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1-22 17:56:50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策略
党的提出大力弘扬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持续生动诠释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国家倡导新的生态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力量,将大生态理念融入校园绿地生态建设,既要尊重自然,还要突出以生态为本,重视校园文化塑造,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业已成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升校园绿化生态品质,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管理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通过对高校绿化养护工作的调研,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实践,以现状问题分析为切入点,开展策略研究,以期为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高校绿化养护工作现状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0个专业,在校学生18000人。地处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校园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9.0~13.2℃,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渡区,地形平坦。咸阳职院秉承“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的理念,学校景观高起点规划布局,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绿化美化高标准设计,形成乔、灌、草不同组合立体配置,并将育人与植绿有机融合,融入环境育人理念,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09年校园建成,成立专业绿化养护队伍,抓住浇水、排涝、防治病虫害、修剪、施肥、中耕除草、防寒、防风和环境清理等绿化养护管理各环节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于2018年,形成“管养分离”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近3年累积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绿化面积达16.6万m2,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2%,绿地率达到43.7%。逐步形成了花香鸟语、青草覆地、造型特色、绿树成荫宜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019年咸阳职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为高校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标杆。
2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咸阳职院和其他高校一样在校园绿化养护中遇到一些共性问题。2.1规划设计与建设监管不力。校园局部绿地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绿化规划设计与校园建筑基础建设同步,设计时追求即时成景,对当地小气候、土壤等因素考虑不充分,选用的部分景观树种如鹅掌楸、元宝枫、七叶树等适应性差,生长势弱,表现不出树种原有的季相变化特点,造成校园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另外,校园整体设计时地下管线及喷灌等设施布局不合理,同时地下填埋过多的建筑垃圾影响植物生长,增加了养护管理难度。2.2绿化养护管理投入不足。绿化养护工作是提升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措施。在校园建设初期,多数高校但求有绿,对校园生态建设、绿化效果要求不高,对校园绿化养护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对校园绿地内植物整形修剪、松土除草,灌溉与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改植与补植等相应管理工作经费投入有限,绿化养护难度大,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绿化效果达不到最初的规划设计标准。2.3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多数高校将绿化养护工作放到后勤部门,咸阳职院在校园建成初期亦是如此。没有专业养护队伍,根据季节需要临时用工来完成绿化养护任务。缺乏专业从业人员,导致校园绿地内植物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改植与补植等关键环节缺少专业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养护管理工作错过关键时间节点,造成病虫害泛滥,景观达不到理想效果,生态文化塑造乏力,影响校园形象,制约了生态教育功能的发挥。
3高校绿化养护的策略
3.1影响因素分析。[1]3.1.1气候因素。气候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高校校园绿化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周年的绿化养护方案,采取养护管理措施。春季及时春耕浇返青水,补充养分,做好病虫害预防;夏季注意防旱防晒排涝;秋季修剪清理;冬季注意防寒。3.1.2土壤因素。一般校园在建设初期,由于基建向地下填埋较多的建筑垃圾,回填土层较薄,校园绿地土质普遍较差,肥力不足,致使校园植物生长环境差,植物栽植虽能成活,但生长状况不佳,不能呈现植物固有的特征特性。有些树木成活数年后出现死亡现象。校园配置应尽可能选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必要时深翻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改地适树,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1.3植物选择配置因素。绿化设计中不合理选择与配置植物,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影响园林功能发挥。特别是高密植绿篱,营养供给不及时,透气性差,导致病虫害严重,增加养护成本。乡土植物对原产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区[2],表现出超强抗性,树木生长旺盛,形成的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并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和校园文化特色。3.1.4师生人为因素。高校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学生素质不同,时常会看到学生践踏草坪现象,久而久之土壤板结,致使局部绿地受破坏,进而导致许多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增加了养护管理难度。为此,要在不同功能区树立宣传牌,在师生中加强宣传引导。3.1.5从业人员技术因素。从业人员的技术因质是决定高校校园绿化养护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根据植物年生长周期、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案,因时因地采取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修剪、防旱防寒、防病防虫以及补植、更新复壮等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3.1.6经费因素分析。绿化养护管理经费是实现高水平绿地养护的资金保障。经费不足必然会影响绿化成果的巩固。要达到高水平的绿化效果,养护管理费用投入也必须跟上。要根据修剪、养护的人工费及肥料、农药、工具材料、机械、水电费、材料机械费、社保、灾害性天气抢险等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测算,设立绿化养护专项资金,保障绿化养护工作正常开展。3.2绿化养护工作策略。3.2.1完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高校要将校园绿化养护工作作为提升内涵与品质的重要工作来抓。应成立专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履行绿化养护监督管理等工作。根据中、省、市、校绿化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健全配套校园绿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校园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校园绿地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巡查考核机制和考评制度,明确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方法和奖惩措施,加强对绿化养护服务外包单位的监管,提高绿化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养护管理的积极性,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3.2.2优化绿化养护管理模式,注入动能。为持续做好高校绿化养护工作,保证校园绿化养护效果,提高管理效能,绿化养护工作模式由高校自我管理向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管理主体与养护主体分离,避免职责不清,推卸责任的现象。通过学校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确定的专业服务外包公司,为校园绿化养护带来专业养护队伍,进校后为绿化养护工作注入了新动能[3],从而为校园高质量绿化养护工作提供了保障。3.2.3科学选择配置与养护,提升景观。实现规划设计效果,根据绿地改造提升项目,本着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另一方面改地适树,深翻土壤,更换营养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同时构建乔木-灌木、乔木-草,乔木-灌木-草,以及落叶-常绿等多种种植设计模式,通过养护营造三季有花,四时有景的生态景观,满足功能需求,提升景观效果。3.2.4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提高养护质量。不断提高养护人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是高质量绿化养护的基础保障[4]。绿化养护管理是“三分种,七分养”,重视培养绿化养护理骨干力量极为重要。专业绿化养护管理团队,能全面指导绿化养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内培外训,加强专业从业人员培养。绿化养护外包服务单位要聘请富有绿化养护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专业人员要具有持续学习能力,能引入新的绿化养护理念,不断更新绿化养护技术,应用在管理活动中。特别在病虫害防治、树木造型、草坪修剪等关键环节要采取针对性养护,避免因养护措施不当,造成花草树木死亡,绿化景观破坏难以恢复等不良后果。3.2.5融入生态文化活动,提高环境育人成效。通过制作微信扫码识树树牌,组织学生开展树木挂牌活动;通过各届校友认捐、在校学生认养活动;举办“花卉”展等活动,在不断挖掘植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塑造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环境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徐雪琴.影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168-170.
[2]仝玉琴,王博.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2(11):41-43.
