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0-07 18:09:32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1

关键词:中职;平面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相对于其它专业而言,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完全是为学生日后的工作中量身打造的。在客观上弥补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获得一个较大的成就,必须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首先要保证课程设置合理,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其次,要帮助学生在自身的专业领域获得一定的深化,加强专业性;第三,整体的课程要不留瑕疵,在学习结束之后,要给学生一种“融汇贯通”的感觉。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现状

(一)课程设置情况

对于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来说,整体的体系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性质是中职学校,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直接与日后的工作接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目前较多的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分为基础和专业两大模块,基础模块的公共部分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专业部分中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英语、操作系统、素描、色彩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绘图、flash、3dmax、影视后期制作等课程。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仍然要加强计算机平面专业的课程建设,需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在毕业之后良好的应用。

(二)课程发展情况

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无论是房屋的装修还是店铺的招牌设计,都需要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来辅助。因此,必须让这个专业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同时有效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职学校来说,采用老旧教材的学校不再少数,有些学校地处偏僻,信息不是很发达,因此教材并没有及时的更新;有些学校因为生源短缺,认为即使更新教材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综合种种因素,在客观上造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建设不达标。

二、课程建设细则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最大优势就是设置的任何一项专业都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成就,同时在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根据这样的大方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方面,需要转变观念,同时正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之后才能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课程设置,不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偏差。本文认为,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培养不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素养、懂艺术、会设计、能制作”的平面设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并且让众多的平面设计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原有的束缚,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在日后的发展中,成就个人事业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1.专业技能模块。在专业技能方面,是决定学生日后发展的重点环节,必须慎重进行。过于高深的课程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异常艰难,过于简单的课程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育工作者慎重考虑后,认为应该以ps、coreldraw、3dmax为专业核心课程,增设包装印刷设计、indesign等课程,引进企业项目为教学项目,实训室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分岗位、分任务完成项目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上述的课程设计,在发挥学生本身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技能模块必须与社会的发展脚步相吻合,充分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

2.拓展知识模块。针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专业过硬的要求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条件,学生必须向企业展现出较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青睐。鉴于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拓展知识模块,这一模块能够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学校教育除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外,还要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约束力。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在其它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与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结合之后,获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深化与改革工作。但总体的效果依然需要加强,同时要注意不能单纯的赶进度,循序渐进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姚秋波.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与学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正在发生迅速的变革,教育也在进行根本的改革,我们职业学校直接承担着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责任重大。我们常常站在教师的角度,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不好好学习。而学生、家长、社会怎么说呢?他们说这些年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如此大,企业竞争如此激烈,而你们学校就没有变化!老师想讲什么讲什么,想讲多长时间讲多长时间,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互联网那么感兴趣?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深刻反思。特别对于职业学校来讲,以学科为主、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促使我们必须要在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具体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不吝赐教。

1 实施“学用合一”的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现有教材不能适应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将工业产品设计(cad)、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设计、动画片制作等比赛项目的竞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岗位的应知应会纳入教学内容中。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省市技能大赛的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

2 探索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

围绕人才培养层次,立足岗位能力需求,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为单位设置实训模块,以驱动推进为手段,整合模块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满足项目实训的教学场所,编写实训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我把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定位为图像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3个岗位,设置12个模块,整合为3个典型项目。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巩固了学生岗位能力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价模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双主体、重过程、企业化标准”的评价模式。

多元性原则强调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企业共同参与评价,其中学生主要是自评和互评。

(2)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作品、设计项目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评价内容多元化。体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体质、文化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

比如我在图像设计师这一个专业定位上,提炼了证件照制作、婚纱照制作、画册制作等3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对学生进行考勤与纪律评价,每个模块组织学生对实训作品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等。最后,模块包括的每个任务的考勤与纪律的过程性评价与模块作品的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等各方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模块的分数。期末考试时,将模块的平均分数和期末考试分值再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课程的分数。顶岗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对每一个实习生进行评价,作为推荐就业的直接依据。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3

【关键词】角色扮演;中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研究

在中职装饰专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大多数同学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的方案设计中施展。角色扮演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角色,扮演角色。角色扮演的课堂重点在课堂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多种理解和不同解读,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

一、中职学生及装饰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和郊区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职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且学习的自觉性很差,综合能力不太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年纪偏小,思维不成熟,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比较落后。装饰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的专业,集建筑、美学、结构、材料、电气、水暖、通讯、消防、心理、风水及智能各系统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介绍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原理、家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性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装饰专业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的效果图制作,装修预算等课程做铺垫。平面布局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个空间,无论设计的多么奢侈豪华,多么时尚前卫,没有一个合理的平面布局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关联着室内空间的六个面,要保持空间整体性,连贯性,通透性。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首先要满足空间的实用,其次是装饰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空间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的必要性

(1)课程实践性要求。

鉴于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让学生设计一些理想化、概念性的、无法现实实际施工的作品。现阶段,许多专业课程教师都来自于艺术院校,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公司实践经验。对施工工艺、职业素养、谈单技巧等实践课程知识欠缺。对课程教学效果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课程教学问题突出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注重专业基础,与各类实践环节之间过于独立、没有交融,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的联系,课程衔接不当,学生没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接与整合,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课程教学注重软件操作,不注重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轻视技能训练。

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

基于中职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推动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是非常必要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角色扮演法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去。

