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汇报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2-02-06 01:12:20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调查汇报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我乡现共有优抚对象名(户),其中伤残军人名,烈属户,复员军人名,退伍军人名,现役军人家属户。
二、开展的工作
双拥工作是牵动全局工作的大事,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更是一项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的实事。东林乡党委、政府不把双拥工作作为一个空洞的口号,更不把它看成事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且特别注意运用邓小平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把双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层层抓落实。为了使双拥工作深入持久、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动员和组织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努力解决好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全社会来关心军队建设,支持军人服役,爱戴军人家属,支持国防建设。因此,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教育群众,强化群众“拥军优属”意识。
(一)、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标语等宣传工具,宣传双拥政策、法规,刊播国防知识,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乡上制作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语一副并在公路沿线书写固定标语4副,大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社会舆论,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加强国防教育规划,实施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制定党委领导联系村制度,并将“双拥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在各种会议上宣传国防,动员群众拥军优属是干部必讲的内容之一,每年定期对中、小学校师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由乡武装部长主讲,且使在校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生受教育面达到100%。我乡把每年的八月定为“双拥月”及八月的第一周定为“双拥周”,并在次期间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慰问和走访活动,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参加,了解优抚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沟通感情并将慰问品、慰问信送到优抚对象家中。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现役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全乡人民尊重军人、关心优抚对象的热情。
(三)、认证落实党的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切实解决好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和治病难。政府在针对优抚对象上给予政策倾斜,产业项目上进行承包,资金上给予扶持,今年在党委领导联系的10户特困优抚对象中,分别带动发展了水稻制种、退耕还林和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截止目前已初见成效。这些措施的实行,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的困难。
调查汇报范文篇2
刚才,同志传递了全省加强麻疹免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工作,该同志的讲话任务明重点突出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仔细领会紧抓落实。在下面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又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所以,我国政府提出到年消除麻疹是完全可行的。年我国承诺消除麻疹目标后,卫生部制定了《-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确定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同时开展病例监测和加强疫情控制的综合性防控策略。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年全国麻疹报告病例数比年下降了60.1%;今年月份全国麻疹总体发病水平较去年同期又下降了25.17%。虽然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意识到消除麻疹工作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在我市近两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反映了我们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防控形势不乐观;二是部分地区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对消除麻疹工作在整个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许多关键的防治措施单靠卫生部门难以有效落实;三是各地工作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卫生能力和设施上,也表现在认识上;四是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不足,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部分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公共卫生机构仍通过“有偿服务”和“以医养防”维持运行。因此,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提高对强化免疫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抓紧时间,精心组织,尽快完成一次全面、彻底、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消除麻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本次强化免疫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强化免疫的顺利开展。消除麻疹既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卫生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县市区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成立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督导检查小组和预防接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置小组,加强对强化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异常反应监测等工作。要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当好参谋。要特别注意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在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有关免疫规划经费的同时,必须落实好基层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
