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心得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7 20:51:34
名著读书心得篇1
读《在人间》心得体会
这本书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 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当然,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劳。
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读《水浒传》心得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 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
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读《昆虫记》心得范文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 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名著读书心得篇2
在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一
今天,我又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整本书叙述鲁滨逊不顾父亲的'劝阻,执意去航海,结果遭遇了很多不幸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部分就属鲁滨逊被困小岛上的故事了。他被困小岛时,奇迹般地获得了大量工具、粮食和牲畜。又不可思议地获得了一个忠诚的奴隶。书中的一字一句,都在吸引人的眼球。
我最佩服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了,他用了将近一星期的时间,从搁浅的大船上取得了各类生活用品。可以说他把船上的东西洗劫一空,甚至连帆布和最没用的金钱都一起带到了岛上。不过这为他以后的生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种庄稼,养山羊……以至于最后,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完全不亚于他在英国的条件。看到鲁滨逊在小岛上创造的辉煌我感到:“看看鲁滨逊,即使被困到了小岛上,也照样十分坚强,没有放弃,最终不也创造了奇迹。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了那些小问题,为什么还要灰心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创造奇迹。”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时候,始终不忘了上帝,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上帝在拯救他。西方人的上帝到中国人的老天爷,都在安排着世界万物的运转。如果我们作恶多端,有一天,他们必定会惩戒我们的。即使这一切只是虚构,我们也应该多做好事,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后来,鲁滨逊为自己之前执意去航海的事情而感到愧疚。他去航海,遭遇了多次不幸。但是他始终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固执地航海。假如他最初没有不顾父亲的劝阻,这一切还会上演吗?再退一步,如果鲁滨逊遭遇前几次不幸后,便好好反省自己,他也不会被困荒岛二十八年。冲动是魔鬼,我们做事一定要冷静思考,不要让冲动赶走你的理智。假如你真的做错了一开始的抉择,那么,当命运惩罚你时,一定要反省自己,不要酿成最后的灾难。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二
读完此书,心中不禁燃起了猛烈的生命之火,这火展现了人类最高的求生愿望,他鄙夷的把死神的命令视作了他脚底下那司空见惯的土地,他永远不屑与任何人阻挡他那传奇的生命之旅……。
英国作家笛福所描述的鲁滨孙一生备受坎坷。他出身在英国一个商人家中,家境富裕。他不顾一家人的反抗,坚持航海,结果第一次航海便险些遇险。但他锲而不舍,任逆流而上,终于有了一番作为,但这时却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到一场风暴,船上的的人都死了,他也沦陷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来,孤独一人。但他没有气馁,他靠他的智慧与死神搏斗了起来。终于,二十多年以后,他打败了死神,并迎来了他辉煌的下半辈子……。
不禁的想:是何种力量驱使这鲁滨孙如此的顽强和如此的动手能力?是何种力量让我们这一代渐渐坠落?难道这一切都需要乱世的归来?和平之日过多反倒无疑?家长的溺爱最后会使我们“溺死”?看来,我们需要鲁滨孙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更需要鲁滨孙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动手能力!对呀!看看我们这些被誉为“祖国的花朵”的学生们,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肥料、水分、阳光太多了,竟令我们开始洋洋得意起来;是不是那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太暖和了,竟令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不是艰辛的日子太少,竟令我们不知道“难”字怎么写?是该觉醒了,不要再被别人誉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和“小姐”们,这些看似尊敬的称呼,其实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侮辱!都起手来,做起家务,让父母们耳目一新,让别人刮目相看,让“公子”、“小姐”这些迂腐的称号随着历史的长流,坠落湖底!
这就是我对一本书的价值肯定,它不禁给予了我们如海一般宽阔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天一般高的做人治理,书的财富永远不会令人厌倦,因为,祖祖辈辈的知识永远会被人肯定。但读完一本好书之后,要把它完美的与现实结合,这样才能把书的知识体现出来,要不然都是纸上谈兵,空穴来风了呀!
