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9 20:51:08

工商行政论文

工商行政论文范文篇1

一)执法效能不高体制调整改革后,全省工商系统案件数、罚没款数均呈明显下降态势。从全省情况看,全系统年、年、年一季度查办案件总数分别为件、件、件,罚没款数分别为、、亿元;从市级局情况看,宝鸡、榆林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影响相对较小,关中绝大部分地区和陕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相对较大,其中渭南市工商系统办案数和罚没款数分别下滑和,安康市下滑和从县级局情况看,整体处于下滑趋势,以延安为例,幅度最大的黄陵、吴旗县罚没款数分别下滑和,全市平均下滑幅度为。总体来看,全省工商系统办案工作滑坡较大,其原因:一是体制变化后,部分县级局取消了罚没款建议指标,办案工作没有考核压力;二是职能划转后,工商部门不再办理涉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案件,流失了部分办案工作领域;三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人门槛降低,使得注册登记方面的案件数量大幅下降。

二)执法风险增大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对工商行政执法透明度、规范度和公信力提出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对工商行政执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因行政不作为、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弓丨起的复议诉讼案件明显增多,工商行政执法风险呈增大趋势。从近两年受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情况看,弓丨起复议诉讼的行政行为类型主要集中在行政不作为、登记许可和信息公开这三个方面。年度全省工商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件,被驳回件、撤销件、确认违法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案件件,登记许可案件件,信息公开类案件件。年一季度全省工商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件,被驳回件、撤销件、确认违法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案件件,登记许可案件件,信息公开类案件件。行政不作为、登记许可和信息公开这三类案件的增加,外因在于行政相对人——特别是职业举报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内因在于执法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高,内外因素都增加了工商行政执法风险。

三)执法面临新环境实行分级管理后,工商行政执法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导致基层工商干部存在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部门职责履行。非本职性工作任务干扰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调整后,一些地方工商部门除了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等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一些非职责职能内的工作任务。市容整治、招商引资、卫生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扶贫包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也成为县级工商局的工作任务,使得原本有限的执法力量难以集中到市场监管和执法办案上来,更无时间和精力进行行政执法工作分析研究。发展与执法的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政府从保护本地区经济利益出发,把服务发展与监管执法对立起来,认为服务就是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就是要少检查、少罚款。有的领导认为我们对企业的例行检查,对违法企业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影响投资人的积极性,影响投资环境。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行政执法的态度模糊,支持的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行政干预妨碍行政执法。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或政绩的考虑,要求工商部门突破、放宽法律政策限制,对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实行变通处理;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工商部门超越权限提供服务,承诺“首次不罚”、“先上车、后买票”等,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四)工商职能发挥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大。执法领域不宽,案件类型单一,基层执法办案仍局限于对传统集贸市场、个体案件、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对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新兴网络市场等领域的监管不到位,商业贿赂、制假售假、违法广告、商业欺诈、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一些严重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立案查处。执法资源分散。目前,工商机关仍按照个体、企业、商标、广告、合同、市场、公平交易等条线实施分头监管、分散办案。随着工商体制调整改革的不断深人,现行执法模式难以适应跨区域、跨业务的精细化监管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机关查办大案要案的空间。执法力量薄弱。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老化、短缺,断代的现象比较严重;基层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线长,监管执法任务繁重;基层执法人员缺乏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培训机会少,视野不宽,执法办案仍习惯于低端领域的案件查处,对查办高端领域违法案件经验不足。

二、加强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面对工商行政管理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强化“抓好依法行政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生命线地位不动摇,树立法律授权意识,做到“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要增强公共权力意识,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必须行使,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失职不作为,法无授权的,行政机关不得为之,否则就是越权、乱作为;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执法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促进依法行政、阳光行政。

二)明确执法依据加大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力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继续推动《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修改工作,为工商行政执法提供有力依据。二是及时清理公布法律法规,明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三是抓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总局五部配套规章的学习宣传培训,使工商执法人员人人学习《条例》、人人弄懂《条例》、人人善用《条例》。

三)提高队伍素质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作支撑。一是抓好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岗位职责纪律教育,培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品质与作风。二是配强执法队伍,把那些敬业精神强、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善于学的同志作为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培养执法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没有对工商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较髙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规范执法行为一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优化登记注册程序,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挤压权力寻租空间;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行政许可责任,有效防范和纠正以许可权力趋利、谋利的违法行为。二是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认真执行《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杜绝滥用行政裁量权行为;规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规范监督检查行为。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做到依法、严格、规范、文明督查,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改革市场巡查制,实行“随机抽查、一巡多查、职能涵盖”的市场督查模式。

