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10 05:20:50

规章制度论文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1

(一)缺乏学校层面上的统筹规划

当前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方面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该制定什么,不该制定什么;先制定什么,后制定什么,没有统一的安排。导致大学内部的规章缺乏体系性,显得零散杂乱,也容易出现规章之间管理范围的交叉、重叠;也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规矩可循的“制度盲区”,“管理盲区”等问题。

(二)规章制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多数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都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草拟。虽然草拟人员在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草拟规章制度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规范,制定的规章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制定的规章在程序上或内容上存在违法情形,最终导致规章无效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等情况。

(三)规章制度制定过程论证不充分

当前很多部门的规章制度,受到部门领导主观影响比较大,受领导换届、轮岗影响大,不同领导对同一项工作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出台不同的的规章制度。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广泛的论证,往往只在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对外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多数情况下得不到有针对性、负责任的修改意见。这使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初就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规章制度自身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各项规范功能的实施效果。

(四)规章制度的内容结构不完整

当前学校职能部门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往往通过制定某项规章制度予以开展,但是多数规章制度中缺乏相关罚则的规定,即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受到什么处罚,这些内容规章制度本身没有涉及。这使得很多规章制度缺乏基本的强制力,对规范相关教职员工的行为上起不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

二、完善大学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当前大学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将规章制度管理部门与制定部门相分离,在各职能部门设立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规程等方式来完善。

(一)将规章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工作划归综合性部门

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来负责统筹管理。一是有利于在内部职责划分上,避免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权力边界上出现重叠、交叉。如果一项事务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那么这类规章制度就由一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同一事项有多个文件管理,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二是有利于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管理,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便于学校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去管理,去统筹规划;三是规章制度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有助于被管理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内部所有规章制度,既便于规章制度的宣传推广,又便于被管理者的遵照执行。

(二)各部门应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

大学内部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的管理内容、专业知识非常多,要想通过设立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校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拟定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各部门业务知识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领域工作的教职工确定为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专员。由他们负责本部门的制度建设工作。学校负责定期组织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建设专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相关人员规章制度建设的专业能力。

(三)学校层面对规章制度建设程序制定统一规范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规章制度有效性

张先生与女友是某电信公司的业务骨干,工作出色,深受上司的赞赏。两人谈恋爱多年,感情稳定,决定年底结婚。当两人邀请总经理出席婚宴时却被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公司同事间不允许结婚,已经结婚的有一人要辞职”。结果张先生选择了结婚,公司也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与张先生解除劳动关系。张先生不解也不服,每个公民都有婚姻自由,结婚不影响两人的工作,也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单位同事之间不可以结婚的规定是毫无道理的。于是,张先生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审理,张先生胜诉,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这是有关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合法的纠纷。为了加强管理,规范管理运作,企业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内部规章制度,作为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实现劳动过程的自治规范。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关于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根据《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7]338号)的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其他相关的制度,例如员工招聘制度、考核标准、晋升条件,等等。那么企业应如何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

一、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四个要件

1.规章制度内容要合法

在实践中,我国不少企业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违反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例如:员工入职要交500元保证金,待劳动合同终止时予以退还;工资每月结算一次,平时支付工资的80%,余额在年终结清;员工提出辞职,应交纳岗前培训的培训费,按月工资的30%计算,等等,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本文开篇案例中电信公司败诉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定要求,违反了国家《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制度。”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制定,不能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这里的“合法”应作广义的理解,指符合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要依据该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合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础。

2.规章制度要科学合理

法律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利授予用人单位后,除了合法性之外,还产生“规章制度合理性”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如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法律并没有对什么是“严重违纪”和“重大损害”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些都需要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如果不予界定或界定不合理,界定权就交给仲裁机构或法院,企业失去主动权,多一层败诉风险。企业如何把握好合理和不合理的“度”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相对而言。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规章制度能被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认同,那就是合理,如果大多数员工认为不合理,那么这个规定就存在问题。

小李在公司担任仓库保管员,她在没有告知单位的情况下,拿了仓库里2盒餐巾纸。公司发现餐巾纸缺少后在内部开展调查。当问到小李时,她承认是自己拿了这几盒餐巾纸,随后将餐巾纸归还了公司。公司认定此行为是盗窃行为,根据奖惩制度规定,“偷窃或盗用公司或同事财物”属于严重违纪,予以开除。但小李辩称她看到食堂的餐巾纸快用完,预先准备好让饭堂管理员来拿,但饭堂管理员一直没来拿,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下,认为自己并不属于严重违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最后裁决小李的违纪行为并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本案中小李擅自拿了餐巾纸,在第一时间做出检讨,并将原物归还,单位的利益并未遭受损害。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3.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民主程序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如果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让员工参与讨论,体现员工的意愿,得到员工的认可,就能更顺利地得到实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就要求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行为是一个民主表决和集体协商的行为,而不再是企业职能部门制定、高层管理表决的过程。

某公司《员工手册》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员工迟到3次即解除劳动合同。李某为该公司生产部一名车床工,在2007年5月~8月期间由于个人迟到3次,造成部门的停机事故,公司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李某拒绝接受,理由是《员工手册》不是依民主程序制订,只是总经办讨论通过的。最后仲裁机构裁决:公司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不符合民主程序。

