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工作背景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7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汇报工作背景篇1
关键词:应收票据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和应收票据的性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二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三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了解净利润的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可以分类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延期付款的信用功能,实务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内,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七号,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与应收票据相关的现金流量列报尚存在一些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应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必要时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补充说明,以便投资者正确理解。
二、与应收票据相关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准确列报
(一)应收票据背书
1.商业承兑汇票背书。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在承兑人到期无法付款时,开票人需承担连带付款责任,且其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因此无需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发生额。
2.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虽然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如果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是否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目前实务中对此问题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应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主要理由如下:(1)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存在和现金相似的支付功能,经过银行承兑后,其信用程度和现金不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较短,在年度内背书的票据到年底大部分已到期,且企业也可以随时通过贴现加以变现。因此,采用票据结算与采用现金结算,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实质及对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的影响基本一致。(2)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形成的销售收款以及背书付款不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量表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而降低其使用价值,尤其是应收票据收支所占比重较大时,企业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将严重过低,与一同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缺乏相应的勾稽关系,可能使投资者产生误解。
例1:甲公司2012年初无应收票据,2012年1月份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2 000万元,当月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背书支付货款,另300万元背书支付给在建厂房施工方。假设甲公司当月除上述业务外,未发生其他业务。
如果不将上述应收票据背书发生额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当月的现金流量表将无发生额,与真实发生的业务相背离。针对上述背书发生额,笔者认为应将800万元(500 300)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0万元记入“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将300万元记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因此,如果不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体现为现金流,将损害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这两个重要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考虑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需要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或“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3.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部分企业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以及背书转让形成的资金往来也大幅度增加。在此种背景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笔者认为不应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以防止虚增企业的支付能力。
(二)应收票据贴现
1.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的一种授信业务。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的付款人,其到期无法支付款项的风险较大,同时贴现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业务实质为承兑人担保下的银行贷款,在现金流量表中可列报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例2:乙公司2012年2月份收到客户一张1 0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期为8月,当月将该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支付贴现利息50万元,除上述业务外,当月未发生其他业务。
乙公司在编制2月份的现金流量表时,应将1 000万元记入“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万元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8月票据到期时,乙公司应将1 000万元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同时记入“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实质上是将票据的到期收款权有偿转让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让渡票据到期收款权而取得的现金流入,应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并非一项筹资活动,贴现资金也不像银行借款需要到期偿还,若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销售取得票据会因贴现而无法体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因此,真实贸易背景下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2)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如企业将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则纯粹是一种融资行为,取得的贴现资金应作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列示。
(三)票据保证金能否作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汇报工作背景篇2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很多学者以及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比较宽广阔的研究领域当中,对词汇教学的研究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的现状,挖掘该教学领域当中依然存在的非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提出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超级情景背诵。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取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词汇教学超级情景非英语专业 背诵
