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健康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31 23:09:01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农民健康

农民健康范文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倡导预防为主观念,促进农民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渠道缓解农村居民因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模式的转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民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是指年满18-65周岁(均含本数)的本区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及大病保险。

66周岁以上本区老年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健康检查是指为了解农民身体状况,医疗机构为其进行的常规性体格检查。

第四条大病保险是指在一个保险期内(两年),经健康检查查出、患发并确诊为本办法规定的大病保险特指疾病可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第五条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实行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办法,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共同承担费用,立足疾病预防和大病适当补偿的原则,使农民在享受合作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再享受定期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保障。

第二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对象

第六条18—65周岁的本区农民每两年每人可自愿缴纳20元费用,即可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

第七条66周岁以上本区农民只要本人愿意,即可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和贫困大病患者适当补助。

第三章健康检查的内容

第八条健康检查的内容为:常规检查项目(病史采集、测血压、肝脾触诊、心肺听诊等)、x线胸部透视、腹部(肝、胆、胰、肾)b超、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各社区卫生中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免费为农民扩大健康检查内容(如视力、口鼻腔检查等)。

第四章大病保险补偿疾病范围和补偿标准

第九条大病保险特指的疾病有:各种恶性肿瘤、慢性肾衰(尿毒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再生障碍性贫血、暴发性肝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阿尔兹海默氏病、重要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严重烧伤、意外伤害事故身故、瘫痪。

第十条凡在保险期内确诊初次患有大病保险特指疾病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山支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给予每份(每份每两年保险费20元)保险金额3000元的大病保险补偿金。

第十一条投保农民初患大病保险特指疾病(身故者除外),获得大病保险补偿金后,保险公司另赠送一份保障型保险。保险责任为:意外伤害事故身故保险金额30000元、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医疗费用保险金额2000元。此保险自获大病保险补偿金的次日起生效;保险期限为两年(具体办法由保险公司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在每人20元的保险费中提取2元,建立保险保障基金。该保险保障基金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管理,用于对特困家庭(按照民政部门界定标准)初患大病保险特指疾病的农民给予每份保险1000元的第二次补助。当大病保险的赔付率超过90%时,保险保障基金转换成保险费。

第五章经费筹集和使用

第十三条18—65周岁农民每两年每人筹集80元费用,除个人缴纳的20元支付保险费外,60元健康检查成本费用支出,由各镇政府(管委会)和村委会补贴。

本年龄组中的特困家庭(按照民政部门界定标准)农民,参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个人缴纳的20元费用由区政府补贴。

若农民自愿自费追加大病保险费的,每人可再购买1~3份保险(每份每两年保险费20元)。

第十四条66岁以上农民每两年每人筹集70元费用,全额由区政府补贴。其中55元作为健康检查成本费用支出,15元作大病风险补助费用。

大病风险补助费用实行专款专用,对贫困的大病患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办法由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合作医疗办)制定)。

第十五条区政府补贴的农民健康体检经费由区财政局根据区卫生局统计的数据,采用先预付年底再按实际发生数清算的结算方式,将经费拨付给区卫生局,由卫生局再和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算;各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补贴的经费,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直接结算。

第十六条18—65周岁农民个人缴纳的20元费用作为保险费在健康检查前收取,其中特困户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向区卫生局直接结算。

第六章工作程序和内容

第十七条承担健康检查的单位应按规定的应检项目安排健康检查,并按有关国家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应做好受检人员的登记造册,建立受检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在检查结束后30天内将体检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受检人员,并报当地镇政府(管委会)等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农民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工作以集中与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逐步转为常效管理。对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及在企业上班的农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组织相关医务人员主动上门体检,并适当调整检查项目(若用流动体检车上门检查,仍按健康检查内容检查)。对上门体检其体检结果有特殊异常的要及时通过其所在村委会、村卫生室等相关部门积极动员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十九条在一个大病风险补偿保险期内,农民因患本办法规定的大病保险特指疾病或手术,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或合作医疗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或合作医疗办收到农民申请后,应及时作出明确答复及大病保险补偿(具体办法由保险公司及区合作医疗办制定)。

第七章组织管理

第二十条农民健康检查工作由区卫生局统一管理,负责健康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结合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相关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建立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同时要努力筹措资金,支持及组织农民参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确保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二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卫生服务工作推进,大力宣传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卫生知识,并承担健康检查工作,做好收费及信息整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要在农村便民服务点(或村卫生室)设立服务窗口,组建服务队伍,开展大病保险的宣传,办理农民大病保险投保和给付工作。并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检查。

第二十四条农民健康体检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区财政局将定期对卫生局、各镇(管委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费使用情况予以监督检查,并对年度结算资料作全面的审核,以确保专项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

农民健康范文篇2

农民健康工程,涉及三大任务、12项具体内容。但从我镇情况看,长期以来,虽然广大渔农民的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少渔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因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此次由政府出面为农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到人,工作更加细化,这确实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必将有力改善广大渔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状况,使我们乡镇卫生院在开展农民卫生服务工作时有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保障。

根据省、市关于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我院就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开展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初步打算。

一、加强预防保健,抓好健康保护,让渔农民少生病。

1、发挥社区功能,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要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乡村一体化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我院将加紧全科医生的培养,争取按2000:1的比例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渔农民居住特点,建立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渔农民卫生知识。在服务方式上,要由过去的“坐堂行医”转为“上门送医”,积极采取主动上门、电话预约、出诊巡诊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逐步为每一位渔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周期性体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有专人负责对传染病、慢性病、常见病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真正让每一位渔农民感到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保健措施和保健成效。

2、提供重点人群的健康保健服务。十多年来,我院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抓好预防保健工作,防保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如2012年,我镇0-7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0-3岁儿童建卡率、系统管理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0%,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新生儿与婴儿死亡率均下降到最低水平。今后,我院将继续巩固和扩大上述预防保健工作成绩,积极、有条不紊地落实预防保健措施,并在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对儿童和孕产妇保健服务费用减免,对育龄已婚妇女每三年一次进行妇女病检查,确保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

3、协助和落实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措施。我院将积极协助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落实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措施,专人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配合做好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改水改厕工作,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和除“四害”工作。同时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本镇公共卫生检查、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二、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医疗力量,让渔农民看得上病。

