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7 17:05:28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次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1]。人类、动物共享同一生态系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在成功防范和应对h7n9流感等突发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供应、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但是,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暴露出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防控能力依然不足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核心职责履行不够到位、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源头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是顺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应有之义。

1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行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源于2005年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央、省、市、县四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承担动物疫情分析和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事务;省、市、县三级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村两级分别由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全国建立了14家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10家专业实验室、3家区域实验室,承担特定动物疫病最终诊断、标准品制备、疫苗毒株推荐、防治技术研究、防控政策咨询、防控效果评估、防控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这些机构与部门之间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形势复杂多变,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活畜禽跨区域、长距离流通频繁,病原扩散迅速;人畜共患病增多,公共卫生压力激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新发传染病和传统病变异株导致的重大动物疫情不断冲击畜牧业生产。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机构队伍有所弱化。近年来,各级兽医机构相关人员普遍偏少,人员力量和承担职能严重失衡。与2008年相比,2018年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减少了14%,人员总数减少了29%;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总数减少了11%,其中检疫人员减少了21%。专职履行兽医工作职责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老化。截至2018年,全国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有11万余人,但注册成为执业兽医的仅占39%;在注册的执业兽医中,仅有6%的人员备案在动物饲养场工作。由此可见,大量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兽医并没有从事传统畜禽的疫病防控工作。(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职责履行不充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诊断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防疫检疫结合、科技支撑等主要任务履职成效,与建设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到兽医临床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专业性不足,常设机构和专业团队缺乏;官方兽医制度尚不健全,检疫工作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不足,信息互联互通不够,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在监督促进养殖主体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切断疫病传播方面的效力未充分发挥。(3)动物防疫支持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动物防疫财政投入总体不足,国家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下降,工作经费保障不足。部分国家投资建设的动物疫情测报站、诊断实验室、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因运转经费缺乏,仪器设备有的闲置,有的已经老化,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2树立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

动物疫病防控肩负着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多项使命。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目标的指引下,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入手,牢固树立起基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全链条动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提高动物群体“防病”的能力,逐步实现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1)控制传染源。有效开展临床巡查、诊断检测、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应急处置,将传染源控制、消灭在最小的范围之内。(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监管,建设现代化的活动物物流系统和管理制度,降低因不规范的动物流动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构建产销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3)保护易感动物。通过营养和环境的改善提高动物群体健康水平;通过免疫提高群体特异性抵抗力;通过生物安全、消灭根除等措施降低病原接触易感动物的几率。在养殖场户、生产单元层面,要注重识别关键风险点,将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养殖集团公司层面,要建立内部生物安全体系,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在区域管理层面,要运用多种行政管理和技术手段,统筹布局;在产业层面,要将畜禽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树立全产业链的防控意识,制定规则、形成习惯、落实到位。

