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科研工作计划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7 22:56:00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1

一、因地制宜,目标导向,创新计划管理模式

电网形态深刻转变的新形势对电力科研企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职能交叉的计划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的资源运转机制已无法适应支撑服务需求。电力科研企业兼具电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双重特点,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即通过创新计划管理方式,从全局和系统性角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持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实现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高水平支撑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推进专业协同能力,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管理机制和手段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计划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旨在横向统筹协调各专业资源,纵向对接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和实验室能力提升的目标。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通过技改、大修、零购和研究开发等专项计划的实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提升实验室软硬件智能化水平,实现装备升级更新,有效支撑科研能力和试验能力提升。清晰管理原则。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要遵循整体把握、适度平衡、服务专业的原则,坚持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装备能力提升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通过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分解,以全局化视角明确整体投资方向,平衡专业发展需求,加强投入与产出闭环管理,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规范管理流程。开展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是保证。通过配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流程控制,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提高计划管理执行力。完善综合计划专项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验收和调整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以计划有效落实与执行为导向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建立保障措施。过去,综合计划管理停留在相对独立、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保障措施。要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思想、组织和机制保障,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机制建设推进计划管理模式转变。

二、闭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计划管理水平

电力科研企业紧密围绕供电企业支撑服务单位的定位,把握新常态下计划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管理框架、深化前期研究、开展统计分析、强化预警监控机制、建立储备意识等多种工作措施,发挥计划工作的资源统筹和决策支撑职责。构建管理框架,夯实计划管理基础。一是优化计划下达和项目实施的执行机制。完善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和考核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申报、审查、立项、下达、实施和验收管理流程。二是编制综合计划相关的工作指南和手册,明确需求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三是有效开展工作指南和信息化计划管理平台操作方法的宣贯,规范计划管理的职责界面,形成“职能部门知道如何管,专业部门知道如何做”的清晰明确的计划管理工作框架。深化前期研究,拓展专项管理深度。一是为前期深入研究论证提供时间保障。每年年中启动储备项目可研编制,推动需求部门尽早介入前期研究,将可研论证做深做细,避免计划下达后技术参数随意改变。二是拓展前期研究深度。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进口品牌设备,投资建议的调研要建立在市场价格波动预期研究和汇率研究基础上。三是加强项目执行进度全程监控,严密跟踪项目进展,对进度安排、执行过程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实施预警和考核,严格计划执行“硬约束”要求。四是完善计划调整管理机制。工作指南中明确调整时间、条件等要求,建立审批流程,实现计划调整流程规范、过程有迹可循。开展统计分析,深化数据分析职能。一是发挥计划管理科学布局和统筹安排能力。结合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年度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任务指标,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各专业研究提出专项建议计划,计划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统筹平衡形成年度建议计划。二是发挥计划管理抓手职能,开展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分析工作。收集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分析诊断数据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由此发现计划执行和投资管控过程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计划执行管控重点工作。强化预警监控机制,提升计划管控能力。一是建立计划目标分解机制。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量化分解季度计划目标和考核指标,平稳有序推进计划执行工作。二是建立“月度分析”和“季度通报”的执行管控机制,从专项分类和执行部门两个维度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诊断项目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计划实施进度慢、差距大、波动异常的指标,深入分析,提出措施。三是建立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过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定期诊断分析,及时预警监控,确保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可控在控。建立储备意识,深化项目储备管理。一是建立项目储备意识,结合业务实际制定工作指南,统一工作标准要求。要求根据发展规划梳理、整合专业发展思路,在提炼需求基础上,编制储备项目。肯定项目储备为专业发展规划落地提供支撑的管理方式。二是规范可研编制和评审的工作机制。细化编制要求,建立分层级的可研审查机制,提升可研审查质量。三是深入挖掘储备项目管理需求,组织开发储备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储备项目管理水平。

三、资源优化,效益提升,助力支撑工作开展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 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工科教育大国,但距离工科教育强国,则还有一段艰苦的历程,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论毕业于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的,都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和学历相适应的工作。尽管中国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但苦于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造成企业竞争力低下,而大量工程专业毕业生又面临着失业的窘境,这也暴露了我国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关高校的培养定位脱离了社会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实际,沿用老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工程训练,对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层次规格、培养方式、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缺乏准确的定位,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工程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人才培养的层次不清楚,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组织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个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根本保证。但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其尽快满足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各工科院校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工科高校教师的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学校对教师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各高校都在大量引进教师。但由于政策导向问题和大量的需求问题,很多工科高校引进人才时也只注重学历和职称,注重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上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而忽视了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大量引进的很多博士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工程经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不能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大部分工科院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沿用理科院校的传统方法,即注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教师职称的晋升与经济收益的多少,莫不与学校的考评机制挂钩,导致了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科研之中,很少有人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上花费太多时间,甚至于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精力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三、工科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要求,卓越工程师不但是某一工程领域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

