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心理学分析-ag尊龙app
上传:ekinchan 2021-11-16
摘要: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提名的《黑天鹅》讲述了一名性格柔弱的女性芭蕾舞演员妮娜,为了塑造与自己性格完全对立的“黑天鹅”角色,通过人格的对抗而走向重生的故事。这部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学领域的症候,存在诸多精神分析学的符号特征。精神分析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电影文本分析的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本文将运用精神分析学中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对电影文本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心理学;精神分析学;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以必不可少的分析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梦的解析”“无意识领域”“性欲说”等理论。精神分析学于20世纪传入我国,并逐渐应用到文学分析和艺术批评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精神分析美学。“所谓精神分析美学,就是指将精神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艺术哲学、文艺心理学、艺术批评理论等方面的研究。”[1]“而电影精神分析学,就是用精神分析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西方现代电影理论”[2]。
一、梦的解析———对现实匮乏的想象性满足
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梦象征性地满足了被压抑的欲望。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等组成了潜意识里的主要内容,潜意识中的欲望避开压抑,通过伪装的方式潜入意识变成了梦境。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梦境是在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特殊表达方式。通过梦境或者与梦境相似的状态,可以探索人的心理深层空间,研究并挖掘人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和矛盾。影片刚开始,身着白色舞裙的妮娜随着轻柔的音乐翩然起舞,当她蹲坐在舞台上时,突如其来的黑衣舞伴变成了恶魔死死地缠住妮娜,白天鹅陷入无限的恐慌之中。妮娜在与恶魔的纠缠共舞中挣脱而出,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影片开头的这场梦境,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缩影。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梦往往象征了现实欲望的匮乏,人们通过梦境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完成对现实欲望匮乏的想象性满足。妮娜梦见自己成为女主角白天鹅,是她在日常生活中欲望的匮乏。从梦境回到现实,可以看到妮娜并不是一个具有白天鹅气质的女性,而是怯懦害羞、有着甜美梦想的普通少女。同时,在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中阐明,潜意识系统的核心是本能的欲望冲动,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导演希望通过妮娜的梦境,让潜意识成为她在接下来实现白天鹅的梦想的动力,从而开始了妮娜对于自己人格的对抗和重生。本文将在下一章节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妮娜的人格结构。
二、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对抗与重生
在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人格结构作为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当它一旦形成,便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本我、自我、超我在整个精神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相互矛盾和相互融合的特殊状态。这三者之间便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三者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使人在道德约束下实现理想和目的。如果三者失调,人就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3]。影片中妮娜的人格结构是失调的,正是这种失调状态在妮娜的潜意识作用之下,使得妮娜最后完成了重生,成为了真正的黑天鹅。本章节将从妮娜的人格结构对妮娜的三种人格的成因以及影响来进行分析。(一)压抑的本我———家庭的阴霾。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者鲍姆林德在父母的教育行为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方面有多年研究。他将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四个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而专制型的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最为恶劣的一种。在影片的开端,我们就看到了妮娜的家庭背景:一个专制型的单亲家庭,这无疑是妮娜本我受到压抑的最重要因素。专制型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家庭教育只是把孩子当成一种“私有财产”,没有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与其平等相处,并给予尊重。