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组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2-19 22:44:36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服务组范文篇1
一、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使组织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首先要实现理念创新。科学理论是指导理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创新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组织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就在于认真贯彻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也必须始终坚持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科学理念。
一是要强化创新理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难点问题,以及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去解决,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强化全局理念。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配置组织资源,为党的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的重大使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推进组织工作创新过程中,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围绕党的建设总目标,找准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确定创新的方向,在总结和借鉴经验中拓宽创新的思路,从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中发掘创新的亮点,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组织工作始终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是要强化服务理念。组织工作的核心职能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依靠人推动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四是要强化开放理念。新时期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战线长、涉及面广,任何一方面工作的推进运行,都不可能“单兵独进”、封闭运行,必须多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各种组织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资源的整体潜力;通过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联合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个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使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民主、科学、开放的时代精神。
五是要强化和谐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关键取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素质和本领,取决于各级党组织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要强化和谐理念,自觉把组织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中,用和谐的思维谋划组织工作,用和谐的办法创新组织工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党的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培育、管理、配置和使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有效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组织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到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上来。
二、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使组织工作始终把握规律性
机制是实践的总结,是探索的结果,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要着眼于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牵动全局,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和11个法规性文件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一是着眼于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以扩大民主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诸如民主推荐、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具体制度和办法,充分依靠社会和群众选准用好干部。二是着眼于提高选贤任能水平,探索和健全干部考察考核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针对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新情况,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经常性考察工作机制,改进和创新考察考核手段,准确考察评价干部的实绩,切实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把干部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努力在实现人岗相适方面有新突破。三是着眼于疏通出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着力构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下”的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攻关力度,形成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四是立足于教育防范,探索和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针对重要领域、重要岗位、重要工作,坚持任前、任期和离任监督并重,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并重,探索建立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逐步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和协调运行机制,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和完善制度规范,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探索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精神,重点结合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建立有效的常委分工负责运行机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明确常委职责分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凡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编制、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干部的任免和奖惩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积极探索票决制等决策方式,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建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配机制。领导班子在一个地区和部门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优化配置领导班子,是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要按照“结构调优、素质调高、功能调强”的目标和思路,通盘考虑,合理调配,既注意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顾及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使各级领导班子达到职位设置合理、职务分工明确、年龄形成梯次、专业知识配套、气质性格相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切实提高统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坚持干部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和多样化,建立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培训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注重拓宽培训渠道和方式,通过加强与高校联合办学以及下派锻炼、上挂“跟学”和出国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工作大局、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群众前进的本领。四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并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和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紧紧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提高人才素质,盘活人才存量,引进急需人才,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人才实力、激发队伍活力、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节、市场配置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转移,打破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消除地域、行业、部门、身份等界限,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重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在对人才的评价上,由过去单纯重学历、资历向重业绩和创新能力转变,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四)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各项制度。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楷模,诚信正派、见贤思齐的楷模,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的楷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楷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楷模,情趣高尚、抵制丑陋的楷模。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健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改进农业产业协会等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适应城市社区不断发展和党员数量增加、结构复杂等新情况,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所有社区都要建立党总支或支部,并根据需要在社区党组织内设立若干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切实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做实,真正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领域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要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理顺组织管理体系,搞好党组织的角色定位,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导监督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推进“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工作创新水平。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主体。