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1 21:05:19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1

1 网络语言的形成

语言是一个载体,网络是一个世界。在虚拟的环境里,汉语被大家用得随心所欲,从口语到书面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中找了创造的乐趣、便利和新鲜的感觉。甚至,还在不断地挖掘,不断地组合,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盛行网络,也流传在现实中。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许多时候满足了人们的一些需求,折射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2.1 符号组合。网络语言与众不同的是符号组合,许多由象形文字衍生而来,如流行广泛的笑脸“:-)”符号,几个标点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形表示表情或事物,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于网民们无法看到和表现表情,为了幽默和形象的表达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符号。

2.2数字表述。有两种情况。a.数字谐音 “520”这三个简单至极的数字就成了汉语中“我爱你”复杂语句的最好表达,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意义,例如:8147(不要生气)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无聊)1573(一网情深)74539(其实不想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b.数字密码 用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含义。100(你很完美)13579(事情真奇怪)(因为这几个数字都是奇数,在英语中,“奇数”和 “奇怪”是一个词:odd )0001000 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泛,取数字的象形意味)。让人在方便之中更觉一番惊奇,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使用它,可见网络语言的别出心裁,使语言简单化。

2.3语言的重叠。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惯用叠音词。在网络上,这些所谓的“大人”对小孩的语言就青睐有加,不论什么词都想叠加一下,他们无意改变词的形态,只是表示亲昵和可爱。例如“吃饭”说成“饭饭”、“溜达”说成“溜溜”、“睡觉”说成“觉觉”、还有“一般般”、“一下下”、“一会会” 等等,充满孩子的。

2.4诸多语气词。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询问和问候多用语气词。比如“你吃了吗?”“你去哪里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但在网络中,语气词使用的过于频繁。

2.5个性另类。网络使用者大多数是年轻人,接收新事物较快,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会有些另类和不羁。在网民中,“我”成了“偶”,“喜欢”成了“稀饭”,“这样子”成了“酱紫”,“不要”成了“表”。另外拆字也是张扬个性的手段,像“强”变成了“弓虽”,“顶”变成了“丁页”。在这个层面上,网民追求的不是便捷迅速,而是网络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自由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带来了特色效果的同时,对汉语的负面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

2.6字母缩写。(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pmp(拍马屁)、sk(烧烤)、gxgx(恭喜恭喜)”等马上回来等;jj(姐姐) wbd(王八蛋)bt(变态) nqs(你去死)tst(踢死他)。 (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

3 网络语言的文化意义

3.1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q言q语”,也称“火星文”。它给日常用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简约、形象、创新等特点。

3.2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3.3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形象化、创新性都赋予了汉语新生元素,提供给人们最自由的空间,作者在构思上、行文上更为巧妙,更为活泼,求新、求简、求趣成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色

3.4网络用语虽然失去了许多语法规则,但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并流行,说明它有存在的意x,它形象生动,联想丰富,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至少目前是尚有生命力,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生活的。

4 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4.1 表达空洞,显得不伦不类。网络语言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如“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如此作文,若无注解,真是不知所云。

4.2语序混乱,会让学生忘记规范语法。网络语言的语法存在歧义,网络语言构句随意,可以是主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情况。如“忙啥呢你?”“怎么不搭理人你?”“今天高兴我”,“说啥了我?”等都是主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你忙啥呢?”“你怎么不搭理人?”“我今天高兴”和“我说啥了?”再如“动听中国网站上不了了”,“那破房子谁要”是宾语前置,正常的句序是“上不了动听中国网站了”,“谁要那破房子”。

再如“我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该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我昨天怀旧来的在校园里”是把本应该位于句子中间的地点状语后置了;在句子“走了很远,打车回家了就”,“再想想也没有好像”中是把做状语的副词“就”和“好像”后置了,后置的状语起到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如“我看电视了先”

4.3网络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网民对网络语言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议颇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解、学习和运用汉语

4.4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干扰教学。网络语言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常上网的人根本理解不了,形成交流障碍,有的很是费解,诸如:酱紫(这样子),偶(我),稀饭(喜欢)等,和汉语本身的意义联系不到一起,多半是网民自己造词,或者演绎而来。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2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3

选择赞成燃放,可以从民间习俗、人情需求、文化传承等角度正面阐述;同时还可以由禁放原因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出发,指出暂时性燃放的烟花爆竹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而安全隐患主要与产品|量和自身安全意识有关等。

选择禁止燃放,可以正面例证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也可以论证“年味”也能换一种形式,不健康的习俗可以休矣。

选择限制燃放,则更容易写作,只要结合前两者即可。

要注意的是,对燃放烟花爆竹的三种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传统民俗与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的激烈碰撞和博弈。行文时除了罗列理由,最好能再提出几点解决方法,比如提高烟花爆竹“国标”、改善城市规划布局、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等,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这个题目将成语“买椟还珠”放到了当下的社会环境来思考。

“还珠”的行为固然愚笨,但制作精美的“椟”的确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珠”的价值,所以,适度的包装会“锦上添花”。但过分的包装只会“喧宾夺主”,无端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失去消费者,得不偿失。由此出发,可以立意为:产品需要包装,但要“适度”。

当然,也可以从材料的对立面出发立意:不需要在意外在的包装,内在的品质最重要,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还可以做更深层的思考:剖析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的辩证关系,引申到“文”与“质”的关系。

在这个作文题中,陈道明反驳的话语是关键句,从中可以挖掘主题,如:(1)世界是由平凡的人组成的,没有这么多英雄,正是看似“平庸”的人通过努力奉献了精彩,所以,要看到平凡的人的价值;(2)孩子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获得了集体荣誉,个人英雄是英雄,团体英雄也是英雄;(3)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整齐划一,但“每一张脸是不一样的”,在群体表现中也可以体现个性,“集体荣誉”与“个人英雄”并不矛盾;等等。

题目中的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理想”的。第一则材料揭示了孩子们的理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科学家”变成了“明星”“老板”这类受人关注、收入丰厚的职业。第二则材料进一步说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极少与科学相关。

