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分析 -ag尊龙app
时间:2022-09-20 08:31:52
导语: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电影行业迅速崛起,为人们带来诸多优秀作品。动画电影作为影视行业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备受观众喜爱。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动画电影中都缺少文化输出,在美学形态、风格特色方面均不具备中国特色。而近几年国风动画电影数量明显增多,最终实现了本土化发展,美学风格也独具特色,对于中国特色文化起到较好的传承。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土化
美学风格中国动画行业经过百年发展,经历了巅峰时期与低谷阶段,在突破重重阻碍以后,本土化美学风格初具雏形,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也层出不穷,如《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均是较受欢迎的动画影片,其中展现了较多中国特色元素,并映射出深刻道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诞生,无一不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本土化美学风格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是十分必要的。
一、动画电影概述
动画电影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动画电影以其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已逐渐变成一种可继承、可传播的民族文化。从现如今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动画电影数量不断增加,也为人们带来了较为良好的视觉效果。目前,动画大国是美国与日本,这两国的动画风格不同,差异较为明显。美式动画主要以数字化电脑制作为主,人物形象、动作较为夸张,且剧情发展较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美国人的性格特征,迪士尼是主要代表;日式动画主要是以赛璐珞、喷笔绘制为主,能够展现出一种唯美的风格,人物造型优美、内容剧情丰富、节奏缓慢是其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众多。中国动画则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科技水平的提升,动画电影创作也明显增多,《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大圣归来》《姜子牙》等,都是较为经典的动画电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这也标志着我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二、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土化所面对的主要困境
本土化主要是指某地区、某民族独特的人文内涵、文化、风俗,更加倾向于本土某一种价值理念,且具有深刻认同感,即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民族思维、习惯的沉淀与结晶,从古至今,都具有独特性,是基于时代发展情况所形成的。动画作品本土化发展说明在动画创作过程中,会融入较多本土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从不同层面展现出本民族特色。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动画电影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仍然面对一些困境:第一,大多数动画电影作品中,很难完全体现出中华文化底蕴,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如今创作者对中国特色本土文化的挖掘深度不足,通常只能运用、融入一些大众熟知的本土元素,而缺少发掘意识与精神,导致中国特色元素难以在动画电影中体现。第二,创作艺术、创作手法、核心技术等更多是模仿国外叙述的表达方式,缺乏中国特色故事的情节与特点,在高新技术掌握上也仍然存在不足,这是由于我国动画电影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掌握不够全面,且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还处于升级转型阶段,无法为当前动画电影作品创作提供高水准的技术支撑,因此,还须在今后加快发展进程。第三,生产、运营模式上更加注重数量,忽视质量,且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方面的因素影响,为迎合市场、提高销量进行动画电影设计,导致作品本身缺少可探索性,在艺术品质表达上存在一些漏洞,即使融入一部分中国特色本土文化元素,也无法与整体故事叙述和发展相互联系,因此效果不佳,还须在今后持续探索。
三、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土化美学风格的审美特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下这些文化已经被融入艺术创作,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动画电影,作为弘扬文化、传承并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应当发展本土化美学风格,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现下,本土化美学风格审美特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故事塑造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创作题材一直都在探索中前进,立意通常是借助神话、寓言等,融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幻觉艺术风格,即创作者通过特殊的艺术媒体手段,让观赏者认为自己看到的幻化空间就是真实影像,提高人们的观感。比如《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当代动画电影改编所参考的主要内容,虽然在题材上尽显神魔内容,但却不单单具有荒诞幻惑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深刻寓意,能够深刻反映出现实。最早将《西游记》改编成动画电影的是在1941年拍摄的《铁扇公主》,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在创作手法、技术、艺术元素上,借鉴了美国动画的制作模式,但却反映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艺术等融入了作品创作中。这一作品创作,最终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风格。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土化美学风格中,故事塑造的审美特征能够更好地突出本土化现象。
(二)艺术形式
中国动画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学习西方,还将中国戏曲、绘画艺术中的空间处理方式融入其中,造型、意象、审美、题材等,也均是中国特色符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本土符号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体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本土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在本土视觉符号中,动画造型表现可有多样化形式,能够更好展现出独属于中国的特色文化。比如,《神笔马良》中,充分利用中国剪纸动画艺术,以皮影、民族剪纸、传统戏曲服饰等为创作元素,真实且生动地展现了我国的特色文化;《桃花源记》中,也利用皮影艺术较好展现动画人物形象,利用工笔、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配合现代计算机三维技术,生成花草、树木、溪流等,使整个动画具有较强质感,整个画面细节也更加清晰灵动,超薄的人物形象以及奇特转身,更是能够带给人别样且新奇的感受,是中国艺术的直观体现,民族特色鲜明。从艺术形式的运用上,能够清楚了解到本土化美学风格的审美特点,这种审美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三)本土色彩
