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1-09 17:44:04

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管理方法;供电企业;应用效果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周围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在新形势下,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发展背景的影响,也在进行着积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电力行业是我国基础行业,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现代人对电力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要保证整个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如今,我国电力企业在日常运作时,与其相关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要想促使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其实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电力企业要在日常运作时,加强科学合理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科学化的技术措施,为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1安全生产风险总体管理

现如今,电力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安全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电力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管理、电能在传送过程中是否具有稳定性,以及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等。这些内容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条件因素。因此,在安全生产风险总体管理相关工作具体落实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落实。本文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与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一些比较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且还能够证明本文的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现如今,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出现安全风险的因素其实有很多种,这些因素不仅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且还会直接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1]。这些特点的发生,将会直接导致与其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只有朝着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发展。所以,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之后,电力企业在针对自己的安全风险进行总体管控的时候,不仅要保证整个安全风险工作在实施时具有全面性的特征,而且还要保证整个管控流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备、电网、作业风险管理

2.1风险管理在电网管理中的实际运用。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电网管理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可能会引发安全生产风险的因素进行逐一的判断和研究。这些因素当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电网在架设时的具体地点选择、自然气候条件等,这些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针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具体识别和处理的时候,需要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电网在实际产生风险时的具体原因、范围以及时间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其中的重点因素。与此同时,还要从实时性的角度出发,对电网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风险评估和判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电网在规划时与其相关的各个部门相互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而且还能够针对电网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2]。在针对电网的一些基准风险进行识别和具体判断的时候,可以将重点工作逐渐转移到电网系统在现阶段的工作状态,同时还会涉及到电网在架设时的基本结构要求。而在这种背景下,才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工作,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2.2风险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设备管理一直以来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可以实现稳定运行,离不开设备自身的质量。而在针对风险评估相关工作进行落实的时候,也会涉及到设备管理中的相关内容,比如设备在安装时或者是具体运行时的情况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这些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在针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设备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够针对一些具有关键性特征的设备进行重点的评估和判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针对设备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对其进行操作。这样无论是在针对设备的型号进行选择或者是具体检修方式落实时,都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且保证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各个环节加强对设备的风险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设备的规划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与设备运行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现如今,比较常见的设备风险评估措施有很多,比如针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等,无论是任何一种方法,在选择和利用时,都会结合实际,这样才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方法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加强静态安全风险的识别

在供电企业的日常运作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水平能够在实践中有所提升,需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供电企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供电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将动态作为出发点,而且还要尽可能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风险的有效识别。首先,电力企业在日常运作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将安全风险的日常识别和管理标准看作是基础条件。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一些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其次,供电企业应当加强一些季节性的检查,同时还要提高对专项风险检查的力度和重视度。在日常检查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环境、使用的设备,同时还包括工作人员在日常操作时的一些基本工作器具等的检查,这些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也是保证静态安全风险识别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4]。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要提前做好一系列风险评估工作,特别是在其中涉及到的数据,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构建符合实际要求的数据库,并且将该数据库落实到实处,与其相关的一些风险评估情况可以直接被输入到数据库当中。这样不仅能够错根本上保证静态安全风险识别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供电企业在日常运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

供电企业在推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关方法和措施的时候,为了保证最终的应用效果,需要针对企业现有的一些电网、设备等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相关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在识别之后,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针对这些不同的结果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评估结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在业务指导书当中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在针对作业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最终的评估结果也可以被应用在作业指导书当中。在针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价和判断的时候,与其相关的评价结果也可以被应用在最终的技术改良等各种不同类型项目当中。另外,供电企业在日常运作时,与其相关的作业环境也需要进行相对应的风险评估。在评估时,如果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可以直接在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或者是考核计划当中,对该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5结束语

供电企业是我国社会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供电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因此,供电企业要确定风险评估的整个流程,并且在各个环节当中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洁.基于pdca的t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李浩.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崔利民.廊坊供电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风险管理;综合治理;发展格局;生态保护

1水上安全管理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水运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航运正处在大发展进程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旧运输船舶并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污染应急能力薄弱,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加之长江上涉水管理部门多,管理职责交叉,履职边界模糊,应引起高度重视。

(1)客(渡)船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以芜湖海事局为例,辖区渡船62艘,渡口52处,年渡运约751人次、110万车次。渡船吨位小,防风、防碰能力差,且频繁横穿航道,存在与顺航道行驶船舶发生碰撞的风险;客船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碰撞、火灾等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危化品船爆炸和污染的重大风险。长江上危化品运输企业与危化品码头众多,港口危化品年吞吐量大。以芜湖海事局为例,辖区危险品码头泊位(含水上加油站)29座,2018年辖区危险品船舶进出港47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540余万吨。但目前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薄弱,应急救援设施匮乏,散装化学品应急处置能力几乎为零,一旦危化品船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水资源污染,甚至引起社会恐慌。

