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13 17:21:41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
职业院校的集团化发展完美契合了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职业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职业院校集团化的办学道路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就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有欠缺的。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旅游教育应该注重创新和突破,要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均衡各个方面的利益,促进其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人才。
一、建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强制性责任机制
教育事业也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无以规矩,难成方圆”。规矩是促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就应该如同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落实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构建起高效化的教育模式。首先,旅游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制度化的理念,加强教育管理。这就需要旅游职业院校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校规制度来规范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措施,另一个方面是严格的按照法律中的规定和要求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服务标准和行业间的规则进行执行。其次,要将旅游行业的国际信息公开化,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到旅游专业的市场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最后,要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是检验一种教学模式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试验阶段开始就需要做足充分的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不能只是关注教育的成效,而洋洋得意,应该将重点放在不足和欠缺之中,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才能发挥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帮助作用。
二、改善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
旅游教育是否能够得到发展,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办学资金的多少,更是由政府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为了促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政府方面能够发挥出政府职能对其的帮助作用,并且完善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制度。首先,政府需要转换其职能,即将传统的对职业教育的直接管理转化为间接管理,以便每一所职业院校都能够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政府就充当了一个保护伞的角色,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旅游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在这个方面,政府需要结合旅游市场和旅游教育的实际情况,多加参考国外先进的经验,整合出一套属于自己,适合自身国家旅游教育的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其分类更加细致,宗旨更加明确,人才培养也更具针对性。
三、加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运营管理
内部管理要从三个角度出发。首先是合作平台的建设,即在传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入政府的干涉,开启政府、企业、院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政府方面要提供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辅助,企业方面要为院校提供全面化的资源和可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学校方面完成旅游市场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合作,实现共赢,各取所需,是加强旅游职业院校集团内部管理的有效方式。其次是与时俱进,统筹规划。旅游市场的变化迅速,教育应该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变更整改。教育内容不能光是书本知识,还需要一些与新形势相关的旅游市场信息。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统筹规划教育,才能培养适合实际需求的旅游市场人才。最后是提高内部信息的公开性,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将财务信息公开,将管理信息透明,让旅游职业院校集团的成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集团的内部情况。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的集团化是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所在,也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能够有效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承认旅游教育集团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该及时的针对问题采取改进方式,才能促进旅游职业院校集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娟,熊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01):45-46.
[2]黄音,刘艳红.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53-56.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2
1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能性、意义和必要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实操性和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它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强,与社会和区域的对接性更强。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主要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是面向本地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的主要岗位培养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3-5年之后能胜任旅游业较高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的着重点不在学术的精湛性和知识的博学性,而在于知识的够用性、实际操作能力的熟练性和与社会的零对接性。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旅游扶贫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这是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定位和培养的直接目的。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服务地方扶贫,也是其知识、技能落地的载体,通过服务乡村旅游扶贫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可以更好地检验学习的成果,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和方法,在乡村旅游这片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是乡村旅游扶贫的一支生力军,却一直被人们忽视,随着我国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重新定位,我们应该对高职人才有新的认识,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这股力量为乡村脱贫攻坚做出贡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利用国家高职教育的利好政策,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实现再学习,增加一技之长,也是广大乡村群众接受再教育,建设家乡的必然要求,脱贫最终还是要靠当地人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2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形式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旅游扶贫过去的形式大多是有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考察,了解贫困状况,以便完成科研项目,对当地的实际贡献很小、效果不明显。在专业服务人群的选择方面侧重高考生源的学生,而忽视当地贫困群众中缺乏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人群,导致人们扶贫热情不高、扶贫效果不好,难以达到彻底扶贫的目的。其实,高职旅游类专业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分类型、分层次的。比如从专业服务人群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职院校在校和毕业学生、当地接受专业再教育的群众,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比较系统,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较高策划设计支撑,当地接受再教育群众对本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造景观等要素比较熟悉,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和内容,也可以借助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源进行力所能及的规划和设计,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另一种分类便是高职院校教师乡村旅游扶贫团队和旅游行业协会联手,通过申请乡村旅游扶贫类项目,或不定期下乡帮扶活动实现对贫困乡村进行旅游发展帮扶,进而使当地居民尽快脱贫。
3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以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为例
3.1邛崃市南宝山镇基本情况。南宝山镇,于2015年11月由原来的油榨乡、南宝乡进行区划调整,合并而成立的新镇,距离邛崃市城区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47.48平方公里,东与平乐镇交界,北靠水口镇,南与火井镇、高何镇接壤,西接芦山县大川镇、大邑县花水湾镇,总户数5316户,人口19147人,辖17个村。境内主要旅游资源点有南宝山旅游景区,属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连接的过渡性地带,呈现岩漕相间、露岩坡陡的地形,有大小溪河十三条,主要有三河一溪六条沟,整个地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岩石呈现侏罗纪地貌特征,极具观赏性;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海拔高度最低700米,最高峰玉灵山海拔2025米(邛崃市最高的山峰),有宝珠山大峡谷、将军庙溶洞群、将军庙森林公园、九顶山(古时称为蒙山,因和蒙顶山一脉相连)、盐井温泉、玉林山、弥陀寺(建于1413年)和万佛顶天然漏斗、城门楼-燕子洞溶洞群、援通桥(铁索桥长120米、高90米)等旅游资源。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油榨乡、南宝乡两个乡分别安置了汶川受灾群众,组建了油榨乡直台村和南宝乡金花村、木梯村3个安置点发展羌文化特色旅游,修建了直台羌碉、羌文化广场、对歌台、转山游道、观光长廊等旅游设施。3.2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把南宝山镇安置点的汶川受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补助400元。由于当地居民过度依赖政府低保又缺乏生存技能,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最终导致生活极度拮据,至今仍挣扎在温饱线上。问卷调查表明: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村民年龄结构中以年轻人及中年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知识知之甚少,使得当地羌民虽有发展旅游之强烈愿望却因苦于无专业技术而不能物尽其用。谙熟自己的家当,把大自然赐予当地人的宝贵资源和老祖宗留给南宝山镇人的珍贵遗产充分开发利用起来,转变陈旧的观念,掌握科学的经营之道,进而获得持续稳定的生存来源对南宝山镇人来讲已迫在眉睫。同时,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摆脱治标不治本的低保帮扶困惑,在精准扶贫上变输血为造血也已是势在必行。3.3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扶贫存在的问题。3.3.1扶贫方式。目前邛崃市南宝山镇针对震后安置区羌寨采取的扶贫方式是“低保+景区”。