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殊教育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9-19 16:46:59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乡村特殊教育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1

一、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

(一)加快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进一步完善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效果与水平的重要任务。继续依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推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继续发展,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做到残疾儿童与正常学生的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二)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以职业教育为主,各县(区)要在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残疾人中等教育。鼓励和扶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技术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开发符合残疾人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专业课程,强化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残疾人实用技术操作水平;普通高中要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入学提供条件和支持,努力创设残疾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宽松环境。

(三)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

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保证体系。确保各类残疾儿童能够随班就读的进入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不能够随班就读的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努力降低停学率。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发明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时提高随班就读入学率。要定期组织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各县(区)要积极发明条件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鼓励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

二、合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政府统筹。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教育、编办、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在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孤残儿童抚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编制配备、工资待遇、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残疾人口统计等方面发展特殊教育的职能和责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强化职能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

保证特殊教育学校资金需求,1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坚持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除教科书及教辅资料、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生活补助水平,从2011年起,将原来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补助费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保证残疾学生基本生活;做好中等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残疾学生免费教育机制。

并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全部纳入乡村低保;从社会福利募捐款中划拨一定比例金额,2民政部门协同公安部门负责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乡村户籍问题。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紧缺的特点,3编办、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要通力合作。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师,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转。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要配齐生活教师并配备校医,保证残疾学生住宿期间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4残联、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市残联每年要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的规定,各县(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享受每月不低于现基本工资15%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津贴。对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将其工作情况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职称评定、评优树模、晋升晋级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照顾和倾斜。

(三)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

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每年要选派23名优秀青年教师到专业特殊教育机构接受学习和锻炼。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学校校长的培训,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时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督导评估

对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各县(区)教育督导部门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工作重要内容。研究解决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落实市特殊教育学校扩建项目的配套资金及师资配置。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区)要积极发明条件,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力争2015年前,新建或利用现有学校改扩建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康复机构,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特殊政策,予以支持。

三、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强化管理。

(一)不时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使不同类别、不同水平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差异性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开展个别化教学,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和劳动、就业的能力与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

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加快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普及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络,积极实施多媒体进教室项目。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与应用,提高残疾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2

国家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在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还是在教育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1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特教学校分布城乡差异比较大。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但乡村地区特教学校数量仅占5.50%,50%以上的特教学校集中在大城市地区,特教资源基本聚集在大城市地区。农村残疾学生去特教学校上学,则大多需要住宿。尽管大多数残疾儿童也享受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但远远不足以支付残疾学生上学所需支付的费用,不少家庭因贫困无力支付学生的教科书费(例如盲文、大字版教材成本都很高)、辅助用具费(盲版、盲笔、盲杖、盲文打字机等)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等,造成一部分残疾儿童因贫失学。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仍难以满足残疾学生需求。2007年,国家实施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这些地区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目前至少有一半在校残疾学生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但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基本上投向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严重缺乏经费。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其教师需要培训,教育教学环境需要适当改造,需要建设提供教学干预和康复的资源教室等,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此外,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极为缺乏,很多普通学校无法配备具备特教知识和技能的特教教师,且缺乏相关专业支持。

1.2特教教师数量少,负担重,待遇低国家至今没有制定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许多特教学校教师教学负担重,且严重缺编。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75.6%的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教职工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导致有些学校不能开足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当前,特教学校招收的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重,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相应的待遇却未提高。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15%的特教津贴。直到上世纪80年代,特教津贴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但该项政策50余年未做调整。2006年教师工资结构改革后,教师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所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下降,15%的特教津贴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也降至4-6%左右,特教教师平均每月仅能增加200-400元左右,远不能体现出特教教师付出的辛劳。此外,大量在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未得到相应津贴或补助。

1.2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仅为0.46%,比例仍然偏低。我国台湾地区比例则达到4-5%,发达国家比例更高。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特教教育资助从1977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50亿美元,及至2006年的120亿美元,这些经费还不包括各州投入的特殊教育经费*2011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投入提高到76.7亿元,但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投入给了特殊教育学校,而接纳了52%在校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却没有获得相应特教经费支持,国家特教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

2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简称《提升计划》)。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计划》提出了三大重要任务,一是提高普及水平,特别是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加强条件保障,重点是保障特教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办学水平;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建立完善的特教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随着《提升计划》的实施,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将会进一步扩大,县(区)级特教学校运转困难的问题上也可以得到解决或缓解,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的教育质量。此外,《提升计划》中设立的一系列项目如“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对薄弱特教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也能提高特殊学校招生能力,有效提高特殊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提升计划》对整体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广泛沟通和协调后才能真正落实,因此还需要出台针对性政策或专项项目才能保障《提升计划》中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1设立部级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基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但缺乏政府层面推进全纳教育的具体举措和规划。全纳教育是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也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承诺消除普通教育体系中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歧视。但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看,普通教育体系对残疾人的入学歧视仍然存在,近5年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比例也逐年下降。如果国家在不采取确实的行动,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会严重影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扩大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质量,确保全纳教育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国家应该适时设立国家全纳教育实验区。因此,建议选择2-3个县或区设立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区,推行无排斥、无歧视的全纳教育理念,加快构建普特融通的教育体系,以便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奠定基础,也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政策的一些指责,为世界全纳教育的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2.2推进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残疾和贫困往往交织在一起,一个残疾孩子可以拖垮一个家庭。很多残疾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通常因为无法支付学生食宿费或交通费或教材费等不得不让残疾孩子辍学在家。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获得教育,有必要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分阶段实现残疾人免费教育的目标。首先,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同等对待)教育全免费,即免学杂费、教科书费、文具费、食宿费、交通费等,适当补助残疾学生的辅助设备、用具等费用,以便减少残疾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为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其次,残疾人高中教育已经被纳入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应逐步实施高中阶段残疾人教育全免费。第三,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学前阶段免保教费和食宿费。第四,逐步实现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加补助政策,即免学杂费、补助食宿费和就业保障费。第五,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免学费政策,并使残疾人大学生人人享有助学金。

