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3 04:34:39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本工程天然地基以饱和砂土为主,坝基中粉砂、细砂和中砂的颗粒级配均匀(不均匀系数2.0~4.0左右),粒径较细(平均粒径0.12~0.30mm),属易液化土类,而且三种砂在天然状态下极为松散(一般相对密度在0.3左右),极易液化。
通过对坝基中粉砂、细砂及中砂代表性土样在天然状态下的动力试验和天然坝基、筑坝后坝基的静、动力计算分析,并采用单元液化判别法进行地基砂土的液化可能性判定,得出如下结论:在未建坝的自然状况下,粉细砂及中砂分别为严重液化状态和轻度液化状态;建坝后,由于坝体对坝基的上覆压力作用,坝脚处初始剪应力比会有所增加,但若以7度地震条件判别坝基范围内埋深10m以内粉土及砂土,在近震及远震条件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液化。因此,必须进行基础抗液化加固处理。
二、振冲法基础处理的设计
本工程的主体为均质坝,结合二期即将修建的石佛寺水库工程,按二等二级标准设计,为满足渗透稳定和防止砂质坝基液化的要求,在坝体褥垫式排水体下设振冲碎石桩。桩型按布置位置不同分a形桩和b形桩。于垂直于坝轴线的横断面上有两种基础处理方式:标准断面(i)适用于中粗砂基础;标准断面(ii)适用于粉砂基础(如图1、图2所示)。
三、振冲法基础处理的施工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现场实验。为了选择最优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候选方案:振冲砂桩、振冲碎石桩、振动沉管砂石桩),同时为设计提供合理的技术参数(桩径、桩长、桩距、置换率、加密电流及留振时间等),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华燕公司于1999年10月27日开始施工现场的实验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现场打桩实验并对各项实验方案进行检测比较,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2)振冲器型号的选定。目前国内常用振冲器型号有功率为30kw和75kw两种,根据现场试验提供的参数及本工程桩径、桩距和料场石料的特点,选定75kw振冲器。
(3)变压器的准备。考虑到75kw振冲器及配套供水每小时15~20m3的水泵及其他设备的用电量,每台振冲机组功率不应小于110kw,电压为380±20v,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整个工地同时工作机组有8台75kw振冲机组和3台75kw振动沉管机组。因此,施工现场共配备4台变压器,分散布置于施工沿线。
2.施工工艺
(1)制桩顺序及填料方式。针对本工程战线长、任务量大、工期短的特点,采用排打法制桩、连续填料的施工方式。
(2)制桩工艺。先由吊车将振冲器悬垂对准桩位,缓慢下放振冲器,开始造孔,待造孔达设计深度后,进入清孔阶段,即反复提升、下放振冲器直至孔身平顺并达到要求孔径,最后是制桩阶段,即向孔内回填碎石料,自下而上逐段成桩直至孔口。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石料的质量控制。一是所有碎石料应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定性好、不易风化且级配良好。二是碎石料含泥量≯5%,5mm以下颗粒含量≯25%,100~150mm块径含量≯15%,最大块径≯150mm。三是为确保料场供料质量,每1000m3石料要做一次上述各项指标的抽样检测,并及时将试验报告上报监理中心。
(2)造孔时的质量控制。一是振冲器对准桩位,偏差应小于10cm。二是造孔时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造孔水压0.4~0.6mpa,水量15~20m3/s,造孔电流55a~150a,造孔速度1.5~2.0m/s。三是造孔深度与设计桩底标高允许偏差±20cm。四是造孔后返出泥浆过稠时,应进行清孔,直到返出泥水较清为止。
(3)制桩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是制桩加密段长度≯50cm,填料量应满足0.9~1.1m3要求。二是加密电流80~90a留振时间10s,此两项指标应用仪表自动控制。三是加密桩体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逐段进行,中间不得漏振。四是加密制桩时的水压控制在0.3~0.4mpa。
4.检测
为尽早了解地基加固效果,并为最终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提供依据,本工程特委托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沈阳勘测研究总院进行质量跟踪检测。按照规范要求,检测试验应在振冲桩制作结束后,待桩体及桩间土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进行。本工程检测时间定为制桩完毕15天以后进行。
(1)检测方法。振冲碎石桩的检测采用重型(2)动力触探方法,每单元检测数量为本单元总数的2%,且不少于3根;桩间土的检测采用标准贯入法和原状土样的相对紧密度试验法,检测点位数取单元桩体总数的3%,且不少于4点。
(2)检测标准。桩体检测:0~2m深桩体按设计要求相对紧密度应达到0.55,对应动触锤击数≥6击;2m以下桩体相对紧密度达到0.7,对应动触锤击数应≥7击。桩间土:地面以下2~3m范围内为黏性土,不存在相对紧密度要求和液化问题。3m及以下相对紧密度应达到0.7,标贯锤击数在3m、4m、5m点位≥8.4击,6m点位≥9击,7m点位≥9.6击,8m点位≥10.2击。
单桩桩体和桩间土点位要求合格率达到80%,单元工程质量等级以桩体和桩间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为合格,达到95%为优良。
(3)检测结果。单元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占单元总数的81.3%,达到合格标准的占单元总数的100%。地基处理后的相对紧密度满足地震7°设防抗液化的要求,达到了设计所预期的效果。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2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3
1.1施工任务不足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基建项目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的篷勃发展,又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激烈,最终导致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度下调,许多国外的施工企业必将蜂拥而来,争抢有限的国内市场份额。为了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1.2企业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创新能力不足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具备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和资信等级较高、施工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丰富等优势,但因存在资本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1.3场竞争能力不足水利水电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是因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现象,这有待于社会去改进。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技术、设备、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适应市场竞争。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2.1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2.2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减少合同执行难度。
2.3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服务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2.4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3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出优质水利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环节:
3.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规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执行。
3.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代表国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
3.3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各阶段都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3.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主动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4施工中对环境的保护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4.1防止扰民与污染①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②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③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④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4.2加强水质保护
