划分和评价,让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对监管成本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之后的成本化监管作铺垫。从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运作来看,金融监管成本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种。
1.有形成本。它能以货币计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本。包括拯救有问题金融机构所付费用、监管人员的工资、培训费、资料费、车船费、差旅费、电脑购置和保养费、监管软件开发费用以及信息宣传费等等。
2.无形成本。它不能以货币计量,是一种看不见的成本。主要有四种:①金融监管手段、方法的落后所耗费的成本。目前人民银行监管手段单一,主要以检查、罚款等行政性措施为主,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管效果。另外,监管方式落后,不适应现代化的监管需要。现场监管检查仍以手工为主,非现场性监管指标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预防性、超前性监管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监管成本的大幅增加,而且还达不到理想的监管效果;②金融监管人员的时间、精力。金融监管人员的时间、精力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们总认为监管人员在监管行动中付出时间、精力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管多与少都没什么关系。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时间、精力也是成本。如果监管人员对本很容易的监管行动却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那么虽然达到了目的实则是大大的浪费;而如果对难度很大的监管行动却不费什么时间、精力而是敷衍了事,那么监管效果可想而知。既然如此,监管人员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监管素质,提高监管水平,合理安排时间、精力,以提高监管效率;③金融监管人员形象损坏所耗费的成本。金融监管人员形象的好坏关系到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监管人员不公不廉的形象必定影响到金融监管的效果,只不过金融监管者的形象是不能以货币计量,并很难具体感受得到。因此把金融监管者的形象损坏计入成本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④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监管成效所耗费的成本。金融机构的地域性决定了它们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许多银行往往违心地接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各种不合理摊派,由此也使这些银行错误地认为既然为地方政府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成本,就应理所当然地置于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之下,而可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于不顾,就可以大胆妄为,肆意搞违规经营。在人民银行现实监管中,就常常遇到处罚告知书刚发出,地方上就有人来说情或者横加阻扰的情况。这无疑对人民银行实施正常监管带来很大的阻力,有时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目的。
成本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撇开收益不说而单单讲监管成本是多或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里的收益指的是金融监管效果。管理学认为,一项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看管理成本的多少和管理效果的程度,金融监管也如此。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行动中支付成本的情况有三种:少;正常;多。老支付少的监管成本就达到预期的金融监管目的,说明此项金融监管行动很成功;若支付正常的监管成本达到预期目的则成功度一般;老支付较多的成本虽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只能说此项监管行动不是很成功;若支付不管是少或正常还是多的成本都没能达到预期监管目的则此项监管行动不成功。当然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金融监管目的(如机构破产监管、机构清算监管等)必需支付比正常多得多的成本,是不能单纯被认为浪费资源的,因为一旦达到了这个特殊的金融监管目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远大于所支付的监管成本。
二、成本化监管的核心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监管队伍
在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中,“人”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成本化监管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实践证明,无论从技能水平、数量还是队伍稳定的角度看,若没有一定素质和足够的。稳定的监管人员,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将既费成本,又达不到有效的监管效果。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存在着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数量不够、队伍不稳的现象。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要求银行监管者用4-5年时间学习审核一个经营良好的小型金融机构所需技能,并且把金融监管视为一种专门职业。由此培养高素质的、稳定的监管队伍成为这些国家监管部门常要做的工作。在我国,对因监管需要所进行的员工培训缺乏系统化,对监管人员应获得哪些技能没有目标性。培训的不足阻碍了监管部门建立一支熟练的、有学识的、能胜任工作的监管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把精通金融、法律、电脑等高水平的人员充实到监管队伍中去,并对现有的监管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金融经济理论、法律、计算机等知识,以提高其能在评价金融机构经营业绩基础上、迅速判断金融风险大小等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监管人员日常的道德素质培养,并加大对他们的再监督力度,杜绝其在实际检查和处罚过程中以权谋私行为,以保证监管的公正和权威。
三、成本化监管的重要内容是改进、完善监管手段和方式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中央银行监管手段和方式的科学、先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效果。在新形势、新体制下,人民银行要顺应世界潮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监管责任制,明确每个监管部门、监管岗位、监管人员的监管任务、范围、权限、标准、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减少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避免监管成本的增加。其次要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来改善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及时对症下药实施监管,以减少因信息不灵白白耗费成本。最后要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一个金融机构发生金融风险必然要增加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难度,与其到发生风险之后的全力化解风险还不如一开始就建立预警体系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很明显此时所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风险产生以后所需的化解成本。我国人民银行目前除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还要设计一些新的风险预警指标,以做到严密的风险控制、经常的风险监测、及时的风险报告、审慎的风险评估。
成本化范文篇2
关键词:项目成本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
一、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杭州地区投标报价的综合取费(含税)基本上在5.5%左右才具有竞争力,除去税率后,利润只有2个点左右了。因此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成本控制内容主要包含项目日常管理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技术及组织措施费用。但公司项目的成本数据统计以月、季财务及工程产值报表的型式上报公司财务部和工程部。由于项目上报的成本数据以月为周期,各部门的成本数据缺乏有效的交流,报表中各子目的分类比较粗糙,因此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的实时统计、查询、分析。尤其外地项目更加难以进行控制管理。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软件应用
那么项目成本管理信息需要动态核实时,以天、周为周期进行数据统计和上报,而且信息要各部门、各主管领导信息共享,随时查询。但数据量势必增大,工作繁琐,采用成本管理软件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问题,软件的应用给成本管理带来数据、流程、决策的变化,能够达到准确、实时的项目成本核算;权责明确的过程控制;动态的“盈亏分析”;改变人的工作状态。目前国际通用的软件是p3软件(primaverapro-jectplanner),国内绝大部分大型工程也都使用过p3,譬如三峡、小浪底、二滩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亚湾、岭澳、秦山三期等大型核电工程;外高桥电厂二期、国华准格尔电厂、等大型火电工程;京沪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大桥等路桥工程;上海英特尔工厂、摩托罗拉天津工厂等大型工厂;南海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等石化项目;广州地铁等市政工程。
三、利用现有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软件的应用推广难,信息化管理就依旧要停止在数据统计不及时、报表粗糙、信息交流不畅、缺乏有效分析的现状上么?我认为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实行成本数据报表的实时动态管理。将各种与成本相关的数据如消耗材料的进库、出库、退库、报损;周转材料的进场、出场、报损等每天都以一定的数据格式(excel电子表格)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并通过公司的网站,建立各项目部的电子信箱,数据由项目部上传到各自的信箱,各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可以随时登陆项目部信箱进行成本的归集、查询、分析。此外,各相关部门的成本数据通过集团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传输,实现成本数据的共享,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信息化。
四、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一)规范数据统计
将项目的成本费用分类、分细。比如:日常办公管理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租赁费用、技术措施费用、组织措施费用。以材料费用为例,可将材料按其专业属性和占总材料费用比例的不同划分为a、b、c类材料,每类材料再细分到各种名目,划分完毕后,制作统一的材料费用报表,将材料的进场数量、规格、进场价格、信息价格、供应商、经办人、使用部位、材料总价、已付材料价款、未付材料价款、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的比较、实际价格与投标价格的对比等等信息通过统一的表式进行归纳。
(二)规范管理流程
通过规范化的数据报表,达到实时动态查询、整理、分析,辅助企业的管理制度,将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流程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加强了成本管理中的约束(如限额领料),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的管理行为,同时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