(3)桥梁触碰垮塌的重大风险。目前,长江干线四川至江苏段桥梁已逾百座,仅芜湖海事局辖区近10年先后新建跨江桥梁(含在建1座)4座,辖区已有6座跨江大桥。部分老桥未建设防撞设施,桥梁防撞能力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如果大型船舶碰撞桥梁,可能导致桥梁垮塌,造成交通运输中断。

(4)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得到根治。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沿江港口建设发展迅速,历史欠账多,遗留问题多:港口船舶垃圾油污接收等防污问题、应急救助设备设施配备问题、船舶停靠锚泊问题、港内船员交通问题等,都反映出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

(5)管理职责交叉与责任追究矛盾日益凸显。国家推动依法行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公众对水上交通安全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更高,安全监管的现实要求更加严格。但长江上涉水管理部门多,管理职责交叉,履职边界模糊,长江水上安全监管单打独斗的局面难以达到预期监管效果。

2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面对以上重大风险和问题,反映出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深化风险管理,推进综合治理,从战略上管控安全风险,从战术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的发生。

2.1风险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风险管理是针对风险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是识别、评估、控制风险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形成安全预控机制,目的是防止风险失控,保持安全状态。因此,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实质,也是本质安全的要义所在。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从根本上将风险消除或保持在可控、能控、在控状态,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真正使各级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是实现安全监管由事后向事前转变、被动向主动转变、经验向科学转变的有力抓手,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持续平稳的好转。

2.2综合治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综合治理原是指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后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领域。2014年公布的新《安全生产法》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方针,明确了“综合治理”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综合治理”需要明确以下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由“分”到“总”的关系。长江上涉水管理部门众多,但面对水上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无论哪个部门“单打独斗”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部门联动、综合施策、源头治理、多元保障,全面实施综合治理,水上安全管理效能才能大幅提升。二是由“总”到“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必须做到“法有规定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在“综合治理”的大框架下,针对当前存在的职权交叉、事权不清等问题,严格依法行政,厘清各自职责,统一执法标准,避免管理职责交叉、相互推诿。只有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综合治理”的效能才能得以显现,服务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保障长江干线平安畅通的能力才能显著增强。

3着力构建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3.1健全完善标准规范事故源于隐患,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和温床。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

3.2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督促指导航运公司落实主体责任,推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航运公司重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监督、抽查,确定航运公司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推进航运公司诚信管理,督促船公司建立完善风险防控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自纠责任链条,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促进航运公司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3.3实施通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面梳理通航安全风险,评定风险等级,辨析致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加强高风险等级水域的监控和巡航力度,利用电子巡航远程监控与海巡艇现场巡航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重点水域通航秩序管控,管控船舶通航秩序。根据风险因素的变化,定期对辖区通航安全风险和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实现动态管理,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和“管不到”等问题,实现安全风险闭环管理。

3.4创新桥梁水域安全管理模式跨江大桥建成后,会使得现有的航道变窄,桥区水流流速流向发生变化,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桥区的通航环境,航行条件受限,容易引发船舶触碰大桥的险情或事故。海事部门应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探索并实施“一次审批、分批许可、节点维护”管理模式,从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意识树立、监管措施科学、部门协作高效、安全防护设施完善、信息化监控智能等方面探索桥梁管理机制,以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为主线,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增强桥区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4.1污染防治攻坚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海事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共治共享,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船舶垃圾免费接收等制度有效落实,探索建立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不断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加强生态航区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推进美丽长江“五大攻坚战”,全力支持长江生态修复。

4.2积极推动政府主导的渡运安全管理定期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渡运安全隐患排查、暗访督查工作,推动渡船隐患纳入政府挂牌督办,经政府主导完成隐患整改。推动地方政府开展渡口渡线优化撤并、投入资金升级改造及高洪水位下封渡水位和渡运时段核定工作。积极研发渡船监管移动执法终端,推动夜航渡船船名亮化改造,共同保障沿江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4.3大力推进多元共治打非治违持续和地方政府及水利、公安等涉砂管理部门开展走访沟通,以“保护江砂资源,保障安全畅通”为目标,按照职责分工,互相支持、密切合作,推进建立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定期会商、重大问题协调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始终保持对非法采砂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针对浮吊船全面退出上海水域对辖区带来的监管压力,规范过驳区作业秩序,积极向地方政府献言建策,推动浮吊设施有序退出。促进港内船舶集中锚泊区交通船配备,疏堵结合打击非运输船非法载客,严防小船出大事。

5结束语

在党的精神的指引下,海事部门要立足发展实际,主动适应新形势,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动态调整优化监管模式,强化规律分析应用,加快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实施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剑.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对策[j].中国水运,2015年.