材料的内在指向在于引导同学们思考物质与精神、名利与理想的关系。科学家的物质生活未必丰富,但精神往往是富足的;而明星、老板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名有利、物质生活不错。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还是物质的富有?是追求名利还是理想主义?写作时,应该就此话题展开辩证思考,可以赞同追求物质,因为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可以提倡人应该有点理想主义,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阐述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非矛盾对立的双方。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面对大数据,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不外乎三种态度:其一,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并且全力投入这种生活;其二,更多地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弊”,于是远离大数据,保持大数据出现之前的生活状态;其三,辩证看待大数据的利与弊,不拒绝,但也会小心,更重要的是学会应对和运用大数据。

相对来说,第三种态度更客观。大数据存在隐私安全问题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关键看人们如何应对和运用。只要我们学会变大数据之弊为利,就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比如可以这样立意:不做数据的奴隶;趋利避害,让大数据造福人类;让大数据为我所用;以敬畏之心面对大数据。

在具体写作时,好的文章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思想的深度。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大数据,不仅关系到自我将来的生活,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能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思考,文章自然就会走向深刻。举例来说,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他将来适合怎样的工作……那么,这个孩子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迎合观众或听众的口味,那么,创意、灵感和惊喜还会存在吗?

写作立意的方向可以有: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利。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类“善假于物”,可以“绝江河”,可以“致千里”,何乐而不为?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弊。以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很难从纯科学的角度对这一新技术做精细的弊端评估,所以不妨切换视角,从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在科技生活中丧失的东西如人文情怀等角度着笔,更易成文。

(3)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利弊皆有,弊端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许多人类自身的价值,如创新、审美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是人类的信心与优势所在。古往今来,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人类发展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力量。

应该说,最后一种立意是这个作文题比较好的立意。

材料从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出发,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利弊给出了三种意见:(1)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丰富;(2)长期误用、滥用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3)语言有其固有规律,应包容地看待网络用语。

三种意见,各有道理。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综合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立意如:

(1) 赞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因为网络流行语虽有不成熟之处,但其时代性、创新性不容抹杀。

(2) 包容地看待新的语言形态。我们应该相信汉语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在欢迎美好的、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的同时,坚守好汉语言文字的纯净。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弊端 网络建设

一、探索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ag尊龙app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ag尊龙app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ag尊龙app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重视网络工作者素质的培训与提高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能通晓电脑操作的基本程序。而对于网络心理教育的主导者——从事这项工作的心育教师来说,其要求当更高——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初步的网站管理更新技术,以维护心理网站的正常运行;拥有基本的网络危机应变能力,能从容应对诸如遭遇病毒入侵、误拆“邮件炸弹”或“qq炸弹”等突然事件;能解决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如大到系统崩溃、网站瘫痪,小至辅导过程中突然“死机”等等。因此,通过专门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提高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的网络文化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当务之急。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拘囿,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充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工作模式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7.

[2]孙有福.中学生网络迷恋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2.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5

一、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提出

尽管通过已有的研究以及一些简单的模型可以初步判定企业财务业绩是否出现衰退迹象,但由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甄别有着很多挑战性的因素,如舞弊样本量极小、舞弊手法繁多、识别的特征指标不易设定、甄别技术的选择及智能设计较难掌握等,因此甄别虚假财务报告一直是困扰会计界的重大难题。

(一)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许多领域的难题迎刃而解。数据挖掘技术(即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管理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挖掘出大量的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已深受人们关注。会计本身就可以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甄别必将是一个趋势,并且已有学者对该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改进及发展,发掘实用高效的数据挖掘算法,构建舞弊识别系统,并真正实现舞弊识别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提出用于会计舞弊识别的模糊化遗传bpn系统,并对该系统所涵盖的具体算法、该系统的技术优势以及甄别系统的构建进行逐步研究,力求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财务报告舞弊甄别技术。

(二)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提出 数据挖掘技术分为两大类:探索型数据挖掘和预测型数据挖掘。探索型数据挖掘包括一系列在预先未知任何现有模式的情况下,在数据内查找模型的技术。探索型数据挖掘包括分群、关联分析、频度分析技术。预测型挖掘包括一系列在数据中查找特定变量(称为“目标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技术。预测型挖掘常用的有分类和聚类、数值预测技术。数据挖掘使用的算法很多,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决策树、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

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识别过程本身可以认为是一个分类的过程,即分为舞弊及非舞弊的过程。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各种分类算法的优劣具体比较(见表1)。

基于此,综合各种分类算法的优势,本文提出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系统。

二、模糊化遗传bpn的演算方法

模糊化遗传bpn的演算方法包括模糊逻辑算法、遗传算法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等。

(一)模糊逻辑算法模糊逻辑算法简单地说是人们对许多决策思维的自然语言描述,并且转换成利用数学模型算法替代的一种应用科学技术。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处理程序:模糊化(fuzzifi―cation)、推论(inference)及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

(1)模糊化(fuzzification):将原始的数据,利用隶属度函数转换成模糊输入,如在观察技术指标时也可以自然语言表示“偏高”、“适中”或“偏低”等。

(2)模糊推论(rule evaluation,fuzzy inference):根据模糊输入,依照口语化的规则(1inguistic rules),产生模糊结果,如透过if..then..的形式将推论加以定式化。

规则:if x is a then y is b

事实:x is a’

结论:y is b’

(3)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将模糊输出转换成可表达的数据。

(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算法,由三个算子组成,即选择、较差、突变。遗传算法具有十分顽强的鲁棒形,在解决大空间、多峰值、非线性、全局优化等复杂度高的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单独用于数据库中关联规则的挖掘,还可以和其他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如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结构以得到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神经网络结构;用于特征子集选择;用于决策分类器和模糊规则的获取等。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1)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不是参数本身,而是对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可以直接对集合、队列、矩阵、图表等结构进行操作;(2)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减少了陷于局部最优解的风险,同时,遗传算法本身也易于并行化;(3)在标准的遗传算法中,基本上不用搜索空间的知识或其他辅助信息,而仅用适应度函数值来评估个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操作;(4)遗传算法不是采用确定性规则,而是采用概率的变迁规则来指导其搜寻方向。

