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9 23:00:55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物流成本论文

物流成本论文篇1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各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用不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导致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呈现出多样化现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

(一)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多采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品种,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生产企业常用的品种法将各成本项目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但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而是采用按月分摊的方法,无形中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影响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均沿用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些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的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有的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有的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就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更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三)配送中心通常采用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通常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四)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

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在成本核算方法上越来越感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费用或成本的发生。即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作业。可根据对客户订单、渠道、物流业务和增值服务活动等进行典型分析来进行。

确认物流系统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源。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分析和建立作业中心。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基本作业构成的,在界定了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之后,我们应对物流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作业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同项物流作业合并,形成物流作业中心。

选择适当的资源动因。这样可将资源耗费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反映了物流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原因、方式和数量。正确地确定资源动因,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是本步骤的关键工作。

依据作业中心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据此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物流业务或服务中。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后,就应依据物流业务或服务与作业的关系,确定作业动因,并依据作业动因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后,按照不同业务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作业成本,最终计算出各项业务或服务应承担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对费用经济内容的认识不同。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成本核算只包括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而作业成本法却强调费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不论费用是否与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联,只要是合理、有效的费用,如采购人员工资、质量检验费、物料搬运费等,同样要计入产品或服务成本。

间接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性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因此,在作业成本会计中发生的成本,按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它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物流成本论文篇2

