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划设计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6-01 11:24:23

建设规划设计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美丽乡村;洲岛地区

一、前言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脉相承的,2017年10月,报告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在新的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将为农村振兴、国家复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城市洲岛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良好的湿地、植被等生态资源以及独特的洲岛景观,是江河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交错的关键性节点,环境敏感度高、生态功能突出。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洲岛地区的生态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洲岛地区因为其交通具有一定的内敛型,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加剧了洲岛地区与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南京八卦洲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洲岛地区,探索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乡村规划策略,对解决长江中下游洲岛地区乡村规划现状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2012年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后,南京启动“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大大促使乡村的环境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并积极向旅游型乡村转型。2017年6月,江苏省提出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并积极开展规划建设活动,重点培育特色田园乡村试点。2018年起,南京市八卦洲临江村通过整合村域农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资源,提升整体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正在努力打造南京市示范型美丽乡村。南京市八卦洲位于南京市新老城区之间,地处南京“以江为轴、沿江发展”的城市化地带。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新型城镇化下典型的乡村地区。在“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格局中,八卦洲位于绿色生态带,功能以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为主。临江村村属八卦洲下辖行政村之一的外沙村,处于八卦洲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发展区,毗邻果蔬花卉苗木培育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三、现状分析和问题总结

(一)现状分析。1.人口及土地利用现状。外沙村下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3485人,总用地面积560hm2。临江村目前共有劳动力人口538人,其中务农245人,占45.5%;其余多为务农与打工结合人员,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剧。目前村庄居民点分布零散,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村民住宅建设无序,用地零散,村庄空间格局混乱。2.产业发展现状。八卦洲农业基础好,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野八仙、芦蒿已成为地区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以高温智能玻璃温室为代表的省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园区种植花卉、果蔬等,推动区域农业迅速发展。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为果园种植、农田耕种、土地鱼塘租赁及政府财政拨款,缺少本村特色经济,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找突破口。3.空间格局现状。临江村位于八卦洲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发展区,中心路是八卦洲农业园的主轴,交通优势明显。作为嘉年华农创园的重要配套,临江村吸引嘉年华游客到临江村来吃、住、游、购。并计划与中桥村、下坝村联合打造农旅特色小镇,促进区域整体发展。4.景观风貌现状。村庄内建筑以二层建筑为主,多在2001年至2010年修葺,存有部分危房,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中式建筑、现代中式、欧式、简约风格等等,外立面主要高阔混凝土水泥墙、砖墙面,以红、白、灰为主,少量橘色,院落景观缺乏乡土特色。村内小游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村庄景观绿化水平不高,道路两侧缺乏遮荫绿化,水岸景观缺乏设计,植物配置较为单调,水面存在脏乱差现象,步道上缺乏休息的亭廊和景观座椅。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二)问题总结。1.缺乏洲岛特色,千村一面。临江村作为老村,无建筑景观的亮点,在前期多次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常为省事而统一整改建筑外观,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特色,没有形成旅游品牌,难以吸引游客多次前来。2.设计诉求多样,人员技术经验不足。规划设计前需协调领导层、村庄发展、上位规划发展、村民意愿等多方需求,规划设计中由于现场征地资料缺失,地形图不准,施工技术员经验不足,乡村建设经费有限等现象,规划师不能及时协调规划、水电、软装、植物的总体进度和管理,常导致设计改造的实际效果常与规划师景愿相差甚远。3.生态破坏性发展。建设用地较少,农田和生态保护用地较多,存在水源保护地、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在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洲岛地区湿地和植被面积的减少导致水陆生态系统的失衡,使得洲岛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相邻城市的生态质量也随之下降。4.村民参与度低,缺乏文化认同感。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缺乏活力。对于聚集在乡村的原住民而言,世代传承的风土民俗凝结了村民对乡村土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认同感正在逐渐消失。

四、规划成果

(一)总体布局规划。在功能策划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转变。规划功能结构为“一核、两圈、三轴、四片”(图1)。一核:公共服务中心:按美丽乡村示范村指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圈:休闲养生圈和旅游度假圈。三轴:沿环洲路的道路景观轴:临江村主干道绿化升级改造,重点打造红色系列的彩叶植物景观带。沿河廊的生态景观轴:外沙河生态景观升级改造,沿河打造特色游览路线。沿居民区的文化景观轴:弘扬野菜文化、花卉文化等传统文化,打造淳朴居民区。四片:休闲养生体验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片区、美丽乡村居住片区、乡村旅游度假片区。(二)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产业规划以设施农业为主导,包括果蔬种植、苗圃种植和花卉种植;打造千亩苗圃种植基地:打造特色苗圃基地,重新定位品种和栽培技术,依托现有苗圃种植规模,引进因地制宜的珍贵树种。同时合理扩大水产养殖业面积、提升江鲜捕捞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特色长江江鲜美食品牌。(三)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扩展临江村现有的两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使之更加完善以满足村民和游客需要,打造公共活动场地,同时增设公厕,小卖部,便民服务中心,汽车站等设施,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增村史馆、健身步道,丰富了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性,构建良好人居环境。优化机动车道,对道路进行修补,在路幅较窄的地段增设回车场;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增设绿化带。打造游步道,改造原有单一化的水泥混凝土宅间路,丰富人行道路的样式,采用乡土化材料。结合村庄建筑布局及车行道路,设置三处生态停车场,总计35个停车位。(四)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重点塑造“三带、一环、多点”的观光旅游格局,体现乡村文化底蕴与滨江景观特色风貌。将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业结合,作为农业嘉年华农创园重要配套,发展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健康农家游。重点打造果蔬采摘体验农家乐、江鲜美食特色街等特色旅游亮点。(五)绿化景观提升。外沙路道路两侧路面整体黑色化处理,梳理杂灌草,道路两侧配置造型植物,丰富外沙路两侧的景观(图3)。滨河步道道路布置游步道、休憩小广场、凉亭等设施。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步道材质选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塑化木等搭配设计。梳理河道的岸线,结合毛石驳岸、嵌草砖驳岸、仿树桩驳岸等做生态驳岸,疏浚水系,清理河道周边垃圾,种植耐水湿植物美化驳岸。采用净水工程(水系沟通、河塘清淤)、绿化工程(驳岸绿化、游园绿化)、亲水工程(桥梁建设、亲水平台建设、亭台建设)进行河道改造。

