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01 17:21:49

高校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1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需要各个实验人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本身的特征来合理使用各类实验设备。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精细管理,使其满足学校实验活动的需求。其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多方面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能够使其满足市场经济的运作条件,从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得的收益。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促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更多的还在于各大高校,而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研发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高校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改善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理念落后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事实上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在扩招过程中,过于重视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验室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一些本身科研能力不高的高校里,很多学校领导都认为学校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这种思想认识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实验室很难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室经费不足

我国各个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经费不足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本身就不够的实验室经费。由于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不大,并且设备也比较老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虽然近几年各个高校的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多,但是针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很多高校实验室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验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给实验室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高校在实验室考核和评估方面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很难充分的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偏被动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四)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

前面分析过,由于高校在实验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高,使得很多高校实验室的设备陈旧老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因为有限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使得学生只能观测实验,而不能亲自参与实验。即便某些学校实验设备相对充足,但是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实验的真正原理和流程。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

三、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有很多,但主要分为四类,即独立研究所、教学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机构。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在运营上更倾向于“政府拥有,大学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联邦政府就能够成为实验室的领导者,从而引导实验室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并且保障实验室研究能够符合国家战略性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表示,在美国所有的基础研究中,美国高校实验室的项目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二)日本

日本的高校实验室根据高校归属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面对校内的教学实验室、专项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学校统一管理的领域实验室。所不同的是,日本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性特别显著,使得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甚至一些实验室提供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学生、教师、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

(三)德国

德国的高校实验室与我国的模式比较相近,即都是学校统一拨款,实验室本身没有额外经费。但德国的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和出众,他们将实验室人员按照不同工作职能进行了精细的分配。比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人员调动;指导老师负责教学实验设计和安排;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工勤人员负责设备清洁等。在这之中,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人员本身的素质,并且会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不仅如此,实验室中验证性的实验非常少,大部分实验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市场需求的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所学到的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也就使得实验室更容易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而反观我国高校实验室,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达标,致使实验室发展环境区域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四、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启示

(一)重视与政府合作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而与政府进行深入合作以后,又能够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撑,保证了实验室的研究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与政府合作会使得相关研究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充分利用不同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高校实验室体系的信息资源流通优势,综合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二)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

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虽然来源于政府、基金、企业等多个方面,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个时候,对于经费的分配就取决于实验室所研究的相关技术,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转化为实质的收益。因此,各个高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开始以前都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了解项目本身与市场需求应用和行业发展提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科研方向。

(三)看重科研项目的评估与考核

上述三个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并且根据绩效考核成绩来确定经费的分配,以及各个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薪酬管理等。特别是在美国,针对于实验室的绩效评定结果会经过高校、政府的统一评判,如果评判不合格就会考虑取消实验室。正是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各个高校实验室都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前景的项目中。

(四)强调资源的利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上述三个国家的高校实验室都开始采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管理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建立实验教育服务。而各个高校只需拨发一些教育经费到这个培养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送到这个基地中培训。培训基地不仅可以接纳高校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就业人员,从而成为社会性的实验室。

五、基于我国国情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策略

(一)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人才培养的真正含义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鉴于我国国情原因,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并不能与政府进行技术合作。退一步来说,可以引导各个高校实验室与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使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某项技术。这之中就需要高校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二)使用研究成果来获取经费

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拨款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德国的高校实验室虽然与我国的模式相近,但他们也开始利用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吸引企业的经费支持。这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其发展模式,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先进行市场调研,积极研究那些市场真正需求的研究成果,便于其转化成实质的经济收益,从而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项技术水平还不高,这种方式在我国更容易实施。

(三)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各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运营流程,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进行综合的素质评定,避免一些老师在实验室中“混日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人员规模,不能出现以往的“一人多职”的现象,真正拉起一支科研能力强、研究效率高的科研团队,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设备资源的管理利用

在设备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首先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实验活动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在资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附近的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适当的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而不是把实验设备封闭在方面里面严加看管。

六、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有较大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很难承担先进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大高校的管理者首先就应该更新管理理念,真正重视高校实验室,并利用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其内部管理,优化其经费来源和方式,以促进设备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指导,促进实验室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作者:邓晓梅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养成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113.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虚拟化;实验室管理

1概述

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设备,其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了稳定的支持。特别是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计算机则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了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就要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与效率,而虚拟化技术则成为首选的技术手段。而虚拟化技术使用一种以中心服务器为基础的计算模型,可以实现实验室中计算机主要软件的虚拟化,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可以大幅提升整个实验室在日常管理中的操作水平。在我国阶段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考虑到实验室中的计算机需要为不同工作内容与课程的实验提供服务,会导致在计算机中所安装的软件非常多,从而使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管理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对于传统的桌面计算机,在安装较多软件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其启动与运行速度的缓慢,还会出现频繁的死机现象,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不仅如此,在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还要考虑到计算机在运行中的安全性,比如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病毒、木马入侵等,因此,就需要为学校内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与学习环境。采用虚拟化技术,则可以实现用户操作桌面与终端访问设备的分离,这样,在用户的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则只要该问题设备,就可以将桌面恢复到之前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及时恢复,确保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高校实验室中的虚拟化技术

