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案例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9 09:32:02

毕业论文案例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问题;案例教学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大四这一学年面临着实习及就业的压力,许多学生真正花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再加上本专业的尴尬处境——真正对口的实践机会并不多,更加大了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的难度。董淑慧(2016)以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208篇毕业论文为例,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选题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情况,且汉语本体研究、纯文学研究以及中华文化研究比例偏高。刘弘、杨欣怡(2017)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genreanaly⁃sis),发现华东师大本科生撰写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引言结构存在着头重脚轻,复合语步较多等问题。笔者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经历也发现,每一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因此,本文打算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谈谈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试图从案例教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1.正文前存在的问题

1.1主标题的问题。主标题即论文的题目,应该扼要、简明、有吸引力,必要时可以添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强调。此外,还要求能体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本科生毕业论文主标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冗长不简明;大而含混;谦辞滥用等。案例一:《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ⅱ)》(第2版)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词汇匹配研究①此标题中,像“中级”“ⅰ、ⅱ”“第2版”等涉及到教材的水平等级、册、版次等的信息并非关键信息,可以放到正文中加以说明,不一定要体现在标题里,以免造成标题过长。案例二:浅析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障碍作为平时写的小论文,我们可以“浅析”“试论”,不过作为学位论文的标题,最好避免用这一类谦词;其次,标题中的关键词“汉语写作障碍”涵盖了留学生在运用汉语写作各种文体时遇到的障碍,包括的范围比较大,要论述的对象比较含混,而论文实际上只拟探讨留学生在参加hsk六级作文考试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因此综合以上两点,上面的标题若改为“留学生hsk六级写作障碍研究”可能更好一些。1.2摘要的问题。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该简洁地展示研究的目的、方法、结论和意义等。周小兵(2017a)指出,“好的提要①,读者看完后,能基本掌握论文内容,基本判断是否有研读全文的必要,基本了解这篇论文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提要应该包含论文最核心的材料和观点。”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不简洁,把一些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二是简单罗列各章标题和主要内容,没有总结出论文的主要观点或结论。以下是一篇毕业论文初稿的摘要:案例三: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进入21世纪,更是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快速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新形势向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汉语口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口语教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口语教材,表现出对教材研究的缺乏。《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汉语纵横(会话课本1)》则是留学生本科必修课系列教材,这两本口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通过这两本口语教材的比较研究,呈现当前口语教材的编写现状,并试着探讨其优缺点,为日后的口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提供参考。(《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与《汉语纵横》比较研究)在案例三中,“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的缺乏”这135个字,本来适合出现的位置应当是正文的引言部分,放在“惜字如金”的摘要里是很不合适的。而这段摘要的后半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呈现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的,但却只是泛泛地说“呈现当前口语教材的编写现状,并试着探讨其优缺点”,读者还是不知道通过这两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像这样简单说明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在功能上与学位论文的目录是重复的。1.3目录的问题。目录的问题其实主要反映的是文章结构的问题,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写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论文目录要求逻辑清晰、结构匀称、标题简洁、形式整齐。本科生论文目录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论文主标题与目录中章标题或节标题相重合;结构不匀称,某些章节的内容过多;逻辑不清晰,某些章节的内容互相牵扯包涵;章节数太多,重点不突出。案例四:有一篇论文的标题是《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以菲亚纳兰楚阿教学点为例》,其文章目录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菲亚娜兰楚阿教学点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第四章影响菲纳教学点汉语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论文主标题的内容应该能涵盖论文各章标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而不应该是逻辑上的平等关系,可是细看案例四的第三章的标题“菲亚娜兰楚阿教学点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只是从形式上对论文的主标题“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以菲亚纳兰楚阿教学点为例”进行重述而已,语义上几乎完全重合。案例五:论文《留学生hsk六级写作障碍研究》目录:一、引言(一)研究现状(二)问卷设计二、调查结果(一)构思定型阶段写作障碍:1时间方面;2词汇方面;3材料理解方面;4心理方面(二)谋篇写作阶段写作障碍:1文章内容方面;2句子选择方面;3语法方面;4写作练习三、结语可以看出,该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就一章,所有的内容全部堆积在这一章里,使文章的内容分布极不均衡,其实完全可以把第二章拆分成两章,使文章从总体结构上更加匀称一些。案例六:论文《新hsk六级考试中的成语研究》目录第一部分:引言: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汉语教学大纲和权威教材中成语收录情况的调查分析1、《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分析2、《新hsk考试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分析3、对外汉语权威教材中成语的收录情况分析(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第三部分:《hsk真题集》五套样卷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分析1、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2、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分析(出题点)3、新旧《大纲》的成语收录与样卷的成语考察之间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建议及学习策略案例六的研究对象是新hsk六级考试中的成语,各部分都应该紧扣这一主题。第二部分对汉语教学大纲的成语收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理解,因为要知道考试试卷中成语的出现是否与大纲吻合,超纲率是多少等,就要把“大纲”和“试卷”进行对比,但是本部分还对权威教材中成语收录情况进行分析则显得不太必要,相反,倒是可以把第三部分的第3小点移上来放到第二部分,使第二部分的主题重点放在解决“大纲”和“试卷”成语的对比问题。论文第三部分的主要问题在于下级标题太空洞,“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统计”“阅读部分中成语真题的分析(出题点)”,这样的标题让人读完以后,还是不知道作者想做什么,是如何去统计,对出题点进行分析又是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实质上都反映了作者头脑中对于整个论文的构架还不甚清晰,以致各部分之间内容互有牵扯、小标题表示的内容含混不明确。