3加快建设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能力建设,应着眼于健康中国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统筹现有资源力量,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任务,建立机构完善、人员到位、基础设施完备、能力匹配的保障体系,打造一套与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发生的强度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相适应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3.1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任务。(1)强化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也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最需要强化的核心任务,应通过有效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及时发现传染源,防范疫病风险。①建立健全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协调,以各病种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为龙头、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为主干,统筹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机构、养殖集团中的兽医诊断实验室资源,建立完整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实现科学研究、疫病防控、生产服务的有机结合。②扩大疫病信息收集范围。应推动防疫战线前置、关口前移,将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数据采集单元延伸至兽医临床一线,增加病死动物信息收集渠道,增加症候群监测模块,以提高报告系统对不明原因动物疫病监测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监测和疫病状况调查,全面掌握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理顺信息报告流程。优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常规疫病分类报告流程,探索直联直报模式;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养殖主体和临床兽医疫病报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责任追究范围,区分“天灾”与“人祸”,消解地方行政机关的压力和顾虑。④提高信息应用效率。调整现有工作模式,将流调溯源与疫病监测有效衔接,形成“发现—报告—调查—分析—防治”的闭环,将“数据”变为“行动”,切实用于防控工作指导。(2)强化应急管理。“早、快、严、小”的应急处置是快速消灭传染源的有力保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要求预防性与应急性相结合:设立常态化的职能机构负责突发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日常研究和运作;当突发疫情发生后能迅速转入战时状态,承担起突发动物疫情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2]。应将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成为重大动物疫情的专门性、常态化应急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确保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转。①完善应急响应体系。系统性开展突发疫情传播规律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形成层层拉警报、层层预警的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的措施落实。制定预案,分级响应,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对事态发展进行全局判断,对人、财、物等各类力量进行统筹规划和配置,以使应急协作体系实现快速响应、协同运作。②指导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做好监测、溯源、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风险评估等技术指导工作,实现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措施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③加强应急队伍管理。组建应急协调小组,平战结合。平常加强应急能力演练,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预警、评估、报告;按照法定程序,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指导应急处置措施落实。(3)强化检疫监管。检疫监管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有力保障。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责,加强对动物饲养、流通、屠宰各环节的全过程检疫监管。①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撤并、执法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执法、动物检疫职能归口不一的情况下,要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抓紧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确保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②加强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官方兽医必须经过国家制定的官方兽医培训考核计划,接受法律法规、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检测、紧急疫病扑灭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有资格担任官方兽医。③促进防疫检疫融合。以动物检疫出证为抓手,将防疫的关键要素——强制免疫、日常监测情况、风险分级、疫病状况认证等作为检疫出证的前置条件,形成在动物饲养、市场流通、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防疫、检疫、监督工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疫病诊断检测体系作为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技术保障,提高官方兽医履职的准确性和权威性。(4)强化技术指导。以保护易感动物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各类防疫主体在强制免疫、疫病净化、消灭根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防疫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能力。①推动强制免疫规划及组织实施,加强免疫技术指导,监督强制免疫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有效落实。②推动动物疫病净化根除、人畜共患病防治、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综合防控示范重点项目实施。通过筛选、试点、示范,形成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并组织示范推广,有效落实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③建立针对官方兽医队伍、执业兽医队伍、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乡村兽医队伍的培训规划制度,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系统开展培训,提升兽医服务专业化水平。(5)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 ”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动物防疫工作身处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也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实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应大力推进动物卫生信息系统整合,统一标准、集成开发,利用“互联网 ”构建结构合理、协调一致、纵向到底的动物卫生信息系统。①以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屠宰检疫出证信息管理为基础,建设从农场到餐桌现代化追溯系统。对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快速追踪患病和有暴露风险的动物,阻止疾病传播。同时,结合监测、风险评估结果,为实施移动监管、分区防控提供技术手段。②推进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相关信息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动物免疫、疫病监测、检疫监管、调运监管、屠宰监管、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促进信息共享,提升疫病防控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③实现全国动物卫生信息一张图。将全国屠宰企业、运输车辆、公路检查站、畜禽标识、养殖场户、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兽医实验室等基础信息、畜禽养殖量、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等业务信息汇聚后,结合野生动物分布、地形、路网等信息进行地图展示,用于指导疫情应急处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分析模型、开展监测预警。(6)强化科技支撑。此次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用不到1周时间就确定了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信息;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对该病毒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和病例定义,以及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力等有了清晰、快速、准确的认识。要以公共卫生系统科技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科技支撑方面的作用。①加大对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在疫病流行的初期,及时分离病原,确诊病因,筛选、评价疫苗和诊断试剂。②加大对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开展模型预测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加大对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集成,为一线防疫提供因地制宜的技术手段。3.2加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支持保障力度。参考卫健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方向及试点工作[3,4],加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支持保障力度。(1)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出台“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明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各类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合理配备人员,以保障动物疫病临床排查、应急处置、公益性动物卫生服务等基础性工作需求;提高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并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2)足额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经费应不低于同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平均保障水平,适当探索“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试点等措施;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有毒有害等相关津贴。(3)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规划(2017—2025年)》,制定出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省、市、县)”,逐步实现“县级以血清学检测为主、市级兼顾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省级以病原学检测为主”的兽医实验室建设架构;加强省际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指定通道建设,强化畜禽移动监管;加快建设统一、共享的畜牧兽医信息体系,实现动物防疫信息从养殖、运输到屠宰各环节全程可追溯。(4)夯实基层动物防疫基础。实行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片、包村、包场工作机制。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实行“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确实无法单独设立的,应配备专业人员专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保障必要的办公用房、冷链设施、试剂耗材、运转经费等条件。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参照当地村干部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水平。推行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综合畜禽养殖量、服务范围、区域环境等因素,在乡镇或村级特聘动物防疫专员。(5)扶持和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兽医服务的有效补充。充分利用好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合理界定动物防疫公共服务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范围;继续培育壮大执业兽医队伍,鼓励动物防疫合作社(服务公司)、大型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动物疫病检测机构等多种服务主体开展免疫、检测、消毒、无害化、技术咨询等综合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20-02-15(01).

2吴胜.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

3龙华,胡蔓.坚持改革突出制度建设我省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湖北日报,2020-07-07(01).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2

一、××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一)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体系

经过近几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兽医站7个,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1个省级临时动物检查站,因土地问题,2005年建设项目至今未实施。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1人同时兼任着疫情信息员,能够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

(二)春秋两防免疫注射情况

2009年初,县疫控中心购进猪蓝耳病疫苗1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4万毫升,猪w多肽苗9万毫升,羊、牛w双价苗13万毫升,猪瘟脾淋苗9万头份,仔猪副伤寒0.4万头份,鸡ⅰ、ⅱ系50羽份3000瓶,禽霍乱弱毒苗6万羽份,牛出败3万头份,气肿疽3万头份。通过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12.0754万头(只),其中,牛免疫注射4.3442万头,免疫密度88%,猪免疫注射7.3865万头,免疫密度92%,羊免疫注射0.344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17.9803万羽份,其中,鸡免疫注射14.5233万羽,免疫密度90%,鸭免疫注射3.1876万羽,免疫密度89%,鹅免疫注射0.2679万羽,免疫密度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7.3956万头,免疫密度92%;猪瘟免疫注射7.5915万头,免疫密度95%;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4.065万羽,免疫密度88%;猪肺疫免疫注射0.6835万头,免疫密度9%;猪丹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猪付伤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禽霍乱免疫注射9.0656万羽,免疫密度46%;牛出败免疫注射1.7788万头,免疫密度36%;气肿疽免疫注射1.1519万头,免疫密度23%,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三)边境动物疫情监测情况

