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2 09:26:22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情境模拟;骨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骨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求各医院应该要加强对护理的安全管理,切实保证护理的安全。情景模拟指的是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创设具体的护理情境,让护理人员在情境中进行护理安全训练和实践的方法,这不仅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应对能力,有助于保证护理的安全[1]。以下本文就情景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1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情境模拟指的是创设具体的护理安全情境,让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的护理情境进行安全护理的操作和训练的方法,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情境模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加强对护理安全知识的实践理解[2]。传统的护理安全管理中,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医院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分析,但是这种形式只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理论了解,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情境模拟的应用就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操作中明白护理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能够明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情境模拟的应用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有助于提高护理的专业技能。在情境模拟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模拟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风险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来预防和补救,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过程,能够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并提高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风险应对的能力[3];最后,情境模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情境模拟也需要护理人员扮演患者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揣摩,因此能够较好把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2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做好模拟前的说明准备工作。在具体应用情境模拟方法之前,管理人员需要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管理人员需要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哪些安全风险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4]。然后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情境模拟的说明,告诉护理人员接下来需要模拟不同骨科患者的护理情境,让护理人员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和护理操作准备。为了保证情境模拟的效果,管理人员还可以对不同骨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应对。2.2保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在具体的情境模拟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检验模拟操作训练的效果。换句话说,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情境模拟设计,然后让护理人员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比如,在康复训练中,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因为没有遵从医嘱而进行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结果导致康复效果较差,患者身体恢复的速度减慢[5]。在这种模拟情境下,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的是能够加强与患者的耐心交流,告诉患者需要控制的康复训练量,并且为患者分析随意加大训练量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出现康复训练的护理风险,并且可以锻炼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此外,选择的模拟情境还可以是日常护理的情境模拟,也可以是创伤后护理的安全管理情境,要求情境必须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给护理人员以实际的帮助。情境模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的骨科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在情境模拟训练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骨科护理情况创设不同的护理安全情境模拟,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切实保障护理的安全。2.3注意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要保证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还必须要求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少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就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够规范所引起的,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时不仅要考验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实践能力,还要注意观察护理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2.4及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对护理人员在情境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并且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整理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展业素质,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护理人员进行训练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引导护理人员分析,此次情境模拟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和风险有哪些?护士进行了哪些操作进行预防和弥补?这些预防和弥补的措施中哪些发挥了作用?哪些未发挥作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等。这样,护理人员就能够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并且能够从实践操作上进行自我提高,这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医院应该要重视情境模拟的实践应用,让护理人员在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护理安全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骨科护理的安全,增强医疗效果。
作者:潘建生 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医院 骨科
参考文献
[1]秦瑞云,张勇奇,王海霞.情景模拟对提高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2,18:143-144.
[2]曹素连,洪海兰,唐莹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3:72-73.
[3]仲艳,赵红,周密,樊丽洁,蔡月娥,冯晓玲,袁静,刘建英.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骨科创伤救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06:87-89.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2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约条件
1.1缺乏安全的施工技术
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与安全工作密不可分,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都隐含着安全工作。如安全施工组织的编制,尤其是临时用电方案、脚手架专项方案、模板施工专项方案、深基坑方案、起重机械的安拆方案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专项方案的编制等等既是技术方案编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另外生产工艺流程本身的不完善及存在的缺陷、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外在的设备、工器具等的缺陷都可能酿成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质量,施工技术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
农民工大多涌向建筑行业,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对安全生产意识和相关技能都缺乏清楚的认识,没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更谈不上自我保护意识,对建筑安全施工技术知之甚少,在施工过程中长期养成不良的施工行为和操作习惯,加上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另外施工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安全意识灌输工作做到位。
1.3安全培训教育力度不足
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缺乏科学的管理,忽视安全教育的力量。虽然按规范要求进场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但安全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企业上岗前也经过安全培训,但培训不到位,对钢筋、混凝土、模板及其他工种等操作人员统一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没有针对性,各自的安全培训重点不突出,这也是建筑现状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农民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遇事不冷静,不能及时处理。
1.4安全监督的力度欠缺
建筑行业是安全的高发区域,现在我们国家对建筑行业安全工作比较重视,同时对安全监督体系进行了完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三类安全人员,即企业领导、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等直接在现场进行安全指导与管理,监理单位的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现场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的安全督查以及省市级安全监督管理站的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即便通过以上系统的安全监督与检查,仍然可以发现施工现场表面或隐藏的安全问题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综上所述,安全监督的力度仍然在基层,他们的安全管理力度大小,他们的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决定是否从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途径
安全管理包括企业所有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必须分析安全施工管理的制约条件与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1)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在工序质量验收时,注重验收标准中的牢固稳定性等安全要求部分,在工序交接上注意安全施工交接等,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在实践中对安全技术不断地学习与探讨,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根据现场实际问题不断进行调整,达到最理想安全状态,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扎实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让施工人员具备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更加谨慎小心,保护好自身安全,以此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3)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对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及工程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规程、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的学习教育,并结合案例教育的形式,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4)完善科学的监督体系,并落到实处。
3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发挥领导的领先作用
企业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把手,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责任。只有企业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公司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及构建切实可行的安全组织机构,这是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工作作风都影响企业安全状况。各级领导要本着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安全管理方面尽职尽责,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首先做到严格要求,树立忧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其次确保队伍稳定,处理好各种关系;最后各级管理人员自觉地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作工程施工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倡导并努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3.2树立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管理
施工企业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安全工作的主导思想,把“安全第一”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切实关心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不断提高安全施工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1)营造良好的气氛。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不懈,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需要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宣传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员工心中,让每个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知识、认知安全文化、尊重安全文化。2)积极开展现代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聘请科研院校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比赛、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等多种形式智力开发;同时安全会议、安全知识考核、事故现场会、安全教育电影、宣传栏、警示牌、宣传画等方法都可采用;以职工身边的真实事情触动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安全无把握人员重点防范,有效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其目的都是将安全知识灌输到每个施工人员心中,从而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3)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安全活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竞赛。a.在班组中要积极开展“三无班组”“十佳班组”和“优秀班组长”竞赛;b.在专、兼职安监员中开展“在我身上无违章,在我身边无事故”和争当“优秀安监员”竞赛,督促安监员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查找隐患点滴不漏,制止违章不留情面,敢于叫响“遵章作业向我看齐”,使安监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健康发展。4)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进行企业安全管理。人既是管理人主体,同时又是被管理的客体,其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管理人员只有站在关爱职工的角度来看待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处理好严格管理和关心职工的关系。同时,安全生产管理不光是安全管理者的事,要充分依靠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5)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施工工艺不断应用于我们的施工过程当中,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我们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掌握新的施工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新的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参与并服务生产,为保证安全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4结语
安全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就是发展,就是效益,以人为本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内,达到高效益状态。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将安全意识摆在第一位,激励、引导、启发、教育、约束职工,不仅能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小康发展。
作者:徐宪武 单位:太原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站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1市政工程的特点及现状
1)施工环境复杂,交叉施工普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往往位于闹市交通要道,工程要求周期短、时间紧,各工种人员立体施工、交叉施工现象普遍。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各种类型的机械同时进行操作,工作人员较多。尤其是在大型场馆、高架桥工程中需要高空作业,这种情况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比较难于控制的。2)市政工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政工程绝大多数是露天作业,受雨雪、大风等自然环境影响严重。在施工时,如果对天气的预测准备不够,又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不良天气就会很容易给施工带来严重的破坏,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工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厂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以次充好,而施工单位如果在采购时不慎购买了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不良后果。3)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最初的市政工程项目以道路为主,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少。而有些市政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效益,恶意竞争,低价中标后又分包、转包给其他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人员并不稳定,拿到工程后开始招收民工,不经过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再加上防护意识淡薄,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不能有效处理,最终往往造成安全事故。