2.正文及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

2.1文献选取的问题。文献的选取是进行研究现状陈述、文献综述的基础。另外,文中为了证明某些观点,也需要相关文献的支撑。本科生毕业论文关于文献的选取这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选择的有些文献学术质量令人质疑,比如要界定一个重要概念,不去认真查有关专业参考书,而是随意地引用“百度百科”;过多地引用尚未在正式刊物发表的硕士论文,如本人指导的一篇论文《柬埔寨暹粒地区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未来光明国际学校为例》,一共7篇参考文献中,有6篇是硕士论文。一般来说,我们要尽量选取重要刊物上的论文。只在网络公开的硕士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引用时要慎重,应在认真研读后确定值得参考,才列为参考文献;且引用数量不宜过多。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常引用一些质量不高的期刊文献。案例七: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围绕“程度补语”而选取的部分文献《浅谈现代汉语极限性程度补语的xx》,科技经济xx,20xx.《网络新兴极性程度补语“xx”xx》,xx语文,20xx.案例七的第一则文献,明明是一篇研究语言本体问题的文献,却出现在以“科技”“经济”为主要领域的杂志上,这样的文献引用时应特别谨慎;第二则文献,确实是发表在语言类期刊上,可是细查一下这本刊物,竟是一本旬刊。语言类专业期刊的周期一般是双月刊或者至少是月刊,引用类似的周刊、旬刊、半月刊之类的期刊,尤其要注意判别文献质量。2.2文献综述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要有文献综述,不仅让读者对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个大概的了解,也让写作者能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从而使研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研究。周小兵(2017b)提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常见的毛病里,有两点也是该专业本科生常出现的问题,即:(1)只述不评。每个论著介绍一两句,说它研究了什么,没有自己对文献的客观评价。(2)没有建立关联。既没有阐释前人的研究对本研究的启发,也没有指明自己需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哪些问题。除此以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比如,完全没有文献综述,直入研究正题;不知道文献引用的基本格式和规范,不会对文献进行分类介绍,以及在介绍文献时不注意区分应该重点介绍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和只需一般提及的文献,平均用力等等。案例八: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就专门研究某一系列教材来说,《口语速成》还是一套比较热门的教材。周婉梅(2011)将《汉语口语速成》系列评价为短期汉语口语教材的经典之作。曾玉(2008)从教材的针对性及编写原则、词语与词汇量的选择、课文的趣味性以及课文的难度四方面简要评析《口语速成》。黄方方、孙清忠对《汉语口语速成》课文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崔秀霞(2013)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依据,比较分析了《口语速成》和《汉语初级口语》(下册)。李镮(2014)从课文、词汇、语法等方面将《汉语纵横》和《发展汉语》(初级)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汉语口语速成》系列教材的研究还是有不少,而《汉语纵横》的研究则相对缺乏,并且,目前还尚未有就教材本身,对《口语速成》以及《汉语纵横》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与《汉语纵横》比较研究)案例八中,文章的主题是要对《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和《汉语纵横》进行比较。作者一共介绍了五篇相关文献,既没有分类,也没有选择一两个文献进行重点介绍。其实前三篇文献是一类,属于对单本教材的研究,后面两篇文章是一类,属于对相关教材的比较研究。此外,由于没有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价,所以也看不出这些文献与作者将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联,仿佛是为了综述而综述。虽然该文献综述第二段似乎也谈及了为什么要对这两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但是任何一个科学研究的意义并不取决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少或研究成果少,而只在于该项研究有其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2.3格式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有基本的格式规范,比如每个自然段首要空两格、语句通顺连贯、无错别字、字间距和行间距以及页边距等既要合适又要统一,不随意换行等等;涉及到引用作为分析对象的语料,一般用不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宋体、语料用楷体)显示。但是即使在一些毕业论文定稿中,还常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方面易出现不规范问题的还有图表、引文的标示及参考文献。对于图表而言,常常出现图表的左右边距超过正文的左右边距;图表不居中;没有图题或表题;或者图表没有编号,以及图题或表题的位置不居中等等。在先说明出处后呈现引文时,很多本科毕业论文作者不知道采取“作者(年份)”的格式。案例九:赵新燕(2000)在《海外华裔儿童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中提到编写儿童汉语教材应注意:教材内容必须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标准中文》与《轻松学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案例九中,介绍引文的出处时已经标明了作者和年份的信息,如果读者对此文献想进一步了解,只需要按照这些信息去参考文献中即可找到这条文献,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因此没必要再出现文献标题。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必须清晰、准确。对于某一条参考文献,如果读者觉得有需要,能较容易地根据该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找到该文献。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的问题较突出,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不标出文献标识码,或者漏写错写标点符号、期刊文献的刊期等等。案例十: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1]王恩界,武玉香篱,范氏清平.汉语学习动机、策略与汉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调查.《扬州大学学报》2013年6月第3期[2]齐文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交际性练习考察研究——以《汉语口语》和《汉语口语速成》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3.[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按照一般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案例九的第一条参考文献漏写了文献标识码“[j]”,刊物《扬州大学学报》在参考文献里一般不需要加书名号,后面也只需要以“年份(刊期)”的形式标明刊出的时间信息;第二条参考文献是没有标明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第三条参考文献中,专著《现代汉语通论》并不需要加书名号,而且出版社前一般要写明出版社所在地,专著的时间信息可以只写到年份为止。

3.案例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上文只是选取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成稿中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还是有必要加强写作教学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讲解。在讲解具体的学术论文行文规则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使讲解不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规则层面,让学生能明白地了解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哪些做法是符合要求的。央青(2011)指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以案例为范例,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促反思。案例十一:本文对《新hsk词汇大纲》、《hsk六级真题(2014版)》的五套样卷中出现的成语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套样卷出现成语为67.8个,当中约七成为超纲成语词汇;阅读部分对成语的考核力度最大。通过对样卷的具体试题进行分析,从命题角度及命题选项的设置两方面入手,得出结论:(1)语义理解在成语试题命题中占最大比重,语法考核最少;(2)命题选项设置一般从成语的理性义、色彩义、具体用法这三个角度出发;(3)成语试题在命题上尚存在超纲词汇过多、分布随意、过于侧重考察语义等问题。据此,笔者对新hsk六级成语试题的命题及成语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新hsk六级成语的研究》摘要)比如,我们在讲本科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时,可以首先给学生两则摘要的案例,如(上文的)案例三和案例十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两则摘要的构成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则摘要比较好?哪一则摘要不符合要求?为什么?由于这两则摘要有鲜明的对比,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比较容易地讲解清楚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淑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刘弘,杨欣怡.基于语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类论文引言结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02).

[3]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与写作(下)[j].国际汉语教育,2017(02).

[4]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与写作(上)[j].国际汉语教育,2017(01).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创业

当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过剩与传媒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前沿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栏目策划、节目编导、文稿撰写、采访、摄录、剪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作为本专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与媒体机构的合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和专业化,是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选题多于实践应用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既有精神产品属性,又有文化商品属性。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编导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创意性,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只撰写毕业论文,且论文选题多为理论研究,实践应用选题往往也缺乏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理论研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修养和理论积淀,这对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范围,最终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快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实际相距甚远,对传媒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本没有借鉴意义,更不要说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且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因此,毕业论文没能很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学习兴趣缺乏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毕业论文与就业之间的关联性弱化,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日渐降低,对毕业论文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往往认为论文撰写质量的优劣对未来就业没有太大影响。同时,安排在教学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毕业实习、就业、考研的时间和精力产生冲突,他们往往是在实习、考研或找工作的间隙东拼西凑地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只求能顺利通过导师审核拿到相应学分毕业就行。这导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多数毕业论文的选题缺乏新意,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原创的毕业论文比重逐年下降。

(三)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超负荷指导必然带来系列问题。而且部分指导老师自身的双师素质不强,对一些应用选题、前沿问题研究及实践性强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较为吃力。这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四)毕业论文管理监督不到位

虽然各高校从宏观角度对毕业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毕业论文后期评阅及答辩时仍会存有一些问题,例如论文题目与内容不符、论文结构混乱等。这说明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管理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组织管理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和院系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

设计的改革思路为顺应全媒体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在校媒合作的基础上,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论文进行改革。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与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出发,在黄淮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规范性”的基本要求和“企业命题、学生完成、双师指导、市场检验”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文化传媒学院在产学研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逐步形成一条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立足当前传媒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在校内教师和业界导师双方共同指导下,学生独立在实践中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研究成果对传媒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具有应用和指导价值,真正体现“真题、真做、真教、真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媒体实践,分别从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专业化,选题来源及选题内容的实践性,双师共同指导、管理、考核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适应媒介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一)立足学生实际,鼓励应用性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在工作实践中确定应用性题目,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和撰写质量,并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开展应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根据学校的规定、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鼓励来自社会生产实践的、应用性强的论文选题。同时,高度重视选题质量,严把选题关,选题由指导教师、教研室、院系三级审核,保证学生所选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用性,难易程度适中,做到一人一题。

(二)增加“作品创作 小论文 过程文本材料”的毕业设计新形式,合理设定毕业设计创作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色鲜明,实践性突出。以往毕业论文形式单一,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整合和理论研究能力等,这与传媒行业对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素养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原有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增加毕业设计创作的新形式。毕业设计的核心是视频作品的创作,包括前期策划、文案创作、中期拍摄、后期编辑等多个环节;同时也强调应对毕业设计的整个创作流程进行客观记录,以及对创作实践进行全面、客观地理性分析与评价。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由改革之初的“视频作品创作 毕业设计说明 相关文字材料”发展到现在的“视频作品创作 毕业设计小论文 相关文字材料”组成。初期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时,往往学理性不突出。为进一步强化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和专业化,学生在完成作品创作和相关过程文字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撰写毕业设计小论文,将实践与学理有机结合。通过毕业设计能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合理设定毕业设计创作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的作品类型多样,包括纪实类作品,例如电视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文艺类作品,例如微电影、电视栏目剧、文艺节目(娱乐节目、综艺晚会)等;影视广告类作品,例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创作方向。2.严格要求毕业设计小论文的质量。小论文是以毕业设计作品为主要案例,结合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所写的研究分析性文字材料,其主要内容和要求与毕业论文基本相同,字数相对较少。3.规定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创作过程中的相关文字材料。毕业设计应根据作品类型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过程材料,具体包括策划书、导演阐述、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采访提纲、拍摄提纲、解说词等。

