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9 20:32:39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范文篇1

1.1护士自身原因。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1.2患儿及社会因素。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1.3法律知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

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和患儿及其患儿家长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儿和其家长解释护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和患儿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要主动向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另外,护士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2.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所以护士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儿科有一些护理是具有强制性的,患儿家长对此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士必须保障操作顺利完成,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每项护理之前护士均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需保障操作技术的熟练。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断加强后勤的管理力度,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护士进行辅助,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给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长沟通。还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患儿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患儿的心情好了,也会提升配合度[7,8]。

3讨论

在儿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科患者均是小儿,小儿有很多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例如爱哭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会给护理造成困难,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会发展为危险事件,护士是护理患儿的主要执行者,护士也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当前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发生护理隐患。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护理操作,护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外医疗结构已经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做好儿科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患儿配合度低,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护理风险做出了及时的评估,总结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在儿科实施优质性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广大患儿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儿科护理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配合度差、意识障碍,且合并严重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脑瘫等疾病患儿。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5.21±0.67)岁;研究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31±0.56)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营养支持、普及疾病知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环境护理: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可在病房内适当张贴卡通画,并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儿童书籍,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排除病房内的安全隐患,可在窗户、病床周围安装防护栏等,同时护理人员应使病房保持整洁,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养病氛围。心理护理:多数患儿入院后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沟通,疏导患儿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配合,通过游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帮助家属解决问题。操作细节化:护理人员应完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疾病信息、治疗方案等,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具体治疗方案、疾病注意事项、治疗的必要性,定期对患儿进行筛查诊断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患儿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纠正。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②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66%,对照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度为81.9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3),见表1。2.2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其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大部分疾病发病急、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若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不当,将会加剧患儿病情发展,从而引起医疗纠纷[3]。为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患儿的护理措施已成为该科室的研究重点。现代护理措施在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从常规护理过度到全面细节化护理,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促进其快速恢复[4]。本研究将细节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患者中,通过对患儿的病房环境、心理及治疗过程的操作进行细节化护理,为患儿创建良好的环境,解决患儿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力度,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本研究表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住院费用及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细节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细节应用于儿科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护理效果更明显,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永红.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14(21):157-159.

[2]黄红梅,刘娟,陈清华.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15-117.

[3]曹艳.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2017,34(19):752-763.

儿科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文书;缺陷

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儿病情动态变化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这种原始文件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行为的记录。护理文书与一般性的护理文件不同,其具有法律效应,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具有法律约束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真实客观的反应患儿患病情况,并记录好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观察。此外,护理文书的动态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护理文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本文就儿科护理文书中的缺陷和改进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1儿科护理文书存在的缺陷分析

1.1护理文书具体的缺陷分析。儿科护理文书的缺陷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第一,体温单的护理文书缺陷。体温单上经常出现漏测、不填的现象,例如患儿的体温、血压、出入量的统计、大便次数的统一等,且有部分护理文书上的数据和患儿真实的情况并不相同,甚至有些体温单上的记录数据和实际测量的结果不一致,数据真实性存在严重质疑[1];第二,医嘱单的护理文书缺陷。医嘱单中经常出现漏记皮试结果的情况。护理人员有时会临时接受到医生的嘱咐,这种情况下较为容易出现忘记签名或者推迟签名的情况,偶尔也会出现记录错误,将不同时间的医嘱记录在同一时间;第三,护理评估单的缺陷。护理评估单中会经常出现未按时评估,医生记录的内容和护士记录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有医生记录患儿有过敏史,但是护士的记录却没有出现这些内容。也存在护士和医生记录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皮肤颜色、弹性等方面的不一致;第四,护理记录单上存在的缺陷。包括记录过于简单,漏填、错填(如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状况等),以及记录连续性差、病情有变化不及时记录等。