五、对策建议

(一)保护生产性景观,发展特色农业。乡村发展必然要以农为本、以农固本,农业本身就是农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美丽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而言,脱离了地域特色和鲜活的农业生命,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往往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沦为一座缺乏文化内涵的农业主题公园。在洲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从洲岛地区的特色农业入手,提升原有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村庄独有特色,比如江鲜水产养殖业,果蔬种植业,野菜采摘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季节特色宣传旅游特点,打造特色品牌,切实保证乡村业态多样性与特色性的发展。(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洲岛稳定。在洲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对于洲岛地区丰富的江滩、江圩、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后,划定核心保育区、生态缓冲区、适宜建设区、优先建设区等。对生态保育区域,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穿插临水特色风景建设、游赏活动等,确保生态环境在可承载范围内。(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魅力。为满足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通信、照明、排水、垃圾处理、交通设施、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对于主要节点和道路出入口处的建筑,提升景观形象,结合村庄特色风貌设定适宜得体的门户风格。鼓励村民自主进行民居美化和改造,形成多样的村容村貌。(四)创新融合新业态,激发村庄活力。洲岛地区有着吸引城市游客的独特滨水风光,鼓励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多样生态农业,复兴当地传统手工艺及特色美食,可发展民宿、手工艺品体验、农家美食、采摘体验、垂钓体验、商业零售小卖等旅游业态,形成乡村独特品牌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副业,吸引更多青年人留在乡村就业。(五)社区共建共享,调动村民热情。农户在开展乡村旅游的经营、销售、服务上还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如在农家菜式、服务质量以及食品卫生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如何提供新鲜无污染的农家食品,提供符合品质要求的度假设施,并保证乡村体验的原生态,需加强宣传力度,给村民树立资源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各个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统筹推进工作。多措并举,采取民意投票选择美化方案,或者政府奖励个人提议的方式,让村民共同参与到村庄建设中,加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史莹,金质佳,曹仁勇,费文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39-45 59.

[2]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03):14-18.

[3]熊星,唐晓岚,包文渊,叶海跃,伊贤贵.城市江河洲岛绿色基础设施建构策略——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05):146-151.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生态水系;建设模式;技术方案;生态环境恢复;小流域治理;北方缺水地区;辽宁省

1流域概况

细河是辽西主要河流大凌河的重要支流,也是辽宁省阜新市的母亲河[1]。细河的源头是阜新县八家子乡的乌兰木头山,流经阜新市的19个乡镇210个自然村,最后汇入大凌河。细河的流域面积为2290km2,干流全长94.3km,河道比降为0.0017。细河的主要一级支流有高林台河、九营子河、四官营子河、西灰同河、小胡家河、伊吗图河、汤头河、花儿楼河和清河。细河位于我国北方比较缺水的辽西地区,为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夏季雨季水位暴涨暴落,往往会发生洪涝灾害,旱季大部分河段则处于断流状态[2]。流域内闸坝数量较多,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调度,往往导致水量和水动力不足,环境流量严重缺失,同时细河流域存在较多的村镇和工矿企业,超负荷排污和高强度的河道整治,造成诸多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同类型中小流域生态水系建设中具有典型代表价值。

