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31 07:18:25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线上教学论文篇1
坚持领导带头,抓好理论学习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一结束,学校党委就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务专题会等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精神。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截至2013年11月,共发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材近800套,供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等学习、研读。为了让全校干部群众迅速领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学校按照实施方案,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展示院校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新媒体渠道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3年6月26日,宣传工作组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阅的编写工作,迄今已编写学习参阅70余期,汇编了中央精神、专家论述、兄弟高校做法等,有利于学校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此外,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以史为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作题为《中国梦: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专题报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专题学习
学校将2013年暑期“院长书记专题研讨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改进作风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这一主线,科学设置研讨内容和环节。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教授、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教授等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安排校领导就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院长书记谈思考体会,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假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学习和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准备,专题学习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内在需求的高度一致。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机关院系负责人和普通党员干部群众,都通过专题学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学校专门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联络专题学习培训会,编制《督导联络工作手册》,学习传达中央督导组培训会议精神,明确校督导联络组工作职责、步骤及要点,就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进行研究部署。
结合实际,强化讨论学习
学校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快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契机,与学校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任务紧密结合,科学设计讨论专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校领导班子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党委明确要求校党委领导,都要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与二级单位班子一起进行学习交流,要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认识,提升了自觉,有效破除了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轻视思想、观望心理、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截至目前,这种讨论式专题学习已组织了30余场,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理论成果
2013年7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专题研讨动员会,邀请陈锡喜、胡涵锦、刘士林等专家共同讨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究的设想和主要观点等。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专门成立由相关院系学者和专家组成的理论组,充分发挥学科和理论研究优势,围绕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研究,力争形成特色理论成果。同年8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汇报发表时评,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同年9月16日,文汇报再次刊发了胡涵锦教授的理论文章《完整、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阐述了群众路线重要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胡涵锦教授指出:“无论是正在开展、还是即将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必要从‘原典’上,完整、准确地把‘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同年9月23日,文汇报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胡伟教授理论文章《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文章认为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传出的有关政府公开、透明、回应和公信等关键词,不仅是建设现代政府的核心概念,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所在。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群众路线教育的理论自觉、历史视野和实践探索》,于2013年9月《思想理论教育》杂志上刊载,文章明确提出,“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照镜子’,应有更高要求:学习中要有理论自觉,思考中要有历史视野,实践要有探索。”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朱启贵教授的文章《党的群众路线: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石》、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的文章《削弱脱离群众的制度特权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副教授的文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领导力优化机制的新发展》等,均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及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形成相关理论成果。
线上教学论文篇2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ag尊龙app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线上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45-04
一、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的相关研究
在线学习活动领域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技术视角的在线学习活动平台的研究,即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相应著作工具和运行环境。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研发的支持学习活动编列的播放器和运行环境的llms系统、欧盟研发的全球第一个实施ims-ld标准的软件coppercore,以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赞助的研究项目reload,目的是提供软件工具,以使lms-ld标准能够更好地支持更大范围内的教学和复杂的学习环境。二是基于教育学视角的探讨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比较著名的是jisc资助开发的iadie(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in education)学习活动参考模型的项目,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资助开发的用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工具包——dialog plus toolkit(dpt)等。在此基础上,国内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何伏刚、陈丽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徐宁等人分析了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从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型。关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现状主要是通过协作型、探究型、情境型、小组形式、讨论式等类型针对某一具体学习活动类型进行设计的研究。王菊在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现代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框架。但是,对于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在线学习活动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成果都较少。本文试图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在开放教育领域尝试采用在线学习活动引领的教学设计。
二、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