从我镇实际出发,解决渔农民看病难,我们的计划是:一是通过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全面形成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让90%以上农民只要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平时只要打个电话,社区全科医生就会上门看病。二是对于交通不便,居住人口稀少的偏远岛屿、村岙,由卫生院建立巡回医疗小组,定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及时防治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并在医疗收费上尽量给予减免优惠,有效缓解这些散居群众的看病难。三是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增加硬件投入,如配备心电图、显微镜等,提高医疗诊治能力。四是为实现渔农民“小病不出镇、大病能救治”的愿望,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请上级医院专家就地进行诊治指导,另一方面轮流派出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农民健康范文篇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结合国情,将要在农村长期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从权利的角度看,尊重和保障参合农民的基本权利(生命健康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法理的逻辑渊源和道德支撑。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权利和法律基础

享受医疗保障是广大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既为社会之一员,就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人权尊严及人格自由发展所必须之经济、社会及文化各种权利之实现。”《联合国人权公约》规定,“本盟约缔约国确认人人有权享有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因此,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民人权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命健康权是与身俱来的,须臾不可离开的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格权,不可以变更、转让、放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人的生命具有最高人格价值,是人的第一尊严;而健康则维持着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拥有生命和健康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生存、享有作为人的自尊以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公民享有和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因此,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必要的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也是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上述规定为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宪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也是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宪法基础。同时,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给予支持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和原则、组织管理、筹资标准、资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和组织实施等。此外,有关部门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领导、试点推广,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拨付办法,中央财政资助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资金的拨付等问题专门发文,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二)影响生命健康权实现的关联因素

虽然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人格权,是人权保障的第一要义,但在现实中,农民在生命健康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主要阻却因素表现为:

1.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民医疗保障权利不平等。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健康权。但80年代以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迅速下降,广大农民对于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沦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与此相对,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面向城镇居民设计,基本上没有虑及广大农民。《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言明“国家在农村实行与城镇有别的社会保障办法”;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华社2002年2月2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约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的卫生保障服务,而约占85%的农村人口却只能享用不到1/3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因此,广大农民陷入医疗保障权利的贫困状态。

虽然国家针对因疾病、残疾,鳏寡孤独,劳动能力缺乏而导致生活困难的人群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如对农村居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的五保救助;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对因大病、重残或缺少劳动能力,导致常年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定期、定量基本生活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当前还面临扩大覆盖面、增加救助资金的挑战。显然,目前以扶贫济困为目的的农村社会救助并没有也不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2.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影响生命健康权的保障和实现。在公民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中,“富者在权利的实现方面具有优势,而穷者则处于劣势”。第一,农民收入增长与其医疗保障支出的不平衡影响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实现。城乡二元经济使农民处于不利地位,在医药价格猛涨的情形下,农民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了2.2倍;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增加到79元和2891元,增长了6.2倍和5.1倍。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也即在医疗费用的攀升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的情况下,医疗费用的支出远远超出了农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二,因病致贫、返贫,因贫致病现象严重。疾病与贫困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与日俱增。农村2900万特殊困难人员中,因病致贫的比例达到50%多。有农谚称“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因病致贫的罪魁祸首是大病风险,大病对于农户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大病治疗直接对农户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二是大病对于农户的人力资本造成影响,对于农户的长期收入与消费会产生影响。贫困农户在大病冲击以后,将近要花8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大病前的消费水平;近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大病前的生产经营投入水平,对收入的影响也是长远的。大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87年的1.18%上升到2002年的2.84%.此外,因贫致病现象也十分严重。许多农民因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更是无力救治。一些贫困农民小病找村医,一旦确诊是大病,就是好吃好喝准备后事(丧事)。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成为影响其生命健康权利的决定性因素。

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大背景下,切实保障“医疗保障权利贫困”的全国半数多国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步骤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先天残缺的情况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架构,担负起保障参合农民生命健康权的重任。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为农民生命健康权提供了组织、

制度和资金保障。从国务院新型合作医疗的部际联席会议,省、地(市)的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到各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施行提供了相对完备的组织保障。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领导、试点推广,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拨付办法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合农民每年人均补助不少于20元,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不低于10元;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费用垫付制度,减轻那么资金支付压力。这些为新型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风险型(仅保大病住院)、风险福利型(保大病+乡村基层门诊)、保两头放中间型(保大病+预防保健,保大病+健康体检)等各种保障模式,对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既增加了农民对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又拓宽了参保人的受益面,“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科学合理地确定起付标准、补助比例和最高补助限额,有效提升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监管能力。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管理,定期公布经费账目,建立家庭账户,简化报销手续,实行资金钱账分离、封闭运行,并设立风险基金防范资金透支或沉淀。向农民宣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加办法、参加后的权利与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农民代表参与方案设计,接受行政部门财政、审计等内部监督,人大、政协等的独立评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和扶贫开发相结合,解决了参合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问题,各收入层级农民从中直接受惠;新型合作医疗独立于城镇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没有强调参合农民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比例,与社会救助中受助对象的“零给付”义务也有区别,一定程度弥补了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于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沿循合作医疗的旧思路,在试点阶段,相关的制度设计还不够系统和规范。

第一,自愿互助与生命健康权的排他性。自由、独立和尊严是最重要的人格利益,也是保障生命健康权的终极目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中,有地方卫生部门产生强烈的冲动和欲望,要求农民积极参加新合,甚至通过强制手段强迫农民参加;有的盲目追求试点数量、赶进度;有的包干、摊派等,违背自愿原则。参保者如果没有生大病住院,那么他所缴纳的保费中的一部分将无偿地奉献给那些生大病住院的参合农民。这里体现的是传统的互助济困的道德规范。然而,这与农民个人筹资的私有财产属性不相符。如果参合农民不愿救助别人,那么这种互助就是非自愿;再如农民参加新合也并非自愿,那么农民的缴费和救助行为就是双重的非自愿!再有,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类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都属于缴费者的个人财产,但参合农民在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还肩负救助他人的义务,是悖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二元结构,对农民显失公平。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就存在缺陷。

第二、关于资金筹集问题。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实际支付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参保资金的收取缺乏统一明确的法规和政策,筹资成本由地方卫生部门承担,乡(镇)财税所只负责收费工作,工作态度缺乏主动性,使得筹资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而一些贫困地区仍然缺乏有效的多元化筹资手段,筹资效率不高。这些因素又会刺激地方套取中央财政补助的冲动,既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也使得合作医疗基金不堪重负。同时,地方政府投入不足,资金收取额度也因时因地而异,集体经济投入部分也难以及时足额供应,加之农民缴纳的积极性不高,共同导致财政支出困难,补助经费难以按时发放,造成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农民健康范文篇4

