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环境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2 09:40:37
it环境范文篇1
二、受市环保局委托,依法对全市排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三、负责监督检查污染治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情况、建设项目审批后的“三同时”执行情况和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
四、负责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管工作。负责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管。
五、负责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依法开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等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的征收工作;负责排污收费财务管理和对县(区)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稽查和指导。
六、参与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
七、负责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并提出处罚建议,执行处罚决定。
八、负责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对县(区)环境监察业务工作的进行指导。
it环境范文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
1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各个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保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为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更加舒适美好,也是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实行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从而对环境进行保护。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定义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其作为环境保护的一大利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准确、及时而又全面地呈现给大家当前环境质量情况,合理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下一步的控制污染源和环境规划等环保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1]。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离开环境监测数据,就没办法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技术扶助角色。进行环境监测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地区有哪些污染物和每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总量情况、变化情况。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环境监测涉及化学、物理、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是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的,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掌握有哪些污染物、那些污染物的浓度、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有时通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直接对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测定,有时通过采集环境中的大气、水等样本,然后把样本进行现场分析或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通过仪器设备和规定的操作方法来测定样本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数量,环境污染情况也就一目了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的规划、计划、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各级党政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都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环境执法等,都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综合整治、区域限批、污染减排等各类环境保护实施的效果,最终都体现在流域、区域或行政辖区的地表水、噪声、大气环境质量改良上,这就需要环境监测单位用环境监测数据来体现说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拥有不可或缺的技术撑持作用。
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哪些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细节,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数据支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紧密,环境监测作用于环境保护,推动国家向环境友好型方向不断前进、发展。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1)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数据依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环境监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真实、全面、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对这些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随之准确掌握环境的情况,为环境保护执法指明道路,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效率。(2)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数据资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环境保护部门也不例外,想要确定水、空气、噪声等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就要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来对照。如果环境遭受破坏,也要依据这些来划分污染的等级。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时候,就需要对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都进行环境监测,把收集的环境监测数据拿来做比较,进行分析。(3)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都需要进行环境监测。环评单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步就必须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建设地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项目周围环境概况,然后对照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等,提出拟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然后对拟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源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当中也需要环境监测的支持,然后提出施工期和运营期关于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提出拟建设项目在各个时期要进行环境监测的计划和建议,然后还要对项目选址可行性、产业政策符合性、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控制指标和区域调配等进行分析,最后对拟建设项目提出对策、建议和总结论。拟建设项目运营后还要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以保证和确定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对策和建议是否做到、是否可行。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施工期、运营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4)环境监测为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现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造成人心惶惶。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时,首先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次环境污染事故有哪些污染物和受污染的范围有哪些。然后才能制定出及时、准确、科学、符合实际的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方案。(5)环境监测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经济、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监测数据作为决策依据。(6)环境监测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提供重要数据资料。(7)环境监测为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提供重要数据资料。(8)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普查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9)环境监测为排污单位在线监测数据比对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0)环境监测为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1)环境监测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2)环境监测为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3)环境监测为环境统计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4)环境监测为总量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5)环境监测为环境质量信息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6)环境监测为征收环境保护税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7)环境监测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8)环境监测为发放排污许可证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19)环境监测为制定环境标准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0)环境监测为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1)环境监测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资料。(22)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要进行环境治理就必须准确了解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只有用环境监测采集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才能有重点、方向准确地制定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环境的污染。
4如何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撑持作用
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有力作用:(1)完善环境监测的日常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按照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建设现代化、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和解决全国各地环境污染问题服务。(2)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环境监测各岗位职责,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行为。积极关心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和聘任,增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有关环境监测高级工程师和环境监测工程师的职称聘任职数,鼓励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热情。坚决杜绝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乱改数据、谎报瞒报和弄虚作假现象,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及时、真实、全面和准确。坚决打击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乱改数据、谎报瞒报和弄虚作假的失职渎职行为。(3)要投入足够的环境监测资金,采购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新。(4)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先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5)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的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反应迅速、作风优良、工作负责的环境监测队伍。(6)提升环境监测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尽快改善环境监测体制。要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规章,提升环境监测单位的政治地位和级别,转变环境监测部门不够独立的局面。(7)健全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要求与其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也相应地提高质量和水平,而且必须要执行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8)建立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执法联动体制。(9)环境监测机构要配备建设仪器设备齐全的优良实验室,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10)排污单位的委托性环境监测全部由社会上的环境监测中介单位承担,并对社会上的环境监测中介单位加大监督和管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环境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要在环境保护中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我国应该立足国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环境监测应急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真实和及时的数据服务,继续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it环境范文篇3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重要性;具体分析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威胁。社会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地开展环境检测工作,充分认识环境检测的重要性,从真实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以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1环境检测的概述