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掌握企业管理模式,熟悉生产管理方式,了解前沿技术现状,积累丰富的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经验,具有掌握工业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对教师来讲,获得这些经验和能力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是把这些经验和能力运用到教学中,为保证“卓越计划”的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提供可靠的保障。

从整个教师团队的角度看,教师的工程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程开发能力

工程开发能力是所有工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承担过实际工程项目,了解本学科前沿技术,具有现代工程理念,能够独立承担满足市场需求的较复杂的工程项目。

2.工程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是创造未来世界的优秀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科院校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当前工程实际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及其发展方向。

3.工程研发能力

作为一名工科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研发能力,是带动工程科学向前发展的动力。要求教师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主持过一般工程项目或参加过重大工程项目的研发,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当然,不能要求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个教师同时具备以上三种能力,应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讲师的最低要求是具备工程开发能力,副教授的最低要求是同时具备工程开发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而教授则要求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这样的梯队式的教学团队是理想的。

(二)优秀的工程教学能力

1.先进的教学理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式学习;要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工程教育方面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案例或实际工程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

3.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善于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较宽的知识面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工程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而且要熟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包括信息学科、经济管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还要关注一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尤其是与本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的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将自己的知识面仅限于所担任的课程或其他教学任务的狭窄的现象,而要将知识面拓展到所有相关课程和学科专业等更大范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在职教师的培训

1.学校的政策支持

学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卓越计划”倾斜,在教师的职称评聘和年终考核中,由重点考核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改为重点考核发明专利和工程项目研发。对参与“卓越计划”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可加一定系数后计算,并且在职称评聘及各类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政策导向的变化,提高了教师参加“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2.企业挂职锻炼

对于引进的没有工程经历的新教师,学校规定必须要让这样的教师到对口企业脱产挂职锻炼半年以上,才有资格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挂职教师在企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逐步熟悉和掌握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工作流程、发现问题的途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参加短期培训

一是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有关“卓越计划”的各种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交流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通过参加这样的学习班,逐步明确了“卓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是由有实力的企业为教师在假期开办短期培训班,介绍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行业标准、设计规程等。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班,教师们了解了实施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所需技术,进而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步进行传授,使学生提前做好进入企业的准备。

4.教学能力提高

在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历的前提下,应探索适合“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学校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卓越计划”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的形式立项,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大量的教学经历和实践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观摩和借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团队中,老教师可以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传授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可以帮助老教师掌握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专职教师的引进

引进专职教师时,以前只注重“文凭”、“论文”和“理论成果”,而忽略了引进人员的工程经历和工程素养,没有注意到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实践性、集成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区别。所以,在招聘工科教师时,除了要考察应聘者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外,还要考虑他们的工程经历和工程潜质。

(三)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高等工科院校不但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和工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还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兼职教师的主要优势在于他们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工程能力,并且掌握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可以尽快地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开设工程专题报告。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担任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构成“卓越计划”特有的双导师制度,联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五、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一起努力才能实现。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适应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但这支队伍的水平还不是很高,需要不断努力,建设一支真正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 参 考 文 献 ]

[1] 韩世洪.论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

[2] 余承海,干洪.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误区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3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1.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讲求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年级为试探(扩展)期,主要任务是端正专业思想、安心学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为定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设计人生方向;三年级为冲刺(浓缩)期,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优秀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四年级为分化(抉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的系列专业教材。面向社会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

2.将职业规划辅导列为政治辅导员等有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复旦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深入探求全程式职业发展辅导的路子。2003年4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职业规划的特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到职业选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必须主要依靠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系统的工作来实现,特别是对大学生当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应给予更多关注。

3.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机构。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成立专门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启动校内专题研究项目,鼓励相关和相近学科科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整合研究力量,组织相关的大型主题研究项目。

4.组建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借鉴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在大学校园内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或相近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5.开展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各高校每学年应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此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锻炼。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造积极条件以促成创业计划的实现,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6.以生涯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组织系列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举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围绕“大学生涯战略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系列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即4~7月举行“就业前线”大型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等等。

7.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由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校外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参与,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和培养校内职业咨询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指导部门“二传手”角色,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与健康培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的测评技术软件,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放就业书屋等。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开展,并不在于孤立地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取得实效,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抓好工作队伍的培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

2.健全工作机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活动贯穿大学四年,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体现全方位工作的要求。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4

论文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以就业岗位调查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校情、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灵活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活动;并以有关专业为依托阐述了主要教学环节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具体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发展比较协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之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主要瓶颈问题,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1开展就业岗位调查,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职责;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建立课程群;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专项培训;最终形成专业培养计划。

