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5 10:34:01

手术室护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000多台,普外3000多台、妇产3000多台、骨科2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方法

1.2.1专科组的设置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专科组长的设置(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专科组长的职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专科的学习、培养(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体位、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专科组的考核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结果

2.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见表2。表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2

1.1护理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医嘱在术前对接受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使其达到手术的要求。患者入手术室前要认真核对患者的诊断资料、病历、手术名称和个人信息,并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节好室温,并注意术中保暖。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以及麻醉方式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术中协助做好治疗性操作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以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好患者皮肤,注意手术切口和保持引流管畅通,平安将患者送回病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正确的围术期舒适护理的理念以及开展手术前的随访及探问,提高患者在围术期身心的舒适度。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术前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前访视,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予以认真及仔细回答,尽最大努力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进行安抚,使患者达到心理上舒适。二是术中舒适护理:重点是调整好手术室的室温,一般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50%~60%,尽量减少器械的碰撞声以免增大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避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燥等情况发生,提高手术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动作轻柔娴熟,指导患者作减轻不适与疼痛的深呼吸等,做好术中意外问题的应急措施,沉着稳定处理,避免慌张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对清醒患者,护士要以亲切的眼神、体贴的语音与其交流,术中杜绝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工作的认真与对自已的重视,体现“与其同在,身同真受”的存在,为患者创造一个即舒适又严肃的手术氛围。三是术后舒适护理:重点做好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及回访,手术结束后应将手术结果告诉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如何照料,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疼痛护理。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了解术中的感受、术后基本情况等,征求手术过程中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2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舒适度,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评价,对两组患者术后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等5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单独评估。以2分为分界分值,分值高于2分说明患者存在此情绪,分值低于2分则说明不存在此项情绪。护理满意度从环境、宣教、态度、操作及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于手术结束后第2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全程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 满意)/每组总人数×100%。舒适度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由专业护士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疼痛、恐惧、睡眠障碍等,分为舒适、基本舒适和不舒适三个选项,舒适度=(舒适 基本舒适)/每组总人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scl-90评分比较

显示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比较

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3

1临床资料

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例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24~56岁,平均40岁。

2麻醉前护理

(1)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2)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3)麻醉前用药:常用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5)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3术中护理

(1)入手术室后,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麻醉。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患者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2)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桡静脉、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皮下组织内小肿块切除术用局麻外,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为随机抽取,其中男220例,女80例,年龄均在28~68岁,平均年龄45.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对照组:男100例、女50例,年龄28~65岁,平均(44.3±5.7)岁;观察组:男120例、女30例,年龄29~68岁,平均(45.7±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术前准备及宣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hncd,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1.2.1手术前hncd

护理工作者在术前1h接到患者的手术通知单后,去病房对患者予以术前访视,了解其相关疾病信息,并通过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注意沟通时要时刻保持礼貌、微笑,给患者以亲切、可信、温暖的感觉,以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并予以图片的方式向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体位、操作过程等一些基本信息。让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一定了解,缓解其恐惧、紧张的心理,告知患者术前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充分认识到术前准备对于手术成功及术中安全的重要性,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自信心,认真答复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一个愉悦的心态迎接手术。

1.2.2手术中hncd

在手术前1h,护理人员要调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湿度保持在55%~60%,由于患者术中只穿一件手术衣,因此在手术前相关人员要为患者盖好被褥注意保暖。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不能离开手术室,以温和的笑容主动陪伴患者,并注意其神情变化,评估其心理状态变化,鼓励安慰患者。在术中所有操作均要谨慎细微,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慎对患者及主刀医生产生不良刺激影响,在进行麻醉操作时,耐心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麻醉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告知患者如出现不适情况随时告知医师。

1.2.3手术后hncd

在术后,医护工作者要用温水擦净患者的手术切口及其周围血迹、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服,注意盖被保暖,在进行搬动时注意不能大力,以免牵拉患者伤口及各种引流管,在运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注意斜度和拐角,以免发生撞击,造成患者震动,减少不必要的不适状态;到病房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手术已成功结束,认真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在术后2d内到病房回访,查看患者伤口恢复状况以及生命体征变化,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告知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心情要愉快,祝其早日康复。

1.3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患者满意度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焦虑测定是根据sas量表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前术后焦虑水平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6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含男234例,女228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手术位置:265例为四肢,108例为脊柱,52例为盆骨,37例为颅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116例,女11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9.9±5.6)岁;手术位置:132例为四肢,55例为脊柱,25例为盆骨,19例为颅骨。对照组含男118例,女1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手术位置:133例为四肢,53例为脊柱,27例为盆骨,18例为颅骨。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位置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④严格指导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需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仔细清洁。避免手术室内大量人员频繁走动,并保持手术室卫生,术中产生垃圾及时清理,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新鲜。

⑤对患者手术位置及方式实施安全管理。术前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仔细准备,术中所需器材以及耗材等需规范化消毒,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护理工作管理。

⑥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手术室内危险因素,并对其特别关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