2安全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工作环境、施工技术等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安全体系,来避免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单位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1组织方面
要做好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公司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安全和行业规定,内容要体现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责任人,对工程及工地安全负全责。工地现场设置专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合各班组的技术特点,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使操作工人明白自身岗位的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做到防患于未然。
2.2技术方面
市政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复杂,交叉施工。项目负责人要根据施工要求和进度需要,通过分析、协调,合理布置各工种各班组的人、机、物的现场工作安排,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因素(如高空作业、重型机械使用等等),建立起符合安全生产使用要求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建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对于结构较复杂、安全隐患较大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除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之外,还应该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说明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
3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对于防范安全事故意义重大。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该定期组织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工程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安全防护知识,并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在一些特殊施工项目,如高空作业、深基坑及桥梁隧道工程中,要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识,让施工工作人员随时注意安全,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护好自己。
3.2保证各类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安全防护设施是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的保障,如果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正常安全的使用,会给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损失。很多市政工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不当,没有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所以安全防护设施的养护保养非常重要,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应当设立安全设施专项资金,用来购买和养护安全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设置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养护负责,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的大型机械较多,包括各类起重机械、土方开挖机械、混凝土运输机械等等,尤其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进行多层次立体式施工,所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要结合施工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科学有效的对机械设备进行分配,进行资源共享。保证各机械资源的充分应用,强化机械的保养维护,出现异常及时进行修理,不能出现机械带病工作。对机械设备的零配件集中采购,保证质量,在减少使用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安全责任制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依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正的理念开展安全管理生产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人、机、物的管理。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列举出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做到安全问题层层把关、相互监督,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责相应的安全责任人,每个环节必须落实到人,使用签字负责制度。对于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加大惩处力度,除了经济处罚,还要进行通报批评,使大家引以为戒。
4结语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求施工单位领导层和工程管理人员要抱着维护国家财产、企业的信誉和职工的生命安全的态度。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将安全生产贯彻到市政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使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尽量降到最低,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建设环境。
作者:李海元 单位:大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及措施
1建筑安全标准化主要特点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随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各种强制性标准及规范在建筑行业相继推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个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具体的项目上,设置安全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作业办法。从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标准到项目安全措施,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所以,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具备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综合性
建筑项目管理是具有多工种协调作业的综合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多工种的人员通力协作。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多项工作,例如基坑开挖、脚手架搭建、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等,要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
1.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动态性
由于每一个建筑项目管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会对项目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也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建筑项目存在工期长、劳动环境差等情况,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安全保护措施也要改变。因此建筑安全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进行动态化管理。
1.4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长期性
建筑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必须涵盖整个项目的各个部门,上到甲方、项目经理,下到施工队伍的每个劳务工人。由于通常的建筑项目施工时间都比较长,而项目涵盖的工种和人员也很多,这就造成施工现场人员变化频繁,所以必须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教育,需要从项目开始一直持续到项目竣工。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
2.1项目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
首先要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对项目中的各个参与人员注明其安全管理职责所在,对不同岗位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要求,应遵守企业和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
2.2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
按照以往建筑项目管理经验和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统计,找出施工项目中存在的危险点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编制建筑项目施工危险源数据管理调研报告,并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给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
2.3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
在建筑项目管理中,需要按照建筑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的规定,从平整场地等工作开始,在施工过程所涉及的文明施工、施工作业管理要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并对具体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筛查和全面评价,将此考察结果作为对项目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2.4项目安全评价标准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者制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时候,全面、认真、系统地建立安全管理评价标准,仔细研究评价工作机制、评价指标,并能够定期对企业的建筑项目安全进行系统评价。
2.5项目安全检查标准化
在建筑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应根据建筑工程安全检查的职责要求,按照制定出的企业安全管理条例认真检查,监督存在的隐患,做好施工安全排查等工作。
3安全管理标准化执行措施
在进行安全管理标准化执行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3.1制定工作方案
建筑企业要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现状,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总体部署,在充分研究完善监管方式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行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
3.2组织开展培训
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由相关专业院校结合班组安全教育活动,以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企业管理制度为基本内容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3落实标准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国家和省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文件要求,制定出台本企业贯标技术手册,对施工现场和各类危险源监控管理实现流程化、表格化、岗位化。
3.4创建标准化示范工程
建筑企业应以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评价为基础,重点考核关键岗位人员履责到位、安全管理规范、安全教育和安全投入落实等内容,达到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秩序化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等要求。
3.5推进安全认证和达标验收
1)安全认证工作按照企业自查自评、提出申请、认证机构现场核查、项目抽查、综合评定的程序进行。2)施工现场达标验收。施工现场达标验收工作由项目安全监督机构负责组织,按照施工项目部自查和整改、建筑施工企业组织考核、现场监理部和建设单位签署评价意见、项目安全监督机构组织复核的程序进行。
3.6加强监督检查
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到岗履职、安全投入、施工现场流程化管理、安全教育等监管工作。应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突出对重大危险源、重要时段、重要部位和重要节点的监管。
作者:于英慧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提高
1前言
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直至建设项目的完成。我们知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要对提高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处于现在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形式和要求下,我们需要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方法,并总结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安全管理的预测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围绕着整个建筑项目的进行,只有各个因素相互配合和谐的运作下,才能最终推动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影响整体项目的运行和实施,这也是我国目前急需进步和改善的问题。从古至今,安全管理原理就一直发展着,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管理模式,我们依靠科技和人才的不断壮大,开发出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平台和方法。我们需要分析危险的存在性,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这样做才能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或是减少危险。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的不安全状况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只有研发出一套比较可靠的安全对策才能从根本上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和状况的发生。
2.2安全管理的构成要素
我们都知道,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械、环境。因此,只有合理,科学的使这三个因素之间互相协调和又各自独立,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当这三者之间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系数提高了,安全管理规范和有序了,从而带动建设项目的健康快速顺利和谐的发展,提高了施工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地位。
2.3安全管理与企业的关系
工程施工安全在各行业都是一个收到关注的重要问题,这都一直提醒我们在追求工程进度的时候,在压缩投入资金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说,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要。我们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项目的应用,它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企业职工的安全。对于我国的在建筑行业里的发展,我们都强调责任。在建筑行业中它的意义非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要紧紧围绕着责任这两个字来展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更深的体会到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工作人员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
3建立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1重视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小部分却不容小觑,因为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行具有着关键性作用。在我们的周边,可以听到一些关于施工单位不注重施工安全管理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的事情,这种事故的后果十分影响施工人员的情绪和安全,使得建设项目的进度收到干扰和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钱财的损失,导致施工单位的信誉和名声受到不好的连带影响。因此,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3.2安全管理的实施
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也是一个施工单位进步的表现,更是我国建筑行业上升一个台阶的重要的垫脚石。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和到位,也直接提高了施工的安全质量。企业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用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各项安全管理指标和要求,严格抓好施工过程中管理。安全第一,首先是以人为主,要见安全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人的身上去。
3.3安全设施的投入
施工部门有很多个,我们有必要和必须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加强施工人员对与施工安全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安全警惕和防范意识。确保安全设施的投资落实到位,加到对于安全管理和设施的资金投入,安全问题不能不重视,安全设施不能不增加和完善,保障安全设施处于一个可安全使用的状态,并要定期养护和维修。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和向上机汇报情况,有不足之处改之,如果因为安全设施的不足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接下来的所造成的损失会比安全设施投入的多得多,所以,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设施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至关重要。
3.4安全监督与检查
做好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安全员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施工队伍,每一个施工工人的身上去。工程项目部要专门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对施工团队进行检查和管理,定期组织各个班组的安全员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是违反纪律的加以处罚,让更多的人提高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施工周期长的要历经春夏秋冬,所以要做好气候变化的安全对应工作,雨前雨后,高温低温等等安全准备工作。对于某些工程的关键部位,要配备专业和关键的设施,制定合适和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和处理,直到真正的解决。搞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保障道路的畅通和材料的完整,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5安全工作的宣传
