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实习内容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12-05 17: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实训实习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实训实习内容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 电工电子技术 训练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非常缺乏关于电气工程的训练,只是单纯的讲解关于电工电子的技术,这样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具备生产实践能力。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训练中借鉴电气工程的训练将能够更好地加强我国电工电子人才的实践能力,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这将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本文将详述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以及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1 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被运用于各大高新技术中。一个国家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将反应出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研究电气工程的科研。以往对于电气工程的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但是这个定义十分宽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对于电气工程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这个定义使我们要重新检查并重新构建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从而使得电气工程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电气工程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以及一定程度的实践操作技能,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知识消化理解。

2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

2.1 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含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电路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电机及控制部分以及电子技术部分。电路的基础知识含有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其中交流电路相对复杂。电机及控制部分含有电磁的基础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交流线圈电路和可编程控制器,其中变压器、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控制器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含有触发器以及逻辑门电路,而模拟电子技术含有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路基础知识、电机及控制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种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有很显著的作用,学校在制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术。

2.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层次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实训教学、应用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以及提高开放式的实训教学。基础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技能,通过基础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并更深刻的掌握已有的理论知识。工程应用与设计的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生产实际中。开放式实训教学就是提倡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开放式实训教学将使得学生更多的关注课堂外的科研活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平台上积极发展。

2.3 电工电子技术试验实训课程体系的改进

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突出实训的实用性以及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就是要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基础技能,所以在实训之前就要让学生了解实训的教学目的,教师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辨识知识的重点部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

3 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

现今的电气工程训练一般分为两部分,主要是依据其专业的不同来区分的。第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一些相对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另外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实际原理、安装以及调试过程,通过这些学习掌握基础的电工技能。电气工程训练的目标是使得工科学生不仅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使其在电工电子技术上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达到社会对其的培养需求。

4 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妥当和教学实践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轨,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恰当的安排,即学生的课程会出现突然很多及突然没有的情况,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下一节学习的时候遗忘了上一节课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上一节的温习,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且长时间的没课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加快。再就是教学的实践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学生在电气工程的实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室内照明电路,而室内照明电路技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已不是最新的电路,但是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电路,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课程之间的间隔时间,避免课程之间有长时间的间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就是增加新的电路或者电子产品制作来供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气工程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不仅要加强学生关于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学敏.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范瑞云.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科技传播,2011.

[3]黄文浩.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月刊),2012.

[4]赵妮娜.竞赛式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3.

篇2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数控机床,所以数控机床的实训应是整个机械工程实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数控机床的实训时间占训练时间的比例应大一些。常见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这3种机床的数量多,具有代表性。对于一台数控机床来说,包括4方面的内容:制造、操作、编程和维修。实训的主要内容以操作、编程和加工简单的零件为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要目的。

1.1合理安排数控机床实训的时间由于机械工程实训总学时的限制,青岛农业大学机械专业学生共实习4周。数控机床实训的内容较多,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数控车床2天、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2天、其他数控机床1天,这样既重点突出又全面。数控机床应用了先进的数控技术,和普通机床的实训相比,讲解的时间会多一些。一般操作讲解、黑板上指令讲解的时间约占1/2,让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数控机床是如何加工零件的;学生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的时间约占1/2,使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增强对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感性认识。总之,实训的重点虽为实践,数控机床训练的特点又决定了讲解占了约一半的时间。

1.2合理安排数控机床实训的内容和方法在数控机床实训中,操作、编程和加工零件是主要内容。首先对照机床讲解基本的操作;然后学习数控的编程知识;最后加工出零件。编程方法的讲解,只能在黑板上讲解组成程序的指令字、程序的格式等,然后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数控机床的坐标系是主要内容之一,机械坐标系、工件坐标系(编程坐标系)的概念,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必须结合编程才能讲清楚。数控机床是按程序自动加工零件的,刀具沿程序指令的刀路运动切削工件,刀路的位置必须使用坐标系描述。所以,首先讲清各种坐标系的概念,进而才能讲清对刀等关键的概念,才能理解为什么在编程坐标系下编写的程序可以在机床上加工出零件等问题。数控机床的实训内容应与数控机床理论课的内容相辅相成,各有侧重,通过数控机床的实训为下一步学习数控机床理论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数控机床实训应以机床操作、编程、日常保养和安全使用为基本内容,重点应放在编程和操作上。通过基本编程知识和操作的学习,学生可具备基本的编程和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零件,自己编程,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上机加工;或者编程加工一些有趣的零件。如:数控车床上可以加工仿真子弹、仿真酒瓶等;数控铣床上可以加工一些汉字,如“欢迎实习”等。