例如,作为我校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焊接专业,试点方案的制订借鉴上述教育思想,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华北、中原、辽河、胜利等油田的2o多家用人单位,与200多名焊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知识技能要求等各方面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经过总结,将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营销员、复合型工艺员等几大方面。所谓复合型工艺员,就是负责某一车间或分厂的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多工种的工艺技术工作,甚至包括行政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岗位组织管理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还要求毕业生具有生产中使用的较先进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能力。另外,突出强调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踏实肯干、不断学习、心理承受等能力的培养。

在前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焊接学科组成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制订了焊接专业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归纳确定的14项毕业生岗位职责,103个工作任务;

2)课程模块(课程群)设置;

3)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室建设、教材等教学资料建设等规划;

4)焊接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其信息来源也是调查研究。调查手段有调查表、网络、电话等;调查时机有召开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讨会、出差专访、就业招聘、校友返校、网上调查等。将收集整理后的结果及时贯彻到教学计划中。

2根据培养目标,探索实施适合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2.1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

赋予“教”与“学”关系以新的含义。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向教师和学生灌输这一教育思想,改变学习内容一切由教师包办的传统教育方法,学生不再由教师领着走或推着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

2.2形成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长效机制

成立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介入,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教育、预先签约、岗前培训、科技攻关等多种形式培养急需人才;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计划、培养、使用、质量反馈、计划改进”的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2.3制订适合“学分制”、“导师制”的教学计划

建立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产学合作教育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模块,灵活设课;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打破千人一面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与导师制相配合,实行“自助式”学习,实现“分方向”培养。

2.4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产学研结合教育基地

发挥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为学生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毕业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和参与生产管理等创造条件;校企合作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基地建设是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保证。

2.5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业务好、素质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计划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主要措施有:

1)培养与引进并重,激励与约束结合,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稳定队伍的结构。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开发。树立“大科研”意识,设立不同层次的激励政策,利用课外研究小组、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等各种条件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

3)规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要求教师下实验室或训练室,到产学合作单位实践锻炼,即可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双师”素质,也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产学研结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引导作用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行政兼职、退休专家教授、校外兼职教师等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6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

学制有限,不可能多次安排大块时间让学生去顶岗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还要有一定工程实践的经历。为了较好的协调理论、实践、素质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实验(训练)室随时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下实验(训练)室,自行设计并完成综合性实验;接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2)专业实习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社会实践是为了使学生尽早熟悉社会、熟悉专业,培养工程意识而设置的必修环节,学生在校期间每年一次。教学计划将专业实习安排在暑假前,使其与暑期专业社会实践连续,延长学生顶岗锻炼时间,增强实践效果。

3)学生可自行选定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学生就业上岗前的一次演习。校内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或签约单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做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取证型训练项目。将学生未来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训练与技能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取证训练。训练结束后,考核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5

1 市场部职能

2 市场部组织架构

3 市场部工作计划

4 市场部09年销售计划

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

实行严格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

协调职能部门、树立良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实施销售推广

信息收集反馈、及时修正销售方案

一、市场部职能:

市场部直接对销售总经理负责,是企业的灵魂,其工作职能在生产、销售、服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销售环节核心的组成部分,作为市场部,重要的工作是协助总经理收集、制订、执行。衡量市场部工作的标准是:销售政策、推广计划是否科学、执行力度是否严谨。

1.市场部作用:

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助总经理进行市场策划、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督促销售部对销售计划进行事实。

全面协调各部门工作职能。

是企业的灵魂。

2.市场部工作标准 :

准确性

及时性

协调性

规划力

计划性

执行力

3 市场部工作职能:

制定年度销售工作计划、季度销售工作计划、协助销售部执行。

协调各部门特别是研发生产部的协调工作。

组织销售部进行系列培训。

监控销售成本、对销售区域人员指导性的增减、调控

制定、督促、实施必要的销售推广。

专卖店形象的管理、建设、导购、督导的培训。

销售客户档案统计、归纳、整理。

全面收集销售、市场信息,筛选整理形成方案上交相关部门

二、市场部年度工作计划

1 制定2009年销售工作计划:科学严谨的剖析现有市场状况和销售状况,扬长避短、寻求机会、制定2009年 市场部和销售部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

2 实行精兵简政、优化销售组织架构:认真分析了解目前销售部组织架构、根据市场情况合理性、在市场精耕的前提下,精兵简政、调整局部人员、控制销售成本、挖掘人员潜力、激发工作热情、感受工作压力、努力作好各自市场销售工作。

3 严格实行培训、提升团队作战能力:

集中培训、努力使所有员工充分掌握公司销售政策、产品知识、应用技术知识、营销理论知识,形成学习型团队、竞争型团队、创新型团队。

品知识系统培训

销知识系统培训

业执行标准培训

“从优秀到左卓越”--企业人在企业自律守则培训

售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售人员必备素质培训

用技术及公司产品培训(应用中心或工程师培训)

4 科学市场调研、督促协助市场销售:

市场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协助、指导销售部和各区域不断的提升品牌力、巩固销售力。因此,市场部只有不断的了解市场、拜访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并针对各区域实际情况汇报总经理、并给予各区域给予明确的指导销售思想、思路、方法。以上都以表格形式,各区域经理必须按月完成

5 协调部门职能、树立良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就是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完整的人事档案,制定科学的人才竞争奖惩机制,考察各部人员工作情况,在市场部的建议和科学的数字、事件、和市场情况下,不断为企业储备人才,挖掘销售人员潜力,致力于销售的提高和市场的发展。

研发部生产部:研发生产部门的职责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功能、把握产品质量、严格推行iso-2000质量体系,向市场推出竞争力产品。因此,市场部每月都会给出市场信息、竞品信息、销售情况信息,使该部门能及时、客观、科学把握市场新动态、航标,在不断调整自身产品不足之处的同时,并为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销售部:销售部是企业的先锋部队、是贴近市场的侦察兵、是企业发展的硬武器。他们的职责就是不断的开拓销售通路、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 不断的把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向市场提供科学的前沿信息,而市场部在捕捉市场信息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市场方案和销售策略,最有力的树立企业“灵魂”的作用。

财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如果说市场部是“灵魂”、销售部是“先锋”、是“轰炸机”,那财务部则是企业的“大闸”、是企业运作、健康发展的“动脉”,它的职责是制定企业科学年度预算、结算,把屋企业的赢利,及时的为总经理提供合理的生产成本预算、市场推广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风险和利益的客观评估。作为市场部,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的实际情况、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和费用,上交总经理或与财务部进行沟通,使之切实可行,使企业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留守、物流部:直接对销售部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及时了解定单信息,并及时转交生产步,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物流成本、安全的把产品送到目的地和客户的手中,为销售部作好最优质的服务。作为市场部,更应该建议、指导、督促、协助他们的工作。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农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24-02

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全面拉开了中国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幕。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是按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计划”要求有一定农业生产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大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通过产学研结合共同完成学生培养过程;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及差距

农学专业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全系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90%的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6%的教师至少主持过1项自然基金项目,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自治区、兵团经济建设培育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但与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与师风建设需要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学工作,既教书又育人,为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四有”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有少数教师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步伐,教学效果不佳;个别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

2.实践经历与经验有待强化。随着学校的发展,老教师的纷纷退休,不断从外面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目前,我院农学专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多数(约52%),是教学的骨干力量。尽管院系坚持每年派遣部分青年教师下基层进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但大多数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越读越高,但由于他们从校门到校门,其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来自书本,是间接的,授课时理论无法联系实际,致使许多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待加强。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性地去认识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师素质,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培养卓越人才不仅需要老师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在教学研究上也要有所作为,有研究才有创新。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许多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科研理论研究上,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很少,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专业教师知识结构拓展不够。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培养懂技术、懂管理、善经营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家和农场主。这就要求学生除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而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和学科设置过细,导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范围过窄,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扩展能力不强。加之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主动跨学科和专业的精力不足,使其在学科交叉点上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此培养的学生看待和解决问题有局限性,在生产实践中综合分析和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不强。

5.教师激励机制有待优化。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职称晋升上仍是重学术、轻实践,导致一些教师把主要目标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另外,在教学业绩考核方面,部分高校将重心放在教学工作量、评教成绩、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涵盖评价教师实践能力的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教师自身想提高实践能力,但迫于各种考核压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缺乏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二、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对农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培养人才,师资先行。教师是卓越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卓越农业人才,农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用爱心、耐心、热心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动机。

2.教师要有精湛的专业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农业人才都是必要的。

3.教师要关注社会需求。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农林人才计划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农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卓越农业人才

农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农学专业的所有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解决一定的生产实际问题。这不但要求农学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过关,更要求其能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深切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理论结合实际,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情况,不断促进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针对目前师资队伍现状与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的主要方向。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尽快建立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帮助教师明确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要求,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而保证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

2.强化实践能力,关注青年教师。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提高外,在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特殊要求下必须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的机会;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过程;建立学校与农业生产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工作。青年教师在企业中参与管理和生产一线的工作,切身了解所从事专业在技术、工艺、生产及设备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现场学习,掌握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实践能力,并将实际生产经验和实践知识融入教学,丰富课堂。

3.优化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现行很多高校都是以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衡量教师水平职称评聘的评价标准,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教师重理论科研、轻实践。为了激发校内教师主动参加实践教学,增强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上应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从侧重评价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情况,逐步向评价其项目设计、技术服务、研发、产学研合作、实践经历、专利申请等方面转换,让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的相应教学工作中。在进行岗位聘任和考核时,教师在项目设计、产学研合作、专利、技术服务、研发等方面的成果与理论研究成果和情况同等对待。对担任卓越计划的校内教师,应该在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考核评优等方面享有优先考虑的权利。学校和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应下大力气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扭转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4.利用社会资源,全员培养人才。“卓越农林计划”要求高等农业院校不但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还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建立多层次卓越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兼职教师的主要优势在于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掌握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可以尽快地满足“卓越农林计划”培养的需要。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开设专题报告。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担任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构成“卓越农林计划”特有的双导师制度,联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农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一定会有较大提升,以保障“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7