(三)科学化的决策
以往由于落后的成本管理手段,在决策时缺乏对成本对象的“定量”分析(往往只能作“定性”分析),使得决策往往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积累的经验。而且管理者要等每个月报表出来后才知道哪儿超了、哪儿省了,若要等此时才决策,恐怕早已为时已晚了,这种凭经验决策及事后决策(控制)的方法已很难达到成本控制的要求。为了能够达到成本控制决策的科学化,积累项目成本支出数据信息,就要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全过程的“定性”“、定量”分析,以达到对成本过程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及早应对。如人工或材料价格异常、实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不符、办公管理费用异常等,均可使决策人及时调整和控制。实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不符,可及时向开发商进行费用补偿,确认工程量的变更,使决算更加清晰方便;办公管理费用的异常,可详细查阅各种发票凭证,查明原因,控制成本支出。同时由于数据的实时,公司领导及各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成本控制更加透明清晰。
五、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准确、实时的项目成本核算信息的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了各业务部门的“隔离”,财务部门不但能了解项目成本产生的全部过程,而且伴随着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每一个作业,财务都有相应的反应。如材料部门在记录一笔材料出库、退库的同时,财务也得到了这个信息,并将相应的材料费用计入实际成本;经营部门对分包商每完成一笔结算,财务就产生相应的应付款,等等。可以看出正是这种成本数据信息的通畅、透明,才保障了项目成本的准确、实时成本核算才成为可能。
(二)权责明确的过程控制通过制定详细的制度和成本费用报表,可以很方便地帮助项目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可依实际情况将目标成本明晰地划分为“可控”及“不可控”部分,对“不可控”部分成本的盈亏项目部能说明盈亏的原因,对“可控”部分成本进行进一步的权责划分,将其落实到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实时利用通用软件(excel)对其发生成本进行计算、数据归集、分析,并对其进行跟踪,使得成本的过程控制“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配合项目部相关成本管理制度使“成本谁都负责,谁又都不负责”这个局面得以彻底改观。
(三)动态的“盈亏分析”项目管理者关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到底是盈了还是亏了,盈了———盈了多少,亏了———亏了多少,这在过去往往谁也说不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项目施工环境的“动态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多种不确定因素存在,比如:台风导致工期延误,增加窝工费;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变化;班组操作失误导致返工,增加材料投入、延误工期;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工伤赔偿等。因此工程的盈亏无法从投标时就做到完整的分析,需要动态分析。成本数据的信息化,数据报表的完整和细化,及统计分析的及时,可以保证项目盈亏的动态分析,使项目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控。
六、前瞻
成本化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成本管控;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医院正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信息化平台有效地控制医院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强完善成本管控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强化增收节支意识,减少卫生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尽快实现高效低耗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加快转变医院发展方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经济运行成本管控的重点工作项目
1.1减少大型修购项目费用
(1)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维修改造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由分管院领导及财务部门根据基建程序负责控制使用经费。一般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工程付款额度。大型项目在竣工时预付款不得超过工程预算的70%;验收合格并通过审计科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审计决算结束后,付至审计结算价的95%,余下的5%作为质保金于次年后付清。维修改造项目竣工后,由专项领导组负责组织所在项目的有关人员和后勤保障部门共同验收后方可使用,由审计部门及委托的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决算,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强化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第一,规划布局。查清医院内部现有设备或功能近似的其他设备数量及分布、利用情况,以及本社区其他医院同类设备配置情况。第二,需求评价。评价对设备的必要性、迫切性,如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能否确实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是否对培养人才有利,是否是科研项目的基本或关键设备。第三,效益预测。包括使用年限、每周使用时数(或样品数、人次数)、收费标准、经济收入、运营成本、净收益,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正面、负面影响,设备价格和能源消耗、材料消耗、零配件价格的相互关系。第四,配套条件。如房屋、水电条件,零配件、消耗品来源、价格走向,排污、节能问题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第五,使用科室能力评测。包括人员配备、培训情况,实用技术能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六,维修条件。包括设备的易修性;合同谈判能约定的最优保修条款;本单位维修技术能力。第七,选型。包括厂商的选择比较;规格型号的选择比较。第八,设备技术现状评价。根据设备的性能指标考察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是否即将过时、近几年是否会有重大改进,建立电子档案。
(3)降低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费用。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定期组织的公开招标采购价格执行,不采购公开招标范围以外的医用高值耗材。建立完善的医用高值耗材采购流程和管理制度,科学核定库存限额,减少资源浪费。
1.2大力降低日常运行费用
(1)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发放工资、津贴、福利;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通过考核软件嵌入医院his系统进行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医疗质量。绩效奖金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真正做到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2)降低医用卫生材料费用消耗。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大宗医用卫生材料必须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购买,采购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核定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卫生材料要实行严格的消耗定额管理,各科室应尽可能降低各种材料消耗。各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医用耗材。采购医用卫生材料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从资质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医疗器械及销售人员的资质证明等材料,证件齐全合格方可采购。新增医用卫生材料必须由使用科室主任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医用卫生材料申请采购单”,经采购部门对其资质、应用、市场、配置、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经医院同意确认后,由使用科室对新产品进行试用,试用后如反映良好,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产品价格的确定,报院长审批,方可进入正常采购流程。
(3)压缩会议接待费用开支。制定会议、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强化费用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规模和费用。
2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控平台。建立医院his系统的成本控制模块,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系: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全院管理扩展到科室管理,甚至品项管理;从经验式预测管理走向数字化实务管理;从结果管理走向预算管理与绩效关键指标(kpi)管理;从传统“收减支”财务会计管理,走向“收支两条线分离”的管理会计医院经营管理;从单一院区管理走向部门责任中心管理。
(2)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与标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管理数据库,按照物价政策文件的要求,做到应收则收,该收不漏。没有乱收费现象,通过触摸屏对现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使广大患者花明白钱,看明白病。
(3)稳步推进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从纸质临床路径中得到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从手工管理到临床路径电子化切换应用中得到其附加功能,比较相关软件得到能嵌入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功能标准。把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基本功能分为6类:病人信息显示、临床数据采集、电子医嘱处理、临床路径编辑、变异管理以及统计分析,以此规范临床医疗行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加强卫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引进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材料比例、医院总体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损益情况、收入结构比例、临床主要科室经营情况,对检验科、放射科、超声检查科等医技科室的百元材料支出情况等指标均实行月报制度,出台成本分析报告,将每月在经营管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方案;加强卫材仓库的管理工作,确定一个合理的库存周转量,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仓库的库存周转量、卫材管理情况纳入医院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作为评定仓库管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药品、材料以耗用取代领用。病房材料建立护理站收入、支出差异分析。科室固定成本以费用预算建立管制基准。人事成本建立工作负荷率评估标准。大型设备采购建立投资效益评估系统。水电费成本控管责成管理部门,建立耗用目标。
3制订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成本化范文篇4
