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8 00:39:29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篇1

一、对教材中的“歌手大奖赛评分”程序进行拓展引伸,设计出比较智能多用途的程序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1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见附图1)

表1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用到的控件及其属性说明

2.算法分析。① 请输入这次大奖赛的满分分数(如10分或100分等等)以及评委的人数,赋值给系统的公共变量public_min和public_i,这里要求事先定义好这两个系统的公共变量。

系统公共变量的定义方法:单击“工程”菜单,选择“添加模块”命令,在“module1”框中输入public public_min as single, public_i as single即可。

② 输入各评委的评分并计算。如果输入的数值超过事先输入的满分的值,系统则提示:“出错啦,分数超出范围。”在这里,用到了for …next循环语句和输入函数inputbox(提示信息,标题,默认值,位置)和输出函数msgbox“”。

③ 输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其余分数的平均分。

3.编写事件过程。在“大奖赛评分系统”程序中,用户单击“请先输入满分和评委人数”按钮后,开始读入满分分数和评委人数。

二、下面针对教材的第103页和第107页的“创新活动”中的问题,给出比较详细的程序编写过程

(一)教材第103页“创新活动”的问题。在12小时制的时间中,在钟表正常走动的时候,有多少个时针和分针重合的位置?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时刻(精确到秒即可)?

请编写一个界面如附图2所示的“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单击“开始计算”按钮,程序计算并显示出答案,单击“退出”按钮,结束程序运行。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2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

表2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用到的控件及其属性说明

2.编写事件过程。由于在“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中,用户单击“开始”按钮后,就在list框中显示出时针和分针重合的位置时刻,因此我们在“开始”按钮处编写click事件过程。

对于“结束”按钮,我们只要在它的click事件过程中写下一个语句“end”即可。

对于“哪些时刻时针与分针成平角或直角”等问题,做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教材第107页“创新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编写一个猜数游戏程序,程序界面如附图3所示。单击“开始”按钮后,电脑随机产生一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然后程序提示你猜一个数,如果你输入的数太大,则程序会提示你“太大了!”,如果你输入的数太小,程序会提示你“太小了!”,直到你猜中为止。最后程序还会报告你一共猜了几次。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3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

vb程序设计篇2

关键词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9102

0引言

《vb程序设计》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实用性非常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vb程序设计已成为中职计算机和电信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对这门课的普遍感觉是学起来难,不容易掌握。那么,到底难在哪里呢?笔者试图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vb程序设计》学习现状及难点

1.1学习兴趣缺乏,影响学习效果

中职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累中,所学的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样的课程,程序设计是第一次接触。首先vb程序设计与之前的计算机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其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更强;其次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了解,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枯燥乏味,一开始就缺乏学习热情,加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选择偏难,不符合中职生学习基础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费时费力

vb程序设计中的控件及相应的属性和代码设计中用到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而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加之又不愿意去记忆,就会觉得《vb程序设计》学起来很费力。

1.3课程入门有难度,概念理解有困难

vb程序设计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如控件、对象、事件、方法和属性,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学生因此普遍觉得《vb程序设计》学习入门难,即便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1.4编程理念难理解,知识应用欠缺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般都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加之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抽象能力以及良好的编程习惯,要解决一道实际问题非常困难。有的学生能把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仍很欠缺。

2vb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2.1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首先应抓住vb可视化的特点,选择有趣实用的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演示了vb中用于显示系统时间的实例,当学生看到时间显示在屏幕上,并且每秒都在变化时,非常感兴趣,就很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这时候可以演示程序的设计过程,即只需在窗体中添加两个label控件和一个timer控件,进行相应的属性设置和代码设置就可以了。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觉学习vb程序设计是一件有趣而简单的事情。与此同时,笔者向学生介绍vb程序设计的特点,即可视化的编程特点,以及vb程序设计应用的广泛性,鼓励学生树立学好它的决心和信心。

