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2-09-22 05:23:01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会计专业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1

(一)会计专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标准局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应当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1.学术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较强;从语言表达上看,学术论文很多是采用专业术语、专业性图表和专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的读者主要是专业上的同行。因此,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和规范,文中即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用语。

2.科学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要准确、思维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得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在论据上,应当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地论证。

3.创新性。它要求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就表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上。创新性表现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推翻了前人的某种定论,是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等。有时在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和新因素等,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4.理论性。它指论文中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论证,不能只是材料与文献的简单罗列,应当是在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术论文按内容的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会计专业论文是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一种,它是系统地阐述、讨论或研究、探讨某个会计专业问题的文章。会计专业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

(二)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所撰写的会计专业论文,在内容上应当力求做到:(1)准确性,即论文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写作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要准确地运用各种概念,概念的定义(或内含定义)和外延要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判断要明确,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要揭示其性质和规律,明确肯定或否定、真或假、正确与错误、广度和深度,或不同程度等之间的界限;推理要科学,根据已知的判断(前提)引出新的判断(结论)是科学的,论证清楚,认识正确。(2)鲜明性,即论文能以简明的语言,表明作者明确的观点。(3)生动性,即论文的内容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趋势。(4)合规性,即论文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也要在形式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论文学术的规范要求。(5)理论性,即论文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科学原理。(6)创新性,即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如新建议、新措施、新方法、新公式、新模型、新资料、新证明、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和新体系等。(7)层次性,即论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同一层次的篇幅基本均衡。(8)精细性,即论文中要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如立论不当、资料不实、分析绝对化、概念不准确、判断不科学、推理不合理、结构不严、内容前后矛盾不协调、字句含糊和标点符号不准确等。(9)完整性,即论文的学术要素齐全与规范。

2.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法律要求。应当做到:(1)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即对论文中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所确定的著录规范要求,列出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2)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对凡是属于自己独创性论文中所形成的观点、材料和数据等形式的成果,发现他人的论著借鉴运用,但未用规范方式加注与列作参考文献时,应当保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赋予的权利追究使用者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3)应当透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侵权行为的界限,如根据该法第五条规定的精神,在论文中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属于剽窃和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

二、会计专业论文的基本撰写程序

(一)选定论题

1.正确选定论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如果论题过大,到时可能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完成;如果论题过小,不能达到研究的水平。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狭义地说,是指选定写文章或者著作的题目。广义地说,是选择科研领域,确定科研方向。

2.需要注意与选定论题有关概念内涵上的区别。(1)课题。它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如“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中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问题”。(2)论题。它指在研究过程中所确定的论述范围或研究方向,也就是解决前面说的“写什么”的问题,属于内容要素,如“关于会计委派制的问题”。(3)标题(题目),它是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它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属于形式要素,它可以在文章写成后加上去,也可据内容改换,具有较大的弹性。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明显地揭示出论题,如“会计委派制利大于弊”。有些文章从标题上是看不出论题的内容,如“浅谈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在选定论题时有一个思路问题,就是把小题做大?还把大题做小?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演讲中曾经强调,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尽量把小题做大。他曾经举例说,汉语中的一个字都可以做成一篇论文。

3.选定论题时需要思考以下六个因素。(1)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有大问题、中问题与小问题之分。各个专业领域里的问题非常多,只要处处留心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2)我喜欢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既有长期性跟踪的专业性问题,也有临时性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还有完成任务性的命题式问题,如课题研究。(3)我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自身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把长期研究、中期研究和短期研究进行组合。(4)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这就要提倡广泛搜集资料并追究根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5)了解别人从什么角度研究此问题?它的研究视角是什么。因为从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这里要注重切入点选择与学科交叉性的研究。(6)了解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同样问题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掌握。

4.选定论题阶段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1)要掌握选题原则,即要有创新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2)要明确选题范围,可包括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要优化选题方法,既可在命题中选(如根据相关的《论文选题指南》选定),也可自行选定。在选定论文题目时,要避免一般化、表面化、雷同化、陈旧化、宽泛化和琐细化。

(二)搜集资料

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揭示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研究需要占有的大量资料,不仅是数量要求,而且要有质量的标准。只有搜集的资料是真实的,才能为研究成果也具有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搜集资料的要求:1.搜集的资料要全面,要有针对性;2.搜集的资料要真实,要有客观性;3.搜集资料的方法要广泛,可采用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三)拟定提纲

1.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现实中,有不少会计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于感到“难”。由于遇到了难题,多少影响了写作论文的信心。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就是解决“开头难”的一个重要步骤。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形成全面的观点;才能排列问题的顺序,使观点鲜明。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提纲,下笔千言,实际上可能离题万里,是为大忌。

2.拟定提纲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拟定粗纲(一层结构),即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展开的各种论点(观点),作为大的部分,并按顺序确定大的标题。这种提纲只有大标题这一个层次,是体现论文题目的中心论点的各种论点。它是在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思考才能确定。其次,才是拟定细纲(多层结构),在粗提纲的基础上,在每个大的部分、大论点之下,形成相互依存的多层的小论点;也就是在大标题之下有小标题,小标题之下有论点或论据或资料来源。细提纲是粗提纲的细化,大论点中有小论点,层次分明,便于写作。根据研究任务和论文题目的内容来看,提纲可以是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结构(如上例格式)等。

3.拟定提纲的构思逻辑。(1)构思论文主题,即拟传递的主要信息;(2)构思论文形式,即拟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是论文、调查报告还是实证分析报告等,是写纯理论性、普及性还是应用性论文;(3)构思(确定)研究方法,即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4)构思论文范畴,即怎样写,写多宽,大致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5)构思论文布局,即其论述与表达的逻辑关系;(6)构思论文的写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与如何切题;(7)分析读者对象,即考虑论文读者的不同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关系;(8)分析不同论文要求上的特点,以提高创造性劳动的效率。

4.拟定提纲的基本要求。拟定提纲时,应当做到:要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全面论证中心论点;要注意内容前后的顺序,以反映论文结构的层次关系;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联系;要注意文章的体裁,以反映不同特点;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纲,并经过多次修改确定。

(四)撰写初稿

论文的初稿要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拟定的提纲分层次(部分)编写,原则上要按照论文的先后逻辑顺序完成论文引论、本论和结论(或结尾)的拟稿工作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工作。撰写初稿时要求做到:尽量提高撰写初稿的质量,切实做到以论为纲、观点与材料统一、逻辑思维严谨、论文层次清晰、文字表达精炼。初稿的写作方式有手写与机写两种,目前一般均采用机写方式,但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

因此,在论文初稿写作时,需要做到:集中主要精力,抓住灵感不放;围绕主要线索,细节不须纠缠;行笔信马由缰,篇幅不受约束;随记相关联想,争取一气呵成;及时补充遗漏,格式稍加整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初稿,标题可以暂不考虑,内容可以信马由缰,拦路虎可暂时搁置,数据可以暂不测算,篇幅可以暂不限制,出处可以暂不查实,要尽快搭起论文框架。