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抓手,以让党满意、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组织部门,坚持不懈地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组织工作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一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创新方向。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客观上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把提升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工作大局,把我们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一些创新的举措放在大局下去思考、去把握。深入开展向艾买尔·依明、祁爱群等优秀组工干部学习活动,使组工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为推进工作创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培育组工文化,增强创新动力。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培育忠于事业、勤于奉献、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价值文化,弘扬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形象文化,建设以团结和谐为重点的团队文化,塑造以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的“双满意”为目标的品牌文化,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和组工特点的组工文化体系。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创新水平。要把创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实践锻炼、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着力提高组工干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本领。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五种形象”。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模范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树立和展示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形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形象,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形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形象,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五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组织工作创新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把创新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明确组织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推动机制,使创新成为组织部门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目标趋向。要本着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原则,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对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方法创新为动力,使组织工作始终富于创造性
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党的领导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一)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整合组织系统内外资源,搞好横向互动,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使“三个轮子”协调运转;注重上下联动,以下促上,以上带下,上下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加强内外协作,注重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内外结合,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
(二)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民主公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组织工作开放的重要特征,是市场经济对组织工作的内在要求。要注重运用公开的手段推动组织工作,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三)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组织工作任务重、战线长、责任大,要把领导精力倾注到重点工作上,把力量配置倾斜到重点工作上,善于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难事,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
(四)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重大工作创新,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先调研后决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加强示范引导,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推行范围,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
(五)坚持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创新组织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坚持用制度化的方法和功能来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靠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坚持把制度建设融入到每一件工作、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
服务组范文篇2
一、鼓励兴办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第一条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财产组织形式
一是由自然人或社会法人出资兴办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二是由科技人员与农民、社会法人联合兴办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三是由科技人员或社会法人领头在国家、集体和民营企业资助下兴办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四是由现在县(区)、乡所属的国家或集体的科技事业单位经过改制后,科技人员或社会法人确实成为投资主体经营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以上四种形式都应视为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第二条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经营形式和主要职能
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是由科技人员个人或众多出资者共同经营的服务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共同出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主要职能是从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包括向农民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或与当地农民合作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或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等。
第三条对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支持的原则与重点
凡符合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都在市、县(区)支持范围之内。
1、支持原则:一是先干后帮的原则,必须先干起来,并看出起色;二是以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自我投资为主的原则;三是效益原则,经营效果好,群众欢迎有实际业绩。
2、支持重点:不帮助搞基础设备。重点是:一、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二、重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的引进、试验、推广或农业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等;三、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等。对农民的培训必须坚持企业行为和农民自愿。
支持方式:主要是贷款贴息和奖励。如果不需要贷款,则奖励相当于贴息数量的资金。
3、在郊区从事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性项目,对土地承包或租赁视同当地农民。
4、采用新产品、新技术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在享受本《意见》的支持外还可按产业化项目另外给予支持。
第四条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管理
对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管理由该组织所在县(区)农办(委)负责。凡被认定的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需报市农办科教处备案。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需要市、县(区)给予支持的,一律通过县(区)农办(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批,属于县(区)支持的由县(区)审批;需要市里支持的报市农办会同财政、计委等部门共同审批。
二、鼓励吸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服务组范文篇3
一、组织机构
综合事物服务组由工商分局、税务所、民政所、计生办、文化站、卫生院、信用社、邮政所、电信所、农技推广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组长、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
二、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来电、来信中涉及农村社会事务方面的答复处理工作。
2、负责做好有关农村社会事务中计生、民政、工商、文化、卫生、信贷等方面的申报审核和证照办理服务工作,及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的解释解答工作。
3、负责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调处工作。
4、服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县、乡、村各联动小组做好工作。
三、工作要求
1、综合事务服务组相关人员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应再0分钟内赶到现场,最多不得超过40分钟。
服务组范文篇4
1.1多元化参与管理。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鼓励社会民众参与到社会服务组织中来,从而实现政府调节社会,治理群众,引导群众与组织密切互动的工作目标[1]。换言之,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协调和领导的职责,统筹规划、总揽全局、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且科学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服务之中。构建良好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必须保持政府、社会以及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三者相互支撑,才能创造出一个稳定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究其根源,是社会组织缺乏支撑所致。我国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社会体育组织的重点管理,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1.2贯彻服务理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加大力度完善综合性治理体系,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有效巩固政府执政地位[2]。基于这一目标,政府实现服务型目标需要我国公共服务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与理解。可以说,政府的服务目标是要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工作效能,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所有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性社会治理体系,以此突出社会治理的多元化[3]。基于此,社会多元化治理,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型社会组织广泛加入其中,与政府强强联合,共同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当前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中,大部分服务型组织无法满足政府服务目标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滞后的状态。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社会体育治理工作不容小觑,需要充分融入到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建设中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内部管理职能。
