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调查报告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7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科教调查报告

科教调查报告篇1

书本里的实验报告要重新复印

六年级的吴禄玲同学说,上学期,他们的调查小组在北部新区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涉及到400多名同学、近百位家长,以及数十名相关科目的老师。有八成的家长和九成的学生赞成循环使用教科书,没有开始循环使用的学校里,九成以上的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循环使用。

参与调查的同学韩迪聪介绍说,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循环使用教科书时,因为不能在上面写字填空了,就需要准备一个本子,抄写教科书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比如说《科学》,里面就有一些实验报告,同学们或者把报告填写部分抄下来,或者是自己复印,要不就是只听课,不做题了。

同学们反映,这样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老师们也发现,这也制约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调查小组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分析说,循环教材的使用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学习习惯,但影响了学生融入教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建议重新编循环教材

调查小组建议循环使用的教科书需要重新编,认为要把书本里需要同学们填写的地方、做作业的内容从书本中分离出来。调查小组将把他们的调查和建议整理成报告,向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的教材编委会反映。

科教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教科研; 问卷调查;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61-02

引言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如今,课改已十余年,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现状如何?为此,笔者借本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的机会,对来自于碑林区四十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之后又和部分区内骨干教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地统计与研究分析。

一、碑林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职务

目前,小学教师职称分为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职称待定。小学高级属于中级职称,小学二级及一级均属于初级职称。调查发现当前碑林区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初级职称。42份调查结果中,高级教师8名,占19%;一级教师24名,占57%;二级教师4人,占9%;待评6人,占14.2%;其中初级职称占了总数的6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小学英语教师职称偏低,而在小学,英语教师职称晋升困难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从事英语教学的途径

我们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从教途径也做了调查,从中发现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小学英语教师来源的不一致和不均衡。47.6%的教师来自于正规示范院校英语专业,23.8%的教师来自于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还有28.5%的教师是从学校非英语学科转岗。可见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这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工作状况

1.任教的年级数:

在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各个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任教年级数情况不一,普遍存在跨课头现象。下表反映了我区小学英语教师担任不同年级英语课程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的授课年级在2-4个,担任两个年级的教师人数占35.7%,三个年级的占21.4%,四个年级的占21.4%。所带年级越多,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指导等教学行为影响就越大,严重影响到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2.课时量

按规定,小学英语教师的周课时量应为16节左右,为此我们对实际工作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时量做了调查。

表中数据显示了达到16节课时量的教师占19%,18-20节课时量的教师占19%,10-12节课时量的教师占9%。调查结果说明,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周课时量偏多,有尽十分之一的教师还有其他课程的授课任务。

3.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查设置了多项选择,罗列了7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各位被调查教师针对自己工作岗位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多元选择。具体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看出,认为班额过大的教师人数占到调查人数的85.7%,69%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61.9%的教师选择了教师少、工作负担重。这三方面的问题是教师反映问题较多的,说明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现在确实存在班额过大、课时任务大,教师少、负担重等严重问题。

(三)教科研状况

1.校本教研情况

我们让教师们根据各校和自身的情况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了多项选择。针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校本教研中需解决的问题分别做了如下统计:

在校本教研中,69%的教师采取过总结反思的形式,59.5%的教师采用过集体备课的形式,35.7%的教师采用过理论学习的形式,而课例研究、三课和课题研究的形式只占到19%、4.7%和16.7%。

校本教研中,61.9%的教师解决过教学法设计问题,40。4%的教师解决过教学重难点问题,33.3%的教师解决过新课改理念问题,仅有2.3%的教师解决过课标要求问题,7.1%的教师就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过教研。

2.理论学习情况

教育科研理论对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才是有效和可行的。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我们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经常进行理论学习的人数均未超过40%,最高比例的学习形式是上网浏览教育教学博客,也只占到35.7%。看来,我们教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行为还有待提高。

3.个人教科研能力和情况

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以下是我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调查情况:

从表中能看出,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不同等级的教研活动和培训中,但教研的水平和能力偏低。71%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40.4%的教师主持过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工作,但仅有19%的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获奖。

二、反思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目前我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教科研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基本情况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职务普遍较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任教课头多、课时量大且存在非专职现象,班额大、教学任务重;教科研状况方面主要表现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单一、研究的范围较窄,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和主动性较差,个人的教科研能力较低等。

鉴于目前的现状,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从英语专业毕业学生中招聘小学英语教师,并尽量保证小学英语教师的专职性。同时,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尽快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

学校的分管领导应帮助英语教师解决大班额情况下工作量大、课时少、跨年级教学等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调研,采用听课、说课、评课等方法及时向教师反馈所获得的信息和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同时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3.加强教研指导工作。