4.规章制度制定后要向员工公示

作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要对其适用的对象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对员工不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不少企业将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挂在公司内部的网站或者贴在宣传栏、食堂门口等视为已经将规章制度告知员工。企业如果将网站公布、公告栏公布作为告知的证据,容易引起劳动纠纷,也将面临败诉。因为员工可以说我去食堂吃饭,并不是去看通知或者“我从来不上网,不知道有这样的制度”等等。因此,有效的制度必须经过公示,常用的公示方法包括:

(1)员工手册发放法:企业可以制作一份《员工接受书》,放在《员工手册》最后一页,一式两份,公司一份,员工一份。《员工接受书》内容如下:“本人确认已阅读了由x年x月x日起生效的公司《员工手册》,清楚了解了手册的全部内容,并同意接受此手册的全部内容”,让员工签上本人姓名和日期。

(2)会议宣传法:企业通过召开会议向员工介绍规章制度,并设计一份《与会人员签到表》,做好会议纪要,把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内容等详细记录。

(3)劳动合同约定法: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下列规章制度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用,乙方(员工)知悉并认可下列制度。”

(4)传阅法:公司将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每个部门发一份,并要求每名员工阅读后签名确认,表示知悉并认可该份制度,公司人力资源部收回有员工签名的原件作为公示的证据保留。

二、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规章制度的效力范围

规章制度制定时要明确其效力范围,也就是对那些人有效、在哪些场合有效,适用于哪些事情,什么时候生效,有无溯及力等。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在制定《考勤制度》时为了讨上司欢心,将适用人员改为“该《考勤制度》适用于除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外的所有员工”,在制度公示后不久,公司的王副总整天无心工作,并连续旷工15天,董事长要人事专员根据《考勤制度》相关规定与王副总解除劳动合同,却发现该制度不适用于副总。因此,企业在制定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一般性制度时,适用对象宜广不宜窄。另外,在外资企业,规章制度最好有两种文本,对规章制度的各种文本的效力进行规定。2.规章制度不能规定本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

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虽然有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协商,但由于受很多程序上实际操作的限制,企业仍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劳动合同中的事项,都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事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规章制度并不一定要与全体员工讨论。因此,在实践中,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没有经过协商,而由企业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3.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要送达给员工

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了执行,将执行结果运用于员工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将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没有送达给员工的执行结果无效,对员工不具法律效力。某公司根据内部奖惩制度,以小李记大过两次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小李承认上星期五由于上夜班睡觉被记大过1次,但怎么计算也没有2次。公司拿出一张半年前小李上班私自外出记大过1次,却没有小李签名的通知单作为证据。法院判决半年前的记过通知单没有送达,该次执行结果无效,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因此,企业必须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有效送达,具体方式有:

(1)直接送达。将执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给员工本人,由其签收。

(2)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将书面的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的成年家属代收,并设计一份书面签收单,由代收人签字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了公司的xxx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

(3)邮寄送达。通过邮局挂号信或快递方式送达,并在快递单上注明快递的内容,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执行结果予以公告,公告经过60天视为已经送达。例如:xxx同志,根据公司的《奖惩制度》,你营私舞弊,虚报假账,公司决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合同解除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因公司与你联系未果,请你自本通告刊登之日起30日内到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相关手续。逾期不办,后果自负。特此通告送达。”

只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符合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后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保障员工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的劳动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后,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将劳动关系纳入正常有序的制度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1]郭文龙: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合法性是处理争议依据的法定前提[j].中国劳动,2005,(06)

[2]王学华刘渊恺:案例解析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3)

2.规章制度不能规定本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

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虽然有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协商,但由于受很多程序上实际操作的限制,企业仍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劳动合同中的事项,都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事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规章制度并不一定要与全体员工讨论。因此,在实践中,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没有经过协商,而由企业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3.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要送达给员工

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了执行,将执行结果运用于员工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将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没有送达给员工的执行结果无效,对员工不具法律效力。某公司根据内部奖惩制度,以小李记大过两次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小李承认上星期五由于上夜班睡觉被记大过1次,但怎么计算也没有2次。公司拿出一张半年前小李上班私自外出记大过1次,却没有小李签名的通知单作为证据。法院判决半年前的记过通知单没有送达,该次执行结果无效,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因此,企业必须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有效送达,具体方式有:

(1)直接送达。将执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给员工本人,由其签收。

(2)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将书面的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的成年家属代收,并设计一份书面签收单,由代收人签字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了公司的xxx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

(3)邮寄送达。通过邮局挂号信或快递方式送达,并在快递单上注明快递的内容,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执行结果予以公告,公告经过60天视为已经送达。例如:xxx同志,根据公司的《奖惩制度》,你营私舞弊,虚报假账,公司决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合同解除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因公司与你联系未果,请你自本通告刊登之日起30日内到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相关手续。逾期不办,后果自负。特此通告送达。”

只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符合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后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保障员工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的劳动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后,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将劳动关系纳入正常有序的制度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单边模式;双边模式;混合模式