2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具备的优势
2.1服务内容强调公益性。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建设之初,就将发展目标定位在服务上,而不是获取利益[4]。其工作性质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基于此,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服务团体理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因为在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中,其提供的产品服务价格是市场盈利类组织所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为人民群众节省了大量的体育用品消费支出,为有意愿锻炼身体却缺乏资金的人提供了健身的机会。之所以说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服务内容具备一定的公益性,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能够在社会上招募到志愿者为其进行免费宣传;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较为容易获得商家或是个人的赞助。这些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带来公益性支撑,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公益性服务。2.2服务效率比较高效。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立足于基层,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力量[5]。因而,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生存乃至未来的发展都需要充分协调好社会关系,以此提升其服务职能的灵活性。针对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当前的发展情况,相较于政府发展而言,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具备更多的渠道优势,通过多渠道建设能轻松掌握多元化市场信息,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整合资源,满足群众的需求。基于此种优势,对于大众提出的体育方面的需求,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精准判断,并且迅速做出回应,以便及时向社会群众提供服务[6]。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能够直接向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在服务效率上努力做到最快速,在服务定位上尽可能实现精准性。从这两点来看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当前的社会体育治理效果就明显优于传统政府治理效果。2.3服务经验较为丰富。近年来,政府机构面临着机制改革的压力,在改革之中避免不了通过缩减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成效的举措[7]。人员的减少导致政府内工作大量积压,许多事务性工作,政府人员疲于应对。进而导致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事务处理上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多渠道聘用方案,在社会中广纳英才,吸引更多热爱体育运动的人士加入到公益性服务组织中来。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与政府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二者的关注重点不同,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关注的重点是体育事业,社会之中出现的某一体育问题,从而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而政府关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当某一群体出现问题时,努力对其进行援助。其次,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工作的一个分支,不能只关注体育的某一特定方面,应立足于体育事业的全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
3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存在的不足
3.1资金渠道来源有限。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资金与场地的限制。一方面,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独立发展能力十分欠缺,因而自主募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长此以往造成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一旦政府疏于对其进行资助,势必会严重影响组织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中,公益性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而这些公共资源多数掌握在政府手中,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获取资源时,需要向政府提交申请,没有绝对的主动权。3.2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从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来分析,其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无法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提供明确的立法基础。根据我国目前颁布的关于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管理准则来看,其中涉及社会团体登记规范的法律较多,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规范性立法较少。此外,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因而虽然制定了章程,却极少有人遵守,无法发挥出社会体育组织的监督职能。3.3缺乏社会公信力。在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之中,开展服务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公共资源不足,使得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开展的公共性活动存在形式受限、内容单一、组织不规范的现象。造成社会绝大多数群众对体育服务组织不满意,从而失去社会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此外,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内部如果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也可以保障组织公信力不受损害。然而,当前社会体育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没有加大监管力度,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普遍偏低,造成财务管理严重失真,缺乏一定的透明度。由此可见,这些不规范的情况,都会导致社会体育组织严重缺失社会公信力,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加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培育与发展的优化措施
4.1提升战略高度。首先,加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培育,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战略高度上,着眼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现状,转变传统的政治性思维。基于公共服务视角,建设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从而使得社会体育组织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次,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完善。因此,还要从探究公共体育管理部门与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二者之间的关联着手,深入理解社会体育组织在社会体育治理之中的职能、内涵,从而培养社会体育组织的独立性,并帮助其获得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理解与信赖。4.2搭建政策平台。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现阶段之所以缺少一定的发展空间,主要就是缺乏完善的政策平台。因而,当前加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培育的重点,应着眼于搭建政策平台方面。搭建完善的政策平台,可以使社会体育服务组织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首先,在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中,建立健全强制性登记制度,并让组织先成立再进行登记,政府根据登记运行情况,择优进行资助。其次,政府应一方面针对财政与税收情况,及时弥补不足,制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进行行政管理与社会监督过程中应完善监督流程,拓宽社会体育组织准入门槛,同时政府还应明确自身制定的政策,发挥导向作用,尽全力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4.3扩大组织规模。当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最有效的治理措施就是扩大内部组织规模。具体措施:一方面,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应制定培养定向性目标,按照实施服务过程中需要的规模大小,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进行服务工作,只要目标与侧重点明确,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另一方面,对原有的规模进行扩建,对其进行更加制度化的改造,政府基于此应尽可能地多给予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扶持,从而让民众感受到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权威性。4.4提升服务能力。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要想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有效的做法应是:首先,明确政府职能。众所周知,政府在社会综合治理中起到总指挥的作用,引导社会体育服务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与政府始终保持密切配合的状态,从而落实社会科学化治理的目标。因此,政府这一职能主要就是帮助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之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其次,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自身的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多鼓励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服务技能培训、教育培训等,加强组织内部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加强服务监督,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祝良,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及经验研究———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1):6-11.