2.3在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07年,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全国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最薄弱的地区,依靠本身的力量很难完成《提升计划》中规定的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为了推动该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这些地区改造普通学校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不仅可以接受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还可以为当地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培训以及直接教学服务。

2.4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指出,“盲聋哑中、小学的员工,除按中、小学工资标准分别评定外,对教员、校长、教导主任还应按评定之等级工资,另外加发15%,以表示鼓励”。国家又于1989年重申,盲、聋哑学校的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发给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15%的特教津贴费。直至上世纪80年代,该项政策确实提高了特教教师的吸引力,15%附加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该项政策50多年未做调整。为了稳定特教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特教教师职业,建议提高特教教师津贴费由15%提高到50%以上。此外,建议为残疾人中职学校和残疾人高等特教学院特教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普通学校承担特教岗位的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交通补贴。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3

一、让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积极拓展安排渠道。

儿童中最需要关注、给予特殊关爱的弱势群体。各地要依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生长的原则,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进一步拓展安排渠道,妥善安排孤儿,让孤儿早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重新享受温暖和亲情。

(一)亲属抚养。孤儿的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确定。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前述监护人的孤儿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家庭寄养。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孤儿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进行评估。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当地政府应酌情给予劳务补贴。

(三)依法收养。鼓励收养孤儿。收养孤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操持。对寄养的孤儿。需要为其料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户口登记机关应及时予以操持,并在登记与户主关系时注明子女关系。

(四)机构养育。对没有亲属和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孤儿。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在社区购买、租赁房屋,或在机构内部建造单元式居所,为孤儿提供家庭式养育,确保不能回归家庭的孤儿、弃婴得到妥善安排与良好抚育。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孤儿料理儿童福利机构集体户口,财政部门要为福利机构抚养孤儿落实养育经费。

二、切实维护孤儿基本权益,健全完善保证机制。

(一)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证。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孤儿养育规范包括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康复费,不包括儿童大病医疗救助费、寄养家庭劳务费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和不低于省市孤儿最低养育规范的原则,确定当地的具体规范,并建立孤儿养育规范自然增长机制。各地政府要按现行筹资渠道和保障方式,统筹安排好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以及从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中安排的孤儿基本生活保证经费,缺乏局部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公益金等多渠道筹集,确保孤儿及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育费。原已享受规范加上级补助资金后逾越最低养育规范的不予消减。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核定孤儿身份,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并推行社会化发放。要严格建立孤儿基本养育保证监督机制,强化资金监管,规范核拨和发放程序,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二)强化孤儿医疗保证。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参保参合费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孤儿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证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慈善组织可为孤儿投保意外伤害平安和重大疾病平安等商业健康平安或补充保险。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开展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污染病疫情。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要为孤儿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定期了解和掌握外地孤儿接受健康管理情况,保证孤儿享有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医疗机构要发挥优势力量采用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三)落实孤儿教育保证。全面实施孤儿免费义务教育,不时提高孤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对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孤儿,优先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对孤儿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继续享有相应政策,学校要为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要切实保证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孤儿,布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等残疾孤儿,布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不能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鼓励并扶持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为其提供特殊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力度,将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优先免费满足孤儿需要,将教育捐款、捐赠及公益性资助的使用优先向孤儿倾斜。

(四)完善孤儿就业保证。进一步落实孤儿成年后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实现就业。要提供针对性服务和就业援助,将成年后就业困难且符合条件的孤儿纳入就业范围,依托基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解就业需求,按规定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平安补贴等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鼓励自主守业,对符合条件的成年孤儿,要给予场地布置、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守业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孤儿成年后就业困难的优先布置到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

(五)推进孤儿住房保证。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资金补贴、建设规范、社工组织、质量平安监管、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予以资助,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协助其建房。居住在乡村的孤儿成年后,符合乡村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要积极做好住房保证和服务工作;符合领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条件的孤儿家庭,要做到应保尽保。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协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三、提升孤儿专业保证水平,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

(一)不时改善儿童福利机构条件。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市残疾儿童托养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为孤儿提供保证服务。各县市可独立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残疾儿童托养中心,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抚育、康复、特殊教育必需的设备器材和救护车、校车等,不时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养护、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监督评估等功能。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及有关设备购置,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解决。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考虑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项目,不时改善儿童福利机构条件。

(二)配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力量。科学设置儿童福利机构岗位。切实加强孤残儿童护理员、医护人员、特教教师、社工、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培训。要整合现有儿童福利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并积极发明条件,通过购买服务和配置公益性岗位、社会化用工等多种形式,空虚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力量,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要将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的特殊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纳入教育、卫生系统职称评聘体系,结构比例、评价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教育、卫生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主动吸收儿童福利机构相关人员参与。积极推进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支持开发孤残儿童护理员教材,设置孤残儿童护理员专业,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培训。