物流管理对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企业的普遍关注。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步认识到: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物流成本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高低,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人们对物流的关心首先是从物流成本开始的,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物流既是主要成本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1]1-28加强物流成本的研究,强化物流成本的管理,对提高物流活动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成本的特征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体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物品运输、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项物流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换而发生的全部成本。它具体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采购、供应,经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存放、搬运、装卸、成品包装,以及运送到流通领域,进入仓库验收、分类、储存、保管、配送、运输,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2]191-205现代物流是一个贯穿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和国界的复杂系统。因此,物流成本有着不同于生产成本的自身特征:(一)物流成本的隐含性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能完全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他把这种现象比做“物流冰山”。[3]379-395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记载的物流费用,只能看到支付给外部运输和仓储企业的委托物流成本,而这些显性物流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确实是冰山一角。因为,工厂生产的产品从工厂运到商业部门的物流成本,是计算在产品成本中的;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物流费用是计算在原材料成本中的;自运运输费和自用保管费是计入营业费用中的;另外与物流有关的利息和其他利息一起是计入财务费用之中的。如果把这些来自生产成本、原材料、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之中的隐性物流成本划分出来,并单独加以汇总计算,就会对全部物流费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二)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规律“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是一个此消彼长,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存在,但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严重。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的。在没有较大的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很难做到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成本。一般来讲,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与处于竞争状态的其他企业相比,处于较高服务水平的企业,要想超过竞争对手,维持更高的服务水平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美国营销专家p.科特勒指出:“物流的目的必须引进投入与产出的系统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较好的定义。”即把物流看成是由多个效益背反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以避免片面达到某一单一目的,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4]197-2032.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现代物流是由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及配送等物流活动组成的集合。物流的各项活动处于这样一个相互矛盾的系统中,要想较多地达到某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会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一定的损失,这便是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例如,减少物流网络中仓库的数目并减少库存,必然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而增加运输的次数,这样在库存成本降低的同时,又使得运输成本增加;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增加了运费,却提高了运输速度,减少了库存,降低了库存费用;再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要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功能,造成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损失和效益减少。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功能要素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出现的上百亿元的商品损失,就是这种“效益背反”的实证。[4]197-203所有这些表明,在设计物流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三)物流成本消减具有乘数效应物流成本的控制,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这可以从物流成本消减的乘数效应得出。假设销售额为100万元,利润率为10%,物流成本为50万元,如果成本降低1万元,就可以增加1万元利润;而要增加1万元利润,销售额则要增加10万元。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很大影响。[5]1-9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加之物流成本的隐含性和复杂性,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刚刚起步,进一步探析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很有必要。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2003年我国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7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成为拉动gdp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8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6]12尽管目前我国社会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但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主要表现在:(一)基础设施薄弱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兴建或配置的,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导致物流行业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运输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5倍,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7]14-15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已占到20%-4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10%左右。[8]51-54在生产环节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阻碍了物流业乃至整个流通体系的发展,而且使国内企业不容易摆脱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不平衡的状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二)物流管理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经营的重点是生产和销售环节,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未能意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部门较多,协调性差,管理效率不高;二是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三是管理层次较多,地方保护严重;四是管理规章政出多门,执法宽严尺度不一,形成管理无序,造成物流业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从而大大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三)企业物流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是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物流技术的引进。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在我国,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物流信息技术还未普及,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建立。[9]39-40企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增加物流成本。(四)物流业务外包不足企业很难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但物流业务外包方式不仅可以使企业“瘦身”,甩掉不必要的包袱,减少资金、人员、技术投入,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发展其擅长的业务,还可以突破自身的资源限制,充分利用外包伙伴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专长,把各领域的优势集于一身,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自货自运的现状比较普遍,造成企业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一些不擅长的领域中同强手竞争,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成本。[8]51-54(五)物流成本核算不够科学从目前财务报表披露角度,我们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显性物流成本和隐性物流成本。所谓的显性物流成本是指已经在会计报表中列支的“物流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运输费、装卸费、仓储租赁费、流通加工费等。隐性物流成本是指还没在会计报表中列支的“物流成本”,如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回程空载成本、异地调货费用。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显性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减少,隐性成本所占比重将逐步增大。由于隐性物流成本并未在现行报表中予以披露,造成企业较难对发生的各种隐性成本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加上在企业财务决算表中,对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是与企业经营费用合并计算,也很难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不利于进行现代化的物流成本管理。[10]51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造成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国物流体制建设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有关物流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和完整的物流法律体系,尽管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为推动物流发展制定了不少的政策和法律规章,但大多数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难免带有地方或部门的保护色彩。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是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性因素。由于现行财税体制仍具有强化“行政区经济”,激励市场分割行为的利益驱动功能,分税制使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扩大本地经济规模的动力,这就造成人为的地区封锁和分割,排斥外来企业竞争,阻碍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的建立,也造成企业间的人为分割,不能进行信息共享,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偏高。(二)思想不够重视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我国企业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等环节顾及较少,对物流的基本建设投资偏低,物流运行质量落后。虽然很多企业己经逐步认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但像海尔、宝洁、美的这样将物流看作是企业生产和形象的灵魂的企业还为数不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更不用说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的建设了。(三)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目前我国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服务在我国刚刚起步。尽管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尚小、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质量普遍不高,而且被使用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工商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且物流的执行主体多为供货方,主要还是一些基本服务,如运输或运输加上仓储服务,难以满足多数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高水平综合的需求。这就必然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并直接导致物流企业的市场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只有18%的原材料物流、16%的产品销售物流是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11]46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基础物流服务,能够集成、整合几个阶段物流服务的企业相当少,能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几乎为零。(四)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仅高级国际采办人员的缺口就在30—50万人左右。[12]122-125企业物流人才缺乏不仅在数量上,而且结构单一,也制约着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加强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流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建立全国统一协调机制现代物流产业所具有的产业融合特征,决定了它的发展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行业和地区间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前提。而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出于自身利益呈现割据一方的格局,无疑会加大物流成本、阻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研究商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构建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增强物流总成本观念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为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物流费用单独核算,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应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分类,实施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将有关费用分解到消耗一定资源的活动上。这样,通过动态的成本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零库存”的成本效应,来降低物流活动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增强物流总成本观念,在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基础上,积极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实现物流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加快观念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是面向全社会提供集成性的物流服务,具有较高的社会化、专业化和集成化水平,是一种效率和效益都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的模式。近年来,我国一些实力较强的货贷企业、储运企业、邮政企业等努力在实践中向第三方物流迈进。但总的看来,第三方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中真正能够产生附加值的环节,如流通中的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存货控制等还没有被整合进来,还不能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13]156-16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和发展对物流资源合理配置、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还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使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全程供应链管理,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物流成本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较迟,大专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物流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要发展物流,实现物流现代化,就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造就企业自己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规律的复合性人才。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还要制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管理办法,为物流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有效配置和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实用性,重点是处理好东西部地区之间物流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建物流基础设施与整合利用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因此,应尽快剥离普遍存在于单个企业中的物流功能,整合社会的物流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做到货物实时跟踪,车辆的实时跟踪,库存的自动补货等,加强物流作业、服务质量和成本费用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努力提高物流效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孟建华.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庆.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林玲玲.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物流成本论文篇3