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2003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根据广东清单试点的经验,工程造价比定额方式降低10%~15%,这使得利润空间明显减少。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中标后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使期望利润成为现实?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见图1):
(1)认识成本管理的客观规律,形成符合项目部状况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规范实际工作,从而加强过程控制,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2)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成本管理要想达到效果,就要细化管理,解决部门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成本信息快速反映出来,这些只有靠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实现。
1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认识
1.1合同管理
建造合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有更多的费用问题要依据合同确认,而不是依据预算来确认,合同的主要作用将在以下几方面更加突出:
①工程量核定方式;
②工程款ag尊龙app的支付方式;
③违约责任及索赔规定。
因此,项目部必须认真研究建造合同的各项条款。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等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合同,随着施工建造的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也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对甲、乙方都有强制作用。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来讲,认真、及时、全面、专业地加强合同管理将成为必然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过程监督,分清合同条款制约因素(时间、工程量、工程款、加工量、采购量、采购单价等),建立报警、预警机制。
(2)分清合同种类,不仅管理乙方合同(建造合同),同时管理甲方合同(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实现全面合同管理。设置专人甚至聘用专业人员监督管理,在合同签订或工程承包前审定合同,把握条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自身违约情况发生,同时及时发现甲方违约情况,提示项目决策人向甲方索赔的机会。
1.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涉及到工期、工程收入和资源消耗。进度管理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计划执行、进度统计、进度跟踪、计划调整几个环节,进度计划是龙头,必须先行和及时调整,它也是其他计划编制的依据。原则上进度计划应该由技术人员和工长共同编制,因为编制进度计划要考虑施工方案、施工队施工能力、机械能力、天气因素等。施工方案是技术人员本着合理、可行、节约的原则编制的,进度统计是预算统计和计划成本统计的前提,是实际成本消耗和实际成本预测统计的前提。
1.3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方案、材料消耗计划、机械使用计划等技术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消耗,而且其损失影响很难在其他环节弥补。技术管理的消耗控制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钢筋耗量的控制作用、周转料用量的控制作用、大型机械的使用方案等,这也是技术与其他管理之间的交圈工作和岗位职责。
1.4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要细化。合同预算、施工预算都应分解到分部分项上,这样才能和实际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5分包管理
工程分包包括3种情况:
①专业工程分包;
②人工为主的施工分包;
③甲方指定分包。不管哪一种分包形式,项目部都应该以合同的方式确立双方的关系,明确分包范围和责任。同时,将分包工程项或费用项分解到分部分项的节点上分为分包工程量统计和费用统计提供依据。
1.6材料管理
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很大的比重,所以材料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材料管理的特征如下:
(1)管理工作繁杂材料种类繁多,从使用和管理有一般消耗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等,它们的使用特征、管理特征既相同又存在很大区别。如:对于周转材料又要区别自有周转材料和租赁周转材料,分别处理使用费用。因此管理流程不同,使用单据较多,管理工作繁杂。现代施工讲究减少库存甚至实行零库存原则,尤其城区施工场地较小,没有足够场地建立仓库,因此材料管理是经常性、重复性较多的工作,也就是说材料管理工作量较大。
(2)工作比较细致材料管理量化要求较强,量差分析、价差分析、成本分析,材料管理记录(入库单、出库单等)中材料量、单价、金额等都要求记录准确的数据,材料汇总统计分析等也要求详细准确的数据,相对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要求量化比较强,工作也比较细致。
(3)材料采购结算与成本核算分离,采购结算不计入成本,材料领用才进入成本。根据材料管理的不同特点,将材料管理分为:消耗材料管理(包括一般消耗材料、商品混凝土、低值易耗品和加工半成品的管理),周围材料的管理(包括自有周转材料和租赁周转材料的管理)。
材料成本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重点、全面细化,重点突出大宗材料的管理流程设计,如:突出了钢材出入库管理、商品混凝土管理、钢筋加工管理、木材和竹胶板的管理、钢模和架子管的管理等,全面细化考虑了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的处理方案,以及材料运杂费单独结算等问题。
(2)消耗材料以出库计入成本,并且与财务不同的是出库立即计入成本,因此可以形成动态成本。
(3)建立了入库价格控制机制。
(4)消耗材料按部位实施限额领料控制。
1.7机械管理
有机械管理和机械消耗材料的管理(包括机械配件和燃油、机油等)两方面管理,机械管理分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两方面的管理,对于租赁机械要着重考虑使用计量方式和费用结算方式对管理的影响。
机械管理的主要工作有:
(1)根据施工方案和机械使用计划,核算采购成本降低价值,同时考虑资金周转能力,确定是否采购机械。
(2)确定采购机械和租赁机械后,按各自管理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3)建立机械配件和耗材的管理流程,并纳入规范化管理。
(4)分包单位使用机械的扣款查询,对于分包单位借用项目机械问题,应确定分包范围是否包括机械借用,对于已经在分包范围内的机械使用应做相应扣款。
1.8成本会计管理
(1)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扩充建立项目费用科目,作为项目收入和成本对比盈亏的核算基准,科目的建立应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在成本分析时能够直观反映项目盈亏点所在,并完成以下工作:
①协助预算人员完成中标预算和施工预算的科目挂接,形成费用科目下的预算收入;
②收集分包合同、材料消耗计划、周转料使用计划、机械使用计划和其他费用计划等,并做科目挂接,形成费用科目下的计划成本;
③审核分包、材料、机械各部门有关费用单据的科目挂接,形成实际成本和收支帐。
(2)完成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处理的费用管理,具体如下:
①编制其他业务部门没有编制的费用计划;
②处理诸如工资、奖金、差旅费、招待费等,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处理的费用单据;
③将上述费用单据做科目挂接,形成实际成本和收支帐。
(3)整理和管理项目收支帐目,为项目经理提供资金周转情况,并依据经理批示支付有关费用。
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由于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工程实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工程的独特性、施工地点流动性,工程的一次性等,本质上是项目管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项目管理的特点。
(1)进度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基础。进度计划是在工程分部分项的基础上,细化工作项目,同时给每个工作项赋予时间参数。那么进度计划实际上就把工程实体从空间和时间上详细分解成了可以考量的节点,消耗性材料可以针对节点进行控制,比如事前针对某节点制定消耗材料的使用量,在材料出库时指定节点,同时计划使用量自动调出,则可以进行限额领料;机械和周转材料等则跟进度计划中的时间参数联系在一起,用进度计划的时间控制进出场时间。
(2)项目的独立核算。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独立性,要求项目核算要及时,同时核算的范围仅限于该项目。
(3)采购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开始时,收入基本是确定的,在项目成本管理中,支出直接来自采购,包括材料采购、机械采购和租赁、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在项目管理中,人、材、机的消耗量靠现场管理控制,采购管理就是对单价的控制,单价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成本。
(4)及时的盈亏分析。虽然,在项目开始时,总的收入基本确定,但那也是预期的收入,实际的收入会随进度而变化。同时,由于成本也是动态变化的,那么及时盈亏分析对于项目部管理层及时决策,显得极为重要。
(5)及时的成本信息查询。成本信息必须及时反映。由于项目成本不总是按照事先预定的轨迹变化,总是和计划有差异,那么及时掌握项目成本就具有了重要意义,阶段性的成本汇集都会使成本控制滞后,成本汇集的时间越长,实际成本变化带来的损失会越大。
3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几个作用
3.1资源的优化
在项目施工前,公司和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对工程应该使用的资源作统一部署。由于资源和施工方案密切相关,这就使资源优化的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优化结果更具说服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资源总体控制才能使资源的使用均衡。
如对于生产部门会提出材料的使用计划,材料部门如果按照使用计划采购,结果会出现:
①使用量小采购成本高;
②采购不能及时到位;
③采购到位,但是使用计划调整;
④库存已经很高,还继续采购。这时,采购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计划、现有库存量、安全库存量、材料采购在途量、采购经济批量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在保证生产部门使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3.2统计及时准确
一个施工现场,工程材料繁杂,机械种类众多。项目部一方面要掌握材料耗量情况和机械使用状况,一方面要掌握各种结算信息。软件的应用将使这些资料的搜集简单、及时、准确。
3.3业务处理规范
由于信息化建设使项目部工作都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工作按照平台上的流程进行,工作过程透明、工作结果清晰明了,使管理的过程控制成为可能。
成本化范文篇5
关键词:交通成本,社会成本,公共交通
一、引言
20世纪中后期。各国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尤其是小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私人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交通领域,私人交通的无限制发展导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整个城市尤其是中心地区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交通瘫痪;人们的出行成本也随之升高,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城市整体形象的下降。
二、城市交通成本分析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成本费用大大增加。这些成本不仅仅指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财务成本如燃油费等,还包括那些非市场价格成本如环境污染等。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个人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个人直接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实际市场价格的成本如车辆购置费、燃油费、通行费、车辆维修费用、交通事故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主要指车辆维修和人员伤亡费用)等,非市场价格成本的有时间成本、交通拥挤成本(指车内的交通拥挤)。