(三)bp神经网络 反传递神经网络(bpn)模式是监督式学习网络(supervised learning network)的一种,在取得训练样本后,透过训练样本输入网络时,告知网络预期的输出结果,而输入训练样本的目的主要是让网络学习,当学习完成后再利用测试样本来进行模式的测试。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高学习准确度、回想速度快以及能含杂讯资料处理等优点,因此运用最为普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梯度下降法(the gradient steepest descent method)的观念,通过学习过程中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偏差,不断反向传递至隐藏层和输入层来调整加权值修正量及阀值修正量,使输出值与期望之间的误差予以最小化,进而通过不断学习求得最佳网络模式已达到预测的目的。bp网络的构架主要分为三层:输入层(inputlayer)、隐藏层(hiddenlayer)及输出层(outputlayer),各层中基本单元即为处理单元(processing element,pe),数个处理单元将组成一层,而若干层则结合成为网络。其中输入层的处理单元代表网络的输入变量,目前许多研究结合模糊逻辑(fuzzylogic)以及遗传算法(ga)等方式选择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输出层用来表示网络的输出变量,其处理单元数目依问题而定。隐藏层主要用以表示输入处理单元间的交互影响,网络可以不只一层隐藏层,也可以没有隐藏层,至于其处理单元数目并无标准方法可决定。

三、模糊化遗传bpn优势

现存的关于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大多设计为logistic回归模型及神经网络(ann)模型。尽管神经网络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效果和准确性都比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而模糊化遗传bpn正是一种可以弥补单纯神

经网络各种局限性的优势技术。

(一)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结合优势 由于神经网路工作方式是自组织式,即无教师学习网络,模拟人类根据过去经验自动适应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化。由于没有教师信号,这类网络通常利用竞争的原则进行网络的学习,对知识的获取完全取决于感知。因此单纯的神经网络对于处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信息复杂的财务报告而言,显得有些吃力并且不一定十分精确。而模糊逻辑算法对知识的获取则是由专家来控制,其对所提供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保证。另外神经网络内部结构使得追踪产生输出的过程变得困难,缺乏解释能力。而模糊逻辑算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把专家的策略通过if-then、and、or的关系式轻而易举的定义出来,形成模糊逻辑规则,将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可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二)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结合优势 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都是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科学研究的仿生学理论成果。神经网络相当于一个专家系统知识库,能自动在海量数据中识别、捕捉和提取隐藏规律,并将其包含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中。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将其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不仅能发挥神经网络的泛化映射能力,而且使神经网络克服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误差极小点、网络结构和学习参数难以确定等缺点;同时还可以优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连接权系数,这就满足了求得最优bpn的必要条件。另外,遗传算法本身计算量较大,每次迭代过程需要大量运算,尤其是当遗传算法收敛到一定程度后,整个解群的素质和最优解素质的改善变得比较困难,导致搜索时间呈指数增长,此时用bp网络寻求最优参数组合比单纯用ga搜索要节约大量时间。

四、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系统的构建

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系统由模糊演化(fuzzy)、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三个模块构成。具体系统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一)模糊演化模块 在模糊演化模块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是选择输入变量,即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特征指标体系,通过显著性检验筛选进入系统的变量。然后将其模糊化,通过if-then语句建立模糊规则库,再经过反模糊化方法输出模糊后的舞弊特征指标变量。

(二)遗传算法模块 在遗传算法模块中,首先根据模糊逻辑模块选定的舞弊指标变量定义遗传算法适应值函数;同时,设定遗传算法所需变量的范围与精度、族群数量及演化世代数、突变与交换率。然后,通过选择、交叉、突变算子演算产生下一代,输入网络框架计算适应值函数值,如果适合度满足终止条件,将网络结构输入给bp神经网络模块,否则回到三个算子循环计算。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6

论文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愈加成熟也带来了网络语言的另类成长,在网络语言得到众多网民的推崇下,汉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革新,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弊病,对此我们应肯定其多元性,并就汉语语境下规范网络语言提出自己的对策。

1网络语言的涵义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出现并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网络语言的产生、传播时间不长,对于究竟什么是网络语言,还存在不同的理解。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方面,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它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指信息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信息符号系统,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新语和表情视觉符号。它一般有两个层次,即基础网络语言和交际网络语言。另一方面,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使用的语言。

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即指以汉语为传输载体,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采用的一套不同于现实生活用语的交际符号。

2网络语言的特点

2.1 鲜明形象

网络语言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即是形象,直接而鲜明。如流行广泛的笑脸“:-)”符号,睹物便如见人,既让人感觉生动无比,也将对方愉悦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美女”、“妹妹”等表达女性的称谓已经被“美眉”所替代,传递则是一个眉毛如黛的美女形象,比传统称谓更加立体形象,同时还表达了中国古代对对女性眉毛的赞美。而今“美眉”一词的使用率极高,与本身的生动形似是分不开的。

2.2 简洁高效

网络聊天的输入方式主要是键盘鼠标等,不如传统交流直接快速,这本是其的缺陷,但在网民对传输速度和书写效率的追逐下,网络语言的发展反而变得简洁高效,成为了相对于汉语的优点。这主要源于符号、图片和数字等简单的字码被开发利用起来,成为助推器。比如:88表示“拜拜”,用u表示you,5表示“我”,0表示“你”,2表示“爱”。“520”这三个简单至极的数字就成了汉语中“我爱你”复杂语句的最好表达,让人在方便之中更觉一番惊奇。从这一点上说,网络语言也许没有汉语的丰富繁杂,但其简洁高效性却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快节奏中具有重要意义。

2.3 个性另类

网络使用者大多数是年轻人,接收新事物较快,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会有些另类和不羁。在网民中,“我”成了“偶”,“喜欢”成了“稀饭”,“这样子”成了“酱紫”,“不要”成了“表”。另外拆字也是张扬个性的手段,像“强”变成了“弓虽”,“顶”变成了“丁页”。在这个层面上,网民追求的不是便捷迅速,而是网络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自由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带来了特色效果的同时,对汉语的负面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

3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病

3.1 错别字盛行,影响书写

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这种样子在打字时既不经济,更容易造成混乱。不过,这样的用法在网上已经普遍流行了。有网络作者称:“遣词造句要极尽巧妙之能事,抛弃学语文时的规范”,计算机已经向语文规范挑战了“(《bbs 成名要诀》老剑)。因此,许多网民除了大量使用错别字外,还在网上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应当说,网民在网上使用这样一些中英文语码,追求极具个性的语言表现力,这本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如果过度使用这种中英文夹杂的语码,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的破坏。  3.2 语序与词性的突变,含义混乱