[3]杜静,朱能文.科学管理精细养护提升内涵与品质———江南大学校园绿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8(7):39-42.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安全;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发展,近年来高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校园中学生的人数也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校园内外环境及日益增多的校园安全问题,校园安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一切管理手段尽可能消除校园内外的不安全因素,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日常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亟待高校科学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安全管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校园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发展运行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上下都把校园安全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深究来看,高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视大多局限于政策和理论方面,形式化痕迹较重[1]。首先,高校领导没有从思想上将校园安全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学和科研仍然是头等大事,他们将大部分注意力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只是在口头或文件中强调,潜意识中认为当前国家社会安全稳定,不会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因此对校园安全管理关注不足;其次,受到高校领导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安保设施及制度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安保设施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再次,思想上的懈怠导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松散,对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彻底追究责任,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二)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不到位。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可能的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还不到位,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首先,在高校中,安全教育没有被正式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对安全教育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大多通过讲座、校园宣传、知识竞赛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而这些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内容也缺乏趣味性,因此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参与热情不高,安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的高校安全教育缺失,学生难以接触到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安全演练也是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高校会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火灾、地震等安全演练,但是由于高校人数众多,很多演练难以做到人人参与,而是以观看为主,这样一来就偏离了安全演练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安全演练的实效。再次,学校的安全教育未能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未能配置专门的安全教育人员,很多时候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导致校园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三)对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防范不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大学生生活环境单纯、防范意识不高,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招聘、恋爱、中奖、租房等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导致很多大学生损失财产、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除此之外,当前很多高校的某些部门实施市场化管理,社会元素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例如食堂大多由外来人员承包,校外人员在校内开设各种超市、小店等,大学生接触的校外不良因素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面对校外的不安全因素,当前高校的校园安全工作大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有的高校也试图建立管理机制,但是由于校外因素过于复杂,高校安全管理者对其缺少了解和执法权,难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会给高校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此外,国外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也是高校容易忽视的,导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缺乏有效教育,一些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也是相对不利的[2]。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受众,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校园安全管理面对的群体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学生个体因素会对校园安全管理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当前大学生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地区、家庭构成、学习经历、思想观念等各不相同,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的人群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容易对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等产生嫉妒或仇视心理,长此以往会使有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容易给校园安全增加隐患,阻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等心理疾病,或者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这些都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二)管理人员因素。管理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校园安全管理队伍通常由高校领导、辅导员和安保人员组成,当前的管理队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有的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作用,重教学和科研而轻安全管理,对于安保队伍和安全设施投入建设不到位,从领导层面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其次,辅导员是安全管理队伍的重要构成,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了解最深,开展安全管理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数量较少,一个辅导员通常要负责大量学生的日常管理,精力有限,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再次,安保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安保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安保人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三)社会环境因素。高校的发展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面临的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多,校园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反动势力为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会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电台、文字等向我国渗透反动和负面思想。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意识薄弱,且接触信息渠道繁杂,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反动思想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诱导他们做出过激和不安全行为,破坏高校的安全稳定,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带来阻碍。其次,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在高校广泛普及,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数量急剧增加,互联网在带给学生便利之外,也带来很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造成不良影响,如很多学生受到网络影响产生暴力、拜金、不劳而获、对社会不满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为校园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3]。(四)管理制度因素。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需要各种法律及制度的协调规范,然而当前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是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对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涉及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缺失现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还未建成,由此导致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很多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支撑,实施效果不佳,极大地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4]。其次,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规模和学生数量急剧扩大,高校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所忽略,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比较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校园安全管理需求,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设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直接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至关重要[5]。首先,高校管理者要转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校园安全,一切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无从谈起,高校管理者要将这一理念作为各项校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并积极落实。例如,安排专门领导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指挥小组,从全局指挥和调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充分利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亲密接触的优势,发挥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作用,一方面要增加辅导员数量,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让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之余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再次,提升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一方面招聘时要严格审核年龄、学历、身体素质等要素,提高安保人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安保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和处理校园安全隐患的能力。(二)开展科学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校安全教育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6]。首先,高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其次,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针对以往安全教育形式及内容单调枯燥的问题,高校要不断进行创新。例如组织趣味性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小品表演、进行网络安全答题竞赛等。此外,教师要及时从电视、网络中收集最新的校园安全知识和校园事故案例,不断更新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他们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再次,为学生创造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安全检查、隐患发现、事故处理等事务中,对校园安全管理有全新认识,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果。(三)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切实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保障高校师生的安全,就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来规范与指导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当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因此国家要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制需求,使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可以依法进行。另外,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师生的安全法律意识,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针对高校发展方向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监督和考核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校园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保证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四)打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管理外部环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外界环境中的负面和不安全因素可能会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因此净化校园外部环境,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识别不良信息和反动思想的能力,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金钱诱惑。其次,为大学生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等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利,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校内网络方面,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安装不良信息筛查和拦截系统,为学生创造绿色网络环境;校外网络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网吧进行检查监督,尽量消除其中的网络不良因素。再次,高校要加强校内后勤服务建设,尽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住宿、购物、娱乐等的频率,避免可能由此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校园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校园安全管理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从当前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建设、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外部环境等环节,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龙刚,王伟,刘峰,高奇.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安全,2019(3):68—71.
[2]马京.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上旬),2015(1):200.
[3]沈方龙.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7):110—111.
[4]佘斌.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科技风,2019(29):76.