社会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无需个人直接承担而转由社会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环境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挤成本(道路)、城市发展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包括噪声污染成本、空气污染成本(车辆尾气排放)和天气变化成本。天气变化成本指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会诱发温室效应,使大气变暖,各行业受此影响而造成损失。
交通事故成本包括健康上、生产上的损失以及各种行政费用。健康损失主要是指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包括伤残、死亡费用和精神伤害费用。生产上的损失是指伤亡人员以及事故所涉及其他人员应事故发生而引起的工作时间减少的损失。行政费用是指政府为维持交通秩序、处理和防止交通事故的费用。交通拥挤成本主要指时间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成本。交通拥挤造成道路资源被占有,使得人们总体出行时间增加造成的损失,包括人们的精神伤害损失。
城市发展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占用城市空间成本和城市形象下降成本。建设成本是指城市为解决交通问题而进行道路维修、改造和新建费用。城市形象下降成本指因为交通问题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下降而导致外来投资减少及其它的无形损失。
三、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分析及其公共交通的影响
1.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比较
根据上文对交通成本构成的分析,我们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也从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进行分析。
就个人成本而言,公共交通中的个人成本以市场价格体现主要表现在公交票价上,而私人交通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个人成本相对复杂些,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交通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为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
可以看出,在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中,公共交通的个人成本相对私人交通的要少,而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个人成本部分中,公共交通要较私人交通大。但私人交通中的车辆购置费属于一次性的费用,在实际计算中,人们一般不再考虑,甚至对车辆的维修折旧费也很少考虑,人们考虑较多的只是燃油费、通行费和停车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说,个人成本中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在人们的生活比重中所占甚少,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无法以市场价格表现的部分,即时间成本和交通拥挤成本(车内),这一部分在个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能以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因此,综合考虑,公共交通的成本要较私人交通的个人成本大。
城市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已在前面分析过,目前这些成本大多还未得到价值体现,许多学者已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量化交通活动的社会成本方面,研究表明这部分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构成是一致的,但研究表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远远小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欧盟一些国家对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社会成本进行研究。
2.交通成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在考虑和不考虑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人们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出行选择有明显的不同,这由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所决定。
假设人们的交通出行消费支出不变,不考虑交通的社会成本,且不考虑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以及两者的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和y。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追求生活质量,因此,在选择出行工具时,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到那些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成本,也就是出行途中的感受如拥挤成本、时间成本等。当考虑到个人成本中无法以市场价格体现的部分时,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下降,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出行,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下降至x1和上升至y1,减少的公共交通由私人交通来替代。
同样,假设人们的出行消费支出不变,在仅考虑个人成本时,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为x、y。当考虑到交通的社会成本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支出会有所改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私人交通的社会成本远大于公共交通的社会成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会上升,私人交通则会下降,公共交通量和私人交通量分别上升为x2和下降为y2,减少的私人交通量由公共交通来替代。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不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多的是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相反,当考虑交通行为的社会成本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四、发展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道路空间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道路空间的这种特殊性质导致了道路使用者(车辆)出行对道路空间的利用,不可避免会有“搭便车”的行为,产生“公共用地”类的悲剧。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发展公共交通是最好的选择。发展公共交通具有广泛的社会综合效益,有形的效益和无形的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交通事故下降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城市道路机动车出行减少,车辆间的冲突降低,从而减少了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而且还给社会、个人和家庭幸福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从能源情况看,较之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人均使用油耗明显要低。有资料显示,公共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仅为私人交通的l/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辆尾气散热、排放的c02,以及公路硬表面吸放热,是造成城市热污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了道路上机动车辆的出行,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车辆行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减少是因为发展公共交通后,私人车辆出行减少,车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减少,城市用于道路建设的改建、新建投入也随之减少。而且,私人车辆出行的降低也会导致对停车设施需求的下降,从而降低对停车设施的投入。公交乘客时间节约是指发展公共交通后,整个城市出行顺畅,乘客的出行时间得以节约。城市土地交通用地的节约指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新建和停车场的建设用地。
此外,发展公共交通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提高了路网的通畅性和土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善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美化了城市景观,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公共交通的发展给那些无车阶层以社会公平感,也降低了社会犯罪率。
五、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
城市交通成本内部化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使得城市交通工具使用者承担自己所制造的所有成本,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使社会资源得以公平、有效地利用。
1.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作用
人们愿意选择私人交通方式出行,主要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在出行之前正确引导人们的出行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从而减少对道路资源的使用;
(2)指导人们的出行选择,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公平竞争,既有利于对道路、燃油等社会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又解决了部分交通问题,减少了各种环境污染;公务员之家
(3)有助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实施,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社会公平感,减少社会犯罪。
2.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措施
城市交通社会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从经济手段上来进行实施。
(1)收取拥挤费用:在交通过分拥挤地区或路段如城市cbd区,或在交通高峰期,对私人交通采取拥挤收费制度。近年来不少国家采用,如新加坡。
(2)变更停车费:在交通拥挤地区,不同时段对私人小汽车收取不同的停车费,特别是在交通比较拥挤的时段,对小汽车收取更多的停车费。
(3)税收制衡:包括车辆购置税、车辆里程税、汽油和柴油税等。
(4)收取环境污染费:环境污染是私人交通带给社会诸多成本中最为危害的成本之一,也是最难以量化的一部分。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意愿支付法估得人们对环境的意愿支付,再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进行收取。
成本化范文篇6