2.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vb程序设计教材多采用“学中用”的教学方法,其重点往往局限于语言本身,讲解语法、命令、控件等内容,结果通常是: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vb语言本身,却不知道运用之法。因此,笔者按“用中学”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将知识点融入实例开发中。学生总是能较容易地接受一些直观的东西,所以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把存储空间形象化为一间间连着的教室。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探究和领悟这些抽象的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在反复的实例编写练习中,让学生熟悉程序设计流程,以及所涉控件的属性、代码设计等,有些概念、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掌握即可。

2.3由简到难,逐步累积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难地学习。如在介绍条件判断语句时,通过实例,先让学生掌握“if…then…else”语句的使用,然后介绍if语句的嵌套形式“if…then…elseif…endif”语句的使用,最后介绍多重分支语句“select case”,对这3种条件判断语句作总结和比较。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接受,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2.4多动手,举一反三

2.5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vb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每个阶段知识点的实践操作对学习有着很好的巩固和提高作用,但对于vb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章节中往往体现不够,而且实践指导书上类似的题目也比较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vb的综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程设计要在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方面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3结语

虽然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vb程序设计篇3

关键词: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2.1-4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vb程序设计课程以课本为中心,采取从概念的教授到概念的理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关注的自己讲授了哪些知识,而不是学生学到了哪些,这样导致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脱离,不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学生学不透、学不深、学不懂,不会主动运用学会的概念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其次,由于单一的突出和强调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将学生的能动性予以了压抑和忽视,单一的强调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将学生的创造性予以了忽视。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灵活性强等特点,对实践的环节也有相对高的要求,这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程序设计中难懂枯燥的问题顺利解决,另辟蹊径寻求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1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知识面较广。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把vb程序设计这门课学好,首先要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首次上课极为重要,首先向学生介绍vb6.0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再通过一些示例来进一步说明vb6.0在编程方面的主要应用,通过示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vb程序设计的用途和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派上很大的用场。例如:当笔者第一次上vb程序设计课程时给学生举了个实例:是大型超市商场的购物计价系统。这个一个实例通过vb编程的应用,编辑出一款相对简单的程序,当货物的价格被输入input 之后就会被自动的叠加起来,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这让学生明白能用用vb来设计出应用性非常强的程序。

1.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的设计中,创设对学习者有利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使知识的学习能在和实践情况一致或者类似的情境中进行。

为了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设计教案时,笔者特意穿插了许多场景以及编程的实例,例如,在教授“滚动条”控件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讲一下“滚动条”创建的方法、常用事件、常用属性以及用途之后,然后弄个综合的例子来更进一步说明“滚动条”在编程中的是如何应用的。在对vb的窗口界面进行介绍时,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讲解复杂的程序问题,将scaleheight与height的区别巧妙的比喻为房子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图形函数的具体坐标都是与scale top相对的。在具体例子的程序讲解中融入语法,这样虽然知识点较多,却不令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快乐学习”的课堂状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上课是舒服的享受,上机是一种快乐,力争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大的收获和进步,此外,在课间的休息时间可以私下询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尽量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2 采用教学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总是采取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听的方式,学生极易产生疲劳,也十分容易养成遇到难点就等着老师讲的依赖习惯。而互动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通过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例如在讲授com-mand button的控件对象时,设计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窗体上增加两个按钮,以实现窗口的最小化和最大化。(具体要求是:将最小化按钮设置为缺省取消按钮,将最大化按钮设置为缺省命令按钮)”,首先由教师示范一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紧迫感,在教师进行讲解时,就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组织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难题的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师绝对的主讲地位予以打破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也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也更能体会到探索相关问题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从采纳了互动的教学模式之后, vb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注重实验环节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实践的效果肯定比单纯的听课、看老师演示更好。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传授、演示之后,关键的一环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应用的方法。在实验的阶段,教师可以给每个同学分配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领悟和感受。这此期间,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讲解示范,予以解决,对个别问题可单独予以辅导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采取完成作业的任务模式,在整个的实验环节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些具体作业的完成来进行,例如,在学习循环控制语句 for……next的过程之中,布置一个实例任务。写一个求1到10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程序。程序代码是:dim sum as integer;dim k as integer;sum=0;for k=1 to 100 step 1;sum=sum k;next k;print“sum=”;在这基础之上对原题进行改变,让学生独自重新完成。(1)求1到1000间所有奇数的和;(2)求1到1000间所有偶数的和。这两道题与原来的题目差距不是很大,只需要变换一下循环控制的变量 k 的初值或者步长(step)就可。第一小题只要把k的初始值设置为1,步长变成2;第二小题只要把k的初始值改为2,步长也变为2。把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课堂的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要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又要掌握该控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将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想出实际中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和功能,指引学生自主动手解决,这样,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4 建立“面向过程,注重实效”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vb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应当构建面向过程关注实效和创造力培养的机制。(1)采取面向过程的考核方法。按照平时的练习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分配任务完成的情况,程序设计的优劣和期末考试等按一定的比例打分。(2)加大实践操作在考核中所占的分量,把平时上机的实践操作情况纳入考核的范围。(3)利用综合的实验予以考核,积极鼓励学生编写有创意的新程序。