(三)充分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作用。儿童福利机构是孤儿保证的专业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要及时收留抚养,确保孤儿居住有定所、生活有着落。要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亲属抚养、家庭寄养和义务代养的孤儿提供生活抚养、肢体康复训练、心理校正、特殊教育等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依托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应独立设立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可受所属民政部门委托,负责为社会孤儿和社会残疾儿童、乡村贫困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及乡村流浪儿童建档造册,对其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负责孤儿及其他困难儿童权益的相关事务,协助所属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人社、住建等部门协调沟通,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为孤儿及其他困难儿童生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四、推动孤儿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强化组织领导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孤儿保证工作。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孤儿保证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孤儿保证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切实加强孤儿保证工作能力建设,空虚儿童福利工作力量,强化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管,建设好全市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证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将孤儿保证所需资金纳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预算,通过财政拨款、公益金等渠道安排资金,切实保证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儿童福利专项工作经费。发改、教育、公安、司法、人社、住建、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将孤儿保证有关工作列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4

一、增强特殊教育,构建和谐新洲

(一)特殊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方面。奉行“大家共享,遍及受益”的教育公道主旨,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对等受教育的权益,减少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社会差异,是教育事业的主要构成局部,是促进社会公道、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

(二)增强特殊教育是贯彻《任务教育法》的必定要求。具体贯实《任务教育法》,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具体归入任务教育系统,处理办学前提粗陋、专业教员缺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短少质量保证、办学规划相对不足等问题,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平衡发展。

二、完善特殊教育系统,知足残疾人教育需求

(三)普及任务教育。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作为稳固和提高九年任务教育效果与程度的一项主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我区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发展目的是:顺应承受通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率98%,承受特殊教育的目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入学率到达95%。

(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依托幼儿园、康复机构以及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康复部等方式,大幅度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程度。到2012年,全区残疾儿童基本能承受学前三年教育,0—3岁残疾儿童能获得必然的康复医治和康复练习。

(五)拓展职业技能教育。为残疾人坚持和完成职业志向服务,中等职业技能学校要测验创办特殊教育班,为残疾人坚持和完成职业志向服务。到2012年,初步构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作培育机制。

(六)逐渐坚持终身教育系统。把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看成是残疾人具体完成本身价值的基本前提,县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一起支持残疾学生承受通俗高中教育、高级教育,尊敬和知足全体残疾人受教育的权益和要求,坚持专项助学基金,赐与特殊政策支持。协助支持听力、智力、目力残疾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教育。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前提

(七)加大财务投入力度。区财务部分要依照高于通俗学校5倍的规范拨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务预算内公用经费,优先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设备置办经费,保证特殊教育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办学经费。

(八)多渠道筹集资金。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每年安排一局部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福利、慈悲资金中安排必然资金用于特殊教育事业和赞助家庭坚苦的残疾少年儿童生活。还,鼓舞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用“助残日”、“六一”等节假期向特殊教育机构和残疾儿童少年捐钱。

(九)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规范化建设。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教育部布告第204号)的相关要求,加速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积极装备核算机及收集技能教育设备、无妨碍设备、康复和特殊教育仪器,在“十二五”时期把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为设备较齐备、功能较充分、规划较大的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教育部分安排中小学危房革新、中小学办学前提规范化建设、中小学长途教育等工程项目,应对特殊教育予以重点支持。

(十)增强教员队伍建设。把特殊教育教员培训归入教员继续教育工作范围,按期选派教员参与省、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员队伍专业化程度,增强通俗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兼职特殊教育教员队伍建设,过量引进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在“十二五”时期建设一支本质优秀、构造合理、专兼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员队伍。

四、深化特殊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十一)坚持发展性准则,具体推进本质教育。把残疾学生看作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求的个别,知足残疾学生协调发展、赔偿发展的需求,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本质教育方向,依据残疾学生特点提出分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丰厚学生校园文明生活,增强学生品德、幻想教育,开展心思征询与指导,指导学生自我尊重、自傲、自强、自立,使每一逻辑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十二)坚持主体性准则,深化改良教育方法。尊敬残疾儿童作为特殊教育主体的位置,结合新课程改革,认真探究特殊教育教室教育新形式,坚持卓有成效的教育新规范,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教室教育方法的革新。要经过采用现代技能教育手段,推进课程教育手段的更新;经过采用教室教育形式治理,推进教员教育行为的更新;经过增强学法指导,推进学生学习行为和才能构成方法的更新。

(十三)坚持协调性准则,不断构成特教合力。努力让残疾学生承受无差异的教育,教育部分要采取有力办法,协调特殊教育学校与学前教育单位、通俗中小学、职业技能学校之间的关系,构成特教合力,有方案、有步调地为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优越的基本。

(十四)坚持校个性准则,积极开发特征课程。要合理应用我区特殊教育现有资源,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缺陷,围绕康复练习开发校本教材,将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贯串于学校教育教育的全进程,科学地开展康复练习。要依据面向社会实践、面向就业的准则,建设特征课程,真正使残疾学生经过学习受益。

五、完善保证系统,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十五)增强特殊教育治理。教育部分要切实增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实时统筹协谐和研讨处理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具体落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特殊教育的详细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十六)营建普特一体化的教育情况。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部分指导下自立招生。全区各通俗中小学、幼儿园必需依法招收适龄轻度残疾儿童入学,以保证残疾儿童在通俗学校特殊教育班或随班就读这一特殊教育主体方式的施行。

(十七)增强特殊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坚持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目的责任制,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具体归入任务教育系统,并将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发展状况作为督导评价的专项内容。