环境检测是对区域环境中物质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环境质量水平,并为未来环境规划任务提供基础。进行环境检测,需要环境检测部门承担任务,在具体场地设置人员,获取信息和数据,整合现场检查和测试结果,并评估环境质量,环境检测为规划和管理环境提供了基础。环境检测需要环境检测部门安排由专业人员采集必要的样品,获取测量数据,对信息进行分析。环境检测的重要内容包括土壤、水源和大气等污染物的采集,收集样本、数据和信息等,并严格处理、分析和测试报告。作为长期且稳定的运行,环境检测是在可控范围内提供针对污染的保护和治理。环境检测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复杂度是指对象的分析和方法,连续性是指污染控制周期的分析。确保环境检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才能获得高度科学的检测数据,有助于为环境质量改善评估提供更好的依据。
2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1有助于为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环保工作的发展与环保标准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做出决策。对污染物进行深入分析,为环境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为环境的审核提供了重要参考。只有充分了解环境真实状况,才能采取措施改善环境,并利用环境反馈,帮助环保部门做出决策,改善环境污染。利用环境检测数据和信息,分析不同地区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根据各时期的情况进行研究,这对环境治理和进一步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有利于污染治理
我国各领域发展形式趋于现代化和信息技术化,这种现象加速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大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社会和经济继续发展,面临环境污染加速的风险,这些不利因素将对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一些行业在生产经营都会遇到废气、废水等问题,产生许多污染物,一些制造业对于自然消耗过多,严重影响环境资源的平衡,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发展。因此,消除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规划中尽可能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因此,做好环境检测对于环境治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2.3有助于为环境研究指明方向
环境检测是分析和取样的重要方法,研究污染区域,结合实际环境标准,综合评估区域的污染情况,确保环境检测相关数据参数是准确和客观的。引入对环境检测的持续发展重要的数据参数,包括环境检测参考资料,在环保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确认其在环保中的价值,全面提高保护质量。由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如水资源、气、声等方面,涉及的工作量太大,容易导致环境检测数据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加强相关资源的投入,不间断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环境检测对各种污染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为环保提供重要的数据库,提高环保工作质量。在一些地区,雾霾非常严重,雾霾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必须进行有效治理,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要求环境检测关注pm2.5源的空气污染结果。帮助相关机构控制污染情况,并在不同时间做出反应,确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预防。
3环境监测现状
在社会发展中,只有改善环境质量,才能提高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检测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人力资源和系统等受各种因素的限制,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任务中还存在着不足,严重影响了研究的最终结果。还有很多单位没有按照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影响了环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在监测研究中对监测研究不重视,使研究的开展变得复杂。同时,还需要提高环境检测质量,当前经济发展动态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污染源,对环境监测要求也更高。由于人员和设备有限,环境监测无法不间断地进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实施过程的最终影响,数据的内容也造成了偏差,并不能应用于业务发展的参考阶段,不能准确的反映当前环境情况。这些问题导致环境监测处于发展停滞阶段,价值无法得到有效体现,难以用数据支撑环境研究,影响环境研究的进行。
4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的应用措施
4.1环境检测方法优化
在开展环境检测过程中,因为很多因素是隐藏的,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了数据不准确后果。因此,在开展环境检测中,需要加强各环节和因素的分析,合理的应用环境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可以预测环境状况,将既定管理计划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消除相关不良因素,提高环境工作的整体效率。我国在环境检测的研究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客观分析环境检测的不足,研究和应用新的环境检测方法,结合现状不断完善环境检测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加强环境检测的优化,为环境检测的不断提高做出贡献。要积极推广智能化、自动化的环境检测,加强检测技术的创新,提高检测技术的应用标准化,最大限度提高环境保护质量。
4.2环境检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在环境检测工作开展中,预警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和管理难度大的地区。在采取环保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完善环境检测预警体系。随着预警系统的完善,各业务职责需要明确并确认。建立统计数据模型,对污染源和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在污染源排放点设置设施,可以在综合自动监测中对污染源进行分析。在基础数据分析中,污染源可分为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基础数据。数据应作为环境检测和预警基础,还应创建预警模块。借助gis和数据库等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确保可以及时应对潜在威胁,在环境检测中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所涉及的环境检测工作可以适当地存储数据,以便在研究期间合理分析数据。4.3加强环境检测创新技术的应用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环境检测效率,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提高环境检测质量。提高工作质量,全力支持环境检测工作,加大投入提供创新检测技术。由于污染源众多,需要积极创新的技术,用于改善环境治理工作中,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水源和噪声污染的控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检测质量。
4.4建立环境检测网络
由于环境检测的数据对时间很敏感,数据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和环保工作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开展环境检测信息化发展,建立和发展环境检测网络,及时完善检测网络,在整治中要结合环境情况,结合地表水、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确保实时检测应与现代化技术工具同步配合,达到全面性检测的目的。在检测信息的传输中,采用网络数据交换,由环保相关部门制定指标集中控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公开其污染源状况,组织专人抽查,确保污染源排放符合要求,并调整企业生产排放活动。
4.5加大对环境检测的资金支持
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有关部门要认识到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相关机构需要加大对检测资金支持,加大对检测技术的资金支持,设立检测专项资金,改进检测设备,开发新的环境检测技术。拓宽融资渠道。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检测意识。为了解决环境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获得公众的支持,保护生态。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公众提高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尽量减少环境问题。在环境管理期间,有关单位要加大对环境治理和建设的投入,配备专人负责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采取科学的方法消除污染源。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管理体系决定了工作开展的具体方向,对于环境管理来说,要建立整体的管理体系来,有效的提高环境检测工作效率。鼓励社会各领域依法规范行为,减少垃圾的不合规处置。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治理工作需要人人参与,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进步。
4.6制定全面的环保法规
在管理环境时,环境法规可以保证环境保护管理的效率,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环保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要确保互动,在制定环境管理法规时,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实际规范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管控的作用和控制工作,根据区域情况对所有污染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监控,提高环境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工作效率。在规划环境项目时,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资源成本和污染。应该参考特定的计划,一旦项目获得批准,将对计划的有效管理起到补充作用。
4.7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建立有效的检测工作实施机制,并用规范化的思路来开展环境检测工作,达到依法办事的目的。涉及环境监测的业务部门必须遵守并根据实际建立多元化的业务监测管理机制,以开展法律要求的环境监测研究。对促进环境监测和科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动力。按照检查管理制度,打造环保专业队伍。此外,现有的环境检测系统需要不断优化,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确保监测和管理系统在创造有效的循环。在环境研究的发展中,需要有高素质的环境检测人员参与,形成良好的环境管理和治理思想,并定期对工作专业性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根据不同地区的监测,制定目标相对明确和机制合理的人才计划,支持环境检测专业的发展,保障环境监测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施。确保在环境监测中达到最佳效果,并确保获取精准的检测数据。
4.8完善水质监测指标
在水环境监测中,要细化水环境监测指标,解决污染问题,同时加强监测人员管理,监控员工行为的标准化有助于为业务决策提供保障。环保单位要对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需要采集水质样本,了解标准和监测规范。取样前必须充分结合监测要素,选择合适的设备,确保设备化学性质稳定,操作方便,同时应指定样品数量。要在实际管理中沟通交流,对产生的污染物及时处理,有效落实相应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检查人员需要根据水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监测指标,按照监测标准对水进行检查。加强监测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切实解决水质监测问题,制定措施并加强技术应用和管理。加强环境保护,需要不断研发新设备,结合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创新改革现代化检测技术。为员工监测提供专业的培训,培养自身的环境检测专业技能,规范工作行为,满足环境检测和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监测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提供根本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可以利用数据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研究,对治理领域的环境指标进行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程度,分析污染源关系,为环境保护和预防工作指明方向。因此,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给环境带来很大困难。需要根据环保检测结果开展环保工作,为保证环境检测的有效性,必须加强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保护环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乔亮.环保局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施及改进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9):46-47.