(五)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是提高认识和提高论文质量,以便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的一个重要程序。修改初稿的步骤为:1.通读初稿,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2.修改与调整结构;3.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与调整;4.进行语言修饰,逐一审读和修饰论文内容的段落、句子、字、词和数码等,以使其符合相应论文规范的要求。

(六)论文定稿

编写的初稿在按照拟定提纲的要求反复修改、补充与校核对后方可定稿。作者判断定稿的标准,是论文的观点(中心论点、基本观点和具体论点)正确,论据(理论和实践依据)合理,结构(文章体系)严谨,文字通顺,资料真实。论文定稿后,还要认真做好誊正、校对和署名等技术性工作。

三、会计专业论文的主体学术要素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要求,一般的会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十项基本的学术要素。

(一)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会计诚信: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会计信息·会计意识·会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类型·层次·目标”等。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会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作者姓名的译名署名置于外(英)文标题下一行,中文译名一般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中间为半角逗号并空格(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空一格;名字不缩写;斜体。如: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

(四)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六)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但有时有些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数量。如,有的学校现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就要求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

3.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

4.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x]”)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但据文献特点在列示方式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在论文写作中,若还涉及到科技报告和专利等其他类型的文献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参考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05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作相应处理。

(八)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附录应另起一页。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附录一”、“附录x”)。

(九)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后记应另起页。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鸣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鸣谢”方式。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四、会计专业论文的主要表达规范

(一)行文

1.用字规范。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段首规范。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字符规范。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半角字符。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避免背题。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条次格式。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款次格式。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可接着“(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项次格式。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4.目次格式。目次是正文的第四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目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若题序和标题不单独占一行时,则在标题后加句号,后面接着叙述内容即可。

5.其他格式。当条、款和项次下不单设层次时,也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用“(1)…………;(2)…………;(3)…………。”等的行文方式列举事项,显示层次。但若在条(或款、项)次下不设单列的层级(或者在目次下还要分层次)时,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或者分段)中采用文字顺序词,如“一是…………;二是…………;三是…………。”等类似的行文方式。若在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或“其一”、“其二”等顺序词时,其后不能使用顿号:“、”,而必须使用逗号:“,”,且其编序一般以五号为宜。

(三)表格

表格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须运用的一种专门技术。在论文中凡涉及表格运用时,应当满足六方面的基本要求:

1.表格编序。论文中的表格应当统一编序(如:表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表章序——表序”,下同),采用方式应与插图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用阿拉伯数字,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每个表格应拟表名,如“xxxxxx表”。

2.表格导入。论文中凡导入表格时,均应使用类似“见表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表所示”。表格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的标题中,如:“1.xxxxxx(详见表1)”。

3.表序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两格,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标为“表xxxxxxxx表”。

4.表格设计。表格形式全文应当统一,可选用上下有线而左右无线的开口式表格、四边有线的封闭式表格或三线式表格等,设计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排列整齐美观(如表内出现换行时,即可考虑取消页面设置定义的“间距”限制)。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相应的计量单位,或者在表头靠右边注明相应的主要计量单位(如“计量单位:元”),右缩进两格。

5.表内内容。表内文字或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他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填注。表格内各项目栏内容(或数据)的字号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小(宜用小于正文半个字号),但全表的字号应当统一。一般情况下,表内数据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表底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首行缩进,小于正文半号楷体,内容转行时则悬挂缩进两个空格)。一般情况下,表序、表题、表格与表底所附必须的“资料来源”项最好同页,若表格实在需要分页时,表格标题行应当重复。

6.表格运用。论文中凡运用表格数据时,均应使用“见表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表所示”。

(四)插图

图示是表达论文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论文中凡涉及图的运用时,应当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插图编序。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图序方式应与表格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图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图章序——图序”,下同)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若全文仅有一个插图时,亦可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要绘制清晰。

2.插图导入。论文中凡导入插图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图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图所示”。插图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图1)”。

3.图序图名。插图的结构设计上应简洁且排列美观,线条之间的关系清楚(选用箭头)并尽量减少交叉。图序和图题置于插图下方,标为“图xxxxxxxx图”,居中。若某插图由若干个分图所组成,则各分图用“图xa”、“图xb”、“图xc”……标出。插图内有关文字的字号可据需要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插图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图序和图题下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以及“图标说明项”(首行缩进,小半号楷体)。插图、图序、图名及必须的“资料来源”和“图标说明项”必须排于同一页内。

4.插图运用。凡在论文中运用插图资料时,均应使用“见图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图所示”。

(五)公式

公式也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论文中凡涉及公式运用时,应当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公式编序。论文中的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编序方式与表格和插图统一,如:“(式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式章序——式序”,下同)”。公式的序号“(式x)”排在公式版面内容居中并靠右侧,且全文所有公式的右边页距应当相等(可统一右缩进两个字符处理)。

2.公式导入。论文中凡导入公式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式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式所示”。公式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式1)”。

3.公式格式。公式格式编排时,凡是数学类公式均应使用word软件或其它软件中附带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本类公式亦可采用其它方法编辑。公式主体应当单列一行,居中,具体公式与表示序号的“(式x)”之间不需要加虚线连接。

4.公式运用。论文中凡是运用公式时,或者是对公式的某值内涵进行解释时,均应采用“式x中”的使用语,而不宜用“见上式”、“上式中”、“(式x)中”和“式(x)中”。

(六)数字

1.年代标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2000年”、“2007-03-18”和“20世纪50年代”等,但模糊的年代数可用汉字表示,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等。避免使用“本世纪”和“上世纪”,可用“下世纪”。公历年份不能简写,如“2000年”不能写成“00年”。

2.数值标示。各种计数、计量以及确切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0位专家”和“30个项目”等,但模糊的数字须使用汉字,如“十多位专家”和“三四十个项目”等。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5%~8%”不能写成“5~8%”等。

3.数码标示。数码千分位使用空格(国际标准),不宜使用逗号(美国标准),如“123456元”应写为“123456元”,不宜写成“123,456元”。负数一律写成“-123”(负号用宋体)。两组以上的阿拉伯数字组之间如果没有计量单位,就不宜直接使用顿号,必须用逗号连接,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250和300件”,但如果有计量单位时,则可使用顿号,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台、250套和300件”。

4.数区标示。数字和时间的区间不得使用连字符“-”或一字线“—”,而应使用“标点符号”中的波浪线“~”。如:“x的取值范围为0~30”不能写成“x的取值范围为0—30”,“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不能写成“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但若仅表示年份区间可用连字符“-”(如:“2005-2006”)。参考文献页码的区间范围用英文状态下的连字符“-”表示,而不用中文中的一字线“—”与波浪线“~”。

5.其他标示。其他特殊要素的标示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的要求执行。

(七)软件

软件设计中的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一般应当按软件文档格式作为“附件”在论文后列出,不列入论文内。特殊情况下不便列出时,可另外展示。

(八)其他

1.规范用词。行文时要注意:区分“必须”与“必需”等类似的近似词组;区别“帐”与“账”等类似相形字使用时的微妙差别;统一使用“其他”、“人才”和“惟一”等词组,不得使用“其它”、“人材”和“唯一”)。具体用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19日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的要求。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3.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计量局的有关具体规定执行。

4.英文简称。论文中有关国际性组织的专有名词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要用中文写出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简写的英文大写字母符号组合,后文才能用英文简称。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后……。根据wto规则要求……”。

5.英文人名。注意区别外国人名中的分隔符(如马克·吐温)与英语中的缩写符(如a.c.littleton)使用上的区别。如: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

6.其他事项。其他未涉及的论文写作中的有关事项,可参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7年的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

[2]王力,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p1-10.