1.2儿科护理文书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儿科护理文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护理文书属于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应。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中的记录需要担负一定的法律意识。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文书的正确认识,最终导致工作态度不严重,护理文书中出现较多的问题;第二,工作态度不够积极,责任心不强。从护理人员自身角度来看,护理文书漏填、错填的现象主要与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着直接关系,这说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2];第三,医生和护士缺乏有效沟通。在护理文书的缺陷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医生的记录经常和护士的记录有出入。这说明,医生和护士在沟通方面还有所欠缺,医生从患儿家长口中获得了资料没有及时分享给护士,导致护理文书记录不够准确;第四,电子系统的不够稳定。部分护理文书采取的是电子记录的形式,电子记录可以帮助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也有可能因为电子系统的问题或者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导致出现护理文书复制粘贴错误、数据未及时输入等情况,影响护理文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3];第五,对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力度不足。护理文书关系着患儿未来的身体健康发展,医院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保证护理文书的质量。但是,部分医院对护理文书的质检工作较为放松,导致护理文书容易出现严重的缺陷。

2儿科护理文书的对策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要保证护理文书的质量需要医院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医院必须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了解,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4];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为护理文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基础。

2.2加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交流。护理文书中,由于医生和护士沟通较少引起的护理文书记录不一致的问题较为突出。要改变这一情况要求医生和还是能够加强交流和沟通。在需要进行护理文件记录时,护士应该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同时还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尽量全面的了解患儿的病情,随时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保证护理文书的质量。

2.3加强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监控。医院要建立三级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监控。首先,建立责任护士制度和责任床包干制度,由责任护士对责任床负责;其次,护士长及负责文书管理护士对护士记录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检查,查看护士有没有漏填的地方以及护士是否有及时签名[5]。最后,建立专门的质控小组,每周检查两次,并对比护理文书中是否有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如发现不实之处,立即予以修改,同时同好签名工作。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需要经过反复的检查和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记录,记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客观事实进行记录,不得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3结论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文书的缺陷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评估单以及护理记录单上存在的缺陷。儿科护理文书中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护士工作态度不够积极,责任心不强、医生和护士缺乏有效沟通、电子系统的不够稳定以及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力度不足等因素相关,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需要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交流加强并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监控。

作者:任蓉 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黄少姬,陈秀范.128份死亡病案护理文书缺陷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96-97.

[2]徐燕华.急诊科护理文书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05:194 197.

[3]任顾群,严喜章.rca分析在妇产科护理文书缺陷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06:49-52.

儿科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是最近几年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主要表现在明确客观的概念上来完成工作。现在,循证护理咋我国正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治疗领域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儿科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儿的年龄范围为0.5岁至5.5岁之间;有26例患者腹泻,有27例患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中具有统计和分析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医护素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康复,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医护人员要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善于总结护理时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要针对每个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方法。(2)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患儿在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出现焦虑的现象,医护人员要协助患儿消除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要鼓励患儿家长在其身边陪伴治疗,家长本身也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连续、固定的护理,例如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玩具、物品、实物等感官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轻抚、拥抱等来表达自己的善意。这些都有助于患者内心焦虑情绪的消除。(3)患儿疼痛护理。患儿往往对疼痛都会有着过激的反应,尤其是侵入性治疗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缓解患儿内心的焦虑情绪。在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鼓励、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分散患儿内心焦虑的内心,缓解侵入性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对于许多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儿,医护人员要与其进行沟通以及心理疏导,增强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分析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家属的满意率以及积极行为的参与几率。

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表1可知,在对照组中(n=34),护理纠纷率为10(29.4%),护理差错率为11(32.35%),积极行为参与率为22(64.7%),家属的满意率为23(67.65%);而在实验组中,护理纠纷率为3(8.8%),护理差错率为1(2.94%),积极行为参与率为31(91.18%),家属的满意率为30(88.23%);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积极行为参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反抗的现象比较常见,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往往会出现抑郁、怀疑的心里,另外患儿的家长也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现象,这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所以对患儿的及时治疗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情绪调控,另外还能够帮助提高患儿的质量质量,这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护理的出错情况,降低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纠纷,提高患儿的参与率,让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结果更加的满意。

作者:严晓春 单位:嘉定区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美先.循证护理在儿科病房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5(03):378-379.