5 结语

只要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以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方向,牢牢抓住vb程序设计课程的本质特点,注重实践的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vb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断的提升。此外,还要认真设计vb课堂的每个具体的环节,充分的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情感需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此外,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逐渐深化的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开拓,为vb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宋照文.中职vb教学与分析[j].电子制作,2013(03).

vb程序设计篇4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激发性主动性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我校也在计算机信息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正是由于社会办学力量的推动和“程序设计”职业的热衷,现在会vb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人都局限在“会vb”,而不能灵活的运用,不能用vb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更谈不上从事专业编程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够吸引同学们努力主动的学习好vb,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我们学生的起点相对来说较低,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也是以程序设计操作员为主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程序编写思维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开展的:

一、注重实例教学

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是不可以只讲理论的,正如当我们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教练只是告诉我们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不告诉我们这些动作怎么完成,我们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

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要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在控件介绍和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通过实例的演示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特别是在程序的编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相关的实例来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认识。比如在介绍if……else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讲解单纯的语句,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枯燥,但笔者首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界面,通过选择控制语句来确定我们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条件是否为真做出判断,如果为真就登录到我们所需要的另一个界面,否则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在这个时候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首先,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实现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程序中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总结新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编程应用,整个创作过程只用到了简单的选择控制语句,但通过此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选择控制语句的使用以及如何设置选择控制语句,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程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vb的实例教材及各种参考书,但是都比较散而且内容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认为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结构严谨化

笔者所收集的程序除了强调程序的可靠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程序的结构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结构的严谨化,使之符合大众的思维,但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在讲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从1累加到另一个固定的数值,来完成我们的循环讲解,这样的语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说。因此,笔者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结合利用文本框输入的方式,即在两个文本框中可以输入任何两个数,使之从小的数值累加到另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程序的效果也就更具结构严谨的魅力,同学们的感受也就会完全不同。

2、步骤详细化

因为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象程序设计这样的知识结构,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都要详细的板书出来,上机课或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只要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相关步骤。

3、方法常规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对数据录入以及把录入的所有数据输出时,我们可以避开利用type语句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的使用,因为采用type语句定义,有多少个字段,就会产生多少个相关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很难想得到这个成员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把程序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框来进行输入,然后用input函数输出就轻松完成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是以游泳为例,不管我们怎么看别人游泳,但自己却不下水实践,我们是永远都学不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的练习、实践。

笔者曾担任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班的该门课程的教学,为每周四学时,其中两学时是笔者的理论讲解课,两学时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每次课都留一次作业,第一次就是完全按照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是必须要上交的,并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因为这是这门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有可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笔者希望他们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于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至少都能够体现出来。

在最后的综合实训、实践中,笔者结合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并引进一些课外的知识实例来弥补课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利用vb做前台界面的设计,尽量用到所学过的所有控件进行布局、设置,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而用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做后台数据管理来做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它具备一般的常用功能,即成绩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用户的管理等,虽然这个管理系统程序的设计比较简单,但通过这样一个小型的综合实例,就更加让同学们了解了vb语言程序设计的功能及特点。这是我们vb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实例,才能把同学们零散学到的知识全部的串联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产生一种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加有信心和目标。