it环境范文篇4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检测;作用
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时往往会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也客观地反映了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1]。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也推动了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
1环境检测的相关概念
环境检测一般指相应的监测机构为了完成特定的检测任务而进行的环境状况的监视、环境指标的测定等活动。环境检测的相关数据能够为检测地区的环境质量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是确定所在环境的总体污染状况以及具体的治理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环境检测按照具体检测指标的所属范围可划分为:物理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以及生态系统监测等不同类目,各个类目对应的检测指标体系、检测仪器以及检测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建立规范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指导检测人员完成各项检测任务,且可以规避在实际检测中由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环境治理体系下,环境检测对于环境保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相关环境破坏问题的执法监督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是保障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2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2.1环境检测对于城市污染问题的控制作用
目前,城市污染的治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难点。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污染问题与乡村的污染问题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污染物类型不同、污染物总量不同等。从以往的城市环境管理经验来看,城市地区污染总量的科学统计是规范落实环境检测任务、保障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不同污染物的检测、统计方法不一样,以及不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和治理成本等也有所差异,所以,污染总量的统计本身面临较大的难度,一旦污染总量测定环节出现问题,后续的检测以及治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现代环境检测体系下,环境监测机构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实时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例如,对于城区内分布的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工业区进行集中化管理,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所在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并纳入污染总量的统计。相关部门在掌握城市污染总量的信息后,环境监测机构即可着手进行城市污染问题控制方案的设计,并将污染指数相对较高的类目进行集中化管理,对生产实践中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企业采取经济处罚、限期整改或者搬迁等措施,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因此,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环境检测工作能够为城市污染问题的科学化控制提供相应的促进作用。
2.2环境检测对环境执法的作用
在环境治理中,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重要方式,也对遏制现有环境污染问题和实施环境环保工程起着关键的作用。结合以往的环境执法情况会发现,相关部门存在着环境执法力度不足的现象,且执法人员在工作能力或工作意识方面存在欠缺,导致环境执法相关的证据或信息不完善。此类现象的发生,无疑会对现有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过程产生阻碍,继而影响到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环境检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可以作为评估各类环境污染行为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由于污染问题的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对责任主体的认定等提供关键参考信息。环境检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为相关执法部门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的处罚提供公正有效的证据,同时也能有效的规范环境监测部门的执法行为[2]。因此,在开展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环境检测与环境执法之间的关联性,应严格按照环境检测的有关规范,认真落实各项关键指标的检测工作,尽可能降低检测数据的误差风险,并切实保障其真实性。其中,在检测任务相对繁重、检测项目繁多的情况下,检测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秉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3环境检测对生态保护的作用
环境检测工作的一项核心目标是,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现阶段的环境质量评估、短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等检测数据,从而体现出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以及辅助完成环境治理的相关决策。因此,整个检测工作的开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与环境问题评价或环境质量评估有关的数据,对照现有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掌握现有的环境问题;(2)确认环境污染总体情况后,根据相关检测数据完成污染分布情况的分析,并以此查找污染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以及生态治理程序提供重要依据;(3)收集、积累环境治理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工作中环境管理目标的制定、污染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的预测、预报、环境容量的分析等内容提供参考信息;(4)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结合现有的环境检测数据,制定环境治理的相关标准以及法律、法规。以上各个层次的检测任务、工作目标,都与生态保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需要加强环境检测工作,以推动环境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力争有效提升生态保护工程的质量,助力生态建设[3]。
2.4环境检测对于大众环保意识提升的作用
在以往的环境治理工作中,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不足,严重阻碍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实现高质量的检测与治理,监测机构可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针对部分基层单位的环保宣传内容缺乏专业性、渠道单一、宣传方式固定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对有效的提升策略:(1)检测机构在获取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数据后,可通过现有的渠道告知社会大众现阶段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几年来的数据对比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让人们明确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2)完善环境质量检测数据的机制,及时更新地区的环境检测数据,通过正向引导和完善信息,以提升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积极性,继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环境检测的相关数据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层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以往的文字描述,准确的数字以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对比,更能让人们看到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参与其中带来的积极作用[4]。
3结语
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环境检测能够为环境管理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继而减少其他风险因素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干扰[5]。因此,环境检测机构需高度重视环境检测工作的促进作用,客观分析现阶段环境检测技术体系以及工作实践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并合理利用现有的经验、技术,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风险,以及相关检测人员应积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弥补能力欠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力争最大程度的保障环境检测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发挥环境检测对现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促进作用,助力改善环境质量,尽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古春霞,蒋喆.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建材与装饰,2020,(11):203-204.
[2]沈涛,李鹏.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农家参谋,2020,(3):162.
[3]陈英格.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69-70.
[4]艾曼.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改善的促进性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48.