[3]许家林.毕业论文的基本要素与规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第154-157期.

[4]许家林.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4-11.

[5]许家林.中国大陆17所高校100篇学位论文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第八届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26-563.

[6]许家林.论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的几个基本问题.财经政法资讯,2005,2:3-14.

[7]于玉林.现代会计方法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p87-254.

[8]于玉林.新编会计操作方法全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1307-13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98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835-1995: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199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98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1105/

3008137.shtml,2008-01-29.

[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2008-01-29.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2

(一)会计专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标准局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应当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1.学术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较强;从语言表达上看,学术论文很多是采用专业术语、专业性图表和专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的读者主要是专业上的同行。因此,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和规范,文中即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用语。

2.科学性。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要准确、思维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得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在论据上,应当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地论证。

3.创新性。它要求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就表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上。创新性表现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推翻了前人的某种定论,是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等。有时在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和新因素等,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4.理论性。它指论文中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论证,不能只是材料与文献的简单罗列,应当是在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术论文按内容的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会计专业论文是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一种,它是系统地阐述、讨论或研究、探讨某个会计专业问题的文章。会计专业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

(二)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所撰写的会计专业论文,在内容上应当力求做到:(1)准确性,即论文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写作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要准确地运用各种概念,概念的定义(或内含定义)和外延要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判断要明确,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要揭示其性质和规律,明确肯定或否定、真或假、正确与错误、广度和深度,或不同程度等之间的界限;推理要科学,根据已知的判断(前提)引出新的判断(结论)是科学的,论证清楚,认识正确。(2)鲜明性,即论文能以简明的语言,表明作者明确的观点。(3)生动性,即论文的内容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趋势。(4)合规性,即论文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也要在形式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论文学术的规范要求。(5)理论性,即论文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科学原理。(6)创新性,即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如新建议、新措施、新方法、新公式、新模型、新资料、新证明、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和新体系等。(7)层次性,即论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同一层次的篇幅基本均衡。(8)精细性,即论文中要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如立论不当、资料不实、分析绝对化、概念不准确、判断不科学、推理不合理、结构不严、内容前后矛盾不协调、字句含糊和标点符号不准确等。(9)完整性,即论文的学术要素齐全与规范。

2.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法律要求。应当做到:(1)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即对论文中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所确定的著录规范要求,列出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2)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对凡是属于自己独创性论文中所形成的观点、材料和数据等形式的成果,发现他人的论著借鉴运用,但未用规范方式加注与列作参考文献时,应当保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赋予的权利追究使用者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3)应当透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侵权行为的界限,如根据该法第五条规定的精神,在论文中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属于剽窃和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

二、会计专业论文的基本撰写程序

(一)选定论题

1.正确选定论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如果论题过大,到时可能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完成;如果论题过小,不能达到研究的水平。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狭义地说,是指选定写文章或者著作的题目。广义地说,是选择科研领域,确定科研方向。

2.需要注意与选定论题有关概念内涵上的区别。(1)课题。它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如“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中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问题”。(2)论题。它指在研究过程中所确定的论述范围或研究方向,也就是解决前面说的“写什么”的问题,属于内容要素,如“关于会计委派制的问题”。(3)标题(题目),它是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它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属于形式要素,它可以在文章写成后加上去,也可据内容改换,具有较大的弹性。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明显地揭示出论题,如“会计委派制利大于弊”。有些文章从标题上是看不出论题的内容,如“浅谈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在选定论题时有一个思路问题,就是把小题做大?还把大题做小?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演讲中曾经强调,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尽量把小题做大。他曾经举例说,汉语中的一个字都可以做成一篇论文。

3.选定论题时需要思考以下六个因素。(1)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有大问题、中问题与小问题之分。各个专业领域里的问题非常多,只要处处留心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2)我喜欢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既有长期性跟踪的专业性问题,也有临时性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还有完成任务性的命题式问题,如课题研究。(3)我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自身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把长期研究、中期研究和短期研究进行组合。(4)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这就要提倡广泛搜集资料并追究根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5)了解别人从什么角度研究此问题?它的研究视角是什么。因为从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这里要注重切入点选择与学科交叉性的研究。(6)了解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同样问题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掌握。

4.选定论题阶段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1)要掌握选题原则,即要有创新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2)要明确选题范围,可包括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要优化选题方法,既可在命题中选(如根据相关的《论文选题指南》选定),也可自行选定。在选定论文题目时,要避免一般化、表面化、雷同化、陈旧化、宽泛化和琐细化。

(二)搜集资料

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揭示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研究需要占有的大量资料,不仅是数量要求,而且要有质量的标准。只有搜集的资料是真实的,才能为研究成果也具有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搜集资料的要求:1.搜集的资料要全面,要有针对性;2.搜集的资料要真实,要有客观性;3.搜集资料的方法要广泛,可采用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三)拟定提纲

1.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现实中,有不少会计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于感到“难”。由于遇到了难题,多少影响了写作论文的信心。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就是解决“开头难”的一个重要步骤。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形成全面的观点;才能排列问题的顺序,使观点鲜明。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提纲,下笔千言,实际上可能离题万里,是为大忌。

2.拟定提纲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拟定粗纲(一层结构),即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展开的各种论点(观点),作为大的部分,并按顺序确定大的标题。这种提纲只有大标题这一个层次,是体现论文题目的中心论点的各种论点。它是在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思考才能确定。其次,才是拟定细纲(多层结构),在粗提纲的基础上,在每个大的部分、大论点之下,形成相互依存的多层的小论点;也就是在大标题之下有小标题,小标题之下有论点或论据或资料来源。细提纲是粗提纲的细化,大论点中有小论点,层次分明,便于写作。根据研究任务和论文题目的内容来看,提纲可以是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结构(如上例格式)等。

3.拟定提纲的构思逻辑。(1)构思论文主题,即拟传递的主要信息;(2)构思论文形式,即拟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是论文、调查报告还是实证分析报告等,是写纯理论性、普及性还是应用性论文;(3)构思(确定)研究方法,即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4)构思论文范畴,即怎样写,写多宽,大致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5)构思论文布局,即其论述与表达的逻辑关系;(6)构思论文的写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与如何切题;(7)分析读者对象,即考虑论文读者的不同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关系;(8)分析不同论文要求上的特点,以提高创造性劳动的效率。

4.拟定提纲的基本要求。拟定提纲时,应当做到:要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全面论证中心论点;要注意内容前后的顺序,以反映论文结构的层次关系;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联系;要注意文章的体裁,以反映不同特点;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纲,并经过多次修改确定。