(二)快速行动,尽快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要做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防疫的人员要在掌握现有预防接种儿童人数的基础上,再走村入户进行一次调查,边调查边宣传,决不能放过一个,流动人口也不例外。各托幼机构要对受种学生登记造册,并提前准备合适的接种场所。二是要做好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这次强化免疫活动涉及的人数多,任务重,原有的预防接种人员肯定不够用,所以,各单位要抽出一些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临时预防接种人员资质,才能参与强化免疫工作,没有资质的坚决不能进行预防接种。三是要做好各种应急处置工作。麻疹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儿童计划免疫安全有效的疫苗之一,已使用4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少数人在免疫后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极个别人还可能会出现罕见的严重症状。
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要成立以县疾控中心为主的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还要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检验专家组成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诊断处理小组,并制定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出现问题,能迅速处置。
(三)安全接种,预防各种意外的发生。各接种点的预防接种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充分准备好处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设施、器材和药品,严格执行接种工作流程、程序和规范。同时一定要注意履行三项职责:一是要注意履行告知职责。预防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要告知疫苗禁忌、不良反应等。二是要注意履行询问职责。预防接种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询问受种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禁忌症等情况。三是要注意履行安全接种职责。认真查验每一支疫苗的外观质量和有效期,确保“一人一针一管”和疫苗质量安全。
(四)严格督导,努力完成强化免疫的任务指标。在接种期间,市、县派出的驻点督导人员要到现场检查预防接种人员操作是否规范,登记是否完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对常规免疫规划工作薄弱的地区,市、县卫生局要派出局领导带队的巡回督导组强化督导。强化免疫工作后期,及时对各县市区强化免疫工作组织评估,评估接种率低于95%的乡镇、社区要查找原因,查漏补种,务必完成强化免疫的任务指标,为消除麻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在落实好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任务的同时,各县市区卫生局坚决不能放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始终做到一把手负责,主动向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务必抓好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要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让预防接种工作进入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乡村。
调查汇报范文篇3
早恋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初中生是如何看待早恋的?早恋到底又有哪些危害?学校、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早恋?……带着诸多疑问,我对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年月号至年月号
二、调查对象:湖北省石首市地区部分高中生、老师、家长、医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
四、调查过程:
大部分同学们认为与异性应该友好相处的占46%,亲密相处的占16%,保持距离的占31%,不予理睬占的7%。这个数据让我惊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学对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是理智的。我虽然不赞成男女生之间过于“授受不亲”,但是“亲密相处”是很危险的,容易陷入盲区、酿成苦果。
另外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对早恋发表了一下看法:
赞成早恋者:有的认为早恋是初中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可能还会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有的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能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还有的认为男女交往能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心情上愉悦,能互相激励前进。
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立者:不刻意追求早恋行为,但也不赞成强制将早恋者分开。不必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
五、早恋成因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已越来越多。高中生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满足情感需求
2、好奇心驱使
3、从众心理
4、媒体影响
5、青春期教育的缺失
6、社会无业青年的引诱
六、早恋的危害:
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我认为,早恋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我们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影响学习生活。
2、影响心理健康。
3、影响身体发育。
4、影响人际交往。
七、中学生早恋现象的防范与对策:
1.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苗头
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上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无缘无故迟到、旷课;就餐、就寝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步;总好象做错了什么,眼神游移不定;收到的信件增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前面提到的女孩,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正确引导,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要予以高度重视,多找这些同学谈心,态度要亲切、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谈话要有的放矢,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尤其不能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动辄通知家长。对于曾经失足的学生更要正确对待,要多给予关怀,寄以满腔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切不可另眼想看,甚至把“包袱”踢给家长。
2.加强正面教育
中学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借素质教育的春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施加正面影响,定期召开班会、周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舆论导向宣传工具,使学生既认识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又要充分认识到:早恋是一枚未成熟的果子,它得味道又苦又涩,只有等到成熟时才会又香又甜。