四、角色扮演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以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为例,现实生活中,装修公司设计师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户型结构,利用设计专业知识对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对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一套住宅空间包含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设计风格、家具尺寸,业主职业、性格爱好、装修预算、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都是进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提前梳理。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角色扮演。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可以扮演公司的角色。一般装饰设计公司含有业务部、设计部、项目施工管理等部门。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两种类型的角色扮演,一种是由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教师扮演设计总监。教师选择一套户型案例,告诉学生业主资料及要求,给学生展现量房实景图,由学生分别对每个空间进行设计讨论。在这个设计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见统一,有激烈对峙。作为“设计总监”的教师要做好参谋和引导作用,是引导者而非命令者。主体角色扮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衔接和疏导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出现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合作探讨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不是被讲懂的,不是听懂的,而是通过教师指导悟懂的。另一种角色类型是学生之间的角色变化。在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中,业主资料是设计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模拟客户资料,由一部分学生来扮演业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分组。扮演业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设计师提出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业主的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主业深入交流,设计平面布局方案。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指导,但不能横加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教师指导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平面布局方案时,能够对业主心理及方案进行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提高设计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再次,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善于停止角色扮演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热烈的课堂气氛有时会偏离课程主题。如果不能适时叫停,掌控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好的开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因此尺度的把握是关键。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把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工程造价、室内陈设等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今后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布局两房、三房、四房到复式楼、别墅的住宅设计,再到休闲娱乐、酒店办公等工装装修逐步递进,循序渐进。让学生处于一个发现者的角色,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完成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从而使厌学变为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求知识的无穷奥妙和无穷乐趣,感受到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张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进步的喜悦,同时教师角色的变换可以使教师减少职业倦怠,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当然,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角色扮演的表面化,人数多的班级,角色扮演的实践性效果差等。让学生担任一定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尊重、呵护,诱导学生学习的欲望,那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素质教育才能体现。

作者简介:彭文静(1985-),女,研究生,山东邹城人,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闫德明.用“角色扮演”改革课堂教学的实例(一) 梁恕俭博客“撰稿人,在路上”

[2]骆华超. 浅谈室内设计之平面布局 骆华超的博客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根据调查了解,由于社会的进步,平面专业的饱满,竞争力越来越大,中职学生的竞争越来越不及大学生。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设施不够健全。经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校由于资源有限用于各专业教学上的设备十分有限,例如学生电脑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不够完善或者没有这样的设备。这是因为首先作为一名设计者必学的就是平面专业的软件;其次设计专业是离不开色彩和设计图,所以多媒体教室是为了让学生对设计知识多了解以及多关注现在社会流行的风格等。如果设备不够健全,学生不仅容易对设计专业规则产生误解,还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平面专业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问题。中职学生年龄段多集中在十五至十九岁,正值青春期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叛逆期”,一部份学生学习懒散、自律性较差,各方面问题表现突出。随着身体生理的迅速发育,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认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已经完全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和平面设计教师的讲解,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急切渴望获得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课堂活动中极易出现矛盾。

(三)教育模式以及师资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计教育模式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其一,教学目标滞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依然停留在“竞技设计”教学层面,竞技设计在设计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二,教学内容滞后。一方面,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多以实践教学为主,对相关设计项目的理论讲解较少,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在教学内容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部分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其三,教师知识滞后。在设计这个行业里面讲究的是与社会跟上步伐,并且要很清楚现在设计的朝向是什么,所以需要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如果中职学校师资相对停留不进步就等于落后,社会是不断进步,设计潮流不断更新,而教师没去任何地方进修过的并只拿一本专业书直至退,休何来的跟上社会呢?

二、改善平面设计教学的应对措施

(一)学校教室设施方面

加大有关设计专业硬件设施资金投入,完善平面设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取得实际效果,仅凭单纯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平面设计有关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作为设计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旦资源不足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建设,确保有足够的设备供学生对专业的训练。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多往外面在平面设计方面知名度较高的公司参观学习,方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进一步了解以及清楚了解社会设计潮流。

(二)中职学生方面

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现在中职与中学时期的区别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埋头于其他不重要课程的学习,应积极培养本专业的兴趣,主动投身到平面设计中来。对中职学生而言,特别突出学习态度与课堂活动的行为规范,着重强调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刻理解设计的趣味。除了在上课时间认真听老师的理论课之外,学生应该自动好学。例如课外空余时间多练多想多看:多练习有关平面专业的设计;多想为什么这样设计,学会判断出好与坏的设计以及其优缺点是什么;多看别人或者网上的优秀作品,把好的设计作品记在脑里。这些都做好了,设计方面也是会逐渐进步。

(三)中职学校教资教学方面

首先,中职学校平面专业的基础课:三大软件必须每年开,因为对于外面各大高校相比,中专文凭远远比不过大学文凭,唯一比较的就是技术。如果一名设计师连设计软件都没学好,何来谈其他的设计呢?而且学设计类的软件是最基本的课程,更何况现在的中职学校都大力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教学计划了,这样的教学计划如果认真实施对于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务必有帮助的。

其次中职学校应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出一支与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平面设计教师队伍。深刻解读新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参加进修与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平面设计教学的重要性。按照省教育厅课改培训要求及精神,为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质,学校应有计划分批次选送骨干教师参加省市课改学科课程、学科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检查和落实。在学校领导及专家的指导下,应成立以核心课程教师和平面设计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对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广告设计公司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对往届毕业生及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详细的访谈。