网络语言除了网络语言错别字和语码混用之外,还有因语序变化或变异而造成的词语词性的转类现象。在网络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很常见,例如:今天,你百度了吗?别忘了伊妹儿给我,等等。此外,在网络语言中,随处可以发现非正常语序的表达和任意省略与倒装等句法变异现象,如“是时候吃饭了”,“你走先”等等。这种现象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并且有广为流传的趋势。网络语言的客观情形,需要语言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规范。

4汉语语境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对策

网络语言是一门新兴发展的语言,其自身的新奇性与创造性为汉语的丰富和深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用,但随之产生的负面效应却大大破坏了传统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并且可行的规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1 将网络语言限定在特定范围内

网络语言的传输介质是网络,这也就决定了其平台的非延展性。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方言,同样说明了它应用范围的局限性。比如离开网络工具,在现实生活中聊天时用网络语言不仅不易表达清楚,甚至会产生交流障碍。而书面交往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的奇怪表达,相信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因为获取信息才是追求的第一要义。举例说明,一个资深网民与一个不会上网的人交流,他们只能用规范传统的语言,这就证明了汉语比起网络语言的广泛接受性。

4.2 加强立法工作,提倡文明用语

由于网上交流身份隐蔽,环境封闭,导致交流者可以肆无忌惮的谈论,对语言的文明和道德规范也是一中冲击,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一方面要加强网上安全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强化网民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同时,从立法上入手,使广大网民作网络世界的守法公民,禁止在网上人身攻击、恶意中伤以及色情淫秽的言语。必须严格执法,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惩不贷。

4.3 深化道德意识培养,提高网民自我修养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根本,规范网络语言从网民思想上入手,是根源之举。网络的不可预测性使人的网络行为易出现道德真空,因此不可忽视网民的道德意识培养。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是判断社会道德水准的尺度,所以,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国民道德水准。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指日可待,从而避免网络语言的糟粕对汉语毁坏。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革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对汉语的影响,同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对汉语的发展创新,又要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网络语言在汉语语境下和谐发展,并对汉语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王未.语言学新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大学英语 利 弊 对策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近5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已渗入教学课堂,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把其各要素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相配套的设备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求添加声音的配合和人机交互操作来完成教学或实践过程。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课堂模式。”该通知肯定了多媒体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是新课标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和趋势。然而,新技术的尝试应用到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所暴露的问题与弊端也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之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要求。

1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学生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我们将此语言称之为esl),最缺乏的是生动的听说和便捷的情景英语交流环境。在以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得不到语言锻炼,一味的“哑巴式”学习方式,不仅模糊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的终极目的,而且使英语学习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景是学习者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一位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集合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影像视频等元素,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触、感等各感官,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景,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学生不仅可以和多媒体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身临其境地体会真实的英语情景交流;视频资料生动展示的英美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尚资讯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飞过地域航线、踏上金色舞台,多媒体教学使语言赋予生命,充满色彩,生动跳跃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多媒体教学正是将枯燥的学习材料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英语“教”与“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其内在潜能。其次,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全球几千万台计算机,信息资源广阔,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最后,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课堂,扩充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轻松、自由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学模式,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广泛讨论,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及对策

2.1 过分依赖网络课堂,忽略面授优势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多媒体教学的客观特点,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则完全依赖课件授课,不科学的增加知识涵盖量,50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课件展示,教师变身为“放映员”,学生变成“观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放映速度来走马观花甚至囫囵吞枣,50分钟放映结束,所有信息也随屏幕的关闭而消散。

对策:教师首先要明确多媒体网络是辅助教学手段,并非完全取代教师地位。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其思维强度和节奏,合理安排课件内容,并配合传统面授突出主题,强调重点,使学生有思考、接受和消化的时间。最后,多媒体教学要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并与传统面授教学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真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2.2 过分追求形式,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刺激。在具体实践中,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完美,掺入大量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文件,使课件过于花哨,华而不实,冲淡课堂主题,分散学生注意力。

对策:教师要精挑细选网络材料信息,做到课件重点清晰,主次分明,内容简洁得当,装饰得体,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新教学手段带来的新鲜愉悦。

2.3 缺乏师生情感交流

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青睐,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使用的是机器,但面对的却是充满情感的学生。课件的滥用会使教师有种牵着鼻子走的紧迫感,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很多教师兢兢业业的备课,制作完美的课件,本以为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发现彼此有种孤立感,很难配合,尤其像英语这种语言类课程,更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增强感情,达到教授与接受的和谐。

对策:教师的课堂魅力是任何课件都不能替代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有效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结合经验与实际,适当调整教学程序,要以扎实的基础,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抓住学生的心,感染学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4 多媒体网络自身问题

很多大学都建立了校园网、网络课堂、网络语音教室等硬环境,但多媒体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电脑死机,中毒,录音和放音功能失灵,网络升级导致系统问题等,这些都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影响教师和学生情绪。

对策:从学校角度来讲,配备专人定期维护电脑,实行网络教室责任制,可避免一些人为破坏;增派技术人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故障。从教师角度来讲,增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故障处理技巧;做好资料备份,防止故障引起的丢失或破坏。从学生角度来讲,要爱护网络教室的各项资源配置。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使之更好的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个新式教学工具,扬长避短,总结经验,让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这朵奇葩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08).

[2] 李荫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网络语体;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66-01

一、网络流行语言语体的产生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语言既是言语体系官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主体为了让个人能够运用这一官能而采用的必要规约的总格。总的来说,言语体系形式多样,规则无定,它既属于个人的范畴,又属于社会的范畴。而网络语言作为广义语言的一种,自然是产生于人们必要的交际,而语言的交际性也是语言产生的根本属性。

网络流行语言语体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个人电脑的普遍使用,为流行语的传播创造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这是以往的报刊、广播甚至电视等传媒手段都无法比拟的。而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流通的无限性,也为流行语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追求时尚的心理原因推动的。在现在的社会中,“追求时尚”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标志,而是渗透到各个年龄层。网络新兴表达方式别具一格,自然受到人们追捧。