3.学校、家庭、社会共联手
调查汇报范文篇4
一、调查背景
当前广大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全社会的尊重,但也有害群之马,他们的言行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诸如乱收费、有偿家教、体罚等种种有悖师德的现象,并呈现出恶性膨胀的倾向,极大地损坏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成了全国教育系统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区的师德建设看,各校所实施的师德建设多从制度、培训、活动上予以落实,特别是素质提升工程、行风建设和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师德建设,但其中也存在些问题,如师德如何评价?师德培训的实效如何?教师成长的理想途径有哪些?师德问题有哪些?我们该如何改进或解决……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学校工会经商议,决定开展一次师德调查。
二、基本状况
我校是全市规模较大的城区初中之一,全校在编教师167人,除代课、待岗、内退、借调外,在校教师150人,其中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51个(不含外借2名),中年教师(35周岁以上)88人,老年教师(50周岁及以上)11人,近70%的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94﹒6%的教师都有农村从教的经历,现有专任教师134名,高级职称32名,中级职称94名,约占专任教师总数94.1%;专任教师中已取得本科学历11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84.4%。
教师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高,团体合作精神强,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每年有超百人升入重点中学,近几年,学校获得省、市级集体荣誉数十项,也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李飞鸿等同志,受到日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被誉为“特色”。
三、调查对象、方法及说明
本次调查对象为学校在职教师,共150名,以采访和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笔者亲身感受,撰写此调查报告。采访对象为沈家门城区初中学校的中层领导(采访稿见附件2),共10人。发放调查问卷(见附件1)150张,收回150张,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9张,有效率99﹒3%,调查有效,为利于比较,对调查结果按青年、中年、老年采用spss10·0系统分类统计,结果附后(见附件3《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说明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采访结果分析:(1)很多领导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敬业爱岗,其次是基本功过硬,敬业爱岗是师德要求之一,也是教师立足学校、社会的基本条件。(2)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好学校,更需要教师能拿出好课、好文章、好成绩;其次是职业道德,为学校尽心尽责,鞠躬尽瘁。(3)一般学校都有校、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培训、教师活动、教师福利等,各级组织健全,且专人负责、专人操作,与此同时还争创各级校本培训学校、校本教研学校、学习型学校等,配合上级行政部门做好培训、行风建设等工作。(4)师德建设主要是管理制度到位,专人负责培训(主要是素质提升工程),听先进事迹报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捐款),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师德建设等。(5)教师师德所存在最大问题是职业倦怠,或者认为待遇不高,付出较出,工作太苦;其次是有偿家教,以英语、科学、数学最多,日常教学与家教,顾此失彼,本未倒置;再次是问题,最后是工作消极,不服从分配等。(6)师德评价确实是件难事,档案袋评价曾尝试过,但最终还是以升学论英雄,论成败,如此引起了教师价值观的错位,世俗化、势利化观念甚嚣尘上,愈演愈烈,师德成了装饰。(7)很少有领导考虑师德如何建设,工作如何开展,负责培训的教务处或教科室才会对培训的内容或形式提些建议,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教师多谋福利,多渠道地搭建对话平台(师生、同行、上下级)等。(8)师德学习内容很多领导认为是学习先进教师事迹;其次是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再次是考试内容。
(二)问卷结果分析:
1、选择题:(1)多数教师对师德内涵和内容不很理解,将内容与内涵相混淆,多从职业要求去理解,如教书育人、爱岗敬业。(2)中年教师参与有偿家教较多,青年教师相对减少,老年教师没有参与,这可能与教师精力、教学效果相关,因为中年精力旺盛,易出成绩,学生参与多,家教次数就相应增加,也可能教师以营利为目的,败坏学校及教师名誉。(3)多数教师认为玩牌或玩麻将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少数教师认为是种,特别是中年教师,笔者也认为这是种,只是赌钱的多少而已。当然也不排除年老者以此为消遣的。(4)城区学校变相体罚或体罚较少,极个别教师有体罚现象也是过去的事,但笔者认为,变相体罚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多隐而不宣。(5)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多数教师经常反思,青年教师也有为任务而反思的,如写教案、论文等。(6)找学生谈心,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少部分教师是任务驱动,中年教师相对较多。(7)资助学生一般由学校组织集体捐款,很少有教师个人资助或与学生结对,中年教师资助方式相对较多。(8)多认为师德(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构成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文化知识,也有个别选择心理素质,中年教师认为文化知识重要的也为数不少。(9)教师爱好相对集中,以看影视书刊为主,老年教师更突出,青年教师次之,中年教师爱好相对广泛,选择其它的也有1/3教师。(10)近80%教师对教师职业不感兴趣,部分中青年教师认为有偿家教、生活作风、也是师德重要问题,很多教师只将教书当作生存之道,而有偿家教、生活作风、则是损害教师形象,败坏师德的三大毒瘤。(11)多数教师认为师德形成依赖于环境,事实也如此,但青年教师将后天实践当作师德形成的要途,个别中年教师认为是培训习得的。道德是种实践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13)在师德培训方式上,青老年教师都倾向于观摩反思,中年教师倾向于个人学习,老年教师对教研组学习不感兴趣。(14)评价师德的理想方式,多数教师倾向于考察,认为师德评价应是长期的行为考察,而不是短期的终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也是教师选择的方式,选择其他方式也很多,特别是中年教师。可见,教师对师德评价尚未形成定论,只是考虑到现在评价方式不适用而已。(15)对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老年者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中年者多持满意态度,青年者多持一般态度,说明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不是很理想。(16)在师德学习内容上,老年者倾向于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先进教师的事迹,中年和青年教师倾向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类教师选择较分散,老年教师比较实际。(17)加强师德的主要途径,教师多选择素质提升工程、学习型学校创建。个别教师选择个人学习。其实,师德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18)中青年教师希望学校领导人格高尚,其次是作风民主,能平等待人,起示范表率作用;老年教师则希望领导能同甘共苦,很少有教师要求领导生活自律。(19)中老年教师多将爱岗敬业视为最重要的师德,其次是为人师表,再次是热爱学生;青年教师则是热爱学生,其次是为人师表,再次是爱岗敬业,将爱视为教育的基点。