按照现有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可以将虚拟化技术划分为服务器虚拟化、展现层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与应用程序虚拟化等。而在网络云计算发展的推动下,以诞生了网络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诸多的虚拟化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所能够采用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

2.1面向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就是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客户端操作系统,这里,客户端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虚拟机。采用这种虚拟方式,可以使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提升虚拟机制的可移动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使得实验室的管理费用得到控制,而系统的容错容灾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在虚拟化层上的运行,虚拟机有其自己的虚拟化硬件资源。这里,虚拟化层处于主机硬件与虚拟机之间,可以实现各种硬件资源的调配。在此类虚拟化技术中,所依托的具体技术主要为全面硬件仿真系统与基于主机的虚拟化。其中,全面硬件仿真系统可以实现每个虚拟机在主机平台上的单独运行;所有的虚拟机都与其他虚拟机是相互独立的,每个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也是独立的。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则主要通过主机操作系统的实例来提供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实例,这样,主机操作系统的内核,就需要在进程级别对虚拟服务器的i/o与调度功能进行处理。

2.2面向桌面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为管理员与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该技术在实现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远程托管桌面、远程操作系统以及本地虚拟操作系统等。

2.3基于应用程序的虚拟化。该技术主要将应用程序安装在组织服务器上,可以有效改变应用程序在本地进行安装的传统方式,以便于组织内的所有成员以远程的方式进行使用。用户只要有账号,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的软件资源进行使用。

3实验室管理中的虚拟化应用特点分析

3.1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虚拟化技术,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实验室可以为全校师生的教学与实践课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具体来说,管理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1)系统安装。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虚拟化的桌面备份,并将其拷贝提供给使用者;(2)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的升级与漏洞修改。可以在计算机升级与修复中,对虚拟桌面的备份镜像进行操作,并向使用者共享与部署其只读拷贝;(3)系统恢复。对于经过虚拟化以后的计算机桌面用户,如果其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则可以将更新后的虚拟桌面备份向其与部署;(4)功能扩展。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管理人员可以对安全虚拟桌面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设置,并将其在使用者计算机上进行与部署。

3.2降低投入成本

在实验室采用虚拟化技术后,实验室中主要采用云终端架构,使得管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根据当前市场上的桌面电脑的销售价格,其采购成本大约在5千元/套,而对于采用了桌面虚拟技术的云终端单机设备,其价格则可以控制在3千元/套,从而使得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采用云终端的单机设备,其结构设计也更加优良,可以大幅延长其使用年限,大大超过传统桌面电脑的使用时间与年限。

3.3维护管理更加便捷

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其日常管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来对用户所需要的工作与实验环境进行及时部署;根据已有的操作与使用经验,借助于模板复制操作,如果要部署win7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1~2分钟;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快照功能,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最后环境进行恢复;利用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满足实际环境中不同系统设备的需要,提高对各种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效率。特别是面向桌面的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要设备和安装1台机器,就可以向其他用户终端和部署其只读拷贝。

3.4使用安全性更高

在高校实验室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如果要使得每台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能够被成功的保存与恢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已经对所有的计算机数据进行了全部备份,但如果受到网络非法用户盗取,就会给整个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性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性能更高的网络存储或服务器群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存储,实现数据托管的中心化与集中化,从而为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并可以实现数据的恢复,使得实验室用户的数据安全可靠性更高。

4结束语

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为了能够提升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实验室内相关设备的持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操作功能,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虚拟化技术的最大优势,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虚拟操作实验中心,将实验室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各类数据提供全面的数据安全,减少数据安全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为实验室用户提供更加高层次的网络化操作环境。

作者:陈燕 单位: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丽坤,李艳波.学分制下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电子制作,2016(22).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3

(一)管理规范化程度待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上。与此同时,我国高校自身管理就成了高校发展的短板。现阶段,我国高校自身管理还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宏观层面上,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治理结构还没有明确完善的建立健全和切实可行。微观层面上,高校护理实验室作为高校整个组织体系的有机构成要素,自身现有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上述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服务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能力。

(二)管理人才队伍亟待优化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张,高校办学规模也随之井喷式的增长,高校将编制及人员配备上向一线教师倾斜。导致实验人员规模和比例较小,实验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素质结构不合理,且相对于高校其他系列人员队伍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一方面,高校护理实验室在专门管理人才的配备和使用上捉襟见肘,人才队伍老化严重、整体知识和素质结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高校护理实验室服务高校护理类专业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才队伍上的短板,使得高校护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不能得到及时和科学有效维护、维修和保养,仪器设备老化、损耗严重,造成高校化学实验资源和资产的浪费、流失,严重影响了高校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贯彻以人为本,开放和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高校护理实验室工作作为高校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训练高校护理类专业学生学习掌握护理工作相关操作流程、技能技巧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校护理实验室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护理工作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是高校护理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高校护理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验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观念,探索构建开放和谐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一方面,在护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大胆探索帮助护理类专业学生学会学习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护理类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护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护理类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开发实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最后,在护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拓宽实验教学对于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边界。把高校护理实验室与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塑造学生从业价值观与职业操守的重要平台。