儿科护理范文篇5

关键词:儿科病区;影响因素;安全风险

儿科病房主要收治语言以及心理、行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儿。此种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也并不典型,因此护理时意外情况较多、护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护理失误。针对儿科护理特殊性,护理中一定要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各种不良因素,提出对应防范策略,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患儿,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10岁,平均(5.64±3.16)岁,病程1-7个月,平均(4.30±2.41)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儿科常见疾病,排除特异性疾病患儿,且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研究时间内本院儿科护理人员共26例,未出现离职等人员调动,平均年龄(26.15±2.16)岁。1.2调查方法。研究时确保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并对治疗方式有充分了解。观察记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护理纠纷的事情进行分析,汇总、总结;找出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制定出对应处理方式。在对护理中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时可在儿科主任同意下进行集体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护理人员自身状况,主要包括,护理态度以及技能等各种影响因素。1.3问题预测。分析本次问卷可知,首要影响因素为护患沟通问题。出现护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为患儿年龄较小,且治疗依从性纳差。自身不适时无法良好表达,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有一定缺陷。极易因为吃药、注射等出现哭闹。患者家属陪伴时焦虑、烦闷因此也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怀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也为重要问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问题。出现此种问题和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操作未依照操作流程有重要关系。研究中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会因为工作量大简化操作步骤,并未依照有关程序认真、按时做护理记录。由于儿科疾病发展较快,因此医生无法依据患儿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有效治疗。部分护理人员入职时间短,理论知识无法熟练融合到实践中。由于医疗和护理器械更新较快,因此会出现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均为护理造成较大限制、障碍[1-3]。护理人员意识问题。护理时个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薄弱为营养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交接班不认真、对操作制度执行力度差。治疗以及护理时并无严格遵循要求流程。巡视不及时,营养患儿抢救实际。病房管理因素,病房为患儿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但换季时,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会持续增加。患儿多造成房间内拥挤,恢复期、急性期共处一室的情况。消毒和隔离措施执行不严则会造成较差感染,此种因素也为儿科病房重要护理安全因素[4]。用药因素:小儿用药由其特殊性,药剂量较小、个体性差异较大,用药程序较为复杂,新药多,剂量各异,因此护理中会出现剂量、配药失误。儿童血管壁较薄同时通透性高,输液时采用血管等刺激性药物会使得穿刺位置发生皮肤苍白,渗出肿胀以及坏死,为患儿造成较大痛苦。此种问题也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隐患。同时家属也会由于失误出现未遵医嘱用药的情况。由于家属医学知识匮乏,同时对护理配合度差,便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以上各种行为均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因素。