最后,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时设计,在完成运动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积极钻研新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将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运动引入到课程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三、结束语

当今平面设计的培养目标过于着重于技术方面的应用,而忽视了他们的专业设计能力。我认为中职学校都应该同时强调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劳动态度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课程学习与专业技术实践等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把实践作为专业课程的核心,将实践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行业角色,在实战中获取专业技术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

【参考文献】

[1]孙文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5

关键词:精品课程;设计软件;教学改革;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各类设计软件的问世,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从培养设计行业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开设必要的计算机设计软件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国家精品课程“电脑平面设计”的建设体会和经验,探讨设计软件教学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1课程设置背景

1.1背景之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计算机没有出现的时代和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设计完全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的,以平面设计(一般理解为通过印刷生产的设计产品对象都可称为平面设计)为例,都是手工绘制和传统摄影结合产生设计稿,再拍摄制版印刷得到最后产品。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印刷技术的革命,电脑平面设计已经成为艺术类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展示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专业必需的基础技能和部分专业的核心技能。开设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1.2背景之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包括艺术设计各专业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高职高专学生人数已经占到50%以上。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技之长和综合素质的设计行业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无论本科还是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其终极目标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面临的就业压力,使他们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其中包括对设计软件的掌握和熟练操作,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完成设计总监或设计师的创意,并在大量的操作制作和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特别是对广告设计专业、装潢设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讲,“电脑平面设计”应该成为一门重要的核心技能课程。

2准确定位课程

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电脑平面设计”应属于“专业基础课”,但三段式的课程模式有一定弊病,主要是它造成课程的各自独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应该按“能力本位”的思路进行,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设置课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是什么,需要哪些课程分担这些能力的培养,划分各门课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不求每门课系统完整,只看它是否为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需,这样的课程系列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的,看似完整的,各不相关的个体。例如对于基础课“素描”的改革要求首先应该打破基于传统光影素描的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转移到“设计素描”的模式,加强速写、快速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为电脑绘图设计和快速设计表现打下良好基础。后续专业课程,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应该尽可能与设计公司、企业结合设计项目进行,进一步熟练设计软件的使用,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学校就能初步形成,与就业上岗实现零距离对接。“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既不是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课,它承担了部分专业课的功能,又直接为专业课服务,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该架起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

2.1课程宏观定位:专业的核心技能―计算机平面设计与表现能力

使用平面设计软件完成平面设计作品能有效提高作品的综合表现力,包括图像的融合、数码摄影与电子绘图的综合加工、图文排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特殊效果制作等。

2.2课程微观定位:具体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完成广告制作、宣传页制作、海报制作、书籍设计、包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结合后续专业课,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工艺、书籍装帧等一系列课程,具体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在课程中注意培养三个能力:设计能力,强调过渡性―将绘画能力转变为设计能力;综合能力,体现连接性―架起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培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课程扩展,启发创新思维,培养与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3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3.1设计软件的选择

平面设计软件种类繁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平面设计应包括三类软件,即影像处理软件、矢量绘图软件和图文排版软件。adobe公司的photoshop是典型的影像处理软件,也是平面设计的首选软件,其功能强大,表现力丰富已经得到设计界的公认,必然成为课程的重点内容。矢量绘图软件有corel draw、illustrator、freehand等,不同的软件各具特色,但其功能大同小异,一般都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根据地域的设计行业的不同习惯进行选择,例如北方比较多地使用illustrator,华南地区习惯使用corel draw等。图文排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page maker、北大方正等。

3.2教学方法与改革

在“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中,每个软件以及软件的每一个命令、工具、选项、参数设置不是孤立的讲解分析,而是围绕设计专题项目的需要进行内容的筛选与综合。例如在以下几个实训项目中安排相关教学。制作一幅展示会的海报,设计一套cd封套;设计一张猪年贺卡;用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进行“重塑蒙娜丽莎”的创作,用26个英文字母进行图形化变形创意等教学项目,都涉及图形选择、图像选取、增加图像特效、图像编辑、层的处理、图像调整等技能,在项目和具体任务实例中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迅速接受相应的知识点和设计技巧。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强化与专业课的联系,又直接与职业核心技能挂钩,既熟练了软件操作,又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一体化教学,不特意将理论和实训分开,而是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通过实例,通过项目、通过具体设计对象,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技能,也培养了创意能力。学习兴趣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调度与发挥。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软件,更要有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艺术素养,要广泛收集素材,关注设计时尚潮流,深入企业调研学习,才能有效指导帮助学生。