我爱此书!愿永远让它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让它在人类的文化中成为鼎立。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三
我很爱看书,尤其是世界名著,最近我看了一本有趣的书《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他很固执,固执得想离家出走去远航了。有一次,有三个商人来找他,约到到外还海外去做生意,结果遇到了海难,他们乘坐小船逃跑,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葬身海底了,只有鲁滨孙一个人到了一个荒岛上。他从船上运来了一些必备的物品,就在荒岛上造了一间乡间别墅和一座海滨住宅,独自生活了起来。后来呀又抓了一只鹦鹉驯养,还养了一群羊、种了一些稻子。后来遇到了一群野人,其中一个俘虏“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后来,鲁滨孙挽救了一艘大船和船上的船长和一些水手,船长把这艘大船送给了鲁滨孙,鲁滨孙带着自己的伙伴“星期五”和大家驾船回到他的家乡。临走前,他把荒岛上的地和房子划分给留在那里的水手们。
这本书写的很生动,有些地方描写荒岛上的景色,有些地方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有的地方描写鲁滨孙的动作和神情,还有几段用了鲁滨孙的日记,我经常看得入了迷,都快接近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小说中最有趣的就是“星期五”这个名字的由来,当然最能打动我的是鲁滨孙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他十分坚强、不肯放弃,而且鲁滨孙很会动脑筋,勇敢地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我变得勇敢多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勇敢地去面对。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四
我利用了这个假期的时间读了一本小说,它的名字是《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是一名_国人,曾出海航行过三次,第一次就遇到了风浪并沉了船,被迫上了岸,徒步到雅木斯,并到了伦敦。第二次他上了一艘开往_海岸的船。他这一次十分顺利,没遇到风浪也没有遇到海盗,顺利回了国。可他第三次航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遇到了海盗,被掳到了萨利,做了海盗船长的奴隶。后来他逃了出来,并乘着海船回到了_。可他还是不安于舒适的生活,又开始了第四次航行。或许是上帝要惩罚他的不记住教训,就让他遇到了大风浪并翻了船,船上除了鲁滨逊外无一人生还。他一人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后来在这个岛上一住就是28年。后来他遇到了一群吃人的野人,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即将被吃掉的俘虏,并给他取名叫“星期五”,并成了鲁滨逊的得力助手。最后鲁滨逊帮助了一位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鲁滨逊随着船长一同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呢?答案很简单,是靠他的一颗坚持要活下去的心,还有其次就是勇气、奋斗和勤奋劳作。他不甘平庸,个性倔强,有坚韧不拔、自信、自强的精神。他遇事镇定自若。他一开始十分绝望,以为就要死在岛上了,但又开始乐观起来,才让他活了下来。
我喜欢鲁滨逊这个人,因为我喜欢他的坚忍不拔的心。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参加数学竞赛,遇到了一道“问佛佛不知,问神神摇头”的十分复杂的应用题,我不管怎么样也解不出来,干脆就不做了,继续做下面其他的题。可后来发考卷时,我才发现这道题的占分率十分高,达整整十九分!而令我抓狂的是,这道题其实我只要按当时的思路做下去,就完全是可以解得出来的!可我却半途而废了。可见,坚持不懈在生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我当时做下去,或许能拿个一等奖回去的。我很是敬佩鲁滨逊的那一颗坚忍不拔的心。
让我们也像鲁滨逊一样有那样一颗美好的心,共创美好的生活吧!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五
曾经有一个航海爱好者,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惨落荒岛,可他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在岛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最后,他重返故乡,成了一个富商,他就是鲁滨逊·克鲁索。——题记
一个人,落魄到三次航海两次落难的程度,可他仍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落难时成了海盗的奴隶,可他仍然冲出重围,返回故乡。他落难到荒岛,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冲着一线生机建立了帝国,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在这里,我要坚决的否定——不!他靠的是理想,靠的是渴望,靠的是不抛弃、不放弃,乐观向上的精神。
记得鲁滨逊刚落难到荒岛时,有多么悲观,可是,当他看到淡水、果林还有动物时,又仿佛找到了一线生机。于是,他乐观地在荒岛上生活了十年之久。鲁滨逊生病时,他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有时,他也在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听父亲的话,而是选择跑出来。他想让上帝来帮助自己,他甚至和自己的良知争吵。可是,他还是熬了过来,靠着一支枪和几本《圣经》熬了过来,靠着自己回家的欲望熬了过来。
鲁滨逊在当时的英国只是一个蚂蚁般大小的小人物,可他却靠着理想与希望,奇迹般的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生活中,也有像他这样顽强的人:无臂钢琴师刘伟,孝女孟佩杰和等等遭受生活的挫败反而更加坚持不懈的人。
理想是动力,欲望是源泉,乐观是精神,坚持不懈是永久的力量。拥有这些,有些人可以取得不朽的成绩,有些人可以快乐的生活一辈子,而没有这些的人则一事无成。
鲁滨逊的梦想和爱好是航海和冒险,途中,他经历了许多坎坷与困难,可他都用自己的希望坚持了下来。其中,不免包括了许多汗水与痛楚,但他选择了坚持,选择了用辛苦换取最后的胜利!
