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31 08:00:12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1

【关键词】游戏教学 创造力 运动 培养

游戏活动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低年级,游戏活动占总学时30%。为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儿童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基本活动能力。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活性乐观的思想品质。那么由于游戏活动有跑、跳、投等活动方法,有集体对抗和个别竞争的组织形式,为此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思想性的教育过程

教育家曾说过“少年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在体育游戏中得到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也强调要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教育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教育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结合游戏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遵守纪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勇敢顽强及不怕挫折等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避免出现投机取巧、污辱对方、损坏器械等负面影响。

二、注意与主教材的搭配

在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活动安排,要考虑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游戏的难易程度上,与运动量的安排要与主教材相结合进行搭配,如学习内容是比较难的教材,则游戏活动最好选择简单些;学习内容是比较紧张激烈的,则游戏活动要安排轻松愉快性质的,给学生的身体与心理起到放松的作用,游戏活动是主教材的延伸与运动量的调节作用。所以游戏的选择与活动的方式要与主教材相呼应,对主教材的学习内容起到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从一节课的运动量安排方面,游戏活动还要直到调节作用,运动量较大的主教材,要选择运动量相对小些的游戏 ;运动量较小的问题,就要选择运动量稍大的游戏活动。

三、要考虑场地教具的使用及组织形式

一节体育课不宜使用过多的教具,组织形式也要简捷,不宜过于繁琐,场地不宜使用的过大,不利于老师指导。那么在进行游戏时,就要结合主教材组织形式的进行游戏活动,防止和避免出现分组的混乱和不必要的队伍调动,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进行游戏内容安排时,要结合场地与器材搭配游戏的活动,使现有的场地器材充分的发挥作用,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游戏活动的总结

大部分的游戏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通过对抗与竞争的手段,激发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游戏活动的目的。但在激烈的竞争与对抗情况下,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老师的讲解与示范及教具的吸引下,学生极易产生高昂的练习热情。在练习过程中就产生了违犯游戏的规则,不能够按老师的讲述方法进行练习的现象,并时有出现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此时,教者要及时的对活动进行总结,如有必要可游戏中途停止,进行规则的重申,纪律的要求,方法的讲解,防止出现偶发事件。在一次或一轮练习结束,教师要有游戏的总结。

五、区别对待、创新方法与投机取巧

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思维机敏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他们的练习方法有独到之处,或提高练习次数,或缩短练习时间,或动作方法有所创新,但又没有违背游戏的规则,及老师提出的游戏要求。此时,老师要慎重的考虑,是否他将游戏的形式及方法进行更新,具有创新意识,使游戏活动更加科学合理,不要认为练习方法与自己讲述的不同就是错误的。采取独断专行的办法则可能就抹杀了儿童的创新意识的天性,要与练习过程中的投机取巧相区别对待。

总之,游戏活动,它是练习种过中的一种特有的组织形式,是四季都能安排的一种活动。是学生们都爱有参与的一种活动。教师如能认真的组织好游戏活动,会给教学活动增添无限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军.小学体育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创新分析[a]. 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2]荆国财.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反思[a]. 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2

【关键词】小学生 电脑游戏 认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2-03

目前城市小学生玩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玩电脑游戏影响学生学习的结论似乎也成为大家的共识。老师和家长视电脑游戏为毒蛇、猛兽,督促、检查、堵截等方法不断出现。那么,电脑游戏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好呢?要想降低电脑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对电脑游戏本身和学生对待电脑游戏的态度有充分的调查,探寻现象背后的因素。为此,本人以某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对教育者认识和引导学生走近电脑游戏提出合理的建议。

笔者参照倪婕的研究,设计出本研究的假设。首先,在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中认知发展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其次,以是否玩游戏为维度,同一性别内可能会有认知发展差异。第三,在“维护自我”、“苛求善待”、“过度完美”、“消极态度”和“获得关注”五个认知发展维度中,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与不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可能存在差异。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被试来自南京市鼓楼区某小学,是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该学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占总体人数的44%。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各项活动竞赛中成果喜人,学校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由主试提供问卷,利用学生午休时间按年级分别进行施测。主试读完指导语后,学生当场用约15分钟的时间完成两份问卷,由主试当天收回。

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为《小学生认知调查问卷》,旨在摸清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份为《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调查问卷》,旨在收集基本信息,了解如今小学生对待电脑游戏的主观态度。

《认知调查问卷》以倪婕编制的《中小学生认知调查问卷》为范本,每个认知维度抽取3题,组成共15题的问卷。回答以五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无主观题。经过改编后的问卷信度基本可行。[1]

《小学生玩电脑游戏调查问卷》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后,编写完成的态度调查问卷。此问卷从基本资料、游戏时间、游戏内容、游戏名称和家长态度这个方面搜集有关资料。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无效4份,有效问卷共236份。

本调查首先以性别为标准,研究男女学生认知发展差异。其次,以是否玩游戏为标准,研究同性别小学生中认知水平差异。第三,以是否玩游戏为标准,分别对认知问卷中五个维度的发展水平进行差异研究。

