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9 14:19:17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1
科学是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熟悉,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并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摘要:“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计的地位”讲授要达到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内容。讲授的内容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认为是真理性的东西,即内容要准确无误,符合实际,毫无虚假,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其次要有科学的态度。讲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能有半点虚假。再次要有科学的语言。教师要用该科的专门术语,讲“行语”,有必要用通俗说法时也不能和专门术语相违反,并且要用普通话讲授,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词汇、语法、修辞,力求语言清楚、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音调要有抑扬顿挫,富有美声。最后要有科学的方法。讲授的方法要多样化,富有灵活性,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适应性,轻易使学生接受。
二、要使讲授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讲授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要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内容进行形象描绘。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有的学者把教学的形象性称为教学的表演性。罗伯特•特拉弗斯在《教师——艺术表演家》一文中说摘要:“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和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讲授表演是教师一切外显行为的综合表演,它包括教师的衣着妆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因素。讲授表演要采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这种表演直接具有社会伦理价值,即教师在表演中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启迪聪明,促进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给学生以示范。教师要自觉的“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这是教学表演和其它表演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讲授形象性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教师借助形象化的语言,通过比喻、修辞、类比等形式,就会把要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越是抽象的概念,讲授中就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
三、要使讲授具有情感性
讲授不单纯的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认知活动,而且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水乳交融地渗透和贯彻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从教的方面看,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塑造美的心灵,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情理结合,是讲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讲授能够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讲授的情感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布满感情色彩,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倾心学习,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取得好的讲授效果。特级教师于漪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她不仅遵循教学规律,而且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融汇于讲授之中,以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炽热的感情去教书育人。在教朱自清《春》一文时,她通过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繁花似锦、春色满园的大自然之中,使学生顿感心旷神怡。而在教散文《,您在哪里?》一文时,学生却是热泪盈眶,全场皆悲。可以肯定,假如没有师生感情上的交流和撞击,是不可能收到这样的讲授效果的。
讲授中的情感交流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语气上的肯定,表情上的默许,师生间人际距离的接近,往往都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开启学生聪明的门扉,促使他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四、要使讲授具有适应性
这里讲的“适应”,是从广义而谈的。它包括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适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摘要:“适应自然”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补充了适应社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熟悉论》原理中对适应思维作了论证。
讲授的适应性是学生熟悉规律的反映,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摘要:“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揭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
讲授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一方面要使学生听得清,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到“十不用”摘要:不用生造词、土语、废弃的旧词、冷僻的行业术语、少数民族谚语、难以理解的典故、修饰成分太长的长句、语法修辞的病句、半文半句的语言、口头禅。
五、要使讲授具有启发性
讲授的启发性包括三层含义摘要:“(1)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熟悉,激发他们学习的喜好和热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性;(2)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他们积极思索,引导他们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提高讲授效果,防止和纠正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活动的重点已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培养能力为重点。因此,讲授是否具有启发性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体现在教学中,不但有讲授方法的更新,还有讲授程序的变换。
总之,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历来为教师所采用,明确讲授法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43.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摘要: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p198.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摘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p8.
[4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p359.