4.2.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
4.2.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4.2.3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4.3水土保持
4.3.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4.3.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
4.4生态环境保护
4.4.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4.4.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4.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总结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4
1.1农村供水水源现状
1.1.1供水水源安全状况阜蒙县水资源贫乏,历来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经过近年来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基本已得到缓解。根据调查,全县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已达到44.46万人,饮水安全人口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为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7.1%。目前,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2.24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4.73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21.3%;水量不达标12.09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54.4%;水源保证率不达标4.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18.9%;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5.4%。1.1.2集中式供水水源全县已建成基本饮水井工程728处,其中:自来水工程306处,受益人口10.8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52.3%,占总人口的16.2%;集中供水点工程422处,受益人口9.84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47.7%,占总人口的14.8%。按取水类型分:地下水水源工程721处,占总工程数量的99.0%,受益人口为20.53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99.47%;引泉工程7处,受益人口为0.11万人,占总受益人口的0.53%。按供水方式分:自流直接供水17处,受益人口0.3万人;高位水池或水塔供水21处,受益人口0.7万人;压力罐供水97处,受益人口2.4万人;微机供水172处,受益人口7.7万人;加压供水421处,受益人口9.54万人。1.1.3分散式供水水源分散式供水中无引泉水和集雨工程,均为利用地下水自建水井机泵提水工程,供水人口46.06万人。
12农村供水水质现状
1.2.1水质安全状况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化验结果分析:阜蒙县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区占92.9%,涉及人口61.97万人,其中:基本饮水工程供水15.24万人,防氟改水工程供水5.4万人,分散供水水源41.33万人;水质型不安全饮水地区占7.1%,人口4.73万人,其中:氟超标人口0.3万人,苦咸水人口1.69万人,饮用水污染区人口2.74万人。1.2.2水质不安全因素现状统计饮水水质不安全主要有四类:1)氟水区9处,主要分部在原氟病区周边,含氟量1.0~3.0mg/l;2)苦咸水区32处,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部部分乡镇,氯化物含量大于300mg/l,碳酸钙含量450mg/l以上,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大于1500mg/l;3)饮用水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细河沿岸、铁矿开采、玛瑙加工等地区,锰含量在0.48~4.8mg/l之间,硝酸盐含量在20~46mg/l之间;4)其他水质超标,细菌指标均大于100个/ml。
1.3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原因
1.3.1水量不达标水量不达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县域西北部、南部地区,由于地形突起,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地层岩性多为岩浆岩,其含水和储水条件差,多为裂隙水,水量不大,出水量在3~30m3/d。存在水量不达标的378处、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2处、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162处,但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2)中部煤碳开采区,抽取大量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用水量不足。3)由于局部地下水超采和近几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饮用水困难。1.3.2水质不达标水质不达标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县域中部属细河流域,是工业和矿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受城市排污影响,细河河水严重污染,cod平均值和bod平均值分别是地表ⅴ类水质标准的10.8倍和15.7倍。2)县域东部、中部地区,地势低洼易涝,排水能力差,地下水含氟量超标。同时也是苦咸水富集地区,碱含量超标。氟区与苦咸水区互相交错,给确定供水水源位置造成困难。3)县域内铁矿、金矿开采区,排放废水产生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水源铁、锰、铬等元素超标4~10倍,造成饮用水质不达标。
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途径与措施
2.1制定饮水安全政策
2.1.1制定政策认真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为前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阜蒙县饮水安全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包括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依据实施方案的安排,出台一系列的饮水安全建设政策,包括优先保证政策、严格控制污染生活用水项目建设政策、饮水工程建设扶持政策以及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政策等,以促进少数地区饮水安全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1.2统一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采取轻重缓急措施,逐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针对阜蒙县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实际,各部门互相配合,水利局作好水资源评价及工程勘测设计工作,防疫部门及环保部门作好水质分析工作,为工程的规划、落实及实施提供科学的资料,进一步完善饮水安全规划,规划中做到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把工程落到实处。对居住集中,并优先考虑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自筹能力的村屯建设自来水工程,以实效吸引百姓;对人口较少,居住分散、自筹能力差的村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间计划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共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82处,全部为自来水工程,新增供水人口19.59万人、大牲畜8.16万头。