学习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设计学习活动首先应明白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杨开城认为,学习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操作步骤、交互形式、成果形式、角色和职责规划监管规则、评价规则等。学习目标决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制约其他各个要素。开放教育虽然采用在线教学形式,但是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与传统形式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要素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色。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可进一步细化为在线活动主体、在线活动目标、在线活动任务、在线活动组织形式、在线活动实施流程以及修改完善等。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以活动主体(即学习者)为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制定活动目标,然后将具体的活动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任务;根据活动任务的特点,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以上均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思考成熟后便进入在线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在线学习活动实施设计又进一步细化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有不断修正完善的环节,体现了一般教学设计的思想。在线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强调活动主体的特征
开放教育学习者是行为活动的主体。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基础,了解有关行为活动主体的特征,如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工学矛盾等因素。活动主体的特征是后续流程的基础。
(二)明确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作用是明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方向,衡量其学习的水平及标准。简而言之,活动目标是关于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认识到重要性”等抽象术语,建议使用“陈述、描述、举出实例、区分、表现出、展示出”等具体术语。活动目标一般直接继承于单元学习目标,无须再进一步细化。
(三)设计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学习任务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细化或具体化为一个有机关联的项目”。依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过程。它需要教学设计者运用全部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活动任务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或待完成的项目)。问题意味着一种认知冲突或价值冲突。有效的问题可以成为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由此可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具有问题驱动的本质,而要彰显这种本质就要想办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具体的活动任务设计需兼顾学习者的基础及学科内容,循序渐进。“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选择活动组织形式
开放教育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至于采取哪种在线学习活动形式,首先,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要求。如果需要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尽量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需要分组讨论或者分工协作,则可以选择协作学习的形式。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因素。对于学习动机较强或者学习氛围活跃的学习群体,协作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只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平台的功能对协作学习的策略也有重要影响。普通论坛功能可以支持一般性的讨论,但对于辩论、协同写作、角色扮演这样的合作策略,则需要开发专用的功能。
目前,比较适合协作学习的教学平台是基于moodlc的wiki讨论区。协作学习的每一个学习过程痕迹都会有所记载,包括修改过程和最终成果。这对于比较注重过程学习的开放教育形式是比较有利的。但是,现在开放教育对于该平台尚处在开发阶段。目前,正在使用的电大在线平台只在课程讨论区组织协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组长以新帖的形式呈现小组讨论的问题(项目),组员以跟帖的形式参与讨论,最终小组长总结小组活动成果。该平台对于协作学习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完全跟踪小组讨论的过程,更多的是呈现组员的学习成果,对于问题碰撞的火花和痕迹无法记录。
(五)设计活动实施流程
确定了活动的组织形式后,接下来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分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层面。活动环境包括活动平台的选择、学习资源内容及形式的选择等。开放教育目前使用的教学平台是电大在线,应充分利用电大在线现有的栏目设置。学习资源和形式的选择主要依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者学习特征;活动规则主要涉及教师规则和学习者规则,具体来说就是,规定在在线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义务,以及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应该遵守的活动职责和权力,完成任务的期限及奖惩措施;活动流程必须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活动序列,活动内容一般以问题或项目呈现,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活动时间的安排,在线学习活动的监管措施。活动评价是对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考量,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侧重于活动过程,包括参与的积极程度、在线学习活动的时间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包括测试题的成绩、活动成果质量的高低的评价。
(六)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是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的环节。这一环节贯穿活动设计的始终,实现了发现不足就能够及时改正的目的,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流程设计
(一)在线导入
在线导人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热身环节。导人设计得合理有趣,有利于消除学习者参与活动过程的畏难心理,以及师生时空分离的孤独感,有利于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学习者自我介绍前,教师首先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尽量不要板着面孔,要有亲和力,对于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教师应及时发出欢迎、鼓励的反馈。彼此熟悉之后,引导学习者了解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内容一般放在电大在线的“课程介绍”栏目,不是将课程介绍内容放在栏目下,任由学习者自主浏览,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浏览。课程介绍中必须包含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奖惩措施,以及学习资源建设情况,让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概况有个初步印象。
在线导人环节也有任务分配。学习者了解本课程的概况、学习方式以及资源建设情况后,结合自身的条件,构想自己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发至教师邮箱,但最好是在课程论坛提交,便于师生共享成果。
(二)分解在线学习内容
根据课程单元或章节甚至是学习模块的要求,将在线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是一个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个项目甚至是一个个操作。在线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依据,但必须兼顾学习者的基础。任务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补充学习者恰需的学习资源。所谓恰需的学习资源,是指提供的资源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所能够驾驭的,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学习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资源。所提供的资源只是为了辅助学习者完成目前的任务。
(三)展示在线学习活动成果
在线学习活动成果一般分为形成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在线学习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既可以是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最终的成品,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对于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以学习报告或者是小组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最好是在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便于学习者分享其成果。而对于封闭式的学习成果,比如在线测试,只能在在线测试平台呈现,但是教师可以将优秀学习者的成绩在论坛公布,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四)评价在线学习活动