我读过许多书,可丹尼尔迪福笔下的鲁滨逊却给我很深的印象。谁能像他那样坚持不懈?谁能像他那样不被困难击败,谁能像他那样英勇神武?谁有能像他那样遇到困难也会冷静而对?当然,一定有,要不然,世界哪来那么多成功的人?即使拥有这些的人还没有成功,那么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
名著读书心得篇3
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其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学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1《平凡的世界》共三卷,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路遥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_”后期到改革初期我国城乡广阔的社会面貌。《平凡的世界》里着墨最重的是主人公孙少平,那个黄土高原上有着成熟思维,脚踏实地,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少年。孙少平那种以上进求尊严,从不好高骛远的情怀也深深的打动着少女的芳心。田小霞的出现,让我们的主人公人生有了目标与方向,从此他也可以用自信去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艰辛。他们的爱让人奋进,是纯真、向上的,在物质上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而在精神上却相扶相携,那是跨越了所有界线的心与心的交汇。
《平凡的世界》中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要跨过泥泞,越过阻碍,做不平凡的自己。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都是些平凡事。《平凡的世界》的确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所叙述的也是些农村普通的生活画面。平凡的就如我们身边发生的一样。所描述的人们也是平平凡凡的,他们心里想的,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许有过。
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的东西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神奇,缔造着美丽。平凡的声音有时候也是荡气回肠、惊天动地的。这么说来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哪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平凡和苦难,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释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高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这是个平凡的世界,可这里所记录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些美好的爱情,不见得有山盟海誓、花前月下的浪漫,可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那份情总也是真真切切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是改革的先锋者,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历经重重磨难,克服种种压难,最后终于走向成功;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的弟弟孙少平,这是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的铁骨、有强大的精神、有巨大的勇气,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艰苦非人的包揽活中炼就了吃苦耐劳的倔强精神,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出自农村的兄弟俩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和坚强。
这本书给我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3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4终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颇多。只是心口有点堵,看不到真爱的结尾,看不到幸福圆满的结局,主人公孙少平毅然的走着自己的坚实,不卑不亢,不屈不饶,那些真心的爱没有成为他的幸福,或遗憾,或退避,都是为了爱。一种大义凛然,包容博爱,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这就是作者所希望读者所领悟的,一种奋发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脑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时的模糊的记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节,浓缩了的人生精华,不管世事变化沧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获得了什么?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历经苦难,享受爱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己,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魄的日子,走过,变成记忆,变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
最欣赏主人公孙少平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却是靠最简朴的饭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如天壤之别的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荡气回肠,真是欲哭无泪。最后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厚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当金波找寻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的时候,联想起人生的种种冲动,一种纯自然的爱,盘踞着灵魂,八年。人不是应该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而落泪?当,心中如期而遇的爱情来到时,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侩的天平称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信马由缰。当金波唱起别人以为是神经病的歌的时候,不要去怀疑金波的傻,千万不要,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的陨落,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诚善良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思绪痛苦,清醒,只是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代价是大的,但又会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5儿时我住在农村,那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几家有电视机。当然,我家因姐妹多也没有这样的奢侈品。但是一样可以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在父亲每天必听的收音机中,懵懂听着“平凡的世界”。随着时光流逝,参加工作后一次在书店等车的机会,我看到了这部被喻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明珠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兴奋的买下了三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仔细阅读,不觉间被小说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哥俩的自信、自强、拼搏向上、抗击挫折、积极追求梦想的精神所感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时常哽咽,而后每当我遇到挫折就会重复翻阅该书的励志篇章,至今真的不记得多少次被书中故事感动,也不记得读过几次这部小说。
这部长篇小说通篇共三部,作者用3年准备时间和3年的写作时间,倾注了自己的无限心血,且写完这部小说路遥久久不能走出书中的情景,以至于该书问世后不久他就离世。小说以孙家少安和少平为主线,描写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高原十年间的城乡生活。小说全方位展示了哥俩身处困境中的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对不同人物的多角度的描写中,展示出人性的真、善、美、丑与恶,可以说这部小说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真正的让人读后为之振奋。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为了托起家庭重担在13岁不得己辍学,而后在面对心爱的青梅竹马的润叶示爱后高兴的难以自控,瞬间抓狂后又不得不冷静的为了支撑家庭而痛苦的选择娶山西姑娘贺秀莲,在那个年代那个家庭,少安不敢谈爱情,心里只有那个贫困的家,实际上他是多么希望能和润叶在一起,润叶有文化是教师还与其是两小无猜,而他只能考虑家庭和当时双方的门不当户不对,也怕拖累润叶。痛苦的选择了婚姻后,给他的安慰的是勤劳贤惠的秀莲不仅对他一见钟情。而且在少安没钱买骡子为学校拉砖时秀莲回娘家借,使少安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在砖厂扩建因为用人不善导致破产无钱给工人开工资,秀莲再次回娘家借,一次次的帮陷于困境的少安度过难关。少安重新振作,再次将他的事业做到辉煌。