加强对外的安全工作宣传,建立一个好的施工安全工作的平台,实现施工现场人人懂安全,引导施工人员更好的开展施工作业,这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步的体现。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实现全面控制和有效防范。也可以通过安全奖励的办法督促安全生产,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4总结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生产和建设中的的确确是不可忽视的,让我们共同遵守我国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有科学性领导的施工生产和管理环境。督促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与质量同步,安全与效益同步,安全与生活、工作同步。为了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我们要争取把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实用化,普遍化和高级化,做到管理这重视安全,重视自身的责任,懂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胡小青 单位:江西省永修县建设工程监理服务有限公司
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论文
1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和准确了解施工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选取14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访谈,其分布特点如表1所示:①来自北京、武汉、郑州、太原、广州和深圳6个城市,覆盖华北、华中和华南3个区域;②12名来自于施工企业,另2名来自政府工程安全监督机构;③从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均超过8年,平均年数为13.42年;④来自施工企业的专家职位有副总经理、安全总监、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和工程师,覆盖各个层级;⑤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还包括6名硕士和1名博士;⑥10名专家当面交谈,其余4名专家在电话中访谈。讨论时间均在1小时以上,部分超过2小时。调查分两轮进行。首先结合文献综述和专家研讨,归纳施工安全管理在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清单,如表2所示。再针对反馈次数较多(至少5人反馈)的问题开展第二轮访谈,探讨改进措施。
2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企业层面安全管理的老问题中,c2反馈次数较多。例如专家k所在公司2014年施工合同承包额超过30亿元,但公司常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仅有4人,包括1名安全总监、1名副总监和2名安全员,其中1名安全员还兼任资料员。如此薄弱的人员配置在面对日常安全事务和十几个项目的安全检查严重力不从心。访谈新发现问题中,c1反馈次数较多。专家c认为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在认识和执行上的差距。也就说,领导对安全管理并非不重视,但迫于工期、投资控制等压力,对于安全管理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不足。
2.2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
项目部层面安全管理的老问题中,p1、p3和p10反馈次数较高,尤其是p1。不少商业项目为了盈利、公共项目迫于官员政绩要求,过分压缩施工周期,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展、一天内两到三班工人连续作业,都为施工安全埋下严重隐患。新发现问题中有4个反馈次数较高,分别是p2、p4、p6和p9。p2反映由于工期紧、投资控制压力大等原因,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的精力仍有欠缺。p4说明管理者认识到安全员作为安全现场管理的关键技术人员,知识和经验需要强化。p6得到了专家a和k的特别强调;安全员的晋升优先度排在施工员、预算员之后,不符合“安全第一”方针,严重挫伤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安全员业务素质。p9说明管理者仍未能做好安全计划,未能践行“事故预防重于控制”的道理。
2.3施工班组安全管理问题
班组层面安全管理的老问题中,w4、w2和w1反馈次数较高,说明问题仍较为严重。新发现问题中有2个反馈次数较高,分别是w3和w6。w3从侧面反映安全培训的重要性。w6则说明班前安全会议作为班组安全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实施仍不理想。而w5虽然反馈次数不高,也应得到承包商的重视。部分工地住宿、饮食和卫生等条件很差,导致工人与项目部和管理人员之间在情感上十分生疏,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执行安全计划和措施,严重影响安全管理效果。
2.4不同层面联动和配合问题
3个层面联动或配合的老问题中,t3和t5反馈次数较高,需要重点关注。新发现问题中,t1和t2反馈次数较高。专家k反映在实现绩效管理后,项目部为不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和获得奖励,不愿上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轻微问题,但事后疏于管理,致使问题积小成大,反而酿成严重事件。再加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问题c2),难以对各项目部开展全面检查。因此企业对项目部安全管理的监控显得无力。专家b则发现大多数施工安全员工作年限短,工作方式方法生硬,惯以监督者姿态巡查,对工人缺乏尊重和爱护。t2与p3、p4和p6一道,反映安全员的工作态度、能力、方法和获得支持存在普遍不足。
3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改进
3.1施工安全管理改进模型
针对第一轮访谈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施工承包商不仅应在企业、项目部和班组3个不同的层面分别改进,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层面的联动和配合。参考cooper[15]和choudhryetal.[16]的研究,提出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改进模型,如图1所示。建议采取的施工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如表3所示。
3.2施工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1)为贯彻全员安全管理,企业、项目部和班组每一个层面,每一名员工都应充分重视和理解安全。因此应营造企业安全文化和项目部安全氛围,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2)在企业、项目部和班组每一个层面,均需要通过一些常规性制度来落实安全管理,如安全计划、安全培训和安全考核等。(3)不同层面应有良好的联动和配合,承包商安全管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此,企业对项目部、项目部对班组、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既应有有效的监督约束,也应有充分的支持配合。
3.2.1营造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项目部安全氛围和员工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从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来看,c1、c2、p4等问题根源就在于缺乏足够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意识。为此提出如下措施。(1)企业应提炼若干条安全理念,传授给每一个员工,例如美国杜邦公司自1802年以来归纳出十大安全理念已成为行业标杆。(2)可组织各部门编写适用于不同岗位角色的《安全行为准则》,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工人,全员执行。(3)企业领导应带头践行安全行为准则,带头抓安全,带头承担安全责任。(4)应在企业内营造浓郁的安全学习氛围,经常开展员工业务培训。(5)应树立安全创造效益的观念,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经营获利的基础,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发生的事故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3.2.2常规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安全管理实践的常规制度中,岗位责任制落实仍不理想,以致产生部分项目经理未带头严抓安全,安全部门和其他部门分工和配合不顺等问题。应重点落实项目经理的责任,强化项目经理的龙头作用,并引入激励机制。安全管理绩效好的项目经理应得到奖励,反之应受到惩罚。流程化管理是专家j、k重点强调的内容,二人所在企业正在推广流程化管理,每个部门都编写了各自的业务流程。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被编写为54个流程,安全计划、检查、培训等工作均按流程实施,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
3.2.3不同层面联动与配合机制
与单个层面管理相比,不同层面的沟通和配合更成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企业对项目安全情况缺乏足够有效的监控手段和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存在隔阂等问题。要增强不同层面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关键在于建立不同层面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机制。(1)企业领导联系项目制。为促进企业与项目部之间安全管理的联系,使企业领导一方面为项目部提供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也给予更严格监督,专家j、k所在公司实行了企业领导对项目安全生产包保制度,由公司副总、总工等分别联系若干个项目,增强了企业管理层对项目部的监控力度。建议公司总经理也加入联系项目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企业对于项目部安全管理的支持力度。(2)项目部安全管理主动上报企业。如前所述,专家k所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仅有4人,主要通过检查、电话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十几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情况。但检查频次低,通过电话查询的信息真实程度差。经与专家a、k等讨论,建议改企业向项目部询问为项目部主动向企业上报,汇报频率为每月一次,按企业安全部门设定的《项目部安全生产月报》格式填写。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月报内容可汇总成企业安全生产月报,月报可汇编成季报,季报可汇总为年报。每季度举行各项目安全生产总结和交流会,由各项目经理亲自汇报本项目安全管理情况,接受企业管理层和其他项目部质询,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该机制的建立将实现施工安全管理“以企业管理层为主导”到“以项目部为中心”的转变,符合“组织扁平化”和“管理重心下移”理念,可提升企业对项目部的监控效果。(3)安全员分片巡查现场安全。针对安全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隔阂问题,较好的措施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划片,由安全员分别承担一定片区的安全巡查。如项目部安全员数量不足,可吸收施工员和质检员等其他现场技术人员作为群众安全员,在执行本职任务同时兼顾安全巡查,并可向群众安全员发放额外津贴。实行划片管理后,安全员(或群众安全员)将与所负责片区内的班组成为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增进交流和配合。(4)项目部和班组联合安全检查和周例会。在每周一次的项目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除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安全员和各部门负责人之外,还可要求各班组长参加。不仅可增进项目部与班组之间的沟通,还可促进不同班组之间的经验教训共享。大检查后立即召开安全生产周例会。建议首先由班组长汇报安全作业情况,次之安全员、相关部门,再次之总工、副经理,最后由项目经理总结,充分体现管理重心下移的思想,督促各人履行安全职责,确保班组安全作业。(5)联合安全培训。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共性问题,建议组织企业、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班组工人共同参加的安全培训,也可增进企业、项目部和班组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4结语
为改进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本文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从企业、项目部和班组3个层面归纳了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改进措施。第一轮访谈揭示了两类施工承包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类是之前已有研究但未得到明显改善的老问题,如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项目工期过紧、工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等。另一类是此次访谈中专家反馈次数较高的新问题,如企业领导对安全的支持力度不够、安全员能力知识薄弱、企业对项目安全情况缺乏足够有效的监控手段等。第二轮访谈提出了施工承包商改进安全管理的措施。不仅包括在企业、项目部和班组单个层面营造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还包括建立不同层面联动配合机制的建议。这些措施建议来自于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可供施工安全管理实践参考。
机械设备在机场场道项目的安全管理
一、机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
1.1当前的机场机械设备的管理环境恶劣
机场场道项目的管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且建设施工的时间周期比较短,最长的时候需要花费1年的时间,最少的时候需要3个月的时间,但是需要在工作的时候严格的执行施工进度,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建设,但是多数施工队在施工期间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完全依靠加班加点完成施工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度和运转,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技术性的施工错误,在过度的使用机械设备施工的时候导致了机械设备的老化,造成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机场工程的施工在远离城区的地段,这一地段造成施工环境非常的复杂,容易造成施工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施工现场狭小、施工地面不够平坦,或者是存在障碍物或者是悬挂物突出等等问题,在夜间还容易出现作业照明度不够,通道施工的可移动范围内缺少明确的目标,湿度、温度对于施工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影响。
1.2机场场道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进行机场场道施工的时候,各个项目之间在施工目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常常导致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时候存在问题,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在一个项目中的工作完成之后立刻投入到另一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紧迫性的需求导致机械设备在各个项目之间的调拨非常的频繁,使得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了无法及时保养和定期的保养维修,再加上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施工管理意识,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过度的追求施工的进度,导致对于机械设备只是注重使用,却缺乏有意识的机械保养,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
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在机场场道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需严格的执行,尤其是要切实的保障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下文基于当前机场场道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2.1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正确的选型并合理的进行设备调配
在机场场道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的机械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适应自身的性能,尤其是要注意结构方面的特性,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机械的操作手册,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充分的发挥效率,有效的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在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在布置施工任务的时候也要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相契合,使得机械设备在执行施工任务的时候能够被科学的使用,也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
2.2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有效的却把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规范,在制定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手册的时候,应当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使得所有的工作人员在从事施工工作的时候能够安全、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不仅如此,在进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时候,也为将来的事故故障排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制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的时候,指定人员应当符合当前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得所有的操作规程在投入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3对机场场道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有效管理
机场场道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然会使用多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因此,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执行人就是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也是直接影响机械设备操作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为了实现机场场道项目中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所有的操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时候应当确保所有的人都受到培训,做到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所有的安全培训工作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有序的进行,定期的为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做检查和考核,使得进行不同项目工作的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接受的培训是具有针对性的,也在进行安全管理培训的时候严格的把关所有操作人员的培训下过,使得所有的操作人员接受的安全培训质量是最佳的。为了使得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并且提高项目的管理效果,还应当在思想层面上使得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培训,使得所有的操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培训理念,并使得所有的安全培训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
2.4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采取积极的安全防护工作