2结果

通过前4个月护理中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对记录结果分析后发现,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事件有12件。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管理、患者。依据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问卷报告分析后发现,依据因素强弱可分为:护患沟通、护理技能、护理意识、护理人员分配、患儿。分析可知进行对应干预后总体风险事件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儿科护理时由于工作量大且难度高等特点,风险因素较多,为降低护理风险进行良好的护理管理便十分重要。现主要依据其它学者分析经验和本次研究数据,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沟通能力,强化护理意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和家属以及患儿沟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端正自身工作态度,为沟通打下基础。交流过程中采用注意语气和态度,多使用敬语,为患儿和家属讲解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其分析护理、治疗过程中的疑问,提升理解以及合作。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沟通方式方可保证高效、和谐的护理确保患儿家属对充分理解药物使用功能方式、护理操作方式,积极配合护理,且护理满意度95.60%较高[5]。提升自身护理能力以及水平。医院要确保护士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则要进行专题培训。引进新设备和仪器时也要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提升其护理专业能力、技能。在安排工作中,注意护理力量搭配,做到老带新和不同特长之间的互补,通过此种方式降低护理中由于专业技能造成的护理风险。重视护理管理。首先对护理人员要合理分配其工作时间,弹性安排工作排班,降低护理人员自身工作压力。规范护理制度,对常用药物和器械以及生化指标检查,均要严格记录,规范操作。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引导护理人员提升自身护理专业性,强化护理安全性。强化病房管理。改善患儿就医环境,将患儿分期分室。不同病种患儿禁止交叉,并做好消毒工作,地面要进行湿式打扫,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月对无菌物品、空气、工作人员实施检测。强化医护人员手部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完善护理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可有章可循。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服务等法律法规。也可请专业人员讲解有关案例,提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定期组织我是患者活动,引导患者换位思考,体验患者情感,提升共情心[6]。用药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用药知识,主要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行儿科用药剂量知识学习,确保配药时精确计算,做到不慌不乱;对输液速度要严格控制,条件允许可采用输液泵、推注泵。对于以上内容可时常进行操作培训,技能比赛,时刻保持护理技能的提升。在学习用药知识时也要为患儿家属进行普及,确保家属了解用药目的,注意事项。主要有禁忌食物和配伍注意事项。做好宣传教育,多为患儿进行关爱,也可以微笑和抚摸的方式激励患儿配合治疗、护理。对医疗知识缺乏的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合适的护理方式,例如专人护理,睡眠时要在有床栏位置,禁止私自调节滴注速度,保护留置针的方式,遵守医院制度,禁止私自换床,擅自离开医院。

综上分析,儿科护理人员一定做好安全防范,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提升专业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强化病房管理,以患儿为中心,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得到良好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爱芳,李敏,王秀琴.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28):203-204.

[2]孙宇红.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20):89-89.

[3]张浩.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55-356.

[4]苏娥.风险预防护理在儿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209.

[5]李岚.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00104-00104.

儿科护理范文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建议

护理贯穿医疗诊治的整个过程[1],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促进患者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因此护理工作也是所有科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科是主要涉及儿童身心发育、疾病防治及保健等的综合性科室[2],由于儿童患者具有年龄偏小、自身抵抗力与防御力较差、认知度较低及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致使儿童的护理难度及风险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偏高,这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及患儿的就医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群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儿童的护理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重视,这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来讲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机遇。临床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与环境,均可能成为引发儿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3],依据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并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的管理质量并保障患儿就医安全,就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事件中的32例患儿,年龄为2~11岁;男19例,女13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内分泌疾病4例。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特异性疾病。1.2方法。通过对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引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因素中服务态度差、责任意识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中认知度不足与不配合护理,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差也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见表1。

3讨论

临床表明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较多[4],且涉及范围较广,不仅会对儿科的护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威胁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在当前护患关系紧张的医疗背景下[5],如果儿科的护理安全问题严重,势必会引起更多的护理纠纷,一方面影响患儿的就医安全,另一方面会加剧护患关系的紧张形势,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临床证实不断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6],找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加以整改,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措施,也是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改善护患关系的主要措施。3.1原因分析。本次研究通过对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出现的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占62.50%、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占28.13%、环境因素占9.37%,提示护理人员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及环境因素均是引发儿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占比较大的原因是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执行者,自身的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高低均会影响护理效果。其中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常表现为对患儿缺乏足够的耐心,部分护理人员还可能存在采用粗暴行为对待患儿,导致患儿出现恐惧心理,不仅会影响患儿的依从性,还可能对患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低表现为护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专业素养及护理细节不到位等,致使患儿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增加了护理纠纷发生风险。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低表现为护理工作开展中出现较多的差错,或在突发情况的处理上手足无措,导致患儿的护理效果降低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2)患儿及其家属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儿年龄偏小,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加剧患儿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致使患儿出现不配合护理等现象,护理人员无法得到来自患儿的信息反馈,就无法给予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导致护理效果降低,而经验护理也会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患儿家属本身应作为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桥梁,但由于儿童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导致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至于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无法开展有效的沟通,甚至产生误会,最终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安全事件。(3)环境因素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原因是部分医疗机构受到规模限制,无法满足每位患儿的护理需求,或因环境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医院感染风险,给护理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困难。3.2改进建议。持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科室应依据我国最新管理条例,不断完善管理系统及相关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的开展。加强护理监管力度,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完善护理监督制度,将护理监管范围深化到各方面,定期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并上报,讨论并提出整改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一方面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与患儿的利益。注重护理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及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儿及其家属多做考虑,耐心、宽容的对待每位患儿及家属。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措施时出现的护理差错多少,直接决定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因此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的学习,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对护理人员的阶段学习进行考核,护理人员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未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直到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增加奖惩机制,将考核纳入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宜的奖金,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对排班、值班等进行科学调整,例如高峰时段多安排人手,夜间值班应安排资历高护理人员带领资历低护理人员,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加强护患沟通,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应对不同患儿及其家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宣教工作,实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及护理信息反馈,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时应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以提高依从性,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与环境均可能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持续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就能有效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石兵霞.儿科护理中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217.