(十八)坚持残疾儿童少年任务教育助学准则。在对承受九年任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的还,民政部分负责把特殊教育学校贫穷生归入社会救援,将在校寄宿的残疾学生归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范围;卫生部分每年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劳动保证部分、卫生部分辨别为残疾学生处理城镇居民医保、新型乡村协作医疗;积极鼓舞社会各界捐赞助学,对单位和个人捐助特殊教育的资金免征所得税。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全纳教育,融合教育,建立完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制度,积极探索特教工作的新办法和新途径,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障特殊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到特殊教育学校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的安置原则。

2、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

3、送教方式遵循个别送教和相对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4、一人一案,因人施教,医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一)确实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包括特教班)是发展和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残疾儿童少年能力素质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认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1、完善随班就读工作制度

一是科学确定对象。随班就读的对象是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自闭症及其他类别的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凡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到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学校就近入学登记前,由残联指定的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鉴定,家长持鉴定证明向所属学校提出入学申请。

二是合理安置学生。按照我县城区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实施“三优先,一摇定”的办法,优先照顾残疾人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扩大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合理安排随班就读,并在座次安排、课桌椅、教学器具、生活设施等方面满足其特殊需求。以每班安排一类且同类残疾随班就读学生1-2人为宜,原则上不超过3名。要为随班就读学生选配好助学伙伴,安排师德素质较高,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班级的班主任。

三是加强学籍管理。学校要及时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籍,要按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分别建立花名册,并报县局备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办法。随班就读学生因身体健康、治疗等原因休学、复学,按照普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的招生安置、筛查鉴定、教学研究、考核评价、检查指导以及资源教室管理等制度,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一是加强融合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让随班就读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各项事务,营造尊重、宽容、友爱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培养其自尊自强、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普通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的教育,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校风和班风。普通学生的综合评估要增加尊重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交流与融合。

二是加强个别培养。要制定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重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使其受到适合的教育、康复与训练。要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30分钟的个别训练时间。建立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合理确定评价内容,综合评价学生发展情况。

三是完善教学资源。要制定好资源教室建设方案,建立资源教室,配备适当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为随班就读学生得到针对性辅导和训练创设必要条件。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应主动邀请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个别教育教学训练。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机构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争取社会相关团体和机构的关心与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3、提升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配备。教师是资源教室的核心,5人以上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须配备1名专职资源教师;5人以下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须安排1名兼职资源教师。

二是规范随班就读教师管理。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关爱残疾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和管理能力,掌握随班就读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特教班教师应当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相关背景或接受过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或康复训练实践经验。

三是健全师资培训长效机制。要重视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高水平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四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加强随班就读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各类随班就读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建立考核奖励双向机制。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入岗位绩效考核内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在评选表彰和职称评定时应给予适当倾斜。

(二)确实做好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是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改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整合资源,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1、服务对象。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在残联登记的、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班)接受教育、有一定学习能力、年龄在6—14周岁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包括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2、送教方式。承担送教任务的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到服务对象社区、乡村教学点、机构和家庭实施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或远程教育等服务,为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3、内容要求。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类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送教对象情况,由送教学校、送教教师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确定合适的送教内容。

一是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首次送教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障类别和个人潜能,做好相关专业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二是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服务时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知识教育: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的教材内容;尝试运用空中课堂进行网上教学;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康复服务:邀请县残联、医疗集团及乡镇(社区)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领域的补偿;指导医生与教师共同对残疾儿童进行入户体检、康复指导、康复评估;对家长进行保健知识和专业康复指导。

艺术教育:加强残疾儿童的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挖掘所送教学生的艺术潜能,为残疾学生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帮助,用艺术展现残疾儿童的自信、坚毅。

技能培训: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掌握1-2门技能,以摆脱依赖他人的经济困境,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是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教育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

四是保证送教上门课时。送教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具体情况,确定每学期送教上门时间和课时,保障按计划完成送教任务。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每周送教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即3课时),并将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送教上门教学课时计入工作量,列入岗位绩效考核内容。

4、实施流程

一是摸底登记。每年开学初期,全面调查,掌握情况。对辖区范围内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一次调查统计,摸清底数,区分类型,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工作。

二是送教评估。每年开学初期,根据残联提供的未入学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名单,入户家访,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三是落实责任。送教上门实行“属地负责、任务到校”管理。所属学校校长是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第一责任人,送教上门服务教师是送教上门服务的直接责任人。

四是一人一案。每学期开始,各送教学校与接受服务的家庭或机构签订协议,制定好个别化教育计划。实行一生一档,对学生基本情况、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家长确认记录等资料列入档案,妥善保管。

五是上报备案。各送教学校将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含服务对象与送教学校名单、教育计划)等相关资料上报县教局备案。

六是服务实施。每年9月1日,各送教学校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选派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服务对象建立学籍。

七是检查督导。县局要实时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查内容为:送教学校组织落实送教上门工作措施及成效;学校及责任教师送教工作质量;家长及特殊儿童少年的满意度;残疾学生的成长情况;送教责任教师在送教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工作记录、视频图片影像资料;制定的送教计划以及总结等资料;中期和末期的送教工作评估报告。