1.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更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大符号系统。在这一庞大的系统中,词汇居于中心地位,是语言基础的基础。学习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大要素的学习,其中,词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们而言,英语的教学是tefl,即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更不是英语母语教学。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最大的难点,无论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 教师的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的方面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在大学阶段,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解了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 因此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巩固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教师一般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而把重点放在语篇讲解,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教学,教授学生怎样理解和记忆词汇,也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学生学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讲,集中教授生词,引读──讲解──记忆──听写,仍然是最惯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经过被动的一阵风似的练习,而后在进行主体内容(如课文或对话)的教学中,似乎也“顺利”地完成了规定任务,但实际上“得来容易”的东西并不能在脑海中留得更长久。再者,教学中生词的解决,方法单调,平铺直叙,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
1.2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也给词汇学习造成障碍。首先,学生在平时听、说、读、写中依赖性强,每遇生词就查词典,没有养成主动钻研词汇的习惯,缺少办法,能力很弱,导致了学生在独立面对新的语言材料或生词时束手无策。其次,学生记忆词汇不得法。凡要记住生词,则必然机械地抄写很多遍生词。在这种记忆中学生往往不去思考、观察和发现,不讲究方法,这种孤立的、脱离了一定语境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就词汇而言,我们知道它不仅具有组词造句的句法结构功能,而且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使用者具有的民族社会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内容的词汇自然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我们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东西带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影响和阻碍外语词汇的获取。显然,学生在外语词汇学习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由于外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这样和那样的制约因素,加之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问题。
2. 背诵文字是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得到长足发展,为我们借助短文背诵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低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针对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作的超级情景背诵试验中,我们发现背诵短文语境比教材课文语境更利于这些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 ,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词汇提取和组织的语义启动( semantic priming)和语境效应(contextual effect)证明 ,在有语义联系的语境中辨认词汇、 判断其语义比处理孤立存在的词要快;将词汇组成有意义的语群(chunking)并与长时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结合( elaborative rehearsal)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记忆中的有限加工资源利用效率,超级情景背诵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而提出来的。
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要占用他们工作记忆中大量的加工( processing)资源,因而没有为贮存( storage)功能留下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前期学过的生词的语音、语义、拼写和语法性不能进入长时记忆,就会加大后续课文的理解难度,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造成恶性循环。而超级情景背诵当中,我们利用单词编写而成的小短文、故事或对话的篇幅较短,但内含所要学习的生词,其余多数为学生已经很熟悉的词,句子结构简单,可极大减少句子结构与语义加工对记忆的负担,有利于词汇的习得与记忆。
背诵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短语、增强语感、提高口语、写作以及翻译能力,并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比。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迁移论,研究者们已多次证实篇章背诵可以强化对语言的敏感度,有效克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心理语言学的肌动理论(motor theory)认为,言语的感知( perception)和产出( production)之间是相关联的,语言的感知参照语言的产出而进行,即听者利用潜在的发音知识来帮助感知言语。神经语言学研究也发现人脑里负责言语感知和负责言语产出的区域紧密相联。因此,通过背诵式产出的方式,可以强化英语词汇、句子、语篇在长时记忆中的联系,强化语义启动效应,帮助语音语义的快速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
3. 情景背诵的基本原理
情景背诵理论是基于人的左右脑平衡原理、从形象到抽象的语言习得规律等原理而提出来的,属于一种情景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因为语言主要是习得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记忆单词、学习语句,还是背诵英文,当我们引入图像、色彩、声音、情感、潜意识等概念,创设英语情境,就能使学习者借助积极联想,能更快捷、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特定的情景下,思维能力可以达到超常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还认为“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另外,人类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左脑负责语言、逻辑、顺序、分析、符号等认知领域,而右脑负责色彩、图像、空间感、节奏感、情感、创造力、想象力等认知领域。如果我们接受信息时,左右脑的功能同时得到发挥,那么大脑在吸收这些信息的时候就更轻松。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左脑模式的基础上。学生面对的往往是苍白、缺乏图片的教材;而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时间花在分析语法、解析生词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直觉、联想、情感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景,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丰富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让学习者积极地实践语言,并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在教学中创设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单纯地知识输入。
学习者只有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下,发挥主体功能,实际地运用语言,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脱离情境的学习是无效果的学习。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 i 1 的语言输入理论,即假设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为i,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为i 1,只有给学生输入的语言知识水平为 i 1 时,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让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暴露在语言知识语境中,且要慢慢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学生才会很自然地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 情景背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我们在上部分中提到的左右脑平衡、从形象到抽象的习得、情景认知等原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超级情景背诵就是将所要教授和学习的新词汇编成一段朗朗上口的小短文、小故事或者小对话,再辅以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图像示意图(教师需将情景背诵图当中的各种图示、颜色以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对学生加以详细的说明),让学生在大脑上完成一个“新词接触――词转图像――图像解说――去词背诵――应用输出”的词汇五步学习过程和语言习得过程。通过超级情景背诵中的这五个步骤,学生对新词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输入-记忆-应用-牢固记忆-输出的学习效果。