教研机构应在现有教研三级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多请有经验的高校专家和教学名师下一线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同时还应加强对各中心教研组活动的指导,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使他们成为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导向员、教师的排头兵;课堂教学动态的传递员、教研员的好参谋。

4.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科教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语文骨干教师;科研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4-0075-03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以河南省内已取得骨干教师资格的优秀初中语文教师为调研对象,涵盖了郑州、洛阳、开封等14个地市的76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见表1)。

调查内容为语文骨干教师科研创新现状:包括主持或参与课题科研状况、现状、教师个人科研意愿、科研创新环境现状、科研指导需求等。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之以个别访谈、座谈等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实际回收76份,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在76名调查对象中,男教师32名,占42%,女教师44人,占58%,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河南省初中语文教师的男女比例,说明在语文骨干教师中,女教师晋升的比例高于男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占72%,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阶段,代表着河南省初中语文教师的中坚力量和优秀群体。教龄10年-20年的占28%,20-30年之间的占67%,两项合计占95%,表明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学历在本科以上,占99%;具有中教高级职称的占91%;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的年限5年以下和5-10年分别占43%、49%,10年以上的占8%,这与河南省骨干教师的政策有关,2001年河南省才开始实行骨干教师培训,迄今刚刚12年。

(二)教师科研现状情况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语文骨干教师主持过省级课题的37人,占总人数的49%;参与过省级课题的老师共42人,占55%;主持过市级课题的老师有32人,占42%(本统计数字中包含部分既主持过省级课题也主持过市级课题的人数),参与过市级课题的老师34人,占45%;任骨干教师以后没有参与过任何级别课题的老师有10人,占13%。从上述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大部分具备主持和参与课题的经历,对科研课题都比较熟悉和了解。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发表过cn期刊论文,发表文章篇目在5篇以下的居多,共51人,占67%;发表5-10篇的老师也有8人,占11%;没有发表cn期刊文章的老师仅16人,占21%。大部分老师积极开展论文写作,并有。发表的文章类型集中于随笔占72%,教学反思占34%;其次是教育叙事,占14%;教学设计较少,仅占5%。大部分老师善于写随笔和教学反思,而针对课文的教学设计偏少。对于出色的优秀语文骨干教师而言,针对课文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他们比较擅长的,这方面应该给予指导和引领。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语文骨干教师“经常”阅读订阅购买教育理论书籍;有四成的教师“经常”购买和阅读语文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其他人也“偶尔”阅读,没有人选择“从不阅读”的。这说明大多数语文骨干教师具有阅读理论书籍与专业书籍的习惯。平时遇到教学问题,与同事讨论的占78%;通过上网查资料解决的占67%;对于经过讨论或者上网查还找不到满意答案的问题,79%的老师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只有20%的老师不再进行思考,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有着良好的科研意识和思考习惯,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三)教师科研意愿统计与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98%)的老师都认为科研有助于教学,但从对写文章的主要原因和科研动机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的科研意愿来自于外界要求和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的比例基本持平,都在四成左右。对于课后反思的态度中,确有感悟的比例较高,占到了84%。这说明对于初中骨干教师而言,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意识较浓厚。

其中87%的老师觉得有必要(“非常必要”占42%,“必要”占45%)开设科研指导课程,说明其获得指导的意愿比较强烈。在想得到指导和培训的内容中,从高到低依次是:科研方法(68%),课题的选择(48%),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2%),论文写作(38%),资料收集(29%),对科研方法、课题选择、资料整理与分析的需求强烈。在论文写作方面,想得到指导的文章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课例研究(75%),教学反思(50%),教育随笔(36%),教育叙事(35%),其他(4%)。可以看出,课例研究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科研论文写作方式,教学反思也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类论文的写作也比较受欢迎。这些论文类型都和教师的日常教学结合紧密,能够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在希望听到的教育科研讲座调查中,对于主讲人的期待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优秀一线教师(75%),杂志主编(43%),教研员(42%),高校研究人员(37%),其他(5%)。可见,最受欢迎的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的讲座,他们的讲座内容更贴近教师实际,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教师科研环境调查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于从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依次是:科研氛围(58%),个人兴趣(33%),政策激励(22%),空余时间(13%)。因此,营造必要的科研氛围、采取一定的政策激励是教育行政部分应该重点关注的。此外,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空余时间也很重要,特别是前者。

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氛围不错,有58%的人认为本校有语文学科科研带头人;3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科研气氛浓厚;有61%的人认为学校只有个别人做科研;还有7%认为“大家都不做科研”。

在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订阅语文教育教学类杂志调查中,认为本校资料“非常丰富”的只有20%,大多数学校处于“有一些”的状态,还有5%的学校没有;在您所在的学校提供相关的语文教育类书籍调查中,认为本校提供的相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类书籍“非常丰富”的只有12%,大多数学校处于“有一些”的状态(80%),还有8%的学校不能提供相关书籍。