二、社会影响

就网络流行语体的影响范围来说,从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在社会环境中影响到的只是网络空间的一部分人或由他们所延伸的区域,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并不大。起码像调查到的社会人群(30-50岁阶段)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流行语。而从主流传媒诸如报刊、广播、电视中,我们能看得到的网络流行语体也很少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但是人们却没有想到文化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即使只是对特定的人群(如18—30这些在网络上活跃的年轻人),这种语体对于他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从网络语体的利弊来看——如果一定要分个利弊的话,“利”肯定是丰富了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让网络人群的交流更加个性化,表达更加充分,也让人们的语言研究多了一些另类的内容,此外,由于网络语言特有的趣味性,这也增加了很多活泼的元素。网络新语体反映了一种叛逆思想,是一种被压抑心理的释放。每一种新语体诞生之初,往往掺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嘲讽、些许戏谑、些许叛逆,而这些成分更容易激发年轻一族的从众心理。

“弊”就是容易造成网络语言交际的失败,因为毕竟能够明白这些的人是少数,尤其是“校内体”,另外,“咆哮体”中“有木有”这类故意用别字的现象还是会对语言学习也会有一定误导的。

三、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

新语体的层出不穷体现了使用者很强的创新意识。语言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汉语的研究和传播增加了更多的语料,丰富了汉语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汉语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前景

网络流行语言语体在未来的发展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它的规范问题。网络对语言生活无论如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造成了汉语的歪曲。未来维护汉语的纯正性,对网络流行语体就必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范,虽然不要求像政治术语一样,但是需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使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有专家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阻碍,必须防微杜渐,另外也有专家指出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正性迫在眉睫。

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提倡对之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强调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应该是有层次的。各个网站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引导网络语言的正常发展,对一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现象要制止。在保留那些简约的、富有创意的、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的同时,不应忽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之处和负面影响,而应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并引导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汉语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体将呈现出更加纷呈的面貌。新的词语、表达形式会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日益推广与普及,必将带来新一种语体语言的繁荣兴旺,其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因此,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语料,也是为汉语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2]刘海燕.网络语言[m].2002.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9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媒体。网络语言是伴随互联网诞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并逐渐渗透到传统媒介之中。“传播语言学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问题,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传播的关系,考察语言的传播功能以及语言特性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变化规律。”从传播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在报纸上传播一方面促使报纸语言灵活运用,使其更加开放;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破环汉语纯洁性,造成汉语污染等。

例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10年11月10日)

例2:丝逆袭矮丑富(《楚天都市报》新闻标题,2012年7月28日)

自“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越来越多网络语言相继出现在各类报刊重要版面上,而“丝”一词在报刊上的频繁使用更是引发不小争论,广大群众纷纷对此发表看法。

报刊对于网络语言的吸纳极大程度上代表了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语言的渗透。“网络语言的实质不是黑话,对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规范要求。针对报刊、广播、电视受众的不同,应有不同的规范标准。”不同传播媒介对所使用网络语言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题组以此为契机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考察市民对于报刊使用网络语言的具体看法。在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关报刊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我们结合专业特色对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市民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汉口、武昌、汉阳的商业区、居民区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回收率达89.67%。

调查对象男女均衡,来自各个领域,涵盖各文化程度,涉及各年龄阶段。因为网络语言使用人群主要为青年人,所以此次调查对象以青年人为主。据统计,18―39岁的青年所占比例为63.38%。

(图表一)

一、武汉市民对报纸语言的基本认知

(一)对传统报纸语言的印象。

在538名调查对象中,认为传统报纸语言规范、严谨的市民有391人,所占比例最大;认为传统报纸语言生动、活泼的市民有101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尽管传统报纸语言在网络时代潮流中发生着改变,武汉市民仍然认为传统媒体语言最大特色是严谨和规范,不仅如此,还应朝严谨和规范方向继续发展。据调查,市民认为报纸使用网络语言并不意味不规范,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网络语言以及使用什么网络语言;报纸如果滥用网络语言必导致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这会对教育、文化、社会用语用字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关注度。

市民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关注度体现在两方面:是否注意到报纸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是否留意网络语言一般出现在报纸什么版面。

在被调查的武汉市民中,80.11%注意到了报纸使用常见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图表二)

经调查,我们发现市民注意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所用网络语言较为新潮和时尚,如淘宝体“亲,xxx”;二是传统报纸倾向使用常见的网络语言,如“给力”。因此,大部分市民能够比较敏锐感知传统媒体语言的改变。

市民不仅注意到传统报纸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而且关注到网络语言被运用到报纸各版面上,包括:政治、民生、体育、娱乐、副刊或其他版面。调查结果显示,76.77%的市民关注到网络语言出现在娱乐版面上,只有4.09%的市民关注到网络语言出现在政治版面上。市民普遍认为:新闻性质影响语言风格,政治新闻比较严肃,较少运用新颖、及时、活泼的网络语言;娱乐新闻较为活泼,更加倾向运用时尚的网络语言。

二、市民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基本态度

经调查,我们发现:市民面对同一题材新闻报道时,更容易被含有网络语言的新闻标题所吸引;大部分市民认为传统媒体语言和网络语言的融合有利有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负面网络语言在报刊上使用这一现象,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持反对态度,部分市民虽然支持,但明确提出需要节制,不能滥用。

(一)标题吸引度与网络语言关系。

例3:“奇葩博物馆”关闭整顿(《武汉晚报》新闻标题,2013年7月20日)

例4:冀州冀宝斋摘牌闭关整顿(《南京日报》新闻标题,2013年7月15日)

例(3)、(4)均报道河北冀州冀宝斋博物馆因雷人做法而被勒令关闭整顿这件事。两个标题最大不同为例(3)使用网络新词“奇葩”,“奇葩”意为“奇怪的”,此处抽象概括了博物馆雷人做法,扩大读者想象空间。调查结果显示,82.34%的市民认为例(3)更有吸引力,纷纷表示,此处“奇葩”一词虽带有贬义色彩,却把博物馆做法概括得恰到好处。

“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选择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进行表达时,在话语选择上有了更大空间。”使传统媒体语言更加灵活,新颖、丰富、新鲜,从而凸显标题亮点,吸引市民眼球。

(二)对传统报纸语言与网络语言融合的态度。

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运用确实可以吸引眼球,但对于网络语言和报纸语言融合的看法,大多数市民认为其有利亦有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图表三)