从2002年××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成立以来,一直对境内外动物疫情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切实做到预警预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期间,启动县乡村三级网络疫情报告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着力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与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2006年到2008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和补充,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2008年,监测站对645份家畜血清、488份家禽血清,90份猪全血开展了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监测结果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有397份(其中猪72份,牛157份,羊168份),免疫合格率61.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141份,免疫合格率为62.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份,合格率76.5%。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384份,合格率7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国外发生的猪流感,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于有的乡镇把动物防疫收费当成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以处理,提出减免动物防疫收费的问题,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如果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站与同各级卫生防疫站相比较,无论从重视程度、社会地位、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

(二)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没有几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不得力,紧急预案无法启动,如,现今在绿春、宁洱、思茅等发生的口蹄疫因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县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今年县委政府虽然把动物防疫的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下拨防疫经费二万元,但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说全年,只是上半年的春防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无钱防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快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的能力大大减弱;动物重大疫情的防制所需经费不落实,无法保障日常工作所需储备物资;动物安全风险储备资金缺位,政府要求100℅强制免疫并免费提供疫苗,但疫苗过敏可导致牲畜死亡,牲畜死亡政府就要赔偿,这笔风险基金没有专项保证,甚至连疫情处置费(扑杀、坑埋、药品等)都没有落实。遇有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造成疫情流行的隐患,而且极易引发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矛盾冲突。

(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在动物防疫基础建设上,虽然经过了3年的建设阶段,县乡基础设施也初见规模,但一旦动物疫情紧张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村级兽医室的空缺,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相应的储存设备,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其次是乡级畜牧兽医站,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设备相应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据调查,全县5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防疫包,还有的没有整套的防治工具,没有贮藏设苗的设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对××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对当地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动物防疫工作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树立“防疫事关全局,丝毫不能疏忽”的观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安排,应在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从而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鼓励对动物防疫事业的投入,计划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结构,逐年提高对防疫工作的投入。应保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头经费和必要的事业经费,要确保相关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受损的是政府,受害的是百姓。要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后防疫工作的实施者不再是技术部门,而是向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转变,正是由于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建立强大而牢固的防疫网络,进一步巩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从而确保全县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三)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反馈迅速,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做到资源共享,确保能及时启动预案,保证群众经经济损失最低。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3

项目建议书

**市农业局

二00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1

1.1项目概况……………………………………………1

1.2项目建设实施依据…………………………………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

第三章:项目执行单位的基本情况……………………9

3.1组织机构与人员状况………………………………9

3.2固定资产状况………………………………………9

3.3专业技术水平状况…………………………………9

第四章:项目建设环境分析……………………………11

4.1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11

4.2项目建设条件和基础设施情况……………………11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组织管理……………………12

5.1项目建设内容………………………………………12

5.2项目组织管理………………………………………14

第六章: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5

6.1项目投资估算的范围………………………………15

6.2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15

6.3项目投资估算………………………………………15

6.4项目资金来源………………………………………15

6.5效益分析……………………………………………15

第七章:工程设计………………………………………18

**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1.1.2项目执行单位:**市畜牧兽医站

1.1.3项目建设地点:**省**市**210号

1.1.4项目法定代表人:**,站长

1.1.5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4月—2007年4月

1.1.6项目目标:全面提高**市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1.7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立**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以达到目标规定的工作能力。

1、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

2、配备仪器设备,如监测、健教、网络等设备;

3、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4、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

1.1.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10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监测设备更新及防控技术培训150万元,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50万元。

1.1.9项目效益情况: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市将有效控制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面提高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使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项目建设实施依据

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病的连续发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球性暴发,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报载,截止2006年2月22日,全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70人,死亡92人,并且禽流感在亚洲肆虐之后,又蔓延至欧洲诸国,如今又登陆西非,这提高了病毒变异,以及在人类之间造成大疫情的可能性。因此,进一步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综合水平及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搞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保障畜产品安全、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正向更加富裕的生活迈进,人们对肉品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肉质的新鲜和味美,相应地对畜产品的需求更加着重营养、安全、可靠。然而,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在全球的反复发生,且呈恶化蔓延之势。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14个省、自治区,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这些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我市实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很有必要。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包括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大大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并最终达到保障畜产品安全、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目的。

2.1.2搞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加速全市畜牧业发展,提高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无疫病的绿色动物产品和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随之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绿色动物产业,不仅是提高动物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新世纪动物生产的发展方向。据oie统计,2003年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后,约有20多个国家和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及相关产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占到了美国牛肉出口的90%以上),使美国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美元。

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市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这有利于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对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督,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增强畜牧业出口创汇能力,并最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因此,**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着深远的意义。

2.1.3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水平滞后,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市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级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为解决**市居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我市目前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水平滞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还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规模饲养、养殖生态小区等发展迅速以及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也使动物因疫病带来的风险加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畜牧业生产每年因疫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项目区经济的发展

**市地处**省中北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南端,位于京九铁路中段,是**省省会城市。**市经济以加工业为主,农业、商业、金融也具相当规模。全市农业丰饶,经济作物占30%以上,并已形成蔬菜、商品粮棉、油料、茶果桑、鱼、禽蛋、奶牛、木材及花卉生产基地。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专业化、规模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内有全省最大的生猪批发市场、禽蛋批发市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种畜禽生产基地,生猪外贸出口基地以及禽蛋加工出口基地,并且每年有大量优质猪肉、禽、蛋销往港澳,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生猪饲养量409.5万头;家禽饲养量6598.94万羽;牛饲养量31.17万头;羊饲养量4.48万头;肉类总产25.68万吨;禽蛋产量13.78万吨;牛奶产量6.05万吨。**市经济的发展为**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2.2项目区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境内有京九、浙赣铁路通过,可直达我国主要大城市,并且京九铁路在**同浙赣铁路交汇,使**同沿海和西南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105、320、316国道在**交汇,全市公路全部成网。**空港每周100多次航班。水运可通长江各港。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体系为**市饲料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2.3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力量雄厚