1.3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数控编程分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程序只能由计算机自动编程来完成。在实训内容上,应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自动编程并重。手工编程是数控车床实习的基本内容,通过手工编程加工简单的小零件,是普遍采用的训练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在机械加工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自动编程也应是数控机床特别是数控铣床实习必讲内容之一。由于实训时间的限制,这部分的内容较多。所以,可以精简为由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个例子演示给学生看,边演示边讲解,讲明形状复杂及包含曲面的零件或模具的加工必须用计算机自动编程的方法编程,然后加工成所需的零件或模具。自动编程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的,常用的具有计算机编程功能的软件有:caxa、ug、cimatron、pro/e等。

1.4数控机床仿真软件的应用机械工程实训场地往往有限,数控机床价格较贵,配备的数控机床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平均到每一名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较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机房使用数控机床仿真软件练习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和加工仿真。也可以不做统一安排,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上机练习。数控机床实训的内容多,时间相对较少,一定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实训计划,明确每天的训练任务、训练目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设备。这样学生面对从未见过的设备就不会感到茫然,教师指导学生也会有条不紊,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2演示教学法的应用

2.1什么是演示教学法由于机械工程实训总学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自己动手操作每一种机床,特别是一些比较危险、贵重和精密的设备,比如高压水切割机床、三坐标测量机以及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机床。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演示教学的实训方法。所谓演示教学法即指导教师讲解机床的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编程方法,然后自己操作机床加工一个零件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教学的实训方法,解决了实训内容多时间少、机床有限及教师有限的矛盾,还可以给学生打下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基础。

2.2以电火花线切割为例电火花线切割属于特种加工,特种加工是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或声能等能量对工程材料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在特种加工中,加工工具(广义的刀具)、加工工件与传统的机加工不同,一般不是采用机械力加工,在实习时学生首先会想到加工工具是怎样加工工件的。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的开始,应首先讲明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实习步骤如下:(1)指导教师启动机床,用薄钢板切割一个小五角星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发现一根很长的光滑的金属钼丝可以切割钢板时,一定感到吃惊,想知道它的加工原理是什么。(2)在切割小五角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讲解加工的原理,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电火花放电的例子:我们平时开关电器或插拔插头时,会发现有时有电火花放电,严重时开关或插头的导电部位有被烧的痕迹,甚至掉渣。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就是利用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热量使金属被烧腐蚀而起到切割的作用。讲完这个常见的现象后,再讲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学生就感到易于理解了。(3)指导教师再讲解机床的操作方法。(4)简单讲解编程的方法,整个过程大约45min。

3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工程实训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机械工程实训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但是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训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实训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学生实习完基本的内容后,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总结,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电工电子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大步地迈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始终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无法胜任未来工作。因此,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现状与分析

1.实训内容落后,缺乏创新性

电工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技术领域,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与当前技术发展速度相适应,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总体上实训内容和体系长期固定,跟不上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形式。例如,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是多数职业学校电子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电路板是设计好的,元器件也是配套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焊接、插件和调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伍,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制作的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是实训教材对所需仪器设备、线路连接、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均已作详细介绍,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说明去做,很容易就可完成一件仿制品。这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法体现。

3.实训硬件设备不足,新技术引入不够

实训的硬件设备不足,套数有限,维修更新缓慢,配置不合理;对实训工具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各任课教师独自使用各自工具。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表面贴装技术等先进技术没能及时引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4.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总体上,电工电子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差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高低不均、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教师很少到企业去进行社会实践,本身创新意识就比较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往往只是忙于完成教学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5.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心态,自律意识不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厌学情绪比较浓。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训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实训,这也是影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实施主讲教师责任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主讲教师责任制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分配式教学模式而言的。是选择一名教师即主讲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并对教学的目标、内容、任务、进度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全程负责的教学模式。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被课程教学团队公认推举,领导认可。它能够避免有的课程无人带,有的课程抢着带,并导致课程建设无法落到实处以及课程的师资配置不合理,对任课教师缺乏规范化考核,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的发生。