内容摘要: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成本信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至今没有统一模式,各个物流企业只是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从而导致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本文结合所在区域物流企业运作的实际,对各企业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对物流企业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现代物流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方兴未艾,但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个物流企业只是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从而导致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企业运作实际的调研,了解到各企业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各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用不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导致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呈现出多样化现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

(一)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多采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品种,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生产企业常用的品种法将各成本项目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但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而是采用按月分摊的方法,无形中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影响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均沿用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些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的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有的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有的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就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更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三)配送中心通常采用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通常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四)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

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在成本核算方法上越来越感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费用或成本的发生。即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作业。可根据对客户订单、渠道、物流业务和增值服务活动等进行典型分析来进行。

确认物流系统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源。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分析和建立作业中心。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基本作业构成的,在界定了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之后,我们应对物流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作业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同项物流作业合并,形成物流作业中心。

选择适当的资源动因。这样可将资源耗费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反映了物流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原因、方式和数量。正确地确定资源动因,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是本步骤的关键工作。

依据作业中心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据此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物流业务或服务中。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后,就应依据物流业务或服务与作业的关系,确定作业动因,并依据作业动因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后,按照不同业务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作业成本,最终计算出各项业务或服务应承担的作业成本。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物流成本论文篇4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物流成本论文篇5

一、物流成本的涵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①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②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③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另一种观点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消耗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开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降低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降低物流成本后,企业具备了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相对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资源得到节省。

四、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1、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企业微观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按照商业习惯,采购商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商业企业的采购商品)一般由供应商支付运输费用,并不计算在采购物流费用中。但是,这部分费用最终也会在产品的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物流费用的水平,对于这部分物流费用应加以特别关注。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发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中,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地比较和轻易地下各种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务本身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在保证所规定的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此外,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美、日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规模下降带来存货持有费用的节约。

我国由于在物流成本计算和统计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完整的体系,因此,目前很难准确说出社会物流成本的规模。自己还搞不清的事情,由别人推断出来,显然缺乏可信度。当务之急,是规范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健全物流成本统计指标体系。

五、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例如,日本原运输省在1977年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costing)。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但如何在物流管理中灵活应用这些数据却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推进物流管理方面十分有效的数据,按不同的服务水平区分的物流成本,按照原先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无法得到的,而利用abc则可以掌握这个数据。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例如,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服务水准的上升,而物流服务水准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销售部门的要求。销售部门出于获得用户的需要,会在物流服务上作出高承诺或者满足用户提出的苛刻要求(如提高配送频率等),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门担负着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对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无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在物流部门更多的时候只是物流服务的执行者的情况下,物流部门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销售部门作出。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成本论文篇6

《物流术语》中对物流成本(logisticscost)的定义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指在企业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即在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预测、选址、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返还品处理、废弃物处理以及其他辅助活动等环节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包括: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报道,我国自1992年以来,物流成本均占到整个gdp的20%以上,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大超出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具有巨大的降低成本和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空间。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就首先要树立物流战略成本的意识,掌握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严格实施战略成本控制措施,以真正实现物流成本的节约,提高物流综合效率。

一、物流战略成本意识的培育

战略成本的整体性、综合性、前瞻性特点表明它突破了传统成本控制仅仅局限于“节约性生产成本”的狭隘范围,明确了企业的成本降低在全员降低的指导思想下、在科学技术的配合使用下可至“无穷”的一种管理理念。把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要素合理协调,使得物流总成本最低而非功能要素个体最优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必须:(1)加强员工树立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各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原则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2)优化物流系统。通过优化物流系统,协调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或进行必要的机构重组,实现部门间的协调;(3)建立物流成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为核心,通过设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理想运作模式,提供满足成本预测和决策、计划和控制、考核和分析等各方面的信息,不断优化结果,实现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最大效应。

