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监管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6-07 16:39:27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1
关键词:县域;智慧农业;元氏县;物联网;对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电脑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4个过程。智慧农业把农业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在生产中全面综合地应用信息技术[1]。对于目前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4个方面:3s技术,即rs、gis以及gp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el-kawy等[2]应用中等分辨率tm影像对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maeda等[3]等运用遥感数据和经验模型在肯尼亚的邰塔山区实现了地面水分反射蒸发量的估算;何亚娟等[4]人利用spot5遥感数据对广西扶绥县的甘蔗进行叶面积指数lai反演,建立了各生育期甘蔗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的相关关系;feng等[5]用多时空modis遥感数据及时监测冬小麦冻害的发生和分布状况;林韦君等[6]利用gis实现了大宗农产品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和规范化;母金梅等[7]将3s集成技术在应用于我国作物估产、长势检测、气象和病虫害预报、精细施肥、灌溉等,达到了精准施肥、精确灌溉、节肥节水、智能决策等目的。物联网技术,蔡镔等[8]结合zigbee无线传感器网路技术设计了棉花精准灌溉监测系统;赵玉成等[9]在农田土壤肥力监测领域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土壤肥力监测相结合,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标;朱伟兴等[10]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了保育舍环境可视化调控系统,实现精确调节各保育床内的小气候环境;王文山等[11]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山东栖霞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实现了无线组网和数据的远距离传输;顿文涛等[12]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食品产业链数据,构建食品安全物联网体系,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监管。云计算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集约化建设农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例如,在南京和安徽的某智慧农业系统中,将智慧农业系统分成3级。1级是农业企业,2级是地县级农业部门,3级是省级农业管理部门。其中,1级农业企业存储和处理农作物养殖和种植数据等农业生产的一线数据,2级地县级农业管理部门存储和处理农业“四情”监管数据,其数据来源就是县级平台从农业企业访问数据,提供数据给省级云计算中心平台。3级省级农业管理部门作为云数据中心,处理来源于企业级、地县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例如气象数据、灾情预测诊断及应急反应、农业资源的评估与管理、作物长势预测与估产等数据[13]。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获得因农业生产周期长而复杂的影响因子,指导如何按照需要去实施,就可能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与发展。即基于当地多年的气象信息、作物与土壤信息、管理信息、市场流通与消费等信息,经过数据统计、案例对比和模式判别等,从而提供更加智慧的农业服务[14]。同时,随着3s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农业各领域的渗透和发展,也将成为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涉及到生产过程管理数据、农业资源管理数据、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数据、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管理数据、农业装备与设施监控数据以及大量的遥感、生物实验数据等[14]。例如,夏于等[15]目前正在研发的针对全国范围的小麦苗情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已建设上百个监控站点。智慧农业通过将高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能耗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农产品全程管理,并且能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16-17]。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总体仍然比较薄弱。因此,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县域农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从科技强到农业发展强的通道,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农业创新发展新格局,促进实现县域智慧农业发展。本文以河北省元氏县为例,分析智慧农业在元氏县的发展现状,从而发现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元氏县的智慧农业更科学的发展,也为其他县域的智慧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元氏县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元氏县在智慧农业建设中主动的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现有大田物联网3个,监测面积已经有2512hm2。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元氏县农业经营、服务和流通的各个方面。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元氏县智慧农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利用现代互联技术引领、支撑智慧农业的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得元氏县在智慧农业的建设上已经走到了河北省的前列,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信息化示范基地。物联网技术在元氏县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农业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海量农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实时监测上传,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16]。元氏县通过对2009年以来的测土配方数据进行核对、坐标校对和录入,建立了土地微量元素查询、增产建议、施肥建议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短信服务等方式为该地区农民提供准确的土壤养分数据,为科学施肥的配方指导,使农户减少肥料使用上的浪费,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全市1060个农业服务专家、土专家和一线服务人员信息数据的收集,建立了农业滴滴软件系统,高效的实现云计算服务和农民使用客户端之间的无缝对接,科学解答农民种养问题。实现了对主要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草情以及农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的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让农业生产逐步实现“靠经验”到“靠科学”的过度。元氏县还建立了设施物联网2个,通过对大棚环境参数的准确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传输、信息智能的处理及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同时,综合利用卫星定位、智慧物联网、地理信息、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元氏县建立并应用了智慧农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农机的远程智慧调度、跨区供求智能匹配、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农机推广服务、信息上传及下达、数据统计及购置补贴公开等功能。系统与石家庄市级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实现了农机智能化、数字化管控。使元氏县的农机管理进入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1.2农产品销售领域。农产品依靠原始的信息手段、销售手段解决不了销售难的问题。而利用物联网系统中储存的大量数据,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农民所处地域,可精确分析处理并给出实时市场数据,便于农民参考。元氏县在全县范围内应用了农产品价格行情实时监控系统,此系统与市级平台对接,实时全国4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水果、水产品等8大类173种农副产品价格行情,科学指导农民定价。同时,元氏县结合市级三农舆情平台,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响应、监管、追溯”四大环节的重点工作,建立了三农舆情监测系统,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链条,降低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元氏县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搭建了产品销售服务网络———益农信息社,并建立了益农信息社微商城。益农社电子商城与市级益农信息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微信这种传媒方式,结合其快速传播及简便等优点,为商家提供一个平台,提供更有效的宣传。通过微信商城平台,消费者可以拥有优质农产品、农资查询、选购、互动、订购与支付的一体化服务。元氏县通过县益农社辐射带动村级益农信息社83家,实现了全县覆盖,与淘宝、京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与供销、广电合作、发展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结合,融合发展不够成熟的企业,有步骤地完成整合,实现区域化共同发展的模式。1.3农产品监管领域。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商品跟踪和信息共享[18]。在农产品行业中可应用于农产品的跟踪监管和溯源,确保农产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此技术能保证农产品来源的清晰,实现产品追踪,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追溯[19]。元氏县基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的建设中应用了3个监管追溯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该系统可对全县219家农资经销店进行电子台账和网络化监管,实现对农资生产批发、零售到最终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系统,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全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农业生产实施监控、精准管理和远程控制,以推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完成31家农产品生产、74个农产品生产过程追溯;二维码追溯系统,系统中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便于农户进行追踪溯源,使农产品“来源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信息可共享”。通过深入推广和应用三大监管溯源系统,元氏县实现了农业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监管。农产品的监管离不开政府,因此政府在办公及执法的过程中也要提高效率变得更加智能化,这也是智慧农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氏县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了农业综合在线执法系统,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取证、现场办案、指挥调度等执法活动,实现监管人员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实时与监管服务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交互,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元氏县政府为了简化行政流程方便群众,在元氏县推广应用了移动办公系统,办公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库,功能包含政务必备的个人办公、行政事务等,符合我国电子政务领域若干规范和要求,系统构成了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1.4休闲农业领域。智慧农业中还包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休闲旅游是将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家庭创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元氏县有着良好的农业自然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支持,近年来元氏县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批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和庄园,这些现代农业园区和庄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理念。
2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1存在问题。基于元氏县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2.1.1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元氏县域内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没有接受过农业科学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理解还停留在基础阶段。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元氏县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1.2缺乏新型设备和先进技术。智慧农业建设的初期的投入成本偏高,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导致效益回报慢,同时农业生产的低成本、便于推广、速见效的技术和设备严重缺乏,现有设备价格昂贵并且效率偏低,同时对地形及自然资源环境要求较高,不便于县域内大面积应用推广。2.1.3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目前,元氏县还没有出台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智慧农业涉及的领域很广,对于今后元氏智慧农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方向是哪里,用何种方式进行推进,政府各级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协同合作等关键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2.1.4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元氏县内大部分地区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还较为薄弱。2.2发展对策。2.2.1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大智慧农业在广大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智慧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政府应重视智慧型农民的培养,建立智慧农民培训机构,不仅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而且还要对农民进行物联网、互联网、农业电子设备等高新技术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培训,并定期赴智慧农业发展先进区域进行参观交流学习,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使农民学习到新技术、新思维,从而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让这些对乡土文化自信、积极保护农田环境的农民真正动起来、参与进来,安心种田,自发创新,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2.2.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与技术研发。加大智慧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对智慧农业设备实施补贴,并对智慧农业产业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科学合理的利用财政资源。支持智慧农业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选择农业生产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进行设备和软件的研发,同时,跟踪国际智慧农业发展前沿和动态,应用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与高质量发展。2.2.3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与顶层设计。结合全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来制定县域智慧农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明确政府各级各部门在智慧农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方案的统一规划,项目的统一实行,强化政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与顶层设计的作用。2.2.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重点支持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地方政府应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建设智慧农业所需要的高速互联网设施,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农业的高速发展。
