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管理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3 17:43:05
实验课程管理篇1
开设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现代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各大高校对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少开设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而且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也不是很完善,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另外,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管理会计的内容如果仅仅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比较细,也比较多,而且只能掌握单个的知识点,不能从整体上掌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来把握所学的内容,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
目前,因为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太重视,所以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相对比较少,从目前的实验教材情况来看,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在为数不多的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中,模拟的实验项目不能成为一个体系,形成一整套的资料,更多的实验项目就像是单独列举的一个一个的例子。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建设,首先必须要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必须要能够融合管理会计的理论与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教材中,要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比较详细地介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应用过程及其在excel中一些应用。另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系统来演示管理会计模型在excel表中运用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还必须创建相应的管理会计模型的模板来训练学生掌握并完成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相关职能。
3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建设
管理会计行使着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中也应该围绕着它的基本职能来安排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了成本形态分析及变动成本法、本量力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存货决策、标准成本、全面预算等几个方面的模拟实验。相对于已有的理论课的学习,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中,在本量利分析中,可增加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销售预测可增加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模型;存货决策中,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扩展,增加存在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与存货陆续入库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在短期经营决策力中,可增加产品的组合决策模型、价格需求弹性模型等内容。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由于管理会计涉及到的计算方法有时比较复杂,因此,还应该促使学生掌握excel工作表的各种功能,能将其应用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去,决策管理会计的实际问题,如,可以进行因素变动的假设分析、结果变动的假设分析等,同时,为以后会计人员能够建立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的模型奠定基础。
4要有完善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
4.1要构建各个实验项目
要根据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个实验项目,从而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模拟的实验项目来巩固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自主参加模拟项目的学习,并探究项目的各项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型的学习。
4.2进行案例教学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变动成本法、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模块的内容,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场景展现管理会计人员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自己的分析,来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并获取一定的技能。
4.3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岗位
实验课程管理篇2
1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内涵
1.1优质实验课的定义按照布鲁姆有效教学理论,可以将优质实验课程做如下定义:遵循实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尝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验教学效用为目标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效用包括3个方面:(1)有效果。指对实验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2)有效率。指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实验教学活动的收益和实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实验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授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2优质实验课程与传统实验课程的区别(1)优质实验课程内容选题新。传统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较为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仅仅为了训练学生某个知识点而构建实验内容;优质实验课程实验立足学科主干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实验内容,既做到锻炼学生能力、塑造学生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实践动力。(2)优质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交叉融合的能力。传统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较多集中在验证性和操作层面,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要求较低;优质实验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较高,注重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塑造和培养,能够使学生开放视野、构建交叉融合的能力[9]。(3)优质实验课程的实验手段与实验方式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实验课程的实验手段和方式一般局限在学科的初级手段和方法,很少进行手段和方式的内部创新和学科跟进;优质实验课程能够不断做到对实验手段和实验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引入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使实验课程及时跟进科研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破传统思维。
2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的标准
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特征和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以及对优质实验课程内涵的分析,在效果、效益、效率等3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择6个二级指标构建经济管理专业优质实验课程的标准。
(1)综合性。经济管理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经济管理类的实验课程设置应该反映本学科的特征。经济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综合技能,因此实验课程设置需要强化综合技能,培育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目的应该具有综合性。
(2)时代性。实验题材在反映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要能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使实验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验内容能够反映现实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看到事件背后隐藏的学科知识和理论。