为满足学院师生读者在教学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创建让师生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工作思路:

1、通过调研学院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规律,依据读者的特点来制定图书馆的服务策略,调整并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2、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基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来考虑;

3、在充分实现图书馆的辅助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同时,尝试发挥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具体的工作计划:

一.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形式来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拟建立起一支能提供优良服务的队伍,为顺利实现图书馆年度工作目标创造条件.年图书馆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

1.坚持每二周组织图书馆员工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主要为集中讲课并讨论;职业道德及价值观的学习由等同学负责,学习的形式为组织大家阅读相关资料及展开讨论.

2.每学期对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勤工俭学的同学进行四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知识.通过相关的培训使勤工俭学同学的信息素养要比普通的学生读者高一个台阶,让他们能在学生读者中充当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宣传者及引导者,以此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面,改善服务效果.此项工作由各服务口的员工具体负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相关宣传活动来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此来创建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本年度计划开展的宣传活动有如下内容:

1.将图书馆员工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图书馆读者应拥有的权利形成文字,张贴在图书馆各服务口进行宣传,让读者知晓他们的权利及应获得怎样的服务,以此来促动馆内员工提供优良的服务,以保障图书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在月份之前完成.

2.采取多种方法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及其利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作用.宣传的方式包括:加强与系部教学秘书的联系,拟通过他们向系部老师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对重点读者,如科研课题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定期用oa电邮及短信的方式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利用文献资料辅助教学和科研,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在图书馆门口设立宣传栏,向学生读者宣传图书馆利用相关知识,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编制图书馆利用知识小手册,向级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资源,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分系部对全体老师进行电子资源使用知识的讲座,年内要完成对七个系部老师的讲座,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三.围绕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作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分解学院下达的预算指标,编制好图书政采计划,上报学院有关部门.这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认真听取系部的意见来征订、采买图书.年度图书采购计划如下:90万元采买纸质图书3.5万册,其中专业图书占70%,以充分保障学院教学和科研对文献资料的需求;4万元用于购买数据库资源,以补充教师科研对文献的需求;6万元用于订购期刊和报纸.此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刘滨兰负责.

3.每学期在图书馆举办一次书展,邀请学院的师生读者为图书馆挑选图书,以保证读者能在图书馆借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书展的时间定于月份、月份,具体由等同学负责,全馆员工及读协成员一起参与.

4.加快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争取在月份能对全院的教师读者开放.此项工作由何国亮负责.

四.注重服务工作的细致化,人性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具体的计划如下:

1.在各服务口增设电脑终端,让读者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查阅图书馆的资源,其中报纸阅览室设置4台、期刊阅览室设置4台、参考阅览室设置6台,流通书库设置6台.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2.面向教师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要主动深入到系部,定期将参考咨询单发送到系部,请系部教学秘书收集老师对图书馆的要求及利用图书资源所遇到的问题,以促使参考咨询工作能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和科研起到帮助作用.此项工作由等同学负责.

五.努力拓展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组织读协开展相关活动,以协会的读书活动来带动、吸引全院学子热受阅读,发挥好的图书的教化功能.年度计划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月份开展"书海漫步"阅读交流活动;月份组织读协成员听有关阅读的讲座;月份开展"图书馆利用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2.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院学子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六.重视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继续走以科研促管理、服务之路,用科研成果为图书馆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帮助.

1.完成年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工作,争取在月前结题.充分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提出改进我院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工作的若干策略,为创建读者满意的图书馆献计献策.这项工作由卢儒珍、唐清、邓己红负责.

2.总结图书馆在建设我院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工作的成果,组织图书馆成立科研小组,将成果申报学院年度科研课题.此项工作由同学负责.

七.尝试建立图书馆绩效评估制度.

图书馆的绩效测度是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实现其目标的系统测度,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总体评价,可以帮助图书馆观察工作进度,确定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年,图书馆将努力尝试进行绩效评估,要求各服务口对所有工作进行认真统计记录,每学期将收集统计数据进行绩效测度,来作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决策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卢儒珍负责,各服务口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日常工作数据的统计.