以上的两个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

然是实例教学,有很多有趣的程序及相关的小动画,但是这样的有趣如果久了,也并不能完全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在课堂,课堂生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单调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自由独立创作这一作业以后要相互交流经验,这种交流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己班内部进行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觉得似乎还需要加入一些更新的内容,希望与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为了弥补课堂学习和班内交流的不足,笔者有时间就会将两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首先每个班选几个优秀的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向大家介绍创作的技巧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笔者会结合最近的学习内容对设计进行一个总的评说。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实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在讲解本次课的内容之前,先演示本次课需要用到的实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性,这样也就抓住了同学们“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全国计算机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4

vb程序设计篇5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问题分析

visual basic(vb)语言是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为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虽然属于比较简单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但是中职学生在学习前多数没有接触过此类程序设计语言,学习这种逻辑性强、枯燥、抽象的知识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老师要通过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vb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教学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很多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还采用传统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无法保证教学效果。vb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即编程的环境与编程界面、编程思想,其中编程环境与编程界面的学习只需熟练掌握窗体及各种控件的具体功能及属性即可,而学生要形成编程思想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扎实的数学基础,还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编程思想的形成与建立比较困难。形成编程思想除了要系统理解vb程序设计的知识体系外,还要多上机实践。但是中职学校通常机房资源比较匮乏,专业教师资源紧张,再加之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一些学生存在惰性,故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匮乏。vb程序设计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但是中职学校机房资源紧张,无法保证讲课效果。而且上机时学生人数过多,老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只能在学生有问题时再进行针对性辅导,故对学生的了解不足。

二、vb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中职vb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算法的讲解

vb程序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算法、控制结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中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加强讲解。程序就是算法与数据结构之和,但是vb程序设计具有面向对象的特点,故可以将程序作为算法、数据结构及界面设计之和。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只有算法正确,再配合自然语言、流程图等形式,将其转换为vb程序代码,才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算法的讲解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拉近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从哈尔滨到北京,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出发地到目的地是直达或中转,二是选择具体的交通工具,三是当时的天气情况等,三个因素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学生通过全面考虑会选择乘坐火车到达目的地。这种方法可以引出算法的概念、特征及算法的描述工具,虽然例子简单,但是包含软件工程的思想,将算法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控制结构的讲解

控制结构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因此讲解控制结构知识时不能只将重点放在语法结构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编程思路。多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即某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结构分为三种,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及循环结构,其中顺序结构是执行程序过程中按照代码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主要采用输入输出函数及语句进行讲解。讲解选择结构知识时,可以以某个学生的成绩为例,利用选择结构if语句对学生的成绩及格与否进行判断,引入选择结构的双分支结构,再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几个等级,再引入多分支结构、select case结构等。讲解循环结构时要先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再设计案例讲解。

(三)创建项目实例库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vb程序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老师可以在学校机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从网上搜集更多典型的、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建立一个项目实例库。中职学生多数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多是基于数学思维分析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往往思路不清晰,此时老师可以从项目实例库中选择对应的实例,稍做修改后作为学习模板让学生借鉴,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项目实例库包括基础类、算法类、图形类、文本类、应用类五大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并强制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几个典型的、包含vb程序设计知识要点的实例,帮助学生对vb知识结构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实例,鼓励其分析游戏的程序代码,并尝试改写程序代码,以获得相似的游戏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中职vb程序设计教学中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vb程序设计教学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老师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的创新,不断开拓校企合作等新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衣治安,倪红梅,吴雅娟.vb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5(10):70-71.

vb程序设计篇6

[关键词]程序开发 实例教学 《vb程序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50-01

“实例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知识点溶入典型实例中进行教学,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讲解,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程序开发”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开发程序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单个任务的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说,我在进行vb教学时,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精心设计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vb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不要急于讲授知识点,向学生演示几个用vb开发出来的小程序和系统。要求这些程序和系统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吸引力。我所在的学校是高职院校,vb有实习,我每次选取的都是上届学生实习时做的比较好的软件,并告诉学生,你们学完之后这样的小软件可以轻松的编写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好vb的信心与热情。第一节课的最后,演示一个系统程序(我以“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为例),并告诉学生,我们这学期的任务就是通过多个实例教学最终完成这个系统的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源动力。