二、物流战略成本方法的应用

1.价值链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基本工具,其战略定位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促使企业取得成本优势,获取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差异领先战略要求企业提供的服务在产业内独树一帜,通过价格溢价或增加销量来获取竞争优势;倘若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即目标集聚战略,企业将取得巨额的回报。具体应用价值链成本管理时可采用作业成本法从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确认物流系统涉及的资源、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等四个步骤来具体核算并提供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以及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

2.供应链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它不仅要求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且也应该考虑从产品开发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因此企业内部物流的效率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时,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分享优化、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所带来的利益。具体应用供应链成本管理时可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确定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周期结束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并据此识别生命周期和供应链中成本驱动因素和其悖反关系,以开发和生产最小总成本的产品。

3.物流成本管理的模式。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即其管理对象是物流,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在新的成本理念、管理方式的推动下,出现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新模式,如:物流目标成本管理、物流全面成本管理、物流作业成本管理等模式。

三、物流战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美国将物流成本划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如果把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在内的话,物流成本又包括物流环境成本,因此我们从四个角度分别谈谈物流战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1.库存成本。库存成本主要表现为:因资金用于存货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为保证存货的

安全性所缴纳的保险费而产生服务成本;根据库存水平而计算的公共仓库费;因库存过多、必须削价处理的过期成本、和装卸、搬运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性损耗或移库等而产生的风险成本。因库存成本与库存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降低库存水平,加速库存周转可降低库存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通过提高仓库的利用率、通过abc库存分类法、定量、定期定货法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借鉴日本模式采用jit的管理模式等方法来控制库存成本。

2.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运输成本的降低可通过效率化的配送、

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的外委等方法来实现。

效率化的配送必须重视:(1)配车计划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将生产商的配车计划与其生产计划相联系,批发商的配车计划与其商品进货计划相联系,建立生产与配送、进货与配送之间的衔接;(2)提高装载率。当车辆有限时,将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信息系统中,根据用户的定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同时事先设计好行车路线以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配车时优先倾向于输送量较多的领域;(3)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通过建立货车的跟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一方面对货物的在途情况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一贯制运输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搬运,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商品周转、转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和在途成本。

物流外委即第三方物流。判断物流业务是否外委的原则是成本与效益原则。一般情况下,物流外委可以使企业从规模经济、更多的“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优势,同时,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服务行业,其成本具有间接成本大于直接成本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已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应用作业成本管理(abcm)法,也有其特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限于篇幅,作业成本管理法在此不再展开)

3.管理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一般是根据物流费用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的。但我国由于管理

水平、信息技术落后而造成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尽快完善教育体系,建立我国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或通过培训提高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现企业运营的网络化,形成人力、设备、技术、信息共享的规模化格局,将生产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做到双向服务,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国际、国内任何区域的物流业务,从而大大优化物流企业的运营过程,减少物流管理费用。

物流成本论文篇7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物流技术不断出现,本文在介绍先进的“abc作业成本分析法”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abc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很多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您思考问题。 abc法在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abc法概述 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 abc法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仅就成本论成本。abc法不仅能够提供相对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且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在作业链中,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资源,同时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 作业成本分析方法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间接成本累计进入间接成本池,劳动力成本或设备成本合并后进入间接成本池。而直接成本累计后不经过任何中间步骤直接进入作业成本池。第二阶段把间接成本池的资源映射到作业成本池,这是间接成本配置过程。第三阶段的映射是把作业成本映射到成本的目标值,表明各种作业(活动)对总成本的贡献。如图1所示。 abc方法对于研究物流成本的意义 用传统的会计方法核算的成本往往不够准确。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也不能揭示出产出量与间接费用之间的关系,使产品计算结果失真,因而不能满足管理部门在进行定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 现代物流业已把信息的统计、处理、分析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业成本核算方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为适应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工具。abc是一个过程,它超越了传统成本会计的界限,将企业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主要活动中去,然后将这些活动分配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把企业主要活动和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帮助管理者了解耗费资源的真正原因和每项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作为一种现代战略管理工具,abc克服了传统的成本会计过程中的不足。它的出现,是基于活动消耗资源而产品和服务消耗活动的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物流技术不断出现,本文在介绍先进的“abc作业成本分析法”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abc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很多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您思考问题。 abc法在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abc法概述 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

