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财务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0-10 17:44:14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1
1.人员质t关.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必先从“人”抓起,必须培养一支素质高的财会队伍。现在,许多村会计年龄老化,有的政策业务水平偏低,有的人不能坚持原则、执行财会制度不力,一些负责农村财会的乡镇经管站人少事多,忽视了对农村会计的倍训、辅导,这样的状况必须迅速改变。为此,一是要做好人员配备。乡镇经管站应按照核定的编制配齐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兵分两路”,在加强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的同时,充实农村财务管理力量,做到农村经营管理与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两不误,双促进。村级会计人员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和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充实会计队伍,坚持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防止和纠正充数现象。二是注重提高在职业务人员自身素质,坚持持证上岗,通过举办各类倍训班、自学、有条件的选送到中等以上学校学习等途径,加强其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拓宽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当好集体资产的好管家。
2.资金收取关。这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在在资金收取环节上普遍存在“四多”:一是收取的资金名目多。既有农民依法上交的税费,也有经有权部门批准收取的“以资代劳金”,既有合同内的集体提留款,也有合同外经批准的“集资”、“基金”款,既有农民应尽的义务款,也有代收的生产服务费等等;二是收款经手人多。由于收款门类多,经手收款的人也相应多,会计人员、其他村组干部“全家动手,个个上阵”,同时,由于人多,与农户的手续不很健全,有的收款不开票,有的使用非统一发票;三是坐收坐支多。收款的人多,干部身边有“公款”的也就多,加上收款结算制度有的地方未健全戴虽已健全但执行不严,故自收自支,坐收坐支现象比较普扁。个别干部甚至经手上万元,不及时与现金会计结帐,无偿占用数年之久(用作家庭生产周转金);四是尾欠多。由于收款项目多,数额大,手续不严密,加上过细工作未跟上,社员欠款也随之增多,余额居高不下,成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加强统一管理:
(l)严格审核收款项目,以力图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交款积极性。凡向农民收取的款项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合同内项目不得突破控制比例,不得层层加码,合同外项目不得随意立项乱收费,服务性收费一定要坚持自愿、受益、先服务后收费,坚决纠正谁服务、谁汀价、甚至搞攀比收费和强硬摊派的做法;
(2)收款应坚持由会计人员经手,村民组长(戴村分片干部)应密切配台会计约期到组(户)由会计人员亲自收取剪交款人直接送交会计,按统一印制的票据开票收款,并随即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会计之间严密手续并及时与现金会计结清帐目及时入帐,否则应予处罚;
(3)不论收的什么款项(包括“以资代劳金”,代收的生产服务费等)只要经过干部的手都应通过帐务处理(否则,使人有漏洞之嫌),应建立“代收款项专用帐薄”(如将此混入农户承包及上交款项,则将易引发农民认为负担重的误解),以对经手干部负责、对群众好交待;
(4)所收取的款项委托乡代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地遏制贪污、挪用、胡支乱借等问题;
(5)切实解决部分村组“收款难”问题。乡村干部要通过严格执行政策,热情为民服务、排忧解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措施,通过合法的手段和程序,解决部分农户不积极履行上缴义务的难题。坚决纠正少数村该收的合法款项不想方设法去收,集体要花钱,反而通过向私人借款、支付高利息,最终增加农民隐形负担的做法。
3.开支审批关。现在村组在现金使用上,一是经手人多。由于千部人人经手收款,身边有钱,因此个个干部都可以用钱,不经报告,“先斩后奏”。干部如此,有的社员也学会这一套,觉得要办的事与集体有点关系的,不论干部是否同意,先垫支购买(诸如田头用的水泥制品,家庭用的电器材料等),到时找干部报销,如不予批准,则将以票抵算上交款,弄得干部左右为难。二是审批手续不健全。个别村没有审批制度,有票就报销,有的村多头审批。三是少数负责审批的人不能坚持原则。针对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计划管理,每年要通过群众讨论,年初制订集体开支计划,按计划花钱,各项开支要强调“一支笔”审批。要花钱,事先应向村分管财会的干部申报(重大开支项目应具开支预算报告报乡镇审批),事后按审批权限经“一支笔”审批,坚决纠正不报告、不审批和强行报销的做法。二是审批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并带头执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按《会计法》规定,秉公办事,勤检办事,克服和纠正“只要不上腰,有票就好报”的“好人”思想。三是电话费、报刊费、办公费和来人招待费应建立定额包干制度,防止和纠正私用公报,以少报多,铺张浪费和无定额、无限额以及连年超支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
4.帐目公布关。这是增加财务工作透明度、发动群众监督的重要一环。现在不少地方帐目公布上存在“三少”:坚持逐年向群众公布帐目的村少,坚持张榜公布的少,群众对帐目公布满意的少,致使干部收款难。原因出在村干部中有“三怕”:一怕麻烦;二怕有些帐目(如来人招待费)公布后社员意见大;三怕社员欠款(特别是一些欠款大户)公布后挫伤积极交款户的积极性,增加收款难度。公布帐目应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坚持下去,并列入会计人员的岗位考核内容,以沟通、融洽和增强干群之间的感情,使群众弄清家底,消除疑团。公布形式上应采取口头与张榜公布相结合,后者可弥补一些未到场戴虽到场但一时未听清楚的社员的事后的核查;方法上应将现行借货记帐法中的“借”、“贷”,改成群众习惯上的“收”、“付”;内容上要全面、详细,要逐笔公布,避免笼统公布而使人看不清〔听不懂)真实内容;标准上应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至于一些招待费等“怕曝光”费用,应予如实公布,不可躲躲闪闪,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农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做到财务公开。
5.审计监督关。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党的政策历来坚持“民主办社”的方针,但有的村却有把群众关在门外、忽视了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表现之一,有的理财小组的帐前审查流于形式,会计人员把理财小组成员的私章统统收起来,放在办公桌抽屉里,可随时在发票上加盖章印以示审查过,事实上末经其理财人员的逐票审查把关。表现之二,事后放松内部审计,往往就帐审帐,忽略走群众路线,结果,审计后群众仍有意见。表现之三,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解决不力,非但未达审计初衷,反而有时起了负面作用。应该建立、健全并完善农村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机制,发挥并强化群众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要由群众推选懂业务、办事公道、群众信得过的民主理财人员,坚持经常开展审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做到四个结合:
(1)帐前审计(按月蒸按季)与帐后审计相结合,帐前发现明显不符合报销规定的开支,应加盖“不予报销”章裁判以“死刑”;
(2)室内审计与室外调查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2
1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和公开制度不严。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二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三是有些干部对财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只公开会计科目中的数据,对重大收入来源、重大支出的项目公开的不详细、真实、敷衍了事。四是财务公开客观上存在着走形式、轻效果的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财务公开形式已大范围地推开,但从深层次上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村没有把财务公开真正摆在重要日程上,而是作为上级部门检查来应付,存在着为公开而公开的现象,不注重公开效果。
1.2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给自己配备手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年招待费高,村民意见很大。
1.3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部分村公开财务有“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等科目,涉及金额有多有少,让人看了颇为费解,群众既看不出“其他”科目公开的内容,也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群众议论纷纷,猜疑不止。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所为,部分科目的单据统统纳入“其他”栏内,以便逃避群众监督。
1.4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1.5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二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当“老好人”。三是财务管理不严,管理不民主、票据不规范,财务公开不规范。
2.2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