(四)撰写初稿

论文的初稿要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拟定的提纲分层次(部分)编写,原则上要按照论文的先后逻辑顺序完成论文引论、本论和结论(或结尾)的拟稿工作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工作。撰写初稿时要求做到:尽量提高撰写初稿的质量,切实做到以论为纲、观点与材料统一、逻辑思维严谨、论文层次清晰、文字表达精炼。初稿的写作方式有手写与机写两种,目前一般均采用机写方式,但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

因此,在论文初稿写作时,需要做到:集中主要精力,抓住灵感不放;围绕主要线索,细节不须纠缠;行笔信马由缰,篇幅不受约束;随记相关联想,争取一气呵成;及时补充遗漏,格式稍加整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初稿,标题可以暂不考虑,内容可以信马由缰,拦路虎可暂时搁置,数据可以暂不测算,篇幅可以暂不限制,出处可以暂不查实,要尽快搭起论文框架。

(五)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是提高认识和提高论文质量,以便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的一个重要程序。修改初稿的步骤为:1.通读初稿,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2.修改与调整结构;3.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与调整;4.进行语言修饰,逐一审读和修饰论文内容的段落、句子、字、词和数码等,以使其符合相应论文规范的要求。

(六)论文定稿

编写的初稿在按照拟定提纲的要求反复修改、补充与校核对后方可定稿。作者判断定稿的标准,是论文的观点(中心论点、基本观点和具体论点)正确,论据(理论和实践依据)合理,结构(文章体系)严谨,文字通顺,资料真实。论文定稿后,还要认真做好誊正、校对和署名等技术性工作。

三、会计专业论文的主体学术要素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要求,一般的会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十项基本的学术要素。

(一)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会计诚信: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会计信息·会计意识·会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类型·层次·目标”等。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会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作者姓名的译名署名置于外(英)文标题下一行,中文译名一般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中间为半角逗号并空格(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空一格;名字不缩写;斜体。如: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

(四)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六)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但有时有些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数量。如,有的学校现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就要求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

3.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

4.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x]”)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但据文献特点在列示方式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在论文写作中,若还涉及到科技报告和专利等其他类型的文献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参考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05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作相应处理。

(八)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附录应另起一页。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附录一”、“附录x”)。

(九)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后记应另起页。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鸣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鸣谢”方式。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四、会计专业论文的主要表达规范

(一)行文

1.用字规范。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段首规范。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字符规范。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半角字符。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避免背题。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条次格式。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款次格式。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可接着“(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项次格式。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4.目次格式。目次是正文的第四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目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若题序和标题不单独占一行时,则在标题后加句号,后面接着叙述内容即可。

5.其他格式。当条、款和项次下不单设层次时,也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用“(1)…………;(2)…………;(3)…………。”等的行文方式列举事项,显示层次。但若在条(或款、项)次下不设单列的层级(或者在目次下还要分层次)时,可在正文的同一段落(或者分段)中采用文字顺序词,如“一是…………;二是…………;三是…………。”等类似的行文方式。若在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或“其一”、“其二”等顺序词时,其后不能使用顿号:“、”,而必须使用逗号:“,”,且其编序一般以五号为宜。

(三)表格

表格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须运用的一种专门技术。在论文中凡涉及表格运用时,应当满足六方面的基本要求:

1.表格编序。论文中的表格应当统一编序(如:表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表章序——表序”,下同),采用方式应与插图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用阿拉伯数字,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每个表格应拟表名,如“xxxxxx表”。

2.表格导入。论文中凡导入表格时,均应使用类似“见表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表所示”。表格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的标题中,如:“1.xxxxxx(详见表1)”。

3.表序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两格,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标为“表xxxxxxxx表”。

4.表格设计。表格形式全文应当统一,可选用上下有线而左右无线的开口式表格、四边有线的封闭式表格或三线式表格等,设计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排列整齐美观(如表内出现换行时,即可考虑取消页面设置定义的“间距”限制)。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相应的计量单位,或者在表头靠右边注明相应的主要计量单位(如“计量单位:元”),右缩进两格。

5.表内内容。表内文字或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他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填注。表格内各项目栏内容(或数据)的字号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小(宜用小于正文半个字号),但全表的字号应当统一。一般情况下,表内数据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表底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首行缩进,小于正文半号楷体,内容转行时则悬挂缩进两个空格)。一般情况下,表序、表题、表格与表底所附必须的“资料来源”项最好同页,若表格实在需要分页时,表格标题行应当重复。

6.表格运用。论文中凡运用表格数据时,均应使用“见表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表所示”。

(四)插图

图示是表达论文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论文中凡涉及图的运用时,应当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插图编序。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图序方式应与表格和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图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图章序——图序”,下同)且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若全文仅有一个插图时,亦可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要绘制清晰。

2.插图导入。论文中凡导入插图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图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图所示”。插图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图1)”。

3.图序图名。插图的结构设计上应简洁且排列美观,线条之间的关系清楚(选用箭头)并尽量减少交叉。图序和图题置于插图下方,标为“图xxxxxxxx图”,居中。若某插图由若干个分图所组成,则各分图用“图xa”、“图xb”、“图xc”……标出。插图内有关文字的字号可据需要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插图来源的交待用注释形式提供即可,若有特别需要时,也可于图序和图题下另设一段专列“资料来源:”项以及“图标说明项”(首行缩进,小半号楷体)。插图、图序、图名及必须的“资料来源”和“图标说明项”必须排于同一页内。

4.插图运用。凡在论文中运用插图资料时,均应使用“见图x所示”的使用语,不宜用“见上图所示”。

(五)公式

公式也是会计专业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论文中凡涉及公式运用时,应当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公式编序。论文中的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编序方式与表格和插图统一,如:“(式1;若论文分章的情况下,则分章编序,即“式章序——式序”,下同)”。公式的序号“(式x)”排在公式版面内容居中并靠右侧,且全文所有公式的右边页距应当相等(可统一右缩进两个字符处理)。

2.公式导入。论文中凡导入公式时,均应使用类似“见式x所示”的导入语,不宜用“见下式所示”。公式导入语不宜直接用于论文各层级标题中,如:“3.xxxxxx(详见式1)”。

3.公式格式。公式格式编排时,凡是数学类公式均应使用word软件或其它软件中附带的“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本类公式亦可采用其它方法编辑。公式主体应当单列一行,居中,具体公式与表示序号的“(式x)”之间不需要加虚线连接。

4.公式运用。论文中凡是运用公式时,或者是对公式的某值内涵进行解释时,均应采用“式x中”的使用语,而不宜用“见上式”、“上式中”、“(式x)中”和“式(x)中”。

(六)数字

1.年代标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2000年”、“2007-03-18”和“20世纪50年代”等,但模糊的年代数可用汉字表示,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等。避免使用“本世纪”和“上世纪”,可用“下世纪”。公历年份不能简写,如“2000年”不能写成“00年”。