(二)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制度实施环境

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规范高校办学行为。这为我国高校规范化管理指明了方向,营造与培养了尊重规章制度、树立规章制度权威、依法依规治校的大环境。规范化的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护理实验室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建章立制。一方面,规范实验教学各环节工作,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优化实验育人环境,服务高校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大局。另一方面,加强常规实验教学运行管理与制度化建设,提高高校护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损耗的风险与维修维护成本,提升实验室对实验资源的统筹与整合能力。

(三)充实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现状;管理;实验室;应对策略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对医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需求变化,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无法适用现今社会,因此医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1]。高校不仅仅需要注重护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医护人才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今市场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实验室是护理相关人才在校内开展实践的场所,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学生能规范、熟练掌握医疗方面各种操作技能,从而避免其在今后工作中出现较大问题[2]。

1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①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在设备管理等工作中出现较多问题,且无法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最终造成严重损失。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在开展实验操作时,不注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或在实验结束后未按规定对实验室内器皿及实验台进行清理,导致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轻者造成高校教学资料浪费,致使设备出现损坏,严重着可引发安全问题,危及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生命安全。②管理人员无专业管理、设备维修经验,当实验室内设备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也无法对设备给予必要、有效的检查、修理及处理。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内出现的错误操作,无法及时指出并给予相应操作指导。其次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队伍思想稳定造成了影响,继而使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管理人员在校内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授课教师等,导致管理者职业认同感低,在工作上无法全身心投入激情与努力[3]。③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虽然近几年高校教育、实验室均得到发展,然而高校在对实验室管理时未做到与时俱进,仍采用陈旧的管理模式,未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模式不断调整,如在文件归档、设备登记、实验排课等方面均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仍未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导致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较低。④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对护理实验室内设备难以及时更新、维护,造成部分设备出现老旧状态无法使用。同时由于近几年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增加,导致高校对医护学生扩招,导致相关专业学生数量上升,为确保每名学生在实验室内都能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实验室设备数量需根据专业学生数量给予增加。但部分高校对此未重视,造成校内虽设有护理实验室,但相关实验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不仅给教师实践授课增加难度,同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4]。

2应对策略

2.1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完善实验室一系列规章制度:学生守则、实验室应急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守则、安全防护制度等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使今后护理实践教学中有规章制度依据,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能顺利有序进行,有效避免实验室安全隐患发生[5]。2.2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由于院校对管理者重视度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不仅给实验室建设、管理造成不利,还会影响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因此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高校需要加大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6]。高校可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使管理人员的能力能满足实验室需求,并在培训、进修后对其进行考核,只有在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通过培训提升实验室人员思想上的认知,明确自身责任,要求其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鼓励管理人员学习其他院校护理实验室先进的管理方法、理念,并结合学校情况参与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高校应当提升管理人员待遇,予以关怀,让管理人员能感受到学校的认同与尊重,从而提升其工作激情,愿意投入更多努力在工作中,同时高校还应针对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制定奖惩机制,对于负责认真者予以适当奖励,若管理人员工作无责任心、失误较多就给予相应惩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责任意识。2.3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管理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从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渐由早期人工操作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工作质量、效率,将文件归档、设备登记、实验排课等内容制成电子档,不仅便于相关信息完整保存,同时还利于后期信息查询、管理。为确保实验室内设备数量、质量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管理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行维护与检查,同时在实验课前再次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测,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及时做好上报、维修等工作。实验课结束后,由管理人员将实验杂物清理,检查实验室内设备状态,并给予相应记录,按规定完成设备回收与发放等工作交接,做好全面记录。2.4加强实验室管理宣传。医护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学习时,由于对实验室内环境、仪器操作不熟悉,或不爱护器械物品、模型等,给实验室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故高校因针对学生在护理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课前由管理人员对学生全面介绍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仪表着装等方面要求,在实验课中由管理人员监督学生实验操作工作,对错误、不规范操作及时给予指出,促学生能规范化使用仪器设备,对于故意破坏仪器、设备,上报学校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关处罚。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李旭伟,郑倩,唐建平,等.数字化医学机能实验室的建设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88-3490.

[3]孙瑜嬬,李涛.中医类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819-1820.

[4]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1):62-64.

[5]段斯亮,于声.某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515,522.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1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尤其是科学教学的关注,国家对于高校实验室的投入越来越大,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质量较高的实验耗材陆续进入高校实验室。如何有效的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同时又可以使高校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采用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但是其各有不足之处,如何融合这两种制度成了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2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简介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是现今高校管理的两种基本的管理模式,其中这两种制度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将两种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很好的将两种制度进行互补,其管理达到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1制度管理的概述。制度管理顾名思义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制度就是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就是一个组织或者团体依照一定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发展,制定的一定的规章制度需要大家一起遵守和执行以此来对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进而来保证组织或者团体的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制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个团体或者组织的规章制度一旦形成,成员就必须遵守,不可违反。一旦违反规章制度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所以制度管理公平公正,制度是统一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特殊化,很好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强化每个成员的办事责任心。但是制度管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度管理中的制度的制定是根据组织的发展的大致方向,以及大部分成员的意向进行制定,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缺乏人性化管理和灵活性。2.2文化管理的概述。文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文化来进行管理的模式,文化指组织进行长时间发展中积累下的文化,这种文化称为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成员在组织发展中对组织形成的道德观以及自身对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管理是一文化为核心对成员进行管理,利用文化的无形力量对组织成员进行约束与管理。文化管理采用的是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一起发表言论,相互管理与帮助,每个人自觉服从管理。文化管理没有明确规定的规章制度,每个员工自觉遵守肯定了成员的自觉性很好的做到了尊重成员。同时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成员的自觉性这样很好的培养成员的自律性。但是,文化管理没有强硬的规章制度,其氛围较为散漫,同时人员的自觉性具有不可控制性,对于一个实验室的管理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有着随时崩塌的可能性。