[2]吴玲玲.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探讨[j].水能经济,2016年.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3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但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手段仍处于经验式的事后管理阶段。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满足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和更高要求。研究开发科学、客观、动态、完善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改善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现状,迅速扭转我国煤矿伤亡事故频发被动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削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风险辨识是关键,其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所有事故发生。

■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

2.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区别安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减少、消除事故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安全风险管理确立了系统安全的特点,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对子系统及子系统的“接点

”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有效的防灾途径。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为事后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3.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确定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涵义,如图1所示。

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即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安全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安全风险评价。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并积累经验和教训。

全部安全风险的管理。煤炭安全生产中主要有八大危害: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运输、电器、爆炸材料。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

全方位的管理。一是从各方面对安全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例如对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如安全现状、安全风险成本、生产过程、技术、计划的影响。二是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三是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决策、安全风险预控等全过程。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与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有企业本身、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构、保险机构,等等。这些主体都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安全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在组织上全面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让大家都做好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二、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由三大体系、七个模块组成。三大体系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将以上体系展开与具体化可以得到七个模块,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和实施效果评价。它们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要素。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安全风险管理的其他模块都是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的平台上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文化理念、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人员的培训、管理等。

(1)培育先进的、全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它影响到目标体系、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等各个层面的活动。同时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2)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安全风险管理得以实施的组织保障和支撑。在煤矿企业设置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责与权限,构建起从矿工、组织层到管理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3)煤矿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在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coaleconomicresearch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

2.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获取相应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保证煤矿产量,寻求企业的发展;安全保障要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也就是要实现产量、安全、成本三大目标。要实现这三大目标就要将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制度有效结合,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1)风险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包括安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估计。首先是要识别和认知危险源。煤矿企业基本危险源识别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危险源的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并根据煤矿企业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充分认识危险源本身特有的不确定性(包括性质、规模大小、后果等不确定性)。其次,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评估特

定的风险。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和发生频率是关键。

(2)风险评价。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标准,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计算,进而得出系统的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和风险值,判断该系统的风险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时,我们可采用研究固有风险与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的原则;深入研究评级对象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评级对象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原理”;也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alarp)。

(3)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就是指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风险问题,根据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判别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不在接受范围内,该风险能否避免或消除。如不能消除,应怎样减少风险的损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措施,从中选择最优(满意)方案并予以实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识别新的风险因素,监控潜在风险的征兆及发展,保证风险决策的顺利执行。由于再全面综合的分析也不能正确识别全部的风险,因此在整个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控制和重复这些过程。实施风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改变危险源的性质,减少暴露,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挥对危险源防范措施的功效等。

(5)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安全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三、结论

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其中,风险管理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平台,决定了风险管理目标和制度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是实施风险管理流程的前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与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流程,是对风险管理目标和制度的细化和执行。以上各模块共同构建起客观、科学、动态、完善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宋学锋.给予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

[j]

.煤炭工程,2007(9).

[2]

陈维民.基于风险评估的安全管理

[j]

.现代职业安全,2004(3).

[3]

张静

.加强煤矿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

[j]

.中国煤炭,2003

(11).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编号:70533050)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4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削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风险辨识是关键,其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所有事故发生。

*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

2.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区别安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全面;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减少、消除事故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安全风险管理确立了系统安全的特点,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对子系统及子系统的“接点

”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有效的防灾途径。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为事后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3.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确定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涵义,如图1所示。

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即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安全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安全风险评价。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并积累经验和教训。

全部安全风险的管理。煤炭安全生产中主要有八大危害: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运输、电器、爆炸材料。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不能有遗漏和疏忽。

全方位的管理。一是从各方面对安全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例如对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如安全现状、安全风险成本、生产过程、技术、计划的影响。二是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三是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决策、安全风险预控等全过程。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与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有企业本身、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构、保险机构,等等。这些主体都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安全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在组织上全面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让大家都做好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二、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由三大体系、七个模块组成。三大体系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将以上体系展开与具体化可以得到七个模块,分别为:安全风险管理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和实施效果评价。它们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要素。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安全风险管理的其他模块都是在风险管理环境体系的平台上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文化理念、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人员的培训、管理等。

(1)培育先进的、全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它影响到目标体系、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等各个层面的活动。同时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2)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安全风险管理得以实施的组织保障和支撑。在煤矿企业设置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责与权限,构建起从矿工、组织层到管理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3)煤矿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在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coaleconomicresearch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

2.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获取相应最大的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保证煤矿产量,寻求企业的发展;安全保障要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也就是要实现产量、安全、成本三大目标。要实现这三大目标就要将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制度有效结合,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1)风险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包括安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估计。首先是要识别和认知危险源。煤矿企业基本危险源识别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危险源的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并根据煤矿企业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充分认识危险源本身特有的不确定性(包括性质、规模大小、后果等不确定性)。其次,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评估特