(3)开放性。实验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和课题教学,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10];实验场地不限于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去进行实验活动;实验课程指导教师既要有校内教师,也需要吸收社会有经验人士和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者。
(4)先进性。实验理念、实验手段和实验设备需要具有先进性。传统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内容十分有限,现有的实验内容也仅仅是简单的模拟和工具软件操作层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困于传统思维的限制,有限的实验项目和内容集中在相关业务层面的模拟和仿真。优质的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能够借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验内容和体系,实验项目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实验的教学软件应该能够跟上时代要求和学科发展要求。
(5)实用性。实用性要求实验体系、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要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经济,而不是仅仅为了实验本身而实验,传统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由于实验题材有限的限制,很多实验项目的设计无法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在实用性不足。
(6)设计性。设计性主要考察实验课程的层次,以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塑造等方面作为衡量点[11]。在充分考虑效果、效率以及效益的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以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交通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评价情况。“”代表最高评价。4八步循环法优质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优质实验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里把建设具体步骤归纳为如下的“八步循环建设周期”(见图1),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用。第一步,目标。认真分析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从而确定实验课程的建设目标[12]。第二步,方案。认真分析该实验课程面向的学生特点,对照社会需求寻找差距,提供灵活的实验方案,最终确定实验课程的建设方案。第三步,装备。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硬件设备和实验软件进行购置和更新,并同时培训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术。第四步,大纲。结合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完善和改进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第五步,教法。结合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研究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六步,较标。结合优质实验课堂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第七步,评价。观摩和交流优质实验课堂教学,分析教学效用,对照优质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做课程建设的自我评价。第八步:反思。如果没有达到优质实验课程的标准,则继续转第一步。
3结束语
实验课程管理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45-04
1“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
该课程目前的开设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普遍只死记若干概念,缺少学习热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了却没有建设实际管理系统的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不具备参与管理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全过程的能力。
目前在社会上,先进的企业与单位已经普遍建设与应用着各种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超出日常事务管理的范围,逐步转向经营管理的控制和决策过程。即使相对落后的企业与单位也都意识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应用计算机技术于管理工作中。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快速深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关注的热点已经不是简单的mis的结构与开发方法,而是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及如何在原来众多系统之上构建上层新系统、关注管理决策的精细化、人性化与准确化。这些要求我们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有更清晰地认识与更准确的把握,都要求对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所变革。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涉及内容太多,层次相差太大,不同行业的应用与系统彼此存在差异,使得教师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不容易,学生学习自然更加感到困难。
以上问题的产生与实践环节设计有很大关系,人们的认识一般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尤其是管理的经验,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普遍感到抽象,难以联系实际主动地学习,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争取让学生身入其景,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做”实现真正的明白。
2对“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要求
不同学校开设“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情况差异很大。许多条件好的学校有专门的erp实验室,可以开设关于erp系统的实验。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对于企业而言是比较高级的mis应用系统。但是,erp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许多都只停留在人力资源、销售管理、物流管理等少数子系统的应用上,全面投入使用的成功经验不多。erp的全面应用要求实现企业业务重组,在我国实施过程不够理想,另外,目前erp系统还面临扩展困难的问题,使得erp的前途更加让人担心。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商业与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关联也较少。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关于erp的教学固然不可少,但是如果只限于erp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由于erp系统内容多、子系统间关系紧密,学生无法独立进行完整的erp系统设计的实验,目前开展的实验多为erp认识性的实验,有些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流程去操作,这对于学习企业管理过程是有意义的;有些实验要求学生在系统中扮演某个角色进行操作,例如扮演销售员、计划员等,也能激发学生某种学习兴趣。但是这些内容是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内容,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再由于学生对于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完全不了解、没有一点感性经验,完成实验的难度很大,对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而言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有些学校利用网络实验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开设关于网页设计的实验。网页设计是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内容,但也不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体内容。
有些学校采取案例教学法,以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系统设计的实验为全部目标。这种安排过于偏重理工、偏重软件开发,由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不够强,使得在程序设计方面耗费过多精力,忽视了web-mis、erp、dss 等新内容,也不能为全面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服务,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许多学校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中还表现出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忽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倾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当对“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应当提出如下要求。
1) 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与功能、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与一般设计方法、某些典型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知识等。