在进行机场场道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所有的机械设备在施工使用之前,应当进行严格的设备的质量检查,对所有的设备状态进行检验,对于所有施工设备中存在的老旧设备应当及时的进行淘汰,对于施工质量较差的设备做好的严格的筛查。同时还要对每一个操作人员的操作证件进行认真的检查,做到所有的操作人员都是合格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接受并认可所有的现场施工安全守则,在机场场道项目施工的时候积极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施工效果的检查,对于其中出现不周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安全管理的问题进行专注的注意,同时还要真正的发挥安全装置的作用,设置自动警报、自动显示、自动连锁以及自动停车的措施等等。
三、总结
随着对于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视,机场场道项目施工逐渐的走向了机械化的程度,机械设备作为一项非常科学、准确的生产工具,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现代化的条件下必要的生产工具,但是当下的机械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机械设备的使用走向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化、自动化以及成套联动化,在保障施工质量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做到足够的重视,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确保机场场道项目的施工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机械设备的使用也更加的科学。
作者:王元甲 单位: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丽江机场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
1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管安全问题存在诸
一方面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建筑一线工人来说,由于有些建筑人员是临时招募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缺乏专业技能,安全意识不强,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也省去了员工岗前培训这一环节,这就为人员管理造成极大的难题。施工现场管理大多是吃苦受累、风吹日晒的职位,因此行内人都不愿意充当一线管理者,有的职位却由几位管理者占据,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的职能重叠或者职能空缺的现象发生,在出现事故时,管理者之间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些专业性的高强度岗位却由一些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这也给安全事故的发生留有机会。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建筑项目工程材料的管理包括原材料构配件的采购储存与管理、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使用与管理等,有的材料管理人员没有做好相关材料的登记管理工作,当施工方需要器材时十分不便,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进展,造成不良后果。另外,有些施工机械设备是用租赁的形式进行使用的,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做好这些设备的保护工作,或者使用完后没有及时还给租赁公司,会增加器械的租赁费用,为项目建设增加经济负担。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管理方面。建筑项目涉及到的建筑技术多种多样,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一是技术人员本身的技能遂平参差不齐,二是施工工艺的标准混乱,施工者和技术人员难以利用真正的标准进行施工,导致施工技术管理停滞不前。监管运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这些环节中一旦出现一个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制度不健全
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由于建筑方的质量监督以及保证体系不健全,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饿局面,有的职位由几位管理者占据,而有的吃苦受累的职位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的职能重叠或者职能空缺的现象发生,在出现事故或者责任时,管理者之间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最后,由于建筑工程需要用到大量的专业技能人员,所以在技术人员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比较模糊,我国在建筑师、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计量师等职业资格的准入考核方面还比较松散,所以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待确认。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管理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个大的建筑工程管理牵扯到建筑公司的全员上下的利益,当建筑企业管理较差的时候,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显露出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
3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安全责任不明确
我国《建筑法》规定:施工现场安全责任谁生产谁承担,事故发生后责任第一承担者首先就是施工单位,但在分析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施工单位很可能不是事故的直接造成者,而是建设各方,比如建设项目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建筑设施的生产商等,一旦事故发生,追究安全责任,各方相互推卸责任,举证方面也出现困难,这就给责任主体留有逃避的后路。而我国只规定建设单位对施工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他们的安全负责。由此可见,我国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规定的不明确,对于每个责任的承担者来讲,都有推卸责任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4完善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议
4.1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筑施工要求每个项目都由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的的项目经理主持,然而实际上有不少工程是挂靠的,工程项目部为了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管理人员并不齐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用电、封闭作业、临边防护大都不符合规范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很大,管理水平很低。
4.2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也与社会和投资效益息息相关。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工程质量责任重如泰山”〗的责任感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切实把工程质量管理摆在建设工作的首位,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建设单位要不定期的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第一的意识。当然,也要正确处理好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避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而不重视工程质量;绝不能盲目地最大化的追求工程利益,价低成本而降低工程质量。
4.3完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建立和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比如,建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安全隐患、险情及事故社会举报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全市建设工程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4.4明确和细化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责任
第一,要明确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对于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与事故查处的程序,应当在本单位公开化。负责相关事项的单位和房地产施工企业从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批与管理,外地来渝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审批与管理。第二,建立施工现场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实行主管部门、主管领导责任人制度。如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主管领导的责任。第三,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负部责。基础设施项目法定代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素质、内部组织机构,必须满足工程管理和技术上的要求。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不得以任何指挥部等名义代替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不明确,不得批准立项。如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按各自的职责对其作业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管调到哪里工作,但任什么职务,都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者:于江 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如何搞好水泥监督抽样检验
通用硅酸盐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水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几年来,随着大型旋窑水泥的增加,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水泥的原材料,人员工资等价格上涨,水泥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水泥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水泥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质量,造成水泥各项性能下降,特别水泥强度指标,部分企业刚好控制在标准要求线上,但没有富裕。小型生产企业中有少数企业控制28天抗压强度达不达标准要求。采取低质低价、劣质低价的营销策略,水泥到工地后有些还要存放几个星期以后甚至更长一点时间才能使用,使用时强度更低,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还有一些标识为优等品、质量认证的水泥产品,其实物质量未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还有一些企业故意短斤缺两,袋重不足,由于水泥是基础材料,使用量大,少一个5%经济效益可观,袋重不足表面看起来是数量问题,实际上是质量问题,按此配比势必水泥用量减小,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还有一些水泥氧化镁、三氧化硫、烧失量超标等质量问题。为了规范水泥市场,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有必要加强水泥产品质量的监控。所以在这里就水泥监督抽样检验谈些自己的看法。
水泥监督抽样以及检验应注意事项:(1)到企业时应有清晰的照片:①企业名称以及外观照片;②企业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编号的照片;③抽样人员取样的信息照片,应由1人取样1人拍照片,考虑到现在水泥企业水泥不落地的情况,应该有包装机口取样的信息照片;④企业包装袋的清晰照片,包装袋应该有企业完整的信息,例如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重量,保质期等产品信息;⑤封样的照片:封样照片应包括内水泥包装照片,编号照片,外包装照片,封条照片要有抽样人签字以及企业负责人签字,封条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保证留样和抽样的一致性。⑥抽样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与样品的照片已确定企业对抽样的确定性。(2)抽样单要填写清晰,抽样单要有完整企业信息,样品的规格型号,以及检验依据。执行企业标准时,要求企业提供经备案的企业标准文本。(3)应与设区市质监局联合抽样,设区市质监局指派人员应在抽样单备注栏签字。(4)尽量不修改抽样单,若修改,采用“杠改”方式,抽样人员和企业人员均须在修改处签字。(5)抽样:①抽样型号或规格和强度等级。符合抽样细则的任意一个型号批次的产品都可以抽样。每次抽查,每种品牌的产品仅抽查一种最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产品;②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按gb12573进行。抽样基数应满足出厂编号规定的吨位。编号吨位不足时,不得少于10吨。袋装水泥从企业的栈台抽取。确定1个出厂编号的水泥,在该编号的水泥中随机从20包以上的袋装水泥中取等量样品,取样数量为20公斤(10公斤作为检验的样品10公斤作为封存样品)。散装水泥从散装库卸料或输送水泥运输机具上,在规定的出厂编号吨位范围内,间隔抽取20次以上样品,取样数量为20公斤。将抽取的水泥样品全部用0.9mm方孔筛筛析,取其筛下物,缩分为二等分,缩分后的两等份样品中,一份为检验样品,一份为备用样品。(6)样品处置:①将过完筛的检验样品和备用样品分别用两层塑料袋密封、包装好,外面用牛皮纸袋或编织袋包好加封条,在抽样现场立即封样。抽样人员封样时,应当有防拆封措施,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并告知受检单位。样品贴上由抽样人员、企业负责人分别签字并盖章的封样单;②承检单位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查验、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样单有无破损及其他可能对检验结果或者综合判断产生影响的情况,并确认样品与抽样单的记录是否相符,对样品加贴标识后保存;③检验样品由抽样人员带回承检单位。备用样品可封存于受检单位,并存放在干燥、防潮的地方。封存于受检单位内的备用样品要进行拍照,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所有样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平整堆放,防止污损、撞击,不得受潮、雨淋和曝晒。(7)检验应注意的问题:①检验机构在接收样品时,必须认真检查样品的封样单是否完整以及样品是否完好;②方法标准中有基准法和代用法时,当检验结果为临界值时以基准法结果为准。当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镁含量超过5%时,应进行压蒸安定性检验,压蒸安定性检验合格后,则水泥中氧化镁允许放宽至6%。当a型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镁含量超过6%时,需进行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当样品在寄送过程中保存不当受潮时,应考虑重新抽取样品。应在取样之日起10天内完成水泥安定性检验;③若企业标准或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缺少相关重要检验项目,且无强制性标准要求,则应按照推荐性标准规定检验该项目。因企业停产、转产、倒闭或其他特殊情况,未能完成产品抽样的,抽样人员应填写《未抽到样品企业情况说明表》,并加盖企业有效印章。无法加盖企业有效印章的,由抽样人员在《未抽到样品企业情况说明表》中如实记录相关情况,并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字盖章确认。
以上所述为监督抽样以及检验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实际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如果有不熟悉企业地址的情况,应该在路上寻求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为什么不直接联系企业呢,如果提前联系企业的话,就会给很多企业有提前准备的时间,一般来说都是快到企业的时候再和企业负责人联系,这样能最大程度的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3
主题词:燃气安全管理消防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1、概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主要有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个大类。燃气产业的发展领域大致分燃气汽车、城市燃料、燃气发电、基础化工四方面。
随着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不同步、不配套等落后弊端也凸显了出来。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如98年3月西安液化气球罐泄漏、爆炸事故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从消防的角度,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在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论述。
2、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根据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的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设部门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劳动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察部门和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
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规章非常多,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各省市的《燃气管理条例》等;以及众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如《城市燃气设计规范》、《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
3、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规划、设计、建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环节,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组织专家研讨,以及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黑龙江等地的调研,就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但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异也较大,要求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法规有时势必造成诸多不适应。
第10号令第四条明确了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和公安部分别负责安全监察和消防监督,因此,各省市的燃气安全工作应当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各地建设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协调,使得各地区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的燃气事业将得以迅猛发展。而国际上通行的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保险业、企业主等共同参与进来娜计腊踩芾淼纳缁峄j缴形葱纬桑涣硪环矫妫垢母铮嗽本颍蚕啦棵疟欢卮蟀罄渴降南兰喽郊觳椋讯冉嚼丛酱蟆?nbsp;
2)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燃气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明显不够,现有的法规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1991年的第10号令,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太大,有一定难度。而且该规定至今已有10年,其间的经济体制、市场发展和行政部门的变化很大,迄今尚未进行修订。
(2)各地管理法规不一。全国各地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燃气管理和安全工作,又在第10号令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燃气管理条例、办法。但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的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解。