二、在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与“程序开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一个“员工工资管理系统”,整个学期我都围绕该系统进行教学。针对该系统,每一节课都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提出不同的任务,在对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该任务解决后,再详细总结本节知识点。在讲解知识点之后,再设计一些实用性、趣味性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这样,该系统做出来,本学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一)需求分析

学生了解该系统功能后,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是否能够满足用户主的需要,如果不能还要补充哪些功能。这一阶段使学生懂得开发程序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程序不是以做完为目的,最终要投入使用。

(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教师要将这个大工程细分成多个子任务,明确每个子任务的作用,即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即根据每个子任务所含的知识点选择典型实例和设计任务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系统中。即以该系统为中心,围绕它展开学习。使学生在开发“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中发现新知识,再将发现的新知识运用到典型案例中。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系统的功能应以实用、够用为主;设计时的布局要合理,界面的设计要美观。对于代码的编写,要让学生对原系统中的代码有所掌握和理解,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原代码适当改写并观察结果,从而发现新知识。以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实践,使他们在尝试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不相同,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图书、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去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

(三)程序的测试

在编写程序时,由于有大量的代码,所以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要人为的制造错误,举例让学生知道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记忆深刻。当然错误的原因很多,不可能一一举出实例,这就要求学生互相帮助,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程序开发和实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程序开发是个大框架,离不开实例的讲解,实例的讲解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乃至整个系统的完成。所以要不断收集学生在完成实例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从而动态地调整两者的使用。

三、在考核上,改变以往的考试方法

我系vb课有实训,安排在考试前一周,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的vb知识,自行设计、开发一个软件(本学期开学初就布置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一周的努力,每个学生都会拿出一个非常成型的小软件,在此过程中会很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情况,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又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训课的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期末总成绩=实训课成绩(40%) 平时成绩(20%) 期末笔试成绩(40%)。

总之,vb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笔者在vb课程实际教学中实施的一些具体做法。实践证明,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已能够独立应用《vb程序设计》完成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

【参考文献】

vb程序设计篇7

[关键词] vb 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探索

visual basic(简称vb)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其特点是简单易学,适用性强。但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性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教师想教好,学生要学好并非易事。笔者担任过中等职业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多年,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和改革。

一、引导学生编程入门得当,激发学生编程兴趣

vb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该课程是零起点。开学初,不急于马上讲解教材中的概念,而是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通过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又要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程序设计是培养耐心、毅力、务实、严谨的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了解了学习vb的意义所在,就会迫切地想自己去尝试程序设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对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良好的开始,如何使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习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如“电脑开奖”、“计算器”、“猜数字”、“交通红绿灯”、“万年历”、“文本编辑器”、“倒计时牌”,“十以内数字的混合运算系统”等。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二、组织学生多样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编程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以教授法为主、辅以演示法、实验法及讨论法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vb函数是一个理解容易应用难的知识点,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被动接受,在应用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函数实践教学时,引导并布置学生自己写出函数格式及函数返回值,然后上机验证,再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函数的应用,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函数,教学效果非常好。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坚持:(1)坚持“只要学生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原则,即布置任务时需考虑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有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坚持及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给出正确评价,给予学生鼓励。

2.实例分析教学法

《vb程序设计》中有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感到乏味,越学越糊涂,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例分析中学习概念,从特殊到一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在一开始学习vb对象及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有关概念时,引用一个课前准备好的窗体实例,通过程序的运行界面分析,对象、控件、属性、事件等新的概念由抽象变得直观。

3.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

例: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 = -3: b = -2: c = -1

print a < b and b < c'显示true

print a < b < c '显示false

end sub

为什么 a < b < 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 < 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