2.数值标示。各种计数、计量以及确切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0位专家”和“30个项目”等,但模糊的数字须使用汉字,如“十多位专家”和“三四十个项目”等。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5%~8%”不能写成“5~8%”等。

3.数码标示。数码千分位使用空格(国际标准),不宜使用逗号(美国标准),如“123456元”应写为“123456元”,不宜写成“123,456元”。负数一律写成“-123”(负号用宋体)。两组以上的阿拉伯数字组之间如果没有计量单位,就不宜直接使用顿号,必须用逗号连接,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250和300件”,但如果有计量单位时,则可使用顿号,如“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200台、250套和300件”。

4.数区标示。数字和时间的区间不得使用连字符“-”或一字线“—”,而应使用“标点符号”中的波浪线“~”。如:“x的取值范围为0~30”不能写成“x的取值范围为0—30”,“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不能写成“论文写作时间为2001年11月28日—2002年5月28日”。但若仅表示年份区间可用连字符“-”(如:“2005-2006”)。参考文献页码的区间范围用英文状态下的连字符“-”表示,而不用中文中的一字线“—”与波浪线“~”。

5.其他标示。其他特殊要素的标示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的要求执行。

(七)软件

软件设计中的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一般应当按软件文档格式作为“附件”在论文后列出,不列入论文内。特殊情况下不便列出时,可另外展示。

(八)其他

1.规范用词。行文时要注意:区分“必须”与“必需”等类似的近似词组;区别“帐”与“账”等类似相形字使用时的微妙差别;统一使用“其他”、“人才”和“惟一”等词组,不得使用“其它”、“人材”和“唯一”)。具体用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19日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的要求。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3.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计量局的有关具体规定执行。

4.英文简称。论文中有关国际性组织的专有名词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要用中文写出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简写的英文大写字母符号组合,后文才能用英文简称。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后……。根据wto规则要求……”。

5.英文人名。注意区别外国人名中的分隔符(如马克·吐温)与英语中的缩写符(如a.c.littleton)使用上的区别。如: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

6.其他事项。其他未涉及的论文写作中的有关事项,可参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7年的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4.

[2]王力,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p1-10.

[3]许家林.毕业论文的基本要素与规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第154-157期.

[4]许家林.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4-11.

[5]许家林.中国大陆17所高校100篇学位论文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第八届海峡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26-563.

[6]许家林.论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的几个基本问题.财经政法资讯,2005,2:3-14.

[7]于玉林.现代会计方法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p87-254.

[8]于玉林.新编会计操作方法全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1307-1320.

[9]周秀鸾.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p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98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835-1995: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199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98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1105/

3008137.shtml,2008-01-29.

[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2008-01-29.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摘要: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客观上要求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构建渐进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只有课程设置合理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会计学》等课程应否进行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0引言

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会计专业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定义,反映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两个发展趋向,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具体来讲,专业课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差别的、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在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渐进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摘要:第一层次,能大致听懂双语专业课程,能用常用英文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的课堂发言,能借助字典看懂指定的专业英文教材,能正确使用英文完成作业;第二层次,能基本听懂专业双语课程,能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快速浏览教材并按要求查询重点,能用英语撰写简短专题文章;第三层次,能听懂双语课程,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述观点、进行讨论,能熟练查阅国外专业期刊,能用英文撰写专题报告或论文。

根据上述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会计学的学科特征及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对下列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否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探索。

1《基础会计学》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课程在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按教学目标层次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适合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摘要:从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比较轻易,用英语授课学生轻易理解,符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先易后难这一规律。基础会计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对这门课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轻易找到适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这是会计学的专业入门课,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不要过分在意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要保证学生基本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以免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的学习喜好,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核心知识。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以中文讲授为主,等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以保证专业第一、语言第二。

同时,这门双语课的专业名词当中中英文出入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注重,如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和英文的“accruedbasis”字面含义相差甚远;再如资产负债表(英文为“balancesheet”,其实应翻译为“余额表”更为科学)等专业名词,若不进行中英文对照,很可能会在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误解。即通过双语的学习,学生应同时对中英文的会计专业术语都有很好的理解。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笔者认为该课程不宜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把握所有基本账户的使用方法,对基本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处理,并能编制出三大会计报表。正是由于这门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在具体操作中必然和实务、和一个国家具体的会计规范、相关法规(税法、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等)紧密相连,即这门课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特色。所以假如对这门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我国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和我国的实际会计工作脱节。

所以,笔者认为这门课必须采用我国的教材,进行中文讲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会计体系及相关法

规。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所没有接触过或没有具体展开的一些业务的处理,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建议以中文开设。

4中美会计比较课程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basedonthequestionnaire,thepaperdiscussestheeducationmodelofaccountingpostgraduatefromeducationobjectives,processandevaluation.formos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educationobjectiveshouldbethetrainingofaccountants.therefore,theeducationprocessshouldbestandardizedfromthefollowingaspects:reducingeducationduration,performingfunctionoftutors,perfectingcoursesdesign,reformingteachingmethodsandmaterials,trainingfacultiesandtakingthesisasthebasisofevaluation.

keywords:accounting;postgraduate;educationmodel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现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分析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从2007年3月开始到2007年6月结束,调查人员向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省多所高校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发放纸张问卷,回答完毕后收回;另一种是网上问卷,由调查对象作答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回。第二种方式无法计算回收率,所以我们只能给出有效问卷情况,共收回问卷279份,全部有效。问卷将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的素质分为知识、智力、能力、沟通、道德与心理5个方面共19个问题。每种素质要求分为6个需求层次,0为不需要,5为需求程度最高。全部问卷由调查员核实后编码,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用于比较均值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二、调查结果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19个指标的均值依次是:职业道德(4.57)、财务知识与技能(4.36)、学习能力(4.19)、团队合作能力(4.19)、心理调节能力(4.14)、决策能力(4.14)、口头表达能力(4.14)、书面表达能力(4.13)、综合知识(4.09)、管理能力(4.04)、人际交往技巧(4.03)、智力(3.98)、经济与管理知识(3.98)、领导能力(3.97)、使用财务软件的能力(3.85)、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61)、创新科研能力(3.59)、高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02)、信息系统开发能力(2.7),详细统计结果略。

收回的279份问卷中,教师79份,企事业单位高级财务人员与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200份,将它们分为两组。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两组人员的观点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教师这种观点可能会渗入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在创新科研能力方面,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它们的统计量对比见表1。

三、研究结论

(一)按院校性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我国已有100多个会计学硕士点,加上其他硕士点设置的会计学方向,很多院校有能力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1]笔者认为,一般性院校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会计学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院校及重点财经院校以分类培养为培养目标,既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即又培养综合应用型硕士研究生。

侧重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理由是:第一,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师资质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般高等院校不太愿意接受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从硕士研究生从业的意愿来看,王浩等人对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济南、武汉、南昌、成都等地的11所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人都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85%的人选择毕业后工作。[2]这意味着硕士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人走向实务界。第二,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3]