it环境范文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探析
1环境监测的概念
(1)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环境监测的主体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过采集环境样本,对样本中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进行测定,然后去评估环境的受污染程度。环境测定的结果是科学的数据资料,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此同时,通过不同时间的环境监测可看出污染物等物质含量的走向,进而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环境监测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首先要确定监测区域,然后制定计划方案,收集样本然后测量数据,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科学的资料。环境监测在早期主要针对污染物的测定,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污染物的浓度制定措施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后来随着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环境监测又涵盖了环境质量检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由于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监测的对象具有可变性,污染物的性质又非常复杂,所以需要连续不断地采样、分析,将多种监测对象的监测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科学可靠的评价。(2)环境监测的内容。首先,环境监测是一个大范畴,是对环境中不同物质进行监测,比如空气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此外还有噪声监测、辐射监测、卫生监测等,这些是按照监测对象不同而划分的。环境监测同时又是由不同部门进行的,气象部门监测气象,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卫生部门监测废弃物,还有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都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环境监测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时刻监督着环境质量,当发生污染事故时,也会针对事故进行环境监测,比如海上的石油泄露,环境监测部门会针对污染的海域、扩散的范围等,进行特定目的监测[1-2]。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为环保法律提供数据。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法律和规章制度也相继被颁布。法律的出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让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有章可循。环境监测是环保法律制定的依据,环境监测运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对被监管的对象进行环境污染的综合测评,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防止环境污染扩大。环境监测可以针对污染问题,对主要的污染物进行持续的监测,随时掌握污染状况。比如在pm2.5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在治理的同时随时测定pm2.5数量,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针对土壤、水质等进行监测,能够对已有污染进行监督,并且预防其他污染。一旦某种污染物质超标,可以立刻控制污染源,控制污染区域,然后进一步进行治理[3]。(3)帮助城市环境规划更加合理。我们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早就放弃了传统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和环境是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进而美化人居环境,环境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是身体健康的保障。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中能够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促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正确。(4)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是一项高科技的监测手段,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环境监测依赖科学研究,同时也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对环境监测数据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侧面上也促进了科技手段的提高。环境监测的结果也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比如对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可以为研究污染源问题提供支持。所以要做好各种环境监测,为科学技术研究助力[4]。(5)强化环境治理。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过程中,离不开环境监测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通过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控制总排污量;在实施排污收费的地区,能够通过环境监测得出某一企业的污染量大小,然后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处罚收费,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参照。(6)进行环境纠纷仲裁。在社会生产中,环境污染事故经常发生,需要仲裁监测,然后进行处理。环境监测手段依靠实地取样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判断污染源,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环境监测的意义
保护环境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话题,但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却依然普遍。环保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落实。气候变差,雾霾严重,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些都是不保护环境的后果。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等,这些都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环境破坏不是短时间造成的,所以在治理上也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很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改善环境,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制定工作规范,将环保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去。环境保护工作是长期的,需要系统的执行方案和科学的数据依据。环境监测能够规范环境保护具体实施标准,提高工作实效性,把环保工作具体到监测数据上。这样才能将环保工作透明化、数据化,提高环境保护成效。
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1)优化环境监测方式。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采用的监测方式还比较落后,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要提高监测质量首先要优化监测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这是提升监测质量的前提。我国目前的监测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优化改进,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提高监测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环境监测水平。(2)改进监测技术。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一点在环境监测上也能够得到体现,但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会更加准确。比如在气象监测上,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预知未来更长时间的气象变化,这就要求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监测技术,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创新监测方法,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逐渐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推动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发展[5-6]。(3)培养环境监测专业人才。要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失,不能满足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因此,应加大对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的培养,对在岗人员按时进行培训,使之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监测相关理论知识、专业的监测方法,以及先进仪器的使用,另外还应该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环境监测质量提高。
5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需要,环境监测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监测的对象是所有生态以及生物变化,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环境。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更加重视环境监测,重视环保事业。
参考文献
[1]李佳.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202.
[2]杨婧,王山.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32.
[3]陈瑞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10):42 45.
[4]王倩.探析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职责定位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26):61 63.
[5]王惠.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措施探析[j].中国市场,2016,(47):165 173.
it环境范文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水污染
在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新形势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却不容乐观,虽然随着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推行,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不断有新政策、方针出台,但人们的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并非在一朝一夕可遏制和改善的,比如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并非能在短时间内治理、恢复。为了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在相关问题发展初始阶段将其解决极为重要,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事实上就是采用相应的监测技术对当前环境质量情况进行监测,且将具体的监测结果以数据形式呈现,有利于为展开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从环境监测内容上看,环境保护监测主要包括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其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生态、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监测等。此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与监测设备质量、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科学性以及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等相关因素紧密相关。
2环境监测作用分析
2.1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稳步发展作者:单位:从本质上看,环境监测的整体过程就是对环境质量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并分析,通过污染源查找、环境污染程度分析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发展趋势预测等一系列工作与数据指标,为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思路与重要基础。比如,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监测所得的数据全面掌握到某一地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具体环境破坏情况,从而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针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行纠正与弥补。如此一来,计划、监测、改进的不断循环调整也有利于提升环境保护的具体效率,对于环保工作的发展推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2指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方向作者:单位: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加之工作范围相对广泛、内容相对繁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环保工作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污染处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或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在此情况下,工作内容、程度不连贯也使得环境问题治标不治本问题极其突出,环境治理的最终目的往往也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对水质、大气、土壤等综合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或各个地区之间的污染情况关联程度进行整体分析,以指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方向,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沙尘暴现象,不仅仅因该地区大气污染问题导致,与邻近的内蒙古地区草原过度开垦问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在进行华北地区沙尘暴环境污染治理时,有关部门不仅要缓解当地的大气污染问题,更应该针对内蒙古草原开垦过度问题制订相应的治理措施。除此之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结果通常以数据形式进行直观呈现,因此,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情况而调整、改进当前环境治理计划。2.3提供环境保护标准制订依据作者:单位:一般情况下,相关环保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将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标准进行对照,才能够确定该地区的污染现状是否超出了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当判定什么指标污染超标或邻近超标后,才便于展开具体保护措施。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通过结合所收集处理的各种污染信息为环保标准的完善与修订提供有效信息支撑,从而结合某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环境变化与人们生存环境质量,甚至是人们身体健康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贴合实际、适宜的环境标准。比如,在进行某一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时,建立相应的车辆管理与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库,同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环保人员将所监测得到的信息与相关的车辆排放数据整理、发送至环保中心,对所得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储存。当需要制订或修改相应城市尾气排放控制标准时,则能够直接调取这些客观性与公正性的数据。2.4促进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作者:单位:环保工作的持续开展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更多时候也是为了约束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而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开展环境监测,能够通过反映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与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紧迫性,使得人们能够自觉投身到具体环保工作中,最终构建、巩固我国环保事业坚实的群众基础。比如,在我国当前的淡水资源保护问题中,住建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300多个城市属于环境评价标准中所限定的缺水城市,而这300多个城市中存在108个城市属于存在严重缺水环境问题的城市。此外,我国十大水系中,存在超过半数以上的水质污染问题,约60%的地下水资源因水质污染问题严重而导致水质相对较差,仅能用于农业生产灌溉或工业生产,不能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使用。这一系列监测数据结果直接显示了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现状,而这些数据向公众公布后,人们则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开展环境监测不仅能为具体工作方向提供科学信息,更加有利于对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实施后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此时,相关工作人员仅需要通过对比实施干预前、后的环境指标变化情况,就能够直接了解相关措施的实施效果。当实施效果没能达到理想目的时,则可以通过及时改进、调整环保工作计划全面提升其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环境监测的开展能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自愿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田晓飞.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
[2]薛艳静.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07).