主讲教师责任制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并实行教学主讲教师责任制,对于解决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有利于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有利于实训内容与体系的细化完善,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与体系。

(3)有利于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有利于对实训工具与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加强材料的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更新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的一些定律、定理进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训方面,现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老一套,内容陈旧。而以创新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则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本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如下实训内容:

(1)手工焊接技术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点。

(2)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训练。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同时掌握使用万用表检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我校安排了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和mf47型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同学们对收音机和万用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而且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电路原理图及安装图的读法、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手工焊接技术、电路的性能检测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械部件的安装等方面的知识。

(4)表面贴装工艺训练。学生通过实践,既可以真正了解并接触到新技术和新工艺,又能够充分了解微电子产品应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5)印制线路板制作训练。可以手动制作印制线路板,使学生体验从设计图纸、热转印到腐蚀、钻孔等制作线路板的全过程,使电子产品制作实习的内容趋于完整化。

(6)触电救护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心脏进行急救的方法。

(7)plc应用技术训练。配备了可编程控制器及与之配套的模拟设备,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接近工程实际应用的环境。

3.培养实践动手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因此,如何运用手段、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在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首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再用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电、放电实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4.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1)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声像演示等形式代替抽象的动作讲解,把微型化、难以识别的元器件和难以看清楚的操作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图像,演示分析电工电子实训中的技术要求及缺陷分析。例如,手工焊接时要求无虚焊,焊点光滑而且饱满,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领会这些要求,在焊接过程中为防止产生虚焊,往往焊点很大,既浪费焊锡,又因为焊点处加热时间过长容易烧毁元器件。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什么样的焊点是光滑饱满、合格的焊点,什么样的焊点是虚焊,怎样操作容易导致虚焊等。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运用eda技术,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eda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eda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电子技术实训题目所涉及的仪器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数量大、电路涉及面广。在做每一个题目前,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设计好电路,调试好参数,做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对实际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地使用仪器,出了问题又可心中有数地去检查,从而提高了实际电路制作的成功率。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水平的提高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制订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教师选聘机制,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实习教学指导工作,或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2)创造条件使实习指导教师有更多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以便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例如,有针对性地进行焊接理论与技术、电工电子理论培训等,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可以把教师送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进修,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操作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建设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核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和实训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如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标准多样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实习效果方面的评价考核。例如,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制作产品的质量、自主设计内容的创新性与难度、实习报告的质量等。

(2)鼓励创新。根据学生选择实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以及是否自主设计内容进行分级考核,鼓励学生选修有一定难度的实习内容和自主设计实习内容;对于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分。

(3)考核方式多样性。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将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创新竞赛的成绩评定可由学生集体讨论确定,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及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总之,根据职业学校的现状,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郝子强.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6):100-102.

[2]罗建华,邓永亮.课程主讲教师制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03):68-70.

[3]王东谷,张翠英,肖改萍.推行主讲教师负责新机制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5):82-83.

篇4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改革方式

为切实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提高电子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使电子专业的教学更切合中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兴趣浓厚,对理论学习感到比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的实际,改善目前学生流失率高的现状,专业部经过全体老师的研讨,决定对电子专业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一定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针对的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 ,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实训》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单元电路的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单元电路操作技能。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及采取革的主要方式

1.教材改革

为使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紧密衔接,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解决重复教学的问题,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与就业所需专业知识要求,现将《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实训》两门课程内容分别进行整合,形成项目式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在市面上有关《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所谓的项目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数都只是简单将电工的基础理论和电工实训内容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还是偏重于理论。这并不符合目前我校电子专业学生实际,为此专业部组织本专业上电工和电子实训及理论课的老师根据上课的实际需要,删除部分比较困难,实际应用较少的电路理论,增加涵盖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训操作的项目,编写出本校的校本将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施课程改革后就就采用专业部自编的校本讲义,一个课程由一个教师分项目采取理实一体的的形式完成教学。