4.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三、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程序设计是否成功,不是简单的操作,也不在乎于学生所编写的程序有多长,开发的软件功能的多与少。而是通过学习,学生是否具备了程序设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不断的、反复的训练和进行程序开发设计。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提高。例如,开办程序设计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开发任务。开展程序设计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程序设计方面的成果,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程序设计方法、思想、技巧等方面的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程序设计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方面要求教师教法得当,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因此,教学改革应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改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注重改革教材教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达到教与学完美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刘田.如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新课标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vb程序设计篇8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策略

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程序语言本身枯燥难懂,何况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抽象思维水平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阶段。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开展既富构造性又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一年级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虽然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仍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在学习vb程序设计时表现出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兴趣的差异。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相当数量学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在游戏上而非学习中,更不是在学习枯燥的vb程序设计中。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信息技术课,只是因为学校的课程安排,另有部分学生由于觉得vb程序设计比较枯燥难懂,而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2)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被动型、放任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这种学习态度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班级之间,而且男女学生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对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吃不饱”,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的情绪,致使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和上网上,势必造成整节课无法顺利进行。

“分层教学”就是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同班分层教学法,就是以班中相似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的同学为同一个层次,依据实际情况将整个班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依据各层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各种教学任务,使各个层的学生均得到发展。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采用演示性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目的。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则采用导向性探究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步渐进”。对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则采用自主性探究方法,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目标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对各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惑释疑,释疑以个别释疑和集体释疑相结合。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二、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多程序设计所需的数学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函数没学,在毫无程序设计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理解一些难懂的、晦涩的、抽象的概念、算法是比较困难的,很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学习没有兴趣,会导致他们慢慢对程序失去兴趣,最终只会将心思放在玩游戏和上网等“地下活动”上。我还发现,部分学生虽然对程序设计语言不关心,但当把他们大脑中的兴奋激活时,往往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亲自在编程中验证问题,还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查寻资料,扩大知识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本人在教学《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一课导入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个有关超市购物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适时地引出课题,与用vb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进行类比,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由于程序设计学习的实践性较强,需要科学地分配课堂教学45分钟的时间,做到练中有学、学中有练,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上机操作中得到提高。当学生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是启发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直到正确运行为止,这有利于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思索判断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学能力。我发现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在他们正确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很乐意帮助其他同学,协助我进行上机指导,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精神。

三、形象比喻,贴近生活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些概念、算法。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学生在理解变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个瓶子,一瓶子装了油,一瓶装了水,如何将两瓶子里的液体互换呢?有的学生立即就能想到借用第三个瓶子的方法,与程序设计进行类比,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变量的概念了,这样比喻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容易忘记。

又如在讲到《事件驱动机制》这一节,为了描述清楚传统的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之间的区别时,我举了个例子,传统的程序设计就像我们做一道菜,做菜所包括的工序(买菜洗菜切菜下锅炒上碟等等),描述了做菜的整个过程和步骤。传统的程序设计过程是像做菜一样,描述的是模拟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而vb程序设计则是面向对象的,是采用事件驱动的,就如做一道菜,里面有很多对象:菜、刀、锅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属性,例如:菜的属性是叶绿、茎白。这些对象发生了哪些事件,vb程序设计要描述的就是发生在某一对象的事件。这样进行类比,学生较易理解,也可加深印象。

四、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编著的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版课本中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像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虽然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看,这样安排是合情合理,但是从一个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考量,一开始就学习一些难懂的、晦涩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容易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决定一开始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类比、自然过渡的方法,通过介绍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做中自己直观地去体悟这些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用讲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然后再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了。又如在和学生探讨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探索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学生们已经学过word、excel等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除此外,大部分学生对界面设计的学习较感兴趣,但是对代码的编写却不甚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从重在界面设计(认识控件)的学习过渡到代码的编写。第一阶段可直接给出样例,学生按要求模仿做,主要目的是熟悉vb控件的属性、事件,体会vb程序设计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提出问题,给出参考样例,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在教师帮助下完成。比如在《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程序》一课中,我采用了“半成品”的教学方法,先将程序输入好,在代码中设置了6处错误,这6处错误是学生在参考样例编写代码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到服务器上下载程序文件,将程序文件粘贴到已设计好的界面中进行运行调试,查找错误。并在课堂中开展竞赛,看谁既查找得快,又修改得正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开办程序设计兴趣小组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科组选择程序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办vb编程小组,激发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辅导部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信息技术竞赛,进一步深化和补充程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竞赛,检验课外活动开展的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总结

以上几点是我在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诚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了好的教学策略,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信息技术课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不可轻视的一个环节。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贯彻新课标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受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经验的教师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郑兴航.我在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itie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网站.