评价在线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习者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评价是激励性的,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习者,评价则具有约束的功能,“强迫”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在线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同时,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成绩在课程成绩中应占有合理的比重,以使在线学习活动评价与其他学习评价(如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无论是活动参与的过程,还是活动成果的展示,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反馈。
(五)择机介入监管
开放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没有“教师主导”,学习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是,教师又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时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教师主导在线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在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导的时机和方式是学习者恰巧需要的时候,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开放教育“学与教”的模式所决定的。教师监管的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在线学习活动过程的监督、疑难问题的解答、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等。
四、开放教育“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教育部的网考课程“大学英语”分为a、b、c三级,本文专指“大学英语”b级)是教育部针对网络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习者设立的统考课程,由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面授辅导课到课率低,有的开放教育办学单位甚至取消了“大学英语”的面授辅导,因此在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在线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设计活动目标
本课程是教育部的统考课程,属于应试教育。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更多的是希望在线学习内容能更接近网考试题。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网考下发了教学大纲,但教学大纲过于笼统。根据在线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方法,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予以分解,分解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线学习活动目标。
1 交际用语。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常见情景中的基本交际用语。活动的目标:一是区分不同的交际用语类型;二是按类别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
2 阅读理解。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能读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个单词。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活动的目标是:区分不同阅读理解题型;链接对应题型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上的18篇文章的试题。
3 词汇与结构。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认知3000个单词,并熟悉掌握其中的1800个单词及其基本的搭配;考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并能在语言活动中较正确地加以运用。活动的目标是:背诵指定的词汇表;区分不同考题的出题技巧;归纳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练习巩固。
4 完型填空。大纲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说明和要求。但根据该题型的试题及解题技巧,设计活动目标为区分单词类别,根据此类特性组成句子。
5 英译汉。大纲要求,考生将难度适中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考生应能对英语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做到译文通顺、达意。活动的目标是:厘清英译汉技巧分类;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运用技巧翻译专项练习。
6 写作。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出长度不少于80词的常见应用文及一般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考生应能较正确地用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进行表达;基本做到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目标是:区分英文作文的分类;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
(二)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流程
“大学英语”课程在线学习活动遵循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流程,课程介绍放在电大“课程说明”专栏,同时增加了学习指导内容。教师介绍放在“教师介绍”专栏,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课程论坛”呈现。活动内容的设计,依据活动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辅导教材的9套模拟试题内容,兼顾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整合了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和专项练习等学习资源,形式分为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学习资源分阶段、分批次分别上传在“课程辅导”专栏,同时在课程讨论区有活动任务的提醒,以精华帖的形式置顶。活动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分属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果呈现形式主要是学习计划、学习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和专项在线测试题。除了专项测试题,所有成果都通过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1 导入。活动任务:一是阅读本课程的课程说明、学习指导及教师介绍,熟悉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及学习环境;二是自我介绍。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一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课程论坛发新帖。
2 交际用语。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交际用语的分类标准及解题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类别分类模拟题交际用语,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3 阅读理解。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阅读理解”阅读及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中的18篇文章的试题,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4 词汇与结构。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词汇与结构解题方法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词类、句法归纳语法规则,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四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5 完型填空。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完型填空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复习词类的划分及句法作用,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6 英译汉。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英译汉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7 写作。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写作技巧及英文作文分类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四是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三)评价与反馈
对于课程论坛的学习者发帖,一般应在24小时内及时予以回复。每周选择一天实时在线与学习者互动,实时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在线学习活动参与较为积极的学习者,每周评出希望之星,提出表扬;学习者在线测试的成绩,在提交成绩结束三天内,在论坛公布成绩,同时公布试题正确答案及题解,便于学习者及时核对,查漏补缺。
线上教学论文篇4
一、辅导教师在线交流的困惑辅导教师在线交流的窘境与学生不积极参与的问题始终交织在一起。当然,造成网上在线交流困境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客观上教考分离的现状、学生的能动性等问题,也有主观上教师的自身能力等问题。1.在线辅导教师缺乏价值认同感远程教育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比较宽松,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制约性条件比较少。远程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准永久性分离,给学生的移动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对于那些只想顺利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的学生来说,不注重学习过程,忽视平时学习知识的积累,网上教学活动对其吸引力不大。电大在线辅导教师很多时候都会面临在线教学唱“独角戏”的尴尬状况,无奈的在线教学带来的是“无价值”感。2.在线辅导教师难以回复不规范、数量过度的帖子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大都惯性地跟随老师的要求,只做必须做的事。因此,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困难的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那些话题。如:怎样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完成教学计划。在线辅导教师发现一些趣味性的网上讨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但是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学生不参加网上互动或者网上教学活动,就会唱“独角戏”;但学生发空洞无物的水帖,数量巨大,在线辅导教师也无法回复。3.网上在线辅导,教师热情学生冷淡在线辅导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形成火柴棒一头热的现象,即教师热情,学生冷淡。一方面教师整理挂出许多在线学习资料等待学生浏览学习,另一方面学生无人点击或点击率很低。教师在课程论坛持续发帖等待学生呼应,而学生要么姗姗来迟,要么千呼万唤不出来。