如图表三所示,66.73%的市民认为报纸语言和网络语言的融合有利有弊;8.55%的市民认为其融合使传统媒体语言失去本身特质,污染语言文字,只有弊处。经采访,众市民表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带有贬义色彩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使用。

(三)对传统报纸使用贬义色彩网络语言的态度。

例5:《爱在春天》完爆一切大妈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直就是各种苦逼剧情与烂台词的大杂烩,你能从这部剧中看到n多似曾相识的桥段。(《武汉晚报》,2013年6月30日)

例(5)中“苦逼”一词为“痛苦”之意,在该语境下使用旨在体现剧情恶俗,带有一定贬义色彩。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于该语境中该词语的使用持有不同的态度。

(图表四)

如图表四所示,33.83%的市民认为“苦逼”一词较为低俗,出现在报纸上非常不雅,造成负面影响;33.27%的市民认为此处使用网络新词“苦逼”是顺应潮流、亲民的表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不能接受这类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使用,非常抗拒这一做法。

对于一直存在争议的“丝”一词,我们也进行了基本调查。“丝”一词原义与男性生殖器官有一定关系,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词语,如今通过网络传播产生新义,多为调侃和戏谑意味。47.96%的市民表示支持这一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使用,但明确需要节制;13.01%的武汉市民明确反对“丝”类网络语言的使用。市民纷纷表示:若报纸能够合理、恰当运用这类网络语言,市民表示可以理解;若报纸滥用或只是为博取噱头,市民表示不支持。

三、形成不同市民态度的原因

统计,46.84%的武汉市民赞成报纸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其中86.90%的市民认为报纸应该在适当范围内使用网络语言。市民赞成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络语言生动活泼,接地气,形式多样,多见戏谑、调侃意味,报纸使用网络语言使其词义更加丰富,运用更加灵活。丰富的词义和灵活地运用能使传统报纸语言具有动态感。传统媒体运用网络语言凸显主观态度,从而使其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

第二,使用网络语言会使传统媒体语言更具时尚感。新闻报道来源于时事,传统媒体必定极力关注当下热点问题。若纯然用传统媒体语言报道热点事物,难免会使其报道失去原有意味。时代在进步,市民关注焦点也在转移,传统报纸使用网络语言是其紧跟时代潮流的表现。

第三,有助于传统媒体语言突破自身限制,得到新发展。“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渗透有其必然性,比如由网络时代新事物产生而引发的语言革新。传统媒体不应该固步自封、圈地为牢,而应该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这有利于传统媒体突破自身的限制,得以长远发展。

12.83%的市民反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市民反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网络语言负面色彩浓重,不登大雅之堂,污染汉语纯洁性,比如“丝”指男性生殖器官,“木耳”比喻女性女性生殖器官。随着网络的传播产生了新义,但本身含有不雅成分,表达不含蓄,对描写对象含有轻视、嘲讽意味。这种偏向侮辱性的网络语言不应该成为国民审美主流,而偏偏某些传统媒体滥用这类网络语言,做噱头,抓眼球。

第二,使用网络语言会使报刊语言不严谨、不规范。传统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对教育、文化、社会用语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主流媒体在社会用语用字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使其语言更加规范,为其他媒体做良好示范。网络语言具有即时性、模糊性等特点,传统报纸语言使用更新较快的网络语言会显得不严谨、不规范。

第三,使用网络语言会给不懂该类语言读者造成阅读障碍。“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规范是为了更好地交际。交际到位的程度――交际值或者交际度应该是衡量规范的基本标准。”[5]94传统报纸运用网络语言需考量市民对于此做法接受程度,而部分市民表示报纸使用网络语言会造成阅读障碍。

四、对策与建议

据统计,76.39%的市民认为报纸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需要规范,我们结合市民意见将规范建议总结为以下三点,旨实现良好的语言规划。“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

(图表五)

(一)引导传统媒体语言科学看待网络语言。

71.78%的市民认为应该引导传统媒体科学地看待网络语言,全面审视网络语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语言规划的科学性原则包括求实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可行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语言规划也应该具有动态性特点。一方面,使用网络语言的新闻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负面网络语言不登大雅之堂,不规范。引导传统媒体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善用网络语言,不仅使传统媒体语言突破自身瓶颈,得以创新,使其语言更有活力;而且会纯洁汉语、发展汉语,形成良好社会用语用字环境

(二)向传统媒体提供市民对报纸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58.88%的市民认为有必要向传统媒体提供市民对报纸使用语言的看法。据了解,部分市民认为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使用会造成阅读障碍,这对传统媒体语言的发展存在隐性威胁。传统媒体语言和市民脱节会使传统媒体失去阅读群,而了解大众口味会使其良性发展。因此市民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目前存在争议的“丝”等负面词语的使用,大部分市民表示支持其使用,但应节制。报纸还应积极去调查市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理解情况,便于更合理利用网络语言。

(三)颁布相关规定,要求传统媒体慎用网络语言。

43.07%的市民认为有必要颁布相关规定,要求传统媒体慎用网络语言。制定语言规划也应该坚持政策性原则。大部分市民对于网络语言在报纸上的运用都秉着支持态度,但需要节制。若滥用网络语言,不注意规范和严谨,会对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抑制传统媒体滥用网络语言的最佳方法就是颁布相关规定,要求传统媒体慎用网络语言。这样才会利于社会用语用字大环境的良好发展,有利于语言本身活力。

参考文献:

[1]索燕华,纪秀生.传播语言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3]王濂.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新闻记者,2004(10).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商务印书出版社,2004.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外来词;构架;网络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094 — 03

一、外来词构架下的网络流行语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1〕本族语言的词汇叫本族语词汇,而外来词是区别于本族语的。经汉化过程,其他民族的词汇为汉语所吸收,继而演变为外来词,最终成为汉语词汇,为语言本身带来活力。随着语言文化的交流碰撞,外来词与日俱增,开始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因其便捷开放等特点,更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许多受到外来词影响的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普遍流行于网络社会中,为大多数网民所接受并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它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特指网络论坛、聊天室里“即时性”很强的、对话式的话语,是最活跃、引人注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网络语言。