2) 实地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具体实现是重要的,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仅仅是看看管理信息的模样、使用一下现成的系统是不够的,只有亲手做一个出来,才能真正弄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但是,决不能将之变成代码设计课程,不能让学生将精力全部陷进程序设计的泥潭里去。
3) 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各种行业,内容多,关系复杂,其课程实验要抓住其核心与公共的部分,要围绕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这一主题展开。
4) 实验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主题鲜明,易于实现,要在有限学时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实验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利用所设计的部件库最小系统、rose及erp实验室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3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设计
我们为该课程准备了10组实验,每组实验上机学时数为2学时,要求学生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可以根据学生先期学习情况与学生基础情况灵活组织。
1) 实验一: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建立的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基于vfp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建立项目、建立数据表、设计与建立菜单、连编系统的方法。学习打印格式文件建立与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分析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与建立工资系统的数据库与数据表。根据不同需要建立数据维护、查询与打印工资表程序模块。建立打印格式文件并在程序中调用。正确设计菜单,完成系统连编。运行系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构成,了解自己所建系统所实现的功能。
2) 实验二:具有多表操作及使用代码、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等特性的系统的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建立具有多表操作、能够使用代码、具有数据完整性控制与安全性控制等特性的系统设计的方法。深入理解进行数据参照完整性与域完整性控制、在管理中使用代码、向用户提供具有安全性保护、控制文本、图形等特殊字段的显示界面、计算派生数据的值并自动录入等的意义,认识这些内容是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基本性能。了解关于上述问题的简单易操作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在不同调用中使用代码表,建立至少1个代码表并在程序中应用、保证录入数据只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存入、根据登录人的权限提供视图与功能、自动计算并录入派生数据的值、在使用部件时控制备注字段与图形字段显示空间。观察部件库中各个部件的界面与功能和性能特点,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界面的设计需求及对性能的一般要求。
如果在数据库课程中已经进行了以上实验,可以不再开设上述两个实验。
3) 实验三:rose使用入门。
实验目的:学习uml模型的内容、意义,学习利用rose绘制uml模型图的方法,重点掌握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部署图的画法及其意义。
实验内容:结合党务管理系统实例绘制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部署图。弄清每种图的意义。了解每种图的设计界面、具有的图形元素及其意义。
4) 实验四:利用rose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实验目的:深入掌握利用uml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对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了解其结构与模块构成,包括所涉及的数据的结构;了解有关模块的功能,分析设计各模块的原因与需求;利用rose绘制用例图、类图,根据对各部门工资员操作要求绘制时序图,绘制工资计算过程的活动图。提倡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通过分析与绘图,深入需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传统结构化设计方法,弄清需求分析一般步骤及面向结构与面向对象的两种分析方法。
5) 实验五:代码表的设计与具有数据转换功能的应用系统的设计。
实验目的:深入了解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代码的意义与代码表设计方法,了解进行数据转换的意义,学习导入、导出(包括以html或xml格式导出)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在实验二的操作基础上改变数据表的结构,讨论如学生表中的学号、社会人员身份证号、多种商品表的商品代码等编制方法与意义,建立简单的三种以上代码表,利用部件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查询、统计等操作,了解代码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意义与常见设计需求。利用部件设计字典表,建立具有中英变换及其他逻辑异构结构系统数据变换功能的应用系统,实现不同文件结构与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6) 实验六:建立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目的:根据需求分析的内容并利用部件库建立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中有关类图,在vfp环境下建立工资表、退休职工工资表、工资历史库、有关代码表、有关政策数据计算表(基本工资、职务工资、退休工资、劳保、福利、计税、公积金等计算表),利用部件搭建全系统。要求能对不同人员控制操作权限、能按各政策表计算或核对工资数据、能审核实发工资,能完成当前转历史操作,能对历史库进行查询,并按简单线性模型绘制工资构成曲线并进行预测分析。
7) 实验七:具有业务工作流系统的实现。
实验目的:了解工作流的意义,学习工作流系统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部件设计一个简单的办公收发文系统,通过设计与实现了解目录树控件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实现记录级与字段级的权限控制,了解什么是工作流及具有工作流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要求首先建立收发文数据库与工作流表,利用部件建立收文、发文、阅文、撰稿、审核、签发、归档、转办、回复等模块及工作流任务安排程序,设计根据工作流安排定义目录树并控制工作过程的系统。
8) 实验八:erp模拟系统演练。
实验目的:了解erp系统构成及其基本原理与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实验内容:利用erp模拟系统了解系统初始化、进销存、应收应付账款、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构成与基本操作。通过实验了解一般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详细了解进销存系统的初始化、进销存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进销存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初始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内容。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使用部件实际搭建单机版的erp系统原型,更深入地了解erp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9) 实验九:管理信息系统测试与维护。
实验目的: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教师提供不完全的仓库管理、商店管理、学生科管理、酒店管理等系统,学生通过对系统的简单介绍,并实际运行系统,分析系统结构,首先利用黑盒法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测试并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对某些问题教师提供具体程序,要求学生绘制判定树与判定表,或采用白盒法找出需要修改的内容,加以更正处理。
10) 实验十:电子商务系统模拟。
实验目的:利用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
实验目的: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流程。
实验内容:了解b2c(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系统)、b2b(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c2c(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系统)基本构成。对一个开展b2c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模拟b2b电子交易、b2c电子交易、c2c网上交易等交易操作过程,深入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流程和相关处理过程。
4结束语
我们按照以上设计组织了二届教学,涉及普招正规本科与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均取得满意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对该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加深。本设计任务量较重,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做好实验准备;课后认真总结,如果未能在课上完成全部任务,应当继续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实验任务。
参考文献
[1] 程学先等.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朝乐门等. 浅谈高校erp实验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6,(3).