八.加强馆内安全工作,尤其是消防安全工作,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让师生读者满意.具体措施如下: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逐步建立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2002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北京市从2003年正式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升本科”(即高职专升本)试点工作,并将北京联合大学列为高职专升本教育的重点承担高校。

从国内、国际教育实践来看,专升本教育定位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的学术型本科教育。专升本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因此,专升本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都应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导向而进行,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北京联合大学将实务专题课程引入高职专升本教育,引导该类教育向职业性方向发展,引发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技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着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与实践技能,在学制、课程、教材及教法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举措之一,即是在全岛技职院校普遍推行实务专题课程。…为了借鉴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的成熟经验,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3月对台湾十几所技职院校的实务专题开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一、实务专题的基本内涵

实务专题(practical project)是台湾技职院校为系统培养学生统整与创新能力,继相关专业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之后开设的以“实务”为核心,进行专题研究或专题制作的高级课程。

实务专题是以本行业、本专业特有的实际问题或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规律,通过小组成员一系列的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实务专题的目的在于累积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强化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信心。

实务专题是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应用于技职院校与应用性学科专业;研究论文则以逻辑实证法和归纳法来证实或研究假设,其目的在于验证或修订既有模型,以期得到理论的创新,多应用于学术导向的普通大学。

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于1994年2月颁布的《职业学校群科课程暂行纲要》对实务专题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是课程目的,在学生探究实务专题的过程中系统培养学生规划进度、控管专题、实作表达等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职场精神,从而实现知识统整与科技创新的目的;二是课程内容,要求以实务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思考、解决问题、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满足其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求;三是学分要求,以2~4学分为原则,至少2学分;四是开设学期,应在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五是课程属性,以实践课为主;六是教学模式,应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探究、自主学习;七是教材编选,可选计划书与报告撰写方面的参考资料,不配发材;八是课程特色,以实务专题探究为主线,内容必须真实、富有意义,倡导建立广泛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教师是指导协助者,专题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弹性较大,专题成果多样化。

二、台湾实务专题的组织实施流程

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两个或三个学期,两个学期为第三学年下学期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三个学期为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无论两个学期还是三个学期,台湾各技职院校实务专题实施的具体流程基本一致,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专题准备阶段、专题执行阶段和专题评鉴阶段。

(一)专题准备阶段

从学生分组到专题计划审定的前期充分准备是实务专题顺利开展与实施的保证。专题准备阶段依次包含六项内容:

第一,学生分组。根据初步研究意向编组,小组成员以志同道合、互补所长为佳,可以跨专业、跨院系组队,一般为3至5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扩充至7人。

第二,选择导师。要充分考虑预定研究的专题领域、学校关于实务专题的实施办法以及教师专长等因素。专题指导一般由一位专任教师负责,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导师也可以担任指导教师。

第三,确定选题。专题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理论及实务应用。专题题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产业界的产学合作实用性专题;二是拟参加国际竞赛或申请科研项目的实务专题;三是支持学校校务行政、教学建设及服务的专题。

第四,专题调研。主要是了解、熟悉专题的过程,小组成员需集思广益,广泛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讨论专题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实施的要点。数据搜集、分析与整理是专题调研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数据搜集及系统整理数据的工作,在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有通盘性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专题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与难点,才能确保专题将来能够顺利进行。数据搜集主要来源包括:与专题相关的图书、期刊、法规等文献资料;相关性研究报告;合作企业或单位的相关数据;市场调查或实习、实验所得资料。

第五,拟定计划。学生在前期理论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预设,制定详细的专题执行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专题研究或制作的背景、目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小组成员及分工、工作进度、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等;指导教师审核专题计划书是否符合要求且具有可行性,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参考意见供学生修正。产学合作专题还需指导教师协助取得业界《实务专题合作案》(合作协议书)。专题计划书经指导教师签章后缴交至系办,以做为实务专题的执行与控制依据。

第六,专题审批。各专题计划书经系相关评审组织审议通过后生效,上网公告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准备阶段的前三个步骤并没有明确的顺序区别,可以交叉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二)专题执行阶段

专题计划一经审核通过,学生就可以根据计划书自我掌控进度,进行专题研究或制作。在计划的执行阶段,台湾技职院校普遍强调理论框架的构架、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研究流程的规范。

小组成员在业界实地执行实务专题的过程中,需遵守企业生产规则,在业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操任务,同时也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在工作现场熟悉专业性工作方法、程序、作业技术;二是熟悉职业环境中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三是弥补学校教育应用性、实操性不足。

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担负理论学习、研究方法指导与监督检查的责任,一般教师两周指导一次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中的困难。同时,指导教师须记录学生出勤和专题执行状况,以作为专题评价依据。

(三)专题评鉴阶段

评鉴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活动,必须集中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途径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评鉴的主体包括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实务专题考核成绩包含平常成绩、初审或复审审查成绩。其中,平常成绩占40%~50%,由指导教授就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评分;初审或复审审查成绩占60%~50%,由指导教授及审查委员分别给分后再计算其成绩。

实务专题评鉴活动主要从三方面来考量:一是知识与能力评鉴。即评鉴学生实务专题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考量学生计划能力;评鉴专题成果的完成度、创新性、实用性等,考量学生专题执行与创新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评鉴。即评鉴学生在实务专题实施过程中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考量学生方法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鉴。即评鉴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考量学生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上述可知,实务专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人际间(团队)的协作活动,合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编组、获取专题、规划专题、执行专题与成果展示等任务,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分工合作精神自我养成的过程。