妮娜的母亲就是把女儿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母亲在28岁生下妮娜并被迫放弃自己钟爱的芭蕾事业,然后独自培养妮娜,希望她成为一个顶尖的芭蕾舞者。这实际上是母亲的意志转移,希望通过妮娜来实现她年轻时候的梦想。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母亲变态的控制欲使得妮娜的性格变得懦弱而敏感,本我人格一直受到压抑,无法排解。此外,单亲家庭对于妮娜本我人格的压抑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妮娜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处于缺席状态。因为婚姻的失败,母亲对于男性的态度一直是反感甚至是憎恨的,母亲这种对男性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妮娜。妮娜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排斥男性,性和欲望长期受到压抑。当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性欲)、冲动被压抑,那么妮娜的人格结构便长期属于失调状态。本我人格导致了妮娜无法体会到黑天鹅的性感妩媚,这也为之后妮娜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二)懦弱的自我———性格的缺陷。自我人格是人们展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本真面目,能够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知、判断或记忆,属于意识的主体部分。自我人格在寻求本我冲动中得到满足,同时也要保证整个机体避免伤害。在专制型单亲家庭中,妮娜的自我人格慢慢成型,在母亲的变态管控之下,妮娜的性格形成长期受到负面的影响。因为母亲对她的教育和管控严格使得妮娜性格懦弱,在这样的家庭之下,妮娜没有犯错的余地。在舞团,妮娜不敢自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舞团同伴在嘲笑贝丝的时候,妮娜也只是通过怯懦的回应来维护自己的偶像。同时在母亲影响和教育下,妮娜对于母亲是绝对服从的,所以妮娜懦弱、顺从,从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听话,努力完成母亲的期许,这一点在影片中的诸多细节都有体现。在影片中,当妮娜获得了天鹅皇后的角色后,母亲倍感欣慰,买了蛋糕作为奖励。但为了保持身材,妮娜委婉地拒绝了母亲。然而这样日常的一个举动却让妮娜的母亲有了威严被违抗的感觉,瞬间对妮娜的态度瞬间冰冷到极点。妮娜只好强行表达出想吃蛋糕的想法,同时用舔掉母亲手上的奶油这个动作来讨好母亲,表示服从。妮娜在盲目专制的成长环境中长大,她从未有过发展自己独立思想的机会,她懦弱的性格反而使得自己更加的压抑。(三)超我的缺失———黑天鹅的破茧重生。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超我人格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对父亲形象和道德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站在本我的原始欲望的反对立场上,从而遵循道德原则,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妮娜的成长背景中,母亲一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对妮娜的道德规范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说,妮娜的超我人格是不完整的,有缺失的。在超我人格有缺失的情况下,超我人格便不能很好的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当妮娜看到贝丝摔门而去之后,她悄悄偷走了贝丝的一支口红,这一偷窃行为说明了妮娜超我人格的缺陷和本我人格的压抑:偷窃是不道德的,而她的欲望则被长期压抑。这种偷窃行为让妮娜的本我人格悄悄地得到释放,开始满足了她的第一个愿望———通过偷贝丝的口红企图来模仿偶像贝丝,从而得到幻想式的满足。而妮娜的本我人格对于欲望追求一旦被激发,那么就要挣脱超我人格的束缚。母亲是妮娜“超我”人格的代表,挣脱母亲的控制就是妮娜“超我”人格与“本我”人格之间的对抗。影片后半部分出现的妮娜背后的伤痕、皮肤的撕裂及指甲断裂流血等虚构画面,实际上却是她内心想要摆脱母亲束缚的表现。妮娜把所有的布娃娃丢掉,用门挤压母亲的手来反抗母亲的管控,这些举动都是妮娜“本我”人格与“超我”人格对抗的结果。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黑天鹅”开始了真正的破茧重生之路。妮娜内心的本我人格与现实中的自我人格开始了终极对抗。在演出间隙妮娜回到了化妆间,在她的幻想中,莉莉坐在自己本该坐的位置上,骄傲地说着要取代她成为黑天鹅。而当莉莉转过身时,她的形象变成了妮娜自己,镜头前出现了两个妮娜,一个代表着妮娜本我人格的“黑天鹅”和一个代表着妮娜自我人格的“白天鹅”。她们之间开始了最后的较量。黑天鹅掐住白天鹅的脖子,白天鹅慌忙中抓起身旁的玻璃碎片刺向黑天鹅,血红的眼里充满了欲望的敌视说:“该轮到我了。”最后在妮娜的人格对抗中,妮娜成为了真正的黑天鹅。这场盛大的表演过后,妮娜看着腹部涌出的鲜血,她才意识到在化妆间杀死的是曾经压抑的自我人格,是现实中的自己。
三、结语
这部耗时十年精心打造的心理惊悚片,精神分析法是解读该电影文本的一种贴切的分析方法。利用精神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影片背后人物复杂的心理成因,并在文本的基础上读解出更加深层的思想内涵,使文本的含义更具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2]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马福清.西方文艺理论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刘向阳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电影《黑天鹅》心理学分析
2018-04-25 11:18:49 阅读:951
推荐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12-09-05 11:04:53
2009-11-23 09:37:00
2010-11-24 16:26:00
2013-02-12 10:00:50
2006-11-08 13:11:00
2009-11-24 09:33:00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