[2]陈阳.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国论文中心.

vb程序设计篇9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 学习 教育教学

vb程序设计课程是我国高校为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而广泛开设的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一方面,作为非计算机专业选择的程序设计语言,vb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使得其在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程序较为方便和快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而另一方面,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课程安排上又面临课时少、知识点多、学生多、理论课的“学”与实验课的“做”之间不同步等现实问题。加之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需要一个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尽快的建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是学好vb程序设计的关键。这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指导以及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好精心设计和落实。

一、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传统的处理方式基本都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包括基本控件使用、语言基础、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等等。每一组成部分先由概念、定义,再辅助以举例应用,如果就此顺序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灌输,首先会因为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而削弱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其次每每让学生先由抽象、枯燥的概念入手去学习课程内容会增加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的将相关联的知识点组织起来设计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具体的案例中进行讲解,就会使枯燥的问题轻松的得以化解。比如在讲授过程与变量的作用域的知识点时,在一个案例中分别定义局部变量、全局变量以及private过程和public过程,在程序运行的演示过程中让同学观察局部变量、全局变量在程序中作用以及过程的调用结果,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出过程与变量的作用域这一概念,枯燥的概念通过案例的讲解变的直观、易于接受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任务教学。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编程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素养。因此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在vb的结构化程序设计中,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直接介绍这两种控制结构的语句及格式要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正确、灵活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如果由一个具体任务导入:需要对全班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如何设计程序实现?如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定义,算法分析、描述,界面设计,编码实现,此时提出需要有选择结构的专用语句。当有打印金字塔图形任务时,同样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分析、描述后,要重复执行打印字符语句,也需要有专用的循环语句;需要打印数字金字塔时,则需要双重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方能实现。如此,在实际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将控制结构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展开学习,以此把握住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讨论教学。程序设计如同教师教学同属于个人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应局限一种解题方式,不能限定标准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设计题目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讨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和解题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刚接触窗体、标签、文本框等控件时,在实现输出显示信息时,让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功能要求自己选择控件去实现,引导学生从中深入领会各个控件的作用与功能异同。又如,在求解阶乘问题时,启发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循环结构语句进行求解、从而深入领悟其异同,再适时地给出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作为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vb的授课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课程,除了概念、定义、语法等文字内容,还要有大量的演示操作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合理配置文本多媒体演示与程序设计演示,使两者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以程序设计演示为主,用电子教案突出重点、难点的讲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的确实把老师从传统的板书劳动中解放出来了,而且使得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得以高效的完成,但在某些教学内容中,大段的文子或大量的画面同时出现的电子教案不仅会令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也难与学生的思维步调一致,要忌用。在需要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的问题的讲授时,传统的板书讲解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进行算法描述时,用板书讲解比多媒体播放更易于学生去理解和接受。

(二)网络助学。充分发挥网络助学的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利用qq软件为学生创建vb学习群,为学生营造vb的学习交流空间,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适时的学习帮助,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状态,形成师生积极交流与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实验指导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实验题目在紧密结合授课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的难易程度也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增强。加强上机辅导,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发现问题随时给予辅导,注意不是简单的纠错而是启发查找出错误原因,助其纠正错误概念,使其取得进步和提高。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鼓励,促使其更积极得探索和创新。客观积极地给予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落实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四、结语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思考、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与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焦丽娟等,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软件导刊,2010年12月

vb程序设计篇10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 实际应用 能力

1.引言。从事vb程序设计这门课有几年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将很灵活的编程变成死记硬背,无法独立地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程序语言。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1vb的“控件”。vb中的“控件”类型丰富,使用起来灵活多变。实际的应用程序对“控件”的要求有繁有简,学生到底该学多少,他们自己不容易把握这个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讲解时可先用新颖实用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例子讲出“控件”的属性、方法等知识点;另外,每讲完一个“控件”应立即做总结,点出哪些是该控件的常规用途,必须掌握,哪些是较复杂的部分,可以选择性学习。在开始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生疏,把握不到重点,所以在出现较典型例子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给程序做出适当的注释。