定的风险。识别风险可能的后果和发生频率是关键。

(2)风险评价。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标准,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计算,进而得出系统的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和风险值,判断该系统的风险是否可被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时,我们可采用研究固有风险与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的原则;深入研究评级对象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评级对象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原理”;也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alarp)。

(3)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就是指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煤矿生产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风险问题,根据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判别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不在接受范围内,该风险能否避免或消除。如不能消除,应怎样减少风险的损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措施,从中选择最优(满意)方案并予以实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识别新的风险因素,监控潜在风险的征兆及发展,保证风险决策的顺利执行。由于再全面综合的分析也不能正确识别全部的风险,因此在整个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控制和重复这些过程。实施风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改变危险源的性质,减少暴露,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挥对危险源防范措施的功效等。

(5)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安全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地铁施工;监测;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施工是很复杂的一项活动,技术性要求高,周期长,施工期间会有很多的不确定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监测工作,没有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的话,这些风险将可能爆发并带来巨大的损失,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1我国地铁施工的工程特点

(1)地铁施工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是最大也最显著的,如果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话就会带来各种安全风险,改变风险的程度。地铁施工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的,地下结构又非常的复杂,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其中围岩对于结构就有非常大的约束抗力,因此一定要研究围岩的岩性,对结构和底层的连接进行检测,分析两者对结构产生的力的作用。还有就是水文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必须也要认真对待。(2)地铁的线路通常都是很长的,能够达到几十公里,呈线性分布,这样地铁就可能穿越很多不同的地层或地下设施,比如说建筑物的地基、地下管线等等,都会对地铁的施工产生一定影响。

2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

2.1三轴地震检波器监测技术。三轴地震检波器能够对振动以及空气过压水平进行监测和记录。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监测数据,能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对施工进行适当调整。还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警报触发标准,根据不同的作业活动设定不同的级别。其监控系统发出的警报可以是电子邮件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一旦出现危险警报器就会自动响起,指示灯也会闪烁。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等查看监控记录并将数据留存,制成数据档案。三轴地震检波器主要的结构就是传感器以及监测单元,监控系统的安装容易,配置操作比较简单,提供的配套电缆可以达到1km,可以将监控单元安装在项目外部。2.2地铁施工中的全自动监测。由莱卡公司开发的自动监测系统可以使用包括数十个全站仪在内的一整套仪器建立监测地铁施工中地上和地下的多处设施。该全自动监测系统包括用于记录振动的隧道内的地震仪,用于监测偏转的选定结构上的倾斜仪,以及安装在挖掘支撑墙和附近历史建筑物前面的地面中的倾角仪,以监测横向偏转。该系统对地铁施工隧道墙壁进行精确测量,借此可以向施工者发出任何可能对地上和地下建筑物或工人构成危险的超差运动。2.3支撑轴力监测。内支撑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的关键构件,在控制基坑变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内支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坑开挖过程的安全状态。支撑轴力监测宜选择基坑变形较大或内支撑薄弱位置进行布设;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与相近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共同组成监测断面;对于钢支撑采用轴力计监测时,轴力计应布设在钢支撑的端部;采用钢筋计监测时,测点可布设在混凝土支撑中部或两支点间1/3位置处。

3影响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3.1自然风险。自然变化是很难进行人为控制的,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给地铁施工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说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其他的一些不可抗力灾害等,一旦发生人们就只能去承受损失,是很难进行补救的。3.2技术风险。地铁施工的技术性要求也是很过的,如果缺少技术条件,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施工的要求,这样就会形成技术风向。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所使用的设备的功能指标、对于工程方案的选择都可能会形成技术风险。

4地铁工程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

4.1做好开工前的工程环境调查。地铁项目在开工建设前,需要对整个施工方案中涉及的建筑物和施工中存在的管线进行实地细致调查,这些区域都是地铁施工中极易出现问题和施工事故的区域,具体的地铁施工环节,建筑物和管线有可能使得地铁施工出现涌水、坍塌等事故,这些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对其细致调查后,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价,以确定施工方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不受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4.2加强排除施工风险的力度。对于地铁施工中潜在危险的管线,需要对其准确的了解,例如熟悉其管线的老旧状况、走向、埋深、体积及用途等信息,并及时和经常性的与管线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在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进行施工,对于提升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大有益处。在具体的地铁项目施工中,一旦发现管线状态与文件资料中不相符,应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和管线涉及的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不得对项目进行自主施工,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管线设施。4.3实行风险分级管理、预警预报制度。作为一种系统化程度高的建设项目,地铁施工所面临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和复杂,且对于周围的影响较大。因此,地铁施工进行风险的评估非常的要。当前国内外对于地铁施工的项目风险评价主要是基于三种方式,分别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常采用定性分析来进行风险的评价。这种方式,主要是结合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风险出现的几率和风险的大小,进而对风险进行评级,确定风险管控的等级,实现施工中风险的分级管理。

5结束语

地铁施工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其中一些因素就是不可控的,无法进行预估的,所以地铁的建设是有很高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安全、顺利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曹永鹏.浅谈地铁施工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居舍,2019(33):115-116.