[5温寒江主编现代教学论引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p222.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2
支部全体盟员秉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切实搞好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支部经常开展组织活动,积极参加统战部组织的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60周年活动和民盟市委有关政治交接学习活动,积极参加盟市委组织的论文评比(我支部有三篇论文参评)。当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我们盟员多次自发捐款表爱心。
(一)在思想学习方面。第一、学习内容更殷实,年初,我们制定了“20**年支部学习制度”,以此来规范今年支部学习活动。今年我们以专题学习为重点,学习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学习统战理论,重点学习民盟历史,通过学习,我们增强了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十七大”文件的学习,引导大家注意“”新表述、新观念,特别学习多党合作这一板块,加强自身建设。第二,学习方法在改变,盟员除了每个月的定期学习外,不分时间和地点,大家彼此切磋和商讨问题,不仅是教学上的学术问题,更多的是紧密结合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有的放矢,组织专题讨论。使全体盟员在学习和发言中相互启发,克服以往支部学习就是读报、喝茶、漫谈的老一套,效果良好。例如,陈家林老师与丁秋霞老师不仅是化学学科同行,时时可见他们俩有学术上的争鸣,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围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热点、参政党的作用商讨,积极建言献策。丁秋霞老师特别关注环保、节能减排问题,而且身体力行,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建言献策。第三,学习效果在提高,我们在学习中注意了学习兴趣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即我们将老百姓生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开展讨论,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性、操作性很强,因而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几位年轻的盟员经过学习,由以前的一知半解到现在深刻体会党的有关大政方针、党盟合作,充分调动年轻盟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轻盟员不仅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而且还特别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二)在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坚持把发挥盟员作用贯彻落实作为支部工作的主题,切实发挥支部组织的战斗力,增强支部盟员的活力。组织生活是联系盟员的重要形式,除要求盟员要按盟章严格要求自己,按时过好组织生活,认真履行一个盟员的基本职责外。我们坚持了每月的组织生活,并用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开阔盟员的视野。春节期间,盟员们不管天寒地冻,和盟市委领导一起看望离、退休老盟员,慰问病故的胡应生老师的家属。支部关注并帮助那些积极要求加入民盟的优秀教师,如:俞宏斌等。我们率先垂范,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示我们盟员风采,增强组织凝聚力。
(三)在本职工作方面,支部全体盟员爱岗敬业,个个是骨干,值得一提的是支部全体盟员今年都带毕业班。陈家林老师虽近退休,但仍挑重担,担任高三年级长并兼任多个班的化学教学,安庆“二模”考试中我校化学成绩位于安庆市同类学校第三名,在教学之余,他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并积极撰写文章,搞课题研究并结题。王颖和严金凤老师虽年过半百,体弱多病,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们所任学科成绩亦名列前茅。特别是王老师还担任初三班主任工作(她是我校最年长且受人尊重的班主任)。李奕龙老师担任高三文科班主任兼政治教研组组长,他的论文《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刊登在《人民教育》第552期,《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获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安庆二模政治学科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发表在安庆教研网,并在安庆政治教研会作主题发言。高三“二模”政治居同类学校第一名。程霞骊任高二特重点班班主任,兼高三数学课程,无论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非常.尽职。邵玉荷老师承担高三英语教学,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她整天忙碌在学生之中,根本顾不上自己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张月娥尽管年轻,但在安庆市物理优质课评比和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均获三等奖,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王学平老师的《怎样提高45分钟效率》一文刊登在《素质教育论坛》cn442-1078上,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亦获三等奖,丁秋霞任高三、高二多个班化学教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一文刊登在《人民教育》第552期,07年教师节获安庆市模范教师光荣称号,“二模”考试中化学成绩位于安庆市同类学校第三名。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3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4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5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6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校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为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习作教学方观念与方式过于传统,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师创新空间,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新课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信心与水平。
二、课题的确定
针对我校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等现象,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资源,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优秀经验的同时,尝试改革,确定课题:新课程、新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新思
路的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概念的重建。
“课程”一词,拉丁语词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关于课程的概念,较为常见的解释是“学习的进程”,也就是说不是静态的跑道,而是动态的跑的过程。即使人们都同意“学习的进程”这样的解释,但不同的课程观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课程的解释: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是课程;生活是课程;自然是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的时候,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新课程概念的这种阐述突出了新课程的最基本特征:整合。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课程改革的总的趋势,即从现行课程到新课程的发展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②从强调教学目标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③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态系统”指互相影响、制约、相辅相承的有机整体);④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和隐性课程并重。(“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机制、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隐性课程内容。)