一、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概念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overseasinvestmentinsurancescheme)又称海外投资保证制度(investmentguaranteeprogram),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险或保证,投资者向本国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赔偿其损失的制度。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在获得批准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国际法条文中,通常用“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代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承保范畴的区别: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国家政府支持下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承保范围只限于政府指定的政治风险;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不仅包括对政治风险的承保,而且也包括对非政治性的商业风险的承保。赔偿方式上的区别:投资保证,一般对所受损失进行全部补偿;投资保险,只按投资的一定比例并且基于一定条件进行补偿。从功能的联系上讲,二者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鼓励、促进、保护本国海外投资而建立的保障制度。

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立法模式的几种类型介绍

(一)双边模式

双边模式是以双边保护协定的存在作为承保海外投资风险的前提,即美国与东道国订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投资者只有在于美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才可以申请保险。当规定的政治风险出现,美国向投资者赔偿损失后,就取得了法定的代位权求偿权。美国政府就有权向东道国索赔。

(二)单边模式

日本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单边模式。即不以日本同东道国订立的双边保证协定为前提,只依据日本的国内法,就可以对海外投资进行保险。

(三)多边模式

多边模式又称混合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多边模式将双边模式与单边模式结合在一起,以双边模式为主,以单边模式为辅,比单纯的双边模式和单边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即与德国订有双边保护协定的东道国采用双边模式,未与德国订有双边保护协定的东道国采用单边模式。将单边模式与双边模式结合在一起后者,交相为用,以便更好得促进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保护海外投资。

三、关于建立我国海外头投资保险制度模式选择的几种学说

目前,过于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学界的学说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种主张,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采取日本式的单边主义模式。即投资保险制度不以投资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制度为法定前提。主张单边模式的理由是,我国与他国订立的投资保护协定数量并不多,若实行双边模式,会使许多在没有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的投资者,得不到投资保险的保护,即投资保险制度不以投资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制度为法定前提,也会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限制。

第二种主张,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实行美国式的双边主义模式。即,投资者只能在与母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才能加入保险。也就是将国家间的海外投资保护协定作为投资母国国内法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法定前提。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

第三种主张,采用德国式的混合模式。一部分学者主张,采取单边模式还是双边模式要依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的大小而定,对于在政治风险小的国家投资,采取单边主义的模式,对于在政治风险大的国家投资采取双边主义模式。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对于在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证协定的国家投资,采取双边模式;对于在没有与我国订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采用单边便模式。

我国在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海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依据现实,根据实际需要,全面考察三种制度模式的利弊,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模式设计。

四、单边模式与双边模式的比较分析

就双边模式而言,他有许多单边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1.双边保险制度可以解决本国政府在私人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代位权中的出诉权问题。出诉权是指,投资国母国政府将本国海外投资保险的保险机构的向东道国政府行使代位求偿权的请求提交国际法庭,或通过外交渠道支持这种代位求偿请求权的资格。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经常出现投保人国籍不连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诉权是否要遵守国籍连续原则,国际上尚无共识,而双边保护制度中投资国和东道国可以通过签订条约商定是否适用“国籍连续”原则。

2.双边保险制度能加强本国海外投资的保险机构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效力。投资母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通过代位权的行使将投资者与东道国的经济关系转化为投资母国同东道国间的官方的关系。对于求偿主体的变更往往会遭到东道国拒绝,在这种情形下,承保机构可以寻求外交保护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然而外交保护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严格原则的制约,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可以使代位权确定化、公法化,为保险机构代位权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制度保证。

但是,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和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相比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以投资母国与东道国的双边保护协定为前提,这就排除了一部分与投资母国未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无法享有投资保险制度的保护。而单边模式投资保险制度下的海外投资者不受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限制,在任何国家地区投资的海外投资者都可以受到平等的保护。但是单边制度下通过外交权途径行使代位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国籍连续原则”“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卡沃尔条款”的限制,这些限制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施行处于不确定状态。

五、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模式的确立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海外投资发展的现实以及我国国情,我国适合采用美国式的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证制度。双边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保证海外投资承保机构的代位权的实现。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承认两国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代位权的前提下,国际法上的履约义务使得原属国际私人契约关系的这类代位赔偿关系上升为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从而使得海外投资行为受到国际法层面的保护。相对单纯依靠外交权追偿的单边保证模式,双边模式可以有效地消除东道国政府援引“卡沃尔主义”条款拒绝投资母国依据外交保护提出国际索赔。也可以避免因“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籍持续原则”给纠纷处理带来的不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根据国际法原则,国家间的主权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将本国的意志施加给别的国家,因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权利——代位权,只有在东道国认可的前提下,才可以顺利实现。因而双边模式是在两国订立双边投资保障协议的前提下,投资母国的代位权得到东道国的认可的前提下实施的,因而双边模式更有利于代位权的实现。