二、辅导教师在线交流的障碍
1.在线辅导教师辅导课程多,无暇深入研究教材地方电大一个老师要负责5-6门课程,没有时间深入研究教材,这是很严峻的现实问题。省级电大教师虽然对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面临辅导课程过多,无暇深入研究教材问题,势必造成对知识的梳理及重难点的把握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在线辅导质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后果。2.在线辅导教师交流方法单一在线辅导教师交流方法单一,缺少必要的综合在线沟通能力,也导致在线交流互动性不高的结果。例如有一位教师在qq群里通知学生本学期的学习任务、选课代码、网上作业和书面作业等,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没反馈,就认为用qq群效果并不理想。而事实上,有的学生一直在课程论坛里问如何学习、学习任务是什么。这说明单一的在线交流方式是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3.在线辅导教师缺少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在线辅导教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收集整理网络课程资源,特别是新课程新教材网上没有任何教学案例和参考资料,必须自己钻研教材,将教学辅导课件、模拟题和平时作业题及答案等上传到网上,并在bbs课程讨论区上传专题讨论题,等待学生上网学习,准备答疑。但教师的网上教学工作,守株待兔,一学期下来课程点击率不高,论坛几乎无人问津。在线辅导教师公事公办,缺少和学生在线的情感交流,常常只注意了知识的灌输和学术性的支持服务,忽略了非学术性的支持,忽略了情感因素等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
三、辅导教师在线交流的技巧
1.在线交流的心理技巧首先,在线辅导教师需要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电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理论也比较差,有时辅导起来很费力。电大在线辅导教师要有职业价值感,正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肯定有学习困惑,学生有自身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和答疑,电大教师才是教学的“多面手”。其次,在线辅导教师对学生要遵循主动、平等的原则。在线辅导教师要主动对学生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让学生产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在线辅导教师的主动,既可以表现在网络的世界里,在虚拟的空间中打破网络论坛的僵局,引导论坛的主题走向;也可以表现在现实的世界里,比如面授辅导时的语言交流等。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沟通时,要遵循平等原则。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教师遵循平等原则是赢得学生信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与学生要有平等对话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再次,在线辅导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在线辅导教师不仅要负责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还要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教师介绍栏目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也要了解学生职业、爱好和追求、困惑和希望等。要关心学生,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一定要了解具体情况,经常提醒督促学生学习。比如学生不能及时提交作业,应该允许学生缓交,但要说明原因。在线辅导教师要依靠教学点的辅导教师,想方设法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召学生,而不是“唱独角戏”,如果仅仅是“公事公办”地发一个通知来进行在线教学活动的话,那么,这种互动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心源于责任心,教师要有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学到你所负责的课程内容,这也是职业道德所要求的。
2.在线辅导教师的沟通技巧首先,善于破冰,营造温馨的氛围。在线交流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辅导教师要善于打破网络论坛的冰冷局面,营造温馨的氛围。万事开头难,面对陌生的无形无影的学生,辅导教师要学会艺术性的致欢迎词,第一次向学生打招呼,第一次在学生面前亮相,辅导教师在线交流能否成功进行,欢迎词起很大作用。比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参加个人理财课程的在线学习。我是本课程的在线辅导教师韦成志。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本课程主要面向工薪阶层、普通大众,旨在普及理财知识;为学习者规划个人理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可以简单地制订自己的理财计划,但你要记住:你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以赚钱为目的的活动那叫投资!”韦成志老师的欢迎词,既介绍了自己,又概括了课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到网络论坛里来。
再比如:“同学们欢迎你们加入到我的汉语基础课程的学习,让我们用60后的严格谨慎思考问题,用70后对待工作的狂热来对待我们的学习,同时让我们用80后的思想来组织团队,用90后的幽默和自如对待生活。我是一个用心的老师,我想你们一定也是用心的学生。让我们用心组建一个共同的家!”这则很风趣的欢迎词,克服了远程教育师生准分离带来的情感冷漠,同样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程教学论坛帖子置顶功能在教学中非常有用,它可以突出信息重点、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发帖,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中央电大课程论坛都有帖子置顶功能,在课程论坛中设计一些固定的置顶帖子,内置一些课程重点内容、讨论题目等,对于提高在线辅导质量,活跃论坛很有帮助。对于学生的精彩帖子,还可以加精处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发帖。其次,运用论坛设置顶帖引导学生参与。当学生一旦对论坛有兴趣,激发了发帖的欲望的时候,教师的主题帖就会被成百上千的学生帖所淹没,所以教师在线交流时,要强化设计,善于设置顶帖。中央电大胡吉成老师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置顶帖,值得远程在线辅导教师学习(见图1)。
线上教学论文篇5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ag尊龙app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
(2)利用“阅读期待”作出选择。“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信息之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内在的经验(包括知识方法等)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价值系统(包括审美系统)的综合潜质,是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内化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可以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具体方式可以采用:①利用“经验系统”进行“直觉选择”,即以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标准,在“图形”(心理学上指生活中事物等在脑海中的意象)重叠与否中作出取舍选择;②利用“情感系统”进行“情感选择”,即以自己对某事物的爱与憎为标准,在共鸣或排斥中作出取舍选择;③利用“思维系统”进行“逻辑选择”,即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中进行推理与判断,作出取舍与选择;④利用“价值系统”进行“意义选择”,即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为标准,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
线上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元分析方法;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35-04
一、前言
在线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责任,学生还可根据兴趣形成协作小组;教师则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在线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变化需要更多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是有学者认为在线学习中应该推广把教师作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其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责任。以学生为中心会使教师和创建批判性探究社区的交互本质价值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browne通过研究发现,在线学生都认同师生在线交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和鼓舞他们的信心;他们希望教师在整个学习期间都全身心地参与在线学习。[2]而远程教育在国内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角色未能实现良好的转变。[3]
由于在线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加之师生的时空分离,所以传统的面授方式不能简单地迁移到在线环境。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形成开展在线教学所需要的策略和能力,并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发展出一套理论来指导在线学习。
二、文献综述