从新课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框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从古老的私塾到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该课题,希望能将有效解决目前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创作文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习作信心,培养良好习作习惯,鼓励个性作文,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同时尝试指导学生习作在语言、思想、情感上体现个性、形成风格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课堂习作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强调技巧到关注积累,养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深思体情”,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习作信心
七、课题研究的办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密云县第二小学全体学生
九、课题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主要阶段性成果120**年3月—20**年7月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前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王蕊
220**年7月—20**年3月年级研究成果课例、论文、随笔、课堂教学教研组长
320**年3月—20**年7月课题组结题各项成果文集、课堂教学王蕊
最终研究成果序
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王蕊
2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教学设计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王蕊
320**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文集》论文
随笔王蕊
十、课题组织与管理
学习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杨再隋教授等编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p6,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戏剧教学;问题式教学
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正式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17-18,这标志着语文学习新时代的到来。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戏剧作为一门古老而传统的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在丰富学生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审美人格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考试题几乎不直接考查戏剧文本,戏剧选文的教学一直被忽视。纵观近年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有关高中戏剧教学研究总体来说是不大受研究者青睐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也是相当少的,特别是把戏剧教学的理论和戏剧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更为稀少。因此,对戏剧作品进行教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此,笔者针对戏剧文学作品,以“悲剧”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式教学法,以期戏剧选文的教学能够得到重视,在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感悟戏剧艺术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戏剧作品选文特点
高中语文戏剧作品,从选文种类和范围来看,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所选篇目全部出自名家之手:“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窦娥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雷雨》。选文包括中国古典戏曲、中国现代话剧、外国戏剧,体现了新课标的“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凸显戏剧作品教学在育人、情感熏陶、审美体验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从选文数量来看,戏剧文学作品的数量较少。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体,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统编教材保留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三篇戏剧作品:《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安排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从选文篇幅来看,入选的三篇戏剧作品,只选取了完整戏剧的部分内容。其中,《窦娥冤》节选了原戏剧的第三折,《哈姆·雷特》节选了原戏剧的第三幕第一场,《雷雨》节选了原戏剧中的第二幕(片段)。虽然节选的都是原戏剧中的高潮部分和经典情节,但是由于篇幅受限,呈现给师生的戏剧完整度有限,戏剧魅力体验自然相对不够完整。从选文作品内容性质来看,三篇选文悲剧色彩浓厚,都属于悲剧范畴。本单元的单元学习提示设置为:以“悲剧”为切入点,“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悲剧意蕴、理解悲剧的风格特征,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并不以演出作为必要条件,所谓戏剧教学,是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研究剧本要怎样教学。”[2]133戏剧作品教学肩负着传承人类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戏剧教学的价值不可替代,更不可或缺。2017版新课标指导着旧版本(2006版)教材教学,这是我们在戏剧教学中应当注意的一点,戏剧作品的教学价值体现在积累知识与增强应用能力、触发情感与提高审美鉴赏以及传承文化与弘扬价值理念方面。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导向矛盾客观导致了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虽然统编教材保留了人教版教材的戏剧篇目,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深知戏剧作品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普遍接受并积极学习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新理念,但在教学中,迫于高考压力和教学课时的限制,戏剧作品的教育教学活动不甚理想。在教师方面,选择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上往往只是讲授一些戏剧知识,侧重戏剧的理论分析,缺少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上说,戏剧单元的教学呈现出比其他的文学类文本更大的随意性。