3结语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2
15g在智慧农业领域的作用
1.1提升智慧农业的数据获取感知能力
智慧农业对网络条件有着极高的依赖,特别是数据获取的感知体系。当前受限于大宽带的基础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络常常表现出不稳定、速率慢、断连频发等现象,难以实时传输高清视频、高清图像等大容量数据,难以保证传感设备的实时连接和数据传输,难以及时发出监测的预警信息,为构建成本可控的智慧农业空天地一体化精准感知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5g技术的发展,将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通过5g技术,可创建对温度、湿度、光照、墒情、病虫情、土壤养分、有害气体、动物行为、饲喂情况等实时数据采集的地面物联传感网络,结合空中无人机实时采集的多光谱和多媒体数据,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共同构建为数据实时采集、交互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使智慧农业的生产环境信息和农情信息获取更加精准,提升了高清视频、高清图片、光谱信息等数据采集能力,也使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实时传输成为了可能,为生产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创造了条件。
1.2提升智慧农业的自动作业调控能力
智慧农业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信息感知获取和农情信息的采集获取,将农业生产环境变得更加可控,并对农业生产自动化作业调控更加精准。通过5g技术,可将温度、湿度、光照、墒情、病虫情、土壤养分等农作物生产环境信息实时传输到云端,云端将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信息到智能水肥一体化装备、智能农机作业装备、智能温室调控设备等,实现对农作物生产环境的精准调控;通过5g技术,可将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动物行为、饲喂情况等畜禽养殖环境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云端将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信息到风机、水帘、照明器、饲喂器等,实现对畜禽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通过5g技术,可将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等一系列的水产养殖重要的影响因素变得可控可调,实现增氧机、投饵机等的精准作业。此外,5g技术提升了对多农机协同作业调控能力,通过对多农机实时作业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使农机间的协同作业变得可能,如多台智能播种机在一块农田上的协同作业调控、智能收割机与运输机间的协同作业调控等。
1.3提升智慧农业的远程专家诊断能力
专家诊断也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内容。受限于当前农业生产现场的网络条件,专家往往需要去到现场进行情况检查和出诊,或者根据用户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判断,以作出判断,但这样的成本比较高,诊断效率比较低,并且专家精力有限,难以为偏远和众多的农场提供服务,也难以实现专家之间进行联合会诊。随着5g技术的成熟及其在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成功应用,5g技术为智慧农业的远程专家诊断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手段。通过5g技术,搭建农业生产现场与专家之间的高清视频双向通信网络,专家可以远程进行对如作物病害、畜禽病患、水产病患等现场情况的查看和判断,极大提升诊断能力。
1.4提升智慧农业的仓储物流追溯能力
农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环境下,将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对于如何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并实时监测出产品霉变的信息,需要5g技术的网络连接和传输能力。通过“‘5g ’机器视觉 人工智能(ai)”,可实时远程集中管理农产品仓储,构建高低温冷库一体化、集成干燥和温湿度控制的5g冷库仓储与物流体系。同时,通过5g网络,可以连接生产基地、运输车辆、贮藏仓库等,形成一条基地仓储物流的溯源链,提升智慧农业的仓储物流追溯能力。
25g在智慧农业领域的需求场景与创新应用建议
2.1智慧种植场景
以农业种植为应用场景,以基地数字建模为实现基础,以“‘5g ’物联网 人工智能”为底层核心技术,整合现代农艺和农机装备、绿色植保技术、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依托各种传感节点和5g通信网络,建议创建一批“5g ”智慧种植场景,重点创新应用“5g ”天空地一体化农情获取、“5g ”地空一体化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5g ”专家在线指导等,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专家在线指导,达到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打造体验式、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的循环生态“5g ”智慧种植新模式。
2.2智慧畜禽养殖场景
基于5g、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综合应用育种管理、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疫病防控、远程诊断、废弃物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等智创新技术与装备,建议创建一批“5g ”智慧畜禽养殖场景,重点创新应用“5g ”智能环控、“5g ”畜禽行为识别、“5g ”畜禽疫病远程诊断、“5g ”废弃物处理等,实现畜禽养殖从场域监控、场域环控、安全防控、精准饲喂、自动盘估、行为监测、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全域智能化,创新畜禽养殖模式。
2.3智慧渔业场景
基于5g低延时通信和智能物联的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建议创建一批“5g ”智慧水产养殖、“5g ”智慧海洋牧场等“5g ”智慧渔业场景。重点创新应用“5g ”水下摄像头、“5g ”自动巡航、“5g ”智能调控、“5g ”行为诊断等,实现风光电储能一体、人工智能养殖捕鱼、智能水质检测环保净化处理、在岸边可以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的智慧海洋牧场。
2.4农业资源化利用场景
将5g技术与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生活污泥、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资源化,以及专业的堆肥工厂建设结合,创建一批“5g ”农业资源化利用场景,重点创新应用“5g ”农业资源化利用环控系统、“5g ”农业资源化利用预处理系统、“5g ”翻堆机系统、“5g ”堆肥生产线等,实现农业资源化利用的高效处理。
2.5智慧供应链场景
面向不同农产品,通过“5g ”物联网,实时进行环境控制,确保农产品保鲜,延长上市时间;面向农产品物流,通过ai、大数据,合理调配上下流量,有效提升效率;面向农产品储存,通过“5g ’机器视觉 ai”,实现远程集中管理。创建一批“5g ”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场景,重点创新应用“5g ”多功能冷库、“5g ”非接触式微量元素实时检测技术与装备、“5g 机器视觉 ai”等,实现农业供应链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提升。
2.6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场景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为应用场景,利用“5g ai”技术创建一批“阳光农安”场景,对农业生产要素、风险因子等开展监测,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农产品安全风险识别及消除、生产过程透明化、质量监管智慧化,重点创新应用“5g ”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5g ”农安监测、“5g ”网格化监管等,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水平的提升。
3结语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农垦发展智慧农业的重大意义
(一)新阶段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总书记去年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是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5大功能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革命”正在到来,为了不错过赶超世界先进农业发展水平,我们要有紧迫感。农垦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智慧农业不同于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它集互联网、gns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发展智慧农业。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在汲取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通过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三)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有利于促进生产成本节约、治理精准高效,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更好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明确指出,农垦要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开展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新时代农垦坚定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方向,把农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这需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就是要以发展智慧农业作为抓手,把农场打造成智慧农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质量的完成农垦改革发展任务。
二、农垦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
一要农业生产智慧化。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等生产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与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智慧化决策知识系统(idss)等技术和“物联网 ”、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结合,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平台。整合现代农艺和智能农机装备进行全方位的农情信息采集,科学决策、实现农业生产各个作业环节的自动机械化生产,减少农业生产人员投入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打造无人农场。二要企业经营智慧化。农场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和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整体系统地智慧化发展,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数字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发展智慧休闲旅游农业,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三要农场管理服务智慧化。依托农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农场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为市场预警、政策评估、监管执法、资源管理、舆情分析、乡村治理等决策提供支持服务,推进管理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提高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建设农场数字治理体系,提高农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三、农垦智慧农业建设基础良好
在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指导下,农垦系统十分重视智慧农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北斗卫星全球组网成功,卫星终端及配套软件的不断完善,北斗卫星导航设备的优点日益显现,由gps卫星导航设备独占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在农垦得到广泛应用,各垦区积极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农业的建设。北大荒集团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北大荒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在苗床覆土平床阶段引进全自动水稻育秧平床机代替人工作业,效率相比人工平床作业高出6倍。尾山农场有限公司安装远程监控设备47套,全面实现播种车组速度全程监控,中耕、整地车组深度全程监控,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提高作业标准增产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建三江分公司开启黑龙江省首批“无人化农场”,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控制灌溉、无人驾驶收割机已广泛应用。红卫农场全面推进智能化、无人化和集约化备耕生产,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和空天地一体的农情监测系统,可以制作出水稻生长的专题图,能够节约肥料7%左右、使水稻增产5%左右。北大荒集团农业产业在集约化程度、科技应用和机械装备水平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江苏农垦农发公司推广的智慧麦作技术将北斗导航、现代农学、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应用于小麦耕、种、管、收全过程,实现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机械到智能、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天空地立体化苗情监测诊断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作物精确机喷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灌溉技术等单项技术趋于成熟,已在全国主要麦作区示范应用。安徽农垦集团打造“智慧稻米”全产业链新模板,生产端有农业大数据对基地进行耕“云”,加工端以柔性智能碾米机和智慧码垛生产线升级换代,供应端通过电商平台与皖垦e家实体店互动;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从餐桌到田头,所有稻米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安徽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抢抓农业物联网发展机遇,与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合作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建成500平方米物联网演示与控制大厅,核心区增加了20组传感器和50个高清摄像头,初步建成由远程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我的农场”、“网上供销社”、“庄稼医院”6大物联网系统。龙亢农场现在已成为农业农村部大田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安徽省大田物联网示范县(场)、安徽省物联网培训基地。大圹圩农场开展农业物联网项目,通过传感器采集、大数据分析,情报精准,为精准施药提供了科学保障,省时又省力。利用“智慧农业云”app,小麦的苗情、土壤肥力等数据一目了然,通过远程智能虫情测报灯、远程智能孢子捕捉仪等高新智能技术设备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后快速发出病虫害预警,为农户防治病虫害提供便捷服务。在肥水管理上,大数据可对整块田进行数据分析后建立智能配肥系统,根据产量模型进行配方施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精准施肥,还有利于化肥减量,提高麦稻品质,节本增效。物联网在农机管理运用上更加精细化。利用“植保无人机监控系统”“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等,对农机作业实时监控,作业更高效,作业量更精准。