通过外交保护来行使代位权相比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来行使代位权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外交保护权只有存在投资者在东道国受到不法侵害或不公正待遇时,东道国不提供救济或救济不合理时,投资者要求母国通过外交途径对其进行保护。但实践中外交权的行使是相当琐碎复杂的。在国际惯例中,国家代表投资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东道国求偿,要受到严格的条件(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际持续原则)制约。除非投资者得不到东道国合理的司法行政救济,否则外交保护权利是不可以行使的。同时,要求投资者受侵害期间或提出外交保护时属于被请求国国民。可见如果不符合“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国籍持续原则”,便会使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的代位权的实现受到阻碍。除此之外,“卡沃尔主义”被拉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认可,投资者只有在放弃外交保护的前提下,才可以在东道国投资。目的在于防止发达国家滥用外交权以此损害东道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目前海外投资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单边模式下,通过外交途径来实现代位权是相当困难的。

双边模式可以快捷地解决投资争议。从对海外投资者提供的保护的实际效果来看,双边保护模式能跟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潍坊学院教师王春燕认为,投资者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仅要看投资者的损失能否及时得到赔偿,更要看赔偿后投资者能否尽快摆脱与东道国的投资纠纷。效率对于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单边模式下,投资者只能在用尽当地救济之后,才可以向母国寻求外交保护,此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使整个运作过程效率低下。而双边模式下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使投资者及时得到赔偿,尽快脱离纠纷,把精力尽快地投入到建设投资项目中去。及时得到赔偿、尽快解决纠纷是投资者投保的真正目的,卷入无休止的繁琐的政治纷争绝非投资者所愿。所以,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能使经济纠纷通过商业化途径解决,避免了国际经济纠纷的政治化。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降低政治风险的可能性。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不仅有“防患于未然”的功能,也有“补救于已然”的功能。在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下,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没有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活动不受协议约束,同时对投资国没有保障对方投资安全的义务。这就造成了在东道国制造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就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尤其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事后利用“卡沃尔条款”来拒绝投资母国的外交保护。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相对政局动荡、法律不健全,采用单边模式风险太大。而双边模式与单边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投资母国与东道国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两国之间的关系由具有平等地位的主权国家关系,转化为东道国对投资母国具有保护其投资安全的国际义务的关系。在东道国违约时就不得不顾及由违约导致的国家责任。在制造政治风险时就会有所考虑,从客观上降低了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用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确立,应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投资发展的现状来决定。即根据国情需要,如何最大程度上维护好国家利益是选择投资保险制度模式的根本标准。双边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使投资东道国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个缺陷与投资母国代位权的顺利实现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整体水平比较弱,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海外投资的规模、质量、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还是资金不足,所以引进外资和国际融资一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主旋律。目前,国家也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但是国家的政策只是鼓励、支持,不是大力提倡。我国的海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完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双边模式的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向与我国订立双边保护协定的国家投资,这样的国家一般与我国的关系比较友好,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发展相对稳定完善,在这样的东道国投资会更有利于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对海外投资的引导调控作用是单边模式的保险制度所不具备的。公务员之家

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事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根据国际惯例,海外投资保险都是由国家财政支持,一旦代位权无法实现,就等于用国家财政补贴私人海外投资的由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这对于海外投资保险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海外投资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相辅相成,不可分而治之。国内法层面上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需要国际法层面上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支持。国际法层面上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国内法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可以“补救损失于已然”,两个功能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补救风险带来的损失,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订立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其中已经包括了我国海外投资的相对集中的20多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条款都规定了“代位权”,而且目前签约国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样从签约的数量和范围上看基本能满足我国海外投资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双边模式顺利的解决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代位权问题,具有单边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我国国情,双边模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海外投资的长远发展都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1997.

[2]王传丽。国际经济法。高教出版社,2005:367.

[3]王春燕。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法律模式研究。湖北法学,2007,(02)。

[4]孙晓晖。借鉴外国经验,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信用保证制度的设想。财经研究,2001,(3)。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4

一是廉政规章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反腐倡廉的规定制度反复、重复出现,应急特征明显。有些廉政规定只是在每年“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行文、重复强调,不仅弱化了廉政规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而且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麻木和行动上的我行我素。有的廉政规定没有结合基层机构自己的实际情况,原文翻印上级行的文件,不切合基层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下文的初衷。二是廉政规章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基层机构对廉政规定制度的落实没有拿出一套有效措施,一些反腐倡廉的规定制度出台后,学习宣传多,监督检查少,大多碍于情面,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也雷声大、雨点小,刀子嘴、豆腐心,导致制度执行乏力,制度应有效力没有发挥。三是廉政规章制度的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一些基层机构廉政规章制度的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力的问题时常存在。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一些条文侧重于任务和责任分解,而对考核的形式和方法特别是关于责任追究的程序办法没有相应的刚性规定,弹性很大。为此,需要尽快制定出台比较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相应的程序性规定,以确保廉政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层央行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立足长远规划

一要根据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制定制度建设的近期、中期及长远规划,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计划性。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把法规制度覆盖和贯穿于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惩处、保护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每个领域都能用制度管事、管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可操作性。毋庸讳言,上级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一些廉政有关条款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太强,这就要求基层机构切合实际,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使之有效执行和持续可操作。三要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宣传。使执行制度的同志系统全面掌握,让干部群众了解制度,在自觉遵守的同时,监督他人遵守。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监督法规制度的落实执行。

