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职业规划总结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7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鉴于全球、特别是我国就业人口的增加,显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下降的不匹配景象,就业缺口不断扩大与加剧,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社会就业环境和相关职业的岗位需求的了解,使大学生能有意识地在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从而达到顺利就业是本篇探析的主要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就业形势分析
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1]。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关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及历程的计划、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是方向性和具体性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所具备的机遇以及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设计,从而选择自身的职业道路和制订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发展计划,结合所确定的最终的目标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职业行动方案[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不仅如此,就业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4]。
1.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2.1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有关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高校总人数610万人, 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比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多出20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再创新高,达699万人,如果加上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员,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1.2.2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不确定性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带来的岗位增长十分有限,同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大学生已不再是以前的“社会宠儿”,众多大学生还没有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里跳出来,关注当前的社会发展走向,且不了解企业的人才构架,导致在择业观念方面跟不上社会需求。
1.2.3 国内外就业的严峻形势
有资料显示,在日本,平均每个应届毕业生要经过16家公司各种各样的考试,最后内定的公司平均每人有两家。并且毕业生每年都会有 1/4 找不到工作,而且辛辛苦苦找到工作,因感觉不理想3年内辞职者为30%;在中国,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 700 万人[5]。
2.中美两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比较
在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美国堪称为典范,美国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本由劳工统计局根据收集的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他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各工作岗位的基本情况,对其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并且学校对学生都进行就业指导并提供就业信息,这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美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找工作。可以看出,在美国职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从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指导可以看到
首先,在全美国,各地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找工作。高校内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心工作大体分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4年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学生入学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分别是①中心开始对新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②经过一年就业状况了解,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指导大多是在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并且仅针对就业进行部分指导;③经过两年辅导,开始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④最后一年开始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颇有益处。就业指导中心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供学生随时查阅;除提供信息服务外,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并负责接待雇主来校对毕业生进行面试。在中国,就业指导中心比较重视就业指导,而对职业指导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一整套规划,相比之下我国高校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措施亟待跟上社会发展需要。
其次,在全美高校,就业中心从学生一入学时就对其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使高校学生对各职业、岗位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业中心通过借助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以此确定符合他们的职业目标;最终帮助他们设计出比较合理、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就业及今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中国,各高校普遍注重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而在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方面还是个盲点。而且,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也仅停留简单的就业指导上,如就业信息搜集、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实质性问题方面指导很少,使大多数学生感到迷茫[6]。
3.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改进
3.1加快建设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校中很少有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辅导的教师,一般都是由就业指导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负责,或是“半路出家”的政工干部、辅导员担任,多为兼职,少有专业相关者或长期从事职业辅导者,且没有经过专业的指导与培训,缺乏相应时间和精力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师资方面主要从事管理、政策宣传和就业技巧辅导;调查研究能力较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上不去。因此,我国要尽快提高职业规划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改变过去辅导人员一般为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或辅导员兼职担任的做法,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
3.2 就业指导向职业规划辅导的转变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是促进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的逐渐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全程性指导服务。应向起步较早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等少数国家重点大学学习,把简单的授课变为积极的实践,从学生大一入学时便开始进行相关的职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求学期间;既要对大学生整个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又要提醒学生注意各阶段的有机结合,是及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
3.3 提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同时,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信息宣传,定时向学生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开设网站,及时更新;在校图书馆单独设立职业规划与就业信息资料室,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定期不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成功人士或已毕业的校友,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举办讲座、报告为大三、大四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认证培训等。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辅导来帮助学生知己知彼,培养学生独立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确定正确的人生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7]。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4.1大学生就业能力综合性论述
就业能力并非某单一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大幅提高。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素质,它与个人未来职业息息相关,是大学生从高校毕业、踏入社会后快速由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的关键能力素养。而且,就业能力是一种灵活机动的能力,学生仅仅靠照本宣科是无法掌握的。就业能力是不断调整、适应与提升自我的一种“变通能力”,只有具备这种“变通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够迅速走入职场,快速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要,并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就业能力究其来说是全方位的能力,它包括了一名高校生的性格、技术、心态、学识等方面。尽管就业能力无法一蹴而就,但只要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训练与自身不断地调整、适应,最终是可以掌握并驾驭的。