[3]何德祚.浅析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7(19).
[4]杨晶.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作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8).
it环境范文篇7
一、成本与财务会计发展概史
(一)传统会计发展阶段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为借贷记账法在全世界的流传奠定了基础。以此为界,人们一般把1494年以前的会计称为古代会计,而把1494年以后的会计称为现代会计。19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英美派会计”和“大陆派会计”。到20世纪,逐渐形成了具有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会计学。而这里所说的传统会计,指以手工记账为基础的会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几乎包括所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如各种款项的收付;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列支,与财务会计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财务报表从编报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注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时,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计这一经济的助推器也开始慢慢地转变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不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交叉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共同发挥作用。
财务会计中包含基本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成本决策也有涉及,财务报表的编报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除了基本的财务核算,将利润核算与分析预测作为重点。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会计报表更加注重披露一些非财务信息,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劳动力信息、竞争者信息、公司发展前景信息等等。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除了基本的成本核算以外,还涉及到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会计扩展到成本责任与成本管理领域。但是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还未发展成熟,由于产业政策的影响,成本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够宽松,成本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种类众多,选择标准难以确定,成本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三)战略管理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经营者开始越来越多地注意到环境与企业现实之间的均衡。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着重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从交叉关系演变为在战略管理背景下,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平行。
财务会计仍然以核算职能为基础,但是监督和决策职能上升到主要地位。现代化的核算工具(电子计算机)普遍应用于会计实务当中,财务报表更注重战略性、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成本会计的外延扩展到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是指对企业战略管理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如战略研制成本、战略实施成本、战略控制成本和战略转移成本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旨在提高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观念的引入,价值链分析的实际应用,成本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概念,产品成本的核算不再单一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信息因素。成本管理广泛采用作业成本法、预警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管理方法,而且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这些方法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四)环境会计发展阶段
环境会计是目前新兴的一个会计发展方向。随着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污染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污染必须最终由污染者来承担,企业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因此环境成本受到关注,企业不仅要将其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而且要加强环境成本的管理,这是环境会计的核心问题。
财务会计在此阶段除了基本的财务核算、监督和管理决策职能以外,财务报表更注重披露一些表外信息,主要是关于环境治理和社会效应方面的。但是,出于各方面财务法规的不健全,财务环境信息的披露还很不完善。
成本会计引入环境成本的概念,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会计期间引起的环境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问题;二是由配比性(可追踪性)引出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划分问题。
强调企业制造和经营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企业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长期协作关系。
二、环境成本管理与环境会计
(一)环境成本与环境会计的缘起
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引起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资源的迅速耗竭,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各方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联合国在《环境管理会计———政策与联系》中将环境成本定义为“与破坏环境和保护环境有关的全部成本,包括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而环境保护成本是指“企业发生的,与预防处置计划控制和改变行为、损坏修复等对政府和人民存在影响的成本”。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提出环境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处理好盈利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以说,环境会计的思想符合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确认
环境成本与传统的产品成本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两者的差异和联系具体见下表:一般来说,环境成本确认有两方面:一是微观环境成本确认,是以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
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发生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时,则确认为环境成本。二是宏观环境成本确认,如果是在国家实施经济调节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环境税、环境保护基金的征收和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等成本费用。
(三)环境成本的会计计量
环境会计计量是把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采用科学方法作定量性的测定、定性分析并加以公布。与财务会计计量有所不同,环境会计计量通过对环境综合措施的投入成本、投资额、费用额的计算来评估经济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从而可以量化管理环境保护活动的支出和经济效果并对未来的环境工作进行指导,使人们更好地开展环保活动。
(四)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环境成本核算是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对企业环境活动中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衡量,并在其真实统计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运用核算账户和比较分析来反映其总量和结构以及供需平衡状况的经济活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核心是环境成本的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应予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能提高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能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职工的健康。此外,为减少或防止潜在污染进行的投资从而获得某些跨越期间的环境保护收益的成本也应予以资本化。应予以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废物处理、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审计成本,因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导致的罚款,因环境损害而给予第三方赔偿,以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sab)提出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的范围包括:对现有机器设备进行环境改造和购置污染治理设备的支出,环境污染清理支出中能够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支出。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包括:防止环境污染的支出,资产的环境检修支出,环境违规罚款支出。核算的内容主要是对每一类自然资源环境的实物和价值进行核算,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综合核算以及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五)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
综合来说,环境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
一是事前规划法。事前规划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比较中筛选出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这种方法贯穿了“事先预防,未雨绸缪”的思想,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管理和规划体系,才能够取得环境控制成本与环境事故成本之和最小。
二是事中控制法。事中控制法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尽量回避和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相对”的预防方法,它要求企业对排放的废弃物做到跟踪监测,尽可能达标排放,从而减少事故损失和罚款支出。
三是事后处理法。事后处理法就是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把发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这既是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迫不得己”的最后办法。