2.3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认识片面。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2.4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3.2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根据各村实际,各村任用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经过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各村任用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经过培训考核,不能胜任的,由乡镇农经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四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乡(镇)村财务管理;小金库;财务公开;会计核算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工作,乡(镇)村财务管理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村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秩序混乱,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既是政务、财务公开的需要,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乡(镇)村财务管理混乱,不但成为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而且也导致经济案件上升,成为影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1乡(镇)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镇)村廉政状况不佳,突出表现为吃喝过度、小车和通讯费用惊人、大量收受礼品、购物券(卡)、明考察,实旅游、经济犯罪逐年攀升等等,使得乡(镇)村财政状况更加困难。而这些问题必然表现为财务工作上的种种违法乱纪行为,而且,正是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保证了那些与廉政要求背道而驰的活动的滚滚财源。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乡(镇)村财务管理上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1会计基础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财会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低,一些乡镇违反《会计法》问题屡查屡犯。其表现主要有下述几方面:一是财务人员执法观念淡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凭证要手续完备、合理合法,但有的乡镇却以假发票和大头小尾发票报销,以大量白条和收款收据入账;支出票据不合规、手续不完备,甚至无领导签批;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帐目,一个单位开设多个银行账户,以逃避银行监督等;二是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详细。有的乡镇当年不结账,形成包包账,更有甚者跨越会计年度不结账。有的乡镇财会人员不按会计规范进行会计核算,不按规定登记发生的经济事项,年终收入、支出记一大笔账。上述种种行为使会计资料失真、信息失真,给个别不法分子侵吞国家资财提供了温床。
1.2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少数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管理能力,特别是当家理财的水平,还不适应新的财政体制的要求,廉政意识淡薄,财经纪律观念不强,主观上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措施、管理制度滞后,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1.3乡(镇)村小金库普遍存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十分混乱
乱收乱罚乱支,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相当普遍。小金库中的资金无论是从开收款收据的收费来,还是从公款私存的利息来,甚至以违法违规出售国有、集体资产来,都是一种应入账的财政收入。然而有的乡镇和基层站(所),为了预算外资金使用方便,又能逃避财政监督检查,就设立账外账,使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控之外,成为铺张浪费等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和“防空洞”。
1.4监督机制不健全,负责人滥用职权
财务一支笔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虽然可以避免财务混乱,但如果对单位负责人没有监督,则又会引发因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造成腐败发生。一些乡(镇)村负责人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银行贷款自作主张用集体名义提供担保,以至多次发生变故,让集体背上还本付息的连带责任,给集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也有一些乡的财务管理是封闭式运作,缺乏透明度,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1.5利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问题严重
多数乡镇贫困、条件差、财源少、家底薄,财政拮据。但从乡财务清理的有关材料数据看,各乡在用公款招待吃喝方面却花钱大手大脚,无标准,无控制。去乡(镇)村办事下午找人相当困难,因一般中午均有酒宴,下午办公者很少。很多乡(镇)村基层干部长年累计奔波于酒席之间,沉溺于迎来送往之中,花费巨额招待费,而实际工作却平平。据笔者调查,某村近年来年均招待费支出在20万元以上。某镇一个部门只有四名工作人员,一年招待费竟达5万多元。
2加强乡(镇)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干部教育,惩治职务犯罪
2.1.1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教育。笔者以为当前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措施,因而也是对乡(镇)村干部廉政建设的一大促进。乡(镇)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争取的专用资金真正用于为农民增收和创建富民工程,绝不能用于贪图享受的“形象”工程。要认真学习贯彻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关于“必须严肃经济工作纪律”的要求,用党的经济工作纪律规范全体党员干部在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同时,要把乡(镇)村财务管理纳入对乡(镇)村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经常考核检查,促其落实。如果乡(镇)村领导干部都能以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为准则联系实际整改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就不但会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而且也会有利于乡(镇)村的财政解困。
2.1.2加大对负责人的法制教育力度。我国现有财务法规,从会计法、国务院的各项会计行政法规,到各地方的财务规章制度,都对单位负责人的财权做出了相应规定。特别是新颁布的“会计法”第五章,对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五种情形明确了轻者进行行政处分,重者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但乡(镇)村负责人对于这些法律法规往往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去认真履行。因此,更应加大对乡(镇)村负责人的法制教育力度,从而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用以规范执政行为,做一个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带头人,那么乡(镇)村廉政建设和财政解困也才有了切实保证。
2.1.3加大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职务犯罪是腐败的最恶劣表现,也是一些乡(镇)村财政困难,甚至由富变穷的重要原因,因此,依法对其加大打击力度,不仅是政治上惩治腐败的需要,也是在经济上清除蛀虫,堵塞漏洞,促进乡(镇)村财政解困的重要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第二款的解释,明确了村委会组成人员具备刑法意义上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赋予了检察机关打击村委会成员职务犯罪的职权,由此消除了长期以来由于检法两家司法解释不同而形成的执法误区,从而使村委会组成人员职务犯罪严重但无法治理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2加强财务管理,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
2.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善乡财政内控约束机制。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乡镇使用的各种账薄,都要实行建账监管,在县财政局统一办理,领取账薄、表册;要建立资金、现金管理制度,票据购销、领用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做到按规定建账、设置会计科目、记账,帐目做到日清月结;会计、出纳取得的原始发票必须符合规定;要严格做到会计、出纳分设,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印章分管,各尽其责。从而通过这些措施强化票证管理,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使财政管理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2.2.2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不但可以通过对财务收支合理合法的审查,在事后发现问题,避免资产流失,堵塞开支漏洞。而且能对那些可能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起到事前震慑作用,避免发生,因此,它是治理做假账、小金库问题,有效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的重要措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审计署曾联合发文推广审办案制度,要求对举报问题严重的乡(镇)村的财务加强审计和对涉案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相信这一举措也必将有利于加强乡(镇)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2.2.3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实行民主理财、群众监督,约束乡(镇)村负责人滥用职权的有效手段。从而截断违法乱纪活动资金来源的有效措施。目前虽然“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其核心内容)在中央号召推动下已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诸如“重形式,轻内容”,甚至“公布不公开”等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应总结“村务公开”中财务公开经验,克服存在问题,要从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方式等各个环节抓落实,定期如实公布有关账目,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机制,坚决施行收支两条线,执行民主理财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代会的作用,由人代会对乡镇的财务收支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审计机关对乡镇财务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要进一步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并将财务公开扩大到乡(镇),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开对乡(镇)村廉政建设的促进作用。
2.2.4推进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培训或招聘一批会计人员,委派到下级单位任职,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与所在单位脱钩的制度。笔者以为,在乡(镇)村推行会计委派制,不但可以提高乡(镇)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且能够强化财务监督,有效抵制所在乡(镇)村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不廉政行为的发生。