(三)探索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和双师指导的新形式,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由于毕业设计的创作环节较多,涉及选题、策划、文案、采访、拍摄、后期制作等,独自一人完成毕业设计的难度太大,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通过团队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对于多人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题目,在让该组所有学生参与整体方案设计的同时,明确每个成员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设计小论文上加以区别,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全面的训练。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导师,与我院专业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老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对专业发展有较系统的认识和研究,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科专业发展的脉络。传媒业界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媒介市场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但相对缺乏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深度难度及指导过程规范等的把握。双师共同指导,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在考核环节,组建双师型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由校内教师和实训基地业界指导老师共同组成,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考核。通过联合指导、联合答辩将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设计结合,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业务能力,引入业界评价也使毕业设计的评判更客观公正。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文件,有效提高工作规范

为保障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逐步完善并制订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定、毕业设计工作实施方案等质量管理文件,明确了毕业设计工作在选题、开题、设计创作、文本撰写、设计指导、检查、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并通过质量报告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加强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监管。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应准备详细的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进度表,统一每个阶段的指导时间、指导阶段性目标及任务等,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的效果。评定一篇毕业论文或一个毕业设计作品好坏的标准,不再以是否具有较深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学术价值,而是以是否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能否合理分析或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具备创作能力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同时引入媒体或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质量评价,构建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核心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成效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多数选题都来自社会实际,并与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实践结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了真题真做。毕业论文选题角度新颖,多来源于媒体生产实践,与媒介发展进程及新闻传播实践相关,对传媒行业发展实际进行分析、思考、总结探索。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了实践应用性,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围绕地方传统文化、大学生创业、特岗教师、慈善公益、青春、梦想、亲情、道德、法制等主题进行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栏目剧、电视新闻、电视访谈节目等创作。目前已初步形成地方传统文化系列主题的毕业设计选题,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资源开发具有启示意义。

(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不断提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有所提升,往往能以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联系当前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策划、编导、采访、写作、拍摄、后期制作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届毕业设计全部得到了业界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双师”指导,体现“真教”。同时,每年都会向驻马店电视台等媒体机构推送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并播出。这让设计作品的质量得到媒介市场的检验,体现设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效”。同时,学校和媒体双方优势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媒体介入高校人才培养环节,逐步缩小高校人才培养和媒体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及错位,逐步解决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媒体发展特色不鲜明、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匮乏等矛盾。高校也能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新需求、新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促进教研科研工作。专职教师也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专业教学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培养自身的双师素质。

五、结语

毕业设计的改革,是产学研合作育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必须健全管理体制,严格过程监控,加强双师素质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并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一青,印兴娣.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以常州工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59-61.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集中指导;个别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阶段的学结及检验,论文质量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专业乃至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2000年至今,松江开放大学会计本科34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虽然都能顺利毕业,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因毕业论文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因此,本文以松江开放大学为样本,对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师多年的毕业论文组织与指导实践,分析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在学校会计工作室进行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会计专业的学习和调研完成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并撰写而成的文章。基于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组织及指导工作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五个难点,对139名在读本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①,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占比74.82%,该问卷调查科学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难点依次为严重缺乏写作经验、难以获得研究数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以及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下面,我们对这些难点与困境进行逐一分析。

(一)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

由表1可知,约68.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严重缺乏写作经验,具体表现为论文缺少引言、段落间无衔接语过渡、数据与论点联系不紧密等。造成学生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语言功底薄弱,表达能力欠佳;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我们从生源、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和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写作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表3及表4所示。如表2所示,约26.92%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来源于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这与表3中“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很不错’和‘比较好’”的学生占比24.03%基本接近,说明这部分学生语言功底相对较好。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学生表示,写作技巧的训练止于高中阶段,专科阶段几乎没有接受专门训练,本科阶段接受的训练也不多。由表5可知,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阶段共开设了18门课程,仅4门非专业课程需要写作,而且这些写作都不涉及专业内容,只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表2的数据显示,约67.31%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是从开放大学专科直升而来的,与表3中“在中学时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占比71.15%基本接近,这部分学生往往语言功底薄弱,他们中鲜有学生读过高中,而中专技校又很少开设写作课程,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多为事务性的,几乎不需要写作,关于这一点,表4中显示的占比54.81%的学生在工作中不用写作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训练基本止于初中阶段,语言功底相对比较薄弱。

(二)学生难以获得研究数据

如表1所示,约56.73%的学生认为很难获得相关研究数据来支撑、论证论文的论点,在难点中位列第二。大部分学生虽然都在岗,但是所在岗位几乎接触不到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因而无法获得重要研究数据;还有部分学生因专业基础薄弱而无法深入理解论文选题,对核心概念界定不准确或论文写作思路不清,以至于不清楚应该搜集哪些研究数据。

(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如表1所示,约54.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在难点中位列第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混淆专业概念,如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等。

(四)学生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

如表1所示,约52.8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这不仅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导致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研究数据,是造成学生论文选题困难的重要原因。

(五)学生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由表1可知,约42.3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论文,这和表6的数据基本吻合。这可能是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突出所致,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主观上不重视,不愿意将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上。

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进行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建设会计专业,松江开放大学在会计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会计工作室,成员由本校教师、总校教师及骨干学生组成,专业负责人主持工作。工作室重点围绕夯实基础、本科论文、职称考试三条主线开展工作,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学生经验分享、微信群分享与答疑、腾讯会议研讨等。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专业负责人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探索。

(一)持续夯实专业基础,论文质量稳中有升

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础概念不扎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指导教师。为此,学校在10年前就尝试安排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和专科学生一起参与面授课,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帮助他们夯实专科基础,但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面授课出勤统计显示,仅有不到5%的学生能坚持慢节奏地听完专科课程。因此,学校进行了改革,从2016年开始,为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单独安排3门专科核心课程,由专业负责人亲自授课,教师挑选核心内容以学生能接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讲授,并采取了自学———检测———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年的补专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基础得到了加强,为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从2014年到2018年,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连续8个学期低于市平均水平,其中4次低于市平均水平的1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补考学生多次报考却始终未合格。为此,工作室启动了高级财务会计攻坚计划,攻坚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组成,重点管理补考学生。为了帮助补考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工作室相关人员整理了分层复习的资料并传授了学习及应试的技巧。经过两年的持续攻坚,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明显上升。以上举措夯实了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变得更为顺利,近3个学期的学位论文合格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二)开展专题教学和讲座,创建微信群进行交流分享

最近几学期,结合新修订和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的大力推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适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做了调整,补充讲解了新的专题,如收入、金融工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租赁、作业成本法等,并及时将最新准则、税法以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案例提供给学生自学。工作室还邀请专家给学生开展了诸如“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等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具有会计实务背景的骨干学生还经常在微信群里讨论会计处理、税收实务等问题,截止目前,已有上百个实务问题得到了解答;另有部分学生时常分享学习资源、传授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专业负责人将学生的学习心得修改后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供学生学习,目前已发表5篇。

(三)推出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提前指导

如图1所示,从2020年8月15日开始,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持续推出了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包括选题技巧、提纲锤炼、布局与雕琢以及收尾阶段的自查与互查技巧等内容。参加讲座的对象为会计专业本科各年级的学生,目的是让他们早了解早准备,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培养自己的研究及写作能力。不少学生认为,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如何提前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而且也提醒了他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处处留心,尽可能多积累论文素材。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问卷调研及分析,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探索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尝试分类指导和交叉指导

在前期探索中,松江开放大学形成了较好的论文指导模式,在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中将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前4个学期,通过系列讲座对会计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提前指导。第4学期末,专业负责人再针对毕业班开设一次集中指导课,强调写作要求和重要环节。然后启动个别指导,由指导教师和学生逐一确定选题。选题确定后,会计工作室再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一次分类指导[1],根据题目进行归类并对论文框架结构的确定、关键数据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统一指导。目前,专业负责人已经梳理出期间费用、应收账款、存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历届毕业论文,准备继续开展分类讲座。分类指导结束后,学生继续在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师生观点相左的论文,可以尝试采用交叉指导[2]这一方式,即选择与指导教师细分专业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教师在内部进行论文指导交流,以帮助学生写出更有广度和深度的论文。具体的论文指导环节流程如图2所示。论文完成后的复审及答辩工作将结合总校的要求进行安排。