2.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思想,切实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将《电工基础与技能》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全部教学都放在实训室上,把整书内容分为多个操作项目,分项目进行教学指导。对每个项目所包含的基础课程中的一个或多个重要知识点,联系实际操作再进行理论学习。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的问题,也推动了理论学习,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这必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3.教师综合教学技能的培养

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基础课程,很少实训,为能胜任课程调整后的教学任务,需要对上基础理论课的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但是目前电子专业在职教师15人,要担任一、二年级共17个班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人每周22节课,大部分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很难派出更多的人出来培训或学习。因此我们考虑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

由于此次教学模式改革,牵涉多门课程和多位任课教师,具体的实施过程分四步走:

第一步,教材编写。2011年7月,国家示范校建设开始后,经学校领导审核通过,专业部就已经组织相关教师将这几门教材进行整合,按照学校实训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一些简单且适用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正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中。

第二步,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善。为满足上课的需要,学校增设了三个电工实训室(励志楼502、505、407)和两个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励志楼401、402),为这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在基础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动画、投影示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训效率,对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也为这几个基础实训室配备了投影设备及教师示范工作台。

第三步,教师培训。基础课老师要能胜任理实一体的教学任务,肯定需要大量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学习。但是面对课时量重、专业课教师严重紧缺的现状,专业部组织上基础课的老师在这个寒假期间(2012年1月——2月),对下学期教学中的实训项目,逐一练习,通过亲自实践练习、熟悉实训内容,总结实训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除此之外还采用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即安排一个长期上实训的老教师带一个上理论课的新老师,开学后,把老教师的课安排在 周一至周三,新教师的课安排在周三至周五,这样理论课教师可以先去观摩老教师上实训课,再来给学生上课。通过实训练习、观摩实训的方式,让理论课教师尽快胜任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第四步,实训项目材料的准备。在寒假期间,专业部负责人要把下学期,需要实训项目的所有器材、耗材准备齐全,然后每一个项目相应的元件、材料配齐装袋,教师上课时只需按人数领袋数就行,避免理论课教师对实训内容不熟悉,元件装配不奇的现象。

四、实施理实一体教学课程的考试安排

这两门课程考试按照项目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共要求完成五个项目的电路安装,《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全部共需完成五个项目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每进行完一个项目,就按照komet测评能力级别和指标测评一次;并将每次的考核成绩纳入总评分数,期末进行总评。每个项目考核中实训考核80%,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20%(其中出勤占5%,实训报告占5%,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10%)。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

一、中职电工实训课所面临的问题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较难,该课理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差,缺少日常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认知,故而难以理解理论内容。二是课程实施难度大,该课程是多门专电类专业的主干课,但是实训内容综合性强,实训难度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难以顺利的贯彻教学内容。三是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电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思考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才能够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然而,当前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却低下,学生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就业。究其原因,是课程教学与实际脱离,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佳。

二、中职电工实训教学策略

(一)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设计,需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科体系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因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涉及学科面广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科本身和不同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也要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做到理论应用与实训,实训强化于理论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元件的使用、基本接线和改造等实操技能,传统的先学理论后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进行交流接触器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先进行课堂讲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理论实训分离的样态,将理论课堂课堂搬到实训室,在讲授交流接触器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训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借此机会进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连续性学习,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体会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优化教学效果。

(三)多层次的进行实训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故而不能一概而论的进行实训教学,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按照实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的高低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实训内容进行实训,以保证理论基础不足的学生能够学到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简单的技能,也能让有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善于思考的学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首先,学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实训内容,其中包括电路元器件的检验实训,电路原理的验证实训等实训内容,锻炼基础较差学生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其次是进行综合应用的综合性实训,该层次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整合,需要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最终达到综合应该的目的,包括电动机星角降压起动电路、两地自动往返电路等。最后是进行创新性实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创新性应用,包括各种机床的改造。