政府的帮扶只是暂时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没有解决贫困根源,不能改善造血能力。3.3.2培训。当地政府曾对当地羌民进行过餐饮及刺绣方面的培训,但频率很低,不够系统化。发展旅游的要素除此之外还包括住宿、旅游交通、游览、娱乐等,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策划和打造才能较科学的完成。3.3.3人才引进。目前邛崃市南宝山镇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举措,多为招商引资、偶尔的专家讲座,没有一支比较固定的专业团队执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和工作,是的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3.3.4贫困群众乡村旅游参与度。震后安置区贫困羌民由于文化程度、服务理念甚至语言等原因参与旅游不足,政府扶贫行为没有惠及真正贫困的人口。3.4高职教育服务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乡村旅游扶。贫措施(1)当地政府把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对于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来讲,南宝山镇政府应该认真解读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扩招的政策,领会其精神要义,充分抓住这一契机,把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提上日程,有计划分阶段实施。(2)当地政府鼓励本地群众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旅游类高职院校,或者与邻近地区联合开办旅游类高职院校,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3)以优惠政策引进优秀旅游类职业人才到南宝山镇羌寨发展。邛崃市南宝山镇隶属于成都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教育、交通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类职业人才到此就业、创业,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4)制定系统计划,与旅游行业组织和协会合作,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南宝山羌寨进行全方位授课,确保当地羌民学习的持续性和最终效果。(5)有计划的把南宝山羌寨羌民送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训或者划拨专项资金鼓励当地羌民积极参加职业再教育。(6)设立乡村旅游课题,设置专项资金,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吸引高职类院校教师和旅游界社会人士申报,为南宝山羌寨的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加快乡村旅游的步伐,进而使当地羌民尽快脱贫。
4结束语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旅游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导游专业师资队伍素质,调动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原有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但有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少;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较之以前逐渐增多,但是专业对口的少;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男教师少而女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而理论型教师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其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相吻合。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教学课时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杠杆,以发放课时费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建设下引导教师多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单不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社会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问题,不利于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研科研,不利于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二、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学名师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高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导游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1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聘请兼职教师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但不是根本途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在专而不在兼,即注重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注意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注重专业教师层次的提高。
(2)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
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由专业领军人物、专业核心人物、骨干人物组成,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专业教师构成。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导游专业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达到合理。如正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数量达到教学团队的15%以上,专业带头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骨干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团队梯队结构按10%、40%、50%(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比例建设:注重对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人数不低于现骨干教师人数: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旅行社工作经历或从旅游行业企业直接聘请,10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并在旅游行业企业兼职。这样就构成了一支专兼结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满足导游专业教学和导游人才培养需求。
(3)素质精良并充满活力
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国际化的趋势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依赖于旅游职业教育做强势后盾,全力锻造一支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保障。着力培养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导游专业师资队伍,注重养师德、铸师魂、训师才、培师能,推出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打造导游品牌专业,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山西旅游业提供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第一个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
(1)兼职教师的结构:高端~一般
聘请旅游行业老总、经理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专业经验丰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权威性:聘请在某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数量的不足,而且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2)兼职教师的质量保障:聘任一培训一管理
①聘任。由于旅行社与学院工作日完全重合,要聘请的专业骨干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大段的时间集中授课,这就给聘请兼职教师增加了困难,只有打破原有的五天工作日,采用弹性时间授课,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还可根据兼职教师的时间,应灵活机动地开设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技术要点,从而解决企业与学院工作日重合带来的问题。
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兼职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严格控制兼职教师聘任环节。每一位兼职教师在任职前必须经过由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三方全程参与的面试、试讲环节。只有通过兼职教师资格考核者才能上岗。第二,兼职教师的培训。许多兼职教师并不是学师范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培训的内容如高职教育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和师德教育。第三,全程监控兼职教师授课环节。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对兼职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对兼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记录,并加以总结。第四,定量考核,动态管理。以学生专业能力增长程度作为对兼职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将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程度划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随机能力测试,若被测试学生50%能力考核为优秀,不及格不超过5%,学院将为其发放奖金以资鼓励:若被测试学生20%以上不及格,学院将直接辞退,以后不再聘用。
将兼职教师管理纳入专任教师管理范畴,摆脱原有单纯聘任管理模式,使受聘兼职教师全方位参与学院各项教学建设工作,享受学院相关的福利待遇,树立其主人翁意识。
第二个制度保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
(1)访问旅行社行业专家制度
访问行业专家制度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环境下的导游带团技能,掌握导游专业在旅行社、景区景点导游讲解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旅行社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是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和访问,在了解旅游企业导游岗位需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二是根据访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三是从专业培养标准出发。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
(2)校企双向交流制度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依据,紧紧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加强导游专业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导游专业教学研讨会,聘请旅行社老总、行业专家共同座谈,探讨专业发展、导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了解旅游行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使导游专业永远走在最前沿。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通过校企双向交流制度从而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获取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专业教师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导游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所以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对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导游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4)旅行社顶岗轮训制度
导游专业教研室每学期选派2-3名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轮训半年以上,由学院提供挂职锻炼企业,教务处、系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应掌握的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跟踪挂职学习情况,不定期走访教师挂职锻炼的旅行社,了解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旅行社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教师转正、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和考核项目。