2、简答题1,对学校的师德培训所提的建议:
(1)老年教师:配合不很积极,只提出学习内容要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对培训目标的履行情况应实施阶段性评价。
(2)中年教师:①在形式上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学习或集中培训,可以听一些讲座,先进事迹介绍,外出学习;理论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平时细节教育和引导;减少虚假形式,务实为主,减少集中培训,减少机械性抄笔记,减少学习次数。②评价要注重对平时工作的考察,对一门心思搞家教的教师要多教育;多树先进。
(3)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不同的是:①形式上,教研组要灵活多样地开展学习;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培训或学习内容要宽泛,关心教职工生活,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投身于教育事业;增加影视等感性纪录片的学习先进事迹等。③管理上,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完善学生管理机制,营造师生良好氛围,减少集中理论培训时间。
3、简答题2,提高教师师德的途径:
(1)老年教师提出在培训的同时要实行学习目标阶段评价办法。
(2)中年教师: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加强身边先进事迹的学习;开设先进事迹讲座;学会阅读,学会反思,弘扬先进事迹;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生活水平;表扬鼓励师德表现好的教师,不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评定一个教师的优劣;认识因师德沦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3)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不同的是:参加公益劳动;与学校创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学习型学校相结合,与素质提升相结合;了解优良传统;利用网络世界与领先教育思想相沟通;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集中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加集体性活动。
可见,很多教师将师德培训当作提高师德的主要途径,多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提建议或想法。
五、思考与讨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有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将调查结果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我们发现,学校师德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对师德缺乏认识。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对师德的含义、内容、要求、形成和提高途径、评价方式等缺乏统一认识,对学校师德培训不很满意,却不知如何去改进,不知“教师素质的核心是什么”的教师也大有人在。
2、学校师德提高途径单一,主要落实于师德培训。学校没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予以引导和关注,帮助教师及时端正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观。规模大的学校,教师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极少,很多教师平时忙得象陀螺,与领导见面少,更谈不上推心置腹,因此,青年教师常常会产生错位,一意孤行,犯低级错误,产生本位主义思想,缺乏奉献精神。
3、师德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探讨。内容只是两本教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有时,为了解新形势,会补充《新义务教育法》、《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精神》、《先进教师事迹》等,形式一般以集中学习为主,个人学习为辅,组织部门有教科室、政教处、书记室、区进修学校、教研组等。因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需要,学校工会以备课组为中心,构建了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四级学习网络,计划是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型基层组织,但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学习制度和评比考核制度。
4、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调查显示,教师对师德评价尚未形成共识,多数赞成考察,其次是建立档案袋评价,从本质上说,都在实施发展性评价,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教师形成了轻道德重教学的思想,因为对多数教师来说,唯一考评是年度考核,虽有德的内容,但结果宣布时,往往是教学出色的教师得了优秀或评了先进,很少有工作勤奋、品德高尚而得优秀的。长此以往,师德只成了口头上的精神鼓励,而不是促进教师人格完善的助推器。
5、师德建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虽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倡导的五种精神,作为制度已上墙,但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对师德含义、内容不了解,对学校目前开展的师德培训也持一般态度,尤其是青年教师。其实,学校各部门都在配合加强师德教育,如政教处的班主任培训与研讨,张鹏恩主任同时为区师德培训辅导员,每学期为教师开设两次讲座,党总支除召开各支部例会外,还开展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党员帮带群众的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教科室组织的师德素质提升工程,工会开展的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电子信箱、心理信箱、校园贴吧等,为师生、同行、上下级对话,搭建了信息平台,但没有科学引导,或有始无终,或抓两头,没有阶段学习目标和考评制度,多是为应付检查或迎合上级心理。
6、常见的师德问题已成痼疾。有偿家教,调查结果并不明显,但事实上,双休日,很多教师在搞家教,有的是学生自愿参加,但多数教师是利益驱动,因为家教投入少,获利多,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学生成绩,有利于评优评先,可谓一本万利,个别教师家教收入高于工资。,部分教师积习难改,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连续作战,在学校也谈“战绩”。作风建设,势在必行,是献身教育,还是唯利是图;学校领导的言行是教师的表率,很多教师要求领导人格高尚,人格是师德的关键和基础,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等不良习气在个别领导身上表现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作风,造成了弄虚作假、奉承拍马、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气。
7、教师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突出,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教师身处二元环境,一是教育环境,二是工作环境,教育环境中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而工作环境又使教师回归于现实的人,领导、同事不尊重你,你的付出没人理会,你的待遇不如其他医生、银行、电信等行业的工作人员,你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只是一个教学生的教书匠,甚至面临下岗的境遇等,二元环境的反差,使教师对自己职业产生倦怠,甚至厌恶,但又去向何处?