(一)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岗位责任,梳理职业能力,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我院连续多年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研,我院对成本会计课程岗位的定位主要是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到企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包括材料物资部门管理岗位,生产部门的成本管理岗位,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岗位和人工费用核算岗位。经过企业走访和企业专家调研,归纳整理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生产型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主要相关职责,确定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各项开支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
(二)设计典型项目,优化项目课程,重构课程内容
依据上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将整成本核算课程进行了整合优化,重新整合优化后的课程内容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相应的设置成品种法成本核算、分批法成本核算和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三个教学项目,形成了“1导向,2融入,3层次”的特色教学项目。“1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教学项目都是完整教学过程,项目下按照成本核算流程设置任务,这样每个教学项目都是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设置:它包括原始凭证、资料取得与分类汇总、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本课程项目案例设计过程中,知识点情境化、任务化,设计课程项目难度层层递进。课程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项目之间既有横向的设计上的联系,又有纵向难度上的提升,后面的情境项目是在前一情境项目基础上,对知识技能层层深化、巩固和加强。三个教学情境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情境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另外项目内容设计贴合企业工作岗位实务,三个项目提供的都是原始的未经过处理的企业原始单据,让学生在对各项耗费进行分类汇总的过程中,既能直观感受产品的生产耗费情况和费用管理要点,也能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理能力和耐心、细心的会计职业素养。“2融入”,教学项目核算过程融入成本管理理念,课程内容融入成本管理知识;优化后的情境设计在整个核算过程中处处体现成本管理,并根据行业分析有针对性插入相关的外贸知识,有机的整合了成本核算岗位的两个职业能力要求:成本核算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3层次”,三层递进的教学项目,整个课程整合优化成只有三个情境项目,三个项目层层递进。
(三)重视过程评价的考核设计
采用过程性考核模式与多元课程评价,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技能赛结合;课程合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获取相结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既包括专业能力的评价,也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评价;对本课程的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认可等各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设计,在考核评价方法上,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通过传统的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把握。
二、项目化教学效果
成本化范文篇7
(一)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投入成本较高。要真正实现信
信息化管理不是单单依靠医院目前所拥有的人员、技术以及设备并能够轻易跨入信息化的领域,而是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尤其在医院成本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更需要采购大量先进的设备和软件,还需要对技术人员做培训,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前期的铺垫。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比较缺乏的中小型医院来说,单是前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就很难保证。另外,引进的设备之后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这部分成本的投入会成为很多医院的负担。
(二)技术水平较低是影响医院成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更新明显适应不了当前社会对财务高质高效的需求,更多时候的医院成本信息化流于表面,只是从传统的手工式记账变化成电脑记账的形式。目前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水平较低,一方面是设备更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专业性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相应的培训不及时,导致知识更新缓慢,也影响了医院的成本信息化建设。另外,大部分医院在引入这些信息化管理设备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思想仍处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还尚未意识到,因此在收集数据时不是很积极,在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成本原始数据不足,成本计算自然也不够准确。
(三)对成本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效果不明显
成本信息化管理实行的不彻底,更多的是形式上而不是本质上的,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由于缺少对成本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导致成本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加上缺少行之有效的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法,使得各医院之间执行的标准不统一,不利于进行横向对比,失去了进行成本分析的数据参考。医务人员整体的成本意识较低,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是涉及到每个人、每个工作环节的问题,缺少成本管理的概念,从而增加了成本的消耗。实践中发现,很多医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和物进行自身的成本信息化建设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它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才会逐渐体现出来,在今后必然会提高医院的效益。
二、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成本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自身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与其它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医院进行信息交流,快速搜集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达到互为促进的目的,提高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加强成本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他们明确成本控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层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每个基层医护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完善的成本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具体的奖惩手段,制度化和公开化有利于约束各方行为,更容易促使所有人将成本管理意识根植于心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在实现成本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管理落实的有效性。因此,要加强对基层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他们的所学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尽快的适应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无误
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医院要实现全面推行的成本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完整的成本管理功能模块以及搭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在临床、药库、财务部门、收费处以及后勤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网,才能够更精确更完整的搜集成本管理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化推动医院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另外,要确保成本数据信息录入要准确无误,成本信息录入是最原始资料,是高层进行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要认真对待。
(三)加强成本信息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
简单来说,医院成本信息化管理是指将医院运行成本中各项支出汇总整合,再进行分析处理,并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医院的效益和服务质量。医院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很多,并且医疗服务属于特殊性行业,其分工明确,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因此经济的运行成本较高,业务流程也相对复杂,这也从客观上就增加了成本管理的成本,也决定了必须依靠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有序进行。优化管理流程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比如对成本管理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审批的成员要有各层及各部门领导,最大可能的实现公开透明。在成本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始终把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不断调整,才能够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成本化范文篇8
【关键词】当前;煤炭企业;成本;规范化管理;策略;探析
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的核算好自己的成本,能否对自己的经营成本进行准确的把握。在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人、物、财等各种方式的费用,这些费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归属于企业的成本,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的成本将会由企业的收益所弥补。近十几年来,煤炭企业受到了市场和环境的考验,一方面是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煤炭企业必须进行深度开采,另一方面人们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显然煤炭企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发展。因此,在这种大的环境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否规范化、制度化对煤炭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强化成本的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保障企业的既得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1、当前形势下规范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1.1是促进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已经消耗的过多,一些表层的煤炭资源已经几乎被挖掘的都不复存在,目前煤炭企业已经向着深层化的趋势发展,随着挖掘的深层化就必然涉及到一个设备采购和人才的问题,也就是煤炭企业的成本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煤炭企业旧的成本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发展,必须规范化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确定企业的规范化,从根本上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成本能够有效的管理。