在学生方面,戏剧作品特殊的创作时代背景、巨大的时空差距、繁重的学科任务,让学生在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倍感压力,无暇对作品进行整本阅读。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往往更热衷于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观看各类短视频,对戏剧这种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和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学方面都存在兴趣不浓、重视不足的现象,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正因为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才导致学生不能透过文字体会到戏剧的魅力。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使其在“教育为人”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3]2。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戏剧作品的教学现状,都迫切要求教师探究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
三、“问题式”教学法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发现法”,即“问题法”。他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发现并掌握原理和结论。“好的模式同科学方法有联系,它体现着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善于运用模式,这就是既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不拘泥于模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4]234这种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潜能自主发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借鉴意义。新课标规定,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5]719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6]49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要以校情、学情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从文本出发,创设自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抓住契机适当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四、戏剧文学作品“问题式”
教学方法问题设置建议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使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模式、方法和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7]67。在此之上提出关于戏剧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设置建议。选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三篇戏剧文学作品《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涵盖古今中外,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分类可以归为悲剧。所以,对这个单元的戏剧作品教学,我们就是回归到悲剧性的本质认识。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悲剧教学中,首先要展现主体的价值性,让学生对悲剧形象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然后通过情节分析,发现主体和客体环境的矛盾冲突,揭示客体的毁灭性。
(一)聚焦悲剧,展现主体的价值性
任何一个悲剧人物,不论是王公贵族、英雄豪杰、还是闺阁女子、奴隶平民,无一例外都是有价值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悲剧性人物最起码的资格。人物的价值性揭示得越充分,他(她)所遭受毁灭给人的悲痛感也就越强烈,其震撼和净化的作用也就越大。三篇选文从戏剧作品内容的性质来看属于悲剧。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聚焦悲剧,展现悲剧主体的价值性。详细来说,就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掘悲剧人物的人格与人性,探索悲剧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价值。例如,窦娥虽年轻守寡,但丈夫死后继续尽心侍养婆婆;坚决抵制蔡婆婆含糊应允的婚事;在公堂上受审时,即使被打昏死也不屈招……温顺善良,安分守己,刚毅坚强的性格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哈姆·雷特》把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接受先进的教育,拥有最纯粹最美好的亲情和爱情,集所有的美德、技能于一身,对“生存还是毁灭”的灵魂拷问等等,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基于这样的价值感分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痛苦。
(二)探究根源,揭示客体的毁灭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一种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反思意识,严肃而庄重的行为,“……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8]63。所以,教师在学生认识了悲剧性人物的价值后,就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悲剧性人物被毁灭的悲惨,从而展现客体的毁灭性。也就是说,戏剧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即带领学生进入或补充悲剧的情节,去体会每个情节以及每个细节蕴含的深意,去探究悲剧根源——客体环境或对立势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接近并体验悲剧人物经历的辛酸苦难,对悲剧人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认同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怜悯、恐惧等悲剧美感。针对三篇选文人物都具有悲剧性,为什么不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疑问,教师可以在展示主体价值性(设问: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或者“美好的东西”是什么?)之后,探讨悲剧根源,设计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在溯源中,学生就必须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最后归纳出结论。通过设计进阶型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聚焦于悲剧精神的视角,回归文本分析悲剧人物的形象特征,探索作品主题,从而感悟作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悲悯情怀。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居安思危,进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女子接连遭遇不幸,只得以死前三桩誓愿证明自己的冤屈。窦娥的孝顺和反抗在关汉卿所处的元代有着特殊意义。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也是充满悲壮意义的社会悲剧。堪称人间“完美存在”的哈姆·雷特,在为父亲报仇的道路上,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各种矛盾对立。虽然最后复仇成功了,但是以牺牲众多人性命作为代价,所有该死去和不该死去的最终死去,包括哈姆·雷特。他的性格悲剧既是美好灵魂与残酷现实的交锋,更是资产阶级理想主义和封建势力保守主义对垒的悲壮。总之,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导向下,戏剧开展问题式教学是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增强文化自信,基于语文学科本质的教学策略。针对高中戏剧教学现状,以“悲剧”为切入点,设置匹配学生认知水平的进阶型问题,鉴赏戏剧的文学性、艺术性,引导学生真切体悟“良知与悲悯”的人文主题,并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武汉师院、西南师院、北京师院等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叶圣陶语文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育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7]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8