(二)积极开辟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

随着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低龄化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开放教育会计专业通过实践基地[3]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调研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由学校出面恢复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利用其它专业的实践基地如伟本智能公司等开展会计、财务及审计方面的观摩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发动工作室骨干学生及其人脉牵线搭桥,向学校提供更多的调研企业。工作室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调研和交流,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研究数据,争取到毕业学期能积累到充分的论文写作素材[4]。实践及调研构想如图3所示。

(三)组建交流群,持续推进论文互助小组活动

为了强化教师对学位论文的个性化指导,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成立了学位论文群,该群成员包含会计专业本科阶段有申请学位意向的所有学生。学位论文群的活动主要包括优秀论文展示、写作素材的交流与分享、学生写作心得分享、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等。截止目前,工作室已分享了18篇优秀论文给学生参考,内容涵盖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建筑业营改增、销售费用管理等。学生在交流群互帮互助、相互启发,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此外,专业负责人还建立了一个指导教师群,方便指导教师之间开展交叉指导和分类指导,小组活动的架构如图4所示。图4论文小组活动架构图

(四)加强论文写作辅导,增加小论文考核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4

一、制作思路我此次制作的是个人网站,对四年来的学习做一次总结,把自己的一些作品呈放在网上。虽然有些东西如今看来很是幼稚,但没有当年的点滴积累,又何来如今相对而言还过得去的东西,故一同放上了。另外由于面临就业问题,故此次个人网站还充当了另一个角色,电子版的个人简历。故此网站是带着呈现个人四年学习作品及电子版简历,这两个目的为主要思路,进行制作的。

二、实现手法运用了photoshop\fireworks\dreamweaver这三个软件,构成了如今的版面。其实自己也很有疑惑,这样会不会效果不够炫,不够酷。既没有套代码,也没有做flash。但有很多网站,炫目的背后又真正剩下多少自己的理解,内涵的体现呢?但我最终的想法是: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应该更好的体现你网站的主旨,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技术而用技术。既然目前以我的水准还做到,我情愿不加flash等特效,宁缺毋滥。

三、象征意义1、ag尊龙app首页可以把ag尊龙app首页理解为在驰骋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有一些东西值得您停下来驻足观看,那便是“王鸣娟”的一些作品。如何体现名字,但又不是过于直露,我采取了一个较有趣味的形式——藏字谜“王公贵族,一鸣惊人,千里共婵娟,吾名藏其间”。根据我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文案策划\办公文员”及“图形图像\网页制作”,为了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最有价值的资料,设置了“文版”与“图版”。点击文人气息比较浓郁的扇子则进入“文版”,点击图形图像中的典型但不失优雅的按钮则进入“图版”。

有点累,先贴这么多,休息会再写。

2、文版文版中的羽毛笔是网上收集的素材。装饰性花瓶则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作品,齐白石老人称其作品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对于八大山人坚贞不屈的个性,反映到画作中横眉冷对的形象我亦是很喜欢。虽然有些东西或许是大势所趋,应该顺应潮流,但我以为不管对错,人还是应该坚持一些自己的东西。如果什么都是外界的,那你还是你吗,真正属于你的又有些什么呢。不过此次为了配合下方的羽毛笔,形成一个指向作用,将八大山人的原作进行了一下水平翻转。

由于是文版,所以整个页面设计的还是比较宁静素淡的。版面的安排还是主要以时间来划分(“前两学年”、“第三学年”、“第七学期”),透过文章,可以看出我是在不断成长,不断进取,有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的。选择的文章,基本上也是透过这种思路来挑的,可以反映个人性格的正面积极意义。“综述”即是个人简历部分;而“社区策划”做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较为完整的表现了一个策划的成功案例。

3、图版由于图版放的是一些图片,网页等以视觉冲击为主的元素,故整个页面设计的比较活泼,色泽比较明快,亦象征着年轻人的生机勃勃。这里的版块则是以作品的不同属性划分的。“ps作品”中是纯photoshop作品;“网站练习”则以dreamweaver结合fireworks为主,设计的系列网站;“图形图像”则汇集了三d作品和普通的平面作品。同样,“综述”即是个人简历部分;而“校网推广”则是以图形为侧重点的个人独立案例。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5

关键词:就业力;艺术设计;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本科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但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设计院所将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人才招聘门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档次,导致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待业的尴尬状况。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就业力不足。因此,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转变为重视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就业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的[1]。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把就业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国际劳工组织在此基础上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3]。大学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这三个方面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支撑学生顺利就业。本科院校应全面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和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三个方面。笔者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研究学生就业力具体的构成要素和发展现状,探究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基础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知识、跨专业复合型知识。首先,我国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着相对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从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到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囊括了专业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固有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以致部分学生难以完全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其次,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于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在设计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专业设计。因此,学生需要重视对设计哲学、人文美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只有掌握了设计方法论,学生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然而,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综合人文素质有待提高[4]。最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跨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设计单位在招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时,往往希望应聘者在将来的项目设计中对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部分本科院校对跨专业复合型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表现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首先,实践能力不仅包含学生对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实体模型制作能力,而且包含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各实践环节的掌握能力,如项目标书制作、项目市场调研、工程概预算、施工图纸绘制等。目前,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偏重于专业软件的应用技巧,关于设计过程其他环节的实践教学较少,以致部分毕业生的一线生产流程意识不强,难以顺利地从“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其次,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虽然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一些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用能力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多依托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由于本科院校往往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时间较短,部分学生在实习时往往“走马观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消极对待实习。这导致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难以得到较好的锻炼,影响了就业前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还应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即成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设计行业人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向单位技术领导、客户传达,这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此外,用人单位还看重学生的个人品质,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这些品质也是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提升学生就业力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上述研究发现,部分本科院校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等方面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在短期内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是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大力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实践,通过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对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本科院校就需要全面地研究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笔者从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管理各环节紧密衔接,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1.学生学习方面。作为毕业设计最重要的参与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转换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主动探索型的毕业设计。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要通过岗位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敏锐地发现专业兴趣点,进而梳理形成毕业设计题目。在设计前期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扎实推进市场调查研究。学生之间可以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小组,相互学习,共同分析、讨论课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今后设计工作可能涉及的跨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设计人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建立起工程思维。以往的大学课程训练多以设计的艺术性、新颖性为评价标准,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工程思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形成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向教师及行业导师请教,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2.教师指导方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构链的完整性[5]。毕业设计指导团队要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借鉴设计院所的专业配置,构建包含3至5位不同专业指导教师的项目小组,共同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这种指导形式以类似设计事务所的工作方法,完成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笔者在此以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为例进行探讨。一个拥有一定体量的城市设计项目需要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三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完成设计。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城市规划专业人员设计整体建筑、绿地、交通布局,需要建筑学专业人员设计单体建筑,需要环境设计专业人员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各专业应彼此紧密联系。因此,毕业设计可以某一个实际项目为依托,由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三个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组成一个跨专业团队,共同指导不同方向的多名本科毕业生。教师团队应对指导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帮助学生提升设计质量[6]。这种指导教师跨专业组建团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弥补部分院校没有设置一个将各专业课程串联应用的主导课程的缺陷,激励学生在平时对不同专业方向乃至跨专业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保障。对于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此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让学生把在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凝结成毕业设计课题。这样既能让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尽快寻找到毕业设计题目,与今后的学习、工作顺利衔接,又能很好地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研究具有连贯性。对于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单位行业导师的联系,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与行业导师根据企业需求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说明选题的意义、目的、主要内容[7],报学校审批。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需要协助行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技术难点、设计优化等工作。这样,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可保证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3.学校管理方面。本科院校应加快毕业设计教学相关制度改革,使毕业设计教学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当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多开设在第八学期,而企业招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因此,毕业设计环节相对于学生就业进程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为4至6周,一些企业害怕干扰生产秩序,不愿意安排给学生具体的实习任务,以致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本科院校应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将两者开设时间提前到学生大三暑期,延续到整个大四学年,不做具体的时间界定。这样可从时间上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充实地完成毕业实习,寻找毕业设计选题,还能加深学生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帮助优秀毕业生被实习单位留用,实现“预就业”。本科院校除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平台,还可以大力建设产学研平台,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以教师工作室为教学小组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通过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院校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建设与调整教师工作室,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针对部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院校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加强业务能力,为今后创建工作室打下基础。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上,本科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一改以往说明书式的毕业论文,采取设计文案形式。这样可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向真正市场化设计汇报文本靠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可激励学生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本科院校应大力改进相关模式。部分院校的毕业设计评价主体为本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缺乏足够的观照[8]。本科院校应聘请企业设计师参与答辩,严格把好答辩关。本科院校应把毕业设计答辩塑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年度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低年级的学生观摩毕业答辩,营造学术氛围。在具体方案评价环节,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市场招标环节,按照相关评分体系进行打分。最后,本科院校应将毕业设计展与企业招聘会衔接,将毕业设计展与学生就业挂钩。