(5)社会调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旅游行业和社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年都要让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走访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导游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将此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一种学术性称谓和资格,不是一种职务和岗位。导游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导游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导游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旅游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他们具有核心的作用:(1)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一团队和谐(2)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技术领先(3)制定团队建设规划一青年导师制(4)学风正派师德高尚。我们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创新能力;必须对导游专业的教研科研、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承担带头人的职责。结合导游专业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技能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带头人。
4团队在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1)职业培训。导游专业的专兼教师团队可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利用现有良好的师资资源为社会进行导游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对外培训充分展示导游专业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在培训中也使专业教师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2)技能鉴定。每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期间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讲解现场口试考评委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律法规》笔试阅卷工作。提供技能鉴定及时了解考试前沿信息,反馈到导游专业教学工作中,引领专业教学。
(3)技术研发。专业教师可利用教学优势资源,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通力合作,共同研发科研课题,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4)社会服务。即导游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大型会展讲解、会议礼仪服务、上级领导参观访问景区景点讲解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由专业教师现场直接指导学生,感同身受,专业技能迅速提高和强化,教师同样开拓了眼界,收益匪浅。
(二)抓双师型教学名师培养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是打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教学团队的根本。因此,要制定具体政策,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科研课题、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造就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好和团结意识浓的教师。那么如何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呢?公务员之家
首先要从旅游院校导游专业中选拔,基本条件必须是导游专业的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有省级教学成果或专职三年、兼职五年,具有行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旅游行业影响力,承担技术服务项目、有横向课题或技术专利的专家学者。评选的标准为:理论教学水平占20%;教研科研水平占20%;实际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水平占30%:技术服务和行业影响力占30%。
通过造就“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促成导游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调动专业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对旅游职业教育的研究意识,为导游专业教师营造积极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增值效应。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这是一个称职的导游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的道德与知识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道德素质,对教学具备理论扎实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素质。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和国家标准。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贯彻和落实《方案》精神,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助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一)旅游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
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自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当时称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建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稳步提升,办学资质也由原来单一的官办转向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源于国家的政策利好。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类办学主体都可以捐资和出资兴办旅游职业教育,为民办旅游职业教育的兴旺打下了基础。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方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办学“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等。“转变”的提出,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校企协同育人、育训结合、多元化办学成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1)。
(二)高层次旅游人才缺口逐年增大
旅游产业需求是旅游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wttc(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业对中国gdp的贡献达到11%,中国旅游总收入预计达6.5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需求从单纯的数量增加,实现了到质量和内涵的提升。新的旅游需求迫使旅游业呈现新业态,而旅游新业态又催生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旅游业不再是进入门槛低的行业,而是急需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信,具备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实战型、创新型的旅游人才。而事实上,旅游新业态要求的高层次旅游人才缺口极大。如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导师人才缺口在5000万人以上。随着定制旅游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年,定制旅游师的缺口将达到5万人以上。除此之外,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文创设计、旅游房车及产业链服务等都出现专业高层次人才告急的状况。旅游新业态逼迫旅游职教理念从“学而优”到“技而优”的转变,这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兴趣和职业态度等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并将其作为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指标。而很多旅游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一味地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兴趣和职业态度的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对所学领域毫无兴趣,对该领域的职业态度也仅限于要获取一份工作,结果只能以不胜任而游离于所学领域之外。而实践教学通过将企业的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结合,甚至于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岗位上进行操作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的兴趣,增加对行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在入学选专业的时候,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而是根据分数或其他因素进行选择。因此,在进入到旅游相关专业进行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在实践教学中,这些学生却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切身操作体验,激发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满足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旅游业转型发展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尤其对于一线服务人员来说,实践操作能力是各类旅游企业在选人时重点考核的指标。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旅游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实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旅游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实践的价值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2)。
三、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的系统性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及保障等。也就是说,应该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视角看待实践教学,而不应该只把实践教学看成一个环节,而且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培养学生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旅游市场需要(3)。为此,本文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了包括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在内的“六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课程建设
实践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实践课程设置之前,必须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明确各门实践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在完成培养人才目标中的积极地位以及重大作用(4)。以此构建知识、素质、能力矩阵,并根据矩阵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使实践课程内容前后衔接,既富有层次化又整体优化,确保实践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符合,力求实践课程的知识体系对职业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区别,不能以实践课程之名行理论课程之实。二是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构建实践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要以学生利益为本。三是要以能力本位构建实践课程,即借鉴cbe模式,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四是要体现科学性,即依据理论,并让理论在实践中落地,避免形式化。