《小学生玩电脑游戏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问卷信息反映出,大部分小学生都会玩电脑游戏,其人数占总人数的89%。大部分的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在每周3小时以内,该段人数占总人数的80.48%。家长对待小学生玩游戏的态度大部分为允许但有限制,人数占总体的94%。在众多电脑游戏中,模拟类的游戏最受小学生欢迎,人数占总体的39.4%。其次是战斗类游戏,占总人数的33.2%。第三位的是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总人数的30%。在具体的游戏中,男生和女生有明显的差别,男生喜欢对战类的游戏,女生则以社交类的游戏为主,这充分体理了男女心理成长中的性别角色差异。

另外,笔者调查了小学生对待游戏的主观看法。通过问卷的资料分析,小学生都认为电脑游戏能够提高反应能力,其次,他们都青睐游戏通关的“成就感”。面对游戏,男生体会到冒险精神的增强,而女生更多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

同时,从上图中可观察到,追求游戏通关成就感的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人数,这点也许能够为解释“网络成瘾”的发病率男生高于女生的现象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总体来说,在玩电脑游戏时,小学男生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小学女生更加看重社会沟通和反应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是,在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中认知发展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五个认知发展维度t分数如下:维护自我(0.620)、苛求善待(1.746)、过度完美(0.976)、消极态度(0.618)、获得关注(1.582),p>0.01。说明以性别为标准五个维度上小学生认知发展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玩电脑游戏的男孩和女孩,在认知发展上不具有明显差异。在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从事其自觉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根据林崇德的理论,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2]电脑游戏满足了小学生学习发展中的这种要求,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的平台,帮助小学生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学会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是,以是否玩游戏为维度,同一性别内可能会有认知发展差异。小学男生中,以是否玩游戏为标准,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维护自我(0.894)、苛求善待(1.786)、过度完美(0.935)、消极态度(0.635)、获得关注(1.343),p>0.01。小学女生中,以是否玩游戏为标准,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维护自我(0.894)、苛求善待(1.786)、过度完美(0.935)、消极态度(0.635)、获得关注(1.343),p>0.01。

从统计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否玩电脑游戏,并不能使他们认知发展产生显著性差异。小学生在认知发展五个维度上,是否玩电脑游戏并不能造成显著的认知发展差异。这同时也反驳了本研究的第三个假设,以是否玩电脑游戏为标准,小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结果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我们应以更加辩证的态度对待电脑游戏。是否玩电脑游戏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否玩电脑游戏不是成绩好坏的唯一因素,是否玩电脑游戏不是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影响。相反,电脑游戏由于其真实性、模拟性的特点,可以使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同时,电脑游戏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虚拟平台,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帮助其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

调查的结论与反思

一、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现状

根据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大体描述出城市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第一,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会玩电脑游戏,而且玩电脑游戏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重要部分。第二,小学生的家长对待游戏的态度是允许但有限制,很少有家长坚决禁止自己的孩子玩电脑游戏。另外,有一些家长还和孩子一起玩电脑游戏,增进亲子互动,联络彼此情感。[3]第三,大部分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在每周3小时左右,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双休日的时候,每天玩1小时左右的电脑游戏。根据以往研究,每周玩2小时左右的电脑游戏,有利于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4]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电脑游戏这个社会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应该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它。

通过收集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资料,笔者发现,在游戏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从上图可以看出,小学女生喜欢模拟类游戏,而男生则喜欢战斗类游戏。模拟类游戏一般没有竞争性,只是模拟各种日常生活过程,游戏的乐趣在于细节。而战斗类的游戏,则充满刺激和冒险,玩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准备厮杀,游戏的乐趣在于出其不意。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在认知发展方面有不同的优势领域。男性的视敏度优于女性,而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辨别能力。因此在游戏类型的选择中,小学男生喜欢战斗类型,因为游戏画面鲜活刺激,同时满足情绪上的攻击性的需求。而女生则选择相对平缓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从事合作性的活动,通过形象思维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性别角色定位,明确了自身的性别特点,并且也掌握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比如,男孩子要大胆去竞争,女孩子要文静听话。[5]在学校的同伴团体中,也显示出了对同性的偏爱。在团体间同伴的相互作用下,小学生学会采择符合自身性别特点的活动,这样的心理选择在游戏中得到体现。女生喜欢通过模拟扮演类游戏表现出已经习得的性别特征,比如:“扮演妈妈”“装扮他人”等。男生则是选择战斗游戏来表现出勇敢、好斗的男性心理特征。这充分体现了男女性别发展的差异。

二、玩电脑游戏与小学生认知发展间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是否玩电脑游戏,不能使小学生认知发展产生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以性别为维度,玩游戏的小学男生和女生认知发展无显著性差异。以是否玩游戏为维度,同一性别内无显著差异,同时小学生在认知发展的五个维度上也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仔细分析认知问卷的五个维度,笔者发现,是否玩电脑游戏将会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不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自我要求比较高,希望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自我约束能力强。但是与此相对,这些小学生也会不经意地将较高的自我要求辐射到他人身上,对他人行为的过高要求,使得他们经常有期望落空的挫折感。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明显弱于不玩游戏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认知成长感受,较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不会对他人的行为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他们希望获得关注的心理倾向比不玩游戏的儿童强烈,这说明了,在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外部的积极关注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渴求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关注,在这样的关注中,他们才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潜能,塑造更好的人格。