2.2vb的语言基础。现在高校逐渐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在讲解程序的时候,如果只用投影仪效果并不太好。例如下面这个程序:

有5个人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少岁?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少岁,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少岁,又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说比第1个人大2岁。最后问第1个人,他说是10岁。请问第5个人多大?

程序代码如下:

function age(byval n as integer)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if n = 1 then

c = 10

else

c = age(n - 1) 2

end if

age = c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age(5)="; age(5)

end sub

此题用的是函数的“递归”调用来求解的。求解过程包括“回推”和“递推”两个部分,程序代码简单,但程序执行的过程不容易理解。笔者认为可以将程序的源代码用投影显示出来,而执行过程一定要在讲解时逐步在黑板上演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

2.3讲解示例的选择。在vb程序设计这门课中,程序实例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选择时应尽量做到实用性和必要性。

如:求某数的阶乘(或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题目用普通的循环语句就可以很简洁的求解,另外用函数的“递归”调用也可求解,但比较繁琐。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它们让学生领会“递归”的用法,但同时也应说明,在实际编程中应当选用较简洁的算法。

又如:在实际编程中,一般要求变量、控件的命名做到见名识意,并加一个前缀来表示对象的类型。如:frmmain、cmdopen、textaddress。但在课堂上讲解例子时,学生一方面对控件还不是很熟悉,一方面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如果用这种名称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实际上课堂例子一般是为了讲解某个单一的知识点,所以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控件数量较少,这时使用控件的默认名称反而更容易看懂。

2.4较难理解的概念。vb中有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们是该立即讲解还是该先放一放,先看下面这种情况:

对于变量的“作用域”这个知识点,有的课本上会在讲解变量声明之后马上提出,这个时候学生刚刚接触vb的语法部分,只能简单理解概念,而无法通过较复杂的程序让其体会“作用域”的实际价值。如果我们先跳过这一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后,再来讲解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如下面这个例子:

这是一个简单的闹钟程序(如图1)。运行时窗体上显示当前的系统时间,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定时的时间,然后单击“定时”按钮,当到达预设时间后系统将发出“滴滴”声。该程序代码如图2所示,其中chour和cminute变量在不同的事件过程中多次使用,所以必须将其设为模块级。这个程序是在讲解时钟控件的功能时用到的,而在本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在理解上就比较具体。

对于类似的问题,我们在讲解时可先跳过,当学生学习了较多语法知识,接触了多种程序实例后,再对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讲解,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5练习。想要学好程序设计,除了掌握基本知识点外,多动手练习也是相当重要的,但也不是盲目的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指出这个练习的意义在哪里,巩固了哪个知识点。学生学习编程的初期,往往难以把握编程思路,这个时候可以先将程序算法介绍给学生,然后让他们用vb的语句将程序补充完整。如下面这个例子:

求a、b、c中三个实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该例看似简单,但由于用到vb的嵌套结构,对初学者而言,如果逻辑思维不够清晰,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做到讲练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给他们讲解编程思路(如图3),最后让他们把具体的语句写出来。

另外,在学习内容较多后,可以做阶段性总结,例如让学生自己单独编写一些综合性的程序。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能得到实际的编程锻炼,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6考试。现在的上机考试一般采用的是随机抽题的方式,但程序设计方面的题目很难保证难度完全一样,而且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笔者建议在做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作业中以及上机实验的时候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

3.结束语。

开设vb程序设计这门课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编程基本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如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养成尽可能严密、合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力求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王小敏.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