2.2.5加强对乡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财务管理秩序混乱,会计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乡镇财会人员缺少、素质较差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对乡镇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财会人员要坚持原则,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严格按财政法规办事,维护财政纪律;乡镇干部要自觉遵守财政纪律,坚持各种财政规章制度,支持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履行职责;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财政部门要以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为依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要取消任职资格,吊销会计证,抓好会计人员业务质量的监督。
当前乡镇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性和腐蚀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高度重视。相信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治理,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仁兴。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四川会计,2003,(7)。
[2]范安才。乡镇财政管理还需加强。中州审计,2000,(5)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4
乡村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它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域广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各级纪检和审计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在这里也处于薄弱环节,乡村财务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一方面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极易诱发各种贪污腐败,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深入研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抓住其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规范和完善此项工作的建议和思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这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目标,最终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乡村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指所有者(即委托人)授权经营者(即人)来经营管理其资产的一种合约关系。委托人一般通过对人进行激励来提升其效用,其对于乡村财务管理的借鉴是:通过充分发挥委托的激励作用,以促使人提升其的积极性并行使好职权,以此提升乡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达到减少和降低成本,并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内部控制主体为了达到其特定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内部控制需要单位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明确权责、制衡有力、动态改进,它属于组织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内部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活动中,对乡村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其“民主化、规范化、公正化、科学化”发展程度,能有效防范财务舞弊和违法乱纪等现象发生。
3.集权与分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集权与分权是职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合理分配与科学授予。所谓集权指较多或较重要的权力相对集中在组织高层管理部门,下级部门或所属机构只能依上级决定、指示和指令来行事;所谓分权是指较多或较重要的权力被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部门,他们能够自主支配组织资源并进行自主决策和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化的集权与分权制度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当前我国西部乡村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集权现象,由此产生乡村财务运行效率不高和管理方式不民主等问题,继而影响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会计寻租与会计管制理论
会计寻租指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组织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会计管制则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正常、合理、有序地进行。我国西部乡村财务管理中因存在着会计寻租行为,使得当前乡村财务管理不够透明,其不公开和财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这与会计管制缺失等有一定联系。
(二)战略意义
1.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乡村财务管理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壮大,而且也支撑了整个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与战略作用。一个规范、完善的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它能够保障农村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分配,并不断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和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对农业的投入,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规范运行和推动农村对外交流及合作等奠定基础,这不仅是一个现实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得到了全面发展,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与不断改善,其参与乡村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的意识及愿望在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步伐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因此不断得到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属于其中一部分,需要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参与到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来,这是调动其参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防范和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路径,它能够化解当前农村干群矛盾,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来讲,就是要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为一体,该目标实现要依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政策等作保障。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则是其体制运行良好的一个表现,它能够反映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根源,并体现广大村民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敏感和现实问题的“枢纽”。因此,乡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营造农村良好经济运行秩序、提升资金运行效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规范村干部行为和树立文明村容村貌等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4.妥善解决当前“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相互联动的有机整体,而科学有效的乡村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分配,并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将为提升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拓宽农业增长空间、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和实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等发挥积极作用,并使农村社会发展及时适应新形势变化及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当前西部乡村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因此得到推进。一是国家宏观层面有较大重视。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并进行合乡并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配合这些举措顺利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定,如2005年7月11日,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以此明确村干部责任和防止违纪腐败行为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基层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帮助农牧民群众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一些专门研究机构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了对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探讨研究,使其在原有“村账村管”单一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的“农村会计委派制”、“农村会计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多种管理模式,其管理思想和改进模式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并有效适应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但是,随着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及任务挑战,现有管理模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置不合理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合理设置会计机构,但由于我国西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设立的会计机构其职能作用不强。以西藏为例,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94%,全区尚有45.7万人没有稳定脱贫,城镇化率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乡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目前全区682个乡镇、5261个行政村虽然建立有乡村财务管理制度,但制度形同虚设,设立的会计机构作用不大,会计人员往往是由村文书兼任,甚至出现会计岗位与出纳工作混同等现象,既违背了《会计法》中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之原则规定,又不利于《审计法》中关于开展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之规定,继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二)财务透明度低