2流域水生态系统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

2.1流域水生态系统调研结果。由于细河水系构成比较复杂,研究中仅对其干流和9条一级支流进行研究。利用细河水系的主要闸坝、排污口、土地利用类型变换节点以及主要水文站等41个客观控制点,进行河流的河段单元划分[3],并将划分结果在500m以下的河段进行合并,最终将干流和一级支流划分为36个典型河段。其中,将细河的干流河段划分为12个河段,编号自上游开始依次为x1—x12;将一级支流划分为24个典型河段,编号依次为y1—y24。为了进行水生态监测,在上述典型河段设置79个监测点位。根据监测结果将河段划分为“水质改善”“功能恢复”“生态回归”3类,其数量分别为8个、26个和2个,占比分别为34.79%、50.91%以及15.30%。由此可见,细河流域的不同河段在水生态环境特点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2流域水生态系统问题分析。细河流域位于半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缺水流域,现有的地表水中污水处理厂尾水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改善流域水质的关键措施就是提升非常规水源的水质[4]。流域内的点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城镇生活排水,点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阜新市的城镇和产业聚集区。调查期间的排污口河段水质全部为64劣ⅴ类水。随着流域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面污染也成为细河污染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45%左右。从河流生态方面来看,由于流域整体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存在问题,难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下游部分河段生态环境流量长期不足,使河流的水生态环境遭受比较严重的破坏。干流上游主要表现为水量不足,中下游主要表现为水动力不足。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5],由于细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严重不足,甚至部分河段无生态基流,因而河流的自净能力几乎完全丧失。阜新市区段虽然进行了河道改造,但是水动力明显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富营养化风险;细河的支流河道一般为自然状态,但是流量较小,难以承载较高的污染物负荷,水环境较差,同时河岸的稳定性明显不足,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3流域生态水系建设规划设计

3.1水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细河流域的水生态类型划分结果,结合阜新市的开发规划以及细河流域的现状水系格局,将流域生态水系建设划分为北部低人工干扰生态回归区,打造为生态宜游区;中西部中度人工干扰水质改善区,打造为生态宜产宜居区;南部高度人工干扰功能提升区,打造为生态宜居宜游区[6]。3.2生态水系建设目标。针对细河流域的现状和生态建设要求,力图通过全流域、全过程的减污治污从而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最终将细河流域打造成环境优美的中小型流域生态水系样板,具体的建设目标如下:(1)2020年,细河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河段,大幅提升水环境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污水处理设施的入河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细河干流主要河段的环境流量恢复至80%以上;在主要污染河段大力推广原位生态强化净化技术,大幅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2)2025年,全面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流域目标断面水质全因子达标率达到80%以上,微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流域内环境用水比例增加至3%以上;流域内生境环境质量全部改善至中等以上水平,全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40%以上,全面恢复河流干流两岸的植被纵向连续性。(3)2030年,实现比较稳定的水体使用功能,逐步实现低干扰度河流向清洁河流迈进,全面保证“三生”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流域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得到全面恢复,并实现一定的污染物容量冗余,水生生物完整性基本恢复,各水期的水生生物状况能够得到有效保障。3.3生态水系建设具体方案设计。根据细河流域河段水生态功能类型划分结果,并根据细河水系2020年生态水系建设目标,筛选出生态水系建设的重点河段。最终确定出细河干流段的x8、x10和x11河段,一级支流的y20、y23、y24、y25、y26、y30、y31河段,共10个河段为重点建设河段。细河一级支流的y20河段上游没有明显的来水,河道内几乎为降雨积水和附近乡镇的生活散排污水,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呈黑臭样,难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基于该类河道的现状,设计了河床退化干涸河段的生态水系系统重建方案[8],具体的技术细节如表1所列。细河干流的x8、x10河段和一级支流的y23河段虽然未处于常年断流状态,但是生态基流比较匮乏,严重制约了水生生物群落的恢复,同时受到上游来水污染的影响,水质状况一般。基于该类河段的特点,设计了如表2所列的生态基流匮乏河段生态河流整治方案。细河水系干流的x11河段和一级支流的y24、y25、y26、y30、y31河段没有规模化的排污口,但是河岸没有经过生态化整治,河道水体的面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针对该类河段,设计了如表3所列的面污染为主的乡村河段生态水系功能强化方案。

4结语

本次研究以辽宁省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的细河小流域为例,以目标和问题双导向原则,构建起适合北方缺水型流域生态水系建设模式,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特征河道的具体技术方案。研究中提出的河段类型划分方式及不同河段的生态水系建设技术措施对类似流域的生态水系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生态水系建设及其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研究结论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结果的调查和分析,对技术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海勤,马鑫龙,刘西野,等.一维水质预测模型在阜新细河流域的应用与验证[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38(1):23-26.

[2]范朝晖.辽宁阜新市细河橡胶坝群防洪调度及风险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5,25(3):60-61.

[3]张骞.重庆市大足区城市水系建设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9):28-31.

[4]曹倩.胶东调水工程水系生态建设改进措施研究[j].中国水利,2019(16):32-34.

[5]刘小娟.生态护岸在三明东牙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9(1):26-28.

[6]林剑韬,吴伟民.双洋溪南洋河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设计优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6):141-144.

[7]高洪涛.以许昌为例探析文化在水系建设中的应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3):57-61.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1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内涵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绿色生态城区,目前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将绿色化与城区相互结合,同时应用绿色的建筑技术,这种方式将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在对绿色生态城区展开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空间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交通配置等方面内容,同时将节约资源以及环境友好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保证最终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质量。(2)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使城市具备海绵的特性,其中主要包括吸水、蓄水以及释水等,在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将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具备较高的弹性。在此过程中,需要降低开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将其与人工措施相互结合,提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排水功能以及防涝功能,最大程度上实现雨水的存储以及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回收效率.