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本科院校只要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本着创新、务实的精神,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三个方面,改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积极探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者一体化发展模式,就能有效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力。当然,提升毕业生就业力,也不仅仅是通过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就能完全实现的。笔者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专业教师参与讨论,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架上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娜.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9(35):142-143.

[2]雷培梁,连莲.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经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9,7(6):72-75.

[3]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73-75.

[4]姚莹,于艳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7):99-100.

[5]赵白云.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突破——以毕业设计为案例[j].才智,2019(24):19.

[6]孟俊苗,刘永健,汪海年,等.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3对n”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0(2):11-13,26.

[7]黄克亚.校企合作助推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改革[j].电子世界,2020(3):5-6.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6

一、现阶段校企合作开展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专业毕业实习内容无法得到保证。在人才培养中毕业实习主要是第八学期利用在校学生毕业论文之前进行,要求物流专业学生重点选择与毕业设计(或论文)有关的内容进行毕业实习,训练学生的物流专业能力、物流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流从业者基本的职业训练。实际情况是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面临是物流企业提供的岗位偏少,且学生一般选择跟专业不相关的的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导致物流专业实习流于形式,质量也无法保证;即使去了物流企业,出于工作能力欠缺等因素影响,企业只安排其从事简单的文案工作,不能进入物流作业现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物流企业早就将无人机、无人车、分拣机器人等“黑科技”运用到物流场景中,智慧的物流装备提升了整个物流的作业能力,而高校受限于场所限制无法开展相对应的培训和实践,学生在毕业实习中无法有效对接这些设备,导致很多实习内容无法完成,且部分物流装备在使用中也需要取得一定的资质方可操作。(二)物流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物流专业社会实践的核心是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物流企业去,让专业实践完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完成物流实践项目的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并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物流专业涉及专业面相对较广,其实践项目设计的领域多种多样,实践内容本身具有可调适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启发性。虽然这几年高校在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物流企业的特殊性,主要是票据操作、现场作业调度和管理,因而导致实践内容重复率较高,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这些作业是重复的,往往实践项目的设计无法得到验证,学生从事物流社会实践就流于形式。

二、虚拟仿真实践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

(一)仿真性强。虚拟仿真物流实验主要是使用物流仿真软件对物流活动的作业环节进行模拟,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演示、模拟和设计,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的各种物流作业的软件实现和功能模块实现,让企业的物流问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反复推演和计算,帮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亲手体验、主动探究发现物流运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二)实践成本低。虚拟仿真实验由于可以利用所搭建的专业物流环境,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计算、规划和设计,并且根据企业遇到的问题,反复推演,从而真实的帮助企业优化作业流程和规划科学的路径,同时也方便企业在不影响物流作业的情况下,检验实施的效果。

三、基于仿真环境下的校企物流实践教学新模式

本文以某大型物流企业与我校物流专业进行的校企合作为例,通过搭建的虚拟仿真环境来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物流环节问题,利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多种渠道,不断为该企业在全国各地的仓储中心进行商品规划、路径优化和客户响应等方面的工作,让物流专业的学生更加真实的了解企业的物流仓储各个环节,做到既达到实践的目的,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物流企业提供实践教学案例。依托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物流企业将实际作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交给学校,由合作高校根据问题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借助仿真环境下进行问题模拟,采用物流专业知识进行解构,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形成最终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看到物流企业运营、业务流程的真实场景,同时建立物流企业实践教学案例库,为后面的物流专业学生提供素材,帮助他们领会现代物流业的问题方向,并引导学生将新的想法或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环节中,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二)利用仿真软件搭建物流专业实践平台。我校有ed、tara等基于3d环境的物流仿真软件,可以实现仓储管理、交通规划、配送选址等课程的专业仿真教学,物流专业学生利用物流企业提供的案例和物流数据,根据所掌握的物流资料自行申报社会实践方案,并规划实践项目内容,提前利用仿真软件设计各种可能的场景和管理手段,进行多维度仿真模拟,反复推演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后的效果,从而为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仓储管理搬到课堂,结合仿真软件构建一个仓储管理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实操,通过逼真的场景环境和仿真软件的演练,有助于帮助学生认知物流企业和提高专业的忠诚度。(三)仿真环境下的实践项目考核更加多元化。项目资源提供方来自于合作的物流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自身提供的场景对于物流专业学生而言是重复性工作,如何提高实践项目的质量就必须依赖于仿真环境的考核,而物流仿真环境鼓励学生充分支配自己的时间,借助于项目资源信息库,尽可能多的模拟各种物流企业运作现场和反复推演各种出现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力求做到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拓展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后进行项目答辩,根据答辩情况和项目内容的完成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同时也邀请案例提供的企业参与答辩,对方案解决较好且可操作性强的项目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从事物流实践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流专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综述

将仿真技术运用到物流实践实训中,可以搭建出一个基于多种场景的实践项目环境,依托合作的物流企业提供的问题和数据,既可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专业训练的需要,又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种物流作业,模拟各种物流场景,提升对于物流问题的仿真操作、验证决策、组织管理等需要。通过将校企合作项目引入实践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沟通情感、交流学术思想、验证实验方案、协作完成实验项目等。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物流应用性的实验内容,从而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高自成,李立君,闽淑辉.独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湖南农机,2010,(9):222-223.

[3]陈萍,周会超,周虚.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77-280.

[4]谢如鹤,陈宝星,周耀旭.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4):177-179.

[5]王成林,张旭凤,王琦.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实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245-248.

[6]刘玉坤,张晓萍,徐青青.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设计与实践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16-19.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7