当前乡村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敏感问题和焦点话题,可以说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它关系到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分配,甚至影响到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同时,加强乡村财务管理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和谐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但是,很多村组至今没有严格按照基层民主管理工作要求组织履行其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只是个别人掌控或是部分公开或是虚假公开,老百姓看不明白也看不懂,甚至遭到阻挠和打击报复等,进一步降低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西部乡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必备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法律理论基础。以西藏为例,乡村财务人员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达到86%,中专或职高占比为13%,大学专科占比为1%。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现有的会计人员几乎没有会计证,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于规范会计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流程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监督。现实中白条抵库现象较为严重,账务记载随意性很强,会计报表编制不科学、不规范,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乡村财务人员流动性较大,若经历一段时间财务工作实践后具备了专业知识或实践能力就会“跳槽”进城“谋高就”,这样导致乡村财务人员始终素质偏低且队伍不稳定。
(四)缺乏监督机制
对于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监管目前仅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全面负责实施,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这种方式本身存在监管不到位或是监管漏洞等现象,而最奏效的基层民众“自下而上”监管在现实中却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作用在农村财务工作中几乎是“盲区”,即当前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监督制约机制。对于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来说,其业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也存在不足,对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活动不能及时辨认和有效制止,甚至有个别人员知法犯法,故意趁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之状进行“浑水摸鱼”。对于基层农牧民群众而言,也正是由于缺乏履行监督责任意识才助长了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乡村财务信息化也属于建设内容的一部分。乡村财务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乡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有效管理。当前,由于我国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缓慢,甚至一些偏远乡村信息化建设至今仍处于停滞阶段,发展落后和基础薄弱致使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和能力去更新、改善现有落后和陈旧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环境条件,加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这是导致其乡村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不能有效适应当今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西部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
根据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财务工作基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如推行“会计委派制”、“村账乡管”、“村账村管”等多制度并存,取消“一刀切”的现象,以此提升其财务工作效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财务工作基础较为完善的村组,可设立单独会计机构并进行“村账村管”,对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委托会计人员,专门负责该村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务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村组,可实行“村账乡管”和“委托制”,即在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统一成立“乡村财务管理中心”来集中核算和管理各村财务工作,其村组一级可不再设独立会计机构,只需配备1-2名报账员(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来协助完成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以此达到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完善制度管理
一是严格报账制度。针对报账过程中出现单据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白条抵库和随意入账等问题,应及时制定相应报账审核程序和严格审批责任,以有效防范和杜绝漏洞发生;二是严格财务公开制度。针对乡村财务公开不透明、不彻底等现象,各级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及时回访和查处一些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做到从源头和根本上杜绝乡村财务违纪问题发生;三是选举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该小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实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其近亲属不得参与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应对“村民代表大会”和上级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在本村组完全履行财务监督与民主理财职能,这是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提升人员素质
针对现有乡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一是由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加强对其进行业务辅导,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定期开展乡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使其对会计业务知识、法律基础理论等能够及时掌握领悟,熟悉和规范各环节财务工作流程,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其实践技能;三是形成乡村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对于乡村财务人员的选拔,应形成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机制,具体可结合大学生村官选配方法,由各地、县、乡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乡村财务人员选聘制度及管理办法,旨在为西部乡村财务人员及其队伍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保障。
(四)加强审计监督
针对当前乡村财务监管工作的漏洞和缺位,应在原有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增设一种全新监管模式,即对乡村财务开展“审计委托制”,把各村组的财务活动交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属于独立社会中介组织,既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又能减少政府审计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乡村财务工作监管中的“盲区”,并使审计执行能够独立于相关部门,这是一种全新的乡村财务审计模式,利于加强对各方工作的评价与监督。对乡村财务监管实行“审计委托制”,并不是以此取代群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而是使整个监督工作能够立体化,目的是将乡村财务管理纳入社会化管理轨道,真正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5
目前一些地方乡村财务帐目及管理异常混乱,集中表现为“五不清”,即一是会计帐册混乱不清,财务收支既不公开,也无人监督;二是专项收支不清,村里卖地办厂,建公路补偿及水电费征缴款项不清;三是村与乡里上交定购、提留、农业税等帐不清;四是乡村集体收入算不清;五是村与队、户帐不清。
一“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乡村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乡村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乡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二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
