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川金丝猴的繁育研究-ag尊龙app

上传:lizzier61111 2023-03-02

被举报文档标题:圈养川金丝猴的繁育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圈养川金丝猴的繁育研究

摘要:以福州动物园圈养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对福州气候、饲养环境设置、饲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其存活率和繁殖率,分享饲养管理经验,以供同行间经验交流。

关键词:圈养川金丝猴、环境、饲养方式、繁殖、疾病预防

金丝猴隶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陕西和湖北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

1川金丝猴生物学特性

川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性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拔1400m以上寒冷潮湿的高山森林中,那里的空气相对稀薄得多,鼻骨越短、越有利于呼吸时减少吸气的阻力。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川金丝猴两颊和额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鼻孔上翘的朝天鼻,因此,金丝猴也被叫作仰鼻猴[2]。正常情况下川金丝猴寿命可达20~25年。食性广,以树木的嫩叶、幼芽和花序为食,偶尔捕食幼鸟、鸟卵、昆虫等[3]。

2饲养地自然环境概况

川金丝猴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10~20℃,低于零下5℃或高于30℃时应采取保温或防暑降温措施,川金丝猴适宜的湿度为30%~70%,当环境湿度低于20%时,应采取加湿措施。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相对湿度约77%。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8℃或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比较潮湿、闷热。而福州动物园位于福州北侧,雨水多,绿化覆盖率高,环境湿度大,温度高。所以,在福州夏季应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防止川金丝猴中暑。

3圈养环境的设置

福州动物园川金丝猴的饲养场地位于园区北区的最高处,是一块天然山地,该高地既保证了笼舍的自然光照和通风,也远离喧嚣环境。该笼舍为钢构结构,由6cm×6cm菱形网格状的不锈钢金属网围成,整体高度约10m,面积约465m2,网内分3个外场、6间内舍及1个工作通道。3个外场内均种有大量非川金丝猴喜食的无毒绿植,这些绿植可供川金丝猴遮阳、隐藏、玩耍等。外场自然地面上有铺设成片的草坪。每个运动外场配有伞状木质栖架供金丝猴休憩,可遮阳也可避雨。中间的外场北面坡上建有内舍6间,内舍由4.2cm×4.2cm正方形网格的金属网构建而成,根据环境坡度,内舍建有两层,两层之间为工作人员工作通道,面积约7m2。通道下一层有3间内舍,内舍地面为硬质水泥地面,地面略有坡度,防止积水,便于日常打扫卫生。通道上一层有3间内舍,其中2间地面为自然泥土地,还有1间是上下两层屋顶的水泥大平台,内部设有1个伞状栖架。除大平台内舍是设置伞状栖架,其余5间内舍均安置1个保温木箱以供休息。木箱长80cm、宽60cm,前高62cm、后高69cm;前后形成有一定倾斜度的木箱屋顶。木箱固定在1个60cm高的四脚木架上,放置在内舍一角,牢牢固定。置身木箱可给予川金丝猴一定的安全感。6间内舍与3个外场可通过拉门相通。内舍之间的工作通道将人与动物隔离,方便日常的过笼操作,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园内现有川金丝猴概况

福州动物园从2008年搬迁至新园期间,川金丝猴数量从最早的2只,经过自然配对繁殖以及从其他动物园引入新成员,再配对繁殖,到后来的转移成员及个别成员生病死亡等,目前现有川金丝猴数量为5只。

5川金丝猴饲料管理及日粮管控

5.1饲料验收及加工

对提供给川金丝猴的饲料严格把关,杜绝来自污染区和疫区,且饲料中的蔬果、树叶每日由工作人员检测,确保饲料的安全性。饲料品种尽量多样化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需求,同时,南方潮湿多雨,需特别注意防霉,饲养员每日都会仔细检查精料、水果、蔬菜是否霉变,并且清洗干净后再加工切成约3cm×3cm大小,便于投喂。

5.2饲喂方式

川金丝猴属于叶食灵长类动物,饲喂时应先提供青绿饲料树叶后再给予精料,须严格控制精料的量,过多会造成胀气及消化不良,过少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其中树叶应满足金丝猴随时采食,精料、果蔬饲喂间隔时间应不低于6h,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川金丝猴的消化道疾病[4]。福州动物园对川金丝猴采取单只过笼、分别投喂的方式进行饲喂,以便观察每只个体的食欲及健康状态。且分次投喂,2次/d,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30-10:00、下午15:00-16:30。同时,每日应提供足量且清洁的饮用水。