[2]谢叶寿,陈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236.
[3]刘晖,隋胜男,丁吉鹏,等.困境与应对:文化强国导向下我国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26-29.
[4]黄河,陈林会,刘东升,等.基层体育治理的学理基础、现实图景与应对策略[j].体育科学,2018(2):21-31.
[5]谈艳,陈德旭.服务型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创新的价值取向及结构调整[j].体育学研究,2017(6):72-76.
[6]金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2):71-75.
服务组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运行机制;服务创新
1前言
面对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中制度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探索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机制创新新思路,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科技服务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尽管目前基层科技服务机构的经费有所增长,而且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约占70%~80%),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科技服务的需要。(1)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财政投入应是农技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农技推广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平均只有0.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和发展中国家0.5%左右的水平。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单纯从减轻财政负担出发削减事业费,不切实际地对科技服务体系实行拆并,致使其缺乏经费保障。(2)投入结构不优化。经费多头管理,不能集中使用,同时很少考虑推广的最后结果,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人员工资和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甚至部分科技服务公司资不抵债,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经费紧张的直接结果就是部分单位基础设施不完备,人员离岗情况严重,出现了重视经营,淡化公益服务的不良倾向。
2.2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现阶段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工作人员相对匮乏,许多偏远乡镇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主管部门领导意识,部分基层组织和工作人员被裁撤,业务素质较强的骨干人员离岗创业,造成真正从事服务的人员不足。另一方面,在岗人员的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过低,相当一部分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教育,还有少部分人员虽然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业务培训,但是不够系统,培训时间也相对较短。很多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多年来没有大学生补充编制。以上种种是导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2.3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首先,各地区的农技推广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行的是按行业划分的模式,虽然各行业体制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系统,但是行业之间的交流互通偏少。同时按照行业进行划分的模式,使得很多机构重复设置,降低了整体的办事效率。其次,农业科技服务的基层力量配置不合理,现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五级制的体系,具有专业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大多集中于科研院所和中央、省级的农技服务单位内。但是真正与农民交流并传递农机技能的是县乡一级的工作人员。这样的阶梯状配制中间环节过多,农业研发力量呈现倒三角形的结构,严重制约了先进农机成果的传播。最后,农业知识教育、科研力量和农技推广系统之间的整合较少,各部门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太少。
3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工作效率
3.1分类构建农技服务系统
对于不同性质的农业技术,应实行有差别的分类管理和推广机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积极性。(1)建议公益性的农技服务应该由政府主导,政府是整个农技服务组织的主体,需要建立一个公益性质的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县乡、资金投入巨大的农技进行有计划的分批次的推广应用。(2)经营性的农技成果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现代企业所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现阶段农技研发的重要力量,如何调动社会企业的力量投入到农业技术的服务中,就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模式,农技服务的“私有化”、“市场化”是全球范围内一场新的革命。(3)对于准公共性质的农业科技成果建议采用政府协调市场参与的新机制。这一类农技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非独立性,企业想参与又缺乏大规模运作的资金,政府单独从事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2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是提升农技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建立一个完备的、充满活力的研发、推广投入机制,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建议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首先,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府预算资金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力量;其次,完善多元化的投入回报机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最后,完善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机制。
3.3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技服务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进一步提升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议实行人员聘用和准入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4结语
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是快速提升农业生产水品的重要途径,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吴剑楠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春良.农业科技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34-35.