由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乡村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乡村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乡村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乡村业务的重要证据,是乡村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乡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乡村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乡村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乡村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乡村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乡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公务员之家: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6
第二,一个流程运行。凡村级实现的各项收入、财政部门核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上级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一律缴纳或拨付到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在信用社开设的专户上,实行专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及其它违纪违规问题。对村级正常运行的资金,如村组干部工资发放、订阅报刊等开支,一律通过“一本通”或收款方提供的银行账户直达单位或个人账户;对用于公益性建设或其他项目的必要支出,先由村委会提出用款申请,然后报经财经所审批,通过县国库集中收付局或镇信用社直达收款单位与个人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进而遏制截留挪用、乱支乱补或举债办事的行为发生。
第三,一份预算管全年。为帮助村级组织理好财,用好财,增强财务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意识,每年年初,分村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计划包括五保供养经费统筹、村组干部工资与干部补助、订阅报刊费用及公益建设开支等。执行计划时,按收入进度拨付,按村级可用财力办理业务,年终进行总决算,实现村村预算平衡目标并保证工资兑现得到保障。
第四,一种信誉理财。镇财经所建立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之后,仍然坚持村级组织核算主题不变、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村级债权债务清偿权不变的原则,尊重村级组织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决策权,做到代管而不越权,而不包揽,处理好与村级组织委托和的业务关系,保障村级资金能够随时缴进来与拨付出去,以诚信赢得基层干群的支持与信任。
第五,一副监管重担系在肩。财政干部在行使记账的同时,积极履行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职责,确保村级财政资金在保证五保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正常办公支出与应急支出、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运行,为防止村级组织出现新增债务、招待费开支、截留挪用及不合理开支。财政干部在履行财政监管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及检查机关查处村组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将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融于服务之中,促使村级组织依法理财,节约财力,提高效益。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年1月1日起,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财务人员在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时存在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权责发生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是不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由此而产生两个确定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权责发生制;另一个标准则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关联。
(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凡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在权责发生制下,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仅包括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也包括下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或包括在上期已经取得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所以,在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必须根据账簿记录按照归属原则进行调整。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在现金收付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因此,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考虑预收收人、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问题,会计期末也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7
笔者认为,当前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应从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中去寻找,着重抓好完善"双代管"、推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强化支出控制、规范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等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双代管"
近年来,"双代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村级会计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
笔者认为,现阶段在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两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人员与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隶属关系条件下,要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就应实行"双代管"。应注意的是,在实行中,应以"六不变、三不准"为原则。必须明确代管会计的职责、权限,严格管理和审计制度,以保证其无法干预村合作经济组织正常经营管理。另外,应因地制宜,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代管形式。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乡村双代管制度》,以使其操作更加规范。
二、推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
多年来,我国农村开展的村级财务公开维护了农村集体所有者的权益,目前其运作规程和方法已趋向成熟、规范。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特别是向全体乡民的公开却无显著进展。乡镇级财政财务理应向乡镇集体资产所有者--全体乡民公开。其规范操作大体上可借鉴农业部、监察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思路进行。在此,我们仅就其公开内容作以下初步构想。
乡镇财政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大类:一是向全体乡民公开的事项;二是向企事业单位、对本机关干部职工公开的事项。这里,我们只探讨第一类。主要包括应向全体乡民公开的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与农村财务密切相关的事项。如两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与使用、"双代管"、"一事一议"筹资及使用等。
1、两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与使用、"一事一议"筹资及使用公开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改革的各项政策。应针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要求,将改革精神原原本本地向群众公开或公示,使每个农民都能领会透,都能明确"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而能够积极履行纳税义务。(2)改革的基础资料。应将农村人口、劳力评定等级、土地面积及等级、计税价格、税率等的核定依据和核定后每个农户的情况,农业税的减免对象等进行一一公开。(3)改革项目、标准、金额。主要项目应包括两税及其附加、"一事一议"筹资、过渡期的"两工"等。(4)征收税费的支出情况,包括征收的两税及其附加、筹集的"一事一议"资金等。
2、"双代管"公开
"双代管"管的是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账目、资金,而该资金属于全体村民所有,因此,该工作也理应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乡镇经管站应向全体村民公开代管会计编制的财务预算,制订的财务管理制度,发现的重要的、不合理的开支及其处理情况。最后,还应对其是否以"六不变"为前提、以"三不准"为原则来进行一一公开,以便真正做到无论谁记账、谁管钱,所有权、使用权都不变,农民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侵害。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财务公开与村级财务公开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此,国家也应尽快颁布相应法律规定予以规范。
三、进一步强化支出控制