[2]孙亮.分析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居舍,2019(19):179 124.

[3]卜宪龙.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9,45(05):227-228.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6

1.1人为因素

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深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自我警示,将“安全生产大如天”、“三个重中之重”“、三点共识”等安全理念植根于乘务员脑海深处,从候班-出勤-上车-运行-下车-退勤,整个流程都要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要从日常发生的违章违纪方面问题着手,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三是要切实抓好乘务员标准化作业。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铁路“三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因此保证乘务员认真落实好标准化作业和执行好规章制度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一些乘务员经常把自己工作中不好的习惯当成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行管干部天天抓安全,天天有问题的原因,也是行车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中,应该不断要求乘务员学习标准化,作业过程标准化,把乘务员日常的一些习惯性作业转变为标准化作业,有效杜绝惯性违章违纪。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就是天气不良或行车线路状况因素。铁路行车过程全天候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下,暴风、雨、雪、霜冻、线路塌方、滑坡等风险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或埋下安全隐患。因此,作为铁路机务部门,要建立机车乘务员出勤预想系统。一是出勤前要做好预想,开好小组会,预想包括当时当地的天气因素和具体线路状况因素,每一项都要认真分析其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二是出勤调度员要及时传达天气不良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这样乘务员在实际运行中,才能灵活自如的应对变化多端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超前防范,确保行车安全。

1.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是对规章制度执行和上级指示精神方面。首先,要从制度和管理上将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区分开,更快更好的去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值得机车乘务员积极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未知的不安全因素提前进行预测和控制,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这就要求机车乘务员必须对执乘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找出风险点,进行研判,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做到提早预防、提前防范。其次,要对管理者或上级安排和工作要求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左耳进,右耳出”,事情发生了才知道“不听上级言,吃亏在眼前”,追悔莫及。

1.4素质和能力因素

如何全面掌控和消除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于机车乘务员来说,实际上就是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问题。为此,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掌握基础规章制度、安全卡控措施、lkj操作、非正常行车办法、机车故障处理等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消除工作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三大要素带来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平时学习不能敷衍了事、参加培训不能走过场、班前休息不能“偷工减料”、执乘过程不能“开小差”,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运输生产,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2设备安全方面

设备安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行车的重要保障。风险重点包括机车走行部裂损脱落、制动系统故障、车顶高压电器设备失效、直供电装置故障、监控装置故障、其他电器线路及安全装备故障。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行车安全。因此,首先要从设备质量源头进行控制,规避设备安全风险,提升设备质量;其次,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对行车设备、列车运行、现场作业、外部环境等关键作业过程的动态实时检测,来确保行车安全。目前无论是电力还是内燃机车,都不同程度的安装了一些新技术设备,如机车防火视频、6a系统、cir、lbj、stp装置等。对于机车乘务员保证设备安全来说,要做到在出库前确认安全装备和其他设备的状态良好,并且有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证后,方可出库。

3劳动安全方面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7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安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衡量以及应对,针对所识别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及时排除事故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更好保障单位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以重视,积极探索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特点

(1)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因素复杂。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多为室外,生产活动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不仅涉及到人的操作,大型机械的正常运作对安全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而往往这些客观因素的发生都具有偶发性,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2)风险管理的人为因素管理复杂。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从业人员的意识不到位。由于建筑行业的项目建设活动分散,涉及部门广泛,各部门管理层次繁杂,管理权限不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出现的原因

(1)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前,尚未做好详备的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提前对潜在风险进行排除,甚至从观念上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付了事,安全应急预案存在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现象。很多安全生产问题的出现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风险管控能力不够有着重要联系。(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机构复杂,管理权限不明晰。建筑施工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方面,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重视,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尚无一个明确机构进行重点管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上存在严重的管理缺位。(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对安全风险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也明显不足,这使得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未做好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开展了生产活动,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对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合理架构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布局要充分体现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确保“专职有专人,专人有专责”,明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准确落实,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监督。(2)落实企业风险管理举措。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管控措施,要加强落实。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全面掌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勘察地形监测天气,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从业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培训,重视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防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责任机制,对相关责任人强化责任追究,增强风险管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防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4)聚集性活动安全风险管理。聚集性活动安全管理即根据安全性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波及的人数情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级,从而根据分级情况制定应对策略。生产活动的参与人数以及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该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安全人数越多,安全风险越大,其管理难度也越大。引入聚集性活动分级管理,明确相关风险管理活动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方案,正是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明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的有效方法。

5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安全保障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战略重点,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活动中,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分析企业安全风险出现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由于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控的复杂性,引入聚集性活动风险管理办法,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蓝李红 胡越城 沈晓达 朱立军 单位: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妮,韩国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3.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促进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强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提升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做好集装箱运输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运输管理制度,并且严格实施。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安全运输管理的相关措施。