4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系统工程的一环

课程设置作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必须符合专业总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例如我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原商业美术设计专业),它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试点专业,“电脑平面设计”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建设与改革涉及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专业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每个环节是互相促进和紧密关联的,最终取得的是综合效应,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完成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专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教材建设无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课程的总体设计、安排和改革都要在教材中体现,通过教材来贯彻课程的核心内容与改革精髓。有关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材,虽然在社会上充满了大量的电脑软件书籍,各种介绍软件的教程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篇幅大、内容全,但作为高职学生的教材并不实用。这些书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面逐项讲解软件的命令和参数,很少结合应用实例;另一类是将一些大型的设计案例,原封不动步骤详细地搬上教材,学生当然可以依葫芦画瓢,完成书上的例子,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自己要设计一幅作品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作为高职电脑设计软件教材必须对设计软件进行内容的筛选和整合,这种筛选是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的。有用的、常用的命令、参数设置要精讲细讲,并通过经典案例进行“串联”,其他的内容一般介绍或简述浏览即可。更多的内容在实例和项目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重视自主开发教材,我们自2001年在高教出版社的组织下,主编出版了《电脑平面设计实用教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2006年1月再次主编出版的《电脑平面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被评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出版的两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与成果,在全国部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使用,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涉及教学资源建设(如课件、辅助教学资源、题库)、考试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高等内容。只有在以上各个方面都结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工程建设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课程的积极效果。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市场

一、问题提出

对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我校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92%以上,然而,就业对口率方面的数据就不是很理想,一般都在30%以下,如今年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就业对口率平均只有17%。

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采用“2 1”模式,公共课和专业课程共计28门,公共课8门,专业课20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与维修、计算机原理,vb、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学生什么都学,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中职学生来说,在两年内学习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面面俱到,面面都学不到。

(二)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一共1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师范毕业7人,其余都为其他物理、汽车、数学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计算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我校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周课时数10节以上,有50%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还兼职其他部门相关工作,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因此科研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计算机科组的教师都是在办公室、机房两点一线,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it行业经验。

(三)学生专业实训得不到保障。

技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加强专业实训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我校目前有5个机房,共250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1室设备陈旧,基本闲置,计算机4室、5室使用8年,使用计算机课50%课时只能在多媒体上理论课,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在毕业应聘对口岗位时得不到企业的认同而错失就业机会或者在工作当中因专业基础技能薄弱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胜任对口岗位的相关工作。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 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 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 而是严重紧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 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1)职生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了解到较适宜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以下这些: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的确定。从上表职业岗位群中可看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市场场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硬件方向: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培养负责维护公司硬件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网页制作方向: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知识点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 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 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到3 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文化课外, “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多媒体技术方向,其课程还应包括书法、计算机美术基础等。这些课程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养”, 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 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 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径。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专业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 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

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设法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设计性的实验, 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是1∶1,通过各种聚道加大机房建设投入,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为7∶3。

2. 开展技能竞赛。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及突出学生的岗位技能特长培养,我校实际可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办公软件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各项比赛,通过学校初赛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学生参加江门市每年组织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以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比赛,以各级各项竞赛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突出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进步,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比如说可安排学生兼职学校各部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可将学生分配至飞扬,电脑城,照相馆、广告设计公司等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工作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认识,增强行业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政洲.凉山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2]沈斌.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中的知识技能结构[j].论坛,2011,(5).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7

关键词: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群;资源集成;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23-04

在专业群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支撑专业与龙头专业的关联度不高,而且群内专业缺乏资源要素共享基础。条块分割导致专业群内各专业资源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校内校外资源“两张皮”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在资源配置方面,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课程资源的统筹建设刚刚起步,专业群相关人才培养课程供给各自为政。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业高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由于课程开发理论和开发工具的落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课程开发理念来说,专业群课程开发应该以全面能力本位思想和系统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应重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同时贯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绿色技能培养,形成服务于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课程架构和资源支撑体系。

一、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以“平台 模块 方向”方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专业群作为一个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在专业资源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导致不同的整体运行效益,专业群内不同课程资源的组合也将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的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工程对象是相同的,其典型职业的工作过程是相似的,由此导致课程结构的相似性。成组技术理论认为,由于机械零件几何结构的相似性,派生出其制造工艺的相似性。专业群内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相似性,导致了其设备设施、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的相似性和融通性。构建“平台 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统一各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与素质标准,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同时对课程平台进行适当的模块化和方向化,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显然,“平台 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是解决专业群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以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迁移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载体进行课程系统设计。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或单元应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体现学生参与的要求。

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原则。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以产业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要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平台、课程模块和方向性课程要突破讲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使课程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衔接性。

职业化与差异化配置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面向和岗位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主动响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要考虑特色发展方向,着力于配置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群的课程,以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取专业群的快速发展。

持续改进和动态调整原则。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探求课程生成和课程利用规律。既要注重内在课程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又要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合。跟踪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将课程资源管理摆在突出的位置。要根据运行效率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资源配置,以期获得课程整体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三、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

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建立在详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体系到课程再到资源的严格流程。

(一)以岗位群分析为基础确立能力要求

深入企业实际岗位(群)进行调研,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专业划分、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所覆盖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对综合能力进一步放大和分解,得到最小的操作单元和单元内所有具体的职业活动,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二)开展课程体系总体设计,形成“柔性化”课程结构

“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是按照专业群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以专业群所对接产业链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着力提高课程资源共享度。课程体系可由人文素质课程平台、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和持续发展课程平台构成。其中,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属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均要开设的课程,可设置思想政治模块、身心修养模块、科技人文课程模块等。职业领域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构建专业群内共享性课程。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可设置“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职业方向能力”等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课程模块为专业群内共享课程。以职业岗位面向各专业的工作领域分析为重点,依据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方向课程平台,“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为群内特定专业(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课程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起来。持续发展课程平台应设置“科学计算”“语言应用”“工程原理”等课程模块。对课程模块进行课程化设计,即根据课程模块的属性开发相对独立的、多样化并可拓展的课程群。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将企业课程、企业工程实例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课程的内容予以模块化,使之能适应群内不同专业的需求。同时,加强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范围扩大与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与职业素养、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会贯通。