(3)政出多门、缺乏协调。不同部委的法规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给具体执行部门带来诸多管理上的不便。例如:1998年由建设部独家的第62号令--《城市燃气管理办法》中"城市燃气安全"一章的多项规定与10号令有较大出入;关于轻烃燃料(碳5),农业部等七家单位联合发文要求大力推广使用这种新型燃料,而公安部等三家单位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也曾联合发文禁止在城市使用这种燃料。这些法规的前后不符或自相矛盾,使得基层管理监督部门无所适从、难以把握,最终造成各部门推卸责任,管理上陷入混乱。
(4)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国外燃气行业的经营者不敢以身试法,严格的法制管理将使违法经营者损失重大以至破产。我国目前对燃气行业违章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下达整改通知或罚款,其罚款力度远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此外罚款往往上下幅度甚大,且无配套实施细则,使执法操作难以把握或效果不理想。
3)规范、标准不健全
燃气行业设计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是设计、施工的技术依据,是燃气安全管理的技术法规。而现行的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问题:
其一,制定的年代比较晚,同时为了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规范的内容也就是当时实际操作的翻版,先进的技术内容少,无法体现通过提高燃气设备设施本身的高技术含量来实现的本质安全的指导思想;其二,技术规范修订的周期较长,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城市环境不相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带来的新措施无法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法律依据。
其三,主要技术指标缺乏科学依据。如在关键的燃气设施的防火间距确定问题上,俄罗斯地广人稀,至今仍沿用加大燃气设施的防火间距这种消极防护观念,在规范标准中较少强调科技含量和质量等技术措施,来保证燃气设施自身的运行安全。我国现有标准规范的制定中较多沿用这种理念。然而该理念并不适应我国,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燃气建设的发展。一是上述地区宝贵的地皮很难实现这种远距离的安全隔离设计;二是一旦高压燃气设施发生爆炸,一、二百米的安全距离也无法保证安全。而欧美、澳洲和日本等国则采用高技术含量以确保安全,标准规范制定部门的科研和实验基础较强,他们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确定保证安全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根据不同地区级别和技术措施来确定不同的安全距离。
其四,一些重要的燃气设施标准与工程规范尚缺,如《城市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各类燃气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此外,燃气用胶管的质量和老化问题、家用燃气报警器等技术,至今尚无定性和定量的使用概念。
4)设计、建审和验收的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规范标准不健全,弹性大,给设计、建审和验收带来操作性不强的弊端。
作为设计部门,在业主控制投资的要求下往往难以采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措施来确保燃气设施本身的安全,一旦难以达到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只能采取有关部门协调的办法,而这种协调往往缺乏实验技术依据。
目前燃气项目的建审主体为公安的消防部门,鉴于燃气设施的工艺流程和专业设备的复杂性,消防部门的专业水平远低于燃气行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其建审难度较大。如北京等一些省市的消防部门认为消防部门不应承担不能胜任的技术环节方面的建审工作。
此外,现阶段燃气设施中的一些重要配件材料的质量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的距离,如各种阀门、管道等。燃气规范标准对产品要求的不严格,将可能使一些低技术含量的配件用于燃气设施的关键重要部位,造成安全隐患。
5)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缺乏有效解决办法,造成日常运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燃气管网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管道已连续使用几十年从未进行检测维修,其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道路改造带来问题。许多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局部管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道路拓宽及新出入口的开设致使燃气管道置于车道下方,而原有管道的基础却没有加固,防火间距不足是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极易造成管道受压损坏,发生燃气泄漏。此外,在燃气管道的上方搭建违章建筑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旦受建筑影响管道发生破裂,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3)违章施工也是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工程层层转包,质量监理不到位,埋地管道达不到国家技术规范的规定,而且又是隐蔽工程,有些问题较难发现。二是外来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征求城市规划或燃气管道管理单位的意见,盲目施工,损坏管道,造成燃气泄漏,危及安全。
(4)燃气管道产权归属不明。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中,从企业至用户之间的输送管线的产权归属至今未明,随之引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
(5)居民室内装潢隐患较多。目前对家庭内燃气管道的敷设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6)液化气钢瓶管理失控,事故率高。作为取代煤炭的优质燃料,自80年代开始2kg、5kg、15kg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大量进入居民家庭和餐饮行业,90年代开始在液化气经营、销售、运输等领域,恶性竞争、惟利是图情况突出,因此产生了较多安全隐患。
6)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燃气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燃气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安消防应急处置能力。燃气事故的应急处置重点为切断气源、扑灭初期火灾、防止蔓延以及保护周围重要设施。
全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差别较大,如哈尔滨等地目前以人工制气为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20-30%),由于几十年的经营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各级消防部队的灭火技术装备也较先进,一旦发生事故,企业专职消防队、公安消防队以及医疗救护三方在事故现场有效地配合,事故处置成功率较高。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着近年来城市煤气向石油液化气、天然气转变的势头不断增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其中包括企业抢险和公安消防的现场检测、堵漏、个人防护等技术装备的配备、以及消防站的规范设置等等,许多地区消防部门到事故现场受掌握资料和装备的制约,不能及时查明情况,处于盲目状况下,难以决定正确的战术,1998年西安"3.5"爆炸事故就是明显一例。
此外,我国公安消防实行兵役制,消防战斗员服役2年,其技术水平的积累难以适应复杂的燃气事故现场。鉴于现场泄漏气体品种、浓度、设备流程、容器压力难以清楚,消防部门在事故现场仅能起到抢救人员和冷却保护的有限作用。
7)培训不规范、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首先,从业人员的规范操作是杜绝人为燃气事故的关键。随着燃气行业多种经营体制的发展,出现了两头重的现象:一是规范经营的大型企业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内外的严格监督管理下,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较为严格,二是部分经营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单纯追求企业效益,严重忽视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其次,从事燃气经营的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高,有些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或没有定期复训,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能力发现安全隐患,更不用说向用户宣传安全知识。
此外,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没有专门的专业培训机构,各地区操作人员培训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搞形式主义,开两天会就发证书,或者以盈利为目的搞各级重复培训。不同部门基于各自安全责任或经济利益,多头培训、一岗多证现象严重,一些培训单位的资质无权威部门认可授权,而燃气经营单位受条件和水平限制,对自身的安全培训只是走过场。8)保险行业尚未介入消防安全管理
国外保险业作为与风险直接发生经济效益关系的市场经济实体,在介入燃气行业各运行环节的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保险。保险公司与业主、政府防火部门三者相互需求,相互保障,相互制约,成为燃气安全运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国目前保险行业尚未真正以市场经济模式操作,参与燃气行业风险评估和安全运行管理监督的意识淡薄,只是关注"?quot;受保规模的业务扩大,同时希望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对产业的消防安全监督,侥幸地降低或避免所应承担的理赔责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保险业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我国的保险业也必将改变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式。
4、结束语
在撰写本文之前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上海、四川、广东、黑龙江、北京、深圳等地的消防总队、支队、建设主管部门、燃气经营企业和本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所有提供帮助的各方人士深表谢意!
5、参考资料
[1]《落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精神,巩固清理整顿城市燃气市场成果确保燃气安全》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杨鲁豫2001.8.9
[2]《强化行业管理,确保燃气安全》河南省建设厅2001.8.9
[3]《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劳动部(第10号令)1991.3.30
[4]《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城市煤气协会张永革
[5]《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加强燃气安全管理》海南省建设厅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4
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政府办公自动化、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的综合平台。它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特殊的应用领域,不但运行着大量数据和信息,同时信息内容又具有高保密性、高敏感度。因此电子政务系统一方面要求考虑政府内部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求考虑面向公众服务的网络安全。所以,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很高的安全需求。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基本需求:1.维护政府形象需求;2.信息机密需求;3.身份认证需求;4.权限控制需求;5.信息存储安全需求;6.信息传输安全需求。
2我国电子政务进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挑战。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的手段,需要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目前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网上支付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进程,中国金融业亟需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并加快变革步伐,改变现有的ag尊龙app的支付方式,并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
(2)缺乏自主开发的电子政务软硬件产品,给电子政务长期发展埋下安全隐患。
我国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所使用的软硬件产品很少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网络过度依赖外国的安全产品和技术。
(3)电子政务管理上薄弱。
199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按照机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三金工程)——政府全面上网工程模式展开,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建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给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很多机关管理部门忽略其安全防范,放松安全意识,将给我国电子政务带来一定的损失。
(4)有关电子政务安全的立法滞后。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详细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的发展。而尽快建立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的加密以及公众知情权等方面的网络法规,是关系到“电子政务”能否真正从计划落到实处的首要因素。没有法制的保障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电子政务的。
(5)缺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办公还不是很普及,很多已经建成的电子政务网络还未经受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就缺乏电子政务安全策略制定的经验,在遇到各类安全问题时候缺乏对安全问题科学性和全面性认识,所以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还需要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6)缺乏综合的安全体系。
电子政务涉及国家秘密,涉及敏感信息和公民隐私,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必须从法律、标准、管理、技术产品和安全基础设施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可信性、可控性、可用性和可查性。要解决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机构加强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应用的手段。当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还较弱,政府正在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域的监管和控制,包括涉密信息域、内部信息域、开放信息域等的管理。通过物理隔离或者逻辑隔离完成安全域的边界控制。
3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的对策
(1)确立信息安全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的发展,我国信息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保证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抵御有关国家、地区、集团可能对我实施“信息战”的威胁和打击,以及国内外的高技术犯罪,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信息安全战略防御的重点是国民经济中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金融、银行、税收、能源生产储备、粮油生产储备、水电汽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商业贸易等。重中之重是支持这些设施运作的电子信息系统。
(2)电子政务的具体安全措施。
电子政务的具体安全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理层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制定物
理层面的管理规范和措施来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及数据信息免遭自然灾害、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物理实体被破坏、服务中断、数据遗失。二是技术措施。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产品和技术服务实现的,包括技术规范、技术方案、技术实施等内容。三是管理措施。包括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法律保障。其中,管理和技术的有效结合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的必备手段。
(3)加强国家信息安全机构及职能。
有必要成立具有高度权威的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研究确定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决策,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批准国家信息安全规划,对国家面临的重大国家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做出决断。在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国家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执法部门建立高技术刑事侦察队伍,提高对高技术犯罪的预防和侦破能力。
(4)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基本依靠国内力量建立起来的我国信息安全研究开发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在国家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统一协调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进度要求完成我国信息安全所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和试制,形成高质量的批量生产。切实保证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装备体系,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预防和抗击有关国家、地区、集团或其他敌对势力可能对我国发动的信息战争和高技术犯罪活动。同时,要大力培养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为各部门输送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骨干力量。我们还要注意采取切实措施吸引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出国人员和爱国华侨为祖国服务或来中国服务,通过他们了解国际高新技术的新发展。
(5)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要加强自主的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尽快推动开发和生产我国自己的电脑核心硬件和电脑软件操作平台,并予以减税或免税的优惠政策。急需从安全体系整体的高度开展强力度的研究工作,从而能够为解决我国的信息与网络安全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指导和基础构件的支撑,并为信息网络安全的工程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当前,急需重点组织研究开发以下关键技术:惟一性身份识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信息的完整性校验检测技术、信息的加解密保护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安全审计跟踪技术、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集成技术、系统的安全评测技术、电子信息系统电磁信息泄露防护技术。
(6)加快信息安全立法。
从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两个方面,解决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问题。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传统法律中与信息技术规范不相适应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闫强.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3).