(四)改革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操作人才,教学重点在于实操,因此,在教学评价方式上也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理论成绩、过于强调成绩的教学评价观念,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另一方面构建多种评价方式。考核体系设定上,实训设计占30%、操作技能占30%、安全文明生产占 20 %、理论知识占20%。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通过根据学情的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层次有重点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取向的教学评价,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到学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到:火电厂,高压变电所,变电所,电业局等输变电单位进行调研。与有关人员:工段长、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建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应加强哪些内容。总结各用人单位对招聘的人员基本要求是: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到工作岗位能较快的适应工作,所学理论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有好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实践教学,我们从培养目标制定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包括电路、高压电技术、电机学、数字电子、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电工工艺、仪表安装与调试、断路器拆装检修等实习,增加了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去变电所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内容,包括隔离开和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长用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为去电厂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内容,包括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落实

增加培训场地和设备,根据强化实训的内容,对已有的电工工艺实训室、电能计量实训室、plc实训室、输电线路工艺实训室进行了评估。根据需要增添了部分实训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气体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等。新建了输变电控制实训室,购置了10千伏电气控制系统,包括10千伏输入系统、电力变压器、低压输出系统。在利用学校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还与一些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关系,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培训。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选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深造诣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动手能力的培训。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师傅的指导作用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隔离开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安装等方面提高动手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时间安排。专业岗位的训练时间安排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二是利用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最后一学期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岗位培训结合进行。学生可以搞毕业设计,也可以不搞毕业设计,而进行提高动手能力负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写出半年岗位培训的经验总结即可。三是结合专业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分成相对应的小组来进行,这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在白天进行,也在早、晚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制度。为保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训的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一是对指导人员的要求,包括人员的选择要求,在培训中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二是对受培训学生的的要求,包括按时参加专业岗位培训,在培训中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培训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质量。检查。按照培训制度,输变电系对专业岗位培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学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认真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教学人员和学生进行表扬,对教学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培训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解决。结果。通过强化的“变电所运行与维护”和“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专业岗位的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拆装检修;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受提高动手能力培训的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这样的培训,个人在一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强了许多,毕业后在该岗位工作,心里有把握多了,这样的培训好。

四、结论

篇7

1.1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

学校开辟了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全开放”实训室。每周有一天时间给学生安排上基础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体育等。其余四天安排上专业课。专业课教学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如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电子cad、smt、电子电路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专门指导教师在实训室上课,学生按需使用,随时保证学生选择实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训练、研究和创造的环境,有力保障学生日常技能训练顺利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1.2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以每年全国技能大赛项目书为指引,结合我校实训设备和师资水平,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了smt实训、电子cad抄板等实训项目,使我系的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相适应。

1.3促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对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课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递进构建课程体系,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学校、企业、社会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基础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实施。专项技能训练阶段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安排在二、三、四学期实施。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常用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能运用一项或几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创新能力以实际或模拟(仿真)实际对象为背景,安排在五、六学期实施,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

2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随着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在加大。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①让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采用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②将理论课老师和实训课老师的工作岗位定期轮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要求教师每年完成一件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践作品,并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④每年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引导教师提高实践技能;⑤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⑥让专任教师跟随学生下厂实习锻炼,到企业拜师学艺;⑦出资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⑧聘请国有大中型企业退休专家、高工和技师来我校兼职。

3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场所

实训场所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重要地方,也是专业教学设施和仪器存放的地方。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条件。有了充足、规划合理和干净的实训场所,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为满足一体化课程实验和实训教学的要求,我系坚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建立了一批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设备齐全、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了集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训、半工半读、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课实训教学平台。

3.1校内实训设备

为了配和一体化课程的顺利进行,根据各专业和课程的需求,共组建了17个实训室分别是:模拟电路实验室1个、数字电路实验室1个、电工电子实训室2个、电子产品装调实训室2个、印制电路板制作实训实训室1个、电路仿真和模拟实验室1个、电子cad实训室1个、电子工艺实训室3个、移动通信实训室1个、家电维修实训室1个、空调与制冷实验室2个和1个plc实训室。1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都是按工业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而设计和实施的。各实验实训室之间相互分工和密切联系,满足了本系所有一体化课程从焊接、器件检测、电路分析、电路图的绘制、电路板的制作、电路仿真、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电路组装和调试的教学需要。