1.2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要素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人们愈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国都过分的强调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在加入世界家族后,我国的发展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国家到个人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口号已经被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随着今年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转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反观煤炭企业旧的生产成本管理就会发现,过去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的显示出管理混乱、人为因素影响大、运行效率低的特点。如果煤炭企业继续以这种形式的成本管理进行经营,那么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规范化企业成本管理是必要的,而且必定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展重大的转向。
2、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缺乏自主的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很多的煤炭企业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百分之八十的煤炭的管理人员都没有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有一些企业虽然有着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但是意识还比较淡薄,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的煤炭企业都是只关注目前的经济效益,很少有煤炭企业能够以一个长远的眼光给自身定位。这就导致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不高,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滞。
2.2企业成本管理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依靠家族进行管理,在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的问题,目前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就像前文所说的都是家族人员,一些人员并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资格,缺乏专业化的知识,不能够有效的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我国的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中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存在,但是缺少人才也是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煤炭行业成本规范化管理中没有人才的技术保障。
2.3企业成本管理没有有效的评估、监督制度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落实,目前很多企业还只是关注自身既得利益的发展,没有以一个长远的眼光来审度自己在市场中应该所处的地位,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目前企业成本管理虽然在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已经陆陆续续实施。但是,这些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比较随意,没有进行合理的评估,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进行成本管理以后就不闻不问,导致企业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按照老样子在发展,没有根据变化及时作出动态性的调整。
3、当前形势下实施煤炭企业成本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3.1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现阶段首要的工作就是强化一切煤炭企业的成本规范化管理意识。意识是实践的支撑,只要有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存在,才能正确的指导煤炭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自觉地进行企业成本规范化管理。企业成本的规范化管理首选需要企业的决策层和领导层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开展,决策层和领导层的成本规范化管理意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成本规范化意识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的成本规范化运行体系
有效的成本规范化管理运行体系是保障企业在新的形势下能够获得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措施。只有建立有效的成本规范化管理运行体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以制度化促进效益化。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协同企业的决策部门组织专人建立有效的成本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开展业务之前就落实有关的制度,在设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充分的要素,全面的涉及企业成本运行的每一个方面。
3.3建立、完善三级评估和监督体系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都没有被重视。目前形势下规范企业成本管理还存在的一定的难度。完成上文所说的两个步骤之后还有一个很重的环节,就是建立、完善三级评估和监督体系。企业不是出于一个静态发展的环境中,企业的发展环境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企业成本的规范化管理也必须根据环境及时作出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建立评估体系,及时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另外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建立监督体系,排除一切人为因素的不良干扰。评估和监督都必须从三个方面落实:企业成本投资前、企业经营中、企业成本收益后。
4、总结语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人、物、财等各种方式的费用,这些费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归属于企业的成本,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的成本将会由企业的收益所弥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反观煤炭企业旧的生产成本管理就会发现,过去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的显示出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管理混乱、人为因素影响大、运行效率低、没有监督体制等特点。如果煤炭企业继续以这种形式的成本管理进行经营,那么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规范化企业成本管理是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就目前在我国煤炭企业中实现企业生存成本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概括性的提出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中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作者:闫增 单位: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清和.基于作业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成本化范文篇9
关键词:运营成本;信息化;管理成本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也逐渐激烈,特别是,交通压力日渐增加,城市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制约或者助长城市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交通是城市首要的发展任务。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地下铁路的修建开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资源的矛盾。一方面,地铁公司一般属于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并且对社会经济有正向影响,而且属于重资产项目初始投资需求大,建设时间长,而且由于其公益性不受社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导致了国内很多地铁公司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因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线路、车站数量以及客流量的增加,以往对单一线路数据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宜,如何掌握运营线路状况以及客流量等情况并且有效处理大量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交通运营成本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周春燕(2010)对轨道交通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交通轨道的成本大且主要由政府承担,难以管控计算出真实的成本数值。而由于地铁的外部性,张思林(2016)等研究运营成本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关系,发现站点对运营成本和顾客成本的影响。张天刚(2019)则通过实际研究归纳总结交通运营成本的作用与动因。铁路轨道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使用和工程建设时间都较长。在完整的轨道生命周期内,对每条轨道的管理包括规划、建设、运维等阶段,且在不同的阶段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同,需要按照全生命周期对每个轨道进行核算。而越来越多的线路使得成本数据的核算也趋于复杂化。此外在运营阶段,企业的成本控制会导致交通运输的客流量与乘客舒适度的两者博弈。如果客流量不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人均运营成本较高,而客流量增加时,人均成本降低但是乘客的乘坐体验舒适度将受到影响。由于交通轨道属于产品以及特殊的公益特性,企业成本的管理应当不以降低产品质量为前提。