(三)开发项目化课程,落实教学载体

根据课程目标,依据学科体系固有的逻辑关系确定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内容结构,依照“理论实践一体化为特征、以项目实施为主要载体”的原则定位职业领域课程内容结构,编制课程标准。项目化课程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对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据此准确划定工作职责和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开发依据,确保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要建立在严密的岗位针对性基础上,原则上该课程模块的项目化课程应覆盖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的全部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专业工具与方法”课程应以小型化项目为载体;“职业领域拓展”课程模块中的课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项目设计要相对独立;项目化课程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要将最新的工程实例和技术成果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

将职业领域中项目课程中的学习项目划分为若干有机的学习单元,并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进行周密设计。将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并确定该知识单元的目标。

(四)设计课程教学策略,规范课程教学行为

根据课程特点和目标要求,系统规划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激励创新策略和职业品质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等,确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境,对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提出建议。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教学做合一”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同时,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教学保障能力

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项目开发文本、题库、企业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课件库、元器件库、仿真实训平台、电子指导书等课程资源。

四、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的实施

专业群“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对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团队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平台 模块 方向”课程体系需要实现专业群资源的“无界化”。

(一)实施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实现资源统筹

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专业群负责人组织课程开发及专业间的协调与联系,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方向把握并组织落实。将行业企业作为课程开发的战略资源,使行业企业成为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建立校内、校外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以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促进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组合课程团队,促进专业化教学实施

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师资配备,淡化教学团队的专业“专属性”,以课程团队方式组建教学队伍。如组建思想政治课程团队、身心修养模块课程团队和科技人文模块课程团队,分别承担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内相应课程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以专业群为单元,可组建专业工具与方法模块课程团队、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团队和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团队,专项负责相应模块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由学校统一组建科学计算课程模块团队、语言应用课程模块团队,而工程原理课程模块团队一般可归属于相应的系部。课程团队的发展方向有其自身的定位,如专业工具与方法模块课程团队以强化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为主,而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团队和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团队则侧重于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8

发展现状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主动学习契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培养出的学生将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商业宣传、产品销售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产品到广告、从销售到形象设计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以往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打破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分析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对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实施办法和建议。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笔者调查了目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发展存在四方面因素。第一,现阶段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比较低,一般的初中和往届毕业生都有机会就读中等学校,所以总体生源比较差,基础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和繁难的书本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或者感到厌烦。按以往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目前中职校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缺乏一定的艺术专业涵养、课题及作品实际操作经验。第三,有些中职校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除了基本的机房外,没有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室,激光打印机、数码喷绘机、冷裱机、刻字机、扫描仪等设备不齐,这给学生的实训带来一定的影响。第四,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和企业人员参与评价的机制不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完后,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与改进。鉴于以上几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笔者进行了大量走访,目前在广告、装饰公司、出版社、影视动画、印刷厂等单位需要大量的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人员。对于中职阶段平面设计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培养出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中、高级技术型人才。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对原来教学课程不断整合、完善,制订出具有科学与实际性的教学计划,打破以往“学习――实践”的教学体系,构建一个从“学习――实践――学习”的一个循环性的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

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平面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双并重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计的改进,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技能,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和技能操作的实际出发,引入一些实际应用作品讲解,培养他们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在新生入学时,邀请校企合作的公司,包括与校方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如学校企划公司、设计与印制宣传招生简章的公司等,到校进行平面行业特点与所需人才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的广告、网站、印刷公司,让学生认识平面设计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实际的地位与应用。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邀请一些公司平面设计专业技术骨干到校开展技术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

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方法,心理学一般认为“听觉 视觉 说 做”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达到90%。笔者认为,德国教学法中的行为导向教学――项目法、小组练习法,头脑风暴法、辩论法,在平面设计专业中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它们同样在这门学科中适用。教师可采用全班讨论、同桌活动、小组互动、采访介绍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时时感到有新意,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coreldraw)中,可以很好地引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包装袋(例如学生生活中的零食包装:糖果、花生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沟通交际能力、社会能力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3.模块化中的分层次与阶梯式教学

依托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是从古代到现代教学所崇尚的一个教育理念,也是对目前中职生学习瓶颈的一个突破。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中的分层次与阶梯式教学(见下表格)。

每个模块既是独立又是相连的,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都不同,有的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强,有的美术能力强,有的整体能力较强,因材施教,让学生按自身优势,重点掌握好切合自己能力的模块,教师依照学生能力与学习过程表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4.课堂教学的时间与时效性

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电脑室进行,笔者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也有着和大多数在机房上课的教师一样的苦恼,学生一进电脑室,就爱玩电脑游戏。而现在的中职生自制能力普遍较差,有部分特别爱玩游戏的学生痴迷于游戏世界里,学习完全不顾。在讲究课堂时效性的今天,笔者觉得,课堂的45分钟里,如果有的学生只要花30~35分钟就要可以掌握,剩下的10来分钟学生自己安排,不是不可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推崇的课堂时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学习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把剩余的时间奖励给学生自己掌握。但每节课不能剩余太多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想玩游戏的心理又得到满足,增加了专业学习的自信,加大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5.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实用化改革