[2]邵瑞娜.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0-261.

[3]齐瑞霞.影响儿科药物治疗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6):215-216.

[4]李玲燕,李翩.探究小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j].今日健康,2016,15(12):178.

[5]李欣.通过等级医院评审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40-142.

儿科护理范文篇7

暑假期间我作为护理人员到医院实习。进入医院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

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前进!我在前进!

实习心得

在儿科实习,要多看,多听,因为孩子有的小的还不会说话,这就要看你的观察能力了,这就要你多观察才能得出来的。在就是小孩的输液用量一定要掌握好,比如有些药物如喹诺酮类的药物,就不能用于小儿,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还没有健全,用了可能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厉害的就有可能出现药物性耳聋。

儿科护理范文篇8

关键词:细节护理;常规护理;儿科

受儿科患儿年龄小,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并具有好动等特征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不高[1]。同时,加上患儿家属往往存在过度紧张的心理,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为了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我院对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儿分别采取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以探讨各自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48±2.89)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2±2.71)岁。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树立细节护理观念,建立友好护患关系。若想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儿便需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并体现于自己的语言、行为及体态等任一个细节中。例如,在每日护理之前需向患儿及其家属亲切问候;在对患儿进行操作前,需对其进行鼓励,即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可责怪患儿及其家属;每日对病房进行巡视时,应多传递关爱。通过多关心、爱护患儿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让其充分信任护理人员。2)提高整体素质。现阶段,出现护理细节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护理人员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水平不高以及缺乏临床经验的问题。所以,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细节护理工作中。3)树立风险意识。患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格外关心患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强化风险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每个护理工作细节中。即便是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同样可能发展为危险事件。所以,应格外重视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查找并发现,同时对周围环境需加强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告知制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规避风险。4)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制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从患儿入院开始,到患儿出院为止的每一个细节均可实现有章可依。对危重患儿加强监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建立透明合理的医疗费用机制,做到每个细节均有管理标准以实现有据可依。

1.3观察指标

1)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有关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90分;中:70~90分;低:<70分。2)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其中护理满意度=(满意患儿人数+基本满意患儿人数)/总患儿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现阶段,虽在护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细节护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极易增加护患纠纷的风险[3]。护理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均可能导致发生不容小觑的损失[4]。同时,大部分儿科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较重,加上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较弱,导致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较低的问题,增加了护理意外的风险[5]。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护理对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具有重大价值[6]。细节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转变护理理念,处处以患儿为中心,努力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7];同时通过提高整体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树立风险意识以规避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8]。本文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充分表明,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护患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静 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普儿科

参考文献:

[1]陈艳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9):1709-1711.

[2]韩清蕊.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前沿,2016,23(04):62.

[3]郭玉变.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27-128.

[4]占利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44-145.

[5]霍燕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8):200-201.

[6]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09):241,245.