1.加强集装箱运输各类风险管理

1.1简述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风险就是综合地衡量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其导致的后果的损害程度。风险量化模型可以表示为:风险=风险概率×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程度。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对风险源的识别、分析,隐患预判和评估风险因素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从广义层面来看,风险管理的对象与人、环境、物的系统有关,同时也涵盖以上因素构成的系统;从狭义上看,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因素、危险源、隐患和事故。风险管理包括财务、安全和环境的风险管理。1.2强化控管集装箱运输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铁路运输中的集装箱运输存在的安全风险是指在运营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对人身造成的伤害程度或者发生概率,其中安全风险是基于可满足最低的人身伤害程度及提高安全质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贯穿于铁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中,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采取识别安全风险、预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消除风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集装箱运输风险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以安全风险的控制、识别、及评估安全风险为中心内容。(1)识别安全风险。全面连贯的识别还未发生的、潜在的并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风险因素。对以上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安全风险的指标。(2)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一系列安全风险指标,评价及评估各类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害及接受程度,为后期展开风险控制夯实基础。(3)强化安全风险的控制。加强安全风险的分析及评估,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积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频率和危害程度。要尽最大的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推进铁路运输的集装箱尊属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进行识别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及控制安全风险其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它们协同合作,其中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识别及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中心内容。集装箱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结合实际的工作现状,对安全风险出现点进行科学判断;然后切合明确的安全风险点对风险进行全面研究及判别,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对策,以期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最后,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对安全风险要及时科学地处理,尽量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只有完全遵守安全生产规则,通过创新安全管理的思路,可以很大程度提升铁路安全管理的水平,确保其有效性及科学性,才能够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或者完全消除风险,为铁路安全运输的长治久安提供可靠的保障。

2.确保铁路集装箱安全运输的措施

为了有效避免在集装箱运输中发生故障而严重影响铁路的行车安全,为了确保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应该采取如下的安全措施:2.1优化安全管理规程。严格遵守逐层管理原则,满足逐级、专业及岗位责任的要求,制定体系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程、作业规程、作业标准手册及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各工种、岗位明确风险责任划分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安全风险控制。此外,有必要建立和改进日常安全检查及定期的分析总结制度,要加强日常运输经营活动的检查工作,随时的全面及掌控对安全作业重心时间点及工作要求全面监控,其确保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及相关规程的操作,一旦发现问题及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分析探究基本的、高频率出现的危险隐患,要深挖原因,将解决措施彻底执行,彻底消灭安全隐患,不留死角。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程,熟悉安全管理规程,总结其规律及定向性,在安全生产中要会灵活应用,从而将安全隐患消除。2.2夯实提高集装箱验箱标准。首要工作要确认集装箱的适合的货源,要做到从货源确保装载货物的安全可靠,必须要能够提供可以证明装箱质量的影视资料,例如拍摄货物的照片,在查验时可以提供相关的照片证明。要求对货物进行全面拍摄,从而对货物的细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匿藏危险物品的危险情况出现,对进入站台的集装箱每一箱都要开箱检验,可以使用检验设备对隐蔽的货物进行抽查,要加固易滚动及不规则的货物,要确保货物装车的质量,另外,对承运货物进行接收之前,要仔细地核对运单及物品,要确定两者保持一致。2.3装箱货车必须过磅检查。对于专用线(铁路)装车查验要高度重视装箱货车的过磅检查,对车辆的检查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首先,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于站内的装箱进行查验,必须逐箱检查集装箱重量,禁止出现同时进行两个集装箱检量的现象,可以有效防止单项超重的情况发生;其二,没有配备称重设备的货站,托运人必须提供有效的称重凭证,针对有完好包装的托运物,要对单件货物进行抽检,避免超重的情况发生;其三,对于专用铁路的装车进行查验,要求承运企业与办理站必须有有效的安全运输协议,对运输主体间的权利、责任及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其四,加强实施抽查制度的力度,按照一定的比例,抽查单箱货物,发现匿报物品及夹带物品或者装车不均衡的情况,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置及改正,并确认货物重量,严禁超载的情况发生。2.4确保制定装卸办法的合理性。合理的装卸办法是铁路运输的安全保证。在运输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装载的列车,首选专用的平车,也可以选择集平两用的列车,可以有效的避免集装箱纵横晃动的现象。为了避免集装箱途中脱落的情况发生,装车时,必须参考铁路部门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安装旋转锁,采用两用平及专用平车时,必须使用4股以上的规格为8号的镀锌铁线绑扎,使用两用平车时,重点捆绑车辆和集装箱的底部,使用专用平车时重点捆绑相邻的集装箱底部的角件。除此之外,对需要借助专业的检测设备对车辆的载重复检。2.5强化交接时车辆的检查。第一,进行装车之前,仔细检查车辆很有必要,有损坏的情况,必须暂停使用;第二,对旋转锁头进行合理的调整,清扫车底板,防止因为存在异物不利于集装箱落锁;最后,加大车辆运行过程的监控,发现偏重超载等状况,进行确认后,要扣车整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集装箱的运输量也在日益剧增,人们越来越重视运输安全。因此,铁路部门应加强安全运输管理,提高集装箱检验标准,严格检查装箱列车的重量。确保装卸方式的合理安全性。实现集装箱安全运输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振.关于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381.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铁路安全;安全分险管理;危险源;管控措施