三、加强基层央行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动真格

反腐倡廉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坚决惩治腐败,二是有效预防腐败。做好这两件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一要使员工“真信”。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健康、深入发展,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强化廉政规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用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反腐败。必须构筑符合国情行情的法规制度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必须对上级行的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内容进一步具体,且有较强的严密性、针对性。二要使管理者“真懂”。一是进一步完善权力配置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能够保证权力正常发挥作用,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地发挥功能、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与监督关系,这也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前提。为此,首先要适度分解权力,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按照分工和效率原则,应科学划分和配置各项权力,使一把手与副职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部门之间依法享有权力。其次要划清权力界限。它应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明确这一点,对于权力配置和防治权力腐败极为重要。最后要明确权力相对应之职责,防止出现无责之权或无权之责。三要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直接关系权力行使的实际效果,是权力得到正确行使的基础和保障。为此,首先要建立权力运行公开制度,增加权力运行透明度。其次要建立严密的程序规范。特别要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人、财、物、事”等相关权力的运行,制定一套严格的程序加以规范,以确保权力健康运行。四要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是权力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的核心所以。因此,一方面要以权力制约权力。将分为若干系统,由不同的机关或人员行使,并使之相互独立、相互平衡和相互牵制。另一方面要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通过制定严密的法律与制度,规范权力的动作过程,控制权利主体的用权行为,从而防止权力的失控与滥用。五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其次要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载体,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改进群众参与监督的方法。要使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中,消除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真空”地带。

四、反腐倡廉腐败惩戒机制对每个人违犯者要“真用”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是要使学生在就业前,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在自己希望的就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实际了解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熟悉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

二、顶岗实习的任务与目标

1、了解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概况。

2、知道用人单位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去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具备初步的管理能力。

7、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三、顶岗实习的内容

1、在企业实习将在行政事务、文秘、营销管理、前台接待等岗位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企业要求,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有哪些因素对安全构成威胁,应如何避免;

工作要求,知道某岗位的具体任务,要完成该岗位任务有哪些输入源(该岗位的前置岗位是哪几个,他们传过来什么资料或信息);对这些输入应该进行如何处理,应达到什么要求才完成处理;将处理结果传递给谁等;

2、在事业单位实习将在办公室、人才服务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行政事务、文秘和综合服务岗实习。

在岗位工作中要做到:

用人单位要求,熟悉单位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安全要求,知道防火设备的使用,正确使用办公设备和网络系统,避免工作中出现安全问题;

工作要求,知道实习岗位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流程,要知道完成实习岗位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完成工作需要沟通的环节和方法,正确处理不同环境下的工作问题,在实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注:学生可以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安排,在上述1个岗位或几个岗位顶岗实习。

四、措施与要求

1、企业对学生要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学生亦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企业指派兼职教师(师傅)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进行管理;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指派兼职教师协助指导毕业论文。

3、学生要虚心认真接受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点,积极、主动的完成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经常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每周要写不少于300字的实习周记,实习结束要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报告(总结)。

4、实习结束后,企业或事业单位可以给学生出具实习鉴定成绩表和实习工作证明书(可能的话)。

5、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对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与学生双方同意,可正式签定就业协议,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在企业就业。

6、学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的直接责任人,要经常与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和学生保持联系及时进行协调、检查和指导,保证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的顺利完成。

五、成绩评定

1、企业由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评定成绩。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检查情况、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评定成绩。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教学秘书本科教学管理效率

高校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教务工作与院(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高校院(系)教学秘书成为基层教学单位最直接的教学管理者。

在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新形式下,各院系的专业设置门类增加,而学校教务部门也不断地将教学管理任务下放。面对新形式、新问题,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简化办事程序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于2005年编印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内容包括:国家政策法规、教学管理规章、学籍管理、专业和课程建设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工作流程等内容,其中的工作流程部分给教师和学生办理相关事宜提供了清晰的步骤。相应的,二级学院也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学院的各项工作流程。如我院根据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要求制定出本院的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如图1:

随着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入,部分管理规章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办事程序将更加简化。

2提高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日益明确,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是教学秘书要熟悉学校、院系管理和教育学的专业知识。

由于教学秘书从事实际的教学事务管理工作,是一名管理者,所以要充分的了解学校、院系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同时,教学秘书还要熟悉本院各学科、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结构体系,了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分配、毕业要求,熟悉教学各学期、各时段的常规性事务,做到事前有计划、计划有余地,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要合乎情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充分考虑院系与学校的整体关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妥善安排。

二是教学秘书要具备一定秘书专业知识,其中包括应用文写作知识、文书处理知识、档案管理知识,以及会议组织知识等。

三是教学秘书要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向网络化管理过渡。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紧跟时代潮流,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将自己从“繁、重、紧、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开发了新的教务管理软件,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弥补了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些不足,同时新增了一些功能,基本上90%的教学管理任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我们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