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勤垦垦,兢兢业业。我爱每一个学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一个学生。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我深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经常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通过重读那些文学名著,增强了我对名著内容的深入了解,也更增加了我的知识养料;通过学习教育专家的理论文章,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学生爱戴的老师,提高了我的做人修养。我还经常关注市教育博客的内容,在同行的博客中学习经验,探讨不足,及时把握当前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去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争取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然后,又把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形成文字,写成文章。《我的语文教学观》一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篇文章在年3月《安庆师训》(年第1期,总第24期第39-40页)发表后,受到同行一致好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作为教师的信条。任职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进行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促膝谈心的朋友。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我总是特别的关注。年4月,我所写的关于留守学生的《空巢,谁在留守》一文,荣获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案例评选一等奖,受到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市教育局表彰。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走进课堂之前,总要细心研究教参和教材,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年8月5日县级典型课例公开课评比中,我所教学的《伤仲永》获得了总评86.67分,受到县教研室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成绩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乡统考中,我所带的八年级语文获区级第二、校级第一的好成绩。在年12月县《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中,我所辅导的两名学生获得初中组二等奖和三等奖,我也获得了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教育局联合颁发的ag尊龙app的荣誉证书。
教师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思想者,一个探索者,所以本人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年4月,我作为一个骨干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在枞阳召开的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会上,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科研成果,力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日渐成熟。勤奋积累,笔耕不辍,我把我的教学心得和生活中的感受形成文字,写进我的博客。在年8月市教师教育技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我的博客----亭湖熙客,获市年度教师教育技术优秀作品二等奖。在年元月市优秀教育博文评比中,我的作品《师恩永远》、《我带学生爬雪山》分别获得市年优秀教育博文“感悟人生”一等奖和”和“教育叙事”一等奖,并享受市教育局特邀参加第二届市教育论坛大会的荣誉,并接受市教育局颁奖。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歌;应用价值
面对统编版语文教材所呈现的“1 x”文本编排方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也需逐渐从单一的文本教学走向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语文新课程“1 x”文本编排里的“1”指的是要精讲的一篇文本,“x”是附加其后的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本。“1 x”的阅读教学意味着高中语文的学习形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而是将学习内容与方式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因诗歌篇幅短小、语言含蓄、具有抒情的特点,其更适合将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链接起来进行“1 x”的新型教学。现将群文阅读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一、群文阅读有利于任务群教学目标的落实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理解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语文统编教材与原来人教版教材相比,变化大约有40%。新教材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其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共有20篇,在原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4篇考试必背篇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篇。新教材的单元以课文为核心构建,基本栏目包括单元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面对统编教材增加的诗歌内容,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达成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这里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同一议题的多篇文本的相关联阅读学习,以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形式。部编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议题为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共选编了9首中外现代诗歌,其中中国诗词包括的《沁园春•长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二首,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穆旦的《春》、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四首现代诗;外国诗包括雪莱的《西风颂》、博尔赫斯的《老虎与黄金》、特朗斯特罗姆的《树与天空》三首,另外还设戴望舒的《我的记忆》为延伸阅读篇目。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以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群文阅读的方法会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一诗歌阅读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欣赏板块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设计课程。整个阅读学习过程包括带着任务进行拓展性阅读与理解、纵横比较探究、小组成果互评与鉴赏等学习环节。“读”是群文阅读学习的关键环节。诗歌阅读可以设计成诵读、品读、吟咏、吟唱等多种方式。本单元的任务为把握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围绕这个任务,我们在课堂上就需要把诗歌的整体性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全员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就阅读任务开展多种阅读形式的展示与点评活动。学生作为整个阅读学习过程的主体,需要完成多元阅读、任务探究、互相交流、成果展示、反思评价等环节。学生在“生生对话”中学习,从语言层面去发掘文本意义。教师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同时发展思维,传承文化……这样的群文阅读学习,除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热情外,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理解文本的渠道。[1]