在新词接触阶段,教师要将所要教授的词汇给学生作一个整体性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和大脑上首先对所要学的词汇有一个直接性接触。教师所作的展示最好是一次性将这些词展出,而不是一个一个地解释。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文章主题设计出各种独特有趣的展示形状,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接触印象,并且使其在大脑皮层上对这些词留下整体而深刻的烙印。在词转图像这一步,教师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课前设计好的与所学词汇有关的超级情景背诵图像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背诵图像上标有的符号及文字信息,自主地将图像所显示的内容编写成简单的小短文、对话或故事。图像解说是情景认知理论在超级情景背诵的词汇教学方法中的具体体现。这个步骤要求教师将步骤二中的图像进行分解,并将每一幅图像所示的正确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
语言的习得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在词转图像中,我们将所要学习的语言转化成了形象的图示,在去词背诵这一步骤里,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从形象图像到抽象语言文字的转化。这一步骤是超级情景背诵词汇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这里要求学生将在以上三个步骤中积累于大脑里面的词汇语言信息在无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从记忆中输出。教师可将步骤二中所展示的图像去掉所有单词及文字信息,仅仅呈现给学生一幅教师作过英文表达讲解的图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和记忆把教师在步骤三中解说过的英文句子背诵出来。情景背诵的最后一步是应用输出。这是一个对学生所学词汇精心检验的过程。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最忌讳的是哑巴英语,学生要把所学的输出并应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学到了,为此,在最后一个步骤中,老师要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所学进行检验和考核。一方面,教师可以编写相关的词汇应用练习,在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完成并给予讲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背诵的超级情景短文或对话,老师可以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样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抽查背诵和学生集体听写 ,集体听写只是检查背诵的手段,因为时间紧缺 ,教师不可能检查每位学生的背诵。背诵和听写都是由教师念出中文 ,学生背出和写出英文 ,允许学生在不损害原文意义和大体结构的基础上作稍许变动,这样就帮助学生达到了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
5. 结语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在词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又非常重要。情境背诵的教学法所体现出来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 ,是对知识本位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 ,促进了学生个体认知发展机制的完善和进化。但在情境教学中 ,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需把握的 ,否则课堂教学容易会成为一盘散沙。首先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情境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求 ,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情景教学中 ,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师生共舞。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词汇教学的情景背诵设计无疑能给这个难点的克服带来诸多的方便,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一点深入的探究,使词汇教学与情景背诵设计更好地结合,从而发掘出更大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教育学2情景与原理[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172.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 m] .london : longman ,1985 :65278.
[3]吴霞.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53 - 57.
[4]龙献平,黄光大.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56 - 58.
汇报工作背景篇3
首先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2007年我曾经为一家电信运营商做管理咨询项目,当我们参加完所有的招标会,过了两周之后对方告诉我们“中标了一半”的结果。我们当时非常诧异,咨询了那么多年,咨询了那么多单位,只听到过“中标”或“不中标”,从来没有听说过“中标了一半”的事情。客户方提出要我们项目组的项目经理与其他竞争对手公司的项目经理参加一次面试,面试成功才算真正中标。
我们假想了很多客户可能问的刁钻问题去面试,哪里知道对方啥问题都没问就直截了当地给了我们一张a4纸,上面就印了一道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然后让我们结合这个高考题目写一份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实施思路和工作执行的商业报告。出门的时候听竞争对手的一位顾问轻轻骂了一句:“我靠,都是报告惹的祸。”由于我平时非常注重各种报告的素材积累以及报告美化的技能,所以最终我作为当时的项目经理在所有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了这个百万级的管理咨询项目。现在看起来,不是报告惹的祸,而是报告给的福!
话说2010年重庆市政府要求40个区县一把手汇报工作一律采用ppt,4分半钟汇报一年的工作亮点和来年工作憧憬。后来,众多好事者又专访区县一把手,谈谈ppt的制作过程中的艰辛、材料的筛选和拼凑安排等等,其言下之意,制作这样的ppt还是很费神费事的,有些领导甚至还加了几个通宵班才敲定。
为什么政府一改原有汇报形式要求用ppt汇报呢?仔细琢磨一下的话,答案显而易见,其实政府领导已经厌倦听“假空大话”式的word长篇乏味的催眠型汇报,而是更希望看到简明扼要的悦读型汇报。
常犯的工作报告三大误区
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很多职场人士对于写演讲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工作报告存在三种比较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写好写坏一个样”
我观察过很多朋友写工作汇报,最近还有好几个朋友让我给他们的工作报告出出主意,我觉得大家对工作报告从认识上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感觉这个事情是个累赘。一种人认为:“做好做坏就那样,再怎么写也没法改变现实。”第二种人认为:“即使写好了也不给我多加一分钱,随便写写就算了。”第三种人认为:“我千万要写差点,写好了以后都是我写。”坦率地说,在我十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我没有看见过一位有这样思想的人最终坐上领导位置的,哪怕是个小领导。所以,最后我总结出一条职场黄金定律:“写作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
误区二:“只要内容好,形式不关键”
我想很多朋友都参加过“睡会”,大家一到会场,等演讲人一开讲,听了没多久就找个安稳的姿势一觉睡去,文人雅士们流点口水,彪悍无敌派则直接打起呼噜。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会议的问题症结在哪?我总结了四个主要原因:一是会议和你本职工作关联不大;二是主管你的领导没有参会;三是台上讲的内容太无聊;四是报告压根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其实很多时候,睡会是这几种原因的综合产物。
相反,你可以回想一下苹果公司steve jobs的每次演讲,他每次都穿几乎一样的黑色套衫和牛仔裤,他演讲的语音语调几乎也不曾改变,但是他的演讲穿透力极强,他的秘诀在哪里呢?除了演讲人出众的演讲才华和深厚的肚才之外,他的演讲报告非常简洁、美观。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jobs没有这种精彩绝伦的幻灯片,他的演讲效果也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这其实给你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报告内容很重要,但形式也很关键!