物流成本论文篇8

摘 要 从企业实践出发,提出企业在建设自身的物流系统时应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成本,循序渐进寻找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物流系统。 关键词 物流系统 成本控制 第三方物流我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在此百分比徘徊,到2011年仍在21.3%的水平。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与此相对,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物流真正为中国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第三方物流形成实际意义上的产业,则是在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而已。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提出物流支出费用重要性的“黑大陆”学说,指明人们对物流费用了解十分片面的“物流冰山”理论;阐明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利润着眼点的“第三利润源泉”假设;简便易行的物流成本计算法——“物流abc”计算法等国外科研成果令中国企业眼花缭乱。值得我国企业警醒的是,这些理论学说均是建立在国际化大型企业的调研基础之上。而我国的物流业基本是由50亿美元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物流理念如何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情境中合理应用,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1 物流系统成本物流系统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站在企业的角度,需要降低的并不是系统中某一个环节的成本,而是从全局出发,控制最终系统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尽可能高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各子系统在自身得到合理优化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形成最佳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效能,又能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得以充分体现。最终,确保物流系统有能力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经济的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到物流系统,沃尔玛(wal-mart)集团是不可不提及的企业。沃尔玛经过44年的经营,在美国已拥有3 000多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1 000家连锁店,员工多达88.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它所实行的成本领先战略涵盖了商品购存销流转过程所有环节上的成本和费用控制。该公司现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 000多家连锁店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8万种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共有近3万多个大型集装箱挂车,5 500多辆大型货运卡车。每年的运输总量达到77.5亿箱,总行程6.5亿km。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每种商品都标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用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为合理调度如此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甚至拥有自己的卫星。沃尔玛的物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能够及时保证货架充足,一方面也会尽力使库存量降到最低。2 整合物流系统的思路在现实中,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两者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定律”。高水平物流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足的仓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物流成本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又必然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沃尔玛在美国本土设立的物流系统从它现有的经济规模上较好地解决了“二律背反定律”,寻找到了自身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之间的有机平衡点。它在美国本土的自动化配送中心,是当今公认最先进的配送中心,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为沃尔玛实行“天天平价”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证。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并没有立刻把它在美国本

物流成本论文篇9

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一点可以由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物流发达国家的比较中看出。有资料显示,近十年以来,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逐年小幅度下降,而其若干年的平均值不超过10%;而我国的若干年数据平均值始终高位保持在20%左右,比美国的数据高出近一倍。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见下表1:

假使按照2003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8.52%计算,我国2003年因物流成本居高而造成的损失就达到15100亿元。这一强烈的数字对比说明,我国的物流成本过高,同时,也告诉我们,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有着非常大的降低空间。由于造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借用常用的美国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方法来分析我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运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降低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

2物流成本的构成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使用或借鉴的计算物流成本的方法是参考robertv.delaney先生测算美国物流总成本的方法。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其中,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如公路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成本、航空运输成本等,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公路运输成本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铁路与航空运输成本包括铁路运输费用、国际国内空运费用、货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

3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

3.1物流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高居不下

物流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大大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宏观上,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制约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需求。

3.2物流行政管理成本高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是指为支持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在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的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管理成本其实是最难以控制和统计的。

正是因为这相对隐性的特性,在我国,尽管物流行政管理成本逐年下降,但仍然相对过高。

4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4.1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的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改进,这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供了可能。但是,硬件发展起来了,软件却又停滞不前,那么,降低物流成本也只可能是一句空话。西方经济学中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个公式表述:

(1)运输生产函数:q=f(k,l)

(2)运输成本函数:c=γk ωl

(3)扩张路线方程:q(k,l)=0

上式中q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c表示成本;γ表示资本价格;ω表示劳动价格;其中扩张路线方程指在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运输生产者的成本支出扩张或产出扩张所导致的结果。当我们要求利润最大化既成本最低的均衡解时,可将上述三个方程简化为一个方程。这个简化方程将成本c表示成产出水平以及所投入生产要素价格的显函数:c=φ(q,γ,ω)