服务组范文篇6
自月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座谈会暨百名局长下企业服务启动仪式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牵头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按照全生市长的重要讲话和总体部署,整个工作抓得紧,启动早,工作实,总结起来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认识到位。各牵头部门根据全生市长的总体部署,把这次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能够正确处理好面上的工作与点上调研的关系,把专项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升机关形象的良好契机,作为引导企业渡过难关、把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传递到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工作部署后,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各联系挂钩部门到镇(街道)亲自部署,亲自制定方案,亲自带队调研;各牵头部门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其他有关部门积极参与。
三是工作扎实。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在市联系挂钩领导的带领下与各联系挂钩部门一起采取走访、座谈、发放需求表调查等形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梳理各类问题,基本摸清了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镇街道还把问题梳理到企业,针对性很强,工作很扎实,如国土资源局牵头的黄姑组对走访的每个企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进行了梳理;外经贸局牵头的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组通过走访企业既发现了企业当前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又梳理了需要市里和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等等。
当然,在肯定前阶段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工作的不平衡性:一是部分组只分析面上问题,没有把问题分析到具体企业,缺乏针对性;二是有的问题梳理得比较粗,只分析问题,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也没有提出应该由谁来办理。另外,前段时间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服务需求调查的通知,从今天交流的情况看,谈到发放企业服务需求调查表的单位还不多,此项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抓住几个环节,着力解决问题
开展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目的是摸清底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而实现平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前阶段工作主要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接下去工作主要是梳理问题、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各联系挂钩牵头部门要对前段时间走访企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该由镇街道解决的由镇街道解决,需市有关专业服务组解决的则对口提交。
从前阶段走访企业了解情况看,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类。一是企业的认识问题,表现在对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得不清楚,提出的想法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冲突。如企业提出现在职工工资每月发清后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能不能由市政府出个规定让企业先发一部分工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这类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宣传法律法规进行释疑。二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应该由企业自身解决。如有的企业建筑容积率不达标通不过验收,对这类问题应进行分类处理,对现行建筑容积率规定之前的应按原规定执行,现行规定之后的应按现行规定执行。还有如员工流动问题,企业应该研究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三是镇街道的问题。如征迁的问题、治安的问题、对企业服务的问题包括企业与市级机关有关部门的联系问题,这类问题应该由镇街道予以解决。四是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对口移交,分级办理。对本次梳理出来的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牵头解决的问题,由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列出具体表格,将每一个问题梳理清楚,提出解决问题的专业服务组或牵头部门,涉及8个专业服务组的移交给相应专业服务组解决,涉及专业服务组以外的移交给相关的主管部门解决,涉及到由镇街道解决的移交给镇街道解决。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要将需交办的问题梳理后报市府办和市效能办,由市府办统一汇总进行对办,并将汇总情况分送市四套班子领导。
二是落实办理责任。各专业服务组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梳理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按照专业服务组牵头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主管部门负责的原则,落实具体办理的领导和职能科室并对外公布。各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负责解决应由镇街道解决的问题。关于企业服务需求调查表由各镇街道负责收集后交市经贸局汇总分析。
三是限时解决。各有关部门在收到梳理移交的问题后,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凡属部门职能范围内应该解决且已经具备解决条件的应该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对应该解决而目前尚欠条件的应该提出办理的通道,落实帮助解决的人员并提出办理时间;对历史遗留问题由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二十个工作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一致意见后及时予以解决,如果需要提交市政府研究的由主管部门提交市政府研究;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主管部门向企业讲清情况,对涉及需要嘉兴市级以上部门解决的问题由主管部门负责领办。
四是销号办理。对这次梳理出来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实行销号制,各专业服务组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应该解决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各专业服务组牵头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每周将交办问题的办理情况报市监察局和效能办,由市监察局和效能办进行销号管理。
五是加强督查。为使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能够扎扎实实地推进,真正取得实效,真正取信于企业,建立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督查制度,由市纪委(监察局)和效能办对专项活动进展情况、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查,每半月对各组各类问题解决的进度、措施及销号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每月一次结合项目推进督查对点上的问题进行现场督查,通过督查,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平衡开展。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才刚刚开始,前段时间只是走下去,今天把问题拿上来,也是一次交办。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召开工作例会并不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终结,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此项工作。对下一步如何深化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提三点要求。