1.4感染标准:发热体温高于38℃;经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颤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特别是强化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国内外aliuo等人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需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实施的相关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骨科手术患者,避免其发生医院感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国外togh-erl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使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①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会提升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且使其在住院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患者个人卫生情况得到良好保持,会大大避免其因自身卫生因素导致的感染。同时,患者本身对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会减轻其心理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信心,利于术后恢复。

②加强医院感染危害等宣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确切认识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专业技能统一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各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及负责程度。

③医护人员手卫生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如其手部清洁不彻底,会直接将细菌等带入手术室,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感染。通过对手术设施进行严格消毒,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外源型细菌感染。尽量控制手术中室内人员走动,可降低致病菌落入手术切口中的几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53±8.79)岁;骨科手术20例、妇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7例。护理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9.58±8.87)岁;骨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7例,普外科手术21例,其他手术9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4]

(1)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相应检查且明确诊断后,需要行相应手术;(2)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3)均符合自愿原则。

1.3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术前给予相关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3.1术前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护理工作人员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要迅速了解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再次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表现出非常恐惧、焦虑的患者,通过讲述大量手术成功的病例来树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息,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疗工作。

1.3.2术中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同时为患者做好备皮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患者对手术紧张的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工作,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要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措施,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做到细心呵护。

1.3.3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清理患者身上手术留下的痕迹,协同医生将患者送入病房,若此时患者麻醉还未清醒,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符合拔管指针的给予拔管,待患者清醒后要对其详细告知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属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术后能进食患者要指导其饮食情况,同时针对某些不良心理反应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要积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随访工作,解答患者关于该病的疑问。

1.4判定标准[5]

1.4.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参考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以及正常4个等级,计算其不良心理的发生率=(重度例数 中度例数 轻度例数)/总例数×100%。

1.4.2对手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3统计出院前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认可、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患者的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各项指标以“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0.31%(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1.56%(3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未出现1例对本次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其中63例满意,1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98.44%(63/64);对照组出现4例患者不满意,其中52例满意,8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8±1.5)岁;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1-8天,平均时间(2.2±0.7)天;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5.6±1.4)岁;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1-9天,平均时间(2.1±0.8)天。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确诊患者;②患者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③患者自愿参与延吉;④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⑤患者年龄20-80岁之间;⑥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在10天以内;⑦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1.3方法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手术开始前1d,到病房进行患者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了解患者情况,说明手术注意事项,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对于儿童,应向其父母提供必要信息,访视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2)术中:手术当日等候在手术室门口,迎接病人,室温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入室后做好术前准备,操作避免造成较大声响,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注意自身言词不要勿伤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需求,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之与更好配合。麻醉后和术中都要注意遮盖患者的身体,做到最小暴露,维护其自尊心。(2)术后:手术结束,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擦净其皮肤上血迹和消毒液,穿好衣裤,盖好被单。给予术后指导。术后第2d进行随访,询问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信心[2]。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满意度评价方法利用术后第二天到病房随访的机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总分设置为10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超过80分为满意[3]。

1.6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珋±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

2.2手术操作时间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78.59±7.44)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61.20±6.58)min,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篇10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实施手术的14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第1~2号手术室的7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448例、女300例,年龄18~61(40.9±3.7)岁;护理时间5~29(14.3±2.9)d;其中普外科296例、骨科119例、泌尿外科85例、脑外科22例、胸外科122例、妇产科104例。将第3~4号手术室的7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男426例、女322例,年龄17~63(41.6±4.0)岁;护理时间5~31(16.0±2.7)d;其中普外科287例、骨科108例、泌尿外科88例、脑外科24例、胸外科125例、妇产科1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统一制作手术室使用的护理标识,种类主要包括标语、腕带、色牌、标牌、印章、标图等,类型主要是环境标识、患者标识、警示标识。①环境标识:手术室环境标识:由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标识要清楚,如污染区采用红色标识,无菌区采用绿色标识;手术室器械和设备放置也有要求,不同类型手术设备也要区别清楚;手术室内在患者醒目的位置放置手术进度标识,医护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②患者标识:腕带是临床常使用的身份标识,将患者的详细信息资料填写好,并选择不同颜色的腕带表示患者实际情况,如普通患者使用蓝色标识、重症患者使用红色标识、患儿使用粉蓝色标识。术前由护理人员给患者带上腕带,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核实患者信息;大部分手术患者需要多个输液通道,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在醒目的位置标识名称、放置时间等,避免出现差错;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该对过敏药物做好标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将过敏标识悬挂在输液架上方便医务人员查看,对于有特殊情况如合并血液传染病、昏迷、病危的患者采用红色腕带进行标识。③警示标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容易取错包装类似的药物,当患者需要输注多种药物时要做好药物名称、用药时间、用途等警示标识,采用不同颜色标签区分内服或外用药物,如蓝色标签表示外用药品、红色标签表示内服药物等。对于要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备用的药物在术前做好标识。使用核对卡进行标识来提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调查问卷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结合本院手术室情况制定,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用药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术);采用中国护理人员压力源量表分析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源(包括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及工作、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共5个子条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