3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与意义

3.1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学校逐渐意识到教学投资的关键性。随着高校实验室内部仪器丰富,实验室的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主要把持的理念是“管理三部曲”,即说,做,看。说,就是该说的一定要说到位,如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仪器的规范使用等;做,实验室应该执行的一定要严格的做到,如,关于有害废液、废料的处理一定要倒入到规定的地方,有些实验的操作需要通风环境处理的一定要打开通风设备等;看,对于在实验室所做的事情要进行登记用笔记录下来,如实验中所需各种耗材的用量,仪器使用的时间,进入实验室的时间等。3.2高校实验室管理意义。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保证安全问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仪器的安全,因为有的实验存在着危险性,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操作可能会给危及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在操作交流380v电气控制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学生如果弄反操作步骤会直接引发严重的意外事故。同时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极大的降低了维修费用,高校实验室有些仪器其价格昂贵,对于空气环境的要求过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定期的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同时学生的操作规范也可以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4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直接决定着一个高校实验室的生存状况以及实验室的作用。好的管理可以使高校实验室的教学作用达到最大化。国家已经为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仪器设备,那如何有效的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就成了现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是现今高校管理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都无法是最好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针对这一现象,现今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采取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互融合。4.1实验室特色文化的培养。制度管理讲究的是制度,具有着一定的强制性;文化管理关注的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一个实验室的管理既需要强硬的制度也需要体现以人为本。所以,如何体现这一点就是要建立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实验文化优秀学生自然而然的从内心进行接受,自觉的去遵守着实验室约定俗成的一些原则,在此基础上管理员对学生自觉遵守的规定上在加以制度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威慑力。4.2实验室制定制度时要体现实验室文化。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什么社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同样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不例外。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是大家必须要遵守同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一旦违法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尤为重要,这个实验室制度制定既可以起到管理的作用又可以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自觉遵守。所以,在实验室制度制定时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进行,有效的体现实验室的优秀文化。

5结语

国家已经为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仪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何有效的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就成了我们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进行融合来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12-15.

[2]林浩亮.论大学管理中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96-101.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创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

1引言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步入新常态,其基本特征是新的经济增长速度,新的经济运行结构,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从速度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速逐渐下降到7%左右;从结构角度看,经济结构由以增量扩能为主导向存量、增量并存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发展动力角度看,进入新常态的必要条件是使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新的机遇期。长期以来,高校十分重视理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而文科教育模式多以单一的课堂教授为主,对文科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分散性、自发性的特点。资金短缺、条件落后、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下,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薪酬待遇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棘手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常态为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尤其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领导观念逐渐转变,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常态为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向其提出了挑战。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相对于以前的高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实验室的建设速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验经费的控制以及高校政策的管制,使得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实验室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愿望落空,不得不转变发展策略。

2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特点

(1)场所方面。场地小,高端设备少,主要依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时间短,建设标准缺乏。(2)管理方面。管理模式多以校级管理或校院两级共同管理为主,管理人员多为教师或辅导员,管理经验丰富,对实验流程等相当熟悉,但懂技术的管理人才缺乏。(3)应用方面。高校文科实验室在教学上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利用电脑软件、文档资料等,创造出高度逼真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4)实验室建设受重视程度方面。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受重视程度逐步增加,但仍不及理科实验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文科教育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巨大正向牵引作用。

3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中的问题

(1)一味追求规模扩大,忽视内涵提升。近年来,各个高校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用于文科实验室建设,这使得实验室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逐步扩大,文科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量”上已基本满足需要。但是部分高校止步于此,有的高校甚至继续在数量的增加上下功夫,忽视了对“质”的提高。这种盲目扩张、忽视内涵提升的做法,最终导致的不是学校水平的提高,而是资源的浪费。(2)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总体协调度不够,使用效率较低。各高校文科实验室一般都是独立的,一个实验室一般由一个实验团队使用,不同学院、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实验人员一般不会交叉使用实验室,然而每个实验室设备、配置基本相同,这样就造成了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率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设备使用效率。(3)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开放程度低,开放时间短,部分高校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设施的使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4)管理模式缺陷,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基本形成了校级直管和校院两级管理两种模式,专业性实验室管理机构缺失,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明,校院系三级共管模式基本不存在。此外,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多为学院辅导员或者老师,他们普遍没有专业的管理技能,仅能处理实验室日常事务,没有能力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规程,这一系列劣势使得实验设备遭损坏的情况屡见不鲜。(5)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来说,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受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高校的观念仍未充分转变,依旧认为文科教学只要纸跟笔或者略微借助实验、实践就可以完成。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输的时代,高校人文教学也逐渐步入电子信息化阶段,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过去的纸质资料,仅有的教师经验、教材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培养同时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依靠文科实验室的发展与完善。