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原则

2.1问题与目标导向原则

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设设计目标,将其中的水系统分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以及水生态系统等,确定各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展开划分,这种方式能够对整个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展开梳理,明确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以及次要工作,进而保证最终的建设设计质量。

2.2区域整体达标原则

我国相关规定中表明,在区域雨水排放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其中的排放总量,避免出现超标排放的现象。各个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中的雨水分布情况展开合理划分,在此过程中将总流量控制率作为其中的控制指标,在流域以及排水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能展开相互调节。

2.3生态优先原则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生态优先原则,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足够尊重,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展开全面保护,保证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前后的水文特征保持不变。这种方式能够对生态环境展开有效保护以及修复,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最终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多重目标建设。

2.4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涉及的领域以及技术种类较多,因此需要的资金数量较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展开资产管理。其中主要包括投资设计、融资管理、施工管理、验收评估以及经营维护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展开成本评估。避免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出现资金浪费以及资金使用不合理等情况,提升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资金使用效率。

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3.1绿色生态城区功能划分

在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展开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用地的功能对其展开划分,其中包括的主要类型为居住区域、公共建设区域、弹性区域、工业区域、仓储区域、道路广场区域、市政区域、绿地建设区域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城市排水系统与以上区域相互结合,尤其是在绿地建设的过程中,对雨水资源展开充分利用,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绿色建筑的应用价值,进而保证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质量。

3.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应用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技术的应用等级展开划分,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功能以及在目的对其展开划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在划分过程中还应加入每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例如,岩溶地质区域具备较强的渗透性,因此需要采用雨水渗透的模式,避免出现水枯的现象。平原地区土壤渗透能力弱,可以使用雨水调节模式以及综合调节蓄水模式。②对单项技术展开灵活应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技术主要包括六种类型,不同类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目标、场地条件等展开全面分析,对各种类型的技术相互组合,对径流总量、峰值、污染展开有效控制,达到创新技术应用的目的。

3.3道路路面的海绵建设

道路是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城市道路的透水性,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①应用缝隙透水垫铺装技术,在此过程中利用路面以及砖块相互组合的方式展开铺设,并在铺设过程中预留出一定的缝隙,在缝隙中填入细小石子以及陶粒等。这种铺装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砖石之间的缝隙能够起到良好的透水性。②自透水垫铺装技术,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需要具备较强的透水能力,本身具有空隙,雨水能够顺着材料之间的通道完成透水。如果没有雨水,空气也能透过通道与土壤相互接触,进而提升土壤的透水性。以上两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提升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道路的透水性,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佳琦.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88.

[2]以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美丽池州[j].安徽建筑,2017,24(04):14~15.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站;网站建设;规划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时代的主要领导者。网站是企业、政府、学校和电商行业宣传自身的中心设备。现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有很多人都在上网,使企业能够来宣传自身的商业价值,每一年都有一大批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网站建设,这样企业的崛起加速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规划,给网络建站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使网络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好。

一、网站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1)网站建设的宗旨。网站建设的主题和宗旨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有很多企业或者政府在建设网站时没有及时与网站建设人员沟通,导致最后设计出来的网站与实际需求不符,因此,在建设网站时一定要经常和网站建设人员经常沟通。在建设网站时,除了和网站建设人员沟通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网站运行需要什么程序,要知道想要表达是什么主题,主要面对的人群是谁,这才是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2)面向人群。在进行网站建设时一定要想要网站主要面对的人群,只有知道客户所需和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从而才能留住客户,这样才算网站建设成功。(3)详细规划。当我们确定好网站所面对的人群和市场时,就要将细化目标,构建网站的大纲、服务项目、内容和应用程序等,最后在进行整理,再递交给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审核,在构建剩余的网站的报告和设计。(4)细化网站结构。当我们将网站的内容和大纲确定下来以后,就要规划一下网站的结构。例如网状结构、星型结构和web结构等,结合构建的网站内容,进行反复的测试和论证后再进行下一步。(5)加强与美工的沟通。当我们构建出网站的整体框架时,有很多的图片和排版的设计是需要美工来进行设计的,我们一定要经常和美工人员进行沟通,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专业的色彩搭配和排版的建议,更能告知我们在网站设计中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这对网站的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6)特色服务。如今的网络技术非常的发达,在网络上涌现出很多种服务型的网站,人们的体验也在随着网络的发展正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要想在众多网站中能够让人们记住,就一定要将网站的特色服务做好。当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使他们愿意加入到你的企业。