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细分,与企业的最终产品相距甚远,这种系统的学习已不能适应中职校的实际需求,现对专业课程进行实用化改革。

以前的学生每个平面设计软件都有学,学得多,但不精。改革后,要求学生会使用多门设计软件,但要精通1~2门设计软件(如photoshop或coreldraw)。在课程改革中调整了教学计划,设计软件课程进行了2个学期学习,目的让学生精通掌握一门设计软件。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项目(商业产品设计等)到课堂,聘请公司技术员担任技术顾问,让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完成“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商业运用”的过程,将所学专业知识真正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平面设计作品往往有涉及印刷,印刷会产生变色、偏色,可打破以往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开设到印刷厂去,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所用很好的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综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图形图像制作”认证。

6.加强相关理论、关联性课程教学,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按目前中职生现状,让60%~70%学生掌握专业已是理想值。30%~40%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学习并不感兴趣,他们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在中职教育阶段中,注重技能培养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关联性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衍生学科兴趣的培养,让部分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未来能胜任相关行业的工作,例如平面广告营销等,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首先,在专业课全程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劳动纪律观念培养,让学生在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其次,平面设计专业涉及到新闻传播、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方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它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从业与个人职业发展。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但他完成了英语到网络再到物流行业的完美转身。

最后,多开展一些营销学、心理学讲座,这对学生未来从业或与他人交流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的。

7.加强校企合作

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多元对接,通过实施“按需施教”订单人才培养,把企业的工作室开设到学校,引进企业带设备、技术、人员和项目进驻学校。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对口,并启动企业参评制。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与学生、老师座谈,这样有便于我们更能了解学生到企业所出现的问题,对我们教师在未来教育教学上所需的改进与努力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考。

另一方面,依托企业合作学校,开展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促进教师与专业最新技术的接触。

总之,在中职阶段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上,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制订好与现阶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与大纲,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进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9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几乎都要涉及到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这既给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给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目前中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比如说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兴趣爱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就业的需求等因素,当前首先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以后在择业时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的现状

通过对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走访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一)招生方面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招生情况在近些年来不是很好,有的学校招生已经非常困难,前景堪忧。尤其一些农村地区的中职学校,招生简直就成了阻碍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大部分中职学校每年的招生工作都要提前就做好准备,各中职学校之间大打生源抢夺战也是常有之事。每年为了招生,中职学校可以说想尽千方百计,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地进行这项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有的中职学校每年向本校全体教职工分配招生名额,让每位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及评定职称等都与招生挂钩,让每位教职工都参与到招生工作当中来;学校每年都有专门的招生队伍深入到初级中学开展招生工作,大力宣传本中职学校的办学优势,甚至向家长和学生许下各种承诺。但即便是这样,效果也并不明显,很多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还是不尽人意,甚至每况愈下。也有的学校采取联合招生或转制的办法来改善招生情况,效果也并不理想。作者认为,要根本解决生源问题,应从教学入手,把好教学关,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使学生能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只有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也令学生和家长满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的招生问题,从而有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过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目前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但中职计算机专业用的教材并没有及时修改和更新。有的学校为了省事和省钱,还在使用若干年前的教材,甚至有的中职学校还在讲旧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企业都已不再用它来进行数据管理,而我们的学生还把这种过时的、陈旧的教材作为学习的依据及考试的标准。他们用如此宝贵的时间,学到的却是如此不合时宜的甚至根本用不上的知识。像这样使用过时教材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性的课程太多。比如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就有《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原理》《程序设计》及《微处理器原理》等等,这些课程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掌握,何况对一个中职学生,以他们的文化基础等条件,要学会这些课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让同学们既感兴趣且实用性强的课程,学校设置得很少,即使有这方面的课程,也都是很落后的一些实践课,学生只学到一点皮毛,完全达不到一个中职学生应该有的水平,当然也不符合将来的就业需求。

3.整体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比较缺乏,计算机专业教师水平也不是很高,这也是阻碍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计算机专业教师总认为所教的学生反正基础差、不爱学习,随便教点知识给他们就行了,对待教学也是一种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思想,因此,教师们也不愿意加强学习,不注重自身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停滞不前。而计算机又是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不学习就要落后,这样落后的水平又如何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呢?

4.教学硬件设施陈旧并且匮乏。由于受到办学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设备还停留在若干年前,这些设备已经十分陈旧,甚至已老化,早就应该更新换代,但仍超期服役。设备速度慢、功能简单,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正是因为教学设施的原因,导致计算机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很多时候变成了理论课,学生们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其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因此,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已经刻不容缓。

5.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目前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选择中职学校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升学愿望,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没能考上普通高中,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中职学校,否则就面临失学而踏入社会,这又是学生本人及家长不愿意的。这种情况下,他们走进了中职学校,成为了一名中职学生。所以,他们的文化成绩总体来说不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乃至三观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一技之长并且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就业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增加等原因,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较高,甚至比本科生的就业率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较高。比如有的学校整个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全部就业。就业率如此之高,但能否就此下结论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一片大好呢?肯定不是,在高就业率的表象下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首先,中职学生就业后,职业并不具有稳定性。这当然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学生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满意,也有学生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等,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较长时间停留在最初的就业岗位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要面临第二次就业;其次,中职学生在就业时,能选择的工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都极其有限,而一些各方面较好的工作单位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中职学生还达不到要求。