另外,笔者发现,是否玩电脑游戏,不能对小学生的情绪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这说明小学生的情绪认知是一个更加现实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虚拟游戏能够产生的。小学生通过观察父母、老师的情绪反应,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学会情绪控制、调节和化解。这也就减少了父母们对小学生玩电脑游戏产生负面情绪的担心。这说明,只要游戏内容健康、有趣、益智,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一同玩电脑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孩子学会合理化解不良情绪,正确处理情绪波动,维持情绪的健康稳定。

三、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让学生健康地走近电脑游戏

通过本研究发现,现今的家长改变了原有视电脑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想法,基本允许小学生玩电脑游戏,这样的转变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养育方式的变化。现在很多家长用物质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孩子,许诺只要成绩进步,就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而小学生在拥有高端电子产品的同时,玩游戏也变成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样的连锁反应中,家长做出了妥协和让步,允许孩子玩游戏,这种退让或多或少有些许的无奈,但是更多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这样的攀比心理的作祟。家长一边在感叹现在养孩子是一个“无底洞”,一边又跟风似的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因此,家长对待电脑游戏态度的良好转变背后,却是教育方式的异化,养育理念的衰退和不切实际的攀比。因此,家长应该站在利于儿童认知发展,学习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的角度上去看待电脑游戏,去积极地引导孩子接触有益的电脑游戏,去帮助孩子分清虚拟与现实的区别,使电脑游戏成为孩子成长的又一种途径,而不是一味的允许,不加以管教,放任自由。

其次,笔者发现电脑游戏在学校的地位属于“灰色地带”,老师知道学生玩电脑游戏,但是只能从思想上进行引导,难以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学生们虽然喜欢交流游戏,但是基本上是“偷偷摸摸”的状态进行,怕被老师发现。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电脑游戏在学校里的尴尬境地是异常的。我们的教育是培养时代需要的人,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育人场所的学校,仍然以一种无知、惧怕的态度来对待电脑游戏,这显然是落后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做为学校来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电脑游戏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活动,顺应这样的社会潮流。比如,学校可以开设有关小学生电脑游戏的校本课程,通过班队活动,电脑知识竞赛,课外编程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电脑游戏制作流程,了解游戏背后的故事,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为今后人生定位提供一定的积淀。

第三,我们应该看到,小学生对于电脑游戏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好玩心理,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喜欢新事物的天性使得他们能够迅速的接受新电脑游戏,但是玩电脑游戏的同时,他们却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体验。《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帮我们划分了学习的层次,小学生玩电脑游戏,能够开拓其眼界,扩充其知识,发展其能力,但这仅仅停留在“博学之”的层次。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是儿童道德水平的定型期,[6]在这个“关键期”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体验,而不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他们以后的道路中,他们会渐渐失去内心的富足,失去独思的乐趣,失去源于内心的自信。因此,电脑游戏只是一个平台,一种手段,一类渠道,在接受它的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初衷,是人的教育,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仍旧要关注人格的形成,人性的成长和生命的传承。

总之,要让学生健康地走进电脑游戏,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家长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需要积极心理的引导,教育理念的提升,社会风气的转变。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电脑游戏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产物,家长、学生和教师才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参考文献:

[1]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2006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75

[3]李丹,周志宏,朱丹.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3

[4]李伟,吕秀娇.电脑游戏对学生智能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7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3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一)体育游戏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注重竞技项目,注重技术教学。与以往体育教学呈现一种单一的、机械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同。体育游戏教学它比较重视游戏对象的心理体验、情感变化,强调自由、开放、不断创新,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是丰富的、对话的、开放的、快乐的,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快乐体育模式,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之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拼搏精神是竞争的表现形式,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独立自理能力差,竞争意识薄弱。所以,体育游戏中的竞技比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激烈的比赛,可鼓励学生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克服困难,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些游戏中,曾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力手段。

(三)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深受学生喜爱。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非常活跃,学生要思考很多问题。这样的思维使得学生积极思索,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益的。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小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具体到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游戏项目,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贵在“育”,应让学生体验严格、精确、向上、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体育精神,以培养其做事认真、善于吃苦的作风。

(二)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课前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习专项运动知识,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游戏体育教学的模式迎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在实际运用中

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不同项目的游戏。比如“抛绣球”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自身力量较小,游戏规则、传球、接球等技术不容易掌握,所以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不同的游戏内容。

(四)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体育游戏教学

体育游戏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

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我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游戏规则时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创新意识。

(二)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合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三)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师要注重保持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游戏化教学 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应该游戏化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童心较重,主要表现为爱玩、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变换学习方式,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愉快的学,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新思想。作为农村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自己带了三个年级的体育课,对于小学高低不同的年级阶段,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种类和形式区别对待。为了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加活动,我采用了诸如“老鹰抓小鸡”、“猫抓老鼠”这样的游戏,虽然能够锻炼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但是只适合于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所提高,针对这一特点,我又选择更加合适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就需要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规范化练习,让学生们回忆小时候扔小石块、模仿电影、电视中看到掷手榴弹等这些既熟悉而又喜欢的场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运动热情。