二、实现计算机网站建设

(一)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是计算机与互联网之间的核心程序。例如,当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文件时,服务器就会对客户端发来的请求进行审核和处理,并将文件或数据信息发到浏览器上,另外,还有告知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文件。如果在信息交流中,服务器会使用http来实现信息传输。而且web服务器不仅可以将数据信息储存起来更可以让用户浏览数据信息,让用户在web服务器上停留,无论是pc端还是unix网络,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停留。(二)申请域名或ip地址。对于lana来说,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向全球的internet的ip地址进行分配。其分配是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分配。将一些ip地址向注册机构ir进行分配,在全球范围内有ripe、apnic和arin进行分配ip地址,其中arin主要是为美国internet注册中心,负责范围是南美、北美、非洲撒哈拉和加勒比等ip地址的分配;apnic是亚洲地区的56个经济区;同时还给nsp分配ip地址。(三)硬件设备。当我们想要进行网站建设时最先要有的就是硬件设备和服务器等。当我们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考虑信息容量、服务种类以及站点未来发展的需求等。所以说无论是选择哪种服务器和工作站,其最终的目的将性能最大化,所以,这些都需要建立。能够影响系统性能的硬件就是cpu、ram储存器、主板和硬件驱动器等、(四)服务软件和服务种类。internet可以提供很多种服务,最为常见的就是ftp、e-mail、gopher等服务。当我们在选择服务器的类型时还需要考虑服务器的流量,更要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宽带的容量。(五)站点信息采集与整理。一个站点是没有办法包含全部的信息,即使将所有的细节和数据信息都考虑到,也没有办法保证能够设计出更完美的站点,所以,在网站建站时一定要将指导方针确定下来,更需要确定站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再设计出核心的服务项目。(六)选址适合的数据库。有一个优质良好的数据库的平台时,更有助于我们的网站信息的维护和页面更新,能够将网站的布局、设计、形式和内容分开,如果网站中有大量的数据且还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就没有办法将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所以当我们在选择数据库的平台时,一定要考虑数据库的分布性、安全性、通用性、并发性、可移植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等,选择优质的数据库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站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站的建设能够的成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网页的艺术性、网页运行的速度、网页设计的效果、网站的推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网站的服务器等。网站的运行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还能带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在建设网站时一定要规划好相关工作,使设计出来的网站能够满足网站未来发展的需求,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耿飞飞.计算机网站建设的规划设计及其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3.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旧城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引言

伴随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旧城中的道路、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对于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来讲,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不断提升人们的居住满意度。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旧城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1做好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做好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属于城市改造重点内容。通过做好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能够保证城市道路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提升人们的出行满意度。例如,在某城市旧城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运用先进的建设规划设计理念,对原有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做好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能够保证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得到更好的实施,提升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对于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而言,要根据该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运用先进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理念,对原有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改进,保证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旧城建设中规划设计要点

2.1明确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旧城建设中规划设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规划设计人员要明确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并结合该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适当加大创新力度,有效降低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成本,为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旧城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地域性特色,对该地区的棚户区进行合理改造,将旧城建设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保证该地区的棚户区建筑形式更加合理,充分体现该地区城市居住区特色,减少建筑施工材料的浪费。通过明确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原则,能够保证该地区的建筑特色得到更好的体现,提升棚户区的整体改造效果。由于旧城建设规模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旧城建设规划设计难度,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严格遵守经济性原则,对原有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为城市居民营造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

2.2加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在旧城改造规划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适当加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针对旧城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制定妥善的解决对策,不断提升旧城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对旧城居住空间布局设计时,规划设计人员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旧城建筑结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造方案进行改造,并对旧城建筑周围的辅助建筑进行有效的改造,针对结构比较复杂的辅助建筑,予以拆除,保证旧城建筑结构更加美观。除此之外,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还要结合该地区道路车辆的运行情况,对原有的道路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满足居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之上,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旧城中的建筑占地面积较大,会增加旧城建设规划设计难度,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工作,结合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要根据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营造良好的自然氛围,运用先进的生态园林理念,将城市建筑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居民区的文化魅力。例如,在旧城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结合该地区天然山体形态特点,将建筑设计空间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将城市景观更好的体现出来。

2.3完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为了保证旧城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得到更好的完善,设计人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在居住区的入口处设置方形广场,并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第二,结合居民的实际居住情况,妥善调整园区空间,并配置合理的服务设施,打造良好的居民生活系统。第三,将人文理念与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有效结合,针对价值较高的古建筑,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保证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体现。如果该地区的传统建筑比较多,在完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时,规划设计人员要对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做好相应的改造工作,针对建筑施工质量比较差的老旧街区,要采取合理的改建措施,适当加大废旧老区改造力度,充分体现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文化。例如,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可以运用模糊组团理念,对庭院空间进行合理的改造,适当提升小区公共空间占地面积,打造良好的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并在各个小区中心广场位置设置喷泉与草坪,让居民能够真正放松身心。

3结语

综上,通过详细介绍旧城建设中规划设计要点,如明确旧城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加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完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更好的提升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水平,保证旧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得到更好的实施。对于旧城建设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旧城建设规划设计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保证旧城中的废旧建筑与道路得到更好的改造。

参考文献

[1]汪文龙,倪燕翎.旧城改造中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困境[j].价值工程,2017,36(21):30-31.