berge是最早研究教师在线角色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教学、管理、社会和技术这4大类角色。[4]教学角色指鼓励学生通过交互式讨论进行知识的分享和建构,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供学习信息、学习反馈和指导。管理角色指的是与学习环境有关的组织、程序和管理性任务,包括管理个别学生、管理讨论和群体工作、管理课程功能。社会角色涉及到建立一个友好的环境和形成社区感,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发展相应的社交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网上讨论,提供反馈,公开表扬,关注个别学生的需求,使用个性化语言与学生讨论。
陈丽认为远程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具备选择媒体的能力,具备学习材料的开发能力,具备组织小组远程讨论的能力,能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交流媒体技术、选择和设计讨论问题、讨论的组织技能,具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能力。[5]
anderson等人提出的探究社区模型提及了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职责。他们认为在线教学活动是教师为了学生实现富有个人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学习成果而对认知过程、社交过程进行的设计、促进和指导。[6]教学设计和组织、促进对话以及直接教学在线教师需要履行的3项基本工作。为了确保在线教学取得成功,网络环境必须适合在线学习;课程设计需要精心组织以防信息过载;给学生提供资源导航;教师需要发展促进技能,并为学生提供获取网上的拓展资源提供方便。
lim和cheah也赞同在线教师需要承担多重角色,包括设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提供技术指导、主动参与在线讨论并提供反馈、保持讨论不偏离主题、总结讨论话题、提供专业的内容知识、推荐扩展性学习资源等。教师还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在异步讨论中履行自己的角色,确保在线讨论和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教师要详细说明帖子中应该包含的内容,以免帖子过于冗长,或者同时包含多个观点或者讨论话题。[7]
三、研究设计
1.案例介绍
“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实践”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开展,历时三个月共14周,其中面授环节包括教师课程内容讲授、小组模拟教学和集中答疑等活动,师生每周四上午集中授课一次,课余学生则通过网络继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课程把学生参与在线班级讨论和小组学习的质量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本课程在线讨论的既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还包括任课教师、1名助教和研究者本人共42人。
2.数据分析方法
在线学习涉及教师、学生、环境、技术和课程设计等诸多要素,为了加深对在线学习的理解,研究应该多渠道地收集有关在线学习的数据资料,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三角互证关系。基于此,本文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从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的关系数据、师生交互的文本资料从多个角度收集数据,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呈现在线讨论的特点。
社会网络分析以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内容,因而适用于分析学生之间的参与性特征。本文选择了社群图、e-i指数、网络中心势、密度来反映群体在线交互的参与性特点。社群图表示学生通过讨论区形成的对话关系,其中的节点代表学生,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箭头指向被响应的学生。密度用于反映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连接情况。一个网络中各节点间的连线越多,该图的密度就越大,意味着一个图中各节点间的联络程度越紧密。在二值网络图中,密度的取值范围从0到1。
网络中心势以网络中参与者的点度中心度为基础,分析整个网络的连同情况对少数行动者的依赖程度。在有向网络中,网络中心势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出度网络中心势和入度网络中心势,用于刻画整体网络对少数者的依赖情况。
e-i指数主要用于分析团体在交互网络中所处的位置。e-i指数以组内和组间的交互数量比较为基础,分析行动者的交往倾向。e-i指数的取值范围从-1(所有交互都发生在同一小组内部)到 1(所有交互都指向其它小组成员)。
此外,笔者还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论坛中的帖子,以了解学生在线讨论过程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由于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在在线学习过程中的职责和角色,因此在教学临场感的分析只选择了教师所发的帖子。
笔者还使用访谈法法,利用教师的帖子和教师的参与性特征作为参照物,刺激教师回忆某些关键事件,以获得他对交互模式的反馈,为读者提供解释教师行为的情境化信息。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相互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数据分析结果
1.在线学习过程的社会网络分析和教师角色
首先,笔者利用sna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netminer3.1,按照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并选择了表征整体网络结构的密度、网络中心势和e-i指数来表征整体网络结构,并把教师参与与否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以分析教师对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如表1所示是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期初阶段,如果不把教师带入网络中进行分析,则整体的网络密度下降18.77%,说明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具有较多的互动,是核心参与者;此阶段的入度网络中心势下降比例达到了76.72%,说明网络中的很多互动都指向教师。把教师排除在外分析的时候,网络入度中心势下降幅度很大。而期中和期末情况类似,各个整体网络参数值在把教师排除在外分析后大多有所提升,说明这个阶段教师的整体参与程度低且低于班级的平均参与水平。同时,这两个阶段无论教师参与与否,整体网络的网络入度中心势都较高,这两个阶段具有较为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而教师不是核心参与者。
如图2所示,上述定量的社会网络分析也可以从三个阶段师生交互社群图中得到反映。在期初的社群图中,教师具有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核心的参与者。而周志、曹鑫新、思念、陈方方、朕和木木等与其他学生联系较多,是较为核心的学生。但处在网络边缘和半边缘位置的学生接近20个左右,也即这些参与者的在线参与情况不够踊跃。
从图3的期中社群图可知,这个阶段有更多学生占据了社群图核心位置和半边缘位置,说明这个阶段学生之间互动频繁,整体参与更加踊跃。这也从前面期中阶段的密度达到0.930中得到印证。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王陆)位于网络半边缘位置,而丢丢、张苗苗、施雪丹、汪曼、陈方方、唯等学生则占据了网络核心位置。
在期末阶段,群体互动结构再次发生了改变,这个阶段有13名学生占据网络的边缘位置,而处于核心位置的学生比期中减少,作为教师的王陆出现在了相对社群网络中相对核心的位置,周志、刀、王陆、磊磊、贺柏慧、毛瑞琪、涂蔚然等学生也比较活跃。
2.教学临场感的内容分析
本文以教学存在感模型作为参考,以帖子为基本单位对教师的在线学习活动角色进行了分析。由于教师所发帖子中同时可能包含有教学设计、促进对话和直接教学类性质的内容,如果相应帖子中出现编码内容则记为1。因而最终编码汇总的数量与教师最终的发帖数并不完全一致。在整个在线学习期间,教师所发首帖35个,回帖87,教师一共发贴122个。在分析时,两位作者分别对教师所发的帖子进行编码,最后利用spss计算两者编码的cohen一致性系数达0.83,未达一致的编码则经协商后达成一致。表2是分析结果。
从表2可知,虽然教师在每个阶段参与的在线活动存在差异,但促进对话类性质的内容在每个阶段教师所发帖子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教学设计性质类活动较多,而直接教学性质的活动很少。这是因为在线交流的异步性质,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控制弱化,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导以吸引学生的参与。为了促进在线讨论持续开展,教师必须对活动进行认真设计,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而不是直接为学生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teles 及其同事在一项针对多位老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分析也发现有类似的特点,即教师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于教学性活动和管理性活动中[8]。胡勇在另一项针对教师在线教学角色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研究结论,即教学角色和管理性角色是在线教师最为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在线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都用在促进教学和和管理活动[9]。
3.教师访谈
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也在课后的教师访谈中得到印证。课程主讲教师具有多年网络教学和研究经验,她在教学时根据课程性质和培养大纲,按照远程教育知识讲授和学生网络教学实践这两条主线展开,让学生在学习远程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同时,选择相关主题,扮演模拟教师,在学习远程教育知识的时候开展相关的网络教学实践。期初学生很关心学习进度和要求,但他们大多没有参与过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缺少协作学习体验,所以她在学期之处需要考虑如何组成学习小组,明确个体责任和小组评价方式,以便在线活动的开展和小组协作机制的建立。这些都通过她积极主动的发帖得以实现。
期中这个阶段由于很多同学都主动参与到在线讨论中来了,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影响所以她直接参与在线讨论的频率降低了。而期末这个阶段要求学生交流汇报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同时学生对于课程考核方式以及提交作业的方式、课程论文提交的方式都很关注,很多同学给教师发了很多帖子询问相关问题,因此她需要相关信息让大家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五、对结果的讨论