优点在于无需改动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只着眼于对现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控制,因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不大。缺点是在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也不明显。
(六)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
目前,由于环境成本会计的不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还未以完整文件形式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还是依赖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是被动性,仅对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在报表上反映一些环境信息,且多以排污费、管理费形式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环境管理机构,环境成本的会计信息来源不明,环境成本的范围和标准缺乏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企业中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不能提供明确的环境成本分析数据给财务会计部门。因此,各个企业应该考虑在有效界定环境成本范围和内容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
二是企业对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环境会计远来形成环境成本按照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归集和分析。比如:企业支付污染费造成的环境成本与企业进行环境治理所发生的成本如何比较,如何优化环境管理,如何进行投资项目的环境决策。
三是在环境会计批露中,环境成本一般含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既不能看出企业的环境成本占总体成本的比例,也不能看出企业环境管理的绩效,环境会计并未明显区别于传统成本会计。
it环境范文篇8
一、环境刑法法益与环境伦理的一般关系
所谓法益是指“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由法所保护的、客观上可能受到侵害或者威胁的人的生活利益。其中由刑法所保护的人的生活利益,就是刑法上的法益。”②由此可以说环境刑法法益就是刑法所保护的与环境有关的人的利益。环境伦理是指调整有关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自然有关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伦理本质上是调整与自然有关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因为道德产生的目的就在于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只有当发生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这种关系并需要加以调节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③“刑法规范也是行为规范。……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就是侵犯法益的行为。”④既然伦理规范、刑法规范同属于社会中人的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本身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环境刑法法益与环境伦理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所谓法和伦理本来是互相关联的秩序,在本质上法只能是伦理性的东西的主张”。⑤从环境刑法法益与环境伦理的一致性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刑法法益本身是环境伦理所调整的人的利益的一部分。环境伦理所调整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自然有关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十分广泛的,这些利益关系的调整是诉诸于社会舆论、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等非强制性方式来进行的。当公众或立法者认识到道德的手段不足于有效调整与环境有关的利益关系时,立法者就把部分的与环境有关的利益关系上升为法律所调整的利益关系,以期用强制性的调整手段达到有效的调整效果。因此,环境伦理所调整的人的利益包含了环境刑法法益。其次,环境刑法法益以环境伦理价值判断为基础。伦理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其自身也蕴含着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判断标准。伦理价值观念构成了整个社会价值判断的基础或价值源泉。环境刑法法益能够成为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首先必须属于依环境伦理判断为善或正义的部分。如果环境刑法法益违背社会上主流的环境伦理道德,那么环境刑法就丧失了合理性或合法性的基础。
最后,环境伦理的变化将改变环境刑法法益的范围。环境伦理的变化常常伴随着道德关怀对象范围以及人们对某一对象价值属性基本观念的变化。当人们的道德关怀对象范围扩大或缩小,特别是人们对某一道德对象是否善恶、正义与非正义及其程度的价值观念产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伦理将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最终将导致法律调整范围的变化。现今,当人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超越人类自身而扩展至在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甚至整个自然界,当人们视环境污染或灭绝物种的行为为日趋严重的危害行为时,环境刑事立法所保护的环境刑法法益的范围越来越大,其表现就是环境犯罪种类和罪名也越来越多,甚至作为强制制裁方式的刑罚也越来越重。环境刑法法益与环境伦理所调整的人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首先环境刑法法益都是人类重大的利益。
“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社会道德生活领域的广泛性,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差别性,决定了道德规范体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⑥这决定了环境伦理所调整的利益的重要性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立法者不可能将所有的环境伦理所调整的利益纳入环境刑法保护的范围,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环境刑法法益加以保护,否则,将导致刑罚的滥用,公民的权利或自由反而会受到侵害。同时,由于环境刑罚制裁的严厉性,把一些次要的环境利益当作环境刑法法益加以保护,其本身也是不正义的。其次,环境刑法法益的利益诉求具有普遍性。在社会现实中,环境伦理的价值观念、原则和规范是纷繁复杂、层次众多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利益团体通过环境伦理所反映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因而,某一具体社会阶层、群体或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可能不具有普遍性。而环境刑法法益必须是全社会普遍的共同利益诉求,这是由法律的普遍性所决定的。
二、环境伦理价值观念的演化
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学说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再到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演化过程。这些学说既是对实在的社会环境伦理的总结,也有理论上的批判、反思和开拓创新,反过来进一步对实在的社会环境伦理形成理论上的指引。由于东、西方社会面临同样的环境危机的境遇,同样期望着通过伦理道德的改变来获得自我的拯救,西方社会的环境伦理学说必然对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这些理论的传播,我国公众的环境伦理价值观也将受其影响。
1.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价值观。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一般主张: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事实或终极目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应按照人类的价值观来考虑。人是唯一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自然价值的主体,自然界本身并不具有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人的利益或需要是价值判断的唯一基础或标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人类的行为以满足人类的自身利益或需要为出发点,使人类的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过度膨胀,超出了自然本身资源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当人们面对环境危机,对传统的伦理观念进行反思后,自然地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灾害事件以及物种的灭绝归究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2.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价值观。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是对传统环境伦理反思、批判的结果。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一般认为,自然界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其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价值。在自然界里,不仅人是价值主体,而且应当赋予动物、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以主体特性。在道德上,人不仅是道德权利主体,人类应当把道德权利的主体平等地从人扩大到自然界的其他实体,人类对自然界也应当担负道德义务或责任。由于人类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是道德或价值主体,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平等的,人类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或需要无限制地或非理性地强加于其他自然界实体。
早在1949年,利奥波德就出版了《沙乡年鉴》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大地伦理”一词,他被公认为生态伦理或环境伦理的奠基人。大地伦理学说将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等统称为大地,人类应转变自身角色,从大地的征服者变成大地的一般成员或公民。利奥波德提出了一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件事情如果是倾向于保持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与美,便是对的。如果是倾向于其他情况,便是错的。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在关注,公众也不接受这种学说。然而十几年后,以《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为契机,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运动,环境伦理学理论才被重新发现和得到迅速传播。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在1973年开创了深层生态学,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透过深层追问,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深层生态学奉行的最高环境伦理准则是“自我实现”和“生命中心平等”。所谓自我实现是指停止把自我理解为或看作孤立的、狭隘的、相互竞争的本我,而把认知的对象扩大到自然界的万物。生命中心平等则承认生物圈的所有有机体和实体作为整体中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生物圈的所有事物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和繁荣的权利。这两个伦理准则的实质就是破除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以万物平等为其思想的核心理念。泰勒在1986出版了《尊重大自然》一书,他在借鉴人际伦理学和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生物中心论伦理学体系。