关键词农民家庭健康档案管理

资料与方法

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江夏区作为远城区试点单位,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区卫生局建立中心服务器,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

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发动,调动医务人员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制定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户,逐步入户体检调查,建立全覆盖的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农民身份证号码、医保号码、电话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健康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等);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农民健康档案,作出农民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情况,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预约提供健康服务。

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社区软件,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采用纵向到底〔省、市、区(县)、服务中心、服务站、村、组、户〕;横向到边(卫生、财政、医保、农合、疾控、妇幼、政府等部门)的原则,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保证社区资金及时到位:各级财政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财政专户,建立资金帐,补助及专项全部直接到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各服务站通过报帐制,财政和卫生主管单位,利用同步远方社区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网上通过对各基层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内容实行考核,对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相应的考核分值。

结果与分析

调整院内科室设置:通过创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调整院内的科室设置,将原来科室改成新型的全科诊室,设置了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健康宣教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有效利用原有的房屋、设备、使科室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农民新的健康需求。

优化医务人员结构:由于科室重新设置,服务职能改变,服务内涵增多,医务人员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新的服务职能,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成为了新型的全科医务人员,他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原来的分院、门诊部等过去只单纯提供基本医疗。创建服务站后,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管理等纳入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基本治疗真正转入到以预防为主,健康关口前移。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村乡两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这样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利用新合作医疗保险,凭医疗保险病历和卡号,直接在农民就医过程中减免医药费用,让农民直接受益,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评估预测农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农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讨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健康保障系统的建立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农民的家庭健康档案,提供预防式、家庭式、康复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送到农村,送进村,送入农户家中。构建和谐农村,维护稳定国策。

建立村乡两级家庭式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新型的卫生服务是积极的卫生服务,不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求助。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民的健康管理也一样。江夏区在创建新型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中,通过科室调整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的健康档案,初步建立了预防式、家庭式服务的农村村乡两级服务网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农民健康范文篇5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于7月中下旬对以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主题的“**农民健康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县卫生局情况汇报,抽查了县合管办相关档案,召开了中医药从业人员座谈会,先后深入到县中医院、***卫生院、**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实地查看了农村中医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06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09年与2005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09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

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医事业的经费投入。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整时财政支出结构,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中医事业费和中医专项经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同时将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的政策落到实处。

农民健康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促进健康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为切入点,结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改水改厕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活动,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促进行动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农村卫生知识的全面普及,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程内容和形式

面向农民广泛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讲解、健康检查、敬老助残、健康咨询等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定期到农村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讲座的重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传染病及其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二)敬老助残,免费为中老年人健康查体。

(三)为健康检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四)不定期组织开展义诊和现场卫生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并设立咨询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八个一”活动,传播健康知识

1、办好一个栏目。区电视台要开办“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播放不少于2小时的节目,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健康知识。

2、上好一堂课。依托镇街文体中心、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一是对村医、村干部、妇女主任、村民小组长进行培训,培养骨干力量,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二是由镇街、村健康教育骨干对农民群众进行轮训,培训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95%以上。三是利用“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四是利用党员教育电教设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有针对性的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及家属传播防治知识。

3、每户一本书。卫生部门组织编印一本通俗易懂的《农民健康教育读本》,并发到每个农户。

4、设立一个健康教育咨询点。每个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一个健康教育咨询点,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

5、演好一场戏。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编排以卫生法律法规、保健知识为内容的文艺节目,采取巡回演出的形式,送戏下乡宣传健康如识。

6、放一场电影。每个行政村放一场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为内容的电影。

7、建一个卫生宣传栏。每村建一个卫生宣传栏,作为经常性宣传防病知识的阵地。

8、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为查体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农民健康信息,针对农民个体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会农民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和手段,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和保健水平,力争农民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妇女、儿童保健常识知晓率达到85%,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二)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针对农村妇女、儿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妇幼保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习惯;在镇街相关企业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职业健康危害;以社区为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结合,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通过宣传农村卫生政策,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知晓率达列100%;农村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达到90%,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达到95%;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到100%;普及《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开展环境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健康教育,围绕“三改”(改水、改厕、改庭院)、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治理农村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做到家禽、家畜圈养,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上旬)

区疾控中心结合实际提出我区具体工作方案,制作农民健康档案样表,搞好基线调查等基础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5月中、下旬)

召开工程启动会议,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三)实施阶段(2009年6月—11月)

1、成立区级专家指导组,培训镇、村农民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2、各镇街按照具体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工作。要组织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团,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深入各村开展宣传。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映工作亮点,撰写上报工作信息。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

3、督导检查。各级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机构要定期组织检查,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四)总结评价阶段(2009年12月)

区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现场评估等方法,对各镇街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公布检查结果。

各镇街要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基础资料,完善档案管理,接受区检查考核。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具体如下:

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农民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并将工程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计划。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工程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做好工程专项资金筹集、管理和划拨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会同审计部门加强工程专项资金的监管审计,切实管好用好工程资金。

卫生部门负责做好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工程提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做好人员培训、提供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推广科学种田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中,增加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

文化部门负责制定文艺活动计划,组织编排、演出有关文艺节目。

广电部门负责制作并免费播出工程公益广告、录音、录像节目,开辟工程专栏。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行健康教育课制度,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开课率和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科协负责指导建设农村卫生宣传栏,并设计宣传栏样式和每期宣传内容。

农民健康范文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三城区160位农民工健康意识的调查,对他们的健康意识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有三大特点:对健康内涵理解层面较浅,健康知识了解面狭隘;健康需求强烈但健康参与观念淡薄;健康责任观缺失,普遍寄期望于公共健康服务。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本身的传统观念、较弱的信息获得能力和城市的社会制度、社会网络、群众心理三方面社会排斥有关系。

关键词:农民工;健康意识;社会排斥

thesociologicalresearchonurban-rurallaborers’healthyconsciousness

——takingthreedistrictsofshanghaiasanexample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stotheinvestigationonone-hundredandsixtyurban-rurallaborers’healthyconsciousnessinshanghaithreecitydistricts,hasadescriptiononthepresentsituationandapproachsasubjectfromtheformationofhealthconsciousness.accordingtotheresearch,theurban-rurallaborers’healthyconsciousnesshasthreecharacteristics:haveasuperficialviewofthemeaningofhealthy,haveanarrowunderstandingofhealthyknowledge;thehealthdemandisintense,butthesenseofparticipationisflag;thehealthyresponsibilityoutlookisdeficient,sendtheexpectationofthepublichealthservicegenerally.thesecharacteristic''''shaveclosecontactwithtraditionalideas,weakabilityofgaininformationandtheurbansociety''''ssystem,thenetworkofsocialrelations,masspsychologythisthreekindsofsocialexclusion.