[3] 程学先等. 认识部件的第一次实验:利用部件库建立一个基于单机的管理系统[eb].科学网程学先博客. /blog/user_content.aspx?id=4273.2007.7
[4] 程学先等. 认识部件实验二:数据完整性控制及其他特性的实现[eb]. 科学网程学先博客. /blog/user_content.aspx?id=4295.2007.7
作者简介
程学先,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
实验课程管理篇4
1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实验教师不仅是一个生物实验的准备员、管理员,而且是一个实验的研究员和新实验的开发者;要求实验教师要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内容,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的新设备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实验管理水平,在工作之余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还要积极参加学科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虚心向专家学习,努力探索实验室管理规律,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验教学服务。
2 科学管理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
2.1 强化实验室日常工作
2.1.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每学期期初,根据各年段的实验进度表制订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防止分组实验相互碰撞,而打乱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1.2做好准备实验工作
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器材,配置好实验药品。着手培养实验材料或采集、购买实验材料。准备好的每一个实验,我都会事先试做实验,有什么问题及时改正,有什么技巧在上课之前及时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供给任课教师参考。若有些实验可以改进或有不同实验方法,我也尽可能备足实验所需的材料、仪器和药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条件。
2.1.3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在分组实验时进入课堂协助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学生初学显微镜的使用时操作难度大,我就进入课堂和任课教师一道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操作要领。这样就解决了任课教师在分组实验中忙不过来,指导不全面的问题。
2.1.4实验后做好善后工作
每次分组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桌面、水池内整洁,无杂物,桌凳排放整齐,使实验室保持整洁。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后入橱,放置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易使镜头沾污,实验后用擦镜纸擦拭显微镜镜头,用纱布擦试镜座、载物台等,对镜筒下滑或卡死的及时进行维修。
2.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生物网络实验室
我们在传统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校园网络将生物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后建立生物网络实验室。生物网络实验室是集网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教务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为一体的实验管理系统。生物网络实验室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使繁琐的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有序、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二是生物网络实验室上有生物实验课件和课件库,安装模拟实验软件,与现代远程生物实验网站、生物教学网链接;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扩充。三是在生物网络实验室上发布实验指导材料,如实验录像、挂图、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对实验设备和内容有深刻的了解,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方便。
3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3.1 尝试“双微整合”教学模式
“双微整合”教学模式是微机辅助教学(cai)和微型化学实验(m,l)这两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共同使用,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机整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反应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环境污染低等特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或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微机辅助教学实现,帮助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有机整合用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教学通过“双微整合”教学能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微型实验从实验教学方面充实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的“面”;而微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双微整合从根本上充实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
3.2 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然后通过实验和研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去,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实验方法称模拟实验。生物学中的模拟实验大致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
3.2.1计算机模拟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整合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生物实验进行的模拟。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的软件不断涌现,这些模拟软件大多制作精美、情况逼真、富有直观感觉、交互性强。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教学。,学生可在“实验室”中自由地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变性大,可控性强,学生操作时,一旦发生错误计算机将给出警告,学生既可以改正错误也可以在继续错误地操作下去,然后对正确操作的结果和不正确操作引起的后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2模型模拟实验
模型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原理替代的思想或通过小品的形式,借助某种模型实体来模拟一些生物学中的复杂现象。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等的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观点,如制作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解释,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模拟演示实验。模拟实验活动是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开放实验室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实验课程管理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 gis 实验教学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gis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海量数据管理能力。gis的处理对象是地理数据。地理数据除属性和时间特征外,还具有空间位置特征,这是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根本特征。因此,gis除了要处理一般的属性数据外,还要处理相应的空间位置数据和空间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所涉及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旅游景区的位置、旅游道路的信息、客源地的分布等,都属于空间数据。目前gis在旅游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信息的查询。通常游客在选择出游之前首先要查询旅游地的各方面信息。而gis具有的数据采集、组织、管理等功能可以提供旅游地全面的地理区位信息。(2)旅游开发与规划。在旅游开发规划方面,gis主要的应用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地发展条件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旅游环境的空间分析、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配置分析、旅游流量流向分析等。(3)旅游专题制图。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成熟。和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具有地图编辑方便、数据存储与管理方便、表达信息多样、成本低等优点。因此,gis技术应经被用于旅游专题地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设计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gis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处理,掌握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法。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基本功能模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空间信息查询、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内容。