二、体育游戏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游戏对于主教材要有辅。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本的任务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来辅助教学,如在低年级的发展跳跃教学中,创设一系列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跳跃大比拼”。让学生尽力模仿各种跳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单手摸高物比赛”“开火车”、“快快跳起来”“单足跳追逐跑”几种不同的跳跃,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哪种的跳跃方式跳得更高、更远,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跳跃的动作要领。这样做比教师单纯描述跳跃的技术动作更加直接和生动。所以,游戏的选择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主教材的实施有辅助的作用,不能背道而驰。同时,教师的语言组织和学生的队伍调动要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游戏难度应逐渐增加。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游戏,反而学生的兴趣就不会维持很久。对于同一个游戏而言,我会逐渐增加难度。如投掷类游戏,由于游戏形式比较单一,为此我改变了游戏方式,不再是简单的两排,一排投掷另一排等待简单的方式,而是采用空心皮球、垒球、小型实心球的难度递增方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越来越好玩,积极性极大提高。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增加难度的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提高。

2.游戏组织要注意安全性。体育教学本身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年龄小且好动等特点,所以教师不能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忽略安全这个重要因素。学生在游戏中,常常会因为玩得高兴,而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我记得2012年全区讲课比赛中我运用了《捕鱼》这款游戏,由于当时自己心里有些紧张,在给学生分组过程中事先没有考虑到场地、方向因素,游戏过程中学生疯狂地奔跑而忽略安全,导致学生造成意外摔倒的伤害。事后这个教训影响我很大,如果当时可以适当地改变规则,让学生一个方向奔跑躲避“渔网”“鱼儿”的活动区域适当增大,男、女生分开进行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玩”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3.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我在课堂讲解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时,充分运用了语言技巧,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通过教师讲解与示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体育游戏的目的、方法、规则和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要想好组织的每一个细节,如课前我强调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课中充分发挥小队长即体育小骨干的作用;尾声提出合理的奖惩措施等。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更有利于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4.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记得上次在市讲课中有位评委老师说过这样的导向性的话语。教师主导作用可以让学生较快转变自己原有的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违反规则、不遵守游戏纪律是常有的事,教师可以及时中断游戏进程,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教师还应对每位学生的活动情况以及游戏进行中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而必要的措施。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课堂会加大或降低游戏难度、扩大或缩小游戏场地等,从而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5

关键词:数学游戏;设计能力;幼师学生;ppcp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37-04

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

是幼师学生最重要的数学素养

(一)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活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他提出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活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在儿童教育中,游戏活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其作用正如理查德·费曼所言“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是什么?是孩童时代的那些小实验和充满孩子气的智力游戏。”儿童通过游戏接受外部信息,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独特的联系。操作过程中,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足使类与概念得到发展。而游戏情境中发生的问题,也同时激发起儿童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智力游戏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二)幼师学生的数学素养

幼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只是一些浅显且与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知识。因此,可以说幼儿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幼师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不需要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从所能收集到的各幼儿师专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来看,均没有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如绵阳师范学院、成都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也就是说,专、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数学知识结构仅停留在高中数学的层次上。但几乎这些资料都表明,大家对幼儿游戏是重视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或《学前游戏论》这类课程就列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计划中。

数学素养一般表现在数学知识的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品质等几方面。作为数学的基本功,幼儿教师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专科或者本科段的幼师学生,高考时所关注的焦点完全在于解题训练,对于数学游戏、趣味数学问题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他们在组织幼儿数学活动时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设计能力等方面的数学素养均需提高,其中又以幼儿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最为重要。会设计,也就会表达,就能组织。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积木游戏可使幼儿对平面和立体图形有所认识,可培养幼儿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做各种事情;超市游戏(或商店游戏)使幼儿学习了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学习记数、认识钱币和数的运算等。但是,这些数学游戏活动需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培养目标,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做得更好。

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我校承办幼儿教师国培任务时,组织了国培班学员及我校幼师学生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比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发放通知情况

国培班学员中我们发出通知150份,收回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作品88份;学生组我们向两个三年级班和两个二年级班共246人发出通知,收回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作品98份。

(二)统计分析

重点从独创性、游戏体验、避免小学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三)结论

1.收回作品数较少在意料之外。说明幼儿园教师和在校学生对于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认识总体不够。自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按五大板块划分,将数学活动归入科学教育这一块后,感觉总体对数学的要求有所降低,因为多数时候大家不再称其为数学活动,改称为科学活动,也许这是造成大家认识不够,不能积极参与的原因。

2.独创作品在收到的作品中占比不高。

3.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缺乏应有的游戏体验。如,一个学生的作品,目的是认识图形,游戏名称是《与几何宝宝交朋友》:

问题导入,引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把几何卡片发给幼儿,确保每个幼儿手中一个。首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特征;其次,引导幼儿与其左右两边幼儿手中的图形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再次,请三个拿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幼儿起来说说他们观察的结果。

教师总结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师让幼儿认真找找教室里面的物体哪些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教师再次强化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教师播放多媒体,中国的天安门(正方形),美国的白宫(圆形),埃及的金字塔(三角形)图片。