外来词构架下的网络流行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语言,而是兼具外来词与汉语网络流行语两者特性。一方面,它具外来词特征。在构词上,必须由外来词组成,它是外来词的一部分,是指那些在汉化过程中,演变为网络流行语,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的外来词。另一方面,在范畴上,它隶属于网络流行语。“外来词构架下”,即“由外来词组成”,是对“网络流行语”的修饰与界定。由此,外来网络流行语,很好地融外来词与网络流行语于一体,极具特性,并不包括“有木有”、“蛋定”、“伤不起”等不受外来词影响的网络流行语。

二、外来词影响下的网络流行语生成方式

(一)音译词

外来词构架下的网络流行语受外来语的影响,有多种生成方式,其一是音译,因为外来语种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英语音译和其它语言音译两类。近年来,网民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学习热情高涨,英语词汇逐渐走进生活,这为音译外来词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依据英语词汇发音,汉化成音近的中文或缩写字母或数字,如切克闹(check it out的音译);cu(取自see you);88(指代bye-bye),这是网络流行语对英语的基本吸收方式。另外,还有一些音译词取材于日本、韩国等,如“纳尼”是日文中“什么”的音译,“思密达”取自韩语。采用音译方法吸收外语词,是最便捷的语言借用方式,是汉语借用外来词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音译方式与网络流行语遵循的“省力原则”一脉相承,体现了构词的简化性。

(二)音义兼译词

既吸收了外语词的音,又采用了其义。网民在音译外语词同时,注重汉字的表意功能,以增强外来词的本土色彩。如网络流行语“酷”:一方面是英文“cool”的汉语译音;另一方面,其词义“潇洒中带点冷漠”与“冷”的英文本义相关。其他“晒”、“败”、“秀”、“猫”等均属音义兼译外来网络语言。这一吸收过程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字的碰撞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字体系的融会贯通。

(三)字母词

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2〕字母词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占了较大比重,主要有纯英文字母词以及英汉结合字母词两类。(1)纯英文字母词:直接借用英文的字母缩略词,构成外来网络流行语。例如:

pk——player killing

bmw——big mouth woman

ft——faint

还有:btw、afk、bbl等。(2)英汉结合字母词:由口语化的汉语词汇与英语字母组合而成,如:“i服了u”、“做人不要太cnn”等。这类词在网络上十分流行,上网的大都是年轻人,使用字母词既能卖弄个人的英语学习,又起到了方便交流的作用。

(四)直接套用外语词

一些网络流行语直接使用外语词汇,并在形、义上与外语词统一,主要来源是英语和日语。(1)直接使用英语词:借用英语词汇的音、形、义,演变为外来网络流行语。例如:“oh my lady gaga”源于美剧ugly betty(丑女贝蒂),网络使用时取其原意,用于表达吃惊之感。(2)直接使用日语词:这些外来词直接借助于日本动漫、电影等走红于网络,汉语将其重新借回,取形义并按汉语读音,衍变为网络流行语。“卖萌”的“萌”是从日语中借来的,日本动漫爱好者用“萌”形容喜好的事物,尤其是动漫中的美少女。进入汉语后,“萌”有了可爱、性感、讨人喜欢的新义项。“萌”仅仅是借用了日本动画人物名的外壳,其内容仍是中国固有成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艸部》,“萌,艸芽也。”类似的日语借词“正太”、“御姐”、“雷到”、“暴走”等均取自日语中的汉字。

(五)中英混搭词

借用英语词汇后,外加口语化的汉语语素,形成外来网络流行语。例如“hold住”、“你太out了”、“江南style”等。以“你太out 了”这一网络流行语为例:单词“out”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出外,在外”,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out”在整个词组当中承担形容词的功能,作为句子的谓语成分。以上这些词语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融合交流,而网络这一平台让融合更加频繁,许多中英混搭网络流行语与日俱增。

(六)借用外语语法创新词

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吸收外来词过程中,不仅对词汇加以选择性吸收,而且批判继承外语的语法结构。例如“ungelivable”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对英语构词方式的模仿:首先以“给力”拼音为基础,将其变形为geli,作为词根;其次模仿英语单词的构词方式,即前缀 词根 后缀,在词根的后方加上形容词后缀-able,表示有能力做某事,再在词根的前方加上前缀un-,表示“不”的意思,从而完成整个词的创造性模仿,并结合汉语和英语意思表示不给力,或者不精彩。〔3〕另外,“……的说”(来自日语语法“……と言います”),表示认为、觉得;“ing”是英语进行时后缀,网上常用它做中文后缀,表示自己正在做某事或表达一种感情,如“游戏ing”、“开心ing”等。

三、外来网络流行语分类方法

(一)语音法

语音是人对文字在听觉上的最直观感受,由外来词组成的网络流行语经过网民再发展之后,在语音上显现独有特点。(1)谐音词。是指通过谐音手段,赋予词语新义。外来网络流行语通常直接将外语词的发音通过谐音方式转化为现代汉语,从而恰当地表现网民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往的谐音词在词义上与原外语词是相同的,比如“沙发”一词就是谐音于sofa而来,两者所表达的事物是同一个;然而谐音外来网络流行语有其特殊性:即在谐音的同时也赋予新含义。如“not at all”的中文音译词“闹太套”,由于歌手黄晓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得名。该谐音词恰当地表达了“你要闹哪样”的意思,两者配合默契,在短时间内流行开来,然而“你要闹哪样”与not at all的本意“没关系”截然不同。(2)缩音词。即对于双音节词组,取前字声部和后字韵部,合发一个音。这是在一些方言地区的用法,而由外来词组成的网络流行语也显现这种特性。如“netigan”,是由英语单词“netizen(网民)”和“hooligan(流氓、混混)”组合而成,由前词词首与后词词尾拼合形成。这类词大多是人们为了方便简洁、便于流传而创造形成的。(3)借音词。是指所用的汉字原本就存在,词义也不变,只是将外语词的读音借过来,但借音也不是随便借的,所借的音在外语语境下的意思与对应的汉字字义基本相同。如kuso,日语“粪”的发音,在日文中作“可恶”之意,与汉语“可恶”意思相同。而“kuso”这一读音比“kewu”更能表达感情,因此在书面语上的“可恶”用到口语中就读成了kuso。书面上的字并不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们交际用语中的发音。