误区三:“我没学过设计,能做成这样就不错了”
有一次,一位我培训的学员问了我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老师您觉得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回答道:“尝试!”成年人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越多,他们对周遭的认知也会相对更周全,但自卫性的思考会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成年人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时不像孩子那样敢于尝试。我接触的很多接受ppt培训的学员大多数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学过设计,能做成这样就不错了。”每次我都纠正他们说:“我和你一样也没学过设计,但我们有一件事可能不太一样,那就是你打开电视的时候,我打开了powerpoint软件。”其实的确如此,我觉得设计没有那么多的高难度动作,关键是敢于尝试、勇于尝试,仅此而已。
工作报告优化的五大“魔法术”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以上的一些误区进行“精准打击”,让大家在思想升级上,在整体布局上,在设计技巧上,分享一些我的个人见解和看法。其实,有些朋友在问:“你说的东西适合用ppt,我经常写的是word,可能用不着。”错!错!错!无论是ppt,还是word,甚至excel,汇报形式可以不一样,但是美化的思路和技巧都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我讲的大多数都是可以通用的一些工作报告视觉化的技能,我把今天教的内容叫做工作汇报的“魔法术”,其中包括五个部分:“思想”升级术、“封面”易容术、“表格”变身术、“图表”瘦身术、“内容”变革术。
“思想”升级术
其实你写的任何汇报材料,尤其是给领导写的汇报材料体现的不仅仅是你的语文水平、美工水平等表面性的东西,更多体现的是你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力、对工作本身的执行力、对时间进度的掌控力。因此,我很推诚置腹地和你说一句:“你的报告不是为领导而写,而是为你自己而写。”我也衷心希望大家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工作汇报,重视的不仅仅是汇报的内容,而且要重视报告的美观程度,让领导有种良好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职场体验经济学”。
写报告前一定要问清楚的五个问题
很多人接到要写工作报告的任务,头低着就退出了领导的办公室,然后阴沉着脸埋头苦干,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一叠纸到头来很可能被领导“全盘否定”。这种“烈士型”我看得太多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会找机会和他聊聊,聊的内容很简单,就五个问题:“这个报告谁去演讲?这个报告演讲给谁听?这个报告要汇报多久?最终哪天去做这汇报?希望突出哪些关键词?”
“这个报告谁去演讲?”代表了你写的报告的语气和格调,给局长写与给科长写的思路和视野完全不一样。
“这个报告演讲给谁听?”代表了与会者的级别高低,与会者级别越高,你写的报告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需要越多。
“这个报告要汇报多久?”代表了你写的工作报告的篇幅长度,正常朗读word稿子的速度是120~150字/分钟,正常演讲ppt的速度是1~2分钟/张幻灯片。
“最终哪天去做这汇报?”代表了你现在还有多久可以准备写稿子以及美化稿子。
“希望突出哪些关键词?”代表了你写的核心思想应该围绕哪些内容展开。
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
俗话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这里谈的思想升级不是让你抄文章,而是需要你从思想上必须注意平时各方面素材的积累,千万别到要写的时候才手脚慌乱地到处找素材。
word素材:你要注意积累工作报告可能用到的一些报告的通用格式或模板,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模板,大家可以去这里下载(dl.省略/c04d1qvcbo)。
ppt素材:通常大家讲的素材分两种:模板素材、图片素材。
(1)模板素材。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收集模板。因为一般公司都规定有自己的模板,所以根本没什么机会使用其他模板的,我建议不用下载那么多模板素材,要收集也是收集自己公司里的模板,确保有淡色底色和深色底色各一套模板即可。
(2)图片素材。图片是ppt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我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卡通人物的图片,而应该选择全真彩色图片。一般而言,你通常可以去下面几个网站搜索图片:微软ag尊龙app官网office.省略/zh-cn/images/)、搜索引擎(image.省略、bing.省略)、图片网站(昵图网、素材中国)等。
excel素材:大家可以去excel home(club.省略/forum.php)和excel吧(www.省略/bbs/)积累一些函数模型并讨论一下excel的一些技巧。
“封面”易容术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份悦读型报告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专业、简洁、严谨的商务型封面。
由于word和ppt的阅读和演讲特点不同,两者的封面特点也是有差异的。总体上,封面都应该遵循“专业又不失内涵,稳重又不失活泼”的原则,word的封面需要较为稳重的颜色,而ppt的封面可以选择相对亮丽一些的颜色。你可能要问:“我去哪里找模板呢?”