点评:没有说明用什么问题导入,活动过程设计平淡,幼儿参与度不高,没有引起幼儿产生游戏体验的元素。特别是不清楚教师要强化这三个图形的哪些特征,或许表达不当就有可能用小学数学里的定义来给幼儿讲,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图形课,小学化倾向明显。

4.在避免教学活动小学化方面,教师组的成绩与学生组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其中在校三年级学生情况略好于国培学员,主要是因为有些国培学员曾经是小学教师转岗而来。

总体情况是,在校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情况要好。这也说明,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来提升幼儿教师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

提升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之ppcp模式

(一)ppcp模式的基本结构

在职幼儿教师的数学游戏设计能力需要教师自己有计划地通过阅读、实践、反思等过程逐渐提高。在校学生数学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需要学校从教学活动中好好组织、计划和安排。经过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通过计划、体验和学习、创编、实践和反思这四个步骤提升幼师学生数学游戏活动设计能力,简称四步法(又称ppcp模式)。

计划 重视数学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游戏设计与组织游戏活动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学前游戏论》、《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安排了数学游戏专题训练,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方面的学习和作业练习。

体验和学习 其一,让幼师学生多玩玩游戏(包括电脑游戏,但要注意游戏不仅只有电脑游戏),通过玩游戏获得游戏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游戏是让人喜欢的,让人愉悦的;其二,教师帮助搜寻一些有创造性、趣味性的游戏,学生自己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寻一些游戏来学习研究,数学阅读是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幼师学生应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加强数学素养方面的积累,如手指游戏——小白兔,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其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这种训练按专题进行,如算术游戏专题,手指游戏专题,火柴棒游戏专题,积木游戏专题,森林游戏专题,超市游戏专题等;其四,讨论和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学习才能改进和提高。

创编 试编游戏。通过学习,可以把学习中积累的素材直接或者经过改编用于教学活动,但可能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并不能找到设计好的数学游戏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创编(即设计)。一般而言,创编一个活动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分析任务和确定目标,主要分析游戏活动在为教学活动服务时是为了锻炼口算能力,还是为了锻炼操作能力,或者是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等。(2)确定游戏形式,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数学游戏设计与其他游戏一样有多种形式,如个人游戏、小组合作游戏、亲子活动游戏、主题活动游戏、幼儿角色游戏、电脑游戏等。电脑游戏设计需要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推崇每一位幼儿教师都会,网络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幼儿数学游戏,可以关注并搜索适合幼儿的数学游戏,并介绍给家长,让家长陪孩子一起玩。(3)引入提升幼儿兴趣和游戏心理体验的元素,幼儿数学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每一个数学游戏都应有相应的数学元素。当然,一个游戏里也不尽只有数学元素,而应该是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才能显得生动有趣,卡通人物和卡通动物,美丽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情境(场景),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新颖的玩具,旧玩具的新玩法,这些均是游戏活动非常重要的元素。如前面的认识图形,经过训练后,学生对作品进行了修改,游戏名称改为《图形宝宝找妈妈》,增加的元素有:在场地上画出可分别容纳5到10名幼儿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和长方形。注意场地上画图时再画一个同心虚线圆,每个小图形保持与虚线圆相切,这样每个小图形与中间大圆的距离相等,小朋友站在场地中央圆形区内。每个小朋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图形宝宝。将不同的图形做成头饰戴在头上,再手持与头饰一样的图形。教师:你们都是不同的图形宝宝,你们知道自己的图形妈妈是什么形状吗?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图形妈妈吗?请小朋友听到口令后,帮自己手中的图形宝宝找妈妈,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幼儿四散地去找场上的图形妈妈,最后两名找到的小朋友,就让他说出每一个图形妈妈的名称并数出图形妈妈里面的小朋友人数,看谁数得对(这里事先设计成每个组里人数不一样,这样不同图形妈妈里的小朋友人数也会不一样)。最有可能是对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在比较中出现错误,会有跑错位置的小朋友。变换游戏方式1:小朋友自由交换图形卡片,教师强调交换时的礼貌,游戏继续进行。变换游戏方式2:站在不同图形妈妈里的小朋友排好队用蛙跳方式跳进中心大圆里,每人只能跳8步,不能跳入者先站在大圆外,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没有跳入大圆里,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跳入?可能的回答有:“力气不够”、“我个子矮我要多跳一步才跳得进去”等回答,考虑到这些情况,教师要注意给小朋友讲解蛙跳的动作注意事项,并鼓励小朋友平时锻炼身体。变换游戏方式3:将方式2中的蛙跳改成单脚跳,规定每人只能跳6步,继续玩……点评:这种修改,教学内容将不再是简单的认识图形,还有数数、记数、体育活动的加入,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协调性同时得到了训练。如能再加上自编的儿歌,教师注意采用童话般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营造场景气氛,将给幼儿带来学习和运动的乐趣。(4)完善作品,将前面三步思考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作品,同时注意修改和完善。

实践和反思 一般通过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比赛及组织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两种方式进行。比赛可激发创编热情,将自己的作品用于幼儿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中,是创编游戏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检验游戏设计能力和游戏组织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检验幼儿是否有高涨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下哪一个环节组织得不好,然后再回过来对整个设计进行修改,并在下次使用时加以纠正。

(二)注意事项

克服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专业幼儿教师紧缺的地区,一些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一些非专业大学生及初、高中毕业生被聘请到幼儿园,她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很容易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直接移植到幼儿数学活动中。最好在专题训练中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克服这种现象。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 新、奇、好玩、能玩,才是幼儿的游戏。其中,能玩,是指要照顾到幼儿的心理和能力的发展特征,难度过大幼儿玩不了,也没有意思。这是数学游戏别值得注意的地方。网上偶然发现一个幼儿卡片数字游戏,提出的问题里居然是用1,2,0,5这四个数字排出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排出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三位数?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四位数?试问,多大年龄的幼儿学习过三位数和四位数?