[2]岳大波.对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与对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2).
[3]褚峻.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3,(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5
(一)强化变电操作员的专业素质
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来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三)完善技术管理
变电所应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连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强化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主要包括:(1)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2)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3)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第二,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加强运行监督检查,认真对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第三,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同时要把好设备修试后的质量验收关,加强操作机构、保护接线、压板位置、整定值的检查,防止由于修试不当引起的设备事故。
二、设备检修是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一)验电
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人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二)装设接地线
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在临时遮拦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三、跳闸故障
(一)10kv(35kv、66kv)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电(强送前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二)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1.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应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这两种故障。那么,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线路故障因保护拒越级呢?要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进行判断。检查二次设备时,重点检查所有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有漏投的;检查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的。检查一次设备,重点检查所内的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低压侧主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再至线路出口。
2.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线路开关又没有跳闸,通常断定是线路故障。因此,在巡视设备时,除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重点检查外,还要对线路进行检查。只有确认主变低压侧ct至线路ct无异常,方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开关拒动故障的处理较为简单,隔故障点拉开拒动开关的两侧刀闸,恢复其他设备送电,最后用旁路开关代送即可。
3.没有保护掉牌。若开关跳闸没有保护掉牌,须检查设备故障是因保护动作而没发信号。还是因直流发生两点接地使开关跳闸,或者是开关自由脱扣。
(三)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1)主变内部故障;(2)主变差动区故障;(3)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4)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1.瓦斯保护动作。如果是瓦斯保护动作,可以断定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重点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着火、变形;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检查呼吸器是否喷油;检查二次回路有无短路、接地等。
2.差动保护动作。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一次设备的检查范围为主变三侧主ct间(差动区),包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能反映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短路(如果是内部故障,还常伴有轻瓦斯或重瓦斯保护动作),因此,当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对主变做细致检查,包括油色、油位、瓦斯继电器、套管等。如果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还要取气,根据气体的颜色及可燃性判断故障性质;如果检查结果是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以判断为保护误动。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安全防火墙过滤迁移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具有和能源、物源同等的价值,在某些时候甚至具有更高的价值。具有价值的信息必然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对于企业更是如此。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求各用户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需要将一批计算机连成网络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样就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当今最大的网络——国际互联网,很容易遭到别有用心者的恶意攻击和破坏。信息的泄露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呢?方法虽然很多,但防火墙技术绝对是其中最高效、实用的方法之一。在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的过程中,防火墙作为第一道安全防线,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通常一个公司在购买网络安全设备时,总是把防火墙放在首位。目前,防火墙已经成为世界上用得最多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那么,防火墙是如何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又如何实现自身安全的呢?本文从防火墙的概念出发,详细分析了防火墙的功能,并按其保证安全方法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包过滤式防火墙、服务式防火墙、地址迁移式防火墙等。
一、防火墙介绍
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是网络之间一种特殊的访问控制设施。在internet网络与内部网之间设置的一道屏障,防止黑客进入内部网,由用户制定安全访问策略,抵御各种侵袭的一种隔离技术。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将“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能限制被保护的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或者与其他网络之间进行的信息存取、传递操作;能根据企业的安全策略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的安全技术包括包过滤技术、技术和地址迁移技术等。
二、防火墙的作用
1.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
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可使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如防火墙可以禁止nfs协议进出受保护的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不可能利用这些脆弱的协议来攻击内部网络。防火墙同时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径。防火墙应该可以拒绝所有以上类型攻击的报文并通知防火墙管理员。
2.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例如在网络访问时,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他的身份认证系统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个主机上,而集中在防火墙身上。
3.可以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另外,收集一个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清楚防火墙是否能够抵挡攻击者的探测和攻击,并且清楚防火墙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网络使用统计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可以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三、防火墙的技术分类
1.包过滤技术(packetfilter)式防火墙
包过滤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在互联网这样的信息包交换网络上,所有往来的信息都被分割成许许多多一定长度的信息包,包中包括发送者的ip地址和接收者的ip地址。当这些包被送上互联网时,路由器会读取接收者的ip并选择一条物理上的线路发送出去,信息包可能以不同的路线抵达目的地,当所有的包抵达后会在目的地重新组装还原。包过滤式的防火墙会检查所有通过信息包里的ip地址,并按照系统管理员所给定的过滤规则过滤信息包。如果防火墙设定某一ip为危险的话,从这个地址而来的所有信息都会被防火墙屏蔽掉。这种防火墙的用法很多,比如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包过滤防火墙来禁止国内用户去访问那些违反我国有关规定或者“有问题”的国外站点。包过滤路由器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这种防火墙速度快而且易于维护,通常做为第一道防线。包过滤路由器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通常它没有用户的使用记录,这样就不能从访问记录中发现黑客的攻击记录。而攻击一个单纯的包过滤式的防火墙对黑客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如“信息包冲击”是黑客比较常用的一种攻击手段,黑客们对包过滤式防火墙发出一系列信息包,不过这些包中的ip地址已经被替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顺序的ip地址。一旦有一个包通过了防火墙,黑客便可以用这个ip地址来伪装他们发出的信息。通常它没有用户的使用记录,这样我们就不能从访问记录中发现黑客的攻击记录;此外,配置繁琐也是包过滤防火墙的一个缺点。它阻挡别人进入内部网络,但也不告诉你何人进入你的系统,或者何人从内部进入网际网路。它可以阻止外部对私有网络的访问,却不能记录内部的访问。包过滤另一个关键的弱点就是不能在用户级别上进行过滤,即不能鉴别不同的用户和防止ip地址盗用。所以说包过滤型防火墙是某种意义上的安全系统。
2.服务式防火墙
服务是另一种类型的防火墙,它通常是一个软件模块,运行在一台主机上。服务器与路由器的合作,路由器实现内部和外部网络交互时的信息流导向,将所有的相关应用服务请求传递给服务器。服务作用在应用层,其特点是完全“阻隔”了网络通信流,通过对每种应用服务编制专门的程序,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服务的实质是中介作用,它不允许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进行直接的通信。
用户希望访问内部网某个应用服务器时,实际上是向运行在防火墙上的服务软件提出请求,建立连接;理服务器代表它向要访问的应用系统提出请求,建立连接;应用系统给予服务器响应;服务器给予外部网用户以响应。外部网用户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全部由服务器中转,外部网用户无法直接与应用服务器交互,避免了来自外部用户的攻击。通常服务是针对特定的应用服务而言的,不同的应用服务可以设置不同的服务器。目前,很多内部网络都同时使用分组过滤路由器和服务器来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地址迁移式防火墙
由于多种原因,ipv4地址逐步面临耗尽的危机,而ipv6的实际应用还有待时日。随着企业上网的人数增多,企业获得的公共ip地址(称全局ip地址,或者实际ip地址)可能难以和企业上网的实际设备数目匹配,这种现象具有加剧的倾向。一种可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企业分配若干个全局ip地址,企业网内部使用自定义的ip地址(称为本地ip地址或者虚拟ip地址)。当内外用户希望相互访问时,专门的路由器(nat路由器)负责全局/本地ip地址的映射。nat路由器位于不同地址域的边界处,通过保留部分全局ip地址的分配权来支持ip数据报的跨网传输。其工作原理:(1)地址绑定(静态或者动态的建立本地/全局地址的映射关系);(2)地址查找和转换(对数据报中的相关地址信息进行修改);(3)地址解绑定(释放全局地址)。
地址迁移式防火墙实际上融合了分组过滤和应用的设计思想,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限定允许内外网访问的结点;可以屏蔽内网的地址,保证内网的安全性。数据报分析是nat路由器必须做的工作(例如,修改ip数据报携带的高层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地址信息),因此可以有选择地提供/拒绝部分跨网的应用服务。
四、小结
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防火墙技术必将在网络安全方面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峰许南山:防火墙包过滤规则问题的研究[j].应用,2003,23(6)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7
1.1基于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为风险
除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特性的档案数据风险,数字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风险因素。由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是近些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到归档保存,都应该有严格规范的程序管理、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和业务管理制度,而现实上却并非如此。一般来说,档案数据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样就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还由于防范数字档案风险的成本较高,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难为了提高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投入过高的资金。此外,因为档案管理系统是多用户、多管理的系统,如果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很可能导致数字档案载体的损害及误删除、误覆盖、恶意篡改、越权访问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基于自然灾害的档案数据风险
对于那些突发的灾难,如火灾、雷电、水灾、飓风、地震等,一旦发生,其破坏程度非常高,范围广,而且几乎没有预见性,很难进行预防,因此,无论是对实体档案还是数字档案来说,其破坏程度都是难以估量、极具毁灭性的。
2数字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2.1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贯彻前端控制思想。在数字档案安全预防措施中,前端控制是重要内容,实现事前预防、未雨绸缪,把灾难控制在萌芽状态。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设计之初,就要对档案馆的抵御灾难方面的设计重点考虑,并且合理制定数字档案的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配套措施。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升级过快所带来的读取问题,在选择设备时,要选择技术成熟度高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普及程度高的数字档案存贮介质。对于档案技术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和储备,不断地对数字档案运行环境进行优化。通过前端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档案保存和维护的稳定性。其次,要开展日常维护、灾难备份、恢复和抢救等活动在内的全程管理。全程管理贯穿数字档案整个生命周期,通过有效的全程管理,对数字档案安全实现全程监测。最后,要对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后续监督和评价。划定数字档案安全评价系统的范围,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高具体过程的效率,让数字档案信息更加保密、完整、易于使用。
2.2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
要建立健全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考核。数字档案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因此提高档案人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安全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档案人员才会对数字档案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管理操作涉密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档案员,尤其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的培训。