8、教师成长没有适合途径。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并不满意学校的师德培训,而师德问题又普遍存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个别领导的不良习气,教师的成长更多是依赖于自己拯救,有人撰文《通向优秀教师的发展路径分析》中指出:勇于挑战——选择能突破自己能力极限的事做;勤于学习——让学习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善于反思——通过研究形成反思的习惯,这是支撑名师、特优教师的“三足”。笔者认为,这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9、社会对师德的高标准与教师师德实现之间的落差。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乃至寄予厚望,毕竟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关方面在师德建设上不可谓不重视,相关的法规政策也有明确规定,但师德建设制度的设计,却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教师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从业态度的不同。结果是,现行的师德规范往往标准过高,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同时显得不近人情,漠视了教师作为“人”在道德需求上的主体性。
10、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主要由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教师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大,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还由于有的教师心理认知发生偏差等原因。正视教师存在的心理不健康情况,目的是要重视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六、对策与建议
师德建设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处理好知识与道德、基础与超越、奉献与发展、他律与自律的关系,把握师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提高对师德的认识。认识师德是师德建设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明确师德的含义和内容,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为八个方面;师德内容是教师在教育工作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其次是师德特征和要求,师德具有鲜明特征: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情感的丰富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师德的现代要求:教育观念现代化;才学知识现代化;教育能力现代化;心理素质现代化。再次是认识教师的道德形成是个系统发展过程,道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基本要素并非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整体发展,统一于教师道德要求内化过程中。
2、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完善师德培训。形式上,不只是集中学习,个人学习,教研组学习,很多教师喜欢情景性的培训,如观摩反思、师德论坛、沙龙、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演讲等;在内容上,可以是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先进人物事迹,教育法规法律,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在培训模式上,对学校来说,主要是校本培训模式,始于80年代的校本培训,根本目的是培养教师良好的“知识——人格”特质。其次是人格塑造模式,形成健全人格,具体表现为:追求高层次的人格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具有优良的人格心理,具有优良的人格智能,具有健康的人格身体。我校是省校本培训特色学校,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具体做法:(1)组织到位,管理完善,由副校长主管,教科室具体安排落实,纳入继续教育系列,(2)发挥备课组的数字小分队作用,建立教研组的例会制度,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借科研平台提高自身素质,(3)丰富活动,贯彻“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有教育理论和名著阅读活动,专项调研活动,主题式沙龙活动,生命德育主体课题研究活动,(4)评价引导,制定阶段性评价目标,采用动态评价制度,与素质提升工程、星级教师考核、学习型组织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作风建设相结合,促进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3、实事求是地制定师德规范,完善师德规范体系。部长曾指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厉行师德规范,强化动力机制,优化制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及时丰富发展师德内涵,如从专业化的趋势重新定位教师的职业角色,从法治化的视角诠释新时期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但更要立足现实的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制定师德规范,让师德规范“落地”,真正走近教师、适合教师,继而内化为每位教师的主体追求和自觉行动。
4、实践性道德: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教师的二元环境,一是教育环境,二是工作环境,前者至高无上,后者脚踏实地,如何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笔者认为自觉追求实践性道德的生成,首先是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你就不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更会把它当作一种事业,一个值得把自己的智慧、情感、精力融入其中的生命过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启迪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主动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也就是实践性道德在教育活动生成并得以有效发展;其次是努力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是实践性道德生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策略,与同行、专家、名家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接受专家或名家的传帮带,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有效促进自己获得更好地专业发展;再次是参与主题式的教育活动,通过自主实践和同行交互作用,在观摩、反思、设计和实践多层次的循环、递进和提升过程中,生成实践性道德;第四是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分活动前、中、后反思,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审视、论证,实践性道德就会自然生成了;最后是进行平等对话,包括与同行、学生、家长、名家、专家对话等,在对话交流中,你可以与同行共同分析、探讨教育现象和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与名家、专家交流,对你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引领,从更高层面上对教育活动产生产新的认识和体会,与学生交流中,视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悦纳学生建议,提高交流水平,反思自己行为,对获得实践性道德大有裨益。
5、规范师德评价体系,形成良好师德环境。很多学校将师德规范或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壁上,并没有履行,这是管理机制问题,需要行政推动,改变领导的教育理念,真正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将教师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从长远出发,注重在生活上关照教师,同时考察教师的言行,注重行为上引导和纠偏,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是出台科学合理师德评价制度,不以成绩论英雄成败,全面考察教师的表现,实施发展性评价,通过档案袋评价,集体评议,真正倡导公正公平公开的师德评价体系。