4新常态下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创新办法

4.1实验室建设从追求规模扩大转向重视内涵提升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内涵应当是相当丰富的,内涵建设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新常态下,不能一味追求实验室规模的扩大。数量增加型高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质”的提升。必须牢牢树立三个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以及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要切实转变四个观念,即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管物转向管人、由计划转向市场、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创新型。在不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上要注重创新,体现特色,把实验室的建设与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相结合,为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结合文科的特点,从管理手段与管理理念上创新,打破陈旧的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模式,提升高校文科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对文科实验室文化内涵的认识,明确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念与途径。

4.2进一步提高文科实验室使用效率,重视投资效益,各院系实验室之间实现协调统一

目前我国文科实验室教学多以学院中各个专业独立教学为主,例如某高校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实验室,每个单独的实验室往往只有一个团队的学生,人数一般为个位数,同一专业不同团队分别占据着不同的但规模不小的实验室资源,且不说这些实验人员研究成果如何,单就实验室空间资源来说,就是极大的浪费。独立教学导致院系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实验室空间功能极其简单,设备及其他功能也难以被完全发掘与利用。教育体制改革仍在继续,在此背景下,独立且分散的实验室单元布局方式渐渐显示出内向、封闭的局限性,很难继续适应现代各高校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文科实验室的复合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3改革对实验室人员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完善高校文科实验室的考核办法与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不仅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科研、实践合理有效融合的需要。经过调研发现,高校文科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参与实验教学的技术管理人员力量薄弱,对实验室人员的培养缺乏长远计划与有效的培训体制。所以,各高校应该对文科实验室人员培养与激励机制进行改革,克服体制和待遇方面的差异,建立起懂技术、爱实验、懂管理的青年技术管理队伍。(1)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同时适度提高其待遇。建立起一支稳健的实验室人员队伍,使实验人员真正担任起实验室建设的主力军,其待遇与同级教师保持一致,打破实验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的界限,进而提高实验人员对实验工作的忠诚度和积极性。(2)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培训,促使实验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提升业务能力,从而带动整支实验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有效激励机制的制定能够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实验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操作与管理技能。该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依靠高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文科实验室在高校文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其标准要适度偏向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3)完善高校文科实验室的考核办法与规章制度。在考核方式方面,要加强监控与评估。对于学生,要注重对其动手能力的考核,同时关注团队合作效果的体现,确保学生学到知识,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对于教师,要确定合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奖惩制度与考核办法。在规章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切实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职责,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具体来说,包括明确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教师、实验室技术工人等的职责,确立对实验室中各类人员的奖惩制度,编制实验室人员工作手册,做好工作记录,对于实验室人员的优秀业绩与研究结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

4.4健全高校文科实验室开放运行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复合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实现教学、办公、实验三功能的结合

(1)高校文科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研、教学、办公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科研中来。由于新常态下,各高校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有限,将实验室向科研开放,可以借助科研经费来弥补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的缺陷。除了向科研开放之外,实验室的开放还必须实现全天候开放。(2)开放不是随意的开放,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机制来管理。高校要确保实验室中器材检测与维护的及时性与高效性,让学生在使用时,设备能够运转正常。这一措施将设备、资源与信息结合在一起,使得实验室向资源共享、创新多元的方向发展,让高校逐渐走出封闭独立的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造福社会。(3)建设复合型、集约型综合实验室。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复合化程度低、功能组织单一等问题,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一局限,将实验室推向功能组织多元化,空间结构集约化,将各个院系乃至同系不同实验团队的实验单元结合起来,将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融合起来,构建起复合型、集约型综合实验室。

4.5文科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院系共同管理和校级直管。文科实验室管理模式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建立起人人参与、全面高效的管理模式。(1)健全文科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文科实验室并未形成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文科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环节上,要重视对教学环节具体要求的规范,密切结合文科教学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利用知识能力的训练,设置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监督与检测,保证文科实验室教学的高质与高效。(2)加强对实验设备的跟踪管理。对实验室设备的跟踪管理需要做到购置前、购置中、购置后的全程跟踪管理。设备购置前,要举办专家论证,改变盲目购置设备导致设备重置率高的问题,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产出。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规定,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实验室中陈旧落后的设施及时淘汰更新。购置后,对设施要加强分类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建立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对实验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流程培训。设备使用后,要求实验人员如实填写使用记录卡。(3)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做到人才集中管理。要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机构中各个职位分工明确。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选好用好实验室各类人才,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4.6重视对文科实验室环境质量的提升,凸显文化性与地域性