**市畜牧兽医站为**市农业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全市畜牧兽医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7人,中级9人,硕士1人。我站已建立起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拥有全自动生化培养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我单位主持完成的《**白猪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白猪的推广被列入“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主持和参与的《**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主持的《**白猪推广》和《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项目法定代表人:**,女,1967年10月生,高级兽牧兽医师,1990年毕业于**农业大学牧医系畜牧专业,同年分配在**市畜牧兽医站。1999年任副站长,分管防疫工作;2002年任站长。该同志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及科研工作。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科突出贡献三等奖,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水平。现任**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办公室副主任,**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畜牧兽医杂志》编委,**省养猪专业协会常务理事。主持实施的项目主要有:《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二等奖。

2.2.4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疫病对人群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在全球的反复发生,且呈恶化蔓延之势,已经引起全人类高度关注现代畜牧业中的生态学问题。对此我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2006年共投入资金3297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仅口蹄疫、禽流感疫苗经费一项就投入17个亿。同时,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而在此次“两会”时段,上百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保护扶持家禽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要求建立应对禽流感的长效机制,尽快启动国内禽肉消费市场。

2.2.5项目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

本项目所在地为**市**210号,该场址位于**市的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均有保证,**市畜牧兽医站有着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

综上所述,**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优越,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执行单位的基本情况

3.1组织机构与人员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为**市农业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健全,队伍稳定,技术力量较强。全站共有编制28人,实际在职人数25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3人,专科10人,中专1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6%),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该站自成立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市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2固定资产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拥有基本的办公场地,具有一定的冷藏和诊断仪器设备;建立了兽医诊断室,具备基本的化验诊断能力,但现有的设备相对落后。目前我站固定资产为100万元,其中化验设备款33万元。

3.3专业技术水平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技术力量较强,现有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3人,专科10人,中专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该站自成立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市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由我单位主持完成的《**白猪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白猪的推广被列入“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主持和参与的《**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主持的《**白猪推广》和《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第四章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4.1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

项目具体实施地点为**市畜牧兽医站,**210号。

4.2项目建设条件和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干燥寒冷,年均气温17.6℃,活动积温5471℃,一月平均气温5.0℃,七月平均气温29.6℃,极端最低气温-9.9℃,极端最高气温40.8℃;年均降雨量1528毫米,年日照数2100小时,年均无霜期266天,蒸发量187.4mm,平均风速3米/秒;主要自然灾害为冰雹、霜冻、内涝,气候条件相当适宜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近年来,面对动物防疫的严峻形势,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动物防疫当作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1999年我市以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和动保工程建设项目为契机,先后投资121.7万元购进一批先进的化验诊断设备,充实和武装了市级化验诊断室;二是为加强全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从2002年起,全市先后投入资金140万元,购入大批基层防检设施。目前已完成47个重点乡镇兽医站化验诊断室的更新、改、扩建,并基本形成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和三级冷链体系。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组织管理

5.1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市畜牧兽医站进行改扩建。项目建设期1年,自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止。

5.1.1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1)准备室100m2;(2)诊断室100m2;(3)寄生虫病室100m2;(4)无菌室20m2;(5)微机室50m2;(6)培训中心300m2;(7)其它100m2;(8)污水处理系统。

5.1.2配备仪器设备,如监测、健教、网络等设备。

5.1.3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建立正常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每年对市、县动物防疫人员培训一次,重点进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监测技术等培训,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对乡镇兽医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推行动物诊疗从业许可管理制度。

全面开展“绿色证书”教育,搞好畜禽养殖户的培训。不定期地开展技术讲座、出墙报、印发动物防疫技术资料,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和防疫技术水平。

5.1.4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1)物资储备室300m2;(2)冷库80m3;(3)疫苗冷藏运输车一辆。

**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设备采购清单

序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产地

1实验台柜m260上海

2无害化处理设备台1国产

3超低温冰箱台1日本

4b-超诊断机台1美国

5中、小动物隔离器台2美国

6疫情分析与网络套5日本

7培训与教学系统套1日本

8无菌间系统台1北京

9净化空调系统套1进口

10污水处理系统套1进口

11自动染色与成像分析台1美国

12-20℃冷库m340北京

142-8℃冷库m340北京

15疫苗冷藏运输车辆1**

16疫情快速反应车辆1上海

17备用发电机台1国产

18疫苗真空监测仪台1进口

19尸体解冻柜台1国产

20超纯水器台1上海

21无蒸气内循环灭菌器台1国产

22自动消毒系统台1国产

23玻璃器皿清洗机台2上海

24自动洗板机台1北京

25梯度pcr仪台1美国

26监控报警系统台1美国

5.2项目组织管理

5.2.1项目建设期间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项目建设期间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建设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图:

5.2.2项目运营期间的组织管理

项目建成后实行站长负责制,由站长全面负责。下设副站长办公室。副站长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和财务室。

为保证项目建成后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能力,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经营期间,我站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包括对资金的管理,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和项目规定的建设内容专款专用,将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度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仪器设备要专人负责;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根据项目要求建立疫病监测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制度,以适应项目建设的要求。

第六章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项目投资估算的范围

本项目投资估算的范围包括所列项目的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的全部投资。

6.2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

本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的各项工程和其它建设任务,按方案分别计算各项建设工程量和设备购置数量,作为项目投资估算的基本依据。本项目依据**市2006年单位工程造价和物资采购价格水平以及相关价格指数等造价指标进行投资估算。

6.3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10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监测设备更新及防控技术培训150万元,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50万元。

6.4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争取市重点项目资金100万元,争取农业部、省农业厅项目资金、市财政支农资金200万元。

6.5效益分析

6.5.1经济效益分析

1、在项目区内消灭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0.5亿元。

2、猪、禽、牛因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3%、1%以下,每年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0.5亿元,减少间接经济损失2亿元。

3、由于动物疫病减少,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创立名优品牌,提高我市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加出口创汇额。

4、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减少防治费用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6.5.2社会效益分析

1、为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突然爆发的疫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沉重、乃至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严重影响到饲养户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球性暴发,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对全球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相信大家已深有体会。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和净化以禽流感、口蹄疫等为主的动物疫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畜产品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从而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在有效带动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还能积极带动饲料、皮革、食品加工、储运、制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可以解决大批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

3、有利于动物防疫意识和防疫技术水平的提高。项目实施后,能为我市动物防疫的宣传教育、信息管理程序的规范、业务培训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先进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从而提高我市的整体防疫水平。

6.5.3生态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包括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大大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对人体的侵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全面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和建立正常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培训制度,能有效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这有利于减少动物疫病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间接污染,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七章工程设计

**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表

单位:万元

序号工程费用和名称工程量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

一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

1准备室100m210

2诊断室100m210

3寄生虫病室100m210

4无菌室20m210

5微机室50m25

6培训中心300m225

7其它100m220

8污水处理系统套10

第一部分费用小计:100

二设备及系统更新

1购置仪器,设备130

2培训与教学系统10

3疫情分析与网络10

第二部分费用小计:150

三快速反应、疫苗储备系统

1物资储备室300m220

2冷库80m310

3疫苗冷藏运输车10

4疫情快速反应车20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4

一、××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一)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体系

经过近几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兽医站7个,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1个省级临时动物检查站,因土地问题,2005年建设项目至今未实施。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1人同时兼任着疫情信息员,能够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

(二)春秋两防免疫注射情况

2009年初,县疫控中心购进猪蓝耳病疫苗1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4万毫升,猪w多肽苗9万毫升,羊、牛w双价苗13万毫升,猪瘟脾淋苗9万头份,仔猪副伤寒0.4万头份,鸡ⅰ、ⅱ系50羽份3000瓶,禽霍乱弱毒苗6万羽份,牛出败3万头份,气肿疽3万头份。通过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12.0754万头(只),其中,牛免疫注射4.3442万头,免疫密度88%,猪免疫注射7.3865万头,免疫密度92%,羊免疫注射0.344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17.9803万羽份,其中,鸡免疫注射14.5233万羽,免疫密度90%,鸭免疫注射3.1876万羽,免疫密度89%,鹅免疫注射0.2679万羽,免疫密度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7.3956万头,免疫密度92%;猪瘟免疫注射7.5915万头,免疫密度95%;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4.065万羽,免疫密度88%;猪肺疫免疫注射0.6835万头,免疫密度9%;猪丹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猪付伤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禽霍乱免疫注射9.0656万羽,免疫密度46%;牛出败免疫注射1.7788万头,免疫密度36%;气肿疽免疫注射1.1519万头,免疫密度23%,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三)边境动物疫情监测情况

从2002年××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成立以来,一直对境内外动物疫情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切实做到预警预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期间,启动县乡村三级网络疫情报告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着力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与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2006年到2008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和补充,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2008年,监测站对645份家畜血清、488份家禽血清,90份猪全血开展了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监测结果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有397份(其中猪72份,牛157份,羊168份),免疫合格率61.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141份,免疫合格率为62.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份,合格率76.5%。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384份,合格率7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国外发生的猪流感,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于有的乡镇把动物防疫收费当成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以处理,提出减免动物防疫收费的问题,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如果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站与同各级卫生防疫站相比较,无论从重视程度、社会地位、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

(二)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没有几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不得力,紧急预案无法启动,如,现今在绿春、宁洱、思茅等发生的口蹄疫因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县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今年县委政府虽然把动物防疫的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下拨防疫经费二万元,但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说全年,只是上半年的春防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无钱防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快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的能力大大减弱;动物重大疫情的防制所需经费不落实,无法保障日常工作所需储备物资;动物安全风险储备资金缺位,政府要求100℅强制免疫并免费提供疫苗,但疫苗过敏可导致牲畜死亡,牲畜死亡政府就要赔偿,这笔风险基金没有专项保证,甚至连疫情处置费(扑杀、坑埋、药品等)都没有落实。遇有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造成疫情流行的隐患,而且极易引发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矛盾冲突。