五)强化执法办案一是开展执法改革试点。整合执法办案力量,充分发挥经检机构査办案件主力军作用,推行“一支队伍办案”模式。“一支队伍办案”对于提高执法办案效率,规范办案的裁量权,有效克服多头办案的随意性,解决指挥紊乱、唯利争案、相互推诿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执法办案激励机制。完善执法办案奖励机制和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办案突出集体给予经费补贴,对办案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三是开展“亮剑”行动。每年就某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清查整治,全省统一行动,查处一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案件,总结办案经验,为各级工商机关执法办案工作做好示范。

工商行政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指导工商启示

“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学者在21世纪前后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中国学者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对新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近年来,源起于福建省泉州市工商局,在全国工商系统全面推行的工商行政指导,就是其中范例之一。这种灵活且富有弹性的行政方式,越来越受到了行政机关的普遍重视,成为有别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新型行政方式。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引介与工商行政指导的兴起和发展

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这种类型的政府将彻底抛弃旧的治民理念或“为民做主”的观念,而确立为民服务和“由民做主”的理念。服务型政府应当是一个民本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法制政府、阳光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更高形态的政府类型虽然包含着上述概念指称的全部内容,却不能归结为它们,更不是它们的拼凑和杂糅,而是对它们的超越,是一种面向后工业化现实的政府模式。”

随着“服务型政府”理论对政治发展与行政实践影响的不断扩大,促成了政府职能与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作为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制度尝试,2005年,福建省工商局在泉州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在监管执法与服务维权等领域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充分运用这一新型的柔性监管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为政府组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公共服务,促进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行政指导(administrativeguidance)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与职权管辖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简言之,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与传统的刚性行政管理方式不同,工商行政指导实践突出了柔性指导,突出行政相对人的参与、协作与配合,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政府与民众间相互沟通协商、共同参与、协作配合和自律自治的良性互动过程,充分体现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个体意志的尊重与需求权益的关怀,彰显行政主体人文化的公共服务理念。它是顺应行政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在现代公共治理理念催生下出现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

二、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解析工商行政指导的实践转变

1、行政理念:由“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的转变。传统行政观念认为,政府机关就是履行行政权力、管理社会、约束行政相对人行为的,行政权力是政府机关的唯一存在方式。这种权力本位的行政理念,往往会使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忘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任何行政主体都是责任主体,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处于责任状态,这是公共治理的基本逻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这要求任何行政主体都必须树立“真诚为民服务、提供平等服务、提供有效服务”的理念。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从这点上说,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责任本位理念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关注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利益,尽可能多地吸引他们参与到公共治理实践中来。工商推行行政指导,把服务市场主体和服务市场经济秩序当成分内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强信息引导,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由此可见,行政指导这种行政模式增强了工商部门的行政责任,也能够充分调动公民社会组织对行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达到共同的行政目标奠定基础。公务员之家

2、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到“服务型”行政的转变。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行行政指导是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需要,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传统的管制型行政是种以权力为本位的行政模式,其行政理念往往习惯于“管”和“罚”,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也往往被简单理解为管理与被管理、管制与服从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服务职能。而服务型政府理论采取的是“顾客导向”,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变为服务中心主义,实现由管制到服务的转变。公共权力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为公共服务,使服务成为行政活动的主题。政府行政活动实质上是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工商行政指导改变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充分运用“说服、劝告、引导、商谈、帮扶”等柔性手段,把服务行政相对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管理融入服务,弥补了传统单纯依靠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的不足,促进了工商部门在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等领域的履职到位。

3、监管模式:由“刚性为主”到“刚柔相济”的转变。在单向的“命令——服从”行政监管模式下,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刚性管理手段得到广泛运用。在这种行政模式下,行政主体的意志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行政相对人则比较被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容不得置疑、反驳、拒绝和抵抗,行政双方长期处于对抗的紧张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法治、人权等观念更深入人心,公众参与、追求公正的意识逐渐增强,说服型、说理型的行政监管模式备受推崇。以权力为主导、带有强制性的传统行政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开放透明、互动参与、说服沟通、协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工商行政指导,体现了政府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在监管执法等行政活动中,通过运用建议、说服与警示等柔性的行政监管手段,做到刚柔相剂,相得益彰。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意愿选择,能够有效减少磨擦、抑制和对抗。从而增强相互间的配合、合作与协调关系。这是形成“以理服人”、“合作行政”的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和谐监管”的必然选择。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对完善和优化工商行政指导的启示

服务型政府是把管制纳入了总体的服务框架之中,是为服务而管制,管制是手段,服务才是最终目的。这些理念对工商部门完善和优化行政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1、公民本位,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公民不仅是国家的主人也应是公共管理行为主体,要从以往管理客体或者顾客的被动角色中摆脱出来,不断增强参与意识,成为公共治理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今天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公民积极参与和公民自治能力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已成为主流,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使得传统的国家或政府组织的作用逐渐缩水,而公民社会正在不断强大起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有这些,凸显了公共治理过程公民本位,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工商部门开展行政指导,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在行政指导实践中,行政相对人是否参与或接受行政指导,则由其自主抉择,充分体现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个体意志的尊重与需求权益的关怀,彰显公民本位的公共服务理念。而行政指导的目的,则主要是集中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上,这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要求。只有确实把工作着力点和重心放在服务行政相对人上,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务员之家