应有独创性,不简单重复模仿 设计出来的游戏活动创意不是简单的重复或者模仿。如全球读经教材网开发的《手指游戏》,就非常具有独创性。这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我们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做协调,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但许多教师组织学生算术练习时,都会简单重复用卡片游戏这种方式,并堂而皇之冠以“游戏”之名。

应有游戏性体验 儿童在游戏中的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游戏活动本身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游戏性体验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是游戏给予儿童的礼物,正是因为这种体验儿童才会喜欢游戏。

注意操作活动是游戏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是游戏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设计幼儿数学游戏时,一定要时刻注意何时该由幼儿自己操作,何时该教师加以干预。但这里所指的干预,不是对幼儿的活动横加制止,而是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加强数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以帮助幼儿完成游戏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立棣,巩贤花.婴幼儿益智游戏培养方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唐越桥,马岷兴.中学数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赵一仑.幼儿园教师数学素质的现状调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4]李东林.从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探讨儿童游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5]石爱琴.数学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6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31-01

幼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事物往往新鲜劲一过便很难再集中,并且情绪化严重,对于老师的教导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控能力较差,不用正确的方法,则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游戏教学法则是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之中,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保证幼儿能够得到游戏中的有趣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十分重要的。

1 精心设计游戏,明确教育目标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但并不是说只要是游戏,就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不正确的,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把教育的信息融入到游戏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的培养,并且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也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让游戏发挥最大的功效。

首先,教师要保证游戏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既然是游戏教学法,那么游戏在教学中一定是占了较大的比重的,而不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活动本身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结果,并且可以根据结果改变的,这就要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能够收集有效的信息,在不断的感知中形成对于事物的理解,如,在学习数字比大小和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吃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对于数字的大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每个同学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且做成小标签贴在背后,在老师大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大的同学可以通过揭下数字小的同学的标签来获得游戏的胜利,并且可以把其他同学的数字标签贴在自己身上,通过数字的相加来将自己的数字变得更大,几轮下来,数字最大的同学获得游戏的最终胜利并且颁发小红花,而在老师小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小的同学则可以揭下比自己大的数字来获得胜利,并且可以通过用别人的数字减去自己数字,最先减到0的同学获得胜利,在游戏中不仅增强幼儿对于数字大小的掌握,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并且这一游戏是动态的,学生通过揭下别人身上的数字标签来获得不同的加减结果,每一轮游戏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也避免的游戏的单调性。其次,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难度较高的游戏会让幼儿丧失游戏的积极性,也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而难度较低的游戏也会让幼儿提不起兴趣,所以游戏的难度要控制在能够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能够完成游戏并且获得成就感。最后,在游戏的设计上,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的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考量游戏的时间、场地、所需要用到的器材等等,让幼儿能够快乐的进行游戏。

2 及时总结经验,促进教育最优化

游戏教学强调幼儿活动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而幼儿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不恰当的开放会让幼儿变得没有规矩,过于释放自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同的幼儿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寻到最适合的游戏教学,集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建立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互相交流借鉴,针对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帮助其他经验较少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游戏教学这一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还需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记录、反思,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既能够保持孩子的童真,也能够得到知识的传授,让孩子发觉学习的趣味,不断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3 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游戏进行

传统教育一贯认为教育是严肃的,包括中国历来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严厉为主,倡导“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游戏教学这一种方式,并不是大多数家长所赞同的,他们认为游戏就是丧志,孩子送到幼儿学就是要去学习的,而不是去玩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给游戏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游戏教学的优点以及对于孩子所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用实际案例做说明,以孩子的成长变化来改变家长的较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做到科学的指导,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给幼儿带来最好的成l环境。

4 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教学是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游戏是无处不在的,它渗透在孩子生活学习的每个角落,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游戏,所以如果缺少了游戏,那么幼儿的世界将会变得一片黯淡,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为今后的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快乐学习、爱学习的天性,精心设计游戏,让游戏变得有趣、有效、有内容,在游戏教学中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的进行完善和修整,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传达健康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7

体育游戏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身心锻炼活动。学校体育常用的体育游戏,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配合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有效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使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体育游戏的选择

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充分根据游戏的目的和任务,游戏对象的年龄特征.参加人数以及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条件,体育游戏内容选择时不宜繁难,也要避免单调乏味。

(一) 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支撑类和负重类等,例如“十字接力赛”.“二人双足跳”

(二) 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把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和柔韧类等,例如“喊数报团”.“贴膏药”.