[2]谭志华.三线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6,(05):70-71.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问题探究;经验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着水利设施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规划水平,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之下,生态农业建设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方向。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积极地应对土壤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划作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促进价值。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规划设计,为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增添新的动力。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不同层面提供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小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科学的规划设计,有助于水利工程自身价值的发挥。在干旱时期对于农作物进行灌溉,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雨水充沛的雨季,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及时地排水。避免洪渍灾害的出现,从而保证农作物产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运用,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满足农田灌溉的基础需求,还要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只有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优化农田水利的规划设计方案,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小型农业水利规划设计遇到的问题

2.1前期的工程规划管理不足。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对自然资源、作物品种、人口基数等信息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但是有的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情况,一味地追求建设进程,导致建设阶段出现盲目性、非专业性的问题。不仅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不达标,还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对于后续的农业生产留下了很多的风险和隐患。2.2农田水利工程缺乏资金和技术。部分地区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知有限,觉得只要满足灌溉工作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敷衍的思想,导致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2.3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不明确。现阶段,国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提前进行调查研究,在规划设计立项层面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施工人员对于项目建设的基础情况掌握不清楚,使得工程质量难度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实际的灌溉效果也大打折扣。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因地制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之前,先要对于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同时,要对于建设区域进行调研,对于水文、地质以及农作物种类进行分析。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实际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加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农田规模的限制。在实际的工程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供水量和农田用水量的平衡,针对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和建设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测量。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水利工程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占用的耕地面积。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会受到建筑技术的影响,现代化建设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有着重大影响。使用新型施工技术,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地优化设计规划方案。3.2取水方式的设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取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设计之前,要对于水源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针对实际情况选择自流取水或者提水取水。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会选择自流取水,直接使用河流进行灌溉。另外,自流取数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1)堤坝取水。农田处于地质较低的位置,但是因为地形限制并不能直接流进农田之中,这时就要选择堤坝取水的形式。(2)无坝取水。为了降低雨季造成洪渍灾害,无坝取水都选择的建设水闸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农田灌溉,还保证了水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3保障措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保障措施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对于区域内的水源、水质、农作物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规划引发经济损失的情况出现。搭建合理的水利工程网络管理机制,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指定出统一的用水标准和水费收取标准。以此作为标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要认识到保障措施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水利工程检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统计区域内灌溉的用水总量。促进水利工程的改造措施,针对水利工程配置完善的污染检验体系。针对区域内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污染就会发送警示信号。由工作人员进行复查,确当污染的源头和方式,杜绝农田水利工程污染情况的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要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的特征,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对于小型农业水利规划设计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运用,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秋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8):282-283.

[2]李志超.探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7):224.

[3]朱成冬.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3):266-267.

[4]翟卫锦.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67-68.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7

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贯彻省委关于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对改善农村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现人居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科学规划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搞好村镇建设规划编制,是落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农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我县建设规划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做到精心规划,全力指导和推动全县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在测绘、规划编制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全县首批33个重点村的现状图、平面规划图、轴测图编制和十套小康楼、四套生态公厕施工图设计,测绘数字化地形图34个。此外,还完成了石院村委会办公楼及社区活动中心、江口移民新村a、b户型、湖江高坑小学、夏府村委会等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其余村镇的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员公开招聘工作笔试部分结束,正进入面试阶段,近期将择优入用,充实到各村镇规划建设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面对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品位不高的问题,建设规划部门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统一认识、确定思路、创优创特和长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建设规划部门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之后,规划建设部门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农村面貌、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规划部门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精心搞好村镇规划的本职工作和切入点。为此,县规划建设部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组织精兵强将参与到全县村镇规划的测绘、设计中,在工作力量上形成了设计人员和设备两个“一边倒”的局面。19名测绘、规划设计人员取消了节假日、双休日,对照工作目标,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带任务上岗、带压力工作,紧张而有序,整个部门上下凝成一股巨大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顺利开展。

2、创新思路,抓住重点,高水平搞好村镇规划编制

我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交通相对滞后、农户居住分散,在这样一个规划编制基础较差,起步较晚的农村,搞好新农村规划编制,必须在思路和突破口上做好文章,县规划建设部门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初见成效。

(1)抓住本质、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沿线重点村镇规划的示范作用

圩镇是农村经济生活的重要集散地,其规划建设的好坏对农户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直接影响。为此,我县以提升圩镇环境质量和改善圩镇形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沿线示范镇、示范村作用,以点带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吉埠镇的圩镇建设,利用紧临江兴公路的交通优势,结合市场运作加快圩镇改造,解决了许多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并充分挖掘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建筑造型线条简洁、装饰色泽淡雅,统一中力求变化,形成了具有客家风蕴、地方特色的圩镇建筑景观;茅店镇则充分利用了323国道、京九铁路、赣龙铁路穿境而过且靠近圩镇的交通优势和紧城郊的地理优势,沿323国道进行圩镇改造,大力发展垂钓、餐饮等特服产业,带动了休闲经济的红火发展;还有沙地镇的中心广场建设等,在农民心中起到了一面镜子的作用,激发了他们要求改变生活环境、移风易俗的迫切愿望,很好地带动了村庄规划,加快了新农村配套设施如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地、集中式生态公厕、人畜分离等建设,形成镇村两级规划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良性循环。

(2)整合资源、齐抓共管,高效率推进村镇规划进程

为加快村镇规划编制的进程,建设、水利、交通、林业、水保等多家拥有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的部门分别组成专门技术队伍,集中时间和精力,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和整合下,各自对分配的测绘任务同步开展工作,然后由建设部门负责对所有村庄进行规划设计,经村民理事会初审,通过后再由县新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方交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测绘和规划设计的效率和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全县首批33个重点村的规划设计任务。

