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ag尊龙app
上传:cdhsino 2022-02-25
【摘要】新时代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提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又能丰富高校教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形式等路径,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成长发展历程中所凝结成的强大精神谱系,至今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等,能够为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引领,赋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价值。例如,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师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崇德向善、礼义廉耻等观念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评判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变中,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内涵,锻造和锤炼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和最根本的精神追求。深入挖掘、解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是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力量,涵养、滋润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学校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引导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情操,培养师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师生的爱国热忱,在广大师生心中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使他们受益终身。1.对于高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新时期高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小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黄帝内经》的“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从儒家学派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道家学派的思想“和其光,同其尘”,都反复强调要加强自我修养,从而进入一种高尚的、和谐的人生境界。大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的担当精神,强调人要有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比如在先秦时期,孔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西汉时期,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明清时期,顾炎武呼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入当代,我们常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2.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供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浩如烟海,将丰富的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丰富、填补高校思政课素材库,有助于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一是可以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拥有深厚的思想底蕴。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辈出,诸子百家学说、流派延续至今,为我们留下无数经典的学术论著,这些经典论著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文化和理论基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源泉和重要源头,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情感性。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顽强意志,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都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曲折奋斗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学习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情感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全面升华。三是可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是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1]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功能、教育目标等方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如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培养,提倡以人为本。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2]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根植于优秀的文化土壤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精华,有助于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所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4]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打造文化名家,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队伍。高校可遴选热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宣传工作且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的专家和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基层组织推荐等形式组建一支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巡讲团,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化科普活动。二是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高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培养校内名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宣讲骨干队伍,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团。报告团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与专业教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体系,面向不同群体的需要开展多层次的主题宣讲活动。三是编纂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集,充分发挥辐射作用。高校可将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工作过程、经典案例汇编成册,集中展示建设成果。整合学校现有的传统文化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资料,建立影像资料库,用于宣传教育。还可编制传统文化学习读本、学习手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材料等,进一步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料。2.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形式一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考试。将传统文化学习认证与传统文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相挂钩、相衔接,形成认证考试与教学、学习同向同行。例如,长春中医药大学积极实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考核认证制度,学校于2017年正式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工作,于每年上下学期各举办一次学习认证考试和传统文化学习知识竞赛。同时,学校积极将认证考试推广到社会,吸引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参加认证考试,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学习热情。二是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题库。由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教师共同组成学习认证考试专家组和出题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考试题库建设工作,建立起涵盖文学、历史、地理、中医药、思想政治等门类的学习与考试题库,便于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为长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认证考试,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思想政治教育宣讲等活动提供资源储备。三是加强课程建设。高校可以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学语文等通识类课程,结合国学经典、书法鉴赏、戏剧鉴赏等开设选修课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课题,推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互融共促,协同发展。3.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活动高校可积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开展“戏曲、书法等艺术进校园”活动;又如在端午等中华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包括制作艾草香包、包粽子等,引导师生共同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精读经典,传承文化”“读书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的开展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寒暑假实践等,设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进社会,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或志愿服务。还可依托高校图书馆、展览馆等基地,组建志愿讲解服务队,让学生向参观人员进行传统文化宣讲,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际行动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创新发展。高校中的传统文化类社团作为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渗透,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激发高校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例如组织书法、美术、汉服、曲艺类等传统文化社团开展书法美术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汉服文化大型展示活动等,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师生的吸引力。5.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建设一是形成以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媒体集群,发挥网络学习的便利性,为广大学习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使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通过开发传统文化大家学app,定期上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尝试面向社会开放网络学习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将学习平台打造成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二是借助网络平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鼓励学校思政工作者、“两课”教师、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教师积极生产创造出更多优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作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网络作品评选,形成激励机制,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如学校可依托党委宣传部、学校融媒体中心等相关部门,定期对优秀网文、视频等网络作品进行评选,鼓励师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创作优质网络作品,积极参加省内和国家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作品评选活动,调动师生创作优秀网络作品的积极性,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6.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重要的教育价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校舍楼宇建设、人文景观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文化养分。一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建设。高校深入挖掘符合本校特色、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风学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精选一系列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经典元素或标识,选取能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敬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品质的文化元素,设计能够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校园文化景观,让师生浸润在充满传统文化氛围和意蕴的校园环境中。二是加强楼宇文化建设。在校园楼宇建设中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传承传统文化、体现学科特色的校园楼宇文化,如悬挂名人画像、经典语句等,展示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精髓。或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德智体美劳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融合于楼宇建设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育”相融合,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立德树人、陶冶师生情操的重要文化场域。
参考文献
[1]陈小环.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2]柳恩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3]谢晓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文化的分析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4]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作者:王静 于瑶 杨晓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22-02-25 10:24:39 阅读:8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