2.2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2.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成立饮水安全领导小组,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德政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财政部门在建设资金上给予支持,不足部分由农民筹资投劳解决;技术部门制定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监督,完成一处、验收一处、改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2.2.2加强管理保证水源采取措施,加强饮水工程管理。1)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增加供水,选择适宜的饮用水水源;缺水或水质不达标地区实行跨流域、跨乡镇村屯调水;对早建的基本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增加供水能力,提高供水效益。2)化学措施,对水质不达标的投放化学试剂,进行水质净化。3)安装饮水净化装置。2.2.3多方筹资合理使用为了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有序进行,资金上必须有保障,做到专款专用,杜绝在资金上发生挤、占、挪用等现象,保证工程在预计工期内完工。建设资金的来源通过国家投入、市县财政部门配套、乡村及群众自筹等多方筹措。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材料、设备的购买及配电工程;市县财政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用于水源工程及泵房工程。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供水市场,吸引各方资金投入饮水安全建设。2.2.4坚持高标准,把好质量关饮水安全工程从计划下达到工程的竣工验收,做到“三控制一管理”,水利部门必须深入到工程地点巡回检查指导,监督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建设、材料采购、资金使用、施工队伍选择和检查验收5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材料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进行采购,施工由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建,工程竣工后建立验收卡和档案;水质由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交付使用。使工程做到建设一处,合格一处,受益一处。2.2.5加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效益对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必须狠抓管理,落实产权制度,采取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多种管理形式,责任落实到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供水水价,以保证供水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正常支付,确保工程发挥长期供水效益。
2.3保证饮水安全可持续性
2.3.11)加大流域治理力度,增加水源涵养林建设面积;2)增加地表拦蓄水工程,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充途径;3)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严禁超量开采地下水;4)坚决禁止非达标的污水排放,避免地表水、地下水和水源水质的污染;5)加大执法力度,对蓄意破坏饮水工程及污染饮水水源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2.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做到饮水安全建设资金充足,工程配套,质量达标。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1)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2)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以建设自来水工程为主;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建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3.1管理责任
根据工程管理权明确归属,建立健全明确的管理责任制;依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实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的饮水工程,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3.2工程管理
3.2.1工程管理总体要求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是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3.2.2工程管理重点工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主要应抓好几项工作: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供水井、管道等,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防止冻害,保证水泵和管道正常运行。2)净水工程的管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并防止污染物进入,保持水质卫生。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进行经常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及时维修,防止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随时检查机泵和电气设备运行工况。
3.3水质管理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5
1.1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薄弱,一方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都是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土地资源、经济管理等转行而来,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非教师队伍转过来的。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年轻化现象十分突出,且职称与学历偏低,多数教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实践经验不足。
1.2实践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实践不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校内课程设计或实习中教师随意压缩实践时间或集中课程突击完成,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质量控制,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和指导,使实践学习环节多数流于形式,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有用和实际的东西。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由于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许多实习已经失去其原本的实际意义,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放任自流,完全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只注重于最终的实习报告,学生最终收获不大。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突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缺乏有行业经验的师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难以适应工程建筑行业对工程师的要求。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人才时应注意改革,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改革措施
2.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以实施执业资质认证制度为导向
实施执业资质认证制度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将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要求有选择地引入课程设置中,使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达到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理论水平。工程管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需要为导向,避免专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之间缺乏连贯衔接的问题,做到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相互统一。最终以执业资质认证制度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来推动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
2.2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所谓“双师型”师资是指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能够从事教学工作,又具有某一专业技能或实践能力的复合知识型师资。一方面,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社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指导和教学,并对成功的工程管理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加深理解,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训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力。此外,可以鼓励年轻教师争取横向科研课题,以此来提高其为企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广泛的接触工程,提高工程意识。