少安作为一名聪明上进又敢想敢做的热血青年,自强不息的追求梦想的性格深深的吸引着我,回想我的过往经历,因遇到挫折无助的哭过、在自我安慰清者自清后尴尬的笑着、因莫名的打击而心灰意冷的颓废过了,数不清的困难面前我被小说感人的精神所激励着,因为在现今的社会与当年的时代相比,我所遇所难是如此不值一提,所以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浓墨重彩的描写是孙少平的人生,他从贫寒的乡下家庭来到县城高中,为了尊严在每天同学们都打完饭后才去食堂领他的两个黑面馍馍,到毕业后回家务农、做教师,而后为了心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梦想而去黄原做揽工,在揽工过程中被舅舅村上的曹书记相中,后将户口迁到黄原才有机会到大亚弯煤矿做工人,上工前体检因精神紧张血压高,如果买不到醋降血压就得回家,当时天已经黑了,好在村里找到一户人家借一碗醋饮下,第二天得以成功上任,上任后才知道借给他醋的就是他的师娘。
孙少平一直保持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坚持读书、努力工作,从不旷工,每个月领到的工资也最多,将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留下一部分寄给上学的妹妹。一次煤矿事故,师傅为救工友而牺牲,因工作出色他顶替了师傅的位置,同时也担负起师娘一家孤儿寡母的生活。就在这时,他与来矿上采访的省级记者田晓霞重逢,二人燃起爱情火花,并约好转年的这天一起回去见孙家父母,到此本是看的人心花怒放,结果作者笔峰一转,田晓霞因在山洪爆发中救人而牺牲。真是一波三折,此后孙少平为了掩饰痛失心爱之人的伤心,将自己投入到无尽的劳动中,在又一次煤矿事故中为救工友受伤脸上留下疤痕,在拒绝金秀示爱后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亚弯煤矿。孙少平的一生比少安还坎坷,从最初带着卑微上高中,悄悄的趁无人时领馍,到骄傲的为同学们讲故事;从农民到教师后为了看外面的世界去做揽工;从大亚弯煤矿上工前得到师娘借醋相助顺利过关到当班长后替牺牲的师傅承起家的重担;从与田晓霞来采访相遇收获爱情后因痛失爱人而最终回到大亚弯。多层次多角度描写了他一生勤奋好学、真诚善良、重情重义、敢于拼搏和抗挫折的性格。
小说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城乡生活,从孙少安和贺秀莲、孙少平与田晓霞、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等人物的塑造看,他们经历各不相同.悲欢离合的写尽了各种人生,但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中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对当代生活的描写,这个世界毕竟伟人不多,靠绝大多数平凡人维持的社会中要不惧挫折,敢于向命运抗衡,不做生活的弱者。
名著读书心得篇4
(一)悄然而至的灵感
偶然间,看到网络上网友发起的“心灵话语漂流活动”,一本精致的日记,经过全国多个网友对传递,几个月后又重新回到了发起人的手中,只是日记中多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美丽的图片。这本小小的日记,不仅流过了许多人的手,留下了许多人的足迹,更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心人联系在了一起。网友这个温暖的创意敲动了我心灵中最温情的角落——让名著与读书心得在学生中漂流,让名著走近千万个学生,让心得本上留下心灵的足迹,是一件多么温馨、浪漫的故事!一直以来,我们靠借书证借书,挤出零花钱买书,我们可不让书记“流动”起来呢?
(二)别开生面的仪式
为此,我悄悄地在班级开展了名著漂流活动,从几个学生开始,让他们带来几本名著,老师给名著加上了一个漂流精致的盒子,在盒子里面放上了一本精致的读书心得记录本、两片月季花的花瓣,盒子面上留下了签名的地方,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长着翅膀的“美丽天使”诞生了。一周后,我们的教室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仪式,老师把几本精致的名著放在讲台上,在黑板的旁边挂上了一幅彩色的漂流图,上面预留了几个名著漂流的基本线路图,预留了很多签名的方框。老师让几位名著的主人上台介绍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然后让几位主人尊重地把手中的名著传递给下一个同学,漂流开始了。
(三)心灵的表达
从此,每周我们举行一次仪式,让学生介绍心得,转接名著,同时更多的名著加入到了漂流的队伍,孩子们争着贡献自己的图书,抢着说出自己的心得,想着把漂流心得笔记本身的心得写得最好,想着把自己的签名写得更加漂亮,又的同学让签名带上漂亮的蝴蝶,有的同学在签名后面画上了笑脸。学生多彩的心灵话语在这里得到了展现。一下课,教室漂流图旁总是围满同学,大家兴奋地谈着下一位传书者,寻找着自己想要的图书传递者;午休,孩子们静静地在书卷中徜徉,或低头摘录点什么;课件,总能听到他们谈论着漂流的故事。
二.名著,让我们思考
(一)看看想想,让思维灵动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时代的浓缩,是情感的结晶。智慧就在书籍之中,书籍的漂流就是一份份美味佳肴的展示。为此,我们为了让漂流的图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开展了很多活动。每次阅读,老师常常对不同的名著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一些思考。阅读前,让学生猜一猜:这本书中的题目中你能够看到作者要写什么?看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评价书中的角色;读书后,问学生: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这本书写的好吗?你最欣赏的地方在哪里?……名著是一本本深邃的宝库,其中很多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发掘,去引导才能让学生发现,我们通过“问题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阅读,让学生走进名著中,让思想漂流;让名著走进学生的思维中,让思维闪动;让学生与作家的心灵对话,进行感情的共鸣。这就是阅读的智慧与魅力。
(二)写写画画,让思想闪光
写一写。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与写作是如影相随的,让学生在阅读中书写就是让学生中阅读中思考,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珍重地用铅笔在名著的页边上写上自己的批注,圈上自己认为这本书中最好的句子。在个人私藏的笔录上摘抄下一段美丽的文字。在我们的流动心得笔记上,留下自己阅读的智慧与情感,签上自己个性的签名。这些个性的足迹将永远留在这本名著与心得笔记上,让所有人欣赏,向全班级展示,让心灵交流的范围扩大,让学生不仅仅与名著交流,更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笔墨交流。名著不是用来收藏的,名著是用来思考与学习的,一本名著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留下了很多让的足迹,这是它价值的更高体现。
(三)讲讲评评,让智慧升华
说一说。学生有了想法就会有话可讲,阅读与思考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定期,我们举办班级学生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准备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给全班欣赏;让学生就同一本名著的问题进行分析辩论。课堂上,我们及时结合一些名著,让读过这本名著的学生提供一些知识介绍与观点分析。这些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让学生更加精彩,让阅读更加富有魅力。定期,我们举行名著名言比赛,给学生一个主题如“名著中勤奋的楷模与故事”,让学生从名著中寻找对象并阐释理由,让学生学会把名著的人物及思想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结合,与今天的社会价值观结合,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活动。评一评。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成就之一,是学生成就感的动力之一。每次,在沙龙活动中,在读书漂流的总结中,在班会课中,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没有忘记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的话语就像是漂流中智者的箴言,阅读漂流中的航标。
三.漂流,使我们合作
(一)漂流中的合作
让名著漂流,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名著作者及书中人物交流的过程,更是与漂流活动中的每一个漂流参与者的交往过程。我们发现: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寻找下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寻找图书在谁的手中,寻找我这本书下一位读者是谁。他们(她们)为此在预定、谈判、交往。每次交接图书活动中,上一位交书者总是叮咛着下一位读书者:你要好好保护这本书,这个盒子有点破损了,我已经把它重新粘起来了,你要注意哦!每次看到上一位同学经常的签名与心得,都有学生惊叹:哦!你写的真好!自从有了漂流活动,我们的学生更加融洽了,教室的氛围更加浪漫,课堂教学更加温馨了,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无限博大。一次漂流,改变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与交往。
名著读书心得篇5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渴望在广阔的阅读空间里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也越来越少,阅读的兴趣逐渐由传统的对名著的阅读转向对网络作品的阅读,名著已然渐渐的离开我们的中学生。
关键字:中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策略
正文: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网络文学异军突起,逐渐的在学生的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传统的文学正在逐渐的远离,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受到一些传统的文学教育,已然再难再在他时间里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名著进行阅读。对于名著阅读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再不对名著的阅读进行强调,那么明天就可能再不会有人去对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那么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就可能难以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对名著阅读的严峻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下面我就对我这次做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概述当前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阅读存在的问题概述。