泰勒认为所有的自然生物都拥有自己的天赋价值,因此,所有的自然生物都应获得道德关心和道德关怀,换言之,应把它视为一个道德顾客;所有的道德人都拥有一种显见的义务,尊重、促进或保护一切拥有天赋价值的生物。泰勒尊重自然的观点包含了个核心理念: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是地球生命社区的成员之一;所有的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生命都具有自身的善,都是中心目的;人类并非与生俱来优于其他生物。依据这些理念,泰勒提出了个伦理基本原则:不伤害原则;不干扰原则;诚信原则;补偿性公平原则。
3.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价值观。进入20世纪80年代,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发展为影响较大的流派。其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修正的结果,也是对以前存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流派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澳大利亚哲学家j.帕斯莫尔(johnpassmore)、美国哲学家b.g.诺顿(bryang.norton)和美国植物学家w.h.墨迪(willianh.murdy)等。1974年帕斯莫尔发表了《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一书。帕斯莫尔认为有迫切需要改变我们对环境的态度,人类不能无限制开发利用生物圈。不过,他拒绝接受放弃西方传统科学理性的观点,对深层生态学家所主张的彻底修改我们的伦理框架的观念深表怀疑,称他们是被误导的神秘主义或非理性主义。帕斯莫尔认为西方人包括地球所有的人不能简单地采用一种新的、不熟悉的方式思考问题,人们必须从现在所处的地方开始思考。
帕斯莫尔否认除人类外的其他自然界实体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权利,人类之所以应当把道德关怀推及于其他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主要源于对人类自身生存、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道德关怀的实质还是对人类利益和需要的关心。帕斯莫尔也否认自然客体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它们之所以有价值也是主要体现为对人类的价值,人类的利益和需要才是评价其他生物的价值尺度。1975年w.h.墨迪发表了《人类中心主义———一种现代的观点》的论文,他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任何演化成功的生物有机体,都是以自身物种生存为目的,否则就会灭亡。虽然自然界任何物种都可有其内在价值,但都会视自身物种的价值远高于其他物种,人类也不能例外,所以人只能以人类为中心。墨迪认为:“已经证明,‘人类中心主义’完全可以很好地,即现实地、建设性地处理环境危机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它可开拓的理论空间还相当大。因此完全没有理由驱逐或放弃这种极其重要的理论资源;决不能一提环境伦理学就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⑦1984年b.g.诺顿发表了《环境伦理与弱式人类中心主义》论文,诺顿首先区分了人类两种偏好:感性偏好和理性偏好。
感性偏好是指满足个人暂时性的欲望或需要的心理活动。理性偏好满足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欲望或需要的心理活动。基于个人两类偏好的不同,可将人类中心主义区分为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弱的人类中心主义。如果环境资源之使用仅建立于个人感性偏好之上,就是强人类中心主义;如果以理性偏好的满足为参照,它就是弱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在使用自然资源时,要节制感性偏好而植根于理性偏好,要经过长远而周详的考虑。因此,诺顿认为不需要强调物种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也不必将道德权利赋予自然界,环境危机的解决也无须建立于以上两个命题之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说一直在交替发展,它们在道德的主体性等问题上相互批判或诘难,但在许多问题上环境伦理学的派别之间还是有统一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彼此的共识要多于分歧。一种环境伦理学说之所以出名或产生重要影响,是因为这种学说所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被社会某一群体认同或接纳,说明这一学说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这样的学说所阐述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也可能被某一群体实际践行着。一种环境伦理学说与其他相对立的学说长期存在并在相互纠结中不断发展,本身也说明了各自存在的合理性。
对多元的社会来讲,本身存在着复杂而多样、层次高低不同的环境伦理,而社会也要求不同的环境伦理相互搭配产生共同的作用,因此,不同的环境伦理学说相互地补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不同环境伦理学说的矛盾和对立的张力也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共同发展。然而,对于法律所要摄取的伦理价值而言,不同环境伦理学说的意义是不同的。
三、确定环境刑法法益应遵循的环境伦理价值观
人的利益或需要是价值判断的唯一基础或标准,这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以这种观点界定环境刑法法益,其就是人的利益或需要,这些利益或需要主要具体表现为人的生命、健康、财产、自由和秩序等。有的学者认为,“环境犯罪侵犯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⑧这种观点贯彻的显然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至少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这样的。因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被视为环境危机的根源,并受到众多理论学说的抨击,即使从字面上来固守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观也是不合时宜的。如果环境刑法法益的界定没有包含与环境有关的概念或要素,在观念上会影响到环境刑法的解释或环境刑法的适用,从而会弱化环境刑法的保护功能。
事实上,在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直接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为法益的环境犯罪罪名,如,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采伐、毁坏珍稀植物罪。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对环境危机或环境保护的反应或应对,无论是理论概括,还是应然的环境刑事立法,固守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价值观,都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按照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人的利益或需要并不是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和其他实体(包括水、空气等)都是道德或价值主体,人类作为道德人都拥有一种显见的义务,尊重、促进或保护一切拥有天赋价值的生物或实体,人类应当像维护自身一样,平等地尊重、促进或保护其他生物或实体。以这种观点来界定应然的环境刑法法益,其不仅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财产,还应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实体的利益,这些非人类实体的利益是独立于人类的,包括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的环境。
在学界,这种观点也有体现,有的人认为:“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是对环境法益的保护,而环境法益实质上就是环境生态利益。”⑨“环境刑法的法益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公民环境权和环境生态利益。”⑩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对道德主体、道德关怀对象范围的拓展,颠覆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有力地激发了人类对动物、植物和和整个生态系统本身的道德情感,唤醒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伦理关注,这无疑会增强人类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当然,也正是这种理论上的颠覆,使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说面临着理论正当性的诘难,这些都体现在修正人类中心主义对它的批判上。同时,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也面临实践的难题。伦理学不仅是呼吁,也不仅仅是自圆其说的理论,它必须能够用来指导实践。除了一些有特殊的信仰、高尚道德情感的人,普通的公众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理性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把动物、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本身视为道德主体,完全能够站在它们的角度上,在充分考虑它们利益前提下,来选择人类自己的行为?对普通公众来说,这样的道德抉择可能很难做出。
如果一种伦理观念,因为没有反映大众现实的利益或需要,从而不为大众所普遍的接纳或认同,也不可能用它来做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伦理只能是一种道德的理想。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无疑更多的是一些环境道德的理想。环境道德理想并非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人类也许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有强烈道德感召力的思想,但要使法律,特别是刑法体现这样的道德理想,那可能是非常有害的。法律所维护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已是人们的共识,更何况刑法所维护的道德限度应当更低。因此,刑法上将属于动物、植物和非生命实体这些非人类的利益视为法益,必须持有慎重的态度。刑法“法益必须与人相关联。刑法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的利益,故只有人的利益才能称为法益,只有人的利益才值得刑法保护。”○11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否认除人类外的其他自然界实体是道德主体,也不存在道德判断和道德权利。
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认为即使要应对环境危机,也无需放弃传统伦理理论资源而建立一种新的道德框架,无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建立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思维方式,人们所要做的是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对环境的态度或理性地使用环境资源就足够了。所谓的理性就是一种周详而长远的考虑,人类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还应当关注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人类不仅要关注考虑当代人的利益或需要,还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或需要。人类对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关注和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其实质还是对人类利益和需要的关心。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体现在环境刑法法益的确定或选择上,就是坚持传统的刑法法益为主,即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的财产为主,同时要考虑维护整个生态系统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动物、植物和其他实体。