2.3建设特色实验室
各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特色实验室来展现专业竞争力和特色,而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依托本校相关的强势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积极开展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教学。此外,以特色实验室为依托,各民办本科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成长。
2.4重视实践,校企合作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民办本科院校应与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公司或工程咨询公司等合作,这些公司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要单位,学生可以参与其承揽的相应生产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可以依托企业先进的实验环境、设备和技术等各种产学研平台,利用企业的创新氛围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工程师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在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3结语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6
在油田进行石油开采的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对生产井和注入井进行油藏开采所进行的各项措施的总称称为采油工程。在采油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工程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石油的开采,对提高采油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保证采油率都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2采油管理系统的特点
对于一个庞大的开发工程,一套适合且有效的管理系统作为发展的支撑是尤为必要的。下面我们就对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解,使得大家充分了解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采油管理系统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更为简单。对于培养专业型的操作人员的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简单的进行页面浏览和操作就能进行,使得后续的管理、维护都提供了大大的方便。此外,采油工程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收集、整合,统计及输出能够很好地自动完成,十分方便需要资料时从业人员的查询。
3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研究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程序的设计、数据处理功能的设计和数据的结构设计。
3.1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程序设计
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运用采油工程管理系统一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充分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保存、备份及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处理及数据后期的维护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程序作为保障,以此要做好各个环节中的程序设计,以此更好的保障数据的后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3.2数据处理功能的设计
采油工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设计主要就是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和权限化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石油企业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在系统中能够提取到精准的保密性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功能设计上一定要进行数据的整合和报表生成方面的设计,可以在数据检索和使用上更为方便和快捷。同时权限化管理功能的设计可以使一些机密性的文件和数据只对有权限的人进行开放,保障了数据的安全。要想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权限化的安全管理,对设备的定期维护,确保功能的完善,也是重要的保证措施。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才能保证采油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行,从而保证采油工程的全面化和自动化管理。
3.3数据结构设计
严格的结构设计是保证采油工程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结构式把制度和管理程序有效结合的一个管理方式,最大化的实现了系统效能作用。好的数据结构可以使部门在进入系统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部署,有效的确保了工程管理和数据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的有序运行和管理。
4采油工程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分析
在采油工程中运用一定的管理系统,使得流程更为有序。保障了系统运行和报表数据生成的同步性。在进行报表录入和生成中必须等待审核,带系统生产的信息与实际信息相符时方可通过,反之如果审核数据没有通过就需要数据采集、录入人员对信息数据做修改和检新录入直至审核通过,这也保证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特点。由此可见数据报表供后期使用前的一系列审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运行前的审核、运行中的监督和维护、运行后期的安全保障都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只有各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措施保证才能有效的有序的促进整个采油工程的管理。
5结语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7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从制度、费用、人员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地改善堤防工程管理方式,提高堤防工程管理能力,使堤防工程能够充分发挥防洪作用,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2水利堤防工程管理要点
2.1堤防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水利堤防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专业管理为基础,把科学技术作为向导,将堤防工程的质量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从而建设出现代化的地方工程管理体系。例如:运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设备去自动勘察堤防工程施工地点的状况,并将实时情况数字化,从而提高堤防工程管理的效率。
2.2延伸堤防工程管理职能
水利堤防工程进行改革后,不仅要精简其人员数量,还要保证其能高效行使职能,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以及维护,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使该水利工程发挥出最大的工程效益。在对重点堤段进行管理时,要按照该堤段所处区域进行细致地分工,重点堤段重点管理,确保该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对区域内的水资源采取“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利用”的原则,提高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率。一般堤段则可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负担,将各个堤段划到专门的管理部门,实行责任制。如果管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应追究其责任。另外,还要引起注意的是,堤段的管理不只局限于堤防工程,还包括该堤防工程所处整个区域内的河流、湖泊等水源管理、开发及利用。这样能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加强对水利堤防工程的管理。