1.阅读目的不纯正。
通过我的问卷调查我发现,真正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而进行名著阅读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同学不是为了补充书本知识,已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就是把名著阅读当作是一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或者具有其他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这样一种具有某种功利的目的,试想怎么能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用一种平常的态度来对待名著。读书时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已达到更为高远的境界,让自己能从那些前辈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去寻找人生的真谛,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让我们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完全的谋求某种物质利益。也许读书人不是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也不能把读书当作是一种物质利益的跳板,这样我们就永远达不到我们所想要的那种读书境界。古人曾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用我们古代的是个来阐释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对于这三种境界也有人把之用之为作学问的三种境界。但是无论是用作人生还是学问,这都要求我们要怀着一种无功利的态度去生活去做学问,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顶峰。
2.阅读倾向产生了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一些影响人的因素,完全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的阅读面很广,阅读兴趣丰富多彩,他们很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最近兴起的网络言情小说,更是风靡了校园,把他们迷得团团转。最近还兴起一种“口袋书”,其中内容大都是些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文字。但是很多学生却认为这些书是一种时髦和潮流的象征,不知道和不了解这些书就是一种落伍的表现,是时代的淘汰者。相反,而那些久经考验的名著却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再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相对于那些简易粗鄙的网络文学、“口袋书”等而言,文学名著大多篇幅长,规模宏大,看起来是有些吃力和看不懂,然而更多的是,大多数学生把看文学名著看做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没有像看其他浅薄文学的那种兴趣。所以,很多人对于名著阅读没有兴趣,认为它太乏味和枯燥,不如那些粗鄙文学那样具有吸引力。
3.学习任务过于繁重,阅读时间少。
虽然现在各地新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往往只是空喊了一下口号,并没有落到具体的实处,中学生肩上的学习担子已然十分沉重。在中学开设的课程中,数学和英语的作业是最多的,因为数学、英语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造成许多老师对数学和英语布置较多的作业,已达到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新课改提倡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负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减轻。在我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由于作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自由学习时间,而使得他们每天的名著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更别说更多的时间了。更有甚者,虽然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但是有一部分却还未曾读过。他们其中有一部分固然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但是更多的却是由于作作业太多造成时间紧张造成的。
4.学生家长、老师的反对,造成阅读面窄。
现在虽然老师反对学生看名著的较少,但是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一些家长更是直接反对自己的孩子看名著。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中学阶段时间紧张、任务繁重,本来精力就有限,如果让他们去大量阅读名著的,就会造成他们分心,容易造成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所以在现实中,对于中学生看名著,有很多家长是不同意的,使一部分爱看名著的孩子偷偷的看,甚至不看,减少了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范围就紧紧局限在课本知识之内。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作文的和课文相关的小说及散文,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在课外对名著阅读的人不及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可见他们阅读范围的狭窄。
5.阅读的方法不得当。
有些学生乐意进行阅读,为了扩大视野,也为了增长知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得当。有的学生在阅读的问题上随意性太大,无目的、无计划。有时数天不看书,有时一看数小时,或者干脆一口气看到底,又或者不眠不休。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书就读,数量虽然很大,但无仔细咀嚼,看书多而收益浅。最为普遍的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须知,人脑的记忆是有周期性的,只有把知识进行归类,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或摘抄,或概括,或写心得,才能真正通过阅读,吸取书本精华。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学能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很注重做好读书笔记这项工作。
二。、针对以上几大问题的解决策略。
1.做好名著阅读工作的目的宣传,纠正不良的及带功利性的阅读目的。这里我们先来回答:“我们看名著到底看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没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因为没个人从书中学到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这句话就是我们普通话朗读篇目《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是的阅读的意义就在于此。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不是用它来感怀世事,而是应该透过阅读名著来研究古代的人,去感受古代人的那份情感和智慧,这才是名著应该教会我们的。我们阅读名著最真实的目的是,我们是为了学习才去阅读文学名著,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才去阅读名著,而不是完全为了纯粹的考试或者摆脱无聊的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要真正的爱上文学,爱上名著阅读,用这样一种途径去接近前辈先贤和当代才俊。
2.培养好的阅读倾向。对于阅读的书籍学会分类,不要认为什么书都是好书,读什么书都有意义。对于那些充满言情和暴力的书籍,它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呢?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对于一些蔑视和平和友爱,庸俗的、低级的书籍来说,那不是进步的阶梯,而是让你走向毁灭的阶梯。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既然文学表现的是内心情感和社会关系,我们读书读什么,不就是为了走进他人的情感世界吗?我们去读一些毫无意义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口袋书”有何意义!难道让我们去羡慕别人的情感际遇,也去描摹他们的感情的痕迹。也许那些说我们可以读,却不应该以它们为主流,用很现代的话来说,对于言情武侠及口袋书这一类,它们的地位只能是非主流,不能让他们的地位超过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读的文学名著,如果你对他们的重视超过了对文学名著的重视,那么对于我们整个文学来说都是很可悲的一种场面。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文学审美观,不要以时髦为潮流,要坚持自己的那份文学主见,多读名著,多接近名著。
3.努力践行新课改的要求,积极为学生减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时候,还是我们学习做人处事的关键时刻。处在这个时期的我们更改去多阅读一下名著,从古人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也许我们现在仍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但是如果我们的学习很好,却没有好的知识涵养,那样我们造就出来的人又有何意义?减轻学生的负担,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数学和英语作为语感和实践性学科,是需要多花时间的,这也是摆在中学阶段的曰新课改相矛盾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不能为了那所谓的一点时间就让同学们失去感受名著的机会,让他们每天在题海和词海中挣扎,这是何等痛苦的一件事,我不反对孩子做作业,但是我反对孩子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所以为了孩子能全方面的发展,还是给孩子一点看书的时间吧!