新常态要求提高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观念转变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实验室环境氛围建设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文科实验室空间的扩大与设备配置的提高。现如今,各高校在建设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呈现,不同地区高校的建设所体现的文化韵味存在很大差异,凸显出强烈的地域性特点,与之相适应,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应与高校建设风格相适应,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另外,实验室的工作本身枯燥无趣,实验人员日复一日地待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内,这个空间往往在设计方面文化性不高,仅能满足教学需求,布局结构千篇一律,室内配套设施缺乏人性化,更不用说艺术美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所以,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注重环境质量的提升,增强实验室配套设施的智能化与人性化程度,在空间尺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加入人性化的考虑,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实现热、电、网络等实验室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作者:李风芹 张祥丽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宋懿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新趋势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2]朱静君,谢珺.文科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探索[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陈晓梅.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7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一些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普遍选择四级管理模式,依照校、院、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顺序以此向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与院多为宏观管理,就现行管理政策、制度以及模式基本达成一致。处于基层管理层面的实验中心与实验室在管理中失权问题严重,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陷入困境。通常情况下,部分功能实验室被教师占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数时间成为教师的助手,管理权逐渐被取代。同时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根据学科和专业进行设立,导致实验室管理需要根据学科情况进行,对协调和分配实验室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2.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制度是对各项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型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都有一个管理者是行使各项权利的权威人物,基层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管理者的各项措施,根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高校实验室通常由实验员进行管理,实验实施者通常都为科研教师、教授以及领域专家,心理优势较强,在没有配套制度的前提下,难以服从基层实验员调配和指挥。同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力依据。

3.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

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设备采购方面,现阶段高校实验设备采购渠道丰富,然而未针对采购进行长期规划。通常情况下,由几个采购人员制定简单的采购计划,这种现象导致仪器设备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甚至实验室方面不了解教学需要什么样的仪器,外加实验室管理都是重采购轻管理,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弃用。二是仪器缺乏定期维护。目前,高校实验室并未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设立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部分设备在使用过后未能进行及时清理,增加了实验设备的破损率。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1.简化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功能

相关实践证明,简化管理模式对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校院加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较为适用。在管理过程中,由校院直接对实验中心进行管理,实验中心则负责执行上级指令,属于不涉及其他机构的独立部门,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学科教授对实验室只有使用权,无权干涉实验室调配。同时,利用合并的方式将功能相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将功能单一的实验室与多功能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2.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高校实验项目的多样性,促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此,高校师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应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管理观念。同时,高校结合实验室管理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类似水绵与草屉重等稀缺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人员去郊外获取,高校可以给予一定补充,根据实验项目数量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激励补助,不仅充分保证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减少了实验室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3.规范仪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为妥善安置实验设备,学校可设立专人专项分类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按照要求流程进行统一放置,便于仪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学校根据学科需求对仪器设备进行重新整合,配套发放,使实验设备组合更具系统性,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项目挂钩,将额外仪器分配给项目数量较多的实验室。同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研究生加入实验室管理当中,鼓励建立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完善制度,有效解决实验室开放时间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验项目,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管理经营,完善适用当下教育形势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管理,提倡全体师生配合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提升实验室适用效率,形成地方管理特色。同时,高校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桂炽昌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芹,周骥平,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实验教学也得以快速发展,科研活动比以前更加活跃,实验人员和教学科研设备的数量均大幅度增加[1]。这些数量的递增,导致实验室空间逐渐拥挤,个人实验空间变小。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频繁使用,以致危险化学试剂与实验废弃液对实验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的隐患日益凸显,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无论是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还是药学类科研人员为了完成科研项目所需接触到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大部分实验均需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中,有些是低毒的,有些是易挥发的,有些是有刺激性的,有些是有腐蚀性的,有些甚至是毒性非常大的等等,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都非常大。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化学试剂,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保证化学试剂的使用不对人和环境造成影响,便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验经验,结合一些合理的管理经验,从实验室设施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实施、化学试剂的日常管理及废弃液处理等方面入手,对实验室和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高校提高化学试剂的管理水平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水平提供一些思路,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

1高校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1.1实验室设施投入不足。大多高校对学校的科研方面发展比较重视,投资到科研领域的比例较多,而对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设施则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①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招生扩张速度,实验室内拥挤,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②部分现有实验设施因陈旧不能使用,隐患问题突出。③实验室环保设施不达标,通风排气系统和废液处理设备没能满足实验要求。④试剂柜欠缺,化学试剂胡乱摆放,危险化学品无特定的保存环境条件。1.2师生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现象[2]。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更是不够重视,加上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突出,因而常被人们忽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现教师和学生均存在着不规范使用化学试剂的行为,如甲醇、氯仿等有毒的试剂没在通风橱取用;浓硫酸、浓盐酸等有腐蚀性的试剂取用时,没带防护手套等。另外发现,很多研究生在做化学类的科研项目时,所使用的有毒化学试剂都是在没有排气系统的环境条件下做实验,仅靠开窗通风来降低试剂对身体的毒性危害。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不到位也导致了学生对这些安全隐患的无知。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存在也体现了高校师生对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不够熟悉,对其产生的危害不够重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1.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虚设。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大多存在着管理制度虚设等问题。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虽都有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一般都是贴在实验室的墙面上。而师生在实验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教师对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实验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而学生对这些安全规章制度也置之不顾。这种规章制度虚空化的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1.4危险化学品及废液管制不规范。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等仍不够规范,如:需分类存放的危险化学品没有按要求存放,有毒化学品没有做到双人管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没有在特殊条件下存放等。另外,实验室对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液没有严格管制,导致有些学生将化学废液直接倒下水道,造成实验楼下水道腐蚀,环境污染严重等后果。