二、以g地铁为例探究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g地铁集团运营成本分为六大类,包括:人员成本、能源成本、维修成本和其他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税费等。地铁运营管理涉及的财务人员多、专业广泛且需求大。在广州地铁发展前期过程中,财务成本核算颗粒度不够,信息难以追踪至业务层面,部分成本无法细分。此外业务信息较核算信息记录细致,但是业务记录的数据和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对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独立增加管理者决策难度。随着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张及线路运营时间的逐步增长,多线路下的线网运营的成本管理与单一或少线路的运营成本管理难度截然不同。在信息化和对成本管控精细要求更高的推动下,企业按照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识别业务流的主要节点和各项作业,根据作业的同质性,划分和确定作业成本中心。此项措施对不同成本的归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有利于地铁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掌控和对成本使用的效率。按照地铁行业的性质特点,g地铁将运营业务的整个环节运用全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全价值链划分。并通过建立作业成本思维模型,建立标准成本指标体系,更好地核定的那位标准成本值,进行成本闭环管理。但其中突出的几点问题:1.各系统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在推广过程中,对于信息地收集数据受阻,实施效率低下。g地铁由于较早信息化,使用oracle财务核算系统、费用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hyperion等,提高了效率,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并采用不同的系统,数据之间难以互通,致使获取的大量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管理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2.现有成本管理受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作业成本的分解、作业成本中的建立以及成本动因的确定这些工作需要经过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实地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的信息成果。这就要求企业不但需要建设较完善的成本处理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而且由于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的各项成本纷繁复杂,某些成本作业划分不清。因此在缺乏大数据严谨分析情况下,很多时候管理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对作业动因进行确认。因此,实施作业成本法会受成本管理人员的主观影响,仅仅对财务信息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链条进行数据分析很可能无法分析出该作业成本的同质性,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相应的营运决策和绩效评价。3.数据的收集难以顾及隐性成本。由于企业或员工的当下行为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未来可能造成经济利益流出的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由于个人决策的偏好导致决策失误、指令的无效、效率的低下等等问题。与账面上直接体现的成本来说,隐形成本难以提前预测和计量。对隐性成本不够重视,忽视了当前行为对未来成本的影153响,从而导致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受到质疑,后续成本增加。4.成本信息缺乏时效性。成本体系的构建需要作业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基层信息处理,这些成本管理活动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此外,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种类繁多,且成本动因难以及时收集信息,给成本核算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财务信息都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假如收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那么该数据则成为了历史无效信息,成本核算人员无法从中分析出真正的成本动因,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营运管理决策支持。因此,在现有信息技术体系下,管理人员难以处理大量的数据,由此可能对数据的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
三、意见与启示
1.创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摆脱数据“孤岛”效应困境。地铁企业应当建立以全生命周期为主要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以信息和资源等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充分体现信息化体系的作用。而该信息化的建设整合应当建立在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信息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冗余以及信息传递的无效。除了财务信息指标作为企业的标准,还应当设立非财务信息的相互印证和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实现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信息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自动收集、传递与处理的信息系统,并在统一的管理标准下,对财务管理系统、维修业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综合性协调核算,实现智能化成本分析和管理控制。2.加强财务人员沟通与培训,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作为交通轨道的财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为交通轨道体系服务的以市,围绕轨道的规划、建设和落实等项目,积极参与进入业务的发展,及时反映业务问题,为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做出预测,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对业务的理解,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的熟练程度,并且做到对财务信息积极思考,提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做到业财融合,达到决策有用性。此外,财务人员应当强化对企业资产的主人翁意思,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并且通过对合理利用流动资产,有效测算项目所需的融资,为交通轨道的发展,为社会公益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其具体途径包括: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财务人员自发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形成对企业发展的大局观、战略眼光。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务人员应当意识到传统的知识已经不再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轨道交通中庞大的信息处理之前是掣肘企业财务信息决策有用的根本原因,但是经过技术的发展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这些问题很可能将不再是问题,那么财务人员需要辨别真正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哪些。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也有助于地铁资产在建造时减少隐性成本。由于具有全局观,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从全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处理。除了资产,对形成的其他资产也会更加的谨慎以从长期来看达到获利的目标。短期目标往往导致短视以及带来一系列的隐性成本,财务人员形成战略发展眼光有助于减少此类决策的发生。3.建立数据平台统一性,保证数据使用及时性。搭建运营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作业的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业务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该信息存在时效性,如收集数据的时间距发生数据的时间距离过长,那么该数据的价值则会大幅降低。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仅通过手工会计核算模式是无法实现的。例如,g地铁试运行作业成本标准时,管理体系采用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与手工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部分业务层级的统计数据与管理报表只能由手工制定。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量,而且收集数据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也对数据的精细化程度及分析的时效性产生严重影响。4.利用大数据信息合理分配作业成本动因。针对初始实现作业成本预算的公司,作业成本标准值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数据进行核定,后续可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滚动更新和修正。收集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之后,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业务活动中。企业收集了在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接下来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即按照成本标准值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标准值是指作业成本中心的单位标杆成本值,即单位作业的成本标准值,是用于成本预算编制、分析、考评的基准值。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由于作业数据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所以建立实时更新的作业成本数据库成为了可能。信息一体化的成本体系动态反映了广州地铁日常运营数据,如物资管理、工单记录、工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系统记录管理等业务的数据,大幅度减少了成本数据收集与上传的时间。
四、结语
综上,成本的科学管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之一,并且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印象之下,交通轨道的财务成本管理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其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同时地铁是地区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合理的地铁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更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财务保障,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苹.关于管理会计转型下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3):83-84.
[2]王苹.战略成本管理在广州地铁集团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9(1):69-71.
[3]张思林,袁振洲,曹志超.基于出行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社区公交站点布设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40(6):57-63.
[4]陈虎,孙彦丛.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财务与会计,2015(7):11-12.