(二)来源法

网络流行语受外来词影响很大,那么产生这些外来词的渠道有哪些呢?(1)外语日常用语。英语是国人的第一外语,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日语、韩语、法语等第二外语。这些外语日常用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其演变来的网络流行语更易被人们接受,传播范围更广。(2)各国电视剧、流行歌曲、动漫词汇。由于文化交流,很多外语词汇通过电视剧、动漫等形式传入中国网络,对网络流行语产生较大影响。如“和我结下契约成为〇〇吧!”这句话来于《魔法少女小圆》中丘比的台词“僕と契約して、魔法少女になってよ”。通过时新的传播媒介,年轻人将外来的流行元素转化为汉语表达方式,成为外来词构架下的新词。(3)各种网络游戏用语。网络游戏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大部分,较多网络流行语是通过游戏产生的。如“pk”,现在流传较广的是player killing,源于mud,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由于技术限制,国内玩家所玩的大部分游戏由外国开发,其中的台词、对话、操作指南等都是外语,促进外来网络流行语的诞生。

四、易成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外来词特性

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并非全盘照收,而是有选择、创新性地化为己用。通过对外来网络流行语分析, 总结出易成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外来词在以下三方面具明显特性:

(一)时代感强

从时代背景分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外来词易成为汉语网络流行语。也就是说,那些脱胎于社会热点事件,与特定的社会氛围相衬,能准确表达社会心理需求的外来词易受网民追捧。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密切,社会环境及其关系、现象都会在语言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对语言产生根本性影响。当一项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在人群中被广泛传播时,事件所承载的信息(包括词汇)便相应地流行开来。这类外来语可称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词汇”,通过迎合社会发展博得网民的宠爱。例如“hold住”一词,一方面借助热点娱乐节目,瞬间吸引观众眼球,深入受众思想,成为日常用语;另一方面,与特定社会氛围、社会心理相符,传达一种坚持、从容应对的心理状态,给人向上的正能量。

(二)英日韩热

从文化交流来看,源于英语、日语、韩语的外来词备受青睐。外来词是语言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汉语有选择、有侧重地吸收外国先进因素。在网络平台上,汉语主要与英语、日语、韩语产生交集,并添加融合成新的具文化交流意义的汉语网络流行语。(1)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使用英语系语言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交流愈加密切,我们学习它并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在高频使用中,网络上诞生许多英语词汇汉化而来的外来词,如“酷”、“闹太套”等。(2)汉语与日语的交集主要体现在日本动漫上,凭借剧情的创意和趣味性,日本动漫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为日语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土壤。(3)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重播韩国家庭剧《爱情是什么》并引起轰动性效应至今,韩国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并逐渐形成韩流,在国内也相应形成一股韩语热。“思密达”、“欧巴”等在网络平台中被中国网民广泛使用。

(三)去声收尾

从语言自身属性分析,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多以去声(第四声)收尾。(1)去声字的听觉冲击力。去声调值为51,调值明显下降(由最高音降到最低音,5度降到1度),频率间隔先大后小。〔4〕根据人体对语音的感知分析,频率间隔越高,越容易对听觉造成冲击,人体对此感知性也就越强,因此传入的外来词中以去声(第四声)收尾的越易被捕捉。(2)去声字与情感表达相关。以去声字作结的外来词易被选为汉语网络流行语,是由去声调类与情感表达的相关性决定的。语言是思想感情的体现,是社会心理的折射。以去声字结尾的去声词读起来响亮、上口,口腔有共振效果;全降的调子,起伏、变化较大,可以更好地让情感得以申发。例如“××控”,出自日语“コン(c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事物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冠在“控”字之前。这是强调某一类情绪的典型词,这类去声词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群众的心理情感。

五、外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变化情况

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统计数据,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外来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及其发展变化。数据结果显示:46.75%的被调查者表示外来网络流行语对语言和社会影响利弊相当,25.97%认为两者不存在利弊关系,15.58%赞同利大于弊,仅有11.69%认为外来网络流行语弊处愈大。同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乐于接受外来网络流行语,它是一种特定的网络文化,喜欢并且支持。

外来网络流行语是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5〕。如“微博”一词,是伴随着新的网络交际互动平台的更新而出现的。此前的“博客”是基于网络平台“blog”的谐音而为广大网民所熟知,而“微博”就是“缩小版的博客”的意思,这很好地体现了新词的出现与社会变迁的同步关系。

经过选择、分析、判断等过程,外来词被中国网民接受使用,并入驻于网络环境,成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成员。外来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文化现象,其在使用过程中却是有利有弊。

一方面,外来词构架下的网络流行语具明显优势,表现在:(1)具创新性,丰富汉语词汇量。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音译形式有较大增长,同时意译形式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与外来词的引进密切相关。汉语词汇“奥林匹克”、“沙发”、“克隆”等均是音译而来,音译词在国内历史悠久,具较大的发展前景。(2)精辟简洁,满足当前交际需要。字母词的使用为网络交流提供了诸多便捷,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提高了沟通效率。(3)与时俱进,体现文化沟通交流。基于社会事件类网络流行语是普通民众言论的自由表达。例如“江南style”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对社会环境的忧虑:韩国高层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引起了有良知的网民的关注。另一方面,不少学者也对此产生忧虑:外来语介入汉语,破坏了我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担心网络环境中无处不洋文的现象会使当代青年被外族文化所俘虏,丢掉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时,被调查者表示应加强语音规范,外来词的引入对汉语传统的发音吐字产生影响。如“切克闹”音译自“check it out”,在发音时,网友弱化“切”、“克”、“闹”三字的调值,而是以对应英语词汇的发音为标准,在发音时,汉字的声调被弱化。此现象对汉语语音产生较大影响,需引起重视。

然而,“一种纯而又纯的语言必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语言,必然导致使用社群的狭窄甚至萎缩。”〔6〕“网络的实质是扩大交际,网络语言的实质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规范。”〔7〕如果我们不想落后于世界,就必须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对待外来网络流行语。外来词之所以在网络中流传是因为内含优秀因子,如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日语是典型的外向型语言,具较强的语言吸收能力,日本民族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为借鉴: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akb48、博客、gr8(great)等网8络流行词汇被收入新的高中教科书中,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正太”、“hold住”、“3q”等外来网络流行语已被百度百科收录,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刘涌泉.字母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 牟之渝.从“给力”到“ungelivable”看语言的模因特性〔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07).

〔4〕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 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