(二)减少学制年限,发挥导师作用

我国研究生学制是2.5~3年,可以适当减少到2~2.5年,这样做能提高师生双方效率,增加单位年度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一般用1.5~2年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用半年时间进行正式论文撰写(已完成了开题工作);有条件招收硕博连读的院校,对有潜力、符合培养条件的硕士生可作为学术型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缩短总计学制年限。

为了确保发挥导师的作用,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在确立导师途径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尽量不采用专业指定途径。双向选择方式不仅能重视学生的需要,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和相互尊重,为研究生学术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二,入学时就确定指导关系,而不是做论文时再确定指导关系。这样能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状态,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训练,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们并不否定大多数院校一般都是入学时确定导师的做法,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可能在做论文时指定导师。另外,我们也并不否定采取集体指导研究生这种培养方式。通过确定导师,然后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在编制计划时就可根据其他导师的特长,选修其承担的课程,同样能达到获得其他导师指导的目的。(三)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首先要建设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其次是要规划好有利于自学的大量选修课程,再次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课程教学方式。设置的课程要满足以本专业为主,同时尽量兼顾多学科渗透。时代要求研究生人才应当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既加强综合知识、财务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兼顾多学科渗透的课程。

结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可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将来在某一专门领域能提供有价值、合格的服务。会计学专业可分解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与咨询、会计电算化。[4]课程体系中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相关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的学分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专业课程。

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会计理论》、《现代审计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现代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研究》、《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金融与贸易》、《国际商法》、《多元统计分析》、《逻辑学》等;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专业选修课,如财务会计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审计与咨询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等。

2.增设训练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及教学环节

根据调查,在判断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程度时,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为此,要增设训练这些能力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具体地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专题讨论活动,鼓励他们在讨论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开设《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各类学校可以因材施教,有能力的财经院校侧重于培养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一般性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管理、决策等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和更新教材内容

1.提倡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等教学方式

在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生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即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公允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会计政策选择、补充报表附注揭示的范围、程度和方式的确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能力等。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应该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强调研究方法的训练,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具体教学方式可采用教师讲授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学生自我授课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是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采用系列原版参考教材

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相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可以按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培养。教学时可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特别是学位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各种方向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使用的会计专业教材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本:《会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和《国际会计》。[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优秀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行人才引进机制,尽可能吸收本专业领域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加入教师队伍。第二,积极培养现有师资,激励在职教师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关注会计实务中发生的新经济现象、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的要求。具体办法是鼓励教师出国或在国内名牌会计院校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第一手资料的调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设立案例中心,积累相关的案例。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经营管理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讲授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第四,实施合作培养模式,借助其他院校的师资,或者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

(六)开展培养评价工作

要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培养评价,具体包括两方面:课程学习评价和学位资格评价。

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必须克服两种极端:单一的考试成绩或一篇课程论文。成绩的评价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但仍应该设置笔试环节和课程论文环节。

写作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从某种程度而言,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有时间、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应该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毕业论文。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改革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类权.会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255-256.

[2]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109-114.

[3]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3):1-6.

[4]李明辉.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01-106.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集中指导;个别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阶段的学结及检验,论文质量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专业乃至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2000年至今,松江开放大学会计本科34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虽然都能顺利毕业,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因毕业论文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因此,本文以松江开放大学为样本,对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师多年的毕业论文组织与指导实践,分析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在学校会计工作室进行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会计专业的学习和调研完成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并撰写而成的文章。基于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组织及指导工作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五个难点,对139名在读本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①,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占比74.82%,该问卷调查科学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难点依次为严重缺乏写作经验、难以获得研究数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以及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下面,我们对这些难点与困境进行逐一分析。

(一)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

由表1可知,约68.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严重缺乏写作经验,具体表现为论文缺少引言、段落间无衔接语过渡、数据与论点联系不紧密等。造成学生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语言功底薄弱,表达能力欠佳;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我们从生源、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和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写作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表3及表4所示。如表2所示,约26.92%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来源于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这与表3中“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很不错’和‘比较好’”的学生占比24.03%基本接近,说明这部分学生语言功底相对较好。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学生表示,写作技巧的训练止于高中阶段,专科阶段几乎没有接受专门训练,本科阶段接受的训练也不多。由表5可知,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阶段共开设了18门课程,仅4门非专业课程需要写作,而且这些写作都不涉及专业内容,只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表2的数据显示,约67.31%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是从开放大学专科直升而来的,与表3中“在中学时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占比71.15%基本接近,这部分学生往往语言功底薄弱,他们中鲜有学生读过高中,而中专技校又很少开设写作课程,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多为事务性的,几乎不需要写作,关于这一点,表4中显示的占比54.81%的学生在工作中不用写作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训练基本止于初中阶段,语言功底相对比较薄弱。

(二)学生难以获得研究数据

如表1所示,约56.73%的学生认为很难获得相关研究数据来支撑、论证论文的论点,在难点中位列第二。大部分学生虽然都在岗,但是所在岗位几乎接触不到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因而无法获得重要研究数据;还有部分学生因专业基础薄弱而无法深入理解论文选题,对核心概念界定不准确或论文写作思路不清,以至于不清楚应该搜集哪些研究数据。

(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如表1所示,约54.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在难点中位列第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混淆专业概念,如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等。

(四)学生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

如表1所示,约52.8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这不仅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导致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研究数据,是造成学生论文选题困难的重要原因。

(五)学生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由表1可知,约42.3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论文,这和表6的数据基本吻合。这可能是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突出所致,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主观上不重视,不愿意将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上。

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进行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建设会计专业,松江开放大学在会计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会计工作室,成员由本校教师、总校教师及骨干学生组成,专业负责人主持工作。工作室重点围绕夯实基础、本科论文、职称考试三条主线开展工作,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学生经验分享、微信群分享与答疑、腾讯会议研讨等。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专业负责人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探索。

(一)持续夯实专业基础,论文质量稳中有升

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础概念不扎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指导教师。为此,学校在10年前就尝试安排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和专科学生一起参与面授课,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帮助他们夯实专科基础,但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面授课出勤统计显示,仅有不到5%的学生能坚持慢节奏地听完专科课程。因此,学校进行了改革,从2016年开始,为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单独安排3门专科核心课程,由专业负责人亲自授课,教师挑选核心内容以学生能接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讲授,并采取了自学———检测———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年的补专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基础得到了加强,为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从2014年到2018年,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连续8个学期低于市平均水平,其中4次低于市平均水平的1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补考学生多次报考却始终未合格。为此,工作室启动了高级财务会计攻坚计划,攻坚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组成,重点管理补考学生。为了帮助补考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工作室相关人员整理了分层复习的资料并传授了学习及应试的技巧。经过两年的持续攻坚,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明显上升。以上举措夯实了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变得更为顺利,近3个学期的学位论文合格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二)开展专题教学和讲座,创建微信群进行交流分享