4.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4.2.1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大学生积极把握就业能力拓展的方向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表示,职业生涯规划非自始至终不可改变,它应随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自我能力、动机、价值观以及适应程度认知的基础上相应地做出改变,通过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不断调整与修正,逐步准确的对自我进行职业定位。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表示,职业生涯规划非一成不变,它应在员工对自我能力、动机、价值观以及适应程度认知的基础上相应地做出改变,通过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不断调整与修正,逐步准确的对自我进行职业定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不应成为束缚,而应是一种动力与助力。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时,要以学生自身为本,指引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求、价值观等来把握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了解其职业拓展的途径,掌握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方法。
4.2.2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持久性就业能力的提升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高校生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有竞争优势的就业能力。在具备一定的相关职业技能和创造力之后,还要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在法律范围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各方途径提升自我和对自身职位的调整等,这都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在现如今这个高效的社会中,无论是面试还是在入职之后都需要高校生快速充分的展示自我,以期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重用,从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这恰恰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生就业能力指导与训练的意义所在。
总之,高校应走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误区,要合理有效地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促使大学生具有主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促使大学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意识,以及促使大学生充分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并且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方向适时调整职业生涯目标。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教育模式,即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科学设定的课程内容,加大教育投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和社会共同完成大学生实现“社会人” 角色之转变,是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希望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eb/ol]/2013-09-17.http:///link?url=lqrbrn3kt3edypcz1p0drhk7ddcwimgolspywdtjzby5c0fpec9hvf43sjqcgi0v
[2]职业生涯规划[eb/ol]/2013-12-12.http:///link?url=-c9orbmwiaxgc1zilq98rdck1m4-m5hvqisu53oa2b6wyxavfofjxeksk1pp2ccl
[3]杨 锐,丁敏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能力的拓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70-71
[4]大学生就业能力[eb/ol]/2013-11-28.http:///link?url=r-95-2_vcceobhu65dp0sxfj0u4pt7ig_mvqo21hydlumbmlbpncri-sagt_9i54a5hwusdxjmu1jw1rxvmms_
[5][6]翟玮.中美两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j].职业时空,2013,(07):55-57
[7]陈晓欢.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一以田纳西科技大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作者简介:
张丽萍,女,1964年7月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副研究馆员,现工作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篇2
[关键词]酒店专业 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3-0117-02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机制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紧密结合酒店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上充分重视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至关重要,教育部早已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公共必修课。学校和大学生双方都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是他们以后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酒店专业的许多大学生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对就业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他们缺少对酒店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酒店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酒店很少直接从酒店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管理者,新进的员工无论学历高低一般都从基层做起。酒店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酒店业,第一道难关就是拉门、端盘子、清扫房间等基层一线服务工作。加上酒店服务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中的清规戒律等,使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反差,导致许多酒店专业毕业生在受到酒店高管注意前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院校有责任帮助酒店专业大学生从思想上提高树立做一名酒店人的信念。
二、行动中积极探索
(一)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酒店专业时处于懵懂状态,仅仅凭一点肤浅的认识或一时冲动而非理智的选择了该专业。他们对酒店专业及酒店业的发展状况、自己今后如何在酒店方向发展等一无所知。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之一,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指导一入校的新生按照职业规划理论去认真规划自我。职业规划课与入学教育、酒店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意识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重要性、步骤以及制定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酒店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形势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尽早为酒店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打算,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最后,结合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锁定目标,认真执行规划,充实不迷茫的安排好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就业竞争力。这样,通过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生涯规划深入人心。
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最好由酒店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对酒店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就业发展前景比较了解,知道酒店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将职业规划与酒店专业结合起来,更便于学生科学的拟定规划并逐步实施。
(二)邀请酒店业内专家做专题讲座
酒店业内专家,一般拥有丰富的酒店从业经验,了解酒店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酒店业的用人规划。学校应经常邀请酒店业内专家给学生做酒店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酒店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标准,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以及今后选择酒店行业作为职业生涯应做好哪些规划与准备。
(三)举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规划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可举行酒店专业学生人人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规划大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酒店行业的热爱,树立起正确的酒店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明确目标、科学规划;能让学生对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深刻的了解,帮助学生更规范的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实施中的几个关键时期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始终,学校尤其应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外,酒店顶岗实习前后以及毕业前夕的重点教育尤为重要。
(一)酒店顶岗实习前后
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在酒店服务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各级学校一般都会安排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学生在实习中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角色,可以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尽快形成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习结束后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习阶段的总结和反思,对自己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更符合实际。
(二)毕业前夕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前夕是一个既兴奋又担忧的时期。除部分学生目标是考研外,大多数大学生直接面临着择业就业,这个时候往往是他们最迷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搞好就业指导,减缓大学生择业压力。对酒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的重点放到认识酒店职业发展的前景,树立做一名酒店专业人才的信念与信心;从基层开始积累;引导学生做好毕业后2年、2-5年、5年以上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