word封面易容术
如果你要word封面,你可以去微软素材ag尊龙app官网(office.省略/en-us/?ctt=97),在搜索栏里面搜索report,然后再选择templates,最后点击红色按键search就可以了。
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为什么打开的是微软美国版网站,而不是微软中文站点。我要告诉你的是,美国版站点中的word模板数量要大大多于中文版站点。所以呢,我们优先选择老美的网站。
由于这些下载下来的word模板基本上都是可以编辑的,所以你可以直接用,在此我也不浪费口舌了,讲了那么多话,我也很口渴啊,我先喝口水先,嘻嘻⋯⋯
ppt封面易容术
刚刚谈了word模板,你肯定很想知道ppt模板,尤其是适合工作汇报的ppt模板去哪里下载。今天也算是真情大放送吧,我已经为你准备了50个适合工作汇报使用的ppt模板,你可以去我的微博下载(/1646148330/xeqtxtp57)。
有些人下载下来之后会问一个问题:“封面我看得挺喜欢的,但是内容页的模板我不太喜欢,这个怎么办呢?”哈哈,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我教你个改变模板的简单“四部曲”。
(1)保存背景:选择内容页ppt,如果你使用的是powerpoint2003的话,请点击顶端任务栏中“视图”中的“母版”,选择“幻灯片母版”(如果你使用powerpoint2007以上版本,直接选择“视图”标签,然后选择“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视图下,右键选择“保存背景”,选择文件夹保存图片。
(2)去除背景:在母版视图下,右键“背景”,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纯白色背景,退出母版视图。
(3)载入背景:再次进入母版视图,点击任务栏上的“插入”“图片”,选择“来自文件”,选择前面保存的那张背景图片。
(4)剪裁背景:选择背景图片后,点击图片工具栏里的“剪裁”功能(在powerpoint 2007以上版本里面,可以左键双击待修改的图片,然后选择“剪裁”功能)。
“表格”变身术
在设计领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文不如表,表不如图。”从总体思路上,大致有两种表格美化的思路,一种是“直接表格化”,另一种是“间接表格化”,前者比较直观,后者可能绕个弯。呵呵,可能你越听越玄乎了,如果你对这句话还没有特别感性认识的话,我接下来就用两个案例来向你诠释这句话的内涵,你可能就容易明白了。
直接表格化
我们首先看一个“直接表格化”思维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我以前给客户做的一页ppt,在这里除了可能涉及到客户商业机密的内容都做了替换处理之外,基本保留了当初的优化思路。
改动前:我们可以看看上面这幅没有ppt原页面,其实这张ppt已经做得还不错了,至少不能说难看。它之所以“还不错”,那是基于三点:一是页面中有图片,而且能较好体现文字表现的主题;二是段落分隔较为清晰,几个板块的内容都较为清楚;三是层次清楚,有一级(主要优点),也有二级(简便高效管理等)。
改动后:我们对ppt原稿做一些优化,你可以清晰地发现巨大的变化:一是弱化无关信息,我们将“正当青春的学生⋯⋯再无疆界”直接挪位到图片上,将空间腾出来给关键性信息;二是我们将较为重要的内容实施“表格化”操作,瞬间让整个页面的布局变得非常清晰;三是美化表格,无论是word还是ppt,甚至excel,我们都可以对表格进行美化,一般表格美化的技巧有三个:
(1)将表格的标题栏颜色加深,使整个表格的标题栏一目了然。
(2)对表格绘制“斑马线”,一行隔一行设置颜色(一般用浅灰色),使每行都错落有致;
(3)对表格的边框实施优化。你可以像案例中那样去掉纵向两边的边框,也可以保留边框,将边框设置为虚线,也可以将最外面的边框设置粗线而里面的边框设置为细线等等。
间接表格化
前面说的一种方法是将文字尽可能“合并同类项”,是比较直接的一种表格化方式。接下来我要谈一下相对比较隐晦的表格化方式,我把它称为“间接表格化”。
改动前:上面这页是一张较为普通的页面,很多文字,大致上也能看出来分了三个大的段落。大致上也凑合能看吧。
改动一:你知道原来的页面为什么难看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有文字没有图,那接下来我们就考虑插入图美化一下。
(1)增加图片做美化。至于选什么图,这个图放什么位置,这就考验设计者自身的设计水平了。
(2)用横线分割空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各位朋友,你们自己想想看,琢磨一下。