(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在动物防疫基础建设上,虽然经过了3年的建设阶段,县乡基础设施也初见规模,但一旦动物疫情紧张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村级兽医室的空缺,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相应的储存设备,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其次是乡级畜牧兽医站,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设备相应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据调查,全县5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防疫包,还有的没有整套的防治工具,没有贮藏设苗的设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对××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对当地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动物防疫工作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树立“防疫事关全局,丝毫不能疏忽”的观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安排,应在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从而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鼓励对动物防疫事业的投入,计划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结构,逐年提高对防疫工作的投入。应保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头经费和必要的事业经费,要确保相关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受损的是政府,受害的是百姓。要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后防疫工作的实施者不再是技术部门,而是向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转变,正是由于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建立强大而牢固的防疫网络,进一步巩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从而确保全县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三)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反馈迅速,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做到资源共享,确保能及时启动预案,保证群众经经济损失最低。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5

一、××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一)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体系

经过近几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兽医站7个,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1个省级临时动物检查站,因土地问题,2005年建设项目至今未实施。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1人同时兼任着疫情信息员,能够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

(二)春秋两防免疫注射情况

2009年初,县疫控中心购进猪蓝耳病疫苗1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4万毫升,猪w多肽苗9万毫升,羊、牛w双价苗13万毫升,猪瘟脾淋苗9万头份,仔猪副伤寒0.4万头份,鸡ⅰ、ⅱ系50羽份3000瓶,禽霍乱弱毒苗6万羽份,牛出败3万头份,气肿疽3万头份。通过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12.0754万头(只),其中,牛免疫注射4.3442万头,免疫密度88%,猪免疫注射7.3865万头,免疫密度92%,羊免疫注射0.344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17.9803万羽份,其中,鸡免疫注射14.5233万羽,免疫密度90%,鸭免疫注射3.1876万羽,免疫密度89%,鹅免疫注射0.2679万羽,免疫密度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7.3956万头,免疫密度92%;猪瘟免疫注射7.5915万头,免疫密度95%;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4.065万羽,免疫密度88%;猪肺疫免疫注射0.6835万头,免疫密度9%;猪丹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猪付伤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禽霍乱免疫注射9.0656万羽,免疫密度46%;牛出败免疫注射1.7788万头,免疫密度36%;气肿疽免疫注射1.1519万头,免疫密度23%,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三)边境动物疫情监测情况

从2002年××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成立以来,一直对境内外动物疫情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切实做到预警预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期间,启动县乡村三级网络疫情报告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着力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与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2006年到2008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和补充,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2008年,监测站对645份家畜血清、488份家禽血清,90份猪全血开展了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监测结果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有397份(其中猪72份,牛157份,羊168份),免疫合格率61.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141份,免疫合格率为62.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份,合格率76.5%。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384份,合格率7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国外发生的猪流感,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于有的乡镇把动物防疫收费当成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以处理,提出减免动物防疫收费的问题,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如果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站与同各级卫生防疫站相比较,无论从重视程度、社会地位、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

(二)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没有几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不得力,紧急预案无法启动,如,现今在绿春、宁洱、思茅等发生的口蹄疫因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县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今年县委政府虽然把动物防疫的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下拨防疫经费二万元,但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说全年,只是上半年的春防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无钱防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快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的能力大大减弱;动物重大疫情的防制所需经费不落实,无法保障日常工作所需储备物资;动物安全风险储备资金缺位,政府要求100℅强制免疫并免费提供疫苗,但疫苗过敏可导致牲畜死亡,牲畜死亡政府就要赔偿,这笔风险基金没有专项保证,甚至连疫情处置费(扑杀、坑埋、药品等)都没有落实。遇有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造成疫情流行的隐患,而且极易引发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矛盾冲突。

(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在动物防疫基础建设上,虽然经过了3年的建设阶段,县乡基础设施也初见规模,但一旦动物疫情紧张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村级兽医室的空缺,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相应的储存设备,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其次是乡级畜牧兽医站,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设备相应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据调查,全县5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防疫包,还有的没有整套的防治工具,没有贮藏设苗的设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对××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对当地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动物防疫工作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树立“防疫事关全局,丝毫不能疏忽”的观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安排,应在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从而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鼓励对动物防疫事业的投入,计划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结构,逐年提高对防疫工作的投入。应保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头经费和必要的事业经费,要确保相关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受损的是政府,受害的是百姓。要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后防疫工作的实施者不再是技术部门,而是向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转变,正是由于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建立强大而牢固的防疫网络,进一步巩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从而确保全县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三)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反馈迅速,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做到资源共享,确保能及时启动预案,保证群众经经济损失最低。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6

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阶段,即2001—2010年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和2011年以来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建设是对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1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阶段:重在动物疫病防控自2001年以来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经历了系统设计和技术攻关、四省市(四川、重庆、北京和上海)开展追溯试点工作以及市场流通牲畜必须佩带二维码标识等3个发展阶段后,于200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该时期以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为中心,其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进。主要表现为:

(1)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采购动物标识22亿套,财政投入4.4亿元。

(2)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组织和人员保障由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提供。

在政府主导推动下,我国基本建立了一个符合国情和国际惯例及技术要求的追溯体系框架:

(1)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具有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消费安全双重功能的制度框架;

(2)形成了以畜禽标识编码为数据轴心,将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贯穿起来,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生产管理和执法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进而建立了从牲畜出生到畜产品销售各环节一体化的全程追踪监管体系的技术框架;