此外,我县还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放开设计市场,走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设计之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自行聘请县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镇、村规划设计,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避免了单一、仿效的的设计模式。如南塘、白鹭两乡镇的圩镇总体规划编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完成,五云镇五云村、沙地镇螺田村聘请了江西省环境设计事务所进行村庄规划效果设计,这些均是借用外智的成功例子。

(3)充分发动、广纳众言,让村镇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

众人划浆开大船。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县规划建设部门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发挥乡镇有一定经验的设计人员及各村镇规划建设理事会的作用,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规划意识和参与热情。在进行各村镇的规划编制时,规划设计人员都在进行初步设计后,充分征求理事会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考虑,特别注重在规划中彰显村庄特色。如江口移民新村规划设计的立面造型,户型设计都充分征求了群众意见,安置移民十分满意,实施也很顺利。

(4)精心指导、强化培训,组建高素质的村镇规划队伍

针对当前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相对生疏的情况,县建设规划部门组建了由规划、质监、监理、设计院等专业股室技术人员组成的新农村建设和“三下乡、五服务”小分队,深入村镇指导服务,及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义务咨询,解决规划建设中的难题。并计划下一步组织各乡镇规划建设专职人员和各村理事会会长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抽调有关技术骨干分别到规划、质监、监理、城管、设计院、建筑公司跟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壮大我县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公务员之家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所有

3、因地制宜,张扬个性,坚持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创特创优

我县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相对集中、紧凑布局,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与客家文化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安全防灾、生态美化和地方特色。为贯彻这一原则,我县规划设计部门在设计中,一是注重将绿化生态与当地农作物、特色农业结合,既有效节省了资金,提高了成活率,又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南塘石院村以当地生长的蒲扇树、茶树作为绿化主要树种,给人以自然、大方的感觉,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二是因地制宜,创造多种各具特色的村庄模式。如梅林镇红金村的城郊社区新村、茅店镇茅店村休闲产业新、南塘镇石院村效果生态产业新村、吉埠镇小城镇建设徽派新镇、江口镇樟木村山区移民新村等;三是注重选材用料就地优先。在规划建设时,充分了解当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材料,节省成本,彰显个性。如沙地盛产青片石,当地村民自古就常用该种石块建筑住房和其他设施,在新村规划中,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将青片石作为主要建筑原料加以组合设计;四是注重建筑与功能结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地、幼托、生态公厕等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人居和谐与功能齐全和新区特色。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8

一、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

各地要根据总量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对交通等设施条件的需求,合理安排普通商品住房的区位布局,统筹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自20*年6月1日起,各城市(包括县城,下同)年度(从6月1日起计算,下同)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各地应根据当地住房调查的实际状况以及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等综合承载能力,分析住房需求,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当地新建商品住房总面积的套型结构比例。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将住房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为主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布局,方便居民工作和生活,并将住房套型结构比例分解到具体区域。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应当对拟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套型结构比例和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落实到新开工商品住房项目。

套型建筑面积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住房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套型结构比例等,按法定程序审定、备案,并按照国务院要求的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布。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已明确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和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居住用地,应当主要用于安排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建设。

各地要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确定套型结构比例要求,且不得擅自突破。对擅自突破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核发预售许可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在已完成住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经深入分析当地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和供应能力,确需调整新建住房结构比例的,必须报建设部批准,并附住房状况分析和市场预测报告。

二、妥善处理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

对于20*年6月1日前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年度新建商品住房结构比例要求,区别规划用地性质、项目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需要调整套型结构的具体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市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对6月1日前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集中进行一次清理。清理结果要报同级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备案。经城市人民政府明确需要调整套型结构比例的项目,其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须按要求进行调整,送相关部门重新审查合格并办理相关调整手续后,建设主管部门方可发放施工许可证。

需要调整的项目,要明确具体的套型结构比例要求,并纳入规划设计条件,重新审查规划设计方案。要首先调整过去违反规定批建的各类住宅项目特别是别墅类项目,按照国办发[2005]26号文件要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了销售价位、套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但企业未执行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以及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地方人民政府也要依法妥善处理。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项目建设单位主动按要求调整套型结构,并在调整后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变更规划等许可内容,有关审批机关应当依照文件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对城市人民政府已明确为需要调整套型结构比例的项目,建设单位拒不调整的,原审批机关应依据《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变更规划等许可的决定。

三、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建设、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反或规避套型结构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从严处罚。对违规建设的住房,依法该没收的,要坚决予以没收,所没收的住房主要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

当前应重点查处下列行为:开发建设单位不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设计;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违反设计规范中住宅层高、套内基本空间的规定,规避套型结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擅自变更设计,违反套型结构要求等行为。设计单位接受开发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或采用不正当技术手段规避有关规划控制性要求,或向建设单位提供与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符的图纸,擅自改变套型建筑面积的行为。施工单位不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擅自更改设计、预留空间,改变套型建筑面积的行为。监理单位接受开发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划要求进行监理,致使套型结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的行为。