八是考核奖励。根据督导评估情况,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家长认可的优秀送教单位、先进送教上门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家长和特殊儿童少年满意度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在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各学校要成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教工作的领导。要明确要求,压实责任,始终把特殊教育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领导小组要每学年分别召开1次业务指导及送教教师工作会,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定期研究解决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培训保障。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对特教服务工作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特教工作的教学研究活动,探索规范、有效的特教工作服务方式和途径,使特教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3、经费保障。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执行。要加大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教具学具、康复辅具器械配备以及特教教师培训、无障碍环境改造等的支持力度。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器材和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爱心扶助活动;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补助、交通补助和误餐补助,根据省、市有关补贴标准规定执行,保障送教上门服务的正常开展。

4、管理保障。学校要将特殊教育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所有残疾儿童少年都必须列入学校学籍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评估资料、个别化教育计划、教案、送教上门的各类记录及送教上门影像资料。要把特教工作列入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督导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化2.0;网络教育;现状及对策

网络教育的含义随着时代赋予其内容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目前人们对于网络教育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南国农[1]提出的“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教育部[2]在“网络高等学历教育问答”中阐明“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它主要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从2001—2010年主要以网络课程为主,这种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的教学组织;2011年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开始出现,这种课程的特点是没有教学组织,也没有评价环节,是基于作者的专题来组织的;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慕课课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一个好的慕课是物理课堂的在线实现。这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推动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网络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是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3]。文章从陕西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对网络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1陕西省网络教育的现状

艾瑞咨询研究机构的《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517.6亿元[4]。在各类学习者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者占比最多。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张,网络学习平台从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在不断增加。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q学友等平台上课程数量和种类都很丰富,为网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5]。陕西省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大概200门,其中2018年度西安交通大学有14门精品课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6门精品课程,陕西中医药大学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有2门精品课程[4]。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模式,在各个学习阶段目前都被有效的应用,只是应用的程度存在着一些差异。1.1基础教育网络教育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99%的中小学已经接入了互联网,有32.79%的中小学建立了校本数字资源库,校本数字化课程数量平均为2.48门。有26.67%的中小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其中,西安市的学校开通比例最高;全省有42.91%的中小学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有10.15%的中小学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57.64%的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课前预习,50.25%的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课后复习[4]。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与资源的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2018年1月,西安市空气重度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全市所有幼儿园启动“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育模式。在此期间,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教师在线讲解、答疑。学生还可以登录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平台每天选择10所学校进行远程课程直播,此平台不仅支持在线学习和下载后学习,还可以在线进行一些物理、化学课程的模拟实验,中小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十分感兴趣。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这为中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虽然目前中小学在网络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2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2018年所有本科院校均已建成数字图书馆,这为网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超过75%的本科院校经常使用网络教学。在无线网方面,实现校内全覆盖的本科院校仅有36.3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研发学校党课培训学习系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可以在线进行学习与考试,改变了传统只能面授的教学形式;延安大学不仅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而且引进其他学校有特色、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开设大学生思政教育“指尖上的课堂”(网络微课),创新延安精神教育方式。西安翻译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院校均在积极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开设独具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供校内外的学习者学习。在网络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大多数学校都在积极建设,网络课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在2018年仅有22门[4]。总体来说,本科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效果良好,mooc、spoc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基本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但仍存在上升空间。1.3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的现状调查显示,陕西省92.52%的职业院校已经建设了无线网络,但是校内全覆盖的学校仅占28.04%,无线网络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66.36%的职业院校使用信息化教学系统时,最常使用的功能是教学资源的制作,其次是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和网络备课排名较低,仅占52.34%和47.66%,网络教研、网络考试、网络阅卷功能运用则更少(如图1所示)。职业院校中的师生大部分都会开设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资源共享,学校也在积极建设数字教学资源供线上和线下使用[4]。总体来说,2018年职业院校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建设了一些网络学习资源。部分职业院校将信息化应用做出了特色,打通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教育环境,但是与本科院校相比,在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上还存在差距。1.4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的现状调查显示,2018年陕西省70.97%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百兆级,有35.48%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的校内全覆盖。无线网络的覆盖率与高等教育几乎达到了同等水平。35.48%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有校本的数字资源库,58.06%的特殊教育学校把教学信息化系统用于网络教学,51.61%的学校常把教学信息化系统用于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和网络考试分别占比25.81%、12.90%(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校在网络教育方面发展比较缓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陕西省在特殊教育领域持续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2018年基础设施发展更加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网络教育也在这个领域逐步应用起来。由于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尽管人们在努力使用技术来促进学习效率,丰富学习方式,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网络教育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2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基础教育阶段。2.1.1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小学来讲,网络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差距。虽然陕西省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覆盖互联网,但是只有陕西省西安市和其他市区内网络教育应用较好,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这造成了教育的另一种不公平现象出现,网络教育应该更充分地利用在缩小城乡差距上。其次,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率较低,仅有一半的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网络选修功能的学生仅有10.40%[4]。2.1.2对策建议。由于中小学生不适合长时间地进行网络学习,但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利用网络教育利大于弊(如气候问题、乡村师资问题、教育资金问题等)。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重点关注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城乡学校之间应保持同步,不能差别对待,利用网络教育尽量弥补乡村教育的缺陷,使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网络课程,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利用网络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其次,面对网络学习功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网络学习的优点和用途,并且对网络空间中的资源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网络学习资源,邀请学生积极参加,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2.2高等教育阶段。2.2.1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阶段的网络教育发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无线网络全覆盖率低,约65%的高校没有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4]。其次,网络课程数量虽丰富,质量却得不到保障。每年新增的网络课程很多,但是被公认为精品课程的数量却少之又少[4]。虽然社会的发展提倡进行网络学习,但是不能只顾网络课程的数量,而不顾网络课程的质量。2.2.2对策建议。要想实现良好的网络教育,首先应解决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层面应对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邀请“同行”进行严格把关,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同行”评价较低或者没有达到标准的课程不予以上线学习。其次,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者基本已经成年,他们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多数人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是网络学习的主力军。高校校园是学习者学习的最佳场所,由于大部分的高校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固定的学习位置,所以无线网络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条件,要实现校园内随时随地的学习,就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6]。针对无线网络全覆盖率低的问题,学校层面应增加重视程度,规划出未来几年内的建设方案,尽量又快又好地发展无线网络。2.3职业教育阶段。2.3.1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的学习者是第二大网络教育的群体,因此,职业院校中网络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7]。2018年陕西省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与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无线网络的覆盖率更低,近72%的院校没有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4]。其次,在网络教育方面与高等院校相比利用率也较低,只有约50%的人会使用网络教学的功能[4]。根据调查显示,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中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水平较差。2.3.2对策建议。首先,职业院校的学习者在年龄上与高等院校相差不大,他们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只是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有些学习者不喜欢被拘束于固定的地点学习,因此,为他们提供灵活的网络教育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优势,学校应积极建设全覆盖的无线网络,为学习者提供硬件支撑。其次,面对网络教育应用率低的问题,一是应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网络课程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了解网络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向学生宣传网络学习,让他们了解网络学习的优点,讲解一些典型的案例,给他们推荐该专业一些优秀的网络课程。面对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异问题,首先要在省级教育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其次在中职院校方面不仅要积极建设网络基础设施,还要鼓励教师建设校本网络学习资源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努力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争取消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异。2.4特殊教育阶段。2.4.1存在的问题。特殊教育阶段由于学习者的特殊性,普通网络教育方式可能不适合所有学习者,但是人们仍然在努力创新,开发适合特定群体学习的网络教育资源。目前,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还是无线网络覆盖率较低;其次,大约一半的学校没有使用过教学信息化系统进行网络教学,网络教研和网络考试的利用率更低,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4]。2.4.2对策建议。通过调研,考察特殊教育的学习者是否适合网络教育,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可以使用哪种网络教育资源。其次,对特殊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在了解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开发新的资源,为学习者选择合适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推送。