(3)初步形成了以兽医队伍作为实施和监督主体,行业内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实施框架。本阶段工作提升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2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阶段: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2011年以来,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的提出表明,我国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出现了从单纯动物疫病防控向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的重大转变。首先,在动物疫病防控上,针对牲畜养殖周期不同、病原携带时间不同、造成危害不同等,对牛、羊、种猪实施个体追溯,对商品猪实行个体标识基础上的群体追溯,通过采用二维码技术、集成电路(i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条码、cpu卡等不同的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进追溯技术手段多元化和技术管理标准化。其次,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上,通过明确中央、地方、动物饲养场、一线兽医、屠宰场和流通环节的相关主体等参与者的各自职责,以牛、羊、猪为追溯对象,正在着力建设从生产、流通到屠宰环节的去向可追踪、责任主体可追究、与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相结合的既适应国情国力,又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追溯体系。

二、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的若干方面

从世界畜牧业大国情况来看,从饲养场到畜产品的食品链全程追溯,已经成为其促进国内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还考虑到本国不同地区(州、省)动物疫病发生概率和防控成本的不同,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上,积极探讨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州、省)各自优势并增强各自积极性的分工协作机制:由中央结合自身和地方需要来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标识编码体系,并由中央负责跨地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信息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地方(州、省)内部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信息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主要由地方(州、省)政府负责;对加施动物标识给牧场主或饲养者带来的成本,中央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根据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消费的新发展,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1)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各自职责分工需进一步明确。随着我国畜牧业新的区域分工格局的出现和发展,中央政府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上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既要满足畜牧业生产大省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又要满足畜产品消费大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在中央财政、人力和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更大程度地发挥畜牧业生产大省在动物疫病防控上的积极性,将动物及其产品省内流通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责任更多地让省级政府负责。同时,中央也要更大程度地发挥畜产品消费大省参与跨省及跨区域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的信息管理,完善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的重要责任在于作好畜牧业生产大省和畜产品消费大省之间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无缝衔接。而这些内容目前在《动物标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中还未能充分地予以考虑。

(2)参与动物标识追溯需增加额外成本,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积极性不高。随着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也将成为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的重点。由于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主要是为了应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成本主要应由政府承担。当前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对动物标识的采用和维护,以及对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的提供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动物标识及其产品追溯发生的各项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为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应加快探索建立成本补贴机制,鼓励参与主体参与和维护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但目前类似成本补贴机制尚未建立。

(3)既满足中央层面宏观管理需要,又有利于地方工作推进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从世界畜牧业大国来看,中央政府层面上,发达国家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都特别重视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以及中央与地方信息平台兼容、数据交换等标准的制定。参照国外中央和地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分工,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中央和地方数据库兼容的技术标准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建设,应当是中央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因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顶层设计尚不健全,因此取得的进展还不够大。

(4)支撑国内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有效运作的信息网络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标准化管理的关键,一是要确保支撑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信息网络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数据和其他信息不被篡改和外部攻击;二是支撑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核心技术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保证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运行的稳定性与关键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根据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核心技术的开发,并力争对这些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这方面还需要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吸引多方面的力量参与,有待进一步努力。

三、畜牧业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1)中央应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数据共享,并明确中央职责是负责跨省份追溯,省级政府职责是负责省内追溯。应进一步推进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特别应明确:中央工作的重点在于跨省份流通的动物标识信息管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全过程追溯,而省级政府工作重点是省内流通的动物标识信息管理、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的追溯。中央数据库的数据采集重点是跨省份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省内流通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由省级数据中心负责采集;凡是跨省份流通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应首先进入中央数据库,然后由中央数据库同步与省级数据库共享;省内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则可由省级数据中心按需要将有关信息传入中央数据库,从而推动中央和地方的数据信息交流和共享。

(2)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合补贴的办法,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采集动物及其产品信息的积极性,以及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中央应制定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参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各项成本补贴办法,对其用于购买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方面的产品及设备予以适当补贴,以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和畜牧专业化合作组织成员参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制定科学适用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为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打好基础。随着中央和地方数据库建设职责分工的进一步明确,中央应将制定科学适用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技术标准,作为推动全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抓手,特别是通过各项数据采集、设备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将会有力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的标准化管理,进而也便于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推动。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7

一、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防控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区域为基础,以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以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为目的,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伍,逐步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县组建19个基层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选聘

100名高素质的基层动物防疫员,在全县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协调统一、运转科学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建设

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动物防疫员实施动物防疫,完善配套设施,足量供应动物防疫物资,确保正常行使动物疫病服务职能。

(二)组建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

按照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组建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成员由选聘的基层动物防疫员组成。其性质和职责是: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属县畜牧局委派的技术指导机构。其职能主要负责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监督、指导基层动物防疫员开展防疫工作,落实动物防疫责任,提高动物防疫质量。

(三)选聘基层动物防疫员

根据各乡镇总人口和畜禽养殖数量确定基层动物防疫员职数。基层动物防疫员属临时聘用人员,在本乡镇辖区内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畜禽的强制免疫、计划免疫、档案填写、耳标佩戴、消毒等日常防疫工作,同时协助所在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完成疫病普查、测报、疫情扑灭、法规宣传等工作。