最近几学期,结合新修订和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的大力推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适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做了调整,补充讲解了新的专题,如收入、金融工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租赁、作业成本法等,并及时将最新准则、税法以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案例提供给学生自学。工作室还邀请专家给学生开展了诸如“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等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具有会计实务背景的骨干学生还经常在微信群里讨论会计处理、税收实务等问题,截止目前,已有上百个实务问题得到了解答;另有部分学生时常分享学习资源、传授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专业负责人将学生的学习心得修改后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供学生学习,目前已发表5篇。

(三)推出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提前指导

如图1所示,从2020年8月15日开始,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持续推出了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包括选题技巧、提纲锤炼、布局与雕琢以及收尾阶段的自查与互查技巧等内容。参加讲座的对象为会计专业本科各年级的学生,目的是让他们早了解早准备,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培养自己的研究及写作能力。不少学生认为,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如何提前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而且也提醒了他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处处留心,尽可能多积累论文素材。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问卷调研及分析,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探索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尝试分类指导和交叉指导

在前期探索中,松江开放大学形成了较好的论文指导模式,在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中将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前4个学期,通过系列讲座对会计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提前指导。第4学期末,专业负责人再针对毕业班开设一次集中指导课,强调写作要求和重要环节。然后启动个别指导,由指导教师和学生逐一确定选题。选题确定后,会计工作室再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一次分类指导[1],根据题目进行归类并对论文框架结构的确定、关键数据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统一指导。目前,专业负责人已经梳理出期间费用、应收账款、存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历届毕业论文,准备继续开展分类讲座。分类指导结束后,学生继续在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师生观点相左的论文,可以尝试采用交叉指导[2]这一方式,即选择与指导教师细分专业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教师在内部进行论文指导交流,以帮助学生写出更有广度和深度的论文。具体的论文指导环节流程如图2所示。论文完成后的复审及答辩工作将结合总校的要求进行安排。

(二)积极开辟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

随着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低龄化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开放教育会计专业通过实践基地[3]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调研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由学校出面恢复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利用其它专业的实践基地如伟本智能公司等开展会计、财务及审计方面的观摩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发动工作室骨干学生及其人脉牵线搭桥,向学校提供更多的调研企业。工作室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调研和交流,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研究数据,争取到毕业学期能积累到充分的论文写作素材[4]。实践及调研构想如图3所示。

(三)组建交流群,持续推进论文互助小组活动

为了强化教师对学位论文的个性化指导,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成立了学位论文群,该群成员包含会计专业本科阶段有申请学位意向的所有学生。学位论文群的活动主要包括优秀论文展示、写作素材的交流与分享、学生写作心得分享、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等。截止目前,工作室已分享了18篇优秀论文给学生参考,内容涵盖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建筑业营改增、销售费用管理等。学生在交流群互帮互助、相互启发,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此外,专业负责人还建立了一个指导教师群,方便指导教师之间开展交叉指导和分类指导,小组活动的架构如图4所示。图4论文小组活动架构图

(四)加强论文写作辅导,增加小论文考核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其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程也显得不太适合,急需进行改革。

一、目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偏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明显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学生难以就业。

(二)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形同虚设

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高职院校往往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安排会计理论的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会计实践往往在每学期安排1—2个月的集中实习。由于课时紧、实习内容多,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全部实习内容;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最后只能找个假单位、盖个公章了事;有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但由于没有好的社会关系而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机会,只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看,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

(三)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开设的课程缺乏创新又不具备高职特色。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条件

(一)对现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培养通过“专升本”进入高等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环境与条件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依赖于社会、政策、实习场地设备等环境和条件的成熟度。

1.社会环境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职业人才就业的市场机制已逐步形成,这些都为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政策环境是平台。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政策环境亦已形成。高职学院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把“三满意”即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

3.场地和设备是保障。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配套的硬件环境(校内外的实训场所和实习基地)必须落实,否则,课程改革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与方法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为适应会计人才培养要求,重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课程设置的适应性调查。需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摸清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熟悉哪些技能。

2.进行课程设置的对应性分析。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学生技能情况,组织社会会计企事业资深专家进行课程设置的专题研讨,确定高职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

3.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应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并确定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法

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专业设计方案,建立以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规律的理论课程体系。

(1)采用通专结合的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淡化过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界限,便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适用”、“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必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调发展,注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中体现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的要求。

(3)课程调整与教学内容更新。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及会计发展的日益完善,对有些课程进行内容更新,有些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及道德教育的要求适当调整,例如,为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会计专业应调整教学计划,增设《管理会计》与《审计学》课程;为适应高职“双证书”的教育模式,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尽快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可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等。

2.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与结构,是在研究了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的,应能符合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以下思想:

(1)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实行穿插于理论课中间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与单位实习。

认识实习:在学生入校后安排他们进行认识实习。为此学校要建立会计实训室,也就是建立模拟财务处(科),设置各个岗位,室内陈设完全仿真,备有单位内部自制的和来自银行、供应、运输等单位的各种原始凭证,配有应有的办公用品如算盘、科目章、印台等,以及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样本,墙壁上张贴一些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职责要求等,使学生一进门就如到了财务科,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增强职业意识;同时增加对会计用品、会计操作流程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单位实习: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衔接,还有专业基础能力方面的衔接,而其中在一定职业领域范围内的实践经验是关键。会计实习就是培养现场操作基本技能的实习。建议在第三学年就让学生全部走出去实现“2 1”教学模式,实行半工半读。通过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学习,使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获取一定的经验技术、各种职业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加强其职业意识,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明确有关课程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逐步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按理论教学知识点的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课程,保持三年每学期不间断,做到每学期的实践课程教学与相应的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3)按照“产学研结合”模式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安排;与校外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以上只是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初探,真正落实还需做大量具体的工作。课程体系将随着科技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而不断改进,不断促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1999,(9).

[2]李守信.《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应对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3).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财经专业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的更新,各种专业技能也在不断的创新。在各个行业不断的升级改造中,现代企业对会计金融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职校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是每个从事会计专业教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每年都要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及时毕业并找到理想的职业,职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财经专业的毕业生们都能成为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人才。

1提升财经专业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基础

企业在选用员工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什么样的学生是企业所倾向的员工?在各大职校中,财会专业的市场又是什么样?职校必须紧紧把握市场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整合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进行会计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课的教学,比如,基础会计学和统计学原理要作为主修课程,学生也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小企业会计计算和成本出纳以及会计电算化等技能。财经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局限于“会计”这一专业技能,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会计专业的技能。会计学不能只记录单纯的收入与支出账务,还要统筹兼顾经济业务的财务处理能力,计算机的实操能力,还要有进行简单的税收筹划项目的能力。教师想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学生才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好的掌握和计算会计账务。学生要加强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们要熟练掌握表格的制作和wps等电脑的基本技能,以及进行票据分析、资料订装,等等,对于学生的打字速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在日常的职校会计教学时,学校应顺应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一颗吃苦耐劳、恪守道德、乐于助人的精神。第一,要有吃苦和敬业精神。在平时的职业教育工作中,要教育学生做一名问心无愧的会计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能拈轻怕重。第二,态度与责任心。员工的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要求学生在工作时应该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以一些反面例子作为警戒。第三,学习和创造。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陈旧方式和方法,职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认清现代财务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综合组织能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2提升财经专业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