[5]唐水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97—98.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3
简约实用的原则,体现在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学校图书馆和教学楼采用的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墙体材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该材料类似于我国普遍使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但由于掺有不同颜色、不同比例和不同粒径的工业废渣或矿渣为骨料,使得砌块花色各异并具有石材的质感。学校图书馆内部装修比较精细,但大厅墙体和柱子却普遍使用表面略显粗糙的砌块装修,不加任何饰面,由于色彩运用得较好,并没有生硬、突兀的感觉。教学楼的内外墙全部采用这种材料,砌筑勾缝而成,同样不再增加任何装饰面层,自然大方,绿色环保,经济耐用。水磨石楼地面、清水混凝土墙柱面随处可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属医院大楼,外墙立面主要采用50毫米厚的米色大理石干挂幕墙,装饰精致,而其室内地面采用的则是彩色现浇水磨石地面,水磨石采用5毫米厚不锈钢间隔条,分隔出不同的色块图案,表面均匀、平整、密实,没有裂缝划痕,堪称精细精美,不亚于高档大理石铺装效果。墙面、顶棚装饰简洁大方,许多柱面采用清水混凝土,与水磨石地面装饰风格协调一致。其大门外平台及道路铺装没有采用花岗岩石材,全部是红砖的混凝土路面,同样因其施工质量高,色彩协调统一,没有一点低档的感觉,处处给人以简约、协调、实用之印象,又不失精美、豪华之感。室外工程设计普遍注重实用性。学校的主要道路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其路牙及路边石基本选用预制混凝土块,绿化道路、人行道路、广场铺装等以现浇混凝土、水刷石、红砖铺砌等为主,很少见到大片的石材铺装。楼门口大台阶及其他室外台阶,基本上也是现浇混凝土制作,每个踏步均加防滑条,每处台阶均加扶手。许多花池池壁使用清水混凝土,不再镶贴其它材料,且池壁稍厚,可以作为座椅使用。校园随处可见自行车停放架,一般设置在路边绿化中,停车架采用镀锌钢管弯折而成,成“u”字或倒“u”字状排列组合,简单实用,并且凡设置停车架的地方,地面基本上为沙土地面,不做任何铺装。道路上的路障设计一般都是可拆卸的,车辆通行频繁的地方,设置自动感应装置,车辆靠近时路障自动下沉。凡此种种,无一例外地体现了校园建设简约实用的设计思想。
二、校园景观绿化建设简洁大气、特色鲜明
考察了四所大学,其校园绿化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体现一个“大”字:大树与大片草坪,彰显大气与大雅。草坪加大树的模式,视线通透,突出了建筑主体,这种模式几乎覆盖了整个校园。穿过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棕榈大道,映入眼帘的是低平的大片草坪,两侧人行步道,周边散落着几株大树,抬头望去,草坪对面的低矮建筑尽收眼底。洛杉矶分校演艺厅与图书馆之间设计了一片开阔的草坪,四周几棵大树加以衬托,伯克利分校图书馆门前同样是大片开阔的草坪。主要景点设计简洁、大气、自然。校园大树彰显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大树加大片草坪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还给师生室外活动及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显示了校园蓬勃的生机和无尽的活力。校园的绿地建设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周围,其他大部分地方没有刻意去做绿化设计,乔木、灌木、当地的草类穿杂其中。校园草地在建设初期就充分考虑了它的功能,不仅是一个观赏的绿化景观,更是人们休憩享受大自然的地点,人们可在草地上或走、或坐、或躺、或卧,可以尽情的享受,随处可以看到上下窜逃和左右穿越的调皮松鼠,三五成群的乌鸦穿行在人们脚下,成为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幅天然画卷。随行的向导告诉我们,在校园的草地中,树穴内以及校园的很多地方,设计时就考虑了很多供小动物和鸟类饮水的地点,并且在旱季食物缺少时,还在校园的一些固定地点投放一定的食物。
校园树木和绿地都依从当地的自然环境,树木品种并不是很多,也很少发现移植来的名贵大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处西海岸,雨旱季分明,因此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除去主要楼宇周围进行人工草地培养外,大部分选择的是针叶乔木和当地的草类。当地产草类几乎没有修剪,任其在楼宇周围和庭院内自由生长,而人工种植的草坪修剪十分精细,就像理发师精湛的手艺。许多裸露的树穴和地皮全部用碎木屑覆盖,并且落叶针叶全部清扫到树穴内,为树木提供养分。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由于地处沙漠腹地,气候干燥,因此校园植被多选择适合沙漠生长的沙棘、沙柳、沙枣等灌木和少量的针叶乔木。为了便于收集水分并减少水分的蒸发,裸露的地面和树穴全部用碎石子铺填。漫步校园,雕塑随处可见。洛杉矶分校校园内设计了一个雕塑公园,放置历届学生的优秀雕塑作品,既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又给学校增添了文化景点。为方便师生,校园设置了很多休闲桌椅,形式各异,有在树荫下随意摆放的经粗略加工的大石块,有在草坪边放置的略显陈旧的木质座椅,有在建筑平台或楼前小广场上成片布置的钢制或塑料桌椅,而拉斯维加斯分校校园则将预制混凝土桌凳直接安放在无遮无荫的宽敞道路一侧,却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三、后勤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细致入微
大学校园内教室和图书馆门的设计,全部为无声设计,极大地减少了门的开关声响对学习者的影响。教室内课桌和椅子多为可移动拼拆式,便于分拆听课和拼合讨论。图书馆内设计为无声区、微声区和有声区,便于学习者思考、交流和讨论。在图书馆每层的一个角落,都设计了一个讨论区,区域不大,可容纳5到10人,沙发书桌一应俱全,并配备了镶嵌在墙上的水笔板和多种颜色的水笔,便于学生讨论书写。更加细致的是,在每一个书桌上设计了一个可以提升的多功能电源板和网络接口板,方便学生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图书馆内资料信息资源丰富,完全向读书者开放。在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我们看到了中文版1950年的彩色中国地图,赫然标明中国南海的九段线。在美国大学校园,看到一个个贴满广告的广告栏,广告贴了一层层,但并不相互覆盖,你可以一张一张翻看。这既有学生的自觉和相互谦让,更有校园管理的良苦用心。即使提示劝说也是独具匠心。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部的大楼外有一块提示牌,上面书写着一行大字为“smoke—freeenviroment”,紧接着一行小字为“thankyoufornotsmoking”,一个小小的劝解标识,既体现了劝解的意图,又充满着温馨的气氛。美国社会虽然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但高校都保留相当数量的后勤人员。学校自身提供服务与社会提供服务相结合,长期不间断式的服务一般由学校自己提供,比如卫生保洁、餐饮服务等,其他专业化的服务聘请社会的公司提供。校园保洁人员一人多技,一个可移动式垃圾盛放车,配备了多样工具,包括打扫的扫帚、埋放垃圾的工程铲、拾垃圾的耙子、捡垃圾的人工臂、修剪草地灌木工具等等,一个保洁人员,就可以把保洁和简单的维护处理完成。校园内设置了许多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人们会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投放,我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赶上学生进行食品品尝推介会的活动,活动举办方在现场的两侧准备了分类精细的临时垃圾分类投放袋,分别是食物残渣、金属类、纸质类、非金属类、其他垃圾,真正是“带来了一片欢乐,留不下一点垃圾”。
四、节能与环保的理念付诸行动
外国高校公共卫生间的抽水马桶用水量都很小,使用的是气动和水混合冲洗。洗手部分全部是感应出水,手离水断。绿地和树木浇灌全部采用滴灌技术,人工种植草坪下滴灌管线纵横交错,树穴内根据树木大小设置一定数量滴灌口,并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碎木屑或碎石子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斯坦福大学以前使用天然气发电,现在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学校新建筑的坡屋顶上,设置了大面积的太阳能板用于发电,供本楼使用,并且多余的电还可以并入校园电网。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方面,斯坦福大学走在全美高校的前列。斯坦福大学“绿色校园”设计团队主要负责人、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管理部主任约瑟夫•斯塔格教授以“sustain-abilityatstanford”为题,专门向我们介绍了斯坦福大学在建的可持续能源发展中心的情况。斯坦福大学在建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把制热时产生的冷量收集储存起来,待使用冷量或冷量使用大时,释放使用或补充;反之,把制冷所产生的热量剩余进行收集储存,在热量使用大时,释放补充,同时还可以再转化为电能。斯坦福大学在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做了扎实的研究工作,方案设计耐心而扎实,工程实施认真而有序,此项目的研究和规划从2007年开始,经过认真而扎实的研究和论证后,2012年才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整个项目预算资金投入高达五亿美元。外国高校继承了英国和欧洲大学的办学经验和校园管理经验,起点高、发展快,又经过了上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校园环境规范而有序。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经历也有较大的差别,但外国高校在校园规划建设和后勤管理方面有些先进的理念与经验,对于加强规划和建设,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大有裨益。校园规划和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坚持高标准,科学而广泛地论证,建设方案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严格规范的执行,不因时代的变化而大变,不因领导的更迭而改变。特别要重视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协调统一,一座座不同时代的建筑记录和见证着学校的历史与发展,成为一部部静态的教科书,实乃一幅幅学校文化的画卷。校园建设应力求简朴和简约,追求大气和高雅,不能追求名贵和奢华。要顺应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引种当地的绿树绿草,栽种植物应避免追求“高、名、贵”,而且校园内也应避免“全硬化、全绿化”的生硬布局设计。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校园外卖;高校物流;外卖配送;校园管理