2.3采用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2.3.1对数字档案进行异质转换所谓数字档案的异质转换,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文字、图像、声音等信号,把数字档案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胶卷、声像档案等,即异质转换或异质备份,对于重要的数字档案,这是对其长期、安全防护的有效途径。因为其脱离了数字信号的局限性,读取时不再过多地依赖设备和技术,读取方便,因此适合长期保存。经过异质转换的档案,脱离电子设备和环境,信息安全性提高,不易丢失。信息被"固化"到新的载体上,不仅避免的人为篡改的可能性,还可以对母本信息的真实性加以检验,甚至可以用来作为校正其母本的真实版本或可靠版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2.3.2对数字档案进行迁移新型信息存取设备对旧型档案载体的不完全兼容性导致了必须采取数字档案迁移的措施。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正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升级、换代、淘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现在使用的设备就会被完全淘汰,不复生产,最终消失。以此,必须处于淘汰期的旧电子档案信息存取设备进行储备,用于迁移或载体转换时读取旧型档案载体上的信息。此外,新/旧信息存取接口转换设备也是要考虑的一项,如ide/sata接口转换器,接口转换设备可以有效延长旧型信息存取设备的生命周期。2.3.3对数字档案进行同质备份建立由数据备份系统、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和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组成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天灾人祸的发生难以预见,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灾害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数字档案信息的备份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通常采取静态备份和同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静态备份用以保证历史信息的完整,可以离线异地保存历史记录。同步备份用以保护当前系统的所有数据,适用于硬盘数据恢复、网络数据恢复、数据库修复等灾难数据恢复。2.3.4加强信息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数字档案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完整性即是要防止数字档案信息被篡改或丢失,安全性则是要防止内容被非法用户获取。电子签名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有效手段。电子签名技术能够可靠地保证自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加密技术主要涉及加密、解密算法和密匙,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结语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8
1.1设备运行状况不稳定,人员管理责任心不强
由于煤矿开采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煤矿不断被大型煤矿整合,这就造成了机电设备流转现象严重,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转中缺乏稳定性,往往被转运于多个企业之间,导致设备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设备运转时间稳定性不足,因此,也就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使得设备运行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设备使用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责任感,对于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及时,或者发现问题后将责任互相推脱,这就极可能错过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时机。
1.2设备安装和使用环节不符合操作标准
一些企业在设备安装和使用初期的操作不符合标准是造成设备后续使用问题的根源所在,设备的使用要从选择,安装,调试,使用和养护等各项环节中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设备在运转中的故障发生率。然而,企业往往对于设备的先用和调试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设备的运行基础存在缺陷,影响了日后使用的安全性。
1.3技术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水平不高
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备也是造成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由于技术操作水平跟不上设备操作需要,或者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也造成机械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过度磨损现象,直接降低其使用寿命。
1.4设备数量短缺,超负荷运转情况严重
机电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负荷运转情况,这是由于企业为了尽量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设备的购进数量或者使用老旧设备而引起的。一些设备经常被用于多项生产环节,缺乏必要的养护,造成磨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导致在生产环节中频频出现故障现象。
1.5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检修知识
管理人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得专业知识,以便及时发现故障现象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故障原因判断。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管理人员大多都不具备专业性检修知识,对于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做不到有效管理,使得安全性隐患不能达到及时排除。此外,管理人员的操作标准性还不甚规范,有待统一。
1.6机电设备运转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防护性措施
煤矿开采作业环境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机电设备不仅会长期受到地下水汽的严重侵蚀,还伴随严重的粉尘污染。因此,在设备使用之前,就应该做好设备的防腐蚀以及防尘处理,创造一个有利于设备保存和使用的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对设备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此以往,会造成设备的过度锈蚀和老化,影响设备运转的灵活性,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效能。
1.7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培训不到位
新型煤矿机电设备大多需要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由于企业在管理部门中大多会任用关系人员,而不管其是否具备管理操作的能力,这就使得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技术操作和管理需求,使设备效能使用和维护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1.8设备养护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受到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各个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短缺现象,设备的购进数量远不能达到其生产需要,因此,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在所难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立足于增加对于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危险性因素
由于煤炭开采行业自身环境的局限性,导致由于设备管理不善的原因所造成的开采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设备的日常操控都由人员来完成,所以,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的源头多数是由于人员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当所引发的。要想加强设备管理效果,降低事故发生率,企业就必须从多方面环节入手,避免一切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
2.1重视机电设备中存在的漏电隐患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由于漏电措施设置不当所引发的漏电现象。一旦发生漏电现象,轻则造成电路短路和设备停转,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爆炸事故,因此对于设备的漏电现象管理要予以高度重视。其一,要在设备安装使用时注意接地防护措施的设置;其二,注意日常电线和设备端口的检测,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其三,电线和设备连接作业要符合安全性标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最后,要对设备安装漏电防护措施。
2.2注意防止电流超过设备最大负荷量
在设备使用时,要注意电流的合理与均匀的分配,避免电流过度集中到一台设备或同时进行多台设备的运转,以防止电流负荷较大引起的安全事故。2.3防止发生由机电设备引起的瓦斯爆炸现象煤炭开采作业环境中粉尘含量非常高,经常会出现由于粉尘聚积量过多所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在设备开采时,要尽量避免粉尘过于集中,及时清理和排放多余的粉尘污染无,并注意人员的安全性操作,防止发生因电火花在粉尘集中处引发的爆炸事故。2.4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也是机电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及管理2.5防止人员触电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时使用保护工具。
3如何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3.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专项巡检力度,严格落实管理、维护责任,提高维护质量。突出抓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对全部设备实行“包机制”,实行编码管理,坚持“三定”原则,应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切实提升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可靠运行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和忽视维护保养而造成较多不必要的事故。因此,日常维护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首先,要在设备的正确使用上下功夫,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正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规律,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时间。其次,日常维护保养要把好三关,包括对及时更换已经损坏的部件要做好防爆处理,对外壳要及时进行整形恢复,要对防爆间隙等参数进行测定,严格按相关检修标准执行;对进行检修过的设备进行验收,要由检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负责,要对相关技术参数做出详细的记录,填写验收日期、人员、故障原因、配件更换情况后,方可入库待用;在下井使用前,还要进行试运行,要凭设备检修验收合格单进行下井使用证的签发工作,设备无证不得下井使用,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3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管控能力
目前,各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设备出现问题后即开始进行维修,未能有效利用检修时间,给正常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制约。因此,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应该把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一个管控体系,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要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检修周期、配件使用时间等内容入手,建立设备运行和配件消耗数据库,完善设备跟踪管理,逐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的转变。
3.4建立质量和安全验收体系,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要建立检修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对设备检修的质量与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修效率。检修后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后,要实行“四员联合验收制”,由检修人员、安装人员、操作人员、现场质量验收员在设备检修记录表上联合签字。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质量关。
3.5强化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消耗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
3.6构筑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用维护保养上要做好全程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好设备的综合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为各型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细的数据资料,可有效的规范机电设备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3.7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这就被称为是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也可以说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的,使得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可以有规可依,因此,完善制度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进入了现代化,但是制度规范还没有得到完善,并且管理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制度规范没有到位,这就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操作不当、现场管理不严、维修不全面等等。
3.8建立分片责任管理机制
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很容易管理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可以实行分片责任管理。机电设备按照工作面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因此可以对其按照各个工作面为一单位对其进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这样可以使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赛,有了单位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更好的发展。
3.9加强设备安全运行的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是规定设备在安全运行时所遵守的制度,然而只有规章制度是不完善的,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建立设备安全运行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到设备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
3.10构建安全运行控制体系
3.10.1质量监控质量是一切产品的保障。在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把好质量这一关,不能错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所有有关机电设备的制度、配件等等都要有质量的保证。3.10.2检修控制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时要遵循有关的制度。在对机电设备检修前,要有详细的检修计划,在检修的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检修结束后还需负责人签字并建立档案。3.10.3维修养护为了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过程中减缓设备零件的磨损,并且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3.11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同样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也离不开员工的职业素质。煤矿企业应当在员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理念,增强制度规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4结束语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9
1.1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几次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没有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的安全设施不配套导致的。在我国的电力运输和配送中出现的问题也主要是由于变电安全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的。大多数的电力单位对单位所采用的先进技术非常自信,认为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在安全管理上比较懈怠,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1.2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
多数的电力单位对其所用技术和设备的检查不够,常常认为采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会出现问题,在单位中也就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日常的工作没有规范,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无法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没有相应的应急系统,导致应急工作混乱,不能及时有效的恢复变电的正常运行。
1.3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影响变电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的工作中,电力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工作中的状态不积极,往往是单位强制的要求维护或者领导检查时,员工才会去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很少主动的去维护设备。变电运行过程对设备的耗损相对较大,长时间的不维护保养会造成设备的老化、废弃等,甚至会影响到电力的传输和使用,更严重的可能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基础设施不配套。
变电站的设备进行过多次的更换,一些设备已经符合最新的技术标准,但是还有一些设备更换次数较少甚至从安装使用后就没再更换过的,使得变电站的设备不配套。同时,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原有的设备符合当时的标准和安全要求。但在经过不断的改进后,现在已经属于被淘汰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单位没有更换,在变电运行中增添了安全隐患。
1.5设备的老化、损耗带来的安全事故。
长时间的变电运行导致设备磨耗较多,老化严重,工作人员的不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为安全事故留下了隐患,由小细节引发大的祸端。设备的不良状态制约着电网工作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电力传输和转化的效率,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甚至经济损失。
2提高变电运行安全运行的措施
针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基础设施不配套、设备的老化、损耗带来的安全事故等问题,要通过加强变电安全运行的认识,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于变电直流系统的管理,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来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