2、服务导向,彰显公共机关的职责转型。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职能转变的总方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新公共服务理论学家认为,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方式是“掌舵”,而不是“划浆”。在推进公共治理过程中,要能够解决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把政府职能转到“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公民社会组织服务是任何行政机关都必须始终牢记的职责。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管理型行政模式,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把目光聚集在如何更多地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上,行政指导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推行的。在执法监管、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强行政指导,有助于较好地实现预期目标。这种重指导、重服务的行政模式,彰显了工商部门在新时期下职能的转变;实践也充分证明,它大大提高了工商部门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得到了社会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由此可见,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行政行为,与传统强制性行政方式相比较具有更加明显的亲和力,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置于一种相对平等的地位,体现了政府机关的民主色彩和职责转型,因此有利于改善和塑造部门形象。

3.诉求合作,形成协商型的治理机制。在治理理论看来,治理是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行政模式,它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问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来共同管理公共事务。而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掌舵”,但这并不排斥公民等其他社会主体的主动参与。公民社会组织是实现公共治理的有效基础,促成两者间合作的契合点是公共利益。诉求合作的协商型治理机制,实质上是政府机关对其他主体意愿和利益的尊重与回应,通过积极的对话、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公共利益。工商推行行政指导,扩大了行政相对人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关于提供什么行政指导、怎样提供行政指导,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以公众的意愿为第一价值取向,建立了解民意、公众参与的渠道、规则和程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l】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2]高轩.《公共治理——和谐社会的治理模式选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o)。

工商行政论文范文篇3

一、进一步构建服务发展体系,广纳良言、助推转型,以“大走访”促作风转变

按照中央和省委转变工作作风的新要求,组织开展“听民意、改作风、强服务、助转型”大走访活动,与社会各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开展“百名人大代表、百名政协委员大走访”活动。对各类企业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风监督员,要逐一走访,向他们征询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政风行风以及行政许可、监管、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反馈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需求,真心实意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献计献策,踏踏实实为他们解决难题,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助推广大企业、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开展“走基层、听民声、提效能”千村万家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村组、社区干部在当地经济发展中需要工商部门帮助解决的困难,继续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积极协调指导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及时通报不合格农资商品查处信息,推广订单农业示范文本,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实现共赢。通过开展系列走访活动,倾听民声,密切联系群众,采纳建议,转变工作作风,创新举措,提升工作效能。

二、进一步构建督查考评体系,贯彻有力、落实到位,以“大督查”促效能提升

今年,市效能办将在市级机关97个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推广全员绩效管理,将绩效考核向各机关部门内部处室和个人延伸。各市(区)效能办(作风办)也将在各地组织实施。市局将通过构建“大督查”督查考评体系,推动工作到位、目标落实、任务完成。

一要明确督查考评的主要任务。包括:省局、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以及重要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市局党组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省局、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领导批示的落实情况;绩效管理序时目标完成情况;各单位、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以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服务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执行纪律和制度情况;基层站所作风建设情况;社会和群众关注的重热点问题。

二要突出督查考评的工作重点。突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窗口、重点岗位的督查考评。重点单位主要是指群众来信来访较多的直属局、分局及基层工商所;重点部门主要是指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的牵头部门或责任部门;重点窗口主要是指注册登记窗口和消保维权窗口;重点岗位是指风险点防范级别较高的工作岗位。

三要完善督查考评的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党组统一领导、处室齐抓共管、监察牵头组织、内外协调联动”的“大督查”工作机制,实现督查考评的组织由个别部门“单打”向多个部门联动扩大,事项由单一向多项拓展,触角由个别条线向多个条线延伸,方法由集中式向日常与集中相结合的常态化转变。市局将成立督查考评小组,负责组织督查考评工作。建立督查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局督查考评小组召集,市局办公室、人教处、监察室、机关党委以及相关业务处室参加。建立督查考评项目立项和跟踪制度。日常督查考评工作由市局监察室事先立项,由监察室或者牵头部门负责起草督查考评方案和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督查考评任务。督查考评小组建立立项督查考评项目台帐,跟踪督查考评进展情况,并对督查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估。建立督查考评报告制度。牵头部门按规定的时限向督查考评小组报告督查考评结果。督查考评小组及时将督查考评汇总情况向市局党组报告。建立督查考评通报制度。每次督查考评任务结束后,要认真疏理和总结督查考评情况,实事求是地形成书面报告,根据需要及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建立督查考评整改反馈制度。对督查考评中发现及通报中提出的问题,相关单位或者部门要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按时整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督查考评小组。建立督查考评问责制度。凡屡教不改,同类问题反复出现两次以上或者一年内受到三次通报批评的单位,对承担该工作任务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凡因问题不及时整改或者工作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被公开曝光的,按规定追究单位或者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建立督查考评成果运用机制。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督查考评报告,市局将转发全系统学习借鉴;对督查考评过程中反映的需要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时分解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对需要报请市局党组重视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市局党组决策的依据;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评价意见,提交市局党组,作为考评所在单位领导的重要参考以及有关部门对业务条线工作的考核依据。