2.3深化堤防工程管理单位的内部改革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8
1998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电力排水站进行重建时,由于受到泵站工程地质条件的制约,在采取轻型井点排水、木桩护坡等办法不能根本解决基坑开挖出现的土坡塌方问题时,采用钢板桩支护截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确保了泵站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
白坭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最南端,西面紧邻西江。该镇80%的排涝任务均由原有的两座排涝站(里电站和大岗电排站)承担,然而,这两座泵站均为二级排水站,其中的里电排站始建于1958年,几十年来虽然经过了几次技术改造,但限于种种原因,设计标准偏低,排涝系统规划欠妥等一些根本性问题一直没能解决。特别是泵站运行要受到下游的官山大泵站制约,因此出现涝渍时不能正常排水。为了适应白坭镇工农业生产的稳步持续发展,决定把里站迁址重建,将原有的两个二级泵站合建成一个一级排涝站,将涝水直接排入西江。重建的泵站定名为白坭电排站,其受益面积有2800hm2,其中鱼塘为860hm2,它将是三水区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泵站工程。
重建的白坭电排站位于樵桑联围19+200桩号处。泵站辖集雨面积93km2,按10年一遇24h暴雨量(206.4mm)3天排干的标准设计,总排水流量为35.42m3/s,装置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4台,配tl1000-20/2150型10kv立式同步电动机,总装机容量4×1000kw。
泵站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水工建筑物为3级。泵房为块基型结构,四周有边墩,基础为联合底板,其底部高程为珠基-5.35m,下部采用预制管桩基础,设计打桩平台高程为-3m。
二、水文地质条件
白坭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且大部分雨量集中在4~9月之间,其余月份雨量较少。年最大雨量1720.9mm,最小933.8mm,平均1475.6mm。
白坭电排站位于西江干流左岸岸边,所处河段地形单一,主要受西江和北江洪水的控制,潮汐的影响甚少,基本上属于非潮感区。泵站所在地段原属河相冲积平原,地形呈阶梯状,堤外为河滩台地,堤内为鱼塘、稻田和蔬菜地。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质构造从上至下分别是:人工填土层(防洪堤)、第四系河流相松散沉积物层、第三系灰砂基岩层。各岩土层的特性自上而下为:
(1)回填粉质黏土,厚3.8~12.4m,为筑堤填土,填筑较坚实,硬且可塑。泵站的出水涵管全部埋设在本层,防洪堤身经长期沉实后,填土已稳定、密实,承载力也较高。
(2)粉土,厚8.0~20.3m,土层稳定,全场分布,是泵房基础的持力层,土质硬,可塑,承载力较高。
(3)细砂,厚17.3~31.3m,全场分布,土质松散至稍密。
(4)粉砂,厚8.4~8.6m,仅见于部分地层,饱和松散。
(5)淤泥质粉砂黏土,厚3.2~9.6m,分布较广,饱和,流塑至软塑。
(6)中微风化灰砂岩,岩面不平,高差较大,致密,坚硬,强度高,但埋深大,一般在地表以下38~45m处。
场内地貌单元简单,土层变化不大,多为粉土和粉质黏土、粉砂、砂但强度不均且较低,地下水埋深较浅,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高,场地属二类及其他地基条件。
三、基坑施工
白坭电排站重建工程于1998年12月破土动工,开挖基坑,填筑围堰。主泵房的基坑经过10多天的施工基本挖出雏形。接下来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有:打桩平台、轻型井点排水、木桩护坡、钢板桩支护、基坑深井降水和基面处理六个环节。
1.打桩平台
按设计要求,打桩基面高程为-3.0m,但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以后,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水量较多,采用常规的边沟排水方法均未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由于地基土呈现饱和状态,此时如有扰动极有可能变成淤泥质粉细砂,降低承载力,桩机就无法进入工作面操作。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决定采用回填1m厚比较干燥的黏土,经过整平碾压后作为打桩平台基面,从而保证了打桩施工队的顺利进场施工。
2.轻型井点排水
由于基坑开挖面下近10m深处范围内的土质均含有淤泥质,透水性差,极容易产生流沙管涌,加上在管桩施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边坡塌方更为严重,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保持打桩平台填土不受水浸,确保管桩施工的顺利进行,经有关专家详细勘察后,在使用水泵明排水方法未能奏效的情况下,决定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即采用轻型井点排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钢管和硬塑管成孔成井,沿基坑四周每隔3m布置一个6m深的井点,总共布置了40个井点。井点采用挖掘机沉压150钢管成孔,然后将带孔眼的100硬塑管用过滤布包扎后插入150钢管孔内成井,并且在硬塑管周边灌入碎米石。这样,就可用水泵先将井水抽到泵房基坑两侧的集水沟内,再用水泵将渍水排出基坑之外。
事实表明,采用轻型井点排水(井底高程约为-8m),确实在降低基坑地下水位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站管桩施工的进行。
3.木桩护坡
管桩施工完毕后,对主泵房基坑做继续挖深工作,但由于地下水位未能控制在有效高度以下,结果基坑涌水较多。施工中因为基坑在靠前池和泵房左右三侧的开挖空间比较大,开挖比较顺利,但在靠出水涵管即西江一侧,却出现了边坡塌方,致使基坑开挖不能继续进行。
为保持边坡稳定,我们在基坑靠出水涵管一侧的-2.0m和-3.0m高程的坡脚处各打入了一排6m长的木桩,间距0.5m,并在木桩顶码砂包护脚。但在继续进行基坑开挖时,仍然出现边坡开裂及下滑的趋势,并有危及出水涵管地基安全的可能。这就说明光靠井点排水和木桩护坡仍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4.钢板桩支护
由于泵站工程开工时间较迟,在工程开工一个多月且基础管桩已完工近10天后,主泵房基坑仍未能开挖至建基面-5.35m。为了保证工期,工程指挥部召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部门有关人员共同商量,决定采用钢板桩支护截水的方案,其结果是既起到了支护作用,又起到了截渗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靠近出水涵管一侧的基坑边坡处,即原来布置双排木桩附近布置了一排钢板桩,桩位距主泵房底板边线约3m,沿主泵房底板长边方向两端各延伸5m布置,总长为32m。钢板桩为lsⅲ型,每根长9m,桩顶高程为-1.5m,桩底高程为-10.5m,在钢板桩顶部用10mm钢丝绳拉锚加固,锚向外江出水涵管一侧,并在该侧边坡进行削坡减载,以减少钢板桩的压力。
5.基坑深井降水
采用钢板桩后,解决了基坑支护和水平截渗的问题,但仍未能降低地下水位及解决钢板桩两侧的绕渗问题。为把泵房基坑开挖至-5.35m高程以下,必须将基坑水位至少降到-6.0m高程,才能使基坑保持干燥,故需截断地下水主要补给源的渗水以及钢板桩两侧的渗水流。
为此,除采用钢板桩外,我们还在主泵房基坑左右两侧各均匀布置了4口降水井,口径为127mm,成井深度为12.0m,井底高程在-14.0m左右,井壁采用127mm套管,井下部的滤水管也用127mm套管加工,外包6层过滤布,用钻机成146mm的孔,孔内放置套管,四周回填碎米石,底部密封,用扬程为40m的小型水泵从套管内抽水,先将水抽到基坑两侧的集水沟,然后再用水泵排出基坑外。
6.基面处理
采用钢板桩支护截渗和深井降水,能够很好地维持边坡稳定,并有效地降低了基坑的地下水位,使基坑挖深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在挖至建基面时,基坑仍有少量管涌。为此,施工中我们将基底超挖0.3m,然后回填0.3m厚的碎石,并在基坑纵横方向均设置排水暗沟,用碎石回填,间距约为4~5m,深约0.5m,以疏通管涌水流;在基坑中间及靠进水前池一侧基坑外两边均设口径为1m的排水井,井内套钢筋笼,外包过滤布,四周回填中砂,主要用于收集基坑内的管涌水流,再排出基坑外,以保持基坑无积水。超挖回填的碎石经压实整平后,也可增加基底地基强度。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如何确保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建后管理是关键。通过分析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特点、问题,应用水管理形态理论,指出灌区目前管理体制,为计划经济下的统制型提出未来实行信托型管理的设想。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自项目实施以来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受到广大用水户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工程,使得工程能够高效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要探讨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命题。
一般地,根据管理性质的不同,灌区的管理对象可以分为骨干工程及渠系,以及支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并分别由专管机构和乡镇村实行二元管理。关于支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管理目前正在推行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农民参与的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仅就骨干工程的长效利用及其管理展开论述。
1灌区骨干工程长效利用的意义及其对灌区管理的要求