在学院层面上,为了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我们利用网络开通了飞信,邀请学院教师和学生加入,将教师和学生的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进行群组管理,利用飞信的短信群发功能,我们可以将学校教务处的相关通知快速地传达到各位老师和学生。网上发送短信,不仅操作简单、速度快,而且又不干扰教师和学生。但飞信用户只限于移动号码,对于非移动用户(如联通、小灵通),我们开通了电信网信服务,可以用固定电话群发短信。目前,我们将教师按系别、职称分组,学生按年级班级分组,还可以发动各系主任建成各系的短信群组,建议各班学生建成班级群组,这样我们可以将通知迅速地传达到每位教师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还申请了学院的公共邮箱,采集了学院各位老师的电子信箱信息,分别按系别和职称归类,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院、学院与教师之间文件的传送,不仅提高了速度,节约了纸张,而且还避免了使用u盘造成的病毒传染。

由于电脑的普及以及学校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我们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采用了qq聊天的方式。

目前我们的信息传达流程如图2:

另外,我们还利用学院的网络服务器,开辟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上传专区,实现了毕业论文电子化。目前正在试点上传试验(实习)报告,同时将引进电子印章系统,老师网上批阅试验(实习)报告,并使用专用密码启用电子签章系统,其使用效果我们将拭目以待。

3强化制度的执行

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贵在执行,如不执行,等于没定。执行力是实现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再好的思路、决策和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执行变为学生、教师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也才能促进学校的管理。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7

[摘要]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被巴塞尔协议界定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员工操作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改善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行为科学员工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一、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操作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内由于工作人员的行为错误、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错误,以及不可控制的事件所引起的收入或者现金流的波动。操作风险可以分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分为员工风险、流程风险和系统风险。员工风险又分为操作失误、员工内部欺诈和内外勾结、越权行为、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本文所研究的操作风险指的是员工操作风险。员工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在商业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员工操作损失频发,已经引起了我国金融界高度重视。因此,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行为科学的商业银行员工操作风险管理分析

1.组织价值观在商业银行员工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组织价值观是规范和管理人员行为的核心。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出自于人的心理活动,即人的动机、态度,而动机、态度又受制于人的需求和环境的刺激这两大因素。环境是一种客观事物,人无法选择,而需求则是主观的东西。因此为了控制人的行为,就要对人的需求进行调节。由于价值观对人的需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就可以成为行为的控制器,也自然成为了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要对员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得员工按照银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业务操作,使得员工时刻保持以银行利益最大化的自觉性,就必须从员工的职业观、价值观着手,努力营造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创银行业绩的氛围。同时,对员工操作风险的管理不是通过强迫命令、硬性服从来统一员工的行为,而是用柔性化的手段对人的心理进行改造。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它内化为员工的意识、观念、态度和习惯,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使员工有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进而使得银行员工始终按照银行的规则和程序来操作,减少操作失误。这还可以减少监督成本,提高银行业绩。

2.行为激励功能在商业银行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的作用

由诱因触发动机,再由动机到达目标的过程就称为激励过程。根据行为科学理论,银行员工风险的激励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解释。从“目标理论”看,目标是引发人的动机诱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激励因素,缺乏目标激励的行为将是低效率的。应该将员工的理想追求与银行的目标结合起来,使双方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这种共同目标的形成不能只是对员工进行价值观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中实现二者目标的统一。在银行内部设置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员工受到激励,这样可以使员工尽量减少操作失误,从根本上降低员工操作风险。同时银行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增加自我意识,使得员工更加认真工作以争取奖励,尽量减少操作失误以避免惩罚,透明的奖惩制度还可以减少关键员工的流失风险。

三、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加强商业银行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可以从价值观和激励功能角度来加强员工操作风险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员工操作风险的管理。

1.在银行内构建全体员工与银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能很好地团结全体员工为银行的利润和声誉共同努力。首先,要构建商业银行内部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形成一种为抑制操作风险共同努力的氛围。其次,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团队建设,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再次,要把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在银行的规章制度中。这种共同价值观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降低操作风险。

2.完善银行风险管理规章制度。首先,银行内部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操作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员工要按照此规章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金融业务操作。其次,对于一些难以规定、时效性较强的金融业务要有一个大致的应急方案。再次,要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能随机应变,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员工进行金融业务时有据可依,降低操作风险。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8

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以服务大学教学为指导思想,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便于教学实施的规则系统(管什么?)、运行监管系统(怎么管?)和评估反馈系统(管理效果?)。各个系统围绕教学环节,以运行监管工作为核心,以反馈测评为手段,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优化管理全过程,得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高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特别针对高校师生的教学行为规范,强化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同时也注重考虑学术精神的独立性和学生思想的个体性。其二,运行和落实教学规章是教学有序化的基本要求,这个过程以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主要包含课程安排和实施、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估、教学效果检测等,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核心,并保持规范性、动态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其三,教学评估和反馈有利于判断教学规则的执行情况和运行的正常与否,也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建设布局。反馈系统的流程在于信息的收集、选择、整理、决策及反馈上,要求信息来源准确,内容切实,方法快捷,落实操作和及时解决。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执行机制