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推进我系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和半工半读等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我系积极与各大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目的就是为一体化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企业的需求、体验企业的管理文化。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零对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一体化课程改革

4.1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深入调研、严谨分析论证,吸纳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锐意改革,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以“2 1”校企合作模式为主线加强专业建设。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电子信息企业岗位群,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精心设置情境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大力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以职业性、前瞻性、实践性引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第一线的、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4.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4.2.1建设精品课程、核心课程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分析,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需求,引入电子行业企业标准,聘任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理念,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电子工艺与技能训练》、《电子电路制作》、《电子cad项目训练》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将《电子cad项目训练》打造成校级精品课程。

4.2.2校本特色教材建设

根据专业教学和岗位培训的要求,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编写具有中职特色、以实际工作中典型案例为依据的校本特色教材。

4.2.3完善课程标准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实验实训条件,结合顶岗实习企业具体情况,同企业一起制定本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课程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教材和参考书。

4.2.4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篇8

1.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1.2 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1.3 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2.机电一体化对策研究

2.1 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

2.2 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2.2.1 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

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2.2 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2.3 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3.机电一体化几个促进措施

3.1 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3.2 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3.3 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篇9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然对学校教学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工教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电工实训课对学生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要保证电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学质量提高,也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本文就分层教学在中职维修电工实训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中职教育;电工实训课;应用

中职教学与普通的高中教学不同,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尤其是像电工实训这样的课程,更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走向社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分层教学法的提出以及实际应用,对现在中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对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分层教学法实际意义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给每一个学生都制定了相关的目标。使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通过对其培养使其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利用维修电工分层实训的方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训内容,这样可以使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在学习中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维修电工的技能。利用分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逃学、厌学情绪大大削弱,使他们得到了解放,可以使学生以原有技能为基础,提高他们的技能,能够达到该层次的要求,甚至是超过该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存在障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长期以来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能掌握,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不断积累,导致难点越来越多。另外,学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障碍,就可能会有恐惧心理产生,使之没有办法进行正常学习。利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学习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在开始实训课之前,实训教师可以向其他的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了解学生在第一学年中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水平,将其作为进行分层的依据。然后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用a、b、c来进行代表,a层次的属于优秀学生,b层次的属于中等学生,c层次的属于后进生。具体操作方法是:由教师来进行引导,学生自愿结合来进行分组,在所分成的小组中,每一个小组都有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定一名组长,并且在进行实训之前要对组长进行职责培训。每一个小组的分配人数可以不是平均的,但是尽量保证男女比例协调搭配。

在开始实训之后,有些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技能,但是有些学生掌握的却比较慢,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为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实训进度都要进行实时观察和调整。在进行适当调整之后,一般a层次的同学进步比较快,可以很快将技能掌握;b层次的同学基本上能够跟上实训进度;c层次的同学进步速度比较慢,还有的失去学习兴趣和激情。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也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开始实训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实训的内容是培训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不同导线的连接方法、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供电基本知识、安装日常照明电路、安装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简单电力拖动的控制电路。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利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所谓的少量多次就是将每一节所安排的实训内容减少,将课时数增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比较轻松地进行学习。

第二, 实训进行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和接触,学生对于自己所处的水平和层次都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水平层次,合理选择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从此阶段之后,就要训练维修电工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课堂上,可以这样来进行操作:实训教师可以以初级和中级电工的技能考核要求为依据,将实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来;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对实训学习教案要认真编写;设计好实训教学的程序以及内容。在等级相同的电工技能实训课中,采用的方法是“内容相同、进度不同、要求相同”。

第三,在实训技能的稳定提高阶段。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技能的速度,在实际课堂中,在a层次的同学将中级技能掌握之后,b、c层次的同学可能还没有掌握初级技能。因此,在安排新的实训内容时,只针对a层次的同学,至于b、c层次的同学还要继续掌握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技能。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实训学习,可以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有一定进步,并且能够对实训技能有一个较好的掌握。