3总结

通过分析陕西省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发现陕西省近年来网络教育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无线网络覆盖率整体较低,网络教育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并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但网络教育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虽然信息化2.0背景下提倡人们进行网络学习、终身学习,但是也不能盲目跟从[8]。

参考文献

[1]南国农.谈谈电化教育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1981(2):11-15

[2]王超,陈彬,赵巧玉,等.网络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2069-2072

[3]赵明贤,曹宇星.论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4):89-90,111

[4]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2018[r].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2019(6):20-82

[5]刘林.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查询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80-81

[6]康会茹,黄继伟,高小尧,等.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5):206-207

[7]蔡梅,孙力.网络教育数据分类与分析研究[j].软件导刊,2019,18(5):215-218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双包”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教育各项举措,全面完成教育扶贫工作任务。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深刻领会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2020年新年贺词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政治责任,自觉用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办公室,秘书室,完职中、中心校,县直学校,民办学校)

(二)精准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按学期精准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在籍在校学生资助全覆盖,并按最高标准执行。

1.确保普惠性学前教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籍在园幼儿资助落实到位。每生每年800元,按学期打卡发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中心校、各公民办幼儿园)

2.确保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标准,非寄宿生按寄宿生补助标准的50%核定,按学期打卡发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中心校、初级中学、各含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完中)

3.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按学期打卡发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完中)

4.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学生免除学费。省示范学校、市示范学校、民办学校每生每学期分别为850元、700元、350元。(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完中)

5.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一、二年级在籍在校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按学期打卡发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中职学校)

6.对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籍在校学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免除学费。按各专业不同,每学期从600到1500元不等。(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中职学校)

7.做好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提高助贷率。优先办理建档立卡高校学生贷款相关业务,并统计好建档立卡贷款高校学生数据。(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

8.做好建档立卡高中毕业生入高校入学路费资助工作。资助标准为省外高校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省内高校每人一次性补助500元。各相关高中阶段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资助中心通知要求,在每年高校录取工作阶段,统计建档立卡高三毕业生升入高校学生信息。(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完中)

9.做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档案整理工作。做好摸底、证明材料收集和相关信息的上报工作,分类做好发放花名册、发放文件、拨付票据归档工作,确保各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数据清楚,确保数据与名册一致。(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资助中心,各相关学校、各类幼儿园)

(三)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各项举措

1.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规范化管理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学校食堂设施硬件条件,落实“明橱亮灶”,开展“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示范食堂”4所,创建县级“示范食堂”6所。加强学校食堂财务人员专业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营养餐资金安全。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营养餐的均衡营养和合理配餐问题,提高学校营养配餐能力。(责任单位:局营养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提升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效实施各类教育建设类项目政策,大力实施重点教育项目工程,续建县实验小学(二中东校区)新建工程,计划开工中学扩建改造提升工程、县特教学校迁建工程、城关三小陶因路校区及附属幼儿园新建工程。谋划筹建项目4个,即:城关二小纬二路校区及附属幼儿园新建工程、二中东校区及梅河东路幼儿园新建工程、孔集中心学校扩建提升工程、千人桥镇中心学校迁建工程。通过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计划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6个计192套,建筑面积6720平方米。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2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提高办学基础条件,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责任单位:局项目办,电教馆,教仪站,各学校)