二、关于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点建议

(一)教材应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首先应该摒弃老旧的教材,使用最新版的教材。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们使用的教材也是落后于实际的,因为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投入使用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可能又发展更新了。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对所使用教材进行一些增删,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应加强学习,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是一门发展更新很快的学科,如果不加强学习我们的知识就会落后。其次,中职学校也应当注重计算机专业教师水平的培养和提高,经常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或者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增长教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从而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另外,中职学校也可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只有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目前有些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和若干年前一样,没有变化。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不断改进,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在设置课程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就业需求等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专业课程以及文化课程的设置。首先,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轻理论重实践,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目的。专业课程的选择也很重要,应精选一些和时代接轨的课程,并且随时对课程进行调节,让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对于文化课程的设置,很多学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中职学生也应该加强文化的学习和熏陶,让自己的文化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且便于学校的管理以及日后的就业等。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总之,课程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

(四)改善教学设施

中职学校应筹集资金,添置和更新教学设备。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再强的理论也如同空中楼阁,学生不能进行实践锻炼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比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或者说校园网络等等,这些都是进行计算机教学应当具备的设施。只有改善了教学设施,学生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培养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适

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很多中职学校和教师都普遍反映学生难管,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出现这些现象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调节,只有将他们的心理抚平了,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起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把计算机教学搞得更好。总之,要大幅度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显著成效,才能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推动中职学校顺利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线丽.职中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实效之比较[j].考试周刊,2007(40).

[2]纵梅.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下),2011(07).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篇10

由政府认可,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scs)负责开发培训包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组合成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并随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修订完善。能力标准是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中的核心内容,是指本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职场所需的表现标准。能力标准与行业紧密相连,是澳大利亚职教体系的一大特点,代表了发达工业国家将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实践。tafe有110多年的历史,仅悉尼周边就有10个学院,130个校区,开设了1200多种各类课程。其中位于悉尼市中心的悉尼学院学生总数7万多人,远远超过在悉尼大学就读的学生人数。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如此成功,正因为他们能给学生传授丰富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就业积累所需的工作经验。大部分tafe都开设了视觉艺术专业,如平面设计、创意设计等,其教学对象有高中毕业的学生、企业就职人员和失业者等各种不同层次的行业需求者。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aqf共有13个等级资格,其中包括1—4级证书和专科文凭、学士文凭、硕士证书等[1]。tafe主要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学则进行学位教育,依据专业能力标准的不同让学生具有可选性地进入不同层次学习,以获取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应用

能力标准的认定确保了专业课程设计能够满足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培训计划与方案具有的可操作性,确保了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一)专业工作实践的能力目标

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通过能力单元的具体实施去完成,能力单元是指能力标准中的某项具体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评估指南。针对能力单元的课程可选择以适应特定的工作或学习小组,也可改变一些措辞和添加工作场所所需,但不能删除任何内容或改变意思,导致结果减少。能力单元包括核心能力单元和选修能力单元,对能力单元进行模块式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能力标准,继而获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平面设计四级证书课程由10个核心能力单元和8个选修能力单元组成,内容包括平面设计原理及要素、绘图、印刷、设计软件运用、设计过程的呈现与陈述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淡化了设计理论与实训课程的界限,注重学生创造性设计技巧与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researchandapplygraphicdesigntechniques(研究与应用平面设计技巧)核心能力单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能力要求、工作指令和标准的操作程序等。提炼出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要、资源整合、测试平面设计的途径、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四大能力要素。内容涵盖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平面设计工作;确定所需的平面设计工作资源动态;识别可行的平面设计方案并建立择优标准、选择能满足标准需求的方式进行评估测试;通过所选方案创建和改进平面设计工作使之与目标一致等。在教学中灵活、科学地将researchandapplygraphicde-signtechniques(研究与应用平面设计技巧)、pre-paretextandgraphicfilesforprintpricessing(为印刷工作准备文字及图像文件)、interpretandrespondtoabrief(解释和回应客户需求)等能力单元进行模块式组合,重点在实现培养学生设计技巧与印刷技术结合应用的能力目标。

(二)能力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澳大利亚就业技能框架与核心技能框架内容提出:就业技能由交流、小组工作、解决问题、主动性、事业心、计划和组织、自我管理、学习和技术八个技能群组成,核心技能由学习、阅读、书写和口头交流能力组成。tafe平面设计能力目标的实施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在其专业领域里精确,以胜任专业工作需求。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要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不同能力目标对应其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tafe平面设计四级证书researchandapplygraphicdesigntech-niques(研究与应用平面设计技巧)能力单元包括平面设计历史及概要、平面设计工作思路、平面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与立法、确保平面设计职业健康安全要求;数字成像及设计软件的技术应用技能、利用技术评估调整和完善平面设计技巧等工作和学习领域里具有事实性、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确保平面设计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中提到培训者应具备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预见、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等[2]。平面设计专业高级专科文凭六级证书能力单元engageinthebusinessofgraphicdesign(从事商业平面设计)描述了绩效目标及采取商业化的方法来支持平面设计活动的专业工作理念、分析了平面设计师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寻求全球范围内从事专业平面设计工作的机会;处理复杂问题和解读各种不同信息的文字技巧,信息组合及发展专业技能所需的计划及组织技巧、对潜在的竞争性及冲突性问题进行评估并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引导学生为履行专业技术和管理职能而进行深入、广泛并具复杂性的分析、探讨、设计、实施与评估的能力[3]。