keywords:urban-rurallaborer;healthyconsciousness;socialexclusion

引言

据最新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作为我国最大的迁移人口,农民工对人群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迁移对迁移人口本身健康的影响和对迁入地人口健康的影响,其中又以人口迁移与传染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比流行特征的调查分析显示,[1]外来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区居民。如深圳市1993-1996年9月共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2107例,其中外来人口1601例,占涂阳病人总数的76%。[2]潘国庆等人的研究显示,流动人口是城市里感染和传播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3]从有关hiv感染的监测情况可以看出,[4]流动人口对hiv感染的疫情己产生一定的影响,感染者中,农民的比例最大。但是,由于该群体的基数庞大且流动频繁,政府和其他社会民间组织在促进农民工群体健康的作用上效果十分有限,所以该群体本身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针对“健康意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集中在健康意识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上,首先由rosenstock提出健康信念模式(hbm),[5]hbm认为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改变自己的健康行为,强调运用个体的态度和信念来解释和预测各种健康行为。rogers在“健康信念模式”的基础上,从动机因素的角度探讨健康行为。[6]该理论认为环境和个体中有关健康威胁的信息引发个体出现威胁评价和应对评价两个认知过程。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m.fishbein和i.ajzen提出合理行动/计划行动理论,[7]认为人们的行为实施是以合理思考为基础,一系列的理由决定人们行动的动机,而个体的动机因素有决定特定行为的实施。[8]“计划性行为理论”由“合理行为模式”发展而来,引入了行为控制变量,发展为“合理行动扩展理论模型”或称为“计划行为理论”[9]是目前改善健康行为的主要理论。到了80年代,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多阶段行为模式”有效地描述了人们健康意识与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10]“多阶段改变理论”更多的是注重改变的过程,强调了健康的养成是动态的。

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群体健康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农民工群体的健康现状描述。刘杰对103名城区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发现经济状况好的农民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高于经济状况差的工人。[11]陈朋月对81例农民工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评定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差。[12]第二,对农民工健康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张雪琴、谭琳等人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治疗的心理干预发现该群体在治疗中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无助感和维权方式的不当等,从而对职业病防治、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13]林锦芬在对农民工尘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发现该群体尘肺病知识的了解对预防可控制职业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第三,健康理论的实践运用。方晓义等人认为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高危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15]朱娟蓉等人运用四象限法对餐饮业农民工健康知识和行为关联作用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分析,并认为四象限法有较大的应用价值。[16]第四,针对改善农民工健康现状的对策研究。施卫星提出了健全保障制度、体现公平性、普及保险、加大立法和宣传教育五方面进行了阐述。[17]陈彬、杨廷忠认为政府应重视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依托公共机构,配合社区,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18]

纵观国内学者们已做的研究,研究者对农民工的健康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统一的观点,多数停留于医学分析和教育层面上。很少从现状出发,以社会学的视角,结合农民工本身内在和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对其健康意识的影响进行解释。本课题通过对农民工的健康意识现状描述和分析对现有研究作补充,以期弥补此类研究之不足。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1、健康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健康现象在头脑中的反应,是人们对健康的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思想、观点、理论等健康的理性认识层次和心理、情绪、态度等健康的感性认识层次两个层面。本文从对健康内涵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疾病传染途径的认识和对疾病预防方法的认识、自身健康需求状况、自觉参与健康维护观念等方面讨论健康意识。

2、健康维护: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及其疾病预示,对自身未来的健康状态进行预测,并据此做出决策,从而实现维护自身生命,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以免于疾病和衰弱,体格、精神的完美状态。

(二)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农民工的总体情况、主要问题、健康现状和健康相关理论等文献。

2.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的总体为上海市所有农民工,通过多段抽样,抽取徐汇、闵行、南汇三城区,并在每个城区抽取两个街道。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大,抽样框难以确定,所以每个街道通过偶遇的方式发放25份问卷,构成本次调查的150个样本。

3.访谈法: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另外选取10个个案,其中男性、女性农民工各5名,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情况、收集事实。

(三)资料分析方法:

1.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个案编码分析

本研究采用编码法对10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a编码记号

a农民工性别编码:男性女性分别用英文单词“male”和“female”的首字母表示,如某农民工为男性,则用“m”表示,若为女性,则用“f”表示。

b个案的编码: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的第一个字母“c”和个案排列顺序的序数组成,如个案1为“c1”。

b编码方法

第一组为农民工性别编码,第二组为个案编码,比如“m-c1”表示:来自某男性农民工(m)个案1(c1)的陈述或看法。

三、结果分析

(一)样本概况

鉴于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本次调查采取了调查员辅助填答的调查方法,在必要时帮助调查对象理解问卷。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到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在146名被调查者中,男性74名,女性72名,男性较女性而言更为配合。大专以上文化的占9.6%,高中或中专的占15.8%,初中文化的占56.8%,小学及以下的占17.8%。打工者的文化程度相对与农村人口应该较高,这对本身的健康意识有重要影响。其中已婚人员占58.9%,未婚及离异占41.1%。

由于老年人和文化水平非常低的农民工无法提供较多的信息,本文放弃了部分此类调查对象,所以在理解问卷提供的数据时,本文只倾向于样本容量本身的统计结果。访谈主要针对服务类、建筑类、保洁类等常见工种务工者,个案在问卷调查的以外选取。通过这样抽样方案所得出的结论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在这一问题上不做赘述。

(二)关于健康的认识

1.对健康内涵的认识

对健康内涵的认识,反应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本研究以健康概念来反映农民工群体对健康内涵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表1):有20.5%的人认为健康是“身体强壮、精神饱满”;17.8%的人认同健康是“抵抗力强、没有疾病”的观点;有28.1%的人认为健康应是心理生理的健康;有30.8%人认同“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健康的观点。由此可看出,部分农民工对健康内涵的理解仍停留在生理功能的基本正常的较为消极的健康观,但大部分农民工已把对健康的理解上升为心理、社会的协调上,个体的健康状态很多时候不为个人和家庭控制,除个体因素之外,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外在的社会环境。

表1健康内涵认识情况

变量名称频数(n)有效百分比(%)