(二)实践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不论是理论教材,还是实践教材,都具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功能。当下旅游类的教材中,主要以理论教材为主,虽有一些实践教材出版,但内容上大同小异,且内容陈旧,和目前旅游企业的实际操作相去甚远。因此,编写一系列规范、完整并不断更新的实践教材,是当下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确保实践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广泛征求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吸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编写委员会。在认真研讨后确认实践教材的教学大纲,再根据大纲进行教材内容的撰写,确保实践教材的内容既科学又符合企业实际操作。另外,各旅游实践环节看似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实践各环节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构成旅游产业的企业和部门都是以共同的服务对象———旅游消费者为纽带,因旅游活动这一主线而相互关联。因此,在实践教材的编撰上,也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实践教材体系。
(三)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平台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撑,一般可由实训软件或实训硬件或二者兼有这三种形式构成。相较于实践基地来说,实践平台的规模、实训时间以及实训任务的数量都略逊于实践基地。从实践平台的地理位置上看,可分为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一般来说,一些课程的课内实验或实训、某门课程实训、短期的专业实训等,比较适合应用实践平台进行。比如酒店方向课程中的中西餐摆台、客房清扫、调酒等;旅行社方向课程中的导游模拟、旅游线路设计等,适合在校内建立实训室,或应用相关的操作软件,或建立相应的模拟设施来完成实训环节。对于短期的专业实训,比如旅行社业务实训,可以和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平台,进行短期的(一般为1个月)实训合作;也可以和旅行社合作,由学校提供场所,在校内建立旅行社营业网点,承担旅行社正常业务和专业实训,搭建校内实践平台。限于校内办学空间的限制,新建和扩建校内实训室有一定困难,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虚拟实训室,同样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得到切实的亲身体验,使之具备身临其境的效果。总之,实践平台能够及时、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具有方便、灵活、使用频率高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完成旅游职业教育应用性和技能性目标的重要支撑。
(四)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目前以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居多。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实践基地,都是本着“共赢理论”而建立的,价值取向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建立实践基地,就是要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各合作主体的价值取向。就拿校企合作形式来说,合作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对于学校来说,价值取向就是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从学校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实习和实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的宗旨和原则,建立一批层次高、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好、发展空间大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从地域上看,应该包括省内和省外甚至于国外的实践基地,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习惯、不同职业发展的学生的需要。从合作层次上看,可以建立浅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一般可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训等。也可以建立深层次的订单培养基地,这种形式一般会以合作的企业名称进行冠名,采取2 2的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学习。学生入学即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专门培养。这种订单培养,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精准就业”,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五)实践师资建设
教师群体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5),也是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设一支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就目前的情况看,实践教师基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专业教师,二是企业技术人员。鉴于这样的人员构成,难免会导致实践师资队伍不稳定、实践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学校自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解决了稳定性和规范管理的问题。如何加强自有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组织校内学习和培训。根据自有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灵活组织他们在校内进行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既节约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二是聘请企业高级技师来学校做实训指导,纠正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或已过时的操作。三是允许教师参加企业主办或由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会议或大赛,以此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实践认知和实践水平。四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在挂职期间给予课时减免或以挂职实习的时间折算成学时进行抵扣,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免去了教师后顾之忧。五是鼓励教师到旅游实践教学较好的国外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等,不仅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更会使教师获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六)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5
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讨论问题的首要前提。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泛泛的“高中后职业教育”,也不是“高级职业培训”,也不同于“高等专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教育。认为它是“职业教育”范畴中处于高层次的那一部分而不属于高等教育,或把它泛化地理解为是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不管其属何种系列)的教育,从而将“高等”与“高级”等同起来都是错误的。专业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业务。在教育领域内,专业有其特定含义,普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实际上是指某一学科门类或其一分支,依此实施的专业教育就是按学科类别对学生进行以某门学科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职业和专业是两种不同属性的分类概念;职业是一种社会岗位分类概念,专业则是一种学科分类概念。我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国务院及有关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中已明确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培养高级技术员类人才(中间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而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类人才的“职业教育”(高级职业培训)不属这一范畴。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校系统地培养,使求学者获得并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学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仅限于专科学历层次。根据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政策,经过层层筛选后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较低。与进入高层次的学生相比,在他们身上不排除一定的智力因素,但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习不勤奋、不努力、不刻苦;二是理论学习不得法;三是不善于抽象思维;四是学习不专心,把精力用到了别的地方。总之,他们是应试教育的落后者。这个群体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有理想、有活力、有朝气、有能力、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实践证明,这些人毕竟迈进了高校的大门。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活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具备特定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成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建设者。
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的开设
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关系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的主渠道。人文素质是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的拥有和内化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等方面。每个专业的特色课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更全面的技能,更有利于在入职时增加成功率。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除《导游基础》《导游实务》等专业主干课程,还应开设一些富有行业特色的课程。重庆电讯职业学院2013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基本没有开设特色课程。为了将旅游管理专业办的更有特色、出彩,在2014-2015学年,学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行,在保留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范围内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基础》《休闲学》《普通话》《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礼仪》《旅游产品设计》等多门富有特色的课程。在怎样开的问题上,主要是考虑时机、内容和学时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发现了一些问题。学校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在适当的阶段再一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开设的课程能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是教育目标与过程协调统一。在确定的培养目标下,根据教育对象所采取的合适的教学方法。为调动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避免教条和空洞,以案例为牵引,增强趣味性、故事性和实用性;在方法上避免说教、冗长和抽象,尽量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在富于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行为与习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会教书,更会组织与引导,而且要善于讲评。
五、结语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职业训练;职教集团;旅游类教育