2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大实验室资金的投入。学校应当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高重视,在资金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好实验室硬件的投入,完善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系数。例如,通风处和排气扇的安置应该数量充足,实验室的面积应该随学生人数扩招来合理增加;要定期维护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对实验室设备老化的现象应给予重视;另外,对化学实验室一定要设置试剂柜,合理摆放试剂等。只有这些硬件条件做足了,师生们才能在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学习的。只有了解实验室的安全与否,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这个也是对环境和个人身体安全的着想。所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前,教师有义务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室的设备使用安全,试剂使用的安全等方面。学校也要加大力度,对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重视,可以通过宣传、培训或竞赛等手段来提高师生们的安全意识。2.3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制订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真正能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来严格管理实验室的为数不多。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都是光贴在墙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很少去指导或者告知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容易产生无知行为。所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有趣的互动方式或者是课前的调查环节等方式让学生来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学校还需针对各类实验突发事件制订严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人员受伤等突发事件,能依据应急预案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确保人员安全并将损失降到最低。2.4加强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实验室的化学品,无论是危险化学品还是普通化学品,都应该进行严格地管理。化学品的使用跟师生的实验和科研息息相关。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危险或者隐患。以下,将从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这三方面进行建议:①化学品的采购。高校实验室的化学品,一般只有教师才有权力购买。采购回来的化学品,必须需要专人进行登记入库。②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的化学品应该要有专门的试剂柜储放,还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严格进行登记进出库。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品,要分类摆放,单独一类放一起,液体跟固体化学品不能混合摆放。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更应该要做到专人专柜存放,有毒化学品要实行双人保管领用,易燃易爆化学品需要低温通风特定库房储存领用。这样才能做到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规范保存及使用。实验室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个实验室至少要保证有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和发现实验室设备的问题。有问题,需及时报修。另外,每天在实验室关门前,应检查门窗水电等问题,以防出现漏水漏电等事故。2.5加强废弃液处理。作教学和做科研的实验室日常都有大量的废弃液需要回收处理。实验室应对废液处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办法[3],要配备有酸碱分类回收的标准试剂桶(贴有明显标签),培养学生分类回收试剂的习惯。切忌让学生将废弃液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再定期让专业机构来将废弃液回收处理。通过加强废液的管理和宣传,逐步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共同建立绿色化的药学实验环境。

3结语

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关乎到师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高低,而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务必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4],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加强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实验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进行,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徐静年,郭奋.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37-39.

[3]常生华,朱万合,张程,等.加强高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287-289,292.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9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实验室安全

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安全控制和检查手段是实验室运行模式的创新,信息化手段包括危险源数据监测、操作记录监测、危险预警和自动化排险措施。危险源数据监测模块完成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药剂、物品的状态参数监测,检测到的数据实时与标准值对比,根据结果做出预警。操作记录检测模块记录实验操作者的综合信息,实时与标准值对比,数据结果发送至危险预警模块;危险预警模块接收到实验室内分布的若干检测模块发来的数据,检测出数据偏差立即启动报警程序,将危险位置、危险类型、危险程度报送给自动化排险模块;自动化排险模块不需人工参与,识别出危险程度并根据预设的应急措施实施人员疏导指引、断电断水、消防喷淋、联动报警等紧急抢险动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并行、快捷、有条不紊的优势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且利用信息化保障安全还可以根据演练和险情处理的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优化抢险动作,在根本上摆脱对管理人员的依赖。

二、实验室人员信息化管理

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之前必须明确了解操作中的要点,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危险性高的实验物品必须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将危险的火苗消灭在火星状态。在学生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取得操作资格[3]。为了严格实验室使用制度,依托信息化安全管理手段,建立实验室相关方档案,明确身份、角色、权限、接受安全培训时间、培训效果和成绩、使用实验室记录等信息,采用人脸识别结合门禁系统的安防手段保证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合法性。需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授权进入。对于访问学者、参观团队等非正常使用者因公需要进入实验室,必须经过学校信息中心培训后办理临时通行卡才能获取进入实验室的资格。与此同时,无论是校内学生还是校外人员都还需要参加由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者所出的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学校统一发放的实验室准入资格证,凭准入资格证进入相关实验室。

三、多平台信息互联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学都建立了专门的化学品采购管理或设备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但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安全试验、危险化学品及仪器设备等安全管理上,这些系统大多呈现“信息孤岛”的状态,由于现有管理系统与平台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存在没有构建形成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问题[4]。因此,多平台信息融合,建立人、物品或机器、环境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实验室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需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确立了实验室人员、实验室中的物品和物理环境对应的数据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物品管理,系统设置“实验室设备”模块,将各种设备信息输入系统,特别是对特殊设备、加热设备等进行阶段性管理。未来,各类单独的管理系统,如化学品全程管理平台、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大型仪器管理系统等都可关联至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覆盖。打开系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校每个实验室中的人员,化学品和实验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子系统,了解化学品的来源,仪器的使用状态和去向,真正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零死角。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信息建设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未来工作会从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友好易用性、覆盖面积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对现有信息化成果进行巩固、细化、深化,为实验室师生提供安全的工作氛围与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王羽,董招君,方东红.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57-259.