1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和现状

安全风险管理(securityriskmanagement)是指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风险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及优化,以达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减少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的一种管理方法。国外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起步较早,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均已建立了各自的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欧盟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iec61508、en50128、en50129、en61508等,日本轨道交通行业在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理论基础上制定了相关标准或目标,如jr-east制定“精进人力资源与系统相关安全”的企业发展方向。我国铁路企业对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于2012年推出《关于深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安检[2012]240号),确立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随后在2016年推出《关于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的意见》(铁总办[2016]199号),进一步深化安全全路安全风险管理。

2运输设备安全管理控制

在铁总办[2016]199号意见的指导下,以安全管理规范、设备质量可靠、人员素质达标、保障体系完备的铁路运输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构建和完善“路局-站段-车间及班组”的三层分险管理结构。目前,铁路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可梳理为如图1所示。依据汇总信息库的信息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研判,进而控制处理,以达到防范和消除风险的过程。在设备安全管控中,如何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轨迹交叉理论(如图2所示)可将危险源产生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在设计、制造时客观存在的因素而导致的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一类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位等不利因素而导致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被破坏或失效。结合基层站段工作实际,以江岸车辆段设备车间为例,该车间主要工种有机修钳工、电工、熔接工和化验工,典型设备有锅炉、压力容器,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2.1主要工种危险源。机修钳工作业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有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机械伤害主要是由于机械设备或工具绞、辗、碰、割、戳、切对人体的直接或间接伤害。高空坠落主要是由于如天车故障时,需进行登高检修作业而易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从“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维修人员没有正确使用防护服和防护工具,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具不当;(2)调试或操作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过度紧张,导致错误操作、错误动作;(3)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4)有侥幸的心理,违章操作。从“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机械设备本身存在故障;(2)机械设备在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3)机械设备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退化。从“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备,安全检查不严格;(2)监督检查整改不到位;(3)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4)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没有进行验收就投入使用。电工作业时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造成触电伤害事故的原因从“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检修人员未拉闸断电,进行带电作业;(1)没有在电闸处设专人看守或设置禁止合闸警示牌;(3)没有采用适当的漏电保护措施及其它安全防护用具。从“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设备本身有漏电现象未处理;(2)带电导线裸露;(3)使用的检修工具存在绝缘状况不良等。从“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电工检修人员安全教育不严;(2)未能及时发现排除漏电隐患;(3)检修工具在使用前没有经过检查验收。熔接工作业时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有烫伤、触电、火灾、爆炸等。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从“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未穿戴好劳保用品;(2)私自对电焊机进行接线;!在移动和倒换电焊机的极性未切断电源。从“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电焊线老化、破损,接头外漏;(2)电焊机接地线不良或无接地线;(3)焊线接头接触不良。从“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作业时灭火器未配备到位;(2)施工区存在易燃、易爆物品;(3)作业时监护人不到位。化验工作业时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有化学品灼伤、吸入有害气体、水污染等。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从“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未采用防护措施,化验操作时未注意有毒气体的产生;(2)化学物品存放及使用不善;(3)化验取水时由于操作不当使化学物品对水质造成污染;(4)化验后的废水处理不当。从“机(物)”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化验用品变质失效;(2)化验用器皿有污染。从“环”方面分析主要有化验室通风、卫生条件不良。从“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化验操作规章监督实施不严;(2)化验室管理及检查不到位;(3)安全保护用品管理配发不到位。2.2典型设备危险源。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的介质条件复杂且长期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状态下运行易发生泄漏、爆炸等重大事故。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从“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设备;(2)压力表、安全阀等未进行定期校验;(3)锅炉、压力容器未进行内外部检查。从“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锅炉腐蚀现象严重;(2)锅炉、蒸汽管道保温材料破损;(3)锅炉、压力容器有跑冒滴漏现象,各装置、仪表等不灵敏,显示不准确。从“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操作人员上岗管理不严格;(2)对锅炉、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等定期校验的管理督促不到位;(3)锅炉、空压机技术档案管理不完整;(4)工作记录检查管理不到位。