职业教育集团是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等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为实现合作发展、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而共同构建的教育性团体,是近年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机制;有利于全方位融合力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深化校企职业教育协作,共同培养具有高级能、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全面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一、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历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理念提出及付诸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这为新一轮职教集团组建和运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故职教集团的发展进入有组织、有序列的快速建设期,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模式也逐渐呈现。2015年我国已挂牌成立职教集团1,048个,约成员单位4.6万个,有8,330所职业院校及2.35万家企业参与到各职教集团中。
(二)存在的问题。职教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既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组合,形成了院校之间、校企之间横向资源互补、纵向人才培养的联结。目前,我国大多旅游类职教集团机构性质大多为社会组织或协会,且是在参与方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结构松散,参与方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因此在集团运行与管理的过程中日益凸现各成员单位间无“利益共同点”和“相互协调的失衡”;集团中的资源优势无法整合,未形成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未实现产教结合,促进产业和教育的互动等固有本质问题。
二、促进旅游类职教集团发展的思考
(一)完善的体制与健全的机制是集团良性发展的基础。
1.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管理机构。旅游类职教集团应实行理事会议事制度,由教育部门、旅游行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旅游院校成员共同组建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大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秘书处负责日常运行及协调。集团管理层及执行层以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和集团各龙头单位的负责人为主,集团整体运行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2.制定规范、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保障内部的正常化及规范化运转,旅游类职教集团应建立集团内部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对各分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对于集团内部单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作出要求,对集团组织管理系统内的工作实施步骤作出具体规定,制定集团内局部性或阶段性的系列化规定。
(二)先进、科学的运作架构是集团高效运转的原动力。
1.成员单位的吸纳充分体现综合性。旅游类职教集团建设在横向企业成员单位构建及吸纳上要充分体现大旅游的综合性,企业成员单位不应仅局限于酒店、旅行社,还应涵盖大旅游涉及的行业范畴,如景区、规划企业、会展企业、交通企业、园林企业等。在纵向教育机构构成上应充分涵盖职业教育各层次,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职业培训,甚至本科或硕士学历教育纳入集团,使旅游类职教集团成为真正横纵相通的立交桥枢纽站。
2.运行管理充分体现行业性。旅游类职教集团主要培养的是旅游行业所需的初、中、高级人才。因此,为保障集团化办学培养的人才能为行业所需、为行业所用,应建立相应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对集团的教育、教学、课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指导论证,保障集团运营与市场及行业充分接轨。
(三)灵活、创新的管理模式是保障旅游类集团职业教育成果的核心。
1.以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旅游类职教集团的发展。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抱团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组建职教集团的关键目标,也是职教集团吸引各校企参与的主要动力及利益纽带。因此,职教集团龙头学校要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不同行政部门及区域、学校及企业的无界化,在整合中以强带弱、创新创优,实现集团发展的专业化与特色化。(1)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将集团成员校企已形成的旅游类专业教学、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共享开放,实现成员校企、校校间的旅游类骨干师资及专家的相互聘请,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扩大集团教学服务辐射功能。如: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共享;建立集团专家库共享、教师专业巡讲;精品资源课程共建共享;衔接教材、案例集编写等。(2)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集团成员校企在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权利及利益的前提下,采用合股投资、企业冠名、设备赠送、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等形式,积极引进企业资金及先进生产设备、产品等用于实训和生产,建成“校中店”或“店中校”,实现学校实训工作情境真实化功能,提升实训基地的企业氛围、专业水平及经济效益。(3)搭建完善职业能力发展系统。包括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系统为集团内部提供校校、校企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鉴定等服务;院校根据企业需求研究形成的成果结论通过企业实践运行验证等。
2.以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旅游职教集团的发展。一是在学生培养方面,职教集团就业平台是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职教集团通过与企业的接单-发单人才轮动培养机制,针对企业对各类旅游人才的需求订单进行适应性配送,全方位满足旅游企业对从业人才的需要。有效地缩短旅游校企的供求距离,实现“订单培养与输送”。二是在教师培养方面,职教集团教学平台也是职业院校的师资库,成员院校借助集团平台更容易引进或聘请成员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平台进入成员企业挂职锻练,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学习先进专业技术,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叠加专业工作经历,实现双师素质。成员企业借助集团平台更容易邀请院校专家担任企业顾问,协助开发新项目、新技术;企业员工通过平台进入成员院校学习、培训以加强专业理论、专业延伸能力及晋升学历。因此,职教集团内建立产销事业衔接部是集团立体服务的基础。该部门可定期向各校企单位征集或招就业信息及师资选派信息,形成立体服务的良性循环。实现整合成员校企的师资资源,实现由松散、自由型输出向有序、品牌型输出转变,全方位建设并提升集团内院校师生、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及素养,实现职教集团的立体服务功能。
3.以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职教集团的发展。快捷、有效的旅游信息资源平台是增强集团内部联系的纽带,也是加强各成员单位凝聚力的重要依托。旅游类职教集团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及关键则是建立集团网站及信息平台。集团龙头院校应利用自身人、财、物及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共建平台网站并实现其链接及辐射功能,使集团内各部门、各企业、各院校的工作人员、专家、教学科研人员能畅通地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更新理念。
4.以“中高职衔接”的联合培养模式推动旅游职教集团的发展。(1)积极搭建“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立交桥。职教集团应以高职带中职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龙头作用,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中职教育有机衔接、分段培养、分工合作的最终目标。集团内高职院校应优先考虑并将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作为招生重点。集团内中职学校可将优秀、有发展潜质的毕业生推荐升入集团高职成员学校,为其教育延续及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集团高职院校应针对中职推荐生的特点,结合旅游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中高职衔接”的独立教学计划、教学班及教学评价,以充分体现集团内中高职无界衔接的人才针对性培养。(2)关注推进成员院校联盟培养。充分发挥集团内各个高职院校旅游特色专业的优势,通过学生社团、专业竞赛、教师研讨、共享资源、互认学分等方式,实现集团联盟型培养,以打造并培养高技术(能)复合型人才。(3)鼓励促进成员校企联合培养。在职教集团内有效地实施旅游校企的教学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旅游人才定向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滇西边境地区;特色建设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猛,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而旅游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滇西边境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但是却是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区。因此,为了促进滇西边境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就必须建立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创新教学理念,以此来为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滇西边境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滇西边境地区包括保山、临沧、德宏这三个地州,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滇西边境地区由于环境、经济、人才、教育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滇西边境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滇西边境路线漫长,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滇西边境地区发展,就必须加强发展旅游产业。但是就目前滇西边境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边境旅游管理不全面。随着边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部门纷纷介入经营,继而导致旅游市场管理混乱。其次,旅游人才缺乏。滇西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人才缺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有关。
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建设的路径
1.持续发展路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观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对此,高职院校需要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进行指导和规划,充分考虑到学校旅游专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切实推动滇西边境地区旅游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人才培养路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随着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滇西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进而对实用技术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在特色建设中,要坚持走才培养支路,不断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滇西边境地区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3.特色发展路径。滇西边境地区虽然是我国目前最贫困地区之一,但是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并且56个民族中有26个民族生活与此,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所以滇西边境地区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滇西边境地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建设就可以从滇西边境地区特色这一路径开展,可以结合滇西边境地区的本土特色来寻求发展。4.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及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和滇西边境地区的旅游企业、旅游学院等进行合作,学生在入校后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培养,这对于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发展路径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三、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建设的对策