身体强壮、精神饱满3021.1

抵抗力强、没有疾病2618.3

生理、心理都健康4128.9

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4531.7

总计142100.0

注:缺失值未列出

基于对健康内涵的不同认识,根据调查,有38位调查者认为自己非常健康;60位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比较健康;一般的有39位,不清楚自己健康状况的有9位。由于目前农民工群体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本身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好。

2.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农民工的健康重要性,研究发现,在被调查者中73.4%认为健康对自己非常重要,有21.2%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选择一般和无所谓的分别为2.7%和2.7%。访谈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像我们这一行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开门,晚上三点才休息,身体不好的人很难做到这样的,所以健康对我们十分重要。”(m-c1)不难发现,健康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打工者更关注的是生病后影响工作或赚钱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健康状态的形成认识上,有61.6%的被调查者认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在健康促进上有主要作用;另有13.7%和11.7%的人认为健康的形成主要依靠身体的发育周期和体育锻炼活动;只有6.2%和6.8%的人认为健康依赖于医疗水平和先天体制条件。(见表2)

表2对健康形成的认识情况

频数(n)百分比(%)

身体自身的发育周期合理的调配

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发达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条件

体育锻炼

先天遗传,体质条件

总计20

90

9

17

10

14613.7

61.6

6.2

11.7

6.8

100.0

注:本题为多选题

进一步,再把健康状态的形成细分成注意饮食、保证睡眠、有规律的生活、体育活动、补充营养药物、没空顾及维护健康这事和其他七种具体方式,共有78.9%的人愿意通过前四项具体活动改善自身健康,仅有1.4%的人选择无暇顾及健康此事。显然,农民工群体在健康的形成上已认识到自身行动的重要性。

3.对疾病传播途径的认识

根据调查情况:有17位被调查者的本人或家人得过传染病,有129人没有患传染病的经历。笔者认为这一数据结果不排除部分被调查者碍于颜面而选择未得传染病情况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农民工群体本身流动性大的原因,一些农民工本身既是传染病的患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本文将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集中在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据表3显示:农民工群体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依然较低,个案m-g7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道:“我也懂我们农民工容易得传染病,但是我们没有传染病的知识,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传染病这么多就算都弄清楚也没有用,我觉得自己稍微注意点就不会得传染病了。”传染病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大大加大了该群体染病的机率。因此,对农民工群体的传染病的知识普及和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以帮助该群体掌握该健康知识,控制和改变自己的高危传染行为。

表3对疾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

完全正确部分正确完全错误

频数(n)百分比(%)频数(n)百分比(%)频数(n)百分比(%)

肺结核0012887.71812.3

肝炎0014095.964.1

水痘2315.811880.853.4

痢疾32.112484.91913.0

艾滋病7853.46846.600

皮藓8961.05638.310.7

感冒12485.02114.310.7

注:完全错误包含“不知道”的回答

(三)关于维护健康的认识

1.对疾病预防方法的认识

在传染病预防方法上(表4),有53.7%的人选择提高意识,26.2%的人选择切断传播途径,有14.1%的人选择隔离病人,有6.0%的人选择其他方式。

“我觉得只要知道艾滋病这样很严重的传染病就可以了,别的我们也没那么注意,本来就没什么文化而且也想不到这些事情,国家应该控制传染病,我们老百姓自己只能注意一点。”(f-g6)

根据表3的显示,农民工群体对部分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并不全面,在本身不清楚传播途径的具体内容时切断传播途径并不能完全发挥其预防作用;同时,农民工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决定了该群体有更多的可能性接触到传染病,存在着大量传染病隐患,即使工作单位和政府机构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农民工作为防范主体的意识在行动的支配上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4传染病的预防方法认同情况

频数(n)百分比(%)

提高意识8054.8

切断传播途径3926.8

隔离病人2114.3

其他64.1

总计146100.0

由于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的多样性,本次研究把常见职业病简单划分为:石棉肺、化学中毒、物理性中毒(如中暑)、职业性皮肤病和职业性五官疾病。统计发现农民工群体对物理性中毒了解最多,占总体的69.0%,主要是因为其从事的职业多数属于高强度、高消耗的体力活,脱水、中暑这样的物理性职业病十分常见。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劳务用工大多来自劳务公司,一些用人单位仅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而不依法和农民工签订合同,造成农民工对所从事工作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知情,劳动保护没有保障。

“我们制鞋厂的工人都是和中介公司签的临时合同,从来没有体检过,也没有什么保险,胶水的味道很刺鼻,以前都不发口罩,现在发防毒口罩,但是还能问到味道,有时候会觉得头疼,不过你能说给谁听,都没有人管的。”(m-g9)

“我在吴泾化工厂做了很多年了,发了个防毒口罩,我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毒,天热的时候闷的厉害大家都会把口罩拿下来,倒还没有什么不舒服。”(f-g10)

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科技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农民工成为职业病新的高危人群,部分用人单位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质量不过关、数量不保证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问卷和访谈结果都反应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嫌麻烦或不方便而疏于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短时间内的影响较小,而长时间从事有害职业工种的农民工成了职业危害的“牺牲品”。

2.自身健康需求状况

本研究将农民工获得自身健康的主要渠道分为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两方面(表5),有78.1%的农民工认为有必要接受健康教育,18.5%的农民工认为没有必要,3.4%选择无所谓。其中希望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占18.5%,食品卫生方面的占24.7%,慢性病预防占21.2%,合理膳食方面占19.2%,其他的占16.4%。对于健康知识的获得渠道,43.2%的人愿意通过电视学习健康知识,电视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工具,30.3%的人选择发放资料的宣传方式,3.8%的人希望通过报纸了解健康知识,读物的投入宣传会使健康教育事半功倍,选择讲座教育的有22.7%,讲座教育的简单易懂的特点更容易让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接受。

另外,有85.6%的被调查者希望接受健康服务,8.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6.2%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50.5%的人希望提供定期免费的体检,31.0%的人希望有健康保险,17.1%的人希望得到免费的药物提供,1.4%需要基本的医疗服务。

“要是有了免费的定期检查,我也会安心许多,得了病了要健康保险也没有用啊。”(f-g9)

“健康服务当然需要,最好健康保险和定期的免费体检,我们现在都没有什么保险,就给我小孩买了保险,有的保险买来也不一定有用,再说我们没有单位,只有自己参保,全家人参保费用太高。”(m-g1)

“前年政府组织过一次免费的体检,但是做的检查很少,就抽个血什么的,现在我都不参加体检了,没用的。”(f-g3)