三、台湾实务专题经验总结

实务专题课程的完成涉及众多资源、众多影响因素,为了保障实施的顺利,必须进行前期规划、顶层设计。因此,台湾技职院校在实务专题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台湾技职院校课程体系不设置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而以实务专题代替,开设时间大致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至第四学年,也就是专业必修课程基本全部完成之后与专业选修同步进行。学生在开展实务专题课程前已经完成了专业必修课程,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大部分技职院校针对实务专题课程专门开设若干门研究方法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能力,保证实务专题活动顺利开展。如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在第五学期专门为学生的专题研究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真理大学休闲游憩事业学系设置有与研究方法(论)相关的“统计学”、“逻辑导论”、“资料处理与分析”等课程,且均为必修课,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教学与训练课程体系。

(二)制定可靠的管理办法

可靠的管理办法是大家在完成实务专题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为实务专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务专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工科学生更强调动手能力。因此,每个将实务专题作为必修课程的系都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务专题的总体规则,比如实施办法、制作手册、流程等对实务专题的性质、指导方法、课程设计、操作流程从原则上予以说明,主要起参考、指导作用;另一类是需要完全遵照执行的文件模板,这些文件模板为实务专题提供了细致的、可参照执行的过程文件,是对第一类规则的实现,如建国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为学生提供了《专题制作企划书撰写说明》等12个模板。

(三)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实务专题来自于产业实际,各技职院校都大力提倡实务专题与业界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务专题指导教师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除具有学历与教学能力外,更须要求具有数年的实务工作经验。中原大学会要求每个教师每年都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建国科技大学会聘请教育经验丰富的业界优秀人士作为实务专题指导学生。

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针对教师发展的促进计划,其中一项必要内容就是在企业实习,了解业界动态,开展企业实践,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会刻意寻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实务专题的题目指导学生完成。同时,各技职院校积极研订产学合作办法,规划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激励方案,创造学校与产业界共同合作的机会,提升产业升级研发能量,培养学生发挥创意与应用技术研究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实务专题在课程体系中所占学时和学分并不很多,但需要学生课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同时需要真实的实现环境。各技职院校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为实务专题的完成积极提供良好环境。建国科技大学与彰化基督教医院、鸿海集团等175所大型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平台,提升教师实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实务专题来源与实现环境;中原大学会要求教师挨个拜访学校的合作企业,维护良好关系;美和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为学生配备了用于实务专题研讨与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并制定了《专题教室打扫分配表》。

台湾形成了实务专题竞赛的良好氛围。学生完成的实务专题作品可以参加学校的、台湾地区的,以及国际的各类竞赛,并屡获殊荣,这种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务专题的质量。台湾技职院校也为学生实务专题创意的实现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比如建国科技大学为学生提供校内场地与五万新台币,支持学生开设格子铺,完成实务专题的设想。

四、实务专题的实践探索

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处决定在试点专业开展专升本实务专题探索工作,应用文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以下简称“档案学专业”)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个试点,承担了实务专题的相关实践探索工作。截止到2013年5月底,档案学专业已经在两届毕业生中开展了实务专题工作,完成了《某单位组织机构沿革的编制》等17组实务专题。

(一)建立了实务专题流程

第一,分组、选题与确定指导教师。题目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由指导教师公布给学生;二是学生可以将符合条件的在研学生项目作为选题;三是支援学校行政。根据研究工作量的大小,团队人数一般为3~6人。完成时间为第二学期末。

第二,拟订实施计划。各制作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明确各小组成员分工,并拟订专题制作计划。经过口试答辩,系学术委员会议通过后,送交教务处备查。完成时间为第三学期初。

第三,专题制作。各专题制作小组开展专题制作,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过程管理,各小组成员按分工和制作计划,完成专题制作任务。完成时间为第三学期末。

第四,专题答辩。答辩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委员会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评阋教师成绩是小组成绩,其它两部分成绩即包含小组成绩也包含个人成绩。完成时间为第四学期。

(二)采取了若干保障措施

第一,制定管理文件。档案学专业制定了《实务专题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总体的指导性文件,如实务专题工作流程,也包括具体的文件模板。

第二,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档案学专业为实务专题的完成专门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报告写作》三门研究方法类课程。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9

1、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4、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5、本要点供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不含自学考试)参照实施。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6、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校)务会议或院(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8、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健全机构,配备得力人员,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2)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工作,系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

9、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否设置教研室由学校自主确定。不设教研室的,其教学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组织形式实施。

10、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三、教学计划管理

11、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13、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原则。

14、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5)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必要的说明。

15、制订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是: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务处提出本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由系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方案。经学校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16、教学计划的实施