灌区的骨干工程是指那些构成灌区并实现灌区主要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渠首枢纽、分水枢纽、泵站、干渠、分干渠等输水建筑物,重要的泄洪、排洪建筑物等等。这几年来的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均为各灌区中需优先安排的“卡脖子”工程、“病险”工程、急待改造的关键性工程,绝大多数为灌区的骨干工程。这些国家花巨资兴建的骨干工程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规划设计,二是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建后管理。
就建后管理而言,优良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改进工程的效率与效益,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比;管理使用不当、缺乏养护则反之。以灌区工程使用寿命30年计,正常的工程使用寿命延长10年为40年,缩短10年则为20年,二者的更新周期相差了整整一倍!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维修管护不当,建设20年以上的工程鲜有完好的;而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灌区工程使用40年以上的却很普遍。不当的管理与缺乏维护资金,加快了工程的老化与损坏,降低了工程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加剧了灌区的困境。
骨干工程的长效利用需要以下条件:
①符合工程运行规律的调度、使用,需要灌区具备一支具有高度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
②日常养护及定期的监测维修,需要灌区具有一套责任鲜明、便于操作的保障制度并提供及时适当的维修养护服务;
③骨干工程维修养护需要有资金保证。
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取决于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决于国家、灌区专管机构、农户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等等。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特点分析
2.1灌区管理的问题源于“贫困”
灌区的“贫困”包括制度贫困、经济贫困与技术贫困。
①制度贫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灌区的专业管理与经营管理。一方面灌区管理机构没有经营管理权,凡事必须通过政府;另一方面灌区也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多年来灌区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必要的管理权限、管理条件、制度与手段。如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物权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等。
②经济贫困: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大型灌区靠财政拨款;专管机构改为事业单位后,水费成为灌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水价标准低,水费计收难度大,灌区经费入不敷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没有保障,维修养护资金缺乏,形成了突出的行业贫困的状况。
③技术贫困:灌区由于过去行政主导的管理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在又由于经营管理状况不佳,有技术懂专业的人留不住,造成一方面人员膨胀,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在新技术不断被应用的灌区出现了“技术贫困”的现象,制约了灌区的科学管理与持续健康发展。
2.2现阶段灌区的特殊性
①公益性功能强。由于灌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的同时,还具有防灾、抗灾、减灾功能。因此它的经营管理不能简单地进行企业化与市场化。
②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过续建配套改造,特大型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一些大型灌区也正在积极推进;灌区重要的闸、泵站的管理运行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自动化技术;社会对灌区节约用水的要求,促进了用水管理新理论与新成果的运用,促进了节水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改造后的骨干工程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管理运营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因此,灌区对科学管理制度的要求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
2.3应用理论与灌区管理体制类型诊断
①水管理形态。统制型水管理——政府机关及特定的第三者持有对水的管理责任与绝对的权力,用水者不参与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自治型水管理——用水者同时作为管理者对水的分配调整、工程的维持管理、纷争的解决调停等进行独立完善的自主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契约型水管理——对水的管理持有责任与权限的管理者与用水者之间通过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按定价供水、市场运作的水管理形态。
信托型水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用水者持有水权的前提下,用水者的集合体将水的管理委托给专业技术集团,并使之按照用水的目的与要求进行管理的水管理形态。
②灌区管理体制类型诊断。运用上述理论进行判断,可知我国灌区骨干工程的管理体制属于统制型。统制型管理排斥市场的作用,在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国家垄断的领域、纯公益性事业以及资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被较多地采用,国家与政府对管理对象的人、财、物进行高度统一的控制。显然,我国的大型灌区不属于统制型管理的适用对象。
3灌区骨干工程管理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
3.1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赋予灌区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明确政府的扶持、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以及灌区的专业管理职责;解除政府与灌区专管机构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还权于民;
②建立合理的财政投入与公益性补偿机制;
③尽快改革水价形成机制与制度,灌区管理机构有权与农户共同协商制定水价,以保证灌区的良性运行。
④推进管养分离。事实上,近期的管理体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即“小政府大社会”建设的进程;取决于公共投入政策的完善;取决于物价、税收政策,失业、养老、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因为政府职能不转变,灌区改革将成为带着镣铐的舞蹈;灌区较强的公益性若得不到补偿,灌区的经营将难以为继;灌区的水价及人事制度改革若没有相关部门的改革与配合,也将难以进行。
3.2中远期的改革形式
工程管理论文范文篇10
(一)世界水资源告急
1997年1月,联合国在《对世界水资源的全面评价》的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也许有人会问: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江海湖泊还会出现水资源的紧缺吗?回答是不但紧缺,而且告急。据《中国水利大百科全书》介绍,地球总储水量约13.86亿立方公里,但96.54%的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而且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5%,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和地下(30.36%)之中,如果考虑到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实际上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大量降水很快地流入到河流海洋中去。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多,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
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但更新时间长短不一。据1993第一期《水污染、世界环境》杂志介绍,大气中的水只需8天时间就更新一次,永久积雪更新一次需要9700年,地下水更新一次需要1400年。这种更新周期告诉我们,对于近似于不可更新的水资源而言,在开发利用时,必须慎之又慎。