学校对于科研工作的提倡与支持也是科研环境的一部分,55%的学校制定有科研奖励政策或激励措施,78%的学校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科研工作状况,80%的学校鼓励老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

三、建议

为了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志趣,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激发教师科研的热情与志趣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语文骨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和评职称的需要,源于自身兴趣的较少。要想真正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其热情与兴趣,并通过“研有所获,研有所乐”的积极情感体验,将兴趣引向志趣的更高层次:让教师把教学科研工作当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认识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实现自我的成长,从解决自己日常的教学问题入手,逐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行动的过程中,找到感觉,掌握方法,获得成功,享受乐趣,从而激发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坚定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志向。

(二)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所在单位科研氛围的影响。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时间上的保障、经费上的支持。具体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对于在科研工作方面优秀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比如,创建奖励机制,对、主持或参与课题、编写著作的老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本单位开展科研评优工作。在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中考虑参与科研工作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为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培训提供保障。

其次,要培养语文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力量,能够带领本学科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研究,从而形成小型的研究圈子或研究团队,营造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

再次,要订阅相关的语文教育研究杂志和书籍,为语文老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很多老师想做科研,但苦于没有可资参考与借鉴的资料,靠教师个人力量购买毕竟有限。因此,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必备的语文教育专业理论书籍和较为权威的语文教育专业杂志,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三)加强科研的引领指导

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可依据教师的需求,在培训内容中加强科研方法,课题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面的指导,可聘请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并开设相关的专题课程等。另外,可以与教研员、高校专业人员、教科所人员建立联系,团队协作,双方、多方优势互补,共同完成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一线老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更容易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对于论文的写作指导也很重要。在论文写作中,大多数老师会存在常见的问题,比如,选题过大、过虚,论证常常游离中心,所引材料不能佐证论点,语言表达嗦,不准确等。因此,对如何选题、拟题、安排论文结构、提升语言表达等,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可以邀请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一线教师传授经验,也可以聘请教育专业杂志的编辑结合一线教师来稿中常见的问题开展培训。

科教调查报告篇4

这次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家对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有关我校继续教育方面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共设计了20道题,其中17道客观题,3道主观题,有6道题主要是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这部分题目中绝大部分的职工掌握的还不错,对知识把握的正确率达到了96.2%以上,而在对我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则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下面是我们的统计结果:

1、对继续教育党总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总体评价,有11人选择了满意,占全体的42.3%;13人选择了基本满意,占50%;不满意和不了解的各1人,占3.8%。

2、关于我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大家的看法基本统一,88.5%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84.6%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的一部分,是广大市民接受再教育、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创建人才资源大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对于继续教育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61.5%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开放并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应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另38.5%的职工则认为继续教育与本科、研究生教育同样重要,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位职工认为继续教育只有在学校资源充足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发展,而资源紧张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在认为我校继续教育整合后适应哪种运行机制的问题上,有38.5%的职工选择了“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训相对独立,各自运行”,57.7%的职工选择了“将部分职能综合,其他保持一定独立性”,只有1名职工选择的是“全部整合,以职能划分各科室”的管理模式。在这个选项中成教学院同网络学院的职工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网络学院职工们大多建议采取“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训相对独立,各自运行”模式,占53.8%;而成教学院的同志则多选择了“将部分职能综合,其他保持一定独立性”,占71.4%。

5、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应适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体制的为13人,占50%;另有10人选择了“保留现在的网络、成教管理模式”,占46.2%;只有2人选择了“与校内其它院系等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选项中,网络学院的职工大部分选择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选项,占69.2%,而成教学院则有一半的职工选择了“保留现在的网络、成教管理模式”。

6、在对目前我校继续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境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的职工认为是教学资源缺乏,占84.6%。其他因素为:管理体制不顺50%,目标定位不准34.6%,政策理念不清30.8%,队伍建设不强30.8%。另外各有一半的职工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表现在“社会效应”和“提高质量”上,而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源数量”的仅分别有1人。

7、在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个问题上,92.3%的职工认为应该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者并重。对于我校继续教育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有30.8%的职工认为应该是以成人、网络学历教育为重点,培训工作为辅,而57.7%的人则认为应该全面开花,学历教育和培训两条战线并重。在调查中,有53.8%的职工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应该重点加强地学类学科建设,选择地学延伸类的为73.1%,适应市场需求的非地学类的占69.2%,另有两人建议应该开设一些经济效益高的艺术类学科等。

8、超过84.6%的职工认为我校继续教育的前景广泛,很有潜力,有两人分别选择了比较悲观和说不太清楚,另外两人则认为如果学校足够重视的话前景可能会好。对于我校继续教育将来发展的规模,有34.6%的职工认为应该在1万左右,42.35的人认为是2-3万,23.1%的认为尽可能多。