1.认识酒店职业发展的前景
进入到21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为酒店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酒店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那些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大量一线服务经验的各级酒店管理人才也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在就业指导时,学校要广泛收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情况、发展空间等信息,使学生能充分认清形势,帮助酒店专业毕业生对酒店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树立信心。
2.重视从基层开始积累
在国外,酒店经理和总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与经验的积累。要做好酒店中高级管理者,必须有基层管理员、服务员的经验,否则,很难胜任酒店管理这一复杂的管理工作。作为酒店专业毕业生须正确、全面、客观评价自我,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心理挫折承受力,戒除一些空、虚、大的毛病,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干出成绩。
3.引导学生做好毕业后的规划
毕业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驱动力,很容易对现状妥协,学校要在就业指导上及时提醒毕业生应做好毕业后的短期、中长期规划,做到心中有方向,努力有目标。职业规划要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根据机遇和制约因素,积极主动地确立自己长期的事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精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之行动。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篇3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1、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2007年48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7年增加了214万。据统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为:2007年是144万,2008年70万,2009年79.43万,2010年是60万,2011年57万,2012年60万。此时,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受到冲击,出现了经营困难、减产、停产等现象,许多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总量在迅速减少,高校毕业生进入卖方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就更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2、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的信息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2013年达到了699万,同比去年19万人,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就业岗位估计也只有150万。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指导工作将更加艰巨繁重,此时就业心理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如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人的终生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想与国际接轨,首先要树立国际性的指导理念,进而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高校毕业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个体情况、发展机会及发展限制等因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目标,选择合适职业路径,确定教育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不仅改变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行为,更让毕业生对找到待遇好、薪水高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心理预期,而达成该预期的基础是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执行方案。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并适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就业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的发挥所长为社会作贡献。例如,h学院针对自己民办独立学院的特色,对学院学生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扩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环境,纠正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在现实中,人们更看重物质条件,这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定位,只要薪水高、福利好。因此,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低薪工作不愿迁就,高薪工作又不专业不对口,造成毕业生频繁跳槽和毁约,对企业造成损失,从而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好的减轻这一现状。例如,h学院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状况,开展了“3 1”教学模式,最后一年让学生出校门接触社会,尽量减少心理落差,接受现实,放低姿态,更好融入社会。h学院m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求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工地上去搬砖头,看钢筋砼结构等零距离接触本专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加快了求职的速度,节约了求职成本,还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
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是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工作,以终为始,不仅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而是从学生刚入校时就已经开始的有目的、有规划的系统性就业指导教育,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做起”、四年系统化的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如h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就由班主任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针对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前景进行教育,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将来就业方向相结合。大二、大三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的进行社会实践,以便能适应市场需求。h学院就针对这一特性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培训。大四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性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总结,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指导,并根据就业政策的改变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让学生心理对就业预期适当放低标准,正确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指导,这是贯彻始终的一项工作,学校在招生时就要考虑好新生的专业适应性,看其能否将来很好的融入社会,充分进行就业。所以这一问题也是值得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教资料,2009(7)
[2]赵麟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12
[3]邹红.大学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第20期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篇4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时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面临着新的形势,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择业的要求。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全过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健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业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随着国家劳动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毕业生也不再享受“统包统分”的政策。这使得过去“天之骄子”们的从容和优越已经逐渐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由“人才高消费”向合理化转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而言,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来说,则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汹涌的就业大潮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如何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并走向成功,已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共同课题。因此,作为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高校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深人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再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培养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选择将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毕业、就业之前,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减少或避免大学生在邻近毕业的择业阶段盲目上阵。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现代管理理念的冲击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元素,以越来越多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与口中。于是,在服务业中也出现了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偿咨询服务机构,但是由于起步晚,缺乏经验,因此,这些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都是教条式的照搬照抄了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本土化的程度低,再加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大,在翻译和使用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此外,从手段上来看,西方人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可信度还比较低,甚至有关字迹、血型以及声音测试分析的科学性还没有得到可靠证明。