调查汇报范文篇5
一、优势与机遇
有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会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6.6℃之间,日照时数1440小时,降雨量1300mm,全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全县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烤烟生产需求量较大的全钾含量均在1.5%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空气含氧量高,有利于烟叶有效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无论气温、光照、雨量和土壤,我县都非常适宜优质烟叶的生长,是全省最适宜种烟的6个县之一,过来生产的烟叶就已进入“芙蓉王”、“白沙”产品加工系列。二是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全县有耕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旱地2.4万亩。适宜烟稻栽培的水田面积达8万亩,其中5万亩主要分布在209国道沿线的堡子、坪村、林城镇、连山以及交通便利的广坪、地灵、岩头、若水、团河等乡镇。这些区域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耕作,最适宜搞烟稻轮作。三是有良好的种植基础。我县一直有种植烟叶的历史传统,民国后期,境内就常年种植晒烟达300-400亩。1963年始种烤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1992年高峰时期烤烟收购曾达到1.7万担。全县各个乡镇都曾种过烤烟,并形成了蒲稳、青朗、朗江等一批老烟区,其中蒲稳乡更有“万担烤烟之乡”的美誉。多年的烤烟种植经历,造就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种烟能手,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烤烟产业化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
有相对稳定的市场效益。无论从现实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发展烤烟生产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当前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实现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首先,销路有保障。近几年,我省烟草已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年长沙、常德卷烟厂卷烟产销量分别突破150万和120万大箱,并仍有扩大生产计划之势,尤其对优质烟叶的需求量仍在加大。省烟草主管部门要求我市三年内把烟叶发展到10万担,而目前全市的生产水平只有1万多担。在当前烟叶生产仍属国家专控、严格计划种植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大环境下,只要生产的烟叶达到标准等级,不存在销路问题。其次,收益较稳定。一直以来,烟叶生产是国家控制实行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唯一农产品,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不用考虑因市场及物价因素的波动而变化,收益较为稳定。第三,效益较可观。与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烤烟的比较效益较为明显。据调查,当前种粮亩均纯收入只有400-500元,而种植烤烟亩均纯收入至少在1200元以上。同时,烤烟生产还是税率高、有保障的财源建设项目。烟叶是当前唯一一个保留农业特产税的农产品,正常生产标准下每亩可为财政创造税收总额350元左右。
有不可错失的发展契机。通过对烟草行情和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当前,我县的烤烟生产正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期,孕育着极大的发展希望。首先,表现为全国烤烟种植布局的调整加快。我国烤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西南和中南四大烟区15个重点产烟省,从烟叶质量总体评估,西南和中南明显好于东北和黄淮。1997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关闭了大批小型卷烟厂,着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厂家,对烟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烟草种植布局逐步向以生产优质烤烟的西南和中南区集中,形成了“北烟南移”的局面。其次,表现为我省对优质烤烟基地县的重视力度加强。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农业产业链决定»指出,我省烟草产业链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加快小企业关停并转,做大做强长沙、常德烟厂。为确保两大烟厂优质烟叶的原料供应,«决定»进一步提出,在未来五年内,烟草生产规划将重点抓好优质烟叶基地县建设,引导多种生产要素投向烟草产业链,推进基地县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实现产业升级。第三,表现为烟草部门的扶持力度加大。近几年,烟草部门制订了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和奖励措施,对烤烟生产给予大力扶持。如统一育苗供苗,对种烟户实行包括地膜、肥料、煤炭、贷款利息、受灾保障和烤房建设在内的各项补贴。这些客观现实,无疑给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与问题
发展力度加大,但生产热情欠缺。调查中发现,尽管我县农业、烟草等部门努力宣传发动,加大生产原料和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烟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乡镇对于发展烤烟生产的热情依旧低迷,仍持观望态度。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我县烤烟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烤烟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些干部抓烤烟生产热情不高,对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透,不能有效地化解一些老烟户以前受过挫折的顾虑。因此,群众种烟积极性还未能完全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种植面积落实缓慢,严重影响烤烟产业化发展进程。
科技投入加大,但技术总量偏低。近年来,我县农业、烟草部门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套餐式平衡施肥、打顶抑芽等多项先进生产技术被广大烟农掌握和使用。但从全县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的人员配置和技术力量上分析,经过农校、烟校正规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欠缺,总体上全县烟农素质还普遍偏低,从烤烟产业化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技术总量亟需进一步加强。
恢复来势较好,但规模效应不够。自1989年以来,我县烟叶种植起伏较大。特别是**年以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烤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更是降到历史最低点,全县仅完成种植面积百亩左右。在多方努力下,**年种植形势逐步好转,从明年的生产计划落实情况分析,恢复性发展来势喜人。但从全县整体生产布局来看,种植比较分散,成片区域偏少,规模效应远未形成。这样的状况,不利于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势必影响生产期间的技术服务与管理,直接影响烟叶质量的高等级率。
三、思路与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我县有发展烤烟的天然条件,当前又面临着众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形成烤烟生产优势产业,较好地实现与全省“五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对接,即便有再好的生产优势也只是镜花水月,没有任何现实价值。因此,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烤烟产业化建设步伐。要广泛宣传当前烤烟生产的大好形势,让广大干部群众清楚地认识到,烤烟产业是当前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双赢”产业,使发展烤烟生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举全县之力,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要结合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各项活动,深入基层、深入村组做好群众工作,耐心细致地宣传过来及现在群众种植烤烟致富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当前烤烟生产的各项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要客观地帮助农户分析种粮、种烟的比较效益,做到政策讲个清,账目算个明,使广大农户坚定信心,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烤烟生产当中。