(三) 按运动项目把游戏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篮球类.足球类排球类等.如“搬运球”等

(四) 按课的结构分类如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类;基本部分的提高光奋性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类等。

二、场地器材的准备

(一) 体育游戏场的准备

体育游戏教学中,必须准备好场地,应清除杂物,保持场地平坦。投掷类游戏,应安排在空旷的场地上,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投掷区在考虑安全措施,避免伤害事故;在做奔跑类游戏时,要检查场地有无砖石.碎玻璃等,以及是否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在做跳跃类的游戏时,要检查场地沙坑是否平坦或松软。

(二)游戏器材的准备

大多数游戏需要器材,如小旗.木棍.球.沙包等,器材的重量.大小应该适合学生的使用,并保证使用时的安全。

有些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师生共同完成,如场地规划.器材的布置与分发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体育游戏的讲解与示范

(一)讲解

讲解,是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使学生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任务,理解掌握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1.讲解位置

讲解时教师的站立位置,应选择以学生能看到示范,听到讲解的地方为原则。由于游戏形式多样,游戏的方法和队形不同,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站立位置。如人数多且圆圈大时,可站在圆内一.二步处,避免一半的学生位于教师背面,影响教学效果。队形过长或对面站立的距离较远,可适当密集调动。

2.讲解要求

讲解要注意系统性,有顺序地进行,要特别强调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与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水平,在进行游戏讲解时,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艺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示范

游戏的示范与讲解一般应结合进行,对游戏动作可以不全部示范,只演示某些姿势及个别重点动作,但对较为关键复杂的游戏动作,则需要进行实完整的示范。示范要力求简练.明确.尽量省时。

游戏的示范一般以教师为主,模仿.演示关键的技术动作,并结合讲述游戏的完整过程和规则要求。但对复杂,多人完成游戏,教师示范动作一人不够时,可选择同学和老师一起示范,或制定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做进行示范。

四、体育游戏的教学要求

(一)明确并自觉地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选择具体.简单的规则,使大家明确,易于遵守,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要求下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其组织性.纪律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二)适时调整运动负荷

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动作,活动秩序等观察,分判断学生的生理负荷,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游戏的运动负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疲劳时表现为:

a) 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不浓,精神不集中,游戏效果不佳。

b) 动作迟缓,纪律松驰,犯规次数和人数增加。

c) 学生脸部发白,气喘吁吁,反应迟钝等。

当发现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疲劳时,应结束活动,适当调整运动负荷。

通常采用:

1. 增加或减少影响游戏紧张因素,如改变游戏的次数和规则。

2. 扩大或缩小游戏场地范围

3. 增加或减少游戏的组数和参加游戏活动的人数

4. 延长或缩短游戏活动的时间和间歇时间

(三)时刻把安全教学放在首位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生经常是处在跑动.躲闪.追拍.对抗等状态,容易发生滑倒和冲撞现象;教师除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场地器材条件,预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要在课上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采用大幅度动作时,要安排避免肌肉拉伤的对策;在对抗性较强的激烈活动中,要注意防止因秩序混乱而发生意外,全方面细致考虑,周密防范,防止出现问题,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参加体育游戏,愉愉快快地离开活动场地。

五、游戏的结果与总结

游戏应按规定和要求结束。游戏结束最合适的时机是当学生感到比较满足,以不太累,处于“兴奋保留”的状态,提前或延迟效果都不好,当学生出现明显的过度紧张和疲劳,情绪低沉,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游戏平淡无味时,游戏应立即停止。参加游戏的学生要求重复游戏或延长游戏时间,通常不应允许。因为学生在游戏时,兴奋性高,易一味迷恋游戏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会导致产生过度疲劳或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使学生确知游戏在什么条件下结束,如规定游戏的重复次数,规定游戏的轮次,对没有一定结尾的游戏则规定时间,教师对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都要严格控制。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8

一、体育游戏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1.体育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就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他们对有兴趣、有感彩的内容会主动去追寻和掌握。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小学生向认识兴趣态度转化,认识兴趣又可引起学习兴趣和需要,两者在游戏活动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与提高。

2.体育游戏提高小学生的基本技术

体育游戏是有娱乐与趣味的特点,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可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所以,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技术动作的特点,按照动作迁转规定,有游戏编制规则,加以科学的组织成各类型的游戏进行教学,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体育游戏教学可使小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依照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极大的学习热情,不断地自我强化和矫正所教授的内容,既满足了他们身心方面的需要,又在趣味、娱乐中掌握和学习了基础活技术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的基础活动技能。

3.体育游戏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游戏更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间的关系,动作结构与游戏形式的联系,以及体育运动的共性,使知觉更有概括性,使思维更加开阔,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游戏活动由于有机会让每个学生表现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参与方式,因此提高与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缩短感知能力,注意分配能力,从而发展了小学生的思维。

4.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游戏进行中,参与的角色不仅是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的竞争。体育游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学间默契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学生必须在具有一定的体力的前提下,还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毅力和拼搏精神,才能赢得游戏的胜利,体验到胜利的乐趣。因此,也能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组织课堂教学必须严密