(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四、教学运行管理

17、教学运行管理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课堂教学(包括实习、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二是以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应制订教学工作制度的规程,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18、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学校要重视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

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校有关领导认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19、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

(1)认真选聘有相应学术水平、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课,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课,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

(2)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和教案;

(3)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对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20、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各院校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安排,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积极改革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严肃考场纪律,精心安排考务工作。对考试作弊者,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试卷评阅要认真、公正、客观。教务处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工作。

22、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课外作业的份量要适当,安排辅导答疑要适当。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

23、日常教学管理。学校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表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24、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学籍变动、毕业资格的检查、考核与管理。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学籍管理办法,并建立学籍档案。

25、学生注册制度的改革与管理。学生注册是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维护学校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建立严格的学期注册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学年制、学分制的改革。

26、教学资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与规划建设,充分加以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据需要与可能,改进教室的功能,建设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7、教学档案管理。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结等;

(5)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

(7)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

(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9)教师评教材料、督导组(室)活动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28、要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职能。教研室应按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备课、公开教学、政治与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测评教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状况。

系要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9、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系(部)主任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

30、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1.认真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1)把好招生质量关,做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工作;

(2)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要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

(3)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4)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5)实行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试卷和成绩分析,认真进行考试与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6)实行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

32、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学校可根据情况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3、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教学工作督导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工作督导,及时提供质量信息。

34、建立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

35、组织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教学工作评估一般包括校、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与日常教学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

36、教学评估工作要和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教学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务的评聘和报酬挂钩。对在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要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

37、建立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制度。对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和考试情况、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等主要教学信息应定期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六、师资队伍管理

38、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校要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包括科技工作)和业务(包括教育科学知识)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9、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校自身的教学工作总量和师生总体比例要求,确定学校的教师编制,制定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聘任、晋职和提级的依据。

40、学校要明确各级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实行聘任制,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41、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从事工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资格”的新型教师。学校应十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选配和培训。

42、学校应制订各种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七、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43、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设置专业,要善于发现和预测新的社会需求,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注意优化专业结构,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44、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内系列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要依据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防止各专业自成体系。地处一个城市的同类学校也可共建实训基地,还可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

45、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46、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

47、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鼓励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要鼓励教师使用声像视听教材。

48、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注意学生的创业精神。要特别重视考风考纪的教育,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超级秘书网

49、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上下功夫。

八、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

50、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学校要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管理的一些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51、加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求职科研工作计划篇10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我认知

(一)职业兴趣:企业职场、教学

(二)职业能力:文书写作、演讲口才、计划策划

(三)个人特质:适合教师、白领

(四)职业价值观:喜欢程度、工资水平

(五)胜任能力:优势:口才、管理、写作、交际劣势:理工类、体力

二.职业分析

(一)家庭环境:1.家庭经济较好,期望较高,有一个妹妹。

(二)学校环境:1.学校为财经类学校,本专业为汉语言。2.专业课丰富 3.实践经验较多。

(三)社会环境:1.就业前景良好,可选范围广 2.就业政策较好,竞争对手多就业压力也大。

(四)职业环境:1.行业分析:教师,就业前景好,国家重视,竞争大。2.地域分析:通辽,教育水平良好,对教师的需求一般,发展前景良好。

三.360度评估

(一)自我评价:性格开朗,幽默健谈,待人热情。但脾气急躁。

(二)家人评价:智商、情商高,成绩优异,有思想,很理性。

(三)亲密朋友评价:乐于助人,美丽大方,开朗乐观。

四.职业定位

(一)分析:社会型:表现为:1、喜爱社会型的职业或情境,避免实用性的职业或情境,并以社交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但缺乏机械能力与科学能力;2、喜欢帮助别人、了解别人,有教导别人的能力,且重视社会与伦理的活动与问题。你可能适合教师、白领、辅导人员等工作。

(二)结论:1.职业目标:教师或者白领职业。

2.职业发展策略:回到本地当一名中学老师,或者进入企业当白领。

3.职业发展路径:毕业后考研进师范大学,提高自己各方面水平。

五.计划实施

(一)短期计划(大学期间)

1.时间跨度:大三大四不到两年

2.总目标:取得学士学位,考下教师资格证和英语六级,考研成功。

3.策略和措施:认真上课,努力学好自己本专业知识。学好教师资格证内容和英语。按照考研计划努力。

(二)中期计划(本科毕业五年后)

1.如考上研究生,努力学习深造。

2.如没考上研究生,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或者负责任的员工。

3.在此五年内要考驾照、结婚。

(三)长期计划(本科毕业十年后)

1.在工作岗位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升职。

2.坚持读书和学习,吸取更多的新知识。

3.做一个优秀的好母亲。

六.评估调整

(一)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不需要重选

2.职业路径评估:不需要调整

3.实施策略评估:不需要改变

4.其他因素评估:其他因素正常

(二)时间

(定期:半年或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