4.放松对孩子的监管,让孩子能与名著接触。现在常有这样一种家长,认为孩子看多了课外书,孩子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所以很多家长都是反对孩子看课外书的。甚至有的连文学名著的大门也给关得死死的。在孩子们的心里,其实很想将课文中提到的文学名著逐个的看完,可是每当把文学名著捧在手里的时候,就会看见大人那失望的眼神,所以他们就望而却步,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回归课本上去,以希望在期末的考试中多的好的名次。所以,我希望孩子们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稍微自由的去看看自己想看的文学名著,其实不是名著也不要紧,只要看的是有意义的书,我们就没有理由去阻止他们。
名著读书心得篇6
一次完整的名著导读活动视名著篇幅的长短、内容等而定,遵循“计划――实践――评价”的思路,呈现以上四个教学步骤。预设启动关键在“导”,落实过程关键在“读”,生成效果关键在“展”,强化效果关键在“评”。
一、阅读预设――以兴趣引导名著阅读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 初级阶段
(1)目标预设:每周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名著范围:①选择七年级课本推荐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选择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
(3)方法指导:①提供读前、读中指导。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全书架构。②培养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摘抄式的读书笔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尝试写感想体会。③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 中级阶段
(1)目标预设:自主写读书心得,能对人物形象作简单的评价。
(2)名著范围:①选择八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②依据课文向外拓展延伸,课文是节选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导:①有侧重点地识记作家简介,弄清创作背景。②引导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 高级阶段
(1)目标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自主地关联有关知识阅读名著,解决阅读困难;初步对名著中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赏析;能自编课本剧,并进行针对性表演。
(2)名著范围:①选择九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②确定高级阶段的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名著阅读。
(3)方法指导:①引导学生锻炼模仿名著写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编剧、表演。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1. 创设主要阵地。教室、学生的卧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和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开设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读名著的氛围,定期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2. 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发组成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名字,如:“先睹为快组”,“如饥似渴组”,形形,韵味无穷。
3. 教师下水阅读。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激情就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氛围。基于这些认识,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4. 课内课外渗透。如《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杨志丢失生辰纲后的命运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着一一告知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丢出了几个问题:杨志失了生辰纲,他是否能完好无损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谢罪还是加官进爵?吴用等人又是怎么处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学生想知而不得知,课后,他们自然会搜寻原著的相关章节来解开心头之谜。
二、自主阅读――以开放自主“悦读”名著
(一)泛读为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是整体把握,是总揽全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而是指从名著的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精读为本
在名著阅读中,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解读,品读文本,揣摩结构,鉴赏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零距离”接触,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三)媒体为辅
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现在,愈来愈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教师在上相关课文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再设计相应的观后感、影评活动,通过拓展课外语文资源,来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如在导读《格列佛游记》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并观看电影,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在寻找过程中也逐渐丰厚起来。
(四)写读结合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低起点,缓台阶,稳提升,循序渐进。如读《名人传》,我让学生练习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写,学生从模写中抓住人物描写的要点,以读带写,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 可利用课前演讲进行阅读积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把每天看的章节进行复述,从而拓展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阅读阵地进行专题活动。阅读生成课往往是学生的深爱,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阵地,创设不同专题,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以促使学生持久保持阅读兴趣。
①开展名著推介会。利用六册课本后的附录,对教育部推荐的十几部名著进行逐一推介,让学生简介,教师补充有关动人的细节或感人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学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③开展读书辩论会。开展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内容的理解。
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一部名著,就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周末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种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掌握名著内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四、总结评价――以考核促进名著阅读
名著读书心得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57-01