改革后乡(镇)、村财政(务)收支矛盾的加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支出控制。为此,应在撤并乡(镇)、村财政(务)供养机构,减少人员经费开支,规范县级和县级以上部门的行政行为等的前提下,着力建立健全乡(镇)、村支出制度。主要包括:(1)财政(务)支出预算制度。每年初,各乡(镇)、村要根据上年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结合当年实际,制定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或计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严格执行;年终各乡(镇)、村要对本年度的财政(务)收支进行决算,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向全体乡民、村民公开。该预算必须是乡、村的综合预算(即包括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是一个列举所有开支项目并对其分类的详细计划;其中的每项开支都要说明理由,以区别轻重缓急;其执行中,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列支的钱不能挪作他用。(2)预算总量控制制度。年初预算支出应实行总量控制。最高限额应坚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以应付预算难以预料的紧急情况。(3)开支标准和限额制度。应按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乡(镇)、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4)开支审批制度。所有支出事项必须严格按审批规定由领导和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审批。(5)政府采购制度。该制度不仅适用于各级政府,还适用于乡(镇)、村各部门的直接支出,都应按法律规定方式实行规范的集中采购。(6)国库或乡镇经管站集中收付制度。即将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或村集体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或经管站账户,其支出可由各部门、村根据细化的预算自由决定,经财政部门和经管站核对后直接支付。(7)财政财务稽查审核通报制度。(8)财政财务支出公开制度。乡(镇)、村应定期或在年终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乡民、村民最关心的情况等予以公开,接受全体乡民、村民的监督。
四、规范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
1、实行预算管理
乡镇经管站应指导村合作经济组织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与适度超限额发展相结合、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依据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来提出发展项目,并经反复论证,也可请专家论证后,编制年内合理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超限额控制(即超"一事一议"最高限额)预算方案。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半数以上的村民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代表签字认可的预算方案,再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上级审核审批的预算方案及其执行情况,年终还必须向全体村民公开。
2、探索筹资新路子
年内预算方案已定,村合作经济组织应根据预算方案积极探索筹集"一事一议"限额资金、用工之外资金的新路子,以防止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萎缩。
在深入挖掘农民自身潜力的前提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有计划的加大对乡村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因为50年代以来就形成的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与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对我国农民是不公平的。这次农村税费改革虽然会对这一制度有所触及,但短期内不会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也难以彻底还农民公平。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家只能尽可能地增加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让农民获得应得的更多的公平,以促进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公务员之家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所有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8
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民生问题均是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新时期三农问题备受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也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有着紧密联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环境得到改善与优化,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农村贫困户逐年减少[1]。三资监管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一般来讲,在开展集体资源管理工作时,常会应用以下几种管理办法:首先,将农村集体资金委托方管理,明确村集体收入及支出情况,并对资金支出予以严格把控。其次,农村集体资产一旦经过相关部门的核查、审议后,就要将其委托于乡镇中心管理。最后,乡村集体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在开展资源管理工作时就要交由县、乡、村共同完成。
2农村三资监管与财务管理面临问题
随着农村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落实,乡村经济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受到人为、时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农村三资监管与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各乡镇机构缺乏健全与完善的监管制度,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尤其是人员流动量较大等问题日益严重。追其根源,主要是乡镇地区监管人员薪资待遇较差,人员积极性偏低,致使监管效率较低,监管效果不明显。其次,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管流程,工作人员在监管环节过于随意,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2]。最后,信息公示度不足,即使大部分乡镇地区已设置宣传栏、公示栏等,但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信息公示的全面性与实效性,进而影响信息传播范围,需充分借助新时期信息技术优势,逐步增强信息公示效果,保证农村三资监管公开化、透明化。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路径
3.1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第一,为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就要在完善村级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权利约束机制,通过制度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在财务管理方面,要由人员负责,并实时报账,确保收入与支出的分开管理[3]。另外,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依据法律法规落实三资管理政策,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第二,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每隔3个月就要对行政村账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由人员核实所有项目组账务,并做好相关监督工作。为从根本上降低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率,票据需由省统一印制下发,仔细核对所有收入明细,坚决杜绝村干部私自向农民收钱等现象的发生。第三,为充分凸显三资管理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与的实效性,就要综合分析具体管理及监督情况,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制度,同时确保各项跟踪督查工作的深入落实。
3.2组建高素质基层工作队伍
基层工作人员在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以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及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提升个人能力。综合分析各村镇人员具体变动情况,并做好三资管理人员的调整工作,确保人员数量能够满足管理工作需求。与此同时,适当调整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明确其自身工作职责,共同致力于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要想充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逐渐完善人员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工作质量、态度和规范程度考核,确保三资监管及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双重提升。
3.3形成规范化的监管流程
为确保农村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性开展,就要有科学合理且具体的监管流程,以便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首先,强化农村集体资金监管力度,一旦集体资金支出金额大于3000元,就需由村民集体审议,通过后填写申请报告单,明确申请理由及资金数额,最终交由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并盖章[4]。若支出金额小于3000元,就可省略中间审议环节,后面仍需按照以上流程核实签字。其次,进一步落实集体资产的监管与处置,在整个监管环节,除要做好资产登记与公开工作外,还要有健全完善的资产明细台账,之后备案于三资委托中心。在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过程中,无论是资产出租或变卖,均要通过“两委”审核,并向产权交易中心备案,之后根据集体资产金额大小及其相关规定再具体执行。最后,在农村资源监管过程中,应做好资源登记后予以公示,之后交由三资委托进行备案及处置,同时按照相应法律规定具体执行。
3.4搭建农村三资监管平台
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并从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参与、监督等各项权利,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在实际监管环节中,可充分融入信息技术,构建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同时注重与三资委托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每月对相关管理信息进行公示,推进民主化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5]。不仅如此,委托方还可定期为党员及村干部提供相关财务信息,提高信息管理实效性,尽可能规范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综上所述,强化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力度是确保乡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相关管理工作虽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仍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此,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流程、健全监管制度、建设三资监管和财务管理基层工作队伍,同时,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2.