2.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在学生掌握gis基本功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制作某区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景点的可视域分析;确定旅游区的保护范围;为景区周边的宾馆、饭店等设施布局;景点之间最短路径分析。这几个实验都是旅游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涉及到了地图学、旅游规划原理等相关理论背景,并且涵盖了大部分gis空间分析功能。
3.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区景区之间的网络拓扑关系,设计一日游路线;分析某地区的旅游环境,对旅游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对该地区旅游的影响。通过实验,锻炼学生运用gis工具来解决相对较为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实验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注重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兼顾能力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gis实验教学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习阶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
2.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案例,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gis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注重课后训练。实验报告的撰写一般在课后完成,要求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背景、原理、实验目的、数据、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等。其中,实验操作过程要求既有文字,又有截图,力求将其操作过程表达清楚完整,同时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拷贝;实验结果要求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训练、探索创新的能力,
4.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平时成绩 操作技能 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标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等。操作技能主要指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检验实验的完成情况,包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否合理、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图表的表示是否准确完整、是否拷贝等。通过多层次的考核标准,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gis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gis实验教学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理论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案例,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后训练,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建.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初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6).
实验课程管理篇6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 课程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是在学生具备专业课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对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熟悉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依据、原则和流程,了解应用广联达工程量清单整体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处理工程计价问题,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工程造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运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定额计价和运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了进一步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校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意在培养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有效控制的实践技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全
我校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是集中性实训教学,历时1周。由于实验教学集中且学时少,实验教学内容仅涉及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招标投标阶段,也就是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同时,运用广联达gbq4.0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然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应该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包括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一直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所有涉及造价控制内容。具体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五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计算,即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编制;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即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概预算编制与审查,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投标报价;施工索赔与工程价款结算,即竣工结算的编制。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只抽取招投标阶段进行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很明显,学生不能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有全面认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更像是一种片断教学、形式教学,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
2.实验软件及资源落后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在工程管理软件实验室开展,主要运用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gcl8.0和广联达计价软件gbq4.0。工程造价相关依据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2013年建设部推出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13版规范对2008版规范有了较大修改和完善,对清单编制和计价有了更为详细和深化的指导,并对2008版规范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做了详细阐述,新规范的出台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学生在工程管理软件实验室中应用的gcl8.0还在使用2008版规范的计量规则,gbq4.0还在使用2008版的清单库,软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升级,现实状态是用2008版规范实践2013版规范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严重限制。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设计实验内容、下达实验任务、规定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要求一步步完成即可,这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在目前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能最大限度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然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被机械式地灌输实验技能,没有融会贯通真正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不适合目前学生学情。
4.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一般来说,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和上交的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平时表现成绩从学生实验态度和出勤率考量;实验报告成绩则通过实验报告内容的质量给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对学生的真实动手能力给出全面考量,甚至引导学生只要出勤率高、实验报告做得漂亮就能得到高分的错误想法,而忽略实验过程中自身能力培养。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通过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能独立解决工程造价实际问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以上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增加课程学时争取独立开课,教学学时设置为32学时为宜,优化实验内容覆盖工程造价全过程;加大实验室投入,丰富教学资源,更新造价软件;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考核,可针对手算工程量、小组讨论、预算书等内容单独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其亮,韩斌.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
[2]吕恒林,周淑春,吴元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
[3]黄艳琼,梁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
[4]向鹏成,任宏.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3.