培养财经专业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顺应职校发展的潮流以及发展的趋势,如果各职校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提高财会专业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需求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这是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就会影响日后的发展,会给他们未来的就业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他们在未来岗位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对财经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非常重要,随着毕业生源的增多,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熟练地掌握了财经专业的实践技能,在就业的选择上就会减少很多的竞争对手,可为大学生们日后的就业提供更大的保障,这是培养财会专业学生技能知识的必要手段。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不同的岗位,如果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以及得到良好的表现,个人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也就无法满足岗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们将面临严重的就业困难。随着毕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如果个人的能力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如果具备了较实用的会计专业技能,将会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金融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对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领域,职校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全能型的财经专业人才。

3职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特别强调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放飞梦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接触到更多的会计工作实物,如会计凭证、会计账本、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各种实验教学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实践结论。教育部门能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多进行创新、多加以开拓,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实实在在的提高师生的品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职校的会计教学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职校教师,应充分了解与认知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审视当前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会计专项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当然,作为职校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发挥出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会计专业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就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会计人才。总之,要提高财经专业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就要从职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抓起,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会计人才。

4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财经专业会计学生要掌握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会计是一个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主抓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时期高校教师要提高学生多方面技能和专业技能,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肖芸.财经专业实作分析研究[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2010.

[2]周兵.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兼谈财经专业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2016.

[3]冯竞尹,付师帅,刘俊蓝.高等院校财经专业开设《资本论》课程极为重要[c]//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张平.高校财经专业开设《资本论》课程十分必要[c]//《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2013.

[5]斯光庆.财经专业教学不能忽视珠算学科[c]//珠算珠心算对学习和工作的作用,2015.

[6]杨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的财经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6,(02):28-29.

[7]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06):55-56.

[8]王小侠.财经专业特色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05):44-45.

[9]赵丽君.中职财经专业的创业教育策略浅谈[j].中等职业教育,2017,(14):35-36.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公务员之家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法务会计;专业设立;高等学校

法务会计(forensicaccounting)是为处理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或非诉讼事项,运用会计和审计知识,将证据规则与调查结果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诱因是内部股票舞弊案和信贷行业丑闻。20世纪80年代我国检察院系统率先设立了司法会计部门,这可以称为我国法务会计实务的开始,之后在处理经济纠纷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目前我国的法务会计教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法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以为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依托高等院校良好的办学资源,加强法务会计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法务会计人才,催生法务会计专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导向应该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越大,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就越大。随着全球化特征的舞弊和腐败进入“高发期”,会计解释上的法律问题也日趋明显,法务会计异军突起,为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国外的实践证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克星。目前法务会计人才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非常抢手。根据199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综合调查,法务会计已经进入美国20大热门行业与职业中的三甲之列,并被预测为21世纪最热门20大行业之首。2002年,法务会计更是被美国人评选为“最保险的职业发展排名”的第一位。

法务会计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已经显示出其生命力,它沟通了会计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经济案件提供了有利帮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经济纠纷,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和查办这些案件需要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法务会计人员参与,法务会计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法务会计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势在必行。

(二)法务会计教育的近乎盲区无法响应市场需求

对与越来越高涨的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是我国落后的法务会计教育。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严重滞后,法务会计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1年9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试办了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方向,这可以看作是法务会计教育的开始。我国目前在法学本科专业中进行法务会计选修课教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政法院校和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尚未建立正规的法务会计本科教育体系,法务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也仅在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有,且人数比较少,至于博士生教育则仍谓空白。对于在职注册会计师的法务会计知识培训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罗阳,2005)让人稍感欣慰的是2005年复旦大学招收首批mapcc(会计硕士学位)学员,首次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专业。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法务会计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举办的企业法务会计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也将于2006年9月开班,但招收学员规模有限。总体来看,法务会计教育相当滞后,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必然阻碍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在美国至少有25至30所大学或学院提供了法务会计的课程,我国与之的差距是巨大的。作为掌握较多教育资源的我国高等院校理应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承担培养法务会计人才的责任。

二、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体系安排的建议

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培育等。目前法务会计专业主要面临的是两大困境,一是没有专门的教材体系;二是没有专任的教师。

(一)专业层次设置

我国高等院校可考虑多层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可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除去单设专业之外,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应该考虑在会计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当然每个教育层次的培养重点和目的是有差异的。专科、本科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满足市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为法务会计教育输送师资,也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人才。

(二)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专业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法务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合格的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业务素质:1.精通会计和审计知识;2.掌握法律法规知识;3.具备辨别舞弊的能力;4.灵活运用调查技巧,包括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职业敏感性以及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沟通能力;5.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舞弊方式及特点。职业道德方面:客观、公允、合理、合法是对法务会计人员工作的要求。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充分体现对法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设置依据

法务会计涉及学科广泛,它是全面吸收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学原理特别是证据学的基本理论,也吸收了审计学中部分审计的技术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某些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将法律和会计等知识简单的融合和叠加,它的内容具有自己的特色。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是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法务会计内容范畴。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前已叙及,对于法务会计的内容,盖地(2000)、卞继红(2003)、寿纪堂(2003)等人均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目前国内这些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内容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税务会计(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相应地,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涵盖这些内容。2.我国法务会计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

以本科教学为例,需要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应该有:

低年级:会计学原理、逻辑学、法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保险学、经济法规(应该包含税法、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等经济类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筹划、民法实务等。

高年级:高级会计学、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诉讼实务分析、合同的风险及陷阱防范、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法务会计案例、证据调查学、犯罪学、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专业英语等。

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其不同与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加以修正。

(四)法务会计专业的师资培养

目前高校可以选择对法务会计感兴趣的相关专业现任教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聘请国际、国内法务会计教育专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外聘法律界或注册会计师实务界的专家或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法律或会计工作者任教。相信随着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师资不再是问题。

三、需要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法务会计专业的从属性

法务会计是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很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法务会计专业是应该从属于法学还是会计学呢?操作中是在会计学院还是法学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呢?对此人们想必会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以为与其争论不休不如在尝试中得出结论,可以选择二者通行的道路,即会计学院和法学院均可以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生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结果是判断两种道路孰优孰劣的根本标准。

(二)现阶段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滞后,是不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不可逾越的障碍

目前不仅法务会计教育落后于实务需求,对法务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滞后于实务的发展。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是现阶段有关法务会计的著作和论文屈指可数。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争论阶段,关于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职能、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信息报告比较权威和一致的看法还没有形成。而且因为法务会计服务的对象和目的特殊性,其理论体系必然有别于相对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也不能照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这必然导致专业核心课程《法务会计》不同教材的内容会有分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会不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呢?这能不能成为停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的理由呢?笔者以为,理论界的争执和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不影响实务界的具体操作,实务的发展会促进理论的辨析。完全可以建立以满足实务需求为导向的、体现对法务会计人才素质要求的《法务会计》教材内容体系。同时在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重视法务会计教育,在满足实务界需求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中,促进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丁启丹,王千红.我国法务会计研究综述.经济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