三、基于能力的评估tafe培训包

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估标准,并拥有一系列合法、公平、可靠、灵活的评估模式。通过评估可显示受试者能够胜任的工作和能力,以及取得与能力标准相符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最终获得应有的工作权利,这将对学习者未来的生活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评估的关键因素及能够显示学生能力所需的证据

评估的标准和准则以能力单元为依据,考量个体差异,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估标准和常规参照评估模式相结合,不断收集评估证据,并给出受试者能力是否达标的判断。证据是被评估者是否符合职业能力标准的证明,包括工作示范、口头问答、书面问答、已完成的项目或任务及工作样本等等。平面设计四级证书能力标准的评估证据包括提供满足平面设计工作需求的多个实例、演示平面设计技术的指令等。评估的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如果受试者能力不合格,可申请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再评估。

(二)评估的环境及特定资源评估

必须立足自身的专业,确保了解行业网络信息和常规的行业信息,及时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运用专业的设备及工具进行平面设计工作,并在新的情况中传输和应用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评估的方法

评估的方法是收集不同种类证据的特定技术,培训包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估。tafe学院平面设计专业严格按照培训包的要求,将每个能力单元的核心专业能力转化为相应的、可评估的学习结果。从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直接观察,口头或书面问答、访谈、自我评估、数据分析、查看工作日志、收集工作样本、分析雇主报告以及进行结构化评估活动,例如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演讲、完成项目任务、案例研究等,并采用专业设备记录受试人员的实时活动,利用在线问答、网络模拟、电子组合等新技术手段进行评估。让受试者详解平面设计专业工作思路及策略,并由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对其工作意图和成果提起质疑、进行讨论和提问,做出第三方报告,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具有专业工作能力。此外评估的方法还应真切地反映工作地点的需求及特定人群的需求(例如残疾人的需求)等。

四、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能力标准的应用

对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启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等。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能力标准的理解与应用,将对优化和完善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面向市场、明确目标,培育具备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1.职业能力标准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的能力标准与行业要求相结合,成为其课程制定实施、更新发展的主要依据,教育、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上岗就业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素能,毕业即就业,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及教学成果的转化。职业能力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些tafe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工作场所的实践机会,并定期举办学生、教师平面设计作品展示,让学生参与学校形象宣传、活动策划等。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中信息滞后、“纸上谈兵”的现状,要如何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建构能力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要求平面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能教育。

2.以能力单元模块灵活组合构成职业课程体系。平面设计专业各级证书或文凭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及课程设置紧扣就业技能需求进行能力单元的模块组合,每个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学习内容,一种相对独立、可测的技能。其模块式的课程结构(modularcurriculumstructures)尽管在确定课程计划时有总体的时间设置,但每个模块的学习没有固定时间的限制,可灵活组织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独特的精神内涵,适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社会学、市场经济学、地域文化差异研究、传统文化探索、设计师就业规划、商业法律等课程,专业能力目标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市场经济的规律,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前瞻性、科学性,灵活地进行课程衔接的组合。

(二)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完善教育融通体系,整合资源共享

1.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框架。澳大利亚拥有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tafe平面设计课程的能力标准全国统一,所授予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被认可,促进了学院高效率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避免了学生重复学习,整合了教育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我国现行的平面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存在认证标准不明确、认证机构混乱等问题,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缺乏社会权威性及认知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规范职业资格认证体系”[4]。

2.实现高等教育的互通衔接机制。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的能力单元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能力标准和资格等级,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互通学分,学生可灵活地选择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也可在完成职业教育之后进入大学深造,使受教育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志向以及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多种教育方式,充分实现了因才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教学目标。aqf是职业资格、学分转换的主要参照,各级证书和文凭的关系可通过学分的累积逐步完成,为各类高等教育提供了灵活的衔接路径[5]。我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被歧视”的尴尬境遇亟待人们观念的转变,各级各类行业应积极参与高职教育的决策与管理,制定完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职教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制定学分互认制度,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相互衔接、沟通的有效机制。

(三)保障教学质量、严格就业准入,夯实职业能力评估平台

1.“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严格教学质量把关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高职教育赢得社会、家长及学生支持与信赖的基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为职业的教育”,需要构建兼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保持专业知识更新、有利于学生管理与实践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教育师资的主体由专职与兼职(比例约为1:2)教师构成,教师除了须获得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备本专业四级及以上的职业证书和三年以上的平面设计专业从业经历。学院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以确保所授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的发展相吻合。教师上岗后,还需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的培训,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达到业界标准的职业经验和技能。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可充分借鉴澳大利亚tafe经验,不宜过分强调教师高学历比例要求,定期进行“双师”能力考核,确立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师资导向。

2.专业职业能力的评估。澳大利亚tafe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评估标准以合法、公平、可靠、灵活的原则来保证其能力本位的评估质量,围绕能力标准、能力单元等展开自我评估与课题式小组评估、阶段性评估与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多种评估方式,并与相关企业开展职业能力联合评估等,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结果在企业中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