实验课程管理篇7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分析;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基本模块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原理、流程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某个子流程如绩效管理。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让学生对相关流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理,比如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面谈的误区、招聘的误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等。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更清楚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
实验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人一机”实验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硬件、软件形成的模拟环境下,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部或某些环节的操作,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关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另一种可称为“人—人”实验形式,基本对应原理模块的实验内容。主要应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各种方案和问卷、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等操作行为,以巩固其基础知识、获得管理技能和能力。其基本形式是把学生分成5—6人的实验组,由实验组操作完成某项任务如面试,最后各组从操作、观察两个角度分析总结操作这个任务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下主要介绍工作分析和员工招聘的实验教学实施内容。
(一)工作分析
开展工作分析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各类工作职务的特征、工作行为的模式和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招聘、职工培训、绩效评价、工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分析实验的具体实施如下:
1.准备阶段
(1)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6~7人为一个工作分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2)确定工作分析导向及其侧重点。要提高工作分析的效果与效率,必须使工作分析有的放矢,即根据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工作分析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工作分析小组应根据各自小组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组织优化、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个目标)及其侧重点。
(3)分工协作。各小组根据工作分析的流程,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表,并相应分配各成员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有关工作分析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内部沟通等工作。
2.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分析的对象,保证样本有一定代表性。各工作分析小组根据其工作分析导向确定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管理、技术、生产等多个岗位)。
(2)确定搜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技术方法。在这里,我们要求各小组运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访谈法或观察法来搜集相关信息。
(3)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各小组依据工作分析调查对象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注意问卷的格式以及内容。
3.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1)职务信息的初步调查。各小组选取校内某一具体岗位(如教师、教学秘书等)进行调查,可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技术方法获取岗位的初步信息。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技术方法的准则与利弊。
(2)信息的整理与分类。将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写出一份工作说明书。在获得了一份初步的工作说明书之后,召集小组成员并对工作说明书进行讨论,说明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之处。
(3)重新返回工作分析调查岗位。通过谈话或现场观察,澄清、明确或进一步充实工作说明书。
4.编制工作说明书
(1)各小组上网查询有关招聘信息(在规定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人才招聘网站内查询),主要涉及教师、行政、后勤等相关的工作岗位,搜集同一类工作岗位的相关职位信息。
(2)编制各管理类岗位的工作描述。首先召集整个调查中所涉及的人员,讨论由工作分析制定的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是否完整、准确。然后讨论、斟酌工作说明书中的每一行、甚至每个词语,由工作分析者记下大家的意见。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确定出一份详细的、准确的工作说明书。
5.总结阶段
在调查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在此次实验中有何收获,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
(二)面试
面试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模拟招聘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模拟招聘前,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招聘会,让其感受招聘会现场的气氛,并对招聘的基本流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模拟招聘的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准备阶段
(1)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6~ 7人为一个招聘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整个团队,组长与成员应一起讨论、筹划整个模拟招聘过程。
(2)准备相关资料。分组完毕后,给学生一至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具体涉及的事宜包括:企业宣讲会材料;招聘广告;拟招聘的职位说明书;面试题目;面试评价表以及个人简历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若出现不明白或不知如何进行下去等问题,教师可予以指导和帮助。
2.实施阶段
(1)布置招聘现场。提供招聘展台所需要的资料,张贴招聘广告。
(2)以三个小组为一个阶段,分别由三个小组的宣讲会主持人上台介绍本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概况与招聘职位状况。宣讲会全部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投递简历。
(3)各企业根据投递简历情况进入面试环节,由主考官主持面试。
(4)在面试过程中,各面试官结合面试提纲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面试,并以面试评价表为依据,根据被面试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
(5)第一组面试结束后进入第二组的面试,同时第一组面试官退回“幕后”综合汇总各被面试者的表现,选取拟录用人选。
在第二组面试结束后,第一组面试官重回台前,对本组被面试者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公布录用人选。
(6)以上第(2)~(5)环节循环往复,直至各个小组同学均担任过面试官。
3.总结阶段
整个过程结束后,各小组首先作总结发言,主要总结此次活动的感受及受到的启发,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应对此次活动作详细的点评。通过总结,可以了解学生在面试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在面试实施阶段中观、听、评分技巧的运用如何。
四、建议
(一)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
因《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涉及到的是人机对话及人人对话,需要良好的教学场所和环境。因而需配备一定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包括计算机、实验室、投影仪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要加强对模拟小组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小组的目标与任务。小组的目标一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的,除了小组共同目标,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个人的、有时是秘而不宣的目的,这与小组目标也许不相干,但有时会破坏教师原来计划好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包容并正确对待这些个人目的,最好的办法是,对组内出现的各种目的意图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讨论。其次要营造气氛。对于小组讨论来说,气氛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十分容易被感知,教师的作用很重要,要创造出一种温暖、自发、公开、随和的气氛。一种好的气氛不仅能使小组激发出更多的能量和想象能力,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归属感。
实验课程管理篇8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实验课程 考核 改革
1概论
实验教学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教学质量如何,考核方式是否科学,不仅影响到对课程实验效果的准确评价,也关系到是否有利于推动课程实验内容的创新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是课程实验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多实验课程,像《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规划》等,其教学目标是积累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意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服务流程、服务技能、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督导,尤其是高等院校,由于是培养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便对学生基本的督导能力、培训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激励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准确考察学生对技能核心要素的掌握程度,建立学生的初步专业能力。
2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