客观来说,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宏观的教学管理规章总纲、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决策以及微观的涉及教学各主要环节和关键步骤的要求和规定。前者具体指各级教学管理实体的管理规章制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大纲);后者则细化到授课、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和与教学有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如教师、教室、校园氛围等。值得指出的是,地方高校往往因地制宜,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异同,这有益于高等教育整体的“生态繁荣”,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上,各类高校都遵循同一原则,即在实施具体教学任务之前,设置好教学的计划和大纲,做到有“纲”可依。主观来讲,规章制度必须由管理人员有组织、有目的地执行,所以地方高校要建立一支懂得管理规律的高素质管理执行队伍。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要有相应的层级人员机制,责任分明。重点稳定常规教学、学科专业布局、重大考核评估工作,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其次,各级教学单位也要根据学科和专业情况设置健全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基层组织。

(二)统筹协调,稳定执行教学运行监管机制

运行监管系统是最核心和最主要的教学管理活动,它组织安排和督查评估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需要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相互配合。它涵盖了学校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由层级管理模式根据相应的管理细则来执行。在课堂(课外)教学、常规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考核、教学基本项目建设等方面,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分担的组织协调职责和任务既有交集也有不同。如果将教学运行监管系统喻为一架“机器”,学院(部)层级管理便是各种“零件”,而学校层面管理就是“开关、枢纽和润滑油”。学院(部)层级的管理活动较为细致,具体为选择教师、拟定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大纲)、教案和教学方法;安排课程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听课与学术交流、选编教材及教参;拟写专业建设计划等。相比之下,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更具整体规划性和权威决定性,包括全校性教学安排和调整、授课效果考试和考核、改善教学设备和环境;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基地、教学队伍等显性项目建设和学风、教风等隐性项目。尤其在教学基本项目建设中,地方综合性高校要更了解学校特色,不能盲目“跟风”和“复制”同类型中其他高校。

(三)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评估和监控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是为了达成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以时间先后为区分,为开学前后、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各项检查和考试考核,涉及学校教务、后勤、学工、资产等多个部门;方式一般为常规听评课、教学信息收集和随机抽检教案和查课等,学校会制定相应的检查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教学信息,也会在后期反馈过程中及时处理相关情况。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弱势,更应充分培训和利用现有的新媒体和办公信息化设施。另外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多年经验告诉我们,正面、积极的教学信息往往更加具有典范效应,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良好学风的长成。同时,常规的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形式、教学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信息反馈的落实都是有待加强改善的问题。

三、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教学管理实践

吉首大学在最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学习和效仿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明确了以项目达标为核心,重视过程运行与监管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确立了以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的管理意识和导向;落实了有规划、有指导目标和较高效力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一套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环节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和层层落实的执行机制首先,针对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毕业后主要服务基层的特点,学校制定了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规范。将修订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115项汇编成《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管理手册》《教务手册》《考试手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学生手册》《实习手册》等8个分册,涵盖了教学计划、常规教学运行、基本建设、教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其次,各学院(部)根据汇编手册,结合本专业实际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运行机制。对教学管理中的专业、课程、实验室、实践基地等重点工作制定评估方案。如在考核环节,分专业编制了课程考核大纲,制订了《课程考核管理规定》《课程考核工作规范》《考试纪律》《考试过级的有关规定》等,从考场到组织、命题、制卷、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及试卷归档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规定。再次,学校明确了校、学院(部)层级教学质量主要责任人,建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专业带头人、课程主持人、教学信息员。形成了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责任到人。凡是涉及教学质量和考核体系问题,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务会认真研究和决策。同时,强化研究所职能和管理人员研究职能,充分调动两级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团的指导、参谋与咨询作用。

(二)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起以“制度、组织、决策、评估、反馈”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管体系在制度方面,学校通过教学任务审批、常规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领导督导听课、巡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评价、各级教学例会、评教等方式,长期坚持听、评课和教学检查制度,以及实习检查、试卷质量抽查制度;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材选用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与评估、教学单位年终考核,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在组织方面,建立校院两级信息员制度,不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教学动态。每周召开学院(部)教务秘书会议,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块和教务处网站,建立起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和信息反馈平台,及时快捷地收集信息和教学信息与数据。另外,积极开展课程、教案、教研室、实验室、优秀论文和指导教师评选;举办教学比武和课件比赛等,促进教学和教改研究水平提高。在决策方面,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客观地评价工作状况。对优秀者加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者进行必要的惩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上,推进考教分离。在评估方面,学校每年组织专业、课程和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及毕业论文(设计)、教改专项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估工作。建立了学院(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将学院(部)教学评价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积极推进评教工作。坚持听、评课和经常性随机听课,积极开展听课月和全校性听、评课活动,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教等多种形式,推进学生评教。在毕业论文(设计)评估等重点环节,成立核心教师组严把指导教师关,编制指南严把选题关;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的要求严把指导关;抽检论文,严把检查关;完善评分标准和流程,严把成绩关。在反馈方面,坚持每月通报教学情况。教务处以教学会议和《教学简讯》等形式通报教学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团作用,联系学院(部)深入课堂,及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本人和所在学院(部)。