如果我们假定资本价格γ、劳动价格ω不变时,那么对成本函数变化起支配作用的就是产出q,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物周转量。所谓周转量是指运输货物吨数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在通常情况下,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与运输距离成正比,与运输商品的数量成反比。运输距离越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越高。单车运载的商品数量越大,运输成本越低。所以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应该是在运输距离固定的情况下,追求运输商品数量的最大化。而在运输商品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追求运输距离的最小化。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是将长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运输整合起来,统一实施调度分配,并按货物的密度分布情况和时间要求在运输过程的中间环节适当安排一些货物集散地,用以进行货运的集中、分捡、组配。实行小批量、近距离运输和大批量、长距离干线运输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模式。

4.2降低库存成本的途径

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纷纷在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方面不断寻求更优。因为,削减库存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它甚至可以看作是利润的增加。那么,降低库存成本,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合理化库存水平。在新的商品到来之前,必须保证在这个期间具有商品正常供应的数量。当然,合理的库存必须以保证商品流通正常进行为前提。但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库存量究竟保存在什么水平似乎很难确定。库存太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有可能失去宝贵的客户资源;库存太多,虽然能够应对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将会占压大部分资金,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权衡,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2)合理化库存结构。即要合理化商品的不同品种、规格之间储存量的比例关系。社会对商品的需要既要求供应总量的满足,又要求有品种、规格上的选择,而且要求结构也必须随着市场走向不断变化。所以,确定合理库存数量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不同商品及其品种、规格在储存中的合理比例关系,以及市场变化情况,以便确定正确的储存结构。除了合理的库存结构以外,配送环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成本。配送中心对商品库存成本控制的实现主要是依靠配送中心对购货商的近距离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多家购货商需求的均衡预测来实现。

物流成本论文篇10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物流核算不准确。

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其财务报表中一般物流核算只是对企业对外运输业或者向仓库支付对外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对于企业内部物流中心相关人员的产生的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并没有单独计算,而是与企业的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很难掌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并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2.企业物流核算标准不统一。

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成本计算和控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自己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把握和进行的,企业之间很少对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一个横向的成本比较,很难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控制缺乏一个基准,很难达到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

3.企业物流成本责任不明确。

由于很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只是简答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统一计算,并没有单独的将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计算,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各项物流费用做出很明确的计算和分析,企业的物流部门也不能全面的掌握其中成本成分。举一个突出的例子来说,就像物流成本中的保管费用,很多都将进货过量和一些销售残留品放在仓库中维持,很多也将紧急输送的产品也纳入其中,这就给物流成本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物流过量服务产生的成本及标准服务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由美国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的。其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强调产品成本的计算,其将产品的动因分为数量成本动因和交易成本动因,通过不断改善基本消除了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相对以外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准确很多,但是其还没有做到将各种动因成本联系起来,也很难满足企业长期的发展决策的需要。第二个阶段,除了重视产品成本外,还更加重视对成本形成过程的分析,这一举措极大拓展了企业内部的作业范围,虽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就要科学很多。第三阶段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整个企业本身,而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程序,有效的将企业的整个作业链包括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作业管理相结合起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当前,在很多物流发达的国家,作业成本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被认为是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有效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使用差异性的间接费率进行必要的分配,更加强调成本的功能和结构性特点,可以有效的弥补现代会计制度的各种缺陷,适应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新思想。

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基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巨大优势,加之我国物流行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就显得非常必要,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存在重大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服务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导致很多间接费用的产生,骑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致使很多简单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产生的核算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弊端具体有:首先就是以单一的时间或者数量作为分配基础或者产生的间接费用,极大的扭曲了物流服务的最终成本;其次,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在按标准或者一定比例抽取成本或者区分物流和非物流活动的时候,人的主观性过强,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不够准确合理;再次,其管理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外部物流费用,比如物资的储存、运输或者采购等方面的计算和管理,但是对于内部的物流费用计算和管理就非常的模糊,缺乏精确性,例如物资的搬运费用、保管费用或者管理人员的费用方面;另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对于物流的划分、核算以及最后的评价都比较不足;最后,其以生产或者流通部门作为核算的对象,不考虑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产生费用的关联性,也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很难深入下去。