5.3川金丝猴日粮管控

5.3.1川金丝猴日粮配方

5.3.2川金丝猴窝头配方

6金丝猴繁殖管理

6.1性成熟及发情期管理

川金丝猴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在秋季与初冬季节处于繁殖旺盛期,性成熟年龄一般在4~5岁,雌性早于雄性。笼养条件下,雄性个体4岁开始出现交配行为,6.5岁开始出现明显的射精行为。雌性首次月经3.6岁,首次生育年龄为4~6岁[5]。成年雌金丝猴年龄在6岁以上、雄性在8岁以上属于成功繁殖阶段。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来讲,其交配盛期处于金秋季节,该季节野果遍地、食物丰富且富有营养,产仔集中于3~5月份,以4月份最多[4]。

6.2配对繁育方式

以近期繁育成功的雌性川金丝猴“十五”与雄性川金丝猴“金宝”的繁殖配对为例,细述福州动物园川金丝猴的配对繁育方式。圈养金丝猴同笼饲养难免出现抢食行为,故福州动物园对川金丝猴采取在不同笼舍分开饲养、喂食。到了繁殖期,当年8月开始观察雌雄猴发情情况,发现雄猴会阴区呈天蓝色,雌猴会阴三角区肿胀、变大、呈轻微红色、有褶皱时[6],即可将“十五”与“金宝”合笼配对。一般是在上午分别饲喂后再将2只合笼,下午喂食时再将2只过笼分开并喂食,而后观察雌雄猴状态再进行几次合笼,每次合笼5h。合笼2个月左右,观察到雌猴有挑食表现,且腹围增大,种种迹象表明已成功配上[7]。之后便不再合笼,分别单独饲喂,并观察"十五"孕期的精神行为及身体状况。

7母猴和幼仔的护理及观察

7.1母猴的护理与观察

川金丝猴“十五”孕前和孕期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充适量维生素、钙片等。2022年4月8日产下幼仔“多多”后,增加饲喂益母草等促排恶露,其日粮也相应作出调整。哺乳期间由于哺育幼猴,营养需求量大,出现脱毛、水肿、消瘦现象,再次调整哺乳期日粮。孕期前后为母猴提供的日粮。

7.2仔猴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幼仔“多多”出生后,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8疾病预防

8.1消毒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消毒,保证消毒质量。笼舍内外场由消毒公司每周来园消毒1次,日常操作中饲养人员不仅每日消毒金丝猴的食盆、饮水盆,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清理干净的水沟、内舍以及工作通道每周消毒1~2次。

8.2驱虫

由园方兽医院安排时间发放驱虫药,饲养人员执行驱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8.3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暖

8.3.1防暑降温

福州夏季温度较高,为了减少热应激,防止川金丝猴中暑,特别是为了能让哺乳期母猴和仔猴安稳渡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炎热的高温天气:(1)给内舍屋顶铺设黑纱遮阳布,减少热辐射;(2)每天给内舍平台喷淋、洒水;(3)提供一块25kg冰块放置在内舍通道,降低室温;(4)在内舍工作通道放置地扇,保持内舍通风凉爽;(5)在母猴和仔猴的内舍外放置水循环空调扇,控制内舍温度;(6)每间内舍均提供干净且充足的饮用水和夏桑菊凉茶水。

8.3.2防寒保暖

福州冬季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为5~10℃,冬季时常有雨,湿度大。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过冬:首先,在内舍四周围上厚实的防风布,加强内舍保暖性;其次,给内舍的小木箱放置稻草,供川金丝猴休息。

8.4专人专岗

应尽量确保饲养人员专人专岗,防止传染病在不同动物群体间交叉传染。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要每日注意观察动物精神状态及行为有无异常,配合兽医定期采集粪便、尿液等进行疾病预防筛查,及时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杜绝传染病、流行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保证动物健康。在疾病治疗期间,兽医要及时根据饲养员反馈的信息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二者相互配合才能确保治疗过程顺利。

9小结与讨论

福州夏季气候高温、高湿,不利于圈养川金丝猴健康,特别是对繁殖期的母猴以及幼仔。因此,在保证笼舍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工作的前提下,还应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减少热应激,防止中暑。繁殖期间为保证母猴顺利分娩,须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单独饲喂,避免其他地位高的雄猴等抢食而出现营养不均,并根据不同阶段营养需求及时调整日粮,防止精料过多而造成胀气等肠道疾病。鉴于福州动物园的圈养川金丝猴种群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暂,不能进行大数据对比,是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王长美,孙伟东,葛超.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j].畜牧与兽医,2020,52(3):135-138.

[2]杨敬元.川金丝猴:灵长类动物中的"颜值担当"[j].绿色中国,2020(23):54-57.

[3]赵建友,孟晓岚.川金丝猴饲养与繁殖[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7):78-80.

[4]刘学锋.川金丝猴饲养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6-17,65.

[5]苏彦捷.金丝猴的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1.

[6]贾琳琳,李炳志,王良增,等.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j].养殖与饲料,2021(3):58-59.

[7]孙修芝,李枝,董凤友.金丝猴在寒冷地区的饲养与繁殖[j].野生动物,1997(2):25-27.

作者:张灵芝 单位: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