(一)深化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总体放缓,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13日,日本公布的二季度的gdp增长率换算成年率为负增长2.4%,而我市与日本经贸关系非常密切,这对我市对外贸易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强,7月份当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从年初的防止经济过热转变成现在的防止经济下行风险,一旦经济出现严重回落,不但会危及经济金融安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开展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是党和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关爱,是各部门开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两创”的重要载体,是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共渡时难的实际行动,也是政府各个部门体恤实情、接受教育、转变作风的重要途径。
服务组范文篇7
一、抓思想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
我组一直重视纳税服务工作。上半年,服务组根据纳税服务中心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把纳税服务作为建设税收强市(或县)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求我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重视纳税服务工作,建设服务型税收。年初省局召开了工作会议,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及月计划。工作计划中把纳税服务提高到与依法治税同等重要的地位,做为税收工作的灵魂来抓,要求全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通过抓思想观念转变,我组人员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创新思路,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持和动力,推动了我组纳税服务上新台阶。坚持了每周一例会和每周一课制度,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做好了职责分工,设定了岗位职责,编写人员分工一览表,设定ab角和工作上报日期;六月份开始实行了效能管理日常考核制度,做好了新人入职前的培训工作。通过抓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工作,上半年在服务组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中心工作中,共接受咨询宗(其中来电咨询宗、网上咨询宗、来访咨询宗),电话咨询多数为e税通操作、社保费、二手房税收政策;受理举报宗(其中来电举报宗、网上举报宗、来访举报宗、信函举报宗),主要是纳税人举报假发票行为;收集纳税人的建议宗。
二、创新服务手段,打造现代服务平台
(一)参与省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12366纳税服务热线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省局纳服中心非常重视发挥热线电话在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日常服务工作的强大作用,把12366纳税服务热线作为开展纳税服务的主要平台,按照总局及纳税中心的要求,我组积极参与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建设。我组在坚持每两个月编辑出版一期《12366热点问题汇编》的同时,为更进一步发挥热线电话的信息技术优势,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避免分散建设与资源浪费,我服务组协助省局拟订了建设全省统一的12366热线系统的总体方案和技术功能需求。该方案使地税系统12366热线电话系统实现全省联网、安全快捷、双向互动以及信息共享。目前,我组正与有关处室部门紧密联系,争取该系统在今年全面投入运作。去年,我市只有等地级以上县开通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通过半年工作,今年来又有等分局开通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使我市开通12366热线的地级以上县达到,占全市90%以上的比例,其余各县区开通有专用咨询电话。
(二)加强咨询服务管理。坚持依法、无偿、准确、规范的原则,扎实做好日常纳税咨询服务。一是落实总局咨询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咨询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畅通咨询渠道,规范咨询流程,提高咨询服务实效,全面规范和加强各类咨询服务。二是全面开展纳税培训。依托市、县两级纳税人税法学校,每月固定培训时间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培训,打造税法培训品牌。
(三)打造“税企e家”,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纳税服务中心召开了服务品牌推介会,隆重介绍并推出“税企e家”服务品牌。在开展对“税企e家”税企互动qq群工作中,我组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纳税人的实际需求,按照“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纳税人正当需求应得到满足”的要求,进一步拓展电子办税平台应用领域,完善了办税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环境服务和维权服务等功能,并制订了相应的服务标准、服务措施和服务制度,力求在便捷、高效、热情的纳税服务中,为纳税人减轻负担,帮助纳税人提高竞争力,与纳税人共同抗御金融危机的影响。“税企e家”服务品牌的推出,为纳税中心服务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税企e”家服务品牌的每一项理念、每一项内容都紧扣我们纳税人的需求,涵盖了办税的每一环节。它见证我组为纳税人服务的真情实意,税收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信息管理,提升纳税服务层次
在税收信息化条件下,我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充分依托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和改善为纳税人服务的方式,创新纳税服务机制,提升纳税服务层次,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坚持每季度对自助办税服务开展电话回访,了解纳税人对自助办税服务功能设置和使用方面的需求。同时加强信息的上报,鼓励服务组人员积极投稿,做好单月《纳服之窗》相关栏目的编辑工作,并每月将纳税服务热点问题和纳税服务信息情况进行汇总,坚持每月上报省局,同时我组税务知识库的初步构建,提升了工作人员能力。一是推广网上报税和银行网点申报,实现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实行网上申报缴税和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可使纳税人在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各个环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往不论路途远近,纳税人必须到办税服务厅报税的单一模式,纳税人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或选择网上报税、或选择银行网点报税、或直接到办税服务厅报税等,拓宽为纳税人服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四、加强纳税信用评定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按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我组各级人员加强了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了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一是高度重视,认真执行。作为税务机关我组人员当带头执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的相关规定,充分认识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组内部,坚持不能有门户之见,认为是税源管理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就不认同,随之而来的相关规定也不执行;以及认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而已。二是修订办法,逐步完善,减少缺陷。