四、切实做好农垦智慧农业工作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路径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模式,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储备。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必要加快推广智慧农业,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切实促使智慧农业惠及“三农”。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在智慧农业普及下,实现农业科学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1分析智慧农业特征以及智慧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智慧农业特征
智慧农业背景下,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创新、创造意识,将智力作为农业科技化发展的原创动力[1]。智慧农业发展核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并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更加精准地作出农业生产决策,进而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智慧农业具有系统规划特征,在前沿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农业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仓储一体化模式;同时,智慧农业发展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支持农产品追溯,实施动态监控和跟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另外,智慧农业具有多元发展特征,可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1.2智慧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2.1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智慧农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新一代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可精准收集农业生产等环节的数据信息,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在专业咨询服务平台搭建下,加大农业资源开发,加强农业资源整合,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1.2.2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综合运营系统构建下,实现一体化管理目标,在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科学、精准地作决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户收入,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智慧农业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传播海量信息,将获取到的市场信息进行传输,加强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农户科学决策,最大程度上保证供需平衡,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网络技术支撑,促使农业生产者提质增效[3]。1.2.3优化农业发展结构智慧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新一代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发展了创新性、创造性农业,优化了农业发展结构,大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了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保障。
2农业发展现状
2.1困境
2.1.1存在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现象就我国农产品供需情况看,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农产品供给结构亟需调整;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而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拉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2.1.2经济效益不高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成本投入较高,然而实际取得的收益较低,加之,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少,进一步缩小了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2.1.3发展潜力有待于挖掘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水平不高,针对新型农产品,开发程度不足。在供给侧背景下,农业生产观念有所转变,但仍然存在“轻质量”的问题,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挖掘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2.1.4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未规范化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焚烧秸秆等现象,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环境,降低了大气质量。加之,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未能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甚至造成资源紧张。2.1.5人才储备不足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然而,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创新人才,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发现,现有的农技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智慧农业认识不足;青年群体更倾向于城市,不愿参与农业生产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2.2机遇
2.2.1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智慧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将农业与智能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物联网、大数据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农业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更好感知数据信息,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干预效果。通过物联网平台,加大农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帮助农业生产者积累农业生产经验,实现农业资源信息共享,将信息技术渗透在农业产业链中,将碎片化的农业资源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更好驱动新业态农业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向智慧农业升级转型发展[4]。2.2.2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农业发展互联网 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农业技术革命,在农业生产中,确保农业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种植以及自动化管理等。例如“番茄水肥一体化智慧种植”按需施肥,雄蜂授粉,通过环境自动调控,生产出品质、数量可观的番茄产品。目前,番茄水肥一体化智慧种植技术,成为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力量,为番茄栽培、管理、发育、生长等环节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例如马铁民推动企业向“数字农业”转型,成为数字智慧产业的先行者,构建了“服务 产品”的应收模式,并在温室生产中,将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应用,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智能化控制目标。2020年天猫“618”,马铁民创立的“绿行者”蔬菜品牌,日销售量达到了1万棵生菜,年销售额近10亿元,为中国“三农”改变贡献了力量。5g技术的发展掀起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的浪潮,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推动中国种植业从传统经营模式逐渐走向智慧农业新业态[5]。2.2.3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在新一代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创业,不断拓宽农业新业态发展空间。就数字孪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情况看,可有效推动生态化农业发展,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对农业产生基地的远程监控,收集和监测农业生产信息,获取更多的农业资源,有效预测农作物的产量,精准决策,并借助孪生技术优势,搭建虚拟模型,加强对农作物的健康管理,实现与产品供应链的互联互通。例如有研究人员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养蜂场的监控系统,实现对蜜蜂疾病的防控,全程监控农药毒性,远程指导养蜂的精准决策。
3探究智慧农业下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路径
3.1加强顶层设计
3.1.1构建农业综合运营系统智慧农业背景下,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并在物联网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农业综合运营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动态化监控,操作灵活,决策精准。同时,农业综合运营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优势显著,具体如下。3.1.1.1种植与养殖监控系统种植与养殖监控系统,主要依托于无线传感节点,支持对土壤、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监控,支持对植物养分等参数的监测,实时反馈监测到的信息数据,感知和收集更加完整的种植信息和养殖信息,帮助相关人员,更加精准施策。3.1.1.2物流管理系统农产品生产量不断加大,建立完备的物流运营配送体系,可优化农产品销售环节,提高农业生产运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3.1.1.3产品营销系统产品营销系统的搭建,实现了线上 线下混合式销售目的,保障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与智慧农业主张的“全方位营销”理念相吻合。在线下销售基础上,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增长。3.1.2搭建农业支持服务平台在智慧农业背景下,借助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搭建了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平台。在专家咨询平台、资源环境检测平台支持下,加大农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指导,帮助其精准决策,从根本上满足了农民基本生产需求。帮助农业生产者实时掌握相关的资源环境信息,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助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3.2加强资金支持
在智慧农业背景下,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并联合社会、企业投融资,发挥金融、保险等政策工具,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切实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确保盘活农业、农村经济,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3.3加强人才培养
3.3.1政策、资金扶持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总结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通过加大补贴的方式留住人才。部分地区通过建立转型资金,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扶持,培养农业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提高青年群体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驱动青年人才驻守农村,致力于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生产,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3.3.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在智慧农业背景下,对农业创新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培养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技人员、农户的培训,定期开展农业教育讲座,强化农业生产者对智慧农业的认识,提升农业生产对现代化、机械化设备的操作技能,加快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切实培养出“新农人”。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手段,打造专业化产业工人。3.3.3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是培养农业人才的核心,为强化人才培养成效,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和客观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考评机制,在激励机制作用下,加大资金鼓励和补贴,引导农业人才大胆创新、创业。
3.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农产品安全视角,建立了溯源管理系统,目的在于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在新一代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下,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的追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档案,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功能,将更加安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业生产情况、农业资源数据信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做好农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为在智慧农业背景下,加快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智慧农业过程中,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管服务体系,将各级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管服务体系投入到蔬菜种植、加工中,投入到小杂粮种植和加工环节中,保证了农业资源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为农业产品生产夯实了基础。将质量监管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实施监测和上传农产品的生产相关数据信息,并对销售产品粘贴溯源码,消费者可通过网站查询方式,了解农产品生产的相关信息,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结语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智慧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有助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改变了农业的服务模式和生产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不断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李翼南.打造湖南首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j].当代农机,2021(3):20.