研究团队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并于2016年10月对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预测试;于2017年3月-4月间对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环境、教学师资配置等几个方面。研究工具为spss11.5。尽管属于方便样本,但是调查学生所处年级是作者选定的,因此基本能够反映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认知及理解。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其中回收210份,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比率为95.2%。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有效问卷的分析,学生覆盖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不同年级的在校生。在200个样本中,大一学生20份,占10%;大二学生60份,占30%;大三学生60份,占30%;大四学生60份,占30%,百分比结果采用了四舍五入。2.1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对“你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模块课程设置”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75%的学生表示满意,18%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课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也可以看到学生其实更倾向于学习专业课。对“你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中,哪些课程收获最大?哪些课程是多余的?应增加哪些课程?”的系列问题中,学生认为课程收获最大排名前六的课程分别为: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管理学;在当时2013级教学计划中,学生认为货币银行学、景区管理服务、宏观经济学三门课程是多余的,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还有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有异议,将近30%的学生有写某些公共基础课,比如大学语文。因此今后的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为主,其他课程可作为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来选择。对“你获得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的知识的途径?”这一可多选问题,网络是同学们获得的主要途径,占被调查人数的85%;报纸杂志的专业性比较强,也是同学们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之一,占被调查人数的21%;而通过电视和兼职这两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的同学不到1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网络和专业性的杂志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的知识,而通过兼职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以外知识的学生很少,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工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课程,让市营学生通过社会阅历来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2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你比较喜欢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式?”这一可多选问题中,情景模拟占被调查人数的65%;案例教学法占被调查人数的73%;学生自主讨论占被调查人数的17%;老师授课占被调查人数的45%;选择多媒体占被调查人数的15%。由此可见,学生比较喜欢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课堂教学方法,其中情景模拟是一种易于传授新知识新事物的授课方式,学生自主讨论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从课前组队完成教学知识点预习任务,到课堂专业知识梳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到课后实训任务的指导,这是改革方向。对“你认为使用什么方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一可多选问题,选择学生自我创造有意义的案例或作品这种方法,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选择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语言幽默调动气氛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的86%;选择学生的自主讨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而老师的积极引导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71%。由此可见,市营学生更希望能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能够自我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当然这个结果可能与我院学生的生源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对“上课时,你希望老师用哪一种方式教学?”这一问题,选择课堂灌输、滔滔不绝的教师讲解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选择少讲多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6%;选择少练多讲,牢记理论知识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选择放羊式、随意性的教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从中可以看到市营学生的90%左右都希望教师采用讲与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练式”教学方式将成为一个改革思路。2.3应用技术型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对“你对营销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55%的学生表示满意,2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2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从中可以看到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有待加强。对“你对营销专业实习的安排是否满意?”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12%的学生表示满意,15%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7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无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这个结果确实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的实质性改善亟待加强。对“你最认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教学的方式?”这一可多选问题,选择教师示范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6%,选择软件模拟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选择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选择到企业参观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7%,选择到企业实习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4%。因为是市场营销专业,所以这个结果反映出市营学生强烈希望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多建设专业性强的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实习环节或实验课程?”这一问题,有35%的学生提出了建议:如节假日兼职指导、寒暑假实习指导、自主创业指导等;同时也希望现学的专业课程都应该增强实验项目,而不是纯课堂教师讲授。这说明应用型本科市营学生比较重视社会实践教育,都比较重视是否能适应社会,能否与社会快速融合,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视。

3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30%,这还是最新2017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营销课程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老师口头讲解,自吹自擂,学生参与性不足。课程实验大多由于实验室建设不足而改为理论教学。比如《谈判与推销技巧》课程,属于实务类课程,本应该进行实训教学,却由于条件不足而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导致谈判和推销技巧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其次,学院的实践课包括课程性实践课和综合性实验课,常采用的实践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课堂讨论法。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最希望增加真实企业实践的机会,建设校企合作开发类课程刻不容缓。最后,实践课基本无有效的考核,虽然有实践任务,却没有考核机制,最后的成绩还是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决定,实践任务完成好坏都只是形式,所以学生投入不足,觉得好玩就行,像“经营之道”电子沙盘课程。

4结论与建议

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可通过建立大学学年高低———营销能力模块要求———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构建以学分制考核为导向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四维一体”的改革模式。模型如图1。4.1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及相关学科(如管理经济学、管理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认知社会的能力。同时刚进入大学校园,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应多参加以下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操有帮助的活动。4.1.1社团活动提高职业素养。我院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锻炼的社团有院学89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生会、系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营销协会、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这些社团组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学校应该尝试给予参加这些组织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学分的支持或者选课优先权。4.1.2科技活动塑造职业情操。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和社会组织合作,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学生可以进行义务服务并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塑造职业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能获得学分。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一一学年进行。4.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4.2.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民办本科院校应投入比较多的资金购买最新的营销软件,建设营销专业实验室,如网络营销实验室、市场调研实验室、推销与谈判实验室等,提出现实任务要求,让学生角色扮演,提升学生对营销各环节的熟练程度。如在《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销售员进行上门推销或柜台销售,也可以设置谈判主题,让学生组队进行模拟谈判,教师再及时评述和总结。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和理论学分各占一半。4.2.2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对企业某一实际问题应用相关调查技术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总结。如学习《新产品营销》课程,要求学生组队去调查某企业旗下各品牌产品的品名、定位、功能、定价、促销、市场份额,提交调查报告,由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社会调查过程,用调查结果来验证书本知识的真伪。专业课程的实践学分和理论学分各占一半。4.2.3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尝试认定学分制度,鼓励、引导学生对企业真实产品进行营销策划。如本系连续举办十届的“品牌策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市场调查大赛、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通过开创校企合作新型模式,提升学生真实策划文案的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4.2.4引导学生从网络娱乐转为网络学习。从调查显示,学生上网时间较多。课后可要求学生多利用网络参与知名企业留言板、网上营销论坛活动,对一些知名网站如《中国经营报》、《经济参考报》、《销售与市场》、《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营销信息也要求学生多去了解,针对最新的营销领域动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撰写论文或者心得体会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真正解决营销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进行。4.3创新实践教学改革。4.3.1节假日实践,体验岗位工作。进入大三后,学校要积极与珠三角地区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为学生提供兼职的相关信息,利用节假日帮助学生找到能够提升其实践能力的岗位。也可以通过校内的营销协会,帮助学生参加企业的产品促销活动,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营销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2项目实践,使纸上方案变成企业行为。学校和教师积极联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提出项目,学生组队进行项目方案计划和实施,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例如,在学习《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之后,要求学生选择合作企业某一品牌进行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维护等活动,编制出完整的品牌策划书,并在该企业中试行或实施。4.3.3学年论文,感受企业营销角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大三暑假会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或营销前沿动态信息进行学年论文创作,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去进行切身调查,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调查结果完成论文。如学习《市场调研》、《统计学》、《促销策划与管理》等课程后,学生在暑假期间可以针对家乡特色市场开展某项促销活动调查策划,真正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应用。4.3.4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提升专业新思路。通过鼓励市场营销本科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尤其是这两年的互联网 创业项目,“挑战杯”创业项目等活动,让市营学生主动学习新的前沿理论,撰写相关的创业策划案,通过创新创业课题的成果来增长提升岗位能力的必备专业知识。4.3.5营销沙龙讲座,激发专业能量。学校可通过开办“策划沙龙”、“销售沙龙”等系列活动,邀请企业家、知名学者、优秀校友到学校与营销专业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传授和分享营销领域的成就和挑战。如《销售管理实务》课程举办“我是这样成为一名优秀销售经理的”经验分享会等,让大三学生从成功人士身上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因素。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三一学年进行。4.4综合实践教学改革。4.4.1通过校内仿真平台熟悉供产销经营之道。以erp为主的经管类专业仿真平台,在我校投入使用5年后,正逐步走上正轨,即将产生一定的效果。让学生熟悉企业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4.4.2鼓励学生结合兴趣自主创业。学校和教师可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在校内或学校周边开展实体创业活动,如开设餐饮店、便利店、咖啡屋、书店等实体门店;同时也要建立华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激励学生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实施。在大四学习《创业策划》课程后,可分组为学生创办的企业或项目策划出一套营销推广方案。4.4.3开展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积极推进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本专业实习要求的市场推广、方案策划、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市场调查、品牌推广等工作,采取一些硬性手段和激励手段让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4.4.4撰写毕业论文。大四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统计能力、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通过参与论文撰写和答辩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和应变能力。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安排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四一学年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分析———基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j].长春大学学报,2013,(12).

[2]王崇彩,杜立辉.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96-97.