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指导的机构和人员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这些机构的收费标准也比较高。因此,我国现有的专业咨询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完善创新体系;政府相应部门也要加强引导,完善规范制度,以便于促进这一新兴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对所培养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形式上来看,还处在“无的放矢”或毕业前临时性的“突击”指导阶段,根本谈不上“量体定做”、系统规划,也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行政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好一些的学校还会请一些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来做几场报告;从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协议书)签订问题和就业政策的咨询上,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也是常见问题的分析和针对所有专业都适应的融通性很强的空洞理论,缺乏实用性,信息量小,内容陈旧,而无法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停留在协议发放、回收、签字、盖章和罚款(违约处理)等行政任务的完成上,根本就谈不上就业指导。还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根本就不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有些学校还想尽千方百计从即将毕业的学生身上“捞钱”。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逐步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各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努力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
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的一项大范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我国有73%左右的大学生已经把未来职业发展作为就业首要考虑条件,只有12%的大学生把就业薪酬作为首要考虑条件。为了让自己在就业方面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69%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受过就业方面的辅导和学习。从现实来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大学时完成,但是,在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工作目前做得还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成为迷茫一族。
为了搞清楚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以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发展服务的满意度,北森测评、新浪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于2004年6月28日一7月7日共同实施了一次大型调查。他们采用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2627份。参与调查人群包括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的人等典型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各项调查指标的满意度最高没有超过3.6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满意度最低,对“清楚了解自己个性”的满意度最高。其中有40%的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放弃自己的专业需要承担非常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心理、家庭等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融合需要专业职业发展人员系统的服务。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直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外界工作信息及职业规划指导的一个主要机构。但是,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情况和服务,表示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调查者不到总数的巧%,而选择“一般”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另有3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情况和服务。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面临映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他们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自.己思考解决,占到了44 %;其次是与父母和同学商量,分别为12%和15%;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的学生仅占一成;曾经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只占到所有被访者的5%。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较少使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是面对未来的发展,超过80%的人还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目中的地位重要或非常重要。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指导。这一方面说明无论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是社会层面相应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体系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是,对于是接受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是就业中心免费的职业规划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就业中心获得了82%的大学生认同,而表示会选择专业咨询机构的只有54% 。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当代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战场和第一站。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具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资质和水平,还仅停留在原始的低水平的服务阶段。.这就说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同时,由于社会上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机构较少,收费较高,对于主要靠父母生活的大学生而言,也只能敬而远之。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捷足先登,尽早占领这一广阔市场,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免费(或廉价)、优质、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转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经过逐年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解决大学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家长的苦恼和学生的困惑。从近五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是一年不如一年。据教育部网站公布:到200年9月初,2004年应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仅为73 % , 2005年大学毕业生比2004年增加了58万,2006年将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又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状况,也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各种就业洽谈会、见面会,建立就业网,开展了网上求职、对口沟通等多种新形式,试图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在以往观念中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已经进入大学生求职的视野,自主创业、合作创业、投身西部、奔赴农村等也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尽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措施以及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方的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本解决。可见,这些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培养的人才确实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来可以良性循环发展的事情,却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人才的供需矛盾会这样大,就业压力这么大呢?究其根源就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应该对自己所办专业的市场前景进行调查研究,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结构以及培养对象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不应该把问题留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来解决。很显然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了。
既然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都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那么,谁应当首先担负起责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这就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应只在大学生毕业前才大呼“狼来了”,而应当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市场,让自己所培养的大学生成为“有准备的头脑”以赢得更好更合适之就业机遇的“垂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始终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发展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然而,绝大多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当代大学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毕业生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证书、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浪费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因此,高校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让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赢在起点”。
其次,从时间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