2.这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而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就意味着要接受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思想的提出,就必然要求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彻底的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造,具体的表现就是作业成本法的革新。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从微观角度上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竞争力;从宏观角度上看,降低物流成本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使得实行作业成本法非常的必要。

在现代会计核算体系方面,最困难的成本分配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物流活动的成本预算也是预料的,这种困难就导致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运用是为了适应物流服务过程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作业成本法也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弥补现行的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物流行业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4.实行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当前,在国际上,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例如:美国在1991年,就有11%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而这一数据道1993年就增加到36%,1996年增加到55%,而目前,美国大部分企业都运用了作业成本法。除了美国,作业成本法已经迅速扩展到澳洲、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个国家。因此,逐步推广和应用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全面广泛的,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物流服务定价决策方面、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决策方面、物流成本预算体系以及物流基础绩效评价中应用五个方面。具体有:

1.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成本计算的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物流成本的汇集过程,另一个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过程,这是一个先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思想为指导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对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和方法的建立以及选择,其关键制约点是动因的选择,这主要包括动因的数量和类型的选择;另外,就是对于作业分析及其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动因率的确定。

2.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服务定价中的决策应用。

相对于产品的定价,物流服务定价过程要复杂的多,这是因为产品的定价一般其定价对象比较固定,只是产品本身,但是物流服务定价却会随着定价的对象的不同有着很大的服务,而且物流服务是多样性的,其包括采购定价、运输定价、仓储定价以及各类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定价。这种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物流服务分为较单一的物流服务和综合性物流服务,这两种物流服务由于固定成本长期保持不变,使得物流服务的定价不能简单的使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不适合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应当采用变动与作业成本的加成定价法,而需要把计算得到的价格作为一种定价基础,最后实际价格围绕这个价格并根据市场的情况上下波动。另外,根据不同物流服务应该根据服务特性以及市场情况,并且考虑使用不同的加成率。

3.作业成本法在供应商选择与评价决策的应用。

一般来说,供应商包括产品及原材料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原料、产品的供应还是服务的供应都属于供应物流链,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仍然属于物流的范畴决策。从实践来看,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其变化趋势经历了由价格到标准,再由购买价格为主,并兼顾质量、送货及时性以及物流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标准,从中选择最优者。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思想是指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供应商引起的各个总成本,并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总成本对其评价。其应用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可以对初步要参加的评价供应商,以此来确定购买的数量和供应商供给净销售价格,并确定客户企业的对于供应商基本作用、计算成本的动因率及其成本动因的各类数量的计算,以计算出额外作业成本动因率以及成本动因的数量,最后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最优的供应商。

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预算中体系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成本预算管理一般包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业绩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根据市场动态并结合变动与作业成本法制定的企业物流目标价格可以通过企业既定的期望实现边际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并将上述的目标转化为作业层次的目标,在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改进特定作业而造成业务流程次优化;其次,可以有效的进行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分析,这种分析的作业链可以有效判断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是否必要,以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作业的必要性分析和作业有效性的分析;再次可以为每一项流程或者作业制定出一套平衡的绩效标准,即通过作业成本这一财务计量方法,或者作业绩效率、时间差等一些因素定量出各类非财务性的计量手段。另外,可以把企业目标和个部门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分级体系中去,这种分级分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层就是全公司的范围,第二层就是作业流程,第三层就是各项作业具体过程,最后一层就是每个流程的各项任务;最后,其还可以用于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的分析和控制,以及其后的评价和考核,以用于监控作业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加强企业有关部门对于成本有效控制和调节,保证企业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5.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作业基础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绩效评价是指对于企业各项工作以及总结经验和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绩效考核的客观化和定量化,虽然,将所有的绩效考核定量化并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将作业成本法有效的应用到物流管理中,可以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的有效准确,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全面的理解成本和资本,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给绩效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且其在评价效果方面也更加的准确,也得业绩评价符合实际。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