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因此,周密的组织工作就是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对比赛性游戏,一般都要进行分组,而且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分组的方法可采用固定分组法或报数分组法,同时要注意各组的人数要相等,各组学生的体质和技能要大致接近,男女生最好是分开练习,如不分开则应搭配均匀。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律。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2.注意游戏的安全性,以及学生的运动负荷

由于游戏教学的特点,学生在游戏时求胜心切,自我控制能力差,因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前,一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安全系数大和运动量适中的游戏。二是要认真细致检查场地、器材和学生的服饰等,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处理。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强调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对具有危险性的投掷游戏和对抗较强的游戏,更应加强观察器材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器材有损坏或存在隐患,要立即更换或采用必要的措施。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出现脸色发白,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游戏的运动量或停止游戏。

3.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兴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会说呢过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4.游戏教学必须进行及时讲评和总结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9

游戏体育课堂创编组织教学游戏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跑、跳、攀、爬、平衡对抗和各种表现动作等)比赛规则等几个部分构成的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它包括队列游戏、奔跑游戏、跳跃游戏、投掷游戏、攀登和平衡游戏、对抗和负重游戏、即兴游戏等内容。游戏集体力与智力开发于一身,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陶冶情操,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一、作好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创编工作

要作好体育游戏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创编游戏时必须与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有紧密的联系。如何创编与基本教材接近或难度较低的游戏?能使大脑皮质相应有分化过程,对学生基本技术动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单一的或结合的基本技术动作作为游戏中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以达到巩固提高基本技术或熟悉简单战术的目的。总之,针队体育课各部分的内容和任务,创编适当的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恢复体力等一种辅助方法,同时也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有许多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1.让游戏具有新奇性并带有喜剧色彩

只有使游戏具有新奇性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想象,好奇心被激发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与的积极性,能认真地完成这一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跨下夹球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要走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从而会出现很多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所以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2.游戏的设计应淡化竞技意识

当你向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或只有几个不在内学生,宣布游戏结果均取得“第一名”时,他们会双手握拳大声喊“耶”,这说明淡化竞技意识,能更大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学生只要在体育游戏的竞赛中认真完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都能拿到一块“金牌”。这样在游戏教学的比赛中,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去做,增强集体意识争取“第一”。培养了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达到竞赛的目的,实现了体育游戏的娱乐目的。

3.游戏是一个故事化、情节化的过程

我们说,故事化、情节化的游戏更具有趣味性。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容易使低年级学生能进入情境,走入角色游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游戏“小明的星期天”(自取游戏名),把“赶小猪”“穿过小树林”“跨过小河”等游戏连在一起,创编一个很动听的故事。让学生都去当“小明”,达到游戏效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受教育,身体的活动能力得到发展。

二、安全与卫生意识教育

在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中,选材与安排游戏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与卫生意识教育,并根据学校活动范围大小、班级人数、体育器材设备,降低难度惊险性,尽量减少与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而选材尽量富有更高的教育意义。

1.选用低难度,低要求,但通过意志努力又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活动范围较小集中性适合低年级孩子特点的游戏。

2.作好安全、卫生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游戏规则,课堂纪律,适当调整游戏过程中的激烈程度,对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细微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都应在游戏前进行安全教育,并作好保护帮助。低年级学生往往有无意的不卫生习惯,都要作及时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与卫生习惯。

三、游戏的课堂教学过程

1.游戏教学的课前准备

按照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人数和水平等情况,在课前认真构思,作好场地布置,游戏教具的准备、制作为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辅路搭桥”。这也是完成体育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场地要平整无杂物,地面标记,界线要鲜明,组织要合理;器材教具要简单实用;投掷器材要放置在划定的区域内。为了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进行,在场地器材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作1~2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游戏动作的讲解、示范及纠正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一节课。而对教师的语言讲解接受能力较低,所以游戏活动前,教师应完整地示范动作一次,并结合示范讲解,说明游戏的方法、规则、动作要领,加强学生对游戏的整个动作过程的理解与兴趣。教师的讲解要针对游戏的特点,讲究语气、声调、神态,简明扼要。示范要熟练完成整个过程,动作稍慢,活动路线清晰,学生游戏时做到顾全大局,有必要进行再次示范或多次示范,做到少讲解或边示范边讲解,发现动作、方法有误应立即口头提示,作及时纠正。

3.游戏教学中分组与小助手培养

(1)一个游戏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用直接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进程、控制局面,教师对在游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进行。体育游戏的分组应就游戏内容与特点而定。首先各组人数应均等,“实力”大致相当,低年级男女生组织教学上可进行混编,学生负荷大多要安排多人数,反之,有一定的难度,危险性的则少组数、多人数,但仍要尽量避免“多看少动”的场面。

(2)体育课缺不了小助手,游戏教学更需要小助手的协调帮助。因此,小助手选择和培养非常重要。在选择机灵,活动能力强并有一定号召力,能被同伴所敬佩的学生担此任,他的作用是担任小裁判,引导并组织好学生进行游戏,有双重任务。

4.游戏结束与总结

心理活动小游戏总结篇10

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遍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孩子们数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首先,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数学。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一般地,我们可以通过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可以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学习“一和许多”,用魔术表演的方式,把一只苹果,变成许多桃子,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其次,在运动中学数学。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我们可以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