科教调查报告篇5

(一)教师对“你知道吗”编写情况的意见讨论

1.教师对“你知道吗”作用和功能的认识。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能够从渗透数学文化的高度认识苏教国标版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功能,并且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高年级(指五、六年级)教师更倾向于认为“你知道吗”的作用在于知识传递,这可能与高年级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形式有关。

针对教材,有54.8%的教师认为能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有35.7%的教师认为不够充分,有9.5%的教师认为不能体现。其中,中年级(指三、四年级)教师中认为能够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占66.7%,高年级教师中认为能够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只占40.9%。由此可见,“你知道吗”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影响着教师们对其功能的判断。

2.教师对“你知道吗”具体内容的认同程度。

从表中看出,教师对“你知道吗”具体内容的认同度并不高。并且,中年级教师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占45%,高年级教师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只占23.8%,这提示我们,高年级“你知道吗”的编写内容需要进一步作出精心选择。

3.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说明的意见。

从表中看出,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配套说明比较满意,但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不足,教学有障碍。他们希望《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释说明更详尽,以减少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

(二)学生对“你知道吗”编写情况的意见讨论

1.学生的兴趣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到六年级所有学生对“你知道吗”都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喜爱水平,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你知道吗”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苏教国标版教材的亮点之一受到学生欢迎。

2.学生对“你知道吗”数量的评价。

上表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教材中“你知道吗”的编写数量基本合适,但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达了希望增加数量的愿望。

3.学生喜爱的呈现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教科书中以纯文字面貌出现的“你知道吗”,而比较喜欢有图画的形式,但不同年段之间存在差异,中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喜爱图画为主的图文结合式,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喜爱文字为主的图文结合式。经统计,现行教材(这里指三至六年级的八册教材,下同)中纯文字式的篇数占总篇数的46.5%,文字为主的图文结合式的篇数占总篇数的40.8%,图画为主的图文结合式篇数占总篇数的12.7%,这与学生的喜好有较大差距。

4.学生喜爱的语言表达类型。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表示喜爱启发自己思考没有现成答案的开放式问题,不同学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中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喜爱直接告诉式的。经统计,现行教材中事实陈述式的篇数占总篇数的63.4%,提出问题式的篇数占总篇数的22.5%,启发诱导式的篇数占总篇数的14.1%,这与学生的希望也有较大差距。

(三)教师使用“你知道吗”的情况讨论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都表示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你知道吗”。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在使用上存在差异,城市实验小学和城市一般小学中100%的教师表示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农村小学中有25%的教师表示想起来就让学生读一读,但没有坚持。另从学生方面调查发现,有68.9%的学生表示老师经常在课上使用“你知道吗”中的内容;有29.4%的学生表示老师有时会让我们读一读,但没有坚持;有1.7%的学生表示老师这部分内容基本不讲,学生的反映与教师的表述存在一定差距,结合教师平时备课的情况考虑,教师在这一问题上的回答可能存在一定的粉饰现象。

2.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对“你知道吗”的关注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你知道吗”还没有被所有教师纳入备课的范围。虽然城市学校教师都表示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但只有42.9%的城市教师表示在平时备课中总是会思考如何处理,有51.4%的城市教师表示偶尔会思考如何处理,有5.7%的城市教师表示不会思考如何处理。可见,教师对“你知道吗”的关注和思考显得比较薄弱,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功能的发挥。

3.教师使用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你知道吗”的主要渠道是课上和课后。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学,二是教师直接介绍,三是让学生课上读一读。也有个别教师表示会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做适当拓展。总的来说,教师使用的方式比较简单、随意,这与教师对它的思考不足是相关的。

(四)学生使用“你知道吗”的情况讨论

1.有95.8%学生表示会主动阅读“你知道吗”,有4.2%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阅读“你知道吗”。学生主动阅读的比例非常高,同时表示自己能够读懂“你知道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5.0%。

2.有68.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查找与“你知道吗”有关的资料,而31.4%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查找与“你知道吗”有关的资料。中年级学生表示会主动查找的占83.9%,高年级学生表示会主动查找的占54.8%,高年级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的热情相对较低。

(五)结论

1.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基本能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其功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不是全部教师都认识到传递数学文化的作用,也不是所有的“你知道吗”都能被教师、学生所认可。

2.教师在备课中,对“你知道吗”的思考不足,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教学安排计划性不强。对部分有难度的“你知道吗”采用简单化的阅读方式,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些数学知识,更难以达到“你知道吗”所肩负的传播数学文化的目的。

3.“你知道吗”的编写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形式上要增强可视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在内容上要精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富于文化价值及教育价值的素材,回避学生过于熟知的内容。高年级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要体现更多的“文化味”。

4.“你知道吗”在每册教材中的数量分布要相对均衡,建议每册教材编写9~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