1.外卖行业发展及高校校园外卖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崛起,外卖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外卖以品种丰富、方便灵活、折扣优惠、支付快捷等优势,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青睐,目前点外卖已成为高校学生一种十分普遍的消费行为。然而校园外卖在给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卫生与安全、校园安全与秩序、外卖错拿与丢失、外卖垃圾与污染、不良心理与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2.高校校园外卖问题解决建议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一是高校对于校园外卖不要采取强行禁止或放任不管等简单生硬的处理方式,可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大学生一起分析探讨校园外卖的成因利弊,共同研究解决校园外卖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动员大学生一起参与到校园外卖规范化管理工作之中。二是高校可邀请营养健康专家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举办食品营养健康讲座,开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专题教育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健康饮食知识水平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大学生对外卖订购和品种选择做出理性判断,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校食堂要与时俱进优化服务。高校食堂具有饮食安全、价格低廉等优势,但也存在着餐饮品种不够丰富、经营模式守旧僵化等不足。校园外卖的增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高校食堂没能完全满足大学生餐饮需求所造成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校园外卖与高校食堂也构成了一定的商业竞争关系。所以要减少校园外卖的数量,改进食堂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关键。一是高校要严格招投标管理,引入优质的社会餐饮企业承包食堂,加强与可靠食材供货商的合作,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和餐饮质量。餐饮企业正式进驻食堂前,建议设定一定的试吃期,采取免费或打折方式由大学生试吃,对打分高的正式签约,对打分低的不予签约;二是食堂要提高创新意识,通过加强餐饮潮流和趋势变化的研究,不断丰富饭菜的花色品种,打造网红餐厅,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三是食堂要针对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引入各地特色小吃,满足大学生的差异化饮食需求;四是建议开发食堂订餐服务系统,方便大学生查阅各个食堂每日的食谱,订餐服务系统还可适时推送特色、新潮食品、菜品信息,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介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订餐服务系统提前支付、订餐,高校食堂可根据大学生订餐情况以销定产,防止剩菜剩饭。大学生可以根据订餐服务系统生成的取餐号码通过窗口或自助取餐柜取餐,节省排队等候时间。高校食堂可通过订餐数据分析,研究大学生饮食偏好及需求变化,适时推出更受大学生喜爱的餐饮。五是高校食堂可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如对生病的学生可订做病号饭,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对加班学习或因参加学校活动错过饭点的学生可提供送餐或夜宵服务。对于食堂餐饮的配送,可以由食堂员工负责,也可聘用勤工俭学的同学负责。六是鼓励大学生对食堂提出建设性意见,对采纳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加强校园外卖质量和配送管理。一是外卖平台要严把商户准入关,在认真审核商户所提交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派人上门查验的方式对商户的实体门店和卫生、加工等情况进行核实。加入平台后也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商户要及时进行清退。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外卖平台要督促商户限时解决、认真整改。二是外卖平台或外包公司要加强外卖骑手安全、卫生、文明配送培训。采取更加科学的算法,改进外卖骑手配送时间计算规则,平衡好客户体验与骑手安全的关系。完善外卖骑手的业绩考核奖惩机制,例如可采取接单封顶与服务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制度,修正以牺牲骑手的安全换取效率和效益的做法。三是高校要加强校园外卖的管理,对进入校园的外卖人员和车辆要进行登记或发放临时出入证,要设置限速标志和配送点,合理规划外卖人员和车辆进入学校的时间、路线,对于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采取向平台投诉或禁止入校等管理措施。四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高校周边餐饮商户的食品卫生安全抽查、巡检,畅通举报渠道,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商户依法予以惩处。加大智能外卖柜的推广使用。建议铺设智能外卖柜,解决外卖配送中的送取时间不同步问题。对于因时间衔接不上,无法当面完成交接的外卖,外卖骑手可与学生约定放置在智能外卖柜中,等待学生空闲时取走。智能外卖柜工作原理和流程与当前常用的丰巢快递柜相似,外卖骑手将外卖投放到智能外卖柜后,系统会自动给学生发送短信取货码,学生取外卖时,输入短信取货码即可取走外卖。也可采用微信取外卖方式,学生可提前关注并登录智能外卖柜微信公众号,外卖骑手将外卖投放到智能外卖柜后,学生选择微信扫码,即可将外卖取走。智能外卖柜具有智能化、无接触的性能,对于外卖骑手,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取外卖时间,避免外卖被错拿、丢失,还可提高外卖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护。对于高校,可解决外卖随处乱放所带来的环境杂乱。无接触式的外卖配送,可以避免人员密接,有利于疫情防控。此外,智能外卖柜与智能快递柜的区别在于它还具有温控、消毒、监控功能,可以保证外卖品质不变、放取过程可回溯,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对于智能外卖柜的设计、购置和维护,建议由美团等头部外卖平台成立专业公司负责。专业公司经与高校协商,可将智能外卖柜铺设在校门口、学生上下课路途或宿舍楼附近等既方便取走又便于管理的地方。智能外卖柜购置、安装、运维费用建议由政府补贴,专业公司承担。智能外卖柜应设置超时提醒功能,对于超时未取的,专业公司可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占用费。同时,专业公司可通过研发广告等增殖业务,提高智能外卖柜的运营收入。2021年8月5日,中烹协、美团等单位了《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对于加快智能外卖柜的推广应用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外卖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一是高校要对大学生加强外卖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培养大学生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学会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对外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习惯;二是针对大学生主要在宿舍食用外卖的现状,建议高校建立宿舍区垃圾分类可追溯机制,要求投放垃圾前先要以宿舍为单元进行分类,对于外卖所产生的垃圾,应按不同种类分别装入带有宿舍编码的可降解分类垃圾袋,然后再投放到分类垃圾桶。对于未按规定随意投放外卖垃圾的,可通过宿管监督及编码追溯扣减宿舍和个人卫生考核分数;三是高校要组织相关社团或志愿者协助保洁人员做好外卖垃圾的管理和清理,并给予一定的志愿服务时长奖励;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外卖白色垃圾的数量,引导外卖商家使用可降解环保餐具,减少对外卖的过度包装,鼓励有条件的商家推行餐具的可回收和循环使用。
参考文献
[1]乔停停,李会.o2o模式下校园外卖配送问题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现代商业,2018(12):143-144.