[2]邢华华.马铁民.用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j].党员干部之友,2021(3):36-37.
[3]李金印,郭文静.科技赋能助力智慧农业腾飞[j].农业知识,2021(5):61.
[4]郑阔实.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6):30-31.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5
关键词:5g;云计算;农业科技园;物联网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更加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变成了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的风向标。智慧城市建设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的高科技与最前沿的技术,这些科技信息技术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化,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方便了城市的外来人员,使城市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人们使用新的科技与最前沿的技术指导城市的发展规划,管理城市更加便捷,使城市服务更加便利化,让城市能够充分利用与调配资源。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园区的发展便成为了城市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表现形式。产业园区作为新型战略性的产业重要实现途径,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也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天地,因此产业园区需要引进新技术指导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园区更加智能,更加智慧,所以发展集聚性的产业与园区成为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与焦点[1]。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园区的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东南沿海的城市与其他一些大城市把园区的发展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程。智慧园区的发展视情况而定,在园区的发展形式上,智慧园区的建设主体内容与架构有所不同,同时智慧园区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2]。在智慧园区发展当中,特别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成为了国家布局中一个重要的战略,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了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的板块、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的要求,要重点建设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业智慧园区。
2智能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园区建设的整体设计融合了尖端和最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根据当地农业科技园区的现状,同时也要符合当地农业现状与农业生产及销售需求,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的建设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及当地信息化建设状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重点考量的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及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业务办理等。智慧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在底层要考虑数据的收集、上传、处理,同时也要考虑使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建设智慧园区要根据建设模块、建设重点内容的目标定位及实施流程进行设计[3]。智慧园区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包含多个模块,设计方案中的大数据平台的模块建设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及现状进行,设计方案要满足不同的人的需求,要满足不同的单位及群体的需求及现状,同时也要参考单位与政府的规划。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的信息化现状及不同单位、部门的现状和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智慧园区的大数据平台规划的重点定位是指在智慧园区的总体规划中对重点建设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管控。智慧园区建设重点包含园区基础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及数据库的建设、智能应用的建设。首先,智慧园区的基础网络建设是园区重要的基础,基础网络建设包含5g网络建设、园区宽带网络建设、园区大楼的弱电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涉及到农业生产及销售的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其次,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业生产涉及到土地资源、环境监测与管理、企业管理、车辆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收集整合类似应用数据,根据需求建设响应数据库,如土地资源数据库、环境监测数据库、企业管理数据库、车辆管理数据库等。最后,要建设的是智慧园区的各种智能应用,如建设便民服务系统、一卡通系统、环境监控监测管理系统等。根据建设的紧迫性,分阶段制定和实施智慧园区总体建设方案。智慧园区的建设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步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初期),着重解决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对涉及的相关机房与基础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升级改造,同时对紧急应用的基础平台与紧急使用的应用系统进行小量的建设与规划;第二阶段(完善),在上一阶段基础上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开发与创建园区成熟的智能应用;第三阶段(拓展),可以拓展智能应用的前期开发建设,挖掘深度、拓宽范围,实现全方位的智能服务;第四阶段(开发),智能园区可不断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园区内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相应的功能应用,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后,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用于指导智慧园区的相关决策,同时要建设领导驾驶舱,便于对各项事务进行分析与决策。
3智慧园区平台设计
智慧园区的整个智能平台的设计在技术方面要结合现在的最新技术,同时也要考虑技术的超前性;在现状方面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及信息化建设状况,同时也要考虑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整个平台既要完成对底层数据的收集、上传,又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开发与挖掘。因此,智慧园区的整个智能平台设计要考虑从底层到应用各方面,整个平台的逻辑架构分别是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表示层和服务层[4],具体如图1所示。
3.1基础层
这是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是智能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有园区的基础网络设施、基础硬件设施、各类应用系统相关的设备、机房、智慧园区的指挥管理中心、相关的综合布线系统等设施设备。主要解决智慧园区的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梳理、汇聚及传递。
3.2数据层
这是智慧园区的数据中心,是整个平台的数据来源,存储了各类数据,用于对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把收集到的数据分类进行存储。把相关类型的数据分类建立数据库,形成多种类型的动态数据库,这样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各种相关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分类存储,分别供数据平台提取,进行数据的处理、资源共享及交换。
3.3平台层
这是智慧园区整个平台的核心层,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整个平台中智能应用的数据处理中心,不仅要对基础层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分析、处理等操作步骤形成有用的数据信息,以供各种智能应用调用,还要对应用层的各种智能应用支持,实现智能应用的良好的体验感觉。智慧园区的数据平台基于gis系统与bim系统来实现园区的虚拟化功能,平台构件中主要包含了数字白板。
3.4应用层
设计了多种智能应用,主要为农业科技园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方便。
3.5表示层
这是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功能和应用服务的通道与展现方式,面向使用者的移动终端、电脑、园区消息展示大屏幕等终端设备,是使用者使用各种智能应用的入口通道。
3.6服务层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员工、智慧园区的运营人员及来访参观人员。
4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建设,其主要的内容有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建设、指挥控制中心建设、机房建设及相关弱电配套建设;平台建设包括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数据平台建设及数据仓库的建设、数字白板建设、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4.1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平台建设的奠基石,只有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之后,才能提供给智慧园区相应的服务,智慧园区的管理借助这些基础设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智慧园区的各种智能应用及相关的智能服务体验是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成基础上实现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有各种智能应用的底层设备,还要有基础网络相关的硬件基础,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中含有通信网络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相关的应用功能要实现对设备接入进行管理,对园区的安全进行管理,对园区的相关的能源进行监测、控制、管理等。农业科技园区基础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网络建设主要含有园区的宽带网络的建设、移动接入网络建设、园区内的建筑物图2农业科技园区基础网弱电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农业生产传感器网络建设、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物联网建设。这些基础网络为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平台的各种业务系统的处理提供了数据信息,同时为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收集、聚集、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我们准备通过使用有线接入网络来解决办公楼和设施的综合网络布线的问题。在农业生产物联网的建设中,要使用lora、窄带物联网、5g、无线网、蓝牙等多种技术方式进行组网[5]。数据中心机房是园区弱电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是各种存储设备、相关的应用系统设备、数据处理设备集中放置地,也是园区的运营中心、平台的控制中心。门禁管理主要解决科技园区的进出口/楼宇进出口的管理、园区的进出人员的管理、园区车辆进出的管理。停车管理系统管理车辆的进出与停车及其他的门禁系统、访客管理系统等。
4.2数字白板建设
智慧科技园区数字化建设不是单一系统的建设,是在gis地图系统与bim系统建设基础上进行建设,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物理空间智能平台上虚拟建设一个比较直观的园区空间的可视化图形。把相关的数据库加载一起使用,处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相关的数据库,例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传感器网络数据、生态环境数据、人员活动数据等各种数据,利用平台与相关的数据科技模拟出供管理人员直观观看的一些图像与表格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地做出相关决策,构建出直观的领导驾驶舱。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平台建设要采用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可更改的技术,对关键信息采用无核心处理的分布式技术,支持广泛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对信息实现不可更改的加密处理。数字白板一方面可以展示图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相关的历史记录与数据进行探索研究,同时可以保护数据不被篡改,这样既保护了数据提供商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数据及相关的记录进行数字确认。
4.3运营管理平台建设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管理平台负责整个智慧园区智能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正常运转,管理整个园区,并服务相关的人员。整个智慧园区的智能系统有智慧停车系统、生产物联网管理系统、监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园区环境监管平台、园区安全系统、oa系统。生产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解决各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联网监管及相关的生产数据收集、汇聚、传输、处理等相关问题,可以对相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终端设备进行协同监管,管理平台可以同时调用相关的智能平台与园区oa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工作,这样能够保障园区收集的数据格式统一,有利于园区相关的数据的统一采集、传输和分类存储,能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
4.4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主要为智慧园区内相关企业提供相关的综合服务,同时也要为园区的相关人员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利用园区相关的运营管理平台解决数据处理问题,同时也要和其他的相关服务平台接通,这样能够实现园区内的相关数据及平台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主要服务对象有企业和企业员工、园区的管理人员。入驻园区的企业,借助园区的在线协同办公系统、产品交易服务、专家咨询服务、园区环境数据共享服务等相关平台功能,实现相关的生产、销售、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员工与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园区的物业服务、一卡通服务、ag尊龙app的公告等相关的配套服务功能。此外,综合服务平台还可以将生产时收集的数据信息交给处理平台,通过分析平台进行处理,提取相关的关键性信息,能够指导园区的运营管理服务。
5结语
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智能平台的方案设计,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的ict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科技园区长期面临的综合保障薄弱、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难度大、服务体验差等痛点。智慧平台的建设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园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茂春.智慧园区总体规划与建设[j].智能建筑,2015(8):41-44.