(三)合理规划,调整和拓展学校基本建设,培养学科、专业、课程领域的特色项目,扩大专业基础吉首大学所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是典型“老少边山穷”地区,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学校抓住地方性和民族特色,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和特色学科,化区位劣势为办学优势,以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为重点,增强服务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实力。学校注重培养优势和特色,积极发展应用型专业和与湖南西部及四省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挖掘地方性、民族性资源,把资源特色同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一批新专业如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民族舞蹈等应运而生。相继开设了地方民族史、民族民间艺术、区域资源概况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服务地方的能力。地方需求为专业与学科发展拓展了空间,而坚持为地方服务使专业与学科发展增强了活力。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生态学、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民族学”在短短五年内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和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群体。根据大湘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所组建的生态学学科,其研究成果和应用产品倍受称赞。以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重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成果“西部民族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结语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9

**电网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暨五届一次职代会圆满结束了,我认真学习了唐斯庆作的工作报告,孙兆媛作的职代会工作报告。我在都匀供电局检修试验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如何贯彻落实**电网公司“两会”精神,如何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如何与广大党员和职工一起搞好安全生产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等工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电网公司“两会”精神。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通过各种形式,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班组、职工,用会议精神统一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对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1]近年来,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学术价值不高,使得本科生是否需要做毕业论文的争论进入高潮。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型视角来提高本科生的论文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结业时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和终结考核,是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检验,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创造性。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水平的一次自检和治学能力的一次自测,成为以往研习到日后治学的中介。[2]因为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而否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然是不对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系统地培养综合运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包括计算机、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自身的专业紧密联系,系统的论文写作使学生全面并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就业指明了方向。除去专业知识的运用之外,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培养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2.1从学生层面: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以及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的好坏。总体上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按照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整体要求和程序去做。但是,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学期,学生面临着就业和毕业的双重压力,往往顾此失彼,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只能最后临时抱佛脚,导致毕业论文假大空,抄袭现象严重。此外,从课程设置体系上来看,本科教学计划中基本没有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毕业论文写作时选题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不会运用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1.2.2从教学层面:论文教学形式有待改革自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学生自主择业压力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另一方面,专业设置不平衡,热门专业师生配比存在严重的问题,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学生人数过多,带教老师指导单个学生的时间减少,同时还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论文的教学形式存在局限性。其次,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繁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繁琐。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2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美誉,自民国时期开始,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就开始实施。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外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全面推行学分制。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深化,实行导师制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大批高校也开始在部分院系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一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含义是:本科生导师制是通过一定程序和标准,推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指导一定数量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思想修养、心理健康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3]。

3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的教学优势

3.1教学时间充裕,扎实研究基础本科生导师制一般要求将毕业论文的分配时间提前,以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科研选题的训练为主要起点,当指导老师与学生匹配之后,学生处于专业课程的主要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研究为大学期间的主要活动,经过与指导老师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能力,为大四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四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下,毕业论文的写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3.2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的论文,体现出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然而能力的提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提高。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下,一方面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去阅读与本身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从而增加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制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较强的归属感,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可读性和规范性提前论文时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通过安排学生参加更多的学术讲座后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继而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的写作,进而进行相关修改和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此同时,通过相关学术论文的研读,也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实行毕业论文改革的相关措施

4.1论文选题时间要提前一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打磨,这就务必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国内高校很多学生直到论文进行大半的时候还是对论文的写作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改革就势必要将论文选题时间提前,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尝试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着手论文的前期工作安排,包括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人员确定,具体指导安排,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相关培训和要求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对所选论文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4.2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学生在社会实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增加一部分实践性的内容,丰富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通过各自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当老师的助手或负责项目中的某个子课题。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了解学术最前沿动向,开阔学生的视野,扎实学生知识基础,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4.3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机制4.3.1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基于导师制视角下毕业论文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院校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计划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本科生导师制缺乏专门的管理和监督,实施的结果远远达不上预期的效果。此文建议从导师制的视角去改革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毕业论文工作的流程管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划分和监督与评价体系,使整个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有章可依。4.3.2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导师制的主要模式有:“多对多”“导师组”和“一对多”模式、项目导师制、论文导师制、英才导师制。本文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从导师制的视角探讨毕业论文的创新和提高,主要选择论文导师制的运行模式。提前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间、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写作提纲等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4.3.3完善本科生论文激励评价机制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性管理和考核是导师制视角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保证。本科生导师制视角下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主要包括自我评估、对方评估和学院评估三个维度。考核的主体应该主要包含指导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1)对导师考核评价。考核主要依据是:对学生的指导计划、指导记录、对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指导能否按时完成,完成质量,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学分获得情况等。考核评价结果列入导师年终评优计划、增加其年终绩效分配工作量,考核优秀者在课题申报、培训交流、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或者下年酌情减少所带学生数量。(2)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考核的指标主要体现在,是否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时出勤,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阅读,能否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积极申报相关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取得相关科研创新实践的学分,本科在读期间是否有相关论文的发表。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最后论文评定过程中给予相关加分政策,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硕士生推免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其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降低一个等级,通过以上种种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巩建闽.本科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8.

[2]刘锡庆.怎样写作毕业论文[a]//写作丛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胡诗红.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