2.1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包括教学和考核两大基本部分,一方面,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质量的好坏和教学方式的手段决定考核的内容和手段,另一方面,实验课程考核改革反过来又推动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另外,还要考虑到旅游管理系列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之间的关系,使旅游管理系列实验课程考核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把各门实验课程考核纳入到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中去进行考核。这样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得到完善,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就得到完善了。
2.2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应用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虽然目前在普通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核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核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局面。学生只是成绩达标,而从事旅游行业所应具有的能力则没有。
2.3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长期从事旅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考核模式不能够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验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3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对实验考核重视不够
虽然地方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但传统的“精英式”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教学计划编制中,仍然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学分数比重为75%,学生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理论教学上。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那对实验考核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环节考核在学生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中所占比重较轻,理论笔试成绩一般占综合评定的70%左右。
3.2考核内容不合理
实验考核的内容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趋势,实现层次化、模块化。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验项目简单孤立,一般与理论教学同步,显得过于集中和呆板,这样使得实验考核也就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旅游专业很多课程联系比较紧密,而以往的实验课设置较为分散割裂,一般是在某门课程中设置一些课内实验,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安排上理论课,少部分的时间用来操作,而旅行社的导游服务等环节完全没有涉及,将完整的旅行社服务人为分割,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掌握旅行社管理和服务程序,这无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旅行社情境。
实验课程管理篇9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主题性实验;分项实验;矩阵管理
一、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1]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也是一种供给。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求来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类人才队伍,使他们具有从事新闻媒体、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毕业后可在各类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网站、广告、出版社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信息和图片的采编工作,甚至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实验课程分类
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看,教师都是与课程高度相关的主体。[2]研究某专业课程体系必然离不开该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该专业师资的专业结构。该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银行贷款对该校“电教中心”的支持,项目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出资培训了中心师资。在之后的30年中,该校师资曾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技术力量,制作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电视纪录片、新闻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电教中心和物理系的共同培养下,首批电化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21世纪初,电教中心(后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该校同样实力较强的中文系共同招生并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并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发展至今,目前已经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三个。其发展过程和师资结构决定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实验课程是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但是部分课程又独立于理论课程。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把专业的实验课程分为以下分类:
(一)新闻与创作类
该类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与新闻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与创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新闻报道与稿本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项目策划与方案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
(二)影视制作类
该类课程以影视制作技术实训为主,增强学生对影视制作手法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各类影视制作手法和技能,掌握影视演播室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让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影视制作技术,理解掌握稿本与影片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与媒体类
该类课程有别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它侧重在网络与新媒体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新闻内容或影视节目在网络平台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新媒体的技术特征,新媒体的应用与规范,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与维护管理的能力。
(四)经营与管理类
该类课程是关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经营媒体与管理媒体的能力,增加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与人沟通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生实验课程的选择需要按培养方案进行,每位学生需要选择一类或者几类实验课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事实上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全能,对每一类课程都能达到优秀。这种独立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形成整体的概念,课程之间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实验成果也让学生没有成就感,不完整的作品无法示人,也没有观赏性。没有观赏性就无法吸引学生再次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无法找出作品的不足。为了让学生做的每一个实验作品都能得到保存和观赏,就需要对实验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首先整体设计,然后分项实验。每一个实验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课程的分类不是学生专业的分类,各项实验从单体上看是独立的,它为课程服务,多个实验贯穿起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多个类别。案例:主题实验——纪录片制作
(一)实验内容与课程类之间的关系
一个主题实验项目“纪录片制作”涉及八个分项目实验,它们包括采访、稿本写作、拍摄、后期制作、包装、网络、广告赞助与营销、过程评估。纪录片内容的选择可由参加实验的学生共同协商解决,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与组织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安排
一个总的主题实验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指定相应的学生负责,因为总负责需要协调实验室和学生的工作,而且总的实验成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成绩,也影响到后面的实践能否顺利开展。主题实验下的分项实验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时间自主报名参加,每个分项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选修实验课程,但是根据培养方案又必须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这样的主题性实验可以滚动开设,如果学生需要选择多项,那么应该在实验的不同轮次当中选择,同一位学生不宜参加同一轮次同一个主题性实践课程两项或以上。从这个实验上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制作纪录片的实验,但是该实验包含了多门课程的实验,实验分项目零而不乱,有骨有肉。新闻传播学类的类似的实验还可以有杂志的编辑、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等。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该院新闻传播学类的实验设计大类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平面媒体类的两份杂志一份报纸:《晓时代》《十分快报》《奔逸》。第二,影视类的四个电视节目:纪录片制作、微电影创作、网络电视台《每周要闻》、网络电视台《旅游》。第三,新媒体类的三个设计类:网站建设、人像摄影与处理、广告设计。第四,经营管理类两场策划:迎新晚会、毕业欢送会。