早期的在线学习过程研究一般从参与频率、调查量表,内容分析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关注整个学习过程或学生的主观感受,但却没有考虑在线学习过程随时间变化发展这一特点。依照随时间演变的特征对在线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读者认识到在线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本文利用多种方法对教师的在线角色的分析,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印证: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揭示参与在线讨论的人,但这种方法难以分析在线讨论的内容;内容分析方法则能发现在线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各类活动的分布情况;访谈则揭示了影响教师参与的情境性特征。后续分析可以对教师应该何时以及如何介入在线讨论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网络教学经验教师的在线角色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anderson, t., et al.(2001).assessing teaching presence in a computer conferen cecontext[j]. 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5(2):1-17.
[2]browne, e.(2003).conversations in cyberspace: a study of online learning[j]. open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open, distance and e-learning, 18(3): 245-259.
[3]严慧娟.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11): 8-9.
[4]berge,z.l.facilitating computer conferencing: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field[db/ol]. 1995 http:// emoderators. com /moderators/teach_online. htm.
[5]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5-104.
[6]lim, c.p.&cheah,p.t.the role of the tutor in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boards: a case study of a pre-service teacher course[j].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003,40(1-2):33-48.
线上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频电子线路 教学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重点,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应用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频电子线路》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较多、名词概念较多、与实践密切相关等特点,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宽泛、理论空洞、难于掌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他反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由上而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高中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功底不好,理论分析和公式的推导能力不如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了解学生的个人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上课前,任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例如,本教学班学生的文理科比例、高考情况、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等。
(二)了解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情况
《高频电子线路》是在学生已经完成《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前提下,而开设的一门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知识有很大的关连,《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是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情况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三)了解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高频电子线路》是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一门课程,其中的调制与解调、小信号谐振放大、功率放大等概念充分运用在当前的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等领域,教师应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学中相关知识讲解时,把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运用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以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为重点,内容广泛、涉及的电路多、分析计算较复杂,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知之甚少,于是导致对高频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理解不够深刻,只能是死记硬背,加上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空洞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气打击不轻。为此,笔者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改革《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补充基础知识入手,引入数学模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适当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
现在的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起点均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两门课程,均未涉及《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受课时限制,在《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还不够清晰和深入。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地插入《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补充讲解。
例如《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大量应用到了谐振电路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由于课时限制,对谐振电路只作为了解内容,简单地作了了解,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就明显感到所学知识不够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对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加以补充和深入。
(二)引入《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为单元电路分析提供分析工具
应将《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引入到《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建立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才能够深入,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如在《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讲授中,直接给出了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感到不解。
图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及交流通路图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对放大的直流与交流分析,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把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具体来说,就是先讲《模拟电子线路》中对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让学生对晶体管h参数等效模型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然后再过渡到《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图2 模拟电子线路中的共射放大器电路及交流等效电路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丰富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频电子线路》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例如《高频电子线路》中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就可以利用软件做成多媒体动画,让信号的调制解调的演变过程更加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信号调制解调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二)把课堂搬到实验室
《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论教学中,还可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做课堂演示实验,用实验数据去证实理论分析的结果,把看不见、摸不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变成看得着的波形、读得出的数据、明显的声、光效果。
例如在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室,通过对具体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用波形、数据来对理论分析进一步地验证,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多年教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春方.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国平,武海艳.谈谈高频电子线路教学[j].科技信息,2006(10).
[3]申功迈、钮文良.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林.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0(30).