(3)给图片加个标注。加标注也是有讲究的,这个标注不是什么词都可以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开始起的三个词是“different(不同)―same(相同)―decorate(修饰)”,后来我换成了“different(不同)―repeat(重复)―decorate(修饰)”,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你可以好好琢磨一下。现在告诉你,上面这张页面就是一张表格,你信吗?你可能不太相信。我告诉你,你换个视角看,你会发现这张页面是个“三行两列”的表格。我通过插入图片,将页面进一步表格化,使得整体效果比前面好了很多。
改动二:我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个“较为美观”的页面,上面一个页面是想告诉大家,文字信息通过加入图片,可以重新布局为表格。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文字不仅仅是文字,如果使用的恰当,它完全可以具备和图片一样的功能(美化功能)。看上图,你可以看见一张“三行三列”的表格,而使用了艺术字体的数字完全起到了美化页面的作用。
“图表”瘦身术
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我可能比大多数人更理解图表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报告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图表,而且有了图表的报告通常让人觉得相对比较专业可靠。事实上,很多朋友不太知道如何使用图表,至少不太懂得“包装”图表。现在我重点谈几个图表设计的原则。
简洁化原则
世界顶级视觉化大师edward tuft曾说过:“与数据无关的信息都不显示。”他也由此提出了一个“数据笔墨(data ink)”的概念。所谓“数据笔墨”是指图表中不可去除的核心,是用来展示数据信息的非多余的部分。简而言之,数据笔墨就是图表中最内核的信息。
在上图案例中,第一个图表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图表,或者说利用office自带模板做出来的图表。看着样子也比较土吧?第二张图表是我们在第一张图表的基础上去除了灰色的背景和间隔线,并且将各个柱子的颜色也调整为了一种颜色。第三张图表是在第二张图表基础上将图表的整个边框去掉了,然后将柱子的边框也去掉了。第四张图表则将纵向的坐标轴和横向的数值刻度也去掉了,同时将重点需要解读的柱子用对比色标注出来,标上数值(因为没有刻度了)。这样一张最简洁的图表就形成了,效果非但没有降低,而且表现力非常好。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和图表无关的“肥肉”都是可以去掉的。
以后大家可以遵循如下原则为图表瘦身:
(1)去除所有不必要的非数据元素,例如:去掉不必要的背景填充色、无意义的颜色变化、图表网格线。
(2)弱化和统一剩下的非数据元素,例如:坐标轴、网格线、填充色、表格线都要使用淡色。
(3)去除所有不必要的数据,例如:不在一幅图表中放置太多的数据系列,只抽取关键的数据。
平面化原则
请看下图中第四季度的东部、西部和北部三个柱子,你觉得哪根柱子长?每次我外出培训,拿出这张图的时候,几乎90%以上的学员会举手说“一样长”。其实我很了解你们的心思,你们觉得“一样长”的答案更像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成年人思维,喜欢揣测出题人的意图。话说回来,把这套路用到一个职业管理咨询顾问身上,似乎有点⋯⋯公布谜底吧,请看下图:
我不换数,只把3d图表变作平面图表之后,很显然可以看出第四季度中三个柱子的长短了,三根柱子根本不是“一样长”,而是北部的柱子最长。
这个例子其实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以后在工作报告中,无论是word还是ppt,都不要用3d的图表,不管怎么样,都要用平面图表。切记啊切记,xdjm们。
解体化原则
我们在工作汇报中使用图表的时候,经常会使用一种带有表格的图表,很多接受我培训的学员一看到这种图就马上兴奋起来,纷纷向我抱怨或者控诉:“我们老板就喜欢这种图,我几乎每个月都要画很多这种图表。”说实话,我很反对这种图表,因为它违背了图表的本质―简洁并易读。
其实我这里必须提一个图表的关键原则―一切以领导旨意为准。我所有教授的内容都是客观、科学的原则,但给你发工资和奖金的人毕竟不是我,以后给你升职机会的也不是我,所以你必须兼顾领导的意志。你不一定可以一下子改变领导的想法,但你可以尝试着慢慢做些改变,这个月10张图表这样的,下个月搞个8张,再下个月减少到6张。
从图表设计角度看,我们要强调“解体化原则”,就是表格和图表要解体、要分开。有了图表就不要再加表格,有了表格就不要加图表。即使没有带表格的图表,我们同样可以将图表表述得更加有说服力!你信不信?