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水资源脆弱国、水资源紧缺国、水资源贫乏国,按此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目前的趋势和预测已经表明,到21世纪,水危机将成为几乎所有干旱半干旱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将增至83亿,生活在水源紧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数,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2025年的30亿,后者为前者的10倍。发展中国家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否则,全世界将有3/4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总之,从全球来看,水危机已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水环境污染局势的加重,水资源危机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前景令人担忧!如何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利用并有效地保护水源,已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严肃课题。
(二)中国水资源告急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受缺水困挠,水资源紧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水地区迅速由点到面,几乎成为全国性问题。按人均水资源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在世界排行第109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1.城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告急,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据《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水卷资源》一书介绍,2002年,全国需水量为7096.19亿立方米,但只能供6677.97亿立方米,缺水418.22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亿元。仅胜利油田1995年因黄河断流就减产30亿元。据统计,目前农业灌溉缺水800亿立方米,工业城市缺水300亿立方米,600余座城市中400座缺水,严重缺水的有200余座。其次是整个北方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缺水状况将更加严重,这些地方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激化,将严重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是人口压力对发展耕地灌溉事业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工业城市用水量猛增,将对农业灌溉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2.用水浪费惊人。
中国水资源虽不算丰富,但如果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不致造成今天这种窘迫局面。可以说,中国水资源的紧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低效率使用,重点是农业的大水漫灌和工业生产中的低重复使用。万元gdp用水量,发达国家一般在50立方米(其中瑞士为5立方米,日本为21立方米,以色列为24立方米,法国为29立方米,英国为13立方米),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730立方米。我国工业万元用水量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巴基斯坦等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也是如此,不仅浪费大,而且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不适当的种植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开办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对水资源开发管理不当,一条水系上游不顾中游,中游不顾下游,各自为政,各取所需。许多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土地生态急剧恶化。水价过低,也是造成水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3.局部地区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供水不足除了因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因素外,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国污水排放量达到数百亿吨。8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到江河湖海中。北方的辽河、汾河、海河、淮河、白洋淀以及部分水库如官厅水库、漳河水库等的水体已被严重污染。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城市所在附近的河流或河谷多成为排污沟渠。
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在管理上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水资源将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危机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不但威胁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还将威胁我国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前景令人十分忧虑!
二、城乡同步实施集雨工程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几种水资源开发方案之比较)
(一)种种引水方案虽思路开阔,设想胆大,但实施起来困难太大
1.南水北调耗资巨大,短期内难以实现。
把我国南方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水引到干旱的北方来,是多少代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梦想。但是南方水走到北方来,不知要经过多少崇山峻岭,跨过多少万丈沟壑,其艰难的程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具体方案据有关资源料介绍如下:
从长江引到西北、华北的南水北调工程,它是一个具有多条线路引水的工程计划。大体上归纳为三大线路,即西线、中线与东线。每条线路又包含多种渠线方案。一是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境内的黄河上游干流,线路400km,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m[3],工程条件十分艰巨,需要在冻土区建选200~400m以上的高坝和又长又壮的隧道工程,由通天河联叶到入黄河的章安河,全长400km,仅隧洞长度就要占200km。二是中线方案,设想中线调水分为近期引汉(丹江口水库)和远期引江(三峡水库)工程。中线引汉是以丹江口水库的陶叉向北引水,经过南阳、云城、郑州过黄河、在京广铁路西侧并与之平行到北京,在河北徐水分流到天津,干渠全长1241km。与东线相比,中线调水需新建又长又壮的特大输水管道,运行成本及工程造价极高。三是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引水、在江苏江都的三江营抽水,基本上沿大运河向北送水,途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的上级与下级湖与东平湖,有13级梯级,25个特大泵站,采用河下隧洞穿越黄河输水,多级扬水需要大量能耗,运营费用极高,在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上方取水,但这里的水质条件较差,线路偏东,走势低,存在着沿线水源严重污染问题,有人担心会出现“污水北调”。
总之,南水北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国家已作出了实施的决定,但完工尚在半个世纪之后,其中西线工程是将部分长江水引入到黄河之中,受益范围仍然相当有限。
2.炸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引来西南亚印度洋暖湿气流,仅是个科学奇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冯雷、刘春兰、冯正祥经多次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欧亚腹地,造成世界性灾难。只有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十余座山峦屏障,亚洲季风才能飞度“玉门关”,东线水汽形成的湿舌才能伸进整个西北干旱区。他们建议:铲除东线水汽输送路径上的十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把亚热带分界线推到柴达木盆地。实施地球工程,拦腰截断雅鲁藏布江,沿途分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直冲塔里木河下游,经甘肃、宁夏、内蒙古,连接吉林、呼林河之源,使整个大西北变为雨水丰沛的水乡泽国。同时连通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形成世界第一的黄金水道。
这个考察是他们呕心历血,历尽艰辛的结晶,也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这个建议虽令人十分鼓舞,但要把奇想变为现实困难太大,需要不知多少代人的努力。
3.引黄、引洮等解决局部地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方案也费用高昂,国家难以支付。
不要说是引黄,就是定西地区的引洮工程,要逢山钻洞,遇沟架桥。早在解放前就有人提出。1958年定西地区就向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申请建议,直到现在还未立项,可见其工程艰难的程度有多大。