有调查研究表明,选错职业的人群中有so%是失败者。种种社会现实也提醒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及早开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企业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并把学习计划和未来的职业目标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事实上,有些大学已经意识到就业指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并已经在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内容的讲座。但这些讲座缺乏系统性,不够完整,受众也不广泛。有关专家认为,大学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大学应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不能只是提供五花八门的就业岗位信息,或临时举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人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大学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的知识资源,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学校应该指导学生从人学之日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使学生在校期间对生涯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进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再次,从空间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职业生涯活动都将伴随自己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持之以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除了要建立了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还应该从大学生人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一直到学生毕业,并在大学生毕业后形成追踪和反馈机制,甚至建立“召回”制度。当然,大学期间学生也在不断的成长和成熟;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循序渐进,而不能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根据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大学一年级主要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为学生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大学二年级主要让学生明确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三年级在指导学生加强和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比赛竞赛、见习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应该有了较为完整、确定的规划,这时可指导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其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择业、适业、敬业等专项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最后,鼓励学生勇敢走出校门,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自信去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应使大学生做到“知彼知己”,从容应对,荣辱不惊。
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经常抱怨就业困难,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相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其原因竟是不了解自己,没有找到人生的航向。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讲,找到满意工作的第一步得“知己”。“知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潜质。知己的核心是要找准优势,起初自己能做什么,有那方面的潜力。第二步得“知彼”。所谓“知彼”就是对组织、社会需求的了解预测,以及自身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知己知彼”做得越好,职业目标就越容易确立,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但是社会发展往往同预测不一致,所以就需要不断预测,不断修正,不断调整。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了解社会上。
除了“知彼知己”在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豁达、自信、坦率、冷静是择业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知彼知己”可以使择业者自信,而良好的精神风貌则是自信的表现。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是垂头丧气,抱怨不断;或者是有人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这都不是正常的心态。作为一名有良好修养和成熟气质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对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从容应对,荣辱不惊。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自信的表现。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篇5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超出中等水平,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上的得分相近,均超出中值。找出存在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时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1研究目的
中国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的调查则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000而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在同样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状态和要求下,个体如何评估自身的特有的属性对决定将要进人或变换的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使个体在职业决策行为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比如说面对职业选择范围的反应和信念就截然不同。有的人在选择职业时挑选面非常狭窄;有的人则能突破专业的限制,跳到别的领域。当面对其它专业领域、比较有挑战性的就业机会时,有的大学生会认为依赖自身的基本素质并通过努力和学习完全可以克服困难、胜任工作,并使自己获得进步和成长;而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接受这样的职业,一旦不能胜任就会证明自己是低能的,因此面对这样的就业机会,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这种逃避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就业。那么,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如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节,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对高校开展就业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 1研究对象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05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2.2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2001年由厦门大学的彭永新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龙立荣主持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采用里克特5.。计分的方法,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我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中进行随即抽样,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l00%;其中有效问卷为73份,有效率为97.500。被试的主要统计特征分布状况见表1。所有数据采用spss11. 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 1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分析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为3. 512135,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的得分超过总平均值,这两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和制定规划。总体看来,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高,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中值3。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
3.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分上,男生得分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问题解决这三个维度上,女生得分的平均分要高于男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传统的女性职业和传统的男性职业,在当今社会的划分已不明显。尤其是脑力劳动等复杂劳动,工作岗位的男女之分逐渐淡化。尤其是大学毕业的女性,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也反映到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所以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不低于男性(见表3) 。
3. 3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以及总得分上都高于非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的高校临近毕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且独生子女在收集信息方面更加有自信。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独生子女一般家境较非独生子女好,而且父母对其关注度较高,给予其就业信息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多(见表4)。
3. 4生源地城乡差异分析
除制定规划以外的四个维度包括总分上,来自城镇的学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制定规划上,来自农村的学生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在我国城乡经济差距减小的同时,城乡高校临近毕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方面也相接近,但是在总体水平上,来自城镇的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还是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更好的社会支持力量,这些人际资源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信息,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亲朋、同辈的支持和鼓励,非常有助于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高(见表5)。
3. 5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学生的差异分析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毕业职业规划总结范文
2022-11-07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