四、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国办发[20*]37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区、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等有关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严格程序,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对没有按要求严格审查,违规发放规划、施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严肃查处;属于失职、渎职的,要提请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快旧村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农(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旧村改造,是指经各乡镇上报、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审核并列入旧村改造计划的村,进行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的建设行为。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三条旧村改造建设规划由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四条旧村改造建设规划按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行分类管理:

镇中村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以编制旧村改建规划为主。列入城市规划区域的村,按城市小区标准编制规划。

经济条件一般的村,以编制村庄整理规划为主;经济欠发达村,以编制环境整治规划为主。

拟撤并的自然村纳入中心村统一规划。

生存条件差的边远山村,纳入下山脱贫安居(移民)小区统一规划。

第五条旧村改造建设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规划要走技术人员意见和群众意见相结合的道路,吸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村庄个性,注重保护和利用人文资源,特别是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文物、古典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规划要顺应自然地理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注重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规划既要适度超前,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注意今后的发展空间。

第六条旧村改造的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第七条旧村改造的建设规划,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

第八条规划设计部门在接到规划设计任务后,一般应在60天内完成规划编制,特殊情况以双方约定的时间为准。

第九条旧村改造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政府报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审核后,按照法定程序审批。

第十条经批准的旧村改造建设规划不能满足旧村改造建设要求时,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并经乡镇政府初审,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可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市规划建设局审批。

第三章规划实施

第十一条旧村改造建设规划批准后,由乡镇政府负责在村内公布。

第十二条旧村改造建设由改造村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授权的村级其他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改造村与投资开发单位联合开发或全权委托投资开发单位实施旧村改造建设的,由联合成立的项目开发法人或单独成立的项目开发法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建设规划审批程序

建设单位或个人向规划实施单位提出申请。

规划实施单位根据旧村改造建设规划提出建房位置落实方案,经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审核后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用地红线图,送市规划建设局办理选址意见书。

旧村改造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由市旧村改造指挥部组织牵头,市规划建设局组织会审。

市规划建设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后,规划实施单位将有关建房施工图等材料报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审核后,送市规划建设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许可证。

市规划建设局核发建筑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并经市规划建设局定点放样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批准建设位置、面积、层数、标高、立面等进行建设,并接受市旧村改造指挥部、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房屋竣工后由实施单位上报,经市旧村改造指挥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规划建设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房产手续。

第四章经费补助

第十七条旧村改造的建设测绘、规划费用,每个村补助3万元,补助资金从市旧村改造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

第十八条规划编制经费中由市旧村改造专项财政补助资金列支部分,经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同意,由市财政局给予拨付。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旧村改造的规划审批由市规划建设局驻市旧村改造指挥部人员办理。

建设规划设计范文篇10

1林业生产格局变化,调查规划趋向多元化

八十年代以前,林业生产基本上是传统的生产模样式,即森工、营林两大块。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突现,以及社会林业理念的逐步成熟,林业生产开始向注重生态效益过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成为先行。林业生产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中之重。生态城市的建设;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兴起,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没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都成为现代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产的多元化使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必须重新认识其自身所肩负任务的多重性、复杂性、特殊性,以及各调查规划设计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协同性。

2流域生态环境调查规划是今后的主基调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的加重,给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调查规划的难度增加,反映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要快而准:调查规划的界线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范围(即行政区划界线),而向该是流域。对流域的综合规划治理,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工业等的综合优势。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林业调查规划的模式及其弊端。

3林业调查规划研究对象只是景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过去,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对象。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的事实被社会认可,林业调查规划的对象和总体被延伸和拓宽。在一个复杂多样的景观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独立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其结论对综合指导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必有其局限性。同此,林业调查规划应充分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4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各行业规划设计的综合体

传统的林业调查分为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及作业设计二类。现代林业生产格局的变化,林业调查规划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应放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全球气候环境上;向与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结合起来;把牧业规划、农业规划、水利建设规划,地质环境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克服各自为政的规划现象,充分发挥流域生态环境规划的高度协同功能。

5森林生态学原理已不能完全支持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所需的理论

5.1人流域总体生态环境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评价;生态景观中不同生态环境之间能量、界分和物种之间的流动及再分配特点变化:人类严重干扰下的生态景现与自然景观之间的生态特性演化过程,如景观类型、大小、形状、分布和动态对人类社会生活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等,现行调查规划方法难以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

5.2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我国建立了保护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类自然保扩区和森林公园。至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要多大才能达到保护濒危物种,维持物种和生态环境多样化的目的;一个特定物种的生存要求什么样的多样性镶嵌生境结构:大流域内各种生态景观的内部结构和动物活动有何作用等,现行调查规划都难以科学界定。

5.3林业行业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是人类保护赖依生存环境的必然。林业生产已由传统模式向立体型、生态型、环保型、复合型模式转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及《全国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为森林调查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全新的林业调查规划,必将是多行业结合的综合性规划,即森林调查规划与生态农业规划、牧业规划、水利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沙漠综合治理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等的结合。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是适应新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前解决的问题。

6对策

6.1重新认识林业调查规划研究对象、范围,全新定位调查目标。确立适合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调查规划体系,制定其调查规划实施方案和细则。

6.2加强景观生态系统研究,做好流域综合性调查规划设计的试点工作,总结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特点和经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规划细则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