[2]卢镜宇,曲智卓,许一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5):1.
[3]郁永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思考[j].经济视野,2020(9):1.
[4]韩振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3):60-65.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引言
各地正在有条不紊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财务管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之一。提升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合理地使用三农资金,保障集体资产增值保值。然而最近几年来,农村财务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激化农村干部群众矛盾,不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因此要高度关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一、新时代强化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重大价值
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以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理顺三农问题的相关决策流程,恰当处理财务收支流程等,有章可循地开展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它有利于强化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科学监管,促使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合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它有利于健全乡村治理的自治、德治与法治融合机制,达到党的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村级财务治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积极推动民主理财制度的落实,提升村级财务的公开化、规范化水平,增强相关部门监管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的能力,确保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决策、监督、知情、参与、协商、选举等方面的多项合法权益。调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干部群众等有序参加农村发展事务的主动性,争取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
二、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不少乡村的财务处理出现了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乡村都公示一些财务数据,然而不少村没有依据国家政策的具体要求来公示相关的财务信息,数据不准、内容缺失等现象严重,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没有采用相关部门统一印制的财务收支收据,漏填发票日期、未盖公章、未填写收款人、报销单日期等问题频频发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纠正,无法有效落实村级财务管理的要求。其次,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如不少村庄私设小金库,在收到各种款项后迟迟未能入账,或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本没有入账;极少数村庄受到强烈的利益驱使,进行虚假开支抵顶村庄收入,非法使用村集体的相关款项。再如,普遍存在着多头管钱的问题。很多村庄的会计工作者形同虚设,村里真正管账管钱的是村干部。然而村干部受到任期制约,账目不能及时交接,出现了所谓的“断头账”。而且,非生产性支出金额较大。非生产性支出一般来讲涵盖赞助费、车辆使用费、招待费等,数额均比较大。另外,虽然部分村庄获得了不少政策性资金,但却被多个主体与环节中非法挪用资金,难以做到专款专用。再次,农村审计兼职问题突出。部分区县未能设置农村审计专门机构,乡镇、区县未能配置农村专业审计人员。如今农村审计人员由区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计局、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兼职,农村审计人员很少接受或者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审计知识培训和教育,无法满足农村当前的审计发展需要。除审计人员,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也有待提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规范性、严谨性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单位具备一支素质过硬、构成稳定的财务管理人员团队。财务管理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应了解足够的法律、经济知识,能够胜任村级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均由村干部委任,如村文书或村干部的“亲信”,导致财务管理团队内裙带关系严重,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独立性不强。另外,因裙带关系的存在,村干部换届选举时,被委任的财务管理人员也要一并换届,因财务管理岗位人员流动频繁,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无法建立起较统一、系统的管理制度,新上任的财务管理人员因缺乏有关经验,需要较长的工作适应期,该阶段也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漏洞百出。例如,某村委会在换届选举中,全乡范围内38个村的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中,同时发生岗位变动的多达15人。被委任的财务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屈指可数,这必然会给后期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第四,缺乏强有力的基层管理力量。乡镇管理机构未能统一起来,党政办、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等都设立了财务专户,无法实施统一领导与管理。财务人员缺乏深厚的业务素质,大部分青年人纷纷赴外地打工,部分村级财务管理者年龄增高,然而业务能力和财务知识却比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农村财务管理的快速发展需要。
三、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解决策略首先,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
第一是健全监管机制。引入乡镇级审计部门的专业化审计与第三方审计等,让它们监督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村民代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级监督委员会应该积极监督村级财务管理活动,认真落实《村委会组织法》中有关公开村级财务信息的相关规定。第二是依法公开相关的财务信息,合理公布相关的村级财务信息,让广大村民予以监督。严把村级支出的相关项目。第三是开展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活动。相关的农业主管机构应该制定和实施绩效资金控制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绩效监管机制。以绩效考评结果作为惩罚或者奖励相关村镇的主要依据。其次,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第一要提升财务工作与会计核算活动的规范化水平。既要恰当区分会计核算的相关主体,又要明确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这两类主体的具体核算范围与核算内容。国家要制定科学的会计制度与法规政策,清楚地界定相关方的具体管理职能与管理事项,形成科学化的会计核算科目。第二,强化监督力度、增强民主管理能力。要确定管理村级财务的相关主体,实施“村账村管”。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对农村地区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力量,确保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保障资金收益不遭受侵害,各级财经主管机构要大力监管村级财务管理的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管理村级财务的主动性,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再次,大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队伍。首先要强化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密切的、定期的技能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接下来要做好警示教育,用鲜活的身边案例与丰富的实操经验,持续强化村级财务工作者的管理能力与风险意识,强化财务工作工作者监督、管财、理财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其次,要重视人员选配。各村应该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从事财会工作,出纳员与会计间决不可彼此兼职,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断不能从事本村财会工作。必须保持村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最后,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机制。优化村级财务管理机构。各村均要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安排专业化工作人员,以相关规范和制度明确界定不同工作人员、各个部门的工作规范、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要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在确定了岗位职责后,应该拟订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财务审批的具体环节、财务手续的相关流程、账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等,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和流程的规范化水平,为促进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村应该以国家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为基础,颁布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村级财务管理、单据管理、档案管理等多种制度,做到因地制宜等。