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烤烟生产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能否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住烟农积极性和乡镇、村组抓烟积极性这两个影响烤烟产业发展的主要环节,在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烤烟生产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种烟任务的乡镇更要把烤烟生产列为本乡镇的专项推进项目,成立强有力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和协调烤烟生产,有计划、有目标、有专人负责地强力推进。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要结合“双联”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引导下岗职工承包土地种植烤烟,允许干部投资、从事烤烟生产,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烟任务乡镇、村组干部抓烟的考核奖惩力度,把烤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年终“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让对烤烟生产有贡献的乡镇、村组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切实调动基层干部抓烟的积极性。要抓好样板示范,特别是有种烟任务的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种烟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调查汇报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县有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10.4%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1.6万个养老床位。
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0.64%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
调查汇报范文篇7
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在区民政局班子成员的陪同下,来到蜀山区养老中心调研。
一行探望了入住的三十位五保老人,来到老人中间,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询问老人“饭菜合不合口味?”“住的习不习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来到卧床的刘金山老人床边询问:“护理人员照顾得好不好?药是否都按时吃?”随后,查看了养老中心的宿舍、活动室、医疗室,书画室等,并向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养老院的工作情况。
在会议室,民政局局长向详细汇报了养老中心的建设、运作情况,养老中心二期工程的规划调整建议以及民政局的总体工作、人员编制和示范社区建设等情况。听后对民政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民政工作是我区的一个品牌,尤其是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社区的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民政局班子是一个团结、和谐、进取、干事创业的班子,要继续发扬传统,大胆创新把养老中心规划好,建设好。
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一要以“重民生、谋幸福、创和谐”为主旨,充分发挥养老中心的作用,提高五保老人的伙食标准和生活质量。二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提升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三要积极与区直相关部门一起谋划好二期工程,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四要提高服务质量,狠抓内部管理,打造特色和品牌。五要积极探索社会养老、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提高我区养老事业的新水平。
强调,民政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就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无论社区建设还是养老服务,都要真正惠民利民,以群众满意为宗旨。要不断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着眼长远,以示范社区建设为契机,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作用,同时要认真总结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创新思维,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特色品牌,为“十二五”的民政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调查汇报范文篇8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和核心的代表力量,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公司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大而不强的先天弱点制约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相对落后;四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实践。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中央企业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在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
提高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引进获得,那么对于作为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中央企业来说,就必须具有独立的创造发明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技术人员争作发明家的开拓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点对于科技领域的人员来说也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几乎所有涉及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都是在国家直接组织或政策扶持下实现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须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则在于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建议
完善中长期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利益,我们认为要提高企业立足长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与科研人员的长期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