可以看出,农民工群体维护健康的意愿比较强烈,也有一定的参保意识,但存在着由于自身、社会等原因并没有享受到必要的健康服务的现象;由于健康保险需要自己缴纳一部分或全部费用,而不情愿参保,因此,政府提供的免费的定期检查被认为花钱少、收益多的健康维持方法,但在体检的项目上农民工已有更高的要求。

表5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健康教育健康服务

频数(n)百分比(%)频数(n)百分比(%)

有必要11478.112585.6

没必要2718.5128.2

无所谓53.496.2

总计146100.0146100.0

3.对自觉参与健康维护的观念

对农民工群体目前健康维护的参与观念的调查发现,有67.0%的男性和4.2%的女性农民工抽烟,不抽烟中已戒烟的有8.0%。戒烟原因以对自己不利,对家人不利和经济因素为主。在饮食观念方面,如表6所示:男性农民工多数偏向于是否能填饱肚子,而女性农民工更偏向与口味方面,女性关注考虑营养方面比例高于男性,可见在食品的选择上女性较男性而言更为理性。

表6性别与饮食注重情况的互交分析

口味(n)营养(n)能否填报肚子(n)无所谓(n)

男217424

女2032119

总计41395313

在锻炼参与意愿的调查中发现(表7),男性的锻炼意识高于女性,由于农民工群体青壮年人员为主,因此总体上来说多数农民工有体育需求,但多数难以满足。数据显示,选择没有时间和没有经济条件的分别占被调查者中不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原因的57.0%和34.0%,表示工作就是锻炼的占19.0%,参与度并不高。由此可见,较强的工作时间可能是影响农民工群体淡化锻炼意识的原因之一。

“我现在主要是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身体,一天下来还要算账,要是有时间的话我还是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身体太胖也不好。”(m-g1)

“我很想去健身房练瑜伽,但是价钱太贵,我又没有时间。”(f-g5)

表7性别与锻炼次数的互交分析

锻炼次数

天天锻炼(n)3次以上(n)1次左右(n)从不锻炼(n)

男991145

女841842

总计17132987

农民工的就医意愿是连接就医需要和需求之间的关键因素,对于患病时就医意愿情况的调查,对没有选择感到不适时首选到医疗机构就诊的74.0%被调查者(表8)进一步分析其选择的原因,有27.8%的被调查这认为病情不重时没有必要到医院就诊,60.4%的人认为费用过高,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4.3%的人对医院的医疗水平表示质疑,认为去医院也没有用,剩下7.5%的人选择其他原因。可见,农民工群体的就医意愿的首要选择是收费便宜,给他们带来的经济负担小且医疗资源的治愈性强的就医方式。

“近几年没怎么生病,也没有去医院,一般都是自己吃点药就好了,要是生病可能会去中小型医院,严重的才去大医院。”(m-c2)

表8就医意愿

频数(n)百分比(%)

去大医院106.8

去中小型医院2819.2

自己去药房买药6343.2

能扛就扛过去3524.0

其他106.8

总计146100.0

(四)影响农民工群体健康意识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上海城区的农民工群体健康意识的调查,笔者发现,其健康意识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农民工群体对健康内涵的理解层面较浅,健康知识的了解面狭隘;其次,有强烈的健康需求,健康参与观念淡薄;再次,健康责任观缺失,普遍寄期望于公共健康服务。根据城市农民工健康意识现状的分析结果,笔者将从农民工群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外在因素几方面进行解释。

1.传统文化观念

在身份上,农民工既是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又是离乡背井的打工者,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转变为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会造成文化上的空间分离,在知识、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认识方面产生了文化冲突。作为农村中的流出者,尽管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形式上虽完成了由农村趋向城市一种空间转换,,却仍是以农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未能有效实现视角转换,容易在文化观念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不同于城市现代化的方式和价值观念,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健康文化匮乏的环境中,对健康这种社会意识缺乏了解和感性认识。

2.弱信息能力

农民工作为一种有行为能力的特殊群体,如果说其能力是由思维决策、劳动、社会资本、消费行为多种能力综合的话,那么信息能力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农民工的健康信息能力首先表现为其作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于健康实践过程中,并取得相应的健康效应的主观能动条件。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人口中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一部分人,一方面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素质导致的认识能力相对薄弱,使他们难以接受这种有悖于传统的健康内涵和健康维护观念。部分农民工虽具备了进行健康信息活动的主观条件,但是在范围、深度、强度上的程度低,使他们在城市中成为缺乏相对正常信息能力的一类人群,在健康相关信息的获取、运用上处于弱势地位。

3.社会制度排斥与健康参与的可能性

奈拉卡伯在分析社会排斥的主体、客体和排斥的途径时指出,制度机制是社会排斥的主要动力,当制度机制系统化地拒绝对某些群体提供资源和认可,使之不能完全参与社会活动时,就导致社会排斥。我国自20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实施户籍制度,它对当时减少城市压力、缓解城市化速度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由于户籍制度及其影响的持续存在,户籍制度已成为阻止农村人口总体与城市人口总体分享某些机会和资源的障碍,也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规则”的制定之外,造成农民工群体在关于健康问题没有话语权、在健康公共设施上农民工没有使用权。因此农民工表现出来的低参与率就不难理解了。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把农民工排斥在外,农民工参与健康保障主要两种渠道:第一,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保险费用;第二,个人自己承担保险费用。但就目前而言,用工单位缴纳的养老基金、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费平均是工资总额的28%,个人则需缴纳11%,而现有的各保险统筹个单位之间的政策又不统一,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使得保险关系无法顺利转移接续,农民工群体的频繁流动直接损害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且反过来也影响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稳定性弱成为农民工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农民工群体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4.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与维护健康渠道的堵塞

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社会,必然经过一个社会关系再构建的过程,然而他们生活、工作圈子的封闭性和边缘性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城市居民交往,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个人关系网络难以建立。这样,就在城市社会形成了“市民圈”和“农民工圈”。农民工在分配制度、职业分布、消费娱乐、聚集方式和社会心理等五个方面都与城市居民截然不同,显示出本地人和外地人在健康系统中形成的两种分化。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网络隔离,使他们与城市居民并没有很多的交往,在城市里信任的依然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络。而造成这种隔离局面的主要原因正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城市居民对农民存在歧视和偏见,农民工则难以建立对城市居民的信任感。

不仅是城市居民存在排斥农民工的情况,部分社会机构、医疗机构也把不具有市民身份的农民工排除在服务之外。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受到排挤会导致他们更依赖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而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能提供的网络资源非常有限,同时越是对初级关系网络保持密切接触,越是会拉大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距离。个人关系网络的隔离与社会组织的排斥,农民工即使有强烈的健康需求也会受到阻碍。