二、群文阅读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学段“语文学科的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要使这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就要把学生阅读作为落脚点。“群文阅读”正是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以关注语言为出发点,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提升人文境界。诗歌阅读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构建上升到思维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一)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阅读理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王元骧在他的《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里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统编教材中选取的中外文学作品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进入这一情感丰富的世界。以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囿于高考,通常围绕高考主客观题型模式以师授生学的形式开展学习,学生缺少品读机会,其诗歌理解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而群文阅读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把同一议题的系列诗词作为范本,通过多首诗词的联系性阅读以及多种方法的品味阅读来引发学生鉴赏兴趣,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时学会诗歌鉴赏。(二)在群文阅读中提升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真正的群文阅读课堂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阅读能力的平台,使他们在阅读学习和探索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文素养,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课程更应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例如,统编教材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也可以使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来教学。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在假期阅读整部作品,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内容分版块来做深度阅读指导。比如版块一红楼人物语言分析,版块二红楼诗词语言赏评,版块三红楼象征性(暗示性)语言解读,红楼饮食服饰语言探秘等阅读任务。红楼诗词语言赏评阅读具体步骤安排如下:先让学生按照教师安排好的阅读进度分章节重点阅读诗歌,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批注等方法对难以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标识;再将自己阅读有困难的诗歌以问题的方式形成学习任务单,课堂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方式集中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最后以诗歌情感、语言鉴赏、诗歌与人物性格的关联等成果形式完成阅读分享活动。这样的准备与设计,使得学生有机会将他们的阅读思考和阅读积累全面展示并总结。这样的诗歌的阅读探究活动对学生阅读理解《红楼梦》大有裨益。[2]
三、群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并将它拓展为创造力。任务群阅读常常需要用比较阅读来提升学生对信息进行提取、整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正如《论语•述而》中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给予其创造性思考的机会和时间。[3]统编教材要求教师创新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和兴趣,让学生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去。群文阅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与质疑,学会理解与鉴赏,以实现助力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的阅读目的。阅读活动中的学习任务不是简单的“由上而下”的布置,而是在“发现问题”中大胆质疑,以问题为任务,不断创新学法,创新思维。比起一般性的课文阅读方法,“阅读展评法”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中阅读,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在主动钻研中学习创新。如何评价群文阅读在诗歌教学中的效果?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以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小组任务群完成情况记录;2.学生作业作品成果展示;3.教师、家长点评、学生互评……多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让诗歌群文教学体现开放包容的“大语文”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5,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人民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
创办于1987年的海门市东洲中学,走到今天,不满16个年头,却已尽显名校风采: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试点学校、江苏省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江苏省德育整体改革试点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殊荣联翩而至;中央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纷纷前来该校摄制专题片或采写了长篇报道。原创:是什么魔力,让一所城郊初中如此健步疾飞,一举揽得诸多辉煌于一身?至为关键的一条,东洲中学有一位被人们誉为“教育的领头雁、改革的先行者、教师的贴心人”的好校长张炳华。
“学生和家长的利益高于一切”
张炳华在《教育断想录》一书中写道:“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体到某个行业,某个人的时候,党的利益、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则会被赋予特定的内涵与外延。作为一名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张炳华时刻牢记入党宣誓时的庄严一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党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个角落。