三、结语

在中职电工维修实训课上,使用分层教学方法,确实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希望本文所阐述的有关内容能够对中职电工实训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找出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兴华.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6).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 员工 素质提升 八学模式 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00-02

1 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网规模逐渐增大,自动化、智能化电力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电网日常运行维护、检修抢修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内容日渐复杂,需要电力员工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电力员工需要更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来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1-2]。

电力企业的进步需要全员参与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企业发展的大局观,因此作为电力员工不仅精通业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同时,电力员工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急需一个良好的培训平台,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强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结合以上三点,开展电力系统员工培训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增强电力员工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投身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已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 开展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研究过程

传统的电力系统的培训存在定位不准、形式与实际脱节、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电力系统的培训应使员工认识到提升素质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培训内容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帮助员工提高素质与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

开展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研究,首先要宣贯培训理念,使员工认识到培训提能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员工的调研工作,“以人为本”,了解每位员工的特长、兴趣,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个性化培训目标和计划,对每位员工因材施教,满足员工们培训需求。同时,创新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同步开展,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八学”培训系统,交流分享经验、心得,取长被短,在职工群体营造学、赶、比、帮、超的良性氛围。通过设置公平的激励手段,助推员工激发潜能,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图1为培训体系图示。

2.1 宣贯培训理念,试点先行

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需要全员全面参与、实践。通过宣讲培训理念,使员工初步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向引导员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制定目标、计划,因材施教

体系的实施,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培训体系需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宏观、微观培训目标。宏观培训目标,即电力企业的培训目标,要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类别、层次、比例将是宏观目标的主要内容。微观培训目标即员工培训目标,以宏观培训目标为指导,侧重于员工个人发展为主,根据每位员工的性格、特长等个性化特征,“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将每位员工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

结合培训目标,分别制定阶段性的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如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班组、员工个人培训计划等。按部就班完成培训计划,对每位员工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培训目标(图2)。

2.3 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素质

丰富、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满足员工的多方面培训的需要。“八学”培训模式[3]是在电力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并固化出来一种人才培训方式。“八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领导贯学、因地自学、互帮互学、结对带学、换岗轮学、外派专学、取证定学、比武竞学这八类学习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讲传”教学模式,八种培训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将培训与工作相结合,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达到了培训目的,即省去了专项培训开展的时间,又使培训更切合实际,解决了工学矛盾。

2.4 建立学习系统,营造学习氛围

“八学”学习系统是基于asp及sql server建立的一个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该系统具有学习管理、经验交流、学习天地等四个模块,方便员工进行学习内容的参考与统计,开展经验心得的交流与探讨,了解电力行业的前沿与动态,可以使企业中形成“学、赶、比、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员工将学习记录,如学习时间、类型、课时、成果录入系统,经管理员审核后存入数据库。再经数据汇总后,实现对“八学”的各个培训进行排名。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掌握员工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完善培训体系。同时,员工可通过系统看到其他优秀员工的学习情况,从而取长补短,全面提升素质。

同时,经验交流模块可以使员工们进行疑难解答、心得交流。从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天地模块包括国内外电力前沿,电力行业动态,电力安全知识,技术革新等内容,同时,由管理员实时更新维护。

图3为系统界面的截图。

2.5 激励机制并行,助推激发潜能

以系统学习数据为依据,定期对员工开展阶段性考评工作,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鉴定。制定公平、公正奖惩机制,开展素质鉴定工作,综合考量员工的学习完成情况、素质提升状况,激励员工全面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同时,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员工有一个发展平台,促使员工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2.6 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培训体系

总结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并且进行剖析,深入研究不同进步程度的学员的学习情况,积极与员工交流,对于进步快的学员,作为典型培训经验推广;对于进步慢的学员,找出原因,改进培训方案。以反馈情况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目标、计划,从而形成闭环管理。

3 结语

该文介绍了一种针对于电力系统员工的培训体系。该体系已经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原名称为嘉兴电力局配电运检工区)深入开展,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该部门员工安全生产能力得到强化,技术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业务技能素质得到提高,团队综合实力得到加强,满足新时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长林.创建一流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j].黑龙江电力,2012,2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