[2]徐苗苗,林世文.oto模式下高校“食堂外卖”可行性分析——以山东烟台高校为例[j].现代商业,2020(35):24-26.
[3]侯晓东,闵晶,侯照生.大学生网络订餐态度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7):21-22.
[4]刘晓宇.大学校园外卖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6):54-55.
[5]杨云飞.外卖智能取餐柜首个团体标准出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17):37-38.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5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是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校领导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做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对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对安全保卫部门上报的有关网络动态信息认真阅读和研判,并及时作出重要处理批示,在学校每次召开的有关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会议上都要对加强校园网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学校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信息传媒的管理失控,要健全网络管理机构,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网上监控”,为做好校园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法。
二、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是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有着明确的分工。如校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全校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动态的监查、跟踪和掌握并进行相关处置;校网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加强整个校园网络技术方面的安全防范、保障、封堵和指导,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运行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查,为查处网络不良、有害信息及案事件提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保卫部门主要负责对网络不良、有害信息及案事件进行查处,并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查。各职能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合力,为做好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使工作更为顺利、效率更为提高、成效更为明显。
三、建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学校根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条例与规定,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形势发展和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不断予以修订完善。各责任单位则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如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审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网管员工作职责等。由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做好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
(一)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
学校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校园网络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涉及网络安全方面重大问题的对策、措施,并对一段时期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作出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全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各学院、部门、单位应当相应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担任网管员,负责本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二)实行安全责任制
学校与各学院、部门、单位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书,各责任单位要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所属各部门和人员。其中,各责任单位的网管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日常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主管单位承担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责任,运行维护单位和个人承担系统的技术安全保障责任,使用单位和个人承担系统操作与信息内容的直接安全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实行一票否决制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重大隐患和问题而不认真及时进行整改,或发生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及个人晋职晋级的资格。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不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安全教育不到位等,导致网络与信息重大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学校将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书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对触犯法律的,则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实行值班备勤制
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进行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24小时通讯联系保持畅通。在重要、敏感时期,重大节假日期间,安排值班人员,一旦发生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五、强化网络安全形势的预测研判是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各职能部门密切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学校出台的重大举措,结合当下校园网络的具体实际并根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对一段时期内校园网络的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上报学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每年重要敏感时间节点时,对校园网络安全形势进行预测研判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上报学校,使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更趋主动和有的放矢,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峰会等时期,均及时对校园网络可能出现的舆情、动态预作研判,将防范工作做在前面。
六、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产品;优劣势比较;知识产权保护
1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概述
1.1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范畴。当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范畴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主要是指带有高校标识、高校元素或含有高校文化内涵的学习用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以及艺术作品;有一种理解是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不在文化产品之列。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考虑到大学特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特定群体对母校特有的感情因素,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既可以是一切带有高校标识、高校元素以及蕴含高校文化的且以高校品牌为品质保障的生活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字产品、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也包括有深厚文化内涵、有高校专属特性的以及出自高校的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1.2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意义非凡,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传播校园文化的功能。依托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丰厚的文化资源,高校校园文化产品通过丰富的创意和设计内涵,以“物化”的形式起到宣传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好的校园文化产品能够展示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大学的历史内涵、传递大学内在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产品还可能起到促进和引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2)有效链接学校与本校教职工、学生、校友等之间的感情纽带。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是链接大学教职工、学生、校友与母校感情的物质载体之一。高校通过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策划、销售和推广,可以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物化”,通过市场的作用在客户群中传播和流动。一件精致的、有收藏价值的校园文化精品,往往是高校办学理念、学术思想以及各种校园文化的浓缩或者释放,是师生员工感受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学风校风校训的综合体现,通过宣传或持有母校的校园文化产品,可以提高本校教职工员工、学生、校友们的凝聚力、归属感以及身份表达的满足感。(3)学校对外形象管理的展示平台。高校文化用品的精髓是高校品牌的形象识别,又称形象管理或形象战略,通过高校文化用品可以传递高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以及视觉等多媒体系统的设计和推广,在提高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对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美誉度,塑造学校的总体形象。[1]一份精美的校园纪念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会激发关注这所学校的各地学子们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向往,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挥纽带作用。
2国外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2.1总体概述。国外大学是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产品的,每一所国外大学都会积极地利用校园文化产品,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物化”,笔者在从事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委托老师和同学实地考察等方式,重点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高校,这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并且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极具代表性。因此,在其设计理念与校园文化宗旨的结合和挖掘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很多方面值得国内大学借鉴。2.2国外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美国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校园文化产品方面做得也属一流。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这些世界知名大学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全球品牌优势,将文化产品的开发衍生到师生员工、游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用品、服装、文体用具等,并通过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商业运营模式,不仅将自身的文化融入师生的生活和精神,也将自己的大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美国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风格充分地体现了美国文化的追求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的特点,设计风格偏重醒目、简洁、明亮[3],如图1所示分别为harvarduniversity、cornelluniversit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大学校园文化产品店店铺实景。英国大学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加上英国人对艺术的重视和尊重,因此,很多英国大学的校园文化产品在设计创意、产品形式以及颜色搭配上,都很具有艺术性,产品风格多以本校的校园风格和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如剑桥大学里有康河中精美的石头、代表英国绅士的烟斗等,被称为典型的“英伦风”校园纪念品。日本大学的校园文化产品多是融合了日本本国的文化,并迎合日本人的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涵盖了生活的日常所需:服装、日用品和食品,设计风格多以简约、干净、环保为主,产品功能多体现实用性、舒适性,并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2.3国外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国外名牌高校校园文化产品总体优势是:就产品本身而言:产品的设计感强、艺术性以及产品质量比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意识强,管理严格,“盗版、侵权”问题能够得到足够重视;在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方面: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高,基本是按照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来推广;消费群体方面:师生员工对本校专属高校校园文化产品认可程度高,更多的是以生活必需品来消费,而不是只作为纪念品或礼品;世界各地的游客则是因对世界一流大学的“仰慕之情”而购。不足之处是与国内市场一样,同样无法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产品创新性不够、商业味道过重,相对普通品牌产品价格偏高等问题。
3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现状