对目前出台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服务组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知识管理再造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再造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在传统人事管理基础上的“扬弃”,是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探索适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特点及被管理对象人性特点的一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方案、制度、模式等。旨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的人力资源系统再造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与员工的需求相适应;与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目标相适应。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利润源最大、最基本的支持要素,组织知识就是组织的核心利润源,而组织知识即核心利润源掌握在组织员工手中。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仅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也十分有效的改进了企业员工知识获取、累积、创新的传统路径,同时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所以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组织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知识管理通常来讲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并且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以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使用知识提高组织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还依赖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是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发展需要,根据组织内部知识的状况,分析研究对知识的需求,通过人才的招聘、培育、使用和开发满足组织运作需要,并通过建立制度、形成文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和维护知识共享的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技术保障,在知识共享平台上完成知识的汇总、分析、加工和,是知识共享的具体实施部门。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工作不断消化和吸收获取的组织内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贡献出来,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使个人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其作用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注重员工个性化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激励参与和分享,倡导“团队精神”。
因此,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内涵在于通过培训、评价、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广泛交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环境,创建一种知识共享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从而使有利于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的知识逐步转变为整个组织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由“个人隐性”转变为“组
二、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由基于工作的模式向着基于能力的模式转变,以下方面分析决定了其必然趋势。
首先在于工作性质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工业中工作的作用正被削弱,在一些领域已转变为智力密集型工作,更多的脑力劳动代替了体力劳动,这使原本简单、重复的工作变得较为复杂、更具技术性,其各个环节都需要思维、创新,需要智力的开发,它的业务流程是智力的流程。进而更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次,工作需求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表现在其工作目标上也是不断地随之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同步,人们早已不只把追求最大物质回报作为从事任何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是更看重于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企业管理,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经营理念结合起来,满足其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企业面对一个很难预测和不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需要能够更加迅速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重视学习新的能力,并用新的、更复杂的方法来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而要想以组织的能力作为竞争的基础、要想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改进,就必须强调个人的作用。因此,知识经济中的组织要想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就不能再把个人看作只是通过简单的选拔与培训就可以很容易填补工作的组织的一员。他们应该被看成组织的重要资源。在本质上,他们的能力、技能和学识已成为组织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将人力资源作为竞争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资源。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生转变,即从基于工作的管理转向基于能力的管理。
三、科学化的管理策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我国中小企企必须运用现代人事考核的先进技术对企业人才进行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人事考核信息获取、处理、评判、质检技术,准确评价人才,为职工的任用、提拔、奖惩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理论创新很多是结合知识经济的技术条件下得以推进的。人力资源再造的思路及经营理念的落实,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信息流突破了部门的限制而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成为可能,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体系也将因此而突破封闭的模式,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它不仅使管理更有效,而且使人力资源部门摆脱繁杂事务性的人事工作,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由简单的职能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成为可能,进而有效的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来自于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的出现为人力资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拓宽了人力资源柔性化的思路,并使人力资源再造的实现更为可行。
服务组范文篇9
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就业,扩大家政服务消费,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276号)要求,结合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推动以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就业安置工作,规范家政服务行为,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训组织与实施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和市总工会共同组成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负责全市“家政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组下设综合组、考务组,具体组织培训、考核、办证、档案管理等工作。