[2]尹立苹,王新亭,孟少英.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建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6):152-155.

[3]俞欢军,章薇,章兴棋,等.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4-6.

高校实验室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移动物联网;实验室管理;网络共享平台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高校科研和学科发展至关重要[1],实验室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寻找一种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全方位管理成为各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难题[2]。21世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之间的传递更便捷,移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它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高端机械设备,实现智能化的跟踪监控、识别定位、控制和管理[3],因此,将移动物联网应用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提高仪器使用效率,而且能大大减轻管理员工作负担。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为例,中心采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建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使中心及学校大型仪器对外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心10台大型仪器2017年累计服务机时达20276小时,仪器平均使用率为126.72%,累计检测样品29478个。中心通过共享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工作,连续两年在江西省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工作中获得先进单位。本文从移动物联网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仪器共享网络平台实验室设备、物品耗材管理、安防管理等具体应用实例分析其潜在价值,希望给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人工纸质记录的方式对实验室仪器管理、环境监控、进出人员管理,物品耗材管理等进行登记[4],这种管理模式通常会导致实验室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实验室设备缺乏统一化管理。近年来,高校实验室设备规模持续增长,科研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部分科研设备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各院部设备未实行统一化管理,导致设备闲置浪费严重、使用率不高,找设备困难等问题,影响高校科研进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二)实验室环境监控不到位。大型科研设备对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极易损坏。据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实验室会每周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打扫,但对实验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方面不予重视[5];少数高校实验室会采用纸质记录对室内温湿度进行登记,但过程繁琐且不能实时监控,导致大型科研设备常因受温湿度影响出现高压板烧坏的现象。(三)实验室物品耗材管理不规范。实验耗材是科研实验的物质基础,对科研实验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5]。高校实验室对实验耗材管理不规范导致以下几个问题出现:a.耗材难找;b.耗材交叉污染,导致实验结果不佳;c.未用完的耗材大量过期浪费;d.耗材流动性大,易遗失。

三、移动物联网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物联网具有全方位感知、高效准确传递和智能处理三大特点,可使实验室管理更加高效、可视化和智能化,智能可视化实验室管理大致可分为感知、网络、应用和管理四个层次架构,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为例,具体阐述各个层次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应用:(一)感知层的构造及应用。感知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础,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构建了门禁管理系统、人员考勤系统和设备开机刷卡系统,并将三个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整合到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统一管理。校内教师和学生首先将个人指纹和校园卡信息在系统录入,形成唯一身份编码,rfid标签将出入实验室指纹打卡和上机刷卡信息登记记录,并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传送到rfid读写器,读写器通过网络层将考勤情况传输至共享网络平台;同时,共享网络平台已录入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上能对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出厂日期、运行状态等进行编码记录[6],实现对设备及耗材的相关信息、使用情况、位置信息等实时记录;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可对实验室停电、温度、湿度、烟雾、粉尘等实时监控,一旦传感器探头检测到异常情况,报警系统将发出报警,并拨号和发短信给管理员,以便管理员及时到现场排除,减少实验室事故。(二)网络层的构造及应用。网络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关键纽带,借助数据网络、校园网、无线宽带和传感器局域网络等承担数据的传入、传输等工作[7],对所有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快速高效地传输,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为保证网络通畅,专门配备了高配置交换机、纯铜网线、专用固定ip等网络设备,各网络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三)应用层的构造及应用。应用层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价值体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将实验设备管理、物品耗材、环境监测、人员管理、资料管理、视频监控六个模块集成于统一的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之上,对“实验物品”、“实验设备”、“实验环境”以及“资料数据”等进行集中可视化管理。学生可以登录个人账号在共享网络平台进行仪器预约、资料下载、培训学习等,教师可在平台查看课题经费、下载实验数据、结算测试费等,通过共享网络平台将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共享,让更多有需要的科研人员能用上仪器。(四)管理层的构造。管理层是应用层的管理执行者,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实验室管理员可通过网页或手机app在共享网络平台上登录管理员账号,一目了然地掌握仪器预约使用情况、耗材库存情况、教师科研经费剩余情况、人员考勤情况以及定期生成的实验室环境监测报告,同时也可导出实验室人员进出情况、考勤情况和仪器使用情况,有利于开展实验室绩效评估和仪器使用效率评估工作,出现问题还可随时随地调取实验室监控,不仅大大简化实验室管理员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员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和绩效考核数据准确性。

四、结语

目前,移动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实验管理人员与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建设和完善。实验室繁琐的仪器数据统计、耗时耗力的环境监测、杂乱的实验物品整理,都能够借用移动物联网技术,高效智能化管理,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自建立共享服务平台以来,无论是校内仪器使用效率评估还是省内仪器开放共享评估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后期将进一步努力和完善。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需要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来规范化实验室管理,促进实践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科研进步。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移动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茉.基于socket技术的高校实验室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15.

[2]臧红波,王俊.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9):195.

[3]钟建国.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14-15.

[4]李秀英.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思路[j].潍坊学院学报,2017,17(02):118-120.

[5]周晨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绿色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6]周春月,闫子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架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5):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