1952年,张炳华出生于树勋乡新开河畔。坎坷的求学经历让一个幼稚而庄严的梦想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腾然升起:将来,我要当校长,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30年过去了,张炳华真的被推上了校长的位置。“头上多了—顶帽子,肩上多了—副担子”,但幼时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教育”的梦想,让他一步步走了过来。建校初的东洲中学房子紧,为了让学生有—个活动的场所,3名校长腾出白己的办公室,硬是挤进了基建用的工棚。直到1999年,东中的教职工食堂还一直设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平房,教工会议室也是由废仓库改建的
如今的学生公寓均设有空调、洗手间,但行政值班室使用的仍是叠铺架、上下铺。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宽敞、更舒适的宿舍,学校动员有关教工搬出了校园。为了让学生随时能阅读到优秀的课外书刊,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候开放,节假日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学校千方百计请来了外籍教师。
绚烂之花为苦辛者绽放。在这里,我们无须描述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的怡人美景:错落有致的假山喷泉、亭台画廊、花架树木;交相辉映的体育馆、图书馆、实验楼。就是读读校园里的警示标牌就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人本化”气息。在这里,没有“严禁”、“不许”等字眼,有的是“这里是三楼,请慢慢走”、“教室里在上课,请轻轻走”的细心提醒;没有“违者罚款”、“违者处分”的呵斥,有的是“茵茵芳草,踏之何忍”、“请留住脚下的春天”的诚挚告诫。
建校之初的东洲中学,其生源是在海门中学、县中录取后招进的“三流学生”。对此,张炳华提出了“爱优秀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的口号。他主持制定了不准歧视、侮辱和排斥差生等“十二不准”规定,同时规定表扬学生时可叫到办公室,批评学生时,要在楼道内个别谈心。这种“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的方法,使差生自尊心倍增。96届学生林某基础很差。张炳华见他有画画特长,便建议他进美术兴趣小组,两年后考入海门中学特长班,高中毕业后又被一所艺术学院所录取。张炳华正是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独创的教育方法,使许多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重新扬起了学习的风帆。
2002年6月,不大的东中校园里传出了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在该校就读的亲姐妹徐佳瑜、徐佳丽双双被部级示范高中——海门中学录取。徐佳瑜姐妹俩由于从小失去父亲,家境异常艰难。刚到东洲中学,就连日常生活费、伙食费等也难于支付。张校长知道后,主动联系有关企业资助,解决了她们的费用。更使姐妹俩感到惊喜的是,为了让她们能安心读书,张校长还将她们的妈妈安排到学校做勤杂工,还专门给了一间房子。面对张校长的关怀,姐妹俩以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向这位胜似亲人的校长作了最好的回答。
“希望在于不断的创新之中”
9207班有一女生,品学兼优,在一次考试中发挥不理想,就在日记中写下一些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话,离家出走了。对此,张炳华陷入了沉思:当今社会正处在转轨变型时期,各种矛盾必然影响着稚嫩而敏感的初中生,处理不妥就会造成精神压力或心理疾病。于是,在初中阶段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大胆设想,很快在张校长的脑海中形成。在张炳华的积极倡导与精心指导下,东洲中学的心理教育开展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并创下了县市初中开展心理教育的10个“全省第一”:第—个在县市初中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由县市初中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第一个出版了自行撰著的心理教育教材和教师心理教育辅导教材等。
到过东中的人都会发现,东洲中学拥有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今日东中魅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在东洲中学,张炳华的重师、爱师是出了名的。东中的员工知道,在生活上,张校长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有着“慈母”的性格和情怀。但在工作上,谁要是砸了学校的牌子,那他真会被“摘帽子”、“换位子”。
在东中,有一本厚达387页的《学校管理条例》,被人们戏称为“东中法律”。张炳华特别强调依法治校。他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办好学校没有严密的规章制度不行。”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个别教师违规后虽然怕他,但不恨他,反而敬重他、爱戴他。因为在他手上,违规了,打招呼也没用;有成绩了,不讲也会受表扬。大家的气儿顺、心儿畅。张炳华深知,优良的师资源自“严”字。为此,张校长对包括批改作业的符号如何打、打在哪里、打多大等都有明确规定。出考卷,他一张张把关,发现错别字一律返工,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至准确无误才可发到学生手上。许多教师,甚至是老教师有时也被批得哭鼻子,抹眼泪。上课时,他会拉一张板凳去听随堂课、听追踪课。如果需要,他还走上讲台,当场示范。功夫不负苦心人。近年来,东洲中学相继走出了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陈铁梅、全国语文创新教育优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军、全国中学化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状得者吴锦菊、全国中学历史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伟等一批年轻骨干教师。
正所谓“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孩子”——连续六年了,东洲中学的部级示范高中录取率一直是全市第一。假如说,升学率不足以证明素质教育的成功,那么请听听这一串串流光溢彩的名字吧:全国“第八届推新人”大赛美声组一等奖获得者蒋琼璐、国家沙滩排球队队员刘挺、国际“东丽杯”马拉松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倪瑞丰……他们,都来自东洲!
“要珍惜奋斗后的成功,更要致力于成功后的奋斗”
说起张校长的艰苦创业,东洲人至今不会忘记他创建东中时的岁月。那是这里还是一片茅草丛生、水沟黑臭的荒地。张炳华带着当时仅有的16位同志,整整苦干了一个暑假,清除了杂草,填平了废沟。实验楼动工了。可实验楼西首原是一条泯沟,必须先把淤泥挖掉才能铺设钢筋。出差刚回来的张炳华了解到动工已半月但进程缓慢时,二话没说,挽起裤管站到深秋的淤泥里。一阵寒气冷得他猛一打颤,但他全然不顾,用煤锹使劲挖起淤泥。施工队长看不下去了,脱下西装羊毛衫也站到淤泥中……就在那天下午四点,第一批钢筋终于在地基上牢牢地扎下了根。
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攀高,东洲中学的借读生骤然猛增。此时的东洲中学可谓是生源绵绵,财源滚滚。但是,张炳华“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性格没有变。1997年12月7日傍晚,迎接省初中教育现场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但此时,操场东侧墙上的12幅宣传画要重新勾画上彩,操场西侧栏杆的铁板需要重新刷上标语。按常规,这些活学校完全可以花些钱去请人,但张炳华硬是带着大家点着蜡烛、打上手电,精描细绘,一直干到了深夜l点多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研究 2023-05-15 08:50:03
线上问卷调查人民银行审计调查中运用 2022-07-07 09:54:13
数字人民币守正与创新研究 2022-06-24 08:39:19
总承包管理在人民银行建设项目的应用 2022-03-11 11:34:49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要点 2022-03-03 16:07:36
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风险管理措施 2022-01-28 09: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