前一张带数据表格的图表仅仅是描述各个地市的客户保有率,仅仅是描述,而现在这张优化过的图表明显在表现力上比之前的要强有力得多,直接告诉阅读者“78.8%的分公司实现100%客户保有”,而不是给阅读者一堆数据,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和领悟原始数据背后的含义。
记住:你画的图表一定要有分析,要让读者一眼看到你的论点!
“内容”变革术
前面我说过“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前面也用案例讲解了“文不如表”,现在我来讲解一下“表不如图”,由于这块内容对个人的创意、设计等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我把这个内容放在最后。
表格变成图
以上这是一张很多人在年底汇报时可能会做的全年工作回顾简表。这张表格相对比较简单,但的确将很多信息作了很好的规整。但是这样的设计你不觉得很无聊吗?和同事的表格如出一辙。我们看看可以怎么设计呢?
你不妨模仿“地铁运行图”,将工作和成绩分别设计成一条轨道线路,通过最底下的箭头,引导你从上往下浏览整个页面。在每个站点(其实就是你最近一年工作的里程碑)将你最近一年的工作及成绩描述清楚。另外,将“站点名”提炼出一些主题词(规模、满意、清洁、新生)。
文字变成图
改动前:典型的word版ppt,标准的工作型ppt,字多无图无颜色。这种word版ppt是很要不得的,因为ppt和word其实分工比较明确,ppt负责提炼,word负责详解。两种文件要配合着使用。像上图这样,把文字信息不分青红皂白往上一扔,基本上就是不打算让阅读者读下去了。当然,在某种情况下,这也是一种高深的厚黑学问,存心将一些信息弱化,让领导不注意。但很显然,这要求撰写报告的人的境界更高。
汇报工作背景篇4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秀丽河山、历史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自然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 spots, scenic 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 the silk 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因此,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国英语媒体的独有特色,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中国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促进整体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几年的中国媒体英语教学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国媒体英语内容与学生心理知识表征相吻合,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而且媒体提供的恰好也是学生交际所需要的素材。媒体英语教学以交流和讨论为主,在语言应用的交际过程中巩固语言词汇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如何组织主题与词汇的系统性。把词汇形成“块结构”进行记忆,即以主题分主题领属同义、近义、反义等相关词汇为整体教学模式,完成主题词汇结构建构教学,以此为基础开展指导式和自由式的口语交流与讨论,对建构结构进行巩固强化,形成牢固的“主题图式”块式词汇”知识。
汇报工作背景篇5
论文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承载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r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住行。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人读者的头脑”。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 w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习俗概念等五大类。在对外报道中,最常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 景的读者群体,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文化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语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词汇,以求传意,从而克服文化理解障碍。下面分别举例说 明几种常见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音译或音译加解释、补充性文字。有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常常选用音译,以保留“中国味道”,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1998年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已经收人不少的汉语拼音词汇,如武术"wushu”或功夫“kunfu",风水‘`feng shui",阴阳“yin and yang”等。但是这些词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尽量在拼音后加上简短的解释比较好,这样更符合受众的“大众口味”。比如:wushu, a chinese martial art.(武术,源于中国的一种搏斗技巧)。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人物和地名的处理最好在音译后加适当简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释,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09年12月27日报道曹操墓被发现时这样描述曹操:legend has itthat cao cao, king wu of wei kingdom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d208 to280), had built 72 tombs to thwart tombraiders.(据说,这座墓是曹操的,即公元208年至280年三国时期魏国武王曹操。)这样经过信息补充,普通的读者也知道曹操是一位距今多少年的中国历史人物。而地理名称的翻译再加上方位词的补充会让不熟悉中国地理的读者对所发生事实的大概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即时性。如:a high-speed rail line linking 7hengzhou, capital of central henan province and xi’an, the ancient capital in the nor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daily, december 28 2009)(该高铁铁路线连接了中部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和位于中国西北的古城、陕西省省会西安。)这样的补充,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呷唆,但对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必要的。
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直译即按字面意思翻译。直译比较容易反映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汉语文化词所传达的信息之上。纽马克曾经说过:“如果直译能保证所指意义和语用意译与原文相同的话,那么直译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值最常见的就是对“一国两制”的翻译,即:one country, two systems.其他常见的还有打工族oob-seek-ers)、工薪族((wage-earners)等。《时代》周刊1996年12月9日一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花齐放’—允许有争议的见解……”英文翻译是“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to permit the airing of conflicting…这是将“百花齐放”直译后再做简短的解释,指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允许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见出现”,非常形象、生动。