人们只所以要考虑维护整个生态系统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是因为对它们的危害最终将导致对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的财产的危害或威胁。在环境危机的时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如此明显,人们有理由将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视为同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的财产同等重要的利益加以维护。但是,这里要注意到,人们选择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其评价的价值尺度是人类的利益或需要,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它们的重要性程度。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应当是我们思考刑法问题或者实践刑事法律所遵循的价值观念。首先,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重视伦理的历史传承。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应当建立在传统伦理基础之上而不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或者说来一次彻底的翻盘,重新构筑全新的伦理框架。因为,人类的伦理都是“从过去传递到今天的观念、制度、行为规范。
它经历较长时间的完善、积淀而获得了牢固性;它支配了多数的社会成员而获得了广泛性;它超越了个人性格具有了社会性;它在制度化和不断宣传的过程中又具有了神圣性;但同时它仍保留着文101化的基本特征———可塑性”。○12一种全新的伦理框架不仅脱离了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了无数智慧和理性的文化基础,同时还有可能丧失多数社会成员对伦理规范的认同,从而使伦理规范失去指引实现生活的作用。其次,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具有现实的人性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真正的内在本质,这些基本的需要包括: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是自由、正义和秩序。○13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动机的源泉,即人类的所有行为包括道德行为都基于人类基本需要的考虑。人类的多数完全不可能脱离了自己的基本需要而行事,因为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以人的利益或需要为价值判断的尺度,其实质就是坚持了人的本性。刑法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人类的基本需要为基础,这才能保证刑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最后,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更加符合刑法自身的价值观。
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基于历史传统的创新和人性本质的考虑,使这样的伦理观因为更容易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纳和认同而具有普遍性。只有具有普遍性的伦理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才能被刑法所摄取而变为刑法的价值标准和刑法规范。只有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普遍地认为须加以维护的人类的利益或需要才能作为刑法法益而为刑法所保护。再者,是否能够成为刑法法益需要进行重要性程度判断,进行重要性程度判断的标准只能是依据人的利益或需要去进行判断。很难想象一个与当代或后代人类的利益无关紧要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实体有必要作为环境刑法法益由刑法来加以保护。
四、应然性环境刑法法益的考察
环境刑法法益的选择或确定所遵循的伦理价值标准应是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人的利益或需要是判断环境刑法法益的唯一标准或尺度。当然,我们要破除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利益或需要可以凌驾于自然界的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最终导致的是对人的利益或需要的侵害。环境刑法法益首先是人类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的财产,如果某一环境行为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的财产构成侵害,无论是显而易见的侵害还是隐藏、潜伏的侵害都可以作为犯罪行为来加以制裁。
it环境范文篇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的通报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重点行业环境污染防治确保水环境安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全力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刻汲取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教训,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把防止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环境安全。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发展改革、经贸、水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加强指导和开展专项督查。同时,要加强对全市水域水质的监测、监控,加大对排污企业污染的防治和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处置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各类事故、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确保饮用水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稳定。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各地要在前阶段对环境影响不稳定因素排查的基础上,立即对可能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的隐患,特别是要对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源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的重点区域是饮用水源地上游、居民集中区、河流沿岸地区。排查的重点单位是化工、医药、放射源生产使用等易引发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单位。排查的重点环节是生产储存运输的设备运行是否完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到位、安全责任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落实等。
各地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整改,确保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偷排、漏排现象,依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及时下达限期治理或限期改正通知,责令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治理措施,掌握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效果。对存在重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隐患的,整改方案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环保部门审定。对整治无效或拒绝整改的排污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
三、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各地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置安全生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以及转移群众、保障生活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全市四大水系所在城镇、化工集中区、化工企业,要制定分类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判断事故性质,及时启动预案,采取有力措施,把危害控制在最低、最小范围内。对新建项目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特别是在选址上,要充分考虑一旦发生事故后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周围群众可能造成的影响,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在环评阶段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要根据国家和省市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信息上报制度。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各地必须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上报事故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事故造成周边地区水体、空气污染并可能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要在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及时采取措施,做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特别是饮用水的供应,确保社会稳定。对迟报、瞒报甚至隐瞒不报或上报虚假信息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it环境范文篇10
一、办公室桌面环境
办公室的桌椅及其他办公设施,都需要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定程序上会从办公桌椅或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从办公桌的状态可以看到当事人的状态,会整理自己桌面的人,工作起来肯定也是干净爽快。他们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工作,桌面上只摆放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资料;在休息前应做好下一项工作的准备;因为用餐或去洗手间暂时离开座位时,应将文件覆盖起来;下班后的桌面上只能摆放计算机,而文件或是资料应该收放在抽屉或文件柜中。
随着办公室改革的推进,有的公司已废弃掉了个人的专用办公桌,而是用共享的大型办公桌,为了下一个使用者,对共享的办公桌应更加爱惜。
二、办公室心理环境
“硬件”环境的改善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往往是“软件”条件,即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这个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白领”们所接受。
在日常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非常重要。互相之间以微笑的表情体现友好热情与温暖,以健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和谐相处。工作人员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表情动作的流露中,都可以体现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之,办公室内的软件建设是需要在心理卫生方面下一番功夫的。因为“精神污染”会涣散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乃至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大气、水质、噪声的污染更为严重。
在办公室内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卫生水平,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