[2]朱敏,杨会华.智慧园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探讨及建议[j].移动通信,2013,37(5):56-58.
[3]王龙飞,黄海岸.智慧园区整体规划咨询探讨[j].移动通信,2015,39(19):45-49.
[4]周雷雷,江伟,王猛,等.智慧园区规划方案探讨[j].物联网学报,2017,1(3):72-76.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6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数字发展规划(2018-2022)》及《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数字”战略部署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抢抓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的历史机遇,对照试点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总体要求,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数据资源体系。
1.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按照省、市一体化云、网监管要求,做好政务云资源统一编码工作,确保新增信息系统“应上尽上”,系统上云率达到100%。确保县自建政务服务系统均接入省统一身份系统,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行”。(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大力推动数据汇聚共享。进一步推进城市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完善政务数据目录和共享部门梳理,凡是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不予共享的数据,均应按照无条件共享和有条件共享两种方式提供共享。到2021年底,县级信息资源共享率要达到90%。(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信用服务、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公共安全、城建住房、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科技创新、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救助、法律服务、生活服务、气象服务、地理空间、地名地址、机构团体等22个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水平。到2021年底,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90%。(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4.高质量建设5g网络。强化5g基站与组网部署,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用户体验。到2021年底,城区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乡镇驻地达到50%以上,并积极推动规模商用。全面提升乡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家庭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0%。(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
5.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统筹推进全县骨干网、接入网、电子政务外网的ipv6升级。推动政府、新闻媒体、大型企业网站、典型应用全面支持ipv6,推广全面支持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到2021年底,县级政府部门网站全部支持ipv6。(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广电网络分公司)
6.提高多尺度地理信息覆盖精度和广度。城市规划区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90%。制作1:5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满足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家试点项目高精度、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成果更新的需求。(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7.开展多功能智慧灯杆建设。分阶段推进智慧灯杆试点建设,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设施,在重点区域推广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到2021年底,完成智慧灯杆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8.推进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综合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气象智能网格自动监测布局,提高监测精度。挖掘气象大数据,开展面向区域联防、城市运行保障、军民融合、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牵头单位:县气象局;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
(三)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9.建设多网格融合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全要素”城乡社区网格为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优化服务为核心,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应急指挥、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城乡“多网格融合”。依托政务网,“建立社会资源池”,搭建以网格化信息系统为核心,覆盖城乡、分级应用的信息平台。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解决网格化系统众多、政府投资过高、网格数据共享不到位、网格员队伍重复浪费等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到2021年底,实现多网格合一的部门数量不少于5个。(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公室)
10.实施智慧城管系统综合提升。对初步完成数据汇聚共享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建设井盖监控预警系统、违章建筑管理系统、智慧城管实景指挥平台等内容,推进供水、供气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管,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再升级,让城市管理变得更便捷、更智慧,努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到2021年底,供水、供气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达到70%。(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11.提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建设环境质量智慧监测系统,通过综合性监测平台,创新运用高空瞭望监控系统、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智能监控云平台等,对空气、水体、噪音等环境质量信息进行智能化监控。到2021年底,实现空气、水体、噪音等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率加权平均值达到80%。(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
12.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集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决策指挥平台和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等项目,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的安全态势进行全面掌控,实现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析决策、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全面支撑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人性化的现代智慧应急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四)提升数字社会水平。
13.开展电子证照“亮证行动”。进一步完善使用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服务应用,开展电子证照“亮证行动”。到2021年底,实现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60%。(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4.大力推进“爱”app的应用推广。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站、新媒体、户外广告、政务大厅宣传等线上线下推广措施,结合已上线应用服务,将“爱”建设成为政府提供政务服务主渠道之一,切实发挥“爱”app效能。到2021年底,“爱”app日活跃用户数量不少于全县人口总数的2%,分厅新增一链办理事项不少于3个。(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5.推进智慧社保建设。在已实现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询个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升级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爱app”接入,实现社保业务的网上服务、移动app服务、微信服务、自助终端等服务;通过部署即时制卡设备促进社保卡即时制卡服务;加快开展电子社保卡签发和线上结算、缴费、认证、应用等场景服务;通过积极使用市级建设的综合服务平台及可信电子签章平台等项目,为全县参保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人社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6.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系统,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的家居服务、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将社区与医疗、养老相结合,为社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办证、领取补助等公共服务,搭建居民意见反馈与在线交流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形成“互联网 社区”的智慧化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区安全、自治和便民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
(五)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17.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通过大数据计算等手段,科学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温室智能管控,智能施肥等新型农艺技术。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普及农业网络化经营方式,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完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文化和旅游局)
18.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传统制造向高端、绿色、服务转变。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工程,以护栏板、纺织服装等制造行业为重点,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推进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探索推进重点行业“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建设,加快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支持企业加快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扩大自动化设备比重,实现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运用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信息化辅助制造系统,改造现有生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产品设计制造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19.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健全完善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促进电子商务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渗透,加快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以及农旅特色产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深度融合发展的电商新模式。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推进大数据赋能品牌建设,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各类电商平台开展网上营销,培育一批涉农电商企业、涉农网商、涉农网店。到2021年底,全县电商交易额占比达到15%。(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0.实施“本地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支持企业上云。到2021年底,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县上云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上云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1.积极培育跨领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市级、省级、部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数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牵头单位抓好任务落实,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形成分工明确,上下协作,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资金投入。加大财政预算投入,支持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省级、市级部门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性补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投资与运营,推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助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7
关键词:装备与信息协同;现代智慧农业;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得到了快速提升,农业企业的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生产农业机器及设备的相关企业已超过8000家,而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也已超过1700家,实际农业生产设备类型已扩展至4000余种。同时,我国农机企业工业产值增长明显,2020年我国农机工业产值逾4500亿元。但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智慧农业还远未实现。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响应我国“十四五”规划,紧跟时展需求,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稳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1]。基于此,课题组就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协同助推智慧农业的发展展开分析与探讨。
1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动力机械的应用
动力机械的实质便是在各种农业机器设备与相关设施中有效将人力、畜力替换为机械动力,以此强化农机的作业效率与质量,降低人工作业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但随着农业机械的日益增多,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要使农业机械更为合规地工作,则需要强行规定农业机械采用机械内部净化尾气技术与机械外部处理尾气技术,以此有效减少整体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不仅如此,还需大规模推广蓄电池动力、生物甲烷燃料动力等新型动力能源,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动力能源,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能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1.2大田精准作业机械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机中的耕作深度控制系统大多数采用的是应用机械力对耕机进行调节控制,该调节控制的实质便是液压系统与机械力的结合,但在实际耕种作业中往往会出现无法实时有效监测深度以及阻力不稳定等情况。为了有效提升农机对耕作深度的精准控制,则需将农业耕作深度控制的传统系统改良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电子农业耕作深度控制系统。切实将农业发展中以功能为核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品质为核心的理念。不仅如此,还需提高对宽幅联合耕整地机械工序组合的升级力度,稳步强化耕整地机械的整体自动监测水平、故障自我诊断报警技术、耕深控制技术以及实时作业速度匹配能力等。在上述基础上,以研制节能消耗减排、智能化、自动化、科技化、减少进地次数以及高速宽幅的联合耕整地机械作为农业机械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方向。