成本化范文篇10
关键词:冻干食品;成本分析;控制措施
一、冻干食品的研究背景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食品加工生产技术的显著的创新,高效的生产方式在提高食品产量的同时,更应该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下伴随着人们的流通加剧,发展方便、高储藏性的冻干食品产业是新形势下食品企业新兴方向。在实现高效有序经营的过程中,科学有序的成本控制势必是未来企业的核心决策方向。相较于以往传统简单的食品形式,冻干食品可有效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也可运输中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但是冻干食品的成本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食品也更高,所以实现好两者的质量成本管理也是促进冻干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在此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满足企业的基本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平衡的要求上,实现科学化的交叉管理分析行业的可持久发展。以方便面消费量为研究对象,在亚洲发达地区,人均年消费量达40包,韩国则高达80包。其中若含20%冻干食品作辅料的为高档型方便面,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仅20包/年,而且基本上是低档型。若以10%为高档型,按每包辅料15g计,则每年仅方便面辅料一项的冻干食品需求即达到了4万吨。加上食品加工业的各种汤料,饮料等,每年冻干食品的消费量将超过10万吨。冻干食品在世界上作为商品也不过几年的历史,还有相当长的发展道路要走。由此可见,国内市场的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
二、冻干食品的成本管理分析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构成分析。成本的基本要义是企业为实现和改善产品质量或服务而所支付的费用,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报废产品所产生的前期损失。在整个成本的构成中主要是由运行成本与外部运营中的保证成本两大部分相组合而成的。运行成本的含义在于企业所进行达到规定具体标准前所消耗的费用,而保证成本则是在为用户提供客观证据的基础上而所消耗的费用。外部的保证成本的构成结构往往较为简单,其成本对整个的成本影响相对较小,而运行成本则在总成本中占据重要位置。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有预防成本、品鉴成本、过程成本以及故障成本等。(二)成本管理的特征分析研究。在成本管理中,首先应进行全方面的核算。产品质量不仅是冻干食品企业的建设基础,在后期的食品业质量监督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建设作用。加强全面过程性成本核算应该对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都进行严格把控,在保证产品质量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尤其对于冻干食品行业而言,整个过程基本都会产生相应的质量成本,故而对整个过程进行核算不仅可以保证质量成本管理得以科学化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方便后期核算复查与汇总,对最终所形成的质量成本报告影响也更为可靠。
三、冻干食品行业的常见成本管理问题总结
(一)企业成本未进行全面化核算。虽然国内的食品行业企业较多,但各企业良莠不齐,尤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外卖”“网红食品”等也影响着传统冻干食品企业的有序生产与发展,在此存在着较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食品企业的生存之争难免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恶性的“价格战”或“广告战”等手段,这样会造成同行之间彼此压价进而容易造成行业普遍的薄利多销。导致企业成本在没有经过全面核算的情况下,而最终形成利润低并且花销巨大的局面。(二)企业成本分析的无效性。在冻干食品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系统化食品成本管理质量体系,这样得到的最终成本分析不能准确地为最终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并且也不能使的相关管理人员根据信息的有效与否而对实际的企业成本的管理情况作出评估。在此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决策影响,无效的信息汇总也会使得整个成本管理体系构建出现较大偏差,使得做到合适的成本改善也较为困难。
四、冻干食品企业的节约成本管理措施分析
(一)建立产品链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企业要进行成本控制前,在产品生产前应重点考虑冻干食品的产品生产链,根据生产结构特点而制定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更具现实意义。在此产品链的生产中,只有科学地建立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才可实现后续成本管理措施的有效实践。在此企业可以参考相关制度较为健全的代表性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制度,并在该学习优秀制度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结构特征进行量化的成本控制制定,并加以高效的进行工作,且对其节约措施实现灵活应用。(二)强化冻干食品的产地成本管控。为最大化地降低冻干食品成本管控,其产地管控是重要方式之一。产地管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产地周边进行厂址建设,此方式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大,且需配置固定的管理人员,需进行一系列的评估测算投资回报率来确定,适合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的集团化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可在当地寻找合适的粗加工厂进行委托加工,此种方式较为简单,并能把粗加工工艺流程成本进行简单化,同时也加强核心工艺及成本的管控,此方式更适合于中小规模企业。(三)冻干食品的量化成本控制方法。在公司成本管理系统健全的基础上,可以具体地根据冻干食品自身企业情况而进行量化成本方案制定,并且根据量化的数据来精准的实现企业自身行业定位。在进行正确的量化决策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冻干企业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以自身合理的情况实现系统思路与方法建立的有效性。在量化标准建设中有以下几点要注意:首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要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规范、合理、高效的节约措施程序。在成本分析的数据中,假如没有合适高效的实践程序很容易就会使得数据应用发生混乱,加大工作量导致成本上升。其次,要根据具体地区特征,并将与之相对应的资料与可实践手段汇总分类,使得其过程可切实的符合企业财务的运行核算方式,这样也使得整个运营成本得以规范化、明朗化,整个成本分析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再者企业应对实践项目的具体过程进行明确,所包含的内容有总额分析、各区域财务分析、各模块的成本质量分析、财务构成要素分析以及成本的计划实践情况等。最后,企业应切实的将成本节约有效信息与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决策,进而做出可切实改善质量成本的方案。(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控制度也是企业成本节约控制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开展符合实际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系统化的成本节约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尤其是在现有设备与工艺等方面难以改进的基础上,实现良性的企业内控可有效地实现系统运行成本降低,使得企业在成本管理的上更加顺畅。总体而言,高效的成本管理必然是注重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内控品质建设的。
五、结束语
伴随着冻干食品业的飞速发展,进行高效的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实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成本节约控制论述了企业质量成本的特点分析,详细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食品业成本管理的漏洞并提出来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化的措施实现,在满足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企业活性,为后续企业改革与企业成本节约控制研究打下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乐金.食品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9(26):151-152.
[2]陈爽.食品制造企业成本管控重点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68-69.
[3]叶滔.食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4):36-38.
[4]段瑞辉.浅析我国冻干食品的发展与前景[j].食品安全导刊,2019(10):60-61.
- 上一篇:
- 下一篇:成本会计范文
相关文章
战略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探析 2023-05-09 15:58:03
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探讨 2023-01-10 09:23:29
本科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策略 2023-01-04 08:20:21
企业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2023-01-03 08:51:59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2023-01-03 08:49:34
林业苗木成本核算研究 2022-12-30 08: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