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其实有很多文化词汇,用音译、直译都无法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新词或加载着浓厚文化信息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既要遵循新闻报道文体的清晰易懂原则,又要注重受众对象的差别,最终还要特别强调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采用“舍形取意”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在于突出其主要内容,很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000年6月10日对江泽民的讲话“我们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的英文翻译是:"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elect and train a great number of fine young leaders to 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etter educated and professionally, more competent."said jiang.根据语境,译文展现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年轻化”翻译为“平均年龄小一些”,而不是“make the leadership members younger(使领导干部变得更年轻)”。
重组。重组也就是对一些文化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内涵经过音译、直译和意译或做适当的增补组合后再现其真正意义。这类翻译方法经常用在一些“中国味”很浓的词汇中。比如“端午节”的翻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in the fifth lunar month, is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and racing dragon boats.(china daily, may 28,2009)即: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这一天常常赛龙舟、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把私米包成像金字塔形状的一种食品)。这个翻译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加以补充解释,非常清楚简洁。
文化词汇转换的策略
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对外新闻报道不管采取什么传播媒介,其内容和形式总会深深打上中国的文化痕迹,这就难免会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在对外新闻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文化词汇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 ,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因此,在以需要为宗旨的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的具体处理办法要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对象而定,可以采取归化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处理一些词汇,而不是一味把有些汉语文化词汇以固定不变的方式呈现在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眼前。
比如对故宫的简单介绍,如果是针对北美读者,可转换为: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72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紫禁城的修建花了14年,在1420年竣工,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72年。)如果针对欧洲的读者可以在“in 1420”后加上"14 years before shakespeare was born"(比莎士比亚出生早14年)。这样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类比手法,借用不同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年代同样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对春节的翻译,虽然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但在翻译时仍旧保留其浓厚的文化信息旨在突出“中国文化”,同时通过类比使读者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the spring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1st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the time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春节,每年农历一月一日,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
再如:“啃老族”比较常用的翻译是:eat their elders , young adults who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mselves but livingoff their parents. (china buz cnn.com,december 19, 2009)其实在英语中也出现了一个新词“neet",意思与我们说的“啃老族”相类似,即:the number of 16- to 18-year-olds branded as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hasrisen amid growing fears that school-leavers are bearing the brunt of job shortages in the recession.(这些既没读书,也没工作或接受任何培训的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称为“啃老族”。随着“啃老族”群体的日趋壮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些辍学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china daily,november 23, 2009)因此对“啃老族’,的翻译可以借用nest这个词,也可以使用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来转换,主要根据报道中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可见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文化词汇的转换是灵活多样的,在转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也是全方位的,既要符合文体特点,也要清楚新闻的受众对象;既不能为了让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一味追求保留中文文化特征(异化),也不能为了行文的流畅而一味用英语文化取代汉语文化进行解释(归化)。正如张健教授所说:“为了达到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异化处理外,译者还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归化处理。”
结语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
2022-11-07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