线上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在线学习行为;混合式学习模式;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导引、讲解、组织与管理,还取决于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行为和协作学习行为。“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为混合式教学虚拟空间,经前期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后,形成了在线学习课程。笔者选取行业英语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在225名学生中进行了首期混合式教学实验后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以发现学习者学习特征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
1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
在线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在线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或隐的集合,如:学习资源的上传、微课视频点播、测验考试、在线交流等。“世界大学城空间”是教育云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工具。
教师登陆后,可为自己的课程课堂制定需要的工具,如建立课程栏目、建设课程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开展在线考试、填写教学日志、组建教研室等,用以与学习者交互并记录他们的在线学习行为。“世界大学城空间”主要使用五个学习工具来记录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分别为课程资源、作业系统、在线考试、教研室和在线交流。课堂资源主要用于教师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则通过访问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系统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作业,用来驱动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在线考试模块中教师创建考试科目、建立题库、组建试卷、组织在线考试。教研室是一个课程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异步提问答疑、也可以就某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协作学习等。在线交流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师生可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组织讨论。
2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根据“世界大学城空间”工具模块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确定如表1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资源浏览数”是指学生在学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时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点击次数,反映学生资源利用情况;“资源上传数”是学生上传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业提交次数”是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作业的次数,包括文档、视频、音频个数。“在线考试次数”是指学生参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在线考试的次数。“访问教研室次数”是学习者进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的次数,学生点击“签到”,领取任务单,算一次;“回帖数”是学生回复教师和其他同学帖子的次数,“被回帖数”是学生帖子被回复数目,教研室访问次数、发帖数和回帖数反映了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度。“在线交流时间”指学生参与在线交流的时间,“发言次数”指学生在空间发言的次数。
3 “世界大学城空间”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
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以世界大学城的mooc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为例,包括该课程站点的访问情况、每个工具在该课堂中的使用情况等。访问情况又包括访问人数和访问次数。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混合式教学于2016年4月1号开课,6月30号结束,线下课堂教师授课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教师以线下课堂带动学生线上学习。在线学习者为225人。
“签到”是学习者阅读任务单,任务单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布置学习任务。听课与精读属于课程资源,听课指听微课视频,精读是阅读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作业即作业系统中的课堂作业和课程结束时的大型项目作业。讨论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发帖、回帖和阅帖次数为据。测试指在线测试。截止课程结束日期6月30号止,五个学习工具的点击量如下:
4 结语
由于受技术手段限制,数据采集未能统计学习者个人ip地址进入空间各工具入口处的频次,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关系的研究还没涉及。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反过来也制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信息技术硬件条件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淑.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2]元帅.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线上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改革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从事控制电路维修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专业难度也比较大,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接触类似的内容,容易感到学习枯燥。而且在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继续学习下一个单元时,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又忘得差不多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例如: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进行讲解,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产机械中的电气控制线路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多么复杂的线路,基本上都是由简单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因此,教学中应当由简单电路到复杂电路进行,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控制线路,才能逐步理解和学习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才能举一反三地设计所需要的控制线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直观展示电器元件,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只掌握理论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结构比较单一,是以操作为主的课堂,难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设置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区域,能够有效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在理论区域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理论教学区域不仅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相关的辅导教学;操作区主要由学生工作台和中控机组成,能够有效满足实践操作中的电路检测、安装调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进行电气装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效果明显,它有效地结合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一种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很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理论教学时讲解电路理论,同时也能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结构展示给学生。一体化的实训室能够满足个体学生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满足了小组协作实验的的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所涉及到主要的元件是各种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开关等。学生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关键是要对这些相关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只有掌握了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才能很好地排除和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点动控制线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接线。在线路连接好之后进行试车,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然后再要求学生连接好自锁控制电路。通过试车观察,将电动机前后两次不同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手动控制线路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差别,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电路及元件的构造、运动形式和相关的动作有足够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时,要鼓励和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通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一些控制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课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轧钢机、车床、钻床等机械中的应用比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总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光平.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8):79.
[2]庄春.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1(10):45-46.摘 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本文针对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相应地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改革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从事控制电路维修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专业难度也比较大,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接触类似的内容,容易感到学习枯燥。而且在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继续学习下一个单元时,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又忘得差不多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例如: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进行讲解,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产机械中的电气控制线路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多么复杂的线路,基本上都是由简单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因此,教学中应当由简单电路到复杂电路进行,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控制线路,才能逐步理解和学习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才能举一反三地设计所需要的控制线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直观展示电器元件,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只掌握理论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结构比较单一,是以操作为主的课堂,难以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实训室,设置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区域,能够有效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在理论区域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理论教学区域不仅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相关的辅导教学;操作区主要由学生工作台和中控机组成,能够有效满足实践操作中的电路检测、安装调试的需要,同时还能够进行电气装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效果明显,它有效地结合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一种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很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理论教学时讲解电路理论,同时也能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结构展示给学生。一体化的实训室能够满足个体学生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满足了小组协作实验的的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所涉及到主要的元件是各种继电器、接触器以及开关等。学生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关键是要对这些相关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只有掌握了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才能很好地排除和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点动控制线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接线。在线路连接好之后进行试车,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然后再要求学生连接好自锁控制电路。通过试车观察,将电动机前后两次不同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手动控制线路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差别,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电路及元件的构造、运动形式和相关的动作有足够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时,要鼓励和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通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一些控制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课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轧钢机、车床、钻床等机械中的应用比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总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作为技工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采取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本科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44-03