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了阅读室,要求教师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在阅读室阅读经典名著。然而,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投入地阅读,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读书笔记的任务,有的学生则捧着书本发呆,有的学生会悄悄地问我:“老师,我能拿《老夫子》来看吗?”有的学生说:“这些书读来有什么用呢?”确实,《昆虫记》《童年》《骆驼祥子》等名著,都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存在年代距离,难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而时下流行的《老夫子》《涩女郎》等动漫书籍,《小时代》《那小子真帅》《恶魔之吻》等小说,宣导叛逆,情节短小,贴近时代,深受学生欢迎。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真正喜欢上经典名著,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思考,笔者尝试采取一些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阅读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教师只有熟悉经典名著,才能在讲解经典名著时做到旁征博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近段时间阅读的书,也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同看一本书,共同讨论对这本书的看法。此外,教师需要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书籍,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无所畏惧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在引导学生阅读法国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时,我会对学生说:“老师在你们那么小的时候,迷恋上一本书,那本书里有一个人名叫法利亚长老,长老对和他一起被关在狱中的主人翁说:‘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有近5000本书,把它们读过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读过的书,就如同掌握了人类一切知识。我用一生中3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为止。’为了知道那150本书到底是什么,老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至今都没找齐这150本书的书目。”随后,笔者鼓励学生阅读这本书,找出那150本书的书目。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兴趣,纷纷要求我将名著的书名告诉他们。我觉得时机已到,说:“这本书就是《基督山伯爵》。”听了我的介绍,学生果然找来了《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刚开始阅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我会鼓励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渐渐地,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因为没有找到那150本书目,学生又读了第二遍,边读边研究,收获很大。
三、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将阅读收获与同学共同分享,既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又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前5分钟请学生轮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刚开始,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推托。经过耐心地引导,开展展示阅读成果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从刚开始的羞羞答答到现在的落落大方,进步很快。学生站在讲台上,边展示边解说,全班学生对展示者进行评价。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收获都得到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开展展示阅读成果这个活动,学生在展示中加深了认识、得到了收获,真正达到了共同进步。
四、从细处着手,以考代练,营造阅读的氛围
名著读书心得篇8
一、营造阅读名著的浓浓氛围
环境既可熏陶人也可塑造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兴趣的培养影响深远而重大。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习惯,必须把营造阅读名著的浓浓氛围摆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把它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名著氛围的营造应在“浓浓”上下工夫,出新意,力求氛围的营造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共同参与。校园之中单一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与黑板报、手抄报、名著导读栏、名著经典片段播报、学生交换名著、师生共同宣读读书誓词等多种以名著阅读为主题的宣传形式与活动营造的读书氛围,二者效果尤略不言而喻。读书氛围的营造班级也要做,而且要营造本班独特的名著阅读氛围,避免与学校重复与其他班级重复。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但新鲜的形式与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心。学校、班级都形成阅读名著的浓浓氛围,学生走在校园中不经意会被墙上的“名著导读”吸引,驻足一读;学生走在校园中不经意会被广播中经典片段的朗读陶醉,驻足一听;学生走在校园中会被远处捧着名著忘我阅读名著的同学感染,驻足一叹……浓浓的氛围之中,不管是谁不觉都会产生浓浓的阅读名著的想法。
二、多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硬着头皮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名著没有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当中教师若能从多方面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阅读名著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学生不喜欢读名著,但是对名著改编的电影兴趣还是很高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看名著改编的电影。记得学生在观看电影《格列佛游记》时学生入迷的眼睛、欢快的笑声、看完后意犹未尽的表情,这些都已流露出学生对《格列佛游记》的喜爱。此时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格列佛游记》,让学生去读名著,告诉学生看名著改编后的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名著,但毕竟是改编的,有局限性,要想感受它的精彩需要静心去读原著。也可以引用名家的读书经历来引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王蒙曾经这样说过:“我小小年纪就为《红楼梦》的某些篇章激动不已、共鸣不已、体会遐想不已……”王蒙为什么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呢?这需要我们走进《红楼梦》去仔细地体会,学生有可能带着这一悬念饶有兴趣地读《红楼梦》。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让学生去读名著教师必须要先读,做学生的读书楷模。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学习和读书。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师生一起经常要交流读书感受与心得,徜徉于书海。在学生阅读名著出现困难时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对于阅读名著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指导,可以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建议。例如有学生对《骆驼祥子》地阅读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建议这样读:知道祥子的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命运;老舍是怎么塑造人物形象的;这部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以及指出哪些部分应该是精读的……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部名著的阅读有了目标、有了信心,学生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名著。
四、让学生体会阅读名著的快乐感
名著读书心得篇9
[关键词]引导 山区中学生 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正如所说:读《三国演义》,可以领略到诸葛亮口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能学习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因此我认为: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到名著里遨游,让名著知识伴随学生,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山区中学,老师应怎样引导好山区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重要而又难执行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此方面探索出的一点思考与方法。
一、根据现状要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1.山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目前山区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⑴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大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山区镇连一家正规的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书、租书,也没地方。⑵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只热衷于教科书,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或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⑶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看动画片、看球赛或电视剧。而对名著却不感兴趣,不想看。⑷缺乏引导,名著难以理解,特别是半懂不懂的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许多青少年无所适从。