色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民族特色,也是视觉艺术中较为主要的构成部分,这主要是受文化背景、民族审美等的差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动画电影在色彩搭配和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形成具有独立性的色彩体系。在西方动画电影中,色彩运用主要是追求物象的实际光影效果,造型、色彩必须相互统一,追求高还原度,同时还赋予了一定夸张成分。中国传统动画,主要是以绘画色彩效果为侧重,根据内容、景象变化,予以不同色彩,不是盲目追求丰富多样的色彩感,而是利用色彩,抒发情感,在动画中营造良好意境,可以说中国动画设计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语言艺术。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时,也同样会沿用这一特征,色彩搭配运用,通常与本民族绘画、色彩、服饰等艺术相结合,战国帛书、汉代画像砖、敦化壁画、水墨丹青,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搭配,也正是这些色彩的运用,使电影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美学风格的审美特征,则是借助民间、民族特色和传统视觉符号,将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与观感。
四、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本土化美学风格的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现如今我国的动画电影创作已经较为成熟,摆脱了传统创作观念的束缚,实现了本土化发展,并诞生了诸多作品。而面对新时代,本土化美学风格必须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文化输出,充分展现东方文化特色。
(一)注重本土与国际交互
目前,世界经济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各个国家的动画电影,逐渐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本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美学风格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也会利用自身特殊的表现手法,弘扬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审美趣味,在为观众带来良好视觉观感的同时,也能将各个时代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展现出来,弘扬了特色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注重本土化美学风格与国际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在发展方针上,应善于发掘中国本土的特色美学文化,依托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全新风格,同时发现现阶段动画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再从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活动中汲取养分、素材,在艺术层面和技术手法上,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部分先进技术与艺术理念,实现中西方相互融合,在展现本土化美学风格的基础上,较好对接西方文化,开辟国外市场,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二)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艺术相互融合
动画电影创作中本土化美学风格若是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并且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元素与养分,更好地塑造动画电影人物的角色形象。在表现手法上,可以借鉴国外电影,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进行自主设计,以更好地塑造人物的角色,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观感。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引入古典故事作为基本框架,展现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追求,同时应深入发掘民族心理,最大限度彰显本土化美学风格特征。这些都是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必须学习的内容,要对民族本土文化抱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发掘,以便更好地呈现中国特色文化,展现中国特色。
(三)深入发掘本土文化特色
本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特有的,中国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包含神话文学小说、特色文化符号,等等多样内容,这些都是具有开发价值、值得创作者在动画电影创作中深入发掘的本土文化。《大鱼海棠》中包含了较多中国本土文化,在这一影片中,建筑物带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建筑取材于福建土楼,是中国特色建筑,在国外动画电影中较为少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且《大鱼海棠》中出现的所有土楼都有名字,例如灵婆居住的“如升楼”,每个楼的门口都贴着对联,这也是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一点。除了建筑,人物服装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椿、湫着装均为红色,而这种“中国红”,文化特征就非常鲜明,男女着装差异,也能体现出中国文化,椿在下雨的晚上去找灵婆时,拿的是油纸伞,湫则戴着草帽、穿着蓑衣。牌匾元素在动画电影中随处可见,这些元素均能体现出中国元素,其中有两处较为特殊:一处是“天行有常”,挂在如升楼灵婆桌子的后面,出自《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暗示了椿的行为是逆天而行;一处是“慧纳万川”,挂在灵婆的如升楼中,隐含了包罗万物的思想,寓意着即使知道椿的行为逆天而行,但灵婆仍然给予帮助,展现了思维的开放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动画电影是影视行业中十分重要的作品类型,也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创作本身具有多元化,能够较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美学风格发展趋势鲜明,而其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故事塑造、艺术形式、本土色彩几个方面。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应继续坚持本土化、民族化与国际化交互创作的路线,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最终形成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相互和谐、统一的局面,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小锋,解梦伟.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2]余洪.国产动画电影的本土化美学风格探析[j].大众文艺,2019(21).
[3]陈少鹏.新探索与新发展:构建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创作的新“中国学派”[c].2019第四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论文集,2019.
[4]荣琪明,阙镭.以《山水情》为例探索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特征[j].电影评介,2016(8).
[5]李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内容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神州,2020(2).
[6]宋磊.近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成果[j].中外文化交流,2018(6).
[7]李曼丽,罗斌.动画短片创作的本土化研究[j].当代电视,2015(1).
[8]荣琪明,阙镭.以《山水情》为例探索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特征[j].电影评介,2016(8).
作者:周颖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