5.群体心理的排斥与健康责任观缺失

现实中,我们通常把社会阶层分化成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声望、政治权利等方面的种种分化,在这种划分基础上农民工群体和城市居民都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工,都对“市民”和“农民”存在固化的观念。在城市社会,农民工向来是作为外来人员被管制,在城市居民眼中,农民工群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文明、没文化、没教养甚至是犯罪的代名词。城市居民见到农民工避而远之,农民工群体很容易感到被歧视感和被排斥感。这使得本农民工不仅感到在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与城市居民产生了距离,更是在精神层面与城市社会的距离由感知演进到认知,由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即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一种不满的认同。

在这种不满情绪不断滋长的情况下,农民工往往会成把一切责任归成外因素的现象,认为自己比城市居民得到的健康服务少,或本应得到的服务没有得到,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健康权益被他人剥夺的感觉,这不仅强烈影响农民工群体对健康服务的评价,还阻碍了他们对健康服务的参与热情。因此,当其健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健康状态不佳时,便把主要原因归咎于政府在提供健康公共服务的职能缺失上而少考虑自身因素。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健康意识较低,对健康内涵的认识还处于生理层次,常见疾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且存在一定误区;有强烈的健康需求,但参与健康维护的观念意识淡薄,健康责任观缺失,普遍寄希望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健康服务。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农民工本身的内在因素。农民工思维上受到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束缚,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造成该群体对新信息的弱接受能力。二是由于城市在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和群众心理等各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使得农民工群体由于获得收入能力受到剥削以及机会的丧失,而带出低收入、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缺乏享有健康服务的机会,农民工更易产生被歧视感和羞愧感。

随着城市化的人流、物流的迅速增长,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也不断增长,给各种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新途径。农民工的健康意识直接支配着其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淡薄的健康意识是造成农民工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频繁流动的农民工的健康问题不仅牵涉到城市居民,更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健康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袁国平,于科,金凯.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4):168-171.

[2]钟球,杨应周.广东省深圳市外来人口结核病dots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防疫杂志,1998,20(2):61-64.

[3]潘国庆,李勤学,张宏等.流动人口将成为急性肠道传染病控制的重要对象[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5,11(3):170-174.

[4]羊海涛,刘光中,倪大新.江苏省1986-1999年hiv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0,6(5):284-285.

[5]杨佩军,田建中.健康促进中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j].皮肤病与性病,1999(4):1-3.

[6]prentice-dunns,rogersrw.protectionmotivationtheoryandpreventivehealth:beyondthehealthbeliefmodel[j].healtheducationresearch,1996(1):127-129.

[7]fishbeinm.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behaveintroductiontotheoryandresearch[m].mass:addiswesley,1975:87-90.

[8]杨廷忠,裴晓明,马彦.合理行动理论及其扩展理论——计划行在健康行为认识和改变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2):784-782.

[9]ajzeni.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1991(2):446-450.

[10]顾荣芳.健康行为养成理论辨析[j].早期教育,2003(11):9-10.

[11]刘杰,鲁杰.103名城区工人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1996(12):36.

[12]陈朋月,姜华东,杨秀丽.对81例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7):19.

[13]张雪琴,谭琳.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治疗的心理干预[j].中国职业医学,2006(3):234-235.

[14]林锦芬,黄小林,卢雪梅等.农民工尘肺住院病人336例健康教育及意义[j].中国医学文摘,2007(12):370-373.

[15]方晓义,林丹华,李晓铭等.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位性行为的预测[j].心理学报,2006,3(38):877-885.

[16]朱娟蓉,谭晓东,张建华等.四象限法在健康知识的行为关联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2,1(6):1502-1505.

农民健康范文篇8

为全面加强我镇的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市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围绕“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目标,加大农村工作投入,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努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基本目标

农民健康工程是指以建立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为重点,旨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社会系统工程。

农民健康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在全镇建立基本适应我镇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卫生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以上水平。

农民健康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⑴到2010年,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超过90%;

⑵到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85%;

⑶到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健康体检率达到80%。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

1、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合作医疗吸引力,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同步增强的动态筹资机制,不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率,到2010年,确定每年都有8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要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质量和速度,做到随到随报,少出或不出差错,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进一步完善农民医疗救助制度

要进一步发挥医疗救助制度的作用,拓宽医疗救助的筹资渠道,对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家庭或个人医疗费用,仍难以承担并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二)全力构建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

按市政府要求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镇政府成立农村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有一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镇干部中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合作医疗基金收取、健康体检发动、改水改厕、环境卫生管理、健康资料发放等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各行政村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做好本村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整治的发动、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合作医疗基金收取、健康体检发动、健康资料发放、企业卫生安全巡查等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

按市政府要求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增强乡镇卫生院履行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镇中心卫生院到2006年底前达到“三化”建设标准,(横溪分院在2008年底前达到“三化”建设标准),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全镇52个行政村设定25个卫生室,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0年,每个农民不论居家或出行在30分钟车程内就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镇一体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

2、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政府通过购买和补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三大类12个项目(见附表1)。卫生院、村卫生室要通过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承担农村公共卫生的主要任务,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

3、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提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严格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逐步转岗分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到2010年要完成乡镇卫生院和分院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师、护士岗位培训。同时,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每两年一次的知识更新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结合防治能力。

加强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快卫生院旧房改造步伐,达到标准化要求。加强卫生院基本准备建设,实现卫生院从“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到“新六件”(生化分析仪、心电图、x光机、b超、尿液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的转换,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4、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要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理》,实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居住地管理,使外来适龄儿童享受与当地儿童一样的免疫预防。同时,建立和完善流动孕产妇的居住地管理制度,制定外来贫困孕产妇定点医院限价分娩优惠政策。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落实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免费查治、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等各项政策。

(三)扎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从今年开始,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2年1次的免费体检(健康体检项目和具体实施法案另行下发),各村二委会班子负责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终对村二委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责任分区、团对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生(团队)。按照每一名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1000—2000名农民的标准,通过竞聘社区责任医生,使每个农村家庭都有自己的农村社区责任医生,为农民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要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深化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院长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主权。改革分配制度,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经费保障的转变,从“以药养医”,“以药养防”转向政府出钱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农民健康范文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倡导预防为主观念,促进农民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渠道缓解农村居民因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模式的转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民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是指年满18-65周岁(均含本数)的本区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及大病保险。

66周岁以上本区老年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健康检查是指为了解农民身体状况,医疗机构为其进行的常规性体格检查。