2.1落实变电系统的分析制度
变电系统的监控站应建立变电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制度,保证一个周期内作出一次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安全运行情况和变电站的管理工作。针对变电站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
2.2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
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变电实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单位内部不断完善已设立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于变电运行的监控,统一单位内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促进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化,提高对于信号灯的检测频率和质量,加强对于光字牌和信息的保护的管理,强化五防闭锁在保护工作中的使用管理,经常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系统安全事故发生时的预警机制,有效的保障倒闸操作时的系统安全。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使得接地线和接地刀闸的数量和位置符合标准,确保其牢固的接地。同时加强主变、高抗冷却系统的管理,及时对换风冷电源进行切换,认真的检查备用电源和风机的完整程度,严格控制因为系统温度过高、负压过大导致的主变绝缘受损,引起系统跳闸,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供电系统不能运转,配合使用五防接地桩,加大解锁钥匙的管理力度,实现管理的程序化。例如,在安装接地刀闸时严格遵循标准,确定位置和数量,明确刀闸的断开点,将接地点的螺栓稳固,验电后安装接地线。
2.4严格落实检查制度
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应增加利用变电系统的监控系统进行巡视的次数,如果出现变电站的故障,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值班人员在进行巡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巡视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巡视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2.5加强对于变电直流系统的管理
直流系统直接影响熔丝的熔丝控制,控制开关的拉合,可以保护装置的正常的运行。在正常的运转中直流系统也会出现保护误动,导致供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及时的选线拉路,消除误动,减小保护误动带给人们的不便。加强保险丝的维护和更换,避免因为保险丝长期运行导致电流降低和接触不良问题的出现,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确保放电的容量足够大,保证母线电压符合标准,对充电机进行电流检测。
2.6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维护
加强操作人员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特别注意在低温、雷雨、高温天气后对设备的检查维护,进行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和设备中问题的纠正,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造成的重大事故,注意冲油设备的油面、油位和油温、避雷针、未免防水等的检查。设置应急装备,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迅速的恢复变电站的正常工作,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例如,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的封锁现场,禁止不相干人员的进入,减少人身安全的威胁。
3结束语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篇10
一、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概述
(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转基因生物技术”这一新理念最早来源于由达尔文进化论衍生出来的分子生物学。当这个新的生物高新科技被提出的时候,曾被人们认为天方夜谭,因为在科学发展没有萌芽的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的出现都是上帝的恩赐。转基因是指把原本的生物基因通过特定手段,转化为基因承受体的基因:提取一个目的基因或者是人工合成的dn段,把这个基因转入一个特定的生物中,与这个生物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然后进行束带的人工选育,最后得到具有特定生物稳定遗传性状的个体。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下,转基因生物技术因轮转基因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类、动物类、微生物类,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得一模一样个体特征的愿望,也促进了新物种的培育和发展。但是,转基因生物技术还存在着科学技术无法探测的盲区,无法准确预测后期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转基因生物技术形成开始,对其安全问题的争执就在全球范围内延伸,且一直持续着,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的管理问题也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在生物科技发展迅猛的未来,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将会更加严格和完善。(二)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及其发展现状。安全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或企业管理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主要是管理方以保证安全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时检查、提前预防、及时发现、立刻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继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安全管理集合了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协调、活动控制等一系列内容。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为保证转基因技术应用过程和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无危害性而开展的所有宣传、协调、监督、建设等活动的总和。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起源于1985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组建了一个针对当前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专业小组,工作人员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对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形成了专业报告。随着国际经济日益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开展了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美国基于自身生物技术研究情况和实际应用现状,逐步制定安全法规,其安全立法及其运行机制代表着世界顶级水平。由于起步晚、观念落后、法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虽逐步引起关注,但仍有很长路要走。因此,强化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目前我国生物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当转基因生物这个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这个新技术解决目前我国人民的刚需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食品是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也是民生关注的头等大事。从转基因生物进入食物这一领域的时候,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就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人们的餐桌上已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如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土豆等。它们的出现平衡了食品供需,因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加持,这些转基因食品的生长和果实情况普遍比自然繁殖的品种要好。这就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测这些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存在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这也就引起了一些民众和业界人士的抵触,认为使用转基因食品会让人类的身体逐渐出现健康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被人们所争议。例如,巴西一家种子公司为了提高农作物的蛋白脂类和含量,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可以提高蛋白质量的基因转接到农作物中,但是最后人们却对这种接入基因的农作物产生了过敏反应。这也就证实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二)农业生产安全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农业生产已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少不了要与农业生产挂钩,而实践证明,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包括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但从长远来看,转基因技术有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可持续生产产生危害。例如,相关研究人员为了提高农作物抵抗虫害和病害的能力,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对害虫和细菌有害的基因植入农作物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农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但是也会把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杀死,甚至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和危害,泥土质量受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自然不容乐观。另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长出很多与农作物争养分的杂草,人们为了方便除草,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了许多除草剂。虽然短时间除草有效,但是植物为了生长会逐渐进化,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也会和杂草授粉孕育出拥有抗除草剂的基因,加大了除杂草的难度。这些问题只是农业生产中较显著的和有针对性的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长期不加节制地使用,不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产生毁灭性的灾害。
三、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在转基因生物技术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下,难免会有人寻求捷径创造财富而不顾生物技术安全危害。因此,加强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行动。优化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可切实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一)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风险评估。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不确定性是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重要隐患,虽然短期时间内难以预测转基因生物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但是不能够掉以轻心,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亡羊补牢的后发补救。由此,政府及相关技术人员应严格分析各种转基因生物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风险评估。在进行转基因生物技术实验之前,要首先做整体的风险研究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这一项评估机制可以对未来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保障,未雨绸缪,避免缺少风险评估而出现的大面积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在科研人员把转基因生物放归到自然环境之前,应开展针对性的风险测试和风险系数评估。具体来说,即预估把这种转基因生物放到自然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的措施,利用详细的实验数据以支撑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二)加强社会宣传和民众教育。强化转基因技术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的同时,还应开展社会范围内的深度宣传与民众教育。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让它为我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使用不当就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危害。为了合理、安全地使用生物技术,就要做好它的管理工作。但促进其发展是要让它良性发展的,良性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很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实验保驾护航。所以可以增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在高校和科研院的学习进度,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技术人才,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安全有效地在我国发展,让它在科学健康的前提下给社会和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利。在民众间的宣传也不容小觑,对民众进行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知识进行普及,可以让他们更加理性地了解这个新兴技术,能够宽容理性的接受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他们生活中,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三)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法规体系。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规范化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驾护航。让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是提高安全管理的一大突破点和重难点。制定一部具有威慑力、权威性的《生物安全法》,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一个合法、安全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手段,为安全管理提供一个目标、原则、程序等。完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规范生物技术的使用仅是表面原因,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警醒和警示一些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抱有不良想法的人,私自使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给自己创造财富是违反我国立法规定的行为。在法律的监管之外,不良分子很可能会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完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可以从宏观上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管和统筹计划。因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涉及的方方面面、条条款款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法律管理制度。不让任何有害的转基因生物技术违法使用,也让转基因生物的合法、正常使用有法律保障。(四)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转基因生物技术在有法可依之后,可以走上一个合法使用的道路,但是也会存在管制不严和管理疏忽的情况。所以,为切实保证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效果,应建立监管机制,以专门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督、控制。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和部门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生物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建立监管制度,应做到三种方式的结合:中央监督与地方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督与民众监督相结合,统一监督与部门分工合作。这三种监督方式相互交叉合作、分工明确,除了有宏观监督之外还有微观监督,可以有效防止违法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使用,以及转基因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危害,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机制,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对生物技术安全进行管理。
四、结论
相关文章
开展森林防火培训 筑牢森林安全屏障 2023-11-29 17:41:45
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对策 2023-01-29 09:37: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造设计研究 2023-01-13 09:37:08
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探讨 2023-01-04 08:40:03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研究 2022-12-29 09:16:13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管模式探讨 2022-11-10 17:02:19
精品范文
10安全生产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