3.持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落实政府和学校“双线”主题责任,确保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辍学”现象发生,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会因贫困而“辍学”。对全县重度残疾无法入学的121名适龄儿童少年,严格落实每月不少于4次的“送教上门”任务。(责任单位:局基教股,特殊教育学校,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4.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督促全系统教职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按照扶贫工作要求,参与结对帮扶的教师要每月对未脱贫户开展一次走访活动,对已脱贫户至少每两月开展一次走访活动,要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各完职中、中心校、县直学校要定时向县教育局上报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情况资料。(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各相关学校)

三、提升基本公共教育质量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建筑面积8250平方米。至2020年底,我县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比例达到80%以上,公办园覆盖率达到5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局基教股,计财股,项目办,各中心学校,公民办幼儿园)

(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导性规划的通知》,2020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两类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全县规划保留或扩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8所,保留小规模学校75所,保留寄宿制学校56所,2019年已完成了38所小规模学校和39所寄宿制学校达标任务,2020年度完成37所小规模学校和17所寄宿制学校达标任务。采取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办法更新学校采暖设备,新增空调5660台,更换变压器59个,改造用电线路199000米。完善“一区六带”质量链建设,建立城乡教学质量共同体,坚持教师、教研、教法“三级联动”,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责任单位:局基教股,项目办,教研室,各相关学校)

(三)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和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办学条件改造和师资配置,完善市示范普通高中整合工作成果,中学力争“双一流”学校录取率再创佳绩。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局基教股,项目办,各高中)

(四)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深入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继续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力争保持在100%(确保不低于94%)。持续推进残疾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强化残疾学生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服务。(责任单位:局基教股,特殊教育学校,各中心学校)

(五)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以学前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培训综合性中职人员为主体,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县域内培训资源整合,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县职业学校争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责任单位:局职成教股,职业学校)

(六)推进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好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等教师培训资源,加大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培、省培计划,积极推行教师转岗培训,探索中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路径。(责任单位:局人事股,继教办,各相关学校)

(七)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工作。2020年实现智慧学校建设全面达标。2019年已完成51个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完成率100%,建成了28%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共19所(小学10所,初中7所,高中2所),2020年全面完成下剩学校达标任务,全县共实施智慧学校:教学点51所,完全小学62所,省示范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3所,初级中学8所。使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帮助农村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使农村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责任单位:局电教馆,各相关学校)

(八)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发挥龙河口水库大坝、视察舒茶纪念馆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研学基地作用,在学生大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局基教股,各相关学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扶贫的宣传力度,着力向贫困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强化资助育人功能,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努力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人人参与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8

一、坚持党建领航,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最新重要论述,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迎接建党100周年,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政治思想根基。

2.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持续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园)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带队建,有序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发挥“书记讲党课”和“微党课”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党员教师“双培养”工作机制,以“党建 ”为载体,持续开展党建品牌培树工作,构建“一校一品一特色”党建工作格局。

3.强化党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深入推进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等现象,严肃惩处违反师德行为。依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开展“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建设行动,从严管理干部,提升工作效率。

二、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激发办学活力

4.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基本形成推进教育现代化体制机制。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细评价改革任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5.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中学、市三中综合楼、王家河中心幼儿园保教楼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红旗街小学综合楼,完成七一路小学、黄堡镇逸夫小学等7所学校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6.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 教育”融合应用。积极创建“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行动,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开展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申报工作,做好初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操作考试。

7.强化教育督导职能。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开展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考核工作。规范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跟踪督导、办园行为专项督导和第三轮“316工程”问题整改回访督导。改进教育督导、评估监测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督导成效。

8.落实招生考试改革政策。深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全面优化考试环境,提升服务意识。切实做好中、高考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严格报考资格审查,严肃考风考纪,精心做好各类招生考试组考工作,全面完成各类招生考试任务。

9.切实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各项经费落实到位。公办学校、幼儿园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财务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和财务联签会审制度。开展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和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数据核查工作,规范统计行为。

10.有效衔接教育脱贫与乡村振兴。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做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精准落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重视资助过程监管,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11.提升后勤服务水平。规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规范校服采购管理。探索推进“阳光食堂 智慧监管”系统工程建设,巩固提升中小学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宿舍管理水平。

12.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推进校园稳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校园安全文化。落实落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巩固提升安全防范建设“三个100%”标准,规范开展常态化安全应急演练,切实加强交通、消防、食品、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反恐等安全管理,强化校车、食堂、宿舍安全监管,加强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处置工作。大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校园及周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

13.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完善应对突发疫情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十二条措施”“九项要求”,科学精准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4.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落实落细落小“三风一训”。强化红色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扎实开展升旗礼、入学礼、毕业礼、入团入队礼等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及研学旅行活动,做好“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等评选推荐工作,规范组织高中军训工作,积极创建德育示范校。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深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协同育人,提高“三结合”教育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15.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堂革命,先行”,出台《区中小学常规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课堂评价推动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坚持“示范引领,以校为本”,深层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基础教育全学科分年级质量监测工作机制,促进质量整体提升。加强中高考复课备考,提高中高考质量。加强实验教学,完成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工作。

16.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意见,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劳动课时,促进“五育”并举。坚持学校体育和艺术质量监测、教育评估、年度报告制度,丰富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全区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普及校园阳光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考试。聚焦教会、勤练、常展,深入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建立劳动教育基地,丰富、细化劳动教育清单,分年级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落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宣传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学生每年健康体检制度,完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积极创建健康示范学校。