儿科护理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将使用常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2017年1—12月在该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后的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具体制作与使用:(1)警示标识设计原则: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护理管理中,使用鲜明有特色的标识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制作的风险警示标识要具备清晰明了、美观大方、鲜明有特色[5]。且整体色调和文字相映衬,突出警示内容[6],同时可将漫画和动画人物加入其中,引起患儿及家属观看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2)警示标识的应用:①公共区域。卫生间及楼梯间放置“小心地滑”黄色落地式警示牌之外,地面加贴蓝色“小心地滑”温馨提示语,开水间“小心烫伤”改为粘贴式卡通标识贴于墙壁显眼处及开水器出水口附近,同样也要在地面加贴蓝色“小心地滑”温馨提示语。②病房区域。“防跌倒”“防坠床”“防脱管”等警示标识分别用红、黄、蓝等不同颜色制作成插条,责任护士根据对入院患儿的病情评估,将正确适宜的警示标识插入患儿床头卡上,便于引起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注意,确保护理安全,同时病房墙上粘贴卡通式的安全须知,包括防走失、贵重物品保管等。③特殊区域。儿科穿刺间及治疗室等特殊区域粘贴颜色醒目的标识,提醒做好三查七对;药品存放柜外粘贴左进右出,近期先用等标识提醒;对于高危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剂、细胞毒化药物等特殊药品单独存放上锁,并在抽屉外加以警示。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存放有明确的警示标识,便于引起治疗护士的注意及识别。④手腕带标识。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材料更为透气及柔软度更好,增加舒适性的同时,减少患儿皮肤过敏几率及皮肤损伤;增加腕带孔洞数,以便更好地对腕带佩戴松紧适宜度进行调节,避免孔洞间距不合适,佩戴过松容易遗失,佩戴过紧容易造成手腕部血运不畅的缺点。⑤各类管路标识。使用粘性更强防水性更好的材料用不同颜色进行统一设计制作,使其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及规范化。⑥对于科室所有的抢救仪器设备设立编号,制作“性能完好”或“损坏”标志牌,对小儿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呼吸机等严格交接班,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的仪器悬挂“性能完好”标志牌,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悬挂“损坏”标志牌并报修。同时每种仪器制作使用流程及消毒保养流程图粘贴于仪器上,以方便使用。⑦拖把及各类清洁用具。不同区域的拖把及清洁用具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粘贴严格区分,防止生活区域拖把等清洁用具与医疗区域及办公区域清洁用具混用,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1.3评价指标。比较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统计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儿科住院病区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4%,远低于对照组14.59%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版护理标识在儿科病区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作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有段,对于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护理安全管理上,使用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较少,且设计单一,缺少吸引性,因此产生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较差,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由于亮眼的颜色和鲜明的特点加强了对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视觉冲击,因而能够及时获得提醒,一方面能使护理人员产生警觉,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由于精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某些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中加入卡通形象,也能够引起患儿和家属的注意,令其主动去读、了解标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患者家属参与风险管理的自我意识提高,起到了双向警示作用,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对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进行规范、统一的制作、应用及管理,促进和优化了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以及家长在孩子生病时期容易发生激惹的状态,都要促使管理者必须在护理安全管理上花心思动脑筋,改良版风险警示标识能够及时有效对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进行提醒,从而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时,使用改良版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能够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醒目的颜色及更加有趣的图案更加吸引眼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得到有效提醒,也能调动患儿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管理,进一步防范护理意外发生同时增加了依从性,护患关系更融洽。同时,改良版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规范有效使用,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效率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执业环境满意度及职业成就感也会提高,从而使护理人才队伍更加稳定,为患者带来更满意的治疗和护理体验,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使医院获得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张娜.实用新型医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牌设计与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33.

[2]陈金定,刘海霞.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89-191.

[3]陈侃,谢雯.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229-231.

[4]陶玉香.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51-152.

[5]倪建珍.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1):109-110.