1.专业设置精细化。随着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此,高职院校就需要与时俱进,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到进行专业设置精细化,以此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细化为会展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等。这样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专业,可以更好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进而为滇西边境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2.加强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就业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与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集中实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为企业也输送优秀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以此来实现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和零对接。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标准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支持,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对推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旅游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更多的专业教师任职,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滇西边境文化知识、教学经验等提出相应的要求,符合要求者则可以录用。对于既有的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其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论知识。另外,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教师对滇西边境地区传统文化、历史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4.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并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学生缺乏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有关。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比如可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对自身就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理性的面对就业。通过就业指导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进而使得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的就业发展。
四、结语
现如今,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应该与时俱进,切实进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潮流,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以此来为滇西边境地区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滇西边境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同时推动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剑波.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非同质化”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08):66-69.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绩效评价;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旅游事业的快速稳定有序发展与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具备密切相关性,而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事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和考量其实际培养输出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旅游专业应用技能的学习掌握结构层面,是否与我国现有旅游企业组织实际提出的人才应用需求相契合。为支持和确保旅游职业教育事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将围绕基于绩效评价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要素概述
(一)主体要素所谓旅游职业教育领域课程评价工作的实施主体,指的是旅游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针对具体评价对象的组织实施过程,在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在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取向对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具备引导作用,其在具体评价工作过程中坚守和执行的独立公允原则对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具备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具体开展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具体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况作为出发点,针对评价目标对象及其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严格遵照教学工作目标展开评价干预,控制和保障实际开展的评价工作,能够获取到科学准确的结果。
(二)客体要素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客体,指的是评价工作各环节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受体,主要指的是旅游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被具体划分为教学工作人员和教辅工作人员两个类别),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在校学生、旅游职业教育各类课程,以及旅游职业教育实践环境等。
(三)目标要素在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中,其设置和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工作,均承载着对目标学生群体开展旅游服务工作基本技能和旅游管理能力培养工作的任务,因此,开展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指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获取和实现各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
(四)行为要素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工作行为主要涉及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在职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和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常化学习行为。在旅游职业院校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行为要素,主要目的是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教学策略完成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二、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应当始终立足于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完整性组织开展过程,以具体设置的学科项目作为对象,以日常化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呈现的教学内容,需要面对的教学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致力于通过对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全面分析和揭示旅游职业院校在具体开展日常化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获取的综合效能,以及真实存在的类型多样的具体问题,致力于对适当类型的教学工作改良策略的运用,支持和保障实际开展的旅游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主体要素涉及的一级评价指标项目为发展规划指标、组织管理指标和评价实施指标。以组织管理一级评价指标项目为例展开阐释分析,其实际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项目包括常规管理指标、人事政策指标和管理水平指标。所谓常规管理,指的是在旅游职业教育相关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实际涉及的各类型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所开展的组织环节、协调环节、管理环节、奖惩环节和反馈环节等。所谓人事政策,指的是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事业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制定和运用的具备系统性和连续性特征的指导策略和行为准则,其具体涉及的内容包含竞聘上岗政策、考核培训政策、工资福利政策。客体要素涉及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含教育人员指标、受教学生指标、课程本身指标和教学工作环境指标。其中教育人员一级评价指标中包含的二级评价指标主要涉及知识掌握指标、能力要求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个性品质指标。从具体教学工作开展过程角度展开分析,教育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有关现代旅游领域的广博且深入的知识理念,为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创造和提供专业且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针对目标学生群体开展旅游经营服务活动实际应用技能的督导和训练工作,支持和保障相关学生能够获取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
围绕基于绩效评价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论题,本文择取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要素概述,以及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事业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且扎实的经验参考支持。切实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制定和执行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发现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情况下,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展开改良调整,对于支持和确保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慧芬.普通高校附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云南3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案的文本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04):24-30
[2]罗淑云,陆曲波.新常态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6):73-76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9
1政策背景