[3]崔茂森,李明国.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08,(16):58-59.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效果

企业要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水平进行优化和提升,这就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传授教育,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构成比较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能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整体上优化工商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有效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架构,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就在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开展的,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我的相关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凸显,这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兴趣和思维发展特点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过去“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的教学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自身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出发,对问题形成自身的看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1.5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岗位工作中,学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要与同事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行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培养。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教学仍然比较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引入一些企业案例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这些理论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西方国家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活动,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联系不够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工商管理教学的效果并不高。其次,教学模式落后也是当前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仍然属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理论知识的内容,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内涵并不了解。另外,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不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就是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教育教学活动的讲解和研究方面,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无法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地培养。

3提高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1科学选择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科学的选择和确定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是要在了解当前国家经济社发展形势、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以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背景、教学发展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析,科学确定新时期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的实践内容。另外,在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包括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基础架构、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

3.2创新和改革工商管理理论教学方法

创新和改革工商管理理论教学方法是提升理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决定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是组织相关的实践参观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初步分认识,理解专业教学未来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对专业教学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对理论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应用到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其中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相关的实践案例开展理论教学的方法,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重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选择的案例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过复杂或者是简单的案例都不合适,案例的使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知。模拟教学法主要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内容模拟等对现实的工商管理教学情境进行再现模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场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团体等现实环境中,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策划文案以及设计方案等,对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现场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对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大环境发展来说,企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创新模式的发展,组织开展现场教学,能够让学生新时期的经济社会管理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有效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能力。

3.3强化专业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要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教学,为学生创造深入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管理等实践当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强化专业实训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校企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高职院校要积极的转变理念,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与相关的企业签订学生专业实习的相关规章制度,可以开展定向人才培养、企业管理项目实习等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学生也要积极的转变思想,要主动参与到学校提供的企业实训机会当中,通过企业实习感受实际工作氛围,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要将自身在企业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要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相关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操作,提高工商管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3.4开展专业科研教学活动

除了要做好实训教学强化工作以外,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还要对学生的实践科研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的活动当中,在专业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等对理论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自身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特别需要注意和优化的,教师要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对自身的综合理论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为未来的就业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3.5优化和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是主导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效果。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是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体,是开展理论实践教学的引导者,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教师的职能。因此,要采取措施对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进行提升。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企业管理者、经济活动参与者等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引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自觉的开展学习,对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不断的积累,通过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教学。另外,高中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室管理使用能力等,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改革教师考核测评制度,多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都纳入到教师能力测评当中,通过绩效奖惩考核方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进行刺激,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师队伍保障。

4结语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针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偏重理论、教学模式落后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和提升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

作者:张科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实现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探讨[j].商业文化,2014(29):225~226.

[2]赵薇.工商管理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2):311.

[3]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31,36.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提出,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短缺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自2004年教育部批准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至今,该专业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完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各高校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设在工商管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等不同院系,授予管理学、艺术学或文学学位,专业方向定位也有所不同,但实践教学环节大体类似,缺乏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实践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文化产业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社交、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养及就业竞争力。通过优化课程实践设计、丰富课程延伸实践活动、完善专业考察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课程体系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执行力度。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国家战略发展政策的确立,文化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逐步提升。高校愈加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课堂理论教学向实践技能教学的转变。西方实践教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职业化浪潮中,西方高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其产学研模式各具特色,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和继续教育体系”模式等[1]。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其标准和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实践性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最显著的特点。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滞后,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到位、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缺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急剧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相符。因此,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高校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联系紧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需求就旺盛,也能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较好的平台及较多的机遇,从而实现高校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因此,高校要创新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模式,规范实践课程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有效接轨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凸显创意、策划两大专业特色,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等教育环境发生重要转变,数字化技能的内涵日益厚重,教师、学生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新的教育环境与产业发展现状都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的、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显得至关重要。

二、优化课程实践设计

增加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课时比重,增设具有实践与实务环节的课程,建立完善的实施方案,切实保障实践课程高效开展。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占10个学分,320课时,占总学分的7.14%。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课内实践环节512课时,选修课内实践环节296课时,实践环节为37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4.6%。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占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9%;必修课内实践环节112课时,选修课内实践环节196课时,实践环节为27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7.7%。相比其他院校,我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课时比重有待提升,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特点,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训与专业素养教育。优化教学思想,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活化实践教学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仅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而且获取方式日益多样化与便捷化。教师要把最基本、最重要、最前沿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实践技能的提升,走出传统的单向输出式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教学双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目标。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与体验成为师生的内在需求,教师运用经典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翻转课堂、学生授课等方式引导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堂,学生积极发挥实践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师生实现角色认同,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信息平台上共享视频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与教师交流、探究,课后完成作业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使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数字一族”的大学生所接受。学生有多种渠道获取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教师已不再是教学资源的独享者。翻转课堂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提供者,掌握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库,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分析、解读专业理论,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案例现场,通过共同讨论典型案例,总结经验,丰富理论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即“理论讲授—案例引入—模拟实践—经验总结—能力提升”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将实践元素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通过思考分析经典案例范本,搜集整理当地案例,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小组教学法。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协调分配学习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进行自主课堂研讨,教师辅以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授课。教师选定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授课任务。通过查阅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堂讲授、提问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教学、学生授课等实践教学形式有助于教学相长,既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提升教学品质。不过,课程实践毕竟有限且缺乏独立性,与文化市场所需尚有很大差距,因此,课外实践与实习实训活动必不可少。

三、丰富课程延伸实践活动

利用专业优势,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展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营销活动,如明信片、书签、文具、文化衫、手机饰品等,丰富第二课堂,实现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双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当地非遗资源调查活动和文化建设;在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课程中,邀请知名经纪公司负责人为学生开设讲座,或组织学生参观经纪公司。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如春蕾、红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创客联盟、追梦话剧社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学术、科技竞赛和文体活动,如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周和社会实践周致力于培养创新思维、学术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主要形式为参加学科竞赛、学术讲座、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阅读欣赏名著,申请并主持科研项目等。组织参观博物馆,与博物馆管理人员交流讨论,了解博物馆的管理特点与运营现状,理解博物馆深层次的文化内蕴与时代价值。在博物馆管理与开发授课过程中,结合山西博物院、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博物馆的管理与运营,探讨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经营的对策。文博会期间,组织学生参观会展场馆,了解布展流程,掌握现场区域分布特点、管理模式及会议安排,感知会展业对交通、住宿、餐饮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会展策划与实务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在文化产业实验室策划主题会展,通过人员分工、策划文案、创意设计、布展、制定阶段性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实现对会展策划、布局、管理等专业技能的高效把握。另外,基于sns网络社交平台搭建课外教学辅导平台和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创建“内容 平台”的手机app,邀请名家或优秀学生开展微讲座。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管理学研”,培养学生以创新创意的专业眼光审视当下文化产业发展走向。

四、完善专业考察体系

专业考察是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到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学习。国外高校极为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澳大利亚,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多由政府投资兴建,教学设备多由企业赠送,或是与企业合作、租借,其数量多能满足学生需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多为校企合作形式,除盈利外,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2]。我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于2014年10月正式运行,可容纳近百个创业团队,是集教育、科研、孵化、经营、办公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办公场所、办公桌椅柜,铺设网络和电话线;免费为每个创业项目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两名,帮助大学生解决项目运行问题;指导或协助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年检及银行开户手续;提供政策、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举办高校大学生创客交流、大学生创业企业校园交流展示会、项目路演、励志大讲堂、众创空间开放日等系列活动。目前,创业实训基地有科技与文创相结合的三晋文创、全国首家业余文体赛事活动直播平台的8号看台等创业公司。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提供实习岗位,也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度。但总体上,我校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与实践教学不配套,缺乏校际深度合作,资源无法共享。有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如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需要空间进行现场模拟;影视产业经营与管理需要体验整个影视产业运作过程;文化产业规划需要成立规划小组,模拟委托方与规划小组的合作;博物馆管理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特色小镇管理与开发等课程也要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或请专家、传承人现场讲解。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规范基地制度化管理。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项基金会,全方位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实践基地建设各项标准、实践基地的发展定位、校企合作的条件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均需明确的制度化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联动合作机制。按照产学研的格局,通过多方协调,征得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为学生考察学习或专业见习等搭建富有实效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目前,文化传播学院与山西日报集团、上海故事会传媒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但合作企业范围需进一步扩大,社区志愿服务和海外实习机会需进一步增加。例如,依据博物馆管理与开发、特色小镇管理与开发等课程的需要,应加强与山西博物院、煤炭博物馆等单位以及汾河艺术小镇、青龙古镇等特色小镇的合作。开办校园文化企业,在校内企业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师生组成团体,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除盈利外)。例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展示非遗技艺,模拟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室,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而提升手工艺教学能力,成为有创意点子、有经营头脑、有手上功夫的师生团体。通过专业考察,学生有更多与企业互动的机会,熟知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了解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营销过程,进而提升创意设计与市场营销能力。