儿科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儿科病区;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是工作中的重点问题[1]。儿科病区收治对象特殊,患儿的心理、语言能力发育不完全,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加上患儿的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突发事件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成为护理风险的高发科室,一旦某个护理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2]。为了加强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我们对儿科病区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1儿科病区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儿科护士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因此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外,还应当有爱心、耐心,认真、细致的对待工作。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很难在工作之余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除了常用的护理技术外,缺乏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研究,同时也缺乏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这使护士在面对患儿及家属时不能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业务熟练度不高,在病情观察上容易出现疏漏。此外,部分护士的沟通能力不足,一些正确的护理行为不能很好地向患儿家属说明,导致家属出现疑虑甚至产生误解,从而引发纠纷。1.1.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及风险防范意识。护理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减少工作疏漏,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病区的护理安全质量[3]。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部分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出现诸如查对不仔细、交接班马虎、违规操作、病区巡视不及时、发错药、穿刺后忘记松止血带等现象,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此外,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在发现安全隐患之后也并没有及时上报或处理,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1.1.3用药安全因素。患儿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剂量较小且个体差异较大,在加药时需要详细计算药量[4],但由于临床新药层出不穷,儿科用药逐渐增多,加上单支剂量的不同导致药量难以掌握,部分护士在工作繁忙时出现马虎大意,未进行核对的情况,就会导致配错药、用错药的现象。此外,由于患儿的血管壁较薄且通透性高,如果在治疗中有血管刺激性药物则会导致穿刺部位发生渗出、肿胀等现象,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容易引发纠纷。1.2病区管理因素。病区是患儿住院期间生活和治疗的主要场所,如果病区管理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例如在流感季节期间未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就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如果未做好病区探访管理,不但会影响病区环境,更易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1.3实习生带教因素。实习生刚刚离开学校接触临床,工作经验缺乏,部分护生尚未完成角色转换,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高压和严谨性,工作中态度散漫,不认真,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护生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护理技术差,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因此带教老师一旦出现疏漏,未能做好指导和监管工作,就会影响儿科病区的护理安全[5]。1.4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的年龄较小,很难积极配合治疗,加上现在儿童多为家中独子,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又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常会做出一些不配合治疗、不遵守制度的行为,依从性较差,给护理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患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坠床、碰伤等风险,如果家长没有重视护士的床栏使用宣教,没有及时看护好患儿或私自取下床栏,就容易导致患儿发生坠床风险。

2护理管理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重视在职护士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培训,科室定期安排相关知识讲座,由科室医师担任讲师,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等进行讲解,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加强病情观察能力培养,工作中实行一帮一互助形式,由资深护师负责指导低年资护士,全面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鼓励护士们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以适应当下的护理需求,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全面提高其工作水平。2.2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求护士遵守科室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实施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责任心,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患者需求第一的服务理念,以维护患儿安危为己任,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将护士的工作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尽职尽责。设立风险隐患登记表,鼓励护士发现风险隐患并上报,对发现隐患的护士提出表扬,每周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制定防范对策,确保持续性改进。2.3强化儿科病区管理。改善病区的就医环境,划分区域,分流患儿,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患儿要妥善安排,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设立探访制度,减少探访人员,由专人负责病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每天至少两次打扫地面,至少1次进行空气消毒,早晚各1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min,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配合院感办工作,做好地面、物品表面及空气的消毒,做好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规范一次性物品使用,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类。2.4确保患儿用药安全。在组织护士进行用药安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做好用药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成立监管小组,不定期对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查,提高护士们的警惕性。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考核,了解护士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水平,加强医护交流,鼓励护士不懂就问,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将常见的用药知识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张贴在病区走廊,提高患儿家属的医疗知识水平,做好患儿用药安全观察的同时,也提高家属的依从性。2.5重视健康宣教。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患儿家属的医疗常识掌握程度,使其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护理操作时要有耐心,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消除家属的担忧和疑虑。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要耐心解答,不给模棱两可的答案。针对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的家属,宣教方式不同,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告知家属不要擅自调节滴速,不得私自更换床位,不要擅自带患儿离院,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结语

护理安全工作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人员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儿科病区的安全管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观念,耐心做好家属的解释和宣教工作,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雪梅.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107-108.

[2]刘海燕,陈永红.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剖析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6-787.

[3]张静.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4):863-864.

[4]杨文先.儿科病区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