河北省是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承办地,为了充分发挥以冬奥会为契机,加快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水平,带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工作会议提出了“统筹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体现节俭原则,因势发展奥运经济、培育以滑雪为特色的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政策理念,同时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了赛区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规划和调研工作。申办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成功后,全国冰雪旅游业发展形势大好,在国内北冰南展西扩冰雪产业发展局面逐渐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初级冰雪市场。到2022年我国滑雪场达到近800个、滑冰场馆达到650个。国家《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直接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1]。在全国冰雪产业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省既面临着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具有自然资源、区位交通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因此体育职业教育须牢牢把握难得的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冰雪产业强省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也在逐步加速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大多数企业处于成长初期,雪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滑雪活动、器材租赁及旅游食宿等;二是参与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依从性也较差,很多游客都是体验式滑雪,喜爱滑雪的爱好者较少,远远低于奥地利、加拿大、瑞士等欧美冰雪产业发达国家;三是相关体育职业教育工作滞后,冰雪产业中涉及管理、装备制造、青少年运动培训、医疗康复等专业人才短板明显。冰雪旅游产业在河北省开发潜力巨大,因此河北省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抓住2022冬奥会契机,合理、科学地规划冬季滑雪旅游产业和相关体育职业教育培训[3]。尤其是极具代表性的张家口冰雪产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实现张家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目前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河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应伴随着思路的创新,在政策指导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市场在滑雪产业中资源配置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北省政府应引导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滑雪产业、新闻媒体等共同组成市场合力,促进冰雪产业顺畅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障,推出独具特色的冰雪品牌和赛事,加快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加快冰雪产业相关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国家冰雪产业示范基地、世界级冰雪运动与旅游胜地是我省发展冰雪产业的努力方向。
2研究方案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gps定位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为冰雪比赛和训练提供了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尚未发挥应有价值,尤其是在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现阶段进行能力测评和选拔时主要还是依靠主观经验辅以描述性数据分析。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大体量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这给以神经网络算法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完美的应用场景。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自适应学习、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因此具有稳健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预测效果。冰雪专项对于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采用视频分析系统采集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多维度数据,并进行专项运动能力测试,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建立多个冰雪专项动作模型,从多维角度捕捉人才识别中的核心特征指标。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将具有最相似情况的职业人才聚类分组,从单变量数据中挖掘背后的复杂关系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关键特征,并以群组概念构建出由若干个相似表现模型构成的领域知识数据库,评估职业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并预测表现与发展。具体的操作步骤可分为:1)筛选关键指标,根据关键程度赋值权重,制定系统的人才评价标准;2)构建人才评价与识别模型,评估能力与潜力;3)建立预测模型,制定针对有天赋的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中、长期个性化培养路径。基于前沿的大数据技术与神经网络算法,采用因子分解机捕捉错综复杂的特征指标之间的关系,解决特征组合问题,从而产生决策;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高效、快速地实现建模时间序列信号,识别冰雪产业相关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在特定时段内的指标和评分变化。
3措施方法
3.1总体目标
为带动产业发展,通过2022年张家口冬奥会打造一条产业区域经济带,无疑可以带动区域冰雪产业的发展,为体育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基础。河北省也可借助优势的地理位置,承接产业转移来实现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张家口毗邻北京,具备承接京津产业的比较优势,因此河北省可将张家口、廊坊、雄安、沧州等与北京延庆、天津蓟州等地连城带,沿线建设冰雪场馆和冰雪运动休闲基地,发展冰雪运动休闲产业,辐射带动河北省衡水等市冰雪产业发展[4]。
3.2科学指导
良好的政策实施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指导。首先,河北省应用科学方法对张家口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研,主要涵盖精准识别方法、精准人才评估机制、政府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体育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规划等;通过对培养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缺乏健全的培养体系和梯队建设机制等,包括人才识别算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方案、配套保障体系与机制等;其次,河北省应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职业教育人才认识不足、体育职业教育人才顶层设计滞后、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定位偏差等问题进行纠正,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精准识别机制,逐步完善精确培养机制,构建政府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创新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路径上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河北省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实施模式和路径。
3.3实施路径
3.3.1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构建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关联机制张家口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草原和山川等自然旅游资源,体育与旅游相融合,也是河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5]。《旅游绿皮书》中表示,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带动体育产业、休闲旅游、服务业三大领域的共同融合发展[6]。综合近年来对河北省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体育旅游发展整体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河北省在2015年提出了持续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资金,已达3亿元的资金投入为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保障。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旅游立市”“旅游强县”等目标,全省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7]。河北省在冰雪产业发展的规划中借鉴北美等国家冰雪小镇的经营开发理念,也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小镇模式,来带动河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例如座落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太舞滑雪小镇,就是一家以打造冰雪 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小镇模式建造而成,在非雪季还开设山地自行车、山地卡丁车、攀岩、定向越野、夏令营等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3.3.2有效开展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河北省依托举办冬奥会的场馆资源,将张家口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冰雪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训基地。体育赛事是推动滑雪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同时,面对人们对滑雪热情的急速高涨,雪场经营人员应该意识到,单纯地依靠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冰雪爱好者的体验诉求和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缺口是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滑雪赛事和雪上活动来激发滑雪爱好者的体验兴趣,从而带动吸引游客。我国将要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举办各种精品赛事活动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冰雪爱好者的参与热情。自我挑战,体验速度与激情,包括观赏冰雪比赛演出等视觉上的享受,都是滑雪体验不可或缺的部分[8]。河北省应在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赛后场馆的利用率,加强同俱乐部等相关企业以及训练队的联系,扩充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所需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由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滑雪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产品开发的深度和赛事打造的个性化不足,品牌识别度不高,因此滑雪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还未充分体现。3.3.3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与应用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识别和培养模型提高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科学化水平是冰雪运动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河北省可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识别与表现预测中,构建科学的人才识别和培养模型;并通过运用视频分析系统采集数据,结合专项运动能力测试,建立多维度和多层次的不同年龄段和比赛项目的数据库;再运用因子分解机、长短期记忆网络等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方法构建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和人才识别模型,并基于预测模型,针对所挖掘的人才提供个性化培养的推荐方案。河北省也可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在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挖掘和培养中,进而为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河北省还可通过深入量化和分析冰雪产业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经历、特征与潜力,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模型和机制,为提高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科学化水平,乃至我国冰雪运动的崛起和长远发展提供科学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
[2]吴玲敏.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87.