1.3工厂化农业装备的应用
工厂化农业核心设备主要涉及工厂化设施设计与制造、智能传感与感知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其他设备。现阶段,我国主要引入并使用的工厂化种植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连栋温室、人工光植物工厂等等。相关工厂化种植设施能够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收集与记录植物生长的所有信息数据,为农产品的工厂化流水线种植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结合我国智慧农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分析,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将逐步实现无人操控的全流程的机械自动化生产,将进一步降低农业种植者的劳动强度,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农产品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包装的“数智化”建设,降低人工作业的任务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
1.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的应用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的应用主要涉及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粮食烘干干燥、农产品品质检测以及农产品品质分级等众多类别的装备,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各类农产品加工设备已经逐步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同时还需要着重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装备的基础性,如冷藏恒温功能、自动灭菌功能等,并通过升级农产品检测设备,持续提高农产品检测效率与质量。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不仅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农产品在相关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有效实现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便捷、环保的方向发展[3]。
2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相比于西方国家较晚,相关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需进一步推广。以酒泉市为例,酒泉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到2021年年末,该政策共计带动农户投入农机购置资金17.5亿元,所有种类的农机补贴购置数量约为14.5万台。在大量的农机投入使用后,酒泉市农业作业水平明显上升,2021年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97.61%、95.1%以及60.84%,农业耕种机械化水平提升至85.83%,领先于全省、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约10%~20%,且该地区的农业服务收入也高达10.9亿元。虽然酒泉市农业耕种机械水平达到了85.83%,但是其中畜牧业机械化仅为40.08%、林果业仅为37.08%、设施农业仅为40.78%、农产品初加工仅为34.56%,由此可见,特色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
2.1农作物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可以通过传感设备、数据库、无线设备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作物表型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而且可以通过自动化装备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快捷、高效、全面地获取作物多样性表现形状,比如农作物的组织、器官、群体等表型信息。此类表型信息涉及农作物依托于其自身基因和周边环境的互相作用所产生的表型原始数据,作物的表型信息获取技术可以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分为室内获取以及室外获取。室内获取主要是通过对各类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进而科学掌控农作物的生长。
2.2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技术的应用
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技术应用的核心是以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为基础,依托于智能化技术对现有分散、混乱的农业生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同时通过搭建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知识服务共享平台,将农业生产知识以系统化的形式进行分享。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知识信息资源的计算与分析,以此为有需求的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普及农业生产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农作物、气候特征、种植管理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种情况也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的难点。未来的农业生产服务将会依托于先进的技术的手段,去进一步剖析与整合农业生产知识,挖掘农业生产知识的潜在特征,以便为人们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知识共享服务。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步向物联网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知识的共享服务也会逐步整合机械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4]。
2.3农业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
农业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领域划分,可以具体划分为农作物生产智慧管理、畜禽养殖智慧管理、水产养殖智慧管理等。对于农业生产智慧管理而言,其可以有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监管与生产管理,根据全天候的监管系统,收集农产品的生长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施肥、除草、去病虫害、灌溉等农业生产管理[5]。而且借助相关的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自动化操控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作业,降低人工作业的任务量,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化的智慧管理。
2.4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的应用
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农产品的运输与配送,通过响应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去实现农产品在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相应环境条件参数的控制,进而保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不仅如此,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还会智能地科学规划运输与配送的路线,减少运输与配送时间[6]。现阶段,对于最优农产品运输与配送路径的规划研究,主要以加权求和的计算方法为主,借助相关的计算模型与群体智能算法可以从根源上处理最优配送路径的多目标择优问题。
3装备与信息协同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增加农业科技的创新资金投入
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具备较强的排异性与公益性,这也致使该领域的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要远超于个人利益。为了克服当下科技创新环境现状,则需要大力开发农业行业的新市场,优化市场环境以及市场条件,有效发挥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进而有效开展现代智慧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以及转化[7]。可以成立现代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会,以此有效推进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并对重大成果予以表彰和奖励,进而发挥创新科技的带头作用与示范效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积极带领社会组织与农企进行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发,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优化智慧农业相关项目投资格局[8]。
3.2持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首先,应深度剖析现代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布局规划,同时根据当前指智慧农业建设情况,搭建全方位、差异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其次,通过加强对现代化智慧农业创新成果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面中多元化主体积极投入并参加到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活动中,进而有效增加农业科技研发在社会层面上的资金引入。再次,应重视与提高对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技术产权的保护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激励政策,有效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打消民间资本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顾虑,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9]。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相关渠道,引导社会面各行业积极加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有效丰富该平台内的交流内容,切实降低农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平台,改善农业信息与获取之间的不对称,并以此完善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建设,使各地区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商业化。不仅如此,还应尽快搭建与优化农业科技评估指标与相关考核体系,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评估判断,如成果的学术价值、产业适用性、应用可行性以及具体潜在价值等,进而有效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10]。
4结语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8
关键词:装备与信息协同;现代智慧农业;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得到了快速提升,农业企业的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生产农业机器及设备的相关企业已超过8000家,而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也已超过1700家,实际农业生产设备类型已扩展至4000余种。同时,我国农机企业工业产值增长明显,2020年我国农机工业产值逾4500亿元。但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智慧农业还远未实现。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响应我国“十四五”规划,紧跟时展需求,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稳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1]。基于此,课题组就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协同助推智慧农业的发展展开分析与探讨。
1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动力机械的应用
动力机械的实质便是在各种农业机器设备与相关设施中有效将人力、畜力替换为机械动力,以此强化农机的作业效率与质量,降低人工作业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但随着农业机械的日益增多,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要使农业机械更为合规地工作,则需要强行规定农业机械采用机械内部净化尾气技术与机械外部处理尾气技术,以此有效减少整体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不仅如此,还需大规模推广蓄电池动力、生物甲烷燃料动力等新型动力能源,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动力能源,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能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1.2大田精准作业机械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机中的耕作深度控制系统大多数采用的是应用机械力对耕机进行调节控制,该调节控制的实质便是液压系统与机械力的结合,但在实际耕种作业中往往会出现无法实时有效监测深度以及阻力不稳定等情况。为了有效提升农机对耕作深度的精准控制,则需将农业耕作深度控制的传统系统改良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电子农业耕作深度控制系统。切实将农业发展中以功能为核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品质为核心的理念。不仅如此,还需提高对宽幅联合耕整地机械工序组合的升级力度,稳步强化耕整地机械的整体自动监测水平、故障自我诊断报警技术、耕深控制技术以及实时作业速度匹配能力等。在上述基础上,以研制节能消耗减排、智能化、自动化、科技化、减少进地次数以及高速宽幅的联合耕整地机械作为农业机械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方向。
1.3工厂化农业装备的应用
工厂化农业核心设备主要涉及工厂化设施设计与制造、智能传感与感知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其他设备。现阶段,我国主要引入并使用的工厂化种植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连栋温室、人工光植物工厂等等。相关工厂化种植设施能够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收集与记录植物生长的所有信息数据,为农产品的工厂化流水线种植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结合我国智慧农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分析,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将逐步实现无人操控的全流程的机械自动化生产,将进一步降低农业种植者的劳动强度,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农产品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包装的“数智化”建设,降低人工作业的任务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
1.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的应用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的应用主要涉及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粮食烘干干燥、农产品品质检测以及农产品品质分级等众多类别的装备,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各类农产品加工设备已经逐步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同时还需要着重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装备的基础性,如冷藏恒温功能、自动灭菌功能等,并通过升级农产品检测设备,持续提高农产品检测效率与质量。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装备不仅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农产品在相关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有效实现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便捷、环保的方向发展[3]。