引言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大都将《管理运筹学》作为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求解模型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在多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理兼招而且文科学生占多数的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课程中的理论证明、繁复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运筹学算法等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自学起来更加费力,尤其是在遇到规模稍大的实际管理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有效的建模、求解工具去解决。另外,现有的有关运筹学方面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需要的教学课时量大,48学时或64学时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我们尝试从实用的角度,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适合文科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体系。该体系注重方法与应用的教学,回避复杂的理论证明和繁复的公式推导,有效控制教学所需学时数,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应用实例和lingo软件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管理等文科类本科生《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体系及学时分配
《管理运筹学》课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运筹学所涉及到管理问题的各个领域,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决策论、图论、优化论和预测论等各个领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上各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算法及模型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本科生来说,课程的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方面内容。根据我们多年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对于文科类本科生来说,《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该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排队论、存储论、图论、决策与对策等基本内容,为他们了解运筹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日常的基本经济管理问题,或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48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的教学学时分配如图1所示。
对于64学时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完成图1中所包括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计划以及决策分析等教学内容外,还安排了排队论和存储论两个分支的理论教学以及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这部分的内容及学时分配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压缩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等部分的理论教学学时,从而增加上机实验学时数。尤其是当总教学学时只有48学时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时,而将相关的建模和模型求解方面的内容放在了实验部分,从而达到增加实验学时的目的,这样做往往比仅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学学时分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见参考文献1)为基础,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们对线性规划等7个运筹学分支以及上机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线性规划
此部分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灵敏度分析和目标规划三个部分内容,总学时16,主要内容框架如图3所示。
从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制定生产计划方案案例入手,引出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的一般形式,为了得到初始案例的最优解即最优的生产计划方案,必然涉及到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进而介绍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在单纯形法基础上,介绍非标准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化方法以及大m法和两阶段法。以上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学时分配相对较多,大概需要6-8个学时左右。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模及求解技术是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基础,因此还需要重点介绍如何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这需要花费2-4个学时的时间讲解诸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组织与计划、合理下料、作物布局等几类常见问题的建模方法,对于所建大型模型,利用单纯形法人工求解已很难进行,因此可以在此时给学生介绍lingo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能够利用lingo软件解决较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常的教材均将目标规划单独提出并放在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介绍线性规划建模方法之后就引出目标规划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起来也更轻松,因此,建议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能将目标规划提到对偶问题及灵敏度分析之前。
在讲解对偶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关系、对偶价格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在线性规划原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中找出对偶价格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在灵敏度分析中,重点介绍目标函数的价值系数以及约束条件右端项变化时如何进行分析。lingo软件灵敏度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学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介绍。如果教学学时不够,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进行讲解。
2.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
该部分包括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三部分,总学时10,主要内容框架如图4所示。
整数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安排2学时的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求解思想和步骤。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求解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和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转化为平衡运输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求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方法理解不透,在考试的时候得分率相对较低,建议在教学时仅对匈牙利法做简单的介绍,指派问题的求解仍然采用表上作业法。
3.动态规划
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最优化原理。根据最优化原理,提出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方法,利用最短路问题的求解过程介绍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背包问题和排序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概念较多,尤其是最优化原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介绍最短路问题求解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得出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4-6个学时完成此部分的理论教学,可以节省出2-4个学时以补充上机实验学时的不足。
4.图论与网络计划
图论与网络计划的总学时为10学时。该部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定义、定理不下20个,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也是教材中各章节最高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参照图5所列出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教学。
图和最小树中的基本概念是本部分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最短路问题中涉及了有向图的dijkstra算法、无向图的dijkstra算法、标号法和改进标号法等4种算法,重点介绍改进标号法。在网络最大流问题中,求最大流的标号法可以参照求最短路的标号法,重点介绍求最大流的lingo程序,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在讲解网络计划时,突出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技巧,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因为计划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计划图各时间参数和关键路的计算。网络计划部分的重点在于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和求各时间参数的lingo程序的编写。如果教学学时不足,关键路线与网络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期望和实现事件的概率等内容可以放在上机实验中完成。
5.决策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来说,决策分析部分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在前期的有关课程中学习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教学学时不要过多,仅系统地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在4个教学学时之内讲一些对策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所需。
6.排队论模型简介
利用4个学时的时间重点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little公式以及等待制排队模型、损失制排队模型、混合制排队模型、闭合式排队模型所关心的各有关参数,最关键的是@peb(load,s)、@pel(load,s)和@pfs(load,s,k)等三个与排队论模型有关的lingo函数的应用。服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利用lingo软件求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其lingo程序的编写方法。
7.存储论模型简介
虽然存储论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在固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平均总费用利用求导数(或偏导数)求出订购(生产)量q以及订货(生产)的时间间隔t等参数。因此,只要将此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讲清楚各种模型的平均总费用的求法就能让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该部分一般安排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如果4学时不够的话,可以在上机实验的时候增加该部分的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各种存储论模型的lingo软件求解方法。
8.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部分大约8学时,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部分学时,上机实验可以增加到10-12学时。可以安排4-5个实验专题,除了熟悉lingo软件的使用外,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及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及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网络最大流及网络计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三个实验为必做部分,以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的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建议各个实验均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最好不要集中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和调节各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本教学体系注重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知识,试图以各种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侧重各种方法及其应用,而对其理论一般不作证明,对许多数学公式也回避繁复的数学推导。对于复杂的运筹学算法,大都尽量运用直观手段和通俗语言来说明其基本思想,并辅以较丰富的算例、实例以及lingo软件求解算法来说明求解的步骤和方法,为《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线上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7:18:25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 2023-03-24 10:49:14
大学生线上学习力培养策略 2023-01-11 09:07:12
2022-10-14 09:33:12
医学教育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践 2022-10-08 08:45:24
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2-10-02 09:59:21
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模式 2022-09-30 15: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