3.1概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各高校对本校文化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对校园文化产品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强。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校园文化产品对高校发展的贡献、如何更好地将高校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市场共同面临的课题。[4]3.2国内代表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研究。笔者在从事校园文化产品经营管理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大量的消费群体访谈等方式,得出了国内高校对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产品的发展程度与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呈正比关系的结论。国内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为代表,在校园文化产品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以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为例,对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复旦大学是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做得比较突出的代表,复旦大学卿云轩纪念品中心隶属于复旦大学后勤集团,是国内较早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开发和销售的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复旦大学校园纪念品中心在产品策划、开发、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全国高校文化产品行业的前列。卿云轩的产品类别非常丰富,有办公用品、服饰箱包、毛绒玩具、生活日用品等十几个品类,产品种类达上千种,价格也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能够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客户需求;店内产品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方、醒目,以突出复旦大学的logo元素为主,文化产品的销售业绩在全国也属名列前茅。南开大学从学校层面非常重视文化产品的发展和影响力,在2012年学校官方授权接待服务中心负责校园纪念品的经营与管理,并开设了专门的校园纪念品专卖店。2016年,根据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顺利地完成了定位调整,在进行了店面终端品牌形象提升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传播公司,产品定位由过去礼品与纪念品的开发和制作开始转向校园文化产品的策划、开发和制作。目前该校的品牌文化店一跃成为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后起之秀,店内文化产品品类开始增多,设计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开发方面,更加注重南开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及南开师生员工作品品牌的推广,如本校终身教授范曾先生的相关艺术作品的衍生品、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授石福臣历时10年编写的《南开草木图集》、叶嘉莹先生诗词相关的文创衍生品等,充分地将南开精神、南开文化、南开人的感情以及产品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产品独特性和专属性,为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开发模式。另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也各具特色,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3.3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优势分析:笔者在走访各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店以及参加深圳、北京、香港等地文化产品展会调研发现,第一,国内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具有产地优势,国外大学很多文化产品的制造商实质来源于中国;第二,近些年国内设计行业发展迅猛,产品的设计品位提升空间很大;第三,随着高校文化的发展,各高校对校园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的认识程度逐步增高,消费群需求量大,市场发展空间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一,管理方面。相对国外,国内高校对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力度仍显不够,文化产品运营主体的准入门槛过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意识不强,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第二,产品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设计水平落后,品质保障度不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产品比例偏少。第三,产品营销与推广方面。营销意识薄弱,品牌推广的力度不够,导致购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部分师生员工的消费意识还停留在“礼品与纪念品”的需求上,而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范畴。[5]
4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与文化产品的研究,在总结其成功推广和销售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高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而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使用和推广,是传承高校历史、宣传高校文化、弘扬高校精神、提升高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此,打造优质的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对提升高校的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七点。(1)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监管力度。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明确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涉及的其他知识产权,同时明确经营管理的主体,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高校文化产品的品质保障和创新发展。(2)坚持“校园文化为根”的策划原则。产品的设计与策划应遵守学校关于使用标识形象的相关规定,秉承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体现高校的文化底蕴、表达师生员工的情愫,逐步打造适合本校校情的、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产品。(3)根据校园文化资源的功能进行科学的选择性开发。其一,对于突出实用功能的文化资源,如服饰箱包、功能配饰、办公文具等,适合就本身的应用功能在风格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平面设计开发,尤其是在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对于突出教育、观赏或珍藏功能的文化资源,结合本校的校风、校训等进行价值判断,充分挖掘和展示这类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财富。(4)遵循针对一个题材的校园文化产品系列化开发的原则。即,一个题材的校园文化产品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既有利于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的价值,又易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5)确保新产品开发连续性、多样性、创新性。开发新产品既要多样化,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前后衔接;既要有迎合市场、大众化的产品,又要力推创意产品,确保卖场能持续地提供新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6)合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策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达到传承高校的历史、传播高校文化、传递高校精神的效果。因此,在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经营性开发的同时,需要确保产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避免低级化和庸俗化。(7)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采取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网站、微信、海报以及主题活动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同时通过消费群体的体验以及意见反馈来促进产品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品牌制胜———高校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及实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罗良清.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身份认同建构的关系研究———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4):43-48.
[3]许彬.美国特色店面[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王俊涛,王宝德,肖慧.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实践———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4(2):19-20.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娱乐至上的思想在校园当中风行,这与高校始终坚持的创造高雅艺术文化的初衷所背离,因此培养出一批与时俱进的、符合当前大学生身份的优秀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历史的必然。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而言,鲜明的品牌文化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对提升大学文化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追求文化繁荣的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2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
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就是品牌理论在高校当中文化建设的具体应用。高校在对自身进行清晰认识的前提下,将具体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成熟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校园文化通过明确的定位,建立自身的品牌,并且进行有效的传播,在不断的进行维护和创新,让校园文化不断的进行沉淀,最终形成鲜明的精神内核。高校的品牌文化活动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大学生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想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校园品牌文化需要从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以及师生文化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在高校的不断发展当中,通过提取和总结让校园文化深入师生的心中,在学校内外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来[1]。
3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整个高校精神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各方合作的结果,任何一个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都不能够脱离校园文化而存在,这就需要高校进行努力的维护,所以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具有校园文化的普遍性。此外,由于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具有特殊性。品牌能够存在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其独特性,以及与其他校园文化的差异性,在最贴近师生生活的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2)成熟性与系统性的统一。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经历长久的沉淀才能够形成的,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在形成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之后,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完善,这就表明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形成具有系统性,不断的进行发展,从而带动校园文化总体的健康发展,并对全体师生的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影响。(3)知名性与优质性的统一。品牌是高校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媒介,是向师生不断输出教育理念的方式,这就要求高校品牌文化活动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得到师生的认同,从而能够保证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不断的吸收高校文化当中的精华。但是仅仅具有知名度是不足的,还需要校园文化加强质量的发展,因此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备相应的优质性[2]。
4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功能
首先,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有育人的功能。高校的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次,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有娱乐功能。学生在大学阶段是接受教育,形成独立思想的重要阶段,严重的就业压力让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想要让学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体魄。高校需要具有目的的开设各种活动,从各个方面让学生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还需要具有凝聚功能。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凝聚功能是塑造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
5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成因
(1)建设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积极影响。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中,其本质就是教书育人。高校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培养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关键和思想道德品势。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执行者,需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重任,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向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良好的道德环境当中长时间熏陶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主要是经过高校的塑造而形成的。(2)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不足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品牌文化活动发展趋向统一化。高校在建设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对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而是单纯的进行借鉴。同时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受限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水平,不能够建立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3)影响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的因素。现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对形成自己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缺乏主观能动性。在一些人看来,建设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特定组织的工作,全体师生的参与程度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没有影响,导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挺自在很低的情况,最终让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降低,使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陷入了僵局[3]。
6结束语
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建设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完成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宋晓琼.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夏毓.基于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一、引言
在11届全国人大精神指导下,我国正在逐渐迈向和谐社会。体育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依托和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协调、配合得当。和谐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事物均处于平顺、协调、均衡发展的状态。和谐社会指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夙愿。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高校校园氛围、文化为基础,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为内容,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创建的具有时代特点、独特表现形式和个性文化的一种群体性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展现了高校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活动行为等,是全体师生竞赛、运动、健身、娱乐以及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三、和谐社会视域下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1、明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原则