2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相比于西方国家较晚,相关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需进一步推广。以酒泉市为例,酒泉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到2021年年末,该政策共计带动农户投入农机购置资金17.5亿元,所有种类的农机补贴购置数量约为14.5万台。在大量的农机投入使用后,酒泉市农业作业水平明显上升,2021年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97.61%、95.1%以及60.84%,农业耕种机械化水平提升至85.83%,领先于全省、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约10%~20%,且该地区的农业服务收入也高达10.9亿元。虽然酒泉市农业耕种机械水平达到了85.83%,但是其中畜牧业机械化仅为40.08%、林果业仅为37.08%、设施农业仅为40.78%、农产品初加工仅为34.56%,由此可见,特色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
2.1农作物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可以通过传感设备、数据库、无线设备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作物表型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而且可以通过自动化装备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快捷、高效、全面地获取作物多样性表现形状,比如农作物的组织、器官、群体等表型信息。此类表型信息涉及农作物依托于其自身基因和周边环境的互相作用所产生的表型原始数据,作物的表型信息获取技术可以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分为室内获取以及室外获取。室内获取主要是通过对各类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进而科学掌控农作物的生长。
2.2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技术的应用
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技术应用的核心是以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为基础,依托于智能化技术对现有分散、混乱的农业生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同时通过搭建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知识服务共享平台,将农业生产知识以系统化的形式进行分享。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知识信息资源的计算与分析,以此为有需求的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普及农业生产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农作物、气候特征、种植管理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种情况也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的难点。未来的农业生产服务将会依托于先进的技术的手段,去进一步剖析与整合农业生产知识,挖掘农业生产知识的潜在特征,以便为人们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知识共享服务。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步向物联网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知识的共享服务也会逐步整合机械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信息化建设[4]。
2.3农业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
农业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领域划分,可以具体划分为农作物生产智慧管理、畜禽养殖智慧管理、水产养殖智慧管理等。对于农业生产智慧管理而言,其可以有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监管与生产管理,根据全天候的监管系统,收集农产品的生长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施肥、除草、去病虫害、灌溉等农业生产管理[5]。而且借助相关的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自动化操控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作业,降低人工作业的任务量,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化的智慧管理。
2.4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的应用
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农产品的运输与配送,通过响应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去实现农产品在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相应环境条件参数的控制,进而保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不仅如此,农产品智慧流通技术还会智能地科学规划运输与配送的路线,减少运输与配送时间[6]。现阶段,对于最优农产品运输与配送路径的规划研究,主要以加权求和的计算方法为主,借助相关的计算模型与群体智能算法可以从根源上处理最优配送路径的多目标择优问题。
3装备与信息协同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增加农业科技的创新资金投入
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具备较强的排异性与公益性,这也致使该领域的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要远超于个人利益。为了克服当下科技创新环境现状,则需要大力开发农业行业的新市场,优化市场环境以及市场条件,有效发挥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进而有效开展现代智慧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以及转化[7]。可以成立现代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会,以此有效推进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并对重大成果予以表彰和奖励,进而发挥创新科技的带头作用与示范效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积极带领社会组织与农企进行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发,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优化智慧农业相关项目投资格局[8]。
3.2持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首先,应深度剖析现代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布局规划,同时根据当前指智慧农业建设情况,搭建全方位、差异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其次,通过加强对现代化智慧农业创新成果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面中多元化主体积极投入并参加到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活动中,进而有效增加农业科技研发在社会层面上的资金引入。再次,应重视与提高对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技术产权的保护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激励政策,有效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现代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打消民间资本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顾虑,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9]。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相关渠道,引导社会面各行业积极加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有效丰富该平台内的交流内容,切实降低农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平台,改善农业信息与获取之间的不对称,并以此完善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建设,使各地区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商业化。不仅如此,还应尽快搭建与优化农业科技评估指标与相关考核体系,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评估判断,如成果的学术价值、产业适用性、应用可行性以及具体潜在价值等,进而有效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10]。
4结语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9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标准、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在安防、电力、交通、医疗、环保、物流、食品溯源、农业等领域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1.2智慧农业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机构及农业生产企业等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1)大棚温控技术的应用甘肃、河南、辽宁、陕西等不少地方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实现蔬菜反季节生产,充分保证市场供应,缓解我国季节性蔬菜供应紧张局面。
(2)大田种植信息化建设应用黑龙江、河南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土壤等进行监测,实时准确实现农田施药、施肥,作物远程诊断管理等。
(3)农业用水灌溉应用北京、天津等地从2008年起就开展农业都市农业走廊综合节水示范工程以及农业用水远程计费收费管理,共安装上千套农业用水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平均每亩地节水50%,节约了农民用水成本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另外新疆、河南等地均建设了农业用水示范区,提升灌溉效益,加大节水力度。
(4)农资监管应用2008年,农业部推行农药标签采集管理系统,2010年由实行农药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和提升农资准入门槛,充分保证农民利益。
(5)农超对接的现代农业物流应用北京、甘肃兰州等地实现以“生产基地+配送中心+商超直销”的生产经营模式,保证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分别对生产基地、运输中心等加以监控和控制,积极推行产品溯源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安全、增效。虽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与目前的应用需求差距很大。在生产过程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农村政务公开、农业电子商务、农业远程技术服务、农民远程培训等方面研究刚刚起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果业、养殖业以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用于优质生产和标准化养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刚开始起步;面向农村快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和低成本智能化信息接入终端问题仍未取得重要突破[6]。
1.3存在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存在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缺失、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产业化应用模式,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应用[7-8]。
(1)农业信息化基本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资金问题等困扰着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原始的纸质载体信息资源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较低,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综合性达不到广大农民的要求。
(2)农业应用缺乏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
在农业应用中没有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制约着共享平台的应用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杂乱、随意的方式制约着农业生产、科研、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对资源的需求,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工作对信息全面、广泛的获取。
(3)无法满足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应用需求
我国农业从业者目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应用和接受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加强对从业者的各类知识培训、教育是解决农民的科学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必要前提。
(4)规模化农业生产力度不够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农业生产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单农户家庭为单位,不能形成集中管理、科学种植、按需种植,靠天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
(5)取得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
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和标准均需突破。虽然随着宽带技术、3g技术、智能终端的普及,突破了物联网应用瓶颈,物联网技术已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食品药品溯源、环境监控、大棚农业等方面得到应用。但真正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差距。
1.4问题分析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要以现代化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为基本功能,在技术上重点解决农民便捷获取信息问题。开展多元拓展协同信息服务,积极搭建基于物联网的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积极解决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应用中的以下技术问题。
(1)借鉴电子商务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框架,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型,构建现代管理理念,最终实现“产、供、销”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突破“智慧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实现的技术难点。
(2)实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培养工程,这种解决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节点的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基于物联网基础标准自主研发,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传输标准;信息质量分析及增强、实时数据解析、多元异构数据的统一建模与描述、存储与管理;节点低功耗、运行稳定性、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等方面的问题。
(3)推进实施“智慧农业”中“农业精细化生产”信息采集方法和技术、物联网多媒体信息传输质量和效率、多源信息解析、表达与存储、病虫害识别预测、单株健康状况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重点解决“智慧农业”的中物联网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4)探求统一、符合规范的农业生产流程、流通信息的行业服务标准、农业信息的标准化体系、物联网的基础标准,是实现“智慧农业”标准统一化、规范化的难点。
(5)积极协调和推进“智慧农业”中物联网应用机制建设,加强政府部门、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配套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制度、机制、人才的协作精神。
(6)拓展和营造“智慧农业”中物联网应用氛围,积极调动涉及“三农”行业的从业者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上一层楼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行性分析
工信部规[2011]552号《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中指出:加大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推进工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领域内建立应用示范工程。应用示范工程中包括智慧农业建设,要求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产品溯源上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智慧农业”是以高产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目标,以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质量和效果为抓手,以现代化新农村信息化服务和地区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和构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的物联信息服务平台。