(四)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管理

1.实行基层动物防疫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动物防疫员必须经过市、县畜牧兽医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且掌握动物疫病预防、疫情报告、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认定,取得初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方可在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上岗开展工作。

2.择优聘用制度。县政府成立专门组织,通过培训、考试等形式,按照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聘用。聘用后签定聘用合同,发放聘用证书,建立聘任防疫员档案,对聘任的防疫员实行动态化管理。

3.目标考核制度。每次集中“普防”结束后,由县畜牧局根据防疫目标责任书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对聘用防疫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五)建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

实行村级动物防疫日制度,每村每月固定一个动物防疫日,在动物防疫综合服务队的统一安排下,由防疫员按照防疫日到各村开展防疫工作,做到动物防疫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动物防疫明白栏制度,各村必须以防疫明白栏形式,将防疫对象、防疫内容、防疫周期、收费标准、防疫员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等予以公布,提高防疫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自觉防疫意识;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防疫员必须与分管的村签定防疫服务承包责任书,明确防疫任务、防疫目标和工作责任,并按责任书履行防疫职责。

(六)建立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制度

按照防疫员聘用合同要求和有关防疫工作标准,经业务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后,达到要求标准的,政府给予奖金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600元,此项经费列入县级当年财政预算。对完不成防疫任务或违规操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解聘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七)严格防疫收费

动物防疫收费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实行免费防疫,不得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其它常规动物疫病的免疫实行有偿服务,其收费标准及用途按豫价费字〔1993〕第107号文件执行,不得抬高收费标准,更不准乱收费。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8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要求,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主题,以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动物防疫队伍体系、经费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有效完善防控长效机制,大力规范和加强免疫、消毒、监测、报告、检疫、处置等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我市重大动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目标任务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要实现“两个力争、一个确保、两个保障”,即:力争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力争少发生或不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其它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疫情,确保疫情不扩散,人员不感染;大力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三、工作重点

一是健全落实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要继续按照“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要求,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继续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推进市、县、乡领导包扶制度,强化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体系,及时调整充实指挥部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和区域协作机制,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切实增强防控工作合力。

二是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努力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全面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全面加强以乡、村为主的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切实延伸并强化动物防疫网络。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经费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各地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预算管理,切实将免疫、监测、消毒、扑杀等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所需工作经费依法纳入预算,确保防控经费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平台和冷链体系建设,加快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动物防疫物质装备和工作条件。

四是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完善应急预案,完善指挥协调、监测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舆论引导、社会动员、风险评估等应急机制,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建设,实现应急工作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要明确和规范启动预案、封锁检疫、疫情通报等各项应急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抓好免疫和消毒灭源。要继续全面贯彻执行好国家强制免疫政策,全面推进免疫申请验收、每月补免周、免疫告知、免疫分类管理和免疫档案规范管理等有关制度,把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切实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要求达到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要求达到80%以上。全面推动以“一库、一柜、一包”为主的冷链体系建设,做到市、县有冷库、乡镇有冷柜、村防疫员人人有冷藏包,确保疫苗储存质量。继续抓好消毒灭源工作,督促生产、屠宰、加工、交易、运输、储藏等有关场所完善消毒设施,健全落实定期消毒制度,及时有效杀灭病原和阻断病原传播。

(二)抓好监测预警和疫情报告。要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改善监测条件,提高监测手段,扩大监测范围,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把握疫情发病规律和流行态势,做好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要建立健全免疫效果“飞行”监测,及时掌握免疫情况。要建立健全定期定点监测制度,重点加强抚河流域、种畜禽场、畜禽主产县、活畜禽交易市场、曾发疫情地区、交通干道沿线等重点地区畜禽疫情监测。今年,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总量要求完成2.5万头(羽)份以上。要建立村防疫员定期巡查制度和疫情报告责任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规定,规范疫情报告、诊断、确认和公布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要建立疫情举报核查机制,完善举报疫情核查档案制度,做到疫情举报有登记、有核查、有处置、有反馈,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三)抓好卫生监督执法和市场监管。要加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力度,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源头动物卫生监管力度。实行畜禽准调、途中检查、调入报检和隔离观察制度,加强省际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加强流通环节动物卫生监管,严防外疫传入。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证章标志使用和出证管理,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禽交易、屠宰、运输环节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大力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严格活禽经营市场开办条件,规范活禽经营、市场活禽宰杀等行为,加强活禽经营市场卫生管理,实行定期休市等制度,严防活禽市场发生和传播禽流感疫情。要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四不准一处理”规定,依法监督指导生产经营者及时就地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进入流通环节和传播疫情。

(四)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防控技术进场入户率。要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综合防疫管理,规范养殖行为,改善防疫条件,转变养殖方式,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今年,生猪主产县、家禽主产县要分别抓好生猪、家禽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模式研究和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每个县区要继续抓好5个以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示范乡(镇)、场建设,通过典型带动,示范辐射,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五)抓好宣传引导和科普教育。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省动物防疫条例》等动物防疫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方针政策以及基本知识,严格按规定把握好宣传尺度,不过分渲染,不刻意炒作,消除疑惑和恐慌心理,增强群众防控信心、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要重点宣传防控知识和病死畜禽“四不准一处理”规定,提高干部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提高从业者依法自律和主动防疫意识。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基层好的防控经验做法,互补长短,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氛围。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9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本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本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范文篇10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金山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金山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金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金山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金山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金山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金山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金山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