五、优化实践技能课程体系

依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征,优化实践技能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大一组织社会调查,熟知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写作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大二、大三侧重专业技能实习,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工作与写作能力,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实践环节,开发校园文化产品、策划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建专业资讯公众号等课外延伸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和专业岗位见习,学术论文规范化训练。大四注重有实效的毕业实习和高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建构“三个层次、一个延伸、一个拓展”的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三个实验层次,延伸到社会实践,拓展到科研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开放型选修课程组群中增加素质性、研究性、创新创业类课程,学生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和兴趣自主选修课程。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课程中,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调查,自选主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组织太原城市文化消费状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筛选调查对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所学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分析相关数据获取所需信息,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文化资源概论课程中,引导学生对太原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太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高市场调研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开设策划与写作、公文写作与处理、写作实践与鉴赏等课程,举办丰富的读写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广泛阅读,勤于练笔,提升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开设文化产业文献检索、学术研究实践系列讲座等课程,引导学生走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关注文化产业学科发展前沿,了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掌握检索、查阅文献的方法,具备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作好准备。利用创业学院的资源优势,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学院是山西财经大学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通过弘扬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开放、创新、聚合的工作思维,探索富有财经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采用“2 1 1”模式,两年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选拔部分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组建创业先锋班,针对拥有创业项目的在校大学生或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经过系统化创业专业教育,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运营。课程设置上,有大一的创业基础(必修课)和大二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如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管理学、创业精神与实践、晋商文化与管理、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设计与模拟经营等;通过创新创业讲座、大赛、模拟实践报告(项目计划书)、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孵化)等方式,推动学生在创业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面向创业先锋班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和实战课,推动创业项目孵化和运营。

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实践性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就业市场需求,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团队能力。加强新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院校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或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调研、挂职锻炼,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务能力,使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聘请文化产业各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学者或资深人士担任课外实践导师及公开答辩专家,配合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效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教学实践基地的兼职实践导师,成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完善导师制管理。首先,导师应不断提高素质,提升专业与职业规划能力,丰富心理学知识,注重人文精神的积累。其次,导师应根据大学生阶段性特征进行引导,大一学生侧重于追求自我想法和社会期望的结合,试图在新环境中寻求亲密关系,导师应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引导老生传帮带新生,教会学生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大二学生侧重于提升适应环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形成自我认同,导师应重视其心理健康,帮助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年论文选题;大三学生专注于未来人生走向,导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帮助学生完成规划,实现成长;大四学生致力于养成自律习惯,导师应重视其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安排好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渠道或考研信息。再次,学生应主动与导师多沟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就业取向选择专业选修课;积极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获取专业学习的方法,客观评估自我专业潜力,选择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并有选择地参加学术讲座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最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发挥师生在创新方面的合作效应;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开展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与学科交叉,有研究项目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组建师生研发团队,让学生深度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写作论文,设计作品,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实践技能。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性考核标准单一化、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将无法正向激励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工作,也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国外许多高校,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成绩是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督促学生课前认真准备实践教学的相关资料,课上认真听课,参与理论讨论与实务操作,课后认真总结。目前,我校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有待多样化,考核体系有待完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考核评价体系显然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不符。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根据实践课程的特性,应将研究报告、学业论文、课堂互动参与等考核方式纳入考核体系,制定新的适应实践教学需求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单一的闭卷考试多为理论知识的测试,缺失实务操作考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与提升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目标相背离。

七、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丰富专业课程实践性内容,增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时间,突出专业考察、专业见习、校企合作、项目参与等方面的活动内容,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划、分阶段安排学生参与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实务操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熟悉地方文化,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助力文创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创意品牌。

总之,优化教学实践环节不仅要追求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而且要通过创意创新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形态,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郑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6):117.

毕业论文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 ;营销教学;问题;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方向偏向于传统经济,培养的学生也能供需平衡。但互联网 经济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企业仅仅依靠网络终端便实现了以往几何倍递增的用户规模,并借助各种app、网络支付渠道实现了增量销售。淘宝网、京东商城、b2b、b2c、o2o模式甚至老牌实体企业如苏宁、国美都纷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些现状促使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按照互联网 经济的思维方式、互联网 的新技能、互联网 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培养学生,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1互联网 经济对市场的影响

1.1什么是互联网 经济。互联网 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当今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五大类型。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都依赖网络来完成。1.2互联网 经济的影响力。今天的互联网已成为了新经济发展的引擎!众多的网络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诸如信息服务类-百度、google;在线电子商务-淘宝、京东商城;网络游戏产业-盛大、腾讯手游;生活服务类-美团、去哪儿网;娱乐休闲-土豆网、爱奇艺;这些技术创新型产业每年的营业收入成几何数倍增,远远超过了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收入水平,将传统经济固有模式一并解构,这就是互联网 经济的影响力。1.3互联网 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如今,互联网 新生业态由生活服务类渗透到多个领域。传统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业已被新的互联网营销理念4e:expeirence(体验)、expense(花费)、e-shop(店铺)、exhibition(展现)所取代。在这个依靠体验和分享而构成的流量和话题里,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价格、产品都更加接近消费终端,社群文化、大数据、微博、公众号、社交网络的传播和口碑影响着产品销量。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传统的营销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已滞后于当前经济,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已时不我待。

2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7年7月-2018年5月,笔者以四川近10所高职院校和企业为样本,调查了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使用情况,并查阅了大量文献数据,通过研究得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其主要问题如下:2.1专业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在对高职院校调研中,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都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或管理型人才”,而通过对企业调研发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应用性较强的岗位,特别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培养人才存在着较大矛盾,这就需要学校对专业定位进行及时调整。2.2课程设置滞后于时展。就学校整体规划而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时间至少在五年以上。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的模式都是沿袭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年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综合实训。并且课程体系还建立在传统的4p理论上,这与现在的互联网 经济下的营销理念与岗位能力要求脱节。互联网 经济下的人才素质要求是具有商业摄影、文案写作、线上销售、创新创意等综合能力的人才。2.3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很强的专业,最好的教学模式是校企联合,理论与实践并进,但由于传统教学过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定势,使各个职业院校将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时都满负荷运转,真正的实践课程时间短且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企业与学校也未建立校企互相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缺乏合作的动力,使得校企合作也只是浅层次的,只停留在学生实习层面上,对学生整个专业能力的提升难有根本改变。

3互联网思维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方向

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专业改革,是高职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改革方向。3.1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市场营销教学。网络为创业提供了契机。新生代的年轻人从小就懂得运用互联网知识去社交、网购,创新创业,有很多大学生在校内就开始运营淘宝商铺、微商、o2o商业活动……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高涨,国家对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也有政策扶持。所以,高职院校应以互联网思维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一起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开设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微信开店、淘宝运营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3.2完善互联网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围绕4p来展开,互联网知识仅有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互联网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应以传授和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强调实践环节,课程结构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和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有市场营销、管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有消费心理学、商务谈判等。专业拓展模块加入互联网运作和营销课程,如《微信营销》《跨境电商》《微博营销》等,教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撰写。3.3注重mooc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老师更多的责任是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作为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这种需要广泛获取信息和调动学生自主性的专业,完全可以结合mooc课与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获取其他学校的课程课件、案例库、专业题库等资源与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3.4培养o2o模式下的营销岗位技能型人才。o2o是未来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更多是有线上销售、o2o营销、网络营销、团队建设与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的互联网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也应调整培养方向,重点培养掌握photoshop、办公软件、产品摄影技术,具备文案、人际沟通与合作、创意创新素质,掌握网络营销推广、网络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等专业技能的从事o2o模式下营销类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典型任务的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专周实训、顶岗实习中嵌入对应的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能具备互联网企业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静,刘强东.京东商城:非“互联网式”生长[j].电子商务世界,2008,(9).

[2]罗紫初,秦洁雯.当当网与卓越亚马逊网的营销模式研究[j].编辑之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