(1)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的“村村通”,积极整合通信运营商、现代农业技术供应商、农资生产商的各个环节,疏通现代化新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和农民便捷获取信息的渠道,建设农业公共信息数据库,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2)积极依靠国家政策,农业部、工信部已经紧靠农业产业特点,初步制订适合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新标准,促进了工业化、信息化、“智慧农业”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生产、供应、销售的“三方融合”。整合基于物联网农业信息与标准,分析数字农业的实施标准、开发标准、接口标准、信息采集标准、数据标准和共享标准;使“智慧农业”发展科学规范。
(3)积极推进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对农民进行基本生产技能培训,而且需加大对农民的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经营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探索对农民进行基于物联网技术多媒体三农信息平台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数据采集构架技术、实时信息解析、信息处理,实现智能化灌溉与精准化施肥、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单株的健康状况快速无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方式,最终使农民成为“设施农业精准化生产”实现者、管理者、应用者。
(4)大力推行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使分散农业生产形成团体化,以典型案例为对象,开发大田作物、设施农业以及家畜养殖等标准化示范平台,积极推进农民创收、增收。
(5)实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设施农业精准化生产”和“农业信息与标准化”平台的集成与无缝融合。
(6)构建以农业信息为基础的各种涉农数据库、数据平台或涉农网站,及时、全面地为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科研、政府部门提供翔实而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
(7)创建适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资料保障体系,品种错时、错地耕种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土壤分析体系,灌溉监控体系、生态、气象监控体系,市场风险监控预报体系,市场销售需求体系,运输体系等为一体的物联网应用体系。随着宽带技术、3g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在物联网中的推广将逐步解决物联网技术的瓶颈问题[7],从技术上将保证“智慧农业”的发展,保证农业在智慧化、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生产经营上实现质的突破,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3发展策略
发展“智慧农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集成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6]。
3.1突破“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关键、标准支持研发符合农业多种不同应用目标的高可靠、低成本、适应恶劣环境的农业物联网专用传感器,解决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和农业物联网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农业应用需求的农业物联网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系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系统集成、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多部门联动,主要部门牵头组织物联网技术应用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在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上,制定物联网农业行业应用标准,包括农业传感器及标识设备的功能、性能、接口标准,田间数据传输通讯协议标准,农业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处理标准、应用服务标准,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规范等,指导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8]。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按照需求牵引、技术驱动、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的原则,在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规模化应用,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产业技术链,实现农业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水平,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平、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提升技术标准、服务标标准、应用标准、推广标准。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增收载体,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切实充实农民的实得利益。
3.2夯实“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推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种业标准化养殖业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流通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服务社会化。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涉农担保体系,扩大涉农有效担保品范围,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引进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构建集现代农业生产、循环农业、特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具有基础薄弱、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特点,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政府应在“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发挥“人、财、物”投入的领头作用,这不仅仅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而且是解决子孙万代的生存、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信息化建设投入、基本用电用水、网络管理、人才培养等均需政府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建设工作,保证农业物联网技术健康发展。
3.3制定政策、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物联网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将支持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纳入到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中。制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对农业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稳定和扩大人员队伍,满足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人才需求。集聚、研发科技成果,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新平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支撑、标准化生产、生态农业循环、科技信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等支撑体系。逐步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土地流转、多元化投融资、产业链延伸、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经验、创造模式、提供服务。
3.4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生态发展完善和提升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合理布局,平衡发展。提倡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工作涉及面广,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突出,为了减少重复投资,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应做到协调统一,地域优势平衡发展。
智慧农业监管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农业;应用发展
为了保障智慧农业良好发展,科学运用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结合农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创新,为农业良好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智慧农业发展要向着创新的方向迈进,以实现精细化以及绿色化为发展目标。智慧农业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农作物的高效生产管理,减少资源消耗,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发展[1]。在对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能准确掌握天气环境变化,及时了解市场供需信息等,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1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
1.1存在的问题。农业大数据项目整合政府数据困难较大,数据采集率不足50%;智慧农业和大数据就是搞大屏,大屏随处可见,但实际意义不大;顶层的规范指导不足,缺少顶层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监管习惯。1.2解决方向。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进一步创新提供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解决问题:加快建设基础服务平台及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完善大数据平台,充分借助已有平台,以实践效果为核心制定验收考核标准;优化整合农业数据资源。
2智慧农业发展大数据应用优势
2.1生产管理智能化。智慧农业是农业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以及5g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保障生产管理的质量。如通过应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并准确判断施肥时间、除虫时间等,实现智能化的管理目标,让农业生产更为精确、高效和科学[2]。2.2农业种植智能化。农业生产中采用大数据、5g技术,在对信息的实时处理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如能对不同区域土壤以及降水信息加以收集,并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专业技术人员,使后续种植生产能更为科学合理,保障种植工作的高效开展。
3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农业中应用实践
3.1智慧农业中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智慧农业发展中对大数据技术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价值,要从控制方面加强重视,把握控制精确度,将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控制作用发挥出来[3]。农业生产中要充分重视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的肥力状况、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状况等,这些都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有助于为智慧农业良好发展提供科学信息。如在农业种植管理方面,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展开分析,明确农作物生长条件,并将信息分析结果应用于智能化系统中,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3.2农产品产销信息预测预警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产销信息预测预警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突出。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对全球农业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合结果构建预测模型,从而对农产品产销状况作出预警,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动态,采用针对性措施,调控农产品生产,最大程度减少农民损失。3.3农业灾害预警中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的发展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需求比较大,为保障大数据技术科学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进行考量,将大数据技术科学灵活运用,使其在农业灾害预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灾害预警技术的应用中做好相应分析工作,有助于对历年来的农业灾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准确总结自然灾害发生规律,为自然灾害预报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有助于帮助农民提前做好应对举措,避免损失扩大。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构建灾害数据库的方式,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对农业生产和灾害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在农业灾害的预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4]。3.4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在农作物病害的监测预警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把监测点设置在高风险区,构建设计范围广的监测网络,将物联网设备加以应用,把监测点信息收集到数据库当中,发挥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优势,对监测点数据准确实时分析,从而能够第一时间对农业灾害的状况进行了解,并有效预警,能有效避免经济损失。农作物生长中受到病虫害因素影响比较大,为保障病虫害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大数据技术加以科学化运用,可对病虫害的防范起到积极作用,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5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的发展中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不同的环节可发挥不同的作用:农产品质量追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能起到积极作用,大数据技术能对农产品流通的不同环节进行监督,在质量追溯和检验检测数据共享机制的构建下,数据自动化采集以及网络传输,标准化处理以及可视化运用,能够保障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的良好落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5]。对农产品生产、贮藏、运输等环节,大数据技术都能实现严密的管理,在农产品追溯信息、查询和跟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广礼.农业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3):64~65.
[2]贾战晓.智慧农业背景下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228,231.
[3]王晓凤,胡文祥.探索大数据在构建智慧农业过程中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4):27~28.
[4]尚龙山,潘丽娟.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与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47~4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项目全过程智慧财务管控体系 2023-03-22 09:52:49
智慧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分析 2023-03-20 09:53:31
智慧城市三维地下管网研究 2023-01-16 09:41:18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化探讨 2023-01-16 09:32:13
智慧医院建设实践探讨 2023-01-10 09:42:22
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策略 2023-01-05 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