三、进一步构建惩防风险体系,外引内联,深度融合,以“大防控”促履职避险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是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前提。要在基本确立“五防”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探索建立“三联三防”的惩防体系建设思路,努力从源头上把好依法行政关口,控减履职风险。

一是联合纪委,建立岗位廉政教育联动机制,防控廉政风险。今年,市纪委将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情况作为执法监察的重点。各直属局、分局要对往年的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等工作的过程与结果组织“回头看”,进行自查自纠。同时,要改变被动接受督查指导的工作方式,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纪委监察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要与地方纪委开展广泛合作,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建立廉情分析、接受培训、委托“三述”等联动制度;在推进岗位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上,要主动接受纪委组织的培训教育,积极配合纪委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建立干部廉政学习制度,营造廉政文化办公环境,结合党风廉政标准化建设活动,努力创建一批廉政文化示范点,在全系统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在权力防控方面,紧盯廉政风险和执法风险点防范级别较高的岗位,进一步完善防范和监控制度,对权力运行实施刚性监督;在外部监督上,要将以往向社会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述法”由“自拉自唱”转变为纪委受托组织、我方参与的新型“三述”模式,从参会对象产生、现场质询过程、评议结果统计公布等方面,请纪委全程监督实施。

二是联合法院,建立行政审判与依法行政联防机制,防控执法风险。组织工商执法人员走进法庭,开阔执法视野,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体验法庭缜密的审理过程,掌握行政应诉要点和技巧,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与责任意识,提高工商行政执法水准。邀请行政庭法官到局对法制员、案件主办人员授课,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请法官对工商部门的查结案件进行指导点评,对行政处罚案件的重要环节和疑难节点“集中会诊”,并请他们参与评选年度优秀案卷。聘请一批资深法官,作为工商部门行政执法的专家顾问。在查处一些新型案件或重大案件过程中,邀请专家顾问商量和探讨,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调查处理方案。案件办结后,再由专家对执法风险情况进行点评,编发简报供全系统学习。

三是联合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动机制,防控渎职风险。预防职务犯罪特别是预防渎职犯罪,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系统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加强与检察部门联系,共同探索建立警示教育、风险分析指导、案件移送等联动制度,全力保障干部履职安全。借助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12·9”国际反腐败日等时机,邀请检察官走进工商指导工作,专题研讨工商履职风险,共同排查隐性和潜在的风险点,做好渎职犯罪预防工作。要围绕如何有效预防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渎职犯罪,与检察机关联合从法律性质、监管职责、执法规范、合理避险等多个层面开展专题研讨,围绕刑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分析,并结合渎职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帮助工商部门理清履职风险,指导制定防控措施。

四、进一步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拓宽载体,丰富内容,以“大教育”促廉政自律

按照中纪委提出的“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要求,全系统上下要把开展廉政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履行工商职能的重要抓手,纳入干部队伍学习教育计划。一是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常态化。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经常性,常抓不懈,潜移默化,将反腐倡廉渗透到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勤廉教育365常态机制,以日、周、月、季度、半年和全年为时间段,实现“廉政屏保每日看、勤廉提醒每周有、清廉专报每月发、廉洁讲堂每季办、警示教育半年上、主题活动年年新”。二是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品牌化。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工商”活动,组织开展廉政格言警句创作竞赛、廉政书画大赛、廉政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思廉、倡廉、颂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争创“基层廉政建设示范点”作为今年基层工商分局(所)廉政建设的主要工作,以基层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实现廉政建设一所一品。目前,市局已在高港刁铺所和姜堰华港分局进行试点,通过“公示监督”、“荣誉展示”、“廉政文化”、“勤政文化”、“亲情文化”等墙面图文并茂的统一设置,处处营造出“人在楼中走,清风伴我行”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创优工作方法,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下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基层廉政建设示范点”创建在全系统推广,把基层真正打造成工商廉政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三是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信息化。将大量宣传教育资源整合,通过创新文化网廉政之声栏目内容、发送反腐倡廉手机报、开通泰州工商廉政宣传微博等形式让系统干部随时随地查阅,使广大系统干部时刻警醒、时刻自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大大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效果,实现廉政教育“全天候、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