四、主题实验管理模式
一个案例可以贯穿整个专业类的多个实验课程,为满足更多的学生的选择,可以设计更多不同的主题实验。每个主题不一定需要包含所有的课程,主题实验以主题的完整性为主,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类课程或者两类课程。每一类的课程也包括多个分项实验,即主题实验包括多个分类实验,每个分类实验也包括多项课程实验,因此对实验的管理就涉及多个方面。在主题实验和课程的管理上可以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实验室负责管理实验的实施,教研室负责管理实验的主题内容。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双方发现自身在教学管理的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些主题实验管理得当可以大规模设计成开放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实验室将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场所,也成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3]
参考文献:
[2]郭元祥,杨钦芬,余娟,姚林,群张琼.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6):1-7.
实验课程管理篇10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管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5.197
1 管理学课程教学概述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有效协调的过程,管理学则是研究这一过程的一门学问。管理学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管理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高校开设管理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组织的管理原理、管理技术且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
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发展不断推动着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由此可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是管理学课程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在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管理学课程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管理学的理论融会贯通于实际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
2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目前高校管理学的教学实际看,传统的单一的偏理论的教学方法仍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为:实践性教学的课时较少、形式单一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是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的。通过观察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过分强调和依靠教师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教学偏理论化实践教学不足,造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较少涉及实践性的教学,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
三是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 体验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官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由美国的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来通过对理论的完善和实践形成了“体验分享共识行动”的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真正运用好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案例较少。
3.2 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在体验式教学之下,学生主要通过“实践体验对体验活动的分析总结再体验”的良性循环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和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技巧。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一方面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通过行动上的实际参与来切身体会来感悟知识,有利于学生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体验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采用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体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有技巧地在课堂引入教学内容并带动学生的情感关注和求知欲望。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社会发展适应性和实践借鉴作用,并且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案例的形式来进行体验式教学。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需要了解社会时事,选取近期的包含管理学重点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具有管理学教学意义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交流讨论和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处理建议或自身观点,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看待和处理实际生活发生的管理问题,加深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今年4月发生在如家酒店旗下的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
如家在面对这一危机公关事件时,其处理方式欠妥,严重影响了如家在公众眼中的品牌形象。这一事件与实际生活贴近,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选取这一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如家在这一事件处理上的不足,并提出适当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探讨类似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以及事后补救方式。
(2)采用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体验。社会调查的对象是与课题相关的社会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管理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社会调查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调查活动的实质是基于课题的角度对实际社会生活的体验,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选取城市宠物管理这一课题,通过调查问卷、街头走访等方式了解城区宠物管理的现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值得借鉴的措施,并据此形成社会调查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对管理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构造教学场景的形式进行体验。在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场景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感官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场景实施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等科学创设和安排教学所需的场景,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体验中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并体会管理学在具体场景的应用。例如,针对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构建一个组织结构系统,围绕这一系统来讲授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角色进入体验,对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十分有利。
(4)采用管理项目的形式进行体验。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用管理项目的形式进行实践体验教育,能够有效针对管理学这一学科特点,使学生在项目岗位上实施管理,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体验。利用管理项目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设置与企业管理实际直接相关的虚拟管理项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和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小组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取得项目成果。例如,教师设置“建立一间家电制造工厂”的管理项目,在这个管理项目中学生需要进行的环节很多,包括工程的选址、人事的安排、经营范围的选取、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一一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项目成果。
4 结 论
体验式教学的模式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实现管理学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教学目标。在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对于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综合能力较高的、能够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对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完善,推动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2024-01-31 10:47:32
虚拟仿真在生理学实验的应用 2023-03-30 15:43:49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 2023-03-24 11:55:36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3-01-30 08:54:34
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研究 2023-01-11 09:28:13
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22-12-22 08: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