(一)招生对象
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男性16至55周岁、女性16至50周岁,持《健康证明》,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二)承办机构和企业
确定青岛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我市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青岛多彩职业培训学校和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为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
(三)师资要求
高水平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根据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储备和管理,配备不少于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四)培训内容
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总课时不少于150课时,其中集中培训课时不少于80课时,自学课时不少于70课时。
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调整部分专业课时,有重点的培训一批育婴、养老护理、医院陪护等方面的专业性家政服务人才。
(五)培训教学管理
1、开班备案。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根据学员报名情况确定培训开班日期,备齐《培训开班审核表》(见附件1)、《培训学员花名册》(见附件2)、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安排、考试主要内容等)、师资证明等材料,于开班前三个工作日向市经贸委提出开班备案申请,由市经贸委盖章同意后开始培训教学工作。每期培训班学员不少于30人。
2、培训教学。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获得批准后,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保证教学内容与《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相符。培训期间,要加强对培训学员上课出勤管理,认真填写《培训学员出勤簿》(附件3),每次组织学员培训不低于四课时,保证培训学员出勤率不低于培训总课时要求的80%。若因故需延时开课,当日上报市经贸委,待开课时间确定后,按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备案。
3、鉴定考核。教学工作完成后,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备齐鉴定考核有关资料,于鉴定日五个工作日前报“家政服务工程”考务组申请鉴定考核。鉴定考核工作于每月15日、30日各组织一次;如当期学员数量较多,可申请增加临时鉴定考核。基础理论考试由各承办机构(企业)自行组织,考务组统一阅卷;技能操作考试由考务组统一组织进行。
4、证书发放。鉴定考核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公布鉴定成绩,基础理论、技能操作双合格的填写《申报办证花名册》(附件5),报“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由综合组颁发全市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
5、安排就业。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确保在一个月内安排学员就业,就业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一年。学员与家政服务企业或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作为检查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证明材料备查。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学员安排就业率不得低于95%。
6、检查验收。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在每月培训工作完成后,向市经贸委提出验收申请,并准备相应验收材料。在接到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按照《“家政服务工程”验收表》(附件6)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
7、档案管理。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将培训备案表、备案花名册、培训计划、大纲、师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职称复印件)、培训学员考勤记录、鉴定资料、颁证花名册、培训补贴申报、核拨资料等按期次归档,建立健全培训信息资料库。
三、资金拨付
*
四、质量评估与监督检查
(一)建立内部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强自我监督
培训期间,“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对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检,每班不少于一次,建立培训
班抽查记录档案,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检查学员到课和教学计划、大纲的执行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情况的信息反馈,对不按培训要求开班上课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反映出的问题,督促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限时解决。
(二)建立“家政服务工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和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每月中旬召开一次工作联系会。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用工企业、学员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和要求,改进和完善培训工作。二是研究掌握工作规律,探求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推动“家政服务工程”工作。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提高家政服务业行业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就业,将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
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在“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的指导下,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和信息力度,增强家政服务企业、消费者、学员提高“家政服务工程”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服务组范文篇10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辽宁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明静、杨立新、王英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坚持把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足与反思
- 上一篇:服务中心建设范文
- 下一篇:
服务组范文
时间:2023-02-19 22:44:36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财务共享服务发展思考 2023-01-04 08:32:41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 2022-12-29 08:46:14
环保服务模式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2022-11-15 14:07:09
大数据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成效与发展 2022-11-11 09:48:15
公共图书馆传统互联网服务发展的思考 2022-11-07 11:37:09
经济下行背景机关后勤服务发展路径 2022-10-24 1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