构建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考核体系。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测算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来进行。考核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用于测算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构建的原则应该是让企业负责人清楚测评体系的原理并注意听取其建议。测评指标的设定应该是灵活的,宜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央企业设定不同的测评指标。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还应该把企业的创新风险考虑进去。还应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往往成果周期较长,短期内不易见到直接经济效益。中央企业肩负着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责任,必须更多地从战略角度考虑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鼓励政策的落实力度。年国务院了指导我国15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同时颁布了《配套政策》60条,政策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但好的政策必须落实到位,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好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有报告显示,到年月,针对国务院的文件,有关方面出台了76个实施细则,使得文件中的多数政策得到比较理想执行,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调查汇报范文篇9
一、调查的6个村分别为镇村和村、乐村和村、镇村和村,所处地势均属于丘陵(半山区),均不是革命老区、郊区、少数民族聚集区,6个村包含的自然村26个,每村有自然村4个以上。
二、6个村所包含的自然村全部通电、通电话、都能接受到电视节目,但通公路的自然村只有19个,占全部自然村的73.08%,其中镇村3个自然村均不通公路。他们出村主要依靠轮渡,目前大桥正在建设中,预计下半年可以通车。6个村距城区距离平均20公里、距乡镇5公里,距最近的初中2.33公里,另有1个村仍然没有小学。
三、6个村总户数2821户,总人口11488人,其中男性人口6129人,占总人口的53.35%。总劳动力6608人,每个劳力赡养人口1.74人;6个村当年举家外迁的户数53户,举家返回的户数39户;2011年外出半年以上劳动力3338人,占总劳动力的近一半,由此可见外出劳务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6个村总耕地面积10076.9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423亩,只占耕地面积的43.89%。全年粮食播面12757.01亩,其他作物播面7597.38亩,粮食种植仍以一季为主。全年粮食产量5095吨,亩产达399.39公斤,比全市平均低44.02公斤,表明贫困村耕地并不肥沃,且遭遇的自然灾害偏多。基本上没有使用节水栽培、塑料大棚等新技术。6个村只有乐村有一个个体企业,吸纳的从业人数30人,年销售收入20万元左右。
调查汇报范文篇10
调查显示,40%的人认为酒后驾车者的心理是“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这类驾车者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总想酒后驾车来“炫耀”自己的技术,结果造成险象环生。27%的人认为酒后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很多受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以前饮酒驾车从来没有出过事,也没有被抓过,而且也经常看到其他人酒后驾车,于是便侥幸酒后驾驶,造成惨剧。
1、酒后驾车对人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一点大多数人认识不足,不是对后果认识不足,而是不知道为什么酒后驾车容易出事。
首先,酒后驾车视觉能力变差: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界可达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
其次,酒后驾车运动反射神经迟钝:慢了一两秒。如车速为60km/h,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米,必然会产生严重后果。
再次,酒后驾车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
最后,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
2、很多受调查者对国家在关于酒后驾车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模糊,对什么标准算是酒后驾车不清楚,而在酒后该采取哪些比较安全的措施,大多数人不懂常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酒后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国家对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酒后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酒后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酒后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当下我国加强防范酒后驾车的紧迫性。
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数据显示,仅2009年1到7月,中国内地因酒后驾驶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169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恶性肇事案件频频出现,这些案件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酒精引发的一件件惨案让酒后驾车施加刑罚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充分说明酒后驾车行为的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酒后驾车给经济社发展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文明安全出行的背景下,这是应该加大治理力度的。酒后驾车是拿生命开玩笑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刑事案件,不仅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乃至付出生命代价,而且波及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因此,防范酒后驾车行为,是每一个民众都应从自我做起一起的一件大事好事。
三、对防范酒后驾车的一些建议
1.安装车载防酒后驾驶系统:在车上安装能自动识别喝酒高峰时间段,能防止驾驶人检测作弊的防酒后驾驶系统,若超过国家标准汽车则无法启动。
2.国家法律提供支援:国家提供酒后驾车相关限制管理法律条文,交通管理部门应借鉴国外方式对有酒驾记录人员实施强制安装防酒后驾驶系统。
3.提供“酒后代驾”服务:餐饮娱乐场所为客人开设“酒后代驾”服务,或由政府开通“酒后代驾”服务专线。
4.免收酒后过夜停车费:餐饮娱乐场所免收酒后客人的车辆过夜停车费,支持客人在酒后主动放弃驾驶。
5.在酒的包装或酒标酒单上印上“酒后请勿驾驶”在印制等警示语,将“酒后不驾车”的宣传语、漫画等印在酒瓶的商标上及餐饮娱乐场所的酒水单上。
6.履行社会服务令:除国家规定的处罚外,后驾车者还要到医院做义工。
7.避免侥幸心理:消除人们“少喝酒不影响开车”的认识误区,剖析酒精对驾车者的影响和危害,警示人们放弃侥幸心理。
8.从年轻人抓起,对其个人考核、单位评比挂钩,酒配备“车德”卡:在每辆车上配一张“车德”卡,每次被查到酒驾就在“车德卡”上做一个记号,对酒后驾车者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实现社会共同监督。
9.录制亲情提示音:录下孩子童声“爸爸,喝酒别开车,我和妈妈在家等你”作为手机定时提醒录音,从晚上7时开始,每小时提醒1次。
10.在市区范围之内,可以请求任意一位交警将车开到指定地点,交警不得拒绝。为酒后者友情叫车:为酒后者(不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叫辆出租车。
11.发挥车友会的作用:由车友俱乐部向全体车友发出倡议避免酒后驾车,车友之间互相监督提高自身素质,配合有关部门对酒后驾驶做有力监督
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参与酒后驾车的治理工作,积极倡导文明安全出行?
1、加强学习。青少年虽然不能直接参与酒后驾车社会问题的治理,但是可以从增强自己的素质做起,加强学习,为自己今后的安全出行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储备。首先要学习交通法规知识,学习安全文明出行规范,加强酒后驾车的警示教育。
2、积极宣传。青少年要在学校和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禁止酒后驾车、倡导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活动,多向社区、街道和家人宣传,做一名出色的宣传员。
调查汇报范文
时间:2022-02-06 01:12:20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2022-11-14 17:30:27
2022-10-14 08:48:47
2022-10-08 11:15:39
2022-10-02 11:32:23
2022-09-21 15:28:18
2022-09-05 1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