在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时,应该重视以下原则:一是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本土性原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应该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先进经验,还应该重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例如围棋、象棋以及武术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为体育文明以及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二是竞争性原则,竞争是现代体育的灵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充分体现竞争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其是在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中,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三是全体性、大众性原则,高校体育文化必须具有全体性和大众性,只有被大众接受的体育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长久的发展;四是娱乐性、趣味性原则,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最后阶段,对事物的兴趣性、感官性非常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应该重视体育文化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原则,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五是身心健康性原则,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双元教育,确定身心的统一、和谐发展,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
校园文化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断的丰富体育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和谐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健康、稳定、自由的特点,对于高校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发挥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高校校园不仅仅是自己生活与学习的场所,还是完善自我的重要场所,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形成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其二,创建体育环境文化,体育环境文化能够营造一种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该种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体育文化教育,更加深刻的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由于体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为了创建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应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例如,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等,良好的环境激励以及体育设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其四,建设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充分利用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将体育文化渗透至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体育认识向体育行为的转变。
3、创建和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
制度是保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创建完善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首先,应该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范围;其次,应该创建科学的组织领导机制,因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创建组织领导机制,能够实现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再者,形成全校参与、共同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局面,奠定广泛的学生基础,充分体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全体性、大众性。此外,高校还应该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渐改善体育器材和设施,通过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健康、长足发展。
4、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在创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组织体系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细致化原则,进而创建健全的组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创建科学的高校校园体育监管体系,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状况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的跟踪监察,明确高校体育负责人及其责任,领导层、管理层应该以身作则,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营造人人平等的环境,所有人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旦出现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二,高校各个部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例如竞赛、活动以及场地管理制度等,有效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动力;第三,进行多样化体育活动,例如,体育俱乐部、体育沙龙、体育社团、体育竞赛以及体育文化节等,学校领导层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组建相应的体系,保证各种体育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
总而言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因此,高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基于和谐社会视域,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晓光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聂晓东.和谐社会校园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3)197.
[2]樊申元,秦纪强.高校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路径的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8)1087-1089.
[3]陈金义.基于校园和谐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文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74-176.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9
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对廉洁从政的信念、思考、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廉政理论学习和实践建设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近年来,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和约束,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高校招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现的贪腐现象屡禁不止,反腐倡廉成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高校的软硬件管理中,通过基础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完善,从源头抓起,制度保障,规范治理,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还高校一块净土。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反映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具有导向、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现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办学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作为高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规范,引导、促进高校发挥管理育人的职能,统一师生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调高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涉及到在高校生活的社会群体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对高校的办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师生员注重遵守行为规范,不断改革创新,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高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联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主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价值导向贯穿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并且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提炼,从而形成校园熏陶下的大学人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并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受社会最新文化观念的影响,给高校带来新鲜知识的同时也会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入校园,高校廉政文化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既不能盲目的排外,也不能一味的接受,要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而服务。
四、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途径
1.精神引领,构建和谐校园廉政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把握着教职员工赋予的权力,干部的廉政信念直接影响到能否廉洁用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要接受廉政教育,又要教育学生,教师在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同时要通过课堂的主阵地教育学生廉政文化的基本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腐败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学生廉政修养的形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主力后备队伍,是否知晓廉政知识、具备廉政意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廉洁自律至关重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精神层面抓起,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坚持以廉政意识指导个人行为,真正做到廉洁律己。2.制度保障,优化校园廉政文化机制。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高校党委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督协调,各部门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监督运行机制很有必要。高校的制度建设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方向、管理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高校廉政制度建设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形成和谐正气的校园文化氛围。3.行为倡导,拓宽校园廉政宣传形式。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只有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自觉奉行廉政自律的信念理念和行动指南,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看到廉政教育的身影,例如廉政书画展、廉政教育的征文比赛、廉政主题团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廉政教育运用到校园网络,通过校园广播廉政歌曲、播放廉政警示片、借阅廉政书籍等,增加廉政宣传的视角,拓宽廉政宣传的形式,从而使廉政文化得到更多更广的宣传。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校,在营造改革创新的高校廉政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廉政制度的建设和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格品德的大学生,也有利于高校教职员工恪守廉洁的文化观的形成,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氛围的形成。
作者:张敏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齐丽丽.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2]杨艺.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
[3]李义良.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g],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丛彩娥、杨世谷.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g],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
高校校园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城市文化;互动发展
文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扬州城市软实力、居民幸福指数、人居品质,促进在扬人才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和扬州城市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借鉴,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服务扬州城市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扬州地方经济发展并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起城市文化建设主体的责任,培养融入扬州城市精神的符合新时期扬州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实现扬州高校校园文化与扬州产业经济无缝接轨,促进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相融。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联系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成果,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载体。高校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基地,是知识传播、文明传承、人才培养、创新科技的重要途径。英国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认为:“高校与城市的发展,互为依存,相互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代表着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引领和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城市文化的涵养与支撑,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形成双向互动的促进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引领着城市文化的建设方向。高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在丰富城市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以及升华城市文化内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文化建设指明方向,这是互动发展的前提;其次,城市文化滋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作为城市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离不开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构成所支撑,这是互动发展的基础;最后,城市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互动共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城市文化的发展需要高校的辐射与影响能力,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紧随城市文化建设步伐,城市文化的建设需要协调高校的专业、科创、人才优势才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互动发展的核心。