3安全风险管控

在安全管控过程中,从典型案例和故障分析中建立完善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危险源信息库,进而改进设备风险“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闭环管控。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把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目前,结合工作实际,以现有安全管理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3.1细化管理标准,明晰责任主体。通过对发生的典型事故和典型问题尤其是惯性事故和惯性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依据危险源识别,定位设备管理人、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其车间部门,制定细化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依靠“干部履职考核管理”和《职工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安全专员量化考核、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现场检查写实、重点设备挂牌、周日重点信息追查等具体措施,形成对设备安全风险的过程管控。3.2强化安全教育,降低人为失误。在人-机-环-管系统中,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对象是行为人,据统计由于人为失误直接或间接造成系统失效高达70%~90%。行为人即车间所有干部职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全风险管控的成效。对此,一是通过对干部职工进行强化安全教育,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建立安全意识,掌握岗位技术技能,明晰岗位有关重大风险,清楚违章操作后果,激发全体职工自觉学习业务技术,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对新技术、新装备的了解和掌握,保证设备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贯穿与日常工作的各个阶段,二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车间班子和车间职工每周集中组织一次安全风险管理学习,并在学习中开展安全讨论,根据新情况新形势,不断研判新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防止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3.3加强监督管理,实现过程管控。一是通过在车间每个班组设置一名或多名专(兼)职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指导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强化作业控制,确保设备检修质量达标,设备运行质量优良,职工人身安全可控。二是加强车间干部职能专职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紧密结合车间安全工作现状,实施好安全风险管理,逐步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三是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对研判出的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对工作现场,做好安全监督与检查工作,避免由于对危险源管理不善、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3.4建立并完善“信息库”,提高事故预警能力。分析铁路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如图1所示)得出,充分利用和管理由“事故信息”、“故障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和“处理信息”等数据构成的“信息库”是科学管理与决策的前提,建立并完善“信息库”是有效管控安全风险的核心之一。将已积累的现场监控数据、设备故障信息、事故分析总结信息、安全隐患排查信息以及安全风险信息等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建立设备安全管控“信息库”,并持续更新维护,为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更科学客观的依据,从而更加有效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进而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近年来,该车间在引进推行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现有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完善安全风险“信息库”,进一步推进设备安全风险管控,保证了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实现了安全生产1万天。

4结束语

本文从江岸车辆段设备车间的实际出发,将既有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相融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办法。为提高铁路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铁路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设备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升能力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仍然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办[2016]2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创新安全风险管理加强2016年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意见[s].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铁路企业;安全风险;流程管理;职业素养

新时期,社会对铁路运输安全与运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铁路运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要加强安全建设,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铁路企业应制订科学、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督促安全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尽可能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铁路职工的心中,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全员化,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针对铁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降低风险因素对铁路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生产和运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众所周知,铁路运输的经济发展与风险是并存的,庞大的收益背后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铁路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积极应对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虽然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然而由于铁路运输的线路长,外界环境较为复杂,尚不能实现技术的全面覆盖,仍然需要依靠人力管理。因此,铁路企业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铁路运输的长治久安。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

2.1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不难发现,领导的不作为往往是根源所在,部分领导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很多工作都敷衍塞责,推卸责任,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重要职责,无法深入研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漏洞,上行下效,基层职工的工作态度松散,安全隐患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安全事故因而屡屡发生。要想确保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组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加强作风建设,肃清不良风气,营造廉政、勤政之风,使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用心发掘铁路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与之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全体干部都要行动起来,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行事,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②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知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风险和事故的分析能力,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③制订绩效考核机制,将领导干部的业绩与管理工作挂钩,对干部下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的次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量等进行量化,通过绩效考核平台直观地体现出来,作为考核和追责的重要参考依据。

2.2强化流程管理

所谓“流程管理”,就是将铁路生产运营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每项工作都属于系统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管理,使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作业,从而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要想实现流程管理,必须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①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科学、简洁的作业标准,每个岗位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要对岗位职责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一旦该环节出现疏漏,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②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前后两个环节之间互相监督,共同合作,确保作业达到规定要求。

2.3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

提高职工职业素养是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为此,需要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①提高业务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来促进基层安全水平的提高。②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并熟知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时时处处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行动;“对标”就是按标作业,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一章不违、精检细修”的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

2.4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目前,铁路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客观情况的变化需求,保证安全需要思想工作与时俱进,发挥比以往更加强大的作用。鉴于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解职工心理压力,调节职工情绪波动,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职工最关心、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入手,解决职工面临的困难,把职工的心理、情绪导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面。②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心态,增强职工自我控制能力,使职工以平和、冷静、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③尊重职工,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营造严格管理的良好氛围。这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④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通过打动人心、触动灵魂的文化熏陶与感化,唤起干部和职工的文化自觉、使命自觉,真正把安全作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追求,每个人都立足岗位,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不懈努力。

3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这一理念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铁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以优良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岗位工作。除了制订科学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之外,还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和基层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铁路运输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以营造安全的铁路运输生产环境,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王芳 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