[3]胡鞍钢.社会经济学视角下滑雪旅游对河北崇礼的经济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5):53.
[4]李琳琳.1997-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农村体育问题立项统计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10):237.
[5]陈志军.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影响因素及实施途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19):8.
[6]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旅游绿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0.
[7]徐.冬奥会背景下张家口市高校冰雪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2(1):98-100.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篇10
太湖县行政区划面积2040平方公里,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年末总户数172141户,总人口579396人,其中在校学生10万人。全县现有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分别是:太湖职业技术学校、太湖县恺风职校、太湖县当代职校和太湖县技工学校。4所职业学校在籍在校学生2846人,今年毕业710人,其中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学习的490人,参军的6人,县域外就业的162人,在县内就业的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此外,有家政、服装加工、电工等短期职业培训学校12所,年培训约12000人次,其中驾驶员培训9000万人(6000人家庭用车驾驶,3000人以汽车驾驶为职业,留在太湖本地就业约130人),其他工种培训3000人(2100人为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900人为求职者的技能培训,留在太湖本地就业的87人),由此可知,12000位参训学员,只有3900人为求职者技能培训,留在本地就业的才217人,占求职者技能培训的5.6%。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落实有关促进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教育费附加按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经费与gdp同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争取基金项目3900万元,建设职教产业园;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对民办职业学校,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四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中职学生免学费、中职学生助学金实行全覆盖。职业教育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专业师资紧缺。民办职校教师流动性大,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达标难,尤其是民办职校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县域经济有待提高。县内企业与职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就业环境、待遇与家长、学生的期望值有差距,再加上分类考试、对口高考、普通高考,剩下不多的毕业生择业大都在经济发达地区。
企业、首位产业和用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太湖县在业企业8500家,从业人员4.25万人,个体店24000个,从业人员3.6万人,其他社团登记从业人员0.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27万,县域用工缺口0.86万人。其中太湖县经济开发区企业170家,从业人员8000人,用工缺口4600人(其中紧缺技术岗位用工缺口1600人,特别是太湖县首位产业功能膜高分子材料和旅游两大产业发展趋势强劲,但是专业人才奇缺)。功能膜产业发展概况太湖县功能膜产业涵盖光学膜材料、绝缘膜材料、环保膜材料等多个领域。功能膜及其上下游生产企业45家,已投产19家。投资4.5亿元的集友产业园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金张科技功能膜产业园开工建设,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资3亿元、年产值10亿元的富印产业园一期建成。川马新能源、深联通讯、翰视激光、深蓝时代、科诚新材料、荣达革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与韩国的产业对接、日本的技术合作深入推进,依托复旦大学、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成功组建功能膜材料专家顾问团队,“中国膜都”成为太湖县产业发展新名片。旅游业发展概况太湖县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禅源太湖旅游区5a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接待游客556万人次。五千年文博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风禅寺(花亭湖)禅修中心、明镜湾项目基本建成,赵朴初文化公园碑廊项目启动实施。全域旅游持续升温,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罗河谷3a级景区成功创建,寺前镇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
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地方传统产业,还是蓬勃兴起的功能膜新材料相关等产业,都急需大量人才,而目前留下来的人才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8%。人才培养综合成本最优的需要本土人才不但熟悉本地情况,而且培养成本低、进入角色快,可以避免引进人才存在的周期长、不稳定等弊端,因此,本土不但是职业院校的生源地,也应当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服务地”和“就业地”。加快发展面向地方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形成本土就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院校教育培训层次广泛开展与高校合作。逐步形成以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 ”为鲜明专业特色、有3—5个骨干专业为支撑、与国外多个优质高校(专业)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能够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办学格局。政策刺激,激活职业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调整职业技术学校收费标准;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惠及到民办职校,加强培训,增加培训计划,给职校教师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需求调查,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奖励制度,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太湖县是旅游大县,功能性膜等新材料、智能装配等产业集中地,开设旅游、民宿、功能膜新材料、智能装配等相关专业教育。人社教育部门联动,建立区域公共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公共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数据库,将各培训中心、学校、企业的先进设备、高技能人才、特长教师等资源录入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政府对职业学校给予奖励性补助是有效开展校企对接,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措施太湖县职业院校每年都组织几百名学生到开发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职业院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智能家居等实训设备,能免费提供给开发区机械、电子类(如众瑞铸造、光华铝业、众焱锅炉、沃福机械等)企业使用,进行零部件加工及测试。同时到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会展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1-17 17:31:16
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策略 2023-01-05 09:00:09
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2023-01-03 08:59:26
文化与旅游领域经济违规行为探讨 2022-12-19 08:35:12
乡村旅游管理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022-11-21 09:58:07
大数据背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分析 2022-10-14 0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