因此,对于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我们在高度重视之余更应明确: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2.利用一切资源,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⑴是以学校的图书室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到读书室借名著来阅读;⑵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找或借,凑几十本书。学生就可以有书可读了;⑶利用上网查看。个别同学家有电脑的,并提醒学生上健康的网站如:教育服务网等;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联系,如:用至家长信,让家长了解阅读名著的好处,赢得家长的支持,尽量为子女提供名著书籍与阅读时间。
二、培养兴趣,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强烈愿望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和同学推荐名著的好片断读给大家听,或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影片看,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名著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发挥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力量的氛围。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形成学生学习强烈的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月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可以借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知识竞赛、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名著。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1.轻松读得,富有实效。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过,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朝花夕拾》一本书,常常是先浏览一番其中的十篇作品,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⑴作摘抄。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⑵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⑶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总之,山区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名著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使山区学子从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俊.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魏海松.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名著读书心得篇10
一、“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兴趣不高
有一位学生曾这样说,所谓名著、经典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谁都不愿浪费时间读的玩意儿”。该学生的话很能反映当代大部分高中生对待课外文学名著的态度。“雷声大,雨点小”可以说是笔者在实地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高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经过调研,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习时间的紧张;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极端的应试功利目的;言情、奇幻、网游、盗墓等浅薄网络小说的冲击;名著的故事事件、文字、人物性格等方面和中学生的阅读取向有落差;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引导不够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结合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用以下几点来培养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对策1:通过“影视欣赏”,激发阅读兴趣
课内外阅读相衔接,通过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配合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并写简单的观后感。比如在学习了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鲁迅的《祝福》、曹禺的《雷雨》等名篇后,让学生观看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影视鉴赏,并针对其做了影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变得空前高涨。
对策2: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读书兴趣小组,把喜欢读书的和想读书的组织起来,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发展。在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演讲、辩论赛、读书征文、编排校园剧、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在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举办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策3:降低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的心理压力,培养阅读兴趣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此时,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位高一新生曾经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名著就头痛,又长,又深,又厚……。”相当多学生有类似的心理,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一学期笔者不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导读:如名著导读系列、名家谈红楼等,在 “没有-初步-深入”的阅读宗旨下,一步步地培养他们阅读优秀作品的自觉性。
对策4:与时俱进,以时尚流行促阅读热情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让时尚流行为阅读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时,学生从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教师又借机组织学生观看此类相关节目,使得《三国演义》在班里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昻,各抒己见。其实关注流行时尚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时间和能力欠缺
然而,学生阅读热情被点燃后,很快会遇到以下问题:如果学生过分倾向于短、平、快的缩略、梗概式阅读,那即使接触原著,如《红楼梦》等,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改善此种状况。
对策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从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根据认知水平的差异,各个年级有所侧重;且考虑高一到高三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高一任务重一些,以中外名著,中长篇小说为主,高二、高三以名人传记、杂文、古典诗词、科普读物为主等。每周安排1—2节阅读,暑假、寒假可读一些中长篇小说,课余时间看一些报刊、杂志等。总之,根据每学年的读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课外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对策2:充分利用媒体优势,促进学生思考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阅读,包括名著阅读。如在教学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比较生动,而且富于变化,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此外还可以把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或精彩之处。
对策3:创设名著交流平台,加强名著阅读的效果反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四大名著指导策略 2022-12-14 10:02:52
电影对文学名著的改编 2022-10-30 09:05:55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渗透 2022-02-08 03:19:23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2-04-27 03:25:31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研究 2022-04-03 02:37:17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2-09-08 08: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