第四条大病保险是指在一个保险期内(两年),经健康检查查出、患发并确诊为本办法规定的大病保险特指疾病可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第五条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实行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办法,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共同承担费用,立足疾病预防和大病适当补偿的原则,使农民在享受合作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再享受定期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保障。

第二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对象

第六条18—65周岁的本区农民每两年每人可自愿缴纳20元费用,即可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

第七条66周岁以上本区农民只要本人愿意,即可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和贫困大病患者适当补助。

第三章健康检查的内容

第八条健康检查的内容为:常规检查项目(病史采集、测血压、肝脾触诊、心肺听诊等)、x线胸部透视、腹部(肝、胆、胰、肾)b超、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各社区卫生中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免费为农民扩大健康检查内容(如视力、口鼻腔检查等)。

第四章大病保险补偿疾病范围和补偿标准

第九条大病保险特指的疾病有:各种恶性肿瘤、慢性肾衰(尿毒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再生障碍性贫血、暴发性肝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阿尔兹海默氏病、重要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严重烧伤、意外伤害事故身故、瘫痪。

第十条凡在保险期内确诊初次患有大病保险特指疾病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给予每份(每份每两年保险费20元)保险金额3000元的大病保险补偿金。

第十一条投保农民初患大病保险特指疾病(身故者除外),获得大病保险补偿金后,保险公司另赠送一份保障型保险。保险责任为:意外伤害事故身故保险金额30000元、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医疗费用保险金额2000元。此保险自获大病保险补偿金的次日起生效;保险期限为两年(具体办法由保险公司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在每人20元的保险费中提取2元,建立保险保障基金。该保险保障基金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管理,用于对特困家庭(按照民政部门界定标准)初患大病保险特指疾病的农民给予每份保险1000元的第二次补助。当大病保险的赔付率超过90%时,保险保障基金转换成保险费。

第五章经费筹集和使用

第十三条18—65周岁农民每两年每人筹集80元费用,除个人缴纳的20元支付保险费外,60元健康检查成本费用支出,由各镇政府(管委会)和村委会补贴。

本年龄组中的特困家庭(按照民政部门界定标准)农民,参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的,个人缴纳的20元费用由区政府补贴。

若农民自愿自费追加大病保险费的,每人可再购买1~3份保险(每份每两年保险费20元)。

第十四条66岁以上农民每两年每人筹集70元费用,全额由区政府补贴。其中55元作为健康检查成本费用支出,15元作大病风险补助费用。

大病风险补助费用实行专款专用,对贫困的大病患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办法由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合作医疗办)制定)。

第十五条区政府补贴的农民健康体检经费由区财政局根据区卫生局统计的数据,采用先预付年底再按实际发生数清算的结算方式,将经费拨付给区卫生局,由卫生局再和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算;各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补贴的经费,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直接结算。

第十六条18—65周岁农民个人缴纳的20元费用作为保险费在健康检查前收取,其中特困户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向区卫生局直接结算。

第六章工作程序和内容

第十七条承担健康检查的单位应按规定的应检项目安排健康检查,并按有关国家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应做好受检人员的登记造册,建立受检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在检查结束后30天内将体检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受检人员,并报当地镇政府(管委会)等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农民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工作以集中与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逐步转为常效管理。对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及在企业上班的农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组织相关医务人员主动上门体检,并适当调整检查项目(若用流动体检车上门检查,仍按健康检查内容检查)。对上门体检其体检结果有特殊异常的要及时通过其所在村委会、村卫生室等相关部门积极动员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十九条在一个大病风险补偿保险期内,农民因患本办法规定的大病保险特指疾病或手术,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或合作医疗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或合作医疗办收到农民申请后,应及时作出明确答复及大病保险补偿(具体办法由保险公司及区合作医疗办制定)。

第七章组织管理

第二十条农民健康检查工作由区卫生局统一管理,负责健康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结合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相关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镇政府(管委会)、村委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建立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同时要努力筹措资金,支持及组织农民参加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确保健康检查和大病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二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卫生服务工作推进,大力宣传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卫生知识,并承担健康检查工作,做好收费及信息整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要在农村便民服务点(或村卫生室)设立服务窗口,组建服务队伍,开展大病保险的宣传,办理农民大病保险投保和给付工作。并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检查。

第二十四条农民健康体检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区财政局将定期对卫生局、各镇(管委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费使用情况予以监督检查,并对年度结算资料作全面的审核,以确保专项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

农民健康范文篇10

根据我县10个部门联合开展“××县农民健康行”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天,县人大召开全县农民健康行活动动员大会,目的是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履行职责,促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稍后,蒲主任还要作重要指示。下面,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增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感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我县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了基本消灭疟疾、脊髓灰质炎的目标;结核病防治、禽流感防治取得重大成效;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稳步推进;利用国债、省投资和社会援建项目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改扩建或维修改造;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平稳运行。目前,全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可以说是政策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卫生得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各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条件简陋,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二是我县财力有限,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难以满足需要,卫生系统负债重,运行艰难;三是高素质和全科医学人才严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客观存在,与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要求差距较大,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予以解决。我县10个部门联合开展“××县农民健康行”活动,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中必须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担负起发展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重大责任。

二、突出重点,做好开展健康行活动的各项工作

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旨在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各级各部门在开展这项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一主题,要围绕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促进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落实、促进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来开展工作;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一)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今年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这是健康行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各级各部门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尤其是卫生、发改委、财政和农村工作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健康行活动的要求做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项目建设、队伍培训和核清财政投入情况。

(二)切实增加财政对卫生的投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救治经费予以保障。这些规定是各级政府增加对卫生投入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对卫生事业的补助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尤其要重点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倾斜,并保证对卫生投入的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切实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应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宣传、发动、筹资等各项工作。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搞好资金管理;县合管办要具体规范基金运作,确保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管理,务必把这一民心工程做成放心工程、透明工程,使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四)切实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根本。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网底不牢的现状,要通过执法检查和开展健康行活动,尽快加以解决。一方面,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基本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卫生工作。

(五)切实提高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开展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是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的目的之一。各级各部门要通过这次农民健康行活动,在农村大力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卫生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各种宣传周、宣传日,大力宣传和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强正面宣传和报道,传播卫生知识;爱卫和农村工作部门要将健康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其他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部门特点开展宣传。

三、采取措施,确保健康行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全县农民健康行活动,各级各部门要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要组织专门的班子负责活动的开展工作。要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健康行活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管理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职责,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