(二)收集天上水则是一条现实的便捷之路
1.农村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成功为乡镇、城区做出了榜样,也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1995年试验并取得成功的通渭县碧玉乡景木岔集雨节灌工程是甘肃省第一个集雨节灌工程示范点。从那之后,甘肃省委、省政府正式在全省号召推广。甘肃的定西、平凉、庆阳、天水等地州市先后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肃和北方广大农村集雨节灌工程的实践为乡镇、城区做出了榜样,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同志在1999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干旱缺水的地方,要千方百计蓄水、保水、节水。我在甘肃定西看到,山坡地修成水平梯田,一次降雨三四十毫米,可以做到水不下山。有些农民修水窖集蓄雨水效果也很好。”
2.乡镇、城区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条件远比农村优越。
所谓集雨工程,就是通过屋顶、庭院、街道、广场和公路等把雨水径流汇集到能够调蓄的水池或水窖中,实现雨水叠加利用。对收集雨水的要求条件并不高,只要有集流场的地方都可以搞。工程的关键是把蓄水池、调蓄池等筑标准,筑坚固,达到不破不裂,不渗水。另外,还有集流场面积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等等。相比之下,乡镇、城区高大的楼房房顶、宽阔的庭院街道,公路以及大大小小的广场都是天然的优质雨水集流场,这些条件远非农村所能比。另外,乡镇城区一般靠近河滩,修筑集雨窖等所需的沙子、石头、水泥等材料运输起来,路程又近,运费又低,而农村的有些村社往往要到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远的地方去运输。乡镇城区居住的人,相对素质高。雨水集流工程在农村能搞,在乡镇城区也能搞,而且应该比农村搞得更好。
长期以来,人们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产生了很多的误区。例如,许多人以为地表水、地下水是无限的,所以使用的时候不注意节约,大手大脚,像世界各国今天这样的发展建设,恐怕等不到循环更新,地下水早就枯竭了。还有的人以为只有农村山区缺水,他们应该搞集雨工程,乡镇、城区不缺水,不必劳民伤财搞集雨工程。或者一提到水利,就先想到了南水北调、引黄、引洮和打井提灌,而想不到还可以收集天上水。这些观念、看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予以克服。
3.在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乡镇、城区提出与实施集雨工程,这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思路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首先是由长期以来侧重抓地表水、地下水到同时抓天上水,拓宽了水利建设的新领域,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举措。其次是乡镇、城区和广大农村一道在发展农林牧业上由消极被动抗旱到积极主动抗旱,开始对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水实施人工调控,运用科学有效的抗旱措施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为乡镇、城区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林果蔬菜、药材和其他种养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第三是广大城乡联手一道向原先干旱、半干旱地区恶性循环的模式注入水资源,使原先的纯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农牧业的转变奠定基础,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和改善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水源保证。
二是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发展。集雨工程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乡镇、城区来说,收集的大量雨水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提取,可用于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城乡绿化,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对城乡郊区和广大农村来说,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雨工程同农林牧、种养加,同梯田地膜等其他农业适用科学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还可直接带来粮食和其他林果蔬菜业的丰收或者产量的增加。据调查,经集雨节灌的作物增产增收幅度一般在25%左右,粮食作物增收100公斤,经济作物增收500元以上,典型的例子如甘肃通渭县平襄镇一农民利用地埂、道路收集的雨水,在1.5亩川地里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每年收入过万元。通渭县李店乡是一个干旱乡,且地下水苦咸,该乡各村和乡政府所在地用集雨窖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和部分粮食蔬菜的灌溉。甘肃定西县1999年在县城西郊1万平方米的地方上,利用集流蓄水技术,建成集雨窖38座,建成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5座,发展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成为定西县高科技农业的窗口。
三是城乡普遍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首先,通过打窖、修建大小蓄水池、拦洪坝、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暴洪对山川土壤的冲刷。蓄水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消减洪峰,调节河川径流,降低河流的含泥沙量,减轻大江大河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和压力,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由于集雨节灌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能源和口粮问题,草木的被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的修复和再生有了保证。
总之,集雨工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世间最深厚、最雄伟的力量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只要中国的每个村、每个乡、每个县、每个省都真正行动起来,我们把地球总水量13.86亿立方公里的百分之一的淡水资源中属于中国的那部分都蓄积起来,用于国民经济中需水的各个部门,那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三、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是关键
在全国城乡同步实施集雨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因工程量大面宽,所以没有党和国家的统筹规划,该工程是难以完成的。当党和国家作出决定后,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该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级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搞好宣传是前提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阻力。在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也不例外,这是一项偿试性的、开创性的工作,如果不把中外水资源告急的现状、不把开发、利用天然降水、实施集雨工程对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向广大干部群众说清讲透,在实施的具体工作中将会遇到很大阻力,这就要求各级党政组织以及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实施集雨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集雨工程四省(省工、省肥、省水、省钱),一高(高效益)的优越性。通过宣传,使人人明白“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人多水少”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从而调动和激发全民大搞集雨工程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科学规划是保证
- 上一篇: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计算机类专业开展工程的思考 2023-05-04 08:46:43
重大工程项目治理机制研究 2023-04-28 09:09:29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 2023-03-24 11:14:55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实践 2023-03-22 10:36:28
神经网络在工程造价中的运用 2023-02-15 09:20:44
电路课程理论课工程案例教学探讨 2023-01-29 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