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广大村庄依法依规聘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者,恪守乡村财务工作者聘用规定,断不可按照职权来挑选和任用财务人员。最后应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地落实与贯彻村级内控制度,确保村级各个部门有效地执行和落实相关制度安排,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相关制度在执行中的具体缺陷和问题,并及时处理和优化,预防村级干部滥用自身职务,对集体资产利益构成损害。例如,建立本村的资金审批制度。由主要村干部及报账人员,结合各期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该计划必须经过民主投票通过后执行。要求2名以上人员到农经站填写核算中心代管资金报销审批单,并由会计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然后农经站负责人对来自各村的财务往来票据做合规性检查,区域总支书对本区各村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做二次审核,通过后签字确认。农经站分管领导对各村大额收支进行监督和审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批复意见。再比如统一本村各项物资、档案的管理制度。结合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村固定资产管理计划,其中应涵盖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使用要求、维修方案等,并委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在档案管理方面,本村发生的全部会计凭证及有关资料在经统一审核后,均需做归档处理,条件允许的,建立财务管理数字化档案,将纸质凭证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于后期查阅,并采取数字化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保存的策略,确保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均有据可依。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切实利益与集体经济利益。所以要充分意识到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持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措施,用正确方法做好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能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破解三农问题,为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立波.浅谈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2.
[2]陈淑倩.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3(5):20–22.
[3]刘利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康丽平,雷少鹏.村级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当代农村财经,2018(8):42–44.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篇10
农村现阶段财务管理的执行方式是由所在乡镇对下属农村财务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在于,乡镇相关部门为农村财务的所有权、监督权和使用权提供了保障,农村的财务审核由乡镇统一管理,并对使用情况统一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农村内部自行管理,出现收支监管不严的问题。具体管理方式为,乡镇统一建立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并由专门进行农村财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对农村财政进行财务管理,业务更加专业,管理更安全,由乡镇有关部门对乡村财政代为管理的方式,在不侵犯乡村财政所有权和审判权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避免农村财务自行监督管理中管理方式混乱,监管困难等问题。
二、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相关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农村内部财务部门工作的有效发展,由于农村财务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制度,导致财务的使用,审核和报销相关凭证并不完整,造成农村财务管理账目不清晰。另外,由于部分农村管理人员工作懈怠,财务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部分乡村使用财政资金无需承担后果,造成财政损失,甚至还为不法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从中谋取个人利益。另外,国家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相继推出了各种制度,但由于部分农村管理者对此不予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政策无法得到良好执行。部分乡村按照国家规定制定了相应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多,导致制定的政策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执行时并不适用,导致乡村财务管理无章可循。(2)新农村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农村在实施政策时,通常存在村民不了解的情况,群众参与和监督性较差,部分地区村民无法认识到人民群众对政策执行监督的重要性,财务账目不透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执行。由于我国新农村建设还在发展中,所以很多监管办法也在试验阶段,执行性较差,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乡镇管理部门对农村的财务监督工作不重视,只关注农作物产量带来的经济效益,认为提高农村农产品的产出才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对农村的财务监督工作不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农村财务监督工作没有被管理部门有效执行,无法发挥对农村财务监督的工作职能。(3)财务监督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新农村目前财务发展中重要问题是相关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财务水平不足,无法适应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监督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工作缺乏科学性,使得农村财务监督管理流程过于复杂,影响监督管理执行效率。另外。财务管理人员职务通常由村委任免,造成人员的不稳定性,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更换过于频繁,就容易导致财务数据、账面信息连续性差,接任管理人员难以进行继续管理,以往的账目容易出现坏账可能。
三、面对新农村财务监督问题有效解决对策
(1)建立乡村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农村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将会计核算方式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村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将会取得更好效果。会计具有监督核算的工作职能,通过会计的专业管理,能够提高农村财务状况的透明性、合理性,并且通过审核程序,使农村财务支出更合理,通过账目公开,可以使村民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利用群众力量协助政府工作,从而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规范性。(2)对农村财务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素质培养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普遍教育水平偏低,对于财务相关工作内容,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内容了解不足,可能会阻碍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系统,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财务专业性培养,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监督必要性的认识。(3)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监管机制根据我国相关财务管理政策,应制定符合民主、集中、公开主要内容的监督管理模式,发挥内部管理加外部监督的综合效果。通过民主方式,由村民选出财务管理人员,由财务管理小组对村委会财务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审查,发现有疑意的内容及时与村委会沟通,并将沟通结果向村民公开,由村民整体监督。由乡镇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中心。由于乡镇普遍技术能力和人才专业能力都要高于农村,由乡镇统一管理的好处除了可以保证国家各项优惠农村政策得以切实实行,还可以统一对乡村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定期培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
- 上一篇:保险业务监管范文
- 下一篇:
乡村财务管理
2023-10-10 17:44:14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研究 2023-05-15 08:50:03
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策略研究 2023-04-28 15:37:21
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 2023-03-30 10:39:40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模式 2023-03-24 17:42:40
非遗文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策略 2023-03-24 09:00:46
农产品物流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2023-03-21 17: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