17.全面落实管理常规。严格落实中小学“两项常规”、幼儿园“一日常规”及《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积极开展中省市级文明校园等各类骨干体系创建活动。抓好普法宣传,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深化依法治教。

18.推广普及国家规范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扎实开展语言文字标准化学校达标活动。开展第24届推普周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深入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四、坚持优质均衡,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19.推动学前教育普惠规范发展。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监管。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十项要求》等,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推广“安吉游戏”,推进幼小科学有效衔接。发挥省市级示范园带动作用,建立幼儿园互动交流机制。积极创建省市级示范园和一类园。

20.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达标任务。加强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建立大学区“优质 ”名校联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班额,坚决杜绝大班额。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21.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加快中学建设,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做好矿务局一中、陕煤建司一中两校合并迁移工作。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

22.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落实《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成立社区教育学院,指导建立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积极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活动。

23.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严格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引导民办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秩序,促进内涵发展。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规范培训机构培训行为。

24.提升特殊教育工作水平。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用好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以随班就读为主,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辅,落实“一人一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工作。

五、坚持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

25.深入推进职薪绩效改革。有序推进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工作,切实做好校长公开选聘、管理人员和教师定岗定员、竞聘上岗工作,建立健全注重实绩、优劳优酬、规范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

26.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加强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管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开展好庆祝第37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大力选树和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9

一、主要监测指标及完成情况

一是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全县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使儿童保健水平有较大提高。2012年底,全县婴儿死亡率为7.0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08‰,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下降。

二是计划免疫全面达标。2012年,全县卡介疫苗接种98.43%,脊灰疫苗接种率为10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100%,百白破接种率为99.9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都保持了较高的接种率。由此可见,目前我县计划免疫的几项常规指标都基本稳定在98%以上,已达到目标值。

三是儿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育人环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全县儿童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到2012年底,全县在园幼儿393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03人,国有、民营幼儿园数量增加,使幼儿能够适时、方便的入学。城乡儿童学前毛入学率99.7%;儿童学前受教育率达98%以上,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小学五年巩固率为10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8%,初中三年巩固率99.6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7.1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为87.13%,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四是儿童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并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及《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儿童咨询投诉、司法保护、社会救助、普法宣传和帮教等社会监督五大维权网络,儿童各类权益得到根本保护。

五是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处于特殊困境的儿童,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和教育儿童的良好风尚,儿童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12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为45.80%。农村改水受益率45.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11.13%,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达到15个,便民、利民网点数25个。儿童的生活和娱乐环境不断改善。2012年,全县在新建休闲广场、新农村建设都修建了休闲娱乐场所,并购置配置了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了娱乐场所和器材。

六是儿童保健稳步提高。2012年,我县注重利用各种宣传日、健康频道、上街设立健康咨询点,广泛宣传如何才能达到营养的合理搭配、合理缮食,特别关注对儿童的平时合理饮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宣传与引导,让儿童在饮食中吃出健康,让儿童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气,因此儿童的健康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七是特殊教育得到持续发展。2012年,普通中小学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为635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八是加强对儿童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硬件设施、工作效果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办学条件和渠道,因地制宜地扩大职业技术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全县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条件也不断改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整治力度须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上黄色的、暴力的书刊、影碟泛滥,黄色网站、暴力游戏充斥了每一个地方,屡禁不止,这对广大青少年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轻者荒废学业,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在农村,有个别的学生会经常逃学、逃课,厌学,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尤其是在考试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感到压力大,导致厌学。

3、思想观念亟待更新。一部分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仍根深蒂固,对女孩教育不重视;另外一个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造成部分女童中途辍学,过早踏足社会。

三、针对当前儿童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对儿童事业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把少儿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测规划执行目标的落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继续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儿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部门责任制,组织实施儿童事业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实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必须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妇幼保健网;二是在坚持全面抓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到薄弱环节,全面推动和巩固儿童保健率,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加强管理力度;三是建立和健全卫生统计监测系统,使监测指标数据记录翔实准确可靠,改变目前信息统计工作与目标监测脱节的状况,并在人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四是广泛深入开展母婴生命知识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重视母婴安全工作,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五是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扩大计划免疫的覆盖面,巩固免疫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加强重点疾病的监控。

3、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对全县幼儿园(所)的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所)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县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继续加大对全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学习,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乡村特殊教育范文篇10

一、规划引领,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把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纳入省、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城乡学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和办学规模,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格局。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资源供给的重要抓手,不断放大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严格按照配套标准布局幼儿园,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关注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大力拓展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着力化解特殊教育教师不足问题,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二、强化监管,着力规范民办教育。

依据法律法规,健全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制度,对民办学校办学中的问题,联合相关部门综合执法、限期整改。严格执行教育部“公民同招”等招生政策要求,切实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监管制度,动态监控其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减轻百姓教育经济负担。

三、注重激励,着力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向乡村教师、一线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向工作量大、业绩优的教师倾斜。落实奖励性补贴。认真执行相关政策要求,全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全面推动实施“区管校聘”。进一步健全教师流动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原则,打通编制岗位、聘用管理等制度壁垒,努力实现教师编随人走、岗随人动、统管通用,助推解决城乡师资配备不均问题。

四、科学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秉持科学管理理念。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治校办学,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重视公办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形成规范合理有效的校长选拔培养体制,选拔一批有思想、懂教育、会管理、能创新的优秀教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全面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公布校长办学目标完成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情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