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文化形象模糊,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滋养不足。设计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思路和元素多种多样,可以是城市建筑、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活动等具体元素,也可以是生态环境、地域风俗、城市精神等抽象元素,这些都是打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魅力的思路和方向。但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能多元共建、多面开花,面面俱到所带来的问题是城市文化特色过于分散,文化形象缺乏辨识度。正是由于部分城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特色文化缺乏梳理与整合,才导致城市文化形象模糊不清,缺乏特色,以至于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滋养不足,缺乏影响。(二)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缺失,对城市发展贡献不足。当前,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内涵建设,缺乏对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动对接和担当意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解片面。如:仅把高校校园文化看成是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当作成立学生社团、开展文艺活动或者建设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甚至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邯郸学步,简单模仿复制其他高校的建设模式,生搬硬套,这些情况都使得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所在城市发展脱轨,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不仅高校自身的特色无法彰显,更别提培育校园文化中的地域个性和文化内涵了。再加上一些高校在办学思想上急功近利,致使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对地域文化精神的培育和践行显得尤其不足。这种脱离地域文化影响和地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现象是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三)高校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培育,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不足。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符号,要建设一流高校,必先形成高校校园文化特色。虽然眼下高校对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视,但是总体上,当前高校对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容缺乏创新,对载体缺乏思考,对实践措施缺乏制度保障,借助地方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校园特色文化的路径不够畅通,建设形式单一,缺乏理论研究,思想意识淡薄。从本质上讲,教育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形成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就没法形成一流的高等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精神的凝聚和城市灵魂的塑造上有所体现,这样高校的校园文化才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然而,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却忽视了这一宗旨。(四)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隔阂,缺乏有效沟通。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来源于高校自身独特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在地理位置、沟通途径、思想观念上差异化的结果。首先,当前高校校区建设都选在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偏僻位置,以至于高校中的图书馆、体育馆、学术活动、文艺展演等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市民不但涉足很少,更无法感受高校频繁的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所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其次,偏僻的校区位置也削弱了城市文化中形式多样的地方风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高校师生在城市文化活动的互动上也进一步被减弱;更加需要警惕的是,高校与城市在传统观念上产生分歧,两者不仅缺乏交流意识,而且在某种程面上互相形成了成见,城市中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与高校的不合流俗,也阻碍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再加上沟通路径的不足,最终形成了双方在心理上的隔阂。
三、扬州文化融入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扬州文化融入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扬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运河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盐商文化等优秀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更对一代代扬州人产生深远影响。“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城市精神,孕育于扬州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深刻内涵,是扬州人民改革创新和实现荣耀的宝贵精神品质。深入了解和挖掘扬州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内涵,对彰显扬州城市魅力、促进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扬州具有重要意义。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扬州高校探索、继承和发展扬州文化,对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了解扬州、热爱扬州、融入扬州,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扬州经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主动服务、积极策应,深化担当意识,将扬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创新,为全方位促进扬州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作用。扬州文化是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共同精神内涵。将扬州文化与扬州高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是推动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二)扬州文化融入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城市文化建设,把园林文化很好的渗透到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实现传统园林技术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促进扬州“城市园林”向“公园城市”的转变。同时,着手于重点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大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照提出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工作总要求,以文化为魂,延续“因运而兴”的城市文脉,坚持统筹推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城市。扬州现有7所高校,近年来扬州高校积极参与城市的改革和发展实践,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为扬州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文化建设方面,立足自身,主动服务,积极策应,打造城市思政课堂,引领大学生扎根扬州奉献扬州,将扬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从“一入校到毕业”全过程“了解、热爱、融入扬州”。在文化活动方面,各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参加扬州2500年城庆、“4•18”经贸旅游节、“9•26”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江苏书展、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省运会、园博会等一大批扬州市重大项目(活动),培养师生主动树立扬城主人翁意识,全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弘扬扬州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营造“文起来”的城市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方面,高校与城市主动对接,专业和扬州产业发展高度契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融入扬州地方元素,如各专业(群)增设非遗文化课、大师公开课和校友分享课等课程等;在文化研究方面,强化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在政府、园区、企业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扬州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巩固传承和创新发展。
四、地域文化背景下扬州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城市形象设计,提高城市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城市形象简单地说就是一座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它包括城市的道路、建筑、旅游景点、生活广场等视觉形象也包括城市的民俗、民风等传统文化。加强扬州城市形象设计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充分利用扬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整合文化资源、注重打造标志性文化品牌,整合园林文化、运河文化、盐商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营造现代都市文化气息,铸造城市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二)明确校园文化地域性与职业性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并轨。校园文化地域性与职业性的特色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高校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扬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扬州城市经济发展并轨,以名城扬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凸显文化地域性与职业性特色。“扬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匹配扬州产业发展方向,在科技服务上应匹配扬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实践育人上应匹配扬州重大项目(活动)需求,在共建共享发展上应匹配扬州‘大学生城’建设。”“城市是滋养高校的土壤,只有围绕着地方产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办学才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根本”,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互动。(三)传承创新城市传统历史文化,培育校园文化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是育人,高校不能简单地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健全人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因此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应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相依。在精神文化培育方面,扬州高校要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传承自身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在大力建设和弘扬高校精神的同时,应注重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联系,广泛吸收能够体现扬州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精神文化营养,开展高校师生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比如: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主题摄影、各类绘画和展演活动,培育校园文化特色,让他们对扬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有所了解,不断增强爱我扬州的归属感和骄傲感;在物质文化培育方面,将象征扬州文化的元素和符号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提炼具有扬州文化内涵的颜色和造型,运用在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和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中,突出学校形象地域特色;在制度文化培育方面,以大学精神为要求建立和完善文化制度体系,规范新闻宣传、学术交流等活动要求,完善报告会、讲座、会议的报备和管理程序,强化网络阵地的审核和监督,保障扬州文化进校园的有效开展;在行为文化培育方面,以扬州历史名人事件陶冶教师职业道德,牢固教师职业底线,开展扬州文化课程和研究,提升教师文化研究水平。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上,以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素质,开展吸引力强、健康高雅的思政教育活动,传播扬州文化经典,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四)构建开放式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促进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开放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构建,必须发挥高校社会服务的作用,增强高校对城市文化宣传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参与度,将高校的设施资源优势融合到城市文化设施的发展进程中。首先,鼓励高校师生主动联合社会团体、街道、社区,进行专题讲座、文化展览等各种文化宣传活动,开放高校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和设施,将校园文化向社会输出,吸引市民走入高校,让市民感受校园文化气息,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其次,结合高校学科专业和其他教育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市民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认知、岗位培训等职业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想,把高校打造成社区培训、志愿服务基地,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再次,借助网络平台,推动高校文化宣传,通过学术论坛等在线交流平台举办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让更多的高校先进文化传播渗透到城市当中;最后,结合城市发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学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始终把城市发展看成是高校一项教育内容,加深大学生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许珍.发展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19.
[2]冯雁.高职校园文化与苏州城市精神融合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55.
相关文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2023-05-12 08:42:08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2023-05-12 08:35:14
新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2023-03-30 14:54:54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社团思想教育 2023-03-30